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华体会电子竞技 通知工作总结华体会体育2串1 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设计>《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学设计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学设计

时间:2024-04-20 15:41:5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学设计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青海湖的美。表达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了解青海湖梦幻般的奇妙景色;了解课文观察与想像相结合,语言自然优美的特点。

  3、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事物的方法,培养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体会为什么说青海湖是梦幻般的湖。

  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通过对青海湖梦幻般景色的描写,表现了大自然的奇妙和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文章是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即在路上、在青海湖上、离开。梦幻——青海湖是巨大的画卷,是绝妙的世外桃源。理解“梦幻”是全文的关键。

  (一)质疑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青海湖在哪儿吗?青海湖有多大?它是淡水湖还是咸水湖?景色怎么样?请带着问题读一读阅读提示。

  我们初步知道了青海湖大小及地理位置。我们还要理解“为什么说青海湖是梦幻般的湖”。为了理解课文,我们先进行自学。

  (二)初读课文、解决疑难

  1、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扑朔迷离pūshuò-mílí:扑朔:犹言扑腾,乱动的意思。迷离:眼睛眯起。《乐府诗集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原指分辨不出雌雄。后用以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识别。

  倘徉chángyáng:闲游;安闲自在地行走。

  眸子móuzi:本指瞳人,泛指眼睛

  粗犷:cūguǎng∶粗野,豪放;豪壮

  沉湎:chénmiǎn,沉溺,耽于。比喻潜心于某事物或处于某种境界或思维活动中。

  震慑zhènshè:慑:使害怕。震动得使害怕:震慑敌方。

  温柔恬静:本课指风景优美,非常安静。

  湛蓝zhànlán:晴天的蓝色;湖海等的深蓝色.

  涟漪liányī:小波纹。

  伫立zhùlì久立,长时间地站着。

  鄱阳湖póyánghú: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在江西省北部。

  繁衍fányǎn繁殖衍生;逐渐增多繁衍后代

  二、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想想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青海湖的?

  第一部分:(1~4)高原奇特的梦,是写去青海湖的路上“各种各样的扑朔迷离的关于高原的梦”,反映了作者对美好景物的憧憬。

  第二部分:(5~8)梦境的继续,写原以为只会在梦境中出现的美好景物,现在却呈现在眼前,令作者惊喜交加。作者细致地描述青海湖碧绿的草滩、蓝色的湖水及湖水湛蓝明澈的原因。

  第三部分:(9——12)梦一般的传说。有关青海湖的神话传说服及其历史变迁的过程。

  还写了青海湖是鸟的世界,鱼的乐园。

  第四部分:(12——15)追求,而不是沉湎于梦境。

  三、熟读课文,体会重点

  1、作者为什么说青海湖是“梦幻般的湖”?

  本文是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即在路上、在青海湖、离开。而对青海湖的描写则是先写青海湖的蓝与优美景观,再写各种传说和故事,最后写举世瞩目的青海湖。课文自始至终把“梦幻”与对青海的描写结合起来,首尾呼应,结构紧密。

  2、文中引用了有关青海湖的神话传说,这对文章主旨表达有何作用?

  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来安排三个传说,自先是西海龙王的故事,然后是唐代文成公主的故事,接着是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这些故事,为青海湖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为青海湖美丽的自然景色增添了人文色彩,更加体现了青海湖引人入胜的美,也为青海湖的美增添了梦幻般的魅力,调动了读者丰富的想象。

  3、试从文中“梦境的继续”和“梦一般的传说”中摘录有关景物描写的好词佳句。反复诵读,体会其表达效果。

  ①我的眼前,一片镶着露珠的绿茵茵的草滩,草滩上生长着黄灿灿的油菜花,在这绿色和黄色的背后,又衔接着一派无边无际的蓝色湖水。

  用“绿茵茵”“黄灿灿”,不仅突出草滩黄绿相间、色彩艳丽、引人注目,而且表现出青海湖畔一片充满蓬勃生气的景象。

  ②而那湖水的.蓝,又是蓝得多么醉人啊!它蓝似海洋,可比海洋要蓝得纯正;它蓝似天空,可比天空要蓝得深沉。

  湖水蓝得“醉人”,用“醉人”表达了作者的心态,已陶醉其间,同时也表现出湖水蓝得可爱、迷人。“纯正”“深沉”,表现出湖水蓝的程度,浓浓的,毫无杂色。

  ③那蓝锦缎似的湖面上,起伏着一层微微的涟漪,像是尚未凝固的玻璃浆液,又像是白种人的小姑娘那水灵灵、蓝晶晶的眸子。

  用“水灵灵”“蓝晶晶”的眸子来比喻湖面上的涟漪,十分贴切生动。“蓝晶晶”,指蓝得发亮,恰当地表现了湖水的色彩。“水灵灵”,富有动感,活灵活现,也正符合水面波动的情景。句子运用这两个词语,使湖水显得更娇美可爱。

  ④那晶莹的雨珠隐隐约约地闪露在草丛中、花瓣里、湖面上,以及山峦顶端和空气的分子之间,轻轻地吸一口空气,甜丝丝的,凉爽爽的。

  “甜丝丝”“凉爽爽”,这里不只是身体的感觉,而且也是心理感受,表达了作者心情舒畅,心旷神怡,有甜蜜之感。

  ⑤据说,到了盛夏时节,一群群、一层层的鱼儿自由自在地浮游着,金灿灿,红艳艳,美极了。

  句中的“金灿灿”“红艳艳”,表现出鱼的黄与红的色彩灿烂,光彩夺目。

  四、读下列句子,谈谈你对文章语言的体会。

  ①它蓝似海洋,可比海洋要蓝得纯正;它蓝似天空,可比天空要蓝得深沉。青海湖的蓝,蓝得纯净,蓝得深湛,也蓝得温柔怡雅。那蓝锦缎似的湖面上,起伏着一层微微的涟漪,像是尚未凝固的玻璃浆液,又像是白种人的小姑娘那水灵灵、蓝晶晶的眸子。

  作者为了突出青海湖水的晶莹明澈,运用了对比、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而且长短句结合,读起来富有音乐感。把“起伏着微微涟漪”的湖面比作小姑娘那“水灵灵,蓝晶晶的眸子”非常贴切,不但写出了水的蓝,更重要的是突出了湖水的纯净,纯洁,不受半点的污染,还给人以无尽的遐想。

  ②我几乎醉了,想跑,怕破坏这画卷的安谧;想喊,又怕惊动这画卷的宁静。

  作者被这大自然的静谧给震慑住了,不敢跑,也不敢喊,只有独自默默地伫立着,任大脑在美中陶醉,任心潮在美中起伏。作者压抑着内心的欣喜;表达出的感情比直抒胸臆要强烈得多。

  ③“谁能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呢”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这句话的意思是:青海湖的水那样湛蓝,那样晶莹透澈,景色那样令人陶醉;又有各种各样的鸟,在蓝天翱翔,在水面浮游,在草滩栖息;那么多鱼儿成群在水中游来游去,这么神奇、美丽的地方,简直就是扑朔迷离的梦境,置身其中,让人不敢相信,这就是现实,仿佛进入梦境一般。所以说,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4、文章最后希望人们来到美丽的青海湖浏览又怕环境遭到破坏。想一想:有什么措施既可以开发旅游资源、发展经济,又不破坏环境。

  五、积累语言:

  再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组成2-300字的短文,当堂背诵下来。

  课文通过优美的语言和诗一样的文字,描写了青海湖的美丽神奇,表达了作者对美丽大自然的神往,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

  六、课堂作业设计

  1、扩句。

  草滩上生长着油菜花。

  我们欣赏美景。

  2、把排列错乱的句子写通顺。

  难忘这堂课令人真

  高老师三十年工作了在教育战线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学设计2

  简介青海湖,明确学习目标。初读课文,理清线索。

  一、导入新课

  1、谈话: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风景优美,在节日期间,爸爸妈妈一定带着小朋友去过很多风景名胜,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去过的地方的优美风景?

  今天我们要再了解被誉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的青海省的一个令人神往的湖泊,那就是青海湖。我们今天学习第4课*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2、简介青海湖

  ⑴学生展示课外收集到的有关青海湖的资料,表扬积极收集资料的同学。

  ⑵教师做适当补充。

  二、明确目标

  1、翻开课文,看看课文的阅读提示,给我们学习这篇课文提了几项要求?

  ⑴指名读阅读提示:

  ⑵归纳本课学习任务:想想作者是从哪几面描写了青海湖;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有感情朗读。想想“谁能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呢”这句话的意思。

  初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了青海湖。

  三、合作交流

  1、交流弄懂了哪些新词的意思,提出不理解的让大家帮忙。

  2、选择自已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

  说说每段描写了什么内容:(先写了青海湖那神奇的蓝,再写了那“没有丝豪粉饰和雕琢”的粗犷质朴的美。最后写个“世外桃源”是“鸟的世界”,和湖中有说不清的鱼。)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思考“谁能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呢”这句话意思。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感受青海湖的粗犷、自然而质朴的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2.学习作者观察及表达的方法,想象文中所描述的画面。

  3.激发学生想象文中所描述的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的词句。

  教学重点

  阅读课文,感受青海湖的美。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及表达的方法,想象文中所描述的画面。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青海湖风光录像

  教学方法

  启发法朗读感悟法自主性学习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导语:我国地域辽阔,有无数的名胜美景。在我国青藏高原的青海省东北部有一处令人向往的湖泊——青海湖。齐读课题《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找出文中与题目照应的句子。理解“梦幻”。(因为青海湖美,作者欣赏过后,有如在梦境中的感受。

  2.默读交流,文中分几个方面表现青海湖的美?

  3.师生交流板书:湖水清,环境美,鸟多。

  4.师指导学生理清课文段落,写出段意。

  三、熟读课文,质疑问难。

  1.通读全文,你有哪些不理解的词句?

  2.师生互相交流解答问题。

  四、小结

  师:我们了解到作者从三个方面来介绍青海湖的美。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青海湖是祖国大地上最大的内陆湖,也是一个咸水湖。它四面环山,景色奇特。这节课我们去领略青海湖的风光。

  二、学习全文,想象品味。

  1.分组研读,协作讨论。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喜好,组织小组学习,要求找到有关句子。

  读读想想,从那些描写中读到了美?为什么?

  师巡回指导,随机参与学生的讨论。

  2.课堂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3.朗读体味,想象描画。

  (1)学生再次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描写青海湖美的句子,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A.小组为单位练习朗读,看谁读得最美。

  B.学生自主选择,自由读给全班听,师生评议。

  (2)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描绘一张青海湖的风景画,要求画出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处景色。

  A.学生自己作画。

  B.展示作品,并配以解说词。

  (3)欣赏青海湖风光录像。

  三、总结升华,迁移增效。

  1.假如你正面对青海湖,你会对它说什么?

  2.作者写青海湖美,表达的目的是什么?

  板书设计: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湖 水 蓝

  环 境 美

  青海湖鸟(世界)如梦境

  鱼(天堂)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学设计4

  【学习目标】

  1、把握文章情感线索,体会作者的观察顺序,培养学生观察景物的能力。(难点)

  2、学习本文生动的词语和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重点)

  3、通过联系现实生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一课,我们品味了周庄“小桥流水人家”般的江南水乡的韵味,那种韵味给我们以美的享受。今天,让我们随着当代作家冯君莉“一起上路”,去感受大西北的青海湖,去领略它所特有的情致。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冯君莉,1955年生。当代作家,天津人。曾任青海省文学艺术研究所副所长,发表过散文、报告文学等几十篇文学著作。

  2、朗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颠簸(bǒ)

  深湛(zhàn)

  恬雅(tián)

  眸子(móu)

  魅力(mèi)

  逶迤(wēiyí)

  安谧(mì)

  娓娓动听(wěi)

  潸然(shān)

  篝火(gōu)

  脍炙人口(kuàizhì)

  肃穆(mù)

  3、理解词义。

  魅力:特别吸引人的力量。

  逶迤:这里形容道路弯弯曲曲、延续不断的样子。

  肃穆:严肃而恭敬。

  娓娓动听:形容说话委婉生动,使人爱听。

  4、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课文从哪几方面描写了青海湖的美丽、富饶、可爱?

  明确:从青海湖的湖水醉人的蓝色;环境的清新幽静、无比优美;鸟岛之神奇及鱼之丰富几方面描写了青海湖的美丽、富饶、可爱。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1、作者的游踪是本文的明线,还有一条情感暗线贯穿了全文,你知道这条情感线索是什么吗?

  明确:文章是以“梦幻”作为情感线索贯穿全文。从开头关于高原的梦,到扑进如梦幻般的景观,再到梦想如何保护青海湖的美丽的幽思,条理十分清晰。

  2、细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观赏顺序。

  相关语句观赏顺序

  青海湖到了,……到达青海湖

  我的眼前,一片镶着露珠的绿茵茵的草滩,……观赏草滩

  在这绿色和黄色的背后,又衔接一派无边无际的蓝色湖水。观赏湖水

  再顺眼望去,在水天相连的地方,是一道尚未退却的乌云。观赏乌云

  再往上,就是那雨后所特有的万里晴空了。观赏万里晴空

  这淡蓝色的苍穹一直伸展……深褐色的山峦。观赏草滩与山峦

  阳光越来越明媚,那蓝色的镜面上摇摇曳曳倒映出三五个岛屿的轮廓,……观赏鸟岛

  我们沿着绿色的……继续赶路了。观赏结束

  教师总结:作者是站在一个固定的地方观赏青海湖的美景,这种观察方法就是“定点观察”方法:由近及远,由上至下,言之有序。

  (二)语言探究

  本文运用了大量优美的语言来描述和赞美青海湖,试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1、青海湖的蓝,蓝得纯净,蓝得深湛,也蓝得温柔恬雅。那蓝锦缎似的湖面上,起伏着一层微微的涟漪,像是尚未凝固的'玻璃浆液,又像是白种人的小姑娘那水灵灵、蓝晶晶的眸子。

  明确:先用排比的句子,从多方面描述青海湖迷人的水色,再用比喻具体描述湖水,“水灵灵”,极富动态的感觉,活灵活现,“蓝晶晶”指蓝得发亮,富有色彩感。由此,湖水显得更为娇美可爱。此外,叠词的运用,也使语言富有了一种音韵美。

  2、我的眼前,一片镶着露珠的绿茵茵的草滩,草滩上生长着黄灿灿的油菜花,在这绿色和黄色的背后,又衔接着一派无边无际的蓝色湖水。

  明确:用“绿茵茵”“黄灿灿”,不仅突出草滩黄绿相间、色彩艳丽,而且表现出青海湖畔一片充满蓬勃生机的景象。

  四、板书设计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带着憧憬的梦幻到达青海湖

  青海湖梦幻般的境界湖水蓝

  环境美

  传说奇

  物产丰

  担心梦幻般的境界遭到破坏梦一般的景色

  五、课外拓展

  新华网西宁20xx年11月20日电随着天气转冷,1700余只大天鹅陆续集结于青海湖栖息越冬,青海湖重现“天鹅湖”奇观。

  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和国际重要湿地,这里遍布的沼泽、湿地和不冻泉水,每年吸引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天鹅从新疆和西伯利亚等地迁来越冬,翌年三四月份再迁徙至各繁殖地。

  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保护科科长吴永林介绍,最近一次环湖巡查发现,当前栖息于青海湖的大天鹅数量1774只,主要分布在哈达滩、泉湾、尕日湾等河口湿地和湖面水域,而且其种群数量呈现逐渐增加趋势。

  (1)你能用一句话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吗?

  示例:1700余只大天鹅飞抵青海湖越冬

  (2)目前,成群结队的大天鹅还在陆续飞抵青海湖,预测到12月份最高峰期大约有三四千只大天鹅来青海湖越冬。对青海湖的今天,你怎么看?

  示例:青海湖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天鹅湖”。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与要求:

  1、把握作者的情感线索和观察顺序。

  2、学习作者虚中有实、虚实结合的创作方法。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强环保意识。

  重点:

  把握本文的观察顺序和情感线索

  难点:

  学习作者虚实结合的创作方法

  教具:

  有关青海湖的图片

  教程:

  一、鼓励学生畅谈自己向往的地方,导入课文

  1.师:每个人都有自己梦想和憧憬过的地方,你们心目中向往的地方是哪里呢?那个地方为什么令你神往?

  2.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说说自己想去的地方。

  3,师:女作家冯君莉的梦想是去青海湖。青海湖是怎样一个地方呢?展示图片青海湖,是……(见参考资料)冯君莉的梦想实现了,她去了青海湖,感受了青海湖梦幻般的美景,并且用她的笔,同样为我们制造了一个梦幻般的世界。

  二、解题

  1.师:本文题目的关键词是"梦幻",行文紧紧围绕它展开,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用这样的题目。

  2.鼓励学生发表意见。

  3、小结,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青海湖是作者梦想过的`地方,所以用"梦幻"来命题,表达了作者的愿望;

  第二,青海湖确实有着梦幻般的美,用"梦幻"来形容,名副其实;

  第三,作者用丰富的修饰性语言为读者制造了一种梦幻般的氛围,与所描写的对象和作者的意匣不饵塑会-

  1.要学生朗读课文,理出作者的观光顺序。

  2.抽学生回答。

  3.师:顺着这个观光顺序,作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青海湖的美丽、富饶和可爱,请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鼓励学生发言。

  5,总结。(见板书设计1)

  四、字词训练

  1.准确认读以下字词,掌握它们的意思(见板书设计2-1),并用它们组成一段话,看看谁组得既通顺,又符合情理。

  2.仿照下面的词再组一些类似的词,并体会这些词的表达效果。(见板书设计:2-2)

  板书设计:

  1.课文分析

  相关语句观赏顺序情感线索

  (1)"青海湖到了,……"到达青海湖"瞬间,我惊住了……"

  (2)"是一道尚未退却的乌云"看乌云……

  (3)"就是那雨后所特有的万里晴空了"望晴空……''

  (4)"倒映出三五个岛屿的轮廓"远观鸟岛……

  8)"我们……继续赶路了"离开青海湖……

  2.字词训练

  绿茵茵水灵灵甜丝丝沧桑娓娓动听得天独厚潸然

  第二课时

  一、朗诵课文,分析作者在文中运用的多种表达方式

  1.师:这篇课文自始至终都有一个明确的观察顺序,如到达青海湖,观草滩、赏湖水、看乌云、望晴空、远观山峦、遥望鸟岛,离开青海湖。有首有尾,有章有法。这是一种什么表达方式?2.师:围绕着作者的观察顺序,文中又有一条明确的情感线索,由惊奇到陶醉,从肯定到矛盾。具体的体现是分布在文中的大量的感叹句和反问句,请在文中找出来,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3.师:作者利用了多种表现手法来描写青海湖的美丽、富饶和可爱,一是词汇的丰富;二是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三是对景物进行色彩描绘。请在文中找出相应部分,体会其作用。

  点拨:课文中有许多与色彩相关的词语,作者运用这样词汇来描写青海湖的美丽景色,将自然的美十分感性,十分生动地转换为画面般的意境之美,这也是此文在景物描写上的特点和成功之处。

  师:在这篇游记中,作者还运用了"说明"这种表达方式,请在文中找出相应部分并加以分析。

  点拨:在游记中插入这样的说明性文字增强了自然之美的可信度,事实证明,这种在游记中大胆采用多种表达方式的尝试是成功的。

  二、课堂讨论:文章整体的梦幻氛围及作者虚实结合的创作手法

  1.师:梦幻是神奇、美丽的,但也是虚幻!'的。青海湖拥有醉人的美,它是大自。然的杰作,是实实在在的美却又美得;有如同梦境般奇妙。本文紧紧围绕;:"梦幻"二宇展开从文章的题目到内:容,"梦幻"般的美、"梦幻"般的感觉总;是和青海湖诱人的魅力紧紧结合在一'起。作者正是用这样一种虚实结合的创作手法,用优美的笔触带领大家去领略青海湖的美好,享受一场梦幻之旅。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看看作者是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的。

  三、完成课后习题三

  导人课后习题三,让学生谈谈怎样才能既开发旅游资源、发展经济,又不破坏环境。

  学生谈论分析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学设计6

  学习目标

  1、赏析优美含情的景物描写。

  2、品味直抒情感的浪漫笔法。

  时间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有一个被世人成为“梦之湖”的湖泊,有一首歌就是赞美这“梦之湖”的,歌名就叫《青海湖》。让我们在音乐的伴随下走进青海湖。播放歌曲《青海湖》、图片

  刚才我们欣赏了青海湖的美景,下面让我们跟随作者冯君莉一道去领略它那梦幻般的美吧!

  明确目标

  1、赏析优美含情的景物描写。

  2、品味直抒情感的浪漫笔法。

  设疑导学

  请自读课文,说说作者描写了青海湖哪几个方面的美?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你对青海湖的总体感受。

  湖水蓝

  环境美梦幻

  传说奇

  物产丰

  梦幻般美丽的青海湖经过作者生动的描述,更加令人神往。下面,就让我们来品味作者是如何描绘美丽景色的。

  合作探究(一)

  1、第5段作者是用哪些词语形容湖水之蓝的?同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同桌合作)

  2、找出第6段中表示色彩的词语及叠词,品味其表达效果。

  (小组合作)

  学用词学修辞

  真实具体、优美含情

  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

  真可谓“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板书:绘美景学用语

  合作探究(二)

  面向如此纯净的青海湖,作者用她那如醉如痴的.笔触,表达内心难以抑制的激情。

  1、朗读下列句子,品味其在抒情方面的特点及作用。

  而那湖水的蓝,又是蓝得多么醉人啊!

  是啊!我不曾领略过如此醉人的美,我甚至怀疑这是不是那梦境的继续?

  这梦一般的传说,梦一般的景色啊!(小组合作)

  作者触景抒情,运用感叹句、反问句直抒情意,前后呼应,照应题目,形成了文章的抒情主线。类似的句子在文章中时不时的出现一次,突出了主题。这种如醉如痴的抒情笔法,使文章充满浪漫情调,感染力也倍增。

  板书:表情意学抒情

  2、说说第8段传说的作用。

  板书:引传说学想象

  总结环节

  小结:游记写作的法宝:

  循游踪移步换景

  绘美景精准含情

  表情意直抒情感

  引传说想象浪漫

  学习本文的三大写法:精准含情的描写、直抒情意的表达、富于想象的引用传说,形成了作者充满浪漫主义的表达。但需要说明的是作者也不失有冷静的头脑,像文中科学的介绍、文末表达的忧患意识,使我们结识了冯君莉这位既浪漫又现实的优秀作家。我们要感谢她让我们这些未曾到过青海湖的人经历了一次神圣之旅。

  测评反馈

  请你根据课文内容,为青海湖写一则简短的广告语。

  高原蓝宝石,梦幻青海湖人间圣境,天下神湖

  青山青水青海,清凉清静清心青之韵,海之情,湖之魂

  寻梦青海湖,回归大自然

  拓展延伸

  配乐诗歌朗诵

  驻足在你的身边

  这圣洁让人心碎

  你却用阳光和风将我拥抱

  轻柔的波澜是你的呼吸

  安抚着我的思念

  你是天的眼神

  凝望这消逝的每一个瞬间

  让幸福绽放出金色的花朵

  在青海湖的岸边

  我用额头触碰你脚下的泥土

  愿心中有你赐予的一片蔚蓝

  布置作业

  熟读全文,摘抄你所喜欢的段落或句子。

  板书设计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绘美景学用语

  表情意学抒情

  引传说学想象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学设计7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为什么说青海湖是梦幻般的湖。

  【学习重点、难点】

  理解对湖水的描写和对湖周围风光的描写,从中体会到青海湖梦幻般的美。

  【教学准备】青海湖风景图(挂图或网络)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你知道我们中国有哪些著名的湖泊?

  2、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青海湖(板书),作者还说它是梦幻般的湖(板书)。你想了解它吗?

  二、学生自主阅读: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个人,小组等)阅读课文,想想并讨论作者从几个方面描写了青海湖。

  2、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认真读一读。

  3、小组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三、全班交流:

  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1、§3:

  教师引导:作者来到青海湖畔,“像是无意中扑进一幅巨大的画卷”。作者虽然介绍了在这幅画卷里是“绿茵茵的草滩”,长满“黄灿灿的油菜花”和“无边无际的蓝色的湖水”,但相比之下,重点写的是什么?

  2、§4:(1)这节开头的'“抬眼望去”,望见了什么?

  (2)眼前的美景使作者想到了什么?

  (3)作者幻想到了什么情景?

  3、§5:从哪儿看出青海湖的物产资源很丰富?

  4、组织讨论:“谁能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呢?”这句话的意思。引导学生根据并联系课文内容来讲。

  5、交流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并有感情地读一读。朗读时要把惊奇、赞美、被陶醉的感情表达出来。

  四、课外延伸:

  1、鼓励学生摘录、背诵文中的好词佳句。

  2、鼓励学生课外去寻找有关青海湖的资料,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支寻找其他湖泊的资料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学设计8

  教学设想: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一课体裁为游记,同时也是一篇自读课文,因此,可以让学生自读,重点讨论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观赏青海湖的?从哪几方面描写了青海湖的美丽、富饶、可爱两个问题。

  青海湖质朴、粗犷、自然的美一定会吸引学生的注意,清新、柔美的词句会深深地震撼学生的心灵,一定会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所以教学时,我借助多媒体,在学生面前展示青海湖的画面,加之入情入境的朗读,给学生更强烈的震撼。

  在形式上,我决定采用旅游的方式进行教学。一开始,让学生充当导游,给大家介绍青海湖的情况,引起大家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时,可联系青海湖的现状,让学生讨论如何保护青海湖,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景如画。就名湖来说,有娇小玲珑的西湖,有烟波浩渺的太湖,有变化莫测的千岛湖。今天就请大家登上我们的旅游专列,一同去领略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的风采吧!

  2、旅途漫长,不如我们先请几位导游来给我们介绍介绍青海湖吧!

  3、导游介绍。

  生1:各位旅客大家好,欢迎大家前往青海湖旅游,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下有关青海湖的`知识。青海湖,作为我国第—大内陆湖泊,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它地处青海高原的东北部,略呈椭圆形,面积4636平方公里。环湖周长为360公里,湖水平均深度约19米,最深处为28.7米,湖面海拔3196米。1975年建立面积达560平方公里的青海湖鸟岛保护区。1997年晋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另外,这里气候十分凉爽,是理想的避暑消夏胜地,祝大家旅途愉快。

  生2:大家好。青海湖有着梦幻般的美景,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青海湖的秀丽风光。青海湖中共分成五个美丽的岛屿:鸟岛、海心山、三块石、砂岛和海西皮,其中鸟岛和海心山岛是著名的游览胜地。特别是鸟岛秀丽的风光和奇特的禽鸟生活,吸引了大量的游客。相信青海湖的壮美风光和绮丽景色,一定会给大家留下美好的印象。

  二、整体感知

  1、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青海湖到了,下车看看吧!

  (多媒体展示青海湖的图片)

  2、从图片中,我们欣赏到了青海湖的美,当代作家冯君莉在欣赏美的同时,也用笔描述下了这里的美。同样,文中描述的美,也是令人神往的。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3页,看课文,听录音,并请思考:

  (多媒体出示)

  (1)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观赏青海湖的?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生:到达青海湖观赏草滩一观赏湖水一观赏乌云一观赏万里晴空一观赏草滩与山峦一观赏海岛一观赏结束。

  (2)课文从哪儿方而描写厂青海湖的美丽、富饶、可爱?

  生:从青海湖的湖水、环境氛围的清新幽静、丰富的物产三方面来写的。

  三:晶读课文

  1、文中由许多好词佳句,同学们可以自由选择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读给同学们听,并说说好在哪里?

  2、学生汇报:

  生:我认为文中的“那湖水的蓝,又是蓝得多么醉人啊!它蓝似海洋,可比海洋蓝得纯正;它蓝似天空,可比天空要蓝得深沉”这句话写得非常好!因为它形象地表现出了湖水蓝得“醉人”。用“醉人”表达了观赏者的心态,已陶醉其间,同时也表现出湖水蓝得可爱、迷人,“纯正”、“深沉”表现出湖水蓝的程度,浓浓的,毫无杂色。

  生:我认为第四段中关于湖水的蓝的描写非常好。作者先是直接赞美湖水的蓝,接着,将湖水的蓝与海水的蓝、天空的蓝作比较,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湖水的蓝比作“蓝锦缎”、“水灵灵的眸子”,下面又从科学的角度论述了湖水蓝的原因。

  3、我这里有一句,觉得非常好(多媒休展示)谁能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呢?

  4、请学生把这个句子换个说法,但不改变意思。

  生:这是大胆的梦幻,不是大自然的现实。

  5、分组讨论,联系文中内容,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生:这句话的意思是,青海湖的水那样湛蓝,那么晶莹透澈,景色那样令人陶醉;又有各种各样的鸟,在蓝天翱翔,在水面浮游,在草滩栖息;那么多鱼儿成群在水中游来游去,这么神奇、美丽的地方,简直就是扑朔迷离的梦境,置身其中,让人不敢相信,这就是现实,仿佛进入梦境一般。

  6、教师总结

  “梦幻”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文章开头写了作者许多关于高原的梦,中间部分描述了梦幻般的现实,结尾处写了未来关于保护青海湖的梦想。

  四:课外扩展

  1、青海湖的美景,我们是尽收眼底,在领略美景的同时,我们了解一下青海湖的现状。

  2、(多媒体展示:青海湖的现状)

  a 水位下降;

  b 草场植被严重退化;

  c 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

  d 渔业资源迅速减少:

  e 鸟岛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3、请同学们讨论:

  我们如何保护青海湖?

  生a:可以采用人工降雨,增加雨水量,减水蒸发。

  生b:多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

  生c:出一本游青海湖必读的书,介绍青海湖的现状,呼吁人家保护青海湖,还要说明注意事项和应急措施。

  生d:实行南水北调工程,将其它河流的水引向青海湖。

  生e:在青海硝底装有五台强力水动结冰,四季运转,旁边装有冷光灯这样不仅增加青海湖体积,而且有冷光反射,湖面晶莹,增加梦幻境界。

  五:作业

  认真观察,运用修辞,写一段景物描写。

  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 :

  课堂上,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青海湖的画面,那—幅幅优美的图片给学生以更生动,直观的形象,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特别是后来将图片与青海湖的现状作一比较,问大家如何办时,大家更是兴味盎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人人都积极主动地加入到讨论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经过讨论,大家对环保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学设计9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这篇课文是人教版教材六年制第十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描绘了高原湖泊青海湖神奇而壮丽的风光。

  教学这篇课文,不仅要使学生品位、积累文中的精彩语段,而且要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培养爱美的情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酝酿情感

  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景色优美。在广袤的祖国大地上有许多奇山异水,如桂林山水、杭州西湖、武夷九曲……在这山山水水之中,有一处景色似梦幻般绮丽,那里堪称是人间仙境,这就是——青海湖(板书课题:青海湖,梦幻般的湖)现在,让我们跟着作者冯君莉,来到这美丽的地方,领略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吧!

  (设计意图:运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图片、录音甚至课件等声像多媒体营造氛围,让学生观看青海湖的迷人风光,从而激发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兴趣,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入情入境生情。)

  二、就题质疑——问号引路

  欣赏画面,出示课题之后,让学生自主质疑,如:文章中描写的青海湖到底是怎样的景色?青海湖真的似梦幻般美丽吗?……

  (设计意图:问号被称为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所以课开始时便让学生带着问题迫不及待地进入新课文的学习。这样,能使课之始,趣即生。)

  三、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让学生通过自选方式自由读、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仿读、评读等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受青海湖的美丽景色,并初步说说自己的感受或体会。

  (设计意图:这样先整体入手,既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尊重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而且尊重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四、分组讨论——自学字词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时,教师不必过多讲解,而是让学生借助字典认识和理解课文里的生字新词,在四人小组里朗读、讨论理解、记住这些生字新词。

  (设计意图:只有学生亲自参与的'学习过程,学生才不容易遗忘。这样自主后再合作的学习过程,既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又能够让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仅能活跃课堂教学,而且能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利于体现学生学习时个性化的特点。)

  五、重点探究——理解内容

  (一)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疑:

  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了青海湖?(重点从草滩、湖水、鸟、鱼等方面写了青海湖的景色,并在描写青海湖的过程中,抒发了自己的感受。)

  出示描写青海湖湖水的句子,指名读或齐读,思考:青海湖湖水有什么特点?湖水为什么会那么蓝?

  (二)通过多层次的朗读,尤其是情境导读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着重抓住课文中描写青海湖和其它湖对比的那个自然段,指导学生读出情,读出味,从而体会青海湖的美丽,感受作者对祖国美景的赞美之情。

  (设计意图:这里是课文的重点所在,教学时,在小组合作解疑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多读多感悟,体现语文阅读教学以学生为本、以读为本的理念。)

  六、自主选读——强化积累

  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并且有感情地读一读,朗读时要把惊奇、赞美、被陶醉的感情读出来。

  (设计意图: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反复朗读,体现积累的思想,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七、品读课文——质疑探究

  学生再次就课文内容进行质疑,教师组织讨论并重点指导理解课文末尾的问句:谁能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呢?

  (设计意图:这一教学以激疑导入的方式,承接前面的教学,体现面向全体,学生自主突破难点。)

  八、再现情境——总结升华

  1、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欣赏后再朗读课文,谈谈:你有什么感受?

  3、有感情地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谁能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呢?

  啊,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设计意图:回归整体,使学生更准确、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感情,描绘青海湖的神奇的,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认识,升华情感。)

  九、课后延伸——能力迁移

  让学生走进“作业超市”,自选作业内容和形式

  如:a摘抄课文中的好词好句,持之以恒积累词句

  b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c运用网络或课外书籍查找有关青海湖的资料。

  d搜集描写祖国其它地方美丽风光的文章读读。

  e朗诵自己写的小诗。

  ……

  学生还可以自己设计作业。

  (设计意图:这样自主选择或自行设计作业,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耳目一新,又能使学生真正享受当学习小主人的自主与快乐,并且能加强各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树立大语文观。学生各取所需,每个人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达到殊途同归的目的。)

  总的设计意图: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质疑,实现语感积淀,促进学生自悟自得,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合作与探究,让课堂成为学生合作交流的平台。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01-28

钱塘湖春行教案设计通用02-26

教学设计08-16

《绿色千岛湖》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 10-17

教学设计与反思03-05

美术教学设计05-26

相思教学设计05-23

《冰花》教学设计05-28

《荷花》教学设计05-2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