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 通知工作总结 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设计>《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时间:2024-04-24 13:57:53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篇1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能正确朗读16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能说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4、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产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课件、搜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打开冰箱取饮料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与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能感觉到什么?

  板书课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

  理解课题。

  简单介绍作者路甬祥及本文的写作意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读准生字生词,读通课文。

  2、默读全文,思考: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主要是围绕那一段写的?用“ ”划出来。

  三、抓住重点,深悟课文

  1、直入中心,引导质疑:

  出示: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这句话自成一段,简要地点明了课文的中心。

  学生齐读语句,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这句话质疑。

  2、细读第二自然段:

  引导学生理解设问句。理解“发明”和“发现”、“一百年”和“上百万年”的区别。

  3、指导学生自学第三、四自然段:

  自学提示(出示课件):

  动笔画画:

  划出描写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的生活状态和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语句。

  用心想想:

  课文用了什么方法向我们介绍了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成就的?用这样的方法写有什么好处?

  小组交流:

  把你的学习收获在小组内与同伴交流分享。

  学生自学,教师参与小组学习,巡视指导。

  教师提出汇报要求,学生汇报自学收获。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下列问题:

  理解农耕社会。

  理解重点句子: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结合第四段内容,进一步理解“发明”和“发现”。

  (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体会对比的说明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会科学技术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好处。

  学生举出其它的科技成就。

  (课件出示展示科技成就的图片。)

  指导朗读。

  总结写法和说明方法运用的'好处。

  4、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⑴ 齐读,思考:

  你认为20世纪是一个怎样的世纪呢?

  课件出示:

  20世纪是一个的世纪。

  同桌交流,补充空白。

  ⑵ 学生畅想21世纪的科技发展,畅谈心中的奇思妙想。

  四、总结全文

  五、作业超市

  1、把你的奇思妙想动笔画下来,讲给爸爸妈妈或长辈听,听取他们意见和建议。然后运用今天学到的说明方法写一篇小练笔《我的奇思妙想》。

  2、做一份名为《科技天地》的剪贴报或手抄报,全班展评。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篇2

  课题:《呼风唤雨的世纪》

  姓名:叶雨婷

  学科:语文

  学校:湖边中心小学

  年级:四(4)班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学生情况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和低年级学生相比具有比较强的自行探究的能力,学生在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方面都有了较好的提高,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动手操作的能力。他们喜欢在自己的探索中获取知识,喜欢在玩中学,喜欢在做中学,喜欢在想中学,喜欢在用中学。对周边的事物产生着浓厚的兴趣,有着强烈的学习愿望,但不能自觉地从生活中进行学习,也不能很好地把语文知识用于生活中。在学习的方式上,存在着单一式的学习,缺乏合作学习的习惯,不能做到与人交流,与人对话。喜欢受到表扬或赞美,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有时是很幼稚的见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过程

  (包含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等,必须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

  一、导入

  师板书“呼风唤雨”,看到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生:想到了孙悟空

  生:想到了龙王

  生:想到了道士

  1、师:那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呢?

  生:我想风风就能来,我想下雨,雨就能下。

  生:我觉得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

  2、揭题

  师:是的,呼风唤雨形容神通广大。今天老师想邀请大家一起走进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补充板书)。一起读课题。

  师:这篇课文生字不多,但有些句子比较难读,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43页,轻轻地读读课文,碰到难读的多读几遍。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师:上课之前这篇课文读过吗?这里有几个难读的句子,你会读吗?(课件出示: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每个人的情感体验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同学们自己读自己的。

  “潜”字第二声。强调读音。

  2、师:再看看这句,出示: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上百万年,连在一起读。百万年指100年,上百万年是超过了100年,出示课件:)单独读:上百万年。放到句子你会读了吗?再请生读这句话。

  出示句子: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

  这篇课文一共就有五个生字,这两句话中就有两个,你能读好这句话么?(生读)

  3、师:你读的真准,为了奖励你,老师告诉你一个秘密。(学习“耕”字)这个耕可有意思了,它左边这个字“耒”读“lei”是古时候的一种农具。由古文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这个“耒”右边的井表示纵横交错的田地。连起来就是表示耕种的意思。为了便于学生记忆,老师还编了一个顺口溜(生读):耒似锄头井似田,手持耒儿在耕田。拿起你的笔在生字旁边写写这个字,并记住它。

  三、学习课文

  (1)学习1、2自然段

  1、师:课文都读通了,那你知道吗,这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哪个世纪?是谁在呼风唤雨?靠什么呼风唤雨?(生反馈)

  师:你是看了课文第几自然段知道的?(第1.2自然段)请生自读这两段。

  师:刚才的问题已经明白了吗?谁来说。(生反馈)(板书:人类,科技。)

  2、师:答案都在课文的1、2自然段,那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读读这两个自然段好吗?

  3、师: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哪一个世纪?

  (生:20世纪)

  师:是谁来呼风唤雨?

  生:当然是人类。

  (是人类,你自豪吗?读出自豪的感觉)师:靠什么呼风唤雨呢?

  生: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2)学习设问句

  1、师:在这一问一答中,你发现了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

  生:这是一个设问句。

  2、师:知道什么是设问句吗?

  生:一问一答的句子叫设问句。

  3、师:准确的说是自己提问自己回答的句子叫设问句。设问句能一下子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我们在以后的写作中也可以用一用,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

  (3)区别“发现”和“发明”

  1、师:为什么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因为......

  生:因为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剩下部分。

  2、师:超过人类上百万年总和,说明20世纪的发现和发明范围广,数量多。老师收集了20世纪的发现和发明,想看吗?(生:想)把你看到的大声说出来。

  (出示课件:智能烤箱,高速火车,太阳能汽车,世界最大的客机,智能机器人,潜入深海,太空望远镜,宇宙飞船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人类登上月球,神舟三号无人飞船,火箭升空)

  3、师:刚才我们看到的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板书:发现发明)生反馈。

  4、师:你为什么会这样分呢?(是的,发明是以前没有的,现在新创造出来的,发现是指以前就有,只是现在才知道了解的)出示字典上两个词语的意思。

  5、师:我这儿有两个句子,你能来选一选,填一填吗?

  出示填空:

  (1)、人们登上月球前()了宇宙飞船,登上月球后,()月球上没有生命。

  (2)、人们为了()海洋深处的秘密,()了各种新型的海底探测仪。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填一填。

  生自由读,填空。

  师:谁来填一填?分别请请两位学生个别说,均选择正确。

  3、师:通过词典中词义的验证,我们知道刚才这位同学没有分错。那么就请男生读“发现”部分,女生读“发明”部分。男女生分读。

  4、师:如果请你给“发现”与“发明”找意思相近的朋友,你会找谁?

  生:发现——探索。

  生:发明——创造。

  5、师总结:没错,发现是去探索本来原来就有的东西,只是我们以前没有人做过,没有人看到的事物或规律。而发明是创造出了新的东西,新的事物或方法。

  6、师:20世纪除了课文中提到的这些“发现”和“发明”外,还有其他的“发现”和“发明”吗?(生反馈)

  7、师:是的,20世纪的发明远远不止这些,书上有一句诗很形象的形容了20世纪的发现和发明,是哪一句?生反馈

  (4)感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生反馈。一起读。

  1、师:什么意思呢?请你再好好的读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用书上的一句话来解释,好吗?(不动笔墨不读书,你可以拿起手中的笔划一划有关的句子,圈一圈有关的词语)已经找到了的同学你可以自己先读一读。

  生: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2、师: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3、师:是呀,20世纪相对于人类上百万年的历史来说,是很短的一小段。作者引用一个诗句就把20世纪在人类上百万年的历史中时间之短,但变化之多、之大、之快表现得淋漓尽致。多么让人惊叹!那就用惊叹的语气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4、师: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你们的朗读让老师感受到了20世纪日新月异的变化,那么你知道吗,人类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幻想呢?(请你再默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

  生反馈。(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

  (5)感受农耕社会

  1、师:那么农耕社会你了解多少呢?

  生反馈。

  (依靠种田维持生活)

  2、师:是的,(课件出示农耕社会的图片)农耕社会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科学技术非常的落后,出示课文第3自然段(人类在上百万年----寄托美好愿望)其实农耕社会没有的还有很多很多,你能不能结合自己的已有的经验来说说那时

  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

  有水平有能力的同学,你可以选择第二种句式:

  那时没有(),但人类渴望(),只能用神话中的()()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3、师:老师也写了一句,你可以仿照我的样子写,现在同桌可以互相说说:(出示:那时没有(电话),但人类渴望(听到远方的声音),只能用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4、师:第一种的有没有?生反馈。师:是的,确实没有。(提示学生要选择同一种类型的。如:电器,交通工具)

  5、师:第二种句式有没有?生反馈。根据反馈,那你可以用神话中的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说理由。是的,那时候没有的东西太多了,所以人们才会有那么多的幻想,但是到了20世纪这些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真是:(生接话)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我们自豪的说:出示第一自然段“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6)学习科普文的用词准确

  1、师:到了20世纪,不但电灯电话变成了现实,人类还能够(出示句子生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

  师:百亿光年外到底是多远呢?

  生反馈,师解释。

  2、师:光年既不是指多少年,也不是指光速,它是指一种距离,是星球与星球之间的距离,我们一起来做道算数题。出示:1光年约等于10000000000000公里我们一起来数数:个位,十位......10万亿公里。100亿光年约等于多少公里呢?老师都不知道该怎么读啦。看到这么多的零,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你此时的心情吗?并且带着这种心情来读读这句话:20世纪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

  生自己读,再反馈。

  3、师: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自豪。

  师:那你自豪的读读这句话。

  师:是的,真自豪。

  师:把我们各种各样的心情融入到这句话的朗读中吧(生读)

  4、师:你发现了吗,其实这四个短语在写法上有一个共同点(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

  生反馈:都是动词。

  5、师:如果老师把这几个动词都换一下顺序可不可以。潜入月球,登上深海,探索百亿光年的天体,洞察原子核世界的奥秘;

  6、师:这也正体现了科普文写法上的一个特点:用词非常的准确。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月球用(生:登上)......

  你能不能学一学这种写法然后从上面的词语当中挑选几个说一说,20世纪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小组里面先试试看。(出示: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纪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7、师:谁来试试看?

  (出示句式:20世纪,人类可以()可以()还可以().....)

  师:边板书箭头,是的,20世纪,人类利用很多的科学技术,拥有了许多的发现和发明,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所以说(出示: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我们由衷的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7)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师:我们感受了这个神奇的世纪,那英国数学家、哲学家罗素怎么谈科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描写科学意义的句子。出示句子。

  2、说说“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体现在哪里?(生反馈)

  “3、科学正在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体现在哪里?

  四、总结:

  师:我们在享受20世纪科技成果同时,也应该立志为21世纪做点什么?老师将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的一句话送给大家──“要成为一名科学家,最主要的是:对科学的爱好;思考问题的无限耐心;观察和搜集事实的勤勉;一种创造力和丰富的常识。”。

  五、选做作业

  1、小练笔:

  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请家长谈谈生活中的具体感受;再把家长说的写下来。

  2、组织“奇思妙想擂台赛”:

  古代的幻想,今天的现实。是幻想让我们有了努力的目标,是努力让我们有了今天的幸福。在新的世纪里,科学技术还会创造怎样的奇迹?还会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现在你就是未来设计师,尽情地描绘你的梦想吧!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科学技创造的奇迹及威力,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

  2、通过分析语句,体会内在含义。

  3、能联系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及未来。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带给人类生活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较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发散思维,导入新课:

  1、假如没有电视,没有电脑、没有电话……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自由发言。

  2、还有哪些科学技术带给了人们方便?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结合课件演示,小结,板书课题。学生谈谈对“呼风唤雨”这个词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桌之间共读课文,相互检查预习情况。要求做到声音自信、朗读正确、流利。

  2、分小组分自然段读课文。

  3、自读课文,根据自己的学习积累,谈一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学习本课?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重点地进行引导。

  4、学生默读课文,归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先同桌交流,然后全班边读边交流。

  课件出示辅助练习,全班交流完成:

  ①________是一个________的世纪。

  ② (谁)靠 (什么)呼风唤雨。

  ③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 (一句诗)来形容。

  ④20世纪人类的科技成就 (用一词),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⑤是 (什么)创造了人类的美好生活。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全文围绕哪一段来写的,勾出中心段(第一段)齐读。

  2、自主学习,看看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围绕中心段来写的。以小组为单位,边读边找边总结。

  3、全班朗读汇报交流:

  ①读第2自然段,并对比“发明”和“发现”的`区别。朗读总结板书:

  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

  ②读第3段,回忆历史,“千里眼”“顺风耳”指什么?说明什么?找出相关的语句,板书作对比:

  过去用千里眼顺风耳寄托愿望

  ③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通过相关词句体会科学技术发展之迅速、之神奇、之美好)。

  ④默读第4段,勾画出现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生归纳总结:

  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天体探索奥秘电视电话因特网飞机火车远洋船……

  ⑤齐读第5段,根据相关语句,师生总结板书:

  回顾历程科学创造神话美化生活

  展望未来科技创造奇迹改善生活

  四、畅谈收获,总结提高:

  1、再次谈谈你对“呼风唤雨”的理解。

  2、结合我们的身边,再次谈谈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的舒适和方便。

  3、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五、作业:

  1、小练笔:《畅想未来》

  2、手抄报:《科技时代》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和初读,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采用查词典、看图片、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呼风唤雨、农耕社会、依赖”等词语的意思。

  3、感受作者“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的运用,初步学习用这两种方法写现代科学技术的其他发明、发现或者其他改观。

  4、围绕第二自然段自主提问,并解决问题。通过“发现”和“发明”的对比学习,感受科学技术带来的巨大改观。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学生向老师们介绍自己的姓名,说说自己的老家在哪里,用家乡话说一句欢迎词。

  一、理解课题,检查预习。

  1、理解“呼风唤雨”。

  师:请同学们看录像,看到什么说什么。

  生:看到太空漫步、潜入深海、可视移动电话、高速火车、潜艇、飞机、火箭、互联网、机器人、视频聊天……

  师:这些新事物都是20世纪涌现出来的,一个世纪有多少年?

  生:100年。

  师:20世纪是从几几年到几几年?

  生1:1900年到1999年。

  生2:1901年到20xx年。

  师:2种记法都可以。我们现在是什么世纪?

  生:21世纪。师:21世纪是从从几几年到几几年?

  生1:20xx年到20xx年

  生2:20xx年到2100年。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课文就是——(出示课题)

  生:齐读《呼风唤雨的21世纪》

  师:介绍作者路甬祥,浙江慈溪人。

  2、交流、汇报预习情况。

  师:检查学生词语预习情况,(课件出示词语:依赖、哲学家、远洋船舶、农耕社会、潜入深海、出乎意料、呼风唤雨)

  生:自读词语。

  师:请学生读词语,要求读正确。

  生1:读词。

  师:21世纪是从从几几年到几几年?

  生1:20xx年到20xx年

  生2:20xx年到2100年。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课文就是——(出示课题)

  生:齐读《呼风唤雨的21世纪》

  师:介绍作者路甬祥,浙江慈溪人。

  2、交流、汇报预习情况。

  师:检查学生词语预习情况,(课件出示词语:依赖、哲学家、远洋船舶、农耕社会、潜入深海、出乎意料、呼风唤雨)

  生:自读词语。

  师:请学生读词语,要求读正确。

  生1:读词。

  师:读得认真,有一个音读错了,纠正:不是“海航船舶”而是“远洋船舶”。

  生2:读词。

  师:纠正“潜入深海”的“潜”的读音qián,是第二声。(示范板书:潜qián)

  生:齐读“潜入深海潜。

  师:哪个词语的意思你知道?也可以猜一猜。

  生1:我猜“依赖”的意思是依靠。(你猜的`真对)

  生2:“远洋船舶”的意思是在大海里航行的船只。

  生3:“潜入海底”就是深入到海的最深处。

  生4:“呼风唤雨”古时候是指神仙的本事。

  师:有一个词离我们的生活较远:“农耕社会”。出示图片,介绍农耕社会的情况。

  生:齐读词语。

  二、再读课文,学习质疑。

  围绕第二自然段为例提问。

  师:(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朗读。出示第二自然段。

  师生一问一答朗读。(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师:发现了什么?

  生:这是设问句,自问自答。

  师:设问句一下子就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同学们以后写作时也可以用。预习时大部分同学都提到了这个问题:为什么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在板书的课题旁打?)今天我们就围绕解决同学们的问题来展开学习。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

  2、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是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爷爷特意为我们小朋友写的。请大家认真看老师板书。说一说,你看到“呼风唤雨”会想到了什么?

  板书课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

  2、什么叫世纪?

  (一百年为一个世纪,2006年属于21世纪)

  呼风唤雨的世纪又是个什么样世纪呢?下面让我们打开课文读一读吧。读不通的地方再读一遍,把课文读通为止。

  (学生自由读文)

  二、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1、课文里有许多生字组成的词语你们会读吗?

  课件出示词语:

  幻想 联系 依赖 程度 改观 寄托 原子核 哲学家 因特网

  呼风唤雨 腾云驾雾 农耕社会 归根到底 程控电话 出乎意料

  指名读──齐读。

  2、默读全文,思考: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谁能说说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呢?

  出示: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齐读。

  4、古人说:学贵有疑。所以,要读懂课文,一定要学会提出问题。请大家看课文,你想弄清什么问题?

  5、看来大家越来越会读书了。那么20世纪是谁来呼风唤雨呢?那么人类又是用什么来呼风唤雨呢?请女同学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想一想你从这一段中体会到了些什么?

  6、老师发现大家把“发现”与“发明”还特意分得很清楚。说说看,你们认为“发现”与“发明”有什么不同。

  (“发现”和“发明”,从字面看,两者很相近,但仔细推敲,却有不同。“发现”是指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经过研究探索,看到或找到了一些前人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则是指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发现”的是本来存在的但我们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的是本来不存在的事物,是新的创造。如,本组后面的三篇课文中讲到的电脑、太空育种是前所未有的新创造,而恐龙飞向蓝天演化成鸟儿,就是新发现。)

  课件出示:

  发明 发现

  人们在地下( )了煤矿。

  科学家( )了前所未有电子计算机。

  7、在20世纪前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呢?请男同学齐读课文第三段。并请找出有关句子。

  (指名读)

  8、在农耕社会里,人们的生活十分贫乏。作者说:“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但是,还远远不止这些。请同学们结合自己课外的了解说说看,你知道当时的社会还没有什么。

  出示句式:

  那时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

  9、面对如此贫乏的生活,人们只能通过幻想来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但是,在最近的一百年当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竟纷纷变成了现实。在20世纪有哪些发明呢?女生读课文第4段,用──画出有关的句子。

  课件出示卫星、程控电话、航天飞船等现代科技。

  10、大家注意,文中的“等”字可以去掉吗?

  请同学们交流下自己所收集的有关资料,你知道20世纪的人们还拥有哪些科学成果?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呢?

  11、现代科学技术变化之快、成就之多,真的是让人无法想象。作者用了这样一句诗来形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那么,面对这一切,你有什么感受?

  12、如此多的科学发明创造竞相涌现,的确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想象一下,过去享尽荣华富贵的王公贵族穿越时光隧道来到今天的社会,他会怎么说?

  13、师:你们的语言真精彩。正是科技发展快,成果多,我们不能不说: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就让我们来读读第三、四自然段吧,再次感受一下农耕社会的落后和20世纪的科技的进步,赞美20世纪的人类的科技成就吧。

  师:人类未来的社会又将变成什么样子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篇6

  教材说明: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四年级上册第八组的一篇说明文。作者路甬祥是中国科学院的院长,他开篇便用“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点明中心、总起全文。紧接着,第二自然段进一步说明是人类靠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发明、发现,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下文三、四自然段用对比的方法,对第二自然段进行了细致阐述:20世纪将幻想变为现实,百年间的改变胜过了百万年的总和。最后,通过第五自然段进行总结。文章各段落间内在联系非常密切。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2.认识五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能说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2.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产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3.了解文章的说明方法,从读中学写。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1.相关教学课件。

  2.搜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

  教学方法

  “悟学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课堂启发(感动):感动是学习的动力。

  1.同学们,当你在炎热的夏天,按动遥控器便有徐徐凉风的时候,当你躺在沙发上舒服地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拨打电话与同学聊天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能感觉到什么?(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现代科学技术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美好)

  2.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9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路甬祥,照片中这位慈祥的老爷爷就是路甬祥,他是中国科学院院长,一个非常有名的科学家。

  4.理解课题:你读了课题后,想提出什么问题吗?

  学生可能提出:

  A.什么是呼风唤雨?——指名解释。——引导: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其实是指能够支配和控制……?——生答:大自然。——能够支配和控制大自然,多么了不起呀,能把那种气势读出来吗?再读课题。

  B.是谁在呼风唤雨?

  C.为什么能呼风唤雨呢?——归纳:这个问题提得好,这个世纪是靠什么力量呼风唤雨的?

  D.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哪个世纪?

  E.为什么这个世纪能够呼风唤雨?

  (幻灯片出示) ( ),(   )靠(   )(    )。

  (设计意图: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这几个问题,以引起孩子们对本篇课文的好奇。——因兴趣而感动)

  二、默读课文,思考问题(感觉):感觉是学习的入门。

  默读训练是四年级阅读教学中的重点。因此,我在这里着重引导学生能按要求正确默读课文,并在默读中认真思考问题,在书中划一划,也可以写上感受,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1.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很棒,下面就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默读课文,随时画出答案。(幻灯片出示)( )世纪,( )靠( )呼风唤雨。

  2.交流,填空。

  3.(指后两空)考考大家,这两个答案是从哪句话得来的?能读一读吗?发现了吗?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设问)(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4.(指第一空)这个答案是从哪儿找到的?齐读句子。纵观全文,这个句子起什么作用?(生可能说点明中心、中心段)师引导:我们学课文《颐和园》,学到了文章开头和结尾相照应,叫什么?(前后呼应);学《给予是快乐的》的时候,我们学到了在课文的结尾点题的方法,这种方法叫做——?(篇末点题)这篇课文呢?(开头点题)好,老师把这个句子抄在黑板上,你们抄在笔记本上。

  (设计意图:相机复习写作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能得到能力的提高。)

  三、问题讨论(感知):感知是学习的基础。

  1.为什么说20世纪,人类靠科技呼风唤雨?那就需要研究一下20世纪之前的上百万年,以及20世纪以来的一百年了。(板书:百万年百年)看看,这两个时间段,有什么感受?

  2.在如此漫长的百万年间,在如此短暂的一百年中,人们的生活状态分别是怎样的?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三、四自然段,把相关的句子画下来。

  3.交流句子,第三自然段中你画了哪几句话?(幻灯片出示)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4.师引读:那时候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板书:没有……)那时候还没有什么?能不能联系我们的现实生活进行补充?

  (幻灯片出示)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 ),没有( ),没有( ),也没有()。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5.总结:在这长达百万年的历史中,什么也没有,在寂寞单调的日子中,人们只能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寄托于自己的幻想中。他们可能在幻想什么?(出示纤夫图:如纤夫拉船,多费力啊,他们可能在幻想什么呢?一个人在外地,想念家乡的亲人,又可能在幻想什么呢?他们想去外地,可是走路多辛苦啊!他们又可能在幻想什么呢?……)想象一下,人们过的是怎样的日子?(靠天吃饭,日出而做、日落而息,十分寂寞……)(可引导学生思考:)

  四、教材分析(感悟):感悟是学习的升华。

  1.过渡:在长达百万年的历史中,人们一直过着寂寞无味,靠天吃饭的日子。但是,20世纪,仅仅一百年,人们的生活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画了哪些句子?指名读,幻灯片出示: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过去王公贵族想也不敢想的。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2.看看这两个分句,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可提示:第一个分句说的都是人们的发……?第二个呢?板书:发现发明。能根据这些说说“发现”和“发明”的区别吗?(发现:原本就有,后来人们才找到它,研究它;发明:原本没有,是人们新创造出来的。)还能分别几个例子吗?这个分句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举例子)

  3.有了这些发现和发明,人们的生活有了哪些变化?比如:有了冰箱,炎热的夏天就能喝上冰凉的资料啦!冰箱使我们的生活很舒服。你能这样说一句话吗?(提示学生:也可以说发现、说物质生活)

  4.小结:即使相隔千里万里,只要打个电话就能互诉情谊,只要利用网络就能立刻见面,只要坐上飞机就能相聚相守,广袤的地球好像一下子变……?(小了)所以,人们称之为……?(地球村)

  (设计意图:早在上世纪20年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他认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因此,我尝试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让语文课堂教学向生活化拓展,从而活化语文学习。课前,我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农耕社会和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课堂上,我引导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说说农耕社会没有什么,生活过得怎么样,接着让学生联系现代社会,说说20世纪我们拥有了什么,生活过得怎么样,力求让学生在鲜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语文学习的融合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在感悟中得到升华。)

  5.20世纪,人们有那么多的发明,那么多的发现,说也说不尽,回顾着这一切,你现在心情怎样?(自豪、激动、高兴)带着这种感情,我们一起读读第四自然。

  6.文章中还用了一句诗来写这些变化,赶快找找,是什么?联系上下文,你怎么理解这句诗?(这句诗是唐代大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句诗的意思是下过大雪,许许多多的树上都落满了积雪,像开满了白色的梨花。文中用来比喻人们的发明和发现很多。所以人们的心情是——喜悦的。)能用喜悦的心情给大家读一读吗?学生齐读这句诗。

  7.把我们刚才画的`两处句子联系起来看,同学们发现文章的写作特点了吗?提示: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排比: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话,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对比:上百万年间与20世纪对比。)〗

  8.过去百万年中只存在于人们幻想中的东西,在20世纪的一百年中都变成了现实,顺风耳就是……?千里眼呢?腾云驾雾呢?

  9.这一百年的改变,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让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能用自己的话评价一下这一百年吗?出示:这是( )的一百年。

  10.所以,(幻灯片出示这句话)有一位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归根到底,是科学使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

  五、课堂练习(感恩):感恩是学习的境界。

  1.正因为同学们所说的这一切,所以,我们不得不由衷赞叹,20世纪确实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引读课题:现在让你来读这句话,你会用什么感情来读呢?(自豪、激动、高兴)

  2.激发学生爱科学的热情:法国科学家居里夫人说过这么一句话:“我要把生活变成科学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要想把梦变成现实,我们今天的小学生该怎么做呢?(学生可能回答:好好学习,将来长大以后钻研科学为祖国作出更大的贡献。好好学习,长大成为国家栋梁。)

  3.总结升华:科学技术的发展如此迅猛,如果我们不学好文化知识,将会被现代社会所淘汰。因此,我们要刻苦学习,努力探索科学奥秘,做一个有出息的现代人!

  4.布置作业:小练笔

  ⑴你的科学梦是什么?你准备怎样去实现你的科学梦?

  ⑵与爸爸妈妈交流后写下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

  要求:请你任选一题写一段话,题目自定,内容要具体,想象要丰富。

  (设计意图:要想把梦变成现实,我们今天的小学生该怎么做呢?这个问题触动了学生的情感积累,使他们在体会到现代科技发展的成就之大,范围之广,变化之快之后,由衷地生发出对科学的赞叹和向往,并立下将来要探索科学的远大志向。在学生说出他们将来要怎么做之后,我适时引导学生进行练笔,让学生有充足的表达空间。——感恩是学习的境界。)

  附板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

  作者:路甬祥

  作比较

  百万年: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百年:发明发现地球村+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这种类型的课文教学对我来说是一种新尝试和挑战,没有设计和把握好就容易成为资料展示或者科学常识课。教学方法我采用了姚伟文局长的“悟学式”教学法,这是一种新型教学方法,一切都还在摸索之中,为了上好这篇课文,我认真读了姚伟文局长的论文,并在网上查找了相关的资料。在备课时,我除了认真钻研教材还上网查找有关这篇课文的资料,思考存在问题。

  我上课时主要是运用了姚伟文局长的“五感”法,让学生在感悟中学习。上课的思路主要是这样的:

  第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并让学生上网搜集现代科技的变化和向长辈了解以前的生活。第二课时我先由谈话引出课题,请学生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读课文。然后点出课文的中心句,再请学生质疑,把本节课的主要任务归结到解决“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接着让学生充分读课文,交流读后所得。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就是人类在20世纪前后过着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这些变化都是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然后把这两组句子放在一起,让学生充分的朗读,理解其中的含义。最后又回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读一读。在总结时,我通过法国科学家居里夫人的一句话,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热情,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实现了教学目标。

  但是,由于孩子们特殊的时代性,他们未必能深入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状态,因此我在课前布置他们上网搜集或者向长辈了解这方面的资料,不过,始终是了解得不够透彻,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遗憾。

  教育就是启发,就是感动,就是在感动中得到感悟。我始终坚信,让孩子们学有所获的语文课堂才会更加具有生命力。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篇7

  【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介绍二十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文章。中国科学院院长仅用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本课采用总──分──总的写作方法,不仅层次明晰,同时使得原本枯燥的说明变得条理清楚,有条不紊。在说明方法上,作者运用了比较、举例子、引用、比喻等方法,将科学技术发展的百年历史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篇幅短小,说用力极强,给读者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能够规范地书写要求会写的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一百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

  3、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淡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4、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妙的兴趣。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揭示课题

  对于这个课题,你怎样理解:

  (世纪:每一百年称为一个世纪。呼风唤雨:在词典中解释为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支配自然”。“呼风唤雨的世纪”是指人类能利用科学技术来支配自然的二十世纪,即1900年到2000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为什么说“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读时既要读准字音、读顺课文,同时还要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他们读得是否准确?

  3、检查生字词:

  这些生字词离开了课文,看你是否还记得?

  指名读,开火车读,同桌检查读等。

  4、对于这些生字词,你有没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

  (从音、形、义上提醒)

  5、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及文章的层次结构。

  (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三、细读品悟,入情入境

  1、自读自悟:

  为什么说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文中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说明的?请同学们静下心来默读课文,结合你课前查阅的资料和文中的重点语句细细体会好吗?如有不明白的地方,可做上标记。

  2、导读品悟:

  谁能把你的体会对同学们说一说? (重点引导学生边读边理解体会2~4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

  引导从两个设问句中体会。

  它们强调了现代科学技术对于人类呼风唤雨的重要性。

  最后一句,在理解、“发现”和“发明”的区别的基础上,通过“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生活大大改观,其改观程度大大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年的总和”,来体会“呼风唤雨”,体会科技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之大。

  第三自然段:

  围绕“二十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谈谈“农耕”社会是怎样的社会,神话里的“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是怎样的本领,猜想古代人们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幻想,人们为什么要有这些幻想。

  再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说说在近一百年中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变为现实。

  体会“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一引用在本文中的作用。

  (这是一过渡句,说明现代科技成就之大,范围之广,变化之快。)

  通过20世纪前与后进行对比,学生体会“二十世纪为什么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第四自然段:

  先读书中例子,再选择自己了解到的例子,和同学交流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及其给人类带来的便利。体会举例子说明方法的好处。

  (每自然段在学生理解课文后,引导他们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总结延伸,升华情感

  同学们刚才随作者一起,回首了二十世纪的百年历程,让我们感受到了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请看伯特兰、罗素说的话。

  1、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2、想象科学技术还将创造怎样的奇迹,还将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

  五、质疑问难,深入探究

  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六、欣赏品味,拓展延伸

  1、赏读:

  多么辉煌的二十世纪,让我们再尽情地读读课文,体会科学技术的魅力。

  2、小练笔(任选一题):

  ⑴把这篇课文读给爸爸、妈妈或其他长辈听,请他们说说科技带来的变化,再把他们说的写下来。

  ⑵想象二十一世纪科技将给我们的社会和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把你的想象写下来。

  ⑶把你学完这篇课文的感受写下来。

  〖板书设计〗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100年

  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类生活大改观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巩固字词

  1、指名读文:了解学生对生字的掌握及对课文朗读的熟练情况。

  2、指读词语,同时把文章中需认读的生字扩词掌握。

  二、总结课文,领悟写法

  1、结构特点: 总──分──总写法及在本课中的作用。

  2、说明方法上的特点:

  举例子说明、对比、引用等。

  三、品读赏析,积累佳句

  1、你最喜欢文章的哪一部分,为什么?

  2、把你最欣赏的词句背下来,有感情地表述给同学听。

  3、把你欣赏的语段摘抄在读书笔记上,并作以评析。

  四、交流感悟,拓展延伸

  1、交流上节课“小练笔”:

  ⑴组内交流评析。

  ⑵全班欣赏各组代表作。

  2、继续搜集有关科技发展的资料或畅想。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的:

  1、认读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科学小品的语言特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准备:

  幻灯图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感受变化,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我是第一次来榔坪,昨天在车上我就在想,榔坪可真远啊!幸好有了汽车,要是以前没有这样的交通工具,要来你们这里,那可真难想像啊。由这件事一想,我们的生活正在一天天变得方便、舒适起来。你们感受到了吗?那让我来了解一下你们的生活都有哪些变化?(列举自己生活中的变化。)

  2、师:那你们觉得是什么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了?(生:是科学技术。)

  3、师:对,是科学。今天让我们随着中国社科院的院长路甬祥爷爷一起去感受科学的魅力,一起走过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伸出你们的手,让我们一起写下课题。一起读读课题吧。(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

  二、质疑课题,激发兴趣。

  1、师:“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或结合已经的知识理解“呼风唤雨”这个词语

  2、师:在本课中,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呢?对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针对课题质疑)

  三、初读课文,字词过关。

  1、师:带着这些疑问,请自由朗读课文,做到把生字词读准,把课文读通顺。还要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希望你能有收获。

  2、师:让我来考考你们,看看这些词语你都会读吗?开火车读一读。(幻灯出示本课的生字和生词)

  四、朗读理解,交流感悟。

  1、师:谁能用非常简洁的语言告诉我课文讲了什么?谁又能用书上的一句话说一说。这句话在哪里?让我们一起大声朗读这句话。(教师板书——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学生齐读这一句话)

  2、师:读了课文,你们知道了是谁在呼风唤雨,又是靠什么来呼风唤雨吗?你们在哪里找到的答案?再读读第二自然段看看还会有哪些发现?

  3、师:读了这一自然段,你有什么发现?在这一自然段中,有两个词语非常相近,谁有一双慧眼发现了它们?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发现”与“发明”的区别吗?

  4、师: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发现和发明,我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好,我们才能呼风唤雨。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你可以感受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到这样的句子画上横线。

  5、你们都找到了哪些句子?让我们一起来交流。(学生交流,老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1)、师:你找的地方和老师找的一模一样呢,(课件出示句子: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告诉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地星球变成联系机密的“地球村”。)和老师一起来读读这个自然段。

  ①用引读的方法和学生一起朗读这个自然段。师:这真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因为20世纪——,20世纪——这还是一个连过去的王公贵族都不敢想的世纪,因为——)

  ②引导学生说话,练习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让学生理解感悟。

  ③回归课题,激发情感。师:面对每一天都在发生变化的生活,面对这样多的科学成就,我们怎能不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④感情朗读。师:生活在这样的世纪,我们感到自豪、感到骄傲、感到幸福。你能带着这种骄傲和自豪读一读这个自然段吗?

  (2)、对比我们生活的这个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世纪,看看我们的我们的祖先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我们把那样的社会称之为——农耕社会,农耕社会是一个怎样的社会呢?你能想像一下吗?

  ①用“那时没有——,那时没有——,那时没有——,那时没有……”引导学生说话,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没有科学技术的世界是怎样的无奈。

  ②师:在那样无奈的'现实中生活,我们的祖先只能用神话来表达自己美好的愿望。他们都有那些愿望?是谁帮他们实现了愿望?“千里眼”就是现在的什么?“顺风耳”又是现在的什么?我们又是怎样腾云驾雾的呢?(一连串的提问再次让学生感受科学技术的神奇力量。)

  (3)、这么多美好的愿望,在短短的一百年的时间里就得以实现,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幻灯出示雪景图片和文字: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①师:谁知道这句诗出自哪里?谁是我们班的小博士?你知道这句诗的意思吗?课文中引用这句诗,是为了说明了什么呢?又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

  ②师:几千年的梦想,上万年的愿望,在短短一百年的时间里就得以实现。怎能不让我们感到惊喜,好想读读这几句话,表达我的惊喜之情,愿意听我读吗?(教师范读指导)谁还想读一读?(指导学生读出惊喜之情,重点读古诗)带着这样的惊喜让我们一起读这句话。

  (4)、师:如果我们的祖先能够感受到这样的变化,感受到现代科学技术的威力,我想,他们一定会情不自禁的说20世纪真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同学们,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与亲人诉说衷肠的时候,当你登陆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感受到了什么?是啊,科学正在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美好的生活,所以,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会说:——(学生朗读,幻灯出示句子: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科学正在实现了我们一个又一个梦想,所以,伯特兰.罗素要说——科学还将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所以我们也说——(引导学生朗读这一句话)

  五、延伸拓展、关注科学。

  1、师“回顾已经过去的20世纪,我们倍感那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面对我们正在经历的21世纪,该是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纪,畅想一下,在21世纪,科学技术还会带给我们哪些惊喜?和你同组的小伙伴尽情的畅谈,尽情的展望。(学生交流,如果有时间就让学生写一写)

  2、师:科学固然很神奇,但真正让它变得神奇的还是我们人类。好好学习,掌握过硬的科学文化,你们也会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我期待着那一天。

  3、师:我还有一个小小的作业,希望你们课外收集一下21世纪的科学成就,了解一下科学发展的最新动态。

  板书设计:

  29 呼风唤雨的世纪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交流感受;质疑问难。

  第二课时:读熟、读懂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文章的写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二十世纪为什么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从而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了解文章的说明方法,读中学写。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 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2.检查课文熟读情况

  二、课题切入,直奔中心

  1.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通过对课文的了解,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题目吗?因为它还不是一句完整句。

  ——二十世纪是一个科学发达,呼风唤雨的世纪。

  2.课文中哪一段说的和课题意思一样?

  课题的意思和文中第一段的意思完全一样,这是课文给我们的一个提示,这句话是课文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3.我们一起把这句话写下来。(学生齐读,相机板书)

  三、联系生活,精读品读

  1.整体感知,直奔重点:下面我们就围绕这句话去学习课文。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你认为课文中特别能让人感受到20世纪呼风唤雨的句子画下来,做个标记。默读课文时,注意边读边画。

  (1)学生自读自画,老师巡视。

  (2)学习第4自然段:在全班交流那些让人感受到20世纪呼风唤雨的句子。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奥秘……

  20世纪,电视、……地球村……

  在20世纪的时候,人类有程控电话、因特网、高速火车、远洋船舶,这是个了不起的成就,让我们感受到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出示第4自然段字幕(相机变字体为红色):

  (3)20世纪真是了不起的成就!课文举出的这么多成就,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呀?

  ——舒适和方便

  和我们的祖先比比看,哪儿更加舒适,哪儿更加方便?

  (4)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更加快乐,对这些改变,这些成就,你是什么样的心情?你能把这种高兴读出来吗?来,你把整段话读一读。

  (5)读了这段话为什么会使你这么强烈地感受到20世纪这么伟大的科学成就?作者是用什么办法来说明的呀?

  ——举事例、作对比

  举事例,还有一个方面就是拿现在的舒适、方便与过去的王公贵族来比。让我们也模仿作者的说明方法比一比吧: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相机进行句子训练:用下面的句式说说那时都没有什么,20世纪有了什么。

  那时没有……没有……也没有……。

  20世纪有了……有了……也有了……。

  (6)大家能感受到这两种方法有什么好处吗?

  (7)运用这样的方法、列举出这么多例子,在说明的时候,更为形象了,更加生动了,对不对?同学们,我们能感觉到这么大的'成就,这么大的变化都是20世纪的科学成就带来的,我们怎能不激动地表达(指板书)。

  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学习第3自然段:

  (1)我们从这儿感受到了20世纪呼风唤雨,还从哪儿能感受到?再找找看,继续交流。

  第3自然段:“人们只能在神话中……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出示第3自然段字幕相机变色)。

  ——有惊人的发展,发展速度特别快,好象一夜之间的变化。

  (2)了不起的变化!大家从这两句话感觉到20世纪的呼风唤雨,那么,我们祖先的我们祖先的幻想是什么呢?

  ——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的神仙。

  (3)现在,“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的神仙都实现了吗?

  a.千里眼是电脑上安装的显视屏,我在北京,别人在上海,可以通过电脑视频对话看见他们。(可视手机更神奇便捷)

  千里眼还有望远镜,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还有天文望远镜,可以看到地球以外的星星。

  b.天上的飞机在天上飞就像是腾云驾雾。(宇宙飞船更了不起)

  c.电话就是顺风耳,千里之外一通电话就听见了,电话上还可以实现千里眼,电话上有可视屏,一拨电话一边用上千里眼,一边用上顺风耳了。

  (4)上节课我们看的电话就是可视的程控电话。同学们,这些幻想都实现了,其实,何止这么一点点幻想变成了现实,我们的祖先随便说一种幻想或者美好愿望,都实现了,你能举出一种吗?

  (5)同学们,在人类历史的上百万年间,我们20世纪利用科学技术实现了祖先那么多的幻想,实在太令人惊叹!文中有一句诗对此进行了称赞——“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6)这句诗出自唐朝诗人岑参写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形容纷纷大雪好似梨花开放,我们来好好地读一读。

  ——把这句诗用在这里来比喻科学发展之快再恰当不过了!

  学生齐读。

  (7)如果把20世纪的科学成就比作这场大雪,那你觉得怎样?

  ——变化大、变化快、变化多。

  (8)诗里面既能读出“快”,又能读出“多”,我们读读这句诗试试看。

  (9)我们祖先的幻想就是我们今天的现实,多么强烈的对比,你们感受到了吗?课文中为了说明这个成就,对比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你还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到这种对比?

  a.“人类在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

  b.“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

  (10)20世纪我们用科学技术实现了祖先那么多的幻想,我们怎能不赞叹(指板书)。

  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3.学习第2自然段:

  (1)还有哪些地方让我们感觉到20世纪的呼风唤雨?

  第2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总和”。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从原始社会到现在,也有巨大的科学发展,但是合起来没有我们今天科学这么发达,这说明科技特别发达。

  (2)“其改变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断句,再读。

  (3)是什么使我们发生了如此大的改观和改变?

  相机板书:科学

  发现 发明。

  (4)准确地说,是人类利用科学技术获得了发现和发明,然后给我们人类带来了改观和改变。

  相机板书:人类。

  (5)大家能不能在课文中找出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从找到的事物看,发现和发明有区别吗?

  发现:是通过探索和研究看到或者找到前人没有找到的规律和现象。

  发明:是创造的意思。

  (6)谁能用发现和发明说一句话?

  (7)指名读这段话。

  (8)大家一起回答:20世纪的呼风唤雨靠的是谁?20世纪又靠什么呼风唤雨?

  (9)师生对读两个设问句后强调:20世纪,人类利用科学技术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如此大的改观和改变,我们怎么能不说(指板书)。

  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四、回应开头,凸显中心

  1.课文学到这儿,你们有没有发现,无论是和过去的对此,还是举出的实例,都是在围绕一句话写的。哪一句话?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现在让你读这句话,你会用什么情感去读?

  3.让我们带着对课文的体会,带着丰富的情感把整篇文章,从头到尾小组合作着读读。

  五、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课文学到这儿,第一节课你们提出的疑问都解决了吗?

  2.课文中的问题虽然解决了,但是科学需要我们带着疑问不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加美好。现在,我们已经进入21世纪了,面对新的世纪,你还希望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奇迹来改善我们的生活?

  3.法国科学家居里夫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要把生活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要想让我们的梦变成现实,我们小学生现在能做些什么呢?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篇10

  (一)教学目标:

  1.会读文中的五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够准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2.通过“联系上下文”“补充资料”“合理想像”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3.知道是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了人类生活,并感受到百年之间变化之快、变化之大,唤起学生崇尚科学、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并有感情读文。

  (二)教学流程:

  一、揭题,质疑

  1。揭题,齐读课题。

  2。说到“呼风唤雨”让你想起了谁?

  3。我神奇呀,就让我们带着这股神奇劲儿读读课题。

  4。读过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

  (1)释疑:哪个世纪?谁?靠什么?

  (2)留下疑问: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

  5。你瞧,你们提出了一个多么有价值的问题呀,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到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1.在读课文之前,我要提醒大家注意这两个词:

  (课件提示:潜入深海、远洋船舶)

  (1)指名读准字音。

  (2)用“潜”组词。

  (3)再读读带有“潜”的易错词语。

  (4)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课文的第二和第四自然段不好读,同桌之间互相读读,如果他读得不够好,就请你帮帮他。

  3.指名读课文,其它同学听一听他能否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师随机指导)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让孩子把课文读得准确而流利,对于这篇课文来说,难点不是词语,而是句子。所以,在具体的设计中重视了难读句子的训练。)

  三、整体感知文章

  同学们听得可真认真?读过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学生自由交流,变化之大,变化之快。(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多留心倾听学生的发言,适时梳理出变化巨大、变化迅速。)

  (设计意图:由于本文是一篇议论性质的科学小品文,所以,一般课型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用在本课已经不太合适。所以,从整体谈谈读完文章后的感受,也就是孩子对于文章的整体把握了。)

  四、体会文章论点:20世纪100年间,科学技术变化之大、变化之快。

  1.课文中哪儿写出了它的变化很巨大、迅速呢?默读课文找一找,把相关的语句画下来。

  2.我看到同学们画出了很多句子,先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彼此的感受吧。

  3.谁在第3自然段画出了句子呀?

  (1)“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人们用“千里眼”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人们用“顺风耳”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人们用腾云驾雾的神仙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过渡:是呀,农耕社会的人们只能用“神话”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了。

  4.谁在第4自然段画出了句子呀?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1).谈感受,读句子。(一读,旨在读出个人感受)

  (2).这里有这么多的发现和发明,你觉得哪一个最了不起?(学生畅所欲言,师可做适当引导:如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等。)

  如孩子质疑,师可稍做解释:原子核、光年等或师可相机介绍原子核、光年。

  原子核:让你想到什么?原子的核心部分,它的裂变可以产生巨大的能量,在军事、医疗等方面运用广泛。

  光年:一种计算恒星间距离的长度单位。光年指的是光在真空中行走一年的距离,一光年约为九万四千六百亿公里,那么百亿光年呢?(二读:读出“了不起”。)

  (3).相比较于农耕社会的生活,哪儿能看出我们的生活更舒适、更方便呢?

  (4).“衣食住行”的物质生活,听的,看的,玩的,学的,都有什么变化?(精神文化生活。)

  (5).生活在这样科技发达的'新世纪,你的心情怎么样?(生:愉快、高兴、激动、兴奋)

  (三读:读出前后变化之大,读出“高兴、骄傲”)

  (四读:师生接读)

  5.还有在其它段落中画出相关句子的吗?(学生自由交流)

  6.你瞧,你们多会读课文呀,你们读出了这20世纪变化之大,变化之快,再看看课文,有没有没读懂的内容呢?(引向诗句的教学。)

  7.这变化之大、之快真可以用一句诗来形容:引读: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齐读,知道这句诗的意思吗?学生说说。表面理解:

  一夜春风就吹开了千树万树的梨花。

  (2)读读课题:《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从诗题看,“白雪歌”是写塞外雪景的,“送武判官归京”写的是送别友人的事情。你有不同意见吗?

  (3)借春风吹开无数雪白梨花写塞外雪后的壮观景象,想像多奇特呀,谁愿意来读读这句诗呢?

  (4)想一想,诗句的意思和变化之巨大、之迅速有什么关系呢?学生畅所欲言(注意引导学生从字面上谈)。是呀,这20世纪的变化就好像这一夜变白的世界一样让我们惊喜,再读诗歌。

  (5)多好的诗呀,把它记在你的积累本上吧,以后就可以用它来形容日新月异的变化了。

  (6)学生将其抄写在记录本上。

  8.孩子们,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20世纪吧。(播放影音文件)

  小结:是的,是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是科学技术造就了一个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20世纪,更是科学技术使人类仿佛拥有了“呼风唤雨”的力量,我们再来读读课题——呼风唤雨的世纪。

  五、留下“神奇”的思考。

  20世纪是神奇的,路甬祥爷爷用了不到600字就将20世纪100年的辉煌都写出来了,这是另一种“神奇”。他是怎样写的呢?(板书:?)回家再读读课文,想一想,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交流。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学会十二个生字,正确理解“呼风唤雨”“洞察”“依赖”“奥秘”“改观”“探索”“联系”“哲学”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及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解题

  1、同学们,听过“呼风唤雨”这个成语吗?你从这个成语最先想到谁?

  (神仙)

  2、呼风唤雨原是指神仙利用法力能使天刮风下雨,现在引申为“能够支配自然的一种巨大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课文。

  出示课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

  读题。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注意把生字的音读准,把语句读正确,读流利。在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次。

  2、读完的同学请快速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简单归纳2~5自然段意)?

  3、学生交流。

  (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明和发现,和古代人类生活对比,举例说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引用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的名言来说明科学技术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

  三、细读理解

  1、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⑴ 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⑵ 是谁在呼风唤雨呢?怎样呼风唤雨的呢?请自读第二自然段。找出句子体会一下。

  ⑶ 板书:

  发明、发现

  理解“发明”和“发现”。

  发现:原本就存在但没有被人们了解的事物或规律。

  发明:原本不存在的事物,是人们创造出来的新事物或新方法。

  ⑷ 用“发现,发明”练习说话。

  2、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 那没有现代科学技术以前人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读第三自然段。

  ⑵ 学生回答。

  ⑶ 说说“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今天指什么?说明了什么?谈谈自己的感受。

  课件出示望远镜、程控电话,手机、录音机、高速火车、飞机、载人航天飞船的图片。

  ⑷ 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变了自身的生活,变化速度之快,范围之大,内容之多书上用了哪句话来形容?

  (出示诗句)

  ⑸ 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指导朗读这句话。并把这句诗背下来,体会语言,积累语言。

  3、学习第四自然段:

  ⑴ 科学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除了刚才的发明,你还知道哪些现代科技新成就?请默读第四自然段,思考。

  ⑵ 出示收集的相关现代科技新成就的图片。

  ⑶ 人类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使我们的生活怎样呢?读句子: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⑷ 与同桌说说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有哪些变化?

  ⑸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齐读第5段,师总结板书:

  科学创造神话 科学创造奇迹

  第二课时

  一、联系实际 讨论感受

  1、现代科学技术无处不在,人们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有了极大改善,联系实际想想自己家里都有哪些科技产品?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舒适和方便?与小组同学讨论。

  2、交流。

  二、畅谈收获

  1、齐读全文,感受“呼风唤雨的世纪”。

  2、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3、现在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假如你是一名小小设计师,请你展开想象,描绘一下美好的未来是怎样的。

  三、学习生字,积累词句

  1、自学生字,点拨读准“赖、耕、潜、舶、哲”的字音。

  2、写字注意“赖、耕、幻、核”的笔画。

  3、积累一些好词好句。

  四、布置作业

  1、小练笔:

  请爸爸妈妈说说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再把他们说的写下来。

  2、办一张科技手抄报。

  【板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

  科学创造神话

  科学创造奇迹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篇12

  一、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改观、程度”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通过学课文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通过学课文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发散思维

  1.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感受到什么?

  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出示课题。

  (二)、自主学习、点拨指导

  1.理解词语:题目为《呼风唤雨的世纪》。如何理解“呼风唤雨”“世纪”?“呼风唤雨”:在词典中解释为“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

  2.初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思考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完成练习。

  3.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会读):检查学生认识生字的情况。

  (2)、开火车读生字,男女生比赛读,齐读生字

  3.写生字。分析字形。板书赖,指导拿笔姿势及书写姿势。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全文围绕哪一句来写的,找出文章的中心句(第1自然段),齐读。

  2.读一读,想一想,是谁来呼风唤雨?又是什么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第二自然段开头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提问一人读,其他生思考)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师:在这一问一答中,你发现了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生:这是一个设问句。

  3、老师听**同学读课文时发现两个词,谁能告诉我怎么理解“发明”“发现”?

  发现:原先存在的但没有被人们了解的事物和规律,现在被人们探索出来了。

  发明:原先不存在,是人们创造出来的新事物或新方法。

  练习

  4.默读课文,用“_______”画出描写人类在上百万年历史中生活状态的语句,

  (1)提问生答。上百万年历史又叫什么社会?——农耕社会板书

  (2)农耕社会有什么特点。——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提问。谁还能举两个例子?

  (3)那时候什么都没有,那人们怎样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呢?——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提问

  谁能和老师分享下这几个词你是怎样理解的?

  “千里眼”“顺风耳”在旧小说中指能看得很远和听得很远的人;“腾云驾雾”指能乘着云雾在天上飞。古典小说《西游记》中曾出现这两个人物,他们是玉帝的得力耳目。孙悟空闹东海、搅地府后,事达天庭,玉帝询问“妖猴”来历,班中闪出千里眼、顺风耳,将“妖猴”的来历奏明。

  这几个词语在文中是指人们想象中的超脱自然的能力。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只能用这种方式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这种美好愿望用课文中一个词来说其实是一种什么——板书幻想

  (4)齐读课文揣摩农耕社会生活状况。(从那时候到美好愿望)。

  (5)可是到了20世纪这些幻想纷纷变成了什么?——现实。(板书)

  (6)美好愿望从幻想变为现实,文中用了哪一句诗来描写的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表现了现代科技发展的成就之大、速度之快以及范围之广,是人们始料未及的,给人们带来了一项不到的惊喜。

  什么写作方法?------引用。大家写作的时候可以加以运用,会让你的文章更有说服力。有感情朗读诗句。

  5.用“~~~”画出描写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语句。

  20世纪有这么多的成就,大家想一下农耕社会的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到了20世纪分别靠什么来实现的呢?——望远镜,电话,飞机

  回过头来看三四自然段,分别写了农耕社会和20世纪的生活状态,这是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比较。板书作比较。写作要加以运用,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6.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完成下列填空。提问回答。齐读。

  到底是什么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呢?齐答。

  科学技术。(罗素引用)

  7.科学技术将20世纪变成呼风唤雨的世纪,那么咱们现在的21世纪呢?

  火箭、机器人等等

  8.你收获到了什么?

  好好学习,创造更多发明发现

  (四)拓展延伸

  1、课后搜集科技成就方面的例子,看谁搜集得又多又好。

  2、课下运用今天学到的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写一篇小练笔《我的奇思妙想》。

  板书设计: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人类

  农耕社会科学技术20世纪

  幻想————————现实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篇13

  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介绍二十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文章。中国科学院院长仅用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本课采用总——分——总的写作方法,不仅层次明晰,同时使得原本枯燥的说明变得条理清楚,有条不紊。在说明方法上,作者运用了比较、举例子、引用、比喻等方法,将科学技术发展的百年历史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篇幅短小,说用力极强,给读者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能够规范地书写要求会写的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一百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

  3、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淡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4、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妙的兴趣。

  授课时间:2课时

  第一学时:

  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示课题

  对于这个课题,你怎样理解。

  (世纪:每一百年称为一个世纪。呼风唤雨:在词典中解释为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支配自然”。“呼风唤雨的世纪”是指人类能利用科学技术来支配自然的二十世纪,即1900年到20xx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为什么说“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读时既要读准字音、读顺课文,同时还要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他们读得是否准确?

  3、检查生字词

  这些生字词离开了课文,看你是否还记得?

  (指名读,开火车读,同桌检查读等)

  4、对于这些生字词,你有没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

  (从音、形、义上提醒)

  5、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及文章的层次结构。

  (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三、细读品悟,入情入境

  1、自读自悟

  为什么说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文中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说明的?请同学们静下心来默读课文,结合你课前查阅的资料和文中的重点语句细细体会好吗?如有不明白的地方,可做上标记。

  2、导读品悟

  谁能把你的体会对同学们说一说?(重点引导学生边读边理解体会2~4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

  引导从两个设问句中体会。

  它们强调了现代科学技术对于人类呼风唤雨的重要性。

  最后一句,在理解、“发现”和“发明”的区别的基础上,通过“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生活大大改观,其改观程度大大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年的总和”,来体会“呼风唤雨”,体会科技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之大。

  第三自然段

  围绕“二十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谈谈“农耕”社会是怎样的.社会,神话里的“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是怎样的本领,猜想古代人们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幻想,人们为什么要有这些幻想。

  再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说说在近一百年中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变为现实。

  体会“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一引用在本文中的作用。

  (这是一过渡句,说明现代科技成就之大,范围之广,变化之快。)

  通过20世纪前与后进行对比,学生体会“二十世纪为什么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第四自然段

  先读书中例子,再选择自己了解到的例子,和同学交流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及其给人类带来的便利。体会举例子说明方法的好处。

  (每自然段在学生理解课文后,引导他们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总结延伸,升华情感

  同学们刚才随作者一起,回首了二十世纪的百年历程,让我们感受到了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请看伯特兰、罗素说的话。

  1、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2、想象科学技术还将创造怎样的奇迹,还将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

  五、质疑问难,深入探究

  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六、欣赏品味,拓展延伸

  1、赏读

  多么辉煌的二十世纪,让我们再尽情地读读课文,体会科学技术的魅力。

  2、小练笔

  (任选一题)

  ① 把这篇课文读给爸爸、妈妈或其他长辈听,请他们说说科技带来的变 化,再把他们说的写下来。

  ② 想象二十一世纪科技将给我们的社会和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把你的想象写下来。

  ③ 把你学完这篇课文的感受写下来。

  板书设计: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100年

  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类生活大改观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目标:

  1、认读词语,理解“呼风唤雨,世纪,依赖”等词语,随文学习生字“赖,幻”。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课件、搜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发射火箭游戏,将词语分别写在长征系列卫星上,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

  二、品读三、四段,具体感受科技的力量。

  上节课内容过渡:既然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那课文哪些地方体现了20世纪的“呼风唤雨”呢?

  1、请同学们读课文三,四自然段。

  课件出示:

  用“~~~”画出描写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语句。

  (提醒学生先说找到的句子,然后谈体会)

  预设一、20世纪,人类登上了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

  预设二、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课件出示)

  (1)练读句子

  师:这是一个很长的句子,请同桌之间读一读,相互听听朗读情况。

  (2)感受语言表达的特点

  师:大家说说,这个句子中,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呢?(指名)上半句是写发现,下半句是写发明,路爷爷在语言表达上,条理十分清楚。

  (在课件中将上半句变成红色,下半句变成绿色)

  (3)运用语言

  师:如果我们把前面的分号改成省略号,后面的“等”字也改成省略号,请你们补充例子。

  师:注意路爷爷的语言。

  (指句子)上月球,用“登上月球”;下深海,用“潜入深海”;看天体,用“洞察天体”,表达尤其恰当。

  师:(大家的语言表达跟路爷爷一样准确、恰当)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了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师:地球村说明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小结:上天入地,咫尺天涯已经不再是神话,现代科技把广博的地球浓缩成了小小的“地球村”。

  过渡:可是,在20世纪以前,人类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3、(课件出示)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1)师描述创设情境,引导读

  师:(出示农耕的照片)农耕社会里,人们的生活十分贫乏。作者说:“那时没有

  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但是,还远远不止这些。请同学们结合自己课外的了解说说看,你知道当时的社会还没有什么。(出示句式:那时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

  (2)理解 “农耕社会”

  预设:生:那时没有电扇,没有空调,没有冰箱,也没有微波炉。

  生:那时没有动画片,没有泡泡糖,没有电动玩具,也没有游乐场。

  生:那时没有潜水艇,没有远洋轮船,没有直升飞机,也没有宇宙飞船。

  师:面对如此贫乏的生活,人们只能通过幻想来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

  【出示】

  人类想看到远方的世界

  ,幻想有( )

  人类想听到遥远的声音

  ,幻想有( )

  人类想飞上广阔的天空

  ,希望能( )

  师:在最近的一百年当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竟纷纷变成了现实。

  【出示图片】望眼镜视频宇宙飞船可视电话手机录音机高速列车飞机

  等。请归归类,有些跟“千里眼”有关,有些跟““顺风耳”有关,有些跟“腾云驾雾”有

  关,填说下面的句子。

  【出示】

  人类想看到远方的世界

  ,幻想有( )20世纪发明了( )。

  人类想听到遥远的声音

  ,幻想有( )20世纪发明了( )。

  人类想飞上广阔的天空

  ,希望能( )20世纪发明了( )。

  (3)师:这么多先进的、美好的、神奇的事物都在20 世纪这一百年的时间里冒出来了。用了一句诗来形容,那就是--

  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师:这首诗原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本意是指清早,看到雪花纷飞,如同所有的树上都盛开了梨花。怎么可以运用在科学大发展上呢?

  生:“千树万树梨花开”形容科学发明特别多。

  生:“忽如一夜春风来”是说明变化很快。

  师:通过古代“农耕社会”与20世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进行比较,有力地说明了20世纪是一个辉煌的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发展的世纪。让我们读出变化速度之快,内容之多,范围之广。

  4、练习说话

  师:(引读)“这些发现与发明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地球村’”。这个地球

  村已经把全世界都联系在一起了。

  生:(接读)“人类生活的舒适与方便,是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

  师:王公贵族的生活虽然舒适,但是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20世纪的.科学发明和发现让人类生活得非常舒适和方便。四人一个小组合作讨论,相互帮助使自己小组的成员语言表达清晰、正确。

  【出示】我们现在的生活连过去的王公贵族都享受不到了:想要知道别的地方发

  生了什么事情,只需轻轻按动电视遥控器,清晰的画面立刻展现在眼前;

  师:如此多的科学发明创造竞相涌现,的确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

  喜。想像一下,过去享尽荣华富贵的王公贵族穿越时光隧道来到今天的社会,他会怎么说?

  师:是的,这样一对比,我们更能感受到--

  【出示】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学生再读这个句子)

  三、学习最后自然段和总结

  师:让我们一起读最后一段。(学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上课开始的时候,我们初步理解“呼风唤雨”的意思。学完课文后,你们又是怎样认识“呼风唤雨”的呢?思考一会儿,组织好语言,显现你学习课文后的进步。

  【出示】20世纪

  师:好!你们刚才所说的内容都可以说是“呼风唤雨”的意思。“呼风唤雨”,其实是利用科学能够支配自然。但是,事实又证明,人类是不能够随意支配自然的,要顺应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四、拓展延伸,激发阅读期待

  师:同学们,20世纪,科学技术日益发展、进步,使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同学们,大家觉得已经来临的21世纪还会有哪些发现与发明?

  师总结:同学们, 居里夫人说过(课件)“我要把生活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20世纪已经过去,21世纪已经到来,让我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一起用科学创造更加辉煌的新世纪。

  五、作业设计

  1、我要写一写课后的生字。

  2、我要把这篇文章读给父母听,请他们说说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3、我要读一读《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

  板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

  总起 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回应人类靠科学技术呼风唤雨

  证明 科学技术使人类生活发生巨变

  总结 科学技术创造生活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呼风唤雨的世纪》 09-10

呼风唤雨的世纪 09-10

《呼风唤雨的世纪》 12-05

《呼风唤雨的世纪》 【精】07-06

《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06-10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10-16

呼风唤雨的世纪 (15篇)03-04

《呼风唤雨的世纪》 (15篇)06-17

呼风唤雨的世纪 15篇11-03

《呼风唤雨的世纪》 15篇03-2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