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写 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 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欢迎大家分享。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是我最喜欢的南宋杰出的军事家,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反映农村生活的词。这首词语言比较朴素,内容简单易懂,但意境非常美好。它描写了作者在夏天的晚上路过黄沙道中的所见所闻,表达了对丰收的喜悦之情,以及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辛弃疾的一生,是想“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忠君爱国的一生,是至死豪情万丈丝毫不减一分的一生,他不但有军事上的才华,还是继苏轼之后,把豪放词发扬光大的人。我对他钦佩有加,强烈地想要把这种情绪传达给学生。于是在介绍作者这一块,我没有让学生站起来读他们搜集的材料,而是自己做了关于辛弃疾的一生的简介,展示给他们看。虽然我的概括更简明扼要,既有对他一生各个不同的阶段的经历的介绍,又有对他的.词的分类及取得的成就赞颂,但是我忘记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我不能大包大揽,把自己的感受强加给学生。应该让学生通过搜集资料,来认识辛弃疾,他们说得不全面的,我再来补充。这样既锻炼学生搜集、概括资料的能力,又尊重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真正的把他们当作了课堂的主体。我们的课堂应该是引导学生如何去学,而不是简单地教给他们一大堆知识。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说起这个道理都知道,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却忽视了这一点。在设计这节课时,我觉得词义简单,只点了三个同学站起来朗读,作了简单评价之后,就让全班诵读,然后就草草结束了诵读这一环节。现在反思起来,自己首先没有对学生的学情有正确把握,我以为简单的,其实对相当一大部分同学来说是有难度的,他们需要反复朗读,才会对词的意境有所体会。另一方面,不管哪首诗词,其实都需要多种形式的朗读,熟练的、有感情的朗读是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内心,走进意境的必要途径。读不出节拍,读不出感情,读不出韵味,读不出神彩,谈什么体会词的意境呢?朗读是学习一首词的基础,在这一环节是偷工减料,急功近利,只会给整节课带来事倍功半的反作用。在分析词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这一环节时,我先出示图片,让学生们朗读诗句,进而说自己想到的画面。这个环节我又过于放手,引导不够。比如说“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一句,如果我给学生创设情境:青蛙在争说丰年,那他们会说些什么呢?估计学生们的思路就打开了,会说出很多自己的想象,课堂气氛会活跃很多。又比如最后一句“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我只是
简单提问作者此时的心情如何。如果提示学生们去想象作者当时的神态、动作、语言,就能让学生对作者的喜悦之情感受更为深刻。学生是有无穷的想象力,但是如果没有老师巧妙的引导,智慧的点拨,也许这些想象力会一直沉睡。
知耻而后勇,知不足而奋进。在教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理论联系实际的差距。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不断学习,不断尝试,不断努力,用新的课程理念来打造自己的课堂,做学生的倾听者,欣赏者,做他们的引导者,领路人,让他们在课堂中学会学会学习,体验成功。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是人教版第11册语文第六单元的一首词。这首词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本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情画意,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词,我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和手段: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乐学氛围。
为了让学生喜欢这首词,帮助他们理解词的意思,这节课我创设了多次的情景。第一处是在教学伊始,通过师生介绍诗人及创作这首词的背影,让学生初步感知这首词。第二处是在学生质疑“谁在说丰年”处配了一幅稻花的田园图,让学生扮演农民、诗人和青蛙之间的对话,学生在这种具体情境中感受到了农民丰收的喜悦和诗人兴奋的心情。第三处是在学生感悟这首词的意境时,出示了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通过看图和反复有感情地读词,学生能很好地理解了词中的意境,并能赏析好词,体会到这些词的妙处。第四处是学生在回顾练习中,通过配乐和看图片总结了整首词的内容。第五处是学生在古诗新创中,利用扇子等道具表演自编的这首词。这首词有些地方比较难理解,通过多处情境的创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很好地理解了词的意思和诗人表达的感情,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 、采用“设疑、探索、评价、生成、运用”的学习模式进行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为了培养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整节课我采用了“设疑、探索、评价、生成、运用”的学习模式进行教学,收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学习词语和诗句意思时,先主学生自学,再小组交流,最后在全班交流已懂的词语和句子的意思,提出的词句意思;在理解诗句时,先让学生质疑,他们纷纷提出了自己不懂的地方,如谁在说丰年?为什么过去非常熟悉的.茅店,现在出现了会使词人觉得忽然呢?这些疑难点正是全文学习的难点,面对这些课堂学生生成的问题,我没有马上把答案告诉他们,而是引导学生自由读书,给他们充分的时间讨论,他们在讨论中得知了答案,在交流中思想得到碰撞,最终自行解决了问题。在回顾总结中,学生通过看图理解了整首词的意境,并能用自己的话把词的画面说出来,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最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自由创作这首词。
三、以读为主。
古诗教学,我认为读非常重要,只有充分地读,才能深入理解诗句意思。本节课,我非常重视读,通过多层次地读,最终达到理解内容的目标。本节课分为几个层次地读,第一层次读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按一定节奏读。通过让学生轻声读、个别读、自由读、齐读,四次的读书,初步感知词的内容及词的节奏,达到了读准、读通顺的目标,也为下文教学读好诗句内容打好基础。第二层次是读懂诗句内容这次采用;默读和表演读的方式达到学生理解诗句的目标。第三层次是读好诗句。通过看图读、配乐读、赏读、挑战读、边想象边读等方式达到有感情朗读的目标。最后一层次是感悟读。学习完整首词后,再让学生回到古代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假如你是诗人,你看到这么美的画面,你会怎么吟诵出来?在这种具体情境中读出词中的画面,并把这种画面用现代的方式演译出来。这课教学通过了多次不同层次的读,学生的感情都能在读中体现出来,受到了听课老师的好评。
这节课按照简溢铸校长提出的““设疑、探索、评价、生成、运用”模式尝试进行教学,开放了课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体现了以学习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学习效果比较好,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
1、应放手让学生充分地质疑。
本节课能放手让学生质疑,并且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但是还没充分放手,对于课文的其他疑难点,应引导和鼓励学生质疑。如对于“路转溪桥忽见”的理解可能会存在分歧,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诗人是先过溪桥才看到茅屋,可以抓住学生的争论进行点拨和引导,这样学生理解更深入。对于“说丰年”,课堂上学生只是说了青蛙、农民和诗人谈论丰年,还可以再发散学生思维,这首词里还会有哪些景物在仿佛说丰年呢?
2、应关注后进生,词句的理解就给予充分的时间学习和反馈。
理解词的句的意思是这节课的重点,在这节课教学中,学生都能汇报已懂的和不懂的,但是给予学生单独思考和质疑的时间不够,未能给予中下生一个充分学习和提出质疑的时间,照顾中下生,并且再提高中下生,了解他们掌握词句意思的情况,这样学生更扎实。
3、应充分利用图片感悟诗句的意境。
本文的教学突出的特色是采用了情境教学,特别是以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诗句的意思,但是学生在理解词句意思时是孤立地理解的,如果能结合出示的相关诗句图片,学生理解会更容易,更到位。
以上是这节课的一些收获和反思,有得有失,有喜悦也有改进的地方。感谢学校领导和同行的老师给我提出的宝贵意见,希望以这课为例,及时摸索和总结教学经验,以便在今后的教学后探索出更佳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一首田野山水名作。它以自然朴素的语言,清新爽朗的风格,让读者不仅能看到一幅鲜活逼真的田园风光,而且会自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美妙感受。
这首诗词,虽然内容不算太深奥,但文中所表达的诗词意境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较远,要想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却是不容易的。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我首先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阅读。在分析课文所描绘的景象时,我及时给学生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如:“青蛙们在争说丰年,那他们会说些什么呢?”、“想像作者在看到旧时茅店后的神态、动作、语言,感受作者的喜悦”等。结果学生能够积极地去想象、表达;当学生想象有障碍时,就及时引导学生结合插图进行体会。
另外,我以“读”字当头,课上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读读议议,议议读读。一方面要通过读,走进文本,走进作者,走进那些独特的'历史时空;另一方面要通过读,读出意,读出味,读出形,读出神。结果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沉浸在意境中,十分准确地体会到了作者的感情。但如果课前布置学生多阅读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诗词的话,我想,学生在体会词人的情感时会更顺畅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