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边界望乡》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边界望乡》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边界望乡》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有感情的朗诵全文,能体味出诗作蕴含的乡愁
2.了解诗作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并能据此进行鉴赏活动
3.背诵并能默写全文
教学重点:
1.重在“杜鹃”“白鹭”“鹧鸪”三个意象的赏析
2.分析语言的陌生化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略)
二、作者作品介绍(略)
三、整体感知
乡愁是人生的永恒的境遇,是文学不绝的母题,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都有丰富多彩的反映。具体到一个作家,这种乡愁又与时代紧密联系。大规模乡愁作品的出现总与大多数人流浪在乡土之外有关。怀乡的游子有着个人的父母乡土,有着童年故乡的美好回忆,这又是作家个人的独特体验。洛夫的这首诗感情是个人的,又是时代的.,它的深层情结则是超时空的。诗人偶尔被一次遭遇触动,便流出了这首情真真意切切的乡愁变奏曲。
此诗为诗人1979年访问香港时所作,当时诗人赴台已整整30年。作为一名生于大陆,后生活于台湾的诗人,当他应邀访港,参观落马洲,隐约见到望远镜中的故国山河时,诗人的心情异常激动,“昔我往矣”,风华正茂,“今我来思”,两鬓飞霜。而耳畔响起的数十年未闻的鹧鸪的鸣叫,更唤醒了他心中蛰伏了30年的故国之思。全文按逻辑顺序写了诗人登山、望乡、怀乡、想象,到最后回到现实偿愿无望的过程,抒发了诗人作为海外游子的那种惆怅而黯然神伤的故国情怀。
问题探究
1、如何理解“杜鹃”“白鹭”“鹧鸪”三个意象?
杜鹃在古典诗歌中多用来表示凄婉哀怨的情调。同样,诗人这里用这个具有传统文化意蕴的咯血的杜鹃的意象,表达了自己不能回归故乡的哀怨悲苦之情。
白鹭在古典诗歌中多用来表现对安静、平和生活的向往。诗人在这里则借白鹭来表明自己自由飞到故国的渴望。而“又猛然折了回来”写出了诗人亲吻故国土地无望的黯然神伤的感情。
鹧鸪又名山鹧鸪,其声凄厉悲惨,似云“行不得也哥哥”。诗人用“以火发音”发出“冒烟的啼声”的鹧鸪使自己“双目尽赤,血脉贲张”,抒发了自己回望故国时的急剧沸腾、摧肝裂肺、肝肠寸断。
通过三个意象,诗作将历史与现实交叉在一起,既抒发了诗人的乡愁情绪,又增加了这种情怀的历史纵深感。
《边界望乡》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领会洛夫诗歌奇特意象及丰富意蕴
过程与方法:赏读结合,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中蕴涵的浓烈的思乡情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崇高情感。
教学重点:解读课文,通过分析理解意象感知诗歌内涵的方法。
教学难点:乡愁的丰富性、独特性。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文学中有一个永恒的主题,它如夜空中的明星一样闪耀着久远而长新的光辉,它如敲击在人们心头的鼓点一样震颤着人们的心灵,它就是乡愁。从古到今有多少漂泊在外或远离祖国母亲的游子在千年不衰地吟咏着它,当我们抬头共望同一轮明月时,我想他们的心情是“怎一个愁字了得”!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台湾诗人洛夫的《边界望乡》,共同体味一下他的`愁思。
二、朗诵全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诵读,请学生说说初读本诗的感受。
此诗为诗人1979年访问香港时所作,当时诗人赴台已整整30年,当他应邀访港,从望远镜中隐约望见故国山河时,诗人的心情异常激动,“昔我往矣”,风华正茂,“今我来思”,两鬓飞霜。诗人的心境当然是很沉痛的。
2、个别诵读
3、感知诗歌内容
《边界望乡》是台湾诗人洛夫1979年访港时写的一首怀乡抒情诗,贯穿全诗的是诗人惆怅的故国情怀,令国人特别是海外游子黯然神伤。
三、分析意象
1、找出诗歌中诗人表达乡愁的三个意象是什么?(杜鹃、白鹭、鹧鸪)
2、我们学过的古典诗歌中与这些意象有关的诗句分别有哪些?体会这些意象蕴涵的情感。
【《边界望乡》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08-16
相思教学设计05-23
白鹅教学设计05-21
猫教学设计06-21
画线教学设计06-20
《刘胡兰》教学设计06-20
《咏雪》教学设计06-11
《故乡》教学设计06-07
优秀教学设计07-01
《颐和园》教学设计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