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 通知工作总结 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时间:2021-11-27 19:47:14 我要投稿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写 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 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1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是一篇童话故事。小燕子在妈妈的耐心启发下,它观察得一次比一次认真仔细,每次都有新的发现。终于了解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特点。这篇童话将“只有认真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点”这一道理渗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

  教学这篇课文我抓住低一年级学生喜欢童话故事,好玩好动的性格特点,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情境,努力使课堂贴近生活,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同时,我更多采取鼓励的方式,尤其是那些平时不太多发言的孩子,多给他们机会,让他们也来展示自己。在他们回答问题的时候,我也注意到讲评结合。这一节课,孩子们表现得很不错,而且认真地观察,积极地表达,他们的高涨的情绪深深感染了我,我忽然明白,只有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语文课,才是孩子们喜欢的.语文课。 但是,我在教学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首先是教学过程中在进度的把握上显得有些着急,学生紧张起来的时候我应该慢下来,才能更好的掌控好课堂氛围。其次是识字教学环节设计应由易到难,分好层次,才能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以后还要多注意语言的精准,声调的起伏,评价语也要具体、详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会继续学习,不断改进,突出重点,做到得义得言,根据生情不断发展和变化,真正教出语文味来,使课堂教学更加优化。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2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是一篇童话。小燕子真是一个好孩子,在妈妈的耐心启发下,它观察的一次比一次认真仔细,每次都有新的发现。终于了解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特点:冬瓜大,茄子小;冬瓜是绿的,茄子是紫的;冬瓜的皮上有细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这篇童话将“只有认真仔细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点”这一道理渗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

  这篇文章浅显易懂,我指导学生用“读一读,标一标,圈一圈,画一画”等方法来读懂课文,了解课文隐含的道理。同学们用了自己喜欢的符号来标、圈、画,学习兴趣异常高涨。分角色朗读更是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在找出了小燕子的三次发现后,我对同学们说:“小燕子经过三次仔细观察,发现了冬瓜与茄子的不同之处。老师相信你们比小燕子更加认真仔细.请仔细观察,你还发现了冬瓜与茄子还有什么不同?”同学们的发现出乎我的意料,纷纷说:“冬瓜的花是黄的`,茄子的花是紫的”“冬瓜的叶子像手掌,茄子的叶子比较狭长”“冬瓜胖,茄子瘦”……

  只有认真仔细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点。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3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是一篇童话故事。小燕子真是一个好孩子,在妈妈的耐心启发下,它观察的一次比一次认真细仔细,每次都有新的发现。终于了解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特点:冬瓜大,茄子小;冬瓜是绿的,茄子是紫的;冬瓜的皮上有细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这篇童话将“只有认真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点”这一道理渗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

  这篇文章浅显易懂,我指导学生用读一读,标一标,圈一圈,画一画等方法来读懂课文,了解课文隐含的道理。分角色朗读更是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在找出小燕子的三次发现后,我对同学们说:“小燕子经过三次仔细观察,发现了冬瓜与茄子的不同点。老师相信你们比小燕子更认真、更仔细。请仔细观察,你还发现冬瓜与茄子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同学们的发现出乎我的意料啊,大家纷纷说:“冬瓜的花是黄的,茄子的花是紫的”“冬瓜的叶子象手掌,茄子的叶子比较长”“在吃冬瓜的时候要把里面的瓤取出来,而茄子可以整个吃”。这节课大家学得很认真,每一位同学都像是聪明伶俐的小燕子。孩子们始终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兴高采列地读,认真地观察,积极地表达,下课铃响以后,还有很多孩子嚷嚷着:“老师,我还有发现!”他们的高涨的情绪深深感染了我,我忽然明白,只有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语文课,才是孩子们喜欢的语文课,而有了孩子们的喜爱就意味着获得了成功的一半。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探究性阅读的能力,教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创设有利条件,更好地去激发他们的兴趣。”

  我抓住低年级学生喜欢童话故事,好玩好动的性格特点,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情境:我们师生乘坐“聪明一号列车”去燕子家做客,观看燕子妈妈考小燕子,这样同学们就必须认真读好课文,学生觉得新鲜有趣。

  但是,我这节课也有很多不足,比如:识字这一环节处理的比较零乱,没能突出重点;学生讨论秩序较乱,不能很好的驾驭课堂等等。

  总之,课改的大潮汹涌澎湃。沐浴课改的阳光,我们的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的教学观念、学生的学习方式都与以往有所不同。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更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更注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学科的整合;注重联系生活调动生活体验等等。作为新课改浪潮下的一名小学老师,我要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为更好的适应新课改而努力奋斗。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4

  (一)复习生字,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跟小燕子和燕子妈妈打招呼。这节课,同学们要要去看看小燕子到底有哪些发现。不过,我们先要跟“生字宝宝”打声招呼。大家还记得它们吗?(出示课件)

  (二)再读课文,理解课文

  1、自由小声朗读一遍课文,说说小燕子有哪些发现?

  2、“小燕子”(学生)向“燕子妈妈”(老师)汇报到“菜园里”(课文)发现了什么?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冬瓜 躺 大 绿 细毛

  茄子 挂 小 紫 小刺

  3、指导朗读小燕子说的话,读出高兴得语气。

  “妈妈,妈妈,冬瓜是大的,茄子是小的。”

  “妈妈,妈妈,冬瓜是青的,茄子是紫的。”

  “妈妈,妈妈,我发现冬瓜的皮上有细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

  4、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小燕子每次会有不同的发现

  5、出示冬瓜和茄子的实物,引导学生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掂量轻重,切开来闻闻、尝尝等)

  6、观察事物的方法有很多,除了用眼睛看,还可以用(师指眼、耳鼻口等部位,让学生总结)

  (三)拓展延伸

  老师总结:这节课大家学得很认真,每一位同学都像是聪明伶俐的小燕子。回家以后请同学们也学学小燕子,去观察一下黄瓜和辣椒有什么不一样,可以把它们不同的地方画下来,也可以写下来,告诉你的家人和同学。

  2、完成课后“说说读读”

  板书设计: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冬瓜 茄子

  第一次 大 小

  第二次 青 紫

  第三次 皮上有细毛 柄上有小刺

  

  一、这一节课,孩子们始终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兴高采烈地读,认真地观察,积极地表达,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只有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语文课,才是孩子们喜欢的语文课,而有了孩子们的喜爱就意味着获得了成功的一半。教学这篇课文,我并没有遵循以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读读找找画画,小燕子去菜园看了几次?每次都看到了什么?而是抓住低年级学生喜欢童话故事,好玩好动的性格特点,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情境:老师就是燕子妈妈,大家都是可爱的小燕子,想要演好小燕子,就必须认真读好课文,学生觉得新鲜有趣,在角色的扮演中读课文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而当他们当“小燕子”来回答妈妈的话时,又是那么迫不及待地想展示自己读文后的收获。

  二、面对低年级学生,又该如何让他们初步体会课文中角色的情感,并用朗读来表现出来呢?如果只是在老师的指令之下被动地读书,又怎么能读出情感?我通过巧妙地引导发现,用燕子妈妈的口气引导他们感受小燕子发现了许多不同后,心情非常高兴,从而让他们自己体会到应该怎么来读小燕子的话。

  三、在教学中,我注重生活体验,注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冬瓜与茄子切开让学生观察,使他们懂得,观察事物不但可以看,还可以摸,可以闻,可以尝。同时注意对教材的拓和延伸,让学生回家去观察黄瓜与辣椒有什么不一样,学生在课堂上学,在生活中去巩固所学的知识,去关注生活,将学生从课内引向了课外。相信通过《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这篇课文的学习,认真观察事物的这一道理和观察事物的方法已经深深地、鲜活地印进了孩子们的心里。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5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是一篇童话。小燕子真是一个好孩子,在妈妈的耐心启发下,它观察的一次比一次认真仔细,每次都有新的发现。终于了解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特点:冬瓜大,茄子小;冬瓜是绿的,茄子是紫的;冬瓜的皮上有细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这篇童话将“只有认真仔细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点”这一道理渗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

  上完这一课,我的感悟很多,我想,对词语的`理解很多时候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对文章一些内涵的把握有时也不必说的那么明确,很多时候,我就和孩子一起,在词,词组成的句子,句子组成的段落、文章中,用心去体会,在会心的微笑中,领悟一份感动,一份无须言明的理解。这篇文章浅显易懂,我指导学生用“读一读,标一标,圈一圈,画一画”等方法来读懂课文,了解课文隐含的道理。同学们用了自己喜欢的符号来标、圈、画,学习兴趣异常高涨。

  分角色朗读更是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教学中,没有过多的讲解,运用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就那样引着孩子美美地读着,读“妈妈,妈妈,冬瓜大,茄子小!”,读得很高兴,仿佛自己就是一只成功的小燕子快乐地飞到妈妈的面前;读妈妈的话时,孩子们又那么亲切,俨然就成了一个个慈祥的妈妈。就这样轻轻地读,柔柔地读,读出无限的欢乐,无限的爱意……

  我相信,语文的学习,有很多东西,是不要说的那么清楚的,诗的韵味就在它的朦胧、含蓄,用欣赏诗的眼光去欣赏美文,用读诗的心情去读美文,会让孩子心中有诗,眼前有诗,生活中有诗……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6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是人教版第一册的一篇课文。为了上好这节课,我做了精心地准备。但在正式讲课时,学生的节外生枝却打乱了我的阵脚。不过,也正是这些“意外”给我留下了难忘的经历。

  课堂上,每个教学环节正如我预料的那样顺利地进行着。这时,我班的“智多星”钱亦初高高举手了。我想:他的发言肯定精彩,说不定会锦上添花。谁知他站起来说道:“老师,我可以问个问题吗?”这可不是我预设的教学环节呀,怎么办?让不让他问。让他问,他会问什么?万一……可不让他问,会挫伤他的积极性。况且,鼓励学生质疑、解疑不也是新课标的要求吗?

  我犹豫一下后,微笑着说:“当然可以。”“老师,我知道冬瓜和茄子还有很多不同,燕子妈妈怎么不让小燕子再去观察得仔细一点,为什么只让它去看了三次就笑了,就满意啦?”这个小机灵鬼,不仅读懂了课文,而且还有了自己的看法。这是个多么有价值的问题呀!得抓住这个教育契机,我引导到:“孩子们,你们知道燕子妈妈为什么笑了?”

  ──“小燕子学会观察了,燕子妈妈高兴地笑了!”

  ──“小燕子进步了,燕子妈妈才笑的。”

  ──“小燕子看得一次比一次仔细,燕子妈妈就笑了。”

  孩子们小手高举,看来课文内容已经学得不错了。我话锋一转:“刚才亦初问得好,冬瓜和茄子还有很多不一样呢,燕子妈妈笑着鼓励了小燕子,她又会怎么对小燕子说呢?小燕子又会怎么做呢?让我们也来当当小作者,编编《一次比一次进步·续集》,好吗?你们先和小伙伴们讨论一下吧。”我的话音刚落,孩子们就在位子上议论开啦。看得出来,这是他们喜欢的话题,这是他们发自内心的讨论,很热烈。不一会儿,小手如林。

  “老师,我先来。”是钱亦初,“燕子妈妈会说‘孩子,你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妈妈很高兴。可是,你再去菜园里看看,它们还有什么不一样?你要想办法看得更仔细哟?’”他学着燕子妈妈的语气像模像样地说着,俨然就是“燕子妈妈”了。

  “我来,我来!”孩子们很喜欢他们的“燕子妈妈”,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他们争先恐后地叫着。

  ──“妈妈,我摸到了冬瓜的皮有些粗糙,茄子的皮很光滑。”

  ──“妈妈,妈妈,我看到了冬瓜和茄子生长的地方也不一样。”

  ──“妈妈,妈妈,我尝到了冬瓜和茄子的味道不一样。”

  ──“妈妈,我问到了,冬瓜和茄子里面也不一样……”

  ──“妈妈,妈妈,我去试过了,冬瓜是重的,茄子是轻的。”

  ……

  一只只“小燕子”欢快地叫着,议论着,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钱亦初的问题也迎刃而解,我这才暗暗松了口气。可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却被调动起来了。他们争先恐后地问:“冬瓜为什么是青的?茄子为什么是紫的?”“燕子妈妈为什么让小燕子去三次,这样飞来飞去多麻烦,它为什么不教小燕子方法,让它一次就观察好呢?”“小燕子这样飞来飞去多辛苦呀,燕子妈妈真的爱小燕子吗?”……

  看到孩子们因自己会发现问题而欣喜的笑脸、发亮的眼神和期待的目光,我怎么还能按预定的环节进行教学呢?尽管后面的一些环节正是我精心预设的精彩所在。于是,我毅然放弃了预定的教学设计,顺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针对课文发表意见,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从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解决问题。由于得到了老师的鼓励、支持和信任,学生有了自主的权利,他们显得异常兴奋,思路也特别开阔。

  【课后反思】

  这堂课也许没有我原先预设的那么“精彩”和“完美”,但它是真实的',它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生命发展。

  这节课结束之后,我想了很多很多。“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是我们在课改中最响亮的呼声。可扪心自问:我们每个老师都做到了吗?在我们的课堂上还是有很多老师怕听到学生说“不”,怕学生在课堂上节外生枝。平时,很多课教师都是主人,串讲串问,有时学生脱离轨道马上拉回来,生怕浪费一点教学时间,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有时又害怕学生造成尴尬的场面,自己下不了台,课堂不再在教师“胸有成竹”的调控之下进行,学生们想提什么问题,会提什么问题,他们的问题老师解决不了怎么办?因此,每次涉及质疑问题,都是“蜻蜓点水”,有时甚至牵着学生走。

  可今天课堂上的小插曲,反而使我感到教学的轻松,我很庆幸没有掐断这一根根激起全体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究的导火索。是呀,一个理想的课堂应该能听到学生的声音。有问题才证明在思考,有讨论才证明在探究。教师应该从儿童的视角去探索他们的思维方式,把学生看成是鲜活的个体,把课堂看成是学生成长的经历,真正理解学生,为他们构建起无过错的课堂氛围,让每个学生得到理解、尊重和信任,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我这样去做了,同时,又产生了新的困惑,学生,特别是一年级孩子,提的问题五花八门,然而,这就是学生喜欢的,想要探讨的问题,感兴趣的话题,所以提问积极性高涨,思维火花不断闪现。我想,对于这样一种质疑的积极性,对于这样一种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过程,我们要保护,哪怕是一些幼稚、肤浅的问题。但如果要解决这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那么我们的语文课无疑成了语文课,科学课、思想品德课……的“大拼盘”,似乎失去了语文课的意义,语文课中的教学目标自然不会全部落实。面对着这种矛盾,我常常困惑着。在语文课堂中,要不要教学生学会提问?要不要帮学生梳理问题?学生提的问题与语文知识无关要不要都给予明确的答复?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说得是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提问。我想,如果学生的问题是老师引导出来的,这些问题是学生真正感兴趣,想要了解的吗?这样的问题有什么意义?难怪我们的很多学生到了高年级越来越不会提问。在这样的“引导”中,他们慢慢地学会和懂得揣摩老师的想法,提问也常常正中老师的下怀,可却越来越没有了自己的思想和创见。 我们教师不能为学生创设、提供主动提问的条件,不能正确对待学生的主动提问,都成为阻碍学生问题意识发展的不利因素。

  罗杰斯认为,产生创造性创见的外部条件是自由和和安全。当我们放开孩子的手脚让他们自由地问时,他们提出的问题非常古怪,非常幼稚,甚至是极度荒诞时,如果老师委婉地告诉他,你想的问题没有意义,创新活动就难以进行下去。与其妄下断言,不如延时评价。有时,怪念头就是一颗创造的种子,只有在教师的精心呵护和培育下才会开出智慧之花。

  我们的语文课堂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批判精神,提高学生发现文本和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敏感度。真让学生提问题,让学生提真问题,真帮学生解决问题,这应该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不懈追求。问题从学生中来,是学生关心的,是他们自己提出的,这样的问题有吸引力,有挑战性。哪怕在这个过程中课堂教学显得不是那么流畅、精美,哪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因为不会而“卡脖”了,也应该在所不惜。

  愿我们的课堂能真正听到学生发自内心的声音,愿我们每一位老师都来营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7

  课改的大潮汹涌澎湃。 沐浴课改的阳光,我们的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的教学观念、学生的学习方式都与以往有所不同。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更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更注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学科的整合;注重联系生活调动生活体验等等。作为新课改浪潮下的一名小学老师,我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在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一课的教学中,为实践这些课改的新理念做了一些的努力。

  片断一:

  (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学习生字之后)

  师: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生字,现在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拿出燕子妈妈的头饰)我是燕子妈妈,你们都是“小燕子”。

  (学生觉得很有趣,都哈哈笑了起来,有的还展开双臂,扑起“翅膀”来。)

  师:孩子们,请你们赶快飞到菜园里,把你的发现告诉“妈妈”吧!可以一个人练读,也可以几只小燕子一起讨论讨论。

  (生兴奋地、热烈地边读边找有关的句子)

  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读给妈妈听?

  生1:妈妈,妈妈,冬瓜是大的,茄子是小的。

  生2:妈妈,妈妈,冬瓜是青的,茄子是紫的。

  生3:(抢着读)妈妈,妈妈,我发现冬瓜的皮上有细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

  师:哎呀,我的小燕子们可真聪明呀!你们发现了冬瓜和茄子这么多不同的地方,心里高兴吗?

  生:当然高兴啦!

  师:(故意皱眉)那我怎么没听出来呀??

  生:(歪着头,眨着眼想了一会儿)我知道了!我们应该要读得很高兴才行呀!

  师:(笑着点头)那你们就试着用兴奋、高兴的语气读一读吧!

  (生练读后,用多种方法读)

  片断二:

  师:小燕子们,为什么你们第一次、第二次都没发现冬瓜的皮上有细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第三次却发现了呢?

  生1:这次我看得特别认真。

  生2:因为我一次比一次看得认真呀。

  生3:(调皮地)这一次我还用手摸了,才知道有小刺,粗粗的。

  师:你们真是妈妈的好孩子,不但会用眼睛看,还知道用手摸。真是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呀!

  师:(出示实物冬瓜和茄子)你们知道它们还有什么不同吗?

  (生有的摇头,有的在小声议论,有的在思考)

  师:让我们一起切开冬瓜和茄子,你们可以看一看,可以闻一闻,也可以捏一捏,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生1:(兴奋地)老师,我看到了!冬瓜里面的的籽是扁扁,白白的,茄子的籽很小很小,比芝麻还要小!

  生2:(高高地举起了手)我闻到它们的气味不一样。

  生3:(迫不及待地补充)吃起来也不一样啊!

  生4:我用手摸的,冬瓜硬硬的,里面滑滑的',茄子是软的。

  生5:我把冬瓜和茄子拿起来,发现冬瓜比较重,茄子比较轻呀!

  生:…….

  师:(开心地笑了)你们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啊,我真佩服你们!

  看来我们观察事物的方法有很多,除了用眼睛看,还可以用(师指眼、耳鼻口等部位,让学生总结)

  师:这节课大家学得很认真,每一位同学都像是聪明伶俐的小燕子。回家以后请同学们也学学小燕子,去观察一下西红柿和萝卜有什么不一样,可以把它们不同的地方画下来,也可以写下来,告诉你的家人和同学。

  反思与研究

  这一节课,孩子们始终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兴高采列地读,认真地观察,积极地表达,下课铃响以后,还有很多孩子嚷嚷着:“老师,我还有发现!”他们的高涨的情绪深深感染了我,我忽然明白,只有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语文课,才是孩子们喜欢的语文课,而有了孩子们的喜爱就意味着获得了成功的一半。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探究性阅读的能力,教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创设有利条件,更好地去激发他们的兴趣。”

  在上述教学片断中,我并没有遵循以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读读找找,小燕子去菜园看了几次?每次都看到了什么?而是抓住低年级学生喜欢童话故事,好玩好动的性格特点,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情境:老师就是燕子妈妈,大家都是可爱的小燕子,想要演好小燕子,就必须认真读好课文,学生觉得新鲜有趣,在角色的扮演中读课文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而当他们当“小燕子”来回答妈妈的话时,又是那么迫不及待地想展示自己读文后的收获。

  面对低年级学生,又该如何让他们初步体会课文中角色的情感,并用朗读来表现出来呢?如果只是在老师的指令之下被动地读书,又怎么能读出情感?我通过巧妙地引导发现,用燕子妈妈的口气引导他们感受小燕子发现了许多不同后,心情非常高兴,从而让他们自己体会到应该怎么来读小燕子的话。

  在教学中,我注重生活体验,注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冬瓜与茄子切开让学生观察,使他们懂得,观察事物不但可以看,还可以摸,可以闻,可以尝。提供给学生学习和发现的平台。同时注意对教材的开发、拓展、延伸,让学生回家去观察西红柿与萝卜有什么不一样,学生在课堂上学,在生活中去巩固所学的知识,去关注生活,将学生从课内引向了课外。上第二课时的时候,很多学生带来了他们对萝卜和西红柿不同之处的认识,个个兴高采烈地要求展示,有的画,有的说,兴趣盎然,相信通《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这篇课文的学习,认真观察事物的这一道理和观察事物的方法已经深深地、鲜活地印进了孩子们的心里,再不是老师强迫灌输,一遍又一遍地口头复述所带来的书面印象了。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8

  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我改变了一般一年级的教学思路。没有一开始就着手识字,而是先让学生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拼读拼音,不理解的词可以问同学、可以问老师。

  我逐个自然段检查课文朗读是否通顺、流利、有感情,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学生都很踊跃,大家都读不好的`地方,老师范读,直到整篇课文大家都读得较为通顺了,才结束阅读,到此为止用了一堂课的时间。

  第二节课,我出示问题让学生在读课文,并在课文中找的问题的答案,比如:小燕子几次飞去菜园观察?

  每次观察到的茄子和冬瓜有什么不同?

  小燕子用什么方法观察的?

  等等问题,而且问题逐步加深难度,孩子们读得很来劲,这种带问题读课文的学习方法效果很好,有水到渠成的感觉。

  课文内容都处理完了,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本课的生字,去读,去理解,就简单多了。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9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是一篇很简单易懂的童话故事。小燕子经过一次又一次认真仔细的观察,终于了解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特点:冬瓜大,茄子小;冬瓜是绿的,茄子是紫的;冬瓜的皮上有细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让学生明白只有认真仔细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低年级学生喜欢童话故事,好玩好动的特点,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情境:老师就是燕子妈妈,大家都是可爱的小燕子,想要演好小燕子,就必须认真读好课文,学生觉得新鲜有趣,在角色的扮演中读课文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而当他们当“小燕子”来回答妈妈的话时,又是那么迫不及待地想展示自己读文后的收获。一年级的学生该如何让他们初步体会课文中角色的情感,并用朗读来表现出来呢?如果只是在老师的指令之下被动地读书,又怎么能读出情感?我通过巧妙地引导发现,用燕子妈妈的口气引导他们感受小燕子发现了许多不同后,心情非常高兴,从而让他们自己体会到应该怎么来读小燕子的话。

  这节课,孩子们始终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认真地观察,积极地表达,他们的高涨的情绪深深感染了我。我觉得只有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语文课,才是孩子们喜欢的语文课,而有了孩子们的喜爱就意味着获得了成功的一半。

  但是,我在教学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首先是教学过程中在进度的把握上显得有些着急,学生紧张起来的时候我应该慢下来,才能更好的掌控好课堂氛围。其次是识字教学环节设计应由易到难,分好层次,才能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会继续学习,不断改进,突出重点,做到得义得言,根据生情不断发展和变化,真正教出语文味来,使课堂教学更加优化。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10

  这节课,在讲《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读课文之前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思考,燕子妈妈让小燕子到菜园去了几次,小燕子回来后都分别看到了什么?又是怎么对妈妈说的?”

  问题提出后,同学们立刻行动起来。我呢!也像往常一样,在同学们之间,来回巡视着,观察着,想看看同学们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开始孩子们都认真的读着课文,可是读完一遍课文后,有的同学却拿出文具当玩具玩了起来;而有的同学东瞧瞧,西看看,不知道在干什么好;还有的同学干脆就和同学聊起天来,根本没有在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看着同学们的表现,我不免有些生气,心想:这些孩子们不好好读文,怎么能在文中找到答案呢?正在这时,我忽然看见xx同学在书上画着什么。看到此情景,我心里更生气了,心想:“不认真读书,还在书上画小人儿。我边想边怒气冲冲的走到他身旁,想以他为典型,好好批评批评全班学生。而当我来到他的身边,却发现我错了。只见他一手扶着书,一手拿着铅笔正在把课文中描写的这样的句子画上了横线:”小燕子飞去了;小燕子又飞去了;小燕子又一次飞去了“等三条横线,看到他画的句子,我欣喜的想:这不正是我所要的问题的答案吗?

  想到这儿,我立刻抚摸着孩子的头,轻声的问:”孩子,你画的是什么呀?“”老师,我把您刚才提出的问题的答案,画了下来,一会儿回答问题时,我就知道怎么回答了。“”你真是一个会学习的孩子。“

  说完我立刻拿起他的'书,回到了讲台前,把他画上横线的句子,展示给大家看,并对同学们说:”瞧,这位同学多会学习、多会思考问题呀!他知道在一边读书时一边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而且还能在书上找出答案,并把它画了下来。快来为他会学习、会思考问题的这种做法,鼓鼓掌,希望同学们都来向他学习。“听了老师的话,孩子们不由自主的把头转向他,用羡慕的目光望着他,并向他竖起大拇指。看着孩子们的表情,我接着又说:”老师相信你们,也能真正做到边读课文边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把老师提的问题的答案用铅笔在书上画下来,因为老师提出的问题的答案都在书上呢,只要你是个有心的孩子,一定也能找出问题的答案。“同学们听了老师的话,再次向他投去了敬佩的目光。接下来的学习,老师在提出问题时,同学们都会认认真真的一行一行、一句一句的读着,并真的在书上边找着边画着答案。此时看到同学们认真学习的情境,我会心的笑了。

  通过xx同学这个小小的举动使我认识到两点:一是我们应该充分相信孩子的学习能力。以往我们总觉得教给学生边读书边在书上圈圈点点,寻找答案,那是高年级学生应该掌握的一种学习方法,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根本做不到这一点,或者说不需要低年级老师去培养,去训练。而xx同学的这种学习表现却使我扭转了这个错误的想法。记得新课程倡导下的学生观写到:学生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它要求教师应努力学习,熟练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理论,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开展教学活动,从而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这就说明只要我们教师能够熟悉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理论,大胆的、有意识的开展教学活动,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并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的去培养去训练,相信学生确实能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能的,学生也一定能获得应有的学习方法。

  二是使我真正领会到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培养者,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记得新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句话: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也就是说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师为了不教。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学习。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他就会主动的去探索、去发现新的知识、新的信息以及提出的新问题,这不正是一种创新性学习吗?

  如今我们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学生在学校获得的知识到社会上已远远不够用。人们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了。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11

  教材分析: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只有认真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点。”本文采用童话的形式,把这一道理渗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瞧,小燕子真是好孩子!燕子妈妈让它到菜园里去看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样,它一连去了三次,在妈妈的耐心启发下,它观察得一次比一次认真仔细,每次都有新的发现。终于了解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特点:冬瓜大、茄子小;冬瓜是绿的,茄子是紫的;冬瓜的皮上有细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多有趣呀!只要仔细观察,就会有新的发现。

  学生分析:

  虽然他们都是刚入学不久的新生,但他们都具观察事物、洞悉问题、善于发表见解的潜在性意识。所以,引导学生对具体事物进行具体、认真、细致、深入的观察至关重要。因为这一阶段正是学生形成认知能力的关键时期,引导得法,将促使学生逐步掌握认知方法,形成认知能力,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良好习惯。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主动积极性,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在上这一课时,以朗读、表演等活动成为学习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为今后在生活中认真观察事物架起了一座桥。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是一篇童话故事。小燕子真是一个好孩子,在妈妈的耐心启发下,它观察的一次比一次认真细仔细,每次都有新的发现。终于了解了冬瓜 和茄子的不同特点:冬瓜大,茄子小;冬瓜是绿的',茄子是紫的;冬瓜的皮上有细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这篇童话将“只有认真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点”这一 道理渗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

  这篇文章浅显易懂,我指导学生用读一读,标一标,圈一圈,画一画等方法来读懂课文,了解课文隐含的道理。分角色朗读更是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在找出小 燕子的三次发现后,我对同学们说:“小燕子经过三次仔细观察,发现了冬瓜与茄子的不同点。老师相信你们比小燕子更认真、更仔细。请仔细观察,你还发现冬瓜 与茄子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同学们的发现出乎我的意料啊,大家纷纷说:“冬瓜的花是黄的,茄子的花是紫的”“冬瓜的叶子象手掌,茄子的叶子比较长” “在吃冬瓜的时候要把里面的瓤取出来,而茄子可以整个吃”……

  这节课大家学得很认真,每一位同学都像是聪明伶俐的小燕子。孩子们始终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兴高采列地读,认真地观察,积极地表达,下课铃响 以后,还有很多孩子嚷嚷着:“老师,我还有发现!”他们的高涨的情绪深深感染了我,我忽然明白,只有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语文课,才是孩子们喜欢的语文课,而 有了孩子们的喜爱就意味着获得了成功的一半。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12

  【教学片断】

  师:请小朋友们再读读课文,小燕子一共去了菜园几次?

  生1:小燕子一共去了菜园4次。(老师失望地请他坐下。)

  生2:小燕子一共去了菜园3次。

  师(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课文第2自然段是写小燕子第一次去菜园,第3自然段是写小燕子第二次去菜园,第4自然段是写小燕子第三次去菜园。

  师:请小朋友们好好读读课文2、3、4自然段,看看燕子妈妈是怎么对小燕子说的?三次有什么不一样?

  生1:第1次燕子妈妈只是让小燕子去看看,第2次燕子妈妈让小燕子再去看看,第3次燕子妈妈让小燕子再去仔细看看。(加点字说得比较重。)

  师(追问):你说的不错,你为什么把“再”、“仔细”加重了说呢?你知道这两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吗?

  生1:?(摇头)

  生2:我知道,燕子妈妈让小燕子再去看看,我知道“再”不是第1次,是第2次的意思。

  生3:第3次燕子妈妈叫小燕子再去“仔细”看看,就说明它前面两次看得不仔细。

  生4:“仔细”看看,就是要看得很认真,要把很细小的地方也要看清楚。

  师:请你们再读读这几个自然段,小燕子是怎么回答妈妈的?

  生:小燕子第1次跟妈妈说:“冬瓜大,茄子小。”第2次对妈妈说:“冬瓜是绿的,茄子是紫的。”第3次对妈妈说:“我发现冬瓜的皮上有细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

  师(追问):这3次回答一样吗?不一样在哪里?

  生:不一样。前面两次回答得很简单,第3次回答得好,冬瓜皮上有细毛,茄子柄上有小刺它都看到了。

  师:听了小燕子这样的回答,燕子妈妈笑了,说──(生接)“你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师:燕子妈妈为什么说小燕子“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呢?

  生1:因为小燕子第1次发现冬瓜大,茄子小,第2次发现冬瓜是绿的,茄子是紫的,第3次发现冬瓜的皮上有细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师:所以──)燕子妈妈说它“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生2:因为“冬瓜大,茄子小”,“冬瓜是绿的,茄子是紫的”一眼就可以看出来的,那小燕子一定看得不仔细。后面他发现了“冬瓜的皮上有细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这个一定要仔细看才能发现的。所以说燕子妈妈说它“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生3:我可以说得更简单些。因为小燕子一次比一次看得仔细,所以燕子妈妈说它“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师:咱们小朋友真会动脑筋,既能详细地回答老师的问题,又能够说得简单明了。

  【 】

  一、 问题设计宜“小”不宜“大”,具有阶梯性

  向学生提问,要正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贴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问题要深入浅出,体现阶梯性,以点促面设计“线型”问题,帮助学生顺利解决问题。问题设计“大”了,会使学生无从下手,不知如何应对老师的问题。上述片断中,我如果直接把“燕子妈妈为什么夸小燕子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这个问题抛给学生,即使有学生回答,也答不好这个问题。为什么呢?这个问题太“大”,学生面对这个问题,根本就不知道该怎样着手回答。于是我就把它分成了一个个阶梯性的小问题:小燕子一共去了菜园几次?燕子妈妈是怎么对小燕子说的?小燕子是怎么回答妈妈的?这3个问题都是从小处着眼,但是又紧扣知识点,一步一步地向最后一个问题靠拢,最后“燕子妈妈为什么夸小燕子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这个环节问题的设计,是一步解决一个问题,就好像走楼梯一样,一步一个台阶地走上去,正是以点促面的“线型”问题。

  二、 注重追问,启发思维

  向学生提问,不能停留在问题表面,不论对错与否,都要问个“为什么”。这样,老师才能了解学生对这个问题是怎么想的。如果是错的,就知道他错的根源在哪里,对症下药;如果是对的,以他的思维启发其他的学生。来我校讲学的朱德江老师也曾举例,对于答错的学生要问问他是怎么想的,才能帮助他改正错误。

  上述片断中,我就追问了3次,分别是针对3个阶梯性问题的回答。第1次追问,我做得不够好,应该在第1个学生回答“小燕子一共去了菜园4次”时,这样我就知道他为什么会错,仅仅是数错了,还是他对问题没有理解到位,等等。由于我没有及时地追问,就错过了“对症下药”的机会,即使他在听了另外小朋友的回答后知道错了,可能也始终不明白为什么错了。第2次的追问是有小朋友回答了“妈妈对小燕子说的话有什么不一样”之后。我的本意是想让学生理解“再”、“仔细”这两个词语的意思,但是我没有这样直接地追问,因为一年级的学生面对这样的问题,往往会只去想这两个词语的意思,不会去联系句子思考。换成:“你为什么把‘再’、‘仔细’加重了说呢?你知道这两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吗?”学生就容易把词语和句子联系起来思考。虽说是“换汤不换药”,却更能启发学生的思维。第3次追问是问小燕子的3次回答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在发现3次回答的不同中,进一步去体会小燕子一次比一次看得仔细。这3次追问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一步一步地向“因为小燕子看得一次比一次仔细,所以一次比一次有进步”靠拢。

  三、 提出问题与朗读感悟相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课文《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的人文性就是教育学生学习小燕子,做一个仔细观察的有心人。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人文精神,仅仅靠几个问题是不够的,在提问的同时还应该结合朗读感悟。提问在于抓住知识点,启发学生的思维,理解课文;而朗读感悟则是紧扣教材,在读中思考,理解课文。两者结合运用,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有很大的好处。

  上述片断中,我在提出问题的同时,总要求学生读一读课文或相关的段落,让学生在读中思考提出的问题,既抓住了知识点,又紧密结合教材,这样学生的思维就很集中,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文章的人文精神。

  总之,问题设计要问在点子上,贴近学生实际;注重追问,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问与朗读相结合,体会人文精神。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13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这篇课文,上完之后颇有感触。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是一则有趣的童话故事,通过小燕子三次观察菜园中冬瓜和茄子的区别来告诉孩子观察要认真,做事要仔细的道理。

  我原本在三班的上法是按步就班型的(给三班代课)。从课文的第一段一直下来,让孩子在读上感悟,在读中感受小燕子的观察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这样的上法,孩子进入文本比较慢,也是老师牵着孩子一步步走进文本。没有把文本的情趣充分挖掘出来。课后,我反复思考和总结,给三班上时,我准备不够充分,因此只能按部就班完成教学,实践证明效果不显著。于是我改变思路,先让孩子自己读课文,直到读熟,然后分小组朗读课文,检查了一下朗读情况。接着,就问孩子课文的内容都记住了没有,孩子各个都表现地比较兴奋,都说会了。于是,让孩子把书背面朝上,考一考孩子。考的过程就是对课文内容理解学习的一个过程。我利用多媒体打出问题,孩子们填空式的去回答,同时又在规范学生的说话:小燕子一共去了几次菜园?每一次分别观察到了什么?第一次,观察到冬瓜大,茄子小;第二次观察到冬瓜绿,茄子紫;第三次观察到冬瓜皮上有细毛,茄子柄上有小刺。然后分别板书:

  三次 冬瓜 茄子

  第一次 大 小

  第二次 绿 紫

  第三次 皮上有细毛 柄上有小刺

  我想,让孩子在读熟文本以后,脱离文本进行问答,给了学生内化的'时间和复述课文主要内容的机会。这样的方法比从第一段学到

  第二段的效果要好很多。在这样的环节之后再回到文本中,让学生找出燕子妈妈和小燕子的话,用不同的符号勾下来,再进行对话朗读训练。这样课文上起来比较简单,又充满童趣。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14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笔者曾撰文论述中国当代小语名师那极富激励性的课堂教学语言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以及个性发展所带来的巨大作用。如今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在新课程的语文课堂上,许许多多的小学语文教师也正运用着极富激励性的语言来激励、唤醒、鼓舞我们的学生。

  教学一年级上册第15课《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时,由于课文篇幅一下子比前面的课文长了许多。一部分学生在读通课文时遇到了困难。是知难而退?还是迎难而上?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能用上恰如其分、富有激励性的`语言。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你到菜园去,看看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样?”在指名读时,一位学生第一遍读成:“你到菜园,去看看冬瓜茄子有什么不一样?”有两个地方读错了。老师说:“别着急,看仔细,请再读一遍。”第二次,学生读成:“你到菜园,去看看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样?”老师说:“真棒,有一个地方改过来了,再看仔细,老师相信还有一个地方你也能改过来。”学生第三次读,一个字也没有读错。此时,全班同学都情不自禁地为他鼓起掌来。老师说:“你真是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相信此时此刻,这个场景,这句与课题密切联系的鼓励语,将铭刻在这位学生的心中,也会伴随着全班同学共同成长。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15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的一篇童话故事。小燕子在妈妈的耐心启发下,它观察得一次比一次认真仔细,每次都有新的发现。终于了解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特点:冬瓜大,茄子小;冬瓜是绿的,茄子是紫的;冬瓜的皮上有细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这篇童话将“只有认真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点”这一道理渗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

  教学这篇课文,我抓住低年级学生喜欢童话故事,好玩好动的性格特点,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情境:老师就是燕子妈妈,大家都是可爱的小燕子,想要演好小燕子,就必须认真读好课文。学生觉得新鲜有趣,在角色的扮演中读课文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而当他们当“小燕子”来回答妈妈的'话时,又是那么迫不及待地想展示自己读文后的收获。一年级的学生该如何让他们初步体会课文中角色的情感,并用朗读来表现出来呢?如果只是在老师的指令之下被动地读书,又怎么能读出情感?我通过巧妙地引导发现,用燕子妈妈的口气引导他们感受小燕子发现了许多不同后,心情非常高兴,从而让他们自己体会到应该怎么来读小燕子的话。

  这一节课,孩子们始终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兴高采列地读,认真地观察,积极地表达,下课铃响以后,还有很多孩子嚷嚷着:“老师,我还有发现!”他们的高涨的情绪深深感染了我,我忽然明白,只有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语文课,才是孩子们喜欢的语文课,而有了孩子们的喜爱就意味着获得了成功的一半。

  在教学中,我还注重生活体验,注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冬瓜与茄子切开让学生观察,使他们懂得,观察事物不但可以看,还可以摸,可以闻,可以尝。提供给学生学习和发现的平台。同时注意对教材的开发、拓展、延伸,让学生回家去观察两种水果或蔬菜的不同之处,学生在课堂上学,在生活中去巩固所学的知识,去关注生活,将学生从课内引向了课外。上第二课时的时候,很多学生带来了他们对两种水果或蔬菜的不同之处的认识,个个兴高采烈地要求展示,有的画,有的说,兴趣盎然。相信通过《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这篇课文的学习,认真观察事物的这一道理和观察事物的方法已经深深地、鲜活地印进了孩子们的心里,再不是老师强迫灌输,一遍又一遍地口头复述所带来的书面印象了。

  但是,我在教学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首先是教学过程中在进度的把握上显得有些着急,学生紧张起来的时候我应该慢下来,才能更好的掌控好课堂氛围。其次是识字教学环节设计应由易到难,分好层次,才能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以后还要多注意语言的精准,声调的起伏,评价语也要具体、详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将不断改进,真正教出语文味来,使课堂教学更加优化。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相关文章: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10-25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15篇12-18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15篇)12-18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通用15篇01-21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说课稿07-11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说课稿02-21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12-22

《一次成功的实验》 10-20

《记一次游戏》 04-2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