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 通知工作总结 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设计>《春》教学设计

《春》教学设计

时间:2023-11-21 10:30:1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春》教学设计合集(1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春》教学设计合集(15篇)

《春》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 、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感。

  2 、理清思路,品味语言,背诵课文。

  学习重点

  理清思路,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学习时数:2课时

  课前准备:

  1、运用工具书查阅生字词,并阅读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提示:可以朗读有关“春”的美文片断、诗,也可展示自己找到的图片或是自己画的画,还可以唱有关“春”的歌曲,跳表现“春”的美好的舞蹈。

  学习方法: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学习过程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大自然是美丽的,每个季节都有她独特的魅力,不少的作家用他们那颗敏锐的心灵记录下了他们心中的四季美景,今天我就要带同学们一起走进朱自清先生心中的春天——板书课题《春》

  请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朱自清————

  二、检查预习

  1、读准下列字音:

  嗡嗡散在草丛里酝酿应和黄晕蓑笠

  抖擞卖弄眨眼

  你认为重要的生字新词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是一篇优美的________散文。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________的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________之情。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分组朗读:(每四人一组)在小组内朗读自己最喜爱的段落,一定要读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其他组员可帮助他指出其中不足的地方。

  2、朗读展示:小组代表在全班同学面前读自己喜爱的段落,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其他小组进行点评。

  3、叶圣陶说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请再次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思路。(小组内讨论,派代表回答)

  四、品味语言,学习修辞(形式:合作探究)

  朱自清先生的这篇散文《春》写得有形、有色、有声、有情,充满诗情画意,具有丰富的美学因素。

  1、把你认为写得最美最精彩的句子画出来,体会美在哪里,精彩在哪里。(小组内先交流,再班内展示)

  形式:我认为第_____段的_____句子写得很美(或很精彩),因为这句话用_____(修辞;表达方式;或抓住哪几个词),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组选派代表对精彩的句子进行讲解。

  形式同上:我们组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合作探究,学习写作

  1、春天这么美,这么好,在这大好春光里,我们是不是只看看草、赏赏花?

  (小组合作赏析第七自然段,并齐读。)

  2、作者朱自清把春天描绘得这么美,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他为什么能写得这么好?(讨论,回答。)

  六、拓展延伸:

  老师在这里设置了不同层面的问题,请选择你感兴趣的一题完成并交流展示。

  a、朱自清先生以散文的形式为我们表现了“春”的美。你能不能从其他的文学或艺术形式里找到“春”的影子?

  b、写出含有“春”字或描写“春”的诗、词、歌曲、成语、对联、俗语、谚语。

  七、当堂检测

  1.给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风qīng qiāo qiāo________的,草软绵绵的()的.。

  (2)风里带来些新fān________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rùn shī________的空气里酝酿()。

  (3)鸟儿将cháo________ān________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hū péng yǐn bàn________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wǎn zhuǎn ________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4)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huáng yùn________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2.课文中有两处引用,请你填写。

  ①“________”,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②“________”,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八、作业

  请你抓住你眼中“春”的一两方面的特点,写出你心中“春”的风韵,不少于300字。

《春》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感受作者笔下典型的“江南”春景。

  2.品味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两句虚实结合的写法,和诗作中流露出的历史沧桑感。

  三、教学过程:

  1.解读“江南”春:

  回顾课内外涉及“江南”春景的诗词作品,在意象上大都逃不开“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影子。加上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这一切构成了这首《江南春》的意象群。

  “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加上风中飘动的“酒旗”,一连串最具代表性的“江南”春景如画卷一般展开。千里江南,风光无限。

  2.解读“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有别于前两首写“春”的诗歌,这首《江南春》的最后两句,对学生而言,理解起来颇有难度。教师应在讲解时,简单铺垫相关历史信息:南朝时期,社会动乱,统治者和普通民众笃信佛教的不在少数,南朝梁武帝为其中代表。

  六下的学生接触到的诗歌多为写景状物类,对于诗歌中“抚今追昔”的情感尚无接触。因此,诗歌后两句,教师应加以细解: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里有过渡到江南风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寺庙,揉进了沧桑之感,南朝遗留下来的许许多多佛教建筑物在春风春雨中若隐若现,更增添扑朔迷离之美。仿佛时光倒转,历史的'画面逐渐清晰,楼台寺庙隐隐而来,又在烟雨中隐隐而逝,令人遐思无尽。

  将“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发挥到极致。

  3.补充拓展:

  明代杨慎对“千里”二字颇有微词,认为其所涵括的江南春景太大,有夸张之嫌。而何文焕《历代诗话考索》中曾有问曰:“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

  请学生谈谈对“千里”二字的看法。

  教师点拨:

  1.明确诗词作品中“虚”的表现手法,诗词不是写“实”,需要艺术加工。

  2.明确诗作后两句所承载的历史沧桑感,唯“千里”二字,方有与后两句相配的分量。

《春》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逆旅、阳春、烟景、大块、文章”等重点文言词语的含义,了解有关“序”这种文体的基本常识。

  2.背诵课文,培养文言语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结合作者的经历与性格特点来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李白对人生的感悟,激发学生珍惜时间,积极进取的热情。

  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培养语感。

  教学难点

  把握文章主旨,深入体会作者在本文中所抒写的对生活与生命的感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自学要求如下:

  ①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生字并标记读音。

  ②读顺文,能够准确划分句子内部的停顿,流畅、清晰地朗读课文。

  ③读懂意,知道一些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并能够了解文章大意。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同学们都记得这首诗吧,这是一首几乎与我们记忆的起点并存的诗歌,难怪人们说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当我们刚刚接触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便与一位伟大的诗人结下不解之缘,他就是——李白。

  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你所了解的李白?(学生可畅所欲言,包括李白的自然情况、生平、作品、性格等均可。)

  同学们也许更多地了解写诗的李白,其实李白的文章也绝不逊色,这节课我们就走进李白的一篇名文——《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二、疏通文义,感知课文的基本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幻灯提示重点字音。如“夫、惭、琼、筵、觞”等。

  2.学生自读课文两遍,齐读两遍。

  3.对照注释,借助字典,小组成员间合作,尝试疏通文义。

  4.按小组顺序,每人一句,疏通文义,有疑义之处互相补充修正,教师适时引导,强调重点实词,师生共同完成对文章基本内容的理解。

  5.齐读课文。

  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初读课文,联系本文题目,你认为本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本文主要记叙了李白在一个春天的夜晚,于桃花园内,宴请从弟们的情景。

  点拨:唐代风气喜联宗,凡同姓即结为兄弟叔侄等,所谓从弟未必真有血缘关系。

  2.课文交代了此次宴会的哪些方面?

  时间、地点、参加宴会的人、宴会上的活动(赏美景、高兴地畅谈、美好的筵席、饮酒、赋诗以及罚酒的规则等)。

  3.在这次宴会上作者心情如何?你从哪些词看出来的?

  无比的畅快!阳春、烟景、乐事、俊秀、幽赏、琼筵、醉月、雅怀。

  追问:在这些词语中,最能揭示作者畅快原因的词是哪个?

  雅怀。此宴之乐不在于吃喝,而在于兴之雅,情之幽。“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赴宴之人雅;“阳春”“夜宴”,情致之雅;“桃花之芳园”,环境之雅。

  4.“怀”是指思想感情,李白本文之情仅在于乐吗?齐读开篇三句,说一说,本文为什么没有直接以描写宴会开篇,起笔这三句与此次宴会有什么关系?

  开篇三句从大处落笔,强调的是时间流逝之快,生命极其短暂。古人尚知秉烛夜游,何况我们呢?于是有了此次夜晚设宴,之所以夜宴,恰是因为“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所以开篇三句是此次夜宴的原因。

  四、体会文章主旨。

  春夜设宴,源于“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感悟,你怎样评价李白的这种人生感悟?

  可以给点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学生可以有自己的见解,但一定要有理有据,教师要做好引导。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穿插自己的`理解,供学生参考。

  本文大概作于开元二十一年,社会背景是历史上著名的“开元盛世”,社会大环境大体上应是比较清明的。当时的李白大概33岁左右,仕途上虽然并不顺意,但是对自己的未来依然充满信心,从李白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热烈的人生之恋,“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所谓“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梁园吟》),“且醉习家池,莫看堕泪碑”(《襄阳曲》之四),就是他旷达心态的写照。另外,李白具有英风豪气,又追求单纯高洁的心境,例如他笔下的黄河、长江,奔腾咆哮,一泻千里:“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他用胸中之豪气赋予山水以崇高的美感,他对自然伟力的讴歌,也是对高瞻远瞩、奋斗不息的人生理想的礼赞,超凡的自然意象是和傲岸的英雄性格浑然一体的。

  因此,李白的“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不是世俗的及时行乐,这其中虽然有淡淡的哀愁,但这也许是一种“逝者如斯”般的渺小生命面对博大自然时的自然感慨,这里的潜台词应是“不舍昼夜”般的对生命与人生的珍惜,抓紧时间享受美好人生,是对生命与生活的一种热爱与执著,这也应是全文的主旨。

  学生带着对课文的理解,齐读课文。

  五、小结,交代文体知识。

  本文语言精练,以骈句为主,读来朗朗上口,表面似乎是在写“春夜宴从弟桃花园”,而实际上是由记叙此次夜宴表达着自己的人生感慨,看似叙事,实则传情,这便形成了“序”。这是一种文章体裁,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如《兰亭集序》。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重、赞许之辞,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如《送东阳马生序》。后又有宴集序,即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的序。本文就是一篇宴集序的佳作。

  六、作业。

  1.默写课文。

  2.摘抄3—5则古人关于时光流逝,生命短暂的人生感慨的诗句或语段。

《春》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春望》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

  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这首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表现了诗人的爱国之情。

  教学目标

  1.背诵默写《春望》,了解五言律诗的特点。

  2.在自读自悟、合作探讨中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及主旨,能准确流畅地背诵。

  3.体会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情景交融、寄情于物的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诗经》起,经两汉、六朝、唐宋元明清,到现在,将这些诗堆叠排列起来就像那蜿蜒起伏的长城,读这些诗就像长城那样绵延不绝。诗歌是情感的产物,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都会产生不同的心情,创造出不同的诗篇。今天就让我们来踏寻古人的足迹,推测名人心情,欣赏名作之境界。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作者杜甫(712—770)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生活的时代正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变时期。公元755年爆发了安史之乱,第二年,诗人杜甫知道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而来,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被安禄山叛军拘留在长安。春天又来了,诗人登高远望,山河依旧,然而国家却四分五裂,人民流离失所,长安城一片残破景象。诗人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表达感时恨别、忧国忧民之情的五言律诗《春望》。

  三、学习《春望》

  1.听配乐朗诵。

  2.全体学生配乐齐读。

  3.学生结合注释试着理解全诗。

  4.由学生提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解答并翻译全诗。

  译诗参考:

  国都残破,山河依旧,长安的春天草木深深。感伤国事,见花而溅泪;怅恨离别,闻鸟而惊心。战乱烽火已持续三个月,一封家书可抵万两黄金。忧而搔头,白发一天天短少,简直挂不住束发的簪针。

  5.学生齐读全诗。

  6.品味全诗。

  (1)本诗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春望》写于安史之乱之后。当时,唐朝首都长安已被叛军安禄山占领,唐玄宗带着杨贵妃逃往四川。诗人目睹破碎衰败的祖国,黯然神伤,抒发了国破家亡、忧国思亲的沉痛悲苦之情。

  (2)本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

  诗的首联写望中所见。长安城被叛军攻破后,遭到了惊人的破坏。叛军焚烧军宫室,杀戮无辜,人民朝不保夕,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国破山河在”,山河依旧,世事全非,失陷后的长安“城春草木深”。春天本是明媚的,然而战乱中的长安城却是草木丛生,一片凄风苦雨。诗意形象生动,情感极其沉痛。

  诗的颔联是分写,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写春天。“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睹物伤情,见到开放的鲜花,也禁不住悲怆溅泪;听到鸟儿的啼叫,也禁不住魂悸心惊。

  颈联“烽火连三月”,烽火连天,杀伐不断,诗人远离家眷,由于战事紧张,音信隔绝,更觉“家书抵万金”,在那种兵荒马乱的岁月,一封普通的家书是多么难得、多么珍贵啊!

  诗的尾联总写忧国思家的感情,刻画了一个典型的艺术形象。诗人满头白发如雪,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这一细节描写,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3)本诗的情感是通过什么来抒发的?

  明确:全诗触景伤怀,将忧国思亲的情怀蕴含在形象的描写之中,情景交融,感人肺腑。

  四、小结

  1.寄情于物

  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

  2.这首诗格律严整。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五、作业

  背诵并会默写《春望》。

《春》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1. 积累“朗润”、“酝酿”、“卖弄”、“宛转”、“烘托”等词语。

  2. 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3. 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二、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情景导入:欣赏歌曲或回忆有关春的古诗。(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文,如唐朝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些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今人对春的赞美的散文。

  2、介绍作者,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作品有:散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等名篇。

  3.朗诵:欣赏并走进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春天。播放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仔细倾听。 (听的过程中,能听出作者写了春的哪些景物,听出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初步感受意境美。)

  4.积累字、词

  蓑衣 水涨 酝酿

  薄烟 黄晕 应和

  捉迷藏 抖擞

  (二)、自学探究

  1、你能按照盼春、绘春、赞春的提示把文章分为三个部分吗?

  2、请你找出文中描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3、作者具体描写了哪几种景物?

  4、假如你是一个画家,你能根据本文画出几幅图画,并且给每一幅加上小标题。如:____图。

  (三)、品味鉴赏:说出你最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图画?或者最喜欢哪些词句?与大家分享。同时说明理由,可以用这样的格式:我喜欢----------句,因为它写出了 春天中的______景物,用____修辞,(或是从__感官来)表达_________情. 我用 的语气、语速或语调来读。

  (四)教师寄语

  “一年之际在于春”,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同学们,你们正处在人生的.春天:花样的年华、如歌的岁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五)作业:仿照下列句子说说秋天的美

  1)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秋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__________________”, 不错的, 。

  (五) 板书设计

  

  朱自清

  迎 盼望着

  春 绘 草、花、风、雨、人

  颂 娃娃、姑娘、青年

《春》教学设计6

  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诗歌是我国文化中的瑰宝。小学阶段,我们学过许多的古诗,下面,我要考考大家了,有信心吗?当我们望着高挂下来的瀑布时,会情不自禁的吟诵起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评价语)当我们回忆起浓浓的母爱是时,又会情不自禁的吟诵起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当我们身处异乡每逢佳节就会吟诵起王维的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看来难不倒大家啊。准备好上课吗?

  一、导入诗歌

  师:同学们,春天是万物复苏,春暖花开的季节,大家喜欢春天吗?

  生:喜欢

  师:如果说春天的美景是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那么春天的雨就是这首歌曲中调皮动听的音符。老师这里有几组图片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出示春雨图)这些图片美不美呢?咱们用课前收集的词语,谚语,或者诗句来描述一下春雨吧。

  生:(预设:牛毛细雨,春雨绵绵,细雨如丝,春雨贵如油,青若笠,笠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这些词句都非常恰当地写出了春雨的特点,咱们一起读读。(课件)

  师:唐代大诗人杜甫也看到了一场春雨。那么诗人到底看到了一场怎样的春雨呢?今天咱们一起学习一首五言律诗《春夜喜雨》(板书课题及作者)请同学们齐读诗题。

  师:杜甫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的这首诗呢?(出示背景资料)大家浏览一下,从资料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杜甫因为旱灾迁居成都,对春雨的喜爱。

  师:你很会读书。从这里我们看出杜甫对这场春雨充满了/

  生:喜爱

  二、初读诗歌

  师:学古诗的第一个要求是读好古诗。请大家自由朗读这首诗,要求咬准字音,做到字正腔圆。开始吧。(生自由朗读)

  师:朗朗的读书声停下来了,谁有信心读一读?

  生:个别读(纠字音,预设:潜、重)

  师:你读的字正圆腔,美中不足的是有些字读的不是很准,大家听出来了吗?一起告诉他。请你再来读一读。{预设:都读正确了,你读的字正圆腔,如果在加上节奏那就更好了。}

  师:读古诗不仅要读准确,还要读出它的节奏读感和韵律感,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你们边听边画出节奏{教师示范读}。

  (出示节奏诗)是这样画的吗?学生自由试读。

  哪位同学敢于向老师挑战,试着把它的节奏读出来呢?

  生:个别读

  师:第一个敢与挑战老师的同学,勇气可嘉,咱们先把掌声送给他吧。{预设:指导朗读快慢}

  师:细心的同学发现了,每行诗的最后一个字的发音有什么特点?

  (课件最后一个字红色)

  师:古人作诗很讲究押韵,就是每行诗的最后一个字都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得朗诵时,产生音乐般的韵律感,挺有意思的。如这首诗中的“生”“声”“城”韵母都是“eng”。咱们先来欣赏下诗歌朗读,待会老师请同学们把诗歌的韵味试着读出来。

  生:个别读(指导快慢,轻重)

  师:咱们学着他的样子,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

  三、 理解诗意

  师:听着大家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同学们,诗词言情,诗词言志,咱们不仅要会读诗歌,还要知其情,明其意。你们能借助课文后的注释和赏析说说是的大意吗?大家可以先相互交流一下。(生自学少许)

  师:老师最喜欢同学们谈论的样子,可以大胆交流自己的想法。心里有答案就可以举手了。咱们一起来交流,把你知道的告诉大家。(学生汇报,不必按顺序,允许借助注释谈个别字的理解,也可以谈某句诗的理解。教师关注没有注释的词,如:俱,都的意思;独,唯独;晓,清晨。并加以点拨。学生汇报时,教师要善于倾听,对好的理解的方法要及时肯定,表扬,评价语要彰显激励性。如,你很会读书,你很会运用工具书,你抓住了这个关键字理解,很好等。最后一句在理解时可以告诉学生翻译古诗的方法,可以调换位置,即锦官城花重,就很好理解了。)

  生: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植物萌发生长的时侯,它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雨夜中野外黑茫茫,只有江船上的灯火格外明亮。天亮后,看看这带着雨水的花朵,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四、想象画面

  师:一个漆黑的夜晚,一场及时的春雨,一位诗人敏锐的诗人,就这样为我们勾勒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同学们再从诗中寻找一下,在这个春天的夜晚,杜甫他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又联想到了什么?他又发出了怎样的赞叹?

  (呈现课件:探究:杜甫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发出了怎样的赞叹?)

  师:这样的一场及时雨,让作者兴奋不已,所以作者在诗的开头便赞叹道-----(齐读)

  五、悟情赏析

  师:都说课题是诗的眼睛。说说诗题中哪个字最表达诗中蕴含的情感?(喜)

  奇怪的是诗中没有一个“喜”字,但如果细细品读,又会发现处处都流露出诗人的喜悦之情。作者的喜悦之情究竟藏在诗句、字里行间的哪些地方呢?大家拿出笔圈点圈点,把你的发现说给同桌听听。(先自读,再交流)

  要点:1、这是一场及时雨,正当万物生长时就降临了。作者自然喜悦。(可启发联系大旱背景谈,)

  2、这雨很可爱,是悄悄的下着;很柔绵,润物无声。(从潜看出,点拨:“知”“潜”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3、杜甫看到“云俱黑”,联想到这场雨绵绵地下到第二天,所有因大旱焦渴的农作物都唤醒过来,锦官城一定是繁花似锦,喜悦之情油然而生。

  师:同学们,第二天的锦官城将会是什么情景呢?能用一些词来形容一下吗?

  生:花团锦簇、万紫千红、五颜六色、五彩缤纷、春意盎然(出示图片)

  师:假如此时你就是杜甫,第二天早上,推开窗,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会是什么心情?

  生:喜悦,高兴,欣喜

  师:你能通过朗读把你的心情读出来吗?

  生:个别读

  师:老师听出了这份欣喜。

  六、 朗读背诵

  师:这首描绘并赞美春雨的古诗,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诗人一生历经磨难,饱受颠沛流离之苦,如今。他终于定居成都,面对绵绵春雨,想到难得的安宁生活,他怎能不万分欣喜,不由得赞叹道--

  师:知时节的好雨悄悄的,轻柔的滋润着大地。面对绵绵细雨,想到他将带给锦官城一片万紫千红的美好景象,他怎能不喜上眉梢,不由得赞叹道--

  师:春雨恩泽万物,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命运。面对绵绵的春雨,想到他将带给人们期盼已久的丰收,他怎能不万分激动--

  (配乐全班齐读全诗)

  师:这么优美的诗,要是能把他背下来就更好了

  生:背诵(表扬)

  七、 书写古诗

  (出示课件)横排、竖排书写格式,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书写

  首先提供一幅《春夜喜雨》硬笔书法作品,告诉学生不仅会读好、背诵、还要写好,通过写传递对这首诗的喜爱。然后发纸当场写。落款即可,(落款:癸巳年秋某某某书,印章不要。

  八、 拓展古诗

  出示《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课外朗读

  附:体会诗中的“喜”字,我觉得比较难说,古诗书写这个环节应该如何呈现?课件展示书法作品,要不要讲解落款,签名,印章?

《春》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认知目标:A.识记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综合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引

  用等修辞手法。

  B.理解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C.应用学习本文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生动描写的方

  法。

  D.综合通过学习本文,能够基本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将情感寓于

  写景之中,活用各种修辞手法。

  2.能力形成目标:E.通过学习本文,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锻炼学

  生的朗读能力、观察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

  力和审美能力,养成自学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3.素质培养目标:F.通过学习本文,领略春天的美。引导学生形成热爱大自然、热爱生

  活的意识。要让孩子们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

  寻找美、发现美、创造美,拥抱大自然。

  二、达成目标策略

 突出文章“细”和“美”的特点。初进中学的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方面时常比较粗疏,课文中的细笔细绘可作为范例,给学生以启发。适当地点拨、引导,让学生体会文章的形象美、语言美、结构美、情味美。教师重点讲读一两段作为示范,帮助学生理解描写的对象、描写的顺序、描写的方法、描写的语言,在这个基础上,指导学生独立分析,锻炼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揣摩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体悟作者语言表达的巧妙。

  2.难点:结合课文实例,讲清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与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最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赋。唐代诗人杜甫写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韩愈在《初春小雨》中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些诗句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那么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今人赞春的散文。(板书课题、作者)

  二、题目解说

 这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春,本来是自然界的一个季节概念,本文却赋予了它以感情和生命。作者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用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抒写出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这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更是一首春的赞歌。

  三、知识回顾(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9-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早期主要成员,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背影》、《绿》、《荷塘月色》等。

  四、范读、疏通字词

 1.教师范读

  2.学生齐读

  3.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水涨(zhǎng)捉迷藏(cáng)酝酿(yùnniàng)应和(hè)薄(bó)烟黄晕(yùn)

  蓑(suō)衣巢(cháo)

  五、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结合课后练习一,让学生读课文,分别找出盼春、绘春、赞春的.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盼春

  第二部分(第2-7段):绘春

  第三部分(第8-10段):赞春

  2.默读课文,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画出来,体会美在哪里?

  3.找出本文的比喻句、拟人句。

  六、布置作业

  要求课后反复朗读,达到熟练程度。

  第二课时

  一、齐读课文

  二、讲读示范

  (引导学生领会用词的准确、生动和抓住景物特征细致描绘的特点)

  1.讲读第一部分:盼春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盼望着”;“近”(拟人)

  (2)“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

  ---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反复)

  (3)轻声读第1节,体会四个词尾的作用。两个“着”,两个“了”,给我们以非常柔和、亲切的感觉。

  2.讲读第二部分(第2、3、4、5节):绘春

  (齐读第2、3、4、5节,分析讨论按顺序说明描写的对象;说说描写的角度与方法;哪些词用得很有表现力?)

  (1)总括轮廓

  春终于盼来了,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作者先粗笔勾勒,用“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总提一笔,然后通过远近不同的三种事物---山、水、太阳,描绘出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

  (2)春草图

  春草图,着力描写春草勃发的景色。这里有草的动态:“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质地:“嫩嫩的”;色泽:“绿绿的”;旺盛的长势:“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从不同的角度刻画春天绿草如茵的情景,与夏草的茂盛、秋草的枯黄形成鲜明的对比。接着写人在草地上的活动与感受,从侧面揭示了春草勃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

  (3)春花图

  春花图,着力描写春花竞放。作者选择开花时节相仿而花色各异的桃、杏、梨作为描写对象,先用拟人写出它们的争相盛开,再通过三个比喻---“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写出花朵的繁茂,花色的娇艳;它们争春比美,互不相让。接着,作者由群花的争芳吐艳展开联想,联想到秋天的果实累累,同时又由花香引出蜂闹蝶飞,用成千成百的蜜蜂的嗡响和大大小小蝴蝶的飞舞称托春花的万紫千红、香味浓郁,进一步渲染出百花争春的气氛。最后,作者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从树上的花写到无数的散在草丛里的野花,它们虽然不像桃花、杏花、梨花那样如火如霞如雪,却也明艳照人,别有一番情趣。

  (4)春风图

  春风图,着力描写春风的和暖与清新。“吹面不寒”“像母亲的手”,通过触觉写它的和煦、轻柔;微微润湿的空气中混合着“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和“各种花的香”,通过嗅觉写出了春风带给人的特有的清新;呼朋引伴的鸟儿唱出宛转的曲子,牛背上牧童吹着嘹亮的短笛,通过视觉和听觉绘出了一副明快优美、赏心悦目的美好画面。在这幅图中,作者从触觉、嗅觉、听觉、视觉等方面,把无形、无色、无味的春风描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三课时

  一、齐读课文,回顾上节课所讲内容

  二、独立分析,教师点拨

 1.讲读第二部分(第6、7节):绘春

  (1)春雨图

  春雨图,着力描写春雨的细密轻柔、润泽万物。春雨的特征是,一多二细。先说雨多、雨细,一连用了三个比喻,“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这三个比喻非常贴切,不仅展示了雨的特点,而且能唤起读者对春雨的喜爱。然后顺着春雨写雨中的树叶儿和小草,“绿的发亮”的树叶,“青得逼你的眼”的小草,无一不带着雨中植物的主要特征。接着又把视线转移到人间,先写“傍晚时候”的景象,用“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安静而和平”的气氛;接着写行人,写农民,都不忘是在春雨之中,或“撑起伞慢慢走着”,安宁、悠闲,或“披着蓑戴着笠”,带有浓烈的江南地方色彩;最后再写“在雨里静默着”的房屋,与傍晚的宁静气氛互相照应。这一段写出了春雨的特征,写出了春雨之中特有的景象,那一片细雨绵绵的春光,那一派清亮温馨的景色,那一种和平安静的氛围,都描绘得出神入化。

  (2)迎春图

  迎春图,着力写春早人勤。文章由“天上的风筝”引出地上迎春的孩子,进而带出“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一片欢腾的景象,构成一幅春意盎然的图画。然后作者巧妙地点出寓意:“‘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前四幅画面主要写春天的自然美,这一幅由景及人,颂扬了像春那样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2.讲读第三部分:赞春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一遍)

  结尾三个句子,不仅比喻巧,意义深,而且分行排列,先后有序。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因为她是“新生”的;把春天比作“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因为她非常“娇美”;把春天比作“健壮的青年”,因为她有“无穷活力”。这正是对五幅春景图含义的概括,点明了全文的中心。这三句的顺序,从“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又形象地点明春天成长进程。最后说“领着我们向前去”,表达了作者追求美好未来的强烈感情。而且用“去”字结尾,正与开头“东风来了”的“来”字相呼应。开头是在盼春中到来,最后是进入春天的行列向前去,一来一去,一呼一应,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

  三、齐读课文

  (朗读本文的感情基调,是充满喜悦和希望。基本语调是轻柔、缓慢,语句清晰、自然。语音越自然、质朴越好、切忌拿腔拿调)

  四、归纳写作特点

 1.观察细致,描述生动真切;

  2.诗情画意相融合;

  3.文章语言朴实清新,准确生动。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二、三(当堂做完,当堂讨论);

  2.完成课后练习四;

  3.背诵全文。

  [板书设计]

 一、盼春盼、来、近(总领全篇,开启下文)

  一切……欣欣然张开了眼

  总括轮廓

  山(朗润)水(涨)太阳(红)

  钻、嫩、绿、满---草

  春草图(草报春)

  坐、躺、滚、踢、跑、捉---人

  态:赶趟儿

  春花图(花争春)色:像火、像霞、像雪

  味:甜(果实)

  二、绘春(遍地野花,像眼睛,像星星)

  触:抚摸

  春风图(风唱春)味:泥土气息草味花香

  声:鸟声清脆宛转

  笛声嘹亮

  形: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春雨图(雨润春)状:斜织、薄烟

  景:树叶儿绿、小草儿青、灯、人、房屋

  迎春图(人迎春):城乡老小舒活抖擞一年之计在于春

  三、赞春三个比喻句:“新”“美”“力”

《春》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 体会文中用语的形象生动、准确有神。

  2. 学会抓住散文中的文眼品读文章的好习惯。

  3. 感受作者笔下春天的美丽和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课文:小学里,我们已经学过朱自清的《春》据说还上了三四课时,在这个仲秋的季节里,我们一起再读本文也许你能读出问题、品出新意。

  一. 听配乐朗读,检查一下自己以前读的或背得不够理想的地方(如字音、节奏、情感)

  二. 请同学听老师写春的文章,听完后请你谈谈听后体会。

  三. 小组讨论:请小组同学一起从文中找一找、画一画,并在笔记本上写一写朱自清散文中的这些词句。

  (出示板书)

  1. 春天你看到了什么?

  山:朗润

  太阳:红

  小草:嫩嫩、绿绿、青得逼眼

  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树叶:绿得发亮

  灯光:黄晕

  2. 春天你听到了什么?

  小草:偷偷钻

  风:轻悄悄

  果树:吵闹

  鸟儿:呼朋引伴、唱着婉转的歌曲

  牧童:短笛嘹亮

  3. 春天你嗅到了什么?

  花:带着甜味儿

  泥土:混着青草味儿

  4. 作者除了写花鸟草虫之外,还写了什么?

  小孩(第二自然段)大人(第七自然段)总写(8至于10自然段)

  小结:(人是最美的风景,因此不管是写景文章,除了要有一双能发现美的眼睛,还要调动你的所有感官去感受这景、体悟这景中的情,也就是要求我们用心去写。

  作业:仿写课文最后三段的写法,我们也来赞美这美好的秋天。

  秋天像 。

  秋天像 。

  秋天像 。

  附教师作文:

  (选段)春天来了。万物复苏,青山又绿了,河水滔滔。天气又渐渐暖和起来了。小草过了一个漫长的冬天又从泥土里长出来了,又嫩又绿。到处是大片的绿色。在和煦的.春风里,在暖洋洋的太阳下,人们玩得真开心。各种花开满了枝头。鲜艳极了,热闹极了。花下成千成百的密蜂在鸣叫着,大大小小的蝴蝶在翩翩起舞。各种野花也遍地成开。清清的暖风吹来,带着泥土的气息和草花的气味,浓极了,香极了,鸟儿在繁花嫩叶当中唱歌。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春雨绵绵,下个不停,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绿极了,小草青极了。傍晚时候---------------------------------

《春》教学设计9

  一、教学目标:

  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

  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品质和习惯。

  4.培养学生再造想像、创新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设计: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经有两千多年诗歌的历史了。从古至今涌现出屈原、李白、杜甫、郭沫若等许多问答的诗人。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先人们给我们留下来的文化瑰宝。

  二、学生初读古诗,质疑

  1.出示古诗,指名读,齐读,教师相机指导学习“薇、矣、霏”三个生字。

  2.学生自由读古诗,在书上标出不懂的地方。

  3.学生质疑。

  三、引导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自学

  1.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说明大家读书认真,善于思考。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小结方法:结合注释,查找资料,上网等。)

  2.自学。

  四、引导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习

  同学们,你们通过刚才的自学,了解了哪些与这首诗有关的知识,在小组内和其他同学交流交流。如果还有疑问,也在小组内提出来,请大家帮帮你。

  五、检查学习效果、组织讨论

  1.通过自学与讨论,你们有了哪些收获?谁愿意来和大家说一说?

  2.指名讲解诗句的意思,简单介绍《诗经》。

  3.教师相机提问重点词“昔、矣、依依、思、霏霏”。

  4.抽生谈谈诗的大体意思。

  六、创设情境,加深感悟,引导读背

  1.播放多媒体课件。生想象当时的情景。

  2.师作简单讲解: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他抚今追昔,描写了春天和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回想了自己在军中的情况与心情。

  3.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练习朗读。

  4.指名读,师生互读,读后评议,齐读。

  七、总结学习方法

  自读质疑──结合资料自学──合作学习──组织讨论──感悟背诵

  八、根据刚才总结的学习方法自主合作学习唐诗《春夜喜雨》,师引导学生重点体会“喜”字

  九、背诵这首五言律诗。

  十、布置作业,拓展学习

  搜集几首自己喜欢的古诗与同学交流。

《春》教学设计10

  课文分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约45岁的时候写的,杜甫刚经历安史之乱,空有满怀爱国情怀,却眼睁睁看国家支离破碎。这首诗正是抒发他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但是却不是直抒胸臆,而是把个人的愁情寄托于书写世情上,这种博大兼济的情怀,是人性中最为美好的部分,也是杜甫诗歌最为感人的地方。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领悟能力中等,自主学习能力不强,但是很富于联想和想象。他们对于诗歌的鉴赏方法还是很陌生,技能上也很薄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生字词,理解诗歌内容,提高鉴赏名句能力。

  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品析诗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

  品味并鉴赏诗句。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教师准备PPT辅助教学

  教法学法:

  教法:引导法、点拨法。

  学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杜甫的《望岳》,被诗人积极乐观上进的豪情壮志所感染,那时的杜甫是一位奋发向上的青年。我们在上首诗了解了青年时期的杜甫,那么中年的他是否还会有着当年的壮志呢?让我们一起通过《春望》来了解。

  二、作者及创作背景简介

  1、请学生介绍杜甫,教师补充。(课件显示)

  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人尊称他为“诗圣”,他的诗多沉郁顿挫,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历史,故被誉为“诗史”(李白“诗仙”),著有《杜工部集》。我们曾学过他的《登高》(学生回忆),“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2、学生借助参考资料,说说创作背景,教师补充。(课件显示)

  安史之乱爆发后,安史叛军攻下当时的都城长安。作者带着报国之心投奔唐肃宗,不幸在路上被安史叛军所俘,最终被留居在沦陷的都城长安。此诗就是杜甫在长安时所作,诗人目睹祖国如此破碎衰败的景象,黯然神伤,这首诗是他当时心情的真实写照。

  三、生字词

  学生自主展示预习生字词

  溅(jiàn)搔(sāo)浑(hún)胜(shēng)簪(zān)

  四、范读与朗读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齐读、朗读、品读(融入与第五部分的品析)

  五、诗句的理解与品析

  学生自主翻译、评价、补充

  译诗参考:

  国都残破,山河依旧,长安的`春天草木深深。感伤国事,见花而溅泪;怅恨离别,闻鸟而惊心。战乱烽火已持续三个月,一封家书可抵万两黄金。忧而搔头,白发一天天短少,简直挂不住束长的簪针。

  学生自选诗句、词品析,教师引导。

  首联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深”字写尽山河破碎,人民离散。这是一种什么写法?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颔联是分写,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写春天。这是一种拟人的写法,意思是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人世间的离别而惊心。“溅”“惊”二字,在句中都是使动用法,意思是花使我的泪水飞溅,鸟使我的心灵惊悸。一个“感”字,“恨”字把作者的感慨时政,国都残破,与亲人离别之恨的内心痛苦表露无遗。这是看到景物触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这属于哪种写法呢?答:触景生情

  颈联是对感时恨别的进一步发挥:自安史叛乱以来,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啊!“连”:说明战争时间长,百姓生活痛苦不堪。

  尾联总写了忧国思家的感情,诗人经过战乱的煎熬,半年多的陷身长安,由国想到家,再由家想到自身,白发越搔越少,简直连簪子也簪不住了。“白发”为愁所致,“搔”为解忧,结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

  六、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问题答疑:学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小组合作探究解决。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忧国思亲的感情。

  2、本诗的情感是通过什么来抒发的?

  明确:寓情于景、触景生情。

  3、通过这篇课文,杜甫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明确:爱国主义思想

  七、学生小结、盼望新课

  小结通过这篇文章学到了什么?

  八、朗读并试背全诗

  九、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

《春》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四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梅花盛开的情况,结合园艺文化,让学生受到美丽熏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人们喜爱梅花的原因。

  教学准备:

  图片、多媒体。

  一、学习第一段:

  1、学生轻声朗读这段话。想一想讲了什么?

  2、你读懂了那些地方?

  3、第一句话告诉了我们梅花什么时候开?

  "早春" "还……就"说明了梅花开得很早,"满山"说明梅花开得很多。

  4、指导朗读。

  5、盛开的梅花怎么样?

  "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

  "挨"说明梅花开得多而密,还给人一种竞相开放的动态感。

  "片片彩云"大片大片的梅花开在山上,向高处望去,艳丽的红花映着蓝天。确实像片片彩云。

  6、看图理解;指导朗读。

  7、"一朵一朵"的梅花又是什么样的`?边读边想象,结合图理解指导朗读。

  "晶莹透亮"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渗透园艺文化:梅花又名春梅、红梅。梅花有单瓣或重瓣,白色、红色或淡白色、淡红色,有芳香,再早春1-2月开花,后发叶。]

  8、小结:早春,满山的梅花盛开了,在阳光的照耀下五颜六色,晶莹透亮,散发出阵阵香气。你喜欢吗?

  9、请学生跟着音乐朗读第一段。

  二、学习第二段。

  过渡:许多人也都像同学们一样喜欢梅花,是不是仅仅因为它的漂亮?

  1、请学生自由朗读第二段,思考:人们喜欢梅花的什么?

  2、讨论(人们喜欢梅花的报春)。

  3、指导朗读。

  [渗透园艺文化;梅花,不畏严寒、独步早春,它赶在东风之前,向人们传递着春的消息,被誉为"东风第一枝",梅花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被人们欣喜。]

  4、同桌讨论;从那里看出人们喜欢梅花?

  5、指导朗读

  6、如果你来到梅花山,心情怎么样?

  7、学生配乐朗读。

  三、学习生字:

  1、挨:注意右边"矣"的写法。

  2、息:认识"心",说说怎样记住它?

  3、休:你怎样记住它?注意木中的"竖",要写在竖中线旁。

  4、淡:注意左边的"火"中"捺"的变化。

  四、写字。

《春》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了解《春望》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2.深切感受诗人热爱国家,关心民众,眷念亲人的美好情操。

  3.把握诗歌的景与情,事与情的关系,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对杜甫的介绍导入对本诗的学习。

  二、写作背景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而来,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的首都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未卜。第二年(757年)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的痛苦和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三、整体感知

  1、朗读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疏通文意

  四、品读

  1、望春,诗人望见什么景物?这景物有什么特点?

  国破、草木深。国都被占,城池破败,草木繁密而又荒芜,人民离散无人整治。用茂盛的'草木反衬国都的荒凉景象。

  2、是什么原因使春天变得如此的荒凉?

  烽火。

  3、这个原因除给春天带来影响,还给诗人家庭带来什么?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对偶、夸张)。离别。

  4、面对这样的景象和遭遇,诗中有哪些词点明了作者的感受?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5、该怎样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运用了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花感时而落泪,鸟悲恨人世间离别而惊心,这是诗人触景生情、移情于物的结果,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感情。

  五、总结:本诗表现作者什么感情?

  本诗形象地描述了诗人困居长安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忧国思亲的情感,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亲人的美好情操。

  六、拓展: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比较

  七、作业:背诵并默写全诗。

《春》教学设计13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古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赏读诗歌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通过精读、诵读、美读,理解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象感悟诗歌内容。

  教学方法:美读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

  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搜集有关描绘西湖的诗文,体会西湖的美。

  学情分析及相应对策:

  七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初中,对诗词的教学在小学阶段要求背诵为止,而到了初中阶段古诗的.赏析已是考试考查的范围了,所以在初中阶段除了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还需要教给学生赏析诗词的方法,并能够品味诗中的意境。所以在上课时除了让学生多读、美读、背诵,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探讨完成教学任务,并利用多媒体课件上课,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中获得知识,得到美的熏陶。

  教学手段:

  为增强本节课的趣味性、直观性和参与性,让学生更容易品味诗的形象和意境,借助多媒体网络辅助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投影西湖春景图,播放《春江花月夜》的音乐,由图片及音乐营造一种浓浓的学习氛围,从而引入课题。

  2、引出白居易,简介作者。

  3、出示学习目标

  二、初读诗,知诗意

  1、给生字注音:啄没堤

  2、听录音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

  a、朗读的节奏

  b、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按照古诗的要求学生集体读课文,四人学习小组互读课文。

  4、请个别学生作示范性朗读,然后让学生互相点评。

  5、学生说出标题提示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地点:钱塘湖、季节:春、事情:出游)

  6、明确诗的体裁(七言律诗)

  7、学生读后讨论提出诗中难理解的字词:水面初平云脚低暖树乱花不足

  8、诗题说“春行”,说说作者的游踪:孤山寺―贾亭―白沙堤

《春》教学设计14

  教学目的

  一、领会文中描写景物委婉细致,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鲜明,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朗读、背诵

  教学时数:两教时。

  教学步骤

  一、复习旧知识,展现春的意境。

  今天,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

  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怎样描绘春色的?(同学背诵:“两个黄鹤鸣翠柳,一行白簿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油东吴万里船。”)王安石在《泊船瓜州》中又是怎样描绘的?(同学背诵:“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舜钦在《淮中晚泊犊头》的诗中又是怎样写春的呢?(同学背诵:“春阳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铜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二、进行比较,激发兴趣。

  以上背诵的诗都是绝句,容量有限,是取一个景物或两三个景物来写春的,今天学的散文《春》写的景物可多了,有山、水、草、树、花、鸟、风、雨等等。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再说,春就在我们身边,现在我们就欢乐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文中写的这些景物的姿态、色彩等等你注意到没有呢?让我们细读课文,领略大好春光,寻找与作者观察的差距。

  三、学生朗读全文,要求:

  1.提出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2.文中以迎接春天写到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再写到歌颂春天,读后分分看,哪几节写什么。

  注意正音:

  巢Cháo巢 应和hè 酝酿yùnniàng 晕yùn

  第一节迎接春天。(第一段)

  第2至7节描绘春天。(第二段)

  第8至10节歌颂春天。(第三段)

  四、讲读体会:

  1.第一段:迎春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近”用得十分准确,告诉我们春天还未来到。

  (2)轻声读第1节,体会四个词尾的作用。两个“着”,两个“了”,给我们以非常柔和、亲切的感觉。

  2.第二段:绘春。

  春终于盼来了,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先用一句话对春回大地作了概括形象的描绘,然后再分别作细致的描绘。

  (1)齐读总写的一句话“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一切”说明什么?没有一个例外。

  “然”,是词尾,表示状态,样子的意思。

  (2)朗读第2节。总写春回大地后,先分别描绘了哪些景物?怎样描绘的?

  山、水、太阳的脸。

  朗润:明朗,润泽。“朗润”是怎样一幅情景呢?出示月历上山景彩色照片;再叫学生看外语课发的《Lookand say)里第140幅“hill”这幅画,那个山,就是润泽的样子。

  水涨Zhǎng

  “朗润”“涨”“红”,非常准确地描绘了春天的山、水、太阳。

  背诵第2节。

  (3)第3节写小草,写得很细,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春》》。从哪些方面写的?哪些词特别用得好?

  钻,写生命力。嫩,写质地。

  绿,写颜色。……满是的,写范围。

  软绵绵,写姿态。

  “钻”,用得非常好,写草的旺盛的生命力,人盼望着春天,革从泥土里钻出来,盼望春天。

  草好,人欢乐。

  朗读、背诵。

  (4)第4节写什么呢?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一派怎样的景象?

  树,花,蜜蜂,蝴蝶,野花。

  眨zhǎ

  赶趟儿:争先奔赴目的地的意思。

  写花的`争春,花的色彩,花的甜味,结的果实。

  花下是怎样的情景呢?有一个词用得特别好,哪个词?“闹”“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

  为什么野花会像眼睛,像星星,眨呀眨的?没有明写风,但风寓在其中;没有明写太阳,但太阳寓在其中。比喻用得形象生动。

  细笔描绘了一幅繁花似锦,昆虫喧闹,春意盎然的美景,色彩鲜艳,层次分明。

  朗读背诵。

  (5)第5节写风,写鸟,写牧童的短篇。怎么写的呢?

  背诵僧人志南的诗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基扶我过桥东。沾衣不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写风的“抚摸”,风的芬芳醒郁,鸟的呼朋引伴棗叫朋反,引伙伴,短笛的嘹亮。

  鸟的清脆的声音,轻风流水的声音,牧童短笛喷亮的声音应和着,构成了一首非常动听的春天交响乐,和谐优美,此起彼落。

  朗读。

  (6)雨中的景色描绘得同样十分动人,先写雨的形态,再写雨中景色。找两个词把雨的形态讲出来。

  “细”和“密”。二个比喻形象生动。

  接着写雨中屋、雨中树、雨中草、雨中人,怎么写的呢?

  朗读第6节,开展想象。

  “绿得发亮”“青得通你的眼”,把树木、小草经春雨淋浴后的鲜艳色彩描绘得十分逼真。“逼”什么意思呢?可以在全安石的《书湖明先生壁》诗中找一句话来形容。“两山排阈送青来”,两座山好像把门推开,把青送到眼前。灯光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雨中景是静的,但静中又有动,笔笔紧扣春天。

  (7)第2到6节着重写景,第7节着重写人。寥寥几笔。天上地下,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都写到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计”,计划。一年中要做的事,一年的计划,在春天要好好地打算打算。

  工夫:时间。

  朗读第7节,体会:寥寥几笔,有景有人,勾出了春光无限好的美景。

  (8)小结:

  这一部分绘春是全文的重点。细笔描绘,绘声绘色绘态,绘幼绘静,语言非常生动。比如说,写草的生命力,用“钻”;写热烈的气氛,用“闹”:写小草的青,用“逼”。细致的描绘来源于什么?细致的观察。观察以后还要怎样呢?表达出来。要仔细读书,积累词语,描绘起来就会形象生动了。

  3.第三段:颂春。

  (1)朗读8、9、10节。

  (2)在给春以后,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来颂春,用了什么手法呢?

  用比喻手法。三个比喻有联系有区别,使春意越来越浓。先喻为娃娃,再喻为小姑娘,最后喻为健壮的青年,从不同角度写,写春的成长,把春天的生意盎然、千姿百态、青春活力描绘得十分动人。

  五、作业:

  1.诵读全文,仔细体会本文用词造句的妙处。体会那些像小河里的水流淌一样的词句是怎样从笔端流淌出来的。

  2. 下周去长风公园春游,仔细观察春景,领略大好春光,写一篇《春天的歌》,也可自己命题。

  板书设计

  总写一切

  山、水、太阳的脸(远)

  草:钻、嫩、绿、满、软绵绵

  花:开满,红、粉.白、甜味儿(树上、花间、地上)

  绘春分写风:抚摸、酝酿

  雨:细、密

  人:赶趟儿

  颂春生意盎然千姿百态青春活力

《春》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会正确读出“蚯蚓”、“掀起”、“弯弯曲曲”、“盎然”、“啁啾”等词语。理解“天井”、“石板”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中对春天景色细致而又独特的描写,感受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3、学习作者细腻而又独特的观察生活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观察自己身边事物的能力,学会体验生活、表达情感。

  教学重点:

  1、继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感悟语言文字内涵的能力,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一些疑问句、设问句和感叹句在表达思想感情上的作用。

  3、积累文中的优美词句、优秀段落。

  教学难点:

  继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感悟语言文字内涵的能力,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文朗读的配乐《寂静山林》、生字卡片、课文中的四幅图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整体回顾解题导入

  1、二月的春风把柳叶修剪,三月的子规夜夜啼血,春天是一草一木一鸟都为之灵动和雀跃的季节,我们和快乐的春天一道走遍了祖国的每一个地方。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一户人家看看小天井里的`春芽。

  学生齐读课题——《春芽》

  2、谁能结合你的预习说一说什么是春芽呢?

  二、初读课文文感知内容

  1、这娇嫩、弱小的绿芽带来了怎样的春的消息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9页。认真听老师范读课文,注意读不准的生字的读音。

  2、教师范读课文。

  3、你们想不想也走近这带来春的讯息的绿芽呢?下面就请你们轻声的朗读一下课文吧!遇到读不通顺的长句子多读几遍,开始吧!

  4、学生自由读文。

  5、检查学生读文情况,师生互相评议。

  6、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散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呢?

  三、分组识字集中指导

  1、小组合作识字,交流在预习中的收获。

  2、班级内汇报交流。

  3 老师重点指导:

  “冒”字上面既不是“日”,也不是“曰”,上面中间的两横与两边不相接。下面是一个“目”字,不能写成“日”,而且整体结构是上宽下窄的。

  “盎”字是韵母自成音节,要提示学生注意,读准字音。

  “虽”字读阴平,而不是阳平。

  4、区别字练习

  珠()线()渴()恨()冒()

  柱()钱()喝()很()昌()

  第二课时

  一、直接导入,总体读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春芽》。

  (指名读课文)请同学们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什么?

  二、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发现春天,哪几个自然段是寻找春天,哪几个自然段是爱惜春天?

  三、品析词句,感悟课文

  1、发现春天

  (1)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哪些自然段属于发现春天。(1—4)作者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春天景色?(引导学生理解“天井”和“石板”)

  (2)轻声的读读这部分文字,你读懂了什么?

  重点处理几个问题:

  春芽生长在什么地方?从中你可以体会出什么?(理解“欢呼”)

  作者为什么从心底里感激播种者呢?

  (3)说一说你认为哪些词语和句子写得贴切,讲一讲,发表自己的观点。

  (4)读一读,体会文中的描写。

  2、寻找春天

  (1)哪些段落是作者去寻找春天?(5—9)

  (2)自由地读一读这几个自然段,你能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大家讲讲你读懂的句子或段落?(“理解“渴望”)

  (3)可以提出问题。

  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随机学习。重点理解以下两个问题:

  A、 作者是如何去寻找春芽的?

  B、 作者为什么怨恨自己的力气小呢?

  C、 作者找到春天了吗?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

  3、爱惜春天

  (1)课文的最后一部分写的就是——爱惜春天。

  (2)齐读剩下的部分,你从哪里体会到了作者对春天的爱惜?还有谁也爱惜春天?

  四、联系实际,抒发情感

  你们呢?是否也爱惜春天?你想到哪里去寻找春天呢?

  五、布置作业,展开学习

  下节课我们召开“春之声”博览会,把大家找到的春天用你喜欢的方式呈现出来!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春芽(散文)

  发现春天——寻找春天——爱惜春天

  第二课时

  春芽

  发现——欢呼

  寻找——渴望

  爱惜——生命

【《春》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春》教学设计05-15

《春》教学设计15篇05-18

《春》教学设计 15篇05-22

《春》教学设计 (15篇)05-22

《春到梅花山》教学设计06-29

《春》 01-12

《春》 09-15

04-03

春的 04-04

04-1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