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 通知工作总结 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设计>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时间:2024-01-14 08:47:0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桃花心木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课文《桃花心木》是中国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撰写的一篇中心突出、内容含蓄、寓意深刻的散文。文章先写“我”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即高个子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苗时显得不按规律,漫不经心,于是心中生出许多疑团。后来通过与种树人的交流才明白原来种树人貌似不懂规律、缺乏爱心的种种举动恰恰是为了让树木自己学会适应不确定的环境,以便更茁壮、更坚强地成长。种树人的言行使“我”深受感动,并从中感悟到人的成长其实也是如此:唯有经得起各种不确定因素磨练与考验的人,才能在生活中练就独立自主的心,才能更顽强、更灿烂地生活与成长。全文借种树喻育人,清新平淡之中饱含深远的意味。

  【教学目标】

  1、以教材为凭借,引领学生关注生活现象,引发深入思考,产生独特体验,发表独到见解。

  2、在对种树现象及缘由的学习探讨过程中,领会种树人语重心长的话语,受到生活与成长的启迪,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精神世界。

  3、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及出现的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最重要的责任在于以教材为凭借,让学生在阅读与交流中经历“发现奇怪现象→产生见解与疑惑→深究内在原因→产生自己的体验感悟→提升认识水平和精神世界”的过程,即让学生在自己的语言实践活动及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去发现、去思索、去感受、去体验、去建构起他们自己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初读探疑,导入新课

  师:今天咱们学习一篇新课文,请同学们读一读课题。(生读课题。)

  师:你们想知道什么?

  生1:桃花心木是一种树吗?如果是一种树,它有什么特点,生长在什么地方?

  生2:《白杨》也是以树木的名称为课题,作者借物喻人,《桃花心木》这篇文章也是借物喻人吗?

  生3:作者写这篇文章要告诉我们什么?

  师:这些疑问怎么解决?老师现在就告诉你?

  生:不,我们自己读书解决。

  师:好,俗话说吃别人嚼过的馍头没有味道,我非常赞赏你们的这种精神,学习*自己而不是*老师。下面请同学们读书,老师相信,一读课文,这些疑问就会迎刃而解。

  设计意图:设疑激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的阅读心向。

  二、再读质疑,读中感知

  师:读了课文之后,刚才提出的疑问有了答案了吗?

  生1:现在我知道了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树形优美,高大笔直。

  生2:同《白杨》一样,这篇文章也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

  生3:作者借种树告诉了我们做人的道理。

  师:非常好,自己不仅能提出问题,还能解决问题,真能干!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看还能发现什么问题。

  (生兴致盎然地再读课文。)

  师:又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1:我问种树人问题的时候,他为什么会笑?

  生2:“语重心长”是什么意思?

  生3:他的一番话,为什么使我非常感动?

  生4:最后种树的人为什么不再来了,而且桃花心木也不枯萎了。

  生5:“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这句话的意思读不懂。

  生6:为什么说种树是百年基业?

  师:很好,你们提的问题很有分量,说明你们很会动脑筋,很善于读书。一开始提的问题能自己解决,这几个问题自己还能解决吗?

  生:能!(信心十足)

  师:好,下面就请你们继续读书,老师提醒大家注意文章前后的联系。

  设计意图:由好奇而读文,因读文发现,因发现而生疑。以上三步,让学生经历了正确读文,读懂字面意思,进而引发思索产生疑问的过程,正是在这种读、思、议的过程中,学生渐渐走进课文,与文中人物、事件开始初步对话。

  三、三读解疑,适度存疑

  师:刚才提出的问题解决了几个?

  生1:“我”一连问了他四个问题,种树人发现我对他的作法感到非常奇怪,甚至多少有点责备的意思,他的笑是宽厚的笑。

  生2:他笑我不知道他的用意。

  生3:他笑我不懂怎样种树。

  生4:他笑我只看到几棵树苗枯萎,不知道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长成百年的大树。

  师:理解得好。练习读一读种树人的话,体会体会,怎样读才能读出种树人当时的心情。

  (生练习读。)

  师:“语重心长”的意思明白了吗?

  生:我查了字典,字典上解释的是:言辞诚恳,情意深长。

  师:那么怎样读才能读出种树人的“语重心长”呢?

  (师指名读,师范读之后让学生再练习读,读出“语重心长”的含义。)

  生:我明白了他的一番话为什么使我非常感动。

  师:请谈谈你的理解。

  生:种树人讲的是种树的道理,我很受启发,联想到了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师:“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你们身边有这样的人吗?

  生1:咱们班的林慧敏就是,她妈妈一个人带她,中午她妈妈有时不能回来给她做午饭,她就自己做饭吃;有时她妈妈上夜班,她就自己睡觉。她真了不起。

  生2:她还自己洗衣服。

  生3:她不用家长帮助检查作业。

  生4:每一学期她都被评为三好学生。

  师:让我们为林慧敏同学的独立自主鼓掌。

  师:从种树人的话你联想到什么?

  生1:要锻炼独立的生活能力!

  生2:要做一个独立自主的人,不能什么事都依赖爸爸妈妈。

  生3:自己要主动地学习,不能总是等着老师教。

  生4:要学会自己学习,不需要家长和老师的督促,自己能主动地学习。

  师:理解得好!老师读了种树人的话也颇受启发,老师需要锻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今天,你们就表现得非常好。建议你们为自己良好的表现而鼓掌。

  生: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枯萎了,这是因为桃花心木自己学会了在土里找水源。

  生:种树是百年的基业,是说要让今天的树苗经过几十年、上百年的成长,长成参天大树。

  师:理解得真好!

  生:“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这句话的意思还是读不大懂。

  师:今天读不懂没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丰富,以后你们慢慢会明白的。

  设计意图:联系已有经验、生活实际等与文字内蕴的东西进行碰撞,从而受到情感熏陶、心灵震撼、思想启迪等。引领学生从文字信息本身渐渐朝着自身“心灵深处”跑去。

  四、熟读记忆,用中积累

  师:种树人的话都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是吗?现在我就是本文的作者了,你们就是种树人,我可是有几个问题要问你们,你们能给我以满意的答复吗?

  生:能!

  师:回答我的问题可不许看书,老师建议你们再读一读种树人的话,最好能记住。

  (生读种树人的话。)

  师:不看书能回答我的问题吗?

  生(信心十足):能!

  师走到一位女同学身边,问:我说你这个种树人可真是的,既不按时给树苗浇水,又不浇一定量的水,瞧,树苗都枯萎了,后悔吧?

  生:不后悔。我之所以不不按时给树苗浇水,不浇一定量的水,是要让它们自己学会在土里找水源,自己会找水源的,才能长成百年的大树,自己不会找水源的,枯萎了也没什么可后悔的。

  师又走到一位男同学身旁:种树人,我有个问题要向你请教。

  生:没问题,你问吧!

  师:嗬!口气不小啊!

  师:我问你,如果按时给树苗浇水,浇一定量的水,结果会怎么样?

  生: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底,一旦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可以存活的,遇到狂风暴雨,也是一吹就倒了。

  师:噢,我明白了,开始我还以为你很懒呢,原来不是啊!

  师:同学们的确掌握得不错。自己会找水源的树苗,将来能长成参天大树;从小能够独立自主的孩子,将来必成栋梁之材。愿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成为一名自立自强、独立自主的好孩子。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努力拉近文本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联系个人生活实际或补充典型事例来与文本再度展开对话,使原来远离学生的深刻道理变得鲜活生动,真实可及。

  五、回归课文,深化感受

  师:种树人的一番话,给了作者,也给了我们不少启示。而当初仅及膝盖的树苗,如今又怎样了呢。

  (课件出示高大的白杨树)“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假如你就是如今长成大树的桃花心木中的一棵,你想说些什么?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谈出自己的感受:对种树人说……;对已枯萎的同伴说……;对一起成长的伙伴说……;对前来散步的人们说……)

  总结:同学们,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风雨的考验,屋檐下的小鸟飞不上广阔的蓝天,在逆境中自强不息,是成才的一条通路。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谈出对文本的感悟,不仅充实、升华了文章主旨,也使课堂焕发出蓬勃的个性风采,闪现着灵动的智慧之光。

  【板书设计】

  种树人──桃花心木

  浇水无规律

  (树苗)──(人)

  会找水源  生活考验

  拼命扎根  锻炼自主

  长成大树  努力成长

  (种树喻育人)

  【教后反思】

  我就有意识地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来理解,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

  学生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即只有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才会有自立、自强的精神和本领,只有这样的人才会得到生存与发展。反之,长期在确定中生活的人,依赖性强,生存能力差,甚至会成为废物,被社会淘汰。

  学生从文和道两方面受到启迪,既学习了语言,又受了教育,所以联系现实生活来学习语文课程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只有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

  学生的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好生常抢走慢生思维和表达的空间。所以本课教学中,我特别关注差异,如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有意识参与到相对薄弱的小组中去,掌握学习情况,有目的地帮助他们。在汇报交流时,照顾到胆小说话少的同学,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并充分肯定他们。使他们愿意跳一跳摘果子,学习积极性也就随之而兴。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桃花心木是台湾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借种桃花心木树苗人的种树之道,比育人之理。文章蕴涵道理深刻。说明育人同植树一样,同样应该在不确定的生活环境中,培养人的自我生长能力,并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加深对育人道理的认识。

  【设计理念】

  《桃花心木》选编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阅读,领会作者的见解,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阅读的能力,并联系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阅读要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问”“在学习中,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老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本课的教学,要把大胆提问,感悟人生哲理,引导学生发表见解作为重点。

  【学情分析】

  桃花心木是一种学生了解并不多的植物,因此,要想让学生通过认识桃花心木来培养自己的独立自主的心,有一定的难度,先了解桃花心木这种树木就成了理解中心的一个很好的铺垫,让学生在了解了桃花心木后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对“人也是一样”的理解,表达自己的观点,谈认识上的提高,能受到教育内化的效果。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

  2、体会借物喻人、层层设置悬念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体会到作者介绍种树的`经验、道理和方法仅是一个比喻,其目的是为了说明育人之道。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种树人奇怪的种树方。

  2、结合实际理解种树人话语中蕴含的道理。

  3、体会借物喻人、层层设置悬念的写作方法。

  一、寻疑激趣,文本导行

  上节课,我们一起随着著名作家林清玄认识了一位奇怪的种树人,认识了这篇课文的生字词了解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他有哪些奇怪的举动吗?(浇水没规律,浇水不定量你,有时树苗会莫名其妙地枯萎等。)

  师:种桃花心木苗的那个人的表现却与众不同,他让人感到奇怪。

  他的好多做法让人觉得不可琢磨,不可理解,仔细读读课文,文章中还有哪些地方让人觉得奇怪?边读边把它们划下来。同学们,你们再读课文,认真批注,联系生活,联系自己,看看又有什么想法?一会儿大家交流一下。

  二、研读感悟,入境体验

  (一)再读课文,认识种树人的“奇怪”

  1、学生自己批注,教师巡回看,指导学生在重点段落上研读,并注意把描写树和人的语句联系起来,这其实在教学生一种阅读思考的方法。

  2、交流自学情况。

  生提出自己的问题,预设:会说他懒;他太忙,不按规律做事等等

  师:你找的这些奇怪并不奇怪,课文中明明有“奇怪的是……越来越奇怪的是……更奇怪的是……”。

  师:是呀,这么奇怪的举动,难怪作者作者忍不住去问种树人:(课件展示)

  到底应该什么时候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死?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枯萎吧?

  师:几个问题?(顿了一下)四个问题啊!一连四个问号啊!你们看他多会发现,有问号的地方说明感到奇怪,心里有疑问。都找到了吗?

  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他感到奇怪的地方,一直读到四个问号。自己读。体会他的疑问,开始读。

  3、生自由读课文。师行间巡视。

  4、指导朗读四个问句,读的过程注重及时评价。

  读的时候要轻一些,读书时要有自己的体会,还要注意文中关键的词语和句子轻、重、缓、急,要有重点。

  过渡:种树人令人奇怪的表现,作者心中这么多的疑问,最后追问了四个问题,追问了这位种树人,而这位种树人轻轻松松,简简单单说了两段话,把所有的问题都说清楚了。

  种树的人笑了,他说:“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种树是百年的基业,不像青菜几个星期就可以收成。所以,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里找水源。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二)突破重点,理解“不确定”指导朗读。

  1、先来看第一个问题:什么是“不确定”?

  1、(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没有规律”、“不一定”、“有时……有等词句并举例作答。)

  师:课文写了种树人的哪些“不确定”做法呢?

  生: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来一次。

  师:这是写什么不确定?(生:天数不确定。量也不确定,浇水的时间也不确定。)

  2、理解种树人的种树方法的道理

  (1)师:浇水的天数、水量和时间都不确定。种树人为什么要让桃花心木在不确定中生长?是不是太懒?是不是为懒找一个借口?是不是忽悠作者林清玄?

  师:这两段话的确回答了种树人为什么要让桃花心木在不确定中生长的问题。(生读文章)这样全部照搬课文的语句来回答,是不可取的,要把长文章读短,用自己的话来概括,才是真本事。

  师:说一说:种树人为什么要让桃花心木在不确定中生长?

  生:桃花心木苗在不确定中生长就能学会在土地里找到水源,拼命扎根,汲水生长,长成百年大树,显示出勃勃生机。

  (4)小结:在这里,种树人采用了正反对比的方法来说明种树的道理,由此可见,种树人可不是一个一般的人,谁来朗读种树人的这一番富有哲理的话?

  (5)指导朗读:(先各自试读,再抽一位学生深情朗读。)教师引导

  过渡:不止是桃花心木苗,本文的作者听了种树人的这番话,也是非常感动。

  3、悟得做人的道理

  (1)悟读:(课件出示句子)生自读“种树人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2)思考:生默读这部分内容,用笔在书本上留下思考的痕迹,与同桌进行交流。

  (3)提问:树木的“不确定”是指什么?人的“不确定”又是指什么?生活中的“不确定”有哪些?引导学生能通过理解树木的“不确定”指上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从而理解人的“不确定”指生活的变化无常,会经受困难或遭遇不幸等。

  (4)师:种树人要让树苗要自己生长,让树苗—————

  屏幕出示语句: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不会依赖;在不确定中,深化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在不确定中,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四、深化哲理,实践生活

  1、深入道理

  师:林清玄听了这番话,非常感动,我听了种树人说的这番话以后,悟出了这样一段人生的哲理:

  屏幕出示:在不确定中,我们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不会依赖;在不确定中,我们会深化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在不确定中,我们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师:但是,怎样才能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是什么意思?如何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你们知道吗?

  生:(思考)

  生(齐):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力量!

  五、体会写作方法,学习表达

  1、师:这个道理多深刻,多重要,多有意义啊!所以我们的父母、老师会经常对我这样说:

  生读:在不确定中,我们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不会依赖;在不确定中,我们会深化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在不确定中,我们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如果我们遇到不确定的因素,困惑的时候、彷徨的时候,高老师会对大家说——

  数学老师会对大家说……(生读)

  英语老师还会说……

  体育老师会说……

  父母也会对我们说……

  师:还想听吗?为什么不想听了?感觉如何?再好的话听多了也会觉得很烦。我们会在心里说,我都知道了,你不要再烦我了!

  关键不是在于说多少遍,而在于记在心里。再好的道理,再深刻的道理、再有意义的话,如果反反复复地就这么说,任何人都会觉得厌烦,这不奇怪。林清玄这么一位优秀的作家,也讲了这个道理,你有没有觉得厌烦?(没有反应)。

  2、那么作家林清玄她是怎样一步步告诉我们这个道理?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他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师:是啊,作者借树的成长来比喻人的成长,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人。

  3、看课文的最后两个小节。照理说事情写完了,道理也说明白了,为什么还要写着两段话?自己读一读。

  我们的眼光不要仅仅盯着尾巴,看尾巴的时候也要看见头。开头和结尾都写了桃花心木“高大笔直”。这叫首尾照应,意味无穷。(板书)

  六、拓展阅读,总结全文

  其实,《桃花心木》这篇文章所讲的正是作家林清玄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他在这种风风雨雨、坎坷磨难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写作素材,成了一名海内外著名的大作家。老师这儿有他的几篇精短的散文,如《吉祥鸟》,同学们读了,一定会有更多收获。

  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和自己的心灵进行了一次又意义的对话,这是很有价值的收获!生活的路途中,既有顺境,也有逆境,但是只要我们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我们就能经得起任何磨难挫折!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使学生感悟到作者是借种树喻育人,懂得人应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学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学会自立、自强。

  4、学习文章叙事事物层次清楚,层层加深的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

  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如:“不确定”在种树中指什么?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又指什么情况?在如:“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会因所处的环境的艰辛而变得深刻。”这句话的理解,进而悟出课文是借种树喻育人,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复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种树人育苗的方法很特别,谁能用一两句话概括种树人怎样给树苗浇水的?(从“浇水的时间不一定”和“浇水的量也不一定”认识种树人浇水的无规律性。板书:浇水无规律。)

  2、引出新课:

  教师:种树人来的时间并没有规律,浇水量也不一定,他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样做是不是有道理?

  二、研读课文,感悟哲理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探讨话题:种树人为什么这么做?

  (在这过程中教师有选择地参与到相对薄弱的小组中去,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有目的地帮助后进生。)

  2、汇报交流,种树人是从哪两方面说明他这样做的原因?

  通过抓住“百年的基业”,“不确定中”“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等词句,引导学生体会种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那漫漫的岁月中,不可能像种菜或种稻子那样能够得到外界的精心照料,在变幻莫测的自然界中,只有依自己的`力量(相机板书:会找水源拼命扎根)才能生存下去(板书:长成大树)。从而明白“万物竞天,适者生存”的道理。

  3、指导朗读:

  ⑴ 种树人是怎样说这些话的?该怎样读?理解“语重心长”的意思。

  ⑵ 指名读、互读、自由读、评读、全班读创设情景,进行口语交际,让学生在交流与倾听中感悟浇水的道理。

  三、发表见解──感悟人生哲理

  1、理解作者的感悟:

  ⑴ 从“给树苗浇水”这件事中,作者联想到了什么?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想一想,作者想表达什么的见解。(相机板书:(树苗)──(人))

  ⑵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见解。

  (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理解,教师可相机从如下几点加以点拨。)

  ① “不确定中生活”是什么样的生活?你能联系课文和生活上的例子说一说吗?

  ② 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与课中的桃花心木一样会有很大的收获,有什么样的收获?

  (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会像桃花心木一样能够经受生活的考验,克服依赖性,学会生存和发展,努力成长。相机板书:接受考验锻炼自主努力成长。)

  理解“为什么在不确定中,人会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③ 反向思考,在“确定中生活的人”会是怎样的?

  ⑶ 引读,加深理解:

  (听了种树人这番意味深长的话,“我”心中无比感动,“我”明白了──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

  2、抒发自己的见解:

  读到这里,你认为自己在生活这方面做得怎样?该往哪方面努力?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体验小组交流、集体交流。)

  引导:

  ⑴ 联系父母的教育方式,你想对自己的父母说些什么话吗?

  ⑵ 联系老师的教育方式,你想对自己的老师说些什么话吗?

  ⑶ 联系自己的生活方式,你想对自己也说句什么话吗?

  四、作业设计

  1、小练笔:

  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日记、随笔、书信等)写一写自己的感想。

  2、拓展阅读:

  阅读有关张海迪、陈景润、爱迪生等文章或《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书籍,找时间跟自己的小伙伴讲一讲他们的故事。

  3、发表见解:

  “懒老师”的教法,你赞成不赞成?跟同学们说说你的见解。{补充阅读材料附后}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喜欢的方式写一写自己的感悟。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4

  课文解读

  《桃花心木》是中国台湾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课文借给树苗浇水的事情,介绍了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由此说明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写作方法上特点鲜明:通过描写大自然中桃花心木这种植物的特点,抒发作者的真挚情感。表明积极的人生态度、高远的生活志向和独特的价值取向。饱含深刻的人生哲理。

  设计思路

  “文以载道。”入选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借物喻人的文章,常常通过对某一事、某一物的叙述与描写,揭示深刻的人生哲理。对小学生而言,学习这类文章是有一定难度的:(1)小学生擅长的是形象思维,对抽象、深奥的道理较难领会;(2)由于人生阅历有限,文中所表之情、之理。有待年幼的孩子用一生的经历去解读。“阅读的心理过程,是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过程。”教学此类文章,可采取如下操作策略,帮助学生理解内容、领悟哲理:(1)从物入手,把握特点(出发点);(2)还原形象,心理体验(着力点);(3)联系生活,感悟人生(落脚点)。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6个生字,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物,感知特别的“桃花心木”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交流相关资料(文字、图片),了解桃花心木。

  提问:能用文中的词语来形容桃花心木吗?(树形优美、高大笔直、优雅自在、生机勃勃……)长成的桃花心木有多高,书上写到了吗?(与屋顶一般高)

  [设计意图:由于生活经验有限,加之地域限制,学生对课文中所描写的桃花心木,大都知之甚少。通过展示图片资料,学生对桃花心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拉近学生与文本间的距离,激发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感悟特别的“种树”

  1.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同学们一定想了解,如此高大笔直、优雅自在、充满勃勃生机的桃花心木,是怎样由一棵仅及膝盖的小树苗渐渐长成的呢?其中需要经历怎样的一个过程?又给我们哪些启示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桃花心木讲了一件什么事,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概括。(板书:种树)

  2.默读课文。了解“种树”。

  种树人是怎样种树的?请默读课文,勾画出写种树的有关句子,放声读一读。

  课件出示:

  “他来的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

  (教师引读,学生跟读)从这几个“有时”中,你体会到什么?

  的确,这是一种特别的、甚至让人觉得奇怪的种树方式。读到这里,你心里一定产生了这样或那样的猜想或疑问。同学们,如果此时种树人就在你面前,你想问他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11段。要求:想象当时的情景,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的过程。此时,教师通过导读,通过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词“有时”,让学生体会到种树的无规律,将学生的思路与作者的思路合二为一,进而激发学生深层次探究的兴趣。]

  (三)精读细品,感动于树木生长的“不确定”

  1.种树人这样做有道理吗?齐读第十二段,思考:种树人为什么要将种树和种菜、种稻子相比?种树与种菜、种稻子到底有什么不同?再次轻声读第十二段,从文字中寻找答案。(板书:百年)

  2.用想象再现形象。

  岁月悠悠,变幻莫测。如果你就是一棵仅及膝盖的桃花心木苗,想象一下,在这漫长悠远的成长历程中,你可能会遭遇些什么?必须面对些什么?(干旱、洪水、虫害……)你又是怎么想、怎样做的呢?请大家发挥想象,然后把想到的说给同桌或同组同学听一听。(学生说)而这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小树苗事先可以预知的吗?(板书:不确定)

  3.口头说话练习。

  大家现在一定明白了,种树人用这样特别的方式种树。是因为他太懒吗?是因为太忙?种树人的良苦用心大家真的理解了吗?谁能把这段话换种说法?(课件出示)

  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每天不来浇水,每天浇水不定时也不定量,树苗就……”(板书:找水源扎根长成大树)

  4.抓关联词语,悟表达方法。

  课件出示(隐去括号里的关联词):

  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不看书,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种树人想要表达的意思吗?(说不太清楚)

  (出示关联词语)作者就是用这样几个关联词,将想要表达的意思一层一层表述得清清楚楚。试着把这段话背下来吧!(教师引读提示语,学生背诵相关段落)

  [设计意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部分教学紧紧扣住树木生长的“不确定”。通过抓“百年”一词,在“种树”和“育人”之间建立联系,在“形”与“理”之间搭建“情”的桥梁。]

  (四)悟情明理,顿悟人生历程中的“不确定”

  课件出示: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1.联系前文。

  文章读到这里,老师不禁要问:作者仅仅是在讲怎样种树吗?(板书:育人)读一读第十四段,想一想这里的“不确定”是什么意思,与前面的“不确定”有什么不同。

  2.联系生活。

  联系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听到的、实际经历的事情,结合人的成长过程,谈谈你对“不确定”的理解。(提示:可以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说明。点评时强调原文中的“很少的养分”、“巨大的能量”、“深化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面对这些不确定,我们应该怎样锻炼自己“独立自主”的心?(板书:经受磨炼独立自主努力成长)

  3.齐读最后一句。思考:为什么“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全面看待问题(全面性);认识事物的本质(深刻性);联系地看待问题(联系性);创造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当学生联系生活畅谈体会时,教师又不失时机地回扣到课文的相关内容,一方面避免学生天马行空,另一方面也帮助学生创造性地解读文字的深层意蕴。]

  (五)因文悟法,“借物喻人”延伸拓面

  1.回顾课题。小结写作方法。(板书:借物喻人)

  2.我们还学过哪篇课文是用的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3.推荐阅读:《心田上的百合花》。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小结“借物喻人”这类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向学生推荐有关“借物喻人”的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通过迁移运用,进一步领悟语言规律,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文悟法”,让学生完整地经历“语言——思想——语言”的过程,即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中“走一个来回”,最终领悟到文章在表达上的某些规律和学习方法,“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5

  一、提问导入,设疑激趣

  同学们,你们认识桃花心木吗?它是怎样的一种树?(学生根据查阅资料汇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重点感悟

  1、自读课文,把握重点:

  桃花心木是一种名贵的树种,培育它一定要用尽心思使其成材,而文中这位与子众不同的种树人是怎样培育桃花心木的?请同学们读课文,把写种树人种植培育树苗的词语或句子画下来,并写写你的感受。

  2、汇报交流,感受种树人的“奇怪”行为:

  ⑴ 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讨论。

  如:“他弯腰种树的时候,感觉就像插秧一样。”“他来的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说明种树人给树苗浇水没有规律,看似漫不经心。

  ⑵ 读了这些句子,你想提什么问题?

  四、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面对种树人的做法同学们心中有许多不解,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读后讨论流。

  1、你怎样理解下面种树人说的话?

  ⑴ 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联系上文“ 不确定”是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让树木生活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就会拼命把根扎进土壤深处寻找水源,这样的树根基很深,一定能够经受风雨,长成大树。

  ⑵ 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理,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侥幸存活下来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依赖的心”指树苗依赖定时定量的浇水,根不会深入地下,找不到水源,就会枯竭而死,即使侥幸存活的树,不能牢牢的扎根,也会被狂风暴雨吹倒。

  2、小组讨论:种树人的做法是不是有道理?

  3、导读:

  种树人是营造一种自然的生长环境,让桃花心木学会适应环境,寻找到最合适的存活办法。种树人貌似漫不经心,实则是用心良苦。请你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读读这两段话。

  4、练读、指名读、齐读。

  五、联系实际,领悟事理

  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种树尚且如此,更何况是育人呢!种树人的一番话,不仅解开了我们心中的谜团,而且使我们从中悟出了育人的道理。

  出示句子:

  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棵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2、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3、小结:

  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我们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挫折的考验,就会想方设法战胜困难去生存,也才会锻炼出顽强的意志,坚强的心。

  六、总结全文,情感延伸

  正因为桃花心木从小苗时期就在不确定的环境中生活,经受了重重考验,终于长成一棵棵生机勃勃的大树。同学们,不要再做笼中小鸟,学做搏击风浪、翱翔蓝天的雄鹰,在挫折与逆境中快快成长吧!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6

  学习目标:

  1、会写本课

  6个生字,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

  教学重点难点: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体会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布置学生搜集桃花心木的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整体设计意图:

  教学本课让学生沿着“我”心理感受的变化这条线索,即:“难以相信——奇怪——更奇怪——越来越奇怪——非常感动”,带着一个又一个谜团,来阅读课文。这样能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然后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感受“我”的心理变化。再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不确定”,层层深入的体会种树人的话,体会“我”从中悟出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长大成材的桃花心木图片)

  (1)同学们,认识图片中的这种树吗?对,它的名字叫桃花心木。

  (2)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这棵树,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桃花心木的资料。

  (3)教师补充介绍:桃花心木是一种常绿乔木,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它的木材是世界名贵木材之一,可以用来制作车、船、家具等,桃花心木用作绿化环境也非常的好,这么好的树,同学们,你们喜欢它吗?那就用喜欢的语气叫一下它的名字。

  2、(课件出示桃花心木的幼苗图片)

  (1)同学们,图片中的这株小树苗就是桃花心木的幼苗,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这株小树苗吗?

  (2)老师把这两幅图片放到一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你心中会产生怎样的疑问?生答。

  (3)教师小结:是呀,看似若不经风的小树苗,是怎样长成如此高大笔直的参天大树呢?这节课我们就跟随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一起走进课文《桃花心木》去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学生对桃花心木这种树了解甚少,分别出示两张图片是让学生对桃花心木有感官上的了解。把搜集的丰富的信息引进课堂,目的是让学生对桃花心木的用途有大概的了解。两张图片进行对比,并加以描述,可让学生更形象地感受到桃花心木成长过程的艰难,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的良苦用心。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把不懂的生字词用彩笔给画出来;

  2、自学生字词,个别不懂的字和词,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来解决。老师巡堂个别辅导;

  3、在课堂上交流自学的成果,老师适时反馈意见;出示课件的生字词练习,检查和巩固自学成果。

  【设计意图】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达到增识汉字、积累词语的目的。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理清文章的整体脉络,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合作交流解答,老师适时引导、点拔;

  3、赏析美词佳句,边读边画,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并有感情的读一读。

  【设计意图】

  把课文读通顺,把握主要内容,为深入理解做好铺垫。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桃花心木》。

  二、品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受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理解“难以相信”,体会作者对桃花心木成长的感受

  1、看似若不经风的小树苗,竟然长成如此高大笔直的参天大树,这怎么能让人相信呢?作者同我们一样,不敢相信这个事实。在第1、2自然段中找出描写让作者这种感受的句子。

  2、生读:所以当我看到桃花心木仅及膝盖的树苗,有点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

  3、指导朗读第1、2自然段

  作者难以相信的是什么?(怎么能长成这么粗壮的树?)

  同时产成了什么疑问?(它是怎么成长起来的?)

  这种感受是在看到过成长起来的几丈高的桃花心木,看到了仅及膝盖的柔弱树苗情况下产生的,所以,怎样读才能表达作者的强烈感受呢?(读出桃花心木高大、弱小巨大反差,体现作者强烈的感受。)

  【设计意图】

  把学生上节课由看图片产生的感受迁移到作者看到树苗产生的感受,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我”“难以相信”的情感。通过朗读,学生又多次与文本对话,更能让学生感受到作者“难以相信”的强烈感受和体验。

  (二)学习第3~11自然段

  理解重点词语,感受作者的对种树人育苗的与众不同产生的心理变化。

  作者产生了疑问:桃花心木怎样长成参天大树的呢?难道种树人有什么诀窍吗?于是,作者从种树人插秧开始,对种树人进行了仔细的观察。默读3~11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观察的。

  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作者不但没有解开心中的疑惑,反而又新生了一个又一个谜团。看看这是些什么样的谜团。

  1、谜团一:“奇怪的是…”奇怪的是什么?

  2、谜团二:“越来越奇怪”对什么越来越奇怪?

  3、谜团三:“更奇怪的是”更奇怪的是什么?

  4、指导朗读3~7自然段,体会作者一疑未结,又生多疑的疑惑重重的心理感受。

  5、作者自己在寻找答案。是种树人太懒吧?“有时那么久才给树浇水”。(生回答:不是)说出理由。(结合“懒人怎么知道有几棵树会枯萎呢”,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是种树人太忙了吧?(生回答:不是)说出理由。(结合“忙人怎么可能做事那么从从容容”,结合生活实际来理解)

  6、师生接读8~10自然段,体会作者渴望找到答案的急切心理。

  7、作者不断地观察,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产生困惑,想象一下,当一个又一个困惑让作者困扰的时候,心情会是怎样?(生:开始平静,渐渐的会寝食难安,焦急、焦躁不安)这种感受实在难以忍受,终于,作者再也忍不住了,当作者见到种树人的时候,会怎样发问呢?(像放连珠炮一样;迫不及待;一股脑儿)

  8、师生对读,速度要急促,把所有的疑问一气说出来,释放压抑在心中很久的疑惑情绪。

  【设计意图】

  读书贵在生疑。让学生抓住作者心中的疑问,带着这些疑问学习课文,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更深刻的体会到作者的感受。

  (三)学习第12、13自然段,理解“不确定”,体会种树人的话。

  1、一个个谜团化作了这样一连串的问题,种树人听了这一连串的问题,怎样回答的?自由读第

  12、13自然段,读的时候,注意种树人说话的神态,并用笔画出问题的答案。

  种树人开始“笑”的是什么?(生回答:笑他没有种桃花心木的经验;笑他爱思考、爱问问题)后来为什么又“语重心长”?(理解“语重心长”种树人这样做,为的是让小树苗能够长成参天大树。“语重心长”这番话是种树人多年的经验,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可以表现出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的良苦用心。)

  2、指导朗读,深入理解

  3、作者从中找到答案了么?答案是什么?

  问题一: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

  答案:——

  问题二:多久浇一次水?

  答案:——

  问题三: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

  答案:——

  问题四: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枯萎吧?

  答案:——

  理解“不确定”,作者最开始看到桃花心木苗时产生的疑问:桃花心木苗怎样长成参天大树的呢?终于有了答案。(懂得桃花心木苗是在不确定中寻找水源,拼命扎根,才长成参天大树的。)课文学到这里,想问大家,当我们再看到几丈高的桃花心木的时候,又会有什么感受?(油然而生一种敬佩之情,因为这些桃花心木不怕狂风、不怕暴雨、不怕干旱,他们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顽强地、努力地生长,这种品质令人敬佩)眼前几丈高的桃花心木的成长,不由得让我们想到了种树人。你相对种树人桌些什么呢?(感受种树人的良苦用心。)

  4、再次感情朗读,深入理解课文

  (四)学习14自然段,体会作者感悟到的道理。

  1、作者听了种树人的这番话,又有什么感受

  ?(感动)最让他感动的是他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读出这个道理。

  生读: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2、联系生活实际,或所了解的名人事例来体会句子的含义。

  有困难的'地方可在小组里展开讨论。

  3、交流汇报:

  (由于学生阅历尚浅,教师可通过课件简单补充金京、桑兰、贝多芬等人的事迹,以加深学生对此段话的理解。)

  4、小结引读。这段话,作者由树的成长想到了人的成长,多么富有哲理啊!你们喜欢吗?那就请你有感情地读读吧!

  5、还有什么也让作者感动?(种树人。有种树人想到了教育者。教育者包括:老师、父母)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者?(引导:①联系父母的教育方式,你想对自己的父母说些什么话吗?

  ②联系老师的教育方式,你想对自己的老师说些什么话吗?

  (遵循青少年身心成长的规律;提供、创造锻炼的机会;循循善诱)

  读到这里,你认为自己在生活这方面做得怎样?该往哪方面努力?(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体验小组交流、集体交流。)

  ③联系自己的生活方式,你想对自己也说句什么话吗?)

  【设计意图】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努力拉近文本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联系个人生活实际或补充典型事例来与文本再度展开对话,使原来远离学生的深刻道理变得鲜活生动,真实可及。

  三、回归课文,深化感受

  1、种树人的一番话,给了作者,也给了我们不少启示。而当初仅及膝盖的树苗,如今又怎样了呢,课件出示——“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

  2、假如你就是如今长成大树的桃花心木中的一棵,你想说些什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谈出自己的感受:对种树人说……;对已枯萎的同伴说……;对一起成长的伙伴说……;对前来散步的人们说……)

  3、总结:同学们,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风雨的考验,屋檐下的小鸟飞不上广阔的蓝天,在逆境中自强不息,是成才的一条通路。

  【设计意图】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谈出对文本的感悟,不仅充实、升华了文章主旨,也使课堂焕发出蓬勃的个性风采,闪现着灵动的智慧之光。

  四、总结升华,学习写法

  1、这篇课文仅仅是在写桃花心木吗?作者分明是借事喻理啊!

  林清玄通过一件寻常的生活小事,让我们感受到,在生活中、不确定的环境中要独立地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我们应该怎样做呢?请你课后模仿作者的写法写2句话:

  在不确定中,我们……

  在不确定中,我们……

  在不确定中,我们……

  这样的人生哲理我们不但要念在嘴里,记在心里,更重要的是要转化为我们的行动,成为我们成长的力量。祝愿我们的同学都能像桃花心木苗一样,茁壮成长。

  【设计意图】

  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引导学生不仅要懂得在“不确定”环境中经受考验,克服依赖性的道理,而且还要在生活中去体验,在体验中感悟,使自己长大成为有用的人。

  板书设计:

  桃花心木

  种树找水源拼命挣扎百年大树

  借物喻人做人经受考验独立自主社会栋梁

  育人遵循规律提供机会循循善诱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7

  【教学目的】

  继续学习课文,通过朗读和学习种树人的话,理解“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底,一旦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可以存活的,遇到狂风暴雨,也是一吹就倒了。”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的联想: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教学难点】

  能在理解作者和种树人的话后,联系自己的实际。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回顾

  师说:上节课我们一起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请同学们回忆种树人是怎样种桃花心木的?

  为此,作者感到莫名其妙,就去问种树人,种树人是怎样回答的呢?

  这节课我们一起看一看。

  二、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种树人的话

  种树人的话都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是吗?现在找一个同学做本文的作者了,你们就是种树人,我可是有几个问题要问你们,你们能给我以满意的答复吗?

  生:能!

  师:回答我的.问题可不许看书,老师建议你们再读一读种树人的话,最好能记住。

  生读种树人的话。

  师:不看书能回答我的问题吗?

  生(信心十足):能!

  师走到一位小姑娘身边,问:我说你这个种树人可真是的,既不按时给树苗浇水,又不浇一定量的水,瞧,树苗都枯萎了,后悔吧?

  (生笑。)

  生:不后悔。我之所以不不按时给树苗浇水,不浇一定量的水,是要让它们自己学会在土里找水源,自己会找水源的,才能长成百年的大树,自己不会找水源的,枯萎了也没什么可后悔的。

  种树人,我有个问题要向你请教。

  生:没问题,你问吧!

  师:嗬!口气不小啊!

  师:我问你,如果按时给树苗浇水,浇一定量的水,结果会怎么样?

  生: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底,一旦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可以存活的,遇到狂风暴雨,也是一吹就倒了。

  师:噢,我明白了,开始我还以为你很懒呢,原来不是啊!

  三、问题讨论

  那么,你认为种树人的种树方法是否非常合理呢?

  请你们小组讨论。

  四、联系生活实际,领悟其蕴含的道理

  种树人讲的是种树的道理,我很受启发,联想到了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请同学们一起读“我”悟出的道理,大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段的理解。

  生1:要锻炼独立的生活能力!

  生2:要做一个独立自主的人,不能什么事都依靠爸爸妈妈。

  生3:自己要主动地学习,不能总是等着老师教。

  生4:要学会自己学习,不需要家长和老师的督促,自己能主动地学习。

  师:理解得好!老师读了种树人的话也颇受启发,老师需要锻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今天,你们就表现得非常好。建议你们为自己良好的表现而鼓掌。

  生: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枯萎了,这是因为桃花心木自己学会了在土里找水源。

  师:理解得真好!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读出自己不同的感受

  赞美、感激、欣慰、骄傲……

  假如你就是这“桃花心木”中的一棵,把你想对育苗人说的话写下来。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8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单元9个生字,掌握“枯萎”“汲水”“依靠”“一旦”“一番”“锻炼”“优雅”“勃勃生机”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潜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训练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感悟到作者借种树喻育人,懂得人应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学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不能养成依靠心理。

  (四)美育渗透点

  使学生感受到人生之美在于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在于学会自立、自强。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全班汇报交流。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透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悟出课文是借种树喻育人,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二)疑点

  1、种树人给树苗浇水的时间为何没有规律?浇水量为何不必须?

  2、为什么说:“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三)解决办法

  教师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并透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所蕴含的道理。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透过自读自悟、合作解疑、联系实际谈感想等形式进行深人的探究,指导学生透过编演课本剧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这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蕴含深刻道理的文章。(板书:6桃花心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个别不理解的新词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2、再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主学习,谈感悟。

  1、抓段落,谈感悟。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说说自己喜欢的部分,并陈述自己喜欢的原因。

  2、抓句子,谈感悟。在学生畅谈自己喜欢段落的基础上,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反复阅读,细细品味,再组织学生讨论,谈感受,谈见解。

  着重理解以下句子:

  (1)“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2)“如果我每一天都来浇水,每一天定时浇必须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靠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3)“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3、抓品读,促感悟。教师引导学生品读,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自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然后在小组中读,推荐读得好的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比赛读。

  第二课时

  (一)主动探究,悟道理。

  1、重点探究:“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水也不会枯萎了。”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了?“我”从种树人的一番话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2、读了这篇文章,联系生活实际,你想到了什么?

  (二)综合实践,练潜力。

  1、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编写课本剧,练写作。

  2、小组内排练课本剧,练表演,练表达。

  3、班上演出,赛水平。

  (三)总结拓展

  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何感受,请写一篇读后感。

  (四)记忆生字,指导书写

  1、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记忆本课的生字的。

  2、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萎”“锻炼”等字。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附:板书设计

  6桃花心木

  种树:浇水不定时、不定量长成百年大树

  人:在不确定中生活经得起考验

  (借种树喻育人)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下列词语:汲水、枯萎、依赖、一旦、锻炼、优雅、勃勃生机。

  2.过程与方法:

  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⑵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涵的道理──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教学流程:

  一、讲述故事,激趣质疑

  1.教师动情地讲述故事:《一个大学生的故事》。

  师:同学们,当你有一天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刻,你会是什么心情呢?

  (生的回答是:高兴、激动、兴奋……)

  师:是啊!这的确是一个令人无比激动的时刻。然而,有这样一位大哥哥,在接到北京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却忧心忡忡,不知所措。(生露出疑惑不解的神情。)

  他是个从小失去父母的孤儿,姐姐为了照顾他,辍学工作,赚钱供他上学,对他照顾得无微不至,呵护得无可挑剔,从小到大十几年不让他干任何家务活,只要求他努力学习。读到高三毕业,他连自己的袜子都不会洗,方便面都不会煮,更不愿与人交流,必要的人际交往都很少,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无奈,又喜又忧的姐姐只好陪他一起去大学报到,但学校不允许这种情况的陪读,姐姐千叮咛万嘱咐后担心地离开了。他坚持不到3天便哭着打电话要姐姐来接他。因为他根本不能料理自己的生活,除了埋头学习,他一切都不会做。结局是遗憾而又令人无奈的,他退学了,与已经实现的大学梦想做了最后的告别。

  2.请学生自由发言。听了这个真实的故事,你有些什么想法?

  3.小结:同学们,这位可悲的大学生为什么会有如此结局呢?究竟是他的错还是他姐姐的错呢?(生思考回答。)

  师:那今天我们就一起到《桃花心木》那里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要求:字字入目,做到三不:不加字、不减字、不读错字。

  2.小组交流自学生字、生词的情况。

  3.教师请举手最快的前10名同学串读课文。

  (师生共同正音,并对他们积极读书的态度予以表扬。)

  三、朗读质疑,抓住重点

  1.本文主要讲桃花心木,那么桃花心木是什么样子呢?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图片,你能用一个词说说它的样子吗?速读课文,作者是怎样介绍桃花心木样子的`呢?(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

  2.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再读一读这句话,感受它的高、直、美。(自由练,指名读。)

  3.这样一棵桃花心木,它是如何长成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11自然段,回答问题,注意把相关语句画出来。

  师:谁来说一说,桃花心木成长都有哪些不确定因素呢?

  (板书:天数不定、水量不定、时间不定、苗数不定。)

  师:哎呀,文中的种树人真是很奇怪,不光我们觉得奇怪,作者也觉得很奇怪,我们看他提出了哪些疑问。(生回答。)

  师:作者发现时间不定,为什么时间不定?为什么水量不定?为什么带来的树苗不确定?他还不是每天都来,为什么天数也不固定呢?(生回答。)

  四、默读思考,切入重点

  1.发现了这些奇怪的举动,产生这样的疑问,现在你们自己默读12~13自然段,看看能不能帮助作者找到答案,你能解决哪个问题?

  (板书:自找水源、汲水生长、拼命扎根、减少枯萎。)

  2.了解了种树人要让桃花心木自找水源、汲水生长、拼命扎根、减少枯萎,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换句话说,要长成百年大树应具备哪些条件呢?

  生:学会自我生存。

  五、自读合作,解决难点

  1.我们现在知道了种树人希望桃花心木具有自我生存的能力,仅仅是桃花心木需要这种能力吗?自读14~16自然段,你读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都用笔在书上标注下来,再与小组同学交流,都不明白的一会儿我们全班讨论。

  2.桃花心木是依靠什么从及膝高长到与屋顶一般高的呢?

  生:自身的生存能力。

  3.种树人更关注的不是桃花心木的生长程度,而是桃花心木的生存能力。当桃花心木具备了生存能力,离开了任何人都可以生存,所以文章结尾说……(生齐读课文结尾部分。)

  六、畅所欲言,扎实训练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树尚如此,更何况人呢。今天学完这篇课文后老师也很受启发,希望我们都能够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课文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

  2、在阅读、交流、想象的过程中理解、积累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3、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提炼人生格言。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发情理

  1、师讲故事。

  2、发表看法。

  3、小结过渡:让我们学完课文之后再告诉姐姐和弟弟该怎么办吧?错在哪里?

  二、品读想象,体会情理(12、13自然段落)

  1、回顾种树人的种树方法。

  2、齐读作者的疑问。

  3、创设情境:

  如果老师是疑惑不解的作者,你们是种树人,请你帮我解开疑问好吗?

  4、学生读文回答。

  5、引导品读、想像:

  ⑴ 理解“不确定”(老天下雨、风沙、虫害)

  ⑵ 观看插图中的种树人:种树人的表情怎样呢?(笑)

  ⑶ 他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导说出形容树的词语)

  ⑷ 这样“笑” 包含着什么?

  ⑸ 你现在是桃花心木,你会想说什么?

  假如我是( ),我想对种树人说( )

  6、指导朗读:种树人自信地回答、种树人语重心长地回答。

  三、联系实际提升情理

  1、过渡:作者听了也明白了

  2、齐读作者的感悟。

  3、理解段中“不确定”。

  4、从正反事例讲对这段话的理解。

  5、多次朗读,读中深化情理。

  四、提炼名言,内化情感

  1、回顾故事。

  2、从课文中提炼名言或展示课外名言积累。

  3、把名言赠给别人并说明赠的原因。

  4、齐读作者感悟。

  五、教师总结、课后拓展

  1、谈话促情:

  生活的海洋并非永远风平浪静,人生的旅途也决非平原纵马,永远一路顺风。人的一生总要经历这样或那样的挫折与磨难。在不幸与磨难中,有的`人悲观消沉,最后被困难所击倒。而有的人却不甘沉沦,将腰杆挺的更直从而成为杰出的人才。

  2、课外阅读林清玄的作品。

  【板书设计】

  种树喻育人

  不定时 经受考验

  不定量 独立自主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1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

  1、教师教法

  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2、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全班汇报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交流资料

  1、揭题板书,齐读课题。

  2、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桃花心木的资料,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有关图片和文字,补充介绍。

  3、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课文以“桃花心木”为题写了些什么内容,就让我们一读为快吧!

  (设计意图:生活在江南的孩子,对桃花心木这种树知之甚少,师生共同搜集资料,把丰富、厚实的信息引进课堂,拉近了文本与学生的距离,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桃花心木写了哪些内容?

  2、交流

  (1)以学生自愿报名的方式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相机检查指导生字新词的朗读。

  (2)交流问题,小结:一种树——桃花心木,一个平凡但却古怪的种树人,蕴含着耐人寻味的道理。下面,就让我们捧起课本细细品味吧!

  (设计意图:带着问题走入课文,初观其貌,提纲挈领,与文本的初次对话为下面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品读课文,质疑解疑

  1、细读,准备介绍文中的桃花心木和种树人。

  2、启发交流: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桃花心木这种树,也结识了一位举止奇怪的种树人,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可以用文中的句子来描述,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介绍。

  3、种树人奇怪的举动使大家心中满是疑惑,如果老师就是这位种树人,就在你面前,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呢?

  4、作者和你们一样,也有一箩筐的问题想问种树人,看——

  课件出示相关句子:“我忍不住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这么容易枯萎吧?”

  引导学生读出作者心中深深的疑问。

  5、同学们一定急于解开心中的疑惑,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近这位种树人,听听他是怎么回答的。

  6、自读种树人说的话,讨论刚才提出的问题。

  7、同桌两人分角色扮演作者与种树人,通过对话解决刚才的问题。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学生由生疑而质疑,自质疑至解疑,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角色扮演等自主活泼的学习活动中与文本进行近距离的二度对话,使学生的心与文中的种树人贴得更近。)

  四、潜心会文,领会主旨

  1、种树人朴素的话语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让我们受益匪浅,作者听了种树人的话,更是领悟到了深刻的道理。

  多媒体课件出示:“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2、默读,启发思考:同学们能理解吗?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所了解的名人事例来体会句子的含义,有困难的地方可在小组里展开讨论。

  3、交流汇报:

  (由于学生阅历尚浅,教师可通过课件简单补充张海迪等人的事迹,以加深学生对此段话的理解。)

  4、小结引读:这段话,作者由树的成长想到了人的成长,多么富有哲理啊!你们喜欢吗?那就请你有感情地读读吧!

  五、回归课文,深化感受

  1、种树人的一番话,给了作者,也给了我们不少启示。而当初仅及膝盖的树苗,如今又怎样了呢,课件出示。

  “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

  2、假如你就是如今长成大树的桃花心木中的`一棵,你想说些什么?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课文分析

  这篇课文,借种树喻育人,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文章先写乡下老屋旁的大片空地,被人租种桃花木树苗,树苗尚小;再写种树人育苗却没有规律,使"我"非常奇怪;接着自然引出种树人的一番道理,使"我"从中悟到了育人之道。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下面词语“插秧、枯萎、锻炼、勃勃生机、莫名其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3、通过对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桃花心木的资料和图片,了解桃花心木这种植物。

  2、搜集林清玄的作品,读一读,体会一下他的作品风格。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回忆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桃花心木》,出声音朗读课文,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我对种树人奇怪的举动产生疑问,通过交谈,找到了原因,并且从中悟出了做人的道理。

  二、朗读质疑,抓住重点

  1、主要讲桃花心木,那么桃花心木什么样啊?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图片,(出示课件),你能用一个词说说它的样子吗?

  速读课文,作者是怎样介绍桃花心木样子的?

  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

  2、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再读一读这句话,感受它的高、直、美(自己练,指名读)

  3、这样一棵桃花心木,它是如何长成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11自然段,回答问题,注意把相关语句画出来(出示课件)

  谁来说说,他哪奇怪呀?这是什么不确定?

  (板书:天数不定、水量不定、时间不定、苗数不定)

  哎呀,这个人真是很奇怪,不光我们觉得奇怪,作者也觉得很奇怪,我们看他提出了哪些疑问呢?

  作者发现时间不定,为什么时间不定?为什么水量不定?为什么带来的树苗不确定?他还不是每天都来,为什么天数不固定呢?

  三、默读思考,切入重点

  1、发现了这些奇怪的举动,产生这样的疑问,现在你们自己默读12—13自然段,看看能不能帮助作者找到答案,你能解决哪个问题?

  (板书:自找水源、汲水生长、拼命扎根、减少枯萎)

  2、了解了种树人要让桃花心木自找水源、汲水生长、拼命扎根、减少枯萎,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换句话说,能长成百年大树的树具备了什么能力呢?

  学会自我生存

  3、我们同学昨天提出了一个问题,一些桃花心木为什么会无缘无故枯萎,那现在大家看一看,那些枯萎的树是一些什么样的树?

  四、自读合作,解决难点

  1、我们现在知道了种树人希望桃花心木具有自我生存的能力,仅仅是桃花心木需要这种能力吗?自读14—16自然段,看看你读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都用笔在书上标注下来,再与小组同学交流,都不明白的一会儿我们全班讨论。

  2、桃花心木是依靠什么从及膝高长到与屋顶一般高的呢?

  自身的生存能力

  3、种树人更关注的不是桃花心木的生长程度,而是桃花心木的生存能力,而桃花心木有了生存能力,离开了任何人都可以生存,所以文章结尾说……(出示课件)

  五、畅所欲言,扎实训练

  (出示课件)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阳光总在风雨后”,“万物竞天,适者生存”,树虽如此,更何况我们人呢,今天学完这篇课文后老师也很受启发,希望我们都能够做一个经受得起考验、独立自主、具有自我生存能力的人!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依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能力,按照新课程标准精神,从三个维度确立以下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有关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运用已有的读书方法,理解课文内容,阅读中有自己的见解,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

  4、初步领悟“借种树喻育人”的表达手法,受到生活与成长的启迪,丰富和提升精神世界。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理解种树人的话的含义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

  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

  本课的主要学习方法是: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感悟。

  【教学程序】

  本课教学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一、以趣导学,揭示课题

  1、开课伊始,我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猜猜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出示桃花心木种子模型)这个模样怪怪的东西,是树的种子。它长着一个长长的翅膀,每年的端午节前后,是最令人期待的了,种子会像竹蜻蜓一样随风飞舞、旋转飘落,心也随着轻盈起来。所以我们又把它叫做“会飞的种子”。

  2、揭示课题:

  同学们,知道它是什么树的种子吗?随学生的回答板书──桃花心木。

  3、交流资料:

  通过课前预习,谁来说说对桃花心木的了解和认识?学生交流过程中,当说到桃花心木的样子的时候教师随即板画。

  教师小结:是啊,这种树的木材由于有着淡红色桃花般的色泽,所以有了这个好听的名字──桃花心木。让我们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源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关键。这个导入的设计意图是从桃花心木奇特而有趣的种子入手,从一开始就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然后通过简笔画,让学生直观感受桃花心木的高大美丽,既而对它的成长充满好奇,层层深入,步步激趣,营造探究氛围。

  二、通读课文,理清顺序

  在这个环节中,首先指名接读课文,了解学生课前预习情况,然后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围绕桃花心木写了一件什么事?随后在交流文章主要内容的过程中,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体现了学生在深入了解课文之前,对全文有个大致的了解。其中快速浏览课文,也是第九册“阅读要有一定速度”的巩固练习。

  三、研读课文,感悟哲理

  1、启迪发现,顺学而导:

  教师小结上一环节的教学,并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第一部分内容。我是这样设计的:这么高大优美的桃花心木种树人是怎么培育出来的呢?(教师随即板画桃花心木苗)请自由读1~11自然段,你从中有什么发现?

  方案一:如学生直接说出种树人很奇怪,则引导学生品读课文,边交流边归纳出他浇水时的奇怪之处有三点:天数不一定,水量不一定,时间不一定。也就是说种树人浇水是没有规律的。

  教师引导朗读:是呀,这个人真是很奇怪,不光我们觉得奇怪,作者也觉得很奇怪,所以我们都会产生这一连串的疑问。生齐读11自然段。

  方案二:如学生发现这一部分问号特别多或作者有许多疑问的话,请学生读一读这些作者的疑问,然后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疑问?承接方案一,是因为种树人有许多奇怪之处。指导学生带着疑问读一读描写育苗人奇怪举动的语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因好奇而读文,因读文而发现,因发现而生疑。以上步骤,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为主旨,让学生经历了独立思考、发现问题的过程,正是在这种读、思、议的过程中,学生逐渐走进课文,与文中人物及作者开始初步对话。其中两个方案的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本,顺学而导的教学理念。

  2、深究解疑,感悟用心:

  ⑴发现了种树人这些奇怪的举动,产生了这样的疑问,那他这样浇水到底有没有道理呢?继续读书,边读边想边画,看看能不能自己找到答案?

  ⑵发表见解,感悟种树人的用心:

  引导学生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从三个方面对“这样浇水有没有道理”发表见解,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会发表见解的方法:

  ①联系种树人的话,从正面(这样浇水有什么好处?)来说。指导学生理解种树人浇水的不一定是在模仿老天爷的不确定。并进一步探究,种树人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树苗可以:自找水源、汲水生长、拼命扎根。随即板书。

  ②联系种树人的话,从反面(如果不这样浇水有什么坏处?)来说。

  ③联系最后两个自然段,从事实(后来,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苗长得怎么样呢?)来说。

  设计意图:“种树人这样浇水有没有道理?”这个问题,对于学生并不难理解,在这里用了较大的力度来进行引导,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学会发表见解的方法。发表见解,在这里首先要先说“有”还是“没有”道理,然后要说明理由,才能令人信服,理由又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说,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对于发表见解的方法也就比较明确了,这样扎实有效地落实了本组重点训练项目。

  ⑶换位体验,感悟种树人的用心:

  假如你是那棵百年大树,你想对种树人说句什么?假如你是那棵被风刮倒的树木,你想对种树人说句什么?假如你是那棵枯萎的小树苗,你又想对种树人说句什么?

  ⑷指导朗读,感悟种树人的用心:

  假如你们是那位种树人,老师就是那位充满疑惑的作者,你想怎么对我说这一番道理呢?师生进入角色,教师引读──种树人,面对你奇怪的行为我满腹疑惑,你笑了,对我说:(指名读)──你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另指一生读)──全班齐读种树人的话。

  3、借树寓人,感悟生活:

  ⑴过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种树尚且如此,何况是育人呢。(课件出示14自然段相关内容)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成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⑵指导学生具体交流“生活中的不确定”会有什么?

  (如,我们学校外来务工子女生活不安定,频繁转学、学业苦恼,贫困家庭较多,面对的生活中的不确定相对更多……)

  教师小结:是啊,生活是变化无常的,苦难和不幸总会不期而遇,这就是我们生活的“不确定”。

  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应该怎样面对生活中的不确定。

  (引导学生要独立自主,克服依赖性,经受住磨难的考验,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

  ⑷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悟朗读14自然段。

  设计意图:“不确定”这个词在文中具有提纲契领的作用,抓住这个词语进行研读,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体会种树人的用心和育人的道理。因此,本课以“不确定”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内容、感悟哲理、发表个人见解,进一步落实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总结全文:

  教师引导学生看板书总结全文,这篇课文借种树喻育人,先写了种树人浇水没有规律我感到奇怪,接着自然引出种树人的一番道理,使我从中悟到了育人之道,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2、拓展延伸:

  ⑴其实,《桃花心木》这篇文章所讲的正是作家林清玄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他在这种风风雨雨、坎坷磨难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写作素材,成了一名海内外著名的大作家。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老师给大家提供一部分他写的书和相关网站,希望同学们课余时间阅读欣赏。

  ⑵教师渲染:

  人的一生总要经历这样或那样的挫折与磨难。能独立自主、经受住考验,才能成为栋梁之材。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课件出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全班齐读。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在书签上为自己或朋友送上鼓励和祝福。放背景音乐“阳光总在风雨后”,学生写后交流,可互相赠送书签。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此处写话、交际及课外阅读的拓展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展开的,并着力体现有序、适度、高效。通过这一开放的过程,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整合了更多的信息,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13

  一、说教材

  《桃花心木》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力作。这篇课文种树喻育人,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寻找水源”的育树方法和道理,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文章先写乡下老屋旁的大片空地,被人租种桃花心木树苗,树苗尚小;再写种树人育苗却没有规律,使“我”非常奇怪;接着自然引出种树人的一番道理,使“我”从中悟到了育人之道;最后写树苗已经长大,种树人不再来了,证实了种树人道理的正确。文章中心突出,内容含蓄,寓意深刻。

  二、说教学目标

  本课学生需要完成二个学习任务:一是掌握本课生字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二是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三、说教学重难点

  文章的重点是能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会课文借种树喻育人的用意,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难点是理解“种树人给树苗浇水的时间为何没有规律”这句话。

  四、说教学设想

  本课教学最重要的任务不在于“教教材”------让学生理解和领悟作者的感悟,而在于以教材为依据,让学生在阅读与交流中经历“发现奇怪现象---产生见解与疑惑--深究内在原因--产生自己的体验感悟--提升认识水平和精神世界”的过程,即让学生在自己的语言实践活动及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去发现、去思索、去感受、去体验、去建构起他们自己的认识。从这一教学设想出发,我认真设计了教案,下面,我来说说整个教学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我所设计的教学过程共有四个环节:

  1、播放歌曲,交流资料,导入新课。在上课前我播放歌曲《真心英雄》,上课铃声响了以后,我对学生说,古往今来,要想取得成功,必须付出努力才能实现。《真心英雄》这首歌里有句歌词很是经典,“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是啊,成功往往伴随着磨难和考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蕴含深刻道理的文章。说完我在黑板上写下课题“桃花心木”。歌曲配合介绍,学生的学习欲望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然后,我组织学生交流课前从网上搜集的有关桃花心木的'资料,让学生对桃花心木有了一定的认识。接下来进入教学第二个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这个环节中,我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全文,完成二件事,一是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二是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可以分为几部分?六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这两件事他们都顺利地完成了。接下来进入第三个环节:细读课文,品读探究。

  3、细读课文,品读探究。

  在学习这部分之前,我抛出一个问题:桃花心木是一种名贵的树种,培育它一定要用尽心思使其成材,而文中这位与众不同的种树人是怎么培植桃花心木的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第一部分,在课文中划出相关语句,并与身边的同学谈谈读后的感受。此时我很自然地出示问题:对于种树人的行为,“我”很不解,终于问了很多问题,种树人是怎样解释的呢?让我们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吧。学生很快从课文第12、13自然中找到了答案,有的学生理解能力较强,知道第12自然段是从正面来解释不定时、不定量浇水对树苗有哪些好处,第13自然段是从反面来解释按通常方法来培育树苗会有什么后果。接下来,我出示语句: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引导学生理解句子中“不确定”指的是什么?然后引导学生对比“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来理解这句话中的“不确定”指的又是什么?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还能想到哪些“不确定”?最后让学生说说:种树人使我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4、分析文章写作手法,总结全文。

  在品读课文之后,学生明白了《桃花心木》运用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借种桃花心木来说明做人的道理。我这时加以总结结束课文。

  六、说

  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同时训练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训练学生阅读时要有自己的见解。我从本课教学明白,有时候文中蕴含的道理不用老师煞费苦心地去说教,只要稍微动点脑筋,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14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1、师:同学们,一位种树人,一片桃花心木,使作者的内心有了触动,继而产生对人生的哲学思考——作者说,种树人使他的桃花心木学会了一些本事,这些本事是什么?

  学生回答要点如下扣住:在不确定的环境中生存、扎根很深,汲水生长。语言可自己发挥,也可说书上的语言。

  2、师:同学们,你们再读课文,认真批注,联系生活,联系自己,看看又有什么想法?一会儿大家交流一下。

  (学生自己批注,教师巡回看,指导学生在重点段落上研读,并注意把描写树和人的语句联系起来,这其实在教学生一种阅读思考的方法)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批注相当重要,要给学生较充分的时间,因为“阅读要有自己的心得”“说出自己的体验”,读书要联系生活,读出自己,所以本课时将学生感悟人生哲理,引导发表见解作为重点。

  二、交流感受

  1、研读第12、13自然段

  2、引导对话,突破重点,指导朗读

  (1)师:如果你们就是种树人,老师就是文中的“我”,你能回答好“我”的问题吗?

  师生对话(教师在学生的回答中不断追问)预设如下:

  你到底应该什么时候来,多久浇一次水?

  你为什么要模仿老天下雨呢?

  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该不会枯萎了吧?

  树苗正是需要你精心呵护的时候,难道不能等他们长大些再这样做吗?

  (2)师:你们虽然都明白了种树人的话,可是你们还不像种树人,请注意种树人说话的提示语。对了,谁能笑着对我说?

  指导学生朗读——扣住“笑”,体会种树人的有礼貌和自得、自信。

  指导读好语重心长,让学生配上动作读好这两小节。

  3、总结过渡:

  难怪你会隔三岔五地给树浇水,不是没有规律,而是在模仿老天下雨;起先我还以为你懒呢,原来是为了让桃花心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起先我还以为你忙呢,原来是想让桃花心木长成百年的大树。啊,你真是一位了不起的种树人!种树人与我的对话被一棵棵桃花心木苗听得清清楚楚。它们会想些什么呢?会对种树人说些什么?

  请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如果我是一棵( ),我会想:( )……

  【设计意图】

  生本、师生、生生的对话,以及角色的转换,让学生进入文本、进入情境,真正读懂了文章,而且训练了表达。

  4、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梳理出重点段落词语之间的联系。

  树苗 人

  定时定量浇水 不确定浇水 不确定环境

  ↓ ↓ ↓

  依赖 不依赖 独立自主

  ↓ ↓ ↓

  根生地表 扎根很深 转化能量

  ↓ ↓ ↓

  易枯易倒 汲水生长 努力生长

  三、研读14自然段

  过渡:不止是桃花心木苗,本文的作者听了种树人的这番话,也是非常感动。

  [出示]14自然段

  植树者言,使我非常感动,想到不只是树,人也一样,在不确定中,我们会养成独立自主的心,不会依赖。在不确定中,我们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觉知。在不确定中,我们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1)师配乐范读。然后生齐读文字。

  (2)师生讨论:先根据对“浇水模仿老天下雨”的理解到人生“不确定的风雨”,体会“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万物竞天,适者生存”的道理。

  提问:

  树木的“不确定”是指什么?

  人的“不确定”又是指什么?

  生活中的“不确定”有哪些?

  引导学生能通过理解树木的“不确定”指上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从而理解人的“不确定”指生活的变化无常,会经受困难或遭遇不幸等。

  (3)想一想,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事例吗?下面老师有一个故事讲给你们听: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4)结合生活经历,把感受最深的一两句话写成格言。

  引导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知道的在艰苦环境中自强自立的人的事例,有的学生还能从反面谈到一些人被优越条件娇惯成了“温室里的花草”,经不起生活的风雨的事例,两相对比,最后归纳到问题 “为什么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 上。学生通过事例很快就明白了那些生活在艰苦环境的人,接受的考验和磨练更多,为了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克服依赖性,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为了生存与发展,必须通过自己亲自去实践,去竞争,去拼搏。只有在这个过程中,才会对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等产生切身的感受,才会真正感知“尊重”、“艰辛”、“珍惜”等情感,从而学会与他人合作,体验到奋斗的艰难,珍惜来之不易的'一切。

  【设计意图】

  避免繁琐的讲解,通过朗读和结合事例来理解,在把体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四、介绍作家,推荐文章。

  其实,《桃花心木》这篇文章所讲的正是作家林清玄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他在这种风风雨雨、坎坷磨难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写作素材,成了一名海内外著名的大作家。老师这儿有他的几篇精短的散文,如《吉祥鸟》,同学们读了,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师生共同读)“不要着急把棋盘下满,也不要勿忙的走人生之路。好的围棋要慢慢地下,好的生活历程要细细品味…………”(师)好的文章也要慢慢口味——(下发林清玄散文)

  【设计意图】

  设计拓展,为了让学生举一反三,喜欢阅读,广泛阅读。

  板书设计

  桃花心木

  树苗 人

  不确定浇水 不确定环境

  ↓ ↓

  不依赖 独立自主

  ↓ ↓

  扎根很深 转化能量

  ↓ ↓

  汲水生长 努力生长

  特别建议:

  《 桃花心木》一课的教学,构建了较为开放的自读自悟、自能读书的课堂,可以看到,两个课时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在读书、批注、讨论、研究,教师在引导、点拨、疏通、提升,并不失时机的进行阅读方法的渗透。学生的阅读能力从哪里来,只有从阅读中才会获得,所以,放手让他们自己读,使他们练一双慧眼,铸一颗真心。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15

  一、形象对比中生疑

  1、多媒体出示情景图:

  一边是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的一片桃花心木的树林,一边是一块空地上刚种下的仅及膝盖的一片桃花心木的树苗。

  2、看景识形:

  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几丈高的树木连成一片,生机勃勃,像绿色的海洋。

  3、质疑:

  仅及膝盖的桃花心木苗要长成参天大树,需要怎样的条件和护理?

  二、朗读感知中寻疑

  1、一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如:枯萎(wěi)、锻炼(duànliàn)、依赖(lài)、汲取(jí)、优雅(yǎ)、勃勃(bó)生机等。找出带有“枯萎”一词的句子多读几遍。

  2、二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栽种桃花心木苗→护理桃花心木苗成长→谈论桃花心木苗的成长→借“种树”喻“育人”。

  3、三读课文,寻找“我”的`疑问,初识种树人的“种树有道。”:

  ⑴边读边思,想一想会产生什么疑问?再用横线画出“我”的疑问同自己提出的疑问比一比。

  ⑵重点读议两个反问句,初步体会种权威人做事能按事物发展的规律,勤快踏实。

  ①我起先以为他太懒,有时隔那么久才给树浇水,懒人怎么知道有几棵树会枯萎呢?

  ②后来我以为他太忙,才会做什么事都不按规律。但是,忙人怎么可能做事那么从从容容?

  ⑶再生新问题:

  桃花心木苗由“莫名其妙地枯萎”到“不会枯萎了”,究竟要经历一个怎样的过程?要经受哪些考验?

  三、言行对照中释疑

  1、“透视”种树人的行动:开垦空地种树→浇水的天数隔三差五无规律→浇水的量时多时少不一定→浇水的时间上午下午不一定。

  2、先仔细阅读种树人说的话,然后小组合作以“面对面访谈”的形式品读种树人的语言,深人体悟“种树之道”。

  3、小组访谈汇报:

  一人扮演“记者”,一人扮演种树人,将种树人的行动和语言对比分析,形成以下“解疑链”。

  4、正反对比加深认识:

  用“如果……就……”和“只有……才能……”这两种句子说出桃花心木苗在“确定”和“不确定”的生长条件和环境中成长的不同结果。

  四、人树联系中明理

  1、出示“我”的感悟句,熟读:“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2、联系实际说说“独立自主的心”指什么?

  3、小组合作绘出“人与树”成长的联系图:

  4、畅谈自己的感受: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你能联系课文内容用“名言警句”的形式说出自己的感悟吗?示例:

  ⑴脚踏实地,循序渐进。

  ⑵看树看根,看人看心。

  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⑷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⑸根深才能叶茂。

  ⑹小树不修不成材,好花不浇不盛开。

  ⑺树高千丈也忘不了根。……

  五、扩展体验中创新

  1、世间万物,千姿百态,隐藏着无数的哲理,在于我们的发掘与体验。只要用心去感受生活,就会发现许多令人深思的哲理。请联系生活想一想,你还能从什么事物上面悟出做人的道理,然后写在“生活感言卡”上进行交流。示例:

  ⑴荷花:出污泥而不染。

  ⑵小草:能屈能伸,坚忍不拔。

  ⑶竹子:中空外直,虚怀若谷。

  ⑷芝麻:芝麻开花节节高。

  ⑸青松:傲霜斗雪,直冲云霄。

  ⑹花生:默默无闻,果实累累。

  2、《生存大挑战》片段欣赏,感受成才之路艰辛。

  3、课外实践:

  ⑴将《小松树》这首歌曲的歌词编成《桃花心木》并练习演唱,升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⑵搜集材料,举行小小辩论会:“顺境有利于人的成长还是逆境有利于人的成长?”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