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桂花雨》优秀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桂花雨》优秀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桂花雨》优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 .自学课文中的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句子的含义。分清文章的主次,能
说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从人物言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快速略读课文粗知大意,并抓住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从人物言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回忆过去的美好经历时,我们都会不禁笑逐颜开。你经历过有趣的事吗?
2.童年曾发生过的.一些趣事会令我们终生难忘,只要那扇记忆之门一打开,我们仍会感受到当时的那种快乐。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桂花雨》(板书课题:桂花雨),作者就用手中的笔把童年趣事记录了下来,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课文,共同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
3.齐读课题,并对课题进行质疑。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投影出示:
(1)你理解“桂花雨”的意思了吗?它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课文主要讲了哪些事情?
(3)请画下文中你不理解的词语和问题。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以指导。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有些能让学生自学或讨论的,放手交学生;有些要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解决的,可让学生在读中先自主体会。
(三)精读课文,探究解疑
1.“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l)从文中找出“我”喜欢桂花的句子读读,说说“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2)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在读中理解、感悟。
2.重点理解“摇花乐”
(l)作者为什么说摇花是件大事?
(2)请用波浪线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理解句子:这下,我可乐了……使劲地摇。
想象一下“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3)指导朗读。
3.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的含义。
4.理解“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饱含着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课堂总结
课文通过回忆小时候摇桂花时的有趣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桂花雨》优秀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会“箩、杭”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边读过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边读边体会作者通过景物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按要求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查找有关桂花的资料。
3、准备《桂花雨》的课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师:这段时间,咱们校园里经常可以产闻到一种什么香?(板书:桂花)。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有关桂花的文章。(板书:雨)。齐读课题。这节课我们将走进课文,一起来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
二、粗知课文大意
1、用轻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小组合作交流学习:
伙伴之间互相读课文,纠正字音,再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全班交流。
三、品读语句体会情感
1、“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⑴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是怎样的?
(理解“浸”突出桂花香。)
⑵这里的桂花又是怎样?
⑶为什么母亲要这么说?
(体会母亲对家乡的思念。)
⑷是呀,母亲这句朴素的话语道出了她心中所想,她每年都闻着家乡桂花,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饼,喝着桂花的茶……桂花伴随着母亲的生活及至生命。我们不难看出,桂花在母亲心中的份量有多重,思念家乡的感情有多深。
2、“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东,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文中作者是怎样向我们诉说她童年时的“摇花乐”的?
⑴轻声读。
⑵指导“我”说的话,以及最快乐的'那一部分:
体会“迫不及待”、“赞美”这两个词。
⑶作者为什么听到妈妈说的这话,就会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桂花雨。
3、体会作者的情感(抓住文字)。
四、回归整体
课文以生动朴素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内容丰富,感情真挚,文字中蕴含着浓浓的乡情,让我们再一次来欣赏香在鼻里,甜在心里的桂花雨。
《桂花雨》优秀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学会“箩、杭”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边读过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边读边体会作者通过景物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按要求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查找有关桂花的资料。
3、准备《桂花雨》的课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师:这段时间,咱们校园里经常可以产闻到一种什么香?(板书:桂花)。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有关桂花的文章。(板书:雨)。齐读课题。这节课我们将走进课文,一起来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
二、粗知课文大意
1、用轻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小组合作交流学习:
伙伴之间互相读课文,纠正字音,再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全班交流。
三、品读语句体会情感
1、“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⑴ 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是怎样的.?
(理解“浸”突出桂花香。)
⑵ 这里的桂花又是怎样?
⑶ 为什么母亲要这么说?
(体会母亲对家乡的思念。)
⑷ 是呀,母亲这句朴素的话语道出了她心中所想,她每年都闻着家乡桂花,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饼,喝着桂花的茶……桂花伴随着母亲的生活及至生命。我们不难看出,桂花在母亲心中的份量有多重,思念家乡的感情有多深。
2、“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东,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文中作者是怎样向我们诉说她童年时的“摇花乐”的?
⑴ 轻声读。
⑵ 指导“我”说的话,以及最快乐的那一部分:
体会“迫不及待”、“赞美”这两个词。
⑶ 作者为什么听到妈妈说的这话,就会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桂花雨。
3、体会作者的情感(抓住文字)。
四、回归整体
课文以生动朴素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内容丰富,感情真挚,文字中蕴含着浓浓的乡情,让我们再一次来欣赏香在鼻里,甜在心里的桂花雨。
《桂花雨》优秀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桂花雨》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作者琦君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美好生活的眷念,反映出作者纯真的童趣和淳朴,全文语言清新,情感真挚,字里行间蕴含着浓浓的乡情。
[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感情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教学设计重点让学生读中自主感受桂花之“香”,体现摇花之“乐”,感悟故乡情“浓”,力求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学情分析]
本次执教对象是城关中心小学四(1)班学生。因为城区的父母都非常关注自己孩子学习,加之该校又有传统的经典诵读活动,这些都为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升,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因此,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地读,收到读中感悟,读中明理的效果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词并写好生字,理解部分词语并进行连词成句练习。
能力目标:读通读顺课文,理清课文主要内容。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母亲所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也比不得咱家旧宅的金桂”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具准备]
教学ppt课件。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1、师生谈话。同学们,我们知道现在正是秋冬交替季节,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在你们家或亲戚邻居的庭院里,都有哪些花草树木?谁能说一说?当生谈及“桂花”时,师顺势问:桂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预设:桂花“美”,桂花“香”,当生谈桂花“美”时,再让其他同学谈一谈自己不同观点。)
2、导入课题。同时,我们也知道,随着季节变更,各个季节所下的雨也是不一样的。譬如,春天下的是蒙蒙细雨,夏天下的是急风暴雨,那么,秋天在中国台湾女作家琦君的家乡,却下着一场场“桂花雨”。(师在原来写的“桂花”后再加一个“雨”字)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一起去和作者感受那香飘十里的桂花雨吧!
二、听读课文,初步感知
1、那好,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边听边注意生字的读音。
2、师感情朗读课文。
3、同学们,你们觉得这篇文章写得怎么样,也来读一读这个故事好吗?
三、自读课文,读通读顺
1、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课文要求:
⑴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⑵ 有不懂的词语联系生活或上下文想一想意思。
⑶ 思考一下: 这“桂花雨”指什么?文中围绕桂花雨写了哪些内容?
2、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3、刚才同学们读得很投入,有信心接受检查吗?
四、检查自读效果
1、指名分小节读课文。(遇到读错的字词及时纠正读音,长句子指名再读或齐读。)
2、课文会读了,老师把文中的生字词单独拎出来你会读吗?
出示课件:新鲜 谢落 尤其 吩咐 拣 撮一点 檀香 桂花卤
⑴ 指名读。
⑵ 这些词语中你还有不理解的吗?
⑶ 齐读。
3、老师这儿还有几组词语想请同学们读一读:
①出示出示课件第一组:笨笨拙拙 香飘十里
谁会读?什么是笨笨拙拙?什么是香飘十里?你能用上关词语连起来说一句话吗?
小结:所以,我喜欢桂花雨。
板书:喜欢桂花。
②课件出示第二组:铺 抱 摇 喊 拣 晒 收
谁来读?读着这些词语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小结:老师听了你们的叙述,仿佛看到了作者正在摇桂花,收桂花。
师板书;摇桂花 收桂花
③出示第三组:再……比不得…… 每……就……
谁来试试?你能用上这两个词连起来说一句话吗?
小结:家乡的桂花香
师板书:带桂花——表达思乡之情。
4、看来刚才同学们读书确实非常认真,收获不小。那么,文中的“桂花雨”指什么你明白了吗?
五、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作者围绕桂花雨写了哪些内容?请你再读读书,和同桌讨论一下。
2、文中主要写了什么?(板书;爱桂花 摇花乐 拣桂花 晒桂花 收桂花 带桂花)
小结:通过读文,我们已初步闻到了桂花香,初步体验到了摇花乐。下节课,我们将走进作者琦君的故乡,去真正体验那“摇花乐”,去真正品尝那桂花卤,去真正感受那思念家乡的故乡情!
六、写字指导
同学们很会读书,如果把字也能写规范美观就更好了。
1、“糕”写的时候要左收右放,右边的四点稍微舒展一点,托住上面的“羊”。
2、“谢”写的时候三部分要注意互相避让,互相协调。
3、“帮”写的时候下面的“巾”要扁一些,要托住上面的“邦”。
4、在书上描红。
七、作业处理
1、做《习字册》。
2、课文读3遍。
【教学板书】
11、桂花雨
笨笨拙拙 真像下雨 从外地回家 再……比不得……
香飘十里 好香的雨 捧一大袋给母亲 每当……就……
↓ ↓ ↓ ↓
爱桂花 摇花乐 带桂花 浓浓思乡情
《桂花雨》优秀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结合语境理解词语。
3、品读文字,想象情景,感受作者童年“摇桂花”的快乐,体会作者纯真的情意。
[教学重点]
感受“摇花乐”,从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
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思乡情怀。
[教学过程]
一、揭题激趣
1、板书:桂花
你想到了什么?(桂花的颜色、香味,或是有关桂花的词语、诗句等)
2、板书:桂花雨
你又想到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吗?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中国台湾女作家琦君的美文《桂花雨》。琦君,浙江永嘉人,1949年离开家乡赴中国台湾,后来定居在美国。在她的这篇《桂花雨》里,琦君回忆了童年时代的生活——“‘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
“桂花雨”,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会让我们想起什么呢?
[设计意图:唤醒学生生活记忆中的“桂花”,带着期待、问题,走进课文情境,阅读、探究,对话“桂花雨”,感悟“桂花雨”。]
二、逐层品读
(一)初识“香”
1、读词语,认识桂花。
(出示) 笨笨拙拙 茂密 细花 迷人
(结合图片,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以上词语对桂花的树、叶子、花朵及香气的描述。)
2、读第一自然段,聚焦桂花的“香气”。
在这一段里,你还读出了什么?
师:“我最喜欢桂花,因为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琦君的故乡在浙江,在她家的大宅院中,前后两大片旷场,沿着围墙,种的全是金桂。小琦君是闻着桂花香气长大的呀!琦君记忆中的桂花,就是一个字——香。
3、通读全文,明晰“香气”线索
在《桂花雨》中,桂花的“香气”弥漫全文。找一找,哪几处写到“桂花香”,正确、流利地读一读。
教师小结:短短一篇《桂花雨》,桂花的“香气”充盈字间:桂花开了,“香飘十里”,十几家邻居都“浸”在桂花香里;摇桂花时,桂花雨“好香”;桂花摇落后,晒干了,泡茶、做桂花卤、做糕饼,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我”最喜欢桂花,喜欢桂花迷人的香气。
[设计意图:课文以桂花的“香”为线索,忆起了童年时代摇桂花的“乐”,表达了作者纯真的“情”。“初识‘香’”的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梳理课文脉络,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全文那浓郁而迷人的香气,桂花的“乐”及孕育的“情”就浸润在这香气中。由“初识‘香’”生发,到“品味‘乐’”再到“感悟‘情’”,逐层品读,回环相扣,引导学生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一步步走进言语深处,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二)品味“乐”
师:桂花是“香”的,循着这份“香”,我们读到了作者儿时“摇桂花”的事情。让我们用心读课文,再一次感受“桂花香”,品味桂花带来的“乐”。
1、走进“摇桂花”,品味“乐”。
学习第三自然段:默读,从哪里读出了“摇花乐”?
点拨:
(1)“我老是缠着母亲”:给“缠”配上动作、神情、声音,想象怎么“缠”,体会小琦君盼望摇桂花的迫切心情。
指导读出语气,读好“嘛”和“!”
(2)“这下我可乐了”:品读四、五两句话,抓住词语,展开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点拨读懂“帮着、使劲地摇”;点击课件,伴随着音乐呈现桂花纷纷飘落的情景,读懂“纷纷、满头满身、喊”,体会琦君的快乐)
(3)“父亲诗兴发了”:享受着“摇花乐”的只有小琦君一人吗?
(引导:父亲“口占一绝”,体会父亲因为桂花丰收、孩子快乐而快乐;母亲总是特别在意桂花的收成,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遭,她的快乐就在桂花丰收了,可以馈赠乡邻。)
2、走进“桂花摇落后”,品味“乐”。
桂花摇落以后,我们的快乐还在吗?
学习第四自然段:默读,体会我们晒桂花、藏桂花、食桂花中的`“乐”。
点拨:
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1)联系第二自然段,“桂花开得最茂盛时”,“‘浸’在桂花香里”,‘浸’,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桂花盛开时,不论走到哪里,都会闻到桂花的香味,这香味那样浓烈,房前、屋后、山坡、田野;白天、夜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迎面一阵风,香的;挥一挥衣袖,香的;掬一口溪水,香的……)
(2)联系第三、四段,“全年”,“‘沉浸’在桂花香中”,这儿用了“沉浸”,又多给了我们一些怎样的感受呢?
(教师引导:桂花不仅花开时香,而且晒干后泡茶喝着香,做的食物吃着香,桂花的香,香溢“全年”,香飘四季。桂花的香,香出了快乐,使人陶醉。)
[设计意图:品味“摇桂花中”有“乐”:“我”乐、父亲乐、母亲乐;品味“摇桂花后”也有“乐”:全家乐、全村乐,这“乐”来自桂花雨,来自桂花香。如何“品味”?抓住重点句段,让学生直面语言文字,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感悟词句,想象意境,使文本的语言有色彩、有声音、有形象,有生命的活力。这样的“品味”,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的表情达意(如“缠”、“沉浸”);注意创设情境放飞学生丰富的想象,激发他们灵动的思维(如“桂花雨”);注意和情感濡染相互交融,让文字和学生的心灵一起跳动,并在有滋有味的朗读中,沐浴“桂花”的芳香,分享“快乐”的情意。]
(三)感悟“情”
1、感悟母亲纯朴的思乡情。
学习第五自然段:你能读懂母亲说的话吗?
(1)逐步引导,读懂真情:母亲说哪儿的桂花最香?(读懂“家乡旧宅院子”的含义)母亲为什么这么认为,难道外地的桂花就真的香不过家乡的桂花吗?(联系全文体会)母亲仅仅是在讲桂花吗?(读懂“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的含义)
(2)句式练说,感受真情:母亲也会说,“外地的 再 ,还是比不上家乡的 ”
教师小结:“月是故乡明”,“桂是家乡香”,故乡最好,思乡情真。
2、感悟“我”留恋童年、怀念家乡的纯真情意。
学习第六自然段:母亲对故乡有着如此深厚的情意,琦君呢?
[设计意图:理解母亲话中的含义,是教学的难点,通过设计以上三个层层推进的问题,引导学生体会在母亲的心中,最香的是故乡的桂花。那故乡的挂花伴随着母亲的年年月月,已经成为了母亲生活甚至生命的一部分。在那桂花的香气里,有母亲无限的快乐:分享自己孩子摇花的快乐;聆听自己丈夫吟诗的快乐;将自己的收成馈赠乡邻的快乐;整个村庄人和年丰的快乐。桂花就是故乡、亲人,就是美好的生活。母亲不仅仅是在讲桂花,她是在用真情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热爱与怀念。]
三、整合全文
配乐引读,回顾全文:
(生读)母亲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师引)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
(生读)“这下我可乐了……好香的雨呀!”
……
(仿照以上三段式,分别引读:当母亲说——我就想起父亲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当母亲说——我就想起桂花摇落以后,全家动员——)
师:(指课题)此时,看着琦君的“桂花雨”,你感受到的是什么?
(对故乡的热爱、思念;童年的快乐,美好的回忆。)
师:是的,在《桂花雨》的原文中,琦君写道,“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桂花、桂花雨,就是琦君思念的故乡,热爱的亲人,是琦君留恋,无法忘怀的美好童年。
[设计意图:既是内容上的整合,在情境中回顾全文、串联全文;又是开篇教学的呼应,再次点题,深化认识;更是情感的升华,在一咏三叹中,感受缤纷的花雨,体味纯真的情意。]
四、拓展延伸
琦君用美文记录下了童年中不能忘怀的事,让我们分享了她的快乐。琦君的父亲“口占一绝”,也抒发了“摇挂花”带给他的感受。老师呢,被《桂花雨》感动着,涂鸦了一首儿歌,愿意读一读吗?
(出示)
摇花乐,摇花乐,使劲地摇,尽情地喊,下雨啦!下雨啦!
桂花阵阵落,美丽又芬芳。
拣枝叶,晒桂花
泡香茶,做糕饼
桂花香四季,桂花乐童年。
2、琦君有“摇花乐”、“桂花雨”,你们呢,有什么最有趣,印象最深刻的事呢?和小伙伴互相交流,也可以试着写下来,珍藏在你的记忆里。
[设计意图:让教学贴近儿童,以儿童的视角选择“快乐”这一话题,从小琦君的快乐中受到感染,由老师开始,编一编快乐的儿歌,小伙伴说一说快乐的事情,写一写快乐的美文,就这样,语文学习延伸到了课外,渗入了生活,照亮了生命。]
《桂花雨》优秀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读桂花“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境,体验“摇花乐”,体会作者对童年和家乡的怀念之情。
2、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课后练习中重点句的阅读感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品读桂花“香”中体会摇花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
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回顾课文
1、同学们今天我们再次走进琦君的童年,一起感受————桂花雨。(齐读课题)读着这篇散文总有一股桂花的清香扑鼻而来,轻轻地再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作者小时候在自己老家和父母一起摇桂花时的情景,那么,桂花和桂花雨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
板书:香、乐、甜
这就是品读文字带给我们的滋味,这是一篇散文,散文是需要好好地、反复地去读、去品的,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文字,去读文字中香的味道,乐的味道,甚至更多的味道。(板书:……)
那么小时候作者和她的父母一起摇桂花时的情景,集中写了三个自然段,那阵阵落下的桂花雨真是香气迷人,香飘十里,请你读读课文的第二、第三、第四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带有“香”的语句,体会一下在这些句子当中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过渡:下面我们来谈谈描写“桂花香”的语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二、走进文本,品味语言文字
1、生朗读出示:“桂花开得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说体会。
①有哪个字说它真的很香?(浸)我们写香一般都用“飘”的,怎么用这个“浸”字啊?我们看这个“浸”字是什么旁?淹在水里就叫“浸”,水看得见吗?摸得着吗?用了一个“浸”字呢——(就好像看得见,摸得着,还能感觉到了。所以这个“浸”字用得恰当,用得传神。
②指导朗读。读这句话的.时候,注意要把浸字读得轻一些、软一些。谁愿意读一读?
师:真好!我们全都浸在了花香之中,除了这个“浸”字传神,文中还个一个“浸”字。
2、出示: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①生读,画出“沉浸”,桂花在全年中哪个季节开放?在桂花盛开季节整个村庄飘满香气,但作者说“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难道这个桂花整整开了一年吗?要理解这句要联系第四自然段。
②指名读第四自然段。为什么全年——
③是啊,当桂花盛开的时候走进小琦君家乡的村庄,远远就能闻到浓浓的——(香味)当桂花落了,母亲把晒干的桂花,用桂花做的桂花卤送给邻居们,有了这桂花,桂花卤邻居们就可以自己泡茶,做糕饼,平时一家做了全庄人都能吃到,享受到这份香甜,所以——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那么你从这个“沉浸”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呢?(快乐、幸福、浓浓的乡情。)
④指导朗读,谁来读好这一小节。
过渡:这香气不仅弥漫了整个村庄,还弥漫在人们的心里。找一找第三自然段还有写到“香的吗?”
3、学生读,出示:“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①这个香在哪里,“啊!好香的雨啊!”读这句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情?(乐)
②这是一场芳香无比,快乐无比的桂花雨,让我们用心品味。读散文有好多种读法,会读的同学会从文字中看到画面。静静默读这段文字,用心去品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③生畅谈画面。师:真是一群会读书的孩子,你们想不想做这个摇桂花的孩子,想不想体验摇桂花的无比快乐啊!(全体起立,音乐)现在我们就是小琦君,憋着劲使劲地摇。一阵阵桂花从树上落下来像什么呀?孩子边摇边喊着——
摇啊摇啊,头上是桂花,身上是桂花,边小辫上也是桂花啦!孩子高兴地喊着——
④师:摇桂花真有这么快乐吗?
师:摇桂花,桂花雨带给我的是无比的香甜、无比的快乐,难怪作者说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
4、出示:“‘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①从这句话中你还体会到了作者什么之情?(急切的盼望着摇桂花)
②“老是缠着”让你体会到了什么?生活中你缠过你的父母吗?
③请你读一读让我们感受一下你的心急、盼望。
④师:因为桂花香、摇花乐,所以我才急切地盼摇桂花。让我们一起来读这几句共同感受桂花的“香”和小琦君的“乐”。
过渡:第三自然段中还有哪里也写了桂花的香?
5、出示:“母亲洗净双手……花雨缤纷入梦甜。”
①这里有香吗?同学们仔细读读这句话,你能从这两种“香”中体会到什么情呢?(父亲、母亲对桂花的喜爱之情。)
②从父亲的诗中你读出了什么?“细细香风淡淡烟”读出了一个“香”字,“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引齐说)这两行读出了——乐、甜。
③指导朗读,所以这首诗要读出这些感觉出来,谁来试试。我们一起吟吟这首诗。
过渡:父亲用了一首诗把桂花的“香”“乐”“甜”写出来了,父亲写的是一首诗,而母亲说的是一句话,这句话中也含有桂花的香。
6、学习第五自然段。出示“外地的花再香,……”
①谁来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指名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
②这句话你读得懂吗?这里的“外地”指的是哪里?课文因为是节选的,所以有些地方他没写明白,作者的家乡在浙江温州的瞿溪,这里的外地指的是浙江的杭州,11岁那年他们全家迁到了杭州,杭州有一个叫满觉垅的地方,漫山遍野都是桂花树,花开时节,那是十里飘香,因为从小有着桂花情结,作者每年都去赏花,回来时总要带一大包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却常常说——(引齐说)
③你们能明白母亲的这句话吗?那么满觉垅的桂花真是的“比不上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香吗?
(母亲比的不是桂花浓和淡,而是感情的深和浅。母亲喜爱、思念家乡。)
如果有一天,我从外地回到她身边,对她说:外地的月亮真圆啊!她会说——
“外地的水真甜啊!”她会说——
“外地的人真亲啊!”她会说——
后来作者又去了美国定居,她打电话给母亲说:“外国的生活真好!”母亲肯定会说——
④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外地的桂花……
过渡:这里仅仅是母亲思乡情深吗?
7、“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
①(出示句子,齐读)
②作者在写这篇散文的时候已经是一个60多岁的老人,自从她32岁离开家乡到了中国台湾,一直不能回到生她养她的故乡,而且再也看不到家乡旧宅院里的金桂,再也看不到那阵阵的桂花雨,再也听不到父亲作的小诗了……你能想象到作者写到这里的时候,脸上的表情吗?
师:思念是什么滋味?你们有离开过家乡吗?有感受吗?
这就是淡淡的花香中弥漫着的淡淡的“乡愁”啊!(板书:乡愁)
③补充原文结尾“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
④同学们,捧起课本,让我们在这悠扬的《故乡情》音乐中,追寻作者的情感踪迹,一起来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三、深化主题。
其实,琦君的很多作品都散发着浓浓的思乡情,出示作品。
读这些书的名字,感觉到了吗?其实她从来没有真正离开过故乡,因为故乡就在她的心中。让我们再深情地读一读课题。
四、回顾课文
桂花雨,桂花雨,无论身在何方,只要一闻到桂花香(指板书)作者就想起了故乡桂花迷人的香气,想起那阵阵桂花雨带来的——乐,带来的——甜,带来的淡淡的——乡愁!
五、作业
1、喜欢读书的同学,可以读琦君的其它作品。
2、喜欢写作的同学,回忆童年令自己难忘的人或事学习本文的写法写下来。
附板书:
桂花雨(乡愁)
香、乐甜
《桂花雨》优秀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自学课文中的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句子的含义。
2、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让学生自由说童年趣事。
2、有位作家叫琦君,她也有难以忘怀的童年,让我们一起分享她童年的快乐,好吗?
3、引入课题,板书课题。
二、情景读题,就题质疑
读完课题,让学生就课题提出疑问。
三、作者简介,交流资料
1、简介作者情况:
本文作者琦君在1949年离开大陆去了中国台湾,她在中国台湾常常回想起自己的故乡,尤其是故乡的桂花,于是就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桂花雨》。
2、交流桂花资料:
老师布置让大家查找有关桂花的资料,现在把你们的成果与大家分享吧!
3、生自由交流资料:
说到描写桂花的诗的时候,老师及时点拨:
有多少文人墨客都在赞美桂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和赞美桂花的。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阅读提示:
⑴ 读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⑵ 课文描写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⑶ 想一想“桂花雨”指什么?
2、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老师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勾画批注。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指名学生说课文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桂花的喜欢。
五、精读课文,想象情景,体会感情
1、了解桂花树的样子:
琦君笔下的桂花树到底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通过读描写桂花树样子的句子,电脑展示桂花树与梅花树对比的图片,让学生体会桂花
树“笨笨的样子”的可爱,感受作者对桂花的喜爱。
2、梳理课文脉络: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琦君为什么还要写桂花呢?让我们一起读课文的有关内容,看看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桂花?
通过读书让学生发现是从“桂花的香”和“摇花的乐”两方面写的。
3、体会桂花的.香:
桂花到底有多香,让我们通过读书去感受吧!
⑴ 找出写桂花香的句子:
重点指导的句子: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
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⑵ 让学生读出描写桂花香的句子,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⑶ 品尝桂花的香和甜。
⑷ 把桂花的香和甜通过读表达出来。
4、感受摇花的乐:
桂花的确很香,作者很喜欢它。其实最让作者高兴的事是──帮妈妈摇桂花。
⑴ 找出写作者想摇花的句子: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呀?”
⑵ 读句子感受作者急切的心理。
⑶ 演摇桂花的情景,说出此刻的心情。
⑷ 读写摇花乐的句子,感受摇花的高兴: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⑸ 动画演示“作者帮妈妈摇桂花”的情景,理解“桂花雨”指什么。
⑹ 身临其境,展开想象,自由评说。
⑺ 再次把摇花的乐用读表达出来。
5、感受母亲的思乡之情:
⑴ 出示母亲说的话: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⑵ 品读句子,感受母亲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在母亲眼里,月是故乡的明,人是故乡的亲,花也是故乡的香。
6、体会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由母亲对故乡的思念,引起了“我”对童年的回忆,勾起了“我”“深深的思乡之情”。
六、全课小结,拓展延伸
1、琦君八十多岁为寻根,再次来到故乡。她吃着桂花饼,品着桂花茶,泪水盈盈。琦君虽然身在中国台湾,可故乡一直没有离开过她,因为故乡一直在她的心里。
2、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对童年的回忆,肯定引起了我们对童年的回忆,让我们把童年的趣事像作者一样写下来吧。
《桂花雨》优秀教学设计8
【目标预设】
1、准确认读并理解“笨笨拙拙、新鲜、尤其、沉浸、挑拣”等词语,规范书写“尤”“拣”等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3、学会抓主要事件和关键词句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分清文章主次的能力。
4、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的“摇花乐”,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重点、难点】
重点: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词句,引导学生体验摇花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引导学生初步学会阅读叙事类散文:读出动“情”的事,读懂“事”中的情。
【设计理念】
1、“以人为本,以读为本。”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感悟、体验,从而得到语言训练,受到情感熏陶,真正实现阅读是“教师、学生和文本的'对话。”
2、创设情境,依据图画再现、角色表演和想象画面等途径,把学生引入课文
具体的情境中,把文字转化成一幅幅画面。让作者拉近读者,并与作者产生共鸣,感悟文章中的语言文字。
3、体现第一课时的教学规律,重视识字写字教学,鼓励学生自主识写生字。引导学生认认真真读好书,端端正正写好字。
【设计思路】
从文题入手,引领学生通过朗读感知课文内容,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并对课文定下了情感基调。从“乐”入手,让学生找关键字句,朗读再现当时场景,配以上台表演,力求与作者情感交融,感悟到了语言的魅力。
在预习的基础上,进行重点字词的教学,留足10分钟的练字时间,认真规范地写好汉字,陶冶学生性情。
【教学过程】
一、扣题导入,初识“桂花雨”
1、金秋十月,桂子飘香。桂花走进了无数大诗人的诗篇,也进入了台湾著名女作家琦君的童年生活。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琦君的一篇散文,一起读课题──《桂花雨》
2、质疑:“桂花雨”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快速浏览课文,用文中句子回答。(出示句子)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欣赏课文插图,指导朗读
3、再读课题,你产生了怎样的联想?让我们深深地吮吸一口桂子诱人的香味,美美地读课题——(学生再读课题)
4、交流作者琦君的相关创作背景资料。
【设计意图: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是学生展开阅读学习的突破口。读好课题,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整体把握课文;由课题质疑,营造阅读期待,学生在课文中找到答案,阅读的兴趣会更高一些。】
二、整体感知,情系“桂花雨”
1.交流生字词预习情况
笨笨拙拙撮檀香桂花卤
新鲜尤其沉浸吩咐
谢落炉烟袅袅挑拣
(1)指名读,相机正音:撮(平舌音)浸(前鼻音)袅(鼻音)
(2)理解:吩咐挑拣
“吩咐”什么意思?我和你谁吩咐谁?在家里谁可以吩咐你?你在家可以吩咐谁?用“吩咐”说一句话。
“挑拣”什么意思?为什么不是“捡”?选词填空:
老人从地上()起一块鹅卵石。
老人从一堆石头中()起一块鹅卵石。
【设计意图:中年级的学生应当初步养成预习的学习习惯。第一课时教学需要对生字词的预习进行检查、反馈。在集体的讨论中解决一些词语,他们就会有成就感,读书的兴趣也能得到提高。】
2、整体感知课文
(1)读这篇散文,就像翻阅我们小时候一张一张的旧照片,能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勾起我们无限的情思。(板书:情)请你轻声地读一读课文,在那些特别能引起你注意的地方做个记号。
(2)读书交流,要读得有滋有味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桂花雨”分别写了哪些内容?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引出最后一段)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
结合课文的主要内容,想想在全文中的作用。(总结全文)
【设计意图:“情”是散文的灵魂。初识散文,教师必须让学生静静地听,美美地读,在读书过程中走进文本,试着学会抓主要事件把握课文内容。散文不是用来教的,而是用来欣赏的。我们教给学生的,应该是欣赏的方法。授之以渔,学生自然知道该如何去欣赏每一篇美文。】
三、精读感悟,体会“摇花乐”
过渡:“摇花乐”乐在哪里呢?当阵阵“桂花雨”纷纷落下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
(一)自由读文,披文入情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想一想你从哪些语言中体会到了作者“摇花乐”,画出有关的语句,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二)自由交流,循情探文
1、(出示)“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桂花雨》优秀教学设计9
学习目标
1.学会“箩、杭”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边读边体会作者通过景物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按要求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查找有关桂花的资料.
3.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华侨老人,傲雪而立的梅花寄托了这位老人对祖国的无尽思念。现状正值中秋前后,还有一种花也装点起我们的生活,它就是——桂花
2.提起“桂花”你会想到些什么?(链接生活与积累的古诗词)
3.生活在江浙的琦君每见桂花飘香,就会想起那一场场“桂花雨”板书课题
4.读题质疑
二、品析开头结尾
1.接读课文,思考:在作者美好的记忆中的桂花雨是什么样的?课文哪句话点了题。
2.交流:(1)文中描写桂花落的语句。 课件
(2)结尾的句子。课件 师点拨:文末点题是写作常用的方法,可以使文章结构更完整,要学会运用。
(3)结尾的写法值得我们学习,那么开头一二节呢?
A.采用对比的方法,突出对桂花的喜爱。旧知牵引——《桂林山水》课件
B.读了这段语句,你能用合适的AA式叠词补充这段文字吗?课件词语手册P36
点拨:叠词往往能更生动地表情达意,富有童趣,习作中有意识地加以运用。
3.那么,文中是什么使我“又”想起了故乡同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课件出示母亲的话
三、品悟重点句,辐射全文
1.“这里”指哪里?课文哪些句子在描写杭州的桂花香?哪些句子在描写家乡的桂花香?
2.读这两段语言,你觉得杭州的桂花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吗?
3.为什么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哪些方面比不上)
(1)第三节:关注桂花、馈赠桂花的快乐。(类比我们自己育出来的豆苗和买来的没什么两样,但感情不同)
(2)第四节:桂花给邻居带来的香甜。
(3)第五节:收获桂花的快乐——板书:摇花乐 桂花雨 指导感情朗读。
(4)第六节:吃着这些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香甜四季,香甜了人们的生活。桂花成了母亲生活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融进了母亲的情感,仅仅是母亲的吗?
4.再读课件“于是,我又想起……”你还读懂了什么?(又一次)
作者仅仅为了写摇花乐、桂花雨?板书:思乡情。
四、阅读延伸,品读同题材文章。
同步中的《故乡路》
板书: 桂花雨
摇花乐——桂花雨
思乡情
【《桂花雨》优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桂花雨》教学设计04-10
《桂花雨》教学设计15篇(经典)08-16
《桂花雨》优秀教案设计优秀02-05
《桂花雨》 (优秀15篇)07-10
桂花雨 06-08
《桂花雨》 07-10
《桂花雨》教案优秀12-23
(精品)桂花雨 07-09
[荐]《桂花雨》 07-10
[精品]《桂花雨》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