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三峡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峡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峡教学设计1
一、说教材
《三峡之秋》一课是第九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方纪先生用他的亲身感受,向我们介绍了雄奇壮丽的三峡景色。作者按照早晨—中午—下午—夜晚这一时间顺序,抓住不同时间景物的特点,描写流畅,韵律感强烈,琅琅上口,适合学生朗读。学生自读课文,既让学生受到三峡美景的熏陶,培养审美情趣,又让学生在新闻记者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文是这一单元的自读课文,针对文章特点、单元训练重点和学生实际,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来按时间顺序,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贪图三峡之秀丽雄奇的.美景,产生热爱三峡,热爱祖河山的感情。学习作者按时间顺序,抓住景物进行观察的方法是本课的重点。
二、说教法
为完成本课时教学目标,突破难点,宜将情境教学法贯穿始终,并辅以重点词语突破,图文结合,反复阅读等教学方法完成本课时教学。
三、说方法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所以本课时可引导学生应用“谈→思→议→读”,即:“初步了解深入体会→评议提高→诵读升华”这一学习方法,学习本课时内容。
四、说程序
(一)创设情境感受美
1、虽然巫溪地处三峡库区,但学生几乎都没有切身体验过三峡的雄奇壮丽。因此,授课时可用1、语言描述激发学习兴趣(长江,养育了炎黄子孙,滋润着华夏儿女的心里。长江三峡,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
2、听学生介绍搜集的资料;
3、欣赏《三峡风光》等三个步骤,逐步引入本课教学。
(二)凭借情境鉴赏美
在学生进入情境后,可引导学生按以下方法去鉴赏美。
教师把录像定格、让学生说出三责秋天的景物特点,并抓关键词句学文,重视比喻句的学习,抓住词句的形象点现象,体会景物的特点。
具体学习过程:①出示学习方法的要求:在书上圈圈重点词、划划重点句,注注自己的想法。你知道作者写一天中的哪些影响,它们有哪些特点吗?②按照谈—思—议—读的方法,全班同学一起学习课文的第一段。(成熟—果实累累—喜悦);③学生按照上述要求选择最喜欢的部分自学,然后全班交流汇报,出示课件、感情朗读。
时间 特点 词句 朗读
早晨 明丽 露水闪亮—露水消逝 清新明快
中午 热烈 群峰披甲—金鳞巨蟒 热烈欢快
下午 明亮 于是……长江变成小溪 轻柔明快
夜晚 清冽 沉沉欲睡静明亮像…… 温柔惊奇
④谈感想: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孩子们读了《三峡之秋》后一定有很多想法,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好吗?出示课件《山峡风光》,配乐《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五、板书设计:
早晨→明丽
中午→热烈
下午→明亮
夜晚→清冽
三峡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在读文中感知作者选取有代表性的景物的意愿。
2.学习作者用词和比拟方法描写景物特点。
3.激发学生主动习作的欲望,尝试进行景色描写的习作。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生谈话。板书秋字
2.补充板书(三峡之秋)
二、读中学写
(一)引导学生感悟写景要选取有代表性的景物。
1.自由读文,边读边思考:作者在文中主要选取了哪些景物进行描写的?
2.体会作者为什么选取了这三种景物来写。
3.师小结。
(二)引导学习写景如何突出景物的特点。
1.读描写橘柚树的部分
(1)朗读课文1、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橘柚树的?边读边画出描写橘柚树的语句。
(2)学生读文后汇报。
学生汇报时强调:叶:绿得发黑果:累累、由青变黄、散发清香、
(3)小结突出景物的特点的方法。
作者抓住橘柚树的颜色、形态、气味来描写,使“绿叶金实”的'橘柚树活灵活现,如置眼前。
2.读描写长江水和中秋月的部分。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长江水和中秋月的语句。
(2)学生读文后汇报。
描写长江水的部分:
说一说不同时段的长江分别是什么样的。读出相关语句。
描写中秋月的部分:
对比句子,感受作者形象、准确、生动的描写方法。
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泻到江面,
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洒到江面,
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照到江面,
像一块巨大的、磨平的、发亮的云母石。
像一块云母石。
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泻到江面。
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泻到江面,就像一道道瀑布,凭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起。
三、随笔习作
1.总结写作方法。
2.播放两段秋天的视频,激发写作兴趣。
3.学生写随笔。
4.学生随笔展读,师生评议。
三峡教学设计3
一、设计思路
文言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吸收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髓,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深厚他们的文化底蕴,从精神的高度去开拓,从人的发展的角度去把握,因此“文言”和“欣赏”是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同时关注的。《三峡》不但写景优美。而且语言简易凝练,字字珠玑,对初二学生而言,此文最值得咀嚼、品味、感悟,教师可以借此逐步提高学生的文学语言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所绘之景、所蕴之情及作者绘景、蕴情的行文思路。
2、学会用诵读体验法、词句推敲法欣赏文章。体会作品意境。
3、感受三峡之美好。激发学生一览三峡之热情。
三、教学流程
(一)造境,搭建沟通的平台
(板书:峡)根据“峡”字的字形结构,什么样的地势才可以称得上“峡”?(教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谈出不同见解,最后明确“峡”的基本特征应为两山夹水。)我们古老的母亲河长江就有一条神奇秀丽的峡谷。几千年来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北魏郦道元就是其中的一位。这节课我们就随着郦道元一起去游三峡。(板书:三峡郦道元)
(说明: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在课堂教学中,培养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准了,就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铁一样牢牢把学生吸引住。本课导语设计从“峡”的字形入手,由此而彼,让学生不知不觉进入文本。利用张力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入境。挖掘文本的对话点
1、请学生读第一段。说说三峡之山的奇特之处。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三峡之山的连绵与高耸,补充《宜都记》中“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的语句来对比印证,加深学生对三峡的印象。)
2、有奇山必有奇水,指导学生接着读第二段,说说三峡之水的奇特之处。
(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三峡夏水的迅疾与奔放,引导学生回忆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以示文中所言不虚。)
3、引领学生继续品读第三、四段春冬三峡奇丽景色的特点。
(三)融境,深入文本的细节处
1、回归语言品三峡
(1)我们刚才跟随郦道元先生领略了三峡的雄奇,感受了夏水的奔放,试想一下:当水落而石出、水枯而涧寒时。三峡会呈现怎样的一幅图景?认真读文章三、四两段。给你所看到的图景起个恰当而好听的名称,并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
三峡教学设计4
教材简析
本文选自《水经》,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作者写景善于抓住特点,三峡奇景,被描绘得淋漓尽致,采用大笔点染的手法,传达景物神韵。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节奏上动静相生,使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跃然眼前。
作者运笔富于变化,有正面落笔,有侧面烘托,有粗线勾勒,有工笔细描,有明言直写,有隐喻暗示,有仰观远景,有俯察近物,有绘形写貌,有摹声录音,虽只几百字短文,却概括千里,包容四季,收纳山水草木,罗入清猿怪柏,可谓片言敌万语,尺素罗千里。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文意,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读音和意义。
2、反复诵读,深入品味短文的优美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品味文章的语言,感受作者景物描写的魅力,在课文的基础上做扩展联想,深入作品意境,获得美的享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齐读课题,谈对三峡的`了解。
二、品析文字美
1、读正确:听录音范读,勾画圈点生字并看提示弄清读音-——大声练读、,用最短的时间读正确——赛读加深印象。
2、读流畅:指名读——学生点评——总结读流畅的方法:停顿分明,节奏感强——运用以上方法练读全文。
3、理思路:浏览全文,独立理出作者思路,寻找归纳景物特点——同桌交流——梳理:1)先写什么,再写什么?2)这些景物分别有什么特点,从哪些词句知道?你觉得画面美吗?
4、悟感情:作者对这里怀有怎样的感情,能理解吗?美美的朗读。
三、品味画面美
以春景为例赏析。
1、读相关句子
2、作者描绘了哪些景物,它的季节特点是什么,凭你的想象,画面中还会有些什么景物?
3、闭上眼睛,跟着老师的提示进行想象:组合景物,形成完整画面(显出来)——着色(艳起来)——动态想象(活起来)
4、表达通过神游三峡,感受到的美(说出来)
1)总结提炼学生的表达技巧美:结构好——顺序清——特点明
2)回到课文,再读文句,检验想象的合理性(放回去)
5、在想象中,同学们合理地添加了一些景物,为什么作者没写入文中——写作的需要(抓特点)
6、用以上方法,自由感知其他几幅画面的美。
7、用眼发现,感受三峡之美。(播放课件)
8、感情朗读,当堂背诵。
四、拓展延伸
1、三峡以美征服世人,文人墨客留下了丰富的诗篇——朗读欣赏相关诗文。
2、“高峡出平湖”与三峡工程,自然美与人力的完美结合。同时,也应留意不同的声音。
三峡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想象,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对秋之三峡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在读中想象三峡之秋的'美景,学习按照时间顺序观察与描写的方法。
教具准备:三峡风光图片、朗读配乐。
教学方法:情境朗读,自主探究。
教学流程:
一、图片导入
1、学生欣赏三峡风光图片。
2、你知道这是哪里的美景吗?你对三峡还有哪些了解?
(1)介绍三峡的地理位置。(三峡位于长江中游,西起四川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全长139千米。)
(2)描写三峡的古诗,《早发白帝城》。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2、浏览课文,理清顺序。
思考:全文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美景的?
三、自主探究,重点研读。
1、出示学习要求:
读课文2-6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了哪些景物,体现了三峡的什么特点,圈画出来。
2、自主探究,汇报交流,师板书,指导朗读。
早晨——橘柚树——明丽
中午——长江——热烈
下午——长江、雾——平静
夜晚——长江、月——宁静
3、思考: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作用?
4、问: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你最喜欢哪一段,能有感情的读一读吗?(配乐)
五、总结。
六、小练笔
模仿本文写法,写一篇习作或片段:参考题目《校园之春》,写完后出示一到两篇交流。
板书:
三 峡 之 秋
早晨 —— 明丽
中午 —— 热烈
下午 —— 平静
夜晚 —— 宁静
三峡教学设计6
一、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理解“云雾缠绕、七弯八拐、东闯西撞”等词的意思,理解词句之间的关系,并找出自然段中的重点词句。
2、学会借助段落中的重点词句背诵课文,能背诵2—4自然段。
3、感受长江三峡的风光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用借助重点词句背诵课文的方法,背诵课文2、3、4自然段。
难点:找出自然段中重点词,并理解重点词的意思。
三、预习要求:
1、读准生字的音,分析字形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2、读通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陈老师跟大家一起学习22、船过三峡(齐读课题)。你们知道吗?“三峡”是指哪三峡?
这里的三峡是指长江三峡,那就是从重庆到武汉之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二)、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下面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游览世界闻名的长江三峡吧!
2、请大家打开课本,听录音,看课文,注意生字记号的读音,同时思考:
(投影出示,作者乘经过长江三峡看到了___________,听到了______________。)
3、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课前又已充分预习了课文,下面老师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齐读新词卡片)
4、生字新词掌握得不错,下面谁来说说作者乘船经过长江三峡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板书:自然风光、神女峰的传说)
5、请大家扫读课文,看看哪几段写长江三峡的自杀风光?哪几段写有关神女峰的传说?
(三)、学习课文2—5段
1、这堂课我们学习写长江三峡的自然风光的这部分,那就是课文2—5段。作者看了长江三峡的自然风光后有什么感受呢?请大家快速读2—5段.用浪线划出表达作者感受的句子。
2、哪句话写作者看了三峡自然风光后的感受的?
(出示投影: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山水画!)请大家把这句话有感情的朗读一遍。这里的“山水画”是指什么?作者采用了什么方法,表达了怎样感情?这感情强烈吗?你从哪里看出?是啊,一个“啊”,一个“好”,还有一个感叹号,表达了作者那种对三峡风光无限的赞美之情。下面我们再用这强烈的赞美之情朗读的这句话。
3、读得真不错,那作者为什么会场出如此强烈的赞叹呢?请大家默读2、3、4段,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板书:山厅、水急、船险)“山奇”奇在哪儿呢?请同学朗读第2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用双横线划出总起句。
4、这一段的总起句是——齐读。
5、请大家再认真读读这一段,看看作者是用哪些重点词写出山奇这一特点的?请用横线划出,再联系上下文想想重点词的意思。
6、谁来说说课文通过哪些重点词写出山奇这一特点的?你是怎样理解的?(板书:笔址陡峭、云雾缠绕、像……像……像……)
7、是呀,作者通过山的陡、高、怪写出出奇这一特点。我们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一段呢?请大家有感情朗读一遍。
8、同学们读得是那么有情,是因为三峡的`山是那样奇,作者笔下的文又是那么美。你们想把这优美的语段深深地印在自己的脑海里吗?下面老师教给你们一种背诵的好方法,请大家看"学习提示",这里介绍的背诵方法是什么?
9、《船过三峡》第2段中的总起句,即重点句是——齐读。重点词是——(指板书)
10、借助这些重点词句就能顺利地把这段话背下来。下面请大家用这种方法自由试背一下,请╳╳同学背。
11、背得好级了,你能告诉大家是什么方法背诵吗?
12、好,下面我们一起用这样好方法背育第2段。
13、请大家回顾一下,刚才我们是怎样借助重点词句背育课文的?先干什么?接着呢?再呢?
是的,刚才我们是按这样的背诵方法来背诵第2段的。
出示小黑板:
背诵方法:
①读课文找出重点词句。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
③借助重点词句背诵课文。
14、下面我们就用这种背诵方法学习背诵3、4段,完成练习题有疑难问题同桌可以互相讨论。
刚才,同学们都学得非常认真,下面我们就按这背诵方法交流自学情况。(板书……)
15、同学们学得很认真,理解很深刻,说得也不错,我们一起借助重点词句,把3、4段有感情试背一遍。
(指板书)三峡的山是那样奇,水是那样急,船又是那样的险峰,这自然风光真是美如画!(板书,美如画)使人百看不大庆,你们还想再次跟随作者去欣赏那美丽的自然风光吗?
16、好。下面请大家闭上眼睛,再次听录音,再次跟随作者去静静地欣赏长江三峡那奇丽的风光吧!(打开录音机)
17、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想呢?
(四)、课堂小结:
是啊,三峡的自然风光真是太迷人了,我们为祖国有如此奇丽的山河感到骄傲,感到自豪!
长江三峡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我们下一堂课再学习。
(五)、下课。
六、板书设计:
22、船过三峡
笔直陡峭
山奇 云雾缭绕
像……像……像……
嘶鸣吼叫
美丽的自然的风光 水急 东闯西撞 美如画
嘶咬、拍打
翻卷、连、推
神女峰的传说…… 船险 像、又像、飘、碰、掉以轻心
七、教后感:
学习重点段落时,动用变序教学方法。从重点句(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三峡画!)人手,通过理解、朗读重点句,牵发动全身,从而理解课文内容,这样能激起学生兴趣,收到教好的教学效果。
2、3、4自然段构段方式相同,教学时采用举一反三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三峡教学设计7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争取做到能背诵第2-5自然段。
2、理解“刀砍剑劈”、“缠绕”、“嘶鸣吼叫”等词语的意思。
3、能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评画、改画、画画,画出三峡风光的美。
4、能仿照课文句子,赞美一个地方。
二、教学课时
第2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活动
欣赏几段祖国优美的风景,每看一段用“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西湖)!来赞美一下你眼中的美景。
同学们,祖国的山山水水是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有句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希望大家有空去好好饱览每一个风景优美的好地方。老师相信这会对你有帮助的!
(二)教学过程
1、听写句子
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山水画!
(校对,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2、过渡:是啊,长江三峡,无限风光。瞿塘峡的雄伟,巫峡的秀丽,西陵峡的险峻,还有三段峡谷的大宁河、香溪、神农溪的神奇与古朴,使这驰名世界的山水画廊气象万千。有一位小画家被这风光优美的景致所征服,用自己的画笔勾勒出三峡中的形态奇特的群山,组成了一幅奇山图,大家瞧。(贴图画)
同学们课文中哪一段在写三峡的山?请你读读这一段话,再边赏这幅作品,也评一评这幅画画得怎么样,有一个要求必须从课文中圈出重点词语,作为理由,再来评画?(根据学生评画情况随机进行教学)
①夔门像刀砍剑劈,笔直陡山有。
刀砍剑劈怎么理解?(说明夔门非常陡。)
那么夔门到底是怎样的呢?请大家把视线聚焦到大屏幕。
学生欣赏夔门的片断录像,老师简介夔门,夔门又名瞿塘关,在百帝城下,两岸高山凌江夹峙,是长江从四川盆地进入三峡的大门。夔门两侧的.高山,拔地而起,高耸入云,近江两岸则壁立如削,恰似天造地设的大门。景色十分壮观。
领略了夔门的风光,谁能把这句话读好。
②群山起伏高耸,云雾缠绕,有的像蘑菇,有的像骆驼,有的像仙女,真是一座山峰一个模样!
评画:
①没有画出云雾缠绕。云雾就这么重要,非画不可吗?该怎么样,请学生上来添。
②“一座山峰一个模样”中你体会到什么?
课文中只是例举三种形态的山,其实三峡的山真可谓千姿百态,你们瞧……
出示各种山的图形。
用群山起伏高耸,云雾缠绕,有的像__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还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真是一座山峰一个模样!(想象后进行句式练习)
配乐读这段话。
小结:山峡的山色真是旖旎多姿,一座座形态各异的山就像一件件工艺讲究的艺术品,难怪有人赞美三峡的山,山奇美如画。(板书山奇美如画)
小结学法:
我们通过寻找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来赏评我们小画家所画的图画,在读读、议议、评评、改改中领略到三峡山的奇美,说得好不如做得好,莫老师说评得好不如画得好,请同学们在三峡的水和船中选择其一,读一读这段内容,抓住重要的词语,画出水或船的特点来。
请两位同学上黑板画水、船。
学生学习后交流:展示,说说你是根据课文中哪些词语把它画好的?
①长江像野马奔腾,嘶鸣吼叫。
野马奔腾换成马儿奔腾行吗?
大家听到过长江水的声音吗?我们来听听各种流水的声音,到底哪种是长江水的声音?
哦,我仿佛看到了。
②它撕咬崖峰,拍打岩石,涛声哗哗响。
请圈出动词,撕、咬、拍、打,这些动作原本是表示什么?(说明三峡水的急)
小结:长江水似狂奔的野马,江水湍急浩浩荡荡。我们用一句话来形容长江水,那就是水急似奔马。(板书:水急似奔马)
过渡:大轮船可乘坐数百名乘客,可你这儿为什么画得这么小啊?
出示句子:大轮船像摇篮,又像竹叶,随着浪花漂,像要碰着山壁。
像摇篮:摇得厉害,竹叶:轻,说明船非常险。
三峡的船在那汹涌,湍急的江水中,确实十分惊险,船险于江上,不能不说这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板书:船险于江上)
三峡的景美,我们已从动手画中感受到了,让我们再来完整的欣赏一番三峡风光。(配乐:齐读课文)
百闻不如一见,大家想亲身领略一番三峡的奇山,大江吗?(欣赏三峡风光篇)
三峡的风光太美了,如神话般神奇,不比神话还美丽,我们说它是美景胜神话。(板书:美景胜神话)
用“啊,百里三峡,!”赞美你看到的三峡。
同学们,瞧在黑板上也有一幅大家一块儿创作的三峡山水画呢?领读,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山水画!美吗,我们说三峡风光如诗如画,画在了,诗呢?哦,原来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还为三峡作诗一首呢?题诗名,谁愿意诵吟一番。请学生把这首诗提写在自己的山水画上。
作业:仿照下面的句子,赞美一个地方。
“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山水画!”
三峡教学设计8
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的基础较好,能按照老师要求做到预习,理解能力较强,本班为课改年级,通过一年的训练,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础,学生课堂表现活跃,能与教师密切配合,学生之间能相互合作。这是设计本课教学活动的基本思路。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
(2).把握本文的景物描写特点,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2.能力目标.
(1).重视诵读训练,提高文言文的诵读和翻译能力.
(2).引导学生在想象中再现景物,体会作品意境及作者情感.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特点,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重视朗读训练.
3、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读-译-思-用-背
四、教学媒体: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检查预习
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掌握字音(投影)
阙(quē)叠嶂(zhàng)曦(xī)月沿溯(sù)飞漱(shù)属(zhǔ)引
(三)运用竞赛方式检查学生对字词句的掌握。
1、疏通文意。
2、竞赛辨明词义(投影)
(1)通假字。略无阙处(通“缺”空缺);哀转久绝(通“啭”声音转折)
(2)古今异义:夏水襄陵(襄:冲上);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良:实在)
(3)一词多义:
自三峡七百里中(自:在)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自:如果)
(4)重点词语
重岩叠嶂(像屏障一样的高山)
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乘奔御风(奔:飞奔的马,衬托夏水顺流行船之快)
素湍绿潭(素:白色;湍:急流)
清荣峻茂(清:指水;荣:指树;峻:指山;茂:指草)
哀转久绝(绝:消失)
3、相互质疑
(四)指导朗读:读出节奏
注意: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沿//溯/阻绝。
3、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清/荣/峻/茂
5、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背诵默写,自我检查。
三峡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句式。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教学教法
1、诵读法。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也可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
2、拓展阅读法。
3、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课的类型:精读课文新授课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课文朗读,背诵指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三峡》图导入新课。
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们学习选自《水经注疏》的《三峡》。(多媒体显示文题)
二、揭题解题
简介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范阳涿鹿人。撰《水经注》40卷,是为魏晋时代无名氏所著的《水经》一书所作的注释。《水经》是一部记载全国水道的地理书,记录得非常简略。郦道元收集了有关全国水道的记载以及自己游历各地跋涉山川的见闻为《水经》作注释,对《水经》中的记载加以详细阐明和补充,引书达四百多种。课文所选《三峡》节选自《水经注》的《江水注》,是《水经注》中最著名的一篇。
三、朗读课文,正确把握节奏,感受作品的音韵美
1、学生初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初步理解文句。
(1)读准字音:
(2)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疑难词句,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1)播放录音,要求学生听读,把握节奏、韵律及情调。
(2)教师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 /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教学设计10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文意,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过程与方法:
1.借助注释,运用工具书,准确译文。
2.抓住重点词语赏析文章的写景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展开想象,体味文章意境,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疏通文意,感受三峡的独特美。
教学难点:
把握三峡四季江水的不同特色。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翻译法、赏读法进行教学,同时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结合文本领略三峡的风景美以及郦道元的描摹之美。
1.朗读法: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正音,在准确句读中把握大意。
2.翻译法:准确的翻译文言文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教师在引领学生运用书下的注释,使用工具书的基础上,让学生先突破四字短语的翻译,再完成全文的翻译,为后面的赏读奠定基础。
3.学生欣赏文章布局之美和山水景色之美时,注意设置主要问题,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认识《水经注》的文学魅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向学生简介郦道元和《水经注》。
资料: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人。地理学家,散文家。著有《水经注》,《水经注》是一部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
郦道元在写《水经注》时,突破了《水经》只记河流的局限。他以河流为纲,详细地记述了河流流经区域的地理情况,包括山脉、土地、物产、城市的位置和沿革、村落的兴衰、水利工程、历史遗迹等古今情况,并且具有明确的地理方位和距离的观念。《水经注》是第一部完整记录华夏河流山川地貌的书,在历史上被称为“圣经贤传”“宇宙未有之奇书”。
【设计意图】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二)读准确
师:检查学生朗读情况,强调重点字读音,尝试去掉标点,准确停顿。
略无阙处(quē) 重岩叠嶂(zhàng) 夏水襄陵(xiāng)
沿溯阻绝(sù) 素湍绿潭(tuān) 绝巘(yǎn)
飞漱(shù) 属引凄异(zhǔ) 泪沾裳(cháng)
【设计意图】准确掌握生僻字和多音字的读音,大致了解文意。
(三)读明白
师:逐段翻译,每段先圈画书下注解,将重点词语的义项罗列出来,根据书下注释及已知解释,选择合适的解释。四字词语则注意强调对应,最后翻译全文。
1.重点字词。
略无阙处:毫(无),一点儿;同“缺”,缺口。
重岩叠嶂:像屏障一样的山。 自非:如果。
亭午夜分:正午。 不见曦月:阳光。
夏水襄陵:上。 沿溯阻绝: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或王命急宣:有时。 虽乘奔御风:即使;飞奔的马;驾(车)。
不以疾也:认为,觉得。 素湍绿潭:白色的急流。
绝巘:极(高的)山峰。 飞漱其间:冲刷。
林寒涧肃:寂静。
2.易错句。
隐天蔽日: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注意语言的简洁)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或”与“有时”的区分)
林寒涧肃: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类似于“互文”)
高猿长啸: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高”与“长”的`准确理解)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借助注释与工具书读通、读懂文言文,并能用通顺的现代汉语翻译文章。
(四)深入探究
师:1.结合图片和字形,说说什么是“峡”。
2.三峡的山有什么特点?找出相关语句,简单概括。
3.三峡的水在不同季节各有怎样的特点?找出相关语句,简单概括。
4.文章三段对江水的描写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排列的?
内容鉴赏:
“峡”指两山夹水的地方。《三峡》一文写山,突出高峻险拔、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自三峡七百里中”,交代峡之长。接着指出两岸山的特点在于“连”,“略无阙处”,毫无残缺的地方,进一步写“连”。下面接着写山的“高”:山峰相重,群山复叠,山上垒山,说明山高;山隐匿于天空,遮蔽住太阳,从另一个角度写山的高;“重”和“叠”,就山本身的状态写其高,是俯瞰而得;“隐”和“蔽”,以天和日来衬其高,乃仰视所见。接下来的两句,只有正午和半夜的时候才能见到太阳和月亮。如果不是“两岸”连山,哪怕只有一岸连山,也不会形成这种状况;如果连山有缺,其他时间于缺处也能见到日月;如果连山不高,也不必待到这时才见日月;如果三峡不窄,其他时候也可见到日月。
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夏天,江水漫上丘陵,来往的船只都被阻绝了。“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赞叹“良多趣味”。而到了秋天,则“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那凄异的叫声持续不断,在空旷的山谷里“哀转久绝”。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
作者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为写水势,先写山势,这既能揭示水速的原因,又能使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能形成一幅险峻壮奇的图画。
【设计意图】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提供了非常全面的鉴赏,学生需要通过直观的认识、词句的揣摩将这些鉴赏变为自己的理解,进而真正了解《水经注》的文学特色。
(五)课外拓展
师:我们一起来欣赏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找出《三峡》中的描写与之相一致的地方。
明确:1.朝辞白帝彩云间──朝发白帝。
2.千里江陵一日还──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3.两岸猿声啼不住──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4.轻舟已过万重山──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进一步加深对本文的理解。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阅读《右溪记》(唐·元结)。
【设计意图】1.增强对课文的记忆;2.引入与本篇课文相似的同样是描写自然景观的文章,作为学生的拓展阅读。
三峡教学设计11
《三峡》
教学目标:
1、能积累文言词汇,体会课文语言的特点。
2、能在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能发挥想象,体会文章写景的妙处,了解文章所描写的三峡的特点。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汇。
2、正确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3、发挥想象,体会文章写景的妙处。
★教学难点:
1、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请看幻灯片上的美丽风景,先对图片进行一下描述,然后猜一猜,这是哪里的风景?
(多媒体展示三峡图片)
(第一幅)
生:这幅图片中有高耸的群山,延绵不断。群山当中有一条好像绿丝带一样的河流。
生:根据图片我猜是三峡的图片。
(第二幅)
生:这是一条宽阔的江河,河两岸的山像被刀削过的一样,很平直,很陡峭。
(第三幅)
生:这是一幅远景图,壮观的山峡,山上有郁郁葱葱的植物,中间的江水有点像黄河,水面上有两艘游览的船。
师:你怎么知道是游览的船?
生:因为船的造型就像是游览的船,不像是其他的船,而且船边上有很多人再看两岸的风景,有几个人还拿着望远镜。
师:恩,观察听仔细的啊。
(第四幅)
生:这幅图像一幅中国山水画,近处色彩鲜艳浓郁,远处则显得随意浅淡,画的风景应该是长江三峡的风光。山高水浅,意境深远。
师:很不错,的确可以说是一幅山水画。
(第五幅)
生:这是一个很大的水库,从规模上来看,应该只能是长江三峡水利工程。我想这肯定是三峡了。
师:正确。在座的同学有没有去过三峡旅游的?给大家做做导游,介绍一以下三峡有哪些值得留恋的景物风光?
生:三峡位于长江中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瞿塘峡山高水急,极为壮观,人称“夔门天下雄”。
巫峡谷深峡长,幽静秀雅。有著名的巫山十二峰恰似亭亭玉立的十二仙女,自古就有“朝为行云,暮为行雨”的浪漫传说,据我所知,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和汉代美女王昭君的故乡都在巫峡附近。
西陵峡水急滩多、行船艰险而令人望而生畏。西陵峡两岸石壁的形态、色泽都十分奇特,牛肝马肺峡、兵书宝剑峡和黄牛峡等区段都名有特色。西陵峡下口正在修建宏伟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已形成以现代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新景观。在到三峡工程之前还有白帝城和地缝天坑等景点。
师:真为同学说得很详细,真是一名出色的导游,那么我们所看到的是今天的三峡风光,那么古人眼中的三峡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三峡》。请同学们把书打开,翻到194页。
二、作家作品:
师:请一个同学为大家介绍一下本文的作者及其作品。
生:本文的作者郦道元是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著有《水经注》,其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这本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师:谢谢××的清楚简练的介绍。对作者和《水经注》一书大家作个了解即可。
三、自渎课文,疏通文义:
师:请大家用3分钟的时间自己把文章默读一遍,不会读的字查查字典,注上拼音,不懂的字词作个标记。
(3分钟后)
师:请看幻灯片,请同学读一读屏幕上的生字:
生:阙处(quē)重岩叠嶂(diézhàng)隐天蔽日(bì)曦月(xī)
襄陵(xiānglíng)沿溯(sù)素湍(tuān)绝巘(yǎn)
飞漱(shù)长啸(xiào)属引(zhǔ)
师:老师为大家范读一遍课文,听的时候注意句读和语气,体会一下作者的思想感情。
师:下面请大家小组合作,把自己不懂得字词提出来小组讨论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等会儿提出来请其他小组帮忙。然后每组选择一段结合课文的注释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描绘一下三峡的优美风光,说出来小组内部交流,然后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进行全班交流,小组交流时间5分钟。
(小组活动,疏通字词)
师:有没有小组解决不了需要提出来帮忙的字词?
生:“重岩叠嶂”是什么意思?这里的“嶂”怎样解释?
生:“重岩叠嶂”实质重重叠叠的悬崖。“嶂”是指像屏障一样的高山。
师:回答得非常好,还有没有需要帮助的?
生:“至于夏水襄陵”这句中,“襄”书上解释为“上”,“陵”又怎么翻译呢?
生:“陵”是指打的土山,这里是说到了夏天水漫了上来,把大的土山都淹没了。
师:翻译的非常准确,看还有没有问题?
生:第二段最后“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怎么翻译?主要是“御风”和“以”字我们不知道怎样解释。
生:“御风”意思是驾乘着风,我想这里是夸张的手法,这句的意思是就算骑马驾风而行,都没有从长江中行船那么快。
师:解释得非常好,看来你们小组的效率还挺高的。还有没有小组在字词的解释上有问题的?没有的话我们就要请大家做做导游了。
四、讨论体会:
师:纵观整篇课文,大家想一想,课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小组讨论2分钟。
(2分钟后)
生:我们小组认为作者对三峡有一种惊叹的感情。
师:惊叹?有没有一个成语可以更好的表达你这个观点?这个成语中有一个“叹”字。
生:叹为观止。
师:很好。你为什么这样认为呢?
生:他写连山,用了“略无阙处”“隐天蔽日”这些词,还有后两段写的那些景物都不是平常所能见到的。
师:理由还比较充分,还有吗?
生:我们小组认为作者对三峡充满了喜爱之情。三峡嘛,我们现在都有这么多人喜欢去玩,说明大家都喜欢,所以才能成世界著名的旅游景点,说明它很美很吸引人。
师:注意,是因为很多人喜欢它,所以它美吗?最好在文中去找支持你们观点的理由。
生:是因为三峡自古以来就是一美景奇景,所以人们喜欢去游玩。
师:那你们认为作者对三峡喜爱,理由是什么?请在文中找。
生:理由是第一,作者对三峡描写比较细致,尤其是对水的描写,分了夏、春冬和秋天来写水。第二,写景都是极力写它的奇险壮美,带有一种前面他们说的叹为观止的感情,既然叹为观止嘛,就说明他很喜爱。
师:“奇险壮美”,这个词用得很不错,能不能在文中找出具体的词句?
生:第一段中“略无阙处”、“隐天蔽日”、第三段中“素湍绿潭”“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等等。
师:回答得很具体、很落实。我们知道《水经》是一部地理著作,而作为《水经》中的一条注解的《三峡》,虽然说是一篇介绍性、说明性的文章,写得比较客观,但字里行间的确可以体会到作者对三峡的欣赏赞美之情,通过这种赞美表现出了作者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
好,下面请全班同学一起把课文朗读一遍,读的时候注意体会作者的这种欣赏和赞叹的感情。
(全班齐读课文)
五、研读赏析:
师:假设我们现在是三峡的导游,请你根据郦道元的这片《三峡》,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给正准备前往三峡旅游的游客作总体介绍。说的时候尽量突出三峡风光的特点、语言优美,有吸引力。每个小组选择其中一段集中讨论,组内交流3分钟,然后选派一名代表起来当导游。在本组的导游介绍前需要小组四个人一起将所选的段落当堂背诵一遍,要求整齐、有感情。
我们将评选出最佳小组合作奖和表现最佳导游奖。获奖的将得到精美礼品一份。
(3分钟后)
师:哪一组同学讨论的是第一段?
(一小组齐背第一段,“导游介绍”)
师:嗯,背得很整齐,也比较流利,不过速度稍微快了点,注意感情的把握。
生:亲爱的游客朋友们,欢迎乘坐“中华之星”号游轮到著名的长江三峡旅游,三峡最有特色的就是两方面——山和水。在三峡的七百里当中,两岸山连着山,一点也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住了天空,挡住了日光请游客们到船边上欣赏这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群山,现在是早上,到中午十一点半左右大家基本上才能在处于峡谷中的船上看到太阳——如果天气好的话,并且到下午一点过后太阳又会躲到重岩叠山后面,一整天见不到面了。月亮也是一样只有到半夜的时候才能看到。
师:很好,有想象力,介绍比较准确,若语气和用词能再增添一点吸引力就更好了,谢谢这名同学和他们小组。哪一组来介绍第二段的内容?
(另一小组齐背第二段,“导游”介绍)
生:游客朋友们,请看岸边那些山陵,到了夏天有时发大水,江水会漫上山陵,就像白素贞水漫金山。沿江上下的行船都被阻绝。据说在古代有时皇帝的命令必须急速传达,那清早从四川的白帝城发船,傍晚就到了湖北的江陵县,壤中间相距一千二百余里,就算是骑快马驾轻风开奔驰,也不象它这样快。
师:这为同学语言很幽默,不过在座的应该没有人见过百素贞水漫金山吧。类比最好巨大家比较熟悉的东西。不错,掌声鼓励,next。
(第三小组齐背第三段,“导游”介绍)
生:现在是初春,大家虽然见不到壮观的洪水,但是春冬的三峡也有其不同一般的景致,请游客们看这水面又洁白的浪花,还有绿茵茵的潭水洄旋着清波,倒映着两岸各种风物的影子。请抬头看那高高的山顶上,长着很多奇怪的柏树,注意留心山崖中会有一些悬泉和瀑布冲刷在怪柏之间,水清树荣,山高草茂,实在有无穷的乐趣。
师:哪位同学来点评一下这名导游的介绍?
生:我来。这位导游语言丰富,口气也挺有导游的味道。介绍全面,就是有些不流利。
(第四小组齐背第四段,“导游”介绍)
师:背得比较流畅,遗憾的是不够整齐。有请导游。
生: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如果大家国庆十一黄金周有机会的话,不妨再来三峡旅游,不是我贪财还想赚大家的钱,而是秋日的三峡的确又别有一番风味:每逢秋雨初晴的日子,或者有霜的早晨,你会感到这里的树木很清凉,山间很寂静,时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了声音叫着,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了哀猿的回声,悲切宛转,很久才能消失。所以自古有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师:很不错。看来同学们小组合作的效果很好。几位导游的表现都非常优秀,老师真是难评定孰优孰劣,课后请同学们投票选出吧。让我们全班一起再读一遍课文,读的时候请注意文章的句读和读时的语气,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生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很好,需要注意一下最后那一句渔歌的语气应带一些忧伤哀怨。
六、总结归纳:
师:根据刚才四位导游的介绍,结合原文,请同学们讨论归纳一下这篇文章从哪些方面来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小组讨论一分钟。
(一分钟后,请小组代表发言)
生:文章先写山后写水,突出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是从三峡最有特点的几个时间季节——夏日、春冬、秋晨来描绘其不同的景象的。
师:概括得很好,很准确。
七、课后拓展延伸:
师:课后请同学们比较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和杜甫的《登高》,体会作者的语言特点和思想感情。看看它们和《三峡》有和联系、异同?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登 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三峡教学设计12
教材分析:
《三峡》以凝炼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壮丽的景色。作者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进行了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它是一篇以“山”为首,以“水”为纲,描述流经三峡的长江之水四季变化及沿江壮丽景色的游记散文。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150来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眼底。此文文质兼美,不但能加强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目标:
1、利用书中注释和工具书自主掌握生字,学会翻译,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进而达到快乐背诵的目的。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品析语言的精妙。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培养学生整体感知文意、品析语言的能力。
教学难点:
品味文中的优美意境。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扣住“峡”字,导入新课
课前配乐播放与三峡有关的图片,让学生伴着美妙的音乐欣赏有关三峡的美景、美文,为《三峡》的课堂学习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配乐朗读
要求:学生听读时,注意生字读音和句子的'停顿。
三、走进文本,诵读赏析
1、一读课文,正字音
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
曦月
飞漱乘奔御风
高猿长啸
沿溯
绝巘素湍绿潭
属引凄异
襄陵
沾裳
2、二读课文,断节奏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清/荣/峻/茂每至/晴初霜旦
3、三读课文,译《三峡》
①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③沿溯阻绝
④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四读课文,知三峡山——怎样的山
夏水——有什么特征
春冬——景色如何
秋景——给你什么感觉
5、五读课文,品语言
赏析角度:修辞、色彩、观察角度、表现手法、准确传神的词语等赏析格式:我最喜欢的句子是(美读原句),它好在(说出句子的妙处)
6、六读课文,记三峡
背诵方法:分清层次,理解文意,掌握重点字词
四、总结全文
同学们,郦道元写的《水经注》本是为《水经》作的注释,在今天却又成了后人研究的文学巨著,不得不让我们佩服他的文学素养之深。这也给了我们深深的启示:学好了语文,提升了语文素养,它将成为我们一笔巨大的财富,使我们终生享用不尽!你知道怎样才能拥有这笔财富吗?对,要多读多写才行!
五、布置作业
1、文笔小试,展现三峡:请为三峡写一篇精彩导游词
2、课外阅读,细品三峡:阅读刘白羽的《长江三日》
板书设计:
三峡
郦道元
山:绵延峭拔
夏水:汹涌湍急
春冬:清静幽美
秋季:凄凉肃杀
三峡教学设计13
教学要求:
1、 根据词句理解自然段的意思。
2、 感受长江三峡风光美,热爱祖国的山水。
教学重点:
感受三峡的风光美。
教学难点:
课文描写的景、情如何在学生身上实现内化。
课前准备:
多面体课件
教学模式:
重点突破,自我探究,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课文重点,学生通过主动学习,自我尝试,自我探究,突破难点和重点,在此基础上展开讨论交流,教师适当点拨,并进行迁移发展,实现学懂后的学会。
教学过程:
一、 引题,欣赏,直观感受。
1、长江以其雄伟磅礴的气势自古以来吸引了无数中外游人纷纷前来观光游览,它和黄河一样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
2、欣赏长江三峡风光录象。
3、欣赏后,你有什么感受?让学生说说。
二、 整体感知,把握重点。
1、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感受的句子。
“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山水图。”
指名读,齐读,读出对长江欣赏、赞叹的感受。
2、 读了这句话后你有什么问题?——归纳:百里三峡图里有哪些景物?为什么说它是百里山水图?
3、 从课文中找找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山奇、水急、船险
三、 学文第三、四、五自然段。
1、 学习第二自然段
(1) 、自学第三自然段,学后交流:
你学懂了什么?抓住哪些语句学的?
刀砍剑劈像……像……还好像
(2)、感情朗读
(3)、教师适当小结。
2、 比较第二与第三、四自然段的异同。
同:写法相同
异:描写景物不同
3、 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 、学习小组为单位自学第三、四自然段
(2) 、抓住重点词句交流探究:课文写了景物的什么特点?怎样来写的?
(3) 、感情朗读
4、 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读一读,并指名读,说说为什么喜欢。
5、 山奇、水急、船险,充分展现了三峡风光,令作者情不自禁地发出感慨,
“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山水图。”
齐读
四、 学文六、七、八自然段。
1、 三峡不仅风光优美,还有许多迷人的传说,神女峰即是其中之一。出示神女峰的画面,描述神女峰的形状。
2、 齐读课文六、七自然段,指名说说故事。
3、 学了神女峰的故事,你对三峡这幅百里山水图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4、 再读“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山水图。”
五、 迁移发展
1、 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墨客面对神奇的三峡,写下了无数动人的诗篇、故事,一曲《长江之歌》更是抒发了当代中国人对它的热爱。欣赏《长江之歌》
2、 以“长江三峡,我想对你说”进行说话练习。
3、 课后作业:寻找、收集关于长江三峡的诗歌故事,阅读时间交流。
三峡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理解“刀砍剑劈”、“嘶鸣吼叫”、“撕咬崖缝”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朗读并背诵2——5自然段;
3、能仿照课文句子,赞美一个地方;
4、感受长江三峡的风光美,初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三峡山奇、水急、船险的特点。
教学重点:
有感情读并背诵2——5自然段。
教学准备:
《船过三峡》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回顾,激趣导入
1、导入课文。
2、复习回顾。
二、细读品情,深究重点
(一)揭示中心,欣赏激情
1、课件显示中心句:“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山水画!”
2、齐读中心句。
3、欣赏三峡风光。
4、学生谈感受。
(二)品读“山奇”,渗透学法
1、自由快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反馈。
(1)随机点拨:刀砍剑劈、笔直陡峭写出了山陡;起伏高耸、云雾缠绕写出了山高;有的像蘑菇,有的像骆驼,有的`像仙女写出了山有模样多。
(2)指导朗读。
3、分析段落结构,明确学习方法。
(1)分析段落结构。
(2)明确学习方法。
(三)学法迁移,自学“水急”、“船险”。
1、独立或小组合作选择学习。
2、反馈。(教学顺序由生反馈而定)
(1) 你从哪些词句体会到了三峡的“水急”或者“船险”?
(2) 思维训练。
(3) 指导朗读。
(四)再读中心句,情感升华。
1、 齐读,指名读,评比读。
2、 你又会发出怎样的感叹呢?学生自由发挥。
三、积累词句,指导背诵。
1、 明确背诵方法。
2、 齐背一个自然段。
四、巩固知识,发展能力。
1、 布置任务。(课件显示“露一手”:播音员——读出三峡的美;小画家——画出三峡的特点;导游——解说三峡风光。)
2、 学生自主训练。
3、 反馈。
五、拓展延伸,读写结合
1、 明确要求:仿照“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山水画!”的句式去赞美一个或几个地方。(课件显示中心句)
2、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3、 反馈。
六、课外作业
(课件显示)自助餐:
1、搜集有关三峡资料;
2、回家当一回导游;
3、为宣传三峡或家乡桃渚风光写几条广告语或作一首诗。
三峡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
1、感情朗读,初步感受三峡的自然风光,体验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2、学习积累语言。
设计指导思想:
主体、开放、个性,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课前准备:
音乐渲染气氛。播放《三峡,我的家乡》
教学过程 :
一、揭题
1、快乐地读课题。(刚才,我们欣赏了一首欢快的歌曲,《三峡,我的家乡》,这节课,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介绍三峡风光的课文。
2、了解课题。
(1)猜一猜:你知道三峡在哪儿吗?三峡这名字是怎么来的?
(2)出示示意图,知道三峡的地理位置和名字来历。
长江三峡全长193公里。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所以称它为三峡。它是长江风光的精华,是我国著名的游览胜地。
设计意图:加强语文学科与音乐、常识等其他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
二、通读
假如,让你搭上作者的船去游览长江三峡,你会喜欢上那儿吗?为什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到依据。
学生读书。反馈,随机正音。板书:山奇水急船险神女峰的传说
设计意图:创设教学大背景,尊重个性化的情感体验。
三、读悟:
(一)、(赏读山)
1、神女峰只是长江三峡万重山中的其中一座,那就让我们先来欣赏描写山这部分的内容。请大家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从什么地方能看出三峡的好奇?在有关的词句上圈圈、划划、点点。反复地读,结合自己圈划的词句说说自己的感受并和同学交流交流。
2、学生读读、说说、充分展开过程。教师参与其中帮助与引导,和学生共同学习。
(1)重点交流,反复读悟:(读和说)
夔门像刀砍剑劈,笔直陡峭。(出示画面和文字)
群山起伏高耸,云雾缠绕,有的像蘑菇,有的像骆驼,有的像仙女,真是一座山峰一个模样!(出示画面和文字)
(这三个有的可以怎样读啊?指生读---评价:为什么读的'这么慢啊?还可以怎么读?为什么?)
3、是啊,我们读书就得这样,要读出自己的感受。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第二段,想想三峡的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
指生读。师生评议。
4、听同学们读的那么有滋有味,我的嗓子又有点痒痒的了,我也来试试吧。不过,我可不用看书,请每位同学当评委。教师随着音乐范背第二节。
5、学生自由背诵,指名背诵(可配乐)
(二)赏读水和船
下面的水和船两个自然段,请同学们自选一段,像刚才一样,一边读一边圈圈点点,读出自己的理解,结合圈点的词句说说自己的感受,最后再反复读读,还可以试着背背。
随机指导朗读。
(1)学生自主选择朗读内容,不由教师指定。
(2)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不做过细的技巧指导。
(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形象展示,进一步加深感受。)
设计意图:以人为本,让学生有自由的选择权和充分的自主权;注重读悟,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积累、运用。构建开放的教学环境和主体的教学模式。
游览到这儿,我们已经深深领略到了长江三峡的无限风光:山奇水急船好险,怪不得作者发出了这样的赞叹:
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山水画!(出示句子并朗读)
让我们也来深深地赞叹一声
四、小结:
是啊,美丽的景色总是让人神采飞扬,所以,自古以来,不少文人墨客都为三峡那壮丽的景色留下了不朽的诗篇。前不久我们刚刚学过李白的一首诗《早发白帝城》,一起来背背。李白在诗中表达了对长江三峡美丽景色的赞美,抒发了自己欢快的心情。带着这样的感觉,让我们一起再来美美地读读课文1-5自然段。
五、推荐一首词:
忆三峡
长江美,最美是三峡。
山奇水急风光好,船行浪尖别样险。
能不爱三峡?
六、课堂作业
1、背诵课文中写山、水、船的其中一段。
2、摘录课文中描写山、水、船的词句。
3、用简笔画画一幅《百里三峡图》
七、实践作业 。
1、回家把你心中的三峡风光介绍给自己的亲朋好友。
2、搜集长江三峡的图片资料、神话故事或赞美三峡的歌曲,两周后在大阅读课上举行《话说三峡》主题活动。
【三峡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三峡》 07-14
《三峡》 11-28
三峡之秋 10-31
教学设计08-16
教学设计及反思10-21
《颐和园》教学设计05-10
《咏雪》教学设计06-11
《白桦》教学设计06-06
《故乡》教学设计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