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华体会电子竞技 通知工作总结华体会体育2串1 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设计>《好的故事》教学设计

《好的故事》教学设计

时间:2024-05-08 12:14:1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好的故事》教学设计(精)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好的故事》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好的故事》教学设计(精)

  教学目标:

  1.反复阅读课文,品味梦境中的美丽景色,体会景物自然美、画面动态美、文字诗意美和视觉色彩美。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结合“阅读链接”中的材料读懂课文,重点理解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难点:

  1.体会寓情于景的写法,感受作者在美好的景致中所寄托的情感。

  2.抓住重点段落、关键字词进行研读品味。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还记得鲁迅先生笔下的“好的故事”有什么特点吗?谁能回答?(生回答:美丽,幽雅,有趣。教师随回答板书)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走进鲁迅先生的梦境,去看一看、听一听这个“好的故事”。

  2.指名分段朗读,检查朗读情况。

  过渡:上节课我们读课文时,许多同学吭吭哧哧,读不通顺。这节课的开始,我们再来看看大家的朗读情况。我们疏通了字义,对文章有了初步印象,现在能读得通顺、读出文字的优美吗?我们请几位同学来试一试。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体会“好的故事”产生的现实环境。

  (1)学生自读第1—3自然段,说说鲁迅先生身处的环境。

  预设:提示学生可将外部的环境和屋内的环境相结合,去考虑鲁迅先生此时的心境。外面的环境是热闹的,“鞭爆的繁响在四近”;而屋内的环境是昏暗的,“灯火渐渐地缩小了”“灯罩很昏暗”,鲁迅先生抽了烟,“烟草的烟雾在身边”。鲁迅先生在这样一个热闹的夜晚,独自一人抽着烟,在灯下看书,给人一种身处热闹之中却很孤寂的感觉。

  (2)思考: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鲁迅先生说的“好的故事”是一个梦呢?

  (从“我闭了眼睛,向后一仰”“朦胧”可见鲁迅先生渐渐睡着了,可知他描述的是他的梦。)

  2.欣赏“好的故事”中的景物之美。

  (1)快速默读第4—8自然段,勾画出里面描写到的景物和人物。

  (2)指名学生回答,没回答完整的其他学生可补充。

  将文中出现的景物进行分类概括。

  (课件出示)

  “好的故事”中提到的景物和人物

  植物:乌桕、新禾、野花、丛树、枯树、竹、萍藻、枯柳、一丈红

  动物:鸡、狗、鱼

  建筑:茅屋、塔、伽蓝

  人物:农夫、村妇、村女、和尚

  其他:晒着的衣裳、蓑笠、天、云、小河、日光、倒影

  思考:作者写了这么多景和人,他用了同样的一个字来形容他们,是什么字?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美”。“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

  (3)小组内交流,说说这些景物给你怎样的感觉,可结合相关的句子说一说。

  提示:注意课下注释,读一读,明白山阴道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风景优美的地方。

  注意文中的人和景已经融为一体了,人也是景的一部分。

  3.感受“好的故事”中景物的动态美。

  阅读与思考:

  (1)作者笔下的景物是静止不动的吗?有什么特点?

  (作者笔下的景物不是静止的,是随时都在动的,因为描写的是倒影,水中的倒影会随着船的行驶、桨的运动而不停地变化。)

  (2)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

  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如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

  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

  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剌奔迸的红锦带。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

  预设:有些学生可能没有坐过船,就算坐过船也没有看到过这么多景物的倒影变化的动态美。这是实际情况和阅历所限。教师可找一些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最好是江南这种打桨行进的小船,让学生感受景物在水中倒影的变化。

  4.感受文字的诗意美、画面美。

  学生自己找出觉得写得美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自己眼前出现的画面。

  预设句一: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以至于无穷。

  明确:“云锦”原指南京云锦,是一种非常珍贵而精美的织品。这里是将美的人和事在脑海中的一一呈现,比作满天似美丽云锦的云霞,它们不停地变幻着。“万颗奔星”很有画面感,仿佛星星正倏忽地往我们眼前奔驰而过,一颗接一颗。

  预设句二:边缘都参差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

  明确:看过夏天太阳被云遮住情景的同学,便可想象出那个画面:太阳虽被遮住,却不能遮得严严实实,阳光给云朵参差不齐的边缘镶了一道金边。水中的倒影在日光的照射下,仿佛也都被镶上了日光,因为水的反射,发出的光是银色的,像是摇曳的火焰。(教师可出示夏天云朵被后面的太阳镶上金边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这句话。)

  5.感受文中景物的色彩美。

  (1)留意文中含有色彩的词语,圈一圈。

  (水银色焰、青天、大红花、斑红花、红锦带、白云、斑红花影、虹霓色的碎影)

  (2)说说这些色彩带给你的感觉。

  (“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大红花和斑红花……如缕缕的胭脂水”“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剌奔迸的红锦带……”,这里的主色调是红色,给人一种温暖、热烈的感觉,让人的印象非常深刻。)

  6.体会作者对“好的故事”的留恋。

  (1)全班齐读第9—12自然段,朗读时注意体会作者此时的心情。

  (2)小组交流质疑。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小组内讨论。解决不了的提出来,全班交流。

  预设难点一:

  “我”的这个梦是怎样惊醒的?怎么会突然“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

  (第10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给出了提示:“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几乎坠地的《初学记》”。可见原本放在作者膝盖上的书突然滑落,惊醒了作者,梦境也被搅乱了,就要消散了。)

  预设难点二:

  “我”已经睁开眼,为什么仿佛还看到了那些“好的故事”,为什么“眼前还剩着几点虹霓色的碎影”呢?

  (因为作者虽然已经睁开眼,但意识还没有完全清醒过来,还残存着一点梦的痕迹,就像“碎影”。)

  预设难点三:

  作者对这个“好的故事”有一种怎样的情感?结合相关句子说一说。

  (有喜爱之情,作者说“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有留恋之情,“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有一种故事消散后的遗憾之情,“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预设难点四:

  文章第1自然段中提到“是昏沉的夜”,结尾又强调“在昏沉的夜”,有什么作用?

  (首尾呼应,显示了结构的完整;同时梦境的美好、明丽与昏沉的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深思。)

  提示:关于这个问题的探讨可点到为止,等学生读完“阅读链接”中的文字后,再进行讨论、思考,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三、拓展阅读,质疑探究

  过渡:同学们,我们现在已经初步体会到了鲁迅先生笔下这个“好的故事”的美,但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感觉到鲁迅先生的这个梦里,根本没有具体的故事,只有各种各样的景物,它们随着小船的行进依次出现。按照我们的理解,这根本不是故事呀!那么这个“好的故事”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呢?它在这样“昏沉的夜里”,到底有什么象征意义呢?我们要结合相关文字和资料来做一些探究,当然,这些探究不会太深,但是是我们必须了解的。

  1.学生自主阅读课后“阅读链接”中的两段文字,画出你认为重要的句子。

  预设:学生可能会画出这些句子:“作者希望着这样美丽的生活,是这篇作品的主要精神。”“表现了作者的怅惘和失望,也表现了作者的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在黑暗的现实中,他强烈地追求美好的事物,把美好的事物描绘得非常的‘美丽,幽雅,有趣’,艳绚多姿;表面是在描写风景,眷恋故乡的景物,实际是有所象征或寄托。”学生找出这些句子后,对“昏沉的夜”会有一些新的认识了,可再引导他们讨论在课堂中还不太理解的、留置的疑难问题。

  2.知人论世,了解文章写就之前的背景以及作者的心情。(课件出示)

  后来《新青年》的团体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我又经验了一回同一战阵中的伙伴还是会这么变化,并且落得一“作家”的头衔,依然在沙漠中走来走去,不过已经逃不出在散漫的刊物上作文字,叫作随便谈谈。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夸大点说,就是散文诗,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鲁迅

  小结:在沙漠中走来走去的鲁迅,失掉了同伴的鲁迅,显然是十分寂寞的。如果说“好的故事”是明媚而美好的,它象征着鲁迅先生的希望,那么“昏沉的夜”则是黑暗的、孤独的,象征着黑暗的现实。

  3.学生带着新的认识再读课文,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

  4.全班交流,再谈自己对“好的故事”的理解。

  思考探究:现实是否像鲁迅先生的梦境一样美好?鲁迅先生为什么会做这样一个梦?

  明确:当时的现实是黑暗的、令人痛心的。文中两次提到故事“美丽,幽雅,有趣”,这三个词语描绘的其实就是鲁迅先生当时的一种美好的向往与憧憬。鲁迅先生将自己内心的美好愿景寄托于他梦中看到的情景,水中的各种倒影都是鲁迅先生美好愿景的表达与寄托,但倒影又是虚幻的、不停变动的,从中我们又会有一种美景易逝的担忧、不安。

  预设:在最开始学习本课时,已经让学生谈了初读本文后的印象,学生可能会认为这只是一篇描写梦境美景的小散文。但通过两个课时的学习,学生能体会到作者其实在其中寄托了自己的情感。这种情感很复杂,可能有思乡之情,可能有孤寂之情,可能有对希望的追求、对现实的绝望……,种种情感都只是我们的推测。教师要提醒学生,我们看鲁迅先生的文章,当然需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但同一篇文本,能带给不同的人以不同的触动。我们可以不用那么深刻地挖掘文本背后的东西,学习这篇文章带给我们美好的联想,触发了我们的一些思考,激起了我们去了解鲁迅生活的时代、去阅读鲁迅其他作品的兴趣,这就足够了。

四、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1.选择作业,课堂延伸。

  (1)写一写你的一个梦境,它也是一个“好的故事”吗?

  (2)读一读鲁迅先生的《野草》中的其他文章,如《秋夜》《风筝》等。

  2.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丰富积累。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好的故事》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好的故事》教学设计03-11

好的故事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 04-21

好的故事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 【推荐】02-29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10-01

讲故事教学设计12-27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06-21

语文故事小学教学设计11-20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热门)01-20

小木偶的故事教学设计08-17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