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 中, 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1
闻一多是一个普通而又伟大的名字。最初我对他的认识是很浅显的,我甚至只知道他是一个诗人,后来参加革命了,至于他是怎样做学者,怎样做革命家,怎样做大写的人,直到今天领着同学们学习了这篇文章,才从心底里认识了这个不一般的人物。对于这个人物,对于这篇课文的教学,我想谈谈我的理解。
按照常规教学思路,让学生了解课文写了些什么,讲了人物什么内容,那么这个课堂是一个死气沉沉的课堂,没有学生的思维发展空间,人物不够立体,不够有血肉,不够有感染力,思想深度和文化内涵没有挖掘出来。学生始终是被动的接受课本上的知识,而没有积极的思维和感情上的共鸣。
所以我觉得深入理解文本,挖掘文本内涵,对于阅读教学来说至关重要。教师首要做的是深入理解文本,确立阅读要达到的目标,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在教学设计上要做大胆的创新。过去的那种介绍作者,归纳段落大意,说说思想感情的方式,完全可以用更好的方式,达到更好的效果。比如,在介绍闻一多做学者时,要充分理解他为什么要做学者,他最终的目的是什么,他为了完成这个目的具体是怎样做的,他做学者的态度如何,我们能否做到他那种实实在在做学问的态度,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深入的感受人物的不平凡之处。既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积极性,也能实现阅读的目标。否则,僵死的接受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特别是分析他做学问的态度,呕心沥血,兀兀穷年,足不下楼,夜不入眠,这种一丝不苟刻苦勤奋的态度,如今的我们何人能及呀!我们真的应该找找差距,紧跟先烈。
对于做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我们则可以联系中国的时代背景,结合他的《最后一次演讲》,切身的.去感受他所经历的一切。而不是一味的按照常规学习他做了哪三件事,课本上给予我们的东西实在是太少,而要让我们这些生活在和平时代的学生去了解他那样一个伟大的人。仅仅依靠课本远远不够。课堂应该是一个洋溢着生命激情充盈着幸福体验的课堂。应当有利于学生的感情世界在一种自由和谐的氛围中不断得到陶冶和美化。因此作为教师要汲取广泛的知识,深入挖掘闻一多这个人物本身蕴含的人格魅力,从而让学生和你一起全身心投入,以情动情,达到情感上的共鸣。事实证明学生在缺乏情感感染的环境下,是很难从英雄人物身上,得到启示和激励,更难在情感美的陶冶里,向着更高的方向发展的。
同时对于导入课题时,我建议采用一些伟大人物赞颂闻一多的话导入课题,比如:朱自清曾写诗歌颂闻一多: 你是一团火,照彻了深渊;指示着青年,失望中抓住自我。你是一团火,照明了古代;歌舞和竞赛,有力猛如虎。你是一团火,照亮了魔鬼;烧毁了自己!遗烬里爆出个新中国!冰心:“闻一多的死是一首伟大的诗,他给我们留下了最完美、最伟大的诗篇。”周恩来:“鲁迅和闻一多,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周恩来,邓颖超:“为民主为和平为大众成仁取义,反独裁反内战反特务虽死犹生。”董必武,李维汉:“我辈犹生 变悲哀为力量公等不死 继传统有人民。”
最后教师设计“感动中国”活动场景,让学生为闻一多写一段颂词,从另外一个角度,形成更高更深的理性的认识,也让学生在听、说、读、写、悟、评中充分发挥思维,充分锻炼能力。
总之,一个好的课堂,就是让每一个生命都能迸发出新的活力,让每一个智慧都能闪烁出新的光芒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2
我认为本节课内容设计思路清晰,有助于学生深刻感知闻一多先生的人格魅力,并激励学生在言行上效仿闻一多先生。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尚待仔细推敲。如钻研教材时怎样由粗线条型向粗细兼备转变;在教学实施中,怎样在一堂课中兼顾思想、内容与趣味的`统一,品味语言与有限的教学时间矛盾的统一;在教学观念和方法上,教师怎样进一步下放自己的权力,放开胆子信任学生、引导学生,多给学生能动的、合作的、探究的空间,让他们真正自主建构生成知识、能力。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3
当下课铃声响起,一节课结束了,但对课的研究却没有,相反,引起我的深思。
在备课时,对《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这篇文章,可以说时代离学生较远,背景资料对学生来说较生疏。对此,在设计时,把背景资料的查找及对闻一多的了解放在学生预习,主要想锻炼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
这是一篇十分精粹的,诗人以充沛的感情,精譬的语言来表现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格及他的革命精神。可以说文章的内容不是十分难,但事例是以概括性的语言来叙述的,这需要学生认真品读后才能捕捉,这篇文章的精彩是语言,诗意化的语言含蓄、凝炼是最为值得学生品味的。而闻一多先生的精神也是学生需要学习的。
而对这样文章对初二的学生,本着一课一得的思想,把课设为两课时。由于本次教学的`特殊情况,只讲了第一课时。
面对自己不熟悉的学生,而且本文应是初二下学期的课文,在第一课时设计时,我把重点放在了学生读,知道作者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知道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因为在第一课时如果学生真正读懂文章,真正深入到文章中来,对闻一多先生有了了解,那么在第二为课时就可以在品读语言过程中来深入挖掘闻先生这种说和做,虽前后期不同但其根本就是:为追求民主,为救国救民。这样,会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水到渠成。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还好,能读懂文章,而且学生领悟能力较强,其实在这过程中,我可以再深入引导学生对闻先生品格的精髓深入理解。而我把侧重点放在学生在当今社会如何把闻先生的精神传承下去,把深入的分析推到第二课时。这也是教学中受和教学形式的拘泥。
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会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更灵活的处理授课内容。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有最大的收获。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4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是部编版语文教材第一单元第二课,切合本单元“爱国主义教育”主题,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表现了他为国为民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民主革命精神。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之上,我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设置为:把握闻一多的身份和事迹、感受闻一多的精神和品格。围绕此目标,本节课分为两大板块:
一、认识人物,导入课文;
二、理清身份,感知品行。
用目标评价模式来看,两大板块切实完成了第一课时教学任务。同学们在我的介绍下了解了闻一多、臧克家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通过搜集文中信息认识到了闻一多作为学者和革命家的表现、特点和目的,并在朗读中体会了闻一多严谨刻苦的学者精神、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难得的是,在这堂课中,我感到前所未有的酣畅淋漓,孩子们也一反常态地积极发言、激情朗读。我深刻地意识到一个老师对孩子们的巨大影响力,如果老师对课堂能精心设计、全情投入,孩子们就能更好地融入课堂、学好课文。
当然,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
第一,导入有待改进。课前,刘校看见我班愿望墙上有一句“我要上北大”,便问“闻一多是不是曾任北大教授?”倘若我能够就此入手,更显教育机智。因此,介绍闻一多三重身份前我可以加上一段导语:22班同学们志向大,小小年纪便想上北大,今天老师就带你提前熟悉你们将来的'大学,认识这里的一位教授——闻一多,看看他是个怎样的人?
第二,未能将读与写结合。在分析学者闻一多作《唐诗杂论》时,我让孩子们快速默读并分组谈论,然后告诉我“这一过程体现了闻一多是怎样的人?”孩子们用“严谨治学”“废寝忘食”等词语来形容他,我便浅尝辄止。课后,刘校问我:“为什么不让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用自己的话去说一说、写一写闻一多治学的具体状态?”我不禁为刘校感服,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对进一步理解人物品格、提高想象力和写作能力都有帮助。在以后备课时,我将关注语文听说读写四大技能的融会贯通,争取呈现出更多元化的课堂。
第三,后半节课稍显仓促。课堂的预设状态和生成结果差别较大仍然是困扰我的一大问题。以这节课为例,我本打算只上第一部分,但紧张的心态使我不知不觉间加快了进度,孩子们也格外配合,以至于三十分钟我便完成了一节课的内容。为避免空堂,我硬着头皮继续教,虽然没出差错,但后面一部分内容稍显混乱。看来以后还是得多观察和了解学生,多磨课,才能练好胆子、把握课堂时间啊!
海涅说过,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公开课带给我反省之镜,它让我因直面现实而忐忑不安,也促使我翻然改进。因此,我感激每一次课堂、每一句评语,希望在四十八中获得成长与成功。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5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文的教学目标是:学习本文严谨的结构安排,理解、感悟本文饱含感情的语言,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和英能无畏的献身精神。考虑到这篇文章时代离学生较远,背景资料对学生来说较生疏。对此,在设计时,把背景资料的查找及对闻一多的了解放在学生预习上,这样既锻炼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也有益学生对主题的理解。从课堂上学生的反应看,预习还是起到较为明显的效果。
在本课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课文。通过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本,抓住课文中的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者都为中华民族说了哪些事做了哪些事情这个核心问题进行讨论,分析,理解文章结构安排,也引出主题:闻一多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对于这样问题的概括对七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难,事实上在课堂学生的反应上来看,确实是这样的,学生大部分能把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做到的三件事概括出来,但在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者方面,学生需要进一步提示才能归纳完整。由此可见,学生很容易对于文章中详写的部分进行归纳,而对文章中一笔带过的的略写的部分却很容易疏忽。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如果当时能示范朗读闻一多先生《最后一次演讲》,或放映“最后一次演讲”的电影片段,必能让学生更深切感受到闻一多先生的大义凛然、无所畏惧,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本课作者臧克家作为一位有名的诗人,其语言的诗歌化,语言的精辟化,在本课中体现的'非常明显。且本文多用短句,节奏感强,四字短语尤其丰富。所以在第二节朗读的时候,就特别提示学生应注意文章中那些精辟而诗化的语言,勾画出来细细咀嚼和品味。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通过语言走入文本,再次深层次感受作者的情思和闻先生的思想,用自己的认知触摸文本的情思,用自己的思想去碰撞文本的思想,用自己的心灵倾听闻先生的呐喊。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高涨,显示了较高的思维、探究能力,但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尚待仔细推敲。如在教学实施中,怎样在一堂课中兼顾思想、内容与趣味的统一,品味语言与有限的教学时间矛盾的统一;在教学观念和方法上,教师怎样进一步下放自己的权力,放开胆子信任学生、引导学生,多给学生能动的、合作的、探究的空间。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6
第一课时是本学期以来在34班上得最轻松最紧凑的一节课。课前播放《七子之歌》,学生的情绪就被调动起来了。上课即简介臧克家,指名上黑板检测字词,订正。
在看视频的.过程中,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被深深打动。教师范读之前出示思考题把握全文脉络。读毕,继续独立思考,后自言自语,再指名回答。再分别针对两个部分提问,独立思考后分组讨论,中心发言人组内试说,点组说,其他组补充。
第二课时先回顾上堂所学。然后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寻找文内细节描写,旁批闻一多其人。自言自语后全班讨论。再一次自言自语总结,指名陈述。
第三环节质疑,提出不理解的词句在小组内讨论,组内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
这种自言自语的说法借鉴于魏书生老师。这种做法顾及了全体同学的能力训练,又能够发挥小组学习的团队力量。从课堂知识吸收和能力锻炼的角度来看,效果是不错的。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7
当下课铃声响起,一节课结束了,但对课的研究却没有,相反,引起我的深思。
在备课时,对《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这篇文章,可以说时代离学生较远,背景资料对学生来说较生疏。对此,在设计时,把背景资料的查找及对闻一多的了解放在学生预习,主要想锻炼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
这是一篇十分精粹的散文,诗人以充沛的感情,精譬的语言来表现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格及他的革命精神。可以说文章的内容不是十分难,但事例是以概括性的语言来叙述的`,这需要学生认真品读后才能捕捉,这篇文章的精彩是语言,诗意化的语言含蓄、凝炼是最为值得学生品味的。而闻一多先生的精神也是学生需要学习的。
面对这样的文章,对初一的学生,本着一课一得的思想,把课设为两课时。由于本次教学的特殊情况,只讲了第一课时。
面对自己熟悉的学生,在第一课时设计时,我把重点放在了学生读,知道作者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知道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因为在第一课时如果学生真正读懂文章,真正深入到文章中来,对闻一多先生有了了解,那么在第二为课时就可以在品读语言过程中来深入挖掘闻先生这种说和做,虽前后期不同但其根本就是:为追求民主,为救国救民。这样,会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水到渠成。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还好,能读懂文章,而且学生领悟能力较强,其实在这过程中,我可以再深入引导学生对闻先生品格的精髓深入理解。而我把侧重点放在学生在当今社会如何把闻先生的精神传承下去,把深入的分析推到第二课时。这也是教学中受教案和教学形式的拘泥。
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会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更灵活的处理授课内容。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有最大的收获。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8
我们应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的思维代替教科书的思维。我始终认为兴趣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前提,而如何让学生调动起课堂学习兴趣是一堂课成功的标志之一,我觉得这节课我是努力向这个方向做的,因为我能把自己退在“幕后”。就像音乐会的指挥,我是“背对观众”的,而面向观众的是我的学生。从歌曲到角色的互换,学生走进了课文内容,走进了这堂课设计的`教学目标,从同学们的表情可以隐约感到,他们真正领会了闻一多先生的崇高精神。我抓住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还抓住了一点,一篇杰出的文章应该怎么来写。后面一点可能学生收获不大,但是前一点,我相信绝大数学生都能体会到了。所以语文,不应该只是教授字词句,更重要的应该是人文精神。
但是这节课还是有许多缺点:准备不充分,教态紧张不自然,课件与板书的衔接与配合有缺陷,课堂语言太随意显得有些浅淡,太急于求成,错过很多精彩的瞬间。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相关文章: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07-18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05-25
《藤野先生》优秀 11-01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04-19
东郭先生与狼 02-08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10-03
《五柳先生传》 04-21
(精选)《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07-10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02-27
五柳先生传 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