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 通知工作总结 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 >听课

听课

时间:2024-05-15 15:36:40 我要投稿

听课 通用(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借助 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 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听课 ,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听课
通用(15篇)

听课 1

  小学课堂,特别是中低年级的课堂,教师往往不敢放手给学生,我也不例外,“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其实是“教师主体、学生被动”,课堂实效性不高。执教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寻访小动物》一课,我真没想到小学三年级的小朋友会那样见多识广、思维会那么活跃、有爱心、会关心且细心。我们不能再将风筝紧紧地篡在手里,而应该创造条件让它飞得更远、更高、更欢。

  我们学校除有花台、草坪、林荫道、假山、喷泉外,还有一个10多亩的植物园,为学生实地寻访小动物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为了有效组织寻访活动,在与学生一道制定寻访计划、划分寻访范围、提出寻访要求(用学过的观察方法科学地寻访,不打扰小动物,做好记录,注意安全)后,出于对安全的特殊敏感,我又组织学生讨论:寻访时别触摸小动物、别伤害小动物,大家知道是为什么吗?学生分组讨论后汇报展示,让我们从孩子的回答中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与他们共同成长:

  学习委员率先举手回答:寻访的意思我认为重点在“访”,“寻”是为“访”做准备的',既然是“访”就要懂礼节,三顾茅庐中刘备请诸葛亮出山其实就是“寻访”,有勇少谋的张飞要去将诸葛亮捆来,被刘备制止了,如果真是被强硬的捆去的,诸葛亮肯定不会真正帮助刘备的。寻访小动物也一样,我们只有彼此尊重,才会和谐共处、平安快乐。

  有的小动物有毒,一名男生为全班同学介绍了“子弹蚁 ”( 这些一英寸长的昆虫是根据它们的毒刺命名的,被它们叮后产生的痛感,就像被

  子弹射中一样,疼痛能持续2到3个小时,深入骨髓,令人难以忍受) 。显然在课前他做过精心准备 ,说实话,我没见过“子弹蚁 ”,也不知道这世界上还有这种昆虫,更不知道被子弹射中到底有多疼痛。虽然在我们周围不能寻访到 “子弹蚁 ”,但全班同学却都实实在在长了见识。

  有的小朋友认为小动物无端被人伤害,会伤心的;有的认为小动物皮肤看上去很嫩,触摸它,它肯定会感觉有疼痛;有的认为小动物受到惊吓后会很快逃跑,躲起来,我们就没有观察对象了;有的认为小动物自由自在的玩耍,肯定不希望别人来打扰,我们小朋友在一起玩耍的时候如果别人来打扰就会不高兴;有的认为部分小动物容易产生依赖性,如果你触摸它,它觉得很舒服,会期盼你天天去看它,你不天天去看它,它会很郁闷的;有的认为会造成两败俱伤,你去触摸蜜蜂,它会误认为你在攻击它,它会反击,人会被蛰伤,蜜蜂也会死去;有的认为会很危险(被咬伤、刺破手)……

  通过讨论、汇报,大家对寻访有了更深的认识,寻访活动才会真正在亲近、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的氛围中进行,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也在不知不觉中得以强化。

听课 2

  本周进行了县教学视导,英语教研员杨老师亲自到场指导教学,我们和杨老师一起听了高玉丛老师和丁军玲老师的两节课,并且紧接着评了课,大家一致要求杨老师先评,杨老师很认真地评了课,高老师的课第一基本功扎实,第二教学思路清晰,第三运用了情景教学法,第四灵活运用了pairwork和groupwork,是一节成功的英语听说课。丁老师的课第一口语比较好,第二discuss创设的比较好,第三学习上老师引导学生比较有方法,教案教材运用的比较有针对性。杨老师还表扬了我们杨坡中学英语老师的口语水平在全县是居于前列的。杨老师还针对两节课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对高老师的课,建议在点拨重点难点的时候要有技巧,第二从高处突破词汇和句型,站的高度有多高,风景就有多美,第三创设情境更真实,可以设计一个游戏,描述外貌特征后猜猜:Whoismybestfriend,以此来增强思维训练,学的更多更高一些,让学生输出更惊喜。对丁老师的课,建议宾语从句的难点要多考虑让更多的'学生动脑思考掌握,多让小组内探讨,交流展示,展示平台就是交流的平台,第二让学生多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思考多记录多练习。教师多引导。杨老师还表扬了我们九年级的学案设计不错。

  我认为两节课都是比较成功的,高老师的听说课快节奏,语言流畅,一气呵成,丁老师的课仔细地突破重点难点,适时点拨,适合九年级应考训练,两节课对我们的日常教学都有指导意义。

听课 3

  第十二周,学校组织了第二届“秋实”杯教学展示活动,我们校区14位老师参加了此次活动,这也是我第一次参加职校的公开教学活动。尽管有其他一些事耽误了全程听课,但我还是利用时间听了7位老师的课,听完这些课,感触颇多。这些课让我耳目一新,教师不是在刻意的追求某种形式,而是实实在在的将新课改理念贯穿于教学中。收获颇多。

  纵观这些课,在教学中都体现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一是对教材处理得好,把它作为引导学生认知发展、能力形成的“范例”和“中介”这是一种全新的教材观,与以往的只重视传授知识而忽视能力、素质培养的教材观是截然不同的;二是教学按“知识──能力──素养”逐层推进,向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努力,这是一种科学的教学理念;三是通过设计题目和创设情景等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视觉和思维,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具体表现在:

  一、课前准备充分,有效地做到“自主、合作、探究”。

  纵观这几节课,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在课前都做了充分的准备,无论是从备课深挖教材、准备资料、教学方面等方面还是从课件的制作方面都能看出作了精心的准备。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恰到好处,课堂容量都很大。例如:奚菊华老师的美术课《适合纹样》,课前,奚老师收集了好多生活中看得到的纹样,既用媒体出示,又出示实物,让学生从感官上有了认识,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在课堂上精力充沛,精神饱满、富有激情。

  有情潭面千层浪,无情海水无涟漪。“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携情进入课堂,自然大方而不矫揉造作,以情感染学生,打动学生,课堂上学生主动发言,积极参与,其主体作用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张方燕老师的音乐课就是很好的体现。她用她的激情带动学生,感染学生,学生在她的带动下学音乐常识,品音乐经典。

  三、授课的过程中教师提问巧妙,启发得当。

  在听课的过程中,我发现教师们都能善于巧设问题,提出的问题基本上都是合适学生的口味的,能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稍加思考就能回答,对于提出的问题稍有难度的',学生实在不能解答的,教师又能引导启发,稍加点拨,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课堂气氛很活跃。例如:顾敏捷老师上的《单价、数量、总价的两步计算》一课,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提的问题都是围绕学生的生活,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顾老师的提问,做练习,真正做到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四、师生互享、互进,共创有活力的课堂。

  师生互动,师生共勉,教师完全放下自己的姿态,和学生一道成为这节课的学习者,学生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很高,整个课堂气氛热烈,情景交融,给人一种和谐而有活力的感觉。这一点在顾伟峰老师的烹饪课上表现的尤其突出。在教学中,顾老师拿出一盘自己做的姜丝,让学生评价,指出好的地方和不够之处,同学们通过看、评,进一步领会了切姜丝的要领,也明白了自己在操作时要注意的地方。结束时,顾老师又让同学们对自己的作品和同学的作品进行打分活动,这又是一个互相学习的机会,也将课堂推向了高潮。

听课 4

  在“城乡互动好课共享”中,二中小学部汪丽琪老师为我们带来一节高年级阅读课——《跨越百年的美丽》。

  汪老师聚焦本文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抓重点词、联系上下文品读想象、播放视频及出示图片等方式让学生体会作者对居里夫人巨大贡献和人格精神的赞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内涵。主要流程如下:

  (一)抓含义深刻的语句,品读第三------六自然段课文,体会居里夫人的执着追求和献身的精神。

  1.师:居里夫人除了容貌美,她的美丽还表现在哪些方面?把你感受最深的那份美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生找出: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

  2.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出最能体现居里夫人坚定、顽强、执著追求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写上你的感受。预设如下:

  (1)就像是在海滩上捡到一个贝壳,别人也许仅仅是把玩一下而已,可居里夫人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

  (2)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化验室只是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3)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

  3.引导抓重点句子品读第四自然段。

  (1)在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逐渐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

  (2)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4.学习第五六自然段,体会居里夫人的淡泊名利。

  (1)她本来可以躺在任何一项大奖或任何一个荣誉上尽情地享受,但是,她(视名利名利),她将奖金捐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当玩具。

  (2)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3)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

  (二)拓展延伸,深化美的认识。

  1.读小诗《致居里夫人》:即便是青春和容颜不在/即便是奖章和头衔不在/这一切都不重要/在我们心中已烙印下了/您坚定执着的追求/因为这是——跨越百年的美丽/也镌刻下了/您献身科学的精神因为这也是——跨越百年的美丽/更记录下/您淡泊名利的风骨/因为这更是——跨越百年的美丽

  2.课外延伸作业:(1)阅读104页的“阅读链接”材料,写下自己的感受。(2)推荐阅读,感受科学家的精神世界。《悼念玛丽?居里》《居里夫人》《科学家的故事》

  为上好这一课,汪老师花费了很大的心血,钻研教材,精心设计,几次试教。但从课堂上观察: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够高,课堂氛围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总觉得老师对文本理解透了,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不足。这篇课文我也上过,教学流程也和汪老师大同小异,也同汪老师的“遭遇”一样,吃力了,但效果不尽如人意,没有找到“突破口”,以致害怕再与这篇课文相遇。

  读了盛新凤老师的《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及意图一文(注:发表于《小学语文教学》xxxx.6)终于顿悟,原来能从学语文的角度来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整合,从关注课文内容,到更关注语文学习。现择其要点,与大家分享。

  本课是作家梁衡的作品,选入教材文本时在原文基础上做了大量删减与改动。课文即有“形”的描绘、“事”的记叙,还有“理”的阐释。针对文本特点,如何选取最合宜的教学内容,盛老师选取了两块内容:“三个情境下居里夫人的形象描写”、“课文中的'议论文字”。这两个板块内容分散在两课时中落实完成。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三个特写镜头,聚焦人物的“形”,读懂人物的形象描写,迁移练笔。

  二、教学过程:

  1.说“画像中的居里夫人”。看画像,抓住人物衣着、长相、神情,描绘一下居里夫人的形象吗?(板书:画像上的居里夫人)

  2.读“报告会上的居里夫人”。

  (1)正确、流利地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重点指导读最后一句“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思考:作者说居里夫人的形象用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那么有没有定格在你的心中?用上课文中语句,来说说她的形象。

  (2)当我们的目光聚焦在她脸上的神情时,发现她的神情——(生读:“一位年轻漂亮、神色庄重又略显疲倦的妇人走上讲台”、“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质疑:读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预设:在这样一个为她举行的隆重的报告会上,她的神情不是精神饱满而是“略带疲倦”;不是激动万分而是“.略带淡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快速默读全文,读完后梳理信息,看大致能从课文的哪几个段落找到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交流。

  3.写“实验室里的居里夫人”。

  (1)锁定第三自然段,读懂“略显疲倦”的原因。①自学、批注后交流。(引导得出:工作量大、过程复杂、环境恶劣、危害身体、时间漫长)②朗读指导(逐句反馈,读):A.这“一吨”一强调,我们就听出工作量大。B.“溶解、沉淀、分析”,读的速度一方慢,我们就感受到了实验过程的复杂。C.你读的“三年又九个月”,“终于’让我们感受到了实验时间的漫长。”“三年又九个月”,“1000多个日日夜夜,才提炼出了0.1克镭。”,一对比,更感受到实验过程的艰辛。③你从哪些词中获得了环境恶劣的信息?“烟熏火燎”这个词很有意思,出现了四个“火”——“熏”的四点底也是火字旁的变形。那是一个怎样的环境,你能想象出来吗?④读环境描写的语句,闭眼想象。(配乐,师描述)

  (2)结合课文提供的语言信息,抓住人物衣着、长相、神情、动作等,写写你脑海中出现的“实验室里居里夫人”的形象。

  (3)学生写片段、交流:紧扣如下描写:眼睛布满血丝,汗流浃背,用力搅动,不断咳嗽,不断揉眼睛,举着瓶子仔细观察,深夜)

  4.师小结:我们看到了实验室里居里夫人忙碌的身影,透过这“略显疲倦”的神情,读到了她执着、坚定的精神之美。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抓文本有关议论的文字,聚焦人物的“神”。读懂文章的议论文字,迁移练笔。

  二、教学过程

  1.抓“淡泊”,读懂人格之美。

  (1)你从哪个事例中读到她的淡泊,能不能用几个字概括一下?(交流:捐赠奖金、把奖章当玩具、一如既往埋头工作、爱因斯坦的评价)

  (2)透过“略显淡泊”的神情,你觉得居里夫人美吗?那是一种什么美?(人格美)

  2.爱因斯坦的评价。读读并交流个人体会。

  3.作者的评价。

  (1)简介议论:直接发表自己看法的语言教“议论”课文中就有许多议论的文字。作者是怎样发表他的看法的呢?读一读,找一找。

  (2)读三段话,交流,选择背诵。

  语段一:就像是在海滩上捡到一个贝壳,别人也许仅仅是把玩一下而已,可居里夫人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引导:采用与别人作比较,赞扬玛丽居里的“追根究底、打破沙锅问到底、刨根究底”)

  语段二: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引导:居里夫人完成两大发现,一是放射性元素镭,二是发现人生意义。之所以能完成两大发现,是因为她的性格——坚定、刚毅、顽强,前因后果交代得清楚,道理说得透彻。)

  语段三: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引导:这四个“变成”可以交换吗?贡献越来越多,人们对她的评价越来越高。通过排比句式,一气呵成,这是作者,也是全人类赋予它的崇高评价。)

  (3)引读、小结。

  当叙述了居里夫人据两位科学家发现X光后提出了新思考,发表了这样的看法——(生读“语段一”);

  当叙述居里夫人在恶劣环境中花了三年又九个月发现镭后,发表这样的看法——(生读“语段二”);

  当叙述居里夫人为科学事业奉献了美貌和健康后,又情不自禁发表这样的看法——(生读“语段三”);

  最后,作者觉得他的评价力度还不够,引用爱因斯坦的话高度评价了她的淡泊名利——(生读);

  4.我的评价

  (1)在原文中,作者还记叙了她在巴黎求学时的许多感人细节,出示三处语段:

  为了不受漂亮的干扰,她故意把一头金发剪得很短,男学生们为了能更多地看她一眼,常常挤在教室外的走廊里。但她对这种热闹不屑一顾。她每天到得最早,坐在前排,给那些追寻的目光一个无情的后脑勺。

  她本来是住在姐姐家中,为了求得安静,便一人租了间小阁楼,一天只吃一顿饭,日夜苦读。晚上冷得睡不着,就拉把椅子压在身上,以取得一点感觉上的温暖。

  (2)(背景音乐,出示画像)相信我们也肯定想发表我们的看法或议论(板书“我”)可以发表对美的认识,也可以发表对人生意义的看法。(自由写后,再交流)

  5.回环前文,形神融合

  (1)……让我们再一次回到报告会现场,去感受居里夫人的美丽(读描写她外貌的语句)

  (2)……定格在我们心中的仅仅是她美丽的形象吗?(精神、人格)……所以这是一份——(跨越百年的美丽)我们相信,这份美丽不管跨越百年、甚至千年、万年,这是一份永恒的美丽。

  跨越百年的美丽(课文)

  (1)1998年是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发现放射性元素镭一百周年。

  (2)一百年前的1898年12月26日,法国科学院人声鼎沸,一位年轻漂亮、神色庄重又略显疲倦的妇人走上讲台,全场立即肃然无声。她叫玛丽·居里,她今天要和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一起,在这里宣布一项惊人的发现:天然放射性元素镭。本来这场报告,她想让丈夫来作,但皮埃尔·居里坚持让她来讲。在此之前还没有一个女子登上过法国科学院的讲台。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

  (3)关于放射性的发现,居里夫人并不是第一人,但她是关键的一人。在她之前,1896年1月,德国科学家伦琴发现了X光,这是人工放射性;1896年5月,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发了天然放射性。尽管这都还是偶然的发现,居里夫人却对此提出了新的思考: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就像是在海滩上捡到一个贝壳,别人也许仅仅是把玩一下而已,可居里夫人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是她提出了放射性这个词。两年后,她发现了钋,接着发现了镭。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一天,疲劳之极的玛丽揉着酸痛的后腰,隔着满桌的试管、量杯问皮埃尔:“你说这镭会是什么样子?”皮埃尔说:“我只是希望它有美丽的颜色。”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它真的有极美丽的颜色,在幽暗的破木棚里发出略带蓝色的荧光。

  (4)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在发现镭之后的不断研究中,居里夫人也在不停地变化着。在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逐渐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皮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负担。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5)居里夫人的美名,从她发现镭那一刻起就流传于世,迄今已经百年。这是她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换来的荣誉。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她本来可以躺在任何一项大奖或任何一个荣誉上尽情地享受,但是,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捐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当玩具。她一如既往,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离开心爱的实验室。直到她死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

  (6)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当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听课 5

  今天我听了科学教材分析,很有收获。老师将教材分析得很细,还说到科学实验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及教师应知应会的知识资料,使我查到自己科学知识上的缺漏及教学上的'缺憾。下面我总结如下:

  1、例如我在教《折形状》一课探究物体形状和承受力大小的关系时曾指导生实验“用一张A4复印纸托起一块红砖”,但是没强调那么详细的操作要求。如:

  (1)红砖离桌面15厘米以上;

  (2)放书本时,要对准纸筒中心轻拿轻放;

  (3)一个纸筒只能做一次实验,不可重复使用;

  (4)纸筒的缝隙要用胶带黏牢固,不能留缝。然而指导教材分析的老师都指点了。使我豁然开朗。

  2、再入我在教(课本P23)在“研究三座桥的承受力大小差异”时:只是教师简单演示了一下没让生亲自操作,听培训老师一讲我懂得了一定要让学生亲自操作或教师演示,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桥的承重能力;还知道了实验注意事项:

  ①做桥面的硬纸板长不小于20厘米,宽不小于7厘米;

  ②做拱桥时,要把一张纸板做成拱形,放在平板桥下面,并粘牢;

  ③建斜拉桥时,要把两条等长的粗线分别系在四根筷子上,再把粗线分别粘在厚纸板中央;

  ④桥墩间的距离要一样,把同样的重物放在桥的中央;

  ⑤桥梁的承重力应是塌了时的重物数减去1。

  总之,这次听教材培训收获颇丰,以后我定要多参加这样的培训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做个优秀的科学教师。

听课 6

  紧张而激烈的“课内比教学”活动终于在我校拉开了序幕。我经历多天的赛课和听课,深深感触到“课内比教学”不仅仅是一次活动的开展,更是一场智慧与能力的较量。老师们精彩纷呈的课堂表现,给听课的每一教师送上了一份丰盛的精神大餐,更让我们每个人回味无穷……

  这次“课内比教学”活动,对于我们这些中年教师来说是个很难得的学习机会。通过听课,课后和各位老师的交流,我觉得自己在教学方面收获的很多,,这次活动让我看到了一群勤钻苦研,敬业乐业、与时俱进的老师。他们不但是一位位优秀的老师,更是一位位出色的教学能手。每一节课的教学都充分体现出了老师们的细心、耐心和精心。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环节的'优化、教学问题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安排、教学语言的组织等方面呈现出一片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景象。更体现了新时代教师的综合素养和极其过硬的基本功。

  这次“课内比教学”活动,我也有幸参加了这次比武活动。说实在的,这样大型的活动我还是第一次参加,我所上的人教版九年级《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经过自己精心的设计,在学校各位老师的指导下,在教学方法上得到了一定的好评。同时我也感受到了自己与同行的差距。在上课的过程中,没有很好地把握好时间,教学语言不够精炼。

  从各位老师的讲课中,我感受到我们的课堂是如此的妙不可言,从各位老师的教学过程来看,他们大都经过精心准备的,从导入新课到布置作业到课后小结,每一句话都很精炼、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恰到好处。有的老师重视学生的口语教学,有的老师能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在知识深难度的把握上处理得非常好,基本上都能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作为一名中年老师,这些生动有趣的活动,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东西:

听课 7

  今天听了两位老师的科学课,学习了天平和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受益匪浅。

  两位老师分别对教材,课标进行分析。然后通过实验来验证、总结 、反思。第一位老师首先通过一段对话,引入小船漂浮的情景,引出向上的拖力就是浮力,为浮力下定义,接下来通过学生活动,让学生探究生活中物体的沉浮情况,引导他们发现物体的沉浮情况不同可能是与与浮力有关。第三部分为探究实验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就测力计的`使用给予相应指导,在水中的物体都会受到大小不等的浮力的作用,然后讨论如何通过改变物体的形状来改变浮力的大小,从而改变物体的沉浮状态对浮力有更深入的理解和应用。最后通过“橡皮泥造船”的活动,应用浮力的知识,同时与实际生活结合,反思生活中的船和浮力,改变橡皮泥的形状,使它漂浮在水面上。

  本课教学以探究实验为主,在多次探究实验中,让学生认识沉浮现象,了解浮力的原理,在预测和实验结论中产生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反思并修正想法,进一步锻炼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进行观察、分析、反思和总结的能力,充分锻炼了学生逻辑思考、反思求证的能力,最后通过“橡皮泥造船”的活动,应用浮力的知识,同时与实际生活结合,反思生活中的船和浮力,体现了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理念。

听课 8

  3月23日,县实验小学送课活动走进z乡z小学,我有幸听取了四位优秀教师的课,一节是z老师的数学课《可能性总复习》,x老师的语文课《她是我的朋友》,Miss chen的英语课《Do you like pears》,再者是z老师的体育课。听课后,感觉收获颇多,受益匪浅。

  首先,作为一位年轻的新教师,能够获得这么一次宝贵的听课机会,觉得非常荣幸。四位优秀教师以丰富的人生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向我们展示了课堂教学的崇高境界,使我深深地沉浸其中。

  其次,在基本功方面,四位教师可谓是我们年轻老师的一个典范。和蔼可亲的对待同学,以及对同学的回答有一个比较好的回应,能够给予同学一个好的鼓励,课堂气氛因此也变的格外活跃。我觉得作为一个教师,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如何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是一个需要我们多多探究的一个话题。

  课堂上几位教师充满活力和激情的'讲授,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教师的激情真的能感染学生、带动学生,并且活跃课堂,从那些听我课的老师的口中及自我反思中,在这方面我真的得加强。

  而对比自己课堂,还需要不断的更新。所以听课后我有一种紧迫感,一种危机感,那么我就必须要树立一种观念:就是去学习,去长期的不断学习。要想当一名好老师,就必须不断的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文化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听课 9

  今天,根据学校的安排,听了胡老师的一节课,感受颇多:七年级的学生在老师的努力培养下,进步很快;老师,课改起步虽晚,但课改精神却领会的.较透,落实的较好。课上学生有充分的学习、交流的时间,并注重了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学生敢讲,也比较会讲,不少学生能讲到点子上而不是就题读题;学生敢质疑,有时问的也很尖锐,这也说明了老师注重培养了学生认真听的习惯;学生的合作精神、集体荣誉感较强;师生的文明用语用的较好,“我明白了,谢谢你!”等等。总之,通过听这节课,再次感受到了课改给我们的学生带来的变化,感谢课改!

  另外,就这节课再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七年级的学生可塑性非常强,一小部分同学还需老师多下功夫,要进一步加大培养力度;老师还需注意倾听学生叙述中暴露出的问题,如,对于任务5中,一女生在讲述时,是把约数、倍数弄混了,注意给予纠正;老师还要注意提升,当在学生能力范围达不到时,老师就要出面了,或引导学生得出或直接点出,如最后一题,是关于代数式求值,老师要渗透这个知识,有关步骤要求也应规范;另外,重要的知识点还需板书。以上仅是个人看法,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听课 10

  上周有幸听取了朝圣学社四位优秀教师的课,感觉收获很多。另两位教师的课由于冲突没能听到有些遗憾,争取下次能学习他们的课。

  我听的是孙主任,张书记,尹纪暖老师和李树果老师的课。他们给我很大感触,优点很多特别是在小组建设及利用方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的地方。具体表现在:

  一,他们都能主动把问题和时间放手给学生。

  完全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信任学生能通过探究与合作把问题解决好,给了学生学习的信心,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都体现了任务教学模式。

  先集体交流所有给定的任务,然后小组随机抽取任务,避免了事先知道任务后只讨论自己任务而忽视其他教学任务的弊端,二次讨论后能做到对问题的精心准备,为接下来的展示奠定基础和信心,提高了学生讲解知识点的效率。

  三,展示时照顾到了大多数同学。

  有的小组做到了每位同学都有展示的机会,并且关注了学困生和后进生,在展示过程中还有介绍的主持人,起到了很好的串联过度作用,使展示的过程自然顺畅。在展示过程中,各小组对任务的展示也很充分,其他小组的补充也很积极到位。教师只起到了引导与提升的作用,体现了课改的`理念。

  四,教师在对小组的评价方面也下足了功夫。

  方式多样,评价的及时到位,科学的评价本身就督促了小组之间的竞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后两位老师还在展示环节中加入了精彩的“挑战竞争”环节,更有效的激起了学生的小组荣誉感,更能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了学习效率。

  五,张书记的课中,最后的小组抽测很值得学习。

  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当堂检测学习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让学生做到当堂达标,这无疑就促使学生在听课时要用心听用心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听课效率。

  总之,在这四节课中需要学习的方面还有很多,自己还有很多不足,差距甚远,今后还需向这些优秀教师们多学习,多取经,争取和他们一样出色。

听课 11

  今天上午四年级的一位语文教师做了一节年级组的公开课.因为她是县骨干教师所以我慕名而去倾听希望从中学到更多的教学技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将心比心》这篇课文是小学四年级语文第八册的一篇阅读课文,因为我没上四年级的课,所以,对教材我不太熟悉,但是,通过听课,大概知道本文是讲述有关人与人相互尊重、相互关心这么一篇文章。

  课文的倒入是以一则公益广告引入的,非常生动。但是,之后,所有的课件都以摆设的形式出现。非常遗憾!平时上公开课学校都要求我们每位教师都得充分的利用教学资源制作课件使整个课堂的`气氛都充分的调动起来使课更加的精彩与生动.但是难道制作课件在课堂上使用是一种摆设吗?

  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非常重要,这节课,教师一引入课文,学生读了一遍书后,教师马上问:读了书后,请同学们把自己认为感动的句子画出来,并写下为什么感动。一整节课,这个问题牵引了整堂课,学生非常的被动,个个都呆坐着,回答不出老师的问题,老师非常的焦急,在讲台上一个劲的说:“你们太静了,平时上课你们很活跃呀!今天是不是因为有很多老师来听课呢?”虽然老师一个劲的说,可是学生依然答不上来。老师只好自问自答了。

  课改后,很多的教案都以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教学,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不适合我们本地区的孩子,我曾经就以这种方式在课堂上教学,结果上不下去。我认为,教师还不如结合课文内容,有重点的向学生提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这样,课堂的教学目的以及重点就很自然的呈现出来了。

听课 12

  本周共听了三节课,都是九年级的复习课。听了这这四节课,我获益匪浅。

  将近两年不教九年级了,真的对九年级的复习课很陌生了。讲课老师对这四节课的内容确实总结得很到位。

  第一节是左世娟讲的说明文阅读。首先梳理考点,接着明确目标,再就是针对考点进行练习。在联系的过程中,由一般的.他们到中考题,由易到难,不仅展示答案,还总结做题的方法。还让学生明确了中考的得分点。

  第二节课是郭妮娜的作文课。首先让学生了解五类卷的要求。然后让学生分组批阅学生习作。再就是结合中考满分作文。进行阅读。最后进行考场作文辅导。这样,既让学生了解了考场作文的注意事项,又让学生明确了如何在考试中得到高分。

  第三节是徐丽讲的赏析文章的语言。学案的设计非常全面、系统。从学案中我学到了不少东西。既有方法的指导又有联系巩固,还有做题的总结。我认为老师讲的有点多。应该再多一点放给学生。

  我认为,九年级的复习课应该再实一些,毕竟时间太少了,每一节课都很重要,老师必须充分的备课,达到课堂的高效。

听课 13

  20xx年5月7日下午,我有幸到联中参加深圳龙华中学联校的教研活动,听了杨老师的语文教研课,受益匪浅!

  杨老师上了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一课,非常成功!不管是重点的引导,还是难点的突破,都处理得得心应手,水到渠成,并将学习权交给学生,真正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现结合平时自己的课堂教学,谈谈我听完这节课后的心得。

  一、善用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

  杨老师的课堂,学习气氛非常好,跟自己平时的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相比,感觉非常惭愧,因为一节课中学生的学习状态,完全是由老师调动的,学生回答问题的信心和勇气,也是老师给予的。杨老师很善于运用激励的语言,如“杨老师的课堂,同学们不能做听众”“要参与,我希望认识那些勇敢的同学”、“随便说,没关系,也许你说得比老师想的更完美。”“我们要参与到学习中,享受学习过程。”“展示我们七(2)班的'风采,我们是最棒的!”“别对自己要求太高,很累,只要有一点的体会就好。”“这两位同学的表现太好了,下课后老师一定让你们给老师签名,让老师记住你!”“能提问题的同学真棒,但能解决别人提出的问题的同学更棒!”……像这些鼓励的语言,贯穿整节课,杨老师从不吝于将赞美的语言送给勇敢发言的同学,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气氛也很好,师生互动愉悦,教学重难点迎刃而解。

  二、善用激情,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诗歌是抒情言志的,诗歌的教学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诗情,进而理解诗人的情感。杨老师的这节课就做到了这点!她带着饱满的热情进入课堂,舍得“情感投入”,以浓郁炽热之情去熔炼学生之心,最后,诗人的爱国热情与老师、学生甚至听课老师产生共鸣。整节课,杨老师的声调抑扬顿挫,表情丰富,特别是她大胆地范读了诗歌,虽然读音不是很标准,但是感情把握得非常好,非常有感染力。读完,全体学生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正因为老师的激情感染,学生也都富含感情地去读,用心地去体会,进入诗歌的意境,感受艾青那深沉的爱国之情。

  三、善用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

  在课堂上,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老师只能起到引导的作用。杨老师在这节课中,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又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学生的学习思路、学习动态完全在她的掌握之中,这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她十分善于引导,把学生的思维引导至正常的学习轨道。这节课,从作者的简介、新诗的介绍、写作背景的简介到诗歌的内容、意象、感情、写法的理解,杨老师都能设置成一个个比较容易理解、容易回答的问题,让全体学生都能把握。例如,教学意象这一概念,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有难度,杨老师就把问题设置成这样:“这只鸟歌唱祖国,那么它歌唱祖国大地上的哪些东西呢?”这样的问题,既浅显,有能解决诗歌意象这一难点,收到非常好的效果,几乎全班同学都能回答。

  总之,语文教学像是一潭绿水,只有我们不断地学习、探索,保证有“源头活水来”,才能“清如许”!学习是为了发展,借鉴是为了创新,只有不断探索、改进教学形式,语文教学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听课 14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在生活中学数学。使学生认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分数与除法,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内容。而在小学阶段数学知识之所以能被学生理解和掌握,绝不仅仅是知识演绎的结果,而是具体的模型、图形、情景等知识相互作用的结果。从以上的角度分析,彭老师的这节课具有以下两大优点:

  1、通过实际操作感悟新知识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改变单一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指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特征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因此,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的教与学的方式,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动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用3张圆形纸片动手分一分,并学生思考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可以有几种分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两种不同的分法,引申出两种含义,即1块饼的,3块饼的,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充分理解了3÷4=的算理。

  2、在问题不断地解决与生成中探索新知识

  探索是学生亲自经历和体验的学习过程,也就是让学生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实现数学的“再创造”,在这其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潜在和深远的'。本课中,我让学生充分动手分圆片,让他们在自己的尝试、探究、猜想、思考中,不断产生问题、解决问题、再生成新的问题,给学生留与了操作的空间,因此学生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理解得比较透彻。

  总之,在整节课中我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在学习活动中,发展了个性,培养了能力。

  建议:

  1、在总结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后,最好让学生说清楚分数与除法是否完全相同,然后利用表格说清楚它们之间的相同与不同的地方。从而让学生体会分子、分母、分数线只相当于被除数、除数、除号,不是等于。

  2、为了语言表达清楚,学生听得明白,建议把3块饼的“块”改为“个”,平均分成的每一份就说“块”。这样听起来比较清晰。

听课 15

  xxxx年海口市琼山中学教学开放周活动在今年5月中旬如期举行。5月18日,两节数学课精彩上演,一节“几何”一节“代数”,几何课〈直线与平面平行〉由叶永海老师授课,代数课〈频率分布直方图〉由李xx老师授课,两位老师精彩的授课让我受益匪浅,感想颇多,以下是我的一些反思。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一般采用传统的四段式,即复习引入、讲授新课、巩固练习、课堂小结。这种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多问题:学生被严重束缚,能力、品质、行为习惯的不到很好的发展;教师照本宣科,课堂效率低下。通过近年多来“有效教学”的培训与研讨,我深刻地理解到:有效教学势必成为一种教育理念,成为我们每个教师应该追求的目标。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学生开始时就知道教师期望他们做什么,那么他们就能更好地组织学习。”优化课堂教学目标是构建素质教育的重点,它要求教师必须了解、熟悉、掌握教学内容,明确《课程表准》要求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目标教学就是将所有教学内容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目标,首先做到完成每课的小目标,然后完成好单元的部分目标,从而达到完成总目标。教师在上新课前,首先弄清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用书上提示的教学步骤,再分析学生达到这个目标的难点是什么。并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兴趣爱好,反复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每课的重点和难点,同时把教学目标及时交给学生,让学生心里有数,从而达到了教有目标,学有目标,指导检查也有目标,使之在课堂上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顺利完成制定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要科学合理。它既要符合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又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因此,目标要具有全面性、整体性、层次性、可操作性、科学性等特点。教学目标包括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教学内容也相应地包括知识、能力、非智力因素三部分。

  每一堂课都有自己的教学点,即知识点、能力点、非智力因素点。知识点是课堂教学的根本点,在教学中应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把握准知能的结合点。能力点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如掌握知识能力、应用知识能力、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非智力因素点主要指学生的动机、兴趣、意志、信心、性格、习惯和情感。另外,对教学内容来说,还有一个教学容量的问题。教学容量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常数,量过大,学生接受不了;量过小,学生吃不饱。必须在保证完成教材规定的教学任务的前提下,从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出发,随时调控教学容量,着重调控教师输出的信息量、学生接受训练量、师生的双边活动和学生的多边活动量。

  因此,课堂教学内容要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将教材内容实行科学的组合,并按一定的程序组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使教学内容具有逻辑意义,做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难易适度。

【听课 】相关文章:

听课 03-13

【精选】听课 05-15

语文听课 03-30

智慧课堂听课 物理11-20

听课教学总结05-08

教学督导听课总结12-02

《将相和》语文听课反思01-06

语言 12-07

毕业啦 04-27

大班的 大班 02-1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