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 通知工作总结 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设计>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时间:2023-05-31 17:26:2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教学《分物游戏》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经历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

  2.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会用画图(连一连、圈一圈)或语言表述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

  3.经历与同学讨论、交流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教学难点:

  经历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

  教具学具:

  小棒、圆片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是小熊的生日,他邀请了很多好朋友还准备了丰盛的食物,让大家和他一起过生日,你们瞧(出示动物图片)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活动一:分桃子

  学生边动手分一分,边说一说分的过程。

  全班汇报交流。

  2、活动二:分萝卜

  学生帮小兔子分萝卜,讨论说说怎么分。

  让学生动手摆一摆,老师提具体要求。

  组织学生交流分法。

  ④小结。

  3、活动三:分骨头

  帮小狗分骨头,讨论分法。

  小组合作分一分。

  汇报:老师用磁铁板演分的过程。

  4、活动四:画图记录分骨头的过程

  师:老师发现每次分都得用小棒很麻烦,想想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分的过程。

  学生汇报画的方法。

  小结:小熊很感谢大家为它解决的难题,表扬大家都很聪明。

  三、巩固练习,再次感知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平均分”,请你们回去之后,找找看有哪些地方需要用到“平均分”,下节课我们再来说一说。

   :本节课是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的第一课时,重点是让学生经历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并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展示平均分的结果进一步体验平均分的意义。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我设计了以小熊过生日进行分物串联整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体验感知平均分。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建构,师生、生生共同合作,共同探究,实现了由不知到知,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课堂上,能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但本节课教学中也存在许多不足,例如,只顾虑教学环节的展开,忽略了课堂上对学生适时的评价,过渡性语言还不够提炼,要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总之,今后还需要不断的学习,努力钻研教材,不断提高自己教学水平!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1、能从情境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用加法、减法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具:小黑板、投影器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解决问题(师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能从情境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用加法、减法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小黑板出示师指一名学生读)师:要达到学习目标离不开同学们认真看书自学同学们有信心达到学习目标吗?(有)

  三、口述自学指导(教师边口述学生边自学)师:把书翻到4页例1看情境图和下面的计算方法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应怎样列式计算?重点看下面的三种计算方法:1、先看小男孩的计算方法22+13=35(人)求出的是什么?35-6=29(人)求出的是什么?2、再看小女孩的计算方法22-6=16(人)求出的是什么?16+13=29(人)求出的是什么?3、最后再看绿衣服小男孩的计算方法这种方法有什么好处?

  四、先学(看一看)

  1、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看书自学师巡视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看书自学

  2、"做一做"(第6页第1题)师:下面老师来考考同学们看谁做题最认真①指2名学生到黑板上做其他同学做在书上②师巡视发现其他学生的错误

  五、后教(议一议)

  1、学生更正师:发现错误的来黑板上改正(提示:把错误的或不同的答案用红粉笔圈起来在旁边改正)

  2、讨论(议一议)(1)认为22+21-16=27(人)这个算式列正确的举手?认为22+21=43(人)43-16=27(人)这个算式正确的'举手?(2)认为22+21=43(人)求出的是什么?43-16=27(人)求出的是什么?认为22+21-16=27(人)这个算式正确的举手?与第一种方法有什么不同?(3)认为得数正确的举手?认为单位名称正确的举手?

  3、评议板书、正确率

  4、同桌对改生更正错误

  六、练习师:刚才同学们计算的都很正确下面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男女生比赛看谁能快速、正确地列式计算比谁小旗得的最多!

  投影出示:(1)商店有30台微波炉卖出18台又运来28台现在有多少台?(2)二(1)班男生有38人女生有21人其中30人参加歌唱比赛有多少人没有参加歌唱比赛?(3)同学们做黄花35朵红花20朵送给二(2)班28朵还剩多少朵?

  1、师出示投影男女生比赛、开火车比赛2、形式分必答、抢答······

  七、全课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我相信一切问题都难不住你们!2、评比本节课比赛情况获胜的表扬失败的鼓励八、当堂作业(练一练)师:下面就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吧!比谁字体端正并能做全对作业:1、小红家有公鸡25只母鸡17只卖了20只还剩几只鸡?2、男生有24人女生有14人其中29人是少先队员有多少人不是少先队员?

  练习:教科书第6页1、2题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分橘子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掌握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3。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重、难点掌握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疑

  1。用竖式计算。

  56÷7 42÷6 32÷8 35÷5 81÷9 21÷3 16÷2 63÷9

  2。谈话导入课题,并板书课题。分橘子有余数的除法

  二、互动解疑平均分后有时会出现余数。

  1。课件显示14个橘子画面。

  2。组织小组讨论:有14个橘子,如果每盘放4个,可以放几盘?请每个同学用代表橘子的圆片实际分一分,在小组内讨论怎样列出算式,用竖式怎样表示。

  3。全班进行交流。指名回答:投影显示学生的圆片图,引导学生探究竖式各数表示的意思及单位名称的`写法,并进一步认识余数。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4÷4=3盘……2个答:可以放3盘,还剩2个。4引导学生认识竖式中:“14”表示把14个橘子拿去分,“4”表示每盘放4个,“3”表示放了3盘强调单位“盘”,“12”表示3盘共12个4×3=12。“2”表示放了3盘后还剩下2个。强调单位:“个”5说明“2”是这个竖式的余数,这2个不能再继续往下分了,不然每盘就放得不一样多了。6体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三、启思导疑

  1。先由学生操作用圆片分一分。再列出除法竖式,独立解答“试一试”。

  2。讨论:根据刚才这道习题,你发现了什么?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学生独立完成“算一算,想一想”,指名板书,全班齐练。练习完,比较每道题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指名回答:余数要比除数小。

  四、实践应用

  “练一练”第1、2、3、4题。

  五、总结评价

  1。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2。你有哪些收获?

  除法竖式的写法,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正确判断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初步建立图形的位置关系及其变化的表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能判断方格纸上图形平移的方向和格数。

  教学难点:

  学生在方格纸上正确画出平移后的简单图形。

  教学准备:

  微视频、微练习。

  课前准备:

  1、将《平移与旋转》微视屏发布到班级QQ群,请家长督促孩子观看学习。

  2、根据微视频内容进行学习,并完成微视频练习题。

  课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根据微练习1、2、3小题的讲评复习图形的运动—平移。

  2、导入语:图形的`运动除了前面学的平移,还有一种图形的运动—旋转

  3、出示课题:旋转

  二、新课学习。

  1、在观看微视频,观察图中的物体运动。

  2、小组探究:和昨天的知识对比,物体的运动有什么不同

  3、小组讨论。

  三、提升训练

  1、寻找身边的平移和旋转。

  孩子们,我们的身边还有那些物体的运动方式是平移?生说。哪些物体的运动方式是旋转?。

  2、孩子们找到的可真多呀,老师也找到了一些,你能准确地判断出下列物体的运动方式是平移还是旋转吗?(课件展示)

  3、孩子们判断得可真准确,现在想请一个孩子到黑板上来平移小汽车的卡片。老师先贴在黑板上,听老师的口令,平移这张卡片,如果上面的孩子平移正确了,请你送给他掌声,明白吗?指任1名同学发口令,1名同学平移卡片。小结:细心的学生仔细观察,我们每次平移后,物体的什么有变化吗?什么没变?想一想旋转时呢?

  4、课间小活动。

  让学生当小小设计师。拿出准备的学具,线和纽扣。小组合作,设计纽扣的运动方式。

  二、课堂作业。

  通过学习,谈谈收获。

  三、课后作业。

  寻找身边的平移与旋转事例,讲给同学们听。

  板书设计:

  平移与旋转

  平移: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方向运动,而本身的方向不发生改变时,这种运动现象就是平移。

  旋转:物体或图形绕着同一个点(或同一条直线)转动,这种运动现象是旋转。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5

  学习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

  3.结合具体情景,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合教学内容渗透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的思想。

  学习重点: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学习难点: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引出课题。

  师:教师出示电池,问:“这是什么?”生回答师板书“电池”。

  请大家说一说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过电池?

  生:玩具车、钟表、遥控器……

  师:电池在生活中的用处很大,但它有一定的使用寿命,那么用过的废电池应该怎么处理呢?

  生:扔掉了。

  生:回收。

  师:同学们,废电池的危害很大,对我们的身体有害,还会污染土壤、污染水……

  一颗钮扣大小的废电池,污染的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生活用水量。

  师: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回收废电池这一主题学习新的数学知识。

  (补充板书课题:回收废电池)

  二、结合情境,提出问题

  师:我们学校开展环保活动, 这是二年级1——3班回收废电池的情况如下表:

  师:从这张统计表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1)一班和二班一共回收多少节?

  (2)一班和三班一共回收多少节?

  (3)二班和三班一共回收多少节?

  (4)二班比三班少回收多少节?

  (5)一班比二班多回收多少节?

  (6)三个班一共回收多少节?

  ……

  三、估算、计算结合,构建方法

  1.探索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不进位)

  师:同学们提出问题的能力都很强,现在老师要看看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了,本节课我们重点解决加法问题。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一班和二班一共回收多少节?

  师:计算之前先来估计一下,一班和二班大约一共回收多少节?并说说你是怎么估计的。

  师:估计的`对不对呢,要计算出准确的结果,应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独立列出算式122+77=

  师:怎么样计算呢?请同学们打开练习本自己尝试算出得数后全班交流。

  (1)画数线的方法。

  (2)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3)列竖式计算。

  师:与估算结果比较一下,计算出的准确结果与估计的结果接近吗?估算能起到帮我们检查计算结果的作用。

  2.探索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进位)

  师:接下来,我们就来解决第二个问题:一班和三班一共回收多少节?

  师:我们先来估计一下,一班和三班大约一共回收多少节?

  学生说出不同估计方法。

  师:我们估计得准不准呢?算一算才知道。

  列式:122+149=

  学生先尝试独立计算,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算法,最后全班汇报。

  3.比较异同,总结计算方法。

  师:比较这两个竖式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1)都是加法;(2)列竖式时都是相同数位对齐;(3)计算时都从个位加起。

  不同点:第一道题是不进位加法,第二道题是进位加法。

  师: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十位相加满十呢?

  生:十位相加满十,要向百位进一。

  师:你还能想到什么?

  生:百位相加满十要向千位进一……

  师:如果用一句话说明怎样进位,你会说吗?

  生: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师:结合我们的计算,大家想一想:用竖式计算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生:相同数位要对齐,先从个位算起,哪一位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四、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环保小卫士(课本46页第3题。)

  师:同学们,我们应当怎么做呢?让我们现在行动起来吧!回收废电池,争当环保小卫士。做对一道题,就回收到5节废电池,谁收集了20节废电池,就是我们班的环保小卫士。

  245+172 433+158 166+329 306+275

  用竖式计算,让学生独立计算。

  (教师注意提醒学生算前先估算,做到心中有数。)

  教师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2.拓展练习

  二年级一班、二班、三班都回收了废电池,我们二(5)班想不想回收?我们计划回收多少节?(数不超过200)自己标在课本的统计表上,再根据统计表提出一个和我们二(5)班有关的加法问题并解决。

  五、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师:同学们,在今天的回收废电池的活动中,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小结: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大家不但掌握了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还知道了废电池的危害。老师希望课后同学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把废电池回收起来。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6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春天轻轻悄悄地又来了。小朋友说说,你眼中的春天是怎么样的?

  师:你们的春天真美!汪老师眼中的春天是生机勃勃,百花争艳。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1)师在黑板上先摆一朵花

  师:瞧!黑板上现在就开了一朵花!这朵花有几片花瓣呢?

  生:5片

  (板书:5)

  师:老师再来摆几朵!

  (2)师在第二行摆2朵

  师:看,第二行我摆了几朵花呢?

  生:2朵。

  师:第二行用了几片花瓣呢?

  生:10片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摆一朵花用5片花瓣,摆两朵花要用2个5片,就是10片。

  师:2个5片是10片。(板书:2个5)

  师:10和5比,10是5的几倍呢?

  生:2倍

  师:为什么呢?

  生:10里面有2个5,所以10是5的2倍。(2倍,2个)

  师:说得真好!谁再来试一试呢?

  (板书:10是5的2倍)

  (请3~4个学生回答)

  (3)学生摆花

  师:如果老师给你们15片花瓣,这样的花你能摆几朵呢?

  生:3朵

  师:是吗?我们同桌合作摆一摆。

  师:15片花瓣这样的花你们摆了几朵?

  生:3朵。

  师:没摆之前你们为什么快就知道是3朵呢?

  生:3个5片,就是15片。

  (板书:3个5)

  师:15和5比,你也能这么说吗?

  生:15是5的3倍。

  师:你真是聪明,谁还能再来说一说呢?

  (请个学生回答)(齐说)

  师:那为什么15是5的3倍呢?

  生:因为15里面有3个5,所以15是5的3倍。

  (4)练习

  师:15和5比,15是5的3倍。35和7比,35里面有()个7,35是7的()倍;

  师:全体男同学来回答,28里面有()个4,28是4的()倍。

  (5)学生摆花

  师:如果我有20片花瓣摆花,说说这样的花我能摆几朵呢?

  生:4朵。

  师:你是怎么想的啊?

  预测1:

  生:因为4个5是20,所以是4朵。

  (板书:4个5)

  预测2:

  师:还有别的想法吗?

  生:因为20是5的4倍,所以是4朵。

  师:现在20和5比,求20是5的几倍,你能列算式吗?在草纸上写一写。

  (5)教学除法算式

  20÷5=4

  师:我请一位同学说说算式是怎么写的。

  师:你们都是这么写的吗?那么20÷5=4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20里面有4个5;20是5的4倍!

  师:真行!谁能把这两句话完整又流利地说一说!

  (3~4个)

  师小结:求20是5的几倍我们可以用除法计算。

  师:这里汪老师还要提醒一下,倍不是单位名称,所以4的后面倍不用写。

  师:15是5的.3倍,你能用算式表示吗?

  (写在草稿纸上)

  生:15÷5=3

  师:这个算式又表示什么意思呢?

  (2个人)

  师:真不错!看来求10是5的几倍没问题了吧!我们一起来列算式!

  (板书:10÷5=2)

  师:同桌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师:我想听听你们怎么说的,可以吗?

  (5)小结

  师:同学们,像这样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倍数问题,我们通常可以用除法进行计算。下面跟随汪老师走进生活,去找找生活中这样的数学问题,去解决这样的数学问题。

  (板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3、尝试运用,解决数学问题

  (1)师:春天可是个锻炼身体的好季节。

  电脑出示运动图片

  师:瞧!这里可真热闹!小朋友都在干什么呢?

  生:拔河,跑步

  师:跑步有几人呢?拔河的有几人?

  师:那么拔河的人数是跑步的几倍呢?谁来说一说?

  生:4倍

  师:怎么列算式呢?

  学生列式:16÷4=4

  师:谁来说说这个算式的意思?

  生:16里面有4个4,16是4的4倍。

  师:越说越好了!

  (2)师:操场的这里也很热闹,你都看见了什么啊?

  师:数一数,丢手绢的有几人,唱歌的有几人呢?

  师:丢手绢的人数是唱歌的几倍?

  师:草稿纸上列出算式。

  师:异口同声告诉我算式

  师:这里有两个8,除号前的8表示什么?除号后的8表示什么?

  师:解释得很清楚,求丢手绢的人数是唱歌的几倍,列式时就得是丢手绢的人数去除以唱歌的人数。

  三、巩固练习

  1、师:我们身边的倍数问题还有很多,看!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发现了知道了什么?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一个有关倍数的数学问题吗?

  师:听清楚了吗?好,谁愿意再来说一说!

  师:在草稿纸上列出算式。

  2、统计图中的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吗?认识吗?

  生:统计图

  师:这张统计图大家可能都认识,上学期学习统计的时候就出现过!当时同学们利用数学知识发现了这些数学信息。那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又能发现什么新的数学信息呢?

  师:我也发现了,你们看!

  小结:同样一张统计图,但随着同学们知识的增长,发现统计图中还有倍数关系。

  3、师:好,下面咱们走出校园到郊外去看看!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又能提出些什么的数学问题呢?

  师:同学们不仅问题提得好,回答的也不错,所以送你们几个灿烂的笑脸。

  4、涂一涂,涂出倍数关系

  师:白色的笑脸有几个?

  师:下面拿出准备好的两支水彩笔,在笑脸上涂一涂,涂出倍数关系。

  学生涂色

  师:红色的笑脸有几个?绿色的笑脸有几个?他们存在什么倍数关系呢?

  四、拓展延伸

  1、师: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啊?

  2、师:最后我再来考你们一道题目,小朋友今年6岁了,妈妈36岁了,你知道妈妈的岁数是小朋友的几倍吗?

  生:4倍。

  师:这么快怎么知道的啊?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去年妈妈的岁数是小朋友的几倍呢?

  生:7倍

  师:你怎么算出来的呢?

  3、师:在美好的春天,听着同学们这么精彩的发言,我感到特别的温暖。希望同学们趁着好季节多出去走走,去发现更多身边的数学问题。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平移、旋转现象。

  2. 能够自己动手解决有趣的图形或物体运动问题。

  3. 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感受平移、旋转的特征,帮助学生积累平移和旋转的经验。

  教学难点:运用平移、旋转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课前准备

  资源利用华容道游戏板、正方形、圆、三角形硬纸板、火柴棒、竹蜻蜓

  教师:设计教案,制作课件 ,华容道游戏板

  学生:华容道游戏板、正方形、圆、三角形硬纸板、火柴棒、竹蜻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小朋友们喜欢玩各种各样的游戏棋,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棋类商店看看,知道这是什么棋吗?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活动一:玩一玩,华容道(认识平移)

  1.教师介绍华容道游戏的由来。

  师:华容道是个非常有趣的游戏,发明的人受到三国故事华容道的启发,制作了这个游戏棋。了解故事。

  华容道的玩法介绍。游戏规则:4个人物只能横向或纵向移动。

  谁来演示?(板书:左右、上下)

  (1)分组活动。

  (2)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

  2.练一练:超级小司机

  谁知道是什么意思?(前进、后退)

  3.列举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升国旗、缆车

  你还知道哪些?

  4.小结:玩一玩,发现了物体可以上下、左右、前进、后退,真有数学的眼光。

  活动二:做一做,制作陀螺(认识旋转)

  1.任选一个喜欢的图形,制作陀螺

  2.自己选择图形,制作。

  3.反馈。转一转,发现了什么?

  4.列举生活中物体旋转的样子。

  5.对比小结。这些运动和棋子运动一样吗?用手势做一做。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活动:做一做,竹蜻蜓

  1.介绍竹蜻蜓。演示玩法。

  2.放飞竹蜻蜓。观察竹蜻蜓翅膀是怎样飞的。

  3.介绍书上的`竹蜻蜓,做竹蜻蜓。

  (四)课堂小结评价反思

  这节课,我们在玩中学习,完整感受了物体的运动,希望你们带着一双数学的眼睛去发现玩中的数学,玩中的乐趣,玩中的美。

  板书设计

  玩一玩,做一做

  平移(左右 上下)

  旋转(转动)

  

  教学活动中,有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力、有自己的的动手操作,也有小组间的合作、生生之间,组与组之间的立体交叉互动。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本课真正使学生动了起来,课堂活了起来,实现了新课标准要求“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展”的目的。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8

  寻找身体上的数学“秘密”。

  1。 在活动中发现人的身体上特有的规律。

  2。 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逐步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

  3。 感受用身体的某部分测量物体的普遍性,养成估测意识。

  重点:在活动中发现人的身体上特有的规律。

  难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形成估测技能。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身体上蕴藏着很多的数学“秘密”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寻找我们身体上的数学“秘密”,你们有兴趣吗?

  【设计意图:借助谈话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师:淘气有什么发现呢?我们先一起来看看吧!

  出示:教材第88页第一幅图。

  生:淘气的妈妈告诉他拳头的一周和脚长差不多。

  师:这是真的吗?太有趣了,让我们同桌两人为一组,合作测量进行验证吧。

  学生合作测量,教师巡视,了解情况,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师:原来真的是这样的。我们的身体上还有哪些“秘密”是我们以前不知道的?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测量一下吧。把测量的结果填写在教材第88页表格内。

  学生同桌两人为一组,合作测量,完成表格。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师生共同完成表格。

  师:通过测量你发现了哪些有趣的“秘密”?

  生1:我发现双臂平伸的长度和身高差不多。

  生2:我发现一般头长的5倍就等于身高。

  生3:我发现腰围是脖子一周长度的2倍。

  ……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测量、观察思考,发现“秘密”。

  师:大家发现的“秘密”还真多啊!现在就读一读教材第89页《我的身体是一把尺子》,读完跟同学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自主交流。

  师:请借助刚才测量的步长,用步测的方法测量我们教室的长和宽,然后用卷尺测量进行比较。

  学生分组合作测量教室的长和宽。教师巡视,了解不同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比较的结果。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经历发现身体上秘密的过程,感受估测的价值。】

  师:我们身体上有许多“尺子”。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我们可以先用我们身上的“尺子”估一估,再选择适当的工具进行测量。

  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归纳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主动建构,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自己发现规律,并在合作交流中相互补充、修正,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

  A类

  列式计算。

  (考查知识点:乘法;能力要求:会正确地进行乘法计算。)

  B类

  (考查知识点:除法;能力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法计算。)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7×4=28(厘米)

  B类:81÷9=9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钟面的观察,认识秒针和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2.在感受用1分时间所做事情的活动中,初步建立起分的时间观念。

  3.在观察、认识钟面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以及积极主动学习的情感与态度。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养成遵守作息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教学难点:会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谈话引导

  学法指导:观察、操作、探究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实物钟面

  2、学生准备:每个学生1个实物时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 2008年的8月8日这一天,在北京国家体育馆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奥运会开幕式。板书:奥运开幕。

  现在,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走进第29届奥运会的开幕式现场。

  课件:开幕仪式场景。(场景中有一个显示8时8分的钟面)

  师: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全国人民纪念的重要时刻。从画面中你们知道这个重要时刻是几时几分?这个时间和我们以前学过的不一样(以前我们只学过整时半时),看来钟面还有很多知识等着我们去发现,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探究有关钟面的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奥运开幕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二、依托学生经验,感知钟面

  (一)认识钟面

  师:(出示钟)关于钟面,你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引导观察出示钟面。)

  1、12个数字

  伸出小手一起来数一数这12个数字。(顺时针方向数)

  2、时针、分针、秒针:

  (1)哪个针是时针?哪个针是分针?哪个针是时秒针?(指一指钟面上的时针、分针、秒针。)

  (2)怎么区分这三根针呢?

  时针:又粗又短;分针:比时针长、细;秒针:最细最长

  教师:钟面上除了时针、分针、秒针外,还有些什么?(格子)钟面上的格子能帮助我们认识准确的时间,接下来我们就重点研究一下钟面上的格子。

  3、钟面上的大格、小格数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钟面,并完成大屏幕上的填空题。

  课件:钟面上有 个大格, 个小格。

  (1)、学生观察钟面2分钟,并完成填空

  (2)同桌交流:和你的同桌说一说钟面上有几个大格,几个小格?再说一说你是怎么数的?

  (3)全班交流:钟面上有几个大格?(集体从1数到12)

  每个大格有几个小格?

  一共有几个小格?

  你是怎样数出来的? (涉及几个5)

  板书:钟面上有 12 个大格, 60 个小格。

  4、拨一拨,填一填。

  (1)、钟面上的这一圈格子啊就是时针、分针、秒针的跑道,我们现在只研究时针和分针,暂时不看秒针。那时针和分针在钟面上是怎么走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时针与分针进行的竞走比赛!

  课件演示两遍:分针和时针在同一起跑线12上,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

  (2)、你们发现了什么?

  (时针走了一大格,分针走了一圈)板书: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

  老师告诉大家,时针走路看大格,走一大格就是1时。

  板书:时针走1大格是1时

  走2大格呢?从12走到4?走到7?时针走几大格就是-----走了几时。

  分针走了一圈,这一圈是几大格?几小格?时针走路看大格,分针走路看小格,分针走一小格是几分?

  板书: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

  走2小格呢?走几小格就是----几分。那分针走过一大格是几分?你怎么知道的?

  板书:走一大格是5分

  2大格呢?三大格呢?走几大格就是------几个5分。从12走到5是多长时间?到6呢?到9呢?到12走一圈呢?

  板书:走一圈是60分。

  (3)、 时针和分针的比赛结束了, 时针走了多长时间?分针走了多少时间?板书:1时 60分

  讨论:谁用的时间长?谁用的时间短呢?

  汇报:当时针走1大格时分针正好走了多少?(1圈)是多少小格?(60小格) 就是多少分?(60分) 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1小时=60分)

  板书: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 1时=60分

  我们今天又在钟面上发现了这么多的知识,一起读一读。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动态的演示,让学生在具体形象的画面中观察时针和分针的走动情况,帮助学生清晰地建立时分的概念。理解时和分之间的关系是本堂客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了让学生发现这一规律,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去操作、探究、思考和发现,让学生通过不完全归纳发现:时针走1大格,分针走1圈 。由此得出:1时=60分)

  三、练习应用,拓展提高

  1、基本:写出钟面上的时间(先认读钟面时间,再写电子表时间)

  看一看,连一连(生独立观察,指名回答,课件连线)

  2、综合:看钟面认时间(四个数字、无数字、罗马数字)

  3、拓展:联系生活,体验一小时

  (1)、 我们考试时答一份数学卷子用时1小时,就是( )分钟。

  (2)、一节课是( )分钟,课间休息( ) 分钟,再加上( )分钟是1小时。

  (3)、妈妈早上8时上班,到中午12时下班,妈妈上午工作了几小时

  (4)、游戏:我拨你说、我说你拨

  五、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顺口溜

  小小表盘圆又圆,时针分针跑圈圈。分针长,时针短,一个快来一个慢。

  分针跑完一大圈,时针刚跑一小段。时针走过数字几,表示时间几时多。

  要问多了几分钟,请你仔细看分针。分针走过几小格,就是多了多少分。

  结束语:亲爱的同学们,时针和分针都在不停地转动,时间也就悄悄地溜走了,希望大家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出无限的精彩!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时间的宝贵,教育学生要珍惜每一分钟,从小养成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板书设计: 奥运开幕

  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小格。

  时针走1大格是1时。

  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走一圈是60分

  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

  1时=60分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通过过河的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运算。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注意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

  教学重点:

  1、探索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正确地列出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掌握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教具准备:

  课件-过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春天到了,春暖花开,小草钻出了地面,嫩嫩的绿绿的,那是春天的眉毛;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找春天,这时候正是春游的好季节。

  你瞧,希望小学的.同学们正去了,他们来到河边正要乘船过河了,在乘船过河的时候,他们发现并提出了一个数学问题,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好吗?

  2、老师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并说一说:希望小学的同学们提出了一个什么数学问题?

  3、结合学生的回答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在解决“希望小学过河需要几只船”的问题中继续学习混合运算。板书课题:过河-混合运算。

  二、自主学习新知。

  (一)搜集数学信息,理解题意。

  1、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图中都有哪些数学信息?

  先同位之间说一说,再指定个别学生回答。图中的数学信息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一只船最多只能坐9人。

  2、让学生结合自己搜集的数学信息和问题,完整地复述题意。

  希望小学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他们要乘船过河,一只船最多坐9人,需要几只船?

  (二)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参与个别小组的学习讨论。(重点说自己的分析思路和做法)

  3、班内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的算法有:1)29+25=54人 54÷9=6(只)

  2)29+25÷9

  3)29÷9=3(只)……2(人)25÷9=2(只)……7(人)

  需要6只船或需要7只船。

  老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展示,让汇报的小组先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其余小组可以对他们的回答进行质疑问难,让学生在相互质疑问难中理解算式的正确性与错误性。

  4、探索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

  1)老师提问,要求需要几只船,我们应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a、先求乘船的一共有多少人:

  29+25=54(人)

  b、再求需要几只船?

  54÷9=6(只)

  2)在算式29+25÷9的基础上,老师适当引入小括号。

  老师讲解:根据前面学习的运算顺序,一个算式中有除法又有加法要先算除法,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又要先求出乘船的一共有多少人,怎么办呢?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它会帮你们这个忙的,你们想认识它吗?它就是小括号,板书( ),让学生读一读。

  3)老师在算式29+25÷9 中 加入小括号,使算式为:(29+25)÷9,然后告诉学生加了小括号,我们就可以先算括号里的,边说边板书:

  (29+25)÷9

  =54÷9

  =6(只)

  4)让学生给上面的算式命名,老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揭示课题: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5)提问: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回答后,老师小结并板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6)完成课本上的有关填空。

  三、巩固拓展应用。

  1、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再脱式计算。(老师课件出示)

  5×(36-29) (83-35)÷6

  学生独立完成后,先自查,再同位之间互相检查。

  2、比一比,算一算。

  94-25+19

  94-(25+19)

  学生先标出先算的一步,再计算,算完后,说一说小括号有什么作用。

  3、解决问题:原来有14块蛋糕,又买来6块,把这些蛋糕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块?

  学生独立列式解决后,让学生说自己的分析思路。

  四、师生总结概括。

  1、老师提问: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指定学生回答)

  2、学生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学习表现。

  五、作业:

  脱式计算

  (45-20)÷5

  72÷(45-36) (78-22)÷8

  63÷(24-1)

  板书设计:

  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a、先求乘船的一共有多少人?综合算式:

  29+25=54(人)

  (29+25)÷9

  b、再求需要几只船?

  =54÷9

  54÷9=6(只)

  =6(人)

  答:需要租6只船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过河》教学设计之一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过河》教学设计之一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

  3.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让学生体会到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重点与难点

  初步理解近似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猜数游戏:教师或学生指定一个4位数(不让其他学生知道),学生猜猜是什么数。猜的过程中提示学生所猜数是否与目标数接近,猜中为止。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0的图画和文字,让学生读一读图画中的`文字。

  (1)9985和10000都表示参赛运动员的人数吗?有什么不同?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说一说“将近10000人”是什么意思,“有9985人”是什么意思。

  9985这种说法特别精确,所以它是一个准确数。

  9985接近10000,10000比较容易记住,10000是一个近似数。

  (板书课题:近似数)

  (2)让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二年级同学304人,可说大约300人”中的304和300各是什么数。

  (304是准确数,300是近似数。)

  这里的准确数和近似数,哪个数容易记住?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

  (3)提问:现在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近似数了吗?谁来说说。

  小结:近似数是指大约是多少的数,也就是与实际比较接近的数。

  2.日常生活中我们还碰到过哪些近似数?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近似数,体会近似数,体会近似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课堂作业

  1.教材第91页“做一做”。

  2.教材第92~94页练习十八第4~12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 结合“花园”的情境,提出并解决与“倍”有关的数学问题,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决问题的活动,进一步体会“倍”与乘法、除法运算的联系。

  〖教材分析〗

  这节教材将乘法与除法混编,创设了“花园”情境,其中蕴含着与“倍”有关的数学信息,既可以提出乘法问题,也可以提出除法问题。要求学生自己去发现、选择数学信息,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目的是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倍”的意义,以及它与乘法、除法运算的联系。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本校是一所农村省级规范化学校,所在地区经济较发达,学生家长都比较有文化素养,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学生见识广,知识面比较宽,获取信息的渠道较多。他们从一年级开始使用这套教材,熟悉这套教材的设计思路,学习方法灵活多样,学习兴趣浓厚,能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善于发表自己与他人不同的见解,会自主学习,并能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

  〖课堂实录〗

  (一)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并解决与“倍”有关的问题

  歌曲引入。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这里有红花呀这里有绿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师:老师知道同学们很喜欢春天,我们跟着小黄鹂一起到春天的花园里看一

  看,好吗?(课件出示:花园图)

  师:春天真美!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先观察思考,然后进行交流。

  生1:小鸟有24只,蝴蝶有4只,小鸟比蝴蝶多几只?

  生2:小鸟有24只,蝴蝶有4只,小鸟和蝴蝶一共有几只?

  生3:红花有8朵,白花有2朵,一共有多少朵?

  生4:红花有8朵,白花有2朵,白花比红花少几朵?

  生5:红花有8朵,白花有2朵,红花的朵数是白花的几倍?

  师:同学们,你们能解答这位同学(指生5)提出的问题吗?请你在练习本上

  解答出来。

  (学生独立解答。)

  师: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解答的呢?

  生1:我是用图表示的,我用△表示白花,用○表示红花,第一行画了2个△,第2行画了8个○,我圈了圈,就知道8里有4个2,所以8朵红花就是2朵白花的4倍。

  生2:我用8÷2=4,红花是白花的4倍。

  生3:我和他们的不一样,我列成了8÷4=2,现在我知道我的'错在哪里了。

  师:谁还有其他的问题?

  生4:蝴蝶有4只,蜜蜂的只数是蝴蝶的2倍,蜜蜂有几只?

  (学生做在自己的练习本上。)

  生5:小鸟有24只,蝴蝶有4只,小鸟的只数是蝴蝶的几倍?

  (学生做在自己的练习本上。)

  生6:小鸟有24只,蜜蜂有8只,小鸟的只数是蜜蜂的几倍?

  (学生做在自己的练习本上。)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可真多!现在我们请同桌互相检查,看有没有不同的解法。

  生1:我们俩的不一样,算蜜蜂有多少只,我是用图来表示的,我用△表示蝴蝶,第一行画4个△,用□表示蜜蜂,第二行先画4个□,再画4个□,我就知道蜜蜂有8只啦。

  生2:我是列算式,4×2=8(只)。

  生3:我的同桌,漏写了单位“只”。

  生4:我的算式后面多写了单位“倍”。现在我知道了“倍”不是单位。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1.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有两个连续性问题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2. 学会先解决一个稍简单的问题后,运用所得的数据解决另一个稍难的问题。

  【学情分析】以前学生接触到的都是一个问题的`应用题,这节课学生主要探索并理解有两个连续性问题的应用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重、难点】理解有两个连续性问题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 课件出示情境问题;小明写了12个字,小红比小明多写了8个字,小红写了多少个字?

  2. 图书角有故事书35本,科普书比故事书小11本,科普书有多少本?

  二、提出问题,探究新知

  看,美术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写生,从图上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属性问题?

  1. 展示问题。

  男生有多少人?

  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2. 知道了什么?

  美术兴趣小组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

  3. 怎样解答?

  我们有两个问题,应当先解答哪一个问题呢?

  生:先解答男生有多少人这个问题。

  为什么呢?

  因为知道了男生有多少人就能算出一共有多少人。

  怎样求男生人数呢?说说你的想法。

  14-5=9(人)。

  一共有多少人呢?

  9+14=23(人)。

  4. 解答正确吗?

  5. 小结解答方法。

  先解答比较简单的问题,再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检验效果

  1. 完成第32页做一做。全班交流解决方法。

  2. 完成第33页练习六第1题。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然后学生汇报,并说明是怎样思考的。

  3. 完成第33页练习六第3题看图理解题意,思考解题方法。学生汇报,并说明解答方法。

  四、总结评价,汇报提升

  我们今天学的内容与以往有什么不同,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4

  教学内容: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8单元数学广角。

  教学任务分析: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7页的“数学广角”其主要的教学内容是简单的排列与组合。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后面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就是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最简单的事例,让学生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向学生渗透有关排列与组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当然在“摆数”、“握手”等活动中,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互相沟通,也促进知识的互补和互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学生分析:

  简单的排列组合对二年级学生来说都早有不同层次的接触,如用1、2两个数字卡片来排两位数,学生在一年级时就已经掌握了。而对1、2、3三个数字排列成几个两位数,不少学生没有接触过,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也不困难,这些实际情况,在设计本节课时,教学的重点应该偏重于让学生说一说有序排列、巧妙组合的理由,体会到有顺序、全面思考问题的好处。并在设计“摆数”、“握手”这些活动时难度再稍微提升些,尽量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能有事可做。同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设计教案时也要做到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环节,灵活处理教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3.引导学生使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重点: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排列、巧妙组合的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教学难点:怎样排列可以不重复、不遗漏。

  教学准备:三只小动物的头像、两顶小雨伞图片、上锁的大门图片、纸条、实物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3只可爱的小动物,你们看它们是谁呀?(边说边贴出动物头像:小刺猬、小鸭、小鸡)小刺猬、小鸭和小鸡三个好朋友今天准备到企鹅博士家去做客呢,可是刚走了一半路,突然下起雨来,它们三个只有小鸭和小鸡带了伞,小刺猬没带伞,怎么办呢?

  ▲(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有:①小鸡和小刺猬拼一把伞,小鸭自己打一把伞。②小鸭和小刺猬拼一把伞,小鸡自己打一把伞。③小鸭和小鸡拼一把伞,小刺猬自己打一把伞。)

  ▲当学生在回答以上方法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相应的动物头像帖在伞的下面。

  师:大家想的办法都不错。的确,三只小动物都和你们一样试了上面这三种方法,可最后它们却选择了第③种方法,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原来呀,当它们开始用前面两种方法时,可没走几步,小刺猬身上的刺就把小鸭和小鸡给刺疼了,所以只能选择第③种方法。

  (教学设计意图:不拘泥于教材,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引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共鸣。同时又渗透了简单组合及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方法的数学思想,起到了一举两得的作用。)

  二、用开密码锁的方法进行数的排列活动

  师:三只小动物到了企鹅博士家,却发现大门紧闭,门上还挂着一把锁(边说边在黑板上贴出图片)咦,锁上还有一张纸条呢,让我看看纸条上写着什么呢?(教师读纸条上写的内容:欢迎你们的到来,为了考考你们的智慧,请你们先想办法把这把密码锁打开,锁的密码提示是:请用数字1、2、3摆出所有的两位数,密码就是这些数从小到大排列中的`第4个。──企鹅博士留。)

  师:三只小动物都犯傻了,怎么办呢?同学们能不能给他们帮帮忙?

  (生略)

  师:那么我们就先每人拿出数字卡片,自己摆一摆,边摆边记,完成后,再小组内交流汇总,组长把整个小组摆出的数全写出来,当然重复的数字不用再写,然后全组同学一起把这些两位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找到密码。

  ▲学生先自己摆、记,然后小组汇总、排列、交流,教师进行巡视并作适当指导。

  (教学设计意图:以帮小动物开密码锁的方法来进行数的排列教学,使学生在充满兴趣的情感中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摆数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在活动操作中成功,在交流中找到方法,在学习中应用。这里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再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气氛中,参与学习过程。同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适当增加了难度,让这个密码出现在所有的两位数从小到大排列的第4个,这也是做到了“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设计意图。)

  师:你们找到密码了吗?是多少?你们是怎么找到的呢?

  ▲请几个小组的学生汇报找密码的过程。(略)

  师:那么刚才你们摆两位数时,你摆出了几个呢?请用手势表示一下。

  ▲学生举手后,问没摆全的学生是怎么摆的,问全摆出的学生又是怎么摆的,学生出现的情况可能有:有把1、2组成12,然后再交换位置变成21;1、3组成13,交换位置后是31;2、3组成23,交换位置后是32。或者是随便摆一个看一个的。或者是这样摆12、13、23、21、31、32等。对这些摆法可让学生去比较一下,得出第一种方法有序地去摆不会重复也不会遗漏。[小精灵

  ▲让刚才不是用第一种方法去摆的学生按这种方法再重新摆一摆,感觉一下是不是比刚才方便多了。

  师:同学们都摆得很好,都动了脑筋,要想摆得快又不漏掉,我们应该选择一定的顺序去摆。

  (教学设计意图:既然是数学活动课就该让学生充分地摆,充分地说,以“摆”来帮助思,以“说”来表达思,在“摆”中发现问题,在“说”中交流问题,解决问题。)

  三、模拟小动物之间的握手来解决组合问题。

  师:通过大家的帮忙,企鹅博士家的密码锁被打开了,小动物们可高兴了,它们激动地互相握起手来,小刺猬边握手边在想:“我们三个互相握一次手,一共握了几次手呢?”(教师边说边在小刺猬的头上打个问号。)

  ▲学生猜好后,教师指出可以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三人模拟小动物握手,一人数握手的次数,找出答案。最后通过模拟得出:3人一共握了3次手。

  师:排数时用了3个数字,握手时是3个学生,都是“3”,为什么出现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学生交流后得出:两个数字可以交换组成2个两位数,而两个人握手不能交换只能算一次。)

  (教学设计意图:模拟小动物握手,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自己找出答案,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应用意识,同时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最后通过比较,找出区别,在区别中强化知识,此种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师:这时企鹅博士回来了,刚才它出去买了个数码相机,小刺猬、小鸡、小鸭看见了,特别想照相,企鹅博士说:“行啊,但是我要考考你们,如果能够回答出这道题,就给你们一起照相,只要顺序不重复,想照几张就照几张。好,题目是这样的:(教师出示:有3个数5、7、9,任意选取其中2个求和,得数有几种可能?)”

  小组合作填写表格。

  汇报展示。

  (出现5+7=12,7+5=12时,教师问:这两个算式的得数一样吗?是属于同一种情况吗?那应该怎么办?)

  得到结论:得数有3种可能。

  照相环节

  师:企鹅博士可是说到做到的哟,现在它要开始给这三只可爱的小动物照相了,大家帮他们排一排,看一看最多可以照几张?

  小组合作

  汇报交流。

  四通过练习,使知识得到巩固。

  师:同学们说得都非常好。今天,我们不仅帮3只小动物解决了不少的问题,还学到了许多的数学知识,大家高兴吗?

  师:那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份兴奋的心情,来做几道题吧!

  1.(出示实物投影)第97页“做一做”

  (练习设计意图:通过做一做这个练习,不但使学生明白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而且巩固了所学知识。)

  2.第98页的做一做。

  (练习设计意图:这个练习如时间不够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完成。这个设计是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能结合今天所学的知识,进行更高层次的运用,让优生能“吃得饱”。同时,让学生对今天所学的知识有所回味,起到课后延伸与发展的作用。)

  五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得高兴吗?为什么?

  (小结设计意图:并不要求学生一定要讲出学到什么知识,只要学生对今天的课有所体会,不管这个体会是高兴的还是难受的,是有关知识点的,还是情感体验的,只要学生有所收获,这节课就是成功的。)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5

  教学内容:

  第76页例2、例3,课本第76页“做一做”及练习十七第1题。

  教学目标:

  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初步建立“倍”的概念,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3、感悟“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能解决有关“倍”的简单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发展学生数学思维。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学具盒、红花与黄花各10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铺垫准备

  1、看图说出各是几个几。

  (1) ☆☆☆

  ☆☆☆

  (2) ○○ ○○ ○○

  (3) □□□□□□

  6里面有()个3。

  2、出示图片:

  师提问:仔细观察,你从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自由发言。

  (预设一:

  1.黄花有2朵,红花有6朵

  2.红花比黄花多4朵

  3.黄花比红花少4朵

  4.黄花再添4朵就和红花同样多

  5.两种花一共8朵

  6.红花是黄花的3倍

  预设二:

  学生没有说到:“红花是黄花的3倍”,教师直接说出“我还知道红花朵数是黄花的3倍”进行引导)

  3、谈话: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我们已经学过可以求这两个数量相差多少,也就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用减法计算。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比较两个数量的另一种方法,要学习一个新的数学概念“倍”。板书课题:倍的认识

  二、操作探究、初建概念

  1、认识“倍”

  (1)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抽象出“倍”的概念

  师:黄花有2朵,想一想,红花的朵数里有几个2?请动手摆一摆,怎样摆就能一眼看出是几个2?学生动手操作后汇报。

  (预设:

  1.可以2朵2朵的圈起来

  2.可以每2朵之间隔开一点)

  师:黄花有2朵,红花的朵数是3个2,我们就说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3倍。师板书,学生学说。

  师:谁再来说一说为什么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3倍?(先在组内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师:在红花的后面添贴2朵。谁能告诉我,现在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几倍?为什么?

  (预设:

  1.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4倍,因为红花的朵数是4个2朵

  2.原来有3个2,现在又加了1个2,所以红花的朵数是4个2朵)

  师:小朋友们,在刚才摆一摆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

  1.黄花有2朵,红花的朵数是几个2,红花的朵数就是黄花的几倍

  2.不能只看一种花的朵数,首先要先看黄花有几朵,再看红花的朵数里有几个黄花那样的朵数,红花朵数就是黄花的几倍)

  在学生充分说的基础上归纳小结:黄花的朵数是1个2,红花的朵数是几个2,我们就说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几倍。

  (2)练一练,巩固“倍”的认识

  师:看大家这么聪明,我想邀请你们玩闯关游戏,敢试一试吗?

  第一关:我会填 小鸡: ○○○

  小鸭 : ●●● ●●●

  小鸡有3只,小鸭有( )个3只,

  小鸭的只数是小鸡的( )倍。

  第二关:我会找 教室里灯管的根数是电扇的( )倍

  国旗上小星星的颗数是大星星的()倍

  第三关:我会画 第一行画2根小棒,第二行画的小棒是第一行的4倍。

  学生汇报交流时,教师要求学生说出想的过程。

  2、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学模型

  (1)猜摆结合,感悟方法

  师:现在我们做一个猜数游戏,根据第一行摆的根数,你能很快猜出第二行摆的根数吗?(出示两组,学生先猜一猜,再用学具盒中的.小棒摆一摆验证)

  师:你们猜得又对又快,能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听吗?(小组内先交流,再汇报)

  (预设:

  1.第二行是第一行的几倍,就有几个第一行的根数,所以我用乘法。

  2.第二行是第一行的几倍,就用几乘第一行的根数。)

  小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2)想想算算,促进建构

  师:小朋友,再看看可爱的小兔、小猪带来了什么?(出示图文)

  1.小兔:巧克力5块 2. 小猪:蛋糕4块

  饼干的块数是巧克力的2倍 面包的块数是蛋糕的5倍

  饼干( )块 面包( )块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动手试一试 做课本第78页的第一题

  2、用脑猜一猜 老师今年几岁?

  (预设:学生随意的猜测35、28、30、42、33……)

  师:出示信息,老师的年龄是5的倍数。你最先排除哪些数?

  (预设:学生容易想到排除28、42、33)

  师:是呀,35和30这几个数都有可能。(再出示信息)老师的年龄是5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

  学生揭晓谜底,并且说出理由。

  3、动手摆一摆

  第一行摆●,摆几个由自己决定,第二行摆的个数必须是第一行摆的3倍,想一想,怎样摆?

  4、动口说一说

  看,李老师带来的水果真多呀!(出示情境画面)

  (2个桃 3个苹果 4个梨 6个菠萝 8个草莓 12个西瓜)

  看着这幅图,你会用今天学习的有关“倍”的知识说一句话吗?

  五、总结延伸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知识?(学生交流)

  师:今天,你们的表现都非常出色,老师想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你们,仔细听老师拍了几下?(4下)请你们也用掌声表扬一下自己,请注意你们拍的下数是老师的3倍。(生齐拍)你们拍了几下?怎样计算?

  师:掌声里都有“倍”的知识,可见“倍”的知识就在我们身边。课后请小朋友们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用“倍”的知识解决的问题,把它记录下来。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数学教学设计及反思07-27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05-30

二年级数学《6乘法口诀》教学设计05-12

小学数学观察物体教学设计01-27

小学数学《等量代换》教学设计范文01-27

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05-12

小学数学《简易方程》教学设计(精选8篇)05-18

二年级《画风》教学设计05-19

二年级《假如》教学设计05-13

《数学广角》二年级数学 05-2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