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 通知工作总结 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设计>初中历史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

时间:2023-08-11 12:46:0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历史教学设计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范文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范文1

  一、案例标题: 《好歌曲大家唱---改革开放30周年

  学科:初中历史

  年级:八年级下第三单元活动课

  二、案例内容:好歌曲大家唱---改革开放30周年

  (一)、设计指导思想:通过对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进行归纳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材分析:本节活动课让学生深刻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

  教学重点:1.十一届三中全会。2、改革开放后的祖国建设成就。

  教学难点: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学习了改革开放后的历史事实,也感受到生活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通过欣赏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及改革开放后成就的图片,引出为改革开放喝彩。

  ②、培养并锻炼学生以下能力:归纳分析的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获取、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③、通过纪念改革开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更深切的认识改革开放的意义,了解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联系时事热点导入新课。

  ②、在教学过程中,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利用问题的`层层铺垫、推进,把历史和现实更好地结合,通过师生的互动信息交流,使学生对改革开放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改革开放30周年的归纳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党

  和政府的出发点: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树立爱国爱党的思想。

  ②通过纪念改革开放30年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热爱祖国和民族自豪感,并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艰辛与辉煌成就,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更深切的认识改革开放的意义,了解自己肩负的责任。

  (五)、教法学法①、通过好歌曲导入新课。

  ②分析归纳党和国家在不同时期重视民生的措施。

  ③、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对改革开放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六)、媒体选择 :视频、图片等。

  (七)、教学程序

  1、情景再现:播放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和其他视频、图片引出课题:好歌曲大家唱---改革开放30周年

  2、教师:出示十七届三中全会图片介绍:十七届三中全会的时间、地点、内容、意义。

  3、活动一: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在不同时期重视“民生”问题措施让学生合作完成:

  1.时间:1950-1953年

  措施:()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意义:()

  2. .时间:()

  措施:三大改造

  内容:()

  意义:

  1958年

  4出示练习:综合理解改革的历史作用。

  ⑴、说出日本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改革历史意义。

⑵、你认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应该吸取什么经验教训?

  5、议一议:改革开放的巨大作用.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

  6、课堂总结: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

  7、教学评价设计 :

  8、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9、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

  10、设计出师生互动方式;

  11、争取准备两、三种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教学安排;

  12、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处理,发掘出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和育人作用;

  13、课堂教学要减少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范文2

  为了更好的抓好初中历史教学工作任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本学期除传授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外,还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等其他思想品德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宗旨,制定如下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的总体水平偏低,历史不是主科,不是中考内容,所以学生都不愿意学。

  二、教材简介

  本学期七、八年级上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阅读性强,图文并茂,增添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三、教学资源开发

  1、教材、教学参考书

  2、专业书籍、历史笔记本、历史资料卡

  3、媒体信息(互联网、影视中的历史知识)

  4、课程基础训练、单元测试卷

  四、教学措施和目标

  (一)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的:

  1、目标统一准确

  2、以“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依据

  3、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

  (二)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答题、小组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潜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同时也是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三)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生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索历史的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听好每一节公开课,做好课后互评,互相促进,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进度

  七、八年级历史课本上册都是22课(人教版)。其中新课讲授22课时(每册),单元复习4课时,期中复习2课时,期末总复习4课时:

  9月份1——4课

  10月份4——13课

  11月份14——20课

  12月中旬结束课程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范文3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立足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体现时代精神和新的教育理念,新教科书既是教师的教本,更是学生学习的学本,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着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注重启发性,注意历史的多方位性、多层次的联系和知识的延伸,并注意使学生学会学习历史的方法和学习技能,以提高学生的自身能力。

  二、学生状况分析:

  初一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极。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感受到历史学习的乐趣。

  三、具体思路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常规管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对“学困生”既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的自觉性,更要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

  2、强化理想前途教育、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形势教育,学生学得好,以确保考试取得圆满成功。

  3、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4、加强对薄弱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复习阶段,要认真制定复习计划,精心组织复习,以书为本,讲清概念,提示规律,指点迷津,提高学生的审题、解题的能力及速度。

  6、引资料、学经验。经常向老教师学习,经常听课。

  7、认真组织测试,强化综合训练,抓住学科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救。

  四、教学任务和要求

  七年级历史教学,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即了解历史的基本线索,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观点,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

  历史教学,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发展和变化,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识活动,对有关的历史问题进行简要评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五、教学措施;

  1、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

  2、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习惯。

  3、注重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

  4、认真贯彻课程标准的精神,在传统知识培养各种能力的同时,加强思想教育。

  5、采用多种教学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大胆地进行改革,探索和创造,进行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历史教学活动。

  7、要注意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更好的来学习历史

  8、课堂教学要贴近课程标准的要求,采用探究式、启发式和讨论式等各种成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模式,要加大媒体辅助教学,特别是网络教学的力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9、多角度观察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及时进行辅导。

  六、改进措施

  1、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要在教高的水平层次上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帮助他们总结成功的学习经验,在评价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应该有针对性的采取补救措施,还可以实际一些比较容易的活动使学生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2、教学时结合挂图和资料知道学生学习有关的知识,或结合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体会感受历史。

  3、结合历史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4、结合有关内容介绍本地历史的名胜、旅游胜地,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立志建设家乡的教育。

  5、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性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探究性求真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互相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七、教学设想

  1、历史教学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对历史作出正确的叙述和分析,做到思想性科学性的统一,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2、继续深入课堂教改,在传授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思想的教育和能力培养,树立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学导结合的教学观,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育人观,坚持教书与育人统一,提高课堂效率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提高学习素质和学习效率,尝试历史活动课的教学。

  3、开展历史第二课堂,通过举办历史讲座,故事会,创办历史报等形成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综合,比较、概括问题的能力。跟踪辅导,找学困生谈心,了节其学习差的原因,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4、利用远教和网络资源。

  八、教学进度(略)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范文4

  一、课程目标

  (一)内容标准

  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河姆渡和半坡遗址距今年代、所处的地区、自然条件、主要种植物和饲养物、生产工具、房屋特点、陶器的使用以及纺织、渔猎等其他生产生活情况。通过实物图片或考古纪录片,让学生观察、复述原始农耕文化产生、发展的概况。

  2.过程方法与能力

  通过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与前人在衣食住等生产生活方面的比较,概括出中国远古农耕文化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人类进步的规律,初步培养比较、分析、归纳和概括问题的方法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祖国境内河姆渡、半坡居民为代表的原始人类所取得的成就,感受我们先民的生存智慧和为人类文明作出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人类由采集到农耕生活的转变过程和河姆渡、半坡居民生活的状况,说明人类的每一次进步,都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探索和艰苦的劳动实践取得的。通过学习感受劳动和创造的艰辛与价值,培养百折不挠的奋进精神与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

  二、教学要点

  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居民的生产与生活状况所反映出的原始农耕生活的状况。这是属于知道和了解层次的知识。

  难点: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对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的概括。这是属于较高层次的能力要求。

  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我们已经学过中国远古人类,知道了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远古人类(稍稍停顿,让学生来回答。)――元谋人,他们生活的年代距今――170万年。遗留人类化石残骸最多的――北京人,北京人的食物的'主要来源――采集和狩猎,他们使用的石器――旧石器,打制石器,他们已经会用――火。

  讲授新课:

  在距今约八千年前后至约四五千年前,中华文明又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农耕时代,为了大家学习这一时代的历史,教材精心挑选了两个文化遗址:西安半坡原始聚落遗址、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他们分别代表中国的北方(黄河中下游地区)和南方(长江流域)。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8页看图“我国原始农耕时期的文化遗址分布图”,在图中找到这两个文化遗址。

  这两个遗址展现了南北不同的原始农耕风貌,接下来我们再通过学习比较来认识两个时期在距今年代、生活地区、原始农耕工具、原始家畜饲养业、原始手工业等方面的不同。

  我国的北方和南方气候差异很大,这种气候的差异对原始人类的影响很大。由于人们的生产力水平很低,科学技术有限,人们征服、改造自然的能力也有限。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粟和水稻分别在北方和南方的种植,一方面说明人们对自然的依赖。一方面也说明无论是在北方、还是在南方,我们的祖先们都创造了灿烂的原始农耕文化。

  小结: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大概了解了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两个代表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原始农耕生活特征,现在请同学们说说从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农耕生活中,你看到了什么?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来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以及他们对人类社会物质与精神进步做出的特有贡献。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范文5

  一、教学进度及内容

  1、初一:《中国历史》第二册。期中授完1—14课,期末授完全部内容。开学第一周,教师引导学生通览教材,整体感知教材内容及编排体例。师生共同商定本期教学计划。全期用2——3周时间组织学生期中期末考试。

  2、初二:《中国历史》第四册。期中授完1——17课,期末授完全部内容。开学第一周,教师引导学生通览教材。整体感知教材内容及编排体例。比较新旧教材的异同,师生共同商定新的教学计划和策略。全期用2—3周的时间组织学生期中、期末复习考试。

  3、初三:《世界历史》第二册。期中考试或5月1日以前授完全册内容。期中至中考前完成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的三轮复习。即分册系统复习,重点、难点、热点专题复习,综合模拟训练。教师新授《世界历史》第二册前,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教材,分析新旧教材的异同,调整好教学计划和学习策略。

  二、教学要求及建议

  1、基础年级应严格开设课程,开足课时。初三年级要根据新授和复习要求适当增加课时。

  2、各年级均要配备专职历史教师。兼职历史教师要力求课堂教学规范化,历史学科知识专业化。

  3、要建立历史教师的培训机制,健全历史学科教研组活动规章,积极开展学科教研活动和历史课题研究。

  4、要深入学习历史新课程标准,进一步加深理解,查找人教版、北师大版、华东师大版新教材,积极开展对新教材的学习与研究。

  5、切实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的民主性和开放性。推进师生互动,使学生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习惯。

  6、积极开展听评课活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历史教师的教学比武和论文竞赛要作为常规要求落到实处。

  7、提倡教学形式的多样化,重视历史活动课的教学研究,充分利用本地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积极开发地方校本历史课程。

  8、积极推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积极运用挂图、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教学。各校在教材征订时要严格订齐订足挂图、地图册等教学资料。

  9、注重历史学科与政治、地理等学科的相互渗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0、加强毕业年级的复习备考工作,发挥集体力量,搞好重点研究。即《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的.研究;市中考考试说明和市编复习资料的研究;近年来中考考试形式与内容改革的研究。

  三、学科活动的安排

  1、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县三级新课标和新教材的培训。

  2、适当的时候,组织全县毕业年级教师开展复习备考研讨活动。

  3、以新课标的要求为标准开展课堂教学设计或教案竞赛。

  4、在全县重点开展历史活动课教学研究。

  5、组织教师参加新教材实验区的教学考察与学习。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范文6

  一、指导思想: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倡导教师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二、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进一步认清历史前进的大趋势和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远大理想,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当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养。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初二年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现代史部分,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课本按历史时期或学习主题编写了“单元回眸”,梳理基本线索,小结重要内容。书中还设计了一些开放性习题以及“畅想天地”等栏目,旨在启发思维,提倡各抒己见,答案不求唯一。

  五、教学措施:

  1、注重学科间知识的融合与渗透在把握教材时,教师应从总体上突破原有学科之间的界限,使学生能在多学科的背景下掌握教学内容。在宏观上,应保持合理的综合结构;在微观上,更要注重各人文学科知识间的合理渗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联系。

  2、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真正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通过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挑战的教学;通过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通过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通过那些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突出能力目标的主导即强调学生思考能力、创造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以能力目标为主导,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平等、理解、信任的态度,创造融洽的教学环境,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始终围绕能力目标的实现,努力探讨用能力目标主导教学的途径和方式,真正地把知识、能力和人格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六、教学进度安排:

  初二《历史》课程设置为2课时/周,全学期约36课时,现将教学进度安排如下:

  第一学月:第一单元

  第二学月:第二三单元

  第三学月:第三四单元

  第四学月:第五六单元

  第五学月:复习迎考20xx年2月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范文7

  一、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

  了解隋朝繁盛的历史:①隋朝的建立和统一;②社会经济的繁荣;③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通过引导学生对“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及其作用”等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根据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视频资料和设问,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②通过史料分析掌握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及原因。

  ③在学习“隋朝大运河的开通” 这一内容时,充分利用各种资料和信息,结合动态示意图,通过学生讨论,教师点拨,把握大运河开通的目的、作用等重点知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通过对“隋朝的统一”和“社会经济的繁荣”等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珍惜今天统一、安定的社会环境。

  ②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才智和伟大创造力的集中体现。据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学生情况分析: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初一年级学生的.思维日益表现为以逻辑思维为主,但形象思维仍占有一定的位置,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应多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的历史情境中感悟历史。

  2.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

  ①导学法,指导学生收集有关隋经济发展和大运河的资料,准备历史短剧的表演。

  ②探究式,通过采用图片、视频资料、学生制作的模型等直观手段创设历史情境并精心设计问题,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能力。

  ③体验式,采用角色扮演法。在教师指导下,使学生在主动体验、感受历史的过程中探索和解决历史问题,从而促进和发展学生的认知、情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技术准备,以及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对策等研究说明

  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因为视、听、触多感官相结合对学生观察、想象、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将会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

  前期教学中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逐步提高,需要教师引导改进。布置课前预习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意识;多渠道搜集史料可以培养学生获取历史信息、整理并运用史料的能力。让学生准备历史短剧,在搜集、阅读、编、演的过程中将体验和感受所承担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加深对所探究问题的认识。教师制作课件资料,设计探究问题。

  三、教学资源与资源准备

  1.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七年级下册)

  2.自制多媒体课件。

  3.网站资料、材料。

  四、多媒体应用分析

  五、教学过程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初中历史 02-16

初中历史的 03-13

初中历史教学总结03-22

初中历史 05-29

初中历史 06-28

[精选]初中历史 07-08

初中历史教学个人总结07-06

初中历史个人 09-08

初中历史个人教学总结11-29

初中历史 【必备】07-07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