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 通知工作总结 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设计>《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时间:2023-06-12 10:30:4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察物体》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通过一个具体的情境——四名同学分别从前面、后面和侧面观察一个熊猫实物玩具图,通过学生的观察,再结合书上给出的从四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图,让学生判断四种形状究竟是谁看到的。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并让学生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时刻都在进行对物体的观察,他们从大量的生活背景中已经积累了一部分的观察体验,对于处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该物体的形状可能会不一样这一事实,学生基本能够理解。只是在这节课学习以前学生的认识有的还比较模糊,有的还不很准确,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来帮助学生建立比较清楚的数学认识,从学科知识的角度来强化日常的生活经验,积累更加丰富的与数学有关的信息。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不一样,能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通过观察、比较、辨认、想象等活动,使学生能够运用“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观察方法”辨认物体,体验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获得不同观察结果的过程,发展直观思想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

  ↓ ↓

  探究新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不同,能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 ↓

  巩固应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 ↓

  课堂小结→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方法

  【情境导入】

  1.实际切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照过相吗?哪位同学给别人照过相?老师今天带来了一台照相机,谁想给大家拍照呢?(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拍照)

  师:你可真像个小摄影师!同学们想不想看看他拍得怎么样?(教师操作,屏幕出示刚才在不同位置拍摄的照片)

  师:大家觉得拍得怎么样?你最喜欢哪一张?这张他是站在什么地方拍的?拍的是这位同学的哪一面呢?(学生讨论、回答,课件点击,对应的照片放大)

  生1:我最喜欢前面的,站在她的前面,拍的.是她的前面。

  生2:我最喜欢左面的,站在她的左边,拍的是她的左面。

  2.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说得真不错。要想拍出好照片,就要仔细观察物体,找到最佳位置才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出示课题)

  【探究新知】

  1.构建新知。

  (1)本位观察。

  师:(出示玩具熊猫)这是什么?(生答熊猫)大家看,老师手里的这只熊猫长什么样子?

  生1:有两只大大的黑眼睛,头顶上的两只耳朵也是黑色的。

  生2:手和脚是黑色的,肚皮是白色的。样子很温顺。

  师:老师为每一组也准备了一只熊猫,请每个同学仔细观察,你看到了这只熊猫的哪一面?是什么样子?(课件出示从前、后、左、右拍摄的熊猫照片)

  师:你看到了什么?和屏幕上的哪张照片是一样的?

  生1:我看到了前面,它有白白的肚皮、粗粗的腿,和第一幅图是一样的。

  生2:我看到了右面,它有粗粗的腿和一只黑耳朵,和第三幅图是一样的。

  生3:我看到了左面,它有粗壮的腿也有一只黑耳朵,和第二幅图是一样的。

  生4:我看到了后面,它的背部和头部都是黑色的,和第四幅图是一样的。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老师想统计一下人数,请看到熊猫前面的同学站起来,看到左面或右面的同学也站起来,没有站起来的同学,看到的是哪一面?

  (2)换位观察。

  师:听老师口令,全体起立。请每组同学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教师做手势表示)走到本组的下一张位子上去。你们现在看到的熊猫的形状和刚才一样吗?那你现在看到了熊猫的哪一面?

  生1:我看到了左面,刚才看到了前面。

  生2:我看到了后面,刚才看到了左面。

  师:为什么大家现在看到的和刚才不一样呢?这是怎么回事?(学生讨论、交流)

  生1:我们绕了一圈。

  生2:我们绕了一圈,我们一大组的同学位置都改变了。

  小结:对!原来我们换了位置,位置发生了变化,观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熊猫的形状也不一样了。

  (3)全面观察。

  师:同学们想不想自己找一个位置观察恐龙?好,那你们想到哪个位置就到哪个位置去观察吧!(学生自主选择喜爱的位置去观察)

  师:你在哪个位置观察的?和刚才看到的一样吗?

  师:这是老师绕着熊猫一圈拍摄到的录像,我们来看一看吧!(课件展示玩具熊猫旋转一圈的画面,可以定格)

  (4)课间小歇。

  师:刚才我们观察了熊猫,你们想不想到熊猫生活的地方去看看呀?看看熊猫都在干什么?(课件演示熊猫电影场景片段)

  (5)情感交流。

  师:看过之后,你想对熊猫说些什么?

  生1:那些小熊猫真可爱,我想养一只。

  生2:熊猫的世界真漂亮,我想去看一看。

  师:你们知不知道现在有多少只熊猫?今后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学生讨论发言)

  【巩固应用】

  1.做一做。

  师:(课件同步)这时,开来了一辆汽车,同学们都很好奇,围着这辆汽车,想看个究竟。(课件出示四名学生围着汽车图)这是汽车的哪一面?(逐一设问)这四名同学分别看到了汽车的哪一面?同桌两人相互说一说。(注意左侧面和右侧面的区别)

  2.摆一摆。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一)知道在不同方向(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观察同一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二)通过观察和想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

  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难点关键:根据物体所呈现的形状去确定观察者所站的方向。

  教法:演示法、讲授法

  学法: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

  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书包,足球,同学、校门、教室的照片,微课,课件。

  课前准备工作:

  背诵古诗《题西林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我知道咱班的同学都喜欢故事,下面老师就和我们一起分享一则成语

  故事。

  2、播放故事《盲人摸象》。

  提问:看完了这则故事谁能告诉老师,这几个盲人摸的是同一头象,

  为什么他们描述出这头大象的样子不一样呢?

  生:因为他们摸到的部位不同。什么原因导致盲人摸到象的部位不同?

  师:站在不同的方向,导致摸到的部位不同,感觉到的大象的样子也就不同。

  如果站在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样子也会不同?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挖掘身边素材,创设探究知识

  (1)观察就是仔细看,老师拍了两张咱们教室的照片,你们看看哪张照片是教室的前面?为什么?-只有教室的前面才有黑板、讲座、钟表……2号照片拍的又是教室的哪一面呢?

  (2)想一想:同是一间教室,怎么会看到不同的样子呢?

  (因为拍摄者站的方向不同,拍摄者站在教室的前面,就能拍到教室后面的样子,站在教室的后面,就能拍到教室前面的样子。)(板书前面、后面)

  (3)、归纳:因为我们所处的方向不同,看到的形状也不同。

  (板书:方向不同 形状不同)

  2、设计活动,再次体验

  师:刚才小朋友表现的非常好,大多数同学已经掌握了观察的精髓。接下来我们去观察一个实物书包。

  观察之前有两个问题:

  (1)如何才能全方位去观察书包,观察书包的哪几个面?—前后左右面,谁能先拿着书包向我们说说书包的前后左右面如何去辨认?

  生:汇报!(当我和书包方向一致时,我的前后左右就是书包的前后左右,所以书包)

  (2)师:你如何去观察书包的四个面?

  生:下座位,其实就是变换方向

  师:还有没有其它方法?—转动书包

  看来方向改变的方法很多,就要我们看情况选择适合我们的方法。

  师:现在看看活动要求,谁来读读:

  活动要求(三点): (布置2)

  1)、2人一组;

  2)、从四个面进行观察;

  3)、对书包小声说说:“我在书包的哪面看到了什么?……”。

  重要的文字读三遍,让我们一起把红色词语读三遍,好吗?

  集体汇报,交流反馈

  1)、PPT演示书包前后左右四个面,分别说说:我在书包的哪面看到了什么?……(注意提示观察的都是形状而非颜色。)

  2)、同一个书包,为什么看到的样子不同?

  (板书:左面,右面,方向不同 形状不同)

  3、解疑答惑,巩固新知。

  我们今天知道了—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一定是不同的。

  这句话对吗?想想?

  瞧,老师今天给我们带来了个什么?足球,我们要从前后左右观察这个篮球,

  你看到的都是什么图形 —圆形。那么谁愿意把这句话修改一下?

  我们的结论: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有可能是相同的,也有可能是不同的。还可更简洁的说成: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有可能是不同的。

  (板书:可能)

  三、总结全课:我们今天学了

  从不同方向,前后左右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有可能是不同的。现在让我们稍作休息,来玩一个游戏吧!

  四、课间休息:(布置3)

  小游戏:考考大家,比比谁的反应快,我说动作你来做

  高举左手,手放下;高举右手,手放下。

  老师和大家一起做,高举左手,老师怎么和大家的不一样?老师做错了?你们做错了?呢我们为什么不一样?老师的右边是哪边?左边呢?前面呢?后面呢?

  呢我换个方向站,你还能指出我的前后左右吗?这样站呢?呢我想和大家的前后左右一样呢?我该怎么站?—后脑勺面向大家,这回对了吗?

  我们一起来做一遍:高举左手,手放下;高举右手,手放下。

  五、巩固练习

  1、游戏做完了,我们接下来要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了?来看这道题,谁愿意当个小老师给我们来讲讲?—播放试题微课

  2、谁能象刚刚的`小老师一样,再试试。

  下面那幅图是淘气看到的?(画“√”)

  和他一样吗?你观察的很仔细,奖给你个贴画?谁来说下一道题。

  3、他们分别看到的是什么?连一连。

  你不但观察仔细,而且反映的相对快,贴画奖励给你!下来就要所学知识解决点实际问题了,

  4、看!这有两张学校大门的照片,谁来看看哪张是在学校外面拍的,为什么?另一张呢?

  看来你就是咱班的火眼睛睛!也奖给你个贴画?

  5、还有点时间。我们来一起分享几组图片好吗?猜猜看!

  美好的时光美好的人啊!

  六、引用古诗,全课小节:

  同学们,不同的方向观察事物,看到的结果往往可能是不一样的这句话

  在生活中也适用,曾经就有这么一首诗巧妙地写出了这一数学现象,这就是宋代大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让我们在用这节课的知识再去体会这首诗的含义吧。

  七、实践延学

  站在不同的方向置观察家里的物品,说给爸爸妈妈或好朋友听,你看到的是哪一部分?老师相信你一定说得非常好。

  八、板书

  观察物体

  前面

  后面 可能

  方向 不同 形状不同

  右面

  左面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并通过观察和空间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2.初步渗透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并通过观察和空间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动物园吗?动物园里都有什么呀?谁来说一说?老师今天也带大家去动物园看一看,多么漂亮的孔雀呀!快来给它照个像!

  教师出示课件“观察物体”。

  师:你知道上面的四幅相片都是谁照的吗?

  学生分组活动,派代表说出答案,教师操作动画,对答案予以鼓励。

  师:你们说得很对!看!美丽的孔雀都开屏了!

  师:生活中,我们在观察一个物体时,可能由于位置的不同,也就是对物体的不同角度观察,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怎样观察物体。

  2.

  师:这三位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看到的车的样子都是怎样的呢?

  师(拿出一个汽车玩具,走到教室中间):请同学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老师手上的小汽车,然后说一说你看到的'是小汽车的什么部位。

  (生通过观察,在小组内自由述说自己看到的小汽车部位)

  师:还有谁看到小汽车得车头?请举一下手!

  生:我看到的是车尾。

  生:我看到的是车的左侧面。

  ……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屏幕显示三个小朋友在不同位置观察小汽车看到的三幅不同形状的图形),这三个小朋友也在观察小汽车,他们看到的是小汽车的什么部位,是第几幅图呢?

  生:(充分讨论交流后)连线。

  师:如果我们想到高处去看看小汽车,看到的是什么形状呢?你能试着画一画么?

  教师指导学生用玩具汽车做模型!分别观察汽车的前、后、左、右、上、下等不同位置

  师: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二、练习巩固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大家都知道了怎样去观察物体。

  1.下面这些图都是谁看到的呀?

  问:考虑一下,如果只给你一个角度的图片,你能认出它吗?

  2.老师这里有几本书,根据你看到的画面,你能知道老师拿得是什么书吗?

  师:观察物体要全面,要从不同角度、不同的位置去观察,不然就会闹出“盲人摸象”的笑话。

  三、教师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四、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前面

  后面

  侧面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4

  设计提要:

  “观察物体”重在“观察”。本课设计了形式多样的观察活动,为学生展开空间想象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观察物体”又不能仅仅停留在“观察”的层面上,本课让学生经历了观察—猜想—推理—验证的过程,意在引发学生的思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第三,本课中大胆使用了摄像机这一现代化工具,恰倒好处地解决了学生“有观察难表达”的问题。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P41,观察物体(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活动,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由两组立体图形组合而成的较复杂的物体时所看到的不同形状。

  2、通过实际操作,结合学生的合理想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由两组立体图形组合而成的较复杂的物体时所看到的不同形状。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从某些角度观察物体时,会发生遮挡的情况。

  教学准备:摄像机、多媒体课件、正方体、正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层层推进

  1、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二)。

  2、观察一个正方体

  师:(出示一个正方体,如图,并摆放到合适的位置。)同学们,这是一个正方体,我把它摆到这个位置上。请每个小组也拿出一个正方体,像老师这样摆到你们桌子的正中央。开始吧!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个正方体,从你现在的方向看过去,你看到了什么?

  应变预设:

  学生观察的角度是不同的,老师要注意:1、指导学生调整观察角度,尽可能垂直于被观察的那个面的视角出发来观察正方体;2、学生的回答可能会不完整,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完整的回答:我从( )方向看到( )个( )形。

  3、观察二个正方体

  师:(添加一个正方体,如图,拼成一个长方体)请各小组像老师这样添上一个正方体。

  师:请同学们继续观察,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你们都还是只看到了一个正方形吗?

  师:我们已经在桌子上放了两个正方体,为什么左、右两边的同学还是只看到了一个正方形呢?

  应变预设:

  这样的简单的遮挡现象是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大部分同学应该能够给出合理的解释,如果还有人不清楚,可以适当给予提示,让他们明白,这是由于遮挡的缘故。

  4、观察三个正方体

  师:(再添加一个正方体,如下图)请同学们再加上一个正方体,继续观察,现在,从正面观察的同学,你们看到了什么?

  板书: 从正面看

  师:从正面观察到的到底是不是这样的三个正方形呢?请同学们都一起到正面来看看!

  师:那从上面观察会看到什么呢?现在,也请大家一起从上面观察观察。

  板书: 从上面看

  师:请同学们再一起来观察左面,还是看到三个正方形吗?

  板书: 从左面看

  应变预设: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从正面观察的同学,看到的是三个正方形;而从左侧观察的同学,仍然只看到一个正方形,这同样是由于遮挡的缘故。

  [评析:从观察一个正方体入手,再到观察由两个、三个正方体组成的简单立体图形,这样层层推进,环环相扣,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又显得自然、朴实、富有思考性。]

  二、仔细观察,探究规律

  师:同学们真棒!不仅已经学会了观察一个正方体,而且还学会了观察由一组正方体组成的物体,并且还能正确认识遮挡现象,你们真的.了不起!

  师:如果我像这样再加一个正方体(如下图),这就成了一个由两组正方体拼成的物体了。同学们想象一下,从正面、上面和左面观察这个物体,你可能会看到怎样的形状呢?

  师:请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的同学。

  师:现在,请各小组像老师这样,再添加一个正方体。

  师:摆好了吗?请大家仔细观察,看看是否与你刚才的想象相同呢?

  1、从正面观察

  师:好,同学们,从正面观察,你们看到怎样的形状?

  师:(把摄像机摆到正面,将这个物体的正面投影到大屏幕)虽然这是由两组正方体拼成的,可是由于遮挡的缘故,从正面观察我们仍然只看到了这样的三个正方形。

  板书: 从正面看

  2、从上面观察

  师:现在我想问问,从上面观察,你们看到的仍然是这样的三个正方形吗?

  师:哦,“多了一个正方形”!好,老师这里就有一个正方形,谁能把它摆在黑板上合适的地方,拼出你从上面观察到的形状?

  应变预设:

  一般会摆出如下图的两种形状,老师都应给予肯定,不过,黑板上只保留从正上方观察到的如上左图的形状。

  师:(用摄像机拍摄这个物体的正上方,投影到大屏幕)从上面观察,我们就可以清楚的看到,这是由两组正方体组成的,这一组有三个正方体,另一组有一个正方体,所以从上往下观察,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四个正方形。

  板书: 从上面看

  [评析:充分利用前面的观察成果,着眼于两组与一组的不同展开教学,重点突出,学生的思维也更加集中。]

  3、从两侧观察

  (1)从左侧观察

  师:现在,我们再从左侧来观察,你们看到的仍然只是这样的一个正方形吗?

  师:“不是”?那谁来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样的形状?

  师:哦,你们看到了“两个正方形”!谁能上来摆一摆吗?

  板书: 从左面看

  师:(把摄像机摆到左侧)从左面看,我们清楚地看到这是由两组正方体组成的。我们已经知道前面一组是由三个正方体组成的,为什么从左面只看到了一个正方形呢?

  (2)从右面观察

  师:现在,请大家都到右侧观察观察,看看你们又看到了什么?能不能把你们看到的画到纸上。开始吧!

  应变预设:

  指导学生在观察时明确:这是由几组正方体组成的?你看到的每一组各是什么形状?它们是如何组合在一起的?弄清楚了上述问题,学生就会把看到的形状画出来了。

  师:画好了吗?谁愿意把你的作业拿出来让大家欣赏欣赏?

  师:(把摄像机摆到右侧)从右侧观察,我们仍然看到有两组正方体,我们看到的每一组都是一个正方形,它们组成了这样的形状。

  板书: 从左(右)面看

  应变预设:

  通过观察这个立体图形的右面,学生可能会发现正面和反面、上面和下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也分别相同,这时,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师:请大家翻开课本P41页,把例题3补充完整。

  [评析:由于旧知识的铺垫,例题自然呈现,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亲身经历探究规律的过程,大胆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摄像机),适时解决了学生“有观察难表达”的困难。]

  三、应用规律,拓展延伸

  师:如果我们把这两组正方体适当分开,再把这一组竖着摆放,这就组成了教材P41页做一做图中的样子,请看大屏幕:

  师:请同学们先仔细观察,然后独立完成。

  提问:(1)从上面观察,为什么红色的这一组的正方体只看到了一个正方形呢?(这是由于遮挡的缘故)

  (2)为什么从左面看,绿色的小正方体不见了呢?(因为绿色的小正方体被前面红色的小正方体挡住了。)

  (3)从右面看,会观察到怎样的平面图形?(由上面两个红色正方形和下面一个绿色正方形组成的一个竖着摆放的长方形。)

  应变预设:

  “做一做”与例题3中的物体都是由两组正方体拼组而成的。但是,由于它们摆放的位置不同,所以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形状和所发生的遮挡现象也不同。弄清楚上述问题,学生也就就明白了其中的变化。

  师:(在绿色小正方体上面多加了一个绿色小正方体,课件出示)请同学们再次观察这个图形,看看和刚才的图形比有什么变化?

  师:请同学们先猜想一下:现在从各个方向观察这个物体,你会看到什么?和刚才看到的图形比,有什么变化?小组的同学也可以讨论讨论。

  [评析:利用了教材上的“做一做”来作为学生的巩固练习,并对这题练习进行充分挖掘,使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拓展延伸,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四、动手拼组,大胆想象

  师:(课件出示)我从正面观察,看到了这样的三个正方形,同学们猜一猜我观察的物体是怎样的呢?请大家小组合作摆一摆。摆好之后,请老师看看!开始!

  师:同学们真有创意,摆出了这么多不同形状的物体。请问老师观察的这个物体是由几个正方体组成的呢?

  师:看来,每个小组的答案各不相同。因为从正面看可能有遮挡的情况,我们还不能确定到底是有多少个正方体组成的。请大家接着看屏幕,(课件出示下图形状)从左面看,老师仍然只看到了这样三个正方形,同学们,请你们再想想,老师观察的这个物体究竟是怎样的呢?

  从左面看 从正面看

  师:请同学们互相合作,调整一下你们已经摆好的物体,使它从正面看是这样的三个正方形,从左面看也是这样的三个正方形。

  师:都摆好了!现在,请同学们告诉我,这个物体是由几个正方体组成的呢?

  师:看来呀,仍然不能确定!那老师再给一个条件,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

  师:从上面观察,老师看到了这样的四个正方形。请你们根据这个条件,再次调整你们摆好的物体!

  应变预设:

  学生摆的时候要明确:1、这个物体一共是由三组正方体拼组而成的;2、至少有一组是有三个正方体的。

  师:看来,这次正方体的个数能够确定了,每个小组都是用了五个正方体来摆这个物体。

  师:现在,哪个小组愿意用摄像机来展示你们的作品呢?

  [评析: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不是凭空想象的,在这里,教师设计了动手操作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推理—验证的过程,切实体验空间观念的形成。]

  五、全课总结

  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2、下面,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一组美丽的图画。(课件播放庐山美丽的风景图结合古诗《题西林壁》,让学生感受其中的数学知识!)

  3、最后,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多观察,多思考,认识我们的世界,了解我们的世界,长大以后造福我们的世界!

  [评析: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紧密联系,同时寻找大自然中的数学现象,深切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二)

  在这篇教学设计中,我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注重设计开放式的教学环节和富有趣味性、思考性的教学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给学生提供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并利用摄像机这一先进的教学工具,使课堂变得新颖、有趣、更有实效!

  一、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这篇教学设计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层次分明。从教学一开始,我就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从观察一个正方体入手,再到观察由两个、三个正方体组成的简单立体图形,最后到观察由两组正方体组成的物体,这样层层推进,环环相扣,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活动富有趣味性和思考性

  空间观念不是凭空想象的。在教学中,我不仅设计多种多样的观察活动,而且注意设计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让学生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切实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三、现代化教学工具的使用

  本课中,我大胆使用了摄像机这一现代化工具,将实物图发展为平面图,使抽象而难以描述的图形具体呈现,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同时,也恰倒好处的解决了学生“有观察难表达”的问题!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2、培养学生构建简单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初步的立体图形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难点:

  从侧面观察圆柱体得到的是什么样 的平面图形

  教学准备:

  老师学生都准备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老师分别拿出不同的立体物体,让学生说出立体物体的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二、讲授新课:

  (一)、观察者相对于物体的位置(同时要规范观察位置描述)(1)我们观察物体的时候,我们要从不同位置、角度来来观察,比如可以怎么观察

  (学生:从前面、后面、左边、右边、下面、斜着…..莱观察)这时候学生举出了很多从不同位置、角度。

  (2)规范观察位置的描述

  为了统一,我们规定了 正面、侧面(左侧面、右侧面)、上面这几个观察位置。

  (二)、观察长方体的几个面

  (A)教师将一个对面涂有相同颜色的长方体举起静止不动,叫生观察并提问。

  1、你观察到的长方体是什么样的?

  2、你至少能看到几个面,一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3、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至少能看到长方体的一个面,也可能看到两个面,最多一次能看见三个不同的面,那么请四人小组讨论当我们看到两个或三个面的`时候,这些面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抽小组汇报,师点评,“看到的面都是两个或三个相邻的面,不可能一次看到长方体相对的面(比如你看到物体的正面的时候,你就看不到物体的反面),运用这个知识可以解答一些简单的数学推理问题”。

  (B)让学生看书P38并完成P38的问题和填空。

  (三)、观察球体

  老师拿出一个垒球(体积比较大),现在老师站在教室的前面,我把垒球这一面定为垒球的正面,那么你现在是从什么面来观察这个球体的呢?看到的又是什么样的平面图形?

  (学生有从正面、下面、左侧、斜的….等不同方向看,得到的都是一个圆形)

  (四)、观察圆柱体

  (A)观察圆柱体的上面

  老师拿出一个圆柱形的茶叶罐

  (观察圆柱体的上面和下面,得到的平面图形是圆形)

  (B)观察圆柱体的正面、侧面(难点)

  学生从正面和侧面来观察,得出的图形可能不是正方形

  因此我配合课件,来进行讲解

  正面和侧面 上面(和下面)

  (五)、学生看书P39并完成P39相关填空

  三、课后练习

  P39 做一做

  P40 第123题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加深学生对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的认识。

  2、进一步让学生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图像。

  3、切实让学生掌握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技能。

  4、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并整理成简单条形统计图的能力。

  教学重点:切实让学生掌握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并整理成简单条形统计图的能力。

  教学难点: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观察物体和对称:

  打开书本67面第五单元,看看我们在这个单元里学习了那些知识。

  1、观察物体;对称;

  【设计意图】通过看书回顾,让引导学生回忆有关观察物体和对称的知识。

  2、对于观察物体,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想说的?

  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画面有可能不一样;要想知道从一个面可以看到什么画面,可以想象自己站在那个面,再去想象自己看到的画面。

  3、练习:连一连,大家分别看到哪个画面。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连。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发表见解的机会,加深对观察物体方法的理解,再次明确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画面有可能不一样的道理,结合具体的观察场景,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

  4、课本68页的对称和69页的对称有什么不一样?

  68页的对称是沿着一条线对折,两边重合,这条线叫对称轴,我们把好像这样的对称现象叫轴对称。69页的对称是相对于镜子或水面的对称,是镜面对称。

  5、练习:下面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画出它的对称轴。

  5、和同学做镜面对称的游戏:一个同学做动作,另一个同学做出这个同学在镜子里的动作。说说镜子里面的影像和镜子外面的特点。

  【设计意图】轴对称和镜面对称学生是很难准确区分的,只要学生有区分的意识就可以了,并不是要求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允许学生结合具体的事例来表达自己对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的理解。通过学生具体的描述,加深学生关于对称轴和两种对称现象的感知;设计两个练习,目的是训练进一步掌握对称轴的画法,加深学生对镜面对称时镜里的'影像和镜外的物体特点的认知。

  二、复习统计;

  1、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有关统计的知识?

  (1)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2个单位。

  (2)统计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统计一下我们班参加各项兴趣活动的人数,并做成条形统计图。

  二( )班学生参加兴趣活动的人数统计表

  兴趣小组音乐美术书法其他

  参加人数

  (2)看上表完成下面的统计图,表示出每个兴趣小组参加的人数。

  单位:人 二( )班学生参加兴趣活动的人数统计图

  音乐 美术 书法 其他

  (3)

  1.参加( )兴趣小组的人数最多。

  2.参加( )兴趣小组的人数最少。

  3.一格代表( )人。

  4.看着统计表,提出一些问题并解答。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主动回顾有关统计的知识,加深理解。结合具体的统计实例,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并整理成简单条形统计图的能力。

  二、完成书本109页练习。

  【设计意图】数学广角不做单独一节课的复习内容,通过具体的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简单推理的能力。

  板书设计:

  复习观察物体、对称

  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同一个物体, 轴对称 对称轴

  看到的画面有可能不一样

  对称

  镜面对称(镜面、水面…)

  统计: 一格表示2个单位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7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P41,观察物体

  (二)。

  二、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两个简单物体组合,能辨认正面、侧面和上面所看到的形状。

  (2)能根据观察两个简单物体组合看到的某个面的形状,用同样大的正方体摆出相应的两个简单物体组合,体会物体与它相对应的平面视图的转换与联系,感受物体的相对位置和空间位置的关系,发展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观察几何体的兴趣,愿意对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从不同角观察观察、分析多个物体的组合体,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难点:从形象构建抽象的想象能力

  四、教具准备:农远设备、光盘、正方体、正方形纸片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出示爱心箱,提问:同学们认识它吗?(认识,是捐款箱)

  师:对,这是捐款箱,去年5月12日,汶川地区发生了特大地震,给四川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同学们曾通过这个爱心箱,为四川同胞伸出了援助之手,献出了一份爱心。

  要求:请同学们观察这个“爱心箱”,并请你告诉我,在你的位置看到的是它的哪一面或哪几个面?你最多能看到几个面呢?观察后指名回答。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是的,我们最多能看到这个物体的三个面。同学们知道,观察物体,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形状不同,要想看清物体的形状,必须从各个角度观察。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观察物体”。教师板书

  二、新授

  1、谈话导入:“同学们,在学习新课之前,我先向同学们介绍一位新老师和几位新同学,你们想认识他们吗”?①(播放光盘)在“指一指,谁是它的正面、上面、侧面”?处暂停。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谁是它的正面、上面、侧面?”(教师强调:我们这里说的正面、侧面、上面指的都是从垂直的角度看的。)指名回答。好,我们看电视里的小朋友是怎样回答的。②(播放光盘)在问题:“你知道它是那个立体图形吗?”处暂停。

  师:“同学们,你们是怎样认为的呢?指名回答。“恩,‘可能’这个词用的真好”。是啊,这个物体可能是长方体,也可能是正方体,还可能是别的.物体下面我们来看看到底是什么物体”。③(播放光盘)到“通过这个游戏,你们有什么感受呢?”停。

  师:哪位同学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我觉得只看到物体的一个面,无法确定物体的形状。)我们来看电视机里的同学们是怎么回答的。④(播放光盘)到“电视机前的同学们,你们也摆一摆吧。”

  2、教学例题:

  师:“同学们,你们听清楚电视里老师的要求了吗?”拿出你们手中的正方体摆一摆,并且从不同角度观察观察。(同学们可以下位观察)

  学生观察后,教师出示下图并提问:同学们,观察好了吗?(观察好了。)

  提问:“上面的图形分别是小华从什么位置看到的?”(同桌先说一说,再指名说一说。)

  我们看电视机里的同学是怎么回答的。⑤(播放光盘)到“通过上面的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呢?谁来说一说?”

  师:“通过上面的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呢?谁来说一说?”(观察物体,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我们看电视里的小朋友是怎么回答的。⑥(播放光盘)到“电视前面的同学们,你们也一起来摆一摆吧。好,开始吧。”处停下。

  师:“同学们,我们也动手摆一摆吧。用4个正方体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好,同学们已经摆好了,哪位同学起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样摆的呢?”指名说说。多请几位同学说说,最好是不同的。提醒学生注意语言的组织。师:“同学们摆的都不错”。“我们看看电视里的同学们是怎样摆的,又是怎样说的。和我们摆的一样吗”?⑥(播放光盘)到“用老师给的正方形摆出你从正面看到的形状。”处停止。让班里的同学先用手中的正方形摆一摆。同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你正面的物体的形状是怎样的?并用我们手中的正方形摆出正面看到的图形。 “好。同学们摆好了吗?谁给大家展示一下!”请两位同学说一说。

  师:“我们看电视里的小朋友是怎样做的”。⑦(播放光盘)到“你知道这三幅图分别是他从什么位置看到的吗?”停。师:“小强是这样摆的,和我们摆得有什么不同?”

  师“这几幅图分别是从什么位置看到的呢?”指名回答。

  我们再看电视机里的小朋友是怎样回答的。⑧(播放光盘)到“电视机前的同学们,你们也试一试吧?”停。

  3、课堂巩固练习:

  师:我们也来摆一摆。看看有几种摆法?不做评说,然后和电视中的小朋友对照一下,看是不是都摆对了。“好,我们来看电视里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⑨(播放光盘)到“赵晶的回答,可以这样一直摆下去。”停。师:“同学们,你们看赵晶同学多爱思考,你们有没有想到?好,请同学们接着看电视。” ⑩(播放光盘)到“电视机前的同学们,也请你们动动脑筋。”

  师:“如果只用4个小正方体,可以有多少种摆法呢?”指名回答。好,我们再来看电视。⑾(播放光盘)到“你有什么感受呢?”停。

  三、总结:师:“是啊,你们有没有什么感受?或者说有什么收获呢?”

  四、思考:

  请同学们先猜想一下:下面物体从各个方向观察,你会看到什么?教后反思:

  本节课,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选定一个角度观察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本节课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1、活动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本节课在这一点上体现得比较突出。比如,观察捐款箱、电视柜的活动中,不是让学生单纯地坐在位置上看一看、说一说,而是设计了离开位置观察、拍照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他们不仅获取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的快乐。

  2、给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形象的学习材料,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体验观察的方法。通过观察文具盒、小正方体等实物,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物体正面、上面和侧面的理解。同时鼓励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自由地观察物体,把所看到的和周围的同学说一说,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捐款箱的哪几个面,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这几个操作活动,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民主作风,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交流、合作空间。

  不过,本节课也有一些值得我思考的地方:

  1、学生对于面的概念不是十分清楚,在最初观察时,有的孩子竟然说自己能看见四个面,甚至更多。细思原因,原来学生把看到的一条边当成了一个面,我想如果在课前复习时,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面,我想学生就不会出现以上问题了。

  2、本节课学生动了起来,思维也活跃起来了,不过学生活动的有些没有章法,我应该认真思考,如何在新课改实验中,教学既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学的"活而不乱"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的前、后、左、右几个面,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通过实际操作,判断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初步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3.积极参与观察活动,在观察活动中体会观察物体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对应图形。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揭示问题

  师:“同学们一定还记得老师以前给你们照过好多可爱又有趣的照片吧?现在老师想请你们也为老师照几张照片,可以吗?”学生为老师照相,当老师站在学生当中时叫停,请坐在老师不同方向的学生说说照出的相片是什么样子的。

  师:“为什么他们给老师照出的照片不一样呢?”

  学生回答,教师不做评判。引出课题,并板书。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1、小组观察活动

  教师课件出示小组活动要求

  (1)第一次观察活动:观察玩具

  教师巡视,了解各组活动情况。

  请一个小组的同学汇报。

  师:“这个小组的`同学观察到的都一样吗?”

  指名学生回答。

  师:“回忆自己小组同学汇报的情况,用一句话说一说?”

  让各个小组汇报情况。

  师“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各个小组同学的观察结果有的相同,有的不同?”

  指名回答。

  (2)第二次观察活动:观察带把的水杯

  请一个小组的学生汇报观察情况。

  各个小组代表汇报自己组观察的结果。

  2.小结。

  引导学生小结,然后教师课件出示: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问题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3.再次探讨课前相片为什么照出来是不一样的问题。

  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课件出示练习题。

  1.智慧之旅第一站:

  帮助小霞和小宇解决问题。

  2.智慧之旅第二站:

  男孩和女孩看到的是汽车的哪个面?

  3.智慧之旅第三站:

  教科书19页“练一练”的1、2题。

  4.智慧之旅第四站:

  教科书19页“练一练”的4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做一做,有困难的可以和组内的同伴讨论。

  四、总结归纳,提升经验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9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今天周老师和我们三(3)班的小朋友们一起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

  二年的时候我们已经接触过观察物体了,今天的观察物体咱们就从这个图书柜开始。

  二、多重观察,丰富认识。

  (一)初次观察,认识三个面。

  1、观察图书柜,认识物体的正面、上面和侧面。

  (1)出示图书箱,让学生指一指、摸一摸、说一说这个图书柜的正面、上面和侧面。(2-3人)

  (2)小测试,看谁反应快,老师指图书箱的一个面,学生快速抢答。

  (3)练习:想想做做第1题。

  ①(出示洗衣机的正面、侧面、上面三张照片)想象一下这个家用电器原来的样子,说说它是个什么家用电器?(出示洗衣机整体图,验证学生的想法。)这三张照片分别是洗衣机的那三个面?

  ②(出示电冰箱):如果也给电冰箱的三个面分别拍三张照片?也请你们想象一下分别是什么样的呢?(课件逐一展示三张照片,点名学生逐个回答。)

  总结:其实像图书柜、洗衣机、电冰箱这样的物体在生活中还有很多,我们一般情况下把有门的一面称为它的正面,与门左右相邻的两个面是它的侧面,顶上面是它的上面。

  2、观察长方体,对比发现如何确定物体的正面。

  (1)观察长方体,说说长方体的正面是什么颜色?(老师转动三次,请学生说说三次看到的正面的颜色)

  小结:只要正对着我们的面就是它的正面。

  (2)小组活动,长方体摆在中间不动,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把头放低一点,说一说你看到的正面是什么颜色的?(2-3分钟)

  选择两组交流后思考:“为什么长方体摆在中间不动,你们却看到了三个不同颜色的正面。”

  交流得出结论:像长方体这样的立体图形,不管坐在哪,只要是正对着我们的面就是它的正面。而像图书柜这种生活中的物体一般情况下我们把有门的一面定为正面。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物体的正面、上面和侧面是有一定的了解和生活经验的,因而选择学生熟悉的图书柜,从适合不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合理地组织学习材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顺利地从数学的角度认知物体的正面、上面和侧面。同时,通过生活中有门的'物体和没有门的立体图形的对比观察,让学生在观察、交流中认识怎样来确定物体的正面。从而更好地实现知识、能力、情感的迁移。】

  (二)二次观察,体会观察位置不同,观察结果不同。

  (1)学生观察图书柜

  (事先在图书柜两侧写四(6)班和向阳小店,坐在两侧位置的同学只能看到其中的一个信息)。

  有针对性地提问:①这个图书箱从哪个班借来的?

  ②这个图书箱是哪里买来的?

  ③坐在中间的同学没举手,难道我们观察得不仔细吗?

  交流得出结论: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面也就不同。

  (2)老师观察图书柜

  有针对性地提问:①想一想老师看到了几个面?

  ②比你们多看到了一个什么面?

  ③为什么会比你们多看到一个上面?

  ④你们也想看吗?可以怎么办?

  交流得出结论:观察物体时还受到了高度的限制。

  (3)小小设计师

  小组合作设计:老师应该站在哪里? (3-4分钟)

  ① 只能看到正面。(交流时相机教学观察方法,不仅要正对着门而且视线要低于上面。)

  ② 既能看到正面,又能看到右侧面。

  ③ 既能看到正面,又能看到左侧面,还能看到上面。

  【设计意图:“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学生的知识经验不同、认识角度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即使相同的学习内容、一样的学习过程、同样的学习环境,其学习的感受、体验是不一样的。在这里还由于每个学生所处的位置不同,观察到的结果也就有所差异,适时提出三个巧妙的问题,让学生在交流中,通过不同体验的交互与碰撞体会到观察的角度不同,也就是观察者的位置不同,所看到的面也就不同。这时,教师也加入观察的行列,和学生共同探究发现,观察的高度不同,看到的面也有可能不同。小小设计师的活动,巩固了学生前两次的观察所得。三个环节递进展开,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使学生的认知从对具体事物的外在观察上升到超越事物本身的内在的理性认识,这样的观察不仅是有趣、有序的,而且是有效、深刻的。】

  (三)三次观察,体会一次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谈话:观察物体是有学问的,有时我们能看到一个面,有时我们能看到两个面,站在一个合适的角度,我们甚至可以看到三个面,那么一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呢?

  1、活动探索:变换位置观察长方体,一次最多能看到长方体的几个面。

  出示活动要求:(1)把长方体放在桌子上固定不动。

  (2)先选一个位置看一下,能看到几个面?

  (3)站起来换一个位置再看一下,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2、交流观察活动体会。

  每组请代表交流小组内的观察结果,视频展示,再次验证一次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设计意图:观察长方体物体时,最多能看到它的几个面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当学生意见不一时,如何消除学生之间的纷争?教师权威的武断的裁决不是明智的举措,那样不会让学生口服心服。这里,借助提前录好的视频,让有不同意见的学生亲自观察,通过大屏幕能够看到观察的结果,人人担当裁判的角色,真可谓“眼见为实”,棘手的问题在事实面前顿时化为乌有。】

  (四)观察正方体,不断重组,消除疑点。

  1、观察一个正方体: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出它们的形状。

  2、观察两个正方体(横着拼):从正面、上面和侧面分别观察出的是哪幅图。

  3、观察两个正方体(竖着拼):从正面、上面和侧面分别观察出的是哪幅图。

  4、小游戏,搭一搭。

  用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一摆:

  (1)从正面看到的是

  (2)从正面看到的是

  (3)再添加一个,用3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一摆,从正面看到的还是

  【设计意图:观察正方体是从一个到两个,两个再到三个。从观察一个正方体这个具体实物到观察两个正方体的实物找出相应的面,再到根据相应的视图摆出三个正方体拼搭的实物。这一过程,从易到难、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从而给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和成功的机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引导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方向。】

  三、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你们学到了哪些新知识呢?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0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不同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所在的位置。

  2、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观念,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事物、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教具:

  CAI课件、小猪存钱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诱趣激学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喜欢)今天呀,老师就给你们讲一个“盲人摸象”的故事,好不好?(出示课件讲述故事内容)

  师:这些盲人叔叔呀,有的把大象摸成扇子,有的摸成柱子……他们说的对吗?(不对)那大象到底是什么样子呢?你能帮助他们想个办法吗?

  学生汇报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盲人叔叔全听到了,说你们真是一群乐于助人的好孩子。这节课呀,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研究怎样正确地观察物体,才不至于像盲人叔叔们一样。

  板题:观察物体

  二、观察物体,顺思导学

  1、确定方位。

  师:(出示小猪)这是什么?(生答小猪)大家看,老师手里的这只小猪可爱吗?我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只小猪,喜欢吗?(喜欢)那我们就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它加入我们小组。请你悄悄地告诉它,你坐在它的哪一边?

  师:你们对小猪说了些什么?

  学生汇报

  师:坐在小猪前边的同学朝我挥挥手。

  师:我知道了,你们就分别坐在小猪的前后左右。

  2、观察小猪。

  (1)在自己座位上观察。

  师:从你这个位置上看到了小猪的什么?

  (课件出示:你坐在小猪的哪一边,看到了它的什么?)

  学生汇报

  师:其他同学观察的结果也是这样吗?有补充吗?

  (2)交换位置再观察

  师:刚才你们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了可爱的小猪,现在咱们换换位置再观察。好吗?小猪前面和后面的同学换换位,左面和右面的同学也换换位。准备好,轻轻地换。(学生起身换位。)

  师:现在你又在小猪的哪边?仔细观察,你看到的小猪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汇报

  师:我想采访坐在小猪前面和后面的同学,现在的位置看到的小猪和你刚才看到的一样吗?

  学生汇报

  师:哪儿不一样呢?

  师:哦,从前面和后面看小猪是不一样的。请问小猪左边和右边的同学,你们可要仔细看了,你刚才看到的和现在看到的相同吗?

  学生汇报

  预设:有的同学会说一样,有的同学会说完全不一样

  出现矛盾冲突时,学生再次观察小猪左右两边,并在组内讨论。

  小结:从左边和右边观察小猪是不是一样呢?(学生齐声:不一样!)你们从细节观察并解决了问题,好样的!从小猪的前面和后面看是不一样的,从左边和右边看也是不一样的。

  (3)从前后左右观察小猪

  师:咱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只能看到小猪的一个面,要是能让每个人都看到小猪的前后左右四个面,那才过瘾呢!有什么好办法吗?在小组里讨论后,试一试

  方案一:到其他几个同学的位置上看看

  方案二:人走一圈的办法太麻烦。我们可以让小猪转一圈,我们只要坐在位置上就可以看到它的前后左右了。

  学生尝试操作

  师:好的,每转一个方向停一下,看清楚了吗?这两种方法都很好,可以围着小猪转一圈,也可以让小猪转一圈,小组商量定下一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开始观察。

  (伴随着轻柔的音乐,学生进行观察活动。)

  师:同学们从前后左右再次观察了小猪,你们看到的一样吗?(不一样。)为什么?

  学生汇报

  师: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小猪是不一样的。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

  三、分层练习,应用促学

  1、刚才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老师特别高兴。老师也给小亮、小明、小红一个礼物,大家看。(出示第67页上的恐龙图)你能很快说出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说说理由。(学生各抒己见)

  2、67页的做一做

  3、70页的第1题

  4、欣赏课件出示庐山图片和古诗《题西林壁》

  四、回顾全课,梳理评学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今天刘老师和大家合作得非常愉快!大家也学到了很多的新知识,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其实我们在观察物体的时候,有的时候会受到肉眼和其它一些条件的限制,所以啊,需要借助一些工具来进行我们的观察,请看大屏幕

  1、放大镜

  师:它可以把一些很小的文字、图片进行放大

  2、望远镜

  师:观察比较远的物体我们可以依靠它

  3、显微镜

  师:这是显微镜,通过这个工具啊,可以看见很多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物体,很多科学家就是借助它来观察一些微生物或者细胞的。

  希望大家课后能够处处留心观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感受,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子!

  五、实践延学

  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家里的物品,说给爸爸妈妈或好朋友听,你看到的是哪一部分?老师相信你一定说得非常好。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1

  一、教材分析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观察物体。这些内容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学习了位置,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实际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此外,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观察活动也将作为一项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物体的形状。

  二、教材处理

  本着“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学思想,我在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观察活动进行教学的基础上,还创造性地安排了其他观察活动,以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三、教法、学法及教学媒介的使用

  本节课我将采取“引导—探索—发现”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学习活动,并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及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优化教学。为此,准备的教具有多媒体课件、玩具、等。

  四、教学流程预案

  我为这节课设计的教学流程是这样的:

  (一)、情境激趣,引入新课。

  生动有趣的情境十分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思维。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导入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首先组织学生通过观察立体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后思考:它们观察的是同一图形,为什么说得不一样呢?借机引出课题。

  (二)、观察交流,探索新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这一环节我预设为三项活动。

  1、为了“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承接导入时的情境,我准备先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本位观察活动,然后再以顺时针的`方向交换座位观察,把每次观察的结果在小组内交流,说一说和第一次看到的是否相同,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换位之后每次看到图形的样子一样吗?为什么会这样?学生汇报后,请他们谈一谈自己的收获。相信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一定能体会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从而顺利的解决教学重点之一。

  2、观察立体图形,体会“同一位置观察,最多能看到三个面”。在初步掌握观察方法的基础上,我将出示一个六个面颜色各异的立体图形,引导学生猜测:站在一个位置最多能看到这个立体图形的几个面?然后请学生自己通过实验来验证,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验证的结果,最后通过小组汇报、集体评议的方式明确:站在同一位置观察,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教学中,学生可能因为移动了头或目光,觉得可能会看到4个面,针对这种情况,我将对学生进行观察方法的指导。这一活动的设计旨在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猜想、验证、交流中发现并掌握数学知识,解决教学重点之二。

  3、认识正画、上面、侧面。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这一活动中,首先我与学生交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刚才我们看到的物体的三个面都有自己的名字。”然后大胆放手,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寻找答案;接着通过指认立体图形、讲桌及班级中可能有的长方体物品的三个面加以理解,最后变换某一物品的摆放方向,请学生再次指认各面,使学生明白所谓的“正面、侧面、上面”是会发生变化的。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重视生活应用,让学生实践数学,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针对这一原则,在这个环节中,我安排了一组梯度式练习题巩固深化。

  [出示课件]:

  1、两个小朋友从不同方向给同一只熊猫照相。是谁照的相片?

  2、看大象他们看到的是哪一面?连一连.

  3、课件出示:水壶:下面的图形分别是谁看到的?

  4、从它的正面、侧面、上面分别看到的是哪一幅图形?

  让每个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时,形状是不一样的。组织学生观察分析,在充分实践活动基础上学习新知。亲身探索过程,同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鼓励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生活中的一件物体,试着把看到的形状画下来,结合着画为家长讲一讲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四)、板书设计

  由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组织观察实践活动,因此,板书为简写知识点,使学生一目了然,便于记忆。

  五、教学效果预测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兰兰”、“淘气”、“小红”这三个学生喜欢的数学小伙伴,创设了完整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探究知识,交流体会。我想:由于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上,同学们一定会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思考,乐于实践,乐于交流,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以上就是我对教学本节课的一些预想,恳请各位评委老师提出您的宝贵意见,我会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谢谢!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学会从一个较复杂的立体图形画出三视图,从三视图推出简单的立体图形。建构学生的空间思想和空间想像能力。

  教学难点:

  用动态的思想让学生理解三视图。

  教学过程:

  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从一个到三个正方体从专业的角度进行剖析。强调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观察要点:平面投影思想。引导学生会看会画简单的三视图,画三视图的一些原则。

  二、从四个正方体入手,让学生先按要求摆放,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下,建构四个正方体的立体图形。从三个方向对立体图形进行认识。

  三、用动的形式,对四个正方体从一个方向保持不变的前提下进行添加思考。

  四、给定立体图形画三视图、给定三视图,尝试绘出立体图形。

  先摆一摆右边的物体,再分别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一看,各是什么形状?下面的形状各是从哪面看到的?

  五、训练。

   :

  “横看成岭侧看成峰”,这说明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物体视觉的效果可能不同,要比较真实反映出物体,我们可从多角度观察物体,学生也一样,要想让学生能够学到知识,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要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二者之间要和谐统一。多角度发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亲历有效的知识探索,在教师的主导下建构系统的知识。探究后的思考总结和探究的过程同样重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是教学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做到动静结合。再一个要做到的是从实践中提炼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这个过程的统一,在实践中完善理论和拓展实践领域。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积极主动参与观察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材分析〗

  本课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的第一课时。本节所要观察的是长方体形状的物体。在第一册学过“位置与顺序”,已经知道长方体有前后、上下、左右6个面;在第二册的“观察物体”中,对“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形状不一样”也有所体验。在这个认知基础上,本节课要在观察长方体的活动中,体验最多只能看到它的3个面,发展空间观念,同时,会辨认长方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为今后从正面、侧面和上面三个方向观察物体打基础。

  〖课堂实录〗

  片段一

  师:今天我们来观察物体,你们猜一猜要观察什么物体呢?

  (有的学生说电视机,有的'学生说房子,还有一位学生说外星人。全班同学笑了,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师:同学们学习离不开自己面前的课桌,老师上课离不开讲台。今天老师就请大家观察这张讲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它,能看到什么?

  片段二

  师:下面我们分五个小组活动,请第一小组先到前面来观察这张讲台。

  (学生安静下来)你们各自选择一个位置观察,再交换位置观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师指导这个小组学生变换观察的角度,进行有序的观察,为其他小组的观察活动起示范作用。)

  第三小组上来观察时,班上最调皮的阳志江同学绕过桌子的侧面,一下子就钻进了讲台下层的格栏里躺下了。

  师:你在干什么呀?

  阳:老师您瞧,我在观察讲台桌的下面。我躺在里面,只看见桌子的下面,其他面都看不见了。

  (我赞许地对他点点头,学生观察的兴致更高了。)

  师:刚才同学们从不同角度观察了讲台,先在小组内交流。

  师:哪一个小组先汇报?请说一说你们是站在哪个位置观察的,看到了什么?

  (孩子们的小手举得高高的,急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生1:我们小组的同学站在这里看(他指了指讲台桌的左侧,一位同学插嘴说:这是旁边。另一位学生又说:这是侧面。)

  师:你们认为哪种说法好?

  生1:我认为左侧面好,因为桌子有两个侧面。站在讲台桌的左侧,我看到了讲台桌的左侧面和上面,桌子的上面有粉笔盒。

  师:喔,看到了两个面。

  生2:我们组的同学站在讲台桌的前面,也看到了讲桌的两个面:上面和前面。

  生3:站在讲台桌的一角观察,可以看到三个面:上面、侧面和前面。我们组的结论是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讲台桌的形状也就不一样。

  师:你们小组真能干,同学们还有补充的吗?

  生4:我们组看到的讲台桌的形状和生1是一样的,不过,我站在这边,

  (指了指讲台的右侧,又想了想。)就是右侧面。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还有不同的吗?

  生2:我们组有的同学是蹲着看的,蹲在前面就看到前面一个面,蹲在侧面就看到侧面一个面。我们的结论是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讲台桌的面的个数也不一样。

  生3:我们组的同学还趴在桌上,只看到上面一个面。我们觉得最少可以看到一个面,最多看到三个面。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4

  一、复习

  ⒈用4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分别将它拼摆成以下形状。

  请同学们分别说说它们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看,分

  别看到了什么形状?

  ⒉指出:刚才的形状分别是由4个大小不同的正方体拼成成的,但由于拼摆的方法,观察的位置不同,我们在各个面看到的形状也不太相同,这节课,我们继续用物手中的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拼摆,进一步学会如何观察物体。

  二、教学新课

  ⒈刚才我拉用4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摆成了这个形状。

  ⑴想一想,此时从正面看,你看到什么?

  ⑵提问:如果此时再添加一个小正方体,放在什么位置不影响正面看到的形状?

  你想怎么摆?

  ⑶指名汇报,并分别演示,启发学生再想一想还有些什么其他摆法。

  ⑷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想一想,这几种办法摆放后,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再添加一个正方体摆放时有什么规律?

  指出:在原来物体的前面或后面,与原来的某一个正方体对齐着放一个都可以。

  ⑸请学生们仔细从上面侧面观察,

  提问:这时看到的形状与刚才一开始的形状一样吗?

  小结:由于观察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形状是不一定相同的;在同一方位观察不同的形状,却是可能相同的。

  ⒉教学试一试:

  先还原成以上形状。

  ⑴现在这里的几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从上面看一看,你看到什么形状?

  组织讨论:如果从上面看形状不变,再添加一个可以摆在哪儿?

  学生们分组讨论并操作。

  指名汇报,交流想法并摆一摆。

  提问:此时再分别从正面、侧面观察,你们看到的形状一样吗?为什么?

  ⑵还原之后,让学生从侧面看一年,记住你所看到的。

  提问思考:如果从侧面看形状不变,再添一个可以摆在哪儿?

  学生分组讨论并操作。

  指名交流汇报并摆一摆

  提问:相怀想,如果此时你从其它几个方面去观察,看到的形状会一样吗?为什么?

  ⑶小结:观察物体时,在同一个位置看到的相同的视图可能有不同的摆法,而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可能有相同的视图,但也可能不同。

  三、组织练习

  ⒈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⑴出示图并说明要求

  ⑵学生独立完成,如学生有困难可让学生先摆一摆

  ⑶集体订正。

  ⒉“想想做做”第2题右边两题。

  ⑴按要求请同学们先照着样子摆一摆。

  ⑵请学生们依次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

  ⑶再请同学们同时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让学生们比一比在同一个方位看到的形状是不是一样的。

  ⑷小结:同样的物品在不同位置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在同一位置看到的相同的形状,但它们摆法却不一定一样。

  ⒊“想想做做”第3题。

  ⑴独立完成

  ⑵分组汇报。

  ⒋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全班交流,如果学生感到困难,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

  四、布置作业。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结合具体事物辩认从不同位置(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察和合作意识,培养初步的辩证唯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能结合具体事物辩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难点

  体验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教学准备

  课件配图长方体、正方体、不同形状的物体。

  教学板块教与学预设

  一、情景创设

  1.以小组为单位,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讲台。

  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人选择一个位置来观察这张讲台,然后互相说说观察到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再交换位置观察、交流。想一想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刚才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了讲台。现在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你看到的讲台是什么样子的?

  2.总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已经发现,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看到的面的个数也是不一样的,每个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二、问题探究

  1.讲解每个面的名称

  2.板书:正面、侧面、上面

  3.拿出物体变换摆放,指出不同的.面

  4.组织学生互相摆放,指出不同的面

  三、体验感悟

  1.学生试说,老师纠正强调

  2.学生齐读每个面的名称

  3.学生按照老师摆放说出不同的面

  4.以小组为单位活动

  四、实践应用

  完成练一练

  1.第一题

  2.口算

  3.连一连

  4.观察一个物体

  五、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六、作业布置

  完成本节的《资源与评价》

  板书设计

  看一看(一)

  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不同。

  站在一个位置看讲台、最多能看到3个面

  正面、侧面、上面

  教后随记

  这是一年级下册“观察物体”的延伸和发展,从两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发展到从三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进一步发展学生观察物体的空间经验和空间观念。知识不那么厚重,却简单易懂,同学们就在这样的一节课中掌握了知识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观察物体教学设计01-27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精选4篇)01-27

《观察物体》 03-08

《观察物体》的 01-29

观察物体 10-25

《观察物体》 08-02

《观察物体》02-18

观察物体 12-09

《观察物体》数学 11-22

《观察物体一》 08-1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