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0的认识,有关0的加减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在写 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如何把 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0的认识,有关0的加减 ,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0的认识,有关0的加减 1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是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三单元的最后一个知识点。安排的教学内容是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两块内容。在这之前,同学们已经认识了数字1—5、学习了5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对加减法的含义有了一定认识,能看图列加、减法算式,并能看图说出图意。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初步体会0的两个含义,表示没有的含义和表示起点的含义,初步学会有关0的加减法。
在教学安排上,首先,我先通过三幅图展示一只贪吃猴子逐次把2只桃子吃光的过程来说明0可以表示没有的含义,揭示了0的第一个含义。然后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找0,学生发现生活中的0还可以表示别的意思,体会0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其次,让学生在尺子上找找0,说明0表示起点的含义,最后进行0的书写教学。第二课时才教学有关0的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0表示没有的意思。
在教学有关0的加减法时,有一个情境分别出现2片荷叶,一片荷叶上有4只青蛙,另外一片荷叶上没有青蛙。接着两片荷叶靠近,求一共有多少只青蛙。这个情境出现后,要求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并提一个数学问题。就是在这个情境的叙述中,(1)班的学生不能正确地表达图意。
求一共有多少?这样的看图叙述提数学问题在之前的加法学习中已经落实,并且在作业时也要求学生说。可是为什么在今天我的`手势已经很明显的情况下,学生还是那么顽固地去说减法的意思呢。
从课上第一个学生回答来看,她的表述是“本来有……,后来……”紧接着就是“还剩下……”其实学生的思维还停留在前面一题中。在出现荷叶上青蛙图之前的一个情境是“原来有3只小鸟,后来3只都飞走了,还剩下几只小鸟?”在以前学习的内容来看,加法那课学习的都是加法内容,减法那课都是学习减法内容。而在今天的这节课中有些学生并不去仔细领会图意而是想当然的想成和前面一题的图意一样。还不适应加减混合放在一个课时。再说这个4只青蛙和0只青蛙相加的特殊性,更加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想当然以为是不可能的。一般的加法都是2个数字相加越加越大,而这个图意和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联系不多。
因此在(2) 班上课的过程中,学习完几减几之后,我改变了教学的思路,把青蛙的情境图作为练习。而另外的先从老师左手有3根小棒,右手有1根,合起来一共有多少根?引入,学生能够快速的回答是4根,1+3=4。接着我把右手的1根小棒放到左手,在问:这时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学生能够快速的回答4根,也从中引出4+0=4。比之前直接给青蛙的情境图效果要好很多。
但是,本节内容也存在一些不足,在教学之后发现,学生对于几加零,几减0掌握的还是相对不好。有一部分学生还是会算成几+0=0。这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的提醒改正。
0的认识,有关0的加减 2
上完这节课,我感想颇丰,除了对本课教学环节活动安排的反思,我反思最多的还是如何让“生活数学”走向数学课堂,避免问题流于形式。
反思一:语言富有童趣
“猜硬币”“帮助小动物找位置”这两个活动体现了一种生活的情境,而且“猜”“找”让人感到了动的过程,学生非常感兴趣。因此,今后的教学我要注意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倾向,在不影响知识的科学性的前提下,对教学语言进行加工、修饰,使其通俗、生动、富有情趣,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
反思二:紧密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把数学和儿童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不是枯燥空洞的,不是高深莫测的,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是实实在在的,从而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0 原本只是一个数学的符号,似乎与孩子有一定的距离,但我在教学时始终以各种生活化,动态化的情景来展开学习活动。如“在故事中体验 0 ”、“在直尺上找 0 ” 、“在情景中体会 0 的计算”让孩子们感觉 0 是那么的亲切、熟悉,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 0 原本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可在这节课的学习中,学生找到了生活中的 0 ,知道了它既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它的意义变得那么丰富,学生对 0 的计算也可以用生活中事例来解释真理。
0的认识,有关0的加减 3
数字0的认识一课安排在数字15的认识之后,我想学生既然有了前面的认数知识的基础,于是在教学0的认识之前,我先复习15的认识
第一环节:教学0表示没有的含义。让学生明白0的'初步意义就是没有的意思,证明学生对于0并不陌生。我是先在黑板上画了3个桃子,小猴吃掉1个,还有2个,又吃掉1个,还有1个,再吃掉1个,没有了,用0表示。学生也很容易接受。我发现对于一年级小朋友来说能把这幅图的意思讲明白讲完整是很重要的。也要教会其他学生学会听。这些课堂常规的建立在低年级是非常重要的。同样的学会坐学会站这些也需要在课堂里慢慢的养成。接下去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0 的用法和含义。在这个小环节里我发现虽然学生会举出很多的例子,但是貌似和我讲的有点换汤不换药的感觉,比如我举的是妈妈买来5个苹果,吃了5个,还剩0 个。叫了好多学生回答也是跟我类似的例子。很难发现跟我不一样的例子。
第二环节:教学0表示起点的含义。我让学生自己观察尺,找到0的位置,自己发现在这里表示一段也没有,这里还可以表示起点,学生的回答往往是在这里是第一,(他们的意思也就是尺子一开始就是数字0,从0开始)这个表述是不准确的。需要老师来引导,然后再让学生们指着尺子齐读05,再倒数从50。
第三个环节:教学0的书写,这个环节注意先老师自己示范,再让学生自己写,要提醒孩子写字的姿势。现在的孩子写字姿势很不雅观,人坐不直,头趴很下。很容易造成近视。
四,0的加减法运算;学生的普遍现象就是做做会做,让其看图说说,说清楚那三句话的就很少,需要慢慢的练习。算式中各个数字的意思最好也让学生说一说。要照顾到全班同学。
最后就是通过练习来加深对这节课知识的回顾。在这节课我觉得学生对于说话方面能力的培养还需加强。
0的认识,有关0的加减 4
0的加减法,主要根据0可以表示“没有”来进行计算。教材选用学生常见的生活场景,先让学生看懂图意,理解题意,联系实际分别理解得数是0减法和一个数加0的加法计算。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体现先例题再练习的数学课堂模式,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学习是快乐的,学习是有价值的。
(1)情境的创设。创设动态真实的问题情境,刺激学生的思维,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事物,进而由学生自己创设一系列源自生活的数学情境,课堂呈现出生成发展态势,数学中再现生活,问题中感悟数学。
(2)评价的体现。学生在教师无声的眼神和手势的鼓励下,感受挑战成功的喜悦,在迁移中轻松地理解和探究新知识,在宽松的课堂中张扬着个性,解答着关于0的算式,发现着生活中蕴藏的数学问题,探究着数学的奥秘,享受着数学的价值和学习的快乐。
(3)探究的过程。本课的教学整个教学过程学生都积极地投入每一个环节的`学习,大胆猜想,敢于提出数学问题,并能主动探究0的加减法的含义和算理。学生在教师放手的自由课堂中,主动参与,自主探究获得知识,在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也得到了进步与发展。学生经历着富有个性的数学学习过程,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知识技能的提高,信心和自我的肯定。
当然,本节课存在着很多不足。我认识到以下几方面需要很大的提高:
1、教学中教师要灵活机智,善于处理偶发事件。
如我在创设情景“猴妈妈分桃子”让学生在黑板上演示三只小猴吃桃情况学生不太明白时,我应该赶紧让三个学生代替三只小猴这样就更形象。
2、注意知识的提问的方式。
在探讨“0的加减法的规律”时提问:“观察这几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对于一年级的孩子确实太难了,应该换一种方式提问,如改为“观察这几个算式,你发现与以前学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可能要好得多。
3、关注学生的发展。
低年级教学要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一年级的知识很简单,很多知识孩子在学前班已学过,只是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教学过程中教师特别要关注孩子的思维习惯,这方面我以后还要多学习多钻研。如在教学“0的加减 法”时,应让孩子完整的说说题意,为以后学习应用题打下基础。
在这次课中我虽然没有完全把自己设计的意图完美展现出来,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我一定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扬长避短,不断总结自己教学得失,使自己各方面能力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一次比一次好。
0的认识,有关0的加减 5
“0的认识及有关加减法”是在认识了5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后安排的内容,一是0的认识,二是0的加法和减法。0的加减法,是多位数加减法的基础。0的知识对于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一课题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实践活动,认识0的含义,学会写0,会口算有关0的加减法。同时,初步体会0在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伊始,借助“小猴吃桃”这一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他们精神专注地投入学习。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吃桃情景,自然“走进”了学习情境,激发了学习兴趣。
在探究0的加减法时,我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个问题情境。如,课件动态显示:鸟窝里有3只小鸟,3只小鸟都飞上天空,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描述情景,提出问题,再请学生列式计算。把。的加减法设置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中,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
二、运用多种手段,活跃课堂气氛。
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爱玩好动。根据他们的特点,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和引导探究法、观察法,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思。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愉快地经历了从有到无的过程,知道了一个物体也没有,可以用0来表示,进一步理解了0的含义。在教学0的书写环节上,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描述0的形状特征,经历书空、描红、独立写的过程,在不同的实践活动中了解和掌握0的写法。教学活动中打破了机械书写的格局,学生在愉快中接受了知识,使得课堂充满生机。
三、注重联系生活,感受数学奥秘。
在学生初步认识0的基础上,我请学生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事例也可以用0来表示,让学生从中寻找需要用0表示的事例,进一步体验0的含义,感受0的作用,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感受数学知识的奥秘,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遗憾之处:这节课是我在学校数学教学的第一次公开课,教学过程中,显得过于紧张,导致有的环节连接得不够紧密。还有在学生通过观察尺子发现0的另一个含义时,我让学生观察与交流不够充分,使得自主探索,发现规律,合作学习没能真正发挥作用,对0的另一个含义,学生理解得不够。
在这节课中,我虽然没有完全把自己的设计意图完美展现出来,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扬长避短,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得失,使自己各方面能力得到进步。
0的认识,有关0的加减 6
1、有关0的加减法,主要根据0可以表示没有来进行计算。在教学中我创设了动态真实的问题情境,刺激学生的思维,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事物,课堂呈现出生成发展态势,数学中再现生活,问题中感悟数学。
2、在探讨0的加减法的规律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很好的发挥空间。时我先设计了几道同类的算式让学生做,再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算式,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得较好,并且有些学生能按顺序把5以内的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及相关算式都讲出来。
3、在上这个教学内容后,有一深刻的感受,学生的学习习惯对教学效率的影响占的比重实在高。在一(4)班的教学记录是以上两点可以说的,但在一(3) 班,根本无法进行0的加减法规律的教学,一些学生思维涣散,纪律涣散,注意力涣散,你说怎么进行思维的深层次的探索?我得想想办法。首先,在两个班要用不同的方法,因为面对的'是不同的学生。尝试以下方法:1、教学设计的不同:三班必须要用上生动有趣的幻灯加上生动明快的语言进行教学,让图像、语言等情景引起学生无意注意,从而进行有效教学。四班可以加些动手操作的内容,因为习惯已有保障;另外,继续做好深层次思维的引导,争取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开发学生思维,多出数学尖子生;再者,鼓励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语言来回答问题,多鼓励,多引导,争取能让每节课上得有声有色。2、教学组织方法的不同:采用一种最能激起学生兴趣的激励措施来组织三班的教学,我觉得可以另外设一套激励措施,如课堂纪律加星制度。在一张长条纸上写上名字,再在每节课前贴到黑板右侧,每节课都用正字法打星,每周根据正字统计数发奖,前十名5笑脸,第10到20名3笑脸,20到30名2笑脸,30到40名1笑脸,进步10名以上再加2笑脸。笑脸可以换红苹果,红苹果可以换绿星卡这些都不变。试试看,希望能够有效果。努力,少说抱怨的话,智慧地努力工作,要让大家都认为纪律不好课难上的班数学也能教好才是有本事。
0的认识,有关0的加减 7
在课前了解到学生对0的认识并不是一无所知,部分学生知道0表示没有的意思,并会计算简单的有关。本课教材设计是:先教学0的书写,再认识0表示没有的含义,接着教学0表示起点最后教学有关0的加减法。由于考虑到学生或多或少都接触过0,因此,设计教学过程时,把本课教学内容设计成多学生活动、多做游戏的形式,把有关0的加减法的认识蕴涵在0的认识中。通过教学实践证实该设计是合理的,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另外我还创设了许多让学生自由交流、游戏、活动的环节。
拍手猜数游戏,教师出示数字几,生拍几下手,当出现什么也没有时,生一下也没拍,使学生再次认识到0表示什么也没有。
在讲解0的书写时,我让学生注意了0的书写笔顺及注意的地方,学生明白了0要写成椭圆形,学生在主动的学习过程中体验、理解和掌握知识。
学生在学习相同两数减法后,我让学生编题,其他生列式,在观察基础上得出:相同两数相减,得0的结论。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但教学中仍然存在着问题:对于教学0的第二种含义——起点,因为时间太过仓促,基本上是老师取代学生的思考,而且在明确可以作为测量物体时0与被测物体一端对齐,越往右,离0越远,数字越大这些知识没有介绍。时间安排上前紧后松,练习设计没有层次性,教师语言还应再严密些。
在课前了解到学生对0的认识并不是一无所知,部分学生知道0表示没有的意思,并会计算简单的有关。本课教材设计是:先教学0的书写,再认识0表示没有的含义,接着教学0表示起点最后教学有关0的加减法。由于考虑到学生或多或少都接触过0,因此,设计教学过程时,把本课教学内容设计成多学生活动、多做游戏的形式,把有关0的加减法的认识蕴涵在0的认识中。通过教学实践证实该设计是合理的,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另外我还创设了许多让学生自由交流、游戏、活动的'环节。
拍手猜数游戏,教师出示数字几,生拍几下手,当出现什么也没有时,生一下也没拍,使学生再次认识到0表示什么也没有。
在讲解0的书写时,我让学生注意了0的书写笔顺及注意的地方,学生明白了0要写成椭圆形,学生在主动的学习过程中体验、理解和掌握知识。
学生在学习相同两数减法后,我让学生编题,其他生列式,在观察基础上得出:相同两数相减,得0的结论。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但教学中仍然存在着问题:对于教学0的第二种含义——起点,因为时间太过仓促,基本上是老师取代学生的思考,而且在明确可以作为测量物体时0与被测物体一端对齐,越往右,离0越远,数字越大这些知识没有介绍。时间安排上前紧后松,练习设计没有层次性,教师语言还应再严密些。
0的认识,有关0的加减 8
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越贴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尤其是对一年级的孩子。因此我们教师就应当积极创设与生活实际有关的情境,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并不难,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教学“0的认识”的' 时候,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出示课件:一只可爱的小猴子,对学生说:“小猴子的妈妈因为小猴子爱学习又遵守纪律,所以奖励给它两个桃子。”说的同时,在小猴子下点击一个盘子和两个大桃子。“小朋友看,小猴子多很开心呀!”接着小猴子就开始吃桃了。我先从盘子里取下一个桃子,这时让学生观察:你们 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盘子里只剩下一个桃子了。我接着问:“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学生答:“可以用1来表示。”然后我又拿走一个桃子,并说:“小猴子又吃了一个桃子,这回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小猴子不知道了,那就让我们来帮助小猴子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这样学生很自然的就说出了“0”。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很高,同时就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