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 通知工作总结 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 >小学三年级语文

小学三年级语文

时间:2024-05-16 08:44:06 我要投稿

[推荐]小学三年级语文 15篇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通过 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优秀的 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 ,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推荐]小学三年级语文
15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 1

  《珍贵的教科书》一课我的教学设计紧扣课文主题,抓住课文重难点,高效的完成教学。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参与面非常广。

  1、抓住课题,直入中心。

  一开课,当学生朗读课题后便问学生:“通过你们的预习,课题中哪个词语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学生感受最深的词多数是“珍贵”一词,说出的感受也大多来自于“指导员用生命换回的,所以非常珍贵!”生命换回的书固然难能可贵,可是文中无处不以“珍贵”为中心,围绕它来写的。

  2、主题展开,多层次研读

  围绕“珍贵”一词,我让学生展开讨论,小组内自读课文,感悟发现“画一画”还有哪些地方能看出教科书的珍贵。

  孩子们拿起书认真的读起来,通过巡堂检查。学生能找到体现“珍贵”的地方,但普遍的找不完整,也找得不够细致。不会抓住词语来体会和感受。

  当然,我不能打消他们的.积极性,引导孩子从大处知道没有书艰苦情况的学习;毛主席关怀下印书;指导员用生命换来书。学生们个个沾沾自喜,都觉得自己找到了这几处。此时,我向他们说要加大难度“请你从句子中找找哪些词语也能感受教科书的珍贵。”通过上一轮的研读,孩子大致心中有数了。巡堂中我也发现有的孩子耍些小聪明,先找文中的好词。“振奋人心”“争先恐后”“完整无缺”自然就不在话下了,通过研读,孩子们进一步明白了孩子们渴望的心,指导员用身体护住的书感受书的珍贵。

  一节课的教学过得如此之快,孩子们意犹未尽。虽然教学任务没有完成,但课堂上学生的表现让我深深感动。

小学三年级语文 2

  《小小的书橱》是一首儿童诗歌,它用生动、美妙的语句。描绘了小小的书橱就象广阔的世界,浩瀚的海洋。我在那里学习了知识,认识了朋友,丰富了情感,充实了生活。从而抒发了作者对书橱的热爱,激发了孩子们热爱读书的情感。

  1、联系已有的生活实践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在本课设计了仿写,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让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了充分体现。

  2、注重评价,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程强调,评价的功能不再仅仅是甄别与选拔,而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人的深层需要都有渴望别人赏识的愿望,小学生更是如此。这节课中,学生对于诗歌中提到的鲁迅、冰心、爱迪生这些人物,学生们都能介绍出来,例如有一个学生说是的创始人呢。对于学生我给了很高的评价。学生在这样的评价中积极主动地学习,享受成功的喜悦,快乐地发展着。

  3、不足之处

  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是我们在新课程实验中致力于追求的新理念,通过对话,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要想让学生与文本对话,首先要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就需要创设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活化教学课堂。

  此次活动中,每位教师上课十分钟后,赵炜处长又进行了整理和拓展,调动了学生的情绪,也让我知道了自己在本课的不足,看来上一节好课,备学生的环节是不能忽略的。

小学三年级语文 3

  《花钟》,最终上完了,心里的大石头最终能够放下了,最终能够忙其他的事情了,手上的事情很多、很多,再加上心境烦躁,所以前阵子根本没有什么心思认真备课。刚听到要上花钟,我的心头一蹬,因为我不大喜欢上说明文,可也没有办法,校要求上同课异构,其实我早就该克服自我的心理,上什么课文都要有信心上好,不能去挑课文。看了教材觉得课文的第二、三很难把握,所以决定上第一课时,所以选择了第一段,选择这一段进行教学,第一段作者介绍了9种不一样的花开花的时间,这段文字作者写得形象、生动,运用了拟人的写法写出了各种花开放的样貌,而这部分的教学资料既是课文的重点,也是我们教学的重点,而这个教学点如果教师教好了,就能很好地指导学生写好不一样的花开放的样貌的语句。

  准备这节课给我最大的感受是,1)无论是上第几课时,教师要有发现教材、捕捉教材的.慧眼,在熟读文本的基础上,找准教学点的基本点,挖掘教材该讲的资料,舍弃不该讲的资料,(包含很多学生已懂的和不重要的资料)并根据学生的学情设计教学资料,教学的环节不要过多,一节课不要面面俱到,什么都想抓,可是却什么都抓不好,不要奢望学生什么都掌握。相反,如果你设计的资料少了,省下的时间把文本挖深了、学深了,学生那才是真正的读懂课文。最好的课堂设计是环节简单,但资料充满,课要贴合文本,挖掘文本的内涵,仅有在课堂上充满浓浓的语文味,才能一步步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由于新接班,第一次上公开课,我对学生的上课的情景根本没底,今日的课堂当学生无法回答正确的答案时,我反复地引导孩子从而导致了自我的语言的繁琐、啰嗦,而这点我却没注意,看来修炼课堂语言是当务之急。

  3)往后的课堂要继续反思,努力做到每上完一节课都要让自我有一课一得,一课一思的思考。

小学三年级语文 4

  本学期我担任了三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三年级是一个由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一个阶段,也是一个在小学阶段较为关键的一个年级,从三年级开始识字不是教学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确实又有困难,没办法轻视;阅读应该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新教材中在二年级只是安排写句练习,但到了三年级就开始练习习作,要求不拘形式的写出自己见闻、感受和想象。这个跨越太大,学生一下子对作文感到非常头疼,老师的指导有时显得苍白无力……

  面对这些问题,面对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

  一、钻研教材、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教学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是首先值得考虑的问题。在对教材、教参深入研究后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一些语文知识点要求不够清晰、明确。如,本册教材注意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通过各种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注重学生对课文独特的感受。但对一些知识点在练习中虽有所反映,要求却不够明确,如标点符号的使用、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句式的训练等。有了对教材较为正确、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就能扬长避短、课内外互相补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32篇阅读课文,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如何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学得难,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感可发。这又是另一个摆在我面前的难题。我觉得这时就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知道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设计通过他们的思考、合作会有真正的`提高。只有这样,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预测,使教案更贴近学生、更合理。

  二、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优化课堂教学

  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三年级刚刚从低年级过渡上来,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是要通过老师的组织、引导进行。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小结、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

  在教学中让学生精读感悟的同时结合自身实际,让学生进入角色,也就是进入课文的情境,让学生感知:要成功,信心是不竭的动力,坚持不懈至关重要,但还需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改进方式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小学三年级语文 5

  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教材首次提出开展“记录自己课余生活”的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安排在《我们的民族小学》的后面,目的是使师生了解安排此项活动的意义、目的及开展活动的方法。因综合性学习不是一次完成的,因此,在《爬天都峰》的后面,有编排了“综合性学习提示”,提醒学生继续完成综合性学习的`任务。

  本组无论是阅读、还是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训练,都与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这一主题密切相关。比如,在导读,点出了本组的专题,课文为这一专题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从课内到课外,继续围绕本组专题展开,“语文园地”中的“展示台”则是这一专题训练的拓展和延伸。教学中要加强整合的意识,注意发挥整体优势,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小学三年级语文 6

  三周的复习课下来,本周开始新课第五单元的教学。周一周二给学生们讲了《宇宙的另一边》这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第五单元的第一篇,整个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围绕“想象”这个主题展开,让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且将自己的想象写到文章中去。

  首先在整篇课文的学习中,吸取之前的`教训,我注重了学生对课文的朗读。对于《宇宙的另一边》这一篇课文来说,它侧重于让学生体会文中“我”丰富奇特有趣的想象,所以我认为让学生采取各种方式的朗读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式。课上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我在课件中设计了多处需要想象的地方,引导学生积极说出自己的想象,学生大都参与其中,并且积极性比较高,尤其让我惊喜的是那几个孩子也举了手。

  下课前,我趁热打铁,发下了补充习题,让学生完成上面的小练笔,正好对课上的练说有一个巩固的作用。从课后的习题批改来看,大部分学生说过之后对写有一些帮助,但也有学生,会说,但写出来的完全不是一回事。针对这些学生,课后的个别辅导仍是不可少的。

  另外,课上对于文中需要总结的地方,因为稍微有一些难度,感觉学生答不到点上,所以主要还是由我进行总结,但其实应该引导学生来总结,多给一些时间,再耐心一些,进行点拨,效果会更好。下次在这些方面再多下功夫。

小学三年级语文 7

  三袋麦子是一篇童话故事,讲了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小猴各一袋麦子,小猪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吃了;小牛把麦子保存好,慢慢享用,而小猴则把麦子种下地,一年后收获了满满一囤麦子,每个小动物所以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式,结果是不一样的。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我有了以下几点思考:

  1、指导学生精读,让学生通过关键词句来理解课文,体会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种的人物,把文章读得有滋有味。如学生在阅读小猪开心地喊道:“太棒啦!我最喜欢吃白面馒头和烙饼啦!”这句话时,我说,想着你们平时开心的样子,来读读这句话,把小猪开心的样子读出来!学生读得非常投入。教学中我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训练学生的默读,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课堂上引导学生比较三个小动物的处理方法,相机思考发言:假如是你,面对这样一份礼物,你会怎么做呢?我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多样性、独特性的基础上,正确带领学生去肯定土地爷爷的多元评价,去分析自己的答案。课堂上,学生没有简单地效法小猴,也没有一味地排斥小猪。答案五花八门:“我会吃一半,种一半”;“我会做出各种各样的食品送给好多好多人吃”;“我会把麦子送给贫穷的人”。通过这一讨论来引导学生多元认同,自觉地去调整认识,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3、课后细细品味课上那为学生与众不同的答案,给我这样一种启示:小猪、小牛、小猴三种小动物分别代表了三种不同层次的学生,他们对待学习和生活有不同的.态度。平时的我会因为“小猪把食物都吃了”而批评学生好逸恶劳,不思进取;因为“小牛保存麦子,最后剩下半袋”而教诲学生凡事要动脑筋,不要死脑筋;因为“小猴把麦子全种下了地,一年吃不上好东西,会苦一年”而告诉学生做事要踏实些,找到更科学,更合理的做法。当我和学生共同学习了课文《三袋麦子》后,我发现对待学生的不应该是抱怨,更多应是赏识。赏识应成为我们对待孩子的心态,成为我们的思维方式和信念。

小学三年级语文 8

  第一单元有四篇课文,其中《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是精读课文。本组课文内容丰富多彩,充满了童真、童趣。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我努力做到;1、重视学生课前预习,并作引导,把课文生字词学习在...

  第一单元有四篇课文,其中《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是精读课文。本组课文内容丰富多彩,充满了童真、童趣。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我努力做到;

  1、重视学生课前预习,并作引导,把课文生字词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落实体现。

  2、把学生放在一个大的学习情境中学习,把这个单元的语文学习变为学生语文实践的过程。教学中要加强整体意识,注意发挥整体优势,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3、在朗读感悟时把重点放在“感”上,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有所感触。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发现无论是学生的学习还是老师的引导,都存在诸多的不尽人意的地方。例如:小组合作学习中很多学生不会合作交流,主要有分工不合理或不会倾听等不足。可见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尤为重要。今后的教学中注重这一方面的训练。

小学三年级语文 9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是一篇环保教育很好的题材,在课中李老师问学生:“这么美的小村庄怎么会消失呢?”这一问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带着疑问,学生读文的兴趣就浓了,读书的效率也就相应提高了。在实际的教学中首先让孩子读了之后,通过两幅画,引导孩子感受小村庄先前的美丽,然后与课文后部分形成对比。

  接着让孩子读第一自然段,在读与画中体会小村庄先前的美丽,引:这是一个怎样的小村庄?再引导孩子看图进行语言训练,“这是一个美丽的小村庄。有的说“瞧,这里空气清新,树木郁郁葱葱。”有的说“瞧,这里的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小河清澈见底。”这时再让孩子想象“如果这时你就站在清澈的小河边,你闻到了什么?”“闻到了新鲜的空气和泥土的气息。”借助插图和表达,孩子已经理解了“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等词语,感觉比画图理解的更准确。又引导孩子理解小村庄的变化。先让孩子找出表示变化的时间的词:一年年、一代代,体会到这个变化的时间很长很长。然后重点引导孩子理解一代代的人们都作了些什么,把有关的句子勾画出来。学习重点句——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时孩子们理解得很好。我抓住“谁家”问孩子,“你家想干什么?”孩子们说出了 “盖新房”“做家具”“要柴火”“搭木棚”“造工具”等种种人们只顾自己的生活所需而做的砍伐之事。两个“谁家”,孩子体会到村里的'人对树木的任意砍伐。这时一位女同学站起来还说:从‘拎’字也让人体会到那些村民他们想砍就砍。最后理解“靠斧头得到的一切”时,继续追问刚才回答“你家想干什么”时的孩子们,“你家的新房子呢?”“你家的家具呢?”“你家的工具呢?”“你家的柴火呢?”“你家的木棚呢?”这样的追问,孩子们很形象地理解了“一切”。

  最后一个泡泡里的问题“我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虽然在引导孩子理解前面的内容时,孩子已经认识到了要保护树木,不能乱砍乱伐,不然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但是让学生对小村庄的人们说几句话,进而去感受环保的重要性,去体验村民的心情,并让学生提环保建议,学生没有亲身体验,就没有感受的。李老师紧紧抓住一些重点词句进行品析,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如:“谁家……谁家……”、 “柃起”、“一棵一棵”、“不断扩大”、“各式各样、应有尽有”这些重点词句,很好地表现小村庄的人们没有约束和节制,上山砍树非常随便,强烈体现了人们对森林的破坏。学生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触摸到课文灵魂深处的东西,深刻体会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带着这种感悟、情感去读书,能读不好吗?因此我意识到,语文教学要想让学生真情流淌,就必须牢牢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关键词,读读、议以、品品,让学生在品中感悟,与作者产生共鸣。

  这节课最大的一个优点是教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做到个个开口,人人动脑,使每一位学生真正动起来活起来。同时,创设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受感染、受教育。随着活动的慢慢推进,感情的培养水到渠成,朗读自然到位。没有过多的生硬的朗读技巧的指导,真正是“润物无声”。

  新课程提倡“语文教学应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听了这节课,我也真正感受到语文教学是一个平等沟通、真诚互动的过程。只有师生之间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平等,才会走进学生的心灵,引发他们探究的欲望。

小学三年级语文 10

  《一次成功的实验》讲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学让三个小学生做“逃生”游戏。这个实验已经做过多次都没有成功,而这一次却获得了成功。教育家的实验目的其实是对学生品行的考查,三个小学生,尤其是小女孩经受住了考验,从她与教育家质朴的对话中,让我们感受到她那临危不乱,处事果断,先人后己的高尚品质。

  教学这篇课文,我努力地想解决三个问题:第一,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第二,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接受生活的教育;第三,让学生学会读书;那么这三个问题解决了没有呢?

  课文内容乍看简单易懂,但细细咀嚼,却觉得很难落实课文的重点难点。“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这是文中的小女孩不假思索说的话,其实也是她内心世界真实的想法,如果她当时有丝毫的犹豫,那么实验的结果便是失败的,这是多么高的境界啊。钻研教材,学习课文,结合实验,我让学生先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分析实验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在学习课文时,我一开始创设了一个危险的情景,将当时情境融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当时孩子们所处的环境是多么危险,通过课文的朗读,让学生体会到三个学生只有尽快离开这口“井”才是最安全的。

  在此基础上,我引导让学生读教育家的话,教育家拿起茶杯向“井”里灌水,他一边灌,一边喊:“危险!快上来!一……二……”这时当学生读得比较慢的时候我又启发,这时情况很紧急,同学们这时候也紧张起来,读出了当时紧张的心情,而在读小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时也是一样,很多学生都进入到了那个危险的情景中去了。

  因此,当一位学生读得比较慢时,很多同学认为不对,应该要小声地快一点地读,原因是时间很紧张容不得想太多,接着我让学生着重抓住“不假思索”体会女孩内心的想法,感受她沉着冷静,处事果断,先人后己的高尚品质。女孩的举动感动了教育家,也感动了学生,这是一次成功的'实验。

  课后,我就在思考,在这一节课中是否就是以学生为本了呢?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对象是学生,是活的,是能思考能活动的,教师传授的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才能转化为他本人的财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有加入他们的世界,融入他们的情感,才会拥有学生一样的快乐和收获!

小学三年级语文 11

  教学目标

  1、认识“萝卜”等五个生字。

  2、能一边读一边预测故事的内容,感受边读边预测的好处和乐趣;预测能有一定的依据,并能根据故事的实际内容及时修正自己的想法。(教学重点)

  3、能根据文章或书的题目预测故事的主要内容,对预测的故事产生继续阅读的兴趣。(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这篇童话故事。我们一边阅读一边预测,收获了阅读的快乐。我们了解了预测的方法,谁来总结一下?

  (在阅读中可以根据题目、插图和故事内容里一些线索,结合生活经验和常识对后面的内容进行大胆推测,这就是预测。)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学习“萝”“卜”两个要求会认得字。“卜”读轻声。

  三、初读课文,了解梗概

  课文围绕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到底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走进故事。

  1、老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

  3、抽查读课文情况。

  4、概括故事主要内容。

  四、细读课文,练习预测

  1、胡萝卜先生常常为长胡子发愁。那么接下来的故事里可能会发生什么呢?你又是怎么想的呢?大胆预测。

  2、交流预测的内容

  3、预测结尾,再听故事修正预测

  故事到此戛然而止,给我们留下了无限想象的`空间。接下来我们续编结尾,鸟太太找到绳子了吗?或者胡萝卜先生又帮助了谁?

  学生预测结尾续编

  交流分享

  老师讲述原文结尾,做比照。

  关键问题一:你的预测和原文结尾一样吗?你喜欢自己的续编还是原文结尾?为什么?

  关键问题二:当预测与故事的实际内容有些不一样时,该怎么办?(出示课后第一题第三、四条信息)

  五、通过题目预测内容,引导拓展阅读

  1、读题目预测内容。

  接下来,给大家一些文章或书的题目,请你挑选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预测一下里面可能写了些什么。

  2、交流分享。

  (1)直接验证:请已经读过的学生,说说刚才同学的预测的内容,哪些与实际内容相符,哪些又不相符。

  (2)引导拓展阅读

  看了题目,我们只是预测了书中或文中的一部分内容。要想指导精彩内容,就得看全文。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是一个诙谐幽默有趣的故事,故事中都是围绕胡萝卜先生的胡子而展开的一个个故事。本个活动教学目标是通过阅读,了解故事中胡萝卜先生的胡子是怎样帮助了别人的;学习仔细观察画面,理解故事,能用较连贯的语言大胆表述阅读信息;通过故事学习知道要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

  开始时,我采用了谜语引题的方式,让孩子通过猜谜语来引出接下来的内容,同时也为了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那么在这个环节中,我发现孩子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提升了,都纷纷加入到了猜谜语中来。在活动开始部分我首先吸引的孩子的兴趣,激发的孩子的学习兴趣,因此接下来的环节孩子的注意力都比较集中,而且当我提出问题的时候孩子也都能积极的回应。因此我认为,每个课程的引题环节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好的开始能为接下来更的开展活动做好铺垫工作。

  但是在本次的教学活动中,我也有不足之外,活动后我也做了反思。在活动中老师主讲的部分还是比较多,留给孩子发言的机会比较少,而且我还是一个比较心急的人,当我提出一个问题,孩子回答之时当我一听到是我想要的答案,就是迫不及待地接下去。提问中我的语言组织得也还不够精练。但是我的问题是限制了孩子自主阅读的时间,同时通过自主阅读理解故事,用较连贯的语言大胆表述阅读信息。这样就可以挖掘课本中有价值的学习内容。

  整节课下来,我也梳理了,总结了一下,了解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师讲的太多,留下孩子讲的机会少,教师讲的很累,而孩子发表的计划却被束缚,应该放手给孩子说的机会,让孩子自主、自由的观看后说说自己的所思所想,再由教师来补充,这样放手给孩子的机会就更多了。

小学三年级语文 12

  原文

  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横幅,上面写着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煮书”。我感到很奇怪: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

  一天,爷爷刚刚写完一篇文章,正坐在椅子上品茶。我指着横幅问爷爷:“书怎么可以煮呢?书放在锅里煮,不会煮坏吗?”

  爷爷笑了:“书是精神食粮嘛,既然是食粮,怎么不可以煮呢?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呀!”

  爷爷看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你知道唐代大诗人杜甫吧?他小时侯读书,就能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熟读透不可。其实,这就是‘煮书’。这样,他写起诗来就感到得心应手了。所以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学习语文,对那些好的文章也应该这么‘煮’。否则,就很难把语文学好。”

  “爷爷,你看我该怎么‘煮书’呢?”

  “你可以从读课文入手嘛!那些课文都是范文,每天清晨起来,放声读上几遍,仔细品味一番,多有意思呀!这样‘煮’下去,你不仅能体会文章情感,还可以牢记妙词佳句,好处可多啦!肚子里的词儿多了,今后说话和写文章,还会犯愁吗?”

  爷爷的话使我豁然开朗,“煮书”还真有道理哩!

  教案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1、初读课文,读顺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认识生字新词,初步感受读书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目标转化。

  教师板书课题,指名读题。质疑:同学们你们看了课题之后有什么感受?

  (学生质疑,煮书真的是把书拿到锅里去煮吗?)

  师: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自主学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并作记号。

  2、汇报自学预习情况。

  出示生词:

  文章、品茶、粮食、所以、语文、犯愁、煮书、火锅、杜甫、诵读、否则、牢记、妙词佳句、一篇文章、疑惑不解、得心应手、豁然开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3、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教给学生,通过查字典了解词意的方法。)

  疑惑、得心应手、豁然开朗、疑惑不解、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小组合作,分段朗读全文。

  5、自由读,思考: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请做上记号。

  6、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边读边想边画。

  三、学习课文,品读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看图理解:苍劲有力

  2、教师重点指导学生读好,“我”觉得奇怪,疑虑的语气。

  3、全班朗读此段。

  四、指导学生写字。

  1、明确读词,复习要写的字。文章、品茶、粮食、所以、语文。

  2、教师范写。请学生点评。

  3、学生独立练写。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理解“煮书”的含义;知道读书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应学习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分别指7名学生朗读本课的7个自然段。(读后请全班同学评一评)

  二、品词析句,体会感悟。

  1、学习课文第2、3、4自然段。

  A、指名学生朗读“我”和爷爷的对话。

  重点理解: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呀!

  (现场查字典,选义项;把选出的意思抄在书上)

  “消化”——食物在人或动物体内,经过肠、胃的作用,变为能够被机体吸收的养料。

  理解、吸收所学的知识;

  B、小组讨论:本课的“煮书”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全班学生,反复朗读第4自然段。找出相关的语句划下来。

  (能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熟读透不可。)

  “品味”——咀嚼和体味,深层次的感悟,细细品位是为了深入浅出的理解。

  C、同位合作,反复朗读品味爷爷说的话。

  2、学习课文第5、6、7自然段。

  A、分角色朗读5、6、7自然段。

  B、师:大家想重点煮哪一段?(第六段)

  C、指名读一读,第六段。说说读后有什么感受?

  3、分角色朗读课文。

  A、分小组自主合作学习:一个同学读“我”,一个同学扮爷爷,其他同学扮旁白。

  B、请小组全班交流展示。

  C、评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得好才会读的好。

  D、全班分角色朗读。

  三、拓展提高,课外延伸。

  1、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读书方法。

  2、推荐读书方法:

  毛泽东——三复四问、不动笔墨不读书,

  鲁迅——既要泛览,又要专注,“活读”和“参读”

  华罗庚——慢工夫打基础,厚薄读书法。

  3、课后收集有关读书、学习方法的.名言警句。

  

  今天上这篇课文之前,我没有让孩子们回家预习,我想了解孩子们自学生字的能力如何。需要多长时间记住课后生字。孩子们在交流回报时可以看出,比较注意翘舌音与平舌音的区别,后鼻音与前鼻音的区别。能采用多种方法记识生字。在理解词语意思时,告诉孩子们可采用多元化的方法:如理解“苍劲有力”,可让孩子们看插图中的横幅,让学生直观感受书法的艺术魅力和运笔的力量。如:理解“得心应手”,可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然后在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用“得心应手”说句子,将词语活学活用。如:理解“疑惑不解”、“豁然开朗”,可以通过表情演示、打手势的方法,对比两种心境的不同。如:“消化吸收”“诵读品味”、“妙词佳句”等词语,理解可以联系上下文来。在教学课文时,我采用直奔重点的学习方法。课后题2是学习重点。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后,组织学生按照此题要求默读课文,在课本上圈点勾画。同桌或前后桌讨论、交流后,找一部分学生在全班面前汇报心得体会。这一环节体现了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意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习惯,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在探究中获得新知识和能力的乐趣。

小学三年级语文 13

  一、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开课伊始,把竞赛引入课堂,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初读课文之后,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把学生带入课文的特定情境,接着让孩子们自读质疑,在兴趣盎然之中开始了学习。在实施教学中,教师随机进行动程演示,并配以简洁的图文式板书,使学生饶有兴趣地理解了课文的重难点。课末,学生的注意趋于分散,此时再设计看图续编故事结尾和表演说话的环节,又一次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孩子们自始至终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质疑问难,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读讲之前,老师让学生自读质疑、小组讨论、互助解答,促使学生认真读书,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并在小组讨论中发表独立的、富有创造性的见解,生生之间得以充分交流。学生们仍有不理解的地方,就向老师提问,在教学过程中相机插入解决。这样以学定教,是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参与的最有力的证明、课末的续说故事、表演劝说既拓展了语言训练的面,加大了思维训练的力度,又使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自然渗透。

  三、多读少讲,精心组织学生导读达标

  在教学中,老师把朗读训练贯穿始终。初读达到正确流利,精读着眼品析体会,熟读力求感情到位。在重点词句处则细细品读,并教给朗读技巧,乃至最后达到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样使得“满堂灌”化为学生大面积的、扎扎实实的读书活动。”

  在充分读好书的基础上,我还精心设计词句训练,教法求新求活,展示了“感知理解——品味赏析——积累运用”的语言训练达标规程。

小学三年级语文 14

  注:校内公开课 20xx年9月XX日 今天在学校上了一节师徒结对校内公开课,学校里面的很多资深语文教师听课并给了我很多建议。我的收获如下:

  (1) 在上这节课之前在四(1)班上过同一节课,但是感觉完全不一样,

  学生的反应不一样,回答问题的内容不一样,就决定了教学的进度快慢。比如:在四(1)班讲课时,学生将“条约”可以说个大概,可是在四(2)班就说的不怎么到位,因此对“条约”的分析用的时间长一些。所以备课一定要备学生,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问题,这样教学才能一气呵成。

  (2) 依旧是评价过于单一的问题。对于学生的评价语总是那么一两句,调

  动不了同学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而且对学生的回答也没有针对性的评价。这还需要在课堂上多揣摩、多磨练。

  (3) 对教材的解读不到位。比如:“条约”一词没有给学生一个很准确的

  定位,只是说它是一个约定、承诺,没有强调是两个国家之间的,应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签订的,确定签约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所拥有的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如果考虑到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像类似深奥一点的词语可以提前让他们查资料,再根据实际生活易理解的.词语来解释,这样印象更深刻。还有“宣告”一词,应该是学生学第一部分的重点所在,理解了这个词语,对文章的朗读也会有更深的体会,而我却忽略了这个词语的解释,没有把握重点。

  (4) 基本功不扎实,有些字的笔划写的不正确,对笔划的描述也不对。比

  如:“横撇”说成“横折”等。还有一些字写倒笔。在给学生做示范

  写字这样的错误时不能原谅的,因为很有可能他一生写这个字都是倒笔。以后一定在平时的备课中注意,并在课余时间要向其他老师请教笔划的描述问题。这是学生的基础知识问题,一定忽视不得。

  (5) 课堂没有重点,安排不合理。就像余老师评价的“感觉你什么都讲了,

  但是学生什么都没有学到”。课堂安排的是第一课时,有分析课题、初读课文、学习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内容。第一节课安排的内容过于饱满,导致学生掌握情况不好,对学习内容印象不深刻。应该将重点放在第一部分的解读上,在第一部分都没有理解透彻的情况下继续学习第二部分只会增加学生的负荷,没有真正地学到东西。

  (6) 朗读的还不够,学生没有体会到对和平的真切向往。我将知识肢解了,

  一个一个问题追问学生,却并没有将学生的感受带动起来,应该以读促情,多读,用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学生自然能读出其中的感情了。

  (7) 避免出现不经意表现出来的不好的习惯,比如拿着话筒说话、经常在教室里快速地走以及用“对不对”这样的口头禅。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

  新教师一定要珍惜每一堂上公开课的机会,只有上公开课,才能发现自己的问题,自己对自己永远最不了解,让更有经验的老师做指导,才知道自己的缺点是什么,优点是什么,取长补短,给学生呈现出最好的课堂。

小学三年级语文 15

  《石榴》这篇文章文笔优美,以季节的变化, 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石榴的成熟过程,是学生学习语言和习作的很好范例。如何让 学生真正理解课文内容呢?

  首先,我从题目入手,先让学生相互介绍自己所了解的石榴,我再作适当的补 充。随后,紧扣“石榴”二字,让学生读全文并思考 :“课文介绍了石榴的哪些方面?”让学生自主学习,在 读书的过程中发现答案。学生很快回答:“叶、花、果实、味道。” 石榴的花与果实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学 习花这部分,我积极引导学生读懂“抽出”、“长出”、“越来越密”“越来越盛”扽“挂满”等词语,引导学生想象 春夏时节,石榴生长的过程和景象。其实,现在想来,如果再教这一段,我会再优美的音乐范读第二节, 让学生轻轻地闭上眼睛中边听边想象,描述出自己脑海中的画面。如“我好像置身于花的海洋中”,“好多花 在向我招手呢”这时,再引导学生去练读,他们在朗读中会有更深的感悟。还可以让学生猜一猜石榴花会吹 些什么样的曲子呢?如“高兴的曲子,因为他们很开心。”…… 在教学味道时,我采用“看、尝、品、读”的教 学策略。先让学生自由读读,然后出示课前让学生带来的`石榴,学生们立刻被吸引住了,兴趣盎然,教室 里一下沸腾起来! 我剥开一个石榴, 给学生展示: 籽儿很多、 红白相间、 晶莹透亮、 籽儿像玛瑙一样好看…… 学生不光描述到位,还特别兴奋,我想他们一定迫不及待想尝一尝,就故作神秘地说:“看到好多同学都喳 嘴了,想吃吗?别急,咱们边吃边说一说。”我把事先准备好的石榴分发给每位学生,并让他们说说看到的 石榴籽儿。这时学生在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品味着石榴,他们毫不拘束地谈着自己的感受。尝完 后,我再让学生读一读,学生的感受与先前截然不同了,他们读得满面笑容,有滋有味。 这篇课文也是一 篇很好的习作例文,描写石榴思路清晰,具体生动,每一个自然段在写作方面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因此, 教完这篇课文,我要求学生将全文加以背诵,同时,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种水果。仿写前,我让学生 好好地品读书上段落是怎么写的?抓住了石榴果的什么来写的?小孩一下回答出来:形状、颜色、味道来 写。由于二年级时口语交际课上,我让学生对各种水果的形状、颜色、吃法、味道做过细致的练说指导, 当时并要求把练说的话写下来,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来代替,所以大多数学生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仿 写前我稍微提醒了一下(抓住各种水果的形状、颜色、吃法、味道来写) ,结果大多学生写出来的文章都不 错,比课文上第四自然段内容更具体,将水果进行了全面的描写,从它的外形写起,由外到内进行叙述。

【小学三年级语文 】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的 05-15

小学语文《掌声》 10-05

小学语文《白杨》 08-04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 10-09

小学语文期末 10-25

小学语文尊严 10-14

小学语文 06-12

小学语文有效 04-09

小学语文上册 04-13

小学语文下册 04-1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