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图画》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 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那要怎么写好 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秋天的图画》 ,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秋天的图画》 1
教二年级,尽管有许多的不适,但我还是努力改变着自己,处处适应学生,使自己的教学即扎实又有趣。因此本课教学伊始,我和学生以谈话展开,激起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使学生一下子走进了课堂,和老师一起感受秋天的美丽,感受语文的魅力。
在本课教学中,我从学生的兴趣入手,遵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原则每个环节都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欣赏图片,游戏识字等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主动学习,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本课要求一节课认识8个字。我采用领读、开火车、摘苹果游戏等趣味性很强的活动,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认识了汉字,真正做到了寓教自乐。
二、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
在本课的教学中不搞孤立,枯燥的识字环节。采取“随文识字”的方法,坚持“生字从文中来,再到文中去”的识字顺序。课堂上首先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读遍课文,把文中生字圈出来,体现了生字从文中来。先学字再学词,学生在文中能认识绳子后,引导学生把文中的绳子提出来,强化生字的读音,然后通过“开火车”的形式,把生字又放回文中。同时又创设了新的语境,使学生加深了生字的印象,巩固了生字。
三、识字和语言思维训练结合
在识字教学中,指导学生把识字个语言训练思维结合起来。如:在学生认识“梨”时,学生说:“我喜欢吃梨。”就记住了“梨”字。随即提出“你们都喜欢吃什么梨?”学生说说出了各种梨,这样即认了字,也把说词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再如说“勤”字时,学生说“勤劳”,就启发学生用“勤劳”说一句话。这样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拓展了识字。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课文朗读从低年级开始就要加强练习,指导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本节课处处都能听到朗朗的读书声。开始时是自由读课文,同桌对读。大声读文来初步感知课文,待生字学完后,又回到文中。喜欢哪句就读哪句,想怎样朗读就怎样朗读。同时分句进行朗读指导。有指名读,自由速读,范读,齐读等多种形式朗读,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进而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
尽管有一些收获,但也存在这不足:比如生字的指导方面,由于课堂读书时间长,写字知道没有进行,而是放在第三节写字课指导。以后我会更加合理安排时间,在有效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秋天的图画》 2
秋天是一副色彩艳丽的图画,这画上有金黄的梨和红红的苹果,有稻海翻起的波浪和高粱举起的火把,它是人们用汗水描绘出来的山水画,也是山野对人们一年辛勤劳动的回报,文章用表现秋天丰收之美来赞美创造这一美景的劳动人民。
优美的文章配合美丽的插图,使作者的喜悦之情和自豪之情表露无遗。那么如何让孩子们也体会到这样的感情呢?我觉得那插图就是最好的教学资源,所以在教学时我用插图做引线,再配合课前找的和文章有关的图片,让孩子通过看图和他们丰富的想象力进行理解,再用反复的.不同方式的有感情朗读,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感情。当孩子们理解了这美丽的丰收的热闹情景时,以“谁使秋天这样美丽?”将学习的思路从田野引向人们,使孩子进行思考,寻找创造者一美景的人们,从丰收的景象转到丰收的原因,这样对勤劳的人们的赞美之情也就油然而生了,再让学生说说你想对这些勤劳的人们的话,由此加深了孩子们对劳动者的敬佩之情。
《秋天的图画》 3
重回二年级,尽管有许多的不适,但我还是努力改变着自己,处处适应学生,使自己的教学即扎实又搞笑。因此本课教学伊始,我和学生以谈话展开,激起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使学生一下子走进了课堂,和老师一齐感受秋天的美丽,感受语文的魅力。
在本课教学中,我从学生的兴趣入手,遵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原则每个环节都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欣赏图片,游戏识字等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主动学习,到达预期的效果。
一、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本课要求一节课认识8个字。我采用领读、开火车、摘苹果游戏等趣味性很强的活动,使学生简单愉快地认识了汉字,真正做到了寓教自乐。
二、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
在本课的教学中不搞孤立,枯燥的识字环节。采取“随文识字”的方法,坚持“生字从文中来,再到文中去”的识字顺序。课堂上首先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读遍课文,把文中生字圈出来,体现了生字从文中来。先学字再学词,学生在文中能认识绳子后,引导学生把文中的绳子提出来,强化生字的读音,然后透过“开火车”的形式,把生字又放回文中。同时又创设了新的语境,使学生加深了生字的印象,巩固了生字。
三、识字和语言思维训练结合
在识字教学中,指导学生把识字个语言训练思维结合起来。如:在学生认识“梨”时,学生说:“我喜欢吃梨。”就记住了“梨”字。随即提出“你们都喜欢吃什么梨?”学生说说出了各种梨,这样即认了字,也把说词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再如说“勤”字时,学生说“勤劳”,就启发学生用“勤劳”说一句话。这样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拓展了识字。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潜力
课文朗读从低年级开始就要加强练习,指导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本节课处处都能听到朗朗的读书声。开始时是自由读课文,同桌对读。大声读文来初步感知课文,待生字学完后,又回到文中。喜欢哪句就读哪句,想怎样朗读就怎样朗读。同时分句进行朗读指导。有指名读,自由速读,范读,齐读等多种形式朗读,培养了学生的朗读潜力。进而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
尽管有一些收获,但也存在这不足:比如生字的指导方面,由于课堂读书时间长,写字明白没有进行,而是放在第三节写字课指导。以后我会更加合理安排时间,在有效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秋天的图画》 4
《秋天的图画》是一组以“秋天”为主题的新选编课文,图文并茂,语句短小凝练,寥寥数笔就为读者呈现出了丰收的景象和人们的喜悦心情。而文章不仅仅是为了表现秋天丰收之美,更为主要的是在赞美创造这一美景的劳动人民。在本文的教学中,我一边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图画,一边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图画内容的语句感情朗读,让图画与语言有机结合起来,既生动,又形象。接着让学生通过看图理解——想象——有感情朗读这样一种方法,让学生学会用朗读展示自己的感情。在理解秋天的美景时,我抓住“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这一排比句,通过反复诵读,准确理解作者所采用的修辞手法,并让学生仿说句子,目的是潜移默化灌输排比和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接着又抓住文中的设问句,去赞美创造秋天美景的劳动人民,使孩子的感情从欣赏秋天的美景转为寻找创造这一美景的人们。但由于二年级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很差,这个知识点对他们来说难度太大了,孩子们显然不能很好的掌握,所以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课标规定的年段要求,因材施教,这样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秋天的图画》 5
时间、结果和体验是考量学生有效学习的三个重要指标。有效的课堂首先是高效率的。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必须节约学习时间,有效分配和利用课堂40分钟,不能把时间浪费在非学习上;还要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质量。每节课都应该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它表现为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的变化上。第二是增进学习结果。学习结果不仅表现在双基上,而且表现在智能上,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思维方式的发展。教学要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第三是强化学习体验。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是有效性的灵魂,学生越来越爱学习是学习有效性的内在保证。
衡量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标准就是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发展。有效的语文教学是关注全人发展的教学;有效的语文教学是促进语文学习的教学;有效的语文教学是呼唤效益意识的教学。
我想,按照这三个重要指标,我以为在学生思维方式的'发展和强化学习体验这方面,我是成功的,有一定的效果。而高效率这个首要条件却没有得到满足。我以为,一堂习作课,40分钟都花在口头作文上(当然包括画画的时间,为了让孩子们体验秋天这幅图画的美,我在习作指导课上让孩子们画了秋天),表面上看来,学生热热闹闹的,而且他们的确经历了从不知到知,的确经历了一次愉悦的语言文字旅程,其间还感受到了想象的乐趣,但落实到笔头的却很薄弱。习作课没当堂写,却只能在课后去写,孩子们那些诗一般的语言会不会就随着秋风飘走了呢?
李白坚教授强调写作是“现在进行时”,可我却让学生提起笔时只能写过去进行时了,这符合小学三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吗?所以我认为这是一堂效率不高的习作课。
当我写到这里的时候,我正好看到了学生交回来的习作,绝大多数孩子把自己画的秋天写得很美,最突出的特点是,他们把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发挥得淋漓尽致。以下是几个孩子习作片断的实录:
秋姑娘悄悄地,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她用魔术棒一挥,大地就变得五彩缤纷了:黄澄澄的梨,红彤彤的苹果,金灿灿的橘子,都抢着让大家去摘它们呢!
《秋天的图画》 6
在本课教学中,我完全从学生的兴趣入手,遵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原则每个环节都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听音乐欣赏图片,游戏识字等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主动学习,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本课要求一节课认识8个字。领读、开火车、摘苹果游戏等趣味性很强的活动,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认识了汉字,真正做到了寓教自乐。
二、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
在本课的教学中不搞孤立,枯燥的.识字环节。采取“随文识字”的方法,坚持“生字从文中来,再到文中去”的识字顺序。课堂上首先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读遍课文,把文中生字圈出来,体现了生字从文中来。先学字再学词,学生在文中能认识绳子后,引导学生把文中的绳子提出来,强化生字的读音,然后通过“开火车”的形式,把绳子又放回文中。同时有创设了新的语境,使学生加深了生字的印象,巩固了生字。
三、识字和语言思维训练结合
在识字教学中,指导学生把识字个语言训练思维结合起来。如:在学生认识“梨”时,学生说:“我喜欢吃梨。”就记住了“梨”字。随即教师提出你们都喜欢吃什么梨?这样学生说说出了各种梨。即认字,说词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再如说“勤”字时,学生说“勤劳”,教师就启发学生用“勤劳”说一句话。这样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拓展了识字。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课文朗读从低年级开始就要加强练习,指导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在朗读中理解课文。从读中感知、感悟。本节课处处都能听到朗朗的读书声。开始时是自由读课文,同桌对读。大声读文来初步感知课文,待生字学完后,又回到文中。喜欢哪句就读哪句,想怎样朗读就怎样朗读。同时分句进行朗读指导。有指名读,自由速读,范读,齐读等多种形式朗读,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进而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
《秋天的图画》 7
有两点教训。
一是没有作好必要的教学准备。口语交际或习作课不比阅读课,课前要准备的东西比较多。本来在备课中准备了一些例文、例句,但是课堂上却没有展示给学生。低年级学生积累的词汇就不够丰富,如果让他们多看看、多听听一些关于秋天景物的文字,学生进行相关说话训练的时候效果就会好一些。昨天因为想偷懒,就没有制作投影片,结果今天上课的时候,只能我读给学生听。而单一的听,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学生没有听的兴趣,我也就只能少读一些。教学效果自然就打了折扣。
二是课堂上不应该让学生拿出前面画好的图。昨天布置学生回家画秋天的景物,目的主要是借助画画,让学生想想体现秋天景物的有哪些。今天上课前,发现大部分学生都画了,有的还画得很不错,就让学生把画摆在桌上,想借助其画帮助说话。本来,我的教学预设是让学生用嘴的说来“画”秋天,心想有了画的帮助不是更好吗?但事与愿违,画的出现起了副作用。在同桌合作说话的时候,有的学生就忍不住用笔画起来,把昨晚没有想到的景物加上去。虽然强调了几次,但有的.学生还是觉得“画”比“说”的吸引力更大些。我只好打断他们,指名让学生上台来说。第一个和第二个上台的孩子拿着自己的画说起来,说得不错,但是体现秋天特点不够,这节课前面讲的内容没有用上来。后来,我要求学生不拿画上台说,效果果然好多了。可前面已经走了一段弯路。
《秋天的图画》 8
三年级上册是小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可每次作文都让我头痛,因为学生词汇量太少,用不上好词、好句,甚至有些学生不知道从何下笔,毫无头绪,到最后总得不到满意的效果。
为了让学生的作文水平上一个台阶,我在教秋天的图画时,让学生做了充分的课前预习工作。首先,我利用双休日让学生到郊外到田野去认真观察秋天,因为平时孩子们不知季节变换。另外也可以观察一下校园的秋天,而且要求观察时有一定的顺序。其次,我也收集一些关于秋天的图片,做成幻灯片,让学生观看。最后,让学生收集一些相关的好词、好句,并记住它们。
接下来就开始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但我发现刚开始,孩子们东扯一点西扯一点,感觉没层次,很凌乱。我就把事先制作好的幻灯片给学生看,按顺序,让学生依次说说图的内容。在学生说内容时,送给学生一些好词、好句,让学生用在自己的作文当中,尤其是一些比喻句,提示学生怎样把文章的内容写丰富。我发现接下来说的学生也纷纷用上了比喻句与拟人句,说得也更流畅了。
都说教育是一个教、扶、放的过程,教作文也一样,帮学生理好思路后,发现学生写的.文章能按不同的景点进行展开描写了,而且文章的句子也美多了。
看来,要学生写作文,老师应该告诉学生写句子的方法,学生通过模仿,就一定会把句子写生动。
《秋天的图画》 9
《秋天的图画》是二年级上册第一组教材的第一篇课文,作者运用比拟的手法,通过色彩的搭配,寥寥几笔,便把丰收的热闹情景与人们的喜悦心情描绘出来了.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富有童趣,读起来琅琅上口.
我在教学中抓住"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这个句子引导学生体会感悟秋天的美.首先我让学生自由读,然后闭眼想象: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闻到了什么 学生的脑海中闪现出一幅幅形象的画面,有的`好象看到一盏盏灯笼般的梨子,有的好象尝到了又大又红的苹果的香甜,有的仿佛欣赏到金黄的稻子在广阔的田野上跳起的优美的舞蹈……那么,你能不能把你的感受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呢 孩子们的积极性更高了,他们或加动作表演读,或表情丰富的朗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体会秋天丰收的热闹情景与人们喜悦的心情.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教师可依据语言文字,进行定向引导,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入课文所创设的境界,借助语言来感受形象,使其领悟其中的感情.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为基本的方式,也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因为朗读既可以规范学生的口语,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只要教师引导恰当,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即使一千个学生便有一千种不同的朗读方式.我们要用多种方法导"悟",启发学生看,画,演,议,说,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不知不觉中领悟语言文字的美.
《秋天的图画》 10
一堂有效的语文课,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本课教学的伊始,我和学生以谈话展开,激起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使学生一下子走进了课堂,和老师一起感受秋天的美丽,感受语文的魅力。这种独具匠心的欲设,是学生学习本课文的起点。值得思考的是一个有生命力的课堂首先要和学生平等地对话,要让学生真诚地说话,真诚地表达感情,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体验,使学生的个性知识,体验被调动起来,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
一堂有效的语文课是一堂高质量的对话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学中和学生阅读感悟,不失时机地组织交流,让学生把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情感的体验、语言的领悟释放出来。在老师的激发,点拨下有所感,在同学的启发下有所悟,在老师有深度的言语提炼中提升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这一堂课中,针对自己的
评价语,颇感不满。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评价语,尽量做到语言优美、精练,情感真切,这要求自己要努力提高思想修养,生活的积累及社会阅历。以同盟老师的一句话:语不惊人,誓不罢休。作为自己的努力方向
语文人教版第三册第1课《秋天的图画》
本课教学的伊始,我和学生以谈话展开,激起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使学生一下子走进了课堂,和老师一起感受秋天的美丽,感受语文的魅力。忽然觉得二年级的学生仿佛一下子长大了,无论是在朗读方面还是在课文理解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我也更加投入地进行教学,在对学生评价时,尽量采用激励性的语句,用欣赏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很高。
这节课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学生是在不知不觉中进步的,学生是每天都在进步的,请让我们用一颗宽容的心来对待每一位学生!
《秋天的图画》 11
《秋天的图画》是新选编的课文,图文并茂。作者运用比拟的手法,寥寥数笔就为读者呈现出了丰收的景象和人们的喜悦心情。课文中“谁使秋天这样美丽?”的设问,使我们对创造这一切的勤劳人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油然而生。然而,当师生在用心感悟这句话时,却出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小插曲:
师:谁使秋天这样美丽呀?
生:大自然使秋天这样美丽。因为大自然给了植物阳光雨露。
师:说得挺有道理的。那么除了大自然,还有谁呢?
生:勤劳的人们使秋天这样美丽。
师:是啊,勤劳的人们用汗水画出了这美丽的图画。
生(迫不及待):老师,我觉得不对。没有人类,也能有这么美的景象。你想,人类还要破坏自然,要是没有人类,可能景象还要更美。
生(附和):是啊,这么美的景象原始森林里也可能存在呀!
……(师生僵持了一会儿)
师:咱们不得不相信事实:人类可以使世界变得更美!在有人类的'情况下,咱们课文里介绍的美景是谁创造的呢?咱们再细细地来品读课文。请大家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思考。
师美读课文,学生在没有异议。
师趁机说:就让我们怀着对秋天的赞美和对勤劳人们的崇敬之情来读读课文。
师引读,学生饱含深情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我的思考】
“一石激起千层浪”,原本彼此沉浸在美景中的和谐的课堂氛围被打破了。我和大部分孩子那份被美景陶醉的、正待抒发的情感悄然逝去、荡然无存。此时的我有些懊恼,但还是耐心地与他们沟通、交流,最后达成共识,让他们心悦诚服。最后,师生共同找回那份被遗失的情感,把再一次推向高潮。我觉得这样,每个学生的个性才得以张扬,生命之花才会得以绽放。<
《秋天的图画》 12
本课是描写秋天的一篇文章,文美,意更美。朗读感悟背诵之后,带领学生模仿写四季。
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本课的结构特点:第一句,呼唤秋天来啦;第二句运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山野里的景物的样子;第四、第五句,抓住秋天特有的景物——大雁南飞,来表达对秋天、对劳动那个人民的赞美。
接着,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相同季节的学生自由组合成一组,互相说出、补充本季节里特有的景物,组内交流展示。
然后,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展示,教师相机指导筛选板书出季节里特有的景物,并板书在黑板上。
最后,启发学生说出本季节里特有的景物特点,学习“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的表达方式,并借鉴。有的学生说的不是很准确,比如:“桃树挂起粉色的灯笼”,“挂”自用的.不是很准确,变引导学生看幻灯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认识,学生便体会到“桃子露出粉红的脸颊”更好一些。……
放学的时候,陆陆续续,大家都交上了自己的作品。春、夏、秋、冬各自开花。
二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动笔,虽然稚嫩,但“我愿写”,比“写出文采”更重要!不急,慢慢来!
《秋天的图画》 13
虽然天气依然酷热难耐,可是我们却要开始学习关于秋天的文章。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学生们对秋天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这种认识仅仅停留在对外的感知,例如,知道秋天树叶变黄,大雁南飞等等,但缺乏对秋天美好的真正感知。在这些情况下,如何使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去体会秋天真正的美和秋天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呢?通过一段思考,我便在课堂上作了一下尝试:
一、通过回忆旧知,帮助学生找到秋天的感觉
上课尹始,我对孩子们说:“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关于描写秋天的词语或者文章吗?”同学们思考了一会儿便陆陆举手,有的同学说出了秋高气爽、天高云淡、大雁南飞等词语,有的同学背出了学过的儿歌。于是,我接着说:“孩子们,炎热的夏天已经过去了,我们即将走入凉爽的秋天。秋天的景色真美呀,就像一幅多彩的图画。今天就让我们更多地了解秋天吧!”教师富有感染的语言力激发了学生了解秋天的热情,每个学孩子此时都显得兴致盎然。
二、图文结合,教师范读,帮助学生真正体会秋天的美好和秋天给人们带来的丰收的喜悦
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文章,如果没有真正的实物作铺垫,光凭书上的一幅插图以及几段文字,我认为,学生很难真正走进文本并读出文章的韵味来。但是要制作课件又来不及了,于是,我决定在美妙的.音乐中进行范读,让学生一边听一边通过想象来体会秋天的意境。教学中,孩子们听着优美的音乐,脸上露出陶醉的表情,有的孩子还闭上了眼睛静静的体味。之后,我对他们说:“听了老师的朗读,你有什么感受?或者,你的脑海里浮现出怎样的画面呢?”有的孩子说:“听老师读,我觉得浑身都很舒服。”有的说:“我好像看到粮食水果都丰收了,人们正忙着收获呢。”还有的说:“秋天太美了,我也想钻到画里去看看!”孩子们的回答透露着天真与可爱,也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让我感觉到他们已经进入了秋天的意境。接着,我让学生自由的读书,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自己感觉到的秋天都读出来,并且同时播放音乐,效果很好。
通过教学这篇课文是我感受到,不一定非得使用先进的教学工具才能上好课,关键在于老师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和课堂上的灵活引导。同时,教师在深刻理解文本之后所表现出来的富有感染力的情绪,也是打动和影响学生的关键。
《秋天的图画》 14
学习《秋天的图画》一课,这是一篇图文结合的文章,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看图、说图、展开想象是必要的环节,也许这几天一直在引导学生诵读有关于秋天的诗歌和文章的缘故吧,学生的表达顺口成章,由此感悟学生的语言的确是只有先积累才能后薄发。
当同学们说到果树和稻田的时候,有同学发现了假山下的.小鱼。有的说:“落叶飘到了小河里小鱼当作了遮阳伞。”有的说:“小鱼感到不像夏天那样闷热了,天气凉爽了许多,他们可以自由自在的玩耍了。”
还有的同学看到了远处的小山,远处已经变黄了的树,稻田翻起了金色的波浪。这时张煦阳同学看到了大树下的房子,于是他便想到了这些稻田的主人和果农,他说:“房子里的农民伯伯看到丰收的景象心理一定十分的高兴 ……”
课堂上学生的想象力被激发,静止的图画便拥有了生机与活力,课堂也就闪耀出了智慧的火花。
《秋天的图画》 15
在本课教学中,我从学生的兴趣入手,遵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原则每个环节都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文作者运用比拟的手法,表现秋天丰收的美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
1、多种形式认识字,培养识字能力
本课要认识8个字,会写8个生字,在教学过程中,先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分析字形,利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加一加,减一减,形声字,顺口溜这些方式识记,这些方法趣味性强,调动了学生的识字兴趣。
2、注重朗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教师可依据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领悟其中的感情。在本课教学中,我抓住“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这个句子引导学生体会感悟秋天的美。首先我让学生自由读,然后闭眼想象:你好象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然后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呢。
但是,在朗读感悟过程中,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我让学生喜欢哪句读哪句,并想想为什么喜欢。大部分学生都喜欢“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至于为什么喜欢,孩子们却说不出来,这是我没有预料到的。接下来就要靠教师的引导了,可是我只是抓住了描写颜色的词语,让学生去感受秋天的`色彩,没能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
那么在我这节课当中,就可以这样设计:先让学生自由读,然后想象:你好象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学生的脑海中闪现出一幅幅形象的画面,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在恰当的时候运用多媒体出示一些与文章内容相关的图片,这样学生就能感受到丰收的喜悦。通过梨与灯笼,苹果与脸颊,稻子与大海,高粱与火把的对比感受秋天的美丽,体会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领悟语言文字的美。接下来再让孩子们读,孩子们一定能读出自己的感受了。
当孩子们理解了这美丽的丰收的热闹情景时,以“谁使秋天这样美丽?”将丰收的景象转到丰收的原因,这样孩子们对勤劳的人们的赞美之情也会油然而生了,还可以让学生说说你想对这些勤劳的人们的话,由此加深了孩子们对劳动者的敬佩之情。这样学生自然就能读出对劳动人们的赞美之情了。
【《秋天的图画》 】相关文章:
秋天的图画 08-04
《秋天的图画》 08-24
语文秋天的图画 02-06
《秋天的图画》 精选15篇02-08
《秋天的图画》 15篇04-19
《秋天的图画》 (15篇)04-24
秋天的图画 精选15篇04-08
秋天的图画 15篇08-18
秋天的图画 (15篇)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