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 中,来参考自己需要的 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 ,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 1
有从事教学研究多年的学者提出,现代英语教学中,反思能力是一个高素质的教师所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其中包括对教学设计的反思,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对课堂教学群体行为的反思,对教学评估的反思等。可以看出,教学的`反思,已不简单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它是伴随着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 显然,这种 能力并不是一项与生俱来的或是会随时间流逝而自然形成的能力。它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有计划地自我培养和自我提升。那么,作为教师,怎样形成并发展自身的 能力呢?
实验时常想,数学课无论怎样改,还不是代数学公式,用公式进行运算;几何学定理,用定理进行证明,能改到哪呀。随着课改的进一步进行,作为一个课改实验的数学教师,我切实体会到新课改给我和我的学生带来的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有趣的七巧板》一课中,我在备课时总觉得用七巧板进行拼图来设计寓意也就那么几种图案,不会有什么更新的花样,但在实际课堂上,学生却给了我一个意外的惊喜,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充分展示了小组合作的力量,他们不仅拼出了一些我意料之中的房屋、各种小动物等图案,而且还创造性地拼出了《托起明天的太阳》、《悯农》、《百花齐放》等美丽的图案,更令我惊喜的是有的小组的同学结合边境口岸的实例,拼出了《国门》的图案,使当时的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再加上磁铁小黑板、实物投影的应用,使学生的思维发挥得淋漓尽致,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展示,本节课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而且学生还能在活跃的氛围中指出课堂中应用的数学知识。
经过一段时间课改的具体实施,我发现也真正体会到,许多曾经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都对数学有了浓厚的兴趣,也使我真正体会到只要你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学生便会还给你一个意外的惊喜。
教师 2
最近学校开展了高效课堂的一系列活动,我听了许多老师的公开课,自身也有幸上了一节公开课,受到了很多教育,心中有很多感慨。
一. 业精于勤,荒于嬉,不学习就是退步
“业精于勤,荒于嬉”这句话自小就晓得,但从这次活动中,它又重新浮现在我的脑海。做公开课需要制作课件,看到他人制作的精美的课件,当然不甘落后,跃跃欲试,锻炼一下自身的制作水平。但动起手来,感到不一样了,时间长了未用,它竟然与我陌生起来。那换幻灯片吧,可没有系统研究过,也不是甚熟悉,因此做起课件来笨手笨脚,那赶快向高手请教吧!行家一出手,就是不一样,经高手指点,我很快就学到了很多新身手,觉的大有收益。心里也觉得美滋滋的。通过这次实践,我真实的感受到,现在社会日新月异,我们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假如不去努力锻造自身,就会落后于社会。
二. 游戏元素引入课堂,使课堂生动有趣。
几节课听下来,我感受到许多游戏的运用,由猜谜学单词中,我和同学一起领略了谜语的魅力;Act的运用,课堂瞬间灵动,使我们仿佛能触摸到同学思维火花的闪烁。这些游戏的运用,使课堂更接近的同学,呆板的知识变得生动起来,这样的课堂同学怎么会不喜欢,怎么会没有收获呢?俗话说,“兴趣是做好的老师”当每一位同学都觉得上课是一种享受,其迸发的求知欲将使人大吃一惊。
“活到老,学到老”,新时代新要求,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该与时俱进,赶上时代的步伐,努力充电,在知识的海洋里鼓帆前进,让自身的教学艺术和水平富有时代的`脉搏。“路漫漫其修远矣,我将上下而求索”,高效的课堂是教学的执着的追求,是教师心中的梦想,让我们去探索,去追求,努力使自身跟上时代的步伐。
教师 3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基本目标,发展学生的信息交流与处理、技术的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一定的人生规划能力。作为一门新开设的课程,没有教学模式可以借鉴,现成的教具、课件等又很“少”(现在知道了,生活中到处都是通用技术老师的教具),一切都在摸索之中,困难是显而易见的,但收获也是颇丰的。
反思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它不同于其它课程,是以技术教学为主的一门课程,技术的本质就在于创新。在日常的授课过程中特意安排一些创新设计的视频和图片,使学生开阔眼界,注重知识更新,提高技术素养,具有一定的创新思想;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使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在学期中期,布置个性设计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在生活或学习中使用产品遇到的一些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做出一个个性化的产品创意设计,设计作品中要体现技术的一般性质,具有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每节课安排四至五个同学上台,先分析原有产品的缺陷,然后讲解自己的创意设计,大家对他的设计进行讨论,提出合理建议。教师根据创意设计作品给出成绩作为平时成绩,做最后的评价。
我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学生动脑思考、多动手操作;教师不对学生的思维方式、方法作任何限制,尊重学生的设计思想、意图,欣赏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成果。
反思二:精心备课,案例要贴近生活。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对这门课程难以理解,也不好接受,在思想上不重视,所以上课提不起精神,有这种想法,这并不能全怪学生,毕竟通用技术这门课程是新的,学生不理解在所难免,这很正常。
通用技术是较为宽泛的,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对广大同学的发展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技术。通用技术老师就应善于观察和发现,在生活中能找到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例如,在讲技术与设计的关系一节中,观察日常生活案例分析:现在学生几乎每个人都有一部手机,样式和功能都有所不同,从最早的大哥大到现在的3G手机,来分析技术与设计的关系。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知识点。总之,案例更多的还是我们平时的积累和筛选。
反思三:增强自己的综合能力
随着对这门学科不断深入的了解,感觉压力越来越大,自己的知识需要不断的增加,教学水平和教学手段需要进一步的提高。通用技术是应用广泛的技术,它涉及方方面面的知识很多,要求老师在备课时知道了解的东西就很多,对相关学科和边缘知识有所了解,争取给学生提供内容丰富、贴近生活的实例,以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加强认识。另一方面,要积极学习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CAD),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CAD)和仿真试验等现代技术在构思方案、模拟试验等方面的应用,直观展示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以上是对通用技术课程几点 ,今后我将继续努力,争取做得更好!
教师 4
:
这首诗表达了对长江的赞美和依恋之情,读起来充满激情和力量,让孩子因长江而自豪,因祖国而骄傲!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品读”是重要的教学手段。
一、教学过程要抓住孩子的心。
教学过程中,起初我以全诗中“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这句直抒胸臆的诗句,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质疑:“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为什么长江有‘母亲的情怀’?”仔细想来,这首诗是将长江的“无穷的源泉”和“母亲的情怀”有机结合、相互交融来写的,没有必要将哪些句子是写“无穷的源泉”,哪些句子是写“母亲的`情怀”这样分开来理解。只要学生能从诗句的品读中领悟到长江具有“无穷的源泉”和“母亲的情怀”这两点即可,哪怕从同一个诗句中既领悟到长江无穷的源泉,又感悟到长江母亲的情怀,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都可。这样孩子就不会为理解而理解,而是将心中的长江形象与祖国山河的壮丽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从而赞美和依恋。
二、指导朗读要抓住孩子的情。
意境是诗歌的核心,是诗人精神境界的艺术表现。所以我第二个方面我必须在引导学生进入意境上下功夫,读出情感,读出味道。让孩子在多媒体教学纪录片的配合下,展开合理丰富的想象,诱导学生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与作者心灵相通产生情感共鸣。最后使孩子们的情感在歌声中得到升华。
这堂课我认为没有过多的赘述,学生便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进行阅读与思考了。我想诗是感性的,是用心去感悟的。语文教学就应该在语言文字中充分挖掘孩子的情感,让孩子实实在在地去感受中华文字的美。
教师 5
活动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即教学实践活动、个人经验、教学关系与教学理论,这四个方面的问题构成了 的基本向度。
(一)对教学实践活动的反思
教师在教学实践历程中,要及时捕捉能够引起反思的事件或现象,通过理性检查与加工,逐渐形成系统的认识,形成更为合理的实践方案。对教学实践活动的反思包括实践内容、实践技术与实践效果的反思三个方面。实践内容的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展开前,需要对活动所关涉的内容本身进行反省,因为任何内容都是在抽象了具体现象和对象的基础上编制的,在不同时间、对象、场景面前,或多或少都需要进行重组、改造、增添或删减,这是教师课程能力的体现,也是教师的责任和权利。实践技术的反思是指教师对活动展开过程中所使用的工具、方法、时机等的适切程度的总结检讨,其目的在于对自己的行动轨迹进行回溯,发现问题和不足,探寻更佳的方案。实践效果的反思是指,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对整个实践所取得的成效的价值判断,包括学生角度的需要满足程度与教师自己角度的价值感受两个方面。前者主要考查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受益状况,后者要考察教师在确定价值取向、实施教学活动、进行价值判断过程中自己的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影响状况、对个人经验的提升状况、对教学理念和理论的促进状况。
(二)对个人经验的反思
教师对个人经验的反思有两个层面,一是对个人日常教学经历进行反思使之沉淀成为真正的经验,二是对经验进行解释从而获得提升。如果教师不去挖掘和使用 的判断、反省与批判的权限,教师的教龄再长,教学经历再丰富,也不一定与教师个人的独特经验成正比。如果不对其进行反思,那么这些经历将一直是懵懵懂懂的,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不断地经历着,又不断地忘却这些经历,致使教师的经验系统中缺乏由自己反思所形成的、归属于自己个人所有的独特经验,从而使得教师那些具有极大潜在意义的经历失去了应有意义。可见, 可以帮助教师把他的经历升华为真正的、富于个人气息的经验,并且不断使自己的经验体系得到拓展。“每一个对艺术作品有经验的人无疑都把这种经验整个地纳入到他自身中,也就是说,纳入到他的整个自我理解中,只有在这种自我理解中,这种经验才对他有某种意义。”如果教师只对个人经验作出描述性的记录而不进行解释,那么这些经验就无法得到深层次的解读,只有对经验作出解释后,对经验的阅读才是有意义的。也就是说,经验形成过程的同时应该是解释和理解的过程,重新阅读经验的过程也仍然是解释和理解的过程,这样才能常读常新,每一次的阅读过程就是一次重新理解和创造的过程。在 实践中,人们经常使用的“反思档案”就应该有这样两种用途,一是描述记录并分析所发生的种种情况,使之成为文本形式的经验,二是对文本经验本身不断加工和再创造,使经验得到升华,改善教师的理念与操作体系,甚至可以自下而上地形成新的教学理论。目前看来这第二步的功夫尚显不足。
(三)对教学关系的反思
通常在 实践中,人们往往把注意力放到对具体事务的反思上,而不可见的关系在反思活动中经常被忽视。从关涉的人的角度,需要反思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当前的自我与过去的自我的关系、教师本人与其他教师的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等;从关涉的教学要素的角度,需要思考教师与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的关系;从关涉的教学支持系统的角度,需要思考教师与社会文化、价值体系、课程与教学改革、时代精神与理念等的关系;等等。对教学关系的反思在 活动中是相当重要的。它向上可以为教学理论反思提供基础,向下可以使实践与经验反思得到升华。对于每种关系,都应该从认识、实践和价值三个角度进行反省。认识角度是对关系的客观描述,即现在关系的状态如何,为什么会这样;实践角度是对关系改善与发挥作用的思考,即如何改善现在的关系状态和怎样使关系发生作用;价值角度是对关系改变或发生作用的结果的思考,即这样的关系状态该朝什么方向改变,改变的效果如何。
(四)对教学理论的反思
任何教学理论都不是完美无缺、持续高效的,在不同的时代、价值取向、技术条件、人员素质面前,理论都需要重新认识和把握。同时,教学实践是教学理论的源泉,实践活动本身就是理论的前兆,蕴涵着丰富的可能性理论。对教学理论进行反思有三种基本的样式。第一是对实践的理论反思。对于教师个人经历与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经验体系,应不断地从理论层面进行解释和建构,通过对教学实践与教学理论之间的不断观照、反省、联结,既可以完成对实践的理论提升,又有机会对先有理论进行审视、订正。第二是对教学理论的实践反思。教师在学习和掌握某一教学理论后,通过在教学实践中的还原,该理论的各种元素得到实践的考验,使得教师能够进一步理解教学理论中的道理、价值、方案与技术,在此基础上进行原有理论的判断与选择。第三是对教学理论的理论反思。在理解和学习教学理论时,教师是主人而不是理论的奴仆,教师有权利依据自己的知识背景与学术专长对教学理论进行反省,对理论进行修正与再创造,通过比较不同的.教学理论发现某一理论的缺憾,从先有理论推演新理论,从其他学科不断更新的概念范畴中建构新理论,这种针对原有理论的修正、推演概括与建构就是对教学理论的理论反思。
在对教学事务进行反思时,应力求从实践活动、个人经验、教学关系、教学理论四个向度进行。这也是对教学现象或事件进行反思时的四个层次。如果一个反思对象能够在这样四个层面得到重新认识和理解、解释,那么这样的 应该是深刻而周详的,也会获得丰硕而长久的反思效益。
在 实践中,人们探索了多种反思方式。例如,在时间序列上,有日反思、周反思、月反思、期中反思、期末反思,就一堂课而言,有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在主体序列上,有个人反思、教师集体反思、教师与学生共同反思、教师与专家共同反思、教师与家长共同反思;在内容序列上,有个案反思、主题反思、学科反思、跨学科反思,具体到教师的日常工作内容,有讲课反思、作业反思、评价反思、活动组织反思;在教学发展序列上,有学生成长反思、教师成长反思、教学理念反思、教学改革反思;在表现形式序列上,有反思日记、反思档案、反思报告、反思竞赛、反思作业①等。在进行 时,除了可以采用上述方式外,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实践智慧,针对具体的条件与问题,创造更为适合的方式方法。因为没有哪一种方式方法是适合每个人、每件事的,创造本身就是 所追求的境界。
无论采取或创造怎样的反思方式,教师在 行动中都需要坚持这样两个策略。
第一,教师要保持敏感而好奇的心灵,教师经常面对纷繁复杂的教学现象和事件不知道该对哪一个进行反思,对于自己的心灵活动不知道哪些可以成为反思的话题。虽然在逻辑上可以编制出反思对象选择的理论框架,但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究竟哪一个现象、哪个事件、哪种行为、哪种感受可以反思、应该反思,这是无法预先确定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保持开放、敏感而好奇的心灵,时刻捕捉可能的反思对象。“好奇心‘唤起关心’,唤起对现在存在或可能存在的东西的关心,唤起对我们周围奇怪和古怪之物的关心。正是好奇心使人们摈弃熟悉的思维方式,用一种不同的方式来看待同一件事物。”
第二,要经常、反复地进行反思,不仅对不同事件或现象经常进行反思,对于同一个事件或现象,也要不断地持续地进行反思。反思对象“总是对向它询问的人给出新的答案,并向回答它问题的人提出新的问题。理解一个文本就是使自己在某种对话中理解自己”。反思的过程就是不断解读,不断获得新答案,产生新感觉,提出新问题的过程,对于教学活动的日常反思绝不能一蹴而就,对于不同的或者同一个反思对象,不同的人进行反思,就会得出不同的答案,产生新的疑问。在不同的时间、环境、心境下,反思也会有不同的结果。与不同的主体共同反思,认识也会有所不同。从不同的视角出发,也会提示出新的答案、新的问题。反思的实质,是教师在不断的反思活动中,通过反思来理解对象、理解自己,让自己与对象对话、与自己对话。
教师 6
“教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教育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重要机制。体育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职业形象,就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以自己的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之依据为对象, 主动反思, 深入探究, 推进自身专业发展。
一.教师的反思本质及意义
什么是反思? 简单地说, 反思就是对思维的思维。对思维前提进行审视, 对思维的各个环节进行批判, 对认识所得结果的再思考、反思实践的过程。只有在“反思- 更新-发展- 再反思- 再更新- 再发展”这样一个无限往复、不断上升的过程中, 教师才能不断地实现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提高其专业化水平, 符合作为研究型教师、教育家式的教师的角色定位。
二.体育教师 的内容
1 信念系统
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是一个信念系统, 对体育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态度、情感和行为的影响支配作用极其明显。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持有各种各样的信念和假设, 比如,认为体育教学就是“讲———练———考”; 课程是政府和学科专家关注的事, 与己无关, 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 快乐体育就是只要上课有笑声, 学生活跃、有兴趣就行, 这些信念或者假设如果没有认真地反思, 体育教师可能习以为常地以为它们是正确的、合理的, 并支配着自己的行动。这些不合理的假定必然会影响体育教学的效果, 当然也阻碍着体育教师持续成长。“正确先进的观念和活跃的思维, 可以使我们开阔视野, 放开思路, 善于在无路之处走路, 开阔属于自己的新视角、新领域。反之, 如果观念陈旧, 思想保守, 固守旧思维定势, 必定目光短浅, 思路狭隘, 优柔寡断, 坐失良机。”因此, 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首先应该是体育教师信念的发展和观念的转变。
2 知识系统
知识系统是教师教学决策和行动的基础。体育教师的知识系统包括: 本体性知识(体育学科专业知识, 如解剖学知识, 生理生化理论知识、运动训练学知识等) ; 条件性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 和实践性知识(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及) 。固然, 经过大学阶段的系统学习, 体育教师已经获得了一些专业知识, 但是大量必需的知识必须在实践中产生。无论是从他人那里学习、借鉴来的知识, 还是自身实践的知识, 都难以保证它们是合理的、有效的。即使教材也只能被作为参考书, 而不是绝对的真理。因此, 为了保证拥有知识的合理性和实践的有效性,体育教师必须进行批判性反思, 通过不断地反思自己的知识系统, 清楚自己理论上的误解和偏执, 增进对教育实践及其复杂情景的洞察和见识。
3 专业能力
教育科研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是体育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两个重要标志。 是促进这两种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反思性教学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 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 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 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 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 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这意味着体育教师始终扮演着研究者的角色, 进行着创造性的劳动。教师不仅要知道结果, 而且要对结果及有关原因进行反思和追问, 这种追问将会增进体育教师的问题意识和“解题”能力, 促进教师的科研探究能力的发展。反思性教学还提倡体育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不断进行自觉的反思, 独立自觉地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教学过程。体育教师要关注学生运动中的感受、运动技能的掌握、心理的承受力、学习情感和学习过程等,还要关注自己的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 主动调节教学过程,改进自己的教学, 逐步提高自身的教学实践能力。
教师 7
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不断的 这一重要环节。 可以进一步地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不断的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教然后而知困”,不断发现一个个陌生的我,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书海寻宝。学习反思的过程也是教师人生不断辉煌的过程。 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
的.类型
●“课后思”:一场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一得或教学日记,这对新教师非常重要;
●“周后思”或“单元思”:也就是说,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反思,摸着石头过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月后思”:对于自己一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
●“期中思”:即通行的期中质量分析,这是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通过期中考试,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家长意见,从而进行完整的整合思考;也可以以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的宏观反思。
教师 8
最近一段时间,我突然感觉班中有个别学生有厌学情绪,这一点让我觉得非常苦恼。因为自己觉得在平时的教学中付出的努力也不少,但为何还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刚开始自己一直在寻找原因,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后发现,这其实也不能完全埋怨学生,有一部分的责任还在于我自身。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对于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是细心的辅导,而是在他们犯错后不问原因的批评指责。但是对于他们学习中的点滴进步却不能及时的发现并加以表扬,而是把眼光过多的集中在那些优等生身上,久而久之,那些学困生对学习英语失去兴趣,抱着种破罐破摔的态度,因而学习成绩总是搞不上去。所以基于以上的教训,下面就是我对新课程改革下对于英语教学过程当中的的几点反思。
一.找到适合与学生交流的手段与方式
我们常说:“亲其师而信其道”要让学生愿学,首先就要师生情感交融。教师通过自己的一举一动去感染学生,把亲切、信任、尊重、友好的情感传递给学生。要想让学生乐学最重要的是需要教师想方设法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从教师的激励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体验到胜利的果实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英语教学要尊重个体差异性
不能对学生制定统一的`标准,应该因材施教,英语学习的评价也应该是多元的和多样性,并且是多层次的评价方式。这也是课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实行分层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1)课堂活动记录评价
最简单易行,而行之有效的:一是按学号顺序安排学生做值日报告,限时间、范围,逐日进行。同时,由科代表做好评价记录。不同能力的学生按不相同的标准作评价记录,随堂点评,以利发展。二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给参加各项课堂活动进行评分累积,每月由学生评出最佳小组,给予激励,使他们体验英语学习的成就感。
(2)作业评价
布置多种多层次可选择的作业。对于拼写差的学生,布置单词抄默写、听写作业;对于语法差的,布置语法练习或翻译句子的作业;口语弱的编写对话作业;对于能力强的学生,布置高于其能力的“跳一跳就能摘到桃”的作业供其选择。对于完成得好的作业分类收集成册展示,以鼓励保持良好的作业习惯,对成绩提高起到较好的激励作用。
(3)考试评价
正确认识考试评价的功能。学习困难的学生最害怕考试。为了帮助他们克服害怕考试的心理,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程度,制定出不同的层次要求。实验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实行“同分不等值”,多方位、多层面、多形式进行分层评价,合作达标,促进每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佳发展。
三.定期开展英语活动
通过开展英语朗诵比赛、单词比赛、诗歌剧表演赛、课本剧表演赛、手抄报比赛、演讲比赛,在学校大范围内创设一种英语学习的氛围,丰富学生的语言生活,培养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加强学习的自主性和目的性,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四.点石成金,自主学习
众所周知,点石成金的智者与农夫故事。聪明的农夫要的是“点金术”,为的是日后家里或别人需要时能点出金子来。其实,学生上学,不仅仅是为了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和掌握“点金术”。也就是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它不是哪位教师用一两节课就能教给学生的,而是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我们的英语教师不应该是不厌其烦地机械地带学生读单词,而应是教给他们学生单词的策略,指导学生构建自己的学习策略,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此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是教练员、资源提供者、激励者和观众,把课堂还给学生。因为“外语是学生学会的,而不是教师教会的。”只有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多进行听说读书的训练,才有可能学会英语。
以上几点就是我在这段英语教学工作中的几点体会,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不仅可以建立起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更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英语教学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学习者,更重要的是老师的教学设计,所以我们老师要重视精心设计好每一单元、每一堂课,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反思中实施教学从而不断地完善自己。争取在教学中取得优秀的成绩,作一名优秀的教师。
教师 9
体育事实上也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要想有一定的水平就必须多加练习,体育课本来就是培养学生身体素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宗旨。从学生的兴趣着手更为重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锻炼身体。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体育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我们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把兴趣作为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地出发点,上什么内容都应力求找出学生容易感兴趣的地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学生对体育的浓厚兴趣,成为他们学习,锻炼和创新的动力。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找到自身的价值,同时,可以进行适当地评价,让同伴之间进一步地沟通,简单地说说他助跑直腿摆动跳高的动作掌握情况,为跳得更高作个准备。
感觉 "转变角色""尊重个性""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重视学习过程和方法的指导""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等新课程理念已成为教师教学实践中的共识。学生们都有着良好的精神面貌课件下载,多数学生主动热情,课堂发言落落大方、充满自信。课堂教学充满活力。课堂气氛和谐,师生关系融洽,呈现师生、生生互动的`富有活力的局面。下面浅谈几点感想。
一、明确目标,使教学实践不盲目。
教学时要把握总体目标。明确阶段性目标。定准课时目标。只有明确以上三个层面的目标,实验才会做到既登高望远,又脚踏实地。
二、整合课程资源,让知识鲜活起来。
教师要活用教材资源、利用生活资源、捕捉课堂资源。课堂互动经常会生成各种各样的资源。教学时特别关注并捕捉一些有价值的资源加以利用。如学生在练习时,有的整套动作做得好,有的某一环节做得很棒,有的提出的问题特别有思考价值,有的出现错误带有普遍性等,及时捕捉并加以利用。
三、实施有效教学,使课堂活而不乱。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活起来了,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竞相发言,课堂非常热闹。必须理性对待,实施有效教学,让课堂活而不乱。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也要让学课件下载生学会遵守规则。要重视培养学生必要的课堂习惯、独立学习习惯、小组合作性学习习惯的养成。每一个教学活动的目标指向要清楚,过程要落实,要有实在的成效,真正让孩子学有所得。要扎扎实实地进行双基和良好习惯的训练。
今后我一定会经常反思,用反思促进教学,每天反思一点,每天进步一点,引导自己不断在反思中成长。
教师 10
《中彩那天》是一篇精读课文,故事发生在二战前一个穷苦的汽车修理之家。故事以汽车的得而复失和“我”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为线索展开。这个动人的故事反映了一个普通工人的崇高的精神世界,告诉我们,诚信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为重要。虽然他失去了梦寐以求的汽车,而得到的是人情和道义,是更多的真正的朋友,是心灵的宁静和快乐。这同样是一笔很大的财富,是金钱所买不来的。
我在教学中,不仅紧紧抓住父亲中奖后的表情,让学生理解父亲为什么高兴不起来,还抓住母亲经常用以安慰大家的“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这句话为切入口,以及当中彩领取汽车时, “我”与父亲迥然不同的神情去引导学生思考,为领悟下文父亲正面临一个道德难题做铺垫。这一处是课文的教学难点,我首先让学生思考什么事道德难题? “道德难题”具体指的是什么?学生很快联系上下文读书回答问题很不错,接着,我又围绕父亲是怎样解决这个道德难题的展开讨论,假如你就是这位生活贫穷,靠一个人的工养活一家六口人的父亲,你的心里会怎样想?这一环节,旨在拓展想象,联系说话,深入体会父亲的内心世界。
回顾教学过程,我发现,学生在我的带领下读书思考问题比较积极,放手让他们自己讨论时,好象觉得没话可说了。而且有些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只停留在别人说过后的一种点头同意,并没有把自己的见解说出来。以后在指导学生解答问题时,还要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
回顾教学过程,我发现,学生在我的带领下读书思考问题比较积极,放手让他们自己讨论时,好象觉得没话可说了。而且有些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只停留在别人说过后的一种点头同意,并没有把自己的见解说出来。以后在指导学生解答问题时,还要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改进方法,多考虑学生的能力。
教师 11
首先通过课前谈话解决了分数除法的意义。接下去重点来研究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我出示了这样一道例题:布艺兴趣小组的同学要用米的花布给小猴做衣服。如果做背心,可以做3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们一致的提出了“做一件背心需要花布多少米?”的问题。问题一出,学生马上就把算式列出来了,÷3,可是这个算式应该怎么计算呢?通过四人小组讨论合作,最终想出了好几种方法。
法1:÷3=0.9÷3=0.3(米)(把分数化作小数,然后再计算)
法2:÷3=(×)÷(3×)=(米)(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
法3:÷3=×=(米)(因为把整块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三份,其中的一份就占了整块的,所以直接乘以)
法4:÷3==(米)(把分子平均分成3分,分母不变)
把三种方法整理出来后,他们感觉不出来哪种方法简便。于是我接着把改为,让他们再用自己发现的方法进行计算。结果学生们发现用方法1时,化成小数时除不尽;用方法2太麻烦;用方法4时,11除以3,除不尽;还是用方法3最简便。
随后,我让他们观察、讨论、交流÷3=×=(米)与÷3=×=(米)这两道题的计算方法,学生们发现除以整数等于乘以整数的倒数。
第二环节解决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我把例题改为:布艺兴趣小组的同学要用米的花布给小猴做衣服,每件衣服要用米,能给几只小猴子做衣服?有了第一题的基础,大部分学生马上就想到÷=×=3(只),我问他们,为什么其他方法不用了呢?学生们说马上异口同声的回答,如果你把改为的话,小数不行,除数转化为1麻烦,反正只要乘以它的倒数就行了。接着我又问如果老师把米换成1米,你认为又该怎么计算呢?学生们说还是乘以后面的'数的倒数。
最后总结:同学们,从这几题中你发现了什么?——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学生们脱口而出。
第三环节,做一些练习。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是以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促进者出现在他们的面前。这样不仅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潜能,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而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的轻松,记得牢固,教师教的快乐,教的放心。
教师 12
在我们走入新课程的这段时间,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以求与同行共勉。
,或称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 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那么,我们应如何在 中学会教学呢?
1、自我提问
自我提问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后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以促进自身反思能力的提高。这种方法适用于教学的全过程。如设计教学方案时,可自我提问:“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于为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等。备课时,尽管教师会预备好各
种不同的学习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学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出现争议等。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教学后,教师可以这样自我提问:“我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教学中是否出现了令自己惊喜的亮点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我从中学会了什么”等。
2、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如“合作讨论”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的学习理念,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看到的往往是一种“形式化”的讨论。“如何使讨论有序又有效地展开”即是我们应该研究的问题。问题确定以后,我们就可以围绕这一问题广泛地收集有关的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制定出解决这一问题的行动方案,展开研究活动,并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对研究方案作出必要的调整,最后撰写出研究报告。这样,通过一系列的行动研究,不断反思,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必将有很大的提高。
我认为教师 可参考的内容有:
1.自我经历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把自己学习数学的经历作为选择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参照,我们每一个人都做过学生,我们每一个人都学过数学,在学习过程中所品尝过的喜怒哀乐,紧张、痛苦和欢乐的经历对我们今天的学生仍有一定的启迪。
当然,我们已有的数学学习经历还不够给自己提供更多、更有价值、可用作反思的素材,那么我们可以“重新做一次学生”以学习者的身份从事一些探索性的活动,并有意识的对活动过程的有关行为做出反思。
2.学生角度
教学行为的本质在于使学生受益,教得好是为了促进学得好。 在新课程实验中,学习分段函数时,让学生去了解出租汽车的出租费用、或家长工资中的扣税标准,并写出调查报告。
在讲习题时,当我们向学生介绍一些精巧奇妙的解法时,特别是一些奇思妙解时,学生表面上听懂了,但当他自己解题时却茫然失措。
我们教师在备课时把要讲的问题设计的十分精巧,连板书都设计好了,表面上看天衣无缝,其实,任何人都会遭遇失败,教师把自己思维过程中失败的部分隐瞒了,最有意义,最有启发的东西抽掉了,学生除了赞叹我们教师的高超的`解题能力以外,又有什么收获呢?所以贝尔纳说“构成我们学习上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3.与同事交流
● 同事之间长期相处,彼此之间形成了可以讨论教学问题的共同语言、沟通方式和宽松氛围,便于展开有意义的讨论。
● 由于所处的教学环境相似、所面对的教学对象知识和能力水平相近,因此容易找到共同关注的教学问题展开对彼此都有成效的交流。
● 交流的方式很多,比如:共同设计教学活动、相互听课、做课后分析等等。交流的话题包括:
我觉得这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是??,我觉得这堂课比较糟糕的地方是??;
这个地方的处理不知道怎么样?如果是你会怎么处理?
我本想在这里“放一放”学生,但怕收不回来,你觉得该怎么做? 我最怕遇到这种“意外”情况,但今天感觉处理得还可以,你觉得怎样?
4.文献资料
学习相关的数学教育理论,我们能够对许多实践中感到疑惑的现象作出解释;能够对存在与现象背后的问题有比较清楚的认识;能够更加理智的看待自己和他人教学经验;能够更大限度的做出有效的教学决策。阅读数学教学理论可以开阔我们 行为的思路,不在总是局限在经验的小天地,我们能够看到自己的教学实践行为有哪些与特定的教学情境有关、哪些更带有普遍的意义,从而对这些行为有较为客观的评价。能够使我们更加理性的从事 活动并对反思得到的结论更加有信心。
更为重要的是,阅读教学理论,可以使我们理智的看待自己教学活动中“熟悉的”、“习惯性”的行为,能够从更深刻的层面反思题目进而使自己的专业发展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教师的职业需要专门化,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不可或缺的,它的最为便利而又十分有效的途径是 。没有反思,专业能力不可能有实质性的提高,而 的对象和机会就在每一个教师的身边。
教师 13
教师不能只把教案写得详细周全,满足于“今天我上完课了,改完作业了,完成教学任务了。”而应该常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记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所得、所失、所感,为不断创新,不断地完善自己,为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师要反思的内容很多,但以下几个方面经常反思是非常重要的。
一、 总结精彩片断,思考失败之处
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往往给人以自然,和谐,舒服的享受。每一位教师在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诸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设计,在教学过程会出现闪光点。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精彩导课语,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重难点创新的突破点,激发学生参与学习过渡语,对学生做出的合理赞赏的评价语等诸方面都应该进行详细记录,供日后参考。在教学过程中,每节课总会有这有那的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有时候是语言说话不当,有时候是教学内容处理不妥,有时候是教学方法处理不当,有时候练习习题层次不够,难易不当。等等对于这些情况,教师课后要冷静思考,仔细分析学生冷场、不能很好掌握知识这方面的原因。对情况分析之后,要做出日后的改进措施,以利于在日后的教学中不断提高,不断完善。如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我精心备好课,上课时先提问题:小红今年12岁,奶奶今年60岁,小红和奶奶今年过生日,小红已经过了12个生日,可奶奶只过了15个生日,这是为什么?我刚说完,聪明的学生甲立马站起来说:“因为奶奶的生日是在闰年的2月29日,每四年才过一个生日。”这样就把我精心设计好的情境打乱了,我压住怒气,对学生甲面无表情的说坐下。然后继续按照自己备的课一步步上下去。结果是平平淡淡,平时积极的学生甲也不再举手发言。课后,我在办公室里说,“唉,这样的学生是聪明却也搅了我精心备的课”。只认为是学生甲的不错,破坏了我精心备的课。
一次去听课,同样是《年、月、日》这课的教学,课的开头设计跟我的差不多。教师提问:小华和奶奶今年过生日,小华已经过了10个生日,而奶奶只过了14个生日,这是怎么回事儿?教师说完,有一学生举手说:“因为奶奶的生日是在闰年的2月29日,每四年才过一个生日。”我坐着想,看来这节课又要被破坏了。教师接着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原来他课外读过这类知识。于是教师接着说:“这个同学真能干,有那么多的知识。这节课就叫我和这个同学,当你们学习的小老师,我们一起来学习这节课的内容。”通过教师灵敏的反应,把学生引入了新授课来,也使教师自己走出了困境,活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对这位学生做出应有的赞赏,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这句话真是好,让我受益非浅。
二、 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对学生有伤害
班级中有一位男学生数学成绩是倒数的,平时又特别调皮,经常上课不认真听讲。一天下课他拿着作业本到我面前,小心翼翼地问:“江老师,这道题怎么做?”我接过本子,一看,见是我早上课堂里刚刚讲完的习题,他还没订正好。我心头的怒火不打一处来,“你上课在做什么?我不是刚刚才讲过的题目?去问学习小组长。”
我这么凶的对待他,我想这个学生也许现在还会记得我当时那副凶巴巴的面孔。如果是位好学生,我想我会心平气和的为他讲解一遍。即使他上课没有听。静下来想一想,我这样做是不是太偏心了?事实上,我压根儿就没想过这样做有什么样的后果?我想他是用了很大勇气才敢来问我,被我这么一吼,怕是弄巧成拙,本想他能改正不认真听课的缺点,现在可能会使他更不喜欢听数学,上数学课了。同时我也轻而易举的把他的.上进心给扼杀了。
事实上,像我这样有意无意伤害学生的教师可以说是有很多。如果学生上课回答问题错了,立即批评,要他坐下。学生能够站起来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本身一点就是勇气可佳。更何况他举手回答问题,说明他在认真听课,他在思考。久而久之,学生肯定不会在上课时回答问题了。有的教师经常会说我上数学就是没气氛,举手的学生就是这么几个。我想上面这点会占了很大一部分。对于差生,教师的态度可能会更差一些,考不及格不会给好脸色看,还不停的说他学习这么差,成绩是倒数的,拖班级的后腿……
虽然学生只是小孩子,但他们也有自尊。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说:“任何时候都不会给孩子不及格的分数”,其用意是希望教师任何时候都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三、 反思教育教学是否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会说要因材施教。可实际教学中,又用一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掌握哪些知识,要求每一位学生完成同样难度的作业等等每一位学生固有的素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都不一样,对学习有余力的学生要帮助他们要更高层次前进。平时布置作业时,让优生做完书上的习题后,再加上两三道有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多多思考,提高思含量。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降低学习要求,努力达到基
本要求。布置作业时,让学困生,尽量完成书上的习题,课后习题不在加做,对于书各别特难的题目可以不做练习。
四、 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真正在谈到了教学目标
以下是教学乘法交换律与乘法结合律的几种方法:
1、教师直接说出乘法交换律与简洁结合律的公式,学生记忆和运用公式。
2、教师演示导出公式,学生记忆和运用公式。
3、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导出公式,然后理解和掌握公式。
4、教师引导学生看月亮图进行联想,接着看加法交换律与加法结合律联想,联想到乘法交换律与乘法结合律,然后验证联想,进而概括运用,从而理解和掌握公式。
这几种方法都可以完成教学目标中的任务,知道乘法交换律与乘法结合律,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简便运算。
教师 14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结合实际情境,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通过教材提供的情境图,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计算出广场和花坛的面积,再进一步讨论如何计算出地砖的面积,探索0.3*0.2的结果。小组交流了课前小研究,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提出了把小数乘小数转化成小数乘整数进行,还有根据前面学习的,积不变的规律,一个乘数扩大10倍,另一个乘数缩小10倍的方法也可以转化成小数乘整数来解答,或者把0.3米化成3分米,0.2米也化成2分米来计算面积,然后再化成平方米。而通过比较广场、花坛、地砖的长和宽探索得到0.3*0.2的结果。那么什么方法是最好的呢,这时候小组交流了课堂小研究,把两个乘数和积的小数位数填在表内,从而发现积的'小数位数和两个乘数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学生都发现了小数乘小数的方法。
在巩固练习的设计上,出示了学生最喜欢的喜羊羊和灰太狼的图片,以知识竞赛的形式,有选答题,有抢答题,掀起学生头脑风暴,用他们最积极的状态投入课堂当中。考虑到课堂的动态生成,我采用加分、扣分的生本评价机制,激扬生命,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巩固知识。尽量达到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以生动为本,以生长为本,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原本担心学生无法发现算式中所隐藏的规律,并完整地叙述出来。但一堂课下来,学生的表现非常的好,课后作业正确率很不错。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体会到:精心设计课前小研究,让学生带着思索性,带着成就感,充分的让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相信学生的能力,相信学生能够在观察、比较中,发现所要学习的内容,并能够将疑问转化为所要学的知识,灵活运用。
教师 15
一节美术课的时间很短,似乎一说就过去了,我很珍惜上课的时间。我把课堂教学的重点都放在美术教学上。有时在课堂的组织上难免会出现无序性的矛盾。比如一些手工课,需要几个儿童合作完成,小朋友凑在一齐难免会各抒己见,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造成纪律不好。还有一些绘画课为了更好地调动孩子的进取性,加入了游戏、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对于这样的情景我都会有机的抑制一下他们。但也不会很强硬的要求他们端端正正,规规矩矩的坐在那里自我画自我,有时课堂的太过有秩序往往会让他们交上来的.画“大众化”。
作为一个小学美术教师,我在课堂上,实施了愉快教育这一教学方法,针对低段学生见异思迁、喜新厌旧、缺少韧性心理特征,并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和教材的不一样资料,采取了适合儿童特点的一些教学方法。所以在上小学美术课时,我千方百计的为学生创造产生兴趣的条件。上课时,利用导入语(常用编故事、编儿歌、猜谜语,做游戏、竞赛性活动)直观教具和直观演示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高涨的情绪和作画的强烈欲望,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师 】相关文章:
教学是教师的 11-03
教师 09-08
教师的 11-04
美术教师的 04-09
教师期末 03-03
生物教师 03-26
认识教学教师反思10-07
初中教师 10-12
教师的个人 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