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 通知工作总结 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

时间:2022-03-14 14:38:20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写 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那么写 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阅读大地的徐霞客》 ,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 1

  正如师傅所说,开学初就打听本学期师徒汇报课比赛时间,那时候只知道是五月份但是具体不知道什么时候,临近上课了腿上疱疹还疼得厉害,加上班上发生了闹心事,所以五一还是决定出去散散心,但还是有点“提心吊胆”生怕一回来手忙脚乱又上不好,现在上完了,心里虽然放下一块大石头但是还在忙着考计算机所以,这个月很忙,但教学贵在反思,忙里也得反思反思。

  比起上学期上《迟到》这一课,感觉心里有点底了,那时候,直到上“战场”心里还是没多大底的,尤其拿自己班上上课,上课老担心某些调皮孩子添乱,况且前一节课是综合科目他们肯定心都野了,去多媒体上课的次数又少,他们个个兴奋地都忘了基本的纪律。而这一次在师傅和组里其他老师的耐心指导下,教案一步步改进:直接出示三个问题改为在前一节课做好铺垫,先让孩子们针对课题提问,教师总结归纳为三个问题;如何引导孩子们想象徐霞客旅途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将这三个大问题与“奇人”“奇书”紧密联系起来,都是师傅关键时候点拨出来的。至于上课要注意的细节就更不用说了,要将教案背熟,最好脱离课文;应耐心倾听孩子们的回答,而不是为问答案而问学生;多关注学生,学生默读课文时要到生中巡视做到心中有数;在朗读中体会,朗读的形式不能太单一。课堂教学中,这些我都有意识的记住并改正了,但课堂小结这点自己忽略了,还是自己不够深入研究文本,正像书记所说,要明确编者选这篇课文的意图,要教会孩子们什么知识,与其说这是这堂课的遗憾之处,不如说这是自己宝贵的.经验。也很感谢敖校和书记的点评,“简简单单教语文,老师是怎么读懂文章的,就教孩子怎么把文章读懂”,“这是写人的文章,重点是感受徐霞客的奇,设计的三个问题有些难度;教学时候太碎了......”这些都是值得我反思的方面。

  说心里话,当我去听一堂课点评时,除了教学设计方面值得改进或提升以外,对于我们新手来说,更想学到实在的东西,更细的东西,哪些值得肯定,哪些需要改进或者切忌的地方。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 2

  一、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感悟理解能力,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导入了解学生的理解状况,让学生就课题质疑或初谈自己的理解,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质疑问难的能力。引导学生抓住“奇人”这个词反复读文,通过重点词语理解人物品质,在此基础之上再指导学生朗读,体现了朗读指导的循序渐进。

  二、语文课要注重语言文字训练。

  让学生了解徐霞客这个人物,感受他卓尔不群的人格魅力,学生不仅仅只是为了了解这个人物,感受他的品行,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在了解人物、感受品行的同时,进行字、词、句、段、篇和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训练。

  在这节课上,我感觉自己还是上出了“语文味”:1、形式多样的阅读训练为学生“潜心会文本”提供了保证。如开课时的大声朗读、思考问题时的`默读、感悟文本时的自由读、感情升华时的齐读等等,都给了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 2、重点词语的理解运用了各种不同的方式。如“卓尔不群”,通过对比来理解;“醉心”,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九万里”“三十年”通过化抽象为具体来理解;“锲而不舍”,在体验的基础上用换词法来理解;课题中的“阅读”通过到文中找相关词语来理解等等,形式多样,落到实处。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 3

  这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文章主要介绍了明末奇人徐霞客为了考察祖国山川地貌,不避艰险,徒步走遍了半个中国大陆。并将其游历、观察研究记录下来,形成了不朽杰作《徐霞客游记》。歌颂了徐霞客淡泊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赞扬了他为祖国旅行考察事业奉献一生的精神。

  本文篇幅较长,教学中我没有搞条分缕析的讲解,而是在学生充分预习、查阅资料初步了解了徐霞客其人的基础上,从文章的整体入手,从课题切入,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自主读书,小组交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有感情朗读能力。这样,学生一次次地走进文本,走进徐霞客,由陌生到熟悉,由感性到理性,最后这个人物形象就深深地印在学生的大脑中,而不仅仅留下“奇人”这两个抽象的字眼。

  借学生之口扣住了中心句提出了有一定的难度,又具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和开放性的`问题:徐霞客是一位奇人,写出了《徐霞客游记》这本千古奇书。他人“奇”在哪里?书“奇”在哪里呢?从而引导学生们默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深的词语和句子画出来,反复读一读,在旁边批注。这个有价值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与文本对话,主动地去探寻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这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内容到中心、由外在到内心的过程,使学生处于一种兴奋状态,积极地去思考、去表达,迸发了智慧,同时情感受到了熏陶。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进行了这样的对话,学生自然融入其中,做到了以情激趣,以趣诱知,情知和谐。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 4

  1、创设有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情感。

  本节课,一开课,从学生之口扣住了中心句提出了有一定的难度,又具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和开放性的问题:为什么说徐霞客是一位奇人,他“奇”在哪里?从而引导学生们默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深的词语和句子画出来,反复读一读,在旁边批注。这个有价值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与文本对话,主动地去探寻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

  2、语言渲染,激发学生情感。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精心设计了过渡语,小结语。如教学第二自然段“此后的三十年---”,老师出示了5张图片,伴以激情的解说,将学生带入了徐霞客走过的足迹中,,一起鉴证了徐霞客阅读大地时那段艰苦的历程。也为学生理解徐霞客坚强的意志做铺垫。

  3、创造想象,发散思维。

  如引导学生在探究徐霞客夜以继日历尽千辛万苦一个环节时,引导学生看插图,图上的.情景只是徐霞客旅行生活的一个小片断啊!激发学生想象,在徐霞客长途旅行的日日夜夜中,他还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呢?(学生畅所欲言展开合理的联想进行回答:可能会被险峰上滚落的石块砸伤,鲜血直流,可能找不到野果子,可能遇到骄阳似火,可能大雨倾盆,可能偶遇风寒,肯能险些成了野兽的美餐)这样就比单纯的品位语言文字更直观形象,教师在整理总结学生的回答,点拨提升,引导学生体会到,不求功名,立志考察的徐霞客,的确是一位卓尔不群的奇人。

  4、资料补充,激发学生的情感。

  学生在结合事例谈到徐霞客探寻的两处山洞时,及时补充资料说,徐霞客为了进行详细的考察和科学的记述,仅在中国广西、贵州、云南三省区,亲自探查过的洞穴便有270多个,学生对徐霞客的印象更加深刻,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而后,老师又出示地图课件,补充资料,介绍了徐霞客走过的路线,横跨了16个省份……学生看到中国的政区图后,更鲜明地体会到他的“奇”举。体会到了徐霞客锲而不舍的精神。

  在本节课中,老师用了大量生动的语言作为过渡语、小结语,但觉得整节课老师讲述的有些多,可不可以多留一些时间引导学生准确、深入的领会课文内容。

  书上说,“他的足迹遍布了大半个中国”,但老师课件出示的地图徐霞客走过的足迹却是小半个中国,其实这是因为徐霞客是明朝末年人,书中提到的是明朝的地图。在明朝,我国的版图远没有现在大。这个知识点可以给学生讲解。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 5

  回顾这两天以来的磨课历程,我感觉自己收获颇多,谨以感受最深的几点反思如下:

  一、教师要做文本的知音。记得刚抽到《阅读大地的徐霞客》这一课题时,我还是比较满意。因为我在比赛前,就已经把这几册的语文书,认真翻阅了好几遍,还搜寻了不少资料看了。其中关于这篇课文,我也稍微留心了些。因为这是一篇新课文,我还从没有听到同仁们上过这一课。当然,我在备课时,思考得更多的还是如何引导学生熟悉、喜欢徐霞客?虽然时间紧,任务重,容不得多思考,于是我努力使自己静下心来,一遍遍地读着课文。我先以一般读者的身份读,了解到徐霞客是个奇人,写了一本奇书;接着我又以学生的身份读,在读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拿不准音的字,如“栖、锲”等;最后我才以教师的身份读,发现这篇课文还是有值得教的地方,比如条理比较清晰,文字简洁质朴。正如古人说的那样,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渐渐地,徐霞客这个人物在我大脑中明晰起来。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二、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本。当我对徐霞客这个人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后,便着手设计教学过程。我习惯性地翻阅《教师教学用书》和《教案集锦》,发现所有的设计都是从“奇人”这个关键词切入,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抓重点词句来感受他“奇”在哪里。我也打算走捷径。可是,在预设学生会如何回答时,我犯难了,仅仅凭借“卓尔不群、锲而不舍、不避艰险、求真求实”这几个重点词就能让学生感受到徐霞客的“奇”吗?世上具有这种品行的人千千万,为何独独称他为“奇人”?我感觉设计的问题和学生的认知之间似乎缺了点什么。到底缺了什么呢?我陷入困惑之中。后来有老师点拨了一下,为什么不从“阅读大地”入手呢?是呀,为什么不从课题中“阅读大地”这个新奇而又值得玩味的词语入手呢?我一下子有种拨开云雾见晴天的感觉,这篇课文是写人的,徐霞客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更远,假如从“奇人”入手,再来一步步地“演绎”,这样设计方便了老师可为难了学生,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当机立断,立即修改教学设计,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自主读书,小组交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有感情朗读能力。这样,学生一次次地走进文本,走进徐霞客,由陌生到熟悉,由感性到理性,最后这个人物形象就深深地印在学生的大脑中,而不仅仅留下“奇人”这两个抽象的字眼。由此,我深切地感受到,要想真正从行动上落实“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这些新课程理念需要经过多么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三、语文课要注重语言文字训练。假如想让学生了解徐霞客这个人物,感受他卓尔不群的人格魅力,我敢说,影片《阅读大地的徐霞客》肯定比文本《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更能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但是,学生不仅仅只是为了了解这个人物,感受他的品行,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在了解人物、感受品行的同时,进行字、词、句、段、篇和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训练。在这节课上,我感觉自己还是上出了“语文味”:1、形式多样的阅读训练为学生“潜心会文本”提供了保证。如思考问题时的默读、感悟文本时的自由读、感情升华时的齐读等等,都给了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2、重点词语的理解运用了各种不同的方式。如“卓尔不群”,通过对比来理解;“醉心”,通过换词并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九万里”“三十年”通过化抽象为具体来理解;“锲而不舍”,在体验的基础上来理解……形式多样,落到实处。

  情感一脉牵——《阅读大地的徐霞客》

  1、创设有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情感。

  文本是阅读教学的载体,因此教师要善于深入钻研教材,预设有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情感。而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运用启发性教学来激励学生的思维活动。充满情趣的问题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热烈探求。如:本课中,我借学生之口扣住了中心句提出了有一定的'难度,又具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和开放性的问题:徐霞客是一位奇人,写出了《徐霞客游记》这本千古奇书。他人“奇”在哪里?书“奇”在哪里呢?从而引导学生们默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深的词语和句子画出来,反复读一读,在旁边批注。这个有价值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与文本对话,主动地去探寻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这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内容到中心、由外在到内心的过程,使学生处于一种兴奋状态,积极地去思考、去表达,迸发了智慧,同时情感受到了熏陶。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进行了这样的对话,学生自然融入其中,做到了以情激趣,以趣诱知,情知和谐。共3页,当前第2页123

  2、语言渲染,激发学生情感。

  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进行情境渲染。在教学课文时,当学生抓住文章的第二段“此后30多年……”这些句子理解时,我用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事例激情渲染——为了祖国的解放事业,英勇顽强的红军战士不怕牺牲,排除出万难完成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徐霞客只身一人为了自己醉心的考察研究,历尽30年,行程九万里!这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啊!而当讲到第4自然段谈到徐霞客奇在他的不避艰险求真求实时,我又运用语言进行渲染:一路上,志同道合的朋友不辞而别,服侍他的仆人偷走了他仅有的行囊,面对土匪的掳掠他毫不畏惧,面对死亡的威胁他也毫不动摇,他真是一个卓尔不群的奇人啊!在总结学生发言的情况下,梳理了学生的思维,及时提升学生的情感,这时候再进行有感情朗读指导就有水到渠成的感觉。

  3、资料补充,激发学生的情感。

  语文学习源于生活,还要结合生活、回归生活。例如,学生在结合事例谈到徐霞客探寻的两处山洞时,他们可以很容易的体会到徐霞客锲而不舍的精神。但是当我再次补充资料说,徐霞客为了进行详细的考察和科学的记述,仅在中国广西、贵州、云南三省区,亲自探查过的洞穴便有270多个,而且都有具体的记载时,学生对徐霞客的印象就更加深刻,能更鲜明地体会到他的“奇”。并且在本课教学中,我设计在引导学生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后,再次回归到课题:为什么叫他“阅读大地的徐霞客”?学生谈到:徐霞客在考察大地,他把大地当作书一页一页、一步一步刻苦的读着,徐霞客的足迹遍布三江五岳,横跨了16个省份……此时我出示地图课件,通过看到中国的政区图,使得16个省市的印象丰满起来。之后请同学们再来对比明朝地图,明朝我国的版图远没有现在大,使得学生对“徐霞客的足迹遍布了大半个中国”这句话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总而言之,教师在教的过程善于运用各种方法把住情感的命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使教学合一,达到更高妙的境界。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 6

  我所执教的《徐霞客游记》一课是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十组的第一篇主体阅读课文。这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主要记叙了明末奇人徐霞客为了考察祖国山川地貌,不避艰险、徒步走遍了半个中国大陆,并将其游历、观察和研究记录下来,形成了不朽的杰作《徐霞客游记》,歌颂了徐霞客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结合学生的情况和本课的教学重点,我明确地将这节课进行了定位:一是通过阅读理解徐霞客这位奇人“奇”在哪里,让学生知道他的一生为中国的旅游考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二是在阅读理解中帮学生体会徐霞客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三是联系上下文理解“卓尔不群”等词语,领悟“阅读大地”的含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本课教学时,我借学生之口扣住了中心句提出了有一定的难度,又具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和开放性的问题:从哪能看出徐霞客是一位 “奇”人?让学生在一个问题的引领下展开自主学习,之后,在全班交流的环节中通过教师的顺学而导,一步一步将学生的理解引向深处。学生在默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深的'词语和句子画出来,反复读一读,在旁边批注后,使学生主动地与文本对话,主动地去探寻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这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内容到中心、由外在到内心的过程,使学生处于一种兴奋状态,积极地去思考、去表达,迸发了智慧,同时情感受到了熏陶。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进行了这样的对话,学生自然融入其中。一节课学生始终围绕一个问题进行学习,这样学生的头脑是清楚的,学习思路是清晰的

  一篇课文的教学设计再精彩,环节再精细,如果离开学生对课文的熟练掌握也谈不出独到的理解,读不出味道。所以,设计有目的的朗读,有层次的朗读和多样的读书形式是十分必要的。不然,学生一切的回答都将是夸夸其谈,都将是空洞的说大话。离开文字本身谈感受,任何话语将缺少力度,所以,只有在熟练读书、读句子的基础上,再去让学生体会文字背后想要传达出的思想,那时的理解和体会才是最准确的,最有价值的。因此,在引导学生朗读的时候,我设计了多种指导朗读的方式,如默读、指名读、想象读、配乐读、抓重点词语体会读……试图通过多样的读书方式,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真正走进徐霞客的内心世界。

  教学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自己毕竟还是年轻,不论在课堂驾御能力上,还是教材的把握上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也留下了些须遗憾。

  一是在教学中感觉自己导的痕迹还是重了些,总是放不开,牵制学生的地方多了些,让学生读的说的少。二是课堂的节奏控制的不是很好,当有学生回答出现预设中没有设想到的情况时,引导语处理的比较生硬,有些急于求成。三是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倾听不够专心,因为只是想着自己教的思路而忽略了对学生及时的评价。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 7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主要记叙了明朝末年的奇人——徐霞客为了考察祖国山川地貌,不畏艰难险阻,徒步游览了大半个中国,并将其游历、观察和研究记录下来,写成了《徐霞客游记》这部千古不朽杰作。

  教学目标

  1、回忆徐霞客这位奇人“奇”在哪里,《徐霞客游记》这本千古奇书“奇”在哪里。

  2、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再次在阅读、理解中,体会徐霞客淡泊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分析

  抓住重点语句,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徐霞客这位奇人“奇”在哪里,知道他一生为中国的旅游考察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

  教具准备

  课件(重点句式)

  设计总述

  教学这篇课文,我主要是想让学生体会:“温故而知新”。这是《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我设计的第三课时,前两个课时已经把课文内容基本上完,时隔一个星期后,再来学习,意在指导学生有新的感悟,并且能够把作者的文字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加入自己的体会。同时再用一百字的篇幅简单介绍徐霞客。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师:本学期我们学过《走遍天下书为侣》,其中有这样一句话:“你总可以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同样,一篇文章不管你读过多少遍,你也总可以从中获得新东西。孔子曾说过:“温故而知新。”今天我们再来学习《阅读大地的徐霞客》,看看你会有什么新的感受和收获。

  【告知学生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温故而知新。】

  二、复习体会,获得新知。

  1、师:回忆文章开头那一句话简单介绍了徐霞客?

  抽生回答: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

  齐读这句话。

  师:思考一下,你从这句话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学生自由回答。(比如:生活的年代、人们对他的评价等。)

  师引导学生再读这句话,读出对徐霞客的敬仰、佩服之情。

  师:你能用一句话给我们介绍你自己吗?

  (教师可以做一个示范)

  师:刚才我们学会了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进行概括,准确表达了意思。这就是由书上的一句话获得的新知。

  【设计这个环节,就是让学生们获得简单的新知,有兴趣继续学下去。同时也为后面的'写作作一个铺垫。】

  2、师:徐霞客是一个“奇人”,首先表现在什么方面?

  抽生回答,“淡泊名利,立志考察”

  师:当时的读书人都在干什么?(追求功名)考中了,意味着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

  师:是呀,大多数人都过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日子,徐霞客却——卓尔不群。(追问:什么是卓尔不群?能换个词语来表达吗?比如:与众不同、截然不同。师一个小结:这就是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三十年来——

  学生接读:“他与长风为伍,云雾为伴,行程九万里,历尽千辛万苦,获得大量第一手考察资料。徐霞客日间攀险峰,涉危涧,晚上就是再疲劳,也一定录下当日见闻。即使荒野露宿,栖身洞穴,也要‘燃松拾穗,走笔为记’。”

  师:这段文字让我们浮想联翩,想象徐霞客会遇到什么困难?

  学生自由发言。

  师:从大家的叙述中我们真正感受到来徐霞客的雄心壮志和不畏艰险,他真不愧为奇人。请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读这段话。

  “他与长风为伍,云雾为伴,行程九万里,历尽千辛万苦,获得大量第一手考察资料。徐霞客日间攀险峰,涉危涧,晚上就是再疲劳,也一定录下当日见闻。即使荒野露宿,栖身洞穴,也要‘燃松拾穗,走笔为记’。”

  师:所以,我们获得的新知是——

  过程的艰辛。

  3、师:默读第三自然段,你获得什么信息?

  (交通条件落后、没有——、没有——、没有——,这真是一件——)

  师:说说前几天我们春游你的感受。

  学生可以说坐着舒服的空调大巴车,品尝着美食,欣赏美丽的风景,是多么惬意。

  师:课时,徐霞客的长途旅行却是一件——非常艰苦又非常危险的事情。

  4、师:那么徐霞客在长途跋涉中经历来哪些艰险又感人的故事?选择你最感兴趣的讲给小组成员听听。

  四人小组讨论,利用文中提到的素材,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可以适当补充。

  全班交流。

  师小结:前两节课我们是通过读文,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文意,今天我们把作者的文字变成了自己的口语表达,加入了你自己的东西,这就是我们的收获。

  再读:“他与长风为伍,云雾为伴,行程九万里,历尽千辛万苦,获得大量第一手考察资料。徐霞客日间攀险峰,涉危涧,晚上就是再疲劳,也一定录下当日见闻。即使荒野露宿,栖身洞穴,也要‘燃松拾穗,走笔为记’。”

  【通过复习旧知,唤起学生的记忆,小组成员互讲故事,其实是在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课后拓展:

  借用书中的素材加上自己的体会,用一百字的篇幅介绍徐霞客。可以是第一人称,也可以用第三人称。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深入地研究了教材和学生,精心地做了准备,较为成功地组织了本堂课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整堂课扎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1、一开课我引用孔子的名言:“温故而知新”,学文中我让学生给“卓尔不群”换个成语来表达,学生们提到了“截然不同”、“与众不同”等。谈到当时的读书人时,我又提到“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引领学生学习使用名言。这与国学教学也是一脉相承的。

  2、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根据书中提供的素材,加自己的合理的想象,还原徐霞客遇到的艰险故事。学生们在四人小组交流时,表现积极,兴趣浓厚,都愿意张开嘴巴说。

  3、课后的拓展训练是在口头表达的基础上进行的。说容易,写作难。如何将口语转化为书面语,准确地表述观点,是学生们有待提高的。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 】相关文章:

《大地的话》 11-18

《我们的大地妈妈》 11-29

我们的大地妈妈 08-17

《我们的大地妈妈》 03-02

阅读 04-30

小学阅读 03-04

英语阅读 05-05

群文阅读 04-01

小学英语阅读 04-27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