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石榴》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石榴》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石榴》教学设计 篇1
《石榴》这篇文章文笔优美,以季节的变化,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石榴的成熟过程,是学生学习语言和习作的很好范例,石榴第二课时 。在这节课中,我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石榴果的成熟过程和它的味道特点,并引导学生仿照第四自然段的写法介绍一种水果。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主要体现以下几个亮点:
一、亮丽的课件辅助教学,使学生兴趣盎然,感同身受。
用课件来辅助教学,是现代课堂教学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因此,在教学中,我精心制作了几张幻灯片,插入了一些色彩艳丽、果大肉厚的石榴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欣赏到这些成熟的石榴样子,激发他们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和垂涎欲滴之感。同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形象地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水果时,我也特意向学生展示了一张有各种新鲜水果的幻灯片,使学生一看到这些水果,就想起自己曾经品尝过的感觉,利于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二、生动的字理图片,使字理识字通俗易懂,方法独到。
要让学生能比较快地记住生字的音形义,最好的识字方法就是运用字理解析,尤其是生动的图片更易于学生记忆。因此,在学习“甚”字时,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知道“甚”是由“甘”和“匹”组成的,“甘”表示甘甜、美味,“匹”表示与布匹有关,古时候的人觉得有好东西吃,有好的布匹做衣服就觉得生活很好了,所以“甚”字有很、非常的意思;而学到“至”字时,我又展示一幅字画,告诉学生,它就像一只鸟从空中飞到了地面,表示来到、到达的意思。这样的识字方法,学生通俗易懂,记忆长久。
三、读写结合的训练点,使学生思维拓展,学有所获。
在这一节课中,我的教学设计的环节是比较紧凑的,重难点突出,尤其是体现了中年段的“抓住读写结合、突出段的训练”的阅读教学总目标,比如说我抓住第三自然段来引导学生体会石榴的成熟过程并引导学生从拟人句中感悟石榴的可爱,尤其是在学习第四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石榴的外皮和果肉的样子,然后对照课文的写法,指导学生仿写,激发他对水果的喜爱之情, 《石榴第二课时 》。
四、不同形式的读,使学生融入文本,流露情感。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在这节课中,为了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和感受对石榴的喜爱之情,我采用了默读、朗读,个人读,集体读等方式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会,从而达到审美的乐趣。
俗话说:再美的璞玉也有瑕疵。课堂教学总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所以在这节课中,我也有许多的不足。比如:
一、顾此失彼,造成学生的说话训练不到位。新课标指出,要构建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在这节课中,我虽然运用了生动美丽的课件辅助教学,学生也能从我的课件中感受到石榴的可爱诱人,但对于仿照课文来介绍一种水果时,我本应该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自己的喜爱吃的一种水果并拿来现场品尝的.,但考虑到由于学生多,到时场面(担心学生只顾吃而不说)难控制而不得不取消这一计划。所以,在让学生介绍自己喜欢吃的水果时,学生在描述水果的样子及味道特点时就显得不够到位。
二、没有体现个性化阅读。新课标倡导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要让学生的阅读体现个性。而在学习课文时,虽然我采用了不同形式的朗读,但对于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还不够体现,比如在学习拟人句时,我没有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觉去读一读,从中体会石榴的可爱。
三、对学困生的照顾还不到位。由于班级中的学生多(55个),在教学时,我总是请那些能说会道的学生回答问题,有时又担心自己的时间不够,所以就忽略了对学困生的提问。
四、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少。在这节课中,学生表现好的时候,我只是采用简单的掌声表扬,或是只是“你真棒!”“你真聪明!”等一些较为普遍的话来表扬学生,这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也没有,这样,就缺少训练学生口语表达的机会。
如果我再上这一课,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除了准备好必要的课件、精心设计好各个教学环节以外,还要事先让学生对我们自己家乡在秋天成熟的水果做一些了解,并且自己先品尝一种水果,亲自体验这种水果的味道。还要大胆地让学生把自己喜爱的水果带到课堂上来,老师做现场的指导,这样效果可能好些。
其次,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要给学生展示自己阅读的机会,尊重他们的阅读体验,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同时还要尽量照顾到学困生,给他们提供回答的机会,比如提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使他们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最后,就是注重多样化的语言评价。对表现好的学生加以鼓励,比如说“通过你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石榴的可爱!”“可爱的你读出了石榴的可爱!”“你的介绍很独特!老师真喜欢!”……对一些回答不出或答不好的学生就可以这样说“老师为你坚起大拇指,因为你能勇敢地站起来!”“暂时想不起来不要紧,只要你认真听用心想,下次一定会说得更好!”……
在反思中进步,在进步中成长。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精心备好每一节课,尽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教学,为不断提高课堂效率而努力。
《石榴》教学设计 篇2
纵观近年语文教材的改版趋势,散文阅读教学无疑是重点。但由于散文这种文体文学性比较强,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不易把握的特点,而且受传统的教学思想限制,束缚了师生的审美感悟力和创造力,大大降低了学生对散文学习的兴趣。而新课程标准倡导知识的生成性、开放性,不在过分强调教材的精华性、权威性。老师的教要服务于学生的学,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基于以上认识,本教学设计立足文本,从言语文字入手。一开始预设错误,启发入文。老师当学生写病文,学生当老师作点评,建立一个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审美感悟力和创造力。然后让学生当语言点评师,当一名高级摄影师去发现美,感悟美,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学设计着眼于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积极参与,时刻倾听,应答他们的话语,最后在老师以爱为主题的情感熏陶和价值观培养以及课堂小练笔中升华情感。文学的魅力就这样在一次次与文本对话中得以彰显,也滋养了一群孩子的心灵。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了解鹭鸶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鹭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来写的方法,体会作者语言的准确生动。
4、了解作者开头和结尾相照应的写作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段和画面品读、交流体会、实现与文本对话的最高境界,再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出感情。
感受作者对鹭鸶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情。
师:(板书课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鹭鸶),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它,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师:请同学回忆一下,你对鹭鸶的了解。
生:鹭鸶又名白鹭,它是一种非常美丽的水鸟?
师:初读课文之后,我也把鹭鸶的外形写下来了,请你们读一读,看一看我写的和课文有什么不同。
(出示小黑板)
(这一设计,以自己预先的错误启发了学生的逆向思维,使学生自主、自觉地认真阅读,积极主动思考。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在自主纠错的过程中引发思考,体现了学生个性化的学。)
(学生认真看后纷纷举手)
生(1):老师写得太简单了。
生(2):老师写得不俱体。它的外形特点,内在神韵是什么样?没写出来。如果说把鹭鸶擦掉,就看不出这是什么动物了。
(学生茫然)
师:好,我们认真来品味大作家、大诗人郭沫若笔下的这篇优美散文,相信大家一定会收获些许启示的。
师:请同学们翻开书第37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14小段。(学生自己练读)
师:我想你们刚才在课堂上再次读的时候,你不知不觉地被哪些语段或词打动了?拿出笔,把它划记下来,并说出你的一些小收获。
(生拿出笔划记)
生(1):我很喜欢文章的开头,语言简练,又写出鹭鸶的特点,读此段时如读诗的感觉。
师:是吗?我也有同感,那鹭鸶给作者的感觉是———
生(1):一首精巧的诗。(师随之板书:精巧的诗)
生(2):文章的第三、四小段,作者运用了对比的写法,突显鹭鸶的常见,又为下文写它的'美埋下伏笔。
师:你的收获真了不起,同学们是否赞同他的说法?(生异口同声:赞同)好,让我们带着这种美好的情怀齐读14小段)
(生齐读)
师:下面,请同学们做好准备,我现在正式聘请你们每个人都是一位高级摄影师,你们马上去捕捉几个有鹭鸶的镜头,并把你最喜欢的那个镜头拿回来向我汇报,听明白了吗?开始行动!读课文57小段。
(学生行动中)?
师:行动结束,汇报开始。
生(1):鹭鸶的外形太美了,所以我把它拍下来了。
师:你说的就是课文的(生第五自然段)你能用三个字概括你这个镜头吗?
生(1):外形美(师随之板书:形体美)
师:请同学再读这一自然段,并说说你对这一段语言的体会和理解。生(1)这小一段文字简练,但写出鹭鸶的外形、颜色和大小。
生(2)这段话运用了排比手法,增一点儿则嫌长,?写出了鹭鸶美的刚刚好,不多不少。
师:也就是美得(恰如其分),说的真好,你们就用这种恰如其分之美齐读这一段。
(学生齐读)
生(3):我捕捉到的是鹭鸶站在田间钓鱼的画面,我给这个镜头取名为钓鱼美。(师随之板书)
师:作者是如何把这种美写出来的?(预设:引导学生抓住动词钓字来感悟,再引导学生想象画面:鹭鸶在这一节中像优雅的贵妇,闲庭信步在水边,悠闲地垂钓着。那么温柔那么娴静。一钓钓出百种味,只这一个字,就让我们感受到了韵味无穷。)
生(3):作者运用了比喻手法?
(学生美美地读)
(这一过程让学生当上摄影师、点评师去发现美、体验美,读中感悟,读中
想象。作为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一定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达成这一基本的学习目标。而老师要扮好参与者和引导者角色。)
师:(师诵读第8小段)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师:鹭鸶既然不是一首歌,在作者心里它就是一首(生齐说:韵在骨子里的诗)(师板书:韵味无穷的诗)
师: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生齐说:首尾照应)
师:你们从这样的开头、结尾中体会到什么?
生(1):我体会到了作者对鹭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生(2):我还感受到了作者对自然的爱。
生(3):还有对生活的爱。
师:你们的回答太精彩了,你让我想到一句话: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应该用一颗博大的爱去关注身边的万事万物,这样你的生活,你的人生才是灿烂、五彩的。是吗?(是)
师:好,那我们就与作者同行,带着对鹭鸶那份爱和对自然、生活的爱齐读整篇文章。
(课到此处,通过老师深情的话题升华了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的内心掀起情感波澜,教育学生要热爱生活,学会给爱。)
(学生齐读课文)
生(1):我们要充分抓住所写之物的特点,精练语言;
生(2):在写特点时多用一些修辞手法,这样文章才;
师:说的太好了;(最后这一环节的设计老师是煞费苦心的;
生:有;(学生开始小练笔,老师巡视指导、抽读);
师:最后,全体起立,把如诗般美、韵味无穷的鹭鸶美;结束课堂的修改建议吧。(原小黑板上的小片段)
生(1):我们要充分抓住所写之物的特点,精练语言。
生(2):在写特点时多用一些修辞手法,这样文章才会生动、具体些。
生(3):用心去写,用爱去感受。
(最后这一环节的设计老师是煞费苦心的。设计课堂小练笔即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训练了其语言能力。)
生:有。
(学生开始小练笔,老师巡视指导、抽读)
师:最后,全体起立,把如诗般美、韵味无穷的鹭鸶美读出来。请再次齐读整篇课文。
教学重点:
1、抓住石榴花的色、形、多,指导朗读。
2、帮助学生了解石榴成熟的过程和石榴的特点。
教学难点:
对第三自然段最后两个拟人句的理解。
课前准备:
石榴实物,石榴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认真地读了课文,做到了正确、流利,但是这样还不够,我们还要读出感情,细细品味课文,就像真的到了石榴园看到了石榴树一样。
二、理清层次
1、这篇课文介绍了石榴的哪些方面?带着问题自己读课文。
2、板书:花、果
三、学习第二段
1、课文第二节主要写了石榴的花,写得很美。请你自读第二节,看看石榴花美在哪儿?用“——”画下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或词。
2、指名回答,相机指导:板书:火红(石榴花的颜色很美,像火那样红,请同学们看,这就是石榴花(实物)颜色多么鲜艳!)
密盛(“密”是什么意思?稠密,一朵花紧挨着一朵花,“盛”是什么意思?旺盛石榴花又多又旺,就是越开越密,越开越盛。)
3、石榴花真美,它的颜色鲜艳,形状可爱,开得又密又盛,我们要通过朗读,读出它的美。黑板上的这些词语,要读出重音,请同学们先自己练习。
4、点名读:相机指导,小老师范读、练读,指名读。
老师:听了你的朗读,我们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好像真的看到了美丽的石榴花。
四、学习第三段
1、出示投影: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齐读)
2、默读第3节,哪一句话写出了石榴成熟的过程?请你用铅笔划下来。
3、板书:先……逐渐……最后……
①作者用上了这些词写出了石榴成熟过程中的颜色变化,这样写很有条理。
②同学们,你们能不能用这个关联词也来说一句话,比如:日出时颜色的变化;春天树木叶子颜色的变化;果实从小到大的变化等等,同位互相说一说。
4、成熟后的石榴是什么样的呢?谁来读一读。
你瞧,在作者的眼中,石榴是有生命的,像一个可爱的娃娃。石榴它不仅会笑、会动、还会说,这样写能使文章更生动。
②谁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两句话,要读出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③指名读,看他读得能让大家都喜爱上这些石榴娃娃吗?
⑤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那活泼可爱的石榴娃娃,请看你的两张照片,哪一张石榴笑得咧开的嘴,哪一张笑破了肚皮?(看图)
⑥你们成熟了,你们是怎样扒开叶子张望,怎样向人们报告喜讯的呢?你们做做动作,说一说,同位互相表演一下,现在老师读句子,谁愿意到讲台前表演呢?(提示:“张望”是朝一个方向看吗?是只朝近处看吗?)(告诉大家什么喜讯?……)你的喜讯我听到了。
下面请一位同学把第3小节连起来读一遍,看看作者是怎样有条理地写出石榴成熟的过程的。
五、学习第四段
1、下面我们去摘一个石榴看一看,尝一尝吧!
2、自读第四节,你认为哪些词写得好,请你用笔划下来。
3、讨论交流:什么是红白相间、晶莹透亮呢?老师剥开一个石榴,你看一看就知道了,石榴子儿有红的,有白的,还亮晶晶的,这就是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4、你尝尝什么味吧!(请两位同学来尝、说)你说得我们都流口水了。
5、请大家有感情地练读第4节,看谁能读得有滋有味。
6、读得真好,老师都流口水了。
六、迁移练习:(出示桔子、香蕉、水蜜桃等水果)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不同的水果,请你选择你最喜爱的一种,欣赏它们各具特色的外形,去品尝它们独特的味道,然后按照《石榴》这一课的写作方法把它写下来。
《石榴》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寻找关键语句,能归纳说出石榴的形态美和精神美。
2.能联系时代背景理解作者托石榴之物,言颂扬我们民族美好情操之志。
3.能运用正确的方法品析、朗读本文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语言。
4.学习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品味课文中描写石榴枝干、叶片、花、果实和子粒特征的句子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揣摩关键词语和关键句子的深层含义、表达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执著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
教学重点:
1. 找出文中描写石榴特征的句子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能联系时代背景理解作者托石榴所言之“志”。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托石榴之物,言颂扬我们民族美好情操之志。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和手段:启发式教学,多媒体课件,朗读法。
课前学习:1.利用工具书解决文中有疑问的字词。
2.寻找石榴的图片与资料,并与课文中的描写加以对照。
3.收集前人赞誉各种花草树木的诗文名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同学们,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对花草树木情有独钟,或咏物抒怀,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你还记得或找到了哪些诗文名句?
( 五月榴花照眼明 等)
(交流课前收集的诗文名句)
2、今天,让我们一起到石榴的世界里走走,去感受生命的色彩、倾听生命的歌唱吧。(板书课题)
3、介绍石榴有关知识。
出示有关的石榴图片,使学生形象感知“石榴”。
二、认识文体,明确目标。
1、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优美的散文,请大家回忆我们对这类文章的学习过程,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应该学什么,怎样学。
(回忆有关学习过程,归纳总结学习内容和方法)
(发挥学生主动性,明确本课学习内容:能归纳说出石榴形态美和精神美;能联系时代背景理解作者托石榴之物,言颂扬我们民族美好情操之志;能品味本文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语言。学习方法:读、赏、析。)
三、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1、朗读课文,多媒体出示问题。
(1)、阅读本文后,说说作者对石榴态度如何?找出文中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语句。
(2)、文中说石榴是最可爱的,你认为石榴可爱表现在哪些地方呢?找出相应的段落,理清文章思路。
明确:( 学生小组合作,从文中圈画主要句子,讨论、交流。)
( 明确:第一段中的“最可爱”一词既是本段的核心,也是全文的感情基调。作者用石榴和其他树木作对比,只用几句话就点明了自己对石榴的态度;展现石榴的形态美和精神美;文章的思路:(1)、课文9节,可分为三个部分㈠(1)点明石榴的可爱㈡(2-6)具体描写石榴的特征。㈢(7-9)抒发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2)、作者按 爱石榴——画石榴——赞石榴的思路结构全文。)
四、合作交流,品味朗读
1、第二部分具体描写了石榴的特征,语言生动形象,你最喜欢哪些语句?并说一下自己的理由。(小组讨论)
示例:“你看,它逐渐翻红,……,而且还精巧地插上了花?”
用“红玛瑙琢成……花瓶儿”比喻石榴花前期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匀称地整裂为四个厚实花瓣的成长过程,用“精巧地插上了花”的“花瓶儿”比喻后期的形状。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石榴花开放成长过程中形态色彩的变化,巧妙地赞美了它的形态美和灵秀美,使读者由衷的产生喜爱和赞美石榴花的感情。
2.明确方法:读了示例,注意斜体字,说说品味语言应从哪里入手?
(明确:修辞手法及其效果,语句所蕴含的感情等)
2、就你所喜欢的语句或文段,有感情的朗读。注意语调和感情的把握。
(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感情)。
(学生:朗读,评价)
3、 写物是为了言志,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外在和内在特点理解文章所言的“志”。
(明确文章所写石榴的形态美和精神美,并理解作者的感情。)
五、,解读探究,深化情感
1、你怎样理解“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一句
2、文章最后赞美夏天,有人说石榴是本文赞美的主体,赞美夏天是否冲谈了主题了呢?
六、写作评价,拓展延伸
1.设疑:假如要你以“竹”为题,写一咏物寓理的话,你会怎样写?
(学生各抒已见)
2.对照课文的写法,评价以下一篇小作。
(“竹子常年青绿,圆柱形的,中间空的,叶片扁平,有平行脉。屋前屋后,只要有一点点的水份,都能茁壮的成长。开始是尖尖的芽笋,继而成了青嫩的小竹苗,成了高大的随风摇曳的毛竹。风来了,它一会儿向东,一会儿向西,一会儿向南,又一会儿向北。因为太长了,所以只能听任风的摆布。看到毛竹,我就会想到那些在艰苦的条件下仍能茁壮成长,不畏严寒,努力向上的人们,他们是英勇的人,是精英。”)
(引导学生评价,再次明确托物言志所写物的形与神的结合,“物”与“志”的一致,以及语言的生动形象性。)
六、【知识连接】 《 枫叶礼赞》
课后作业:1.摘抄文中你喜欢的语句并背诵。
2.学习本文的写法,任选一种花草树木写一篇小作文。
板书设计
《石榴》教学设计 篇4
郭沫若石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18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7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作者是怎样写石榴的,能依照课文第三自然段,按一定的顺序写一种果实的成熟过程及其特点。
4、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
2、学习按一定顺序写一种果实的成熟过程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观察一种果实,并按一定顺序写它的成熟过程及特点。
四、课前准备
课件、生字词卡、石榴、小卡片,观察一种果实。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演示实物“石榴”,问:这是什么?
交流板书课题:石榴(简单识记“榴”字)
2、谈话,观察石榴,什么样儿的?什么颜色的?
你对石榴还有哪些了解?
二、初读课文
1、拼拼读读记记课后生字,读准一、二类字音。
2、初读课文,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3、检测读生字词的情况。
逐一卡示,开火车认读,相机正音。
读准词:甚至、喜讯、甜津津、郁郁葱葱、小喇叭、玛瑙
4、再读课文、思考。
石榴是怎样成熟的?
课文每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5、指名接读课文,并交流每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交流相机卡示:
①“我”的家乡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
②春天和夏天,石榴树抽出新枝,长出绿叶,开出火红的花。
③秋天,石榴果成熟了。
④“我”非常喜爱石榴果。
再交流:石榴是怎样成熟的呢?
交流相机板书:抽枝、长叶、开花、结果。
课文哪几自然段写到了成熟的过程?(2、3自然段)
我们先来学第一自然段,了解一下我的家乡在哪里?
三、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上述问题。
2、交流:
相机学词:枣(zao)庄
a:读准字音。
b:分析字形。(也是红“枣”的“枣”,枣有核,所以下面有两点。)
3、枣庄是个怎样的地方?
交流相机学词:驰(chi)名中外
a:读准字音。
b:“驰名”有著名、有名、闻名的意思。意思是“中外闻名”。
4、指导读。强调枣庄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
5、过渡:石榴树是怎样抽枝、长叶、开花的呢?作者叙述的顺序是怎样的?让我们看课文第二自然段。
四、细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边读边圈划出体现作者叙述顺序的词语。
2、指名读,并交流圈划情况。
①学习生词:抽(chou)出
②小结:作者叙述的.顺序是这样的,石榴树先是抽枝、接着长叶、然后开花。完成板书:抽枝→长叶→开花
石榴树从抽枝到开花都在什么季节完成?
交流。相机板书:春、夏
③指导读1、2两句话,体会作者的叙述顺序。
3、石榴的枝条、叶子、花儿都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
交流。相机圈划有关词语:新的、嫩绿、郁郁葱葱、火红的
《石榴》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把握课文内容,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
把握石榴的特征,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深刻的立意。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古往今来,“垂杨”“腊梅”之类的植物历来是文人墨客的笔下宠物,但现代作家郭沫若却对石榴情有独钟,而且还赋予了石榴“夏天的心脏”的美誉。石榴的魅力究竟在什么地方呢?本节课我们来一睹石榴的风采。
二、检查预习:(见“预学篇”)
三、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以“动词+石榴”的形式理清文章的结构。
引出石榴——描写石榴——喜爱石榴
2、作者是以怎样的顺序描画石榴的?
枝叶——花朵——果实
石榴的叶片和枝干——与梅柳比较刻画其独特风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
石榴的花——色彩:深红色的;单瓣的:陆离;双瓣的:华贵;习性: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辟易。并根据它的色彩和外形特征把它比作“夏季的心脏”。
石榴由骨朵到花的演变——是“一种奇迹”,“逐渐翻红”,“顶端整裂为四瓣”,形态艳丽而匀称,像红玛瑙琢成的花瓶。
石榴由花到果实的变化——石榴结实引起颜色和形体的变化。红——金黄,上面还留有青铜器锁特有的各种锈形;形体则由安普刺式变为金罍式的。
石榴的果实——描绘了石榴的果实成熟时的样子(似“破口大笑”)和石榴的形状、色泽(如“透明光嫩的皓齿”)
3、作者对夏天、对石榴怀有怎样的感情?
喜欢夏天,(衬托)更喜欢夏天的心脏。
4、夏天、夏天的心脏有什么特点?
热烈、充满活力、积极向上、坚贞刚勇。
(紧张、热烈、急促,象征旺盛的斗志,奔放的热情和勃发的生命。) 第一次:在第三段:“单瓣的??心脏吗?”——主要从色彩和外形了打比方。
第二次:在第七段:“因而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从石榴“热烈”“充满活力”这一“内在”特征的角度打比方。“心脏”使人具有活力,而石榴能给火热的夏天带来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二者在这一点时相似的。
第二个比喻是核心,它是在第一个比喻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这个比喻准确地表现了石榴热烈、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内在特征”。
四、研读文本,合作探究:
本文是单纯的状物吗?作者通过石榴寄寓了怎样的深意?
讨论后明确:托物言志,借石榴寄托情怀,通过对石榴外在特点和内在品格具体生动的描绘,歌颂真善美,赞扬了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品格和精神,讴歌了民族气节和高尚情操,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执着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
学习本文后我们要学会从事物现象中感悟社会、人生,把对自然的爱与人生的处世态度紧密联系起来,所谓生活处处有老师,也是此理。
五、赏读文本,品味语言:
1、这风度实兼备了梅柳之长,而舍去了梅柳之短。
“这风度”是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梅柳之长”是指奇崛、清新,“梅柳之短”指枯瘠、柔媚。
2、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贵,那可不是夏天的心脏吗?
“陆离”“华贵”“夏天的'心脏”是就石榴的颜色和形态而言的。
3、单那小茄形的骨朵已经就是一种奇迹了。
奇迹指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整裂为四瓣,任你用怎样犀利的劈刀也都劈不出那样的匀称。
4、单瓣的花虽然没有双瓣的豪华,但它却更有一段妙幻的演艺。
“妙幻的演艺”和第6段中的一词相照应,具体指戏法。
5、我本来就喜欢夏天,夏天是整个宇宙向上的一个阶段,在这时使人的身心解脱尽重重的束缚,因而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
“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原因是我本来就喜欢夏天,而石榴花的陆离、华贵、妙幻的演艺又增添夏日的魅力,所以我更喜欢??
六、课堂小结:
(1)抓住特征,仔细描摹
本文既抓住了石榴的外在特征来写,如形状、大小、颜色、质地等,使读者能对所写事物有一个鲜明的印象,同时还赋予了石榴“内在”特征,如质朴隽逸的风度,不畏炎阳直射的品格,充满活力、蓬勃向上的精神等。
(2)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开头部分概写,总领全文。中间部分围绕中心,分层展开,写得细腻传神。结尾部分简略生动,照应开头,点明文意。
(3)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作者之所以喜爱石榴,是因为石榴的“内在”特征正好与作者的性格特征相契合;作者赞美石榴,实质上是要赞美那种英勇无畏的品格和敢于斗争、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七、作业设计:
1、完成《伴你学》同步练习;
2、预习《马说》。
《石榴》教学设计 篇6
教材分析:《石榴》是小学语文国标本苏教版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石榴》一文语言清晰,颇有美感。课文按季节变化的顺序,描写了石榴的生产过程。第一节用简练的语言引出了文章的主人公——闻名中外的石榴园。第二节写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的过程。第三节写石榴结果,渐渐成熟。第四节写石榴内部的状况,以及子儿的滋味。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优美的词句,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和感悟能力。
2.学习本文作者的观察方法,拟人等描写方法。
3.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写水果特点的方法。
4.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以及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整体导入
(一)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读课题——学生读课题《石榴》
(二)请大家打开课文,让我们踏着季节的脚步,跟随作者,去山东枣庄,
一起走进驰名中外的石榴园。
二、精读训练
(一)师:快速阅读课文2——4自然段,说说你喜欢哪一个季节的石榴圆。喜欢它的什么?(为什么喜欢)
学生读后交流,老师提炼板书——春叶绿;夏花美;秋果趣(如果学生一下子概括不出来,就打个?说:待会儿,我们学习这一段课文的时候再来想这个词)
师评价:我们班同学读书的本领真大,读了一遍就能抓住每一段的主要内容了!
(二)师:我们先来欣赏一下夏天的石榴花好不好?(课件图片欣赏)
1.怎么样?说说你的感受?(学生说,太美了)
2.是呀,一个字——美!这么美的石榴花作者是怎样来向我们介绍的呢?谁愿意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中写石榴花的这几句?
3.读得正确、流利,声音响亮,谁还想读?
4.读了这几句,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石榴花?(让学生多说一些)
(1)我看到了火红的石榴花。
(2)我看到了密密麻麻的石榴花。
(3)我看到了像小喇叭一样的石榴花。
……
5.师:你觉得什么样的石榴花最美?
生:火红的石榴。
出示句子:
6.师:看一看,这两句话什么地方不同?读一读,你觉得哪句话写得更
美?为什么?
生:火红是像火一样红,红得都快燃烧起来了。如果只是红的,就没那
么红,那么美了。
师:你真是个爱思考的孩子,“火红”这个词用得真好。请你把书上的
这一句读一读。
谁能够读得再红一点?(再指名读这句话。)
师引读:这些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
师: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生自由想象说。)
师:请大家再到书上去看一看,你还觉得什么样的石榴花很美?
生:像小喇叭一样的石榴花很美。
出示句子,请你读一读。
师:你们喜欢这些小喇叭吗?现在你们就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让我
们一起来吹一吹吧!你吹的是什么曲子?(全班吹喇叭)
师:哇,多可爱的石榴花呀,好热闹的石榴园呀,我们再来读一读。
捧起书,让我们一起把夏天的石榴花连起来读一读!
(三)师: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
秋天的石榴园,请大家轻声朗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秋天的石榴园什么最吸引你?(生自由轻声朗读。)
生:小石榴。
师:为什么呢?
生:很有趣。(板书:趣)
师:什么地方写得最有趣啊?说给你的同桌听听。共3页,当前第1页123
生:“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
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
师:是吗?有趣在哪儿呢?请大家看——(图片),听——[播放笑声](你
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生想象说话。
[课件出示]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熟透了的石榴裂开了,露出了满满的子儿。
师:请大家读一读这两句话,哪句写得更有趣?为什么?
生自由比较说。指名读。读好。
师:为什么读了这一句我们会觉得这么有趣?小作者是用了什么方法呢?
生自由说。
师:原来作者是把石榴当成人来写的,才写得这么生动,这么有趣。我们
再来体会一下(齐读)。
师:还有哪一句也是把石榴当作人来写的?
[课件出示]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朝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指名读。)有趣吗?
师:你们看,这是两大片绿黄色的——(叶子)?(师两手舞起,像两片叶子)哪个小石榴来扒开叶子?
生过来表演。
师:小石榴,你在里面感觉怎样啊?你想看什么?哎呀,你为什么这么着急?你想对人们说些什么?你想向人们报告什么喜讯?……(扒开后)哇,你看到了什么?快向人们报告你的喜讯呀!谁再来读一读?(指名读。)谁能读得再急切一点?调皮一点?喜悦一点?
师:多有趣多快乐的石榴娃娃呀,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石榴成熟了是这么的可爱,这么的有趣。它是怎样长成的?
[课件出示]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师:请把这句话中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找出来。
[课件出示]先是逐渐最后
师:如果老师把“青绿色,青中带黄、黄中带红,一半红、一半黄这几个颜色词语换一换位置行吗?为什么?
师:原来作者是根据石榴成熟的顺序来写的,不能随意调换。谁能把这种成长的变化读出来呢?指名读,齐读。
师:石榴的果实真是太可爱,太有趣了,我们一起把这小节读一读吧。
(四)欣赏了石榴花,看了石榴果,想不想尝一尝?作者是怎样品尝石榴的呢?请大家默读第四自然段。(生默读。)
师:谁来说一说?
生说清楚顺序。可以用上表示顺序的关联词“先……然后……最后……”
生:先剥开外皮,然后看看子儿,最后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尝尝味道。
师:小作者剥开石榴的外皮,就开始仔细地观察,(板书:看)
我们看!
[课件出示石榴子图]
师:你看到的石榴子儿是怎样的?
生:一颗一颗靠在一起,很亲密。——紧偎。颜色——红白相间。看上去很透明——晶莹
师:说得真好!下面就要尝尝它的味道了!(板书:尝)
请生品尝。
师:什么味道?
师:这就是酸溜溜,甜津津。
师:感觉怎样?
生:很爽口,很清爽。
师:作者也写出了自己品尝后的感受。(板书:感)现在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品尝一下美味的石榴。[出示图文]请大家大声地自由朗读这一段。
生自由读。
师:谁能带着自己的感受把这段话有滋有味地读出来?个别读,齐读。
师:作者就是这样品尝石榴的,(指板书)先仔细地看,再细细地品尝,最后还写出自己的感受,这都是抓住了石榴的特点来写的。(板书:特点)我们平时也吃过很多水果,它们都各有各的特点,今天回到家同学们也先观察一样你最喜欢的水果,再尝尝它的味道,然后写下来,好吗?共3页,当前第2页123
三、小节全文。
师: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石榴在你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最后,让
我们再一次地欣赏全文!捧起书,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石榴,齐——
(欣赏课文。)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
《石榴》是苏教版第五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作者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描写了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的情景。最后一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石榴子儿的样子、颜色与滋味,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在教学时,我努力运用直观效应,引导学生用眼、用口等形式去理解词语,感悟课文内容,从而更好地进行朗读与说写训练。
一、朗读中感知:
朗读训练是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和重要手段,我在教学《石榴》这课时,没有用繁琐的串问让学生被动地去回答,而是通过精当的提问,多媒体的演示等方法引导学生多读书,在有层次、有形式、一遍一遍的朗读过程中感悟文章所描述的事物的特征。首先,我让学生自由阅读2至4自然段,设计了一个简短、精当的提问,帮助学生理清课文思路:想想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接着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边听同学读,边看画面,视听结合,使学生对石榴花的样子有形象、直观的感受,对石榴果的有趣能身同感受;第三次是通过情境的演示,教师引谈,师生互动的方法,让学生体会石榴娃娃的心情,并意会到其中的乐趣。
二、表达中领悟:
在学生通过多读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表达,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领悟,如课文中写花时有这么一段话“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在教学这部分时,我不急着告诉学生这是一句打比方的句子,而是让学生读中领悟,“你看到了什么?”一双双小手如林般树起,有的同学说:“像小喇叭一样的石榴花”。有的同学说:“正鼓着劲儿在吹呢。”这时,我趁热打铁,让同学们边读边表演,同学用手做出了喇叭的形状,涨红了脸,摇摆着头,多么像一朵朵活泼可爱的石榴花,学生对这样形式的表达、领悟非常感兴趣,同时也让老师感受到孩子们在课堂上有一颗灵动的心。
三、观察中学法:
最后一个自然段中一些词语用得生动形象,如“玛瑙般”、“一颗颗紧偎”、“红白相间”、“晶莹透亮”等。这些词单靠想象是不能真正理解的。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出示石榴子儿的样子,给学生直观形象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石榴子儿,观后交流感受。有学生说:“石榴子一头红,一头白,这就叫‘红白相间’”。有学生说:“它们一粒一粒靠在一起,一颗紧挨着一颗,这就是‘紧偎’”。还有学生说:“我看到了石榴子儿很亮,看上去就像是宝玉一样,好看极了,这就是‘晶莹透亮’”……接着,我联系学生们的生活体验,问他们吃过石榴的说说味道怎么样?学生们纷纷举手,有说酸酸的,有说酸中带点甜,吃完还觉得清爽无比。通过观察和体验,学生不仅理解了描写石榴样子、颜色和滋味的词语,而且加深了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在此基础上加深朗读。另外,本自然段为学生写水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于是,我拿出一个桔子,请学生仿照作者写第四自然段的方法:先看再尝最后写下感受,介绍桔子果肉的样子、颜色和味道,学生说得很精彩,并当堂写了一段话,真正做到了读写结合。
《石榴》教学设计 篇7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认读生字。听写词语。
2、指名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并尽量用上听写的词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细读课文主要段落,感悟课文
1、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思考有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学生交流:出示卡片:热闹
联系上下文,说说哪些句子说明热闹?
(3)细读课文,石榴是怎么样长大、成熟的?主要发生了什么变化?(指导学生找到写石榴外皮颜色变化的语句)体会石榴在逐渐长大、成熟,外皮发生变化的状态。
(4)如果把这些表现色彩的词颠倒顺序,行不行?再次体会到石榴是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的。(指导用较慢的语速读好“一天天”)
(5)熟透的石榴有的裂开了嘴,有的`。从“裂开了嘴”、“笑破了肚皮”体会到什么?哪个程度更深呢?
(6)找找哪些词语说明了石榴急切的心情,读一读。
(7)总结谈话:果实的成熟都是有一定过程的。在成熟的过程中,或者外皮发生变化,或者壳发生变化,这都是有一定顺序的。本文的作者之所以写得这么好,是因为他仔细观察,然后按成熟的顺序写下来。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出示半个割开外皮的石榴,观察:石榴子是什么样的?
(2)再出示玛瑙,比较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尝一尝石榴,谈谈味道。
(3)找句子,体会作者对石榴的感情。指导朗读。
四、总结全文,齐读全文
五、指导仿写第三自然段,写一种果实的特点
(1)仿写内容:葡萄的成熟过程。
(2)出示葡萄,想想,葡萄是在什么季节成熟的?
观察葡萄,回忆:葡萄成熟的过程外皮会有哪些变化?学生可互相交流。
(3)学生练说:葡萄外皮先是……接着……逐渐……最后……犹如……
(4)摘下尝尝,是什么味道。
(5)学生练写成一段话。(课后完成)
板书:
开花
石榴
结果(颜色、形状、色彩、味道)
教学目标
1、认识四个生字,会写九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课文按时间顺序描写的方法。
4、学习本文作者的观察方法,按时间顺序写一种果实的成熟过程。
重点:
1、体会文中优美语句,知道作者介绍石榴的顺序。
2、学习按一定顺序写一种果实的成熟过程及其特点。
难点:
指导学生观察一种果实,并按一定的顺序写它成熟过程及特点。
教学准备:
生字卡、词卡、石榴、观察一种果实(葡萄)。
《石榴》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以及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本文按一定顺序写石榴的成熟过程及其特点的方法。
2、观察一种水果,仿照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
小黑板(相关语句)、学生观察石榴、品尝石榴
教学时间
教学流程
通用设计
设计意图
解读、修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精读课文,仿照第四段写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继续学习《石榴》,齐读课题。
现在,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到了枣庄,让我们快走进石榴园看看吧!
生齐读课文
(小黑板)出示填空
二、精读第二自然段
1.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石榴树也抽出了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书中有一个动词用得很好。比较这两个句子:
(1)春天到了,石榴树抽出了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2)春天到了,石榴树长出了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你觉得哪一句好?为什么?
2.夏天到了,石榴花开了,默读课文,看看作者眼中这些石榴花是什么样的?
(1)颜色:火红
(2)形状:像小喇叭比喻手法
(3)花势:旺盛
除了这一小节直接描写外,其实课文还有一个词也写出了石榴花开得十分旺盛。联系上下文,看看你能找到这个词吗?体会文章的内容要经常联系上下文。
3.指导朗读。你能把石榴花的美丽和热闹劲读出来吗?
(1)指名读
(2)生齐读
三、学习第三小节
1、过渡:石榴树的绿叶红花真美啊!但是更美的还要数秋天的`石榴园了。因为秋天的石榴树硕果累累,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
2、石榴是怎样长大,成熟的呢?
指名读前三句话
(1)课文中是怎么说的?用了哪些词语说明外皮的变化?
圈画“先……逐渐……最后……”
(2)指导读,体会石榴在逐渐长大,成熟。果皮的颜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如果把这些表示色彩的词颠倒次序,行不行?
讨论:应怎样读?(“一天天”,用较慢的语速读)
指名读,齐读前三句
3.过渡:熟透了的石榴是什么样儿的呢?
(1)指名说
(2)“咧开了嘴”“笑破了肚皮”哪个程度更深呢?
书中用了哪个词说明?
当我们说明后面一个比前面一个程度深时,可以用“甚至”这个词。
(3)你觉得这些石榴可爱吗?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
这里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
(4)这些石榴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找找哪些词说明石榴急切的心情?
指名说(急切地扒开,向外张望,报告……)
指导读
这里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5)齐读第三自然段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看到这么美的石榴,你最想干什么事?
1、让我们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你看到了什么?
2、指名说
这里又用了一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理解“玛瑙”。说明石榴的子儿像玛瑙那样光彩夺目,晶莹透亮。真美呀!你喜欢吗?谁能读出这种感觉?
3、现在请大家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什么感觉?
指名说
指名读,读出喜爱之情
齐读第四小节
4、小练笔
(1)如果请你来写一种水果,应该从哪两个方面入手,怎样写呢?
(2)指名说
(3)生动笔写话
《石榴》教学设计 篇9
一、《石榴》教材分析:
《石榴》这篇课文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5册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以时间为线索,描写了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这一过程。文章语言优美,在描写石榴花与石榴果时,还运用了比喻与拟人的写作手法,对学生阅读、习作是一篇很好的范文。
二、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读中能体会文中优美的语句,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感。初步理解拟人化的写法。
3、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品尝一种水果写一段话。
4、激发学生对石榴的喜爱,对大自然的喜爱。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体会文中优美语句,知道作者介绍石榴的顺序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理清文章脉络。
1、瞧,这是什么?引出《石榴》今天这节课咱们继续走近、熟悉《石榴》。先来复习一下课文中的生字词好吗?
2、出示:
这些生字词,还记得吗?
抽出、仿佛、甚至、扒开、喜讯(强调“甚至”这个词)。
3、瞧!这些词语写得多好呀,会读吗?
酸溜溜、甜津津、驰名中外、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4、读得真好,再看,难度加大了,字多了,能读好吗?注意轻声
郁郁葱葱的树叶火红的石榴花
玛瑙般的子儿笑得咧开了嘴
5、这个会填空吗?先默读课文,再填写。
出示:这篇课文写了石榴树春天( )枝条( )叶子;夏天( );秋天( )。
指名填写,最后齐读。
6、师小结并板书:
是呀,这篇课文作者按照春天、夏天、秋天的顺序写了石榴树呀长叶、开花、结果,多有意思啊
春天长叶
夏天开花
秋天结果
7、师:这节课咱们就来仔细地读读课文,去看看春天、夏天、秋天石榴树都是什么样子的,好吗?
(二)、研读课文,品读词句,体会写作手法。
A春天抽枝长叶
1、师:打开书,轻声读第二自然段,想想春天、夏天石榴树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一边读一边想,还要把你最喜欢的地方圈出来。
2、交流春天石榴树是什么样子的?
体会春天石榴树抽枝长叶的生机勃勃的样子。
重点理解:抽出。(表示一下子很快;也看出生命力的旺盛。)
(1)、通过做个动作理解。
(2)、通过换词语理解。
3、师:是啊,新枝嫩叶在这生机盎然的春天里长得多快呀!多好呀!
指导朗读。
B夏天开花
1、那夏天呢?把你最喜欢的地方给大家读一读,说一说。
(1)对“郁郁葱葱”和“火红的”石榴花一句进行理解,同时借助图片图文并茂去感受石榴花颜色的美丽和开得旺盛。
(2)指导朗读。
(3)夏天的石榴花你还喜欢哪里呀?
(3)自读第二句。从这句话里读出了什么?(从“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就挂满枝头”从这句话感受到花开得特别多。)
(4)指导把那么有生命力,那么茂盛的景象读出来。
(5)走近去看看……(生读)
大家都喜欢这句话?为什么喜欢?(非常可爱)哪里看出的?
(6)朗读体会把石榴花的样子比成了活泼的小喇叭。这样的打比方多形象啊!“活泼”“鼓着劲”这两个词的拟人手法写出了石榴花像小朋友一样的可爱。
(7)(做鼓着劲的动作)指导把石榴花可爱的样子读出来。
2、师小结:像这样花开得那么多,颜色那么火红,你争我抢地开着,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课文中有一个词就写出了这样的画面,找找看!(热闹)
播放图片,看图师领着背诵。
3、师小结:孩子们,春天石榴树抽出了新枝,长出了嫩叶;夏天树上开满火红的石榴花,作者把石榴花比成了小喇叭,还把它们写得像小朋友一样活泼可爱,正鼓着劲在吹,这样的句子就是拟人句。拟人句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感受到活泼、生机勃勃、可爱)
C秋天结果
1、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树上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小石榴是怎样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的呢?
大家轻声地读读第三段,边读边想,并在书上划一划表示颜色变化的词。还有几个表示先后顺序的词?
(“青绿色”、“青中带黄”、“黄中带红”、“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2、再找找看哪些词写出了这些颜色的先后变化?
(“先”、“逐渐”、“最后”)
3、同学看图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说说石榴外皮颜色的.变化。
4、孩子们,作者在描写中用上了“先”……“逐渐”……“最后”把石榴生长过程写得更加清楚了,这多值得我们学习呀!
5、小石榴就是这样一天天长大的!一天天成熟的!那熟透了的石榴是什么样的?自己快到文章里去读一读,找一找。
(1)熟透的石榴是什么样的?
(2)看图读词句:咧开嘴的石榴。
笑破肚皮的石榴,露出了满满的子儿。
(3)指导把它们可爱的样子读出来。
(4)从这些石榴娃娃……这句话里你读出了什么?(拟人、可爱、喜爱)这些石榴娃娃在干什么?(急切、扒开、张望、报告)做动作。
(5)嘘!你们听——石榴娃娃开口讲话了:农民伯伯快来呀!我们成熟了!……石榴娃娃们你们还想急切地报告什么?
你们看这是什么样的石榴呀!(丰收的、可爱的……)
(6)把成熟的石榴当成人来写,写得多生动,多有意思呀!让我们读着读着不由得笑了起来,我们一起来读好吗?(还可以加上动作演演石榴娃娃)
1、看图,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2、看图理解体会:玛瑙和石榴子的相似之处。
它们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给你什么感觉?(团结、可爱……)
3、指导读这句话。
4、这句话是写石榴的——(剥开皮的样子)
5、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给学生吃
什么味道哦?
指导读好这一段。
6、师小结:今天咱们学习了枣庄的石榴,作者通过细心观察、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了拟人手法,让我们仿佛看到来了春天里生命力极强的石榴树,夏天像小喇叭一样火红的石榴花,秋天满树可爱的石榴娃娃。生动的描写不仅把石榴写得更加可爱,还把自己对石榴的爱对家乡的爱全部都表达了出来
配乐朗读课文。
(三)、回顾课文,总结写法,动手写写水果。
同学们,作者先是仔细观察石榴子的样子,再写石榴的味道,写的时候还恰当地运用拟人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最后还亲口去尝尝,这样写出来的石榴啊,就非常讨人喜爱。今天咱们每人都带来了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水果对吗?
(1)水果大拼盘:
仿照第四自然段的写法:观察自己带来的水果,先观察剥开皮时水果的样子。(看到了什么?可运用拟人手法,展开丰富的想像。)再放到嘴里尝尝味道。
(2)生交流。
(四)、布置课堂作业。
《石榴》这篇文章文笔优美,以季节的变化,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石榴的成熟过程,是学生学习语言和习作的很好范例。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内容呢?首先,我从题目入手,先让学生相互介绍自己所了解的石榴,我再作适当的补充。随后,紧扣“石榴”二字,让学生读全文并思考:“课文介绍了石榴的哪些方面?”让学生自主学习,在读书的过程中发现答案。学生很快回答:“叶、花、果实、味道。”石榴的花与果实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学习花这部分,我积极引导学生读懂“抽出”、“长出”、“越来越密”“越来越盛”扽“挂满”等词语,引导学生想象春夏时节,石榴生长的过程和景象。其实,现在想来,如果再教这一段,我会再优美的音乐范读第二节,让学生轻轻地闭上眼睛中边听边想象,描述出自己脑海中的画面。如“我好像置身于花的海洋中”,“好多花在向我招手呢”这时,再引导学生去练读,他们在朗读中会有更深的感悟。还可以让学生猜一猜石榴花会吹些什么样的曲子呢?如“高兴的曲子,因为他们很开心。”……在教学味道时,我采用“看、尝、品、读”的教学策略。先让学生自由读读,然后出示课前让学生带来的石榴,学生们立刻被吸引住了,兴趣盎然,教室里一下沸腾起来!我剥开一个石榴,给学生展示:籽儿很多、红白相间、晶莹透亮、籽儿像玛瑙一样好看……学生不光描述到位,还特别兴奋,我想他们一定迫不及待想尝一尝,就故作神秘地说:“看到好多同学都喳嘴了,想吃吗?别急,咱们边吃边说一说。”我把事先准备好的石榴分发给每位学生,并让他们说说看到的石榴籽儿。这时学生在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品味着石榴,他们毫不拘束地谈着自己的感受。尝完后,我再让学生读一读,学生的感受与先前截然不同了,他们读得满面笑容,有滋有味。这篇课文也是一篇很好的习作例文,描写石榴思路清晰,具体生动,每一个自然段在写作方面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因此,教完这篇课文,我要求学生将全文加以背诵,同时,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种水果。仿写前,我让学生好好地品读书上段落是怎么写的?抓住了石榴果的什么来写的?小孩一下回答出来:形状、颜色、味道来写。由于二年级时口语交际课上,我让学生对各种水果的形状、颜色、吃法、味道做过细致的练说指导,当时并要求把练说的话写下来,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来代替,所以大多数学生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仿写前我稍微提醒了一下(抓住各种水果的形状、颜色、吃法、味道来写),结果大多学生写出来的文章都不错,比课文上第四自然段内容更具体,将水果进行了全面的描写,从它的外形写起,由外到内进行叙述。重点抓住石榴的形状、颜色、味道来写,条理较清楚。看来以前的功夫没白花。
《石榴》教学设计 篇10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学生进入初中以来第一次学习状物类记叙文,因此,学习的地位和意义很重要。无论从阅读还是写作的角度看,都不可小觑。
二、学生学情分析:
这是学生进入初中以来第一次学习状物类记叙文,在此这之前,学生对记叙文已有一定了解-——以描写和叙述为基本表达方式;而且,小学也学过一些简易的状物散文;同时,学生对借物抒情的诗歌也有一定的学习和了解,因此,本类文章的学习可在此基础上进行。
当时的写作年代、社会背景离现在的中学生已远,而这又是理解本文主题的一个关键,因此,要重视这一点的设计。
三、确定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
了解石榴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熟读课文品味本文生动而又精美的语言从而把握石榴形象,培养敏锐丰富的语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欣赏石榴之美,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明确作者所言之志,体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四.教学重点及突破:如何描写石榴特征及其所运用的描写方法;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对刻画石榴形象的作用。让学生在反复读文本的过程中体味石榴特点及语言的运用。总之,通过抓关键词,多读来把握石榴特征;通过议论与点播相结合来领悟情感与主旨。把学习领悟的主动权和动力交给学生。
五.教学难点及突破:情感的把握及作者在石榴身上赋予的象征意义;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联系背景帮助理解,通过练习运用巩固。
六.课时安排及目标内容:两课时
第一课时:通过学习领悟理解。
第二课时:拓展探究。
本设计为第一课时:从作家和文本中学习所状之物特点、情感及写法。
七、课前准备:查阅有关石榴的资料;初步了解作家作品。可上网查询,也可到图书馆查询。
网址推荐:
书目推荐:诗集《女神》《星空》等,特别是诗歌《天上的街市》;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有《郭沫若全集》。
八、选择教学策略:
1、整体设计思想:这是学生进入初中以来第一次学习状物类记叙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体会状物记叙文的特点。这也是学生初中阶段第一次阅读郭沫若的作品,因而了解作者和背景,有利于激发兴趣,降低难度。
2、教学方法的确定:读悟与讲议相结合,以读和议带动悟与讲。
3、本设计的特色或亮点:以读带动理解;以讨论带动学习。
九、教学步骤:
(一)课前导入:
同学们,你们吃过石榴吗?谁来描述一下,石榴是什么样的?你留心过石榴的花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郭沫若的散文去全面感受石榴的美。
(二)交流课前准备情况:
老师准备了一首郭沫若的诗歌,请大家欣赏看看(出示演示文稿2——《天上的街市》)。
你了解了作者的哪些情况?本文写于什么时候?当时有没有坚持抗战、不怕威压的人?
(三)是呀,环境再残酷,也不能吓倒所有人;同样,残酷的环境也不能吓倒所有的花。下面,请同学们通过反复读课文并结合演示文稿,了解石榴的特征。
1、听朗读(出示演示文稿4——朗读录音),思考:在作者笔下,石榴给人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听完后,学生自由发言:听出了石榴的什么特点?(说到哪一方面也行)
在如火的五月,那么多花都抵抗不住太阳的威力,石榴却开得如此美丽,多么可爱的花呀。
2、请大家齐读课文第一段,讨论(出示演示文稿5、6——石榴整体图):
①“太阳增加了它的威力,树木都把各自的伞盖伸张了起来”用了什么修辞?写出了夏天的什么特点?
②第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3、自己小声朗读第2至6段,思考:石榴的枝干和叶片与梅柳作比较得出什么特点(出示演示文稿7至9——枝干与叶片图)?突出了作者对石榴的什么情感?
4、讨论:石榴的花最可爱是针对什么来说的?石榴的枝叶可爱吗?花呢?(最可爱)
那么,作者要描写的重点放在哪一部分上?
5、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花的呢(出示演示文稿10-12:花的图片)?
点播:①第三段中作者把石榴的花比作夏季的心脏,像吗?从外形和色彩来看看。请同学们看看图片上的石榴花,像吗?
②、为什么说小茄形的骨朵是一种奇迹呢(出示演示文稿13-20:花骨朵的变化)?在作者眼里裂开后的骨朵像什么?你觉得呢?为什么花瓶还是红玛瑙的?
③、你能描述单瓣的花的那段妙幻的演艺吗?由安普剌变为金罍,你能画出来吗?
学生画后再出示相应的图片(出示演示文稿21-28:由花到果的过程),加深理解。
④、到了秋天,石榴的果实有什么变化(出示演示文稿29:裂开的果实)?拟人的修辞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⑤、石榴的子粒像什么(出示演示文稿30、31:子粒)?这样的皓齿有什么特点?作者喜欢它吗?从哪里看出来?
6、抽读课文第七段,讨论:
①作者再次把石榴比作夏天的心脏,有什么更丰富的意韵?从内在的精神与品格来看看。
②这与作者喜欢夏天有什么关系呢?
请注意“更”字突出的意味。
(四)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点播寻找本文的情感线索(出示演示文稿32:赞——画——再赞):
1、文中哪些语句直接表达了作者对石榴的情感?找出关键词。(最可爱、更喜欢)
2、作者在刻画石榴的过程中,哪些地方又流露了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呢?请找出关键句子。
枝干与叶片:这风度实兼备了……之长,而舍去了……之短。
花:最可爱的……,……毫不辟易……。……已够……,……更为……
……更有……妙幻的演艺
果实与子粒:……忍俊不禁…………透明光嫩……还看见过吗?
3、请同学们将这些好词好句齐声朗读一次(出示演示文稿33)。课后请将这些好词好句摘录在卡片上,好吗?
(五)刚才我们一起感受了本文语言的美,让我们再完整的`感受一次全文的美。请有感情地再读全文。
读了本文之后,你发现了石榴哪些方面的美?你最看中的是哪一方面?
①、枝干、叶片、花、果实、子粒not;not;not;not;not;not;not;not;not;not;not;not;not;not;not;not;not;not;的美——花的美
②、外在形态的的美与内在精神的美——内在美
(六)这就是可爱的石榴,你是否也喜欢上了这五月火红的石榴了呢?作者是怎样把石榴刻画得如此惹人喜爱的呢?课文恰当地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你觉得作者想通过对石榴的刻画与赞美表达一种什么样的目的?请结合背景谈谈。
作者自己的追求与理想为什么要通过石榴来表达呢?
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这种写法同学们在其他的哪种体裁、哪些篇目中还见过,请举出两例来。
调动学生的积累,如:《我爱家乡的杨梅》、《咏梅》
(七)现在我们已领略到了美丽的石榴的风度,让我们以一首五言古风结束全文吧!齐读诗歌(出示演示文稿34)。
古风五月石榴
杨槐撑华盖,桃李结青子;
残红倦歇艳,石榴吐芳菲。
奇崛梅枝干,清新柳叶眉;
单瓣足陆离,双瓣更华炜。
热情染腮晕,柔媚点娇蕊;
醉入玛瑙瓶,红酒溢金罍。
风骨凝夏心,神韵妆秋魂;
朱唇启皓齿,灵秀瑶台妃。
(八)总结:
郭沫若的散文不同凡响。他留下的华章,有一种特殊的气势、韵味与魅力,使人无法不着迷。
郭沫若散文的特殊气势、韵味与魅力,仔细阅读方能更好地体会。如果能经常重温,定将“身心获益匪浅,文笔增华有望”。
(九)拓展练习(出示演示文稿35):
是呀,万物皆有灵性,草木也有情感。请用我们明亮的双眼去发现他们,请用我们灵动的笔去描画他们。象郭老一样用火红的石榴去打动每一个人。
《石榴》教学设计 篇11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自然界的花花草草历来是文人墨客所钟爱、描摹的对象,并以此来托物言志。同学们能说出多少这方面的诗文名句来?
引入新课,介绍作者郭沫若
朗读课文:
二、美文美读,把握感情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找出本文的中心句。
——石榴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
2、学生朗读课文,要求勾画出作者笔下石榴的可爱之处的内容。
3、学生轮流将自己标出的.段或者句读给大家听,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
4、思考交流:这些句子确实写得具有极强的表现力,你能说出它是从哪些
方面来写的吗?表现了石榴什么特征?
三、质疑问难,明确主旨
1、质疑:“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因而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这句话如何理解?仅仅是因为它美丽的外形吗?
学生讨论后各抒己见,对石榴精神美的分析,明确:面对赤日炎炎的夏日,石榴以它的形态色泽美和精神美独领风骚,成为夏天的中心。
2、把握主旨:让学生找出体现石榴精神美的句子,引导学生明确所表现的精神实质。
3、学生再读课文,要求读出对石榴的赞美之情。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设计:
1、摘抄词语。
2、熟读课文,品读文中描写石榴的优美句子。
第二课时
一、感情朗读课文。
学生读课文,要求读出对石榴的赞美之情。
二、品味语言:
1、体会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语言。
找出文中运用比喻、拟人、反问、对偶等修辞方法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例句:
“你看它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裂为四瓣……谁用红玛瑙琢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而且还精巧地插上了花?”用花瓶比喻石榴花前期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裂为四个厚实花瓣的成长过程,用插花的花瓶比喻花后期的形状,连续用比喻写出了石榴花开放成长过程中形态色彩的变化,巧妙赞誉了它的形态美和灵秀美,使读者由衷地产生喜爱和赞美石榴花的感情。
学生阅读勾画相关句子,讨论其表达效果。
明确使用多种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语言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三师生共同小结本文内容。
四、课堂反思:
思考:
这节课你的表现怎样?你有怎样的收获?
五、作业设计:
1、摘录文中状物形神兼备的语句并背诵。
2、学习使用文中的手法,写一个200左右的片断,描绘一种植物。
板书设计
石榴
形美枝叶、花朵、果实生动形象
神美敢于抗争、不屈不挠立意深远
情美有坚定的信念、美好的情操热爱生活
《石榴》教学设计 篇12
(一)知识教学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隋朝”、“石匠”、“世界闻名”、“设计”、“创举”、“雄伟”、“雕刻”、“遗产”等词语。
(二)能力训练点
查字典理解词语;运用“参加”“而且”造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了解句与句的联系,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进行朗读训练。
(三)德育渗透点
从闻名世界的赵州桥设计与建造及其在造桥史上的意义,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一)重点
理解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及设计上的特点。
(二)解决办法
通过深刻理解语言文字、观察投影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掌握赵州桥的特点。
2课时。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自学课文片断,小组讨论交流,小组发言,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赵州桥彩色投影片,赵州桥栏板的录像带,文字投影片,生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向大家介绍的是一座古老的桥梁。大家一定想知道这是怎样的一座桥呢?下边就让我们先来看看这座桥(出示赵州桥的投影片),这就是课文中所描绘的那座桥,它的名字叫赵州桥(板书:3赵州桥)
(二)看图议桥。
这座桥,长50多米,宽9米多,是一座石拱桥。请同学仔细观察,想一想与你们平时见到的桥有什么不同?(下面没有桥墩;桥下面有一个大桥洞,大桥洞顶上两边分别有两个小桥洞。)
小结:投影片显示出的赵州桥,大家一看就觉得它的确是一座与众不同的大桥。50多米长的大桥横跨在宽阔的江面上,中间虽然没有一个桥墩。大桥洞顶上两边还各有两个小桥洞。这独特的设计也是前所未有的。这种设计出于何人之手?大桥建造于哪个年代?这样的桥有什么优点?学完课文大家就会清楚。
(三)初读课文,掌握生字的读音。
1.出示生字词卡片,要求读准字音。
2.理解生词。
赵县:在河北省,古代叫赵州。
隋朝: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离现在1300年。
石匠:本文石匠是指隋朝的李春,是设计赵州桥的建筑师。
设计:在建桥之前的周密思考,精心绘制图样,就叫设计。
冲毁:冲破。
3.自由读课文,把带有生字词的句子读两遍。
4.抽查自学效果,出示不带音节的生字词卡让学生读。
5.指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连贯。最后一个自然段可全班齐读。
为什么说“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带着这个问题认真地学习每一个自然段。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学第一自然段,这段介绍了有关赵州桥的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
3.小组代表发言,各组代表相互补充。(介绍了赵州桥的地点,设计者,建造的年代,还告诉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板书:世界闻名)。
4.理解“世界闻名”先用查字典方法来理解。然后引导学生结合全文内容深入研究,为什么赵州桥这样一座石拱桥却闻名于世界?留在课文全部内容学完之后再回答。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1)这个自然段共有6句话,先读前2句,这两句告诉我们什么?(第①句概括地写赵州桥非常雄伟。第②句具体写大桥的雄伟,是用具体数字写了桥的长度,宽度,用既能走车,又能走人,进一步说明桥宽。两句都是写桥非常雄伟。)
[板书:雄伟桥长桥宽]
(2)读③④两句边读边想:赵州桥在设计上有哪些特点(第一特点,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大桥洞,第二个特点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各有两个小桥洞。)
[板书:没有桥墩,一个大桥洞,4个小桥洞]
(4)对照板书有顺序地说一说第二自然段介绍了有关赵州桥的什么?(先讲赵州桥非常雄伟;再讲赵州桥在设计上的两个特点;最后讲了桥的优点。)
2.深刻理解语言。
理解“这种设计”指怎样的设计?(第二自然段的③④句)
(2)理解“创举”。字典中的解释:开始做。
(3)理解“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这句话的意思。(赵州桥这样的石拱桥是隋朝的李春第一个设计出来的,这是李春的首创。是没有先例的。)
(4)投影片中的第二个句子除了告诉我们赵州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实际上也就告诉了我们桥怎样:(桥很坚固)
(5)远在1300年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创造性地设计建造了这样雄伟、坚固的赵州桥,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古代劳动人民是聪明的,是有才干的………)
3.朗读训练。
4.对照板书练习背诵。
(六)总结、扩展。
1.总结:学习1、2自然段我们知道赵州桥至今已有1300多年了,是隋朝石匠李春设计并参加建造的。历经千年的风风雨雨,它仍然那么雄伟,那么坚固,真不愧为是一座世界闻名的古老的桥梁。
2.扩展。
出示投影片:
(1)赵州桥在________省________县。赵州桥也叫________桥,它是________朝石匠________设计和参加建造的,到现在有________多年了。
(2)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________,既________又________。
(3)赵州桥为什么会世界闻名?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预习第3自然段。
(1)这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2)描写了龙的几种姿态?
(3)“所有的龙”指的是哪些龙?
第二课时
(一)导语。
上节课我们学了1、2自然段,回顾这个自然段的内容,说一说赵州桥是怎样的一座桥?(赵州桥非常雄伟、也很坚固)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第3自然段,这段的第1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说桥“坚固”是哪一段?(第二自然段说桥坚固)这一段说桥怎样:(桥美观)
小结:这句话由两个小分句组成,前一个小分句与上边一个自然段紧密相连;后一个小分句又与本自然段紧密相连。一句话把两个自然段连接在一起,在文章的结构上起了连接作用。这句话在第3自然段又起了什么作用。
2.自由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第一句话与后边内容的关系。(第1句的第2个小分句概括地写桥美观,其它内容是具体地写桥的美观。)
3.具体描写部分作者详细描写了桥上的什么?(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雕刻着精美的图案,作者具体描写了栏板上雕刻的图案。)
4.理解“雕刻”。(一种工艺,本文指在栏板上刻凿图案。)
栏板上的雕刻也属于石雕,在石头上雕刻想象有多大的难度。(一般的石匠是难以胜任的。只有手艺高超的精工巧匠才能完成。赵州桥已有1300多年了,但雕刻的图案并未因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说明雕刻很有深度,很有功夫。)
5.欣赏栏板上雕刻的精美图案。出示投影或录像。(电教手段可以超越时空,把学生带到赵州桥上,使其身临其境,亲眼目睹那一幅幅精美的图案。学生在欣赏美,感觉美的同时自然也就会感到这一历史遗产的珍贵。)6.让学生讲述栏板上雕刻的精美图案。(在学生观看了投影或录像之后,也就是在“欣赏美”,“感受美”之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美。”)
7.研究书中怎样描写这些精美图案。(有的`……有的……有的……所有的……)
(1)这段里写了几幅雕刻图案(3幅)
(2)这3幅图案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相同之处①画的都是龙②画的都是两条龙。不同之处:姿态不同。)
(3)栏板上只有这3幅图案吗?为什么选择这3幅图案?(栏板上有许多幅图案。这3幅图案是最精美。)
(4)作者只描写了3幅最精美的图案,其它图案雕刻怎么样?出示文字投影片:“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所有的”指桥上栏板上雕刻的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是作者的想象。因为雕刻的太逼真了,活灵活现,给人一种游动的感觉。“真像活的一样”是因为雕刻的太精美了,精美绝伦,栩栩如生。这句话不仅是对这层内容的总结,也是对桥上所有图案的高度评价。)
8.朗读训练,赵州桥上的图案是精美的,作者的语言描绘是优美的,所以我们读这段时,声音表情都应是甜美的。
9.作者是怎样写桥的美观的(对照板书:先概括写桥很美观,然后具体写栏板上图案很精美,又写了3幅最精美的图案,最后写所有的龙真像活了一样。)
10.按这个顺序练习背诵。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齐读第4自然段
2.出示文字投影片:“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理解这句话,引导学生理解关键性的词语:智慧,才干,历史遗产。
智慧:聪明。
才干:才能、本领。
历史遗产:祖先,历史上留下来的宝贵财富。
再引导学生面对全文思考这个问题。(①赵州桥设计的很有特色。②赵州桥雄伟、坚固,已有1300多年了还完好无损。③赵州桥美观。都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赵州桥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是后人引以为自豪的。)
3.造句练习:参加,而且。
(四)总结、扩展。
教师小结:赵州桥以它独特的建筑风格闻名中外,世界上许多桥梁专家都到赵州桥参观学习,如今赵州桥旁,竖立着李春的塑像,以纪念这位伟大的古代建筑师。可见赵州桥的影响多么深远。
(1)朗读全文。
(2)背诵2、3自然段。
(3)为什么说赵州桥是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4)学习生字的字形。
预习第4课《帐篷》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查字典理解生字词。
《石榴》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石榴果实成熟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石榴的热爱。
3、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品尝一种水果,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了解石榴果实成熟的特点;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仔细观察一种水果,品尝味道。
投影片,石榴、橘子、香蕉等水果。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舌头体操,读准儿化音
鼓着劲儿 一半儿 子儿
2、出示词语
嫩绿 郁郁葱葱 黄绿色
火红 越开越密 越开越盛 活泼 小喇叭 热闹
咧开了嘴 笑破了肚皮 急切 扒开 张望 报告 喜讯
玛瑙 紧偎 红白相间 晶莹透亮 酸溜溜 甜津津 清爽无比
指名读,说说有什么发现。
二、过渡
(指板书)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春天,石榴树———到了夏天,树上便开出了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这些石榴花开得怎么样?(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这些石榴花开得可真——热闹。可是我们不得不告别这些活泼、可爱的石榴花了。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引读第一、二句子。
2、石榴的外表皮是怎样变化的?
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指名回答。
3、熟透的石榴是什么样的?看插图,说一说。
4、看看课文是怎么写这些熟透了的`石榴的,出示:
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
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黄绿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1)指名读
(2)你觉得这两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这里运用了拟人的写作手法。)
(3)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是把石榴当作人来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生动形象、有趣活泼地描写出了石榴成熟的样子,让人不由得产生喜爱之情。)
(4)指导朗读。
(5)这些讨人喜爱的石榴娃娃会怎样向人们报告成熟的喜讯呢?
四、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过渡:听了石榴娃娃这么一说,真想摘一个来尝尝是什么味道!
2、出示:一个石榴
(1)按步骤观察:外皮、剥开皮里面的子儿
板书:样子 颜色
(2)请几位学生尝尝,说说是什么味道。
板书:味道
3、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出示指名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4、通过我们刚才的观察,你觉得哪些词用得特别好?为什么?
5、齐读
五、仿写
1、过渡:我们也来学着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来写一种水果吧!
2、指导
剥开橘子外皮观察、品尝,仿照课文完成填空。
出示:……,剥开( ),只见( ),取下其中一个橘瓣( ),( )的。顿时感到( )。
3、提出要求
可以仿写橘子,也可以写自己尝过的其他水果。
4、学生练习写,教师巡视。
5、反馈
(1)指名读一读
(2)师生共同根据实际情况对所读片段的用词、用句进行评价,提出修改意见。
六、总结
《石榴》教学设计 篇14
一、教学设计
(一)内容概述:《石榴》是一篇托物言志的优美散文。教学时,引导学生在熟练诵读全文的基础上,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分析石榴的形象(特征),领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进而体会作者借对石榴的描写,所表达的志向、抱负。
(二)过程设计教法学法:在指导学生熟练朗读全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通过合作、讨论等方式领会作者所托之志,培养学生积累优美语句的兴趣和习惯。辅之以多媒体教学。
二、教学流程
(一)导人新课
1、一边利用多媒体展示石榴的图片或实物,一边让学生说出有关石榴的诗句(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石榴的诗句和资料)。
2、教师补充石榴的有关知识。
石榴又名安石榴、若榴等。属石榴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夏季开花(花有结实花和不结实花两种),果在秋季成熟。石榴原产伊朗的扎格罗斯山?喜欢阳光和温暖的气候。我国在西汉时由张骞从西域带到中原,后传布南北各地。山东枣庄有我国最大的石榴园,有“天下第一榴园”和“冠天下石榴园”的美称。此外云南、四川、新疆等地也是石榴的`主要产区。石榴叶翠绿,花大而鲜艳,故各地公园和风景区也常有种植以美化环境。根据花的颜色以及重瓣或单瓣等特征又可分为若干栽培变种,如月季、石榴、白石榴、重瓣白花石榴、黄石榴、玛瑙石榴等,这些变种主要供观赏。
(二)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o1914年赴日本留学,原学医,回国后从事文艺活动,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抗日战争期间,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主要作品有:《女神》(诗集),《屈原》、《蔡文姬》、《棠棣之花》(历史剧)等o《石榴》写于1942年10月31日,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极端困难的关头,一些文化人士变节投降,苟且偷生。在此背景下,作者写成此文,托物言志,借石榴寄托情怀。
(三)检查预习
1、词汇积累(结合注释,明确一些词语的音或义)。
奇崛枯瘠犀利辟易金垂安普刺忍俊不禁
骨朵柔媚争妍斗艳古味盎然光嫩潜溢
2、请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试说说作者的写作意图(对于写作意图,学生回答可能不够准确,教师可指出,但不必作结)。
(四)整体感知
1、朗诵全文(配以轻松愉悦的古筝音乐)。
(1)教师范读第一自然段。(提醒学生注意听老师朗读时对语气、语速、重音、情感的把握和处理)。
(2)学生朗读2——9自然段(每人读一段),然后让其他学生对朗读情况进行点评。(教师稍加评价,意在指导朗读)
2、学生自由品读课文,思考完成下列问题。(可以讨论、交流)
(1)在刚才的听和读的过程中,你能体会到作者对石榴的什么感情?请告诉大家。
参考答案:对石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作者按什么思路结构全文?可分几部分?试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段。
参考答案:作者按“爱石榴、画石榴、赞石榴”的思路结构全。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自然段):点明石榴的可爱。
第二部分(2——6自然段):具体描绘石榴的特征。
第三部分(7——9自然段):抒发作者对石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本文抓住“最可爱”这三个字依次描写了石榴的哪些特征?
参考答案:依次描写了石榴的“枝叶”、“花”、“骨朵”、“果实”和“子粒”。
枝叶:(与梅、柳比较)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
花:深红色;单瓣的陆离,双瓣的华贵;对炎阳的直射“毫不辟易”。—比作夏季的心脏。
骨朵:“小茄形”,“逐渐翻红”,“顶端整裂为四瓣”,像玛瑙琢成的花瓶。
果实:似“破口大笑”。
子粒:“透明光嫩的皓齿”,丰腴,有酸甜两种o
(五)朗读、品味课文生动形象的语言1、学生自由阅读自己最喜爱的句子或段落,然后在小组内探讨、交流,说出喜爱的理由。
小组选出代表发言,在班上交流。(教师可作巡回引导,让学生品味生动、活泼的语言以及领会拟人、比喻等修辞的作用)答案不惟一,只要说明理由即可。
例:
(1)太阳增加了它的威力,树木都把各自的伞盖伸张了起来…
(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写出了石榴充满生命力的特点)
(2)石榴树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对比手法,把石榴的枝干和叶片与梅柳的作比较,形象地刻画出石榴的独特风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
(3)你以为它真是盛酒的金垒吗?它会笑你呢。
(语言幽默,富有情趣,写出石榴的变化和惹人喜爱)
(4)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的皓齿。
(这句使用拟人手法,把石榴作为一个有情有义,充满生命力的人米写,形象地描绘出石榴果实成熟的样子。鲜活的形象和富有动感,的表达令人印象深刻。)
2、请你用下面的词语各造一个句子,最好使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
枯瘠柔媚争妍斗艳忍俊不禁
【《石榴》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石榴》 02-27
石榴 02-07
《石榴》 (15篇)06-12
《石榴》 15篇03-21
《石榴》说课稿11-19
教学设计08-16
《白鹅》教学设计04-06
《绝句》教学设计04-12
教学设计与反思03-05
《秋天》教学设计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