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 通知工作总结 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 >作文课

作文课

时间:2024-05-15 15:52:18 我要投稿

作文课 常用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写 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 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作文课 ,欢迎大家分享。

作文课
常用15篇

作文课 1

  《我的自画像》是三年级的第二次作文.。这次的习作要求是:

  (1)帮助学生了解外貌描写的意义。

  (2)指导学生写人物的外貌时,要有顺序,抓住重点来写,练习由表及里地观察人和由表及里地描写人。

  (3)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让孩子愿意写作、热爱写作。

  为了设计好这一篇习作教学设计,我从《课程标准》入手,以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全副武装自己,从根本性任务出发,本次习作练习充分体现了“主体参与,分层指导”的原则,做到以人为本。同学之间的交流渗透了语言交际能力的训练及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以学生的说为主,教师的导为辅,适时加以点拨,顺利完成说、写任务。

  例如开课前,我以亲切的语气给同学们介绍新朋友,学生的精神一下子集中起来。然后引导学生看图,感知杜小虎同学的外貌形象。接着带领学生从介绍人物的角度研读例文,明了例文是由图入手,从整体形象、外貌、性格、兴趣等方面按顺序介绍自己的。最后将图文结合起来结合起来把握,让学生了解到图的描绘与文的描述紧密融为一体,两者完美统一。

  第二个环节是学生初步领会习作要求的重要环节。在研读例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启发学生自己小结,使学生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达到预期的目的。

  在进行口头作文这个环节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参与意识,在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中,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学生通过口头作文,对自己的特点进行了描述。学生乐于表达,敢于表达。使学生更好地从“读”中学“写”,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日有寸进,不断提高。

  在本节课中,我努力构建层次化的学习方式,力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如何让学生介绍的内容多样化是本课一个难点,多次试教曾走向过两个极端,一是提供填充的的模版,学生介绍内容统的过死,虽学习效率较高,却导致介绍内容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二是让学生自由发挥给自己写一份自画像,却又遇上化时过多质量打折的困境。

  不足之处:

  一、时间分配上尤显不足。课始情境引入应突出重点,情节需要简化;对学情估计不足,前面环节用时多,导致学生当堂写作环节用时少,看不到学生的当堂展示。

  二、教师点评尚欠到位,使教学未能更深一层;比如学生作品由于追求个性色彩搭配过于花梢,有的孩子个人介绍内容过于成人化等等,教师未能及时点出问题。

作文课 2

  我在初中作文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厌烦写作文的现象非常普遍。

  至于原因,我的观点有三:

  一、学生写作素材有限,平时不注重身边的事情,不热爱生活,对一切事情都莫不关心。

  二、我们做老师的往往就决定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的方向和程度,这对学生的写作思维无疑是以个限定,让学生觉得不能自己做主去写作文,心生厌烦。

  三、老师作文课堂死板教条,学生不感兴趣,不注意鼓励表扬学生。

  如何改进呢?我有如下感想,也实践过,认为可行:

  一、精心构思、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力求作文课堂气氛活泼生动,让学生感到听老师讲析作文或课文就是一种享受,以自己全身心地投入来感染和引导学生。

  二、对学生要多鼓励、多表扬,不说打击和挫伤学生积极性。注意在学生中培养写作爱好者,一些做能力好的学生的作文为范本让学生传阅,多给学生读精彩美文。

  三、多带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郊游,访谈等,并让学生坚持写日记,日记内容就是写发生在身边的事情,对此事有什么看法,见解,感悟以及对自己有什么启发和教育意义。

作文课 3

  某先生看了一位学生的作文说:"好,有进步,这才像作文。"过些时候,看到另一位学生的作文,说:"太棒了,已经不像是在写作文了。"有学生问:"老师,‘像作文’好,还是‘不像作文’好?"

  先生道:"有的人原来写文章,东拉西扯,词不达意,颠三倒四,杂乱无章。经过一段时间摸索,渐渐摸到了门儿,有了章法,上了轨道,所以说它‘像作文’了,就是说,它符合了作文的规范。有的人文章越写越成熟,看上去就和常见的作文不一样:没有常规的套路,不沿袭惯用的话语;或为时而作,或为事而作,是真情的自然流露,有事理的'巧思顿悟;似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有章法却不死守定法。这时说它‘不像作文’,是说它对学校作文规范的超越。从‘不像作文’到‘像作文’,是进步,再从‘像作文’到‘不像作文’又是一种飞跃。"

  作文可以作两种解释,一是指写文章,这里的"作文"是词组,《现代汉语词典》里对此还作了一个补充说明:多指学生练习写作;二是指学生作为练习所写的文章,这个"作文"是名词。现在通常讲"作文"大概就是指学生习作,"像不像作文"想来也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的。

  我们现在教作文往往是就作而教作文,课堂上宣讲作文法,然后是出题目练作文,接下来是按作文规则评作文,有的地方还组织学生背作文选。总之,"学作文"、"像作文"的意识太强。一些学校写作教学搞得成功,或是通过读书来带动,或是通过自由创作来带动,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作文意识。

  有的人能在文章中道出别人看不出、想不到、说不明的东西,这里面有语言上的功夫,为文技巧的功夫,更有学养上、识见上的功夫。一篇文章里可以看出作者非凡的才智,可以看出作者十年、几十年的功夫。功夫表现在文章之内,但却修炼于文章之外。

  人们谈健身之道,重在营养和锻炼这两条。我们的语文教育,历来也强调多读多写,与所谈健身之道暗合。目前语文教学的手段,也还不外乎大量的摄入与大运动量的操练这两个方面。不过尽管如此,人们还是发现学生较普遍地患有语文营养不良、发育不正常之症。病根在哪里?恐怕在于补养与练功不得法。这些年来,我们根据"科学配方",采用大剂量的按照"科学法则"提炼的补药加以喂养,丸散丹膏过量,瓜菜米面不足。现在许多学生对文学作品不感兴趣,有的学生虽有兴趣却苦于没有时间去欣赏,还有的学生则不敢萌发兴趣,在好些个中学里各种文学作品都成为违禁的书,仅有的阅读材料便是课本和作文选。另一方面,机械化的操作早已成了包括语文在内的各门学科教学的全部内容。这种教法学法,借一句练功的行话来说,属于意念太紧,训练不当,难免走火入魔。

  为文当有法,然而并无定法,优秀的作文就在"有法"与"无法"、"像"与"不像"之间;教育须有模式,然而又不可死守定式,出色的教育大概也在有模式与无模式之间。规则有序的钟摆声和紊乱无序的噪声都不是音乐,优美悦耳的旋律总是存在于有序与无序的和谐配置之中。在即将迈进21世纪的今天,我们的作文教学,乃至整个语文教育,正在呼唤"绿色食物",呼唤产制绿色食物的"绿色工艺",呼唤生长出绿色工艺的"绿色培育思想"。

作文课 4

  还记得那是冬天的一次作文课,我对学生说:春天在人们焦灼的等待里姗姗来迟,又匆匆离开,那柔软的柳枝似乎还在脑海中摇曳,那淡绿的柳芽还依稀在眼前拂动,不知有多少人为她吟哦高歌,那婀娜多姿的垂柳成为多少人眼里的至爱。是的,那初春的新绿,的确让人在视觉上灿然一亮,让你温暖舒畅。可我想问同学们,有一种绿色日日夜夜为你着装,你是否注意过它?

  大家都说它就是一年四季绿意盎然的冬青与松柏。我说是啊,它们坚强的身躯挺立在烈日下,狂风中,暴雨里……年年岁岁,岁岁年年,它们慷慨的奉献出自己生命的绿色,给你加油,为你助威。可是你有多少时间想起过它?也许你会说,它们天天都是绿色的,已经看不出什么新奇来了,只有在北风凛冽、大雪飘飞的季节里,才会让人想起那倔强的绿。也许这极易常见的绿色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最熟悉不过的背景,天天如是,月月如是,年年如是,也就最不易觉察,甚至很轻易的把它抛在了脑后。然而,它们依然庄重而执著的伫立在你的`左右,依然是色泽青青……

  同学们,请大家想一想,在平常的生活里,我们是否也有这样的时候,也犯过类似的错误呢?因为我们的不觉与漠视,忽视了身边最常见的东西?还记得我们以前看过的一则故事吧:一个女孩与母亲赌气出走,在路上饿了,一个陌生老大娘给了她一碗混沌,她感激不尽。老大娘告诉她说:“我只给了你一碗混沌,你就很感激,你妈妈不知为你付出了多少代价,你怎么不知道感激,还出走呢?”女孩顿然醒悟……是否在我们周围,也有这样的人,这样的经历?他们对于司空见惯的事物,默默无闻的亲情,视而不见,看得久了,就如四季的常绿物一样感觉不出幸福来了;拥有的东西久了,也就不懂体味,不知珍惜。也许只有当你遭受不幸的时候,才会想起那似乎已经融入你的生命,成为习惯的依依真情。

  别人的一点关怀,一个帮助,固然值得感动,身边朴实的真情,更应该去感恩。否则,等有一天,失去后才发现,你已经错过了许多本该幸福快乐的日子,甚至留下永远的遗憾!同学们都说父母亲情就是大家容易忽视的幸福,很多同学想起了父母对自己的关怀......于是我趁热打铁,让同学们奋笔疾书去书写自己的感恩情,结果那次作文写得很精彩,学生在回忆往事梳理亲情的时候学会了感恩!

作文课 5

  本周是我们全体绍平工作室跟岗培训学员的公开展示课,今天听了一节邹幸梅老师的写作课。平时自己上写作课,总觉得上的不是很得心应手,听了邹老师的课后,让我茅塞顿开。她有效地组织教学,轻松快乐的`教学方法,层层深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什么样的作文才是好作文。

  这节课是高三的写作课,邹老师巧妙地向学生引出如何把两个简单句用连接词连在一起,使句子变得更加漂亮。讲练过程中自然地复习了以前学过的许多语法知识和许多连接词的用法,对定语从句,分词短语,介词短语等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通过把两个句子合并成一句,到把几个句子变成一段文章,循序渐进,层层深入。通过对同一个文章的几种不同写法的展示,让学生很自然地了解了英语作文中什么样的句子才能拿高分,学会了怎样把句子加工,润色,使之更加完美。课堂还做了大量的练习,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记忆深刻。最后还教会了学生每段文章都要有主题句,如何寻找主题句,每个主题句都要由句子做支撑,这样不仅对学生的写作有好处,对阅读理解题也有很大帮助。

  总体来说,这是一节非常务实的写作课,给我的体会是:课堂要注重“理解-练习-记忆”三步骤。不能流于形式上的“作秀”,应该给予学生以广阔的空间。通过这节课学生真正能掌握一些好的写作方法,这才是高效课堂。

作文课 6

  记得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没有想象,心灵就不会思考。”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在科学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人们用想象来编制神话故事寄托人力所不能及的愿望。在今天,古老的想象和愿望很多变为了现实,想象是人类社会的希望,每一次人类的大胆想象,预示着科学的一次新的尝试和飞跃,没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就没有人类文明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所以这堂想象作文教学课,通过教学我有深深地体:

  一、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大胆展开想象。

  依据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课堂上我从学生喜欢的西游记入手,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又由此导入到科技的无穷魅力,并以此邀请学生来当一次小发明家,设计自己未来的产品。学生的积极性非常的高,而且还调动了他们创造的欲望,在课堂上学生通过自主合作讨论,并运用多种形式来展现自己的设计,而这些大胆新颖的设计无不显示出学生活跃的创造思维,那些极富童真童趣、个性化的语言,也正是想象作文中难能可贵的闪光之处。

  二、创设情境,公平竞争

  本课我始终以一种学生竞争氛围中展开创造与想象。学生们的积极性高涨,依据学生们认知水平及年龄的特点,我知道21世纪的学生信息量丰富,知识面较广,他们面对显示不曾出现的未来事物,学生显示出极强的兴趣。通过角色的转变,充当小小未来产品发明家,设计心中未来的产品,还转换身份充当小记者,通过角色的`变换并亲身的体验,这种新颖的形式无疑给学生的思维插上了想象羽翼,在想象的空间中自由翱翔。

  三、紧扣新课标,培养能力

  在教学中,能紧紧扣住新课标对作文的要求,循序渐进的进行想象能力的培养,对有些达不到要求的学生可以适当放宽要求,让每一个学生通过想象激发创造的灵感,体会成功的喜悦。文贵于新,想象作文也要求想象新颖。课堂上我努力指导学生在合理想象的基础上,尽量让其想象呈现多样化趋势,并努力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活动的欲望,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展开想象的翅膀。只要想象是合理的,可以新奇,亦可以平实。想象的多样性,符合生活的客观现实,便于学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是一门有着缺憾的艺术,所以我感觉自己的这节课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在写作时给予学生的指导有些欠缺,在要求和形式上应该更加明确和具体一些。

  总之,这堂想象作文课学生气氛活跃,大胆想象,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预期效果。

作文课 7

  从工作到现在,对于作文这一块依然觉得很陌生。作文课好像很轻松:老师命题,提出要求,学生思考成文,收交批改。我相信在这样的教学中,如果我是学生的话,会很被动,毫无兴趣可言,书写起来更谈不上真情流露,因为时间的关系,相关的批改反馈的针对性及实效性也较差,这种被动消极的作文课我思考了好久,决定尝试一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向我们同组的张老师取了经。现把初步的思路简单介绍:

  作文课,一反常态,先分析了上次学生作文的得失,由此定出作文的要求及目标。针对上次对新闻事实的叙述交待不清,而提出“合理交代清记叙的要素,交待清楚一件事”的总体要求。

  然后各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讨论拟题并简单说说构思,组长示意,老师计时。

  静思独立,老师观察各小组的情况。

  成文后,组长示意可以写读书笔记。

  统一完成后,合作批改。

  第一步:交换找优点,评价闪光点,写出主要内容,概括大意。

  第二步:再交换挑毛病,指不足(比如错别字,病句等)。

  第三步:本人小声读文,动情优美处,大声的读,后品味反思别人的'评价,结合自己的感受,对自己提出中肯的建议。

  最后,交流心得。每组推一篇美文大家共赏,由作文负责人根据各小组记分,上交由老师根据各小组的情况,找出优缺点,并概括不足(共性的东西),思考下一次作文要求及目标。

  在应试教育的制约下,学生在作文中的个性和创造性已消失殆尽。作文中总是干干巴巴的几段空话,套话、假话连篇,文章脱离了自己真实内心的感受,使作文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和色彩。在这种情况下,利用小组批改交流讨论的方法可能会激起同学的兴趣,同事教师鼓励学生写随笔,观察日记,读后感,观后感、周记。此类作文往往有学生真实情感的流露,鲜明个性的跳跃、独特词语的运用,许多优秀之作常常涌现,时间久了,学生就能发现自己的写作个性。教师可以允许学生有不同层次的发展,并抓住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加以鼓励:如好的句子,使用准确的词语,好的开头或结尾等,唤起学生写作的热情和自信。作文评语以鼓励为主,当然作文中存在的主要毛病还需用委婉的、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指出,那么以后作文,学生会更主动热情,并能更好的展现或表现自己了。

  有了这样的热情还怕作文课枯燥吗?

作文课 8

  这是一篇写人的习作,初看题目感觉并不是很难写,因为对学生来说,写人的作文,他们并不陌生,基本上都能抓住写人的要点,如:外貌、动作、心理、神态、性格、品质等。但是要写出出色的好文章,那还是要多动脑筋。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对比法,在黑板上写了两个题目,《我的爸爸》、《我最敬佩的一个人――爸爸》,请同学们找出这两个题目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经过激烈的讨论后,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指出了这两篇文章的共同点是都是写人,要写出人物的外貌、性格。不同点在于它们写作的.着重点不一样:《我的爸爸》要求写出爸爸的性格特点,而这个特点不一定就是爸爸好的方面的品质,比如爱钓鱼、看足球等方面的爱好,甚至可以写爸爸身上存在的缺点。而《我最敬佩的一个人――-爸爸》就必须写爸爸身上优秀的品质,如乐于助人、勇敢顽强,舍己为人等值得人佩服的精神。这就是这两篇文章的区别之处。学生弄懂了这些,在选材上就不会出错了,而且也抓住了此次习作的重难点。

  接着,我提出建议,确定写作对象,明确敬佩原因,选择典型事件,

  帮助学生理清写作的思路。

  然后,通过同一人物的不同事例比较选材。例:

  人物 品质 事例

  汪婧婕 勤学好问 1、上课时,她有一道题没有听懂,下课了,她不去跳绳,到老师办公室去请教,直到弄懂为止。

  2、她的同桌忘记带作文本了,她主动拿出自己的本子借给了同桌。

  许老师 工作认真负责 1、许老师家离学校很远,他每天按时到校,带我们进行早自习,从不迟到。

  2、许老师批改作业特别仔细,一丝一毫的错误都不放过,每次改完作业还要把出现错误的作业本一一整理出来,把同学们一个一个叫到办公室订正,直到弄懂做对为止。

  最后,指导学生不管写谁,在写作前都应该收集有关资料,因为事不离人,人不离事。只有通过举例才能体现人物的品质。在写作中还可以让学生仿照所学的课文,注重对所写人物进行动作、神态方面的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丰富、生动。

作文课 9

  案例描述:

  在初三《话题作文——多角度立意》的作文教学中,我首先激发学生感情,由爱因斯坦的“W=X+Y+Z”即“成功=艰苦的努力+方法正确+少说废话”展开讨论,请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来解读“成功”,进而导入话题作文教学——“多角度立意”。然后以“达芬奇画蛋”和“苏轼的《题西林壁》”两则材料引出多角度立意的要领:观察思考——寻找特点——类比联想——联系实际——确立中心——选择最佳中心,并以“手的五指”为话题进行师生多角度立意讨论,要求学生观察五个手指入手,找其特点(出示一些启发思维的图片),并由物及人,从现实生活中找观点,多角度立意。经过一番热烈讨论,同学的回答五花八门:

  团结起来力量大;五指配合亲密协作团结友爱;孤掌难鸣;大拇指力量大;大拇指的我很丑但我很温柔;小拇指的莫自悲要自强,永远的承诺;食指中指无名指的献身精神,当让则让……

  这些回答从各个角度立意,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有了口头表达的基础,进行动笔训练就顺理成章,让同学们以“树”为话题,拟一个题目,然后以50个字左右陈述你的立意。学生听到“五十字”,很高兴,一反以前的不乐意,快快乐乐的进行独立构思、小组讨论,结果所收到的效果也很不错,立意不胜枚举。

  案例分析:

  初三话题作文教学是初三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它占据了中考成绩三分之一的分值,备受我们教师的重视。记得去年的同一节话题作文教学中,尽管教学的目标一样,教学的要点一致,但是由于采用传统的教法,罗列知识,列举事例,所收到的效果不尽如人意,课堂气氛一般。今年在去年的基础上,结合新的教学理念,我进行了优化。比较如下:

  教学过程

  第一次上课

  第二次上课

  导入

  强调多角度立意的重要性

  用爱因斯坦的“W=X+Y+Z”即“成功=艰苦的努力+方法正确+少说废话”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兴趣。

  分析讨论

  1、提出多角度立意的概念和要领

  2、请学生以第一个话题进行多角度立意练习,教师点评

  3、请学生以第二个话题进行多角度立意练习

  1、以“达芬奇画蛋”和“苏轼的《题西林壁》”两则材料引出多角度立意的要领

  2、以“手的五指”为话题举例说明,师生共同讨论

  3、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所给话题进行训练

  结尾

  回顾多角度立意的要领

  请全体学生齐读多角度立意要领,鼓励学生多角度立意。

  学生反馈

  学生认为与以往的作文课一样

  学生认为所举的几个事例很新鲜,印象深刻,比较感兴趣

  话题作文的“多角度立意”就是要培养学生由一点出发,借助已有信息,让联想、想象向各个方向发散,进而获得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并不落俗套的效果的创造性思维。要不为习以为常的看法所左右,不迷信权威,善于质疑。比如,常言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崇尚愉快教育、探究学习科学、提高学习效率的今天,应当倡导学生这样立论:书山有路巧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

  下面就这次话题作文教学和培养学生多角度立意的几个适宜的链接点展开分析:

  一、情感的链接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和体验,具有信号、动力和移情功能。它能使人的注意、感知、思维倾向于某一写作对象,促成智能的更好发挥。学生一旦对作文有了稳定而浓厚的情感,就不会视作文如重负,而会乐此不疲。因此,教师应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在命题、指导、评估诸环节中创设诱人的情境。

  多角度立意作文教学,也要注意捕捉学生情感的火花。中学生的内心世界是异常丰富的。一个中学生,在日记中吐露了内心的秘密:“因为自己知识贫乏,我开始担忧;为了自己无拘无束地洒脱一回,我开始了自责;为了那飘来的莫名的微笑,我开始了爱的寻觅;为了那一片飘零的落叶,我开始探索人生的真谛……”由此可见,我们现在的中学生的确怀揣着一颗焦渴的心。如果我们在教学时,适时从学生的喜怒哀乐中捕捉情感的火花,精心设计教学的内容,就能为学生创设积极的作文氛围。从第一次的传统教法到第二次的改变,其中所举的事例,都是我在考虑到学生的情感接受后认真设计的,从感性到理性,从理论到实践,从师生共同讨论到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在第二次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从情感上接受多角度立意的要领,而不是灌输式的接受。

  二、兴趣的链接

  从两次的作文教学看,我发现激发学生的兴趣很重要,这是多角度立意的基础。学生只有在对所讲内容感兴趣的前提下才会积极的思考,回答才会五花八门。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因此,可以说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内动力,当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思考。

  这节作文课的开头由一味的强调多角度立意的重要性变为以爱因斯坦的公式W=X+Y+Z为契机,多方位解读“成功”这个话题,从数学公式到文字表达,学生很感兴趣,积极投入到自然而然的立意当中。还有在举“手的五指”的话题时,学生从一开始的好奇到教师的启发后的跃跃欲试,似乎因为“这只手”推开了一扇多角度立意的大门,学生不再像以前一样在预设的回答中徘徊,而是开创了一片新的天地,并且因为老师同学的鼓励,大家的回答越来越积极,课堂气氛也调动起来了,一时间我真正感到学生的.热情、兴奋是如此美好的一件事。

  三、创新思维的链接

  多角度的立意也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恩格斯也曾指出:“科学的教育的任务是教学生去探索、创造。”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我们的《新课标》作文教学中也特别重视,它的基本理念是:“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特别是在第四学段提出“多角度的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由创意的表达”。因此,这也是这堂课的教学目标。

  创新思维具有三个特性,就其思维的广度而言,具有发散性;就其思维的灵活性程度而言,具有变通性;就其思维的个性而言,具有独特性。由此,我想要培养学生的多角度立意就要通过审美立意的途径来培养学生的思维的独特性和深刻性。如“手的五指”这个话题,启发引导学生从“手的全部——手的个体”,从“手——做人的品质”,从“手——人——社会生活现象”……

  同时,我认为还要让学生放胆表达,拓展创新思维的空间。所谓放胆表达,就是教师提供一种或几种话题的范围,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命题,自己选择角度,学生爱写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写就怎么写,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展示,这时生命力和创造力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值得一提的是,我鼓励学生放胆表达,不是说就可以不需要教师进行方法的指导,而是说学生刚进入立意状态,教师不宜用太多的框框束缚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考虑较多的不是写作方法,而是学生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感情,自己的生活。在这过程中,交流合作也很重要,它是激活创新思维的火花,它让学生之间的信息和感情通过交流产生碰撞,从而激活他们创新思维的火花。合作的形式一般为小组合作和全班合作,从大环境到小环境形成交流的气氛。就如话题“手的五指”的师生全体讨论和话题“树”的小组讨论。

  综上所述,通过作文多角度立意的教学,我意识优化作文教学过程,彻底解放学生的思路,鼓励学生自由行文,并不是说,教师可以袖手旁观,完全放手让学生创作,教师应该做一个有心人,要善于在生活中寻找学生熟悉的话题,找准时机,引发兴趣,在精心设计的事例中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让学生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使写作真正成为学生内心的一种需要,在多角度立意的基础上,使自己的作文充满了真情实感,充满新意。请让所有的学生记住:“我创造,所以我生存。”

作文课 10

  “妈妈生病了,我预备为妈妈烧饭,在烫了几回手之后,饭总算煮好了”,作文课一开始,我就将这句话写在黑板上,同学们面面相觑,不知是何用意。我说:“今天的作文讲评围绕三个字,场景化。怎样才可以让事物生动形象,而不是干巴巴的呢?下面我就从扩充本句为例,说说如何场景化。

  然后,我让同学们想两分钟,“第一次烧饭会碰到什么难题?”两分钟后,同学们纷纷举手,“米缸中可能会窜进甲由”、“电饭锅不敢插插头”、“不知道怎么放水,放多少水”,我示意同学们安静:“现在你们是导演,安排戏目叫‘第一次烧饭’,留意安排好各个演员的.行为、动作、心理、语言,开始,写作。”

  大家提起笔写了起来,大概有些人想到有趣的细节,边写边笑,十五分钟后,我让他们相互交流。

  第一位学生:我打开米缸,呀,里面有甲由,我吓坏了。我问:“你第一眼看上去,根据什么判定它是甲由?你吓到了,当时的神情,心理又如何?可以再详一些。有谁能增补得具体一些?”同学们缄默沉静,无人应答,我灵机一动,让同学们演示揭开米缸盖,看到甲由的惊吓动作。这一启发,大家纷纷发言:“我揭开米缸盖,发现一个黑乎乎的东西在蠕动。我看到了它,觉得挺恶心,用报纸捏住,把它扔到外面去了。但我不敢去捏,和往常一样让妈妈来处理。可一想,我已经长大了,今天妈妈病了,我怎么好意思呢?于是给自己鼓鼓气,心一横,捏住它,闭着眼,扔到外面。

  最后,我加以点评:有人说作文难写,实在,只要你细心观察,一点也不难,看我们刚刚将揭开米缸盖这么一点小事,就写得这样栩栩如生,这样写一件事,一个议题,还不愁它具体吗?

  作文课,一向令老师头疼,也令学生厌恶,作文课上最尴尬的场面,莫过于老师激昂大方激动慷慨,学生昏昏欲睡。假如作文课上能发动学生的主动性,将“一言堂”变成“你说,我说,大家说”,既活跃气氛,又增强效果,一举两得,不亦乐乎。

作文课 11

  语文教师们往往困惑的是学生在写作中常见的人物形象往往是个人方面,既无个性,又不生动整篇文章显得干枯乏味,缺少感染力。仔细阅读这些作品,就会发现这样一个共同问题:往往只是一味地追求把某件事写完整,而忽略了进行生动具体,细致入微细节描写。揪其根源,我设计了《细节描写—记叙问的灵魂》作文片断练习,习作课。

  这节课我本着潜心钻研校本教研课题的态度精心构思真正做到了针对性,实性,环节清晰层层深入。

  首先我设计了同一内容《修理三角板》细致描写与概括描写两个片段,“粗细”对比来相识细节。

  其次让学生在课后查阅有关细节描写的片段课上汇报,来深刻了解细节描写的范围很广泛,不仅仅只对人物动作、神情、外貌等的刻画,还包括对事件发展物件、社会环境、自然景物等作业细致入微的描写,再次扩展了学生细节描写的范围。接着从讲述小学生作文《摸螺蛳》,中国作家施耐俺的《武松打虎》,外国文学大师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郎台》,三个片段中,让学生感悟无论是小学生作文还是中国作家,乃至于外国文学大师创作都非常重视对细节的描绘来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使学生更加明确,“一个细节在揭示人物的性格 特征的作用,有时和一个情节、一场戏肩着同样的作用。”

  我想只有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深刻的感悟其作用和好处,学生才有信心学好。

  于是在学写法指导上,我以删除修饰词和限制的词悟好处和练习在“走”这个动作前加上修饰限制的词,让学生学会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时,让学生知道不仅要写好“做什么”,还要写好“怎么做”,这样才能使人物更具表现力,很好的为中心服务。

  在指导学生细节描写要用词精当,仔细推敲这一点时,我回忆起了,前些天我和两位同学“平托”着班上身体僵直,正在抽筋的小徐妍一直奔到二医院急诊室的情景,引导学生 这个“送同学去”医院,不是普通的“送”字,而是一直“平托”到医院的细节,使学生领悟到用词精当,具有生动性、真实感、更能突出人心精神品质——即“于细微处见精神”,.才能达到写作目的。最后,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印象最深刻的细节,练说、练写,达到了扩展,延引、落实了教学目标。

  不足之处:

  开课伊始,我选择了《修理三角板》这个系列动作细节描写的`片段,容易让学生误解,刻画人物细节是一个系列动作描写过程,在选入课本片段时,我也想到了这个问题。细节描写不等于“细细的写”,应该是能突出人物精神的细小环节或情节,即“于细微处见精神”。这是我为一些差生考虑,而在犹豫中没敢舍得放弃这一段,所造成听课老师的误解。这是我的失误,我应该换取本册书《荔枝》母亲剥荔枝的片段,让学生从文本感悟细节描写会更好。

  在本节课最后一个环节,扩展延伸“让学生到生活中找细节”练说练写中,我们班朱丽娜同学写了“妈妈在我生病时呵护我”的片段写得很好,同学们给了她很好的评价。我应该趋热打铁,让学生找到为什么、好在哪里,学生就会在朱丽娜所写的片段中找到突出母爱的动作、神情、词语,来感悟细节描写对突出人物精神的好处落实教学重点。原因是我过高地要求她,把她的文章与我选入本节课的中外文学大师的文章相比觉得不太新颖。其实我们应该从学生的点滴进步看到我们的成功之处,毫不吝啬夸大他们习作上的进步使学生更增强写作的信心。

作文课 12

  根据语文工作室教研安排,我上了一节《景物描写》的作文指导课,让学生深深认识到在作文中运用描写的重要作用。

  我首先让学生欣赏几段有景物描写的话,让学生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并体会其作用。 然后让学生读几段景物描写有毛病的话并改正。如:来到公园的假山上,我依然很郁闷,并觉得有点累,便坐在一块石头上休息。举目四望,天上漂浮几朵悠悠的白云,阳光虽不太热情,却也因此更明媚。一阵风吹来,竹叶轻吟,杨叶欢唱。我苦恼极了,于是闭上了双眼。这时妈妈的叮嘱声在耳边回响起来:“竞争的年代,英语至关重要,决定着你的前途和命运,你一定要‥‥‥”可现在,我这66分的成绩,怎么有脸见父母呢? 毛病:景物描写和人物的心情不一致。修改:仰望天空,空中漂浮着淡淡的薄云,太阳的脸阴沉沉的;俯视山间,那些曾经快乐的竹子和杨树也都不声不响,忧郁的站在山坡上。

  我又让学生给一段话添上几句恰当景物描写。如:第二天,我背着新书包,迈着轻快的脚步走进校园。(甬路边的'行道树向我频频挥手,木棉花对我笑眯了眼,绿篱上的喇叭花也惊奇睁大了眼睛望着我。)“我有新书包了,我有名牌新书包了。”我在心里呼喊着,挺起胸膛,脚步更轻快了。

  一个风雪之夜,我感冒发了高烧。妈妈焦急地给在单位值班的爸爸打电话,可怎么也打不通。她想找街坊帮忙,可到了门口又回来了,她是怕打扰人家休息。昏迷中,我看见妈妈在屋里转了一会儿,就毅然的背起我,奔向医院,(

  狂风卷着雪片,像一头发怒的雄狮,摇鬃甩尾,张牙舞爪地向妈妈扑来,不停地用它那尖利冷酷的利爪,撕扯着妈妈的头巾和衣服,抓挠妈妈的脸。)匆忙中,妈妈滑倒了,和妈妈一起倒在地上的我不停地哼哼。这时妈妈脱下她的大衣,裹在我身上,又费力地将我背起,在刺骨的寒风中,她只穿着一件单薄的毛衣,背着我,艰难地跑向医院。

  再让学生欣赏《故乡》中的对闰土和杨二嫂的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让其体会其作用。接着给学生欣赏一段教室停电的场景描写:灯火通明的教室一下子变得一片黑暗。差不多与此同时,“啊—”,几十个同学不约而同地发出一声喊叫。这喊声里有惊诧,有叹惋,也有愤怒。顿时教室里嚷成了一锅粥。“早不停,迟不停,偏要在这个时候停,真见鬼!”“距离中考只有418小时了!”“电老虎可真不长眼!”“同学们,安静点!”这是班主任王老师的声音。教室里渐渐恢复了平静,“你看外面多美啊!‘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为什么不到外面去赏月,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呢!”被誉为“诗人”的张伟提议。“好!”很多人表示响应,一个一个走出了教室。这时,有人点燃了一支蜡烛,几个女同学开始聚在烛光下继续看书了。”在这段学习生活场景和自然景物描写中活画出学生们对停电的埋怨和对时间紧迫的无奈及忙中抽闲欣赏月色、放松心情的愉悦心情,描写真切、到位。

  之后我让学生进行堂上训练:1、自设情境,通过景物描写烘托人物的某种精神品质。2、自设情境,通过景物描写烘托人物的某种情感。3、自设情境,通过景物描写烘托人物的某种心理。

  本节作文课虽然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但已让学生初步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作文课 13

  [课堂实录]

  一、师生沟通,生成话题

  开场白:教师与学生就有关宜兴特产的话题简短互动后,教师话题一转:“其实,宜兴在我看来还是一个出‘故事’的地方,请看投影。”

  投影1

  “因为故事……”:不由得想起早上过来赶考时瞅见的一家小餐馆,名为“风沙渡”。独这三字,意境全出,那杂乱的店面也仿佛不嫌粗陋……(师读)

  教师请一学生重温“风沙渡”的故事。然后,教师稍作补充:“这篇高考作文的作者叫王希,投影内容就是他作文的第一节文字。故事的结局是,王希作文拿了满分,‘风沙渡’小吃店人气高涨,有商业头脑的人抢先注册了‘风沙渡’的域名。因为故事,所以奇迹。假如没有故事会咋样?”

  投影2

  “假如没有故事”:没有故事的民族是悲哀的,没有故事的家庭是凄凉的,没有故事的爱情是干枯的,没有故事的人生是孤独的……——著名语文教师陈钟樑(生读)

  教师:“‘我们都是有故事的人’,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写好自己的故事。”

  二、趣话“故事”,自荐短文

  教师:“写记叙文,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写好自己的故事。你对故事的理解是什么?”前两名学生分别提出:“故事就是讲发自自己内心的事情”,“故事不能虚假,要真实”。教师分别点评“抒写”故事与“书写”故事的区别;反问学生,能不能“虚构”,达成故事“不能虚假,可以虚构”,使故事更具可读性的共识。第三个学生提出“故事就要情节曲折,引入入胜”。教师因势利导:“我们看一下‘故’这个字的写法。‘故’即‘古’,‘文’,即写已经‘作古’的文字(板书‘故’):‘事,的写法很有意思,用自己的一张嘴(‘口,)讲有曲折、有起伏、一波三折的故事,最好,这个故事是有一条线索贯穿其中(同时按‘事,的笔顺板书并解字,彩色粉笔标注相关笔画)。老师也算有故事的人,我来朗读我的故事,请大家思考:我的故事有弯弯曲曲的情节吗?我的故事的一条线又是什么?”

  投影3

  生活总是会开我们的玩笑

  我远远没有料到,今天是女儿叫醒的我。九月一日,这是我们父女俩双双上学的第一天。

  显然,我们俩有太多的变化要去适应。女儿转入新学校读二年级,心情一定是兴奋的,可是,当我们吩咐她上床睡觉后不久,她就进入了梦乡。望着她甜美的睡容,我想,她一定比我能够适应这个变化太快的世界。事实就是这样,当我们夫妻俩认为把第二天的事情都准备妥帖之后,我却睡不着了。

  赶忙爬起来,先是照着老婆大人交代的程序,帮女儿梳了两条辫子。不止一次地向被扯痛头发的女儿道歉,企求她原谅老爸第一次的“杰作”。等到问她老爸梳的辫子如何的时候,她倒也不吝啬她的表扬:还行。洗漱梳完毕,留给我们吃早饭的时间,离昨天计划出发的时间只剩下了5分钟。

  想想生活就如女儿说的“还行”两个字,没我们期盼中的那么完美,也不会如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糟糕。当生活把许多事情都塞进我的暑假的时候,女儿还是出乎我们意料地上了我们期待的小学:我还能够拥有一个学期的培训学习时间——应该是多么从容的时光!早晨的阳光射进车内,有些刺眼,但明显我们俩都闻到了憧憬和幸福的味道。我得感谢生活的安排,尽管一切来得出人意料,但是伴随着早晨的'太阳去学校毕竟是我十年来少有的优待。

  一路上,跟女儿谈的是尽快熟悉新老师和新同学。快到女儿学校时,女儿突然说,那个袋子没带。不错,女儿学校要求带的“三布(毛巾、抹布、纸巾)一杯”,她妈妈昨天收拾在一个马甲袋里,随书包放在一块。匆忙中,我俩都忽视了它的存在。

  不想有这么一个糟糕的开头。看时间,还来得及。于是准备掉头。路口一个老兄左转弯疾驰而来,看到了车窗里他不满或挑衅的目光。他一定比我还急,或许市区的早晨都是这样的匆忙吧。反正你先行就是了。

  上楼。拎上那个开我们玩笑的马甲袋。下楼。开车。满意地目送女儿拎着书包踏上小学门前的人行小道。然后,我的小车灵活地穿梭于熙攘的人群和车群,目标是我的学校——教师进修学校。

  当我擦一擦汗水,下车拎我的电脑包准备迎接我的开学第一天的时候,不禁摇头一笑:

  那个已经开过我们玩笑的马甲袋竞安然地躺在车子的后座上。

  教师读完,学生鼓掌。教师提问“情节的曲曲折折”,学生能抓住马甲袋等大大小小的“玩笑”谈情节曲折。但在讨论“教师文章的线索”时,学生的理解有“开学第一天”、“马甲袋”、“对女儿的爱”等答案。教师一一点评后说:“有时揣摩作者的心思真的很难啊。告诉大家吧,那条线就是文章的题目——‘生活总是会开我们的玩笑’。文章从头到尾不就是一次又一次地‘总是’开玩笑吗?为什么最容易忽视的总是文章的题目呢?”学生恍然大悟。

  三、解构故事,现身说法

  教师:“所以啊,祝老师总结了讲故事的三点法子,与大家分享下。”

  投影4

  教师结合自己文章概说:

  “找路子”,题目与内容应形成匹配,题目往往就是文章的灵魂,在题目确定的前提下,寻找适合的故事,梳理先讲什么后讲什么。

  “卖关子”,故事不能从第一句开始就被听众看穿了把戏。

  “想点子”,故事有很多关键“点”,有的“点”需要铺垫,为了故事必要的背景交代,让故事没有漏洞;有的“点”需要渲染,必要的细节放大,通俗理解为通过描写制造某种故事氛围。

  然后学生齐读“三子”,强化印象。

  四、当堂作文,师生共评

  教师:“现在轮到大家讲自己的故事了。我们今天的话题是一个字:惊。(在座的没有胆大包天的人吧,从来是自己吓唬别人,没有别人吓唬自己。(生笑,摇头)那么好,我们有了一个共同的话题。请看投影。”

  投影5

  教师:“请两位同学上黑板写。推荐两位下笔神速的同学?”一女生推荐同桌男生,男生推却:“我写不好的。”

  教师:“应该没关系吧,经历‘风沙’,渡过难关。”男生应允,女生得意。

  教师(看着女同学):“别得意太早,哈。写好作文,人人有责。也请你上黑板。”

  全班笑过,进入写作状态,教师巡视。一刻钟后,女生黑板写作先完成,时间关系,教师先组织对女生作文的讨论:“感谢女一号为我们提供的精彩故事,先请女一号朗读自己的作品。读完后,请同学们按照我们的‘三子’要求,分组提出自己的点评和完善、扩充方案,使之成为一篇完整的作文。”教师布置分组任务。

  女生读自己的黑板作文:

  在一天的辛苦学习后,终于到了一天中我最热爱的时间——睡觉。十点三十分,我准时关上了灯,心想:今天一定是个平静的夜晚。抱着这个念头,我不一会儿就睡着了。“叽嘎,叽嘎……”突然,一种奇怪的声音传入我的耳朵,并且越来越大,越来越近。我不由地想起了前几天看过的一部恐怖片中的场景:一个白衣女子吊死在了一根钢丝上。我越想越恐怖,后来干脆开灯,拿起了前两天刚买的电蚊拍,走进阳台,一边心中念着:要是我完了怎么办?在漫长的一分钟后,我一咬牙,打开了门,原来只是一根断了的电线。

  “找路子”组一女生提出方案:爸妈上夜班,一人在家,身心俱疲;作业完成,一身轻松,梦会周公:怪声入梦,突然惊醒,一身虚汗;场面惊悚,胡思乱想,疑是鬼来;没有救星,鼓起勇气,好在虚惊一场。教师点评:“是的,文章布局多了一些故事元素,如爸妈不在家,更有可能导致惊悚事件的发生。”

  “卖关子”组一女生洋洋洒洒:“先是作业如山,精神紧张敏感,然后一丝风吹草动都可能引起精神崩溃;先是星月满天,夜风凉爽,然后大风骤起,昏天黑地;先是心满意足地爬上渴望的被窝,又因为前两天看了鬼片,正做着噩梦,正好‘叽嘎叽嘎’的声音来捣乱,那样可想而知就更悲剧了;先是爸妈出门的时候交代,邻居家有小偷光顾了,你一个女孩子在家,要关好门窗,此时又不敢叫喊,想打电话又不敢下床,然后也可想而知了;先是好不容易入睡,却被突然惊醒,又困又怕,要睡又不敢睡,又悲剧了。然后……”(一时语塞,生掌声)教师点评:“然后嘛,你这个是步

作文课 14

  曾于十三周的时候开了一场关于作文选材方面的作文课,课堂气氛热烈,学生积极反映,可自己却总觉得似乎只是面上的效果,学生真正的收获只是获得意识层面的一种认同感。

  究其原因,本人事后反思以为:关于作文的选材这个话题,本身是和立意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而我的这节课则是将二者割裂开来而单独讲选材这个话题。这样处理的'结果是循环往复,老是会将二者再次结合讲解。绕来绕去,话题不干脆,拖泥带水。

  另外,此节课上,以教师选材方法的讲析为主,配以例子进行分析,但缺乏学生的实战演练环节,对于学生的课堂听课效率的检测,作为教师并不了解,也不清楚,无法把握学生的听课效率。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课堂的缺失。

  还有一种感觉便是选材这个话题还会和谋篇布局搅在一起。就曾有听课的老师提议是否采用“老酒装新瓶”的方法来引导学生选材。我当时并未在会上进行反驳。其实,这是两个不同范畴的概念,一个是关于选材,一个是关于谋篇布局,二者其实是不可混为一谈的。试想,老师对其竞也不了解至此种程度,更何况是学生呢?

作文课 15

  上周那次作文课,我练的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写景练习,两堂课的时间,我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大概有三分之二连草稿都没完成,完成了草稿的,质量较高的也是寥寥无几。自那以来,我对这种训练方式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第一,写作指导不应该只是作文课才讲,应该是渗透到平时的每一节语文课中的。像上周这一次大作文训练,我们是练习写景,其实我们的第一组课文全部是写景的。每篇课文其实也都有写景的顺序和抓景物的独特之处来写的教学目标。但是我却在上课的时候没有注重利用课本这个教学资源来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也没有顺道在学完一课之后就通过写作练习来加深对这种写作方式和方法的理解和运用。以至于到了按本单元作文训练要求来写作的时候,学生似乎还才听说什么写景顺序、抓景物的独特之处等说法,这样自然写作起来就像“挤牙膏”了。而作文课应该把重点放在讲评学生平时日记的好与坏,得与失,以及通过全班同学一起来讨论研究修改作文这种方式来提高大家的写作水平,作文的上本应该只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而不是突兀地来这么一次看似跟本组课文有关,实则却脱节的一次作文训练。

  第二,我突然要求学生两节课当堂完成一篇大作文,并且还要带上老师作文指导的时间,是因为曾听一位老老师讲过她以前的训练方式,就是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草稿一般都只让他们花第一节课的一半时间来打,到第二节课,就都要求开始誊正作文了。但是我却没想到,我这是没有结合学情的机械的照搬照抄式的借鉴。因为我们的学生现在才刚入四年级,他们正式进行作文训练的时间就是一年(一、二年级都是写话训练),而之前提到的那位老师所讲的做法是大概六年级的时候才开始的,是为了让他们在毕业考试的时候不至于因为作文时间把握不好而导致考试失误。我现在四年级刚一开始就要求他们这样做,实在有点揠苗助长之嫌。所以,这种方式暂时是肯定不可取的,就算要当堂完成,肯定也还是得让他们事先打个底稿。

  第三,写日记这种方式不可弃,还是得重拾起来,或者至少应该保留写周记的方式。每周结合课文的学习,写那么一、两篇回家作文是完全有必要的。怕抄袭,也得另想办法。而且也还有课上当堂练笔这种方式,以及以前同事的限写本班级范围内的题材等方式来杜绝抄袭。总之,想通过每周两节的作文课来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效果,那简直有点不可思议。因为一个是时间不充分。老师指导不充分,学生思考不充分。二个是表扬、鼓励不足。学生写作重在激起他们写作的兴趣,尤其是小学生,如果以牺牲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代价来强制他们完成一些不可能完成的事情,那无异于杀鸡取卵,所造成的后果也是不堪设想的。而我们的当堂作文教学,事先没有写底稿,当然就发现不了好文章,而下次作文练习又没有时间来讲评作文,所以导致学生好的习作都淹没了,学生尽管写出好的文章却得不到赞赏,而写得不好的学生也不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哪里,因为没得比较啊,老师也没有指导他们去分析好与不好的区别在哪里啊,所以学生就越来越无所适从,久而久之,这种当堂训练不但不能激起写作的`兴趣,反而会扼杀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导致再也不爱写作。

  所以,今后的写作,我认为我还得多想一些办法来调动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可以先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入手,阅读与口语交际结合起来,读了好的文章和好的书就要给机会给他们去表达,让他们一起来分享每个人的读书的收获。交流读书的心得和感悟。然后,要对学生多鼓励,多表扬,要建立一个比较健全的表扬和鼓励机制,让每一位学生的优点得到最大的赞赏,让每一位学生都把表达(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当做是一种自身的需要,这样才是真正达到了习作训练的目的。

  第四,无论是上阅读课还是写作教学课,我都应该尽量让自己感情丰富一点,没有感情的课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的。

【作文课 】相关文章:

作文课 05-15

作文课 15篇(通用)05-15

语言 12-07

毕业啦 04-27

大班的 大班 02-19

关于 的反思05-24

《学会反思》 09-10

比的 08-29

经典 10-2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