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优选15篇)
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我们的工作同时也在不断更新迭代中,写一份计划,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准备吧!好的计划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
一、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学习后,课堂常规、行为习惯、基本知识技能有了一定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培养都经过了一定的训练,但大部分学生对一年级学习的计算很不熟练,计算的速度很慢。
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一方面要注意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上,要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三、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初步认识线段和角。
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初步认识轴对称。
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四、教学措施
1、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法渗透。
教师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重视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4、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努力将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渗透一些数学的思想和方法。
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注重教学方式。
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渗透德育。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2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
1、乘法的初步认识;
2、表内乘法
3、角的初步认识;
4、表内乘法
5、除法的初步认识;
6、方向与位置;
7、表内除法;
8、统计与可能性;
9、混合运算;
10、总复习。重点是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这是学习一位数乘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法、除法、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知道乘法、除法、有余数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地运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
2、能应用表内乘、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认识角、辨别方向、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形状的活动中,逐步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方位感。
4、能运用有关方位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5、能运用四则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6、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相互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验策略的多样性。
7、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作用。
三、班级情况分析
我教两个班,一年来学生基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小朋友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但还有一小部分的学生还没养成这样的习惯,经常上课开小差,作业不认真完成。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因此对二年级学生,我们应该更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让学生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进一步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知识的有用性,从而更加喜爱数学这门学科。
四、教学措施
1、必须按时备课,熟悉课本,吃透教材,对不懂的地方及时向老教师请教;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必须清楚,能脱口而出。
2、要求孩子上课必须认真听讲,向课堂要质量,根据孩子不同的接受能力进行不同的教学,对个别慢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使每位学生都紧跟着。
3、数学要精讲多练,做到思路清晰明了,环环紧扣。多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再多多练习的过程中理解题意。对于每天所讲的内容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到底还有那些学生不懂,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及时的纠正错误。
4、做到多鼓励少批评,采用比赛的方法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团结、积极合作的精神,特别是慢的学生更要对他们有耐心、爱心,鼓励学生大胆的去尝试,去体验成功的快乐。
五、教学进度
一、乘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
二、表内乘法
(一)…………………………………… 5课时
三、角的初步认识……………………………………… 4课时
四、表内乘法
(二)…………………………………… 10课时
五、除法的初步认识…………………………………… 9课时
六、方向与位置………………………………………… 4课时
七、表内除法…………………………………………… 10课时
八、统计与可能性……………………………………… 3课时
九、混合运算…………………………………………… 4课时
十、总复习…………………………………………… 5课时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3
一、本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意,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17人,男生11人,女生6人。该班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动手操作,语言表达、合作意识明显增强,但学生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教师要更多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争取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
1、初步建立长度单位,了解1厘米和1米的的实际长度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全用刻度尺量线段。
2、用刻度尺量画线段。
3、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方法。
教学、进位加法,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竖式写法。
4、角和直角的认识用三角板画直角、乘法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乘法意义的理解,解决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5、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感知对称现象。能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随着口诀句数增多和数目的增大,记忆口诀是比较困难的。在解决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也比较困通过实例,在过去学习统计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1格代表2个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学习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
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
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估算学习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与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近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测、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互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3、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4、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5、要注意教学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6、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扎实。
7、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学生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小朋友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部分同学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
三、教材总体分析:
这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用1~9的乘法口诀算表内乘法;
除法的初步认识;用乘法口诀求商;时、分、秒的认识;平面图形的认识;认识东、南、西、北等方向,从不同方位观察同一种物体,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线段的直观认识;认识长度单位米、厘米,用尺量线段的长度;统计与概率和实践活动。
四、学期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数与代数
1、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除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4、通过“时、分、秒”的学习,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在实际情境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地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二)空间与图形
1、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从而发展空间观念。
(三)统计与概率
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四)实践活动
在从事“节日广场”“趣味运动会”以及“小调查”等活动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之间的联系;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方法与措施:
1、继续加强学习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学习数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如:组织学生进行“数一数”的活动,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含义;开展“分一分”的活动,在大量平均分的过程中,体验除法的含义,等等。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 ,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情况分析
二年级的小朋友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部分同学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
三、总体目标: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具体目标
(一)、数与代数
1、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除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4、通过“时、分、秒”的学习,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在实际情境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地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二)、空间与图形
1、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从而发展空间观念。
(三)、统计与概率
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四)、实践活动
在从事“节日广场”“趣味运动会”以及“小调查”等活动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之间的联系;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具体措施
1、继续加强学习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学习数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如:组织学生进行“数一数”的活动,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含义;开展“分一分”的活动,在大量平均分的过程中,体验除法的含义,等等。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 ,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5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1)有学生50人,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一) 长度单位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并初步认识线段、学习量、画线段的方法。
(二)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加强估算思路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
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习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三) 角的初步认识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四) 表内乘法一 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难点是“4”、“6”乘法口诀的学习。关键是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建立乘法的含义。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五) 观察物体 本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难点是在学生“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等动手实践活动。关键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适应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六) 表内乘法二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继续学习7、8、9的.乘法口诀。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难点是使学生熟记7—9的乘法口诀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关键是充分利用2—6乘法口诀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迁移学习7、8、9的乘法口诀。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熟记口诀的兴趣。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直观操作。
(七) 统计 本单元是在一年级学习简单的统计图表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重点是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难点是让学生把收集来的信息转化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关键是根据实际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创新精神。
(八) 数学广角 本单元包括排列组合和简单逻辑推理。 排列组合是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是靠问题的意识。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习。
三、教学目的要求
1、 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 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 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 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 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 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 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 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 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3、 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4、 多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
进度教学表可以参考其他版本的也可以,或则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6
一、本册教材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初步理解了加法、减法的含义,学会了两未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口算以及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学习了运用加、减法解决求总数、求剩余、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学习了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在此基础上,本册教材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依据儿童的学习水平,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活动”四个领域里安排了以下一些相关内容。
1、数与代数领域
认识乘法、乘法口诀(一)、认识除法、口诀求商(一)
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二) 、时、分、秒
2、空间与图形领域
认识图形、厘米和米、位置与方向、观察物体
3、统计与概率领域
统计与可能性
4、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
本册教材共安排五次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
二、本册教学目标
1、若干个相同加数相加的.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在相同加数的个数比较多的时候,乘法算式比连加算式简便。
2、使学生理解1-6乘法口诀,并能用口诀计算乘法和解决实际问题。
3、使学生知道图形的边,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感受图形的变换。
4、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能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5、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学生列出除法算式后,不再需要通过平均分的操作寻找得数,而是用口算求商。
6、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能用这两个单位计量物体的长度。
7、创设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现实的空间情境,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或常识,充分地观察、操作、判断、交流,在内容丰富的活动中体验有关位置与方向的知识。
8、7~9的乘法口诀、用口诀计算一位数乘一位数和相应的除法。
9、看看、数数、算算,了解钟面上的大格和小格。初步形成1时、1分的观念。认读钟面上的时间。 感受“秒”,认识秒与分的关系。
10、使学生掌握初步的观察物体的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
11、分类整理事件里的信息,用方块图表示数据;感受确定现象与不确定现象,初步体会可能性。
三、本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乘除法的计算及解决问题
难点:平面图形的平移。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年、月、日的认识,大月与小月,平年和闰年。
由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拼搭成的物体的三视图。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7
新的学期又开始了,在这一学期里为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尽快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以便取得好的教学成绩,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乘法的初步认识;6以内的表内乘法;角的初步认识;除法的初步认识;表内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认识东、南、西、北等方向,从不同方位观察同一种物体,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统计与概率和实践活动;混合运算。
二、班级情况简析
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动手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他们有了一年的学习基础,有强烈的求知欲,以形象思维为主,这就需要教师有层次的、耐心的进行辅导。
三、教学要求
1、初步理解乘法、除法、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知道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编1~6的乘法口诀,熟记乘法口诀,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会写乘、除法算式。
3、知道简单的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不带括号),并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4、初步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5、认识东、南、西、北、前、后、左、右等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6、在统计活动中,初步学会分类统计的方法。在具体活动中,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7、通过测量、整理、分析数据等活动,加深对所学长度单位的认识,能在现实情景中辨认方位。
四、渗透教育
1、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教育学生爱祖国、爱集体。
2、珍惜时间做把握时间的小主人。
3、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是:理解乘法、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教学难点是:统计和可能性、混合运算。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目标:
争取达到的目标是,优秀率达到35%,及格率达到90%,总成绩在乡统考中达到中游以上水平。
七、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我将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阅读有关参考书,领会教材编写意图,明确教学任务,弄清双基内容、重点、难点和关键,研究单元、章节和本课在全书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教材知识的全貌,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制订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的深广度,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处理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2、搞好课堂教学:
⑴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最关键的一环,上课时按教案进行,并随机应变。严格按教学计划上课,并视情况适当调整,
⑵、遵循“探索领先-学导结合、优化训练、当堂达标”的教学思想,重视结论获取过程的教学,建立“目标-探索-结论-训练”的知识点教学的基本程序,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实现学生“学”与教师导的最佳结合,优化训练的材料、时机,通过训练促进学生巩固知识、深化理解、培养能力,当堂完成各项教学任务。
⑶、教学方法灵活得当。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采用能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引导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一定要实用,不要过分追求时髦。
⑷、教学手段先进实用。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增强直观性,改善改善视听效果,提高教学效率。使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投影、录相机、录音机、多媒体等。并自制简易教具,研究开发教学课件。
⑸、建立新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
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转变学习方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转变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有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
⑺、作业设计符合“四性”:目的性、科学性、量力性、计划性。精心设计练习和作业。认真批阅作业,并进行讲评。
⑻、加强调后辅导,重点是学困生。要把功夫花在学困生的提高上,同时也要兼顾其他学生,使优生更优,使全体学生都能弥补自己的学习缺陷。
3、教育理论学习及教研课题实施方案。
本年度理论学习要持之以恒,坚持每周都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学习有关教研报刊,每周抽出一定时间浏览有关教育网站,随时关注教改动态。
八、教学进度:
参照市教研室的进度表进行。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8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 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全册课时安排:(约120课时)
(一)长度单位(8课时左右)
(二)100以内的加、减法(二)(30课时左右)
1、两位数加一位数……………………………………………6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一位数………………………………………………10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8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
我长高了…………………………………………………2课时
机动………………………………………………………2课时
(三)角的初步认识(6课时左右)
(四)表内乘法(一)(28课时左右)
1、乘法的初步认识……………………………………6课时左右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2、3、4的乘法口诀……………………………………8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6课时左右
复习和整理…………………………………2课时左右
机动………………………………………………………2课时
(五)观察物体(8课时左右)
(六)表内乘法(二)(24课时左右)
7的乘法口诀…………………………………10课时左右
8的乘法口诀……………………………6课时左右
9的乘法口诀……………………………10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
看一看 摆一摆………………………………………2课时左右
机动………………………………………………………2课时
(七)统计(4课时左右)
(八)数学广角(4课时左右)
(九)总复习(8课时左右)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9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3)班原有学生34人,本学期转走4人,插入3人。二(4)班原有学生34人,本学期转走2人。通过一年级的学习,孩子们已基本适应了北师大版教材特点和班级学习生活。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两个班合格率均为100%,但是优生率还有待提高。两个班的孩子的学习习惯都比较好。2、4班的学习成绩相对同年级几个班比较薄弱,个别孩子如耿瑞天、赖恩培、许耀月等,还需要重点加强基础的辅导。2、3班整体情况比较好,但也有个别的如郭轲辰、付豪等,基础比较薄弱。本学期的教学重点还是要放在良好听课习惯的养成和数学思维能力养成训练。
二、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二单元“乘法口诀(一)”,第七单元“乘法口诀(二)”。在这两个单的学习中,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够熟记乘法口诀表,并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四单元“分一分与乘法”,第五单元“除法”。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第六单元“时、分、秒”。学生通过时、分、秒的学习,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在实际情景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的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2、空间与图形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在这个单元学习中,学生将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可能是不一样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概念。
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统计与概率:第九单元“统计与猜测”。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的过程,根据图表中的一些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初步形成统计意识。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感受不确定现象,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4、实践活动: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节日活动”“地球旅行”“人类的好朋友”,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安排了“小调查”活动和贴进生活多样化的应用性问题,旨在对某一知识进行实际应用。
三、教学重点
1、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熟记乘法口诀表,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四、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措施:
根据两个班的实际情况,在本学期中,重点采取学生下措施:
1、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班级孩子进行分工,负责班级的课前准备、课后作业、家庭作业的收发。
2、注重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做足课前的准备,创造生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重视动手操作与抽象概括相结合,体验乘除法的含义,发展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4、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鼓励算法的多样化。
5、培养学生初步的问题意识,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发掘身边的数学信息,并以周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6、在整理与复习中,注重培养学生回顾与反思的学习能力。
7、加强家校合作和培优辅弱工作。
【范文三: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近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锐角和钝角”“平移与旋转”。与原有教材相比,“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明显提前了,“平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统计的意义,学习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会用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
3、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初步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方法。
4、让学生亲身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5、让学生经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过程和作用;能人、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用符号用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6、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知道用称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7、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8、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惊醒简单的分析;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9、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扎扎实实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
3、认真研究、创造性的使用实验教材,认真备课、上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4、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奥数辅导,使它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重点抓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
5、定期进行测试,及时反馈总结。
五、课时安排:(略)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0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两步计算式题,以及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十多少的实际问题。
1、教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对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算理与算法,形成计算技能,发展运算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2、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之前,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解决把两个数量调整为同样多的实际问题,帮助他们重温“求相差数”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进一步体会两个数量相差关系的本质,初步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也为进一步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十多少的数量关系作准备。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列竖式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掌握比较简便的竖式书写方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笔算和口算。
2、 使学生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并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比较能力,以及有条理表达的能力,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初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十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四、教学难点:
根据算式的特点合理、灵活地选择笔算和口算方法,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十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五、教学关键:
1、结合现实情境引入具体的计算问题,引导学生自觉实现知识迁移。
2、合理安排教学活动的基本线索,为学生自主探索和选择计算方法提供足够的空间。
3、适当统一竖式的写法,避免混淆。
4、重视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理解数量关系。
六、课时安排:
1、连加、连减………………………………………………1课时
2、加减混合运算……………………………………………1课时
3、练习一……………………………………………………1课时
4、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1)………………………… 1课时
5、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2)………………………… 1课时
6、练习二……………………………………………………1课时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1
一、教材的编排特点及重点训练项目:
本册教材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并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教材的基本内容是:长度单位, 100以内的加减法(二),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一)(二),观察物体(一),认识时间,数学广角(搭配一)和数学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其中 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是本册教材的重点训练内容。
二、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应更多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4、 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并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
7、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五、教学进度表
时 间周次教学内容或活动内容备 注
9.2/81长度单位
9.9/152长度单位/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9.16/223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9月19日至21日中秋放假
9.23/294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9.22至27 连续6天上班
9.30/10.65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至7日放假调休,共7天
10.7/10.136角的初步认识8至12 日 上5天班
10.14/207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一)
10.21/278表内乘法(一)
10.28/11.39表内乘法(一)
11.4/1010表内乘法(一)期中测评
11.11/1711观察物体/表内乘法(二)
11.18/2412表内乘法(二)
11.25/12.113表内乘法(二)
12.2/814表内乘法(二)/量一量,比一比
12.9/1515认识时间/数学广角
12.16/2216数学广角/总复习
12.23/2917总复习
12.30/1.518复习迎接测评
1.6/1219复习迎接测评
1.13/1920测评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2
现在我们的学生已经从一年级升到二年级了,和我一年级时的教学方法一定要有所变化,一年级的小学生什么也不知道们只能一切从头开始教他们,而在他们进入了二年级之后,他们已经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了,我在教学上就要有所变化了。
我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为了使我自己能够有一个明确的计划和方法较好学生,我制定了新学期的数学教学计划,内容有下:
一、学生掌握知识情况:
我们班共有学生58人,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一)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加强估算思路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习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二)角的初步认识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三)表内乘法<一>
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难点是“4”、“6”乘法口诀的学习。关键是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建立乘法的含义。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四)长度单位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并初步认识线段、学习量、画线段的方法。
(五)数学广角
本单元包括排列组合和简单逻辑推理。排列组合是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是靠问题的意识。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习。
(六)观察物体
本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难点是在学生“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等动手实践活动。关键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适应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七)表内乘法<二>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继续学习7、8、9的乘法口诀。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难点是使学生熟记7—9的乘法口诀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关键是充分利用2—6乘法口诀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迁移学习7、8、9的乘法口诀。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熟记口诀的兴趣。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直观操作。
(八)统计
本单元是在一年级学习简单的统计图表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重点是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难点是让学生把收集来的信息转化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关键是根据实际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创新精神。
三、教学目的要求
1、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6、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7、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8、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四、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3、多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这学期我的工作任务更重了,一年级只是给学生们打好起码最好的基础,而二年级开始,数学就开始慢慢的变难了,这是难度的开始,有些学生就是因为在这时打不好基础,以致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上始终跟不上节奏,学习很难上去。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的让孩子们跟着我的思路,慢慢的深入,最后把数学学好,这是我的教学思路,也是学生们提高成绩的重要方法之一。我相信我能够把我的学生的数学教好!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3
一、教材分析 。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一、乘法的初步认识;二、表内乘法(一);三、角的初步认识;四、表内乘法(二);五、除法的初步认识;六、方向与位置;七、表内除法;八、统计与可能性;九、混合运算;十、总复习。
教学重点是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这是学习一位数乘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二、总体目标。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具体目标。
(一)数与代数。
1.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除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4.经过时、分、秒的学习,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在实际情境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地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二)间与图形。
1.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从而发展空间观念。
(三)统计与概率。
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四)实践活动。
在从事我们身上的小秘密我喜欢的地方等活动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之间的联系;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教学措施。
1.继续加强学习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学习数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如:组织学生进行数一数的活动,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含义;开展分一分的活动,在大量平均分的过程中,体验除法的含义,等等。
3.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 ,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8.做好示范者。老师在板书或批改作业的时候,尽量做到书写认真、工整,给学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这样,学生在你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就会不知不觉地学你的样儿,把字写好、写端正。
9.加强常规教学的管理,实现常规教学规范化。
五、教学进度。
一、乘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
二、表内乘法(一) 5课时
三、角的初步认识 5课时
四、表内乘法(二) 11课时
五、除法的初步认识 9课时
六、方向与位置 4课时
七、表内除法 10课时
八、统计与可能性 3课时
九、混合运算 4课时
十、总 复 习 5课时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4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
一、乘法的初步认识;
二、表内乘法(一);
三、角的初步认识;
四、表内乘法(二);
五、除法的初步认识;
六、方向与位置;
七、表内除法;
八、统计与可能性;
九、混合运算;
十、总复习。
重点是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这是学习一位数乘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法、除法、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知道乘法、除法、有余数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地运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
2、能应用表内乘、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认识角、辨别方向、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形状的活动中,逐步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方位感。
4、能运用有关方位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5、能运用四则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6、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相互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验策略的多样性。
7、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的初步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难点之一。教材选取了学生感兴趣的变魔术、杂技等内容为素材,由“情境串”引发出“问题串”,利用儿歌的形式来学习乘法口诀,形式新颖有趣,教学时引导学生先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然后记住乘法口诀,为以后的混合运算打下坚实的基础。混合运算也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时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引导学生理解算理,强调:在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先算乘除法,在熟练的基础上正确计算。
四、班级情况分析
经过一个学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初步感知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也基本养成,但是仍需进一步的强化训练。另外,班内的学习气氛尚不够浓厚,也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常抓不懈,应该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充分发挥和运用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优势,用其辅助教学,帮助学生进行理解。
3、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求难、求广。应该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4、少一些呆板的练习,适当布置有趣的作业,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提高其学习的兴趣。
5、做到多鼓励少批评,采用比赛的方法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团结、积极合作的精神,特别是慢的学生更要对他们有耐心、爱心,鼓励学生大胆的去尝试,去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5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班级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和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要更多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数一数与乘法、乘法口诀一、观察物体、分一分与除法、方向与位置、时分秒、乘法口诀二、除法、统计与猜测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四、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1、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二单元“乘法口诀(一)”,第七单元“乘法口诀(二)”。在这两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在这个单元学习中,学生将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可能是不一样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概念。
4、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第五单元“除法”。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5、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第六单元“时、分、秒”。学生通过时、分、秒的学习,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在实际情景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的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7、统计与概率:第九单元“统计与猜测”。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的过程,根据图表中的一些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初步形成统计意识。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8、实践活动: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即“节日活动”“月球旅行”“趣味运动会”,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安排了“小调查”活动和贴近生活多样化的应用性问题,旨在对某一知识进行实际应用。
五、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六、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乘法口诀、除法
教学难点:乘法口诀、除法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七、课时安排:
1、数一数与乘法,5课时
2、乘法口诀(一),10课时
3、观察物体,4课时
4、分一分与除法,13课时
5、方向与位置,4课时
6、乘法口诀(二),7课时
7、时、分、秒―,4课时
8、除法,8课时
9、统计与猜测,4课时
10、总复习,5课时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06-15
(合集)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05-22
二年级上册数学数学广角教案03-11
二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计划(经典)05-15
二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计划03-25
二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计划12-27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06-12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05-17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