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算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估算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估算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60页内容。
教、学具准备
课件、学生收集生活中要求估算的素材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伴随着金黄的落叶,秋天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学校准备组织大家去秋游,但是遇到了一个问题想请你们来解决,一起来看看。(出示图片第60页例5的主题图)
[这里由秋游中遇到的买门票与车票的问题直接引入本课。是因为“秋游”是学生所熟知和喜爱的活动,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
“四年级同学去秋游。每套车票和门票49元,一共需要104套票。应该准备多少钱买票?”
师: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用自己的方法算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板书:49×104
二、探究新知
1、探究把因数估计得大些的情况。
(1)学生独立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请解决好的同学上黑板写出过程,并介绍一下自己所用的方法,适当地加以解释。
[前面学生已经学过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而且学生也有一定的实际购物经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独立解决这个问题,最后在全班汇总,探讨各种解决方法的可行性。在这里老师放手让学生尝试,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介绍:用笔算算出的,这样的结果很准确。)
应该准备5000元。(介绍:先利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到各个因数的近似数,再计算出结果)
应该准备5500元。(介绍:把两个因数都估计成是大一点的整十数,在将它们相乘,得到估算结果)
……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选择合适的算法,并说明理由。
师:如果你是带队的老师,你会选择哪种估算方法呢?请在小组内讨论,并说明理由。
……
[教师充分地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通过在小组中的讨论,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了解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3)小组派代表在全班汇报交流。
可能出现的结果:
a:a种方法计算得很准确,但计算比较麻烦。
b:本来就是在准备钱,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b种方法计算很简便,但钱带少了有可能会不够。 c:本来就是在准备钱,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c种方法计算也比较简便,由于把104估计得大些,那带的钱是肯定够用的,使得准备更充分。
……
(4)小结
师:这些方法都是正确的。但生活中我们在做准备时,一般都采用估算的方法。同时为了使准备显得更充分,在估算时不一定要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而是将数字估计的大些。对于这个例子而言,当然是选择把钱准备多些的方法更符合实际。
把板书补充完整:49×104≈5500 (元)
教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是要用乘法的估算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板书:乘法的估算
2、探讨可以用四舍五入方法的情况。
(1)出现解决的问题
师:现在同学们来到“海洋世界”的水上表演馆,这时他们又发现了一个问题。你还能选择正确的方法来解决吗?(能)试一试!
[教师对学生的解决方法给与肯定,增加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并给与适当的引导,得出正确的方法。]
课件出示:
在“海洋世界”的水上表演馆中,观众的看台分成了12个区,每个区有58个座位,大约可以同时容纳多少人观看表演?“
(2)解决问题,并找出合适的方法。
师:请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
学生独立完成,再请做好的同学上黑板写出来,并请他们介绍自己的方法,说明自己的理由。(请几位方法不同的同学,注意要会说出自己的理由。)
……
[教师给与学生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在已有的学习经验中探讨解决另一种问题所应当用相对应的估算方法。]
再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找到认为合理的方法。
小组派代表说明自己的选择,全班讨论出合适的方法。
……
(3)小结
师:我把同学们的意见整理了一下,意思就是在这里它只要求大家了解大概能容纳多少人,就要使结果尽量地接近准确值,所以同学们可以用把两个因数四舍五入的方法来估算。说得真有道理,我也同意你们的意见。
3、探讨乘法估算的方法。
师:我们找到的估算方法有这么多,那你认为,乘法到底该怎样估算呢?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再在全班汇报。
[让学生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了解到解决问题时应当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并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方法的能力。]
小结:把同学们的意见归纳起来就是,估算时,一是要使计算简便,(把两个因数看成整十或整百的数);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在作准备的时候可以把因数估计大些,有的时候也可以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使结果更接近准确值。一句话,就是估算方法有很多种,却没有固定的方法,要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
三、拓展应用
1、了解乘法估算在生活中的用处。 [了解到估算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师:乘法估算到底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呢?
请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实例。
2、基本练习,书上61页的第1题。
师:我们就来看看生活中用到的估算。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在回答时要说明是怎样估计的。
下列各数你是怎样估计的?
(1)《新编小学生字典》有592页,大约是( )页。
(2)小俊每分钟打字108个,大约是( )个。
(3)本校有学生688人,大约是( )人。
(4)李平大叔今年收橘子1328千克,大约是( )千克。
3、为供水商人解决问题
[根据学生解决自己生活中所发生的问题,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同学们估计得真好。你能为我们学校的供水商人解决下面这个问题吗?
课件出示:
供水商人:“全校一个月大约喝多少桶纯净水?”
“我们班一个月大约喝11桶纯净水。”
师: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生:还要知道全校有多少个班。
填出条件后,再请学生解决。并请两位同学上台展示,说明理由。(答案相同)
4、解决燕鸥的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燕鸥吗?这里有一段有关它的介绍。
看课件。
“燕鸥从北极飞到南极,行程是17000千米。如果它每天飞780千米,20天能飞到吗?”
请同学为燕鸥解决问题,并请1—2位展示。
5、估计数字
[使学生能灵活地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1)师:同学们会写作文吗?老师常常看到有的同学写作文,写几句话,就数一下字数。是为了什么呀?
看来同学们常常都会估计文章的字数,那请你估计下面这篇文章的字数。
荷花
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过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估计好后,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找到合适的方法。
(2)师:会打字吗?如果给你15分钟的时间,你能把这篇文章打出来吗?
首先要了解学生自己每分钟打字的个数,再采用估算方法来解决问题。
四、反馈小结
自我评价及小结。评价一下自己在这节课中的表现以及收获。
师:估算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掌握的数学知识也是多种多样的。当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的时候,也是要注意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希望大家都能在生活实际中用好我们的数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实际生活中运用估算的过程,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并且养成估算的习惯。
2、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了解估算在生活中应用的必要性,发展学生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
3、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形成具体问题采用具体的方法分析的辩证观点。
估算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体会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理解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估算。
3、应用估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出示:
20×4=6×70=200×5=400×3=90×8=
要求学生口答出这些算式的结果,并抽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在前面我们学习了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这节课我们就在这个基础上来研究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1、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小明家的梨园丰收了,你们想去看一看吗?
爸爸正在摘梨呢,他们家的这8棵梨树能摘多少千克梨呢?
小明提出建议把梨全部摘下来称一称。
你们同意小明的做法吗?为什么?
爷爷建议怎么做呢?爷爷建议我们怎样得到8棵梨树的产量?
那你想知道怎样进行估算吗?让我们先来看一下,一棵梨树能摘梨91千克,8棵梨树能摘梨多少千克应该怎么列式?
如果我们只需要知道大概的产量,我们可以对91×8进行估算。
为什么要把91千克看做90千克而不看做100千克呢?
抽一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后集体订正。
教师注意提醒学生用约等于符号。
现在谁来说一说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你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了吗?让我们来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1题后全班订正。订正时抽学生分别说明估算过程。
2、教学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下面我们要研究的是:三位数乘一位数又该怎么估算呢?
爸爸一棵梨树上的梨卖了197元,8棵梨树上的'梨大约可以卖多少钱呢?
我们先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该怎么列式计算呢?怎样算出大约可以卖的钱呢?
为什么你要选择估算?
根据前面的学习经验你能试着估算197×8吗?
抽一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学生试着估算后全班汇报。
如果有其他做法,则请学生说明理由,再组织全班讨论。
由此看来,三位数乘一位数又该怎样进行估算呢?
3、小结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课堂活动第1题。
(1)教师:求大约有多少个学生?根据图中的哪些条件列式?怎么列式?
(2)教师:求3辆这样的汽车能不能坐下所有的学生怎么办?
教师:怎么算?
四、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学了今天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
练习三第2,4,8题。
估算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2~3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学习过程,体会乘法的口算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采用多种方法较熟练地进行口算,培养类推的能力。
3能从现实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能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
切联系,进一步了解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如何使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教具、学具准备
单元主题图,情景图,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学校准备组织同学们到市体育馆观看篮球比赛,瞧,这就是市体育馆。(展示单元主题图,不出现对话框)
教师:你想知道些什么?
教师:这些问题我们请图中的小朋友来帮助我们好吗?
根据学生的提问点击小朋友依次出现对话框。
教师:看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从学生提的问题中抽出:“A区有多少个座位?”这个问题进行解决。
二、新课教学
1教学例1
教师:要求体育馆A区有多少个座位,怎样列算式呢?(列出算式)教师引
导学生思考:
怎么口算48×10?哪位同学来说说自己的算法?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方法:
①我是这样想的,10个十是100,48个十就是480。
②40×10+8×10。
③48×5+48×5。
④48×2×5。
⑤10×6×8。
⑥48×9+48×1。
⑦48扩大10倍,就是480。
教师:同学们真会动脑筋,能应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相信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算法,你能把自己口算48×10的算法说给同桌听吗?(同桌两人互相说算法)
教师:用你喜欢的算法来计算第2页的算一算,把结果写在书上。(集体订正)请同学们观察这4道题(包括48×10),通过口算,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那如果两位数与其他整十数相乘,又该怎么算呢?
2教学例2
(出示例2的情景图)请学生观察主题图
教师: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教师:你能解决吗?从哪儿知道的?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说法:
教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那你知道这些面粉的共重多少吗?(出现另一
个对话框)你会列式计算吗?试一试。
教师:这道题你准备怎么做?把你的算法先讲给同桌听一听。
谁愿意把你的算法讲给大家听一听。
教师:同学们想得好,计算得也很正确,有的同学把两位数乘整十数变成
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一个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进行口算;也有的同学采用把两位数先乘一位数,再把积扩大10倍的方法。大家用旧知识解决了新问题,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教师: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第3页的算一算中的.3道题(集体订正)。
三、巩固学习
(1)学生互相出题算一算。
(2)看卡片算积,一个小朋友拿卡片,另一个小朋友说积。
四、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同学们交流。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2~3页例2。
教学过程
(出示例2的情景图)
教师:一共有多少袋面粉?你们是怎么数的?
教师:如果要算出这30袋面粉共总多少千克,我们还要知道什么条件才行?
教师:现在可以求出这些面粉共重多少了吗?怎样列算式?
教师:这道题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计算呢?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小伙伴商量商量吧!
学生间相互讨论,教师也参与到他们的讨论中。
教师:你们的方法都不错!用到了我们前面例1学习的知识,让两位数与10相乘,直接扩大10倍。还想用你们的好方法计算其他的计算题吗?
教师出示练习题:
21×20=45×30=50×32=
学生做题时,教师察看作业情况。
教师:你们又是怎么算这些题的呢?
估算教学设计4
教学设计说明: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是《数学课程标准》为学生提出的关于估算的学习目标。要落实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充分认识估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广泛应用,认识估算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具有的重要意义。在本课的设计中,我先创设情境,引出问题,让学生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答要用到除法估算来完成,理解除法估算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然后让学生根据已有的估算经验,自己尝试着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对除法估算有一个建构的过程。紧接着让学生归纳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面对具体情境进行估算,通过对买“笔记本”和、“解决住宿问题”这两个问题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灵活解题能力。教学中,我还设计了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应用除法进行估算的例子,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16页例2及“做一做”练习三第3、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性,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课本例2:李叔叔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
2李思家4个月用电143度,平均每个月用电多少度?
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1、列式:124÷3≈ 153÷4≈
2、请学生说一说算式的意思。
3学习估算方法。
(1)124÷3≈如何估算?
生1:124≈120 120÷3=40 124÷3≈40
生2:124=120+4 120÷3=40 4÷3≈1 40+1=41
分析与比较:两种方法都正确,虽有细微差异,但都接近准确值,不影响对问题的合理解决。
(2)学生独立估算:143÷4≈
生1:143≈160 160÷4=40 143÷4≈40
生2:143≈120 120÷4=30 143÷4≈30
引导学生归纳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把被除数看成整百(整十)或几百几十(几千几百)的数,除数不变,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进行计算。
三、联系实际进行估算。
1、每本笔记本3元,200元最多能买多少本?
2、185人的旅游团要在“阳光饭店”住宿,每4人一间,最少需要多少间?
第1题:
(1)学生独立列式估算200÷3≈_____。
生1:200≈210 210÷3=70 200÷3≈70最多能买70本。生2:200≈180 180÷3=60 200÷3≈60最多能买60本。
生3:200=180+20 180÷3=60 20÷3≈6 60+6=66最多能买66本。
(2)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哪个答案合适?200元能估成210元吗?为什么?
(3)组织学生交流:只有200元,估算时不能将200估大,只能估小。
第2题:
(1)学生独立列式估算。 185÷4≈
生1:185≈200 200÷4=50 185÷4≈50最少需要50间。
生2:185≈160 160÷4=40 185÷4≈40最少需要40间。
(2)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哪个答案合适?185能估成160元吗?为什么?
(3)组织学生交流:已知有185人需要住宿,在考虑所需房间数时,应将185看成200,这样才能保证有足够的房间……
四、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应用除法进行估算的例子。
五、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思考:小白兔和小花猫的想法都对吗?为什么?
2、做一做第2题:估算学生独立完成。
六、全课小结,学生谈体会。
估算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第59页的例2,做一做及练习十四第5~12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在积极参与和讨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
(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解释估算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比较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教学重点:尝试估算的过程,进一步巩固口算,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教学难点:
合理选择估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方法:
探究讨论尝试、练习、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
2.你能估算下面各题的结果吗?
二、新课学习,探究新知:
1.出示59页主题图.问:他们遇到了什么麻烦?你能帮帮他们吗?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从中获取相关数学信息,并根据信息提出:同学们要在会议室听课,那么你们知道会议室里有多少排椅子?每排有多少个座位呢?
哪个同学知道?愿意来说一说吗?
(2)把在图中获取的信息汇总,说成完整的'一道题:
大会堂里共有18排座位,每排22个座位。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要判断350名学生能否坐得下,必须估算出会议室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3)小组合作列出算式并说说自己的想法.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算式:
18×22
22×18
2、探讨估算方法。
(1)小组讨论:怎样估算得数?小组合作讨论;22×18≈你是怎么想的?
(2)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估算方法。
方法一:18≈20 22≈20
20×20 = 400(个)
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方法二:18≈20
22×20 = 440(个)
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方法三:22≈20
18×20 = 360(个)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3)比较、评价。
学生说出后肯定学生的想法.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4)小结:同学们太棒了,能根据已学的估算知识,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可见,估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太大了,那么,谁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估算的呢?
3、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刚才我们用了3种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得出3种不同的结果,那是不是每种方法都能比较有把握地判断出够不够坐呢? 着重引导学生明白:在第(3)种情况中,是估小了,既然估小了都够坐,那实际结果肯定就能坐下。这种方法在这里相对而言更有把握解决“够不够坐”的问题。
4.总结出估算的方法
乘法估算,先把两位数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数,然后再用口算的方法确定积的范围,或者把其中的一个数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数,然后再用口算的方法确定积的范围.
三、巩固练习:
1.估算下面各题(估算抢答比赛).89×30≈
43×22≈
35×19≈
24×39≈
63×29≈ 2.做课本59做一做 尝试解决问题。
(1)请学生运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有一本书,它其中的一页有23行,每行约有22个字。一页大约有多少个字?
(2)组织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尝学习的乐趣。
3、练习,突破难点
《气象知识知多少》每本19元,李老师决定买12本,李老师大约要准备多少钱?
选择答案:A、12看成10
10×19=190(元)
B、19看成20
12×20=240(元)
针对不同争议,同桌互议,然后汇报。
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由于因数的不同特点,估算的方法可能有几种,但我们在解决不同的情境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具体情况,灵活地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尽量取整十整百的数或者是几百几十的数。什么时候估大些,什么时候估小些,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不能机械地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
你们可要记住了哦!
四、扩展延伸:
1.请你来做小判官
2.生活应用
秋游快要结束了,游乐园离学校有3千米的距离,同学们以每分钟55米的速度返回,1小时能返回学校吗?
五、总结
请学生谈收获。
六、布置作业
1.练习十四:第4题、第10题
2.课外延伸
请你把你是怎样用估算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小故事记录下来,写一篇生动的数学日记。
估算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6页例2及“做一做”,练习三第3、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什么时候要估小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理解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
1、 看图出示以下情境和问题:
①课本例2:李叔叔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
②从学校到仙女湖有223千米,客车行驶了4小时,平均每小时约行多少千米?
③每听饮料3元,100元最多能买多少听饮料?④在一次地震中,有灾民182人,如果按每4人发一顶帐篷,最少要准备多少顶帐篷?
2、请学生尝试列出解答上面各题的算式。
一般来说,学生都能根据除法的含义列出下列4个算式:124÷3≈、223÷4≈、100÷3≈182÷4≈。
3、体会除法估算是解答问题的一种工具。
请学生逐一说出上面四道算式的意思,让学生在说算式意思的过程中,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答要用除法估算来完成,理解除法估算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
二、怎样进行除法估算
1、一般方法
(1)从上面4个算式中抽出:124÷3≈,请学生尝试估算。
(2)展示、交流学生估算的过程和方法。
生1:124≈120 生2:124=120+4
120÷3=40(或3×40=120) 120÷3=40
每人大约运40箱。 剩下的4箱中每人还
可运1箱,每人大约
运41箱。
引导学生对以上两种估算的过程和方法进行比较:
①两种估算的过程和方法都是正确的。
②两种结果虽然有微小的差异,但都接近准确值,不影响对问题的合理解决,可以说,这样的差异在本题的解决中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3)让学生独立估算223÷4≈。
学生估算的.过程和方法与124÷3≈的估算过程方法会基本相同。有以下几种思路:
生1:223≈200 生2:223=200+23 生3:223≈240
200÷4=50 200÷4=50 240÷4=60
平均每小时 平均每小时 平均每小时
约行50千米。 约行55千米。 约行60千米。
以上3种结果都对,说明汽车的速度每小时在50~60之间,当然以55最佳,因为它更接近准确值。
(4)归纳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通过以上两例、引导学生归纳: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一般是把被除数看成整百(整十)或几百几十(几千几百)的数,除数不变,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进行计算。
2、面对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1)再现问题:
①每听饮料3元,100元最多能买多少听饮料?
②在一次地震中,有灾民182人,如果按每4人发一顶帐篷,最少要准备多少顶帐篷?
(2)组织讨论:
组织学生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a、在解决问题①中,能将100估成120吗?为什么?b、在解决问题②中,将182
成160合适还是估成200合适?
(3)交流看法:
请学生针对上述两个问题在班上进行思想的碰撞。通过研讨,让大多数人明白:在问题①中,只有100元钱,所以估算时不能将100估大,只能估小;在问题②中,已知灾民182人,在考虑所需帐篷数时,应将182看成200,这样才能保证有足够的帐篷让灾民渡
困难期。
(4)估算解答
请学生独立完成100÷3≈、182÷4≈的估算。学生作业后,点名说一说估算的过程结果。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16页做一做第1、2题。面对第1题的具体情况,让学生思考:把260看成240或280都可以吗?为什么?
2、完成练习三第3、4题。面对脱离了具体背景的除法估算,请学生根据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正确求出估算结果。完成后,可请学生简单说一说是将被除数看成多少来计算的。
3、补充练习:160人去春游,每辆车坐28人,6辆车够吗?你会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吗?
请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将乘、除法估算技能用于解答同一个问题之中,培养学
生灵活解题能力。
解法一:28≈30 解法二:160≈180
30×6=180 180÷6=30
160<180 180>160
6辆车够。
估算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
16页例2估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进行估算,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什么时候要估小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进行估算,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什么时候要估小些。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进行估算,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什么时候要估小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哪些估算?你们记得怎样估算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估算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题2,
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怎样列式?
2、学生说,教师一边列式124÷3≈
再问:怎样进行除法估算?
学生分组讨论,再汇报。教师板书。
生1)124≈120 生2)124=120+4
120÷3=40 120÷3=40 4÷3≈1 124÷3≈40
3、对比两种估算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方法,只要合理都可以采用。
4、总结加强。
三.巩固练习:
1、做p16 “做一做”第1、2题。学生说说题意,并说一说为什么260可以看作240或者280。之后解答这道题目。进行全班性讲评。
2、完成练习三第3、4题。
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除法估算
124÷3≈40(箱) 或者 124 = 120 + 4
120÷3=40(箱) 4÷3=1(箱)……1(箱)
124÷3≈41(箱)
估算教学设计8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本单元是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口算、笔算以及加减法估算、一位数乘法估算的基础上学习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估算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计算方法。估算的方法虽不确定,但应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的`结果符合问题实际又接近准确值,使估算的过程尽可能简便。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上册第60页的例5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
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事例,使学生懂得应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结果符合问题实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理解、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
难点:能使估算结果合乎实际情况。
关键: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铺垫孕伏
(多媒体出示:一组海南省琼海市美丽的自然风光图)
师:我们琼海市是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现在就让我们带领客人(这是一节接待课)一起欣赏吧!(多媒体播放,教师介绍:万泉河、白石岭、博鳌、……)
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感受?你想做些什么呢?
分别请几个学生说一说。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在画中来一次“琼海一日游”,好吗?
[设计思路:选择学生熟悉的当地景点,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数学知识产生亲切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二、探究方法,学习新知
师:出发前,我们必须准备好车票和门票。
1、(多媒体出示例题)例5:一套车票和门票49元,四年级一共需要104套票,需要准备多少钱呢?
2、审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指名口答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用乘法算,加深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
3、学生独立估算。(当学生选择笔算时,教师把笔算的竖式板书,同时说明:笔算的结果很准确,但当我们去旅游时一般不需要把钱算得那么准,这时我们可以选择估算。)
师:你会估算吗?
学生独立估算,算好后,反馈学生不同的估算方法:
方法一:49×104≈5000(元)
↓ ↓
50 100
方法二:49×104≈5500(元)
↓ ↓
50 110
方法三:49×104≈4500(元)
↓↓
45100
方法四:49×104≈5250(元)
↓↓
50105
[教师注意倾听并及时记录学生的不同方法以便及时评价,有便于后面的集体讨论,一方面调动学生情感因素,另一方面从调动学生情感因素出发,巧妙引导学生逐层讨论,逐项比较,发表自己个性化的看法,形成思考的习惯,提高辨别比较的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有序性和口头表达能力。]
估算教学设计9
目标:
增强自主的探索的意识,让学生体验在数学学习中成功的喜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同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
教学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及
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二、创设情景,探索新知
三、尝试应用,拓展深化
四、回顾总结,汇报收获
五、布置作业
1.考考你:
算一算,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投影)
40×20 30×50
47×23 34×58
50×30 40×60
60×30
68×35
70×40
学生独立指名回答,并出示学生的结论。(投影出示)
2.揭示课题:
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确定积在什么范围内,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1.多媒体出示:
六年级(1)班订《学习报》,每份29元,全班42人,每人订一份,一共用多少钱?
2.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
3.如果我们不列算式,你知道这道题的结果大约等于多少吗?
4.你是怎么想的?谁能告诉老师和你同学?(分小组讨论、交流,并指名回答)
5.同学们都说得好!那么计算的结果:比800大或小?比1500呢?比1200呢?
6.800、1500、1200这几个估算的结果都对吗?为什么呢?
7.那么哪个估算的结果更加准确一些呢?你有什么方法验证一下呢?(指名学生板演)
8.现在知道哪个估算的结果更准确一些了吗?是哪个数啊?
9.为什么呢?指名回答?(小黑板出示学生的总结)
(多媒体出示习题)
1.填空。
24×53的得数比()大,比()小,在()左右;
2.先估算,再用竖式计算。
28×46 62×25
58×19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教科书P33—34“想想做做”的第1、3、5题和第4题的最后三题。
1.分小组完成计算;说出自己发现了什么?
2.总结归纳。
3.学生齐读得出的发现。
1.学生集体读题,弄清题意。
2.学生列出算式:29×42
3.学生:可以。
4.可能出现①、学生甲:29×42如果把29看作20,把42看作40,20×40=800;②、学生乙:29×42如果把29看作30,把42看作50,30×50=1500;③、学生丙:29×42如果把29看作30,把42看作40,30×40=1200。
5.比800大;比1500小;在1200左右。
6.学生:都是对的。
7.列竖式计算得出准确的结果。
29
×42
58
116
1218
8.学生:知道了;是1200更准确一些。
9.学生总结发现:把两个乘数分别看作与它们接近的'整十数,估算的结果会更准确一些。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学生一边回顾一边说。(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知道了估算的方法。)
(旧知引新知)
学生通过“考考你”这个教学环节,参与计算,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归纳得出:把两个乘数分别看作与它们接近的较小的整十数和较大的整十数,可以确定积的大致范围。
让学生明确这节课学习的内容。
通过创设情景的教学,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通过教师的提问和学生自己的回答、学生和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去探索和体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过程;让学生初步掌握估算的方法。
6.让学生知道:
估算的方法是多样的,只要合理,都是可以的。
7.通过学生上节课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动手去算一算,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这节课运用掌握,及时地巩固。
8.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增加学生的学习信心。
9.让学生去探究发现,并及时总结归纳。
学以致用,通过学生自己解决一些问题,深化学习的成功。
这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的知识进一步认识。
估算教学设计10
课题:乘法估算(例5)
课型:新授
教具
图片、
教学过程:教师导学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学校组织秋游活动,我们四年级同学去××公园,去那里的费用是每人49元,包括客票和公园门票,四年级全年级共有104人,老师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呢?
出示图片:
二、探究方法,学习新知:
1、师:你们能帮老师估算一下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吗?
1)独立估算,并写出估算过程
2)小组内学生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和结果。并说明理由。
3)全班交流。反馈学生估算结果
鼓励学生说出多种想法。
4)对估算结果进行评价
师:你认为谁估计得更接近准确的钱数呢?为什么?
5000元更好些。
让学生尽量说出自己的想法
在估算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
小结:接近准确值(符合实际);计算方便(将两个因数看成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
2。运水公司为居民运送纯净水,一月份运送718桶,照这样计算的话,估算一下,全年可以运水多少桶?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找出信息和问题
小组内学生交流计算。
反馈学生估算结果:
a、49元大约是50元,四年级全年级共有104人,大约是100人。50×100=5000元,老师准备5000元就够了。
b、49元可以看作是50元,全年级的.104人可以看作是110人。50×110=5500元,应该准备5500元。
可以利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数看作是一个接近整十整百的数,再去相乘,计算出大约的数。
学生独立估算,小组交流,全班汇报方法。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为学习新课作准备。
使学生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
教学过程
三、巩固新知
1你是怎样估算的?
《新编小学生字典》有592页,大约是()页。
小明每分钟打字108个,大约是()个。
本校有学生688个人,大约是()人。
李平大叔今年收橘子1328千克,大约是()千克。
2小明同学走一步的平均长度是62cm,他从操场这头走到那头共走了252步。操场大约长多少米?
a1800米b1200米c1500米
3沙坪小学有学生612人,全乡有这样的小学19所,全乡约有多少名小学生?
燕鸥从北极飞到南极行程是17000千米,如果他每天飞780千米,20天能飞到吗?
4、第62页的5、6、7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五、作业:第63页8、9、10、11、12
学生独立估算,全班汇报
列出乘法算式,写出估算过程,汇报估算结果。
独立找估计的方法,交流各自估计的结果。
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归纳概括、迁移类推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
2、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归纳概括、迁移类推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学习乘法估算的全过程,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
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
难点
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估算教学设计11
教学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P59例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过程,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初步理解估算方法。
2、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解释估算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比较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估算意识。
教学难点
合理选择估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出新知
1、口算
20×20=24×10=40×50=12×30=
2、下列算式,你能估算各题的结果吗?你是怎样想的?
28×4≈62×7≈
二、创设情景,自主探究
1、创设情景,引出主题
分析引导:完整地说一说你收集的信息?
“能坐下吗”是什么意思?
要比较座位数与人数的大小,必须先求出什么?
2、尝试估算,探索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个人汇报,教师板书。(着重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方法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它与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相类似,估算时可以把其中的一个两位数看成整十数,也可以把两个两位数都看成整十数,再用口算确定估算结果。
3、巧理信息,探究明理
师:同样是估算,为什么会出现几种不同的结果呢?
四人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学习卡一,并对照黑板板书汇报成果。
分析小结:估算的时候我们可能把因数看大了,这时估算的结果比实际结果大,也可能会把因数看小了,这时估算的结果比实际结果小,不同的估算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估算结果,但都会与实际的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的误差。
4、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刚才我们用了3种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得出3种不同的结果,那是不是每种方法都能比较有把握地判断出够不够坐呢?
着重引导学生明白:在第(3)种情况中,是估小了,既然估小了都够坐,那实际结果肯定就能坐下。这种方法在这里相对而言更有把握解决“够不够坐”的问题。
5、指导看书,质疑释疑
三、应用提高,巩固深化
1、随堂练习,检验效果
(1)、口算(书本P62第10题第一行)
89×30≈32×48≈43×22≈35×19≈
()()()()()()()()
(2)、(书本P59做一做)一页有23行,每行约23个字,一页大约有多少字?
2、配对练习,突破难点
《气象知识知多少》每本19元,李老师决定买12本,李老师大约要准备多少钱?
选择答案:A、12看成1010×19=190(元)
B、19看成20xx×20=240(元)
针对不同争议,同桌互议,然后汇报。
难点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由于因数的不同特点,估算的方法可能有几种,但我们在解决不同的情境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具体情况,灵活地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四、实践生活,升华教育
勇当小记者,采访听课老师,巩固所学知识。
内容A、我们组采访的是()老师,他家每月水费支出大约是()元,一年大约支出水费元。我们是这样估算的。
内容B、我们组采访的是()老师,他每天批改作业()本,每个星期(5天)大约批改作业本,每学年(40个星期)大约批改作业本。
看到这些数字,你有什么感受?
五、互动总结,课外延伸
互动总结: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又有什么收获呢?
课外延伸:请你把你是怎样用估算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小故事记录下来,写一篇生动的数学日记。
附:板书设计
估算教学设计12
【教学内容】
加减法的估算。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学会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解释估算的过程,掌握估算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境用不同的策略进行估算。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在估算的过程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感受学习数学的用处。
【教学重点】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难点】
正确估算,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结合生活实际,了解什么是估算
1、师:昨天,我们班的小明练了半页铅笔字(出示),猜猜大约有多少个?
教室里这盆花大约有多少片叶子?
看画面(书中第32页图),教室里大约有多少台电脑?
小结:刚才我们猜测大约数量的过程就是估计。
2、师:看图(一枝铅笔和一块橡皮),小明想买这两种文具,估计一下大约需要花多少钱?
(选取学生熟知的生活材料,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估计价钱再尝试简单的估算过程,体会什么是估算,同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总结:刚才的过程不仅估计了价钱还进行了计算,就是一种估算。(板书:估算)
3、师: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用到了估算?
(感受估算的广泛应用)。
二游戏练习,为新知铺垫
1、师:你们生活经验这么丰富,真了不起!这些数字朋友都赶来祝贺了(课件演示:192824435167)仔细观察,它们分别和哪个整十数最接近?(203020405070)
2、师:现在你能很快说出这几个算式结果大约是几十吗?
19+2828+2443+5151—2443—19
(这一阶段加减法估算的策略有两种:一种是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每个数字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一种是加减法口算的方法,即先算十位,再根据个位上的数来判断最终的结果。这一环节为学习新知做了思维与知识的铺垫。)
三结合具体情境学习估算
1、亲身体验,体会估算的必要性。
师:同学们喜欢逛商场吗?昨天老师也去了商场,准备买这些生活用品(出示图画:热水瓶28元烧水壶43元水杯24元)
老师带100元钱够吗?可以计算也可以估计一下──
谁先想好谁先发言。(鼓励学生用最快的速度去判断)
根据学生的反应,教师点拨:一种是估算,一种是用笔计算,还有的同学口算,在没有让你们算出准确数量的情况下,你们觉得哪一种方法更快,更简便?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进行判断,通过实际体验,集体讨论,感受估算的必要性。)
2、多种策略进行估算。
师:现在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请大家估计一下,老师带100元钱够买这三种用品吗?(教师说“三”的语气加重)先独立思考,再和伙伴交流,看哪个小组想的办法多!
(充分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并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集中集体的智慧,探索估算的方法,学会估算。)
学生汇报:(这里教师根据可能出现的估算方法加以点拨,引导学生解释估算的过程,让学生之间相互补充,明确估算策略。)
A:连加。
B:连减。
C:加减混合。
3、集体验证:这三种用品一共多少钱?(95元)看来你们估算的方法是非常正确的。
4、总结:刚才你们在帮老师买生活用品的时候体验了10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板书:加减法的估算)估算很简单,可以把一个数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进行大约的计算,也可以加减十位上的数,再估计个位上的结果。遇到实际情况要灵活运用。
四巩固练习
1、第31页的“做一做”。
2、第32页的第二题。(小明原有20多枝水彩笔,妈妈又给他买了12枝,他现在的彩笔数量是一个不确定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估算教学设计13
课题:
乘法估算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
2、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归纳概括、迁移类推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学习乘法估算的全过程,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
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乘法估算的基本方法。课文第60页的例5、相应的“做一做”,以及练习十中的第1—6题)
教具准备:
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学校组织秋游活动,我们四年级同学去××公园,去那里的费用是每人49元,包括客票和公园门票,四年级全年级共有104人,老师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呢?
出示图片:
二、探究方法,学习新知:
1、师:你们能帮老师估算一下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吗?
1)独立估算,并写出估算过程
2)小组内学生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和结果。并说明理由。
3)全班交流。反馈学生估算结果。
4)鼓励学生说出多种想法。对估算结果进行评价。
师:你认为谁估计得更接近准确的钱数呢?为什么?在估算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
小结:接近准确值(符合实际);计算方便(将两个因数看成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
2、运水公司为居民运送纯净水,一月份运送718桶,照这样计算的话,估算一下,全年可以运水多少桶?
三、巩固新知
1、 你是怎样估算的?
《新编小学生字典》有592页,大约是( )页。
小明每分钟打字108个,大约是( )个。
李平大叔今年收橘子1328千克,大约是( )千克。
2、小明同学走一步的平均长度是62cm,他从操场这头走到那头共走了252步。操场大约长多少米?
a1800米 b1200米 c1500米
3、沙坪小学有学生612人,全乡有这样的小学19所,全乡约有多少名小学生?
燕鸥从北极飞到南极行程是17000千米,如果他每天飞780千米,20天能飞到吗?
4、第62页的5、6、7
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五、作业:第63页8、9、10、11、12。
估算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使同学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讨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会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给同学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乘法估算的方法,学会乘法估算。教学难点:探索乘法估算的方法,学会乘法估算。
教具、学具准备:
主题图等。
教学过程:
一、知识迁移,导入新课
1、你能说出下列各数的近似数各是多少吗?69、22、74、87、99、18
2、下列竖式,你能估算各题的.结果吗?你是怎么想的?18×4 51×7 89×
522×8 37×3 71×6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导言:同学们都在多媒体教室里上过课,那么你们知道多媒体教室里有多少排椅子?每排有多少个座位呢?哪个同学知道?愿意来说一说吗?
2、出示P59例2情境图
引导同学观察:情境图中提供了有关的哪些信息?小明同学提出了什么问题?
三、迁移类推,探究新知
教学例2.“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你能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看。
1、小组合作交流——你用什么方法估算?
2、指名汇报。师小结整理如下:
要判断350名同学能否坐得下,必需估算出多媒体教室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方法一:18≈20 22≈20 20×20=400(个)
所以,350名同学能坐下。
方法二:18≈20 22×20=440(个)
所以,350名同学能坐下。
方法三:22≈20 18×20=360(个)
所以,350名同学能坐下。
3、小结:同学们太棒了,能根据已学的估算知识,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可见,估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太大了,那么,谁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估算的呢?同时出示课题----乘法估算。
4、小组合作交流后,引导同学总结出估算的方法:
估算时,先把两位数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数,然后再进行计算。
四、巩固新知
1、第59页做一做。
2、第61页第7题:投影出示情境图
引导同学观察图,说说你从图中得到什么信息?①人人动手独立完成,将估算结果写在亮题板上。②同桌交流,说说估算的方法。
展示同学的试题,说说你的估算方法,集体讲评。
3、第61页第8题:
4、第62页第9题,夺红旗小游戏。
①以小组为单位,按箭号所指的方向开始计时。②请优胜组派代表介绍经验。③给优胜小组插上小红旗。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又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乘法估算
方法一:18≈20 22≈20 20×20=400(个)
所以,350名同学能坐下。
方法二:18≈20 22×20=440(个)
所以,350名同学能坐下。
方法三:22≈20 18×20=360(个)
估算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性,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面对具体情境进行的估算。
教学建议:
教材给出了两个学生对例2的不同解题策略,使学生明白: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只要合理都可以采用。具体教学时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
1、理解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
a.课一开始除了教材中“李叔叔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外还可以创设更多情境。
如:在一次地震中,有灾民182人,每4人发一顶帐篷,至少要准备多少顶帐篷?
每听饮料3元,100元最多能买多少听饮料?
b.请学生尝试列出解答上面各题的算式:124÷3≈182÷4≈100÷3≈
c.请学生逐一说说算式的意思,在说意思的过程中,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答要用除法估算来完成。
2、怎样进行除法估算。
A.一般方法
a.从上面的算式中抽出:124÷3≈,请学生尝试估算,估算之后展示交流各自估算的`方法。
生1:124≈120,120÷3=40(或3×40=120),每人大约运40箱。
生2:124=120+4,120÷3=40,剩下的4箱中每人还可运1箱,每人大约运41箱。
b.引导学生对以上两种估算过程和方法进行比较。
c.归纳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B.面对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a.再现一开始问题情境,每听饮料3元,100元最多能买多少听饮料。
在一次地震中,有灾民182人,如果每4人发一顶帐篷,至少要准备多少顶?
b.组织讨论,能将100估成120吗?为什么?将182估成160合适还是估成200合适?
通过对买饮料和准备帐篷这两个问题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灵活解题能力。
【估算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06-18
《估算》 05-23
《乘法的估算》 08-09
乘法的估算 04-03
四年级上册乘法估算教学设计04-07
乘法的估算 (13篇)04-13
乘法的估算 13篇04-08
《万以内数加减法估算》 11-09
《用估算解决问题》 (精选20篇)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