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突兀的大石头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突兀的大石头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突兀的大石头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的可贵品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词语
著名、藏在后面、孤零零、悄悄、躲闪、陨(yǔn)石、大坑(kēng)、卧进、突兀(wù)、旅行、考察、秦(qín)岭、流域(yù)、遗(yí)迹、研究、震(zhèn)惊
2、再次出示:著名地质学家 巨石 疑问 研究
你能根据这些词语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品读课文
(一)了解大石头的“奇怪”
这节课我们就随着李四光去研究这块大石头。
1、上节课在预习课文的时候,同学们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问题。老师整理了一下,主要集中在这两个问题上:1、大石头奇怪在什么地方?2、发现这块大石头后,李四光是怎么做的?(学生齐读问题)
今天,我们就根据这两个问题来学习课文,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2、这大石头到底奇怪在什么地方呢?(请你读一读课文,找找描写大石头奇怪的句子)
出示:这块石头真奇怪,它很大,是一块巨石,却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没有人知道它从哪里来的,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
(说说理由,并读一读,把大石头的奇怪读出来)
是啊,李四光在玩的时候对这块大石头是从哪儿来的产生了疑问。
(二),体会李四光的提问。
1、李四光对这块奇怪的大石头到底提出了哪些问题呢?同学们,请你找一找李四光提的问题的句子,把它画下来,再读一读。
2、谁来说一说你划的句子
出示: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是谁把他放在那儿的呢?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同学们找得真仔细,全部找对的同学请你把这些句子读给自己听一听,有个别句子没有找对的同学请你把补画下来。)
3、请你再读读这些句子,从这些句子中你能体会到什么?怎样把这些句子读好?(爱提问,观察仔细)
4、你能从这些句子出发,具体说一说吗?
句子一: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李四光是在问谁?(自言自语,问自己)(能把他自言自语的感觉读好吗?)
那么多的小朋友都在大石头旁边玩没怎么就李四光一个人对大石头产生了疑问呢?
(1)在别人眼里,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但在李四光心里,却有问不完的问题,这说明他很会思考,对于好奇的东西就想刨根问底弄清楚。
(2)李四光和别的小朋友一起在玩,但只有他对大石头提出了那么多的'问题,这说明他很会观察与思考。
句子二:是谁把他放在那儿的呢?
老师范读,学生读。
句子三: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这个句子要抓住哪些词,才能把疑问的语气读好呢?
(3)从他提的第三个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很会提问题:“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可它为什么……”这句话中的“一定、应该、为什么”这些词语我们可以看出李四光平时就很有研究。
(4)他的问题不是凭空提出来的,而是经过观察与思考后才提出来的。
5、同学们可真会学习,是的,李四光可真会提问,他的问题是有根据的,经过深入思考的。让我们再读一读李四光提出的这些问题。
(三)了解李四光是怎么做的?
1、当李四光产生这么多问题后,他又是怎么做的?(读课文)
(李四光发现后先去问自己的老师,当老师不知道时,他不放弃,又去问自己的爸爸。他长大后还是记着这几个问题,不断去寻找答案。
在他小的时候,他是问老师、问爸爸,等他长大了,他就不断地学习、研究寻找答案。)
2、是啊,你说得对,有了问题不断探究,去寻找答案,才会有所成果。
李四光就是这样做的,最终弄清楚了奇怪的大石头的来历。你们明白了大石头的来历了吗?
3、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4、现在你能来解答一下李四光小时候提出的这三个问题。
这块大石头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被冰川从遥远的秦岭带过来的,所以没有卧进土里去。
5、李四光发现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断定我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他为我国石油工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6、读了李四光的故事,你有什么启发吗?
生1: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会在生活中观察。
生2:我们产生疑问后,要不断地寻找答案。
生3:我很佩服李四光不断研究的精神,我们要向他学习。
三、小练笔。(选择自己适合的作业写一写)
1、用“李四光爷爷,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_____”的句式说一说,写一写。
2、按课文内容填空。
突兀的大石头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句子,体会人物的内心与当时的心情。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达到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目的。
(2)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文中句子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要善于发现,并在发现中积极探索,教育学生应当具有坚持不懈的精神,进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与追求。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体会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2.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极大的兴
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突兀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哪些内容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3.从课文中你读懂了什么?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用“——”标出。
三、学习课文,感受人物品质
(一)发生兴趣
1.小时候李四光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那么,这是一块怎样的石头?李四光对它产生了什么兴趣?
2.学生轻声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3.反馈交流。(注意文中的“突兀”)
(二)提出疑问
1.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问的是谁?然后又去问谁?陈二爹是怎么回答的?李四光会怎么想?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
演一演。(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2.陈二爹的答案,李四光满意吗?他又是怎么做的呢?(学生一起朗读课文中父亲说的话)
3.你从李四光这样追问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什么?(他是一个好问的孩子)
(三)解开巨石之谜
1.那么,这块石头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有)是怎么解开的?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剩余部分。
2.读后讨论:
(1)李四光是怎样解开这块突兀的大石头的'来历这一谜团的?
引导学生认识一下要点:
a.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二十多年。
b.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c.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2)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李四光发现这一带还广泛地分布着冰川带来的砾石和黏土堆积物,进而发现了我国扬子江流域广泛存在着第四纪冰川的遗迹。他专门写了一篇
《扬子江流域之第四纪冰川期》的论文。
(3)交流读后感想:全班一起交流朗读这两句话,体会成功的重要性。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希望你们也要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
【突兀的大石头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07-18
《奇怪的大石头》 04-12
奇怪的大石头 06-28
《奇怪的大石头》 03-27
奇怪的大石头 04-21
奇怪的大石头 (15篇)04-06
《奇怪的大石头》 15篇04-20
奇怪的大石头 15篇08-08
教学设计与反思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