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 通知工作总结 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 >体育

体育

时间:2024-06-29 10:27:02 我要投稿

体育 【大全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 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怎样写 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体育 ,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体育
【大全15篇】

体育 1

  物赛赛跑教学中,我时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对学生的表现作出评价,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就本课谈谈我的体会。

  在本堂课中,我将传统的换物接力进行了改进,将三种球设置分数,学生以接力跑的形式,换物后将球抱着绕标志物后换物返回。课后我问学生,这节课开心吗,他们不约而同地说很开心。,新的游戏要用脑想清楚,如何易于返回时方便拿回;如何放球到指定位置上,不让球滚出,对于开发智力有帮助,在换物中有急停、启动、等腿、转体的动作,对于学生的`测试项目25米x2往返跑是一个有益的练习。

  通过本课的练习,我体会最深的感觉是要将枯燥的跑教学内容,根据新的课程标准的精神和学生的求新、求异、求变的心理特征,通过生动、简明、有趣的语言,采用一物多用的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体育 2

  一、利用游戏比赛形式培养健康心态

  游戏比赛在小学体育教材中占有相当的份量,通过游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热爱集体和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而这些优良品质正是一个人健康心态的集中体现。游戏深受学生的喜爱,也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机。例如,在游戏比赛中一些个性较强的学生因不服输而与对方发生争执,甚至拳脚相向,也有失利的组同学之间互相埋怨,导致受指责的学生产生怯场心理而退出比赛。这样一来,不仅影响了游戏教学的正常进行,而且还伤了同学之间的和气。这时,我抓住这一契机,耐心地教导学生特别是有倾向性的使学生认识游戏比赛的意义,正确看待比赛的成败,批评有碍团结的不良倾向。同时还要与学生一道分析造成失败的原因,找出制胜的有利因素。还有一个例子就是,我们学校举行一个足球比赛,就因为争一个球,就准备打架了,我马上跟他们两个人说: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不然就请先离场休息。最终使学生化“沮丧”为“振奋”,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的挑战。

  二、培养善于接受意外事实的能力

  在任何领域,人们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事事如意。同样地,在体育学习中,学生也难免会面对挫折和困难。比如,在一场校际拔河比赛中,我注意到一名外班的学生参与了某班的比赛,于是我大声斥责他,结果转移了该班学生的注意力,导致失败。这样因为我的冲动而导致的失利让学生们很难接受,情绪变得非常恶劣。面对这样的意外情况,我主动向学生们解释真相,讲清道理,充分肯定他们的.实力,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并提供重新比赛的机会。同时,我可以通过我国运动员参加世界大赛遇到起步不利的例子来教育学生,让他们了解任何比赛都可能会遇到一些意外情况,比如裁判不公等。这样可以培养学生们接受意外事实的能力,增强他们的抗挫折能力和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

  三、利用小组活动形式,培养乐于合群的性格

  性格是个人的核心要素,对学习具有重要影响,并与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小学阶段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应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使他们善于交往、兴趣广泛,并能与他人和谐相处并积极进取。在体育分组活动中,常会遇到一些学生不愿参与活动,只是坐在一旁观看或四处走动。询问他们原因时,他们通常会提到客观原因。然而,经过深入调查,我们才发现这些学生可能因为性格孤僻而导致不合群,或者因为他们的体育成绩不理想而没有人愿意与他们组队。针对这种情况,我亲自带领这些不合群的学生参加小组活动,并指导他们如何进行团队合作。在活动过程中,我会经常巡视并关注每个小组成员的活动情况,及时表扬小组成员的成绩,以增加不合群学生的信心并帮助他们融入群体。此外,我还会设计一些两人合作的游戏比赛,让这些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与同伴建立良好的关系。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我们将能帮助学生培养出良好的性格。

  四、采用“运动处方”教学方式

  为了培养同学们的自组织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在教学中我采用了科学、严谨的多种运动方案进行教学设计。通过这样的方式,我能够满足所有同学的兴趣和需求,并且让他们有目标、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学习。我会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不同的运动方案,让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方案。然后根据他们的选择,他们可以自由地组成小组,并选出一位小组长来领导小组完成教学内容。每个小组在完成运动方案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组织方法和学习方法。这样做能够充分发挥同学们的智慧,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调动了同学们的主动性。整个课堂充满了生气勃勃的活力。

  五、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完成一项创新活动需要学生具备充沛的体力、积极的精神状态和乐观的情绪。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活跃思维、丰富想象力和实践运用知识的能力。例如,在教材设计上注重健身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以提升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精神素质,使他们通过成功和愉快的体验来热爱体育,并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此外,教学方法的创新也可以开发学生的潜能,完善他们的人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训练的能力,同时创造合作学习的氛围,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竞争力。

体育 3

  在最近执教的五年级体育课《篮球》后有了点滴感受:

  首先我觉得,体育本是一个来自于游戏,发展于游戏的学科,本应受到学生的喜爱。但令人遗憾的是有许多学生在接触了一段体育课后,就发现现实中正规的体育课和他们头脑中一种欢乐的、玩的体育课之间的差距实在太大了。当然,体育课是教育,应有一些较正规的教学内容。(如队列和一些技术学习等),这无可非议,如果此时教师教学方法呆板、生硬就会使这种落差徒然增大。于是有些学生就会慢慢地疏远体育,上课处于被动状态,越是高年级越明显。那么如何改变这种客观存在的“厌学”现象呢?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意识和能力呢?

  其次,转换教师角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这节课上,我大胆地做了师生角色的转换,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学生做课堂小主人的特点。教师则是指导者,参与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习过程的帮助者。整个40分钟,90%是由学生支配,学生去参与课堂上的问、谈、议、实践,学生们三人一组,五人一伙,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不仅对于具体技术动作的掌握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而且学生间的交流合作也很是融洽,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也似乎一下子缩短了很多。这也无疑给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的层面,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提供了寻求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这样做从眼前看,确实是浪费了一些时间与精力,但从长远的角度、发展的方向去看,眼前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应该说是值得的。我们也同时需要家长、社会、一些老师给予理解与支持。真正为我们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打下牢固的基础。我愿与大家一起探索体育课教学的最佳途径,把课改理念有效地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真正喜欢我们的体育课。

体育 4

   有助于教师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升华为理论。 可以帮助教师挖掘和梳理出教学经验中蕴含的教育原理,使教学经验升华为教育理论,构建一套属于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体系,形成独具个性的专业理念。这也为教师从传统的“教书匠”角色转变为“教育家”角色打下基础。体育 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状态等。

  (一)反思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强调促进每个学生充分、全面、多元地终身发展和最优发展。与传统教育相比,除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外,小学体育课程标准突出强调以下几个方面: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教师需要明晰自己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并且尝试描述自身的教育行为。教师自身的教育理念与行为往往是教师反思的一个盲点,在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的时候,教师往往更多从客观环境的角度,从外在于自身的角度进行反思,而很少对隐藏在自身内部的,支配自己教育实践的理念进行反思,进而也很少对理念指导下的实践进行反思。反思教学理念理应成为 的一个主要内容。

  (二)反思教学目标

  为了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达成课程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和发展,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设计改变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自身的特点以及国际体育课程发展的趋势,在确定课程总目标的基础上,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方面描述具体目标,并根据课程目标体系构建课程的内容标准。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归宿和依据, 必须对是否达成教学目标作认真的反思。新课标要求我们在制定每节课(或活动)的教学目标时,要特别注意体现“三个维度”的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来讲,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其适用性更广泛,持久性更长, 《 :体育 的内容》。许多体育知识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遗忘,只要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就可以通过许多渠道获取知识。所以,情感、态度、价值观必须有机地融入到体育教学内容中,并有意识地贯穿于体育教学过程,使其成为体育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反思教学目标,首先需要反思所设定的教学目标,看其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反思自己之所以如此设定目标的原因,以及如此设定目标是否合适,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其次是反思如何达成教学目标,为达到设定的目标需要进行怎样的教学设计,需要采取哪些有效措施,如何进行教学。再次需要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也就是反思实施教学后的效果问题。

  (三)反思教学过程

  作为教学核心的教学过程,无论是教学理念的'落实,还是教学目标的达成都要通过它来落实。体育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反思主要应考虑以下一些问题:一是要反思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学生的认知、体能、技术水平。在内容方面,应反思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法使教师、教材和学生成为和谐的统一体。在教学方法上,要反思如何根据体育学科的特点,利用体育现象、运动竞赛、体育游戏等为学生创造合作、创新、探究的机会,并设法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在学生认知方面,应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反思如何设计问题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何才能使学生达到跳一跳、能摘到的理想状态。二是反思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犹如建设高楼大厦的图纸,是精品工程的第一步。反思教学设计就是要反思如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扫除独角戏、学生被动接受等现象,设法为学生创造合作、探究的学习情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三是反思教学现象。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产生一些教师未曾想到和意识到的突发事件,教师往往会因为这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种灵感要比自己事先的设计宝贵得多。此外,反思突发事件还能使教师及时主动地调整教学方案、教学策略,从而使教学达到高效和高质。

  (四)反思教学状态

  高中体育课程标准强调,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已有水平上发展。新课改的核心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围绕“以人为本”的中心任务,体育教师要随时对教学状态反思。反思教学状态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反思教学中的互动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再是“人与物”关系,而是“人与人”关系;教学是师与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都作为平等的一员在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二是反思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课堂上主体地位是否确立,学生是否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是否参与了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学生是被动地、应付地学习,还是积极地、主动地探究。教师是否创设了民主、活泼、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到在这个环境里是安全的、融洽的、自主的、快乐的,他能和同学、老师甚至教材进行平等的对话。三是反思教学是否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必须反思如何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秉赋优点,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让性格、体能、技术水平各异的学生争奇斗艳,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施展才能的天地与机会。换言之,成功的课堂教学,均应“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体育教师只有认真反思教学状态,才能让师生、生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点和理念,才有可能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实现教学相长。只有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们的体育课堂才能成为学生舒展身躯的舞台、亲近自然的窗口、放飞心灵的天空,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体育的天堂。只有这样的教学状态,才是我们每一个体育教师和学生所追求的理想状态。

体育 5

  耐力跑的教学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如果单单在操场跑道上练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较差,提高不起来。本课的耐力跑教学是利用原有的场地,进行地形跑的练习,学生更能乐于参与,投入到活动中来。

  在进行练习之前,我先让学生原地慢跑配合呼吸,让学生体会到呼吸与步伐配合的节奏性。在讲明跑的路线以及通过障碍物的方法,由每组的小组长带领学生按规定的路线跑。教师跟随跑时,提醒学生跑的轻松、自然,并监督好学生安全的通过各个障碍物。让体育小骨干带领同组学生进行练习,不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同时学生的积极性也大大的提高了,给予了学生较大的`自主空间。

  本堂课用了三十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在活动中度过,让学生在体育课上得到了充分的身体锻炼。而整堂课教师引导、组织,帮助学生完成课堂任务,教师的主导性也得到了体现。

  学生都能够坚持跑完全程,并且安全的通过各个障碍物。学习热情也相当高涨。但本可没有按学生水平进行分组,个别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落在了队伍的后面。倘若本课按水平进行分组练习,练习效果和学生的积极性会很好。

体育 6

  作为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根据其特点,有自己的教学方法,如语言法、直观法、分解法等。但这些教法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要注意灵活运用,不要束缚于某种教法。

  1.语言法

  语言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表达方式的语言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学习内容和指导学生进行的一种方法。在体育教学中运用语言的主要方式有如下几种:讲解、口令和指示、口头评定成绩、问答法、默念和自我暗示等。如队列队形练习中,教师通过口令和指示,使学生明确行动路线及队形变化等。

  2.直观法

  直观法是指体育教学中,借助视觉、听觉、触觉和肌感觉等器官来感知动作形象、结构、要领、完成方法以及时间与空间特征等,从而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的一种方法,体育教学中常用的直观法主要有:动作示范、教具和模型演示、电视、录像、幻灯片,助力和阻力以及定向和领先等。如在跳远教学中,通过教师示范或使用挂图等,使学生对技术动作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

  3.完整法

  完整法是指从动作开始到结束,不分段落和部分,完整地传授动作技术的一种方法,如武术教学中,将某个组合动作从头到尾,不分段完整地传授给学生。

  4.分解法

  分解法是指将一个完整的动作技术合理地分成几个部分,按部分逐渐进行,最后完整地掌握动作技术的一种方法。如跳远教学,先教学生如何助跑,再教起跳、助跑和起跳的衔接、起跳后的腾空动作、落地,最后完整地掌握跳远的`技术动作。

  5.纠错法

  纠正错误法是指教师对学生练习中产生错误动作的原因,选择最有效的手段,及时纠正错误动作的方法。如跳远教学中,针对学生练习中产生的助跑起跳脱节的错误,及时根据其产生错误的原因,选用讲解、示范、分解练习等方法来纠正错误。

  6.游戏法

  游戏法是指教学过程中,采用游戏的方法,增强学生练习的兴趣,使学生在积极性较高的情况下完成枯燥或不愿意练习的动作。如在支撑跳跃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学兔跳”的游戏,使学生掌握跳跃中的推手动作等

  7.竞赛法

  竞赛法是指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比赛使学生掌握动作及动作的运用。如篮球教学中,教过双手胸前传接球、单手肩上投篮动作后,通过教学比赛,使学生在比赛中灵活运用学过的动作,使其学以致用,提高动作质量及变能力。

  8.情境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将所传授的教材融于情境之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技术、技能,并能通过角色效应以及教师的语言提示,主动地、富有创造性地去模仿去探究某一运动技术、技能。如在教小学生的立定跳远时,为了能使小学生领会、掌握立定跳远的双脚同时起跳,创设了“青蛙学本领”的情境,通过画面的展示,引导学生想象、自我探究,模仿青蛙跳,通过这一方法,仅用十分钟的时间,全班学生都基本上学掌握了这一技术动作。

  任何教师的教学活动,不可能不采用一定的方法,只是由于教师的学识、经验、风格的不同,往往习惯于或束缚于某些教法,而教师一旦陷入某种缺少变化的固定的教学法方法中去,就会严重束缚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扼杀学生的创造性,降低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加强对这些教法的研究,不要束缚于某些教法,在传统教的基础上有所发展,灵活运用,用最优化的教法指导学生的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沿着正确的轨道进行。

体育 7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文化传承视域下的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大量有关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的文献资料,涉及民族传统体育学、民族学、教育学、体育地理学、体育史、文化学等学科理论。还大量查阅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方面的学术论文及资料。

  1.2.2访谈法

  从本研究设计之初到得出相关研究成果,对民族传统体育和武术理论、民族学、教育学等领域的专家进行访谈。读博期间,数次拜访重庆八卦掌名师庄严森先生(武术七段)、并实地观察重庆武术及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现状。实地观察重庆、安徽部分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现状。对在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第一线的专家学者,以及西南大学教育学博士陈中亚、刘义民等就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及传承问题进行访谈,计20余人。

  2结果与分析

  2.1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反思

  2.1.1文化传承和教学

  1)文化传承和教育。“文化传承”是指文化在一个人们共同体(如族群)的社会成员中纵向交接的过程。这里有两层含义,(1)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挖掘研究,择其善者应用于高校教学;(2)指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技术蕴含的民族传统文化,具体是其中蕴含的“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进取理念,“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道德价值追求,“天人合一”的和谐思维,“内外合一”公平竞争的行为方式等。“民族传统体育”是指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开展的,承载民族共同心理素质和审美情趣的,具有浓厚民族传统特色的健身、养生、娱乐等体育活动的总称。[1]包括武术、龙舟、毽球、舞龙、舞狮、摔跤、摆手舞、秋千等等。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和身份特征,凝聚着民族智慧和精神,关乎文化认同和民族复兴的力量和源泉。文化传承和教育密切相关,教育是指能够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教育是文化的一部分,使文化成为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有传播、选择、创造文化的功能,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包含教学模式等内容,位于学校教育的顶端,是连接学校和社会的节点,是学校教育传承的关键。

  2)技术教学和文化。技术是教学模式的要素之一,技术和文化的关系是辩证的。技术这里指科学合理利用身体,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是运动能力高低的决定性因素,包括身体姿势、动作轨迹、动作时间等要素。从广义上讲,技术也是一种文化。没有离开技术的文化,也没有离开文化的技术。技术是文化的基础和动力,文化是技术的发展方向和目的,二者只有相辅相成,才能可持续发展。技术教学和文化教学的关系也是辩证的。文化教学需要技术来充实、饱满,而非空洞的说教或者纯粹的理论讲授;技术教学需要文化来提高、升华,而不单单是浅层次的技术方法传授或技术效度的评判。[2]技术传承的最终目的是文化传承。民族传统体育都表现为身体技术的运用和文化风格的体现,其中技术传承和文化传承并不矛盾,但由于种种原因,以往技术传承所包含的文化传承被严重忽视。

  2.1.2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阻碍性因素

  1)人类的“求价意志”给所有活动都打上“价值”的烙印,价值是人类活动的动力因素。对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价值的定位偏差直接影响到教学指导思想,长期以来,以西方体育为参照,博大精深、富有文化底蕴的.民族传统体育趋于简单化、竞技化,被单纯定位于体育课范畴。教学目标中,民族传统体育感悟、修身、自娱的和谐追求,天人合一的文化思想被抛弃,锦标和利益欲望成为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主导思想,学校成为培养优秀运动员的基地。

  2)教学内容以竞技武术套路为主,再加上少数民族运动会的项目为点缀,总体结构单一,缺乏实用性,没有考虑大学生身心特点。相比较野外生存、漂流、攀岩、跆拳道、柔道、击剑等现代体育课程,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开发滞后,如抢花炮、珍珠球、毽球、藤球等青年喜爱的项目缺乏整合和开发。[3]教师专业能力函待提高。以武术为例,中华武术博大精深,要成为一名专业能力突出的老师不仅需要长期的武术实践,而且需要有很高的文化素养。有调查显示,高校教师武术造诣浅薄值得忧虑,武术出身的教师比例偏低,仅为从事武术教学的教师总数的9.85%。[4]

  3)教学方法上割裂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多元整体价值,即仅重视技术层面,忽视文化层面的教学,例如,武术被改造得象体操一样,成为简单的肢体符号,其中深厚的文化内涵被丢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基本功要求,复杂枯燥的动作,不得要领、无所成就的挫败感使得大学生畏难,尽管喜欢武术,却提不起习练的热情。技术、理论“两张皮”,套路、散打分庭,会套路的老师无法胜任散打教学,会散打的无法完成套路教学等。这是当前文化传承问题的关键,需要着力解决。

  4)忽视历史等人文知识的学习,认为其可有可无,只要技术好,学不学无所谓。这是需要纠正的,如历史是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主干学科之一,[5]任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现象都是在特定时空中孕育成长的,不了解其历史地理背景,就不知道特定历史地理环境中人的观念的产生,及在观念指导下产生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此外,还存在教学评价单一等问题。

  2.2建构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教学模式

  2.2.1建构文化传承为目的教学理念

  文化人类学观点认为每种文化都有其独特价值,要珍视它,传承它,主张文化多元化,这是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本质所在。必须认识到民族传统体育首先是一种文化现象,其次才是一种体育活动,技术的传承服务于文化的传承,是用融血文化的情怀去对待他,还是用肤浅的肢体语言去描绘他,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换言之,民族传统体育不同于其他体育项目,文化内涵丰富,不能局限于技术文化的体育学习,还要重视其文化内涵的传授和民族精神的涵养。例如,八卦掌取法易经“八卦成而易立乎其中”,按照人体内部生理的解剖结构和器官组织的原理,“拟其形态,像其物宜”,而制定身型、步型、手型、腿型以及人体各部的象形,好像八卦的循环。它效法宇宙天体运行规律,采用往来不息的成一圆圈循环走动的运动形式,行功中有公转、自传,公转就是围绕着大圆转,自转就是自己身体也在拧绕螺旋。“参伍以变,错综以数”,使气血加速运行,改变人体内部生理机构,做到人体内部生克制化和生理发展,法简而效宏,反映了先人朴素的宇宙观和养生观,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如果采取体操式的教学,显然是不适宜的。

  2.2.2建构文化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

  1)挖掘整理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保持竞技性和非竞技性、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之间合理的张力,运用元分析的方法结合社会实践,逐步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所谓元分析的方法就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结合的办法,重点强调对事物发展过程自身的一种认识过程。[6]在以竞技性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为非竞技性留有空间,重视隐性课程物质、精神、行为层面的建设。目前我国存在国家性课程、地方性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种类型,国家性课程要重视宏观和示范性指导;地方性课程和校本课程则着力提高适应性,尽量突出地域特色和风格,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地域特色和千姿百态提供保护和发展的空间。在传承的内容、标准、范围和筛选问题上,要充分吸收教育哲学、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知识。但就项目选择的原则上,可遵循体育地理学原理。根据体育文化区划原则,民族传统体育大体上可以分为东北、西北、西南、中南、中东等五大体育文化区,每个体育区都有典型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东北多冰雪,有滑冰、滑雪、冰上陀螺等;西北草原广阔,有骑马、骑射、蒙古式摔跤等;中南、西南水道纵横、山地高原广大,有游泳、龙舟、苗族武术、傣族孔雀舞等;中东平原广阔,有武术、跳绳、拔河、踢毽等。各地高校要选择富有地域特色,简单易学,健身效果好,在当地具有一定习练人群,契合当地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项目,然后争取逐步推广范围和影响,这样可以促进当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又能提高当地高校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使民族传统体育成为对高校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良好手段。如湖北民族学院结合当地实际开展了蹴球、毽球、高脚竞速、打陀螺、板鞋等十余种项目,还被湖北省设为打陀螺培训基地,取得高校与地方文化发展良性互动的局面。[7]尤其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区的体育院校,更应该将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列为教学计划,开办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培养从事民族传统体育的复合型人才。西南地区地形地貌复杂,民族成分众多,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丰富,是课程资源开发的富矿,值得深入研究。黄平波就芦笙舞进入校本课程做了有益探索。[8]成都体育学院依托峨眉武术相继开发出火龙拳、八卦龙形剑等地方优秀武术拳种。西南大学开展“巴渝舞”表演,学生统一着红色古装,手持干戚,有节奏地前行、后退,变换阵型,再现当年“巴渝舞”气势恢宏的雄壮场景,具有极大感染力,作为校本课程极具教育意义,对于文化传承的作用不言而喻。此外,西南大学将板鞋、锅庄舞等引入校园,进行校本课程的探索,也取得很好的成效。

  2)创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传承决不是仅仅习得,更重要的是有所创新,使知识增益。高校要发挥人员高文化素质、科研优势,对民族传统体育进行挖掘之外,还要创新。北京体育大学经过三年大量比赛和实践,反复研究、整理、创新,终于完善蹴球比赛规则,让古老的蹴鞠运动在新时期焕发新的生命,也为其在民运会和高校的传承做出贡献,建国后,毽球、抢花炮、打陀螺等都经过改造创新取得一定成效。创新是一个不断进展的过程。例如,90年代前后国家花大气力挖掘整理的武术拳械资料缺乏深入研究。和庄严森先生的访谈中得知,其师张极甫,为人正直,武德高尚,热忱爱国,抗日战争期间,曾变卖家产捐助国家购买作战飞机,解放后,还给时任体委主任的贺龙写信,要求到军中训练兵士。他生前还有一个愿望,就是把书稿《八卦掌》出版,这是他一生习练八卦掌的结晶,可惜到目前还未出版。从中,我们认识到八卦掌有着丰富的爱国主义、人格教育等丰厚文化资源,尚待挖掘整理宣传;其次,民族传统体育的挖掘传承不是一蹴而就的,民间还存在宝贵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还要不断地挖掘整理,其他民族传统体育也是如此,高校应该在挖掘创新中扮演先锋角色,不断为高校文化传承提供适宜的鲜活素材。

  3)构建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网络资源。高校在整个教育阶段中,和社会的联系最为密切,和家庭文化传承、社会文化传承相辅相成。当代民族传统体育教育问题的解决,决不能局限于校园,而应该在更大的空间内思考和解决,将图书馆、网络、民间拳师、地方民族传统体育等都看做是高校民族传统体育的联合体,其中蕴涵着丰富的课程教学资源。还要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水平。包括各种培训、交流,加强和地方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人的联系等。

  2.2.3建构渗透文化教育的教学方法

  1)重视文化多元整体性的教学。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健身性、传统性、民族性、群众性、对抗性和趣味性特征,过分强调竞技化,进行标准化改造,会遮蔽或抹杀植根于传统文化中的“非竞技性”民族特色。换言之,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多元文化整体性,忽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多元价值,不仅会使现代社会有多种体育文化选择的大学生学之无味,而且伤害了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传承。那么,探索技术、文化并重的教学模式就成为必然选择。许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蕴含着丰富的中国哲学思想,以和谐、天人合一为核心理念,如“金木水火土”的五行思想贯穿板凳龙运动,表达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良好意愿。古老的拔河运动,曾蕴含着祭祀祈雨、丰收增产、厌胜避邪、生殖繁衍等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在尽量保留原生态、多样性、传统性的基础上,本着科学健身性、易接受性原则,进行改造,用于教学,在技术教学中贯穿文化内涵的学习和传承。

  2)保持文化特色的分层教学。我国民体项目众多,各地高校要选择切合本校办学条件和学生实际的项目,进行合理设计,同时也要保持项目的核心特色,要设计健身娱乐型、攻防技击型、艺术表演型等类型,以满足学生不同需求。具体实施途径可以通过必修课、选修课、课外活动、学校社团等途径开展。例如,尽管武术流派纷呈,但其最大文化特点是攻防技击,集功法修炼、套路训练、技术对抗为一体,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对武术的竞技化改造,把优美、难度放到首位,单纯追求形体动作难度,不把动作和攻防、劲力相吻合,是不科学的。庄严森老师教尹派八卦掌时,说八卦掌本身就很“能打”,学练八卦掌之始就要注重技击实战的训练,而非基本功、基本动作、基本套路都达到“炉火纯青”以后,要把技击实战贯穿学练的始终。开始习练八卦掌,两人就要对练进步穿掌,或进行竹竿戳击防御的模拟实战场景训练。攻防文化特色的保持也切合大学生心理特点和要求,根据调查,大学生喜欢以攻防类为主的武术,比例达到调查人数的48%,以防身自卫和健身强体为学习目的之比例分别达到67%,65%。[9]所以,武术课设计要保持攻防文化特色,同时兼顾健身娱乐和艺术展演,要改变基本功、基本动作、套路或散手等各行其是,以技术性学习为主的模式,而进行技术文化并重,基本功、基本动作、徒手实战和器械实战、套路演练纵向贯穿,不同学段横向展开的综合分层教学。

  3)学为中心的主体启发式教学。教学要围绕学生的学为中心,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法。例如,武术博大精深,非名师言传身教,不得要领,使得大学生望而却步,他们宁愿学习跆拳道、泰拳、瑜伽等,也不愿练习武术,校园经常可以看见身着跆拳道服装的练习者,可见其流行程度,这是值得深思的。要选择适合大学生练习的,动作朴实、难度不大、技击性强的拳种进行教学传承,例如形意拳、八卦掌、螳螂拳、翻子拳、福建五祖拳、八极拳等。大学生有一定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动作原理,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深究其所以然。以武术为例,为何八卦掌、太极拳等都强调练习整体劲,出拳迅速,“出手不见手”,发力干脆?让学生联想中学物理动量定理Ft=mΔv思考后,教师进行分析,被击打的物体受到的冲量等于施力物体动量的变化,受到的力与施力物体的速度成正比,与撞击一瞬间的时间成反比。出拳时蹬地、转跨、拧腰、顺肩,把整个身体的劲力通过手臂发送出去,这就是整劲,主要是从增加质量m的角度出发,“出手不见手”出拳迅速,是为了提高速度v的角度出发,发力干脆是从缩短发力时间t的角度出发,总之,一切为了提高击打力量。

  4)重视体育基础理论和文化教育。民族传统体育有德育、智育、健体、审美、哲学文化教育等功能,学习过程中不仅重视体育理论课的学习,而且注重项目相关的文化学习,实现文化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例如,武术教学中学生会提出为什么弓步、马步姿势那么低,要求那么规范?为什么冲拳横平竖直,保持一定的静止姿势?套路是用来整体技术击的,还是拆开的等?这些说明学校武术被深深地打上竞技武术套路的痕迹,也体现学生对武术发展脉络的不清晰。实际上,整个武术发展史,可分为三个阶段,简单实用的阶段(明清之前),拳派林立阶段(明清时期),体育化和多元化发展阶段(民国时期到现在)。民国时期,武术体育化进程开始,新中国武术则向多元化发展,依据价值功能的不同分为三大类,即攻防技击类、艺术展演类、养生健身类。[10]搞清武术的发展历史,上述问题就不难理解和解决了,由此,可见体育史教育的基础地位。中国武术厚德载物的文化品格很突出。要把武术礼仪贯穿教学始终,学拳时,先学抱拳礼,学器械前,先学器械礼。教学中贯穿文化内涵教育,如递送器械的方式就有讲究,呈剑时要双手相捧,横递、剑首朝左,这样有利于受剑者右手接剑,又可以避免呈剑者行刺之嫌。讲解武术动作名称时,要贯穿文化想象和美学教育,竞技化武术改变了原有武术名称,也改变了武术的文化想象,例如以“仆步穿掌”代替“燕子抄水”,其他如“霸王举鼎”、“力劈华山”等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讲解舞龙舞狮、气功、太极柔力球等传统文化色彩较浓厚的项目时,要渗透文化教育的内容。了解民族传统体育的多姿多彩,教习技法的同时,要学生感悟民族传统体育的博大精深,体验技法背后的民族政治、经济、风俗习惯等知识,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精神教育。此外,在教学评价上,要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技术文化理论的综合考核,探索新的评价激励模式。例如武术,可经常开展学校武术比赛,实行武术达标,搞学校段位制,实行武术达标是为了保证学生必须达到的底线,举行武术比赛,搞段位制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进取心。优化教学环境,保持稳定的经费投入,充实器材场地设施,把大学生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社团学习、文化讲座等活动结合起来,以整体促进文化传承的氛围和效力。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民族传统体育传承阻碍性因素在高校中表现为价值定位偏差,课程体系单一,教育资源开发滞后,教学模式割裂文化多元整体性,过分重视技术教学,忽视文化传承、弘扬民族精神,忽视历史文化知识学习等问题。必须要正确对民族传统体育价值定位,积极稳妥挖掘开发民族传统体育教育资源,构建合理课程体系,改变教学模式,技术和文化传承并重,重视人文知识学习等。要言之,要围绕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宗旨,结合本校实际,开展技术和文化教学并重的教学模式,为我国体育文化建设和文化强国做出贡献。

  3.2建议

  1)树立正确的民族传统体育价值定向,即民族传统体育不仅仅是重视技术和竞技的体育课,还是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2)结合本校办学条件,和学生实际,筛选富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构建合理课程体系,加强教师培训,构建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网络等。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实施个性化的多维教学方法,整合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多元文化价值,技术教学和文化教学并重,因材施教,启发教学,重视历史等人文基础学科的教育,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

体育 8

  中学是人一生接受学校教育的最为关键的承上启下的阶段。

  中学体育在进行体育基本知识、技能的教学过程中,既要考虑到学生在校期间能否完成教学目标要求并达到相应的考核标准,更应考虑其毕业以后更长时期坚持有效的体育锻炼和健身习惯。因此强化中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意义。

  重视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

  这是当前各国学校体育研究的热点之一,如日本学校体育改革方针规定:“培养学生终生从事锻炼的能力和态度,过健康生活。”“重视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和主动精神,以提高学生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具有生存的能力”是美国学校体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因此,在中学阶段强化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专家和学校体育专家所共同关注的研究课题。

  体育能力的培养已越来越显示出重要性和迫切性。

  这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需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是达到学生强身健体终身受益的需要;是增强全民体育意识和人口素质的需要。因此,学校体育应充分重视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把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兴趣、个性发展与体育能力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中学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新突破。

体育 9

  【摘要】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利用体育游戏开展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运动乐趣,同时还能够使其运动兴趣得以培养,参与意识得以提高,运动技能得以巩固,身心健康得以促进。本文主要应用文献资料与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小学体育游戏教学进行研究,分析了小学体育游戏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而对小学体育合理运用游戏开展教学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能够为小学体育教学的更好发展做出一定贡献。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体育游戏;问题;合理开展

  对于小学生而言,游戏能够将他们的注意力吸引,使其学习积极性得以调动,对其生理和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能够引导其自身做好充分的`准备,以便于他们更好地接受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同时还能够正面或者直接地教育学生的思想品德。然而,在传统体育教学理念与课程改革的影响下,难免对游戏教学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致使在应用体育游戏开展小学体育教学时容易出现问题。本文主要对小学体育游戏教学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游戏教学的合理应用策略进行探究。

体育 10

  一、教学内容

  1、篮球:运球(原地运球)

  2、运球接力游戏

  3、自选体育活动

  二、场地及器材

  篮球场

  羽毛球4付 篮球15个 毽子6个

  跳绳10根

  三、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运球动作,发展协调素质。

  2、通过自选体育活动提高对体育的学习兴趣、培养个性。

  3、通过游戏竞赛,发扬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精神。

  四、教学程序

  准备活动 → 原地运球练习 → 运球游戏 → 选项练习 → 放松 → 小结

  五、课堂常规:

  1、篮球队长整队,报告出勤人数;

  2、师生问好;

  3、宣布训练的`内容。

  六、徒手操:

  1、头部运动

  2、肩部运动

  3、扩胸运动

  4、腰部运动

  5、正压腿运动

  6、侧压腿运动

  7、膝关节运动

  8、手腕、踝关节运动

  七、正式教学:

  点: 1、教师原地示范及讲解运球要

  身体姿势:运球时,两脚前后开立,两膝微屈,上体前倾,抬头平视。运球的手臂弯曲,另一手臂屈肘于胸腹间,以便保护球。

  手型:运球手与球接触时,五指自然张开,用手指和指根以上的部位触球,掌心空出,手指、手腕要放松。

  手按拍球的动作:运球时,应以肘或肩为轴,伸前臂,屈手腕,五指自然张开,主动迎从地面反弹起来的球??

  重点:手腕柔和用力,迎球缓冲,掌心空出。

  2、教师口令指挥练习,纠错,讲评:

  形式:集体练习

  队形:

  ××××××○○○○××××××○○○○

  ××××××○○○○××××××○○○○ △

  注:△ 教 师

  × 男 生

  ○ 女 生

  3、游戏:运球接力

  (1)等分四队站立。

  (2)教师发令后,各队排头向前运球,绕过标志物,把球运回,传接给下一位队友,然后排在本队最后。

  (3)依次进行,先完成的队为胜队。

  教师讲解游戏方法,创设情境,烘托竞争场面。学生游戏时,教师应场外指导。

  4、自选体育活动

  (1)篮球

  (2)羽毛球

  (3)毽子

  (4)跳绳

  教师介绍自选体育活动内容,提出要求;学生凭兴趣自主选择项目,自由组合小群体;教师指派体育骨干协助组织管理。

  5、讲评

  6、下课,师生再见

  7、回收器材

  八、运动负荷预计

  平均心率:130—140次/分 练习密度:40%

体育 11

  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的一次深刻变革。新理念、新教材、新评价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这就要求中小学教师迅速进入新课程,了解新课程。作为新时期的小学体育教师,如何发扬传统教学的优势,尽快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了自己的看法。

  1.确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随着生产自动化水平的迅速提高,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和闲暇时间的不断增加,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近年来,参加健身运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例如,随着医改制度的实施和完善,健康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每天做早操、登山和打球的人络绎不绝。越来越多的人参加体育锻炼,终身锻炼的意识逐渐渗透到人们的心中。因此,体育教师也应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利用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学习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培养坚持课外锻炼的习惯,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2.关注学生发展,关注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推荐阅读:初中体育

  传统体育教学注重教师、教材和课堂。学生跟随老师,老师跟随教材。教师对教学没有兴趣,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教师要把每个学生的喜怒哀乐和身心健康放在心上,把学生作为学生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把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例如,首先,根据学生体质和基本运动技能的差异,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材,使所有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参加体育活动。其次,关注学生的需求,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培养健全的人格。

  3.改变主角,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是实施新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新课程的推广应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建立新的师生关系,教师应以真情对待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公平对待学生,不应偏袒任何一个学生。特别是对于那些不梦想学业成绩的学生,教师应该更多地鼓励和关心他们,相信他们的潜力,帮助他们,成为学生的推动者和服务者。

  传统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体育活动的组织者、成绩的评判者和绝对权威,而且总是努力形成自己的要求,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教学。新课程要求教师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从指挥员转变为合作导师,使教学过程转变为师生共同制定课程标准的过程。例如,在立定跳远课上,我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纠正错误动作的教学方法。这种“格式化”的'传统教学方法,是在师生共同制作的虚拟动物王国游戏中,让学生学会模仿各种动物的双脚起降(站立跳跃)。通过实践、rarr思考、rarr创造、rarr发现、rarr学习等步骤,在教师的鼓励下,通过师生的共同讨论和实践,使学生掌握动作技能。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向导和服务者。他们帮助学生掌握与学生平等交流的学习方法。学生永远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起着鼓励和促进的作用。这种合作教学的效果是过去的两倍。

  4.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交流与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技能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提问、调查、探究,在自主学习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在探究学习中培养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合作学习中的合作沟通能力。例如,在“跳绳”课中,过去教师一般采用教学法和学生反复练习来完成教学任务。目前,在教学方法上,我尝试采用激发兴趣法和鼓励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课前,鼓励学生模仿兔子、袋鼠等动物跳跃,然后安排小动物学习跳绳,比较谁学得快,让学生自由练习。在实习过程中,一些有良好基础的学生将很快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为了坚持学生的练习兴趣,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习跳绳,另一方面让学生成为小学老师教不到的学生。每当我发现学生有轻微的进步,我都会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有时会做出惊讶的表情,有时会故意输给学生。在我的激励和鼓励下,学生们对跳绳充满了兴趣,不仅在体育课上跳绳,而且在课间十分钟内在家里跳绳。学生们一看到我,就会跳绳跑向我,让我数数,响应学生们的进步,我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体育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包括情境教学法、快乐教学法、游戏竞赛法、动机转移法、成功教学法、创造性思维法、兴趣教学法等,改变单一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这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体育 12

  2-3岁正是婴幼儿动作发展的关键期,“爬”在2-3岁婴幼儿动作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让2-3岁的婴幼儿有兴趣地爬,主动地爬,并且在“爬”的过程中促进他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呢?

  我是一名托班教师,在带2-3岁托班孩子的过程中,我深切地理解了游戏即生活,游戏即学习这一托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因此,在近一年的教学活动设计时,我根据所带的托班孩子的年龄特点进行了“托班插入式教学活动的实践”。即在一日活动的某一时间段,教师组织小群体的预设或随机的教学活动。在这样的教学活动模式中,将游戏与插入式活动结合起来,使托班孩子在活动中更能得到情感上的满足,在此基础上更顺应他们的发展。我着重在托班的体育活动中进行了插入式体育活动的尝试。

  插入式体育活动“小刺猬背果果”是我在引导孩子进行“爬”的体育活动的一个实践活动。在这个插入式活动中,我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在活动场地和器材的投放上,做到符合托班孩子的年龄特点。

  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在场地安排上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投放了让幼儿练习钻爬的器材——软垫、泡沫垫、钻爬架、自制帆布小山洞架(可以让幼儿进行钻爬的练习)山坡软垫、把平衡木与拱门结合起来让幼儿练习钻、爬的技能。托班孩子年龄小,关节、皮肤都很柔嫩,因此投放的运动的材料大都是软软。

  其次,将动作的练习与季节特征结合起来。

  这个活动是在秋季进行的。秋天,是水果丰收的时节。考虑到托班孩子喜欢小动物的情结,以及已有的生活经验,并且考虑到托班孩子的运动量和运动能力上,小刺猬和果果成了活动的主角。教师和孩子分别是刺猬妈妈和刺猬宝宝,果树上“结”着能摘下的果子(果子上有粘扣),大大的草地(软垫)上,散落着摘下的果子。刺猬妈妈和刺猬宝宝爬过草地、爬过小桥、爬过小山坡,来到果园摘下果子,并将果子滚(粘)到身上,然后再爬回家。

  第三,将多种教育因素融合在活动中。

  在“小刺猬背果果”的活动中,有多种教育因素融汇其中。在活动中寓教于乐,让孩子们轻松地动,愉快地学。如在活动中,我准备了高高低低的软垫和架子,让孩子爬,使不同能力的孩子都有适合自己的挑战对象。

  并且,在爬的过程中,让“小刺猬”们,通过创设的游戏场景边爬边去采果果,果果的颜色有红黄两种的,果果的大小也不相同。 “小刺猬”把采到的果果,根据大小和颜色,送到相应的果篮中。同时孩子在摘、背、送果果的过程中还还进行着语言的练习,他们会边摘边说“这是大果果”、“这是红果果”等。孩子们在活动中语言得到了练习,动作得到了发展。

  在取果果的环节中,让孩子们学着互相合作,有的孩子果果背在背上取不到,引导别的孩子去帮忙,让孩子们在互相帮助中,感受由帮助别人带来的'快乐。

  在这样的活动中,孩子们的认知能力提高了,运动量达到了。在活动中满足了孩子们的兴趣,又使孩子的已有经验得到了有一定的提升。特别是“山坡”软垫的摆放给孩子在选择活动对象的能力上有了一定的提高。孩子会根据自己的能力,爬不上去就去寻找其他钻爬路线,有一定能力的会通过一次次的试爬,最终爬上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孩子的意志品质。

  托班的孩子由于年龄小,注意力比较短,在集体活动中不宜时间过长。活动中大多以插入式的教学模式进行,这样便于教师对孩子们进行观察指导。让孩子们都能平衡的发展。托班的孩子是动作发展最佳时期,特别是大动作的发展尤为重要。孩子们在日常的户外活动中根据老师布置的游戏场景和提供的活动器械,让孩子们自由选择,让他们锻炼手眼的协调性,动作得到最大的发展。户外活动中我们也经常进行插入式的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模式,老师能面面俱到地指导孩子们,让每个孩子得到最大的发展。

  “小刺猬背果果”是我们开展插入式活动的一部分,从“小刺猬背果果”的活动中,可以看到插入式体育活动不仅能满足孩子情感上的需要,也能使孩子得到动作的满足。插入式体育活动更能使教师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兴趣,把握每一个孩子的活动。真正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

体育 13

  在《小青蛙》体育教学活动中,整堂课都是以故事的情境导入和贯穿。而活动的目标是幼儿通过练习双脚连续的向前跳,从而发展他们的跳跃能力。在这节体育课中孩子们大多数都完成了教学上所要求的目标。孩子的课堂体育气氛很活跃,由于整节课都是围绕着小青蛙如何去捉害虫和在路上遇到什么危险这样的一个故事情境的表演,所以环节与环节之间都是很紧扣一起的,都是环环递进的,但是活动中还是存在这一些不足之处:例如:还是应该把韵律操放在练习捉害虫这一环节的前面,青蛙头饰之前就带好。我本想有点神秘感但不方便让费时间。在练跳跃本领是孩子特别的喜欢这个环节中,然而我给孩子的荷叶还是少了。但是孩子的的脸上表现的是意犹未尽的表情,所以在这环节上我应该多给予孩子玩几次游戏的机会,这样也可以加强海子练习双脚连续向前跳的本领,而这环节也应该是重点环节。还有让我反思的就是小青蛙捉害虫比赛这环节,在这环节中我我是请孩子们从荷叶上跳过去捉害虫,孩子们就一个接一个的开始跳过去捉害虫,其中许多犯规的行为如:没有跳起来等等。我在想是否让一位幼儿捉到害虫后跑回来拍下个小朋友的`手,下个小朋友才去捉害虫,看谁的跳的速度最快两两比赛的好。这样孩子们看的清楚别的小朋友的这样跳的,也不会着急的不遵守规则了。

  通过这节活动,我又有了不少的收获,同时也让我反思了很多,我要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这样我写教案时就会注意很多我平时忽略的细节。我要多锻炼我的口语,能直接导入课题引起孩子兴趣是我一直对自己的要求,要有一定的随机应变的能力。

体育 14

  时光如梭,不知不觉已经在小学教学15年了,我觉得做一名小学教师真的不简单,特别是做一名小学体育教师更不容易,我们所要面对的事情太多、太复杂了,但在工作过程中我也学到了许多专业知识、掌握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借此机会我就把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整合课程资源,让知识鲜活起来。

  教师要活用教材资源、利用生活资源、捕捉课堂资源。课堂互动经常会生成各种各样的资源。教学时特别关注并捕捉一些有价值的资源加以利用。如学生在练习时,有的整套动作做得好,有的某一环节做得很棒,有的提出的问题特别有思考价值,有的出现错误带有普遍性等,及时捕捉并加以利用。

  二、 游戏比赛可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

  游戏比赛在小学体育教材中占有相当的分量,通过游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热爱集体和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而这些优良品质正是一个人健康心态的集中体现。游戏深受学生的喜爱,也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机。例如,在游戏比赛中一些个性较强的学生因不服输而与对方发生争执,甚至“动武”;也有失利组的学生互相埋怨,导致受指责的学生产生比场心理而退出比赛。这样一来,不仅影响了游戏教学的正常进行,而且还伤了同学之间的和气。这时,我就抓住这一契机,耐心地教导学生特别是有偏游倾向的学生认识游戏比赛的意义,正确看待比赛的成败,批评有碍团结的不良倾向。同时还要与学生一道分析造成失败的原因,找出制胜的有利因素。

  三、小组活动可培养学生乐于合群的`性格

  小学阶段是性格形成期,我们应当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使他们乐于交往,兴趣广泛,与人和谐相处和积极进取。如在体育分组活动中,常会发现个别学生不愿参加小组活动,指导小组活动方法,并在巡视中不时地过问该小组每个成员的活动情况,及时表扬小组成员取得的成绩,使不合群的学生增添信心,融入群体。此外,还可创设两人合作的游戏比赛,让这类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与同伴打成一片。这样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就能帮助学生培养起良好的性格。

  四、“运动处方”的教学方式可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教学中为了锻炼同学们自我组织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为了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教学,满足所有同学的兴趣和需要,有时我把教学内容科学地、严谨地设计成多种运动处方让同学们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运动处方,然后根据选择情况自由结合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位小组长,小组长带领同学们完成教学内容。各小组在完成运动处方的内容时,根据自己情况选择自己的组织方法和学习方法。这样充分发挥了同学们的聪明才智,发挥了同学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调动了,课堂教学一片生机盎然。

  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衡量学生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因为一项重要指标。因为一项创新活动的完成,必须具有充沛的体力、饱满的精神和乐观的情绪。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多种手段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力及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等。比如教材的安排要体现健身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以促进学生生理、心理和精神等方面的提升,获得成功和愉快的体验,使他们能热爱体育,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此外,还可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完善人格,培养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并给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同时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竞争力。 小学体育 范文4

  通过多来年的体育教学实践,我发现小学生们有一种天性就是爱玩好动,且不太喜欢听从教师的细心讲解,不太喜欢按照老师所规定的练习方式和要求去做,他们总爱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想象来进行体育活动,其实这就是小学生这个年龄段所特有的一个特性,他们对各种事物总是充满着好奇,因此,作为一个有洞察力的老师应该就从这一点入手来进行教学探究与改革。

  小学生的情趣特点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在小学时期的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常常以直接兴趣为动力,这就要求体育教学应从学生的情趣特点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寓教于玩,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又能在娱乐游戏中体现体育教学内容,达到体育教学目的。

  1、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其骨骼硬度小,韧性大,易弯曲变形;肌肉力量小,耐力差;心率快,肺活量小,负氧能力差,易疲劳。这些都表明少年学生的运动负荷不能过大,运动时间不宜过长,否则,非但起不到通过上体育课来强身健体的作用,反而会给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把“教”与“玩”有机结合,使少年学生在上体育课过程中有张有弛,无疑是必要的。

  2、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都比较差,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教师讲的头头是道,学生却似懂非懂的情况,这就说明体育教学只强调“教”是不够的,还必须同“玩”结合起来,通过做游戏等趣味活动来启发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做到潜移默化。

  3、小学生的成才需求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育人,即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人才,这就要求在体育教学中应体现出能够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个性、增强学生体质和培养学生思想品德,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教师的精心教导和学生的自我锻炼,“教”,可以使学生明确体育课的目的、原则、方法。“玩”,则可以促进学生消化理解教学内容,增强实践能力,同时,通过有目的的“玩”,还可以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其个性,增强其创造能力。

体育 15

  在教学中,虽然也经常使用体育游戏教学,但有时结合主教材时常感觉到游戏内容有点匮乏,好象没有好的游戏可供选用。最近通过学习后,心里豁然开朗,不是游戏内容匮乏,是因为我们不够投入,是我们教师没有根据具体的实际开动我们的脑筋,在教学中只要教师能充分地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师生一同去创新发展新游戏,才能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很好的开启学生的思维、创造力,提高他们的主动参与意识。

  通过学习,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注意对原有的游戏素材进行深层次挖掘,创编更加丰富多彩的游戏内容。

  在教学中不断变换练习方法,不仅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更主要的是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让他们对游戏提出更合理的建议和游戏方法,这样实施起来就非常的顺利。比如我们在上“贴膏药”的游戏时,一般都是两个人一组,从前面贴上,我在教学时,发现学生多的情况下,可以三个人一组,从后面贴,中间的同学跑,这样就能发展学生的反应能力。

  2、充分发挥游戏的趣味、竞赛、奖惩功能,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提高。

  在实施游戏练习时,除了要提高游戏的趣味性,一定还要教育学生遵守游戏的规则,即游戏的奖惩一定要执行好,教育学生要相互监督好,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以保证学生在愉悦之中,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同时得到提高。这点尤其重要,一个游戏有奖有惩,学生玩起来才有积极性。

  3、体育游戏的练习有了老师的加入更精彩

  在游戏练习时,教师加入到学生当中去,就是他们中的一员,就能明显感觉到多数同学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他们相互协作,配合的更加紧密。因此,我觉得体育游戏的教学不仅需要老师的精心组织和指导,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而且更需要教师的直接加入和学生一同做游戏。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同甘(奖)共苦(罚),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而且教师在参与过程中可以更好地体验游戏的是否合理性,从而更好地与学生一同修正游戏,使游戏更加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确保体育教学的健康有序进行。

【体育 】相关文章:

体育 [精选]07-05

体育 06-25

体育 06-14

体育的 06-01

教学体育游戏 01-29

体育教学游戏 01-11

体育教学 范文04-10

小班体育 10-21

《体育与健康》 04-22

体育游戏 04-1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