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小学数学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 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 中,那么应当如何写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 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 ,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数学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 1
“连乘、乘加、乘减”是“小数乘法”这个单元的内容。生活中需要用连乘获乘加、乘减解决的实际问题很多,教材选择了“学校图书室用正方形瓷砖铺地”这一学生较为熟悉的素材,设计了“用100块瓷砖来铺,够吗?110块呢?”的问题情境。通过解决这一问题,呈现了小数连乘、乘加两种算式,通过这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学习小数连乘、乘加运算,使学生体会到小数的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的一样,小数的混合运算也是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有了整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经验,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并不困难。但是要注意的是,教学时应当让学生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理解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道理一样,避免盲目地进行知识的迁移。因此本节课,我努力做好以下两点:
(1)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现代教育中,知识不再是教育追求的根本目的,而是实现创新的手段。因此,要让学生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并不难,完全可以进行知识的迁移。但这样一来,学生对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就相当于死记硬背。所以,本课我采用教材给我们提供的情境,启发学生用不同思路解决,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悟到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并同时体会到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和整数的相同。
(2)把数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意把数学活动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如:从学生们较为熟悉的铺地砖的活动引入,使学生易于从生活经验出发,便于学生的理解,也便于学生用不同思路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认同本节课所要领悟的规律。巩固练习时,我特别注意应用本课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良好情感。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
这节课主要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首先出示两组算式:
0.7×1.21.2×0.7
(0.8×0.5)×0.40.8×(0.5×0.4)
(2.4+3.6)×0.52.4×0.5+3.6×0.5
小学数学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 2
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各种不便,疫情的防控与治疗离不开医疗,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教育。在疫情严峻,社会全面静止的情况下,医疗行业的“战士”们冲锋在前,为我们社会的正常运行做出了突出贡献。作为教育行业中的一员,提前做好了准备,由线下教育改为线上教育,教学的阵地由教室转为网络。经过了一个月的时间,在社会各方面的齐心努力之下,终于恢复了线下教学。结合开学一周的课堂教学反馈,对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总结如下:
一个很形象的比喻:老师以5G的速度讲,学霸以Wifi的速度听;学神以4G的速度记;有的学生以3G的速度瞅;有的学生以2G的速度听,听着听着还掉线了;还有个别孩子压根就没开数据连接 ;还有几个孩子一直飞行模式;还有的孩子一开始上课就自动关机了...…
经过一周的线下教学反馈,对于班里的学霸学神来说,影响不大,好的学习习惯,加上良好的自律性,让这部分孩子实现了更大层次的飞跃(相比较中间自律性不是很好的同学),而部分习惯不好,自律性差的同学,在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中,彻底暴露了缺点,自己放弃了自己,任何的拯救都无济于事。处于中间层次的同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对孩子的管理与监督。
很多专家学者说,让孩子快乐的学习。对于这句话,我其实是不是很赞同的,因为学习从来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特别是对于数学学科来说。有些人要说了,学生觉得不快乐,是因为你的课堂没有趣味性,不够生动形象。对于这个观点,我是无法反驳的。我可以把一节数学课讲的生动形象、快乐有趣,但是我没法做到每一节课都生动形象、快乐有趣。数学学科有其独特的学科特点,我觉得它更重要的学科功能在于借助于所学知识,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习惯。而这个不是通过老师单纯的讲课就能实现的,中间必须经过一定的“枯燥”训练。
思维跳跃性有点大,刚才脑子里突然冒出这三个字。付出最少的努力,获得最大的收获。应该说,很多学生把这一点发挥的`淋漓尽致。
以数学计算题为例,从初一上学期的有理数计算,到整式加减,到解一元一次方程,再到这一学期的整式乘除,学生的书写步骤简化到极致,括号的处理,正负号的处理……能一步出结果,绝不会写两个等号。结果经常是2分钟做题,5分钟改错。错误从来不是“做”错的,而是“省”错的。不管你怎么强调,步骤书写要详细,不要跨步……无济于事,学生仍然是我行我素。曾经有一个复杂计算题,我写了五个等号出来结果,而学生只写了两个等号,作为老师,不知是该庆幸有这么高智商的学生?还是悲哀?
另外一点,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以前听课曾遇到这样一个场景:老师讲新课,一个问题情境有什么结论?学生答结论是什么。老师问你怎么得出来的?学生答:书上这样写的。汗……
“尽信书不如无书”,虽然一直灌输渗透,但仍然很难改变学生的这种功利思想。要想把数学学好,应该要明确三点:结论是什么?怎么得出来的?怎么去应用?用哲学的角度来阐述,那就是: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写着写着,与主题越来越远。思维越来越混乱。只能说,面对新的教育环境、教育形式,作为老师,任重而道远。
小学数学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 3
《小数的意义》这节内容知识点多,在教学过程中,我分成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教学小数的读法、写法、小数的组成、小数的意义,第二课时教学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虽然学生已在三年级初步认识了小数,但本节课教学我仍然把探究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的意义作为重点,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组织教学,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时我把准备的正方形纸片平均分成十份,并将其中的一份涂色,然后请学生用已学过的分数来表示涂色部分,在学生说出十分之一后告诉学生十分之一也可以写成小数0.1,接着又将十份中的三份涂色要求学生先用分数再用小数尝试表示涂色部分,在学生会用一位小数表示分母是十的分数后,我又将另外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一百份并将其中的一份涂色,并请学生用分数表示出涂色部分,在学生说出百分之一后告诉学生这百分之一还可以小数0.01表示,接着我又将其中的58份涂色,并请学生尝试用分数和小数来表示涂色部分。因为有了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的学习基础,学习三位小数我就放手让学生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学习。因为学生对分数的知识掌握得较扎实,所以学生学得较轻松,课堂上的师生互动配合得很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昂,从课后作业反馈的情况来看,学生对小数的意义有真正的掌握。
但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不足,在引导学生认识小数的意义时,没有充分放手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在学生学会用小数表示分数后没能趁机再次利用正方形纸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相邻数位间的进率。
小学数学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 4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最重要的是教书育人,而要做好教学工作就必须具备精湛的专业水平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为了以后更好提高教学效果。经过一番深思,我个人觉得数学教学,应该作到夯实“三基”,理顺知识网络。促进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巩固掌握相当关键。我从中得到的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 如下:
一、根据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每一堂课都有规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在一堂课上,有时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二、高度重视新课程新增内容的复习
新课程新增内容较多。现行教学情况与过去相比,教学时间比较紧张,复习时间相对短,新增内容考察要求逐年提高,分值也不断加大。在新课程试题中,有些题目属于新教材和旧教材的结合部,在试题中采用新旧结合的方法。
三、把握教材,注重通性通法的教学、做好学习方法的指导工作
在自己作题时有意识的找出最佳方法,尽量不要有较大的思维跳跃,同时结合参考题解加以取舍,也可以把精彩之处或做错的题目做上标记。查漏补缺的过程就是反思的过程。除了把不同的问题弄懂以外,还要学会“举一反三”,及时归纳。 总之,今后我要认真钻研数学中的`每一个知识点,精心设计每一节课,虚心向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同时积极主动的学习老教师的实际教学方法,与此同时,我努力做好教学的各个环节,做好学生的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学生的心理素质的提高。尽量少留下一些遗憾。
小学数学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 5
大半个学期已经过去了,以下是我对12月的一些反思和收获。
12月,在班级管理上我主要培养孩子们的良好的行为,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在学生中树立榜样,在日常学习中,时刻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继续逐渐养成认真听课、认真作业、下课好好休息、讲文明、讲礼貌等良好常规行为好习惯。
乌申斯基曾有过这样一段话:“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在这段时间我在空闲时间陪着学生一起玩耍,拉近了我和孩子们的距离。在和孩子们的沟通中我会将一些在班级工作中要求学生做到的,率先垂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学生。如弯腰捡纸,提前到校,收到了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在数学教学上这段时间主要学习了连加连减,混合加减等知识,采用多媒体教学,在连加和连减的`基础上学习加减混合,效果较好。
学生通过动画演示,能够清楚地说出过程,也能够自己列算式解答。但是在作业中都是静态的图,没有过程性,学生就分不清先算哪,再算哪,不太容易列出算式。而这部分内容具有很强的现实运用性,因此在作业中要让学生先说,描述过程,再列式计算。让他们充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但是学生在计算这方面只要细心都能够计算正确,但是对于图文的题目掌握还是不到位,需要加强练习。
小学数学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 6
课前,对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担心几点:
1、学生能不能理解例题中1008除以100的原因?
2、学生能不能发现积的小数位数就是因数的小数位数之和?
3、下午上新课,效果会不会不如早晨?学生会不会有意见?
例题出示,提出问题,列式、估算,都没问题。提出用竖式计算后,学生埋头计算,自己巡视了一圈,个别学生不知道如何计算,便轻声提醒把算式看作整数进行计算;个别学生面对1008,虽然把小数点点在了两个0之间,却不知道为什么点在这。告诉我看估算结果的;多数学生知道,因为两个因数都乘10,积就乘 100,要使原来的积不变,需要将现在的积除以100。几个学生一说整个计算过程,其他学生恍然“哦!原来使这样啊!”于是一通都通。“试一试”自然没问题。计算法则耶使学生自己总结的。因为在小数乘整数的.教学中很注意让学生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所以在这里只要在“看因数中有几位小数”中添上“一共”就行了。最后黑板上只有五个字“算、看、数、点、化”。提醒学生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检查验算。
今天的例2依旧利用下午第二节课上的,例题出示,说说有关数学信息,提出第一个问题后学生自己列竖式计算,根本不需要我去讲解就说出了在“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用0来补足”的注意点。后面的“试一试”自然一帆风顺。
从两天的作业看,学生出错不是方法上,都是算错,不进位、看错数,7×7=46等。所以对这部分自己的评判是“过!”下周一上例3。
课后没事,写“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 ”,感受是:“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和移动小数点位数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基础上教学的。虽然最初担心学生不理解积的小数位数就是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和。但是,由于自己在教学小数乘整数时非常注意让学生通过计算整理计算法则,发现注意点(能化简的要化简,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用估算的方法检查验算。所以在本部分的教学中自己才轻轻松松地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这两个例题的顺利教学,提醒自己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每单元的知识教学,一定要踏踏实实的讲解到位,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双基的训练,每个知识点都要让学生过。不要炒夹生饭,这样才能让自己后期的教学顺利进行。
2、学生的学情不一样,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基础也不同,要尽量抓住课堂上的四十分钟,多关注后进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多给他们说话、板演的机会。
3、课前注意钻研教材,注意要教学的内容与前期教学内容及后期教学内容的联系,对学生学习情况要清楚地了解,对学生可能出现疑问的地方进行预设,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要随机应变。”
小学数学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 7
①1355+5587=55(13+87)=5513+5587
②8(125+9)=8125+9
③(100-7)25=10025+725
④9947=(100-1)47=10047-1
⑤35201=35(201-1)
⑥79125=125(80-1)=12580+1251
⑦79125=125(80-1)=12580-1
⑧1252532=1258+425
⑨88125=808125
⑩24335=(245)33=10033
学生对于乘法分配律和结合律极容易混淆,而且符号容易抄错。针对这些情况,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什么呢?
1、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既要注重它的外形结构特点,也要同时注重其内涵。
教学时我们往往注重等式两边的外形特点,即a(b+c)=ab+ac缺乏从乘法意义角度的理解。这时教师可提出为什么两个算式是相等的?这里不仅从解题的角度理解,如(2+7)3=23+73是相等的,还有从乘法的意义的角度理解,即左边表示出3个9,右边也表示出3个9,所以(2+7)3=23+73
2、注意区分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的特点,多进行对比练习。
乘法结合律的特征是几个数连乘,而乘法分配律的特征是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或两个积的和。在练习题中(40+4)25与(404)25这种题学生特别容易出错。为了更好地掌握,可多进行一些对比练习,如进行题组对比25(8+4)和2584;25125254和25125+258;每组算式有什么特征和区别?符合什么运算定律?应用什么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为什么要这样算?
3、让学生进行一题多解的练习,加深对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如:12588;10189你能有几种方法?12588①竖式计算②125811③125(80+8)④(100+25)88等等。10189①竖式计算②(100+1)89③101(100-1)④101(80+9)⑤101(90-1)等.对于不同解法,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什么时候用乘法结合律简便?什么时候用乘法分配律简便?力争达到用简便计算法进行计算成为学生一种自主行为,并能根据题目的特色灵活选择适当的算法的目的'.
4、多练
针对题目多次练习。练习时注意练习量和时间的安排。刚开始可以天天练习,过段时间以后可以一两天练习一次,再到一周练习一次,典型题型课选择(40+4)25;(404)25;6325+6375;65103-653;5699+66;48102;4899等。
对于比较特殊的题目可以间断性练习,对优生提出掌握的要求,如:3698+72;6825+68+6874;3212525等。
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练习,才能使孩子对于乘法分配律牢固掌握,我将在反思过程中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尽快使孩子消化吸收。
小学数学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 8
教学片断:
师:下面请我们班的男生当客车司机,女生当货车司机,好不好?
生:好(兴趣盎然地)
师:那我是谁?
生:你是乘客。(不约而同地)
师:我坐得了这么多车吗?(亲切的.)
生:(学生笑)你是交通警察。
师:好主意!如果一辆客车每小时行50千米,3小时行多少千米?请客车司机叔叔回答。
生:(男生)3小时行150千米。
师: 货车每小时行40千米,3小时行多少千米?请货车司机阿姨回答。
生:(女生)3小时行120千米。
师:这对你们来说太简单了!现在如果有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生:撞车。(不约而同地)
师:(师笑)能不能换个词?
生:相遇。
师:很好!下面听警察叔叔说话,请货车司机和客车司机分别从桌子的两边相对开出,开始
生:演示过程。(缓慢地)
师:你们开的不是汽车是牛车,太慢了,重来一次,好不好?
生:(生笑)再演示。(适当加快了速度)
师:是不是正好停在桌子的中间?
生:(想了想)不是!应该停在离货车出发点近的地方。
师:真棒!回原位再来一遍,看是不是停得合理?
生:重新演示。
师:这次不错,下面3小时相遇,我喊1小时,客车司机怎么喊?货车司机怎么喊?
生:客车司机喊50千米,货车司机喊40千米。
师:我喊2小时……
生:(客车司机)100千米,(货车司机)80千米
……
师:有的同学怎么开的,(师演示一会儿慢,一会快。)最后一次机会,我想信一定会成功的。
生:演示。(认真地)
师:真不简单!你们个个是出色的驾驶员。
小学数学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 9
本节课我运用了分组合作、一起探究、提炼加深的学习模式,让同学互相交流,互相沟通。通过给同学一个比较宽泛的问题,给同学自身动脑考虑的空间,再通过小组交流,让所有的同学获得表示自我的机会,也可以实现信息在群体间的多向交流。使同学在探究中发现数学方法,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数一数》是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主要是学习千以内数的认识,让学生通过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进一步感受位值概念,发展数感。
教学本课时,考虑到孩子在生活中对千以内数接触较少,缺乏感性认识,因此教学时我主要运用计数器和方块模型,帮助学生理解大数的关系及意义。如在引入“千”之前,我先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9个珠子,再添1个珠,是10;接着拨99再添1个珠子,是100;最后拨九千九百九十九再添1个珠子,是一千,让学生经历这样一个拨数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位值概念的体会。为了让学生对“千”有了初步的感知,我岀示1个大正方体,让学生猜猜这是由几个这么小的小正方体组成的,答案五花八门。接着让学生借助学具中卡片数一数:先一个个地数,1条是十,再一条条地数,10条是一百,再一片片地数,10片是一千……,再次让学生体会计数单位和进位的`过程,同时初步感知这个大正方体就是由一千个小正方体组成的,接着再出示一张纸,用手比划下500张有多厚,再出示500张纸,调整下之前比划的厚度,有了500张纸做铺垫,大部分学生都能根据1000就有2个500,用手比划1000张纸有多厚,进一步建立千的表象……
本节课比较遗憾的是在探索数数的方法时,由于赶时间,没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表达自己想法,而是让会的同学一带而过,我想在今后教学中,即使学生表述不清或不会,我们也应该学会等待,让会的同学帮忙补充,又或者通过解读会的同学的想法也是一种学习,一次两次说不清,慢慢就会了。
小学数学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 10
平均数是统计工作中常用的一种“特征数”。这是一堂求算术平均数的课,从基础知识来看,一是“平均数”的概念;二是求平均数的方法。前者属于数学思想,后者属于数学方法。求算术平均数的基本思想是将几个大小不等的数,通过移多补少使它们都相等,而求得的这个相等的数,就是原来各个数的平均数。数学方法是先求大小不等各数的和,再进行等分,于是概括成:“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这一组数量关系式。在这组数量关系式中,重要的是确定总份数,也就是按什么平均分配的,它是分配的标准。
在引入课题时,设计甲、乙两个小队进行拍球比赛,由于人数不相等,不能用总的拍球数作比较,启发学生想到各组平均每人拍球数作比较,从而引出平均数。不仅引出新课题,更重要的是渗透了数学源于生活实际需要的思想。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学来自我们周围的生活,而人们的生活也离不开数学。但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还是很难想到用求平均每人拍球的个数来定输赢这一方法。因为学生对于平均数这一概念来说还是全新的,我在设计时没有很好的考虑到学生的状况,而想当然的认为学生能想到求在人数不等的.情况下能够想到通过求平均每人拍球数这一方法来定胜负。今后在设计教案时应更多的考虑学生的状况及学生在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解决方法。
对于求平均数的方法,我放手让学生讨论,是想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能够产生多种想法,从而达到学生的互补。但是讨论结果却只有一种方法,讨论时间只给了3分钟似乎也不够,使人有走过场之感。虽然我最后以合作者身份提出了移多补少的方法,但学生并没有真正的理解。而我却因为怕教学内容完不成而缩减了这部分的时间,导致教学效果不是十分理想。这再让我一次思考教改下的教学是否就一定得按预先的教学设计完成,能否进行调整?
对于习题的设计,我的目的性十分明确,紧紧围绕求平均数的基础知识,由典型题(求平均每天售出的门票数)到变式题,通过选择题(求小刚家平均每月节水的吨数),强化“总份数”的重要,防止学生产生一种错误的思维定势,即看到几个数相加就除以几,最后到开放题,让学生预测老师家六月的用电量。老师给的是三月、四月、五月的用电情况统计表,并没有考虑到六月可能因天热用到空调用电量会大增这一实际情况,如能给学生连续几年老师家六月用电情况统计表的话,预测可能会更接近生活实际。可见教师对任何一道习题的设计都应该深思熟虑。
小学数学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 11
“找规律”是根据课程标准改革理念新增加的内容,主要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方法的教学。本节课是“找规律”这一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是介绍一些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用数学观点发现规律的意识,为进一步学习有关数的排列规律做好准备。新教材对这部分知识的编排,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实际,从联欢会装饰物有规律的排列现象,引出图形排列的一些简单规律,使学生感受生活应用的广泛性,同时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本节课采取了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小组交流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
为了让学生自然地接触新知识,又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我设计了游戏导入环节。通过游戏,学生兴趣被调动起来,跟着老师做有规律的动作。然后让学生自己创造有规律的动作,课堂气氛相当热闹。整个课堂气氛高涨,不仅学生热情全都调动起来了,还渗透了后面即将要学的新知识。
为吸引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猜六月一日是什么节日。再出示教学主题图,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讨论发现规律。本节课我使用了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每个例题都制成了课件,这样教学内容就具体化、清晰化。教学中遵循儿童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先找简单的规律再找复杂的规律,先由老师“扶”着学再到老师“放”开让学生自主学,既面向全体,又让有困难的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学懂,还满足了思维活跃的学生想自己探究、找出规律的渴求。(通过对比,让学生体会到规律既可以是单层的,也可以是多层的,既可以是2个2个一组的,也可以是3个3个一组的,体会规律的多样化。)
在课堂上我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我充当一个参与者和组织者,让学生通过讨论、猜测、动手摆一摆、涂色等活动,自己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在教学最后,我把知识进行了拓展,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一些规律,学生都纷纷举出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通过举例让学生体会生活中规律无处不在,因为有了规律,我们的生活才会丰富多彩。只要同学们善于观察,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总之这节课,我和同学们融为一体,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由于内容安排较多,有些环节有些仓促,今后,我要继续学习新课程、新理念提高教学水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以及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造一个发现、探究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创造。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执教“找规律”第一课时,图形的规律,以学生喜欢的“联欢会”为主线进行教学,通过“做游戏——观察教室设计——布置教室”这一过程,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实践活动中探究、发现事物的规律,培养初步的观察、概况、推理能力,提高相互合作的意识。课后,我对课堂上出现的一些情况进行了思索。
1、游戏引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通过两组图形形成“有规律”和“无规律”的直接体验,体现出规律的优越性,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了学习的愿望。
2、对于规律的概况总结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不是直接的给出概念,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自己进行总结,教师及时规范数学语言,并积极鼓励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每组图形的规律,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例题、练习题设计有梯度。在例题教学中,第二组图形的变化较第一组图形的变化还多了颜色的规律变化。在练习中,增加了三个图形为一组有规律变化的图形。拓展学生的思维。
4、由于本节课上的是25分钟的片段教学课,所以没有更多的拓展,在一节完整的数学课中还可继续拓展声音、动作等的变化规律,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对于后边的自己设计规律的活动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在课堂上完成,但是课后孩子们设计的非常好,已经有学生独立设计了四个、五个图形为一组重复变化的规律,孩子们的想象力是无穷的,这也启发我以后教学中应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敢想敢问敢质疑的好习惯。
小学数学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 12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次出现了“平移和旋转”这一内容,要求同学初步体会平移和旋转的一些特点,并能对一些常见的运动现象做简单判断。本节内容是认识简单的平移和旋转现象,教材通过引导同学对生活中一些运动物体的平移和旋转运动现象的观察和考虑,使同学认识平移和旋转这两种物体运动的方式,再通过组织同学寻找生活中物体的平移和旋转运动,协助同学建构平移和旋转知识,建立概念。从而组织同学应用所建立的空间概念,进行问题解决,判定运动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运动方式,深化对平移和旋转的认识,建立和发展同学的空间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使用了多媒体课件,利用生动形象的画面协助同学更好地认识与了解平移与旋转现象,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着重体现在:
1、让同学在生活情境中学习。
新《课程规范》强调同学的数学学习内容是“实际的”,“重视从同学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空间与图形的知识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运用多媒体课件提供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创设具体的生活情景十分重要。本课设计从儿童喜爱的游乐场中游乐器械的运动引出课题,再让同学到日常生活中找一找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同学从中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就在自身的生活中,从而学会数学地看问题和关心、解决数学问题。
2、让同学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同学快乐地学习,激起同学的学习情感,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由于同学年龄小,特别渴望得到老师的褒扬、同学的肯定,因此我在多媒体课件中,交叉一些“真聪明”、“真棒”等嘉奖性的短语或弹奏几秒钟愉快的音乐,这就能很好地激励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反之,假如同学答错了,计算机会打出“想一想”、“再想一想”等鼓励的短语,激发同学再一次冲击的力量。如在做练习题时,同学边判断是否平移或旋转现象,计算机边和时给出答案,最后出现了“真棒”的画外音,同学们受到了很大的鼓舞。这样做,就极大的调动了同学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使同学真正乐于学习。
3、让同学在重难点突破中学习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核心是要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课件不但能为同学提供更直观、更形象、效率更高的图像和动画演示,将同学带进生动丰富的知识世界,而且可以将笼统的道理通过课件辅助手段,形象地表示出来,妙趣横生,引人入胜,从而大大减轻同学的认知难度。同时为同学的数学学习、全面开发、智力培养、素质提高等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和有效的途径。在数学教学中,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是每个教师备课的关键。本节课的重难点是使同学感受和认识运动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和运动特点,能正确判断物体的平移和旋转方式。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依次演示每个游乐项目的运动方式,生动形象地为同学展示了每个游乐项目的运动特点,使同学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理解掌握了知识。
小学数学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 13
通过数学教学实践,我深刻认识到传授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教育的需求。现代社会知识更新迅速,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主动学习精神更为重要。因此,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素质,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学方法需要活跃起来,学习方式更需要积极参与。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我们必须构建开放式的学习模式,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创造力。
新课程标准的推出,是为了更好地贯彻素质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新课程标准旨在构建一个符合学生成长需求、反映社会发展趋势、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的数学课程体系。为了有效落实新课程标准,我们需要建立一种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融入社会实践、贴近学生生活体验、培养学生探究精神的教学方法,其中开放式教学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方法。
一、把社会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大课堂
数学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源于生活,又回馈于生活。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构建一个生活数学的教学体系,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比如,在教学《元、角、分》这一内容时,我们可以结合实践活动,设计一个“小小商店”的情景:让学生将文具、日用品、水果、小玩具等标上价钱,然后分组进行模拟买卖活动,其中一人当售货员,其他同学充当顾客,顾客要准备好正确的金额交给售货员,如果金额不对,其他同学要及时指出并互换角色。接着,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一支笔标价9元7角4分,你打算用什么方式付款?有几种不同的付款方式?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元、角、分的知识,还能培养他们实际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给学生创设自由开放的课堂空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1、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主关系,使学主放胆交流,敢于创新
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互动、共同成长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课堂氛围的调节者。为了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教师需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热爱、信任、尊重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展示他们的创造力,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自由发展、勇于创新。
教学中,在课堂中,营造民主、愉悦的氛围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才会更加热情投入学习,更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需要创造一个充满民主和谐氛围、让学生能够自主参与的教学情境。在课堂上,我们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观察、实验和活动的机会,让教学更容易贯彻“提出问题——相互交流——汇报总结——巩固、实践”的开放式教学模式。举例来说,当我们教授“8加几”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通过学习9加几的方法来解决8加几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观察课件、摆小棒、进行讨论,从中总结出8加几的计算方法。最后通过练习和游戏来巩固本节课的内容。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2、创设民主开放的课堂,关注每一位学主的发展
新标准的理念是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应根据这一理念,精心设计教案、内容及练习,确实落实充分地尊重、关心每一位学生,使他们在课堂上都能生动活泼、健康发展。教材通过发现、探究及认知活动,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生在民主开放的课堂中改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改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主动去发现数学问题,积极学习数学知识,探求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并在亲身实践中体验数学。自由开放的课堂空间使学生保持愉快而兴奋的心境,自主明确学习目标,大胆设想,积极地通过书本认证或相互认证自己的见解,寻求达到学习目标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3、组织有趣操作,注重培养学主的语言表述和组织概括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喜欢让学生通过操作和思考来探索新知识,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我经常运用直观演示、实际操作、组织游戏和引人入胜的故事等方式,营造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们能够自主探索问题、寻找解决方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成为问题的解决者和创造者的快乐,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与同桌或小组合作学习来共同探讨问题,互相交流观点,合理调整自己的看法,从而达到更深入的认知。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图形,然后一起讨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通过合作交流,逐渐完善归纳出这两种图形的特点。接着,可以让学生们动手操作,拼凑图形,感受边角特征,通过多次练习加深理解。这样的合作学习氛围活跃愉快,学生们在游戏中快乐学习,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不仅学习效果好,而且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在教学中,老师不仅要注重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关注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整合和表达能力的发展,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现代教育观中的素质教育理念。比如在教材中介绍“9加几”的部分,第一个例题旁边的文字是用文字描述了运算方法,通过老师的引导朗读、学生的齐读、抽读和同桌互读,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然后在第二个例题中让学生自己使用学具模拟运算,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运算方法,接着在第三和第四个例题中通过填空的方式,让学生有条理地用语言表述运算方法。这些细节体现了教材编写者的理念,他们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和归纳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语言表达的重要性,通过对知识的描述,促进同学们之间的思想碰撞和交流,完善了他们的自我认识。另外,建立多种评价方式也很重要,让每位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开放式教学是一种鼓励学生保留个人观点的教学方法。在这种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理解,以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每个学生的观点都应该受到尊重和认可。比如,在学习“认识图形”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用各种形状的学具来创建自己喜欢的图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法,创造出不同的图案,而每个学生创造的图案都是独特而有意义的。
开放式的课堂不再以教师为唯一的评价主体,学生也成为了评价的主体,学生在评价别人的成功和被别人评价为成功的过程中满足了好奇心,获得了探求新知识的激励。教师应发挥表扬的激励功能,使学生乐于创新。在课堂中应巧妙运用激励性言语,撩拨学生创新的欲望。如当某位同学提出创造性的解法时,就以他的姓氏命名为“__氏解法”,号召全班同学向他鼓掌,对他说“______,你真棒!”;当某位学生的创造性解法不够成熟完善时,教师下课后和他一起探讨;当学生的创造性解法明显不对时,教师首先肯定他的创新意识,然后帮他分析错误的原因。我常用一些彩色的纸,剪成苹果状,一个苹果上写一个算式,然后请孩子们来,“摘苹果”,如果孩子答对了,全班小朋友就对他说“对对对,这个苹果属于你。”如果答错了,就对他说“错错错,请你继续再努力。”通过这些激励性的语言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保护其创新的热情。
总之,现代课堂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取得一个装知识的袋囊,而是从多方位、多角度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应用开放式教学,如何为开放式教学提供更完整的理论体系,如何处理好开放式教学中“放”与“收”的关系,这些都是开放式教学在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然而教师在钻研新教材,把握教学内容的前提下,适当地应用开放式教学,对于学生的自主发展、创新思维的培养、实践能力的提高都将有较大的帮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
小学数学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 14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理解与掌握,不但可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而且为后面学习假分数、带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比、百分数打下基础,所以,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在整个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教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验证,推测与交流等教学活动.”这说明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主动的参与。”所以,在导入新课环节,我有意设计了两道除法计算题:8÷9=
4÷7=
学生一看是这样两道除法算式,都松了口气,说:“这么简单的两道题啊!”于是我在班上开展了男女两组比赛,男生算第一题,女生算第二题。一声令下,男生埋头算起来,思维敏捷的胡雯欣早就知道了答案,根本没有动笔,我示意她不要说出答案。我转了一圈,大部分学生在已经做好的学生的提示下都已经有了答案,只有个别男生还在计算。
汇报后,我引发学生思考:8÷9=0.88……和8÷9=8/9有什么区别?学生最直接的回答是:用循环小数表示没有用分数表示快捷、简便。这个导入使学生明白两个数相除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商,为进一步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打下基础。
之后,再出示两个数相除的算式,学生都能够很快地用分数来表示商。
以例题中的1÷3=1/3引导学生发现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母后,让学生把数字换成它们的名称:被除数÷除数=分子/分母。这时候,我让学生用字母a、b表示除法与分数的关系。薛龙凤上黑板认真地写下:a÷b=a/b,我见这个学生写得很认真,马上表扬了她,并要求学生为她鼓掌。正当大家都为薛龙凤高兴的时候,我在她写的算式后面打了个小小的“×”。学生立刻表示不解,刚刚老师夸了了她,现在怎么又给她判“×”。还是几个思维灵活的先叫起来,说到:“b不能等于0!”我马上抓住这个契机,发问到:“为什么b不能等于0?”班上顿时安静下来,谁也说不上来原因。这个难点马上就要突破了,我心里有点小小的激动。我继续利用例题中的把1块蛋糕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得这块蛋糕的1/3为例问道:“谁来说说这个分数中的‘3’表示什么?”有学生举手回答:“把蛋糕看做单位‘1’,‘3’表示把蛋糕平均分成的.份数。”“如果把‘3’换成‘0’呢?”学生终于明白:分母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的份数,平均分成“0”份就没有意义了。就这个“a÷b=a/b(b≠0)”学生经常会忘记,这里的b要强调不能为0。通过这样分析,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在除法中除数不能为0,而在分数中分母不能为0。
我觉得这个环节我处理的比较好,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在除法中除数不能为0,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母,所以分母也不能为0。而是通过分析一个分数的实际意义充分理解分数中的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自然不能被平均分成“0”份。
成功之处有,不足之处也有。课后反思之,对分数与除法的联系学生理解的比较透彻,但是它们之间还有哪些区别却并没有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去发现和归纳。除法表示两个数相除,是一道算式,而分数是一个数。这说明课前我对教材的解读不够深入,还没有把握住知识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做到对教材的深入理解,同时要多查阅资料,以便对教材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
小学数学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 15
《我们赢了》是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课程。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钟面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教学过程中,尽量给学生充分的空间探索解决问题。主要分三个层次展开教学活动。
一、 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北京2008奥运一直都是一个令人振奋的话题,教师从这个话题创设情景入手,提出“你知道北京成功申办奥运的确切时间吗?”引发了学生学习这节课的兴趣。
二、 探究新知。这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又主要分为了三个环节: 回忆已经掌握的简单的钟面的知识,比如认识钟面以及整时和整时半的认读。 体会1时=60分。
几时几分的读法,这部分内容在教学活动中放手让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中自己总结出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巩固练习。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做游戏的方式来体现巩固练习的。小朋友们都比较喜欢玩游戏,“我拨你读”和“我读你拨”两个游戏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也达到了教师设计这两个游戏的最终目的。
三、 本节课我所得到收获。
1. 本节课通过激情导入,把学生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较好地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双方互动,共同探究学习新知。
2.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设计得较为科学合理。通过画一画、拨一拨、读一读、连一连等,巩固加深了学生对钟面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和合作意识。
3.较好地体现了数学就在同学们身边,生活处处皆数学。培养了学生处处留心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
4.课堂设计的数学活动容量偏大。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强调精心设计、精心准备,师生配合应紧密,恰到好处的去展示自己的教学风格与水平。
5、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认为较成功的地方有两点:一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先复习整时、半时,为后面学习非整时刻做了一个铺垫这一个环节比较重要。虽然在一年级同学们已经认识了“整时、半时”,但经过一段时间,学生对有些知识已经淡化,通过复习,同学们明确了“整时”,是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数几就是几时。半时是分针指着6,时针刚走过几就是几点半。二是学生的动手操作按排的较好,学生通过“认一认”活动学生了解了“时”、“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读一读、拨一拨”加深了学生对“时”、“分”关系的理解,不足之处是前边学生复习“时间”的写法时,只是有学生回答了,没注意及时强调致使有一小部分同学不会写,再上这节课时要注意这个地方。
【小学数学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 】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学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 11-10
小学数学的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 05-15
小学数学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 [精选]07-07
小学数学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 06-13
小学数学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 (合集)05-29
小学数学《分类》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 05-21
小学数学《比意义》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 05-17
小学数学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 (精品)07-05
(热)小学数学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 07-05
小学数学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 [精品]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