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 中,如何把 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 ,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 1
一、教学设计:做到“目中有人”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应凸显“以人为本”的理念,既需要心中有教材,更需要目中有学生。《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的设计,我关注了学习者的“初始状态”,对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式的选择都以适合学生的“初始状态”为原则。
上课伊始,我以学生喜欢看《西游记》的故事导入:唐僧师傅给悟空和八戒分月饼,怎样分才让悟空和八戒没意见,引出“平均分”。4个月饼好分,2个月饼也好分,1个月饼怎样分呢?每人分得多少呢?用手势表示。在学生“山穷水尽”时,点燃探究的欲望,引发学生思维。
二、教学方法:做到:“朴实有效”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我进行了多次的试讲,老师们给我提出了很多的宝贵意见。在认识二分之一时,我利用了月饼实物图片在黑板上进行了现场操作,加上老师的体态语和手势语以及有效的提问,让学生初步理解了“二分之一”的含义,再让学生动手操作:折一折“二分之一”,并说“二分之一”的含义,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二分之一”的含义。学生由“不会”到“会”的效果非常明显。我认为课件取代了教师的演示,课件取代了学生的操作,这样的课堂不一定高效。
三、教师的主导性: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
教师在课堂中不再是绝对的权威,唯一的主宰者,而更多地扮演组织者、引导者和共同学习的角色。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不是由原来的“保姆式”变成“放羊式”。我认为教师还是要适时地点拨、讲解和有效的提问,因为教师有组织、调控的.责任和义务。学生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停步不前时,我们教师该出手时要出手。这样,我们的教学活动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扎实有效的数学课堂需要教师苦练数学教学基本功。用朴实的教学,在真实的课堂中,一样能开出鲜艳的“花朵”。
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 2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我们在学习了自然数、小数之后学习的一节新课,它为我们以后学习的小数认识、性质及分数的意义等内容教学奠定基础。
一、在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
我巧妙的设计一些动画,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带着感情色彩进入课堂,陷入情景,并积极主动地参入思索和讨论。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和激情,课堂就会亲切自然。学生的学习活动在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
二、从1/2入手,到几分之一,步步深入中展开。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先从1/2,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画一画充分感知1/2,再判断能不能用1/2来表示,在学生充分建立1/2的表象基础上再来估一估1/3,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再折出长方形的1/4,学生有不同的方法,教师追问:都能用1/4来表示吗?为什么?使学生对分数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最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究几分之一,然后让他来介绍自己的分数。反馈时注重从正反两方面,让学生自己评析,说说理由,对几分之一一定平均分理解的`更加深刻,到位。
三、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问题,教学要贴近生活找数学,使学生意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给数学找个原型,把常识提炼为数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依托知识背景进行学习,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让学生将分数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环节,这样的问题把生活与数学紧密联系起来了,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
四、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
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尽管学生在正方形纸上这出了几个几分之一的分数,并且用分数表示出来,比较1/2和1/4、1/8大,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
本来想好的却有一点忘了讲,就是黑板上贴了1/2,1/3,1/4,1/5……后,让学生说了分子和分母表示的意义,却忘了说平均分成的份数与每份的大小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以后尽量做得更完美。
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 3
2.拓展认识几分之一
师:刚才你折出手中图形的1/2,拿出你准备好的正方形,你还能折出其它的分数吗?(1/3 1/4 1/5)
师:折出正方形的1/4,并涂上颜色,涂完说一说怎样得到的.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展示学生作品并让学生说一说.
师:仔细看,它们的折法不同,平均分后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涂色的部分都能用1/4表示呢?
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不论怎么分都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都是这张纸的1/4.
教师小结:虽然折法不同,形状不同,可都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它的1/4。
【学生对于1/2认识深刻了,认识几分之一也就迎刃而解了】
3.认识几分之几
师:涂一份是1/4,那图2,3份呢?你还能涂出四分之几的分数.
生:(2/4 3/4 4/4)
师:涂出你喜欢的分数.
学生涂,教师巡视.
展示2/4(用什么分数表示,2/4是什么意思?)
展示3/4(用什么分数表示,为什么?)
展示4/4(表示什么意思?)
(让学生充分的.说)
4.介绍分数各部分名称
(1)中间这条短粗的线叫做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母,分数线上面的数叫做分子。
(2)谁来说一说3/4这个分数中,4叫做什么,3叫做什么?2/4?
活动三、巩固练习,深化提高
1.下面图形的涂色部分,哪些能用1/2表示。
2、课本P100 、 T1
(学生自主完成,指2名学生说一说写出的分数表示什么意思)
3、课本P100 、 T2
(学生自主完成,1名学生说为什么?)
4、出示课件判断
师:考考你的眼力和判断力
(学生用手势表示对错,说清楚为什么错)
活动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师:通过今天学习分数,你感觉分数怎么样?你想对分数说点什么?
学生发言。教师简要总结。
【设计说明:一节课的结束,不应是学生一段学习历程的终点,而更应成为引发他们深入学习的起点。本环节一是想呈现学生学习的真实效果,便于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二是想以此引发学生对分数的探究热情,将学习引向深入。】
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 4
一、直观地认识分数
学生虽然是在小学三年级上学期是第一次接触“分数”这个概念,可是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又是对分数有所体验的。例如,教师在公布考试结果时说,我们这一次考试在90分以上的不到二分之一,学生会马上理解考90分以上的不到一半;喜欢看篮球比赛的同学知道什么叫四分之一决赛等等。根据学生的“数学现实”引出直观的教学实例进行教学:
师:你知道一个蛋糕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得多少么吗?
生:半个
根据学生的关于一半的回答趁势导入新课——《分数的初步认识》。
师:它的一半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在学生初步了解“平均分”“二分之一以后,教师要试着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分数。例如,有的学生用纸片方式表示自己所认识的分数。
我认为通过学生对《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学习,教师要能够让学生举出自己对分数的初步认识的例子,这样的反馈不仅能体现其对学习的体验过程,还能体现数学的现实性或生活性;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学有所用;并且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通过学生的举一反三,不同学生的知识建构得到不断的完善,为“变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点击变式、拓展思维训练
变式教学是对数学中的定理和命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以暴露问题的本质特征,揭示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通过变式教学,使一题多用,多题重组,常给人以新鲜感,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能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保持其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和热情。
①拿一张长方形,先折一折,把它的1/2涂上颜色
学生涂色作
师:折法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1/2表示涂色部分?
②拿出不同得图形先折一折,把它的1/2涂上颜色。
师:图形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1/2表示涂色部分?
通过变式、拓展思维例题的出现,促使学生试图进一步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处理解决数学问题,即:会“数学地”思考。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让人人都成为数学家,但应当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数感的培养,会“数学地”思考问题。
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 5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整数到分数的过渡对于学生来说是认识上的飞跃,熊老师首先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引出分数知识,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学生自始至终置身于教师为其创设的发现和讨论之中,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参与探讨、质疑、创造等教学活动,让学生思考、交流、倾听、争论和发现中学习数学知识,培养和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善于表达的能力,整堂课以分数的意义为主线展开教学,并逐步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1、找准教学切入点,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感悟。
分数起源于分,是人们在处理“分物品”的长期经验中形成的。教师充分注意到了这一点,创设了一个十分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分苹果,从分苹果的过程中让学生从两个方面进行体验和感悟:一方面,在情境中产生“平均分”的需要,强调“平均分”乃分数的本质特征。其二,体验在分物品的过程中由于总量的变化引起了每人得到的个数由整数两个到一个再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过程,自然引出分数。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为的灌输,学生们因为自身的需要而产生了积极探究的情感。
2、让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在“做数学”中感悟数学。
本课教师比较好地诠释了《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的“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一全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主动建构提供了丰富素材。教师将对“”理解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安排两个层次的操作活动让学生来感悟“”的具体含义:第一层次,同样一张长方形纸,学生折法不同,所呈现出的这张纸的'“”形状也不同,通过这种方式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但是在求异的同时也不忘让学生适时地感悟、尽管折法不同,但折出的部分都是同一张的一半,因此都可以用“”表示,既所谓的“求同”。第二层次,每个同学拿出的纸片形状大小都不同,尽管学生折出的也都是这张纸的“”但由于操作的直观性,学生不难理解对不同的单位1,其“”不相等。学生不是简单地接受指令,为了操作而操作,而是通过这两个不同层面的操作环节,让学生在操作中有所感悟和体验,进行数学地思考。
金无足赤,没有完美的课堂教学,拖堂五分多钟就是最大的败笔。就教学而言,在这节课中,老师过细、过多、过白的提问,使学生汇报呈一条直线出现,除了应付老师的提问,没有任何思维的空间,低估了学生的潜能,教学形式单一化与内容的丰富多采形成鲜明对比。如教学四分之一,四分之二,四分之三,四分之四。且层次性也不够,还有拓展的空间,教师仅满足于引导出这几个分数,老师就嘎然停止。如果老师再问:“请同学们观察这几个分数,你有什么想说的,有什么发现。”有一定思维能力的同学一定能发现可以看成是,是整张纸,就是单位1,为以后的教学做铺垫。再如:在分蛋糕这个环节中,没有适时引导学生说一说其他方面的收获,更多的只关注了知识与技能。已经到下课时间,老师为了节省时间,只是讲解完用几分之几表示蛋糕后就草草了事。其实,在分完蛋糕时可以提问:“如果是你把自己的蛋糕分了给别人,你失去了什么,获得了什么”。引导学生从中体验到与人交往中,应学会如何待人,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把简单的知识传授上升到人文的关怀。
1、找准学生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在大背景下认识分数。
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一的新的数1/2来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
2、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教具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出示几个相同圆形的几分之一,并用分数表示出来,在比较分数大小时,我用分月饼的过程让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分得份数越多每一分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比较这一知识。
3、重视概念的运用,发挥概念的作用。
理解概念的目的在于运用,正确、灵活地运用概念,就是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灵活地运用概念组成判断,进行推理、计算、作图等,能运用概念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初步认识分数后,我要求学生照样子说几个分数,并完成一些有关的练习,其目的就在于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灵活地运用概念。
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 6
平均分
二分之一 1/2
1/2 1/4、2/4、3/4、1/8、3/8叫做分数
【李聪老师反思说课】
通过执教这节课,我觉得主要体现以下两点:
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基于生活,数学的知识本来就来源于生活。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刚上课,我创设了一个十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去肯德基吃饭。在分比萨饼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强调平均分是分数的本质特征。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为的灌输,学生的分比萨饼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产生了要学习一个新的数的需要,产生了积极探究的情感,积累了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
2.在做中学,积累学生数学活动经验。
我将动手操作贯穿始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经历学习的过程,加强了对知识的认同和理解,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实践能力。课堂上,教师讲得再好,教学环节设计的再恰当,如果没有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那也只是一厢情愿,没有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实现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我在学生认识了1/2时,先让学生折一折,让学生全体参与体会,分数是在平均分的基础上形成的。然后再认识几分之几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分数用图形折出来或者自己把一个图形折一折创造出一个分数,并互相说说创造出来的分数表示什么意思。这些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写一写、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个个动手操作,积极动脑探索,从而初步理解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在大家的帮助下,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功,但是我认为个别教学环节设计还不够细致,驾于课堂能力仍需提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更加努力,力求在这两个方面有所突破。
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 7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做中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
我将动手操作贯穿始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经历学习的过程,加强了对知识的认同和理解,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实践能力。课堂上,教师讲得再好,教学环节设计的再恰当,如果没有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那也只是一厢情愿,没有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实现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我在学生认识了1/2后,先让学生折一折,让学生全体参与体会,分数是在平均分的基础上形成的。然后再从辨别阴影部分能不能用二分之一表示。认识几分之一时,让学生自己创造出一个几分之一的分数,并互相说说创造出来的分数表示什么意思。这些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写一写、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个个动手操作,积极动脑探索,从而初步理解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隐性的心理参与和情感投入也加大了。
3、提供数学交流的环境,培养合作意识。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于是我不仅为学生设置了一个个数学活动,还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数学交流环境。比如,让学生用一张长方形纸表示二分之一时,先让学生自己折纸、涂色,再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感受不同的折纸涂色方法,却可以得到同一个分数;再如,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表示一半,这样就扩充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培养了学生赏识他人的良好心态,促进了学生合作意识的发展。
4、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本节课我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并通过直接操作认识理解分数。还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课一开始我用小兔子分西瓜的故事对如何表示半块西瓜这一新的问题进行了大胆尝试、猜想。这样设计,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经验储备,重视了生活对数学学习的作用力,尊重了学生与生俱来的探索意识,使课堂成为多层面、交互式活动的'窗口,探索成果异彩纷呈,学习热情高涨。
5、积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我时刻注意尊重学生,走下讲台和学生一起活动,一起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样有利于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学生创设了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营造了宽松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在知识的获得过程中得到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习得知识。把学习数学变成做数学,在做数学中体验数学。由此,我也深深地感受到,教师如能给孩子搭一个舞台,孩子们就能舞出最精彩的人生。
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 8
分数,对于我们来说,是第一次接触,学生感觉到的是陌生,不太理解。所以我设计《分数的初步认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产生分数,体会到只有平均分了,才能产生分数,并且理解分数各部分的意义。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基于生活,数学的知识本来就来源于生活。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刚上课,我创设了一个十分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旅游分东西。
(1)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个?
(2)把2瓶水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瓶?
师:我们分东西时要做到公平、公正,那要怎么分呢?
生:每份分得同样多。
师:每份分得同样多,数学里我们叫“平均分”。
生:苹果每人分得2个(可以用“数字2”表示)
水每人分得1瓶(可以用“数字1”表示)
(3)现在只有1块蛋糕,也要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呢?
生:半个。
师:每人分到的是这个月饼的一半,能不能也用一个数来表示呢?
师:看来要表示一个月饼的一半,已经不能用我们学过的整数来表示了,需要用新的数,什么呀?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分数。
感受:在分月饼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强调“平均分”是分数的本质特征。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为的灌输,学生的分月饼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产生了要学习一个新的数的需要,产生了积极探究的情感。
2.做数学,体会几分之一的意义。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和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资助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节课,我注重为学生创造探究条件,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涂一涂,进一步探究分数的意义,使学生获得直接的感官认识。本节课我安排了两次的操作活动,在认识1/2时,学生通过分月饼初步感知了1/2的意义后,我安排了一个找圆形1/2的活动,让学生从实物上升到抽象图形的认识。认识1/4时,同样一张正方形纸,学生的折法不同,所呈现出的这张纸的1/4也不同,通过这种方式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拓展学生的思路,进行思维训练。同时让学生感悟,尽管折法不同,但都是把同一张纸平均分成4份,阴影部分是其中的一份,所以都能用1/4来表示。
(一)认识1/2。
认识了月饼的1/2,你知道什么是这个圆形的1/2吗?请你动手折一折,并把它的1/2用阴影表示出来。
师:谁能说说,什么是这个圆形的1/2?
(二)认识1/4。
师:1/4大家都会写了,那在正方形纸上要表示出它的1/4,你会吗?
师:拿出我们桌上的蓝色正方形纸,先折一折,然后把它的1/4涂上阴影。(阴影部分要是这个正方形的1/4。)
经过手脑并用,建立起清晰鲜明的表象,从而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具体化,进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本课没有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而是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自主探究、自主创造的空间,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利用各种形状的纸片自由地动手折一折、涂一涂,并用分数表示这张纸的几分之一。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1/2和1/4,你能用手中的图形表示出它的几分之一吗?我们小组合作,来看看活动建议。
4、练习层次分明。
设计练习时,层次分明,由易到难。先从刚学的知识入手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什么是平均分,如何才能做到平均分。并且让学生体会到分数的分母其实是平均分的份数,分数的分子是取的份数。
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操作中发现,在发现中体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发现,每个分数都由学生自己去创造,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体验自主探究的乐趣。
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 9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是小学阶段一堂必不可少的概念课,他为我们以后学习的小数认识、性质及分数的意义等内容教学奠定基础当前,老师们正在认真贯彻新课程的要求,我作为一名课改一线的老师,也努力把一些新的理念应用到课堂中,力争使自己的教学设计有一些新的变化,教学中有收获与失落,这里我就结合本节课教学谈一些自己粗浅的想法: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基于生活,数学的知识本来就来源于生活。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刚上课,我创设了一个十分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在分一个月饼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强调“平均分”是分数的本质特征。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为的灌输,学生的分月饼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产生了要学习一个新的数的需要,产生了积极探究的情感。
2、在做中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
我将动手操作贯穿始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经历学习的过程,加强了对知识的认同和理解,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实践能力。课堂上,教师讲得再好,教学环节设计的再恰当,如果没有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那也只是一厢情愿,没有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实现“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我在学生认识了1/2时,先让学生折一折、涂一涂,让学生全体参与体会,分数是在平均分的基础上形成的。这些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通过折一折、写一写、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个个动手操作,积极动脑探索,从而初步理解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学生参与的`
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隐性的心理参与和情感投入也加大了。当然在学生全体参与的同时,我们忽视老师的引导者的身份,在学生反馈的情况和动态生成中我们老师要根据课堂的教学内容予以适当的调整。
3、提供数学交流的环境,培养合作意识。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于是我不仅为学生设置了一个数学活动,还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数学交流环境。用一张圆形的卡纸代表一个月饼,把这个月饼平均分给小组同学,先让学再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感受平均分。从分饼入手,增加了趣味性,同时也让学生在认识二分之一的基础上,自己创造出四分之一。这样就扩充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培养了学生赏识他人的良好心态,促进了学生合作意识的发展。
4、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学习内容贴近了学生生活,学习材料便于学生操作,学习活动过程始终关注着学生的情感和态度,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学会生活。
本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与遗憾。
1、内容单一。教学几分之一,由1/2到1/4中,内容略显单一。
2、知识拓展不够。在教学中讲练结合,在讲练习题时,让小老师讲解过于详细,浪费时间,导致拓展练习没时间做。
总之,整节课学生是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体会分数的含义的。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通过对这堂课的教学后我认真进行了反思,我相信以后我将加倍努力,积极反思、积极评课、反复研究,以期望能有所进步。
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 10
本节课有以下几个方面比较突出:
1、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从想半个月饼可用哪一个数来表示到想1/2以外的分数,在让学生自己猜测、自己想象的基础上得出揭示了课题、得到了1/3、1/4、1/5等不同的分数。让学生由1/2的意义推广到1/3、1/4等分数的意义,不仅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分数的意义,又培养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2、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这节课两次让学生动手操作,第一次是在分完苹果和三角形的1/2以后,让学生动手涂出长方形的1/2;第二次是在明白几分之一所表示的意思之后动手涂出圆或长方形的几分之一;通过学生所涂的分数进行大小比较,让学生形象的理解了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小的道理。
3、充分联系生活中的事例。分数的意义对于三年级小朋友来说比较难理解。本课借助分苹果的例子,说透1/2所表示的意思,进而让学生自己举出1/2的事例,学生说出了分梨子、橘子、长方形、正方形等。在学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后,又让学生看图联想分数,如看到花,想到一个花瓣大约是花的'1/6、看到伞想到每份是伞的1/8、看到桌子想到1/2、1/3或1/6等等,并且将知识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到生活中的物体中寻找分数。
不足之处:
1、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知识点设计太多,几分之一的含义、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几分之几的认识都设计到了,但几分之一的比较和几分之几的认识,讲得不深不透,学生理解得并不是很清楚,如果将几分之几的认识放到第二课时学习,这样安排也许更好。
教学环节不够紧凑,在让学生动手涂分数时,应有时间限制,学生准备的圆如果是同样大的,在比较大小时就不会出现找不到比较的图形的现象了。正因为在两次动手操作时,时间没把握好,以至后续的两个思维性较强的填分数的题没有完成。
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 11
分数是一个内涵复杂、形式多样的数学概念,分数的初步认识如果仅仅局限于形式上的认识,学生的认识难免肤浅,甚至在学生到第二学段进一步认识分数时出现认识上的断节,而如果过早的进入到抽象水平的认识,学生的理解又难以到位,因此。我在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中力争找准学生已有的认识框架和分数复杂意义的结合点,也就是直观模型。
基于上述想法,我在做教学设计时力图体现以下三点:
一、让学生更系统的认识分数。
本节课的导入是从学生刚刚学过的有余数的除法进入的,通过这样的引入,让学生认识到,过去除法中出现剩余的时候我们用余数来表示,而今天的学习我们则可以把剩余的部分继续平均分,这就产生了分数,通过这样的引入,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就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理解。
二、让学生更全面的认识分数。
本节课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直观模型,除了教材的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这样的面积模型之外,还提供了大量的生活实例,特别是还提供了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生活实例。于是让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就更加全面。
三、力争凸显帮助学生发展的.理念。
这节课我注重学生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让学生敢于质疑,让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发展自己,通过这种方式,力图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中通过活动迸发出更多的思维火花,同时也促进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
但课堂教学的实施总是和预设的理想化状态有一定的偏差。
一是本节课的教学中由于在引导学生理解分数意义时提供了大量的生活实例,再加之学生自己兴趣盎然,又举了不少例子来帮助理解,占用了大量时间,导致后续预设的课堂练习和课堂总结尚未完成,已然下课,课堂结构不够合理、完整。
二是对于几分之一的理解所安排的操作感悟活动由于教学实施时遗忘,致使这一环节后置于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之后,显得教学环节不够流畅。
也鉴于此,日后教学中一定要在教学时间的把握和环节的调控上多下功夫,同时对于自己所做的教学预设应烂熟于心,而在执行教学预设时又应灵活应变,锤炼自己的教学机智。
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 12
我的一节数学课《分数的初步认识》,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去说、去做,最大限度地去挖掘学生的思维与创造能力。
讲课中,我让学生用自己准备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对折,再用阴影画出一部分,说出这是几分之几,又让他们贴在黑板上。孩子们折呀、画呀,说出了许多。贴的时候个子小,够不着,我把孩子一个个抱起来让他们贴。每发现有孩子说出一个新分数,我都要夸奖一番:“你真聪明。”“你真了不起!”虽是一声很平常的赞语,但却极大地激励了孩子的自信心。
讲分数各部分名称时,我不是肤浅、生硬地去讲分数线、分子、分母。而是生动地打比方:我们开头把一个大圆月饼从中间切开,平均分成两份,这一刀啊就代表平均分,用一横表示,咱把它叫分数线。平均分成两份的“2”写在下面叫“分母”。这一半月饼是两份中的一份,就写在上面。它和下面的分母关系密切,该起个什么名呢?学生天真地说:“叫分儿。”“叫分女。”我微笑着告诉孩子:“你们想象得很好,等你们长大了也许会创造出新的数学公式,命名为‘分儿’‘分女’,咱们今天先叫它分子,同意吗?”我感到:这不是无足轻重的儿戏之举,它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点燃的是智慧与创造的点点火花。
下课铃声响了。孩子们缠着我再讲一会儿,不愿让老师下课。在依依不舍地停止了授课后,孩子们一个个争着告诉我:“老师,你的教材好。”“老师,我爱您!”这充满稚气又带着真挚情感的童言,打动了我的.心。朴素的感情是最美的,它是孩子对老师的最高奖赏。我激动地说:“孩子们,我也爱你们。”我相信,这群孩子会把我永远铭记在心,终生难忘。
什么是师生平等、民主讨论,什么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学习兴趣最佳方式,从这节课里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真诚地爱学生,尊重学生,一切为了孩子获取知识,设法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兴趣。爱心是敬业的根本,博学是付出的源泉。把讲台让给学生,把学习、思维的更大空间留给学生,这样,也就把成功,把美好未来交给了学生。
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 13
【学情与教材分析】
认识几分之一是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个单元第一节内容,也是整个单元教学内容的主干之一,是在学生掌握一些整数知识和平均分的基础上,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无论从在意义、读写方法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要通过提供生活情境和直观图示,使学生认识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理解分数的意义。通过设计实际操作活动,在活动中直观认识分数。使学生在积累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对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直观图形的探讨和研究,知道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能正确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结合观察、操作、比较、联想等活动,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并引导学生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发冲突
1.出示肯德基图片,让学生直观感知平均分
(四个鸡翅、两杯可乐两个学生分)
师:四个鸡翅、两杯可乐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得多少?
生:每人分得两个鸡翅,一杯可乐。
师:数学上把分的一样多,叫做什么?
生:数学上把分的一样多,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青岛版教材上创设的是人不同时期各部分占整个身长的几分之几,据课前调查,三年级的学生对于这幅图,很难理解,比较抽象,而且也不是很感兴趣,于是,我创设了学生喜欢有非常熟悉的分鸡翅和可乐的生活情境,进一步运用和体验平均分思想,既复习了旧知,又为学习分数的意义与平均分之间的联系巧妙地作思维铺垫。】
2.创造分数,体验必要性
师: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分得多少?怎样分?(课件演示分饼的过程)
生: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分得一半。
师: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分得这个饼的一半,这一半该用什么数来表示?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生1:0.5
生2:1/2
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 14
揭示:1/2是分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分数。(板书课题:认识分数)
【让学生感受到分数来源于生活实际的需要,在分配苹果、矿泉水的过程中唤醒了学生原有的平均分的经验,同时随着问题的发展,把一个饼平均分引起了学生认知冲突,教师步步引导,吸引学生自觉地进行了数概念的扩展】
活动二、感悟新知,建构模型
1.认识1/2
(1)直观感知1/2
联系半个饼的分法,让学生直观感知二分之一的产生。出示课件(分饼的过程)
师边演示边说:把一张饼平均分成2份,这一份就是它的1/2。另一份呢?
生:另一半也是这张饼的1/2。
师:谁的1/2?
生:这张饼的`1/2
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我们是怎样得到1/2的?
生: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是这张饼的1/2(4名学生说)
同位互相说一遍。
(2)介绍1/2的读写法
师:二分之一怎样写呢,先画一条短粗的线,用来表示平均分,下面写2,上面写1,读作二分之一。
(3)解释判断
出示课件(不平均分的饼)
师:如果把这个饼这样平均分成2份,它其中的一份还能用1/2表示吗?为什么?(指名学生说)
教师小结:对,只有把这个饼平均分成2份,它的每一份才能用1/2表示。
(4)操作体验,深化认识
师:小组长拿出学具袋,每人一个图形,你能折出它的1/2吗?(能)马上折出它的1/2,用斜线涂色法涂上颜色.涂完以后同位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得到这个图形的1/2的?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得到这个图形的1/2的。
生: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都是这个图形的1/2。
想一想:这几个不同的图形为什么涂色部分都用1/2表示呢?(先找同学说一说,然后师作小结)
【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 】相关文章:
《分数的初步认识》 06-22
分数的初步认识 06-05
《分数的初步认识》 05-16
分数初步认识 09-20
分数的初步认识 09-23
《分数的初步认识》 【荐】05-17
分数的初步认识 (15篇)03-26
分数的初步认识 15篇09-23
《分数的初步认识》 15篇09-20
《分数的初步认识》 (15篇)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