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确定位置 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在写 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怎样写 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确定位置 ,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确定位置 1
教材分析:
在操作活动中,学生感受到确定某一物体的具体位置,仅靠单一的方向或距离是不够的,只有当这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本单元与第一学段不同的是:在方向方面,从8个方向发展到任意角度的方向;在路线方面,则从单一的路线发展到几个点的路线;同时,又将方向与路线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综合。所以,学习这些内容的难度可能比较大。为减轻学生学习的难度,教材中设计了多次动手操作的活动,目的是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积累感性经验,发展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
在第一阶段教学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八个方向与简单的路线,并且掌握了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的方法,这节课主要训练学生叙述一个物体具体位置的方法,容易出错,要加强练习。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帮助他们理解并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确定位置的有关问题。
2、通过具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和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合作交流中,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
老师宣布游戏规则:所有的同学都闭上眼睛,老师和班上的一位同学握手,让其余的同学来猜猜老师和谁握的手。一次猜出就算胜利。
师:谁能一次猜出?如果为你提供一个信息,你能猜出吗?
师:这位同学的位置是(1,5),你们能猜出他是谁吗?
师:根据学习过的数对知识就能快速找到这位同学。是啊,根据数对我们可以确定物体的准确位置,可是生活中要确定有些物体的位置可不这么简单,不是所有的物体都像我们教室里的课桌这样有规律的摆放,那怎么办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确定位置的方法吧!(揭示课题:确定位置(二))
二、探究新知 掌握方法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茫茫的大海上一艘渔船遇到了危险,向搜救艇发出了求救信号。)
师:如果你是搜救人员,你觉得首先要知道什么条件?(板书:方向)
师:要知道渔船的方向,首先应该确定一个什么?(板书:观测点)我们这里的观测点是什么?(搜救艇)
师:以搜救艇为观测点制定一个方向标,在图上是怎么规定方向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师:渔船在什么方向?
师:知道在搜救艇的东北方向能快速找到渔船吗?
师:搜救艇的东北面是一块很大的区域,要在这么大的一片区域里快速找到渔船,搜救艇该怎样行走?
师:这条路线的具体方向到底该怎么确定?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学习材料,小组合作尝试着找一找渔船的准确位置。(小组合作测量)
师:通过刚才的测量,你有什么新的发现?谁能把你的发现给大家汇报一下。
师:他有一个特别的描述,北偏东30°,他用了一个“偏”字,说说你是怎么理解北偏东的?谁还能说一说什么叫北偏东30°?(板书北偏东30°)肢体语言强调。
师:这个方向就是北偏东30°,还有其他的描述方法吗?(两种都可以,但我们在生活中通常使用角度较小的方向进行描述)
师:现在可以确定渔船的位置吗?(距离)(在这幅图中1厘米代表1千米)
师:现在谁能用最准确最简练的语言报告出渔船的位置。(自己默默想一想默默说一说)
学生汇报
师:找到渔船了吗?想一想,我们确定了哪些因素,才找到渔船的呀?
师:对,只要先确定观测点,再确定方向,最后确定距离,就能够确定物体的准确位置。
三、实践应用 感受成功
师:大家利用确定位置的方法成功找到渔船,你能利用所学的知识帮淘气探宝吗?
师:请同学们看探宝要求。(大屏幕出示)点名读题。
师:让我们翻到书的84页,找到第二题,请大家找一找填一填,看谁找的又对又快?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四、结合实际 运用新知
师:同学们你们真棒!在短时间里打开了宝箱,那我们能不能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呢?
师:刘老师是前几天乘坐飞机到达武汉市的,请同学们观看飞机的飞行路线。
师:你们知道飞机是从哪里起飞,向什么方向飞行多远到达武汉市的吗?(从恩施出发,向东偏北5°飞行462千米到达武汉市)
师:参加完这次的学习活动,老师还要从武汉飞回恩施,那又应该怎样描述呢?(从武汉出发,向西偏南5°飞行462千米到达恩施市)
师:现在让我们再仔细观察,这两条不同的路线有没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没有不同的地方?
师:正是出发点的不同决定了路线的`方向不同,因此在确定位置的时候一定要关注这些信息。
五、综合运用 拓展提高
师:这次来到美丽的省会城市武汉,老师真是觉得不虚此行,可以近距离的感受到专家以及众多同行精湛的教学技艺,能和聪明可爱的你们共同学习,老师的收获太多。在工作之余,老师也想到武汉的著名景点黄鹤楼逛逛,宾馆服务员给了我一张路线图,你能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帮老师说一说正确的路线吗?(课件出示路线图)
先小声地和同桌说一说。
学生汇报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已经能在图上准确地确定某一物体的位置,你能在教室里确定同学之间的相对位置吗?
学生互动,说说自己在某一同学的什么方向大约多远的位置。
师: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在生活中的运用还很广泛,它不但可以帮助我们救援、寻宝、看地图,还可以应用于军事方面、雷达扫描、方向导航、观察星象及生产勘探等多方面。只要大家做生活的留心人,你们将会有更多的发现!
六、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确定位置 2
本节课是用数对确定位置。用数对确定位置,以往我们常常注重得到数对后的巩固应用,而忽视了让学生经历数对产生和对数对意义理解的过程。因此,这节课,我充分结合学生的座位图,让学生体会到确定位置统一标准的必要性,经历座位图抽象为方格图,并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探索过程,体会数对与方格图上的点的对应关系。
一、创设生活情境,多种方式描述位置
我结合上周召开家长会的情况,向学生提出“怎样向家长说明你的座位?”很快有的学生说在第几组第几个,有的说同桌有两个,还要说清左边和右边,这时有同学提出,可以把5个小组分成10列,这样说可以更清楚了。于是学生自然产生了“列、排”约定的需要,数对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二、自主探索,学生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当我让学生用第几组第几排记录自己的位置后,又让学生记录下老师说的几个位置,当我速度加快时,学生有的记录跟不上了,从而产生了简洁记录的方法。于是我请几位学生上台将各自的表示方法演示,我借此提示数对的意义。并让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
三、分析思考,加深对数对有序性的理解
当学生已懂得用数对表示时,我以游戏的形式加深对数对有序性的理解。请说到相应数对的同学起立,如(3,2)(2,3)并引导同样是2、3为什么站起来的同学不是同一个。
确定位置 3
青岛版《确定位置》 《确定位置》是青岛版教材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方向与位置信息窗二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是在学生学习了用东西南北等八个方向表示物体位置、认识简单的路线图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学生已有的用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方式描述物体位置的经验基础上加以提升,用北偏东(西)或南偏东(西)多少度,并结合相应的距离更加精确地确定物体的位置,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用角度表示方向。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开发学生身边的教学资源。
本节课摒弃了教材呈现的素材,从导入到练习都选取了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采用学校,家乡的地理位置等为素材,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不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在描述学校地理位置、简单了解济宁历史文化的过程中,渗透爱校爱家乡的思想教育。
2、环节设计层次分明,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同时体现学习习惯的培养。
本节课的新授知识点是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含义,学会用角度表示方向,并能用准确完整的数学语言精确地描述物体的具体位置。对于方向词的理解,我认为这是生活中约定俗成的,不需要探究,所以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基础上借助描述北门小学的位置时,通过教师讲解,课件动态演示,指名说,同位互说等多种方式进行有层次的扶放结合的教学,分散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有效地突出了重点;对于用角度表示方向,借助描述北门小学和市政府的位置,巧设矛盾,有意识同时呈现描述语言,引发学生思维冲突,产生质疑:它们不在同一位置,这样描述不精确,激发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此时,抛出问题怎样才能更精确更具体地描述北门小学和市政府的具体位置呢?引导学生动脑思考,积极探索,在体验角度必要性的基础上,探究出用角度表示方向的方法,从而掌握根据方向、角度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常规习惯的培养外,针对本节课所处的领域及知识内容的特点,在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习惯方面,主要体现了三点:在识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找观测点,明确方向、角度以及相应距离的细致观察的学习习惯;在独立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设置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动脑,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有序地进行思考和归纳、总结的学习习惯;巧设矛盾,激起学生认知冲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提出问题的机会,培养学生善想敢讲和质疑的良好习惯。
3、注重方法的指导,体现数学的`严谨性、科学性。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每一个小环节都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性小结,在练习汇报的过程中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进一步提升方法,体现数学学习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并且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倾听,进行自评互评和积极发言的好习惯。
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对于角度的必要性体验,学生并不是十分明确,这一块教学教师收得太快,说得太多,放的太少,没有真正激起学生产生思维的碰撞,所以在后面量角独立描述通信幼儿园和八中的位置时少部分学生不是十分明确,没有真正的面向全体;在教学中没有掌控好时间,有些环节处理得不够干脆利落,也不扎实,导致后面练习时间紧凑;对于环节思考性小结处,虽然学生能够说出方法的关键点,但是并没能用准确完整的数学语言总结方法,教师这一点处理得不到位。
当然在这节课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希望我们的教研组给予更多的建议,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确定位置 4
1、关注学情,教而有效
认知教育学家奥苏贝尔说过:“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内容简约成一条原理的话,我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弄清了这一点后,再进行相应的教学。”的确,有效的数学教学应该基于学生的已有经验。唤醒学生原有知识,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因此我在教学时,首先通过让学生自己来描述赵晨的位置,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描述物体位置的经验,然后通过交流评价,自己认识到这些方法的不足,引发学生产生用统一、简明的方式来确定位置的需求,体会学习新知的必要性。
2、巧设平台,彰显个性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尽情释放。在让学生以赵晨的位置“第3列第2行”为例,根据数学的简明性特点和符号化特点自己创造更简洁的表示方法的环节中,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思考的空间,学生的.思想无拘无束,创新灵感、创新思维不断涌现,课堂真正成为了他们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乐园。然后再针对学生自己创造的方法,通过师生互评、生生互评,让学生产生矛盾冲突,抽取共性,从而产生确定位置的方式——数对。可以说数学的特点促进了数对的产生,数对的产生也符合数学的特点。再通过对“数对”名字的分析,使学生对于“一对数”确定位置的理解也更加清晰了。
3、知趣交融,快乐求学
心理实验表明,学生经过20至30分钟紧张的新课学习后,会感到疲劳,学习兴趣降低,学困生表现尤为明显。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继续保持学生积极的学习状态,教师要特别注意练习的设计。“找好朋友”的练习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而且形式活泼有趣,极大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这一活动中,动眼看,动耳听,动脑想,动口读,动手找,调动了多种感官参与学习。通过这个形式新颖有趣的练习,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既增大了练习面,又使全体学生主动参与。
4、研究探索,发展思维
本课有两大主线贯穿始终:一条是图例的抽象和演变:由实物图、到点子图再到方格图,这一抽象的过程细腻、清晰,借助“数形结合”的方式很好地渗透了“坐标”这一较难理解的数学知识,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做好铺垫。另一条线是确定位置的方法:由不同的描述方法过渡到列与行的方法最后通过对比淘汰产生数对的方法,这一表达方式逐步递进、简化、抽象,都使学生对数学的简捷性和抽象性有了深刻的感受和体会。课堂中,两大主线的层层递进与发展,把本课数学知识和思想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展现得淋漓尽致,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前后对比反思,及时提升学生的认识,培养反思习惯和能力。通过学习,学生不但熟练地掌握了数对知识,而且真正感受到了数学能够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也真正体会到了数学符号的简洁清晰,最重要的是学生真正亲身经历了数学知识、数学思想的形成过程,这些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长远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5、缺点与不足
常言道:教学永远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的确,尽管在不断的雕琢中我努力追求完美,但几缕缺失时常萦绕脑际,难以释怀。
(1)在第一环节中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把方队中赵晨的位置描述出来,学生书写速度较慢,浪费时间,在试讲的过程中也尝试过让学生口头表述,后面学生受前面发言学生影响,往往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描述方法,所以这一环节还需精加工改进。
(2)这节课不仅仅要教会学生用“数对”的方法来表示位置,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构建“数对”模型,经历用简洁的数学符号确定位置这一抽象的过程,这才是本课的重点。学生在经历了由文字描述到符号表达,由繁到简的再创造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到了数学的抽象化、符号化。这些方面本课都体现的比较充分,但在让学生感知“数对”确定物体位置,要从两个维度来考虑的数学本质的同时,对数对的有序性体现的不够充分。
(3)此外,联系实际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数对思想,学生非常缺少这方面的经验,往往举不出恰当的例子,是否能改为先介绍“地球上经纬线知识”,课后再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应用了数对思想确定位置实例,也在思考中。
确定位置 5
《确定位置》是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课程内容。这一单元的重点是教导学生如何区分列和行的规则,正确地确认所在位置以及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并能用正整数表示平面上的点。本节课要求学生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会了用语言文字描述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以及日常生活中如何用“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的位置。这些经验将为以后的直角坐标系学习打下基础。有效的数学教育应该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之上,唤起学生的已有知识,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是学生学习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描述一个名为小军的位置,激活他们已有的描述物体位置的经验,并通过互相交流的评价使他们认识到这些方法的不足,从而引发学生产生用统一、简明的方式来确定位置的需求,增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愿望。
“数对”这个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个概念,我注意以下几点:
1. 找到新旧知识连接点。我先让学生看一个情境图,根据小军的位置描述,帮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共性。我让学生根据小军坐在第四组第三个和小军坐在第三排第四个的描述,分别从左边、右边、前边和后面的角度来观察并确定小军的位置。通过这样的讨论,让学生认识到这种描述位置的方法并不够准确,需要统一描述方法。最后,我利用小游戏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班级的第几列,进一步加深他们对列和行的理解。
2. 找到简便的记录方法。我要求学生记录几个同学的位置,但他们发现如果全部记录下来太长了,时间上也来不及。这时,我引导学生思考有没有一种既准确又简明的方法来确认位置,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增加学习的积极性。接着,我要求学生自己想一想设计出一个简便的.方法,再将方法写在黑板上。最后,我介绍了数对表示位置的基本知识,并让学生认识到数对中第一个数表示“列”数,第二个数表示“行”数,以及如何读取数对。
这节课教学内容生动有趣,方法灵活多样,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于位置和数对概念的理解。
3.丰富多样的练习形式。首先,根据学生在教室中的位置,我设置了游戏、描述位置和猜测朋友等多种形式的练习,以促进学生对行、列和数对意义的进一步巩固和理解。接着,我设计了一款小游戏“猜猜他是谁”,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认识数对,并明确获得确定具体位置所需的数对中的两个数字。接下来,我设定了一个找座位的小游戏,让学生自己修改一张尺寸为(6,6)的卡片,以此找到他们自己的位置。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数对,并初步了解什么是一一对应。
4.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应用数对定位瓷砖和花砖的位置。在观察并比较瓷砖和花砖的位置特征后,我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让他们发现数对中一些规律,例如同一列中数对中的前一个数相同,同一行中数对中的后一个数相同等等。接着,让学生充当小小的设计师,设计新添加的花砖所贴的位置,巩固新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美感和创新能力。
确定位置 6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来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 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来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难点: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初步感知。
1、出示例题插图:你知道哪里是北方吗?让学生说一说学校的东、南、西、北各是什么地方?一边说一边指出它们在地图上的位置。
小结:在图上我们一般称: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请学生指一指超市的位置:说明超市在学校的东北面。
请学生指一指公园的位置:说明公园在学校的东南面。
3、 你知道体育场和人民挢各在学校的哪一面吗?请学生先独立思考,再指名说一说方位及判断的理由。
4、 现在你又知道了哪些方位?看图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5、 教学试一试。
(1) 说明这是我国古代发明的指南针。
(2) 请学生们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确定其它的方向。
(3) 说一说自已在班级中的位置,以及自己的前、后、左、右、左前方、右前方、左后方、右后方的同学分别是谁?
二、巩固练习,进一步感知。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要想帮这4个小动物找到各自的家,先要确定什么方向?确定的北面以后,我们可的确定哪几个方位?
请学生自已找一找四个小动物所在的方位,并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1、 完成想想做做第2、3题,指名回答,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三、小游戏,跳棋比赛。
老师说,学生移动棋子,进行练习。
每四人一组,进行比赛。
四、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请学生明确图中的八个方位。
在地图中找到自已所在省市,说一说自已居住的地方大约在北京的哪个方向?
你最想去哪个城市玩,它在我们城市的哪个方向?
教学后记:参照物不同,因此方位名称也不同,部分学生空间想像能力不是太好。如:刘屹、林佳楠、吴体均等。
第二课时 认识路线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使学生在观察公园路线图、公交车站牌、城市平面图等等活动中,认识路线图,并会运用方向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重、难点:认识路线图,会运用方向描述行走路线。
教具:例题插图、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 出示例题图,使学生明确,这是一个公园的平面图。
(2) 请学手指出平面图的八个方位,并说一说每个景点和相对位置。
(3) 请学生看图说一说小明游览时行走的路线。小组内互说,互相评议,纠错。全班进行交流。
(4) 这节课我们可以利用我们学过和八个方位来描述游玩、行走时的.路线。
二、教学试一试。
1、第1题。
(1) 用课件将小芳游览的景点依次闪亮,请学生思考:该如何描述小芳游览行走的路线。
(2) 指名说一说,并相应地出示路线。
2、一分钟时间准备,说一说自已准备游览哪几个景点,准备怎样行走。
3、组织讨论:公园中这么多景点,怎样走才可以不走重复和路线,又把所有的景点都游览一次?
三、巩固练习,进一步感知。
1、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2、 完成想想做做第2~5题。
注意适当地引导学生讨论,独立完成。
四、课外作业。
想想做做第6题。
教学后记:同上节课问题一样。不过有了稍稍地进步。
第三课时 测定方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使学生在观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运用生活经验帮助思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运用生活经验帮助思考的意识。
教具:校园情境图、指南针、自制方向板。
教学过程:
一、方法介绍。
1、出示校园情境图。
(1) 提问:校园里有哪些设施?
(2) 观察:图中出现了一个指南针,根据它的指示,哪边是北面?
说明:在现实生活中,一般需要用指南针或方向板才确定哪一面是北面,而不能一概全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 请学生们分别说一说图中教学楼、花坛、电话亭、校门、 乒乓球桌、篮球架、蘑菇亭、单杠等标志性物体在这些小朋友的哪一面。
二、活云贵准备
1、分工。
(1) 四人一小组,其中一人为组长,一人记录,两人测量。
(2) 由组长带组员找一个测量地点。
(3) 进行观察测量,做好记录。
2、开始活动。
三、组织全班同学进行交流。
教这后记:大部分同学活动记录做得较好。可在考试中,发现部分学生会因为参照物的改变而找不到方向。
确定位置 7
在第一单元的《位置》教学中,我让学生从自己十分熟悉的座位入手,用自己唤起探究如何确定位置的欲望。在学生探究确定位置的方法时,我不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开动脑筋,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去描述,组织学生讨论谁的方法比较好。引入“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时,我没有直接讲授,而是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此时,本课重要的知识点从学生之口引出,使学生获得极大的满足感,更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中逐步抽象出数学的表示方法,让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结合具体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借用教材的情境与问题这一思路,从学生自己班上的座位情况这一真实的课堂情境引入,再把情境图作为巩固练习。因为讨论的是学生每天都坐的位置,所以这一交换就很容易激发起学生兴趣,使教材内容更加丰富了。练习时的城市街区图、火车票、电影票、地球的经纬线等等,使学生体会到我们生活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学知识与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活动的生成。
在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对“列在前,行在后”的数对表示方法,是用记忆来掌握的.。在练习中多次会出现列数和行数位置颠倒的错误。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成年人如果不明白道理仅靠规定或记忆,也经常将列数和行数位置颠倒。看来,学生虽然已经学会了数对的表示方法,但出现列数和行数位置颠倒的错误是属于记忆模糊的问题。对数对中列数在前,行数在后的表示方式,数学家或者教材的编写者为什么会这样规定了?由于我看到的资料有限,一时还无法找到教材中专家这样规定的依据。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环节,让学生思辨:数对中,数学家为什么要把列数写在前,行数写在后呢?这样也许会给学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确定位置 8
11月21日,我有幸参加石练小学与金岸小学数学教研联谊活动,并在此次活动中上了《确定位置》一课。
本节课既是认识图形知识的继续,又是后面学习直角坐标系等知识的基础。这节课要求学生体验确定位置的重要性,理解数对的意义和表示方法,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来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数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教学时我没有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数对的表示方法,而是直接告诉他们,然后围绕“这个数对第一个数表示什么?”“数对中第二个数表示什么?” “写数对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这几个问题展开,让学生体会数对的含义和书写,并使学生初步理解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再通过确定小青班同学的位置帮助学生熟悉这一规则。之后让学生尝试用数对来描述其他事物的位置,加深了对数对含义的理解。
反思这节课,从设计准备到试教,到最后上完这节课,需要我反思的地方还有很多。
1、关于在实际教室里用数对表示学生的座位时,在数第几组的时候,我没有说明要站在观察者的角度从左往右数,而从学生的角度想则是从右往左来确定,这样就会导致有的学生对“列”和“行”的规定迷迷糊糊,现在反思才明白关键是我在教学时没有突出以观察者的角度来规定第一列和第一行。
2、对于课堂生成问题不能及时的处理。在课堂上让学生根据座位卡找自己的新座位时,出现了两张相同的座位卡(4,1),其实可以先让学生去判断一下是谁坐错位置了,那么她的座位卡应该怎么改?但在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意外”时,我并没有把它很好的`利用起来,在这方面还有待我在教学中去实践去探索!课堂教学是可以预设的,教师只有积极主动地把握临时生成的环节,及时反思和调整教学内容,才能更有效的来调控课堂。
一节课已经结束了,但我的思考却没有终止,考虑着我教学的得与失。每节课都会存在不足,我们要在不断的反思中不断提高。
确定位置 9
《用数对确定位置》这节课开始给我的感觉是比较简单的一个内容。可当静下心来细细琢磨教材时,才感觉到本不像我所料。这节课的重点不是满足让学生会用“数对”表示一个位置就可以了,而是让学生回顾科学家探究的历程,“数对”的产生过程才是本节课的关键所在。“数对”这个概念对五年级的小孩子来说是极为抽象而又陌生的,如何让他们既对其生成过程有所经历,又对其实质顺理成章轻松地接受。用心思考之后,我把本节课的设计理念定位为:既尊重教材,又超越教材;既自主探究,又适当讲授;既重视结果,又关注过程;既夯实基础,又培养能力;既关注课内,又适当延伸。
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说开家长会是怎样告诉家长自己的座位,使家长能够顺利找到座位,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产生了确定位置的必要性。接着通过座位图来学习“数对”,让学生用“数对”来描述座位图中人物的位置。再借助班级的实际座位,让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并通过一些小游戏进一步明确实际座位中的行和列。在明确了“数对”的概念后,抽象出方格图,让学生在方格图中确定位置。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由于这节课是学校要求的平板运用的课,所以在练习阶段又采用了平板的拖拽功能进一步巩固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效果很好。
确定位置 10
上完“确定位置”这节课后,心里轻轻地松了一口气。“确定位置”对于学生学习来说并不难,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很快接受。如何才能充实课堂内容,让学生通过相对简单的知识学到更多的东西呢?在设计本课时,我主要考虑了以下问题:
(一)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如下内容:通过把座位图上学生的位置由图变成点,再动态显示横线和竖线,最后引入以纯坐标出现的学校附近的地图,逐步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建立由实物图抽象出坐标图的概念,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思考过程。这样既尊重了教材提供的要素,又不拘泥于教材的呈现方式,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学‘符号化’思想”的教学目标。
(二)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新课标明确提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学习的过程”。本课根据先由实际找座位引入数对,由学生自主探究理解数对,并在了解数对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后,进行对数对的应用练习,从实际到抽象,最后又回到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座位”是一个学生感兴趣且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通过确定座位让他们初步感受到:要确定位置首先要弄清确定位置的方法。同时,课的最后我适时向学生渗透经纬度的有关知识,把数对的知识延伸到更广的范围,不仅学生的兴趣浓厚,而且使课堂内容更丰富,形式更活泼,更好地进行了学科融合,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感到确定位置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印象。
确定位置 11
《确定位置》这节课是要求学生能用数对来确定位置,在此之前,学生已会用语言文字描述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数对的学习将为学生以后学习直角坐标的知识打下基础。
“数对”这一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注意了以下几点。
从学生现实情境“向学生介绍座位”导入,创设了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唤醒学生已有对确定位置的认知,为下一步的自主探究提供了基础,也为抽象出“数对”构建了一个现实模型。
首先,让学生自己根据问题进行思考,用自己喜欢的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是开放的,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很好的拓展,在此之后,教师在学生交流中合理引导,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丰富的感性材料,合理的动态演示,激发了学生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有序思维,有利于学生对“数对”有个清晰的理解。
整个教学过程我采用多样化的呈现方式,激励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在后一教学环节中,有意识地的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数学交流中,培养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确定位置 12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习了用前后、左右、上下等表示物体位置和东西南北等八个方向及认识简单的路线图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方向与位置”内容的延续和发展。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的基础。这部分内容对学生认识自己的生活环境、发展空间观念具有重要的作用
“数对”这一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1、本节课的教学是先从认识观察者与被观察者开始的。认识观察者与被观察者是认识那是第一列的基础,也是学生经常发生混淆的地方。因此我在导入时设计了学生介绍第一排同学给我认识的环节。通过学生用方位词向我介绍同学,使学生产生认知的冲突,从而加强了观察角度的认识。事实证明,我这样的教学设计确实对学生认识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本节课又通过让学生看军营情境图激起学生的好奇心,通过说出小强的位置,唤起了学生对已有的用“第几组第几个”或“第几排第几个”的知识来确定位置的经验,帮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然后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确定小强的位置,有的从左边数起,有的从右边数起,有的从前边数起,有的从后面数起,这样找出的位置不是唯一的,使学生认识到这样描述位置的方法不够准确。进而让学生将叙述的语句改准确,使学生认识到如果叙述准确了,又显得太罗嗦。有没有一种既准确又简明的方法呢?这样就使学生产生了学习新方法的内在需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
3、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经历由实物图到方格图的抽象过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在教学中我先给学生出示了实物图,然后通过电脑演示了有实物图到点子图的过程。最后我把点子图的各个点用横线和竖线连接起来,然后点子图的各个点逐渐缩小,直到缩到与横线和竖线的交叉点一样大为止。通过电脑的演示使学生亲身感知了由实物图到点子图再到方格图的变化过程,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4、在教学中我应用了小组讨论的方法。在解决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的时候,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现成的答案,而是引导学生经历了一个探索问题的过程。通过学生小组内的谈论,学生找到了许多中简单表示第3列第2行方法。通过学生的讨论汇报,我适时引导从而使学生认识了数对表示方法的科学性、准确性和简洁性。
5、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始终坚持了“数学知识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的思想。在导入部分我先从班级内的第一排学生开始,然后引导出了军训中的情景图,从而引起了新知识的探讨过程。最后我设计了寻找班级的数对以及猜一猜的文字游戏也是这一思想的`体现。
通过实际的教学,我认为我在教学这节课的时候还存在着以下几点缺憾:
1、讲完课后总觉的有些面面俱到,没有突出重点。
2、在小组讨论的时候给学生的时间太少,学生自由活动不够充分。在汇报讨论结果的时候又过于仓促,没有给学生留下自己评价和相互评价的时间。
3、过于依赖课件,在讲到十几分钟的时候,电脑突然死机使我有些措手不及,上课的思路有些乱了。在处理这个突发事件时,我处理的也有些不当。当时我还没有介绍点子图我不应该叫学生到点子图中找小强的位置。当时我在黑板上已经总结出了“第3列,第2行”,如果这个时候叫学生直接讨论“第3列,第2行”表示方法我想效果会更好,而且能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时间。
一节课已经结束了,但我的思考却没有终止,我不停地思考着我教学的每一个细节,考虑着我教学的得与失。我始终坚持着教数学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而不是已记住一些知识为目的。知识的探索必须以实际生活为依赖,使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体会数学的价值。
确定位置 13
“位置”对于学生并不陌生,但是要确切地描述某一建筑相对于参照物的具体位置需要涉及到方向、角度和距离的问题,这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因此,我就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说说我相对于他们所在的位置,学生能用“正北、正南、东北、西南”等方位词进行描述,然后我又改变自己的位置,让刚才的几个同学说说我相对于他们所在的位置,学生发现我的位置变化了,他们相对于我的位置也在变化,于是我就指出本节课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参照物”,任何物体的位置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因此,我们在分析物体所处的位置时一定要弄清以何为参照物。
接着,我让学生画出方位坐标,指出:东北方向也叫北偏东,西北方向也叫北偏西。那么,东南和西南方向呢?这时有同学提出疑问:是否有西偏南等方向呢?于是就指出,在平面图中,是以南北为主要方向,因此,其余的方向都是以北偏×,南偏×而命名,西偏南等方向就无此说法了,其实,对于这一点,个别学生的观念无法转变,因此在“练习十二第2题”中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以林峰塔为观测点,玉龙潭其实是在林峰塔南偏西60°方向,但是一些同学就偏偏量了玉龙潭与正东方向的夹角度数,我抓住这一典型错例,就进一步强调建筑物如在参照物的北偏×,南偏×方向,那么我们所要量取的角度就是建筑物与正南或正北方向的夹角度数,学生欣然接受此法,从后来的.作业来看,没有出现夹角度数错误的情况。
总结下来,学生掌握得还可以,主要的错误就是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要求实际距离时,计算和单位名称方面有所疏漏,在上本节课之前,由于我的疏忽,没有安排这一方面的练习,学生缺少对旧知的复习,以后应在新课之前全面考虑。
确定位置 14
青岛版教材五上第一单元的资料是确定位置,本节资料相对较容易,学生透过预习自学,都能明白什么叫行,什么叫列,并且明白从哪边到哪边是第一列,从哪边到哪边是第一行,也明白用数对能确定物体的位置。但在最近几年教学这部分资料时总是有个别同学出错。于是在今年教学本节课时,做到了以下几点,感觉效果较好。
一、设计铺垫活动,搞清易错点。
一上课,我先问学生昨日预习了什么,学生回答---确定位置。之后我提问学生几个预习小问题,1、什么叫做行,什么叫做列,以班里的同学为例举例说明。当叫到学生A时,他说道,横排叫做行,竖排叫做列,并在教室里指出了哪是一排学生,哪是一列学生。学生纷纷点头同意。当我问到第二个问题教室里哪是第一列,哪是第二列时,学生B和C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答案。他们都同意列是从左往右数的,但关于左和右以谁为基准判定却出现了意见分歧。B同学说左和右应以方阵中同学的身体为基准确定,而C同学却说就应以方阵前的观察者身体为基准确定。两人观点截然不同,再问其他同学,竟然也出现了以上两种不同的意见。孩子们面面相觑,等待我做决断。实在无奈,我权威的告诉学生,数学家规定,确定左和右时就应以观察者的身体为基准确定,不论观察者在对方阵中还是在方阵前,都要以观察者身体为基准确定左和右。孩子们听了都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说完,我再次让学生决定教室里哪是第一列学生,哪是第二列学生。孩子们都对答如流,这算是扫清了第一个障碍。(4)
二、注重细节,深刻理解数对的含义。
学生明白了哪是第一行,哪是第一列,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不难。但很多同学容易“创新”,有的同学在要表示的物体的后面加冒号,还有的加等于号,原本数对用小括号括起来,但学生有的把小括号创新成中括号,原本括号中的两个数字用句号隔开时,逗号写在表示列的第一个数的右下角,但有学生把逗号写在两数字正中间……。为了让学生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规范写法,我让孩子们反复看课本,找到用数对表示位置时用到了哪些符号,他们分别表示什么好处。学生掌握了规范写法后,我还给他们教学了正确的读法,以及这种写法所表示的好处。经过这样对细节的处理,孩子们深刻理解了数对的好处,掌握了用数对表示位置时的规范写法。
三、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好处。
为了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用数对确定位置的价值,我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学生带进了一个个生活场景,让他们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楼上装电表的盒子,中医装药的.药橱,幼儿园小朋友的衣橱,玩具橱,做操时排位置,最后到地球仪上的经纬线确定位置。每出示一副生活情境都让学生表示某个指定物体的位置,最后让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不仅仅让学生做到了学以致用,同时深刻领悟到学习这部分资料的实际好处。用一个数对表示某一列所有同学的位置,用一个数对表示某一行所有同学的位置,用一个数对表示全班学生的位置,更把课堂推向了高潮。
总之,本节课学生学习的用心性,主动性都很高,而且搞清了易错点,牢固掌握了所学资料,自我感觉课堂效果很好。
确定位置 15
对于这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个精彩之处:
一、有效利用同学的思维冲突,为同学良好的求知环境。
本节课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为主线,利用同学已有的学问阅历和认知进展水平,有意地为同学的学习活动设置障碍,从同学在教室中的位置入手,充分利用同学的生活阅历,唤醒了同学已有的学问。在同学熟识了数对在实践中应用数对时,我接受师生问答的方式,提出(2,5)(5,2)表示的位置一样吗?引起了同学的一场争论,最终明确了数对中的两个数各自的意义,这样在培育同学的.探究力气的同时,使同学逐步突破难点,接着我又说出“—5”不完整的数对,导致同学无法确定位置,从而引发了同学的认知冲突,激发了同学的惊奇
心,引发他们探究确定位置的求知欲。使同学在一次又一次的思维冲突中发觉问题、解决问题,始终是带着问题探究、争论学问,层层深化、步步推动,使教学结构紧凑而且环环相扣。
二、创设生活情境,让同学在身边找到数学。
新课标明确提出“使同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热联系,从同学已有的生活阅历动身,让同学亲历数学学习的过程”。“座位”是一个同学感爱好且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因此,我从同学已有的学问基础和生活阅历入手,提出让同学帮我“找班长的位置”的问题,但我要求同学不能用嘴说,不能用手指,而是简洁的写或画在答题纸上,让他们初步感受到:要确定位置首先要弄清确定位置的方法,同时再通过与同学沟通、感悟等自主学习的活动,让同学在活动中自主发觉、探究,猎取有关确定位置的学问,体会到确定位置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加深了同学对数学来源于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印象。在学习了数对之后,我又回到生活中,让他们用数对说出同学、自己的位置,用数对找同学,使数对又回到了生活中,而且练习题选取的学校四周的地图、游乐场的场景等,都极大的激发了同学学习热忱,增加了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力气。
三、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进展。
整节课以活动为主线,既有同学的观看与思考,又有同学的操作与表述,既有小组的合作沟通,又有同学的自主探究,还有老师的恰当点拨,使整个教学活动形成了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组组之间的立体式交叉网,实现了教学的灵敏高效,也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进展”的目的。
回顾这节课,同学在有意创设的来源于生活又富有活动性的学习情境中,学得乐观主动,趣味盎然,在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学问与生活的亲热联系,也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有用性,重要性,真正做到了学有所用。
【确定位置 】相关文章:
确定位置 03-28
《确定位置》 06-15
确定位置 05-20
确定位置 (精选15篇)03-13
确定位置 15篇02-24
确定位置 (15篇)08-09
确定位置 (精选20篇)09-21
《用数对确定位置》 04-06
《用数对确定位置》 05-22
确定位置 (通用15篇)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