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 通知工作总结 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设计>《山中访友》语文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语文教学设计

时间:2024-08-13 10:28:4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山中访友》语文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山中访友》语文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山中访友》语文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语文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②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③展开想像,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④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课前准备: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自主讨论学习本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内容:

  抓重点词语,感知内容,理清思路,诵读感悟。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悟

  ①导入新课,阅读标题,揣测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板书课题:山中访友

  读课题,猜一猜作者到山中去访问一位怎样的朋友?访问的情形会是怎样的?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只要合乎情理,或能自圆其说,即可。)

  学生可能会说:

  访一位多年不见的住在山中的武林高手——切磋武艺;

  访一位隐居山中的诗人——煮茶论诗;

  访一位得道的僧人——禅悟人生;

  访山中的动物——要保护动物等……

  教师:可作者是怎样说的呢?

  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像,跟随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②学生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

  幽径、逝川、青翠、唱和、湛蓝、赞助、玄奥、清澈、禅心、凝神、犬吠、德高望重、波光明灭、返老还童、津津乐道、栀子花

  ③感悟内容

  点名让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a、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b.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讨论明确:

  读到第3自然段,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要访的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研读与赏析

  作者与大自然是那样贴近,关系是那么密切,他在山中拜访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朋友?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①精细地朗读课文,细细品味,自主探究,讨论明确:

  古桥——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树林——知己——我变成了树

  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浑浊

  小溪——妹妹—一唱和小诗

  白云——大嫂——天空的护士,使天空返老还童

  瀑布—一—大哥一一天生金嗓子,无回报地从古唱到今

  悬崖—一爷爷一一给人清净、无杂念的心境

  云雀——弟弟——纯洁少年,从不说是非

  石头——敲击——时间的回声

  落叶——纹理——命运的.手相

  小花——采一朵插头上——悄悄做一会儿女性(寻找一份荚)

  阵雨——侠客吼叫,醉酒的诗人朗诵——感动又吓人

  归鸟——伴我披月回家女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②合作探究: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进山看了一路的美景,可作者为什么却说成“山中访友”?

  讨论明确

  作者访问的是自然界的朋友,想像丰富、新奇,充满童心童趣,构思新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走进画面中,走进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感到更加亲切,似乎我们也随着作者把自己想像为一棵树,使树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近,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③带着感情朗读课文,去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

  体验与反思

  ①质疑交流

  我们随着作者“带着一路月色”“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回到了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可以向同学质疑,也可以向老师质疑,形成讨论交流的过程。

  教师小结

  当你带着好奇和轻松愉快的心情读完这篇散文之后,在你被那美妙绝伦、如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带进山中之后,你除了被童话般的意境陶醉外,你还会从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愫里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那种深切的热爱。并且,你还会感悟到作者对人生那种深邃的思考——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永远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拓展延伸作业

  假设你是某一景物,实际上景物已经成为游人的朋友了,请你以景物为角色,与游人互诉心声。写一段文字,字数不限,下节课交流。

《山中访友》语文教学设计2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颖、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把山林中的场景想象成与“我”诉说心声的朋友,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本课,应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细心观察大自然,怎样展开联想和想象,如何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手法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并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类似的感受,培养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课文段落。

  3、领略作者描写的大自然景象,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

  4、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的体验及感受,培养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本学期的第一篇课文: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的《山中访友》。(板书课题。)

  2、看到课题,你能猜到作者去山中访友,访的是谁吗?(学生答问。)

  (设计意图:课题是整篇文章的`立意所在,让学生猜作者所访朋友是谁,既激起了学生的阅读期待,又让学生初识文章新奇的表现手法。)

  二、初读感知

  1、刚才同学们纷纷说出作者去山中所访的“朋友”,下面请自读课文,边读边勾画,看看作者在山中究竟拜访了哪些“朋友”。

  2、谁来说一说,作者在山中拜访的“朋友”有哪些。(学生发言。)

  3、教师小结:作者在山中拜访的“朋友”原来是:老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等。

  4、观察插图。(可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也可将课文插图投影放大,以便观察。)

  请同学们认真看插图。你能从插图中找到作者拜访的上述朋友吗?(先自己观察,再同桌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初读课文,带着问题先勾画,再对照课文看插图,对文章内容已有整体感知,为下一步细读课文,领会思想感情打下了基础。)

  三、细读感悟

  1、教师范读第1—2自然段。提问:第1—2自然段主要写什么?(“早晨,好清爽!”——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作者去山中访友,什么都不带,“就带着好心情”。)

  2、指名读、齐读第3自然段。

  理解句子:“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

  这里连用两个“老”,说明了什么?(说明桥的古老。)

  “德高望重”说明什么?(德高望重本是称赞某人道德高尚,名望很大,这里是说“老桥”默默无闻地为人们服务。)

  3、同桌读、小组读、指名读第4~5自然段。

  ①理解句子:“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鸟儿会呼唤名字吗?露珠会交换眼神吗?作者为何这么写?

  (作者以拟人手法,表达自己与鸟儿、露珠两位朋友的熟识与情谊。)

  ②理解句子:“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在这一句之前,作者说“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在这里作者又把自己想成了一棵树,生根长枝,成长壮大。你能体会作者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吗?(作者把树当做朋友,树也把他当做朋友,他们是真正的知己。)

  你对作者的这种想象,有什么感受?(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经融为一体了。)

  ③理解句子: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你好,……你好……”这样的语句一般用做什么?(一般用做“打招呼”。)

  在这一组句子里,作者连续与哪些朋友“打招呼”?(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

  这样的句式是什么句?(是排比句。同时使用了拟人手法。)

  这一组句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注意引导理解“热切”、“唱和”、“津津乐道”。)

  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学生小组讨论。推举代表发言交流。)

  4、教师引读第6自然段。

  师: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学生接读)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

  师: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

  (学生接读)我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奥秘……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

  师: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学生接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思考并回答:在这一自然段中,作者写了哪两位“朋友”?“它们”指谁?(作者写了落花、落叶。也就是句子中的“它们”。)

  “仪式”指什么?作者为什么说“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这里的“仪式”是指落花、落叶掉下,最后融入泥土的过程。作者已经与它们融为一体。)

  为什么从石头的轻轻敲击中,作者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和“时间隆隆的回声”?

  说说你对上述问题的理解和体会。(小组讨论,推举代表发言。)

  (设计意图:这部分教学是重点,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和对重点句的理解,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同时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方式。)

  5、齐读第7-8自然段。

  ①雷阵雨骤然而来,作者是怎么描写的?(注意理解“吟咏”、“恩泽”。)

  ②作者是在什么时候告别山里“朋友”的?(群鸟归林时。)

  ③从哪里看出作者照应开头?(开头:“带着满怀的好心情”;结尾:“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

  四、激情体验

  1、再读全文,边读边思考:作者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感情深厚?

  2、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给作者带来快乐和幸福。想一想,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体验?(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

  3、再次朗读第5自然段,读完后想一想:这一段在语气和称呼上与别的段落有什么不同?(这一段是作者与山中“朋友”打招呼。称呼上由“他”变为“你”,叙述由第三人称变为第二人称,感觉更亲切。)

  4、让学生模拟情境,以跟“朋友”打招呼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该自然段。

  (设计意图:将课后练习有机融入课文的讲读,不仅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原则,也是减负提质的有效手段。另外,对于这类景美情深的课文,更要重视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领悟作者描写的意境,在朗读中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的魅力。)

  五、朗读、背诵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采用竞赛方式进行。)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背诵。

  (设计意图:加强朗读,方能有效培养语感,通过朗读,把感悟语言和体会思想感情结合起来。前边的理解字、词及重点句、段,最终都应落实到对语言的感悟上,这也才谈得上学习积累和运用语言。)

《山中访友》语文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本事】

  解决生字,理解并掌握“陡峭、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等生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学习作者描述大自然风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自然环境的优美,体会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品位优美语言,学习描述大自然的方法。

  【难点】

  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设疑,导入新课

  由题入文,提问学生是否有自我在山中游玩的经历,山上有哪些景物是令自我难忘的,让大家互相交流、谈论。(板书标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字典查清字词,同桌之间能够互相正音。

  2、教师示范读,让学生跟读并且体会情感基调。

  3、学生默读课文同时给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明确:第一部分(1—2自然段):访友时间、环境、心境。

  第二部分(3—7自然段):访友情境,对“朋友”感情。

  第三部分(8自然段):告别“朋友”。

  (三)抓住重点,深入研读

  1、抓重点词句,体会感情

  ①“满怀的好心境”

  明确:作者直抒胸臆,表达了在大自然之中寻访的心境十分好,包含着对大自然的热爱。

  ②“情深”

  明确:道出了作者对大自然感情的深刻。

  ③“这山中的一切,哪一个不是‘我’的好朋友”

  明确: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是有生命。它们像我们的朋友一样能够和我们沟通交流。作者进山看景,自然就成了“山中访友”,体现了在作者心目中,人类和大自然是应当并且能够和谐相处的。

  2、小组学习

  ①理解题目含义

  明确:在作者的眼中,自然界的万物都能够和人类和谐相处,山中的一切景物都是自我的朋友,作者对他们是尊重的,所以到山中去探访也就变成了“山中访友”。

  ②赏析修辞手法(小组合作找出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并且共同探讨运用修辞的好处)

  例如:高大的树木,你撑着一把巨伞,是让我停留脚步休憩吗(比拟)

  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排比)

  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比喻)

  (四)拓展延伸,理解难点

  文章第五段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作者在山中的所见所闻,那么,能不能仿写这一段,把你在某一个地方的见闻以及感受写出来呢,让我们动手试试看吧。

  提示:开放性问题。

  (五)总结全文,深化中心(可根据时间进行删减)

  读完本课对你有什么启发

  明确:我们要像作者学习,珍惜自然、热爱自然、尊重自然,与大自然中的一切生物和谐相处。

  (六)课后作业

  探访大自然,并且用画笔记录下你的独特发现。

  板书设计

  (略)

  

  本文作者描绘各种好友时用到的修辞手法-拟人,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运用,需要多结合写作进行练习。作者的情感是学生体会的难点,需要学生多读多悟。

  六年级语文《山中访友》教学设计4

  【教学预想】

  读思结合,读提出不同要求,用思来层层递进的理解课文。

  【实施过程】

  导入: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李汉荣的一篇很别致的散文《山中访友》,请同学们猜一猜,作家将要拜访的朋友是什么人呢?——让我们走进这篇别致的写景美文吧!

  活动一:静静地默读。

  1、默读要求:不出声,静静地沉浸在作者所描绘的大自然中,走到作者的心里,并随手用笔勾画出作者拜访的朋友是哪几位?

  2、交流:①谁能说一说作者拜访了大自然的哪些朋友?②这些朋友是按什么顺序出现的?

  写作秘密:根据作者游览与观赏的顺序相继出现,这叫“移步换景”。这种方式经常用于参观游览类的文章。

  文章写作思路:访友——会友——别友。会友部分对每一位朋友都有一个亲切的称呼。

  活动二:深情地朗读。

  1、朗读要求:仿佛你就是热心的李汉荣,仿佛就是你在亲切地与这些朋友说话,仿佛你也是在与山中的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亲切地交流。(哪些位同学愿意来读给大家听?)

  2、交流:本来是作家“进山观景”,可是为什么要说成是“山中访友”呢?

  大自然是人类的家园,作家在呼唤人们要尊重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活动三:倾心地选读。

  1、选读要求: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段落,并要准备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

  2、老师示范:我最喜欢的是第三段,这是作者拜访的第一个朋友,这座老桥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风雨雨,不愧是德高望重,在你的身上,我跟作者一样体会到:做人要有向你一样持久而坚韧的灵魂。(请同学们继续从后面的内容中发现喜欢的段落和朋友)

  3、变角创作:假若你是文中的一个动物或植物,当你听到作家对你说的这些话时,你会如何向他倾吐你的心声呢?

  示例:悬崖:“孩子啊,有多少人从我这陡峭的身躯上跳下去。你可不像他们一样,把生命看得如同草芥呀!生活多么美好,我相信你会活得多姿多彩。”山泉:“游人朋友!鱼儿每天都在我的怀抱里游来游去,跟我一起唱和,还常常有游人同我一起留影呢!我可快乐啦!”

  尾声:我在这节课的开始时说这是一篇“别致”的写景散文,你能简单地说一下它的别致之处吗?(关键词:第二人称、童话世界、作家饱含爱心……)

  收束:如果说爱心是动力,想象力是大船,童心是航标,好奇心是舵手,那么就让我们的“心船”驶向大自然吧。如果我们保持一颗纯真的童心,用好奇的眼光,用丰富的想象力,用饱含爱心的声音,与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对话,那么就会有美景在胸的情怀。

《山中访友》语文教学设计4

  一、教材分析

  本文出自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之手,是他发表于1995年第三期《散文》杂志的一篇佳作。

  这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在叙述方式上,本文独具匠心。一读题目,触发思绪的便是作者到山中去拜访一位老朋友。但读到文章第3自然段时,读者才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要访的是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瀑布、悬崖是一些自然界的朋友。通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进入到画面中,进入到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倍感亲切。作者根据表达的需要,还恰当地变换叙述人称,对山中的“朋友”,作者有时用第三人称叙述,有时感情强烈了又以第二人称称呼,从而使情感表达得更加充分。

  本文想象丰富、新奇,有浪漫色彩。作者还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使文笔生动活泼,而且也很好地表达了对山中“朋友”的那份深厚感情。读着这篇散文,绝不会有呆板陈腐的感觉,你会强烈地感受到那种诗一样的韵律和情怀,你会时时为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所打动,时时为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所感染。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想想那充满诗意的画面,就会进入作者所描绘的美好境界。

  二、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德高望重”“知已”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所描绘的境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3、学习作者通过想象表达情感的方式,并展开联想,动笔写写对话。

  三、教学重难点:

  感受作者对山里“朋友的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四、教学课时:两课时

  五、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

  2、课件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课时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会听写8个生字和14个词语;

  3、围绕课题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老桥的情感。

  4、背诵第3—5自然段。教学过程:

  ㈠揭题导入:

  1、师:在初夏,一个美好的早晨,(播放音乐,出示字幕)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早晨,好清爽!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独自访问我的朋友。

  2、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家李汉荣,一起走进——(出示课题,齐读)山中访友。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划出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㈡初读课文,理解课题: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师:读完了课文,谁来说说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生:(预设)古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

  师:这么多的朋友,其实都只是山中的景物,可在作者眼里却是——生:(预设)是有生命的人,能跟作者说话,能与作者交流,是作者的好朋友。师:是的,那是多么亲切,多么惬意啊!

  ㈢拜访古桥:

  1、过渡:迎着微风,闻着栀子花的气息,我来到古桥边,看到了我第一位老朋友(板书:访老友)他如一位——(生:德高望重的老人)

  2、(出示:德高望重)请再读读这个词语。师:知道“德高望重”的意思吗?

  生:(预设)指道德高尚,名望很大,受人尊敬的老人或长者。师:怀着崇敬之意,我们齐声读读这句话。

  (出示句子: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师:为什么把老桥称为德高望重的老人?请你们认真读读第三段,并在文中找出理由,每找一点理由就在旁边标上一个序号。待会交流的'时候,可以用文中的词语来说明,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概括地说一说。学生读第三段,找理由。师:下面我们一起来交流。

  (预设)称老桥为德高望重的老人,是因为它—— A、年代悠久(站了几百年);

  B、贡献大(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

  C、坚守(岁月悠悠,唯有老桥依然如旧)。

  6、请带着各自不同的感受,深情地读读这段话,自己读吧。(指名学生读。)

  ㈣走进树林:

  1、师:告别老桥,踏着一条幽径,我走进了这片青翠的树林,和知己相遇。(板书:识知已)谁愿意为大家读读第四段。

  2、师:同学们,这么亲切的语言,这么动人的画面,我们似曾相识。(出示两段话)请读读这两段话,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很特别,平常读到很多的都是把事物比作人,这里却把人比作事物。

  陶醉得把自己跟眼前的景物融在一起。都想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写得很美,充满了想象。

  3、师:是的,这种情感就可以用这样的文字来抒发,让我们陶醉地读读,自己读吧!

  4、指名学生读,老师范读,齐读。㈤流连山间:

  1、过渡:和知已依依惜别,我认识了更多的朋友。(板书:交朋友)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它们是——(逐一出示词语: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齐读。

  2、师:请再读读,你读出了什么不同的感觉吗?(出示:清凉的山泉;汩汩的溪流;飞流的瀑布;陡峭的悬崖;悠悠的白云;淘气的云雀)生:(预设)更加亲切,更加形象,更富有灵性。

  3、师:接下来,我们就去会会这些朋友,和它们打打招呼,赶紧读读第五段吧。

  4、师:作者热情的招呼声,朋友们都听到了。山泉、溪流也想回应作者呢!请两位同学读作者招呼山泉、溪流的话,我来当当山泉、溪流,其他同学认真听,山泉、溪流会说些什么呢?

  生读: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师回应:是的,你一路走来,山风吹乱了你的头发,尘土沾满了你的脸庞,你快歇一歇,照照我这面大镜子,梳理梳理吧!

  生读: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师回应:初夏的山林多么美好,难道你不想和我一起歌颂这美丽的景色吗!

  师:听到山泉、小溪是怎样跟作者说话了吗?请你从下面的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这些朋友中挑一个自己喜欢的,也像刚才老师那样,来回应作者热情的招呼。先自己说说,再说给同桌听听。指名一位学生说,再指名练说同样内容的二三个学生说,其他学生听后比较哪一个说得好,好在哪?

  9、师:下面,挑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朋友,动笔写写和它的对话。(学生动笔写对话。)

  10、师:写得怎么样了,老师很想来听听。哪个愿意当当山泉?溪流呢?瀑布呢?充满智慧的悬崖在哪里?悠悠的白云呢?云雀呢?这六位同学,邀请你的同桌当作者,开始对话吧!

  11、师:听了刚才这六位同学的对话,你们认为哪一位给你留下特别深的印象?

  12、师小结:同学们不仅会听,还会评点,真了不起。是呀,要想把这些对话写生动,得展开丰富的想象。下面就请好好修改自己写的对话。

  13、师:你们还想再和山里的朋友对话吗?再请六位朋友,请你——(分别指名六位同学)其他同学就是——作者。

  14、结束语:不知不觉,我们跟随作者,(指着板书)拜访了老友,结识了知己,还交到了很多很多的朋友,心里好不舒畅!请记住这一路美好的感受吧!下节课,我们再去会会其他的朋友!

  作业布置:

  (1)抄默本课词语;

  (2)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将下列句子写得生动些。

  早上一起床,就听到小鸟在树上叫。

  洪水漫了上来。

  第二课时

  课时教学目标:

  1、感受作者喜爱山林,亲近自然和感情。

  2、比较与前几小节不同的写法。

  3、背诵6小节。教学过程:

  ㈠复习

  1、听写一组词语。

  2、说一说作者在山中访问了哪几位朋友?

  3、有感情地朗读3~5小节。〈可采用引读的方法〉 ㈡细读第六自然段:

  1、引读第六自然段;

  2、“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是指什么?为什么说是“短暂而别有深意”?

  3、如果你是作者,面对一朵落花,一片枯叶,一块山石,心中会有怎样的感受?该怎么来读这段话?

  4、比较与前几小节不同写法。

  5、把第6自然段改变成第五自然段那样的“用打招呼的方式”来描写景物。

  6、背诵第6自然段。作业布置:

  (1)从文中摘录:AABC形式的词语,并仿写至少3个;

  (2)从文中摘录最喜欢的拟人句、比喻句各一句。

  板书:

  山中访友

  访老友

  识知已

《山中访友》语文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2.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3.展开想象,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4.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课前准备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自主讨论学习本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内容

  抓重点词语,感知内容,理清思路,诵读感悟。

  教学设计

  一

  1.导入新课

  阅读标题,揣测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板书课题:山中访友

  如果你没读过课文,请展开想象,猜一猜作者到山中去访问一位怎样的朋友?访问的情形会是怎样的?

  (学生可自由发挥,只要合乎情理,或能自圆其说,即可)

  2.点名让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①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讨论明确)

  二、研读与赏析

  作者与大自然是那样贴近,关系是那么密切,他在山中拜访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朋友?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1.精细地朗读课文,细细品味,自主探究,讨论明确:

  作者从山中的朋友身上悟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2.合作探究: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进山看了一路的美景,可作者为什么却说成“山中访友”?

  [讨论明确]

  三、体验与反思

  1.质疑交流

  我们随着作者“带着一路月色”“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回到了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学生讨论交流,可以向同学质疑,也可向老师质疑,形成讨论交流的过程。

  [教师小结]

  当你带着好奇和轻松愉快的心情读完这篇散文之后,在你被那美妙绝伦、如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带进山中后,你除了被那童话般的意境陶醉外,你还会从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愫来历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那种深切的热爱。并且,你还会感悟到作者对人生那种深邃的思考——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2.拓展延伸作业

  假设你是某一景物,实际上景物已经成为游人的朋友了,请你以景

  物为角色,与游人互诉心声。写一段文字,字数不限,下节课交流。

《山中访友》语文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2、能力目标:

  展开想象,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教学重点】

  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教学难点】

  展开想象,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方式】

  合作探究。

  【教学工具】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具体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想在古桥上眺望吗?想在树林里奔跑吗?想在山泉旁嬉戏吗?想在悬崖边呐喊吗?好,就趁着这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我们大家一起进山去看看这些美妙的风景。(在我们出发前,老师有两个要求:第一,擦亮你们的眼睛;第二,竖起你们的耳朵,用心去感受自然。)

  二、学生听朗诵看风景

  三、学生分段落朗读

  1、作者。

  2、古桥。

  3、树林。

  4、山泉、溪流、白云。

  5、瀑布、悬崖、云雀。

  6、石头、落叶、小花。

  7、阵雨、老柏树、蚂蚁。

  四、明确读音

  树冠(guān)唱和(hè)一卷卷(juàn)天书

  湛(zhàn)蓝清澈(chè)涧(jiàn)水

  五、解释下列词语

  逝川:流逝的河流,多用于比喻流逝的时间。

  凝神:聚精会神。

  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名望很大。

  津津乐道:形容很感兴趣地谈论。津津,指兴趣很浓的样子。

  六、课堂思考题

  1、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详写了其中的哪两位?

  自然界的朋友依次为: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详写了:古桥和树林。

  2、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

  作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将山中世界变成了童话世界,将各种景物变成了自己的朋友,所以进山看景自然成了山中访友。

  3、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去访问自然界的朋友,从中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在这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里,饱含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作者描写这些朋友时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文章亲切活泼有亲切感。

  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充满了童真童趣,有浪漫色彩。

  在叙述上独具匠心。恰当的变换人称,对山中的`朋友,作者有时用第三人称,有时用第二人称。

  七、想象训练

  1、齐读树林一段,体会其写作方法的妙处。

  通过奇特丰富的想象,让我变成了树,创造了一种物我交融的境界,把树写得栩栩如生,灵气飞扬。

  2、模仿我是树一段,任意选取一景以我是为首句作想象片断描写。

  3、交流我是片断描写。

  八、小结

  今天我们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与李汉荣先生一起拜访了他的朋友,从中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进而对生活的热爱,愿在座的51位同学也能走近自然走进生活,做个热爱生活的人。

  九、布置作业

  研讨与练习的第一题。

《山中访友》语文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

  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导语:大家都有许多好朋友吧?谁来说说你的朋友都是些什么样的朋友?学生自由发言。

  2、揭题:大家的朋友都各有各的特点,有的活泼开朗,有的沉默寡言,有的做事雷厉风行,有的考虑周到,遇事沉稳。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3、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请同学们静下心来,根据阅读要求自由轻声读课文。

  阅读要求:

  (1)读准生字的字音,圈出你认为优美的词语并多读几遍。

  (2)读通课文,了解大概内容,用笔画下你喜欢的段落,反复诵读,想像画面,体会景美。

  (3)思考: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

  2、回答思考的问题,并提出疑难。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研读赏析,感悟深情

  师: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友”是不是“友”呢?让我们再来读课文,你从哪些段落能体会到“友情”?(朗读——勾画——理解——体会——诵读)

  让学生细致深入地读文,找出描写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感情的有关语句,读读体会,再组织交流。

  1、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读第三自然段,想象并说说这座古桥的模样。出示古桥图片,思考:作者面对这样一座古老的石桥他联想到了什么?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形象地写出石桥的古老沧桑,暗示了古桥所发挥的作用,指出了作者对于古桥的一片情深)

  (2)读读句子,请想象一下,这座古桥在几百年的历程之中,他驮过了哪些人,在他的身上曾经发生过了哪些事?

  (3)谈谈你对“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这句话的理解。

  2、第四自然段

  (1)默读,想象作者描写的情景。

  (2)同桌互读,交流对这段话的体会。

  (3)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用朗读来加深自己的体会。

  (4)指名汇报对这段话的理解。(丰富的想象;写出了融入大自然的感受)

  3、第五自然段:通过朗读,感受与山中朋友的亲热。

  (1)“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指哪些朋友呢?请熟读第五自然段。

  (2)“哪个不是我的朋友”言外之意是什么?用具体的朋友替换掉“这山中的朋友”,可以怎么说?(这山中的山泉溪流就是我的.朋友;这山中的瀑布、悬崖、溪流,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3)作者将山中的景物都联想成什么了?

  (4)让学生模拟当时情境,跟山中的“朋友”打打招呼。

  通过朗读感受山泉的清明、溪流的欢快、瀑布的雄浑、悬崖的挺拔和巍峨、白云的洁白和宁静、云雀的欣喜和欢乐。

  (5)面对这我热情的招呼,我这些朋友可能会怎样回答呢?请选择一位朋友,将他的回答先说出来再写下来。

  如: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山泉回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随意读某一位朋友的话,指学生作答。

  4、第六自然段:难点是体验作者是在用心地感受。

  (1)细读,思考:作者看到落花与落叶联想到了什么?

  (2)引导讨论:作者从落花、落叶、石头中体会到了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这段文字。

  5、第七自然段

  (1)默读,提出不懂的问题,互相交流。

  (2)雨大吗?下雨时的情景什么样子?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来概括一下。(电闪雷鸣、瓢泼大雨等)

  (3)如何理解“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6、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此时,大家再看题目,“友”不是“友”吗?友确是友。引读文章结尾,体会友情。

  7、大自然是美的,多情的诗人以他独特的感受赋予大自然深深的情感,正所谓“景语皆情语”,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山林,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体会作者与大自然浓浓的友情。(配乐朗读)

  8、讨论: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四、学习首尾,体会写法

  1、再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清晨进山,到“带回一路月色”,从这儿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那份亲密无间。

  2、体会写法: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前后两次写到“满怀的好心情”,突出“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两次“满怀的好心情”一样吗?

  五、课外延伸,强化体验

  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她们成了我们的朋友,难怪作者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

  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体验?和同学交流交流。

  教师要激发学生回忆类似的体验,并鼓励他们在同学之间交流。在交流中,让学生再一次体验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六、结束语:

  本文作者把自然景物当作自己的朋友,感觉那么美好,那么亲切。朋友是一个不尽的话题,又是一个广泛的话题:朋友犹如火红的辣椒,越辣越真;朋友犹如陈年佳酿,越陈越香;朋友犹如一杯白开水,越淡越纯。孔子曰:“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们说:“有朋自山中来,不亦乐乎?有朋自大自然中来,不亦乐乎?”同学们,让我们敞开心扉,走进大自然,去拥抱大自然,广交大自然中的朋友吧!

  七、作业: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背诵。

《山中访友》语文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邀”“俯”等8个生字和“清爽”“吟诵”等1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物我两忘之境,激发类似体验,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方法。

  5、品味如诗如画的语言,通过摘录、背诵、练笔等形式丰富语言积累。

  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当然,体会第6自然段中作者的联想和感受部分,学生比较困难。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山中访友》PPT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倾听大自然的天籁之声

  1、天籁之声悦耳悦心

  (1)课件播放来自山林的天籁之声。

  在轻音乐的伴奏下相继传来风声、河水声、鸟鸣声、风吹树梢声、溪流声、飞瀑声、雷雨声、犬吠声、群鸟归巢声,引领学生美好遐想。

  (2)学生闭目静听神游。

  (3)交流假想历程。

  2、语言描述,牵情入课

  师:同学们,神奇的大自然充盈着生命的活力,今天请让我们跟随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一起投入的山林的怀抱,去用心灵陶醉大自然的迷人风景,去倾听大自然的美妙乐章,好吗。

  3、解读题目,激起期待

  师:根据预习,我们不难猜出李汉荣先生去山中拜访的朋友是谁?(大自然中的朋友)那么,你一定很想知道:作家为什么会称它们为朋友?他“带着满怀的好心情”,会晤了哪些山中的“朋友”呢?请让我们快快走进童话般的大自然吧。

  二、触摸大自然的生命因子

  1、读通课文,自学字词

  (1)段前标序。

  (2)读对读通。

  学生自由初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比较难读或写得优美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3)自学字词。

  b、认读正确音节。

  树冠(guān guàn) 扎进(zā zhā) 旋转(zhuǎn zhuàn) 唱和(hé hè) 细数(shǔ shù)瀑布(pù bào) 津津乐道(jīn jīng)

  c、掌握正确字形。

  “邀”是“辶”旁;“瀑”的右下角不是“水”;“蕴”的.下面不是“温”。

  “吟诵”的“吟”,右边是“今”不要多“、”;“挺拔”的“拔”,右边不要写成“发”;“ 奥秘”的“奥”,上面不要封口;“津津乐道”的“道”,不要写成“来到”的“到”。

  d、认真书写字词。

  把本课比较难写的字词各认真书写三至五遍。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笔顺,安排好字的间架结构,把字写端正。

  2、默读浏览,寻找“朋友”

  (1)默读浏览。

  学生默读课文,寻找作者在山中拜访的“朋友”。

  (2)全班交流。

  作者拜访的“朋友”原来是老桥、鸟儿、露珠、每一棵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雷阵雨、岩石、归鸟等。概括地说,山林中的一切都是作者的朋友。

  三、呼吸大自然的灵动之气

  1、自选朗读,积累情感

  a、画出生字新词。1)本文有8个自然段,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选朗读,积蓄情感。

  (2)教师边听边相机指导评价。

  2、美文美读,引发共鸣

  (1)师:本文用优美的语言,给我们描写了“我”先后拜访的十几位山里的“朋友”,请同学们自选最喜欢的描写拜访不同“朋友”的部分美美地读一读。

  (2)教师边听边相机品评点拨。

  3、赏读赛读,移情自然

  (1)师:这篇散文读来令人沁人心脾,心旷神怡,请把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读一读,好吗?

  (2)学生挑战读、比赛读,师生共读,共同呼吸大自然的灵动之气。

  (3)教师一边欣赏,一边相机点拨解读。

  四、感受老朋友的德高望重

  1、谈话过渡,亲近老桥

  (1)师:同学们,作家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首先拜访了古桥。见到“老朋友”,作者会说些什么呢?

  (2)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关于介绍“老桥”的图文。

  2、自由朗读,分享奇趣

  学生自由读,个人读,分享作者与老桥物我相忘的奇趣。

  3、教师导读,感悟老桥

  (1)师:作者看到老石桥,联想到了哪个词语来赞美他?

  (2)围绕“德高望重”一词,结合“几百年”等关键词语,引领学生重点体会老桥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为大家服务的品质。

  4、悉心体会,学习写法

  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具体、生动、形象地传达给了我们,读来引人入胜。

  第二课时

  一、早知名山如高人,你我岂可久不见

  1、听写词语,巩固旧知

  听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谈话导入,继续拜友

  上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访问了他的老朋友——石桥。现在,让我们透过充满诗意的语言,走进童话般的大自然,去继续拜访那些山林中的其他朋友吧!

  二、欣赏如诗如画景,融入物我两忘境

  1、引领拨云寻古道,倚树悉心听流泉

  (1)物我为友,融情入境

  a、课件播放视频:啁啾的鸟儿、闪烁的露珠、茂盛的树林、清凉的山泉、欢快的溪流、雄浑的瀑布、挺拔巍峨的悬崖、洁白宁静的云朵和、欢云雀。

  b、入情朗读,体验友情。

  教师引领学生通过朗读4、5自然段,体验作者与鸟儿、露珠等山中朋友的默契和情谊,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c、再读感悟,体会写法。

  引领学生体会拟人、联想、反问、排比等手法的奇妙,感知文本语言的生动、引人、形象,感受物我两忘的超然境界。

  (2)变换词句,加深友情

  课件出示:“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a、言外之意是:这山中的一切,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是有生命的人,都是我的朋友。)

  b、练习说话:_________是我的朋友,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和谐互动,物我相融

  a、教师谈话:面对我们人类如此热情的招唤,山林中的朋友们一定也热情回应我们。

  b、课件出示。

  “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山泉回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

  溪流回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

  瀑布回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2、手捧地上有情物,感知生命轮回韵

  (1)学生轻声自由感情朗读第6自然段。

  (2)课件出示:

  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组讨论交流:“我”从落花、落叶、石头中体会到了什么?

  3、细品雷声天半落,欣喜岩石撑巨伞

  (1)赏读第7自然段。

  (2)体会比喻、拟人、反问手法的精妙,感受物我相融的情意。

  4、心随云岭小鸟动,依依山月随人归

  (1)自由朗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2)体会首尾呼应的写法。

  三、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1、明明进山去看景,为何却道来访友

  (1)回读课题:明明“进山看景”,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2)学生讨论交流。

  (3)教师小结:作者把自然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鸟一虫等当作自己的朋友,构思新奇,想象丰富,充满了童趣。引领我们仿佛也渐渐走入山林,亲近起这些朋友来。

  2、回忆类似的体验,融入如画的自然

  (1)激发类似体验。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怎样对待自然界的朋友呢?

  (2)课件抛砖引玉:

  你好,老石桥!你虽然没有卢沟桥壮观,也没有长江大桥雄伟,但你每天默默无闻地躬着身躯,让人们踏着脊背,渡过河岸。岁月悠悠,唯有你依然如旧。你真是我心中德高望重的老朋友啊!

  你好,亲爱的小鸟!…… ……

  你好,…… ……

  (3)学生给大自然写知心话。

  四、珍藏童话般世界,亲近和谐的自然

  1、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抄写生动优美的句子。

  3、亲近自然界的动植物。

《山中访友》语文教学设计9

  教学设计

  1、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资料,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3、展开想像,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4、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导入新课

  阅读标题,揣测文章的资料,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板书课题:山中访友

  如果你没读过课文,请展开想像,猜一猜作者到山中去访问一位怎样的朋友访问的情形会是怎样的

  (学生能够自由发挥,只要合乎情理,或能自圆其说,即可。)

  学生可能会说:

  访一位多年不见的住在山中的武林高手——切磋武艺;

  访一位隐居山中的诗人——煮茶论诗;

  访一位得道的僧人——禅悟人生;

  访山中的动物——要保护动物等……

  教师:可作者是怎样说的呢?

  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境”,带着丰富的想像,跟随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②学生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

  幽径、逝川、青翠、唱和、湛蓝、赞助、玄奥、清澈、禅心、凝神、犬吠、德高望重、波光明灭、返老还童、津津乐道、栀子花

  ③感悟资料

  点名让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a、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b、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讨论明确:

  读到第3自然段,我们才恍然大悟,原先作者要访的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研读赏析

  作者与大自然是那样贴近,关系是那么密切,他在山中拜访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朋友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①精细地朗读课文,细细品味,自主探究,讨论明确:

  古桥——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树林——知己——我变成了树

  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浑浊

  小溪——妹妹—一唱和小诗

  白云——大嫂——天空的护士,使天空返老还童

  瀑布—一—大哥一一天生金嗓子,无回报地从古唱到今

  悬崖—一爷爷一一给人清净、无杂念的心境

  云雀——弟弟——纯洁少年,从不说是非

  石头——敲击——时间的回声

  落叶——纹理——命运的手相

  小花——采一朵插头上——悄悄做一会儿女性(寻找一份荚)

  阵雨——侠客吼叫,醉酒的诗人朗诵——感动又吓人

  老柏树——慈祥——恩泽、遮雨

  蚂蚁———小弟弟——患难兄弟

  归鹤——伴我披月回家女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②合作探究: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境”走进山林,进山看了一路的美景,可作者为什么却说成“山中访友”

  讨论明确

  作者访问的是自然界的朋友,想像丰富、新奇,充满童心童趣,构思新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走进画面中,走进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可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感到更加亲切,似乎我们也随着作者把自我想像为一棵树,使树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活力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近,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样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③带着感情朗读课文,去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

  体验与反思

  ①质疑交流

  我们随着作者“带着一路月色”“带回了满怀的好心境”回到了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学生讨论交流,学生能够向同学质疑,也能够向教师质疑,构成讨论交流的过程。

  课堂小结

  当你带着好奇和简便愉快的心境读完这篇散文之后,在你被那美妙绝伦、如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带进山中之后,你除了被童话般的意境陶醉外,你还会从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愫里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那种深切的热爱。并且,你还会感悟到作者对人生那种深邃的思考——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永远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山中访友》语文教学设计10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3.“感悟语言文字的情感”与“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

  二、方法与过程目标

  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悬念,揭示课题

  1、同学们平时都有哪些朋友?会去探访你的好朋友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篇跟朋友有关的特殊的文章,文中的作者要探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

  3、出示课题《山中访友》,学生读题。

  4、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探访他的好朋友。

  二、读通课文,掌握字词

  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圈出你认为优美的词语并多读几遍。读通课文,了解大概内容。

  2、交流生字词的读法,汇报好词,集体品读。

  清爽吟诵唱和陡峭挺拔精致奥秘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

  谁来简单地说说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

  三、学习“出门”,感受心情

  1、作者轻装上路,读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感受他当时的心情。(心情好;高兴)

  2、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当时心情很好?

  出了门,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早晨,好清爽!

  (1)自由地读读这句话,感受话中所包蕴着的情意与心情。

  (2)理解“与微风撞了个满怀”的写法及所包含的韵味。

  (3)带着轻松愉悦激动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

  (1)读读这句话,从什么地方最能看出作者的好心情?

  “满怀”是什么意思?与上一句的“满怀”意思一样吗?平时还可以说什么东西是满怀的?用“满怀______”练习说话。

  (2)带着满怀的好心情朗读这句话。

  四、再读课文,捕获感知

  1、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出门访友。请同学们再自由地、放声地读读全文,想想作者去山中访问了哪些朋友,他是如何看待这些朋友的?

  2、交流讨论。(友好的;他们是真朋挚友;作者是带着欣赏的眼光在与他的朋友在交流;他们之间感情很真挚……)

  五、精读课文,感悟深情

  1、请同学们再一次跟随着作者去探访他的那些特殊的朋友。认真读读第三自然段到文章的最后,想想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作者跟这些朋友有深厚的感情,可以把你的理解写在句子的旁边。

  2、交流同学们划出的句子。

  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1)自由读读第三自然段,想象并说说这座古桥的模样。出示古桥图片,思考:作者面对这样一座古老的石桥他联想到了什么?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形象地写出石桥的古老沧桑,暗示了古桥所发挥的作用,指出了作者对于古桥的一片情深)

  (2)读读句子,请想象一下,这座古桥在几百年的历程之中,他驮过了哪些人,在他的身上曾经发生过了哪些事?

  (3)谈谈你对“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这句话的理解。

  (4)自由朗读;指名朗读;师生共读。

  六、作业

  1、抄写含有要写的字的词语。

  瀑布陡峭身躯津津乐道蕴含侠客

  2、有能力的同学将第三自然段熟读至诵。

  第二课时

  一、回顾“朋友”,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去访问了他的一个老朋友,那座古老的石桥。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入深山去探望我们那些特殊的朋友!

  二、朋友相见,感受情意

  1、除了“古桥”这位老朋友以外,还探访了哪些好朋友呢?他们之间情谊如何,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知的?请你们拿起书本,快速地浏览一遍。

  2、交流探究,品评赏读

  有侧重地品析下列语句。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

  (1)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用朗读来加深自己的体会。

  (2)有感情地朗读。

  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1)默读,想象作者描写的情景。

  (2)同桌互读,交流对这段话的体会。

  (3)指名汇报对这段话的理解。(丰富的.想象;写出了融入大自然的感受)

  (4)带着自己的体会多读几遍。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1)指哪些朋友呢?请熟读第五自然段。

  (2)“哪个不是我的朋友”言外之意是什么?用具体的朋友替换掉“这山中的朋友”,可以怎么说?(这山中的山泉溪流就是我的朋友;这山中的瀑布、悬崖、溪流,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1)作者将山中的景物都联想成什么了?

  (2)通过朗读感受山泉的清明、溪流的欢快、瀑布的雄浑、悬崖的挺拔和巍峨、白云的洁白和宁静、云雀的欣喜和欢乐。

  (3)面对这我们热情的招呼,我们这些朋友可能会怎样回答呢?请选择一位朋友,将他的回答写下来。

  如: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山泉回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随意读某一位朋友的话,指学生作答。

  (4)有感情地朗读整段话:同桌对读,师生轮读。

  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我听见时间的隆隆回声。

  (1)细读,思考:作者看到落花与落叶联想到了什么?

  (2)引导讨论:作者

  从落花、落叶、石头中体会到了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这段文字。

  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满世界都是雨,头顶的岩石像为我撑起的巨伞。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1)默读,提出不懂的问题,互相交流。

  (2)雨大吗?下雨时的情景什么样子?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来概括一下。(电闪雷鸣、瓢泼大雨等)

  (3)如何理解“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4)齐读一遍。

  三、作别朋友,临行寄语

  1、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交流发现。(作者在山中呆了整整一天;首尾呼应等。)

  2、带着“好心情”,有感情地读课文。

  四、升华感情,背诵结课

  1、通读全文,交流: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2、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到三个部分,背诵下来。

  五、作业

  1、完成练习册。

  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在叙述方式上,本文独具匠心。题目《山中访友》给人的感觉似乎是作者要到山中去寻访一位朋友,但读至第三自然段,我们会猛然发现作者通篇运用了想象、拟人的手法将山中的景化作友人。作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感悟语言文字的情感”与“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是这节课的两个重要的教学目标。为此,我在开篇的时候设置了这样的环节。“朗读课文,想像课文中的情境,好好想想作者在山中访问了几位朋友?”以让学生充分了解作者的行文内容以及结构。接着是让学生在默读的基础上思考“你觉得作者与山中朋友的感情如何?你在哪里体会到了?”。以这个问题带动学生感受文中语言文字的情感。学生在默读、汇报交流中都提及了文章运用了许多优美的修辞句子。在指导学生进行情感朗读的同时,一并让学生体会当中的表达方法特点。在第一课时里,我就让这两个问题作为主线问题,让学生在充分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感受文中表达方法的特点。

  在第二课时中,重点在于作者是怎么展开想象与联想表达情感的,以及体会句子的美妙之处。当学生在我的引导下说出了“鸟儿、露珠、树”对作者的知心话后,我本来可以引导学生:“明明是听到鸟儿的鸣叫,作者却说……鸟儿呼唤我的名字。明明是看到晶莹的露珠,作者却说……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明明是作者看着每一棵树,作者却说……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是关键的一问,可惜,我做得不足。如果当时我能体现这一环节,相信学生对文章表达上的特点会更深刻。可惜当时上课时,我就直接将想象这种表达方法跟他们讲了,而侧重点也放在了“想一想作者平时还会到林子里去和朋友们做什么?”或许是缺乏前期对表达方法的深刻理解,导致这一环节中,学生的思维展不开。

《山中访友》语文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感觉文中描绘的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欣赏优美语句,学习本文写作技巧。

  (一)启发活力,引领美

  导入:同学们,走进大自然,有人说,美丽的大自然有如一首耐人寻味的诗,细细品来,其芳香沁人心脾!也有人说,它是一幅精美绝伦的画,久久凝望,其神韵美入心田!还有人说,它是一支动人心弦的曲,静静聆听,其旋律情韵悠长!相信同学们也曾与大自然有过亲密接触,那么大自然在你们眼中是怎样的呢好,请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预设:一支歌,一位美女,一位美丽的姑娘,温柔的母亲,亲密的朋友……)

  同学们说得真好,朱自清赞美春天的自然: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着;像健壮的青年,充满力量。老舍赞美冬天的风景是张美丽的山水画,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让我们感觉:美丽的大自然千姿百媚,怎不撩人情思!波光艳影的湖光山色,怎不令人凝目遐思!在诗人徐志摩的眼里,美丽的大自然是“夕阳中的新娘”,光艳照人;是莱蒙托夫眼中的恋人,带给他人所不知的欢乐;是郭沫若眼中的“母亲”,幸福地“赤裸着双脚和她相亲”;是牧童眼中的少女,梦寐着朦胧而又美丽的遐思!那么,大自然在作者李汉荣的眼里,又是什么呢下头,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境,随着作者一齐走进《山中访友》。

  (二)引读入情,感受美

  1、首先请同学欣赏课文,并作者走进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融入了一份怎样的情感在作者眼里,美丽的大自然像他的什么呢

  2、听读课文(播放Flash动画配乐朗读)

  3、交流听读感觉。

  ⑴、好,同学们听完课文感觉怎样

  (生:很美,心里很开阔,好舒服……)

  (师:是啊,真美,语文美、画面美、作者的情感更美,真是“怎一个美字了得”)

  ⑵、那么文中作者带着我们拜访了哪些朋友请同学们找一找,把他的朋友的名字说一说。

  (生: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小花、落叶、雷阵雨、老柏树、蚂蚁……)

  (师:噢,原先他访问的都是些自然中的美景,把他们叫做朋友)

  ⑶、同学们说得很好,那么你觉得作者对这些自然中的朋友有份怎样的情感在作者眼里,这些美景就像他的什么

  (生:喜欢,热爱,赞美……)

  (生:像朋友,像亲人一样很亲密,很真诚。)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下头,就让我们带着一份“朋友般的真情和亲人般的深情”进一步感觉作者的美丽情怀,下头请同学齐读一遍课文。)

  ⑷、齐读课文

  (三)品读悟情,欣赏美

  1、经过感知课文,我们同学都感觉,作者对这些自然中的美景很喜欢,很热爱,像朋友,像亲人。那么,你觉得文中哪些句子能让我们感觉到作者与山中美景之间的浓浓的亲情和友情呢你能不能把这份情感读出来读给同学们听呢

  2、学生品读文中最能体现出作者情感的优美的句子。同时提示诵读指导:注意,对文中倾注了作者情感的句子,朗读时要加重语气,要读出神韵,读出作者的陶醉感。

  3、同桌互读揣摩,体会能形象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

  4、师生交流。同学读出句子的情感,同学评出是否读出作者的情感,从中体会到句子中关键词语的重读能够感觉作者情感。

  (要求:学生想读什么景就能够出现什么景的图片及文字,并且要点出句子中关键体现情感的词语。)

  (教师先品读古桥,表达出作者对古桥的崇敬、亲切、关心、仰慕、赞美。融入了一份浓浓的真情。)

  树林——热爱、陶醉、与树融为一体。

  山泉溪流、白云、瀑布、悬崖、云雀——喜爱、亲切、赞美、感激。

  石头、小花、落叶——迷恋、爱得如痴如醉

  走进山林和离开山林——舒畅、愉快、满足、幸福。

  5、那么在这些对景物的描述中,你最喜欢哪些句子说说为什么

  ⑴、亲切的称呼——贴合景物特点,又显得亲切。

  ⑵、贴切的拟人修辞——形象生动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

  ⑶、美妙而神奇的想象——写出了作者如痴如醉的陶醉感。

  6、同学们发现了我们喜欢的句子都有些什么特点吗体现了作者在写景上有什么技巧所在

  ⑴称呼——亲切、又贴合景物特点

  ⑵修辞——拟人、比喻。(形象,生动)、

  ⑶想象——使景物栩栩如生,灵气飞扬,也使文章文笔生动活泼,如溪水畅流,不时激起美丽的浪花。

  7、小结写作技巧:大家说得很好,经过学习本文,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经过“亲切的称呼,如: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云大嫂、瀑布大哥、悬崖爷爷、云雀弟弟等称呼既贴合景物特点,又显得亲切,形象地体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贴切的拟人修辞,如:山泉捧着明镜照我,溪流吟着小诗邀我唱和,瀑布从早唱到晚等拟人动词的妙用,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还有美妙而神奇的想象,如:走进树林,每一株树都是我的知己,我真的变成了树,在年轮里旋转、流淌,表达了对美景爱得如痴如醉。等等,无处不融入了作者对山中美景的热爱之情。难怪人们都说:独特的语言表达能把景物的诗情画意发挥极至,收到把美尽收笔尖的效果!

  (四)想象动情,创造美

  1、词人辛弃疾曾说: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那么,在作者亲切的呼唤声中,山中的景物会有怎样的感悟和回声呢试着以某一种景物的语气给作者写一段回应的话!

  2、写作五分钟,然后交流。

  3、小结:在写景中要学会运用亲切、又贴合景物特点的称呼;形象生动地拟人修辞;美妙而神奇的想象,这样才能把景物写得传神而富有情感。

  (五)导行延情,升华美

  总结:经过对课文的学习,我们仿佛随着作者经历了一次精彩的森林之旅,这次愉快的旅行真是令人难忘,最重要的是它提醒了我们,大自然是我们的好朋友,能给我们以许多启迪,我们能够尽情地去亲近大自然,放松我们的身体,同时也应当爱护大自然。

  (六)作业布置

  1、选择文中优美的段落,完成一张精美的幻灯(要求配画、配曲、配朗读)

  2、选一个好天气与好友结伴,到郊外一齐去触摸大自然。

【《山中访友》语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05-10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03-06

山中访友优秀教学设计07-06

山中访友 02-23

《山中访友》的 09-19

《山中访友》 07-07

小学语文《山中访友》教案05-23

山中访友 范文04-26

山中访友 3篇02-24

山中访友 (15篇)04-1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