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蝉和狐狸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蝉和狐狸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蝉和狐狸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知道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并能从中受到教益。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上台背诵上节课学过的两则伊索寓言《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
2、《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同学们还记得吗?谁能讲一讲。(学生复述)
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呀?(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爱听奉承话的人容易上当受骗)
4、狐狸是十分狡猾的,今天,狡猾的狐狸又使出了它的老办法——说奉承话来欺骗别人(蝉),不过这回蝉可没有上当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板书课题:蝉和狐狸。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指名朗读课文,请大家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狐狸设下圈套想吃蝉,被蝉识破了。)
三、精读课文,分析形象
1、用最精辟、最简练的四字词语来填空:
(贪婪狡诈、愚蠢凶狠)的狐狸 (聪明机智)的蝉
2、分析狐狸形象,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一只蝉在大树上唱歌,狐狸想吃蝉,便设下了一个圈套。 他故意站在蝉的对面,赞叹道:“您的歌声多么美妙!您真是个天才的歌唱家!您能下来让我见识一下您那动听的歌喉吗?”
A:(贪婪狡诈)的狐狸
(1)设下圈套(板书) ,文中“圈套”指的是什么?(本文指将蝉从大树上骗下来,然后吃掉它。)
(2)它怎样骗蝉的?找出句子读,画出骗术高明的词语。
(3)在炎热的夏天中,你们觉得蝉声如何?(难听,叫人觉得烦躁)看出狐狸虚伪的夸奖
(4)狐狸真的在赞叹蝉声吗?哪个词语一针见血的说出了“不”(故
意赞叹——板书)它真正目的何在?(骗蝉下来好吃掉它)
B:(愚蠢凶狠的)狐狸
“狐狸以为是蝉,就猛的扑了过去。” 理解:
“猛扑”体会出什么了吗?
a﹑迫不及待;b﹑愚蠢——门缝里看人,以为蝉上当了,中了它的圈套,明明是树叶,它却看不清楚,猛扑说明它是愚蠢的,机关算尽,说了半天好话,只抓到一片树叶,可笑至极。
3.分析蝉的形象,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聪明机智)的蝉 (1)“蝉察觉其中有诈,就摘下一片树叶扔下来” a.扔树叶之前,蝉想过什么?
①它狐狸很狡猾,很多人都被骗过,连虎大王都被它玩过一把,我该小心才是。②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我可不能被花言巧语所迷惑,成为被人耻笑的.“乌鸦接班人”。
b.想像一下,如果这是一只虚荣心强,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喜欢奉承话的蝉,结果会是怎样?(往下爬,成为狐狸美餐。)
c.会观察,会分析。(看到狐狸的粪便里掺杂着蝉的翅膀,就对它怀有戒心)
这真是一只充满智慧的蝉,它用自己的聪明,使狡猾贪婪的狐狸原形毕露,狼狈不堪。
四、形象对比,体悟寓意:
1.分角色读课文,带着感情去读。 2.齐读课文寓意句子,板书寓意。 善于吸取教训会使人一个人迅速成长起来。
五、板书:
(聪明机智)的蝉和(贪婪狡诈)的狐狸 (愚蠢凶狠)
察觉有诈 设下圈套 怀有戒心 故意赞叹 扔叶试路 猛扑中计
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六、作业:背诵、复述这则寓言。
蝉和狐狸的教学设计2
《蝉和狐狸》是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2课《伊索寓言》中的一则,主要讲述了狐狸花言巧语想把蝉从树上骗下来吃掉,但聪明的蝉十分善于观察、保持警觉,没有上狐狸的当。这个故事生动有趣、跌宕起伏,深深地吸引着学生。故事结尾,一句精辟的话语道出寓言的深刻内涵,引发学生去思考,去回味。为了能使学生在已有的学习经验上进一步提高对寓言的理解能力,提高在学习中联系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道德品质。我在教学中进行了如下尝试:
1、理论联系生活,注重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依附于课文载体实现的。需要老师为学生创建感悟的平台,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促使学生自己去体验、去领悟。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并抓住了课文与学生的情感契合点。在学生学完了这篇寓言的.寓意后,我趁热打铁,设计了开放性谈话:“生活就像一个大舞台,每天都上演着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很多时候我们也会遇到诱惑和欺骗,遇到挑战和危险,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你是如何面对的?”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谈体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畅所欲言说到了:“不要向《牧童和狼》里的牧童学习,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要做一个实事求是,谦虚谨慎的人”。还有的学生想到了:“闯红灯引发交通事故,考试不检查丢分,迷信手机中奖” 等生动的事例,情感教育得到了升华,把课堂氛围也推向了高潮。这一刻,我深深地体会到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决不能停留在中心思想、主题的归纳上,而应该面向生活,走进社会,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充分接触生活、感悟生活,展现自己的喜怒哀乐。今后还应该积极进行这方面的探索,希望通过不断的努力能使语文课成为学生体验社会、展示特长,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舞台。
2、巧妙设置情景,恰当运用表演,为学生插上一双想象的翅膀。 寓言故事的短小,也就常常会有一些可供学生进行想象的空间存在。在分析狐狸和蝉的形象时我预设了两个情景想象话题:“想象一下狐狸赞美蝉时神态是怎样的”;“如果这是一只虚荣心强,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喜欢听承话的蝉,如果在听到美言后,可能会怎样想的,又怎样做的?”学生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讨论的气氛变得异常火热。
学生的想象力是让人欣喜的,在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学生眼中狐狸和蝉的形象逐渐丰满起来,为了进一步突破难点,升华学生对寓意的理解,我精心设计了“奇思妙想、创编寓言”,“舞台表演、情景再现”和“答记者问、现场采访”的环节。在绘声绘色的课本剧表演和精彩不断的现场采访中,学生深刻感受到了狐狸的奸诈狡猾和蝉儿的聪明机警,肢体语言传递出的是他们对狐狸的谴责,对蝉儿的赞美,不知不觉中对寓意的理解就由书本上升到了生活的层面。当有学生说到:“闪光的东西并不都是金子,动听的语言并不都是好话。”“英俊
2 狐狸先生,你坑蒙拐骗的伎俩已经被揭穿了,今后你可要自食其力,不要再欺负小动物了”“生活中我们应该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换取丰收的果实”这一句句闪耀着光芒话语,不正是孩子通过学习体验情感,感受生活的真实写照吗?
3、 有效互动,积极评价,营造民主和谐课堂氛围。
本节课上,我与学生一直处于“对话”的状态,与同学们一起朗读体会狐狸的狡诈,想象蝉的内心活动,我觉得只有在师生的有效互动中,真正的民主课堂才能建立,也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当然,在某些环节的处理上,我认为还有欠完善的地方,值得推敲;在讲课时,感情的投入与感染能力还有待加强。在这方面,我还应该不懈努力,不断锤炼驾驭课堂的能力,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保驾护航。
【蝉和狐狸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狐狸和乌鸦》教学设计09-08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11-24
《狐狸和乌鸦》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 02-19
蝉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 04-21
《蝉》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 02-19
《狐狸和乌鸦》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 (汇编15篇)03-19
《蝉》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 优秀09-14
《狐狸和乌鸦》教案05-15
《狼和鹿》教学设计04-21
《蚂蚁和蝈蝈》教学设计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