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华体会电子竞技 通知工作总结华体会体育2串1 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时间:2024-10-29 07:00:0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做一个善良、助人为乐的人。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讲述七色花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学习珍妮善良、纯真的美好心灵。

  教学难点 理解珍妮用掉第七片花瓣最有意义,体会小姑娘的美好心灵。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阅读要求

  二、学生带着问题自己读课文 要求: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

  2、按阅读提示的要求回答问题。

  三、自学汇报

  1、指名分小节朗读,汇报朗读情况。

  2、汇报自学的词句。

  3、说一说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4、从这篇课文中都体会到了什么?

  5、学生根据自学情况质疑。

  四、全班交流,精读解疑

  1、练读小姑娘使用七色花的经过,分析哪一片花瓣用得最有意义。

  2、分段朗读课文,说说说珍妮的'每片花瓣都是如何使用的?体会小姑娘的心理变化。

  3、你认为珍妮是个怎样的人?注意读一读珍妮所想、所说的话,仔细分析,认真思考,要把你的观点和看法讲清楚。

  五、想象拓展

  1、要是你有一朵七色花,你会怎么用?

  2、把你的想象写下来,注意写完后读一读,把语句写通顺。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2

  一、导入

  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神秘的礼物,是一段视频,想知道内容吗?认真观看,看后用一个词来形容你眼中的大海。(美丽、蔚蓝、宽阔)从古到今无论是诗人还是画家都曾用自己的笔来描摹过大海,但有一个和你们年龄相仿的小女孩,她叫周深,她用一首极其富有想象力的诗歌表达了她对大海的独特感受,你们想读吗?好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跟随他的脚步去读海。板书课题,请大家读读这两个字,读出自己的滋味,自己的感受。

  二、读文

  1、好,这首小诗不长,生字也不多,老师相信你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把它读正确、读流利,哪个字读不准把它标上拼音;哪里读不通顺,请多读几遍。

  2、指名读

  谁来读读,大家来听,倾听是良好的习惯。他读得怎么样,谁来评价一下。老师要给你竖起大拇指,才读过一遍就读正确,我们就像这个同学那样读准确。他读得怎么样,看着他的眼睛说,因为你读得好,给别人留下了好的印象,才得到好的评价。

  3、分节读

  这首诗歌一共有4个小节,我们分节再来读一读,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读完你发现前三个小节有什么特点?用了相同的句式,都分别写出了大海的什么特点?板书(蓝、宽、清)不仅写出了特点,最有趣的就是小诗人独特的想象力,她都想到了什么?贴(海浪海风礁石等)选节读

  这三个小节,你喜欢哪个小节就读哪个小节,读出大海的特点。自由练读。喜欢第一小节的同学谁想读读。

  第一节“神秘”

  1.先问学生生活中什么让你感觉神秘?2.教师:向刚才这位同学说的.这样,.....这就是神秘,让人捉摸不透。3.那么,蓝的让我感到神秘,该怎样读呢?谁来试一试?4.大家评一评,他刚才有没有读出神秘的感觉?5.教师根据学生的评价指导朗读:读神秘,应该读的轻一点。你看他眉头一皱,用他的表情读出了这种神秘感。看来,我们在读诗歌时,不仅通过声音,还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传达你的情感。6.教师可以范读。7.让我们一起把第一节诗读一遍。(给出蓝的那段)蔚蓝的海浪拍打着沙滩,洁白的海鸥在海面上翱翔,勾画出一副多美丽的海景图啊,想象着这幅画面再来读读。

  神秘的秘还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个生字呢,指导写“秘”强调笔顺,从左往右写。

  第二节“宽阔”

  你读得他读出海的宽阔了吗?究竟有多宽?用一个成语形容“无边无际、一望无垠”除了天空称得上无边无际的就是海,老师希望你们的胸怀也像海一样宽,男生读,女生读。如果沙滩身上带着字,就让海风读写。在沙滩上你们最爱玩什么?捡贝壳、堆沙煲、踩脚印)沙滩是孩子们的乐园,这就是美丽的沙滩(图片)带这你们对沙滩的美好向往读这小节。滩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个生字,因为和水有关,所以是三点水旁,右面是难,笔画较多,书写时要注意结构,写得紧凑些。

  第三节“清”

  老师特别喜欢第三节,我想读一读行吗?请同学闭上眼睛,边听边想,在清澈的海水下面你都看到了什么?谁想向老师这样读一读,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把水的清读出来。这小节中也有一个生字“礁”你怎么记住它?焦:1物体经火烧变成黑黄色并发硬2焦急,表示着急的成语,和石头有关,加石字旁,礁石是离水面很近的石头。在第二板块我们学习了瞧,蕉,他们都是形声字。

  第四小节

  小诗人不仅抓住了大海的特点,还把与海有关的事物想象成能像人一样读写,真是充满童趣,那怪诗人说大海是一本书,板画书。在你们的眼里,大海是什么呢?你们的想象力很丰富,你的语言真美。都说诗歌是最美的语言,我们看着前面这本书就能把这首诗背下来了,试试。

  多美的语言啊,如果配上音乐就给动听了,谁想读?(配乐读)

  三、拓展:老师这里还有几首美丽的诗歌,你们想读吗?

  海水

  海水海水我问你:

  你为什么这么蓝?

  海水笑着来回答:

  我的怀里抱着天。

  海水海水我问你:

  你为什么这么咸?

  海水笑着来回答:

  因为渔人流了汗。

  海上的风

  海上的风是花神,她一来,就绽开万朵浪花……

  海上的风是琴师,她一来,就奏出万种歌声……

  海上的风是大力士,他一来,就送走万片渔帆……

  海上的风是狮子,它一吼,就掀起波浪滔天……

  老师这里还有一篇我班的同学写的一首小诗,你们想读读吗?《读夏》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3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本课生字卡片,朗读课文录音带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

  1.认生字。课题上有4个字,读一读:

  寻隐者遇

  2.释题。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

  寻:寻找,寻访。隐者:独居大山林里的人。遇:碰见,遇上。

  这首诗说的是诗人去访问隐者却没有遇见。

  3.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围绕"寻"思考。如,诗人为什么没遇上?有没有问问其他人?为什么不在那等一会儿?)

  二、自学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

  2.画出本课要求学会和认识的生字,读一读。

  3.看插图想想:图上画的是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三、读诗句,认生字

  1.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注意读准平、翘舌音的.字:松、采;师、深。"只"是多音字,文中读zhi。

  2.提问:

  (1)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完整通顺地回答问题,相机识字:松、童。)

  (2)图上谁是诗人,谁是童子?诗人要找的隐者是童子的什么人?识字:师

  (3)诗人找到了童子,怎么没遇上他师父呢?相机识字:言采药深

  (4)朗读课文。

  四、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椵想自己是诗人在松下遇上童子,体会向童子询问时的心情,把这种心情读出来。教师先放录音,同学再练习朗读。

  松下/问/童子,(满怀期望)

  言师/采药/去。(感到失望)

  只在/此/山中,(又有了希望)

  云深/不知/处。(无可奈何)

  五、识字、写字指导

  松:用学过的木字旁和熟字"公"记字形。组词:松树、放松。

  童:上下结构。上面是"立",下面是"里"。这个字横画多,但长短不一。首横最短,次横最长,最后一横又比它上面一横长些。组词训练:童话、儿童、童年。

  言:发言、说话的意思。首横最长,中间两短横。

  师:左边是一短竖和一撇右边是横下一个"巾"。组词:师父、老师。

  采:上面是爪字头,表示手,下面"木"表示树,手伸到树上表示采摘的动作。第一笔为平撇,下面的三笔间隔要匀。

  深:左右结构。右边上面不要写成穴宝盖儿。组词巩固:深山、深海、深浅。

  六、抄写生字(完成课后练习2)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1、品味词句、想象意境、训练朗读。

  三、教具准备:

  小黑板,录音机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

  (板书:秋天)

  2、在这秋高气爽的日子里,田野真美呀,有迷人的景色,有丰收的喜悦。但在建国以前,我国黑龙江部分地区的`秋天曾是一片荒芜,人们称为北大荒。

  (板书:北大荒)

  3、齐读课题。

  4、过渡:那么,如今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样呢?

  二、初读课文。

  1、拼读生字表内的生字,注意字音、字形。

  2、学习生字词

  (1)出示:

  huang bi xi lǚ yinhui jǘ jiang zi jin

  北大荒 一碧如洗 几缕 映照 银灰 橘黄 绛 紫 锦缎

  tou yang wen jia pang zhen

  透明 (荡漾) 波纹 热闹非凡 豆荚 脸庞 榛树

  ran shao ling

  燃 烧 金黄 山岭

  (2)学生自由拼读。

  (3)指名读,齐读。

  3、朗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将课文读通顺。

  (2)放课文录音,再读课文将课文读流利。

  (3)检查读。

  4、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1)默读课文,想一想:你觉得北大荒的秋天怎样?课文用哪句话来概括?

  齐读第六自然段。

  课文从哪两个方面来写北大荒秋天的美的?

  (2)全文共6个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景色优美,哪几个自然段写物产丰富?

  学习第一节。

  三、精读课文。

  1、学习第5自然段。

  过渡:因为时间关系这节课我们先学第5自然段。

  2、指名读课文,思:你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物产丰富的?

  3、交流理解大豆摇铃千里金,茫茫,草甸子,沉甸甸等词。

  4、练读,齐读。

  四、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记忆生字。

  2、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碧紫燃。

  3、师范写,生描红。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5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自主探究和发现的能力。

  2.搜集ABB式词语引导学生在积累和运用中学习语言。

  3.认读生字,发现汉字与偏旁部首的关系。

  4.熟读背诵古诗《早发白帝城》。

  5.培养学生看图写话的能力,能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感受大自然的快乐,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学习重难点】

  1.重点:习作。

  2.难点:能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感受大自然的快乐,产生对大自然、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学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有关大自然的图画。(教师)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习作:这儿真美)

  一、游戏导入。

  1.在习作之前,请同学们先说说自己搜集的关于写景的词语。

  2.比一比谁搜集的词句最多,引导学生交流,帮助学生回顾积累的词句。

  二、明确要求。

  1.小组交流。

  请学生展示图画,将自己身边的美景讲给小组同学听。

  2.集体交流。

  (1)指名上台描绘文中的图,及时进行评价与指导。

  引导学生看课件出示的图,按照一定的顺序描绘。注意用上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随机板书: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

  (2)再请一名同学讲述,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引导学生明白描写果园时不仅可以写景,还可以写人,并且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讲述。

  (3)教师抓住学生的发言,在习作的内容上继续给予指导。(例如,描写果园的文章里还可以写果园里的事情以及秋天的果园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3.学生习作。

  学生根据要求,结合老师的提示进行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习作讲评)

  一、朗读展示优秀习作。

  1.教师在批改中挑选优秀习作,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优秀习作,请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佳作展示:

  迷人的'秋色

  秋天多么迷人啊!到处都有美丽的景色,不过最美的当数田野和果园。

  秋天,田野里的稻子熟了,远远望去,像铺了一地金子。沉甸甸的稻穗低着头,弯着腰,像是在向人们招手,高粱也熟了,火红的一片,直伸向远方,像是给大地镶了一层花边;大豆荚咧开了嘴,露出圆圆的金灿灿的大豆,更像是一个喜气洋洋的豆娃娃……这边菜畦里,番茄红、茄子紫、冬瓜绿,嫩生生、水灵灵的……地里,辛勤的农民一边擦着汗,一边笑眯眯地望着眼前的景象,仿佛在说:又是一个丰收的秋天啊!

  田野里丰收在望,果园里更是热闹非凡。你瞧,果树上,黄澄澄的梨、金灿灿的桔子、红彤彤的柿子挂满了枝头。农民伯伯正满怀喜悦,或是踩在树上,或是站在凳子上,采摘着浸透了他们辛勤汗水的果实。箩筐里、菜篮子里、农用车上,都堆满了各种水果。他们想趁着这大好季节,把他们的劳动果实送到城市里,让城里的人也和他们一起品尝这丰收的果实,一起分享这丰收的喜悦!

  啊!我爱秋天,更爱这迷人的秋色!

  习作评析:作文向我们展现了两个地方的场景:丰收的田野、热闹的果园。语言生动、具体、想象丰富。可见,只有用心观察,才能写出好文章来。

  2.全班同学听后进行评议,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二、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评议。

  1.是否扣住“秋”。

  2.是否按一定的顺序把内容写清楚。

  3.用词、造句是否妥帖、顺畅。

  三、讲评习作。

  1.同桌之间互读互改。

  2.要求:

  (1)看看句子是否通顺。

  (2)查错别字和标点符号的对错。

  (3)词语运用的是否恰当。

  (4)有没有表达出真情实感。

  3.同学之间互相修改后,再读给小组内同学听,让同学们评一评。

  4.集体评析,各小组推荐一篇佳作,全班交流评议。

  四、修改誊写。

  1.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2.誊抄作文。

  五、小结延伸。

  教师:同学们,习作是心与心交流的书面表达形式,选择真实的事例,抒发真实的感情,将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课后请大家把自己的习作给家长念一念,改一改。

  第三课时

  (语文园地)

  一、交流平台。

  1.学生自读“交流平台”,想想是否也有同感。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读后感受。

  3.在本单元的课文中找出这样的段落,读一读,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4.教师总结:以后我们在习作的时候,也可以学着这样写,抓住一句话,围绕一个意思写,这样可以写得更具体,更生动。

  二、识字加油站。

  1.结合图读一读这些词,注意加点的字有什么共同特点。

  2.学生读后交流:第一行的加点字,都是“虫”字旁,第二行的加点字都是“鱼”字旁。

  3.说说“虫”字旁和“鱼”字旁的字都与什么有关。

  4.你还能再写出带有“虫”字旁和“鱼”字旁的字吗?

  三、词句段运用。

  1.出示词语,请大家自由读一读。

  ①读了这些词语,你的眼前会浮现怎样的画面?请选择一两个词语说句子。

  ②学生小组内交流。

  ③指名说句子。

  2.课件出示语句,请同学们试着说一段话。要求围绕这个意思来说。

  ①同学们看到句子后,小组内互相交流。

  ②指名汇报“车站的人可真多……”

  ③学生听后评价,也可进行补充。

  ④再试着用“我喜欢夏天的夜晚……”说一段话。

  四、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古诗《早发白帝城》。师范读。

  2.请同学们读第1、2句,说一说诗人从哪里出发,要到哪里云,那里有多远,需要多少时间?

  3.学生读后交流。

  4.再读第3、4句,说一说沿路诗人听到了什么?体会行船之情,以及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

  5.指导朗读。

  6.比赛背诵。看谁背得又对又快。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6

  一、教学目标:

  ①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③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形象。

  四、教学方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搜集神话故事,尤其是中外有关创世纪的神话故事。

  六、教学时间:

  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①简介中国的神话故事。

  ②“我记忆中的神话故事”。交流课前部分资料:选择一个自己印象最深的神话故事讲给同学听。

  ③揭题:18盘古开天地。

  (这样的设计,尊重了学生急于展示自己的感受。又能让学生对古代神话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自然而然地进入课文,让学生有一种强烈的阅读愿望,为学习本课奠定感情基础。)

  (二)初读感知

  ①识记生字。

  a.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b.同座互相认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②读通课文。

  a.自由练读课文。

  b.同座合作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③感知文意: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此环节符合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创设了民主、轻松、互动的学习氛围,又利用学生的互助互学,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

  (三)研读交流。

  ①学生自读课文,谈谈对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的印象,并说一说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印象。

  ②重点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读一读,想一想,你有什么新发现?

  ③重点研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a.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人类的老祖宗给我们创造的宇宙的美丽样子。

  b.让学生根据教学挂图介绍盘古创造的`美丽宇宙。

  c.选择感受最深的部分读一读。

  (以上环节的教学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想一想,看一看,说一说的自主、探究中感悟理解课文内容,在朗读和想象的基础上进一步领会盘古的伟大及他所创造的宇宙的美丽形象,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想象思维、理解能力,更锻炼学生以自己的感情来指导朗读。)

  (四)作业

  练读课文。继续搜集有关神话故事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①复习课文,指名朗读课文,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②复习生字词,开火车读生字、词语。

  (二)指导写字

  ①学生自由观察字的间架结构,并思考怎样把字写好。教师重点指导。

  ②练习书写。写一遍生字,再抄一遍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③成果展示,师生评议。

  (这样设计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互相评价,促进学生的自学能力的提高。)

  (三)朗读回味

  ①展示读。看谁读得最有感情,读得最美。

  ②记忆读。看谁能记一些优美的词,如“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

  (四)练习复述

  ①同座练说。

  ②指名在全班复述,然后评议。

  (五)课后拓展

  ①、思考,提供思路:我想把手接在茂盛的花草树木上,这样就能摸摸盘古的汗毛。生写诗句(我想……)

  ②、将自己搜集到的神话故事展示给自己的小伙伴们看。

  (如此设计思考拓展,让学生回过头来再次感悟,通过让学生去想,感悟盘古的伟大之处,激活学生的思维,创造成性地应用语言;第二个拓展使学生了解更多的神话故事,并培养了学生的查找资料的能力。)

  八、教师总结:

  中华神话故事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和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值得去读一读。

  九、板书设计:

  天

  盘古 开 用自己的一切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地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7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3、情感目标:想象画面,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体会诗歌所承载的感情,激发学生珍爱亲情的感情,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反复吟诵,想象画面。感受诗情。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后两句是从“兄弟”的角度来抒发思乡之情。

  教学流程:

  课前热身:

  疯狂背古诗(《静夜思》至《泊船瓜州》)

  一、紧扣诗眼,从“心出发。

  1、访生:明月何时照我还?

  明月何时照我还?

  在遥远的古时候,当深深的思念,浓浓的乡愁涌上心头,许多诗人就用手中的笔来表达心中的无尽思念,著名诗人王维就写下一篇流传千古的思乡佳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读题、释题

  题目很重要。是我们走进课文、走进古诗中的一扇门,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①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重阳节的资料。

  ②借助注释理解“山东”不是指现在的我国山东省,而是指华山以东,诗中指作者的家乡山西省。

  ③题目中有一个生字——忆

  a、你是怎么记住它的?竖心旁表示什么?

  b、组词(回忆、记忆……)

  c、题目中是指谁回忆谁?

  3、再读课题

  从题目中,我们知道这首古诗写的是诗人在重阳节这一天回忆起了家乡的亲人。他的心情可能会是?生读题。

  心情也可能是?生读题。

  是的,此时的王维可能难过,也可能略觉孤单,带着你的理解齐读诗题。

  回忆源于内心,诗人在重阳节回忆起亲人会有着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到诗中去感受。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地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生字的认读。

  3、多形式读古诗。

  三、想象画面,由“意”入心

  1、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

  15岁那年,王维就离开了家乡,来到京城长安想取得功名,实现个人的`理想,写此诗时王维只有17岁,恰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亲人。

  2、17岁的王维身处“异乡”作为“异客”是什么滋味呢?哪个字最能体现诗人孤独、苦闷的心情?在书中圈出。

  ①学生汇报,板书:独组词(单独、独自……)

  没错,诗中的这个“独”字就是“独自”的意思。

  ②汉字是会说话的,仔细看看“独”字,它的背后隐藏着一幅幅画面,透过它你看到一幅幅怎样的画面?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走进王维当年的生活,寻找一幕幕他那孤独的身影。

  出示句式,生想象说话:

  远在异乡,当王维____时,却只能____。

  根据学生补充的内容体会情感,引发朗读这一诗句。

  ③由此可见,当王维吟诵出“独在异乡为异客”的诗句时,他心中该是多么的酸楚啊!

  角色互换:王维啊王维,当身边的亲人都团聚时,你这个异乡异客只能干什么?你的心情?带着感受读。

  王维啊王维,当别人三五好友,呼朋引伴时,你这个异乡异客只能干什么?此时的你?带着你这份感情读。

  王维,此时的你在想着谁?念着谁?读出你的思念.

  不管你是如何想念亲人,你仍在异乡,不管你是怎么的孤独,你仍然是异客,带着此时的感受,齐读第一句。

  3、即使生活在繁华的都市,即使满腹才华被他人赏识,孤单无助的王维仍是一名生活在异乡的异客,无时无刻不在思念亲人,这是魂牵梦绕的思念啊!尤其是在过节的时候,这思亲之情更是深切,诗人把满腹思念都倾吐在哪句诗中了?(生读:每逢佳节倍思亲)

  ①整首诗中,这一句流传最为广泛,每个字都凝结着诗人的情感和心血。再读,哪个字或词触动了你的心弦?(板书:倍思亲)

  ②换词体会情感

  “每逢佳节更思亲”、“每逢佳节又思亲”、“每逢佳节倍思亲”

  a、读一读,你发现三句诗有什么区别?你觉得哪个字用的好,为什么?

  b、“倍”组词(加倍、双倍……)

  在这里“倍”指的就是“加倍”。一个“倍”字,既表现出今日思亲之情的强烈,又表现出王维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家乡亲人。

  c、用你的朗读表达出王维的这份思念。(个别读、师评价,齐读)

  ③“每逢佳节”指的仅仅就是重阳节吗?还可能是中国的哪些传统节日?

  是的,不管是中秋还是除夕,它都是家人团聚的大好时机。人们都说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我们边读边想,在不同的节日里。远在异乡的王维都会看到什么?想些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诗人的心情、神情说开去:

  每逢__节,我看到__,想起家乡的亲人,____。

  ④配乐《九月九的酒》,指导朗读。

  平常也就罢了,而佳节来临时,别人家举杯畅饮、庆祝团圆,而诗人却只能孤独的回忆这一幅画面,怎能不会使他每逢佳节倍思亲呢?

  家乡人、家乡事都如放电影般频频从王维的脑海中荡过,这些都令他刻骨铭心、难以忘怀,他怎能不每逢佳节倍思亲呀!

  17岁的他还是一个孩子呀,就已经背井离乡。生病时没人照顾,遇到困难没人帮忙,因为独在异乡为异客,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

  好一句“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千多年来,它道出了多少天涯游子对家乡、对祖国的思念啊!

  每当国庆佳节,还在他乡的莘莘学子,会在心底默默地念起:____。

  中秋来临,远在外地求职谋生的人们,会对着明月诉说:____。

  除夕之夜,家家户户欢聚一堂,异国的海外游子,会面向祖国的方向深情地诉说:____。

  4、此情此景,让你不禁还想起了谁的诗(生补充古诗接龙中积累的思乡诗。)

  课件逐一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州》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外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5、睹物思人,看到人家都登高游玩,他会想到谁?

  6、家乡亲人的一举一动那么清晰地浮现在眼前,却不能真实地拥抱、交谈,这种痛苦的滋味真令人心碎呀!尽管心中倍思亲,可他都只能面向东方,含泪诵读: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①角色互换:兄弟啊,看着这漫山遍野的茱萸,你想起了谁?

  你会对他说什么?(可以引用诗句)

  你想祝愿他?

  ②是呀!家乡的亲人团聚在一起,他们又何尝不在思念着王维呢?登高远眺,无限的牵挂、担忧、思念涌上心头,他的亲人们一定也会面向西方,大家喊出(屏幕出示)每逢佳节倍思亲.,遍插茱萸少一人。

  余音式朗诵,这幅画面中最令人遗憾的是少一人,少一人是诗人王维此时最大的痛,也是家乡亲人们心底最大的痛,“少一人”在王维和兄弟们的心中不断地撞击着,我们共同来表达他们心中无奈地呐喊,一组读后两句诗,其他三组接连重复“少一人”。

  四、回扣诗眼,感悟诗“心”

  1、回头再看看“忆”字,单单指的就是回忆吗?更多的是一份思念。

  2、王维思念亲人,所以当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时,王维就想到自己:独自异乡为异乡,每逢佳节倍思亲。

  又一个离家的重阳节,王维独自登上异乡的高山,回想起遍插茱萸的团圆场面,大声地吟诵着: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看不见的是深深的乡情,舍不弃的是浓浓的亲情,当我们身在远方,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时,我们也不禁吟诵(生齐读古诗)。

  五、升华情感,深入人心

  1、诗歌,不仅可吟也可唱,让我们跟着曲调把王维那份思乡之痛倾诉出来吧。播放歌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学生跟着一起唱。

  2、短短的四句诗,仅仅28个字,将道不尽的离愁,诉不完的思乡,曲折有致地铺展在我们面前。历经1000多年,当我们今天再次读起它的时候,涌向心头的又岂止是感动?在不知不觉间我们也走进了这浓浓的乡愁中,今后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同学们都不要忘记亲人,不要忘记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啊!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8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快。

  2.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

  3.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读懂课文内容。

  4.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朗读课文,体会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2.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体会文章的情感。

  3.练习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槐乡的八月给孩子们带来了幸福与快乐,体会槐乡的八月磨练了孩子们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略读课文,通过品味重点词句从而初步掌握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感受槐乡的八月给孩子们带来了幸福与快乐,体会槐乡的八月磨练了孩子们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三、教学策略

  《槐乡的孩子》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虽然采摘槐米是辛苦的,孩子们却从中获得了快乐,他们的童年生活也因此变得丰富而充实。课文的语言朴实、轻快,带有浓浓乡土气;在作者的笔下,本来是辛苦的劳动,却变得轻松和快乐。教学时可以采取如下策略:

  1.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教师不妨更加放手地让学生去自主朗读感悟,引导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2.通过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通过配乐、图片欣赏等方法从美入手,表达美,再现美,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美,以帮助学生解文。

  3.注重抓关键字、词、句,从关键字词句入手,让学生有一个从整体到局部的概念。学生通过对关键字句的理解,更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课,激发学习兴趣

  1.回忆我们连续学习了几篇有关课余生活的课文,体会到了课余生活有许多乐趣,请你说说从《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3课分别体会到了什么乐趣?(学生回忆交流)

  2.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呢?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交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槐乡的孩子》。

  【设计意图】建立学生前后联系读课文的意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悟

  1.简介课型。

  (1)同学们,仔细观察课题和我们以前学习的有什么不同?

  (2)我们现在学习的课文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精读课文,如第1、2、3课;一种是略读课文,如第4课。大家再仔细观察一下,它们在编排上有什么不同?

  (3)怎样学习略读课文呢?仔细阅读导读提示很重要

  2.导读提示。

  自读“提示”,边读边画出本课的学习要求,然后指名读提示,交流并归纳出学习要求。

  (1)读读课文,看看槐乡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快乐。

  (2)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3)把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3.自主读悟。

  (1)对照略读提示,轻声自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长句一下子读不通顺,请你多读几遍。

  (2)边读边用笔画出有关内容,读后与同学互相交流,有疑问的地方互相帮助解决,不能解决的地方作个记号。

  4.交流收获。

  (1)前后4位同学组成4人小组,每个成员在小组里朗读一遍课文,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评选最佳选手。

  (2)各组选派代表分节朗读课文。

  (3)师生出示图片,结合课文插图介绍槐树、槐花。

  槐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淡黄色,结荚果,圆筒形。花和果实可以制黄色染料。

  花、果实以及根上的皮都可以入中药。

  5.讨论。

  (1)槐树什么时候开花?那花苞是什么样的?文中又称槐花叫什么?

  (2)槐米有什么用处?

  (3)课文哪部分介绍了槐米?

  6.学生根据问题,读读相关的课文。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去自主朗读感悟,引导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三)赏读课文,感悟理解

  1.细读品悟。再读读课文并仔细想想,你觉得“槐乡的孩子真_____!”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2.学生发表见解,全班交流。

  预设1:槐乡的孩子真懂事!

  出示句子朗读:“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

  体会:他们勤劳懂事,从小就知道分担父母的辛劳,不伸手向父母要钱,靠自己的劳动换取学费。

  预设2:槐乡的孩子真快乐!

  出示句子朗读:“月落柳梢,劳累一天的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孩子们满载而归,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

  体会:采摘槐米虽然非常辛苦,但是孩子们以苦为乐。这从对他们唱着快乐的歌,满载而归,从对他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来。课文中有关孩子们的`劳动场面,写得欢快、轻松、活泼,一点也不给人以辛苦、劳累的感觉,也说明了孩子们的以苦为乐。

  预设3:还有体会“槐乡的孩子真辛苦!”“槐乡的孩子真勤劳!”“槐乡的孩子真可爱!”

  出示句子朗读:“槐乡的孩子可不怕热,他们背着水葫芦,带着干粮,没等云雀开口歌唱黎明,就已经爬到小山上了。”“男孩常常是爬到树上,用长长的钩子一下又一下地削着槐米。”“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有的往篮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

  体会:他们吃苦耐劳,以苦为乐,有很强的自立精神。

  3.抒发感受。

  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可以用一句话来表述!

  预设:

  我觉得槐乡的孩子很勤劳……

  我觉得槐乡的孩子很可爱……

  我多么想和槐乡的孩子一起采槐米……

  我想,像槐乡的孩子一样……

  4.赏读品味。

  (1)你喜欢课文中哪些句子。用笔画出来,练习一下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引导学生关注比喻句、排比句、描写形象生动的句子,学会鉴赏等。)

  (2)小结:快乐不只来自于休闲、享乐,劳动中也有无穷的乐趣。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一样热爱劳动,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

  【设计意图】以读为主,读中感悟,同时通过多媒体手段,配乐、图片欣赏等从美入手,以读解文,在读中表达美,再现美。

  (四)课外延伸,拓展能力

  说说自己课余所从事过的劳动内容。可以是参加公益劳动的,也可以是帮助家长做家务的。先想一想准备说哪方面的内容,再说说自己劳动的经过和感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以文中孩子为例,延伸到自己的生活中,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五)布置作业

  在劳动中体会快乐。参与一次班级或家庭劳动:做值日、发作业本、洗碗、扫地……说说劳动后的体会。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劳动的快乐。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9

  【教材简析】

  本课是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主要讲了“我”家门前有一大片蒲公英的草地,每当蒲公英开放的时候,草地就变成了金色,“我”和“弟弟”总是为了寻开心随意揪它,但是有一次我发现了草地颜色的变化,还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变化的原因,由此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学生独立识字13个。

  2、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草地颜色的变化及原因,引导学生体验文中“我”对蒲公英的感情变化。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复述片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本课第四自然段草地颜色的变化及原因是学生学习的重难点。

  2、文中“我”的情感变化及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也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都见过草地吧,都是什么色的?有一位同学看到的却是一片金色的草地,你们想去看看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板书)金色的.草地。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检查生字:

  ⑴预习时大家已经养成了独立识字的习惯,现在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检查生字。

  2、指名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思考: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老师帮助学生梳理问题。

  三、理解课文

  学习第一自然段:

  1、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跟着课文中的小朋友一起去看看这片金色的草地。(出示课件)

  2、指名读,老师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看看文中的小朋友有什么感受?

  3、大家是怎么赞美这片草地的,注意这句话后面的标点符号是(叹号)。

  4、看来文中的小朋友和我们的感受是一样的,让我们一起来赞美这片草地,请大家齐读。

  学习第四自然:

  1、指名读:

  老师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思考:我有什么新发现?颜色:板书:

  绿、金、绿⑴这个发现你是从哪些语句知道的?你来读一读。

  ⑵你注意了颜色的变化跟什么有关?

  ⑶按时间的顺序说说草地颜色的变化?

  2、我还有什么新发现?

  形状:板书(合拢、张开。)

  ⑴从哪些语句知道的?你来读一读。

  ⑵瓣到底是怎么动的,你想亲眼去看一看吗?

  出示课件,音乐渐起,教师范读:“原来,傍晚时蒲公英的花瓣都合拢了。蒲公英的花瓣就像我们的手,手掌张开时它是黄颜色的,要是攥成拳头,黄色就被包住了。第二天,太阳升上来,蒲公英张开了自己的手掌,草地又变成了金色。”

  ⑶花瓣是怎么动的,我们再来默读这几句话,把表示花瓣动的词语画下来。

  ⑷(出示课件)指名说一说画的词语。

  ⑸谁能看着这几句话加上动作来读一读,请同学们注意他的动作。

  ⑹我们伸出手来,加上动作再来一起读读这几句话。

  一棵小小的蒲公英在草地上有许许多多,不引人注目,可是今天我们却有了这样一个奇妙的发现,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

  1、指导朗读:同学们请你们就带着这种感情来练习朗读,先自己练着读一读。

  2、指名读。

  学习二、五自然段:

  有了这个新发现,“我们”有了什么变化?先在小组里说一说。

  1、指名说我们有了什么变化?(板书:寻开心)

  2、“寻开心”是什么意思?谁在预习中查过辞典?

  3、联系课文说一说我们是怎么寻开心的?

  4、现在呢?最喜爱(板书)。

  5、发散:你会怎么爱?(会说点什么?会做点什么?)

  6、指名读、齐读第五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1、看副板书,全班交流黑板上

  2、发散:

  其实自然界还有许多花草也有这个特点,有没有发现的,谁来说说你知道的?

  总结:同学们,大自然就是那么神奇美妙,大自然的花花草草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时时处处和我们一起生活,一起成长。课下请观察你喜欢的花草,下节课说说你的新发现,好吗?

  【板书设计】

  绿金绿

  发现金色的草地合拢张开

  寻开心──最喜爱

  【点评】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揭示课题,给学生造成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发现问题,教师将抓住这些重点问题,以学定教。

  3、学习第一自然段时,出示课件,画面上蓝色的天空下,大片金黄色的蒲公英,色彩鲜艳,给学生以美的震撼,激发起学生对课文内容了解的欲望。

  4、第四自然段是本篇的重点段,在学习时制作了精美的课件,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聆听着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触发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入情入境。

  5、引导学生通过看课件、动作表演将语言文字化为生动可感的形象,扎扎实实的引导学生实现“语言理解和运用、深处的思维和情感、表层的肢体活动”都得以多元协调的发展。

  6、引导学生通过看课件、动作表演将语言文字化为生动可感的形象,扎扎实实的引导学生实现“语言理解和运用、深处的思维和情感、表层的肢体活动”都得以多元协调的发展。

  7、通过阅读,学生对课前所提出的问题已完全掌握,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非最终目的,语文教材是培养学生实践精神的范例,因此设计了实践作业,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到自然中去留心观察他们所喜爱的花草,练习说说他们的新发现,享受发现的乐趣。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词析句,领悟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会父亲爱鸟、人与自然和和谐相处的情感。

  3.初步感受从概括到具体描写的表达方式。

  教学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

  一、拓展文本,导入课题

  1、出示《鸟》。

  2、齐读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26课,《父亲、树林和鸟》,请大家带着你们的感受,对树林和小鸟的浓浓爱地读一读课题。(把声音读轻一点,柔一点,就能读出对小鸟浓浓的爱,请再来试一试。)

  3、词语也是有温度的,读出自己的感受,我们也就能赋予它生命。

  二、初读课文,梳理字词,整体感知。

  1、过渡:读课文,也要读出自己的感受。昨天预习课文,读课文吗?

  (读正确了吗,读流利了吗?)老师这里有一个自测,你能达到哪一级?

  2、出示朗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3、老师这里有几个句子,检测一下。(谁愿意来读一读?)

  4、出示、交流以下几个句子

  (1)童年时,一个春天的黎明,父亲带着我从滹沱河岸上的一片树林边走过。

  a:指名读。(谁敢来试试?)

  b:读准字音“滹沱河”。(滹沱河你读准了,说明你的预习很认真)

  c:简介滹沱河。滹沱河发在河北省,是一条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古老的河流,滹沱河两岸有着一大片幽深的树林,环境十分优美。

  (2)我茫然的望着凝神静气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a、读准“茫然”、“凝神静气”、“兀立”;(这个句子,可不容易读好,

  我们先来读读这三个带点的词语。)

  b、掌握停顿:我茫然的望着/凝神静气/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读会了难读的词语,再来读句子,就容易多了,谁来试试?你读得真好,我听出来了,你在这几个地方做了停顿。)

  C 、小结:遇到难读的长句子,我们可以先把难读的词语找出来读一读,根据意思先划出它的停顿,就能读好。

  (3)父亲说:“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沉重。”

  我的心理掠过一阵沉重。

  a、出示“沉重”。(你的预习很仔细;预习的时候你漏掉了一个重要的信息。)

  b、读文章时遇到不懂的词语,可以先查字典,再联系上下文想想。

  三、创设情境,品读开头,进入文本

  1、过渡:同学们,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读出感情是语文学习的最重要的任务。现在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用心去体会作者的情感。

  注意听清要求:

  (1)一边读,一边想,你觉得课文的哪句话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课文读完一遍就坐好。

  2、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3、你从这句话读到了什么?从哪个词语读到的这种感受?

  4、你最喜欢什么?把这种深厚的感情送进去读一读。

  5、小结:作者只用了一句话就简明的写了父亲对鸟深厚的喜爱之情,这就是概括描写。

  四、小组合作,品读细节,体会情感。

  1、过渡:但是,一篇文章里如果只有概括描写,没有具体描写,那就好比大树只有树干,没有枝叶,内容不生动,不具体,让人不爱看。《父亲、树林和鸟》这篇文章描写了一生最爱鸟的父亲,下面让我们走进父亲,去看看文章“从哪些地方能看出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同们学,要读懂一个人,就要学会察颜观色,看看他的`动作,听听他的语言,看看他的神态。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这个问题。

  2、出示探究问题

  (1)从哪儿能看出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听了

  (2)为什么“我”听了父亲的话,心里掠过一比沉重,也由衷地感到高兴?

  要求:先自己读一读,找一找,在你找到的句子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然后在组内谈谈自己想法。

  (2)出示“小组合作分工及角色责任”

  组长:组织组员每人至少就一句谈谈自己的感受。

  纪检员:噪音纪律监察控制(采用蜂音讨论)。

  记录员:清楚地记录组员讨论的有用的信息。

  分享员:代表小组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3、小组合作。

  4、全班交流

  交流要求:认真倾听,别的组说过的不重复。

  第一组:父亲的动作(解读“发觉鸟”“闻鸟味”)

  突然,父亲站住了,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1、找出动词。

  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了父亲对鸟的爱。抓住动词“上上下下”

  “望了又望”“闻了又闻”。

  2、品读句子,体会“仔细”。

  从父亲的这些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看得很仔细)请你把这种感受送进句子里读一读;生活中,你会对什么“上上下下看了又看,上上下下闻了又闻呢”。(请两三个学生说一说,再把这非常喜欢的感情送到句中去读一读);父亲只看了一次,闻了一次吗?(体会“又”,看了很多次)父亲看得可真仔细,全班读一读,读出父亲浓浓的爱。

  3、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父亲望见了什么?(树叶在动)看见树叶在动,父亲知道了什么(林子里有鸟,小作者能看到吗?)父亲闻到了什么?(鸟的味道,你闻到过鸟味吗?你知道鸟味是什么样的吗?)看见树叶动,只有父亲知道有鸟,走进树林,只有父亲才能闻到鸟味。这说明父亲经常来树林,对鸟非常熟悉。

  4、创设情境,体会“深深地爱”

  从父亲的“仔细”和“熟悉”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父亲非常爱鸟)是啊,父亲一定是深深地爱着树林和鸟,才会对它们如此熟悉,一定是经常来到树林看望小鸟,才会对它们如此了解。在父亲眼里,看看幽深的树林,听听鸟儿们的歌唱,那真是一种享受、一种幸福。让我们把这种幸福和享受送到句子中去读一读。师引读“所以,父亲站住了,生接读:朝幽深地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读轻一点,慢一点,读出父亲浓浓的爱)

  5、小结:刚才我们父亲的动作中感受到了父亲的爱鸟。让我们把掌声送给()号学习小组,他们引领我们探究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

  第二组:父亲的神态(创设情境,进行说话练习)

  我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1、从这句话中,你读到了什么?(我什么都不知道,父亲却看得如此专注,对鸟们熟悉,喜爱。)

  2、“茫然”、“凝神静气”是什么意思?

  3、父亲静静地望着树林,他在想什么呢?

  三、第三组:父亲的语言(品读句子,感情父亲的爱鸟之情)

  (一)解读“听鸟歌””

  1、出示“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候。”父亲说。

  我知道这也是父亲最快活的时刻。

  2、从父子的对话中,你读到了什么?

  3、你最快活的时候是什么?

  4、体会父亲对鸟儿的热爱之情,读句子。

  5、你快乐,所以我快乐,这就是爱,是真挚的爱。

  (二)解读“为鸟忧”

  1、出示:过了一会儿,父亲对我说:“鸟最快活的时刻,是飞离树枝飞向的那一瞬间,但这时也最容易被容易被猎人打中。”

  2、从父亲的语言中你读出了什么?(对鸟的生活习性非常熟悉,鸟

  儿容易受伤,父亲对此深深的担忧。)

  3、把你的感受送到文章里去读一读。

  4、角色体验,体会父亲的爱鸟。

  A:鸟儿快乐,父亲就快乐,鸟儿有危险,父亲就担忧,同学们,在生活中,谁会因为你的快乐而快乐,谁会为了你的安危而担忧。(亲人、父母)

  B:父亲的对鸟儿们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呀(是朋友,是亲人)父亲是多么的爱鸟呀!让我们再深情地读一读文章的第一自然段。

  四、小结:父亲对鸟的爱流露在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之中,这就是具体描写。父亲之所以对树林和鸟如此熟悉,是因为他一生最爱树林和唱歌的鸟。

  五、交流第二个问题:

  为什么“我”听了父亲的话,心里掠过一比沉重,也由衷地感到高兴?

  1、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你从这句话中读到了什么?

  3、我为什么“沉重”?如果父亲是猎人会怎么样。

  (1)体会我为鸟忧

  (2)小结:我受父亲的影响,有了爱鸟,护鸟之情。

  六、总结提升

  1、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题。

  2、课题中的顿号可以换成哪个字?(爱)

  3、爱的表达方式有很多种?对于树林和鸟,我们应该怎么去爱呢?

  4、我们人类和大自然要和谐相处。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11

  1.我们的民族小学

  学习目标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具有云贵地区少数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或CD碟片。

  3.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

  三.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

  四.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 指名读生字,新词。

  2、 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

  “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构成。

  “雀”字“小”字下边的撇(丿)要长些。

  “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靠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急需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

  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d.配乐朗读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

  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仿佛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

  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4.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抒情地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四.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五.综合性学习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学会“德、测、慕”等八个生字,求学网,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不懂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3、多读多想,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伦纳德老师对学生的爱。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在耳语测试中“我”是怎样做的。

  2、体会“我”听到老师说出“我希望你是我女儿”这八个字后的感受。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在我们身边常有些残疾人,你了解他们吗?你理解他们的需要吗?你知道关爱、尊敬残疾人,就是一份美好的情感吗?现在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残疾的小姑娘,体验一下她的感情生活。 板书:《难忘的八个字》

  2.(哪八个字?谁说的这个八个字?为什么难忘?……) 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认认真真地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文,读通句子,读准字音。

  2.默读,大体了解课文内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哪里没读懂?

  (1)思考后自由发言,概述课文内容。

  (作者因为先天缺陷,因此很自卑,为了避免同学们的嘲笑,她撒谎,她弄虚作假。自从老师对着她的耳朵说了“八个字”后,使她改变了对人生的看法。)

  (2)请同学们把没有读懂的语句,和上下文联系起来多读几遍,多读多想。还不懂的,作上记号,有疑问的,把问题写在旁边。

  三、细读课文质疑交流。

  1.把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

  (①小女孩为什么对同学撒谎心里就好受点?②“没有一个人比我更爱她”,是什么原因?③用做假的办法对付耳语测试,怎么理解?④为什么伦纳德夫人说的八个字会对小女孩产生那么大影响?等等)。

  2.你对哪个问题感兴趣,你认为哪个问题重要,你就带着这个问题,读一读有关的课文。可以与身边的同学讨论,也可以找要好的伙伴讨论。

  3.交流。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要求发言者,先交代探讨的是什么问题,再说说是怎么读书思考的,然后阐明自己的见解,在交流中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与感受。

  4.探究:说说你心目中的伦纳德夫人。

  (对这个问题的探究,要依据学生的实际,不要强求达到某种目标。能对伦纳德夫人的爱的教育有所感悟即可。)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谈了对伦纳德老师的初步印象,我们都被伦纳德老师对学生慈母般的爱以及“我”爱伦纳德老师的深情所感动着。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继续欣赏这篇课文。

  二、理解、感悟文章内容。

  1、指名分段读课文。(配背景音乐)

  2、多媒体出示中心问题:“我”为什么对伦纳德老师说的八个字难以忘怀?

  要求:(1)自读课文,划出重点词句,并说说理由。

  (2)在小组内交流、归纳大家的看法,组织好语言,最后把本组意见在全班交流。

  3、人学习思考的基础上,在小组中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要点:

  a “我越来越敢肯定……甚至没人喜欢我”

  就是这样一个孩子,老师却对她说出了那温暖的八个字,这怎么能不让人感动呢?她又怎样会忘记呢?

  b “很美、温柔可爱……笑眯眯的眼睛”

  伦纳德老师不仅有着美丽的外表,更有一颗爱残疾学生的美好心灵,这样的老师怎不让人喜欢呢!

  c “这八个字仿佛是……人生的看法”

  伦纳德老师轻轻的对“我”说:“我希望你是我女儿。”这温馨的、充满爱意的话语似一束阳光射进“我”的心田。他改变了“我”对人生的看法,老师不因为“我”长得难看而嫌弃“我”,却给了“我”比一般孩子更多的关爱;他的爱让自卑的“我“恢复了自信心,重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三、扩展:课前同学们搜集了很多有关的资料和故事,谁愿意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和大家分享。在学生介绍的同时,老师根据情况适当补充张海迪、海伦·凯勒、桑兰等故事,激发学生的情感。

  四、总结并布置延展性作业:

  黑夜里的一盏灯火,寒冷时的一件外衣,都会让我们感到无比温暖。同学们,伸出你的手,献出你的爱心,去关心你的朋友,不帮助那些需要有困难的人,你也会体验到一种快乐。

  2、找出描写人物相貌的语句,先读读,后说说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人物相貌特点的。

  (先让学生多读,然后要说清楚两个人物相貌描写部位不同,都是具体的形象的描写。)

  板书:

  31 难忘的八个字

  温暖我冰冷的心

  老师对我真挚的爱 → 我希望你是我女儿 → 安慰我受伤的心

  改变我对生活的看法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13

  一、单元教材文本解读

  本组教材以名人故事为专题,将导语、课文、语文园地、课后练习等内容系统、完整地组织在一起,安排了《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我不能失信》以及一个语文园地。《灰雀》、《小摄影师》分别讲述了列宁、高尔基和孩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记叙了李四光和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四篇课文所展示的不是他们作为革命家、文学家和地质学家的丰功伟绩,而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体现出了他们崇高、美好的品质。

  二、教学建议

  教学本组教材,要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发挥其整合的优势。每个教学环节,都要有意识地突出本组专题。在阅读教学中,要使阅读教学和口语交际、习作等训练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本组的四篇课文,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示了那些名人在平凡的小事中不平凡的一面。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名人身上的优秀品德,并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与此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会边读书边思考,积累语言的习惯。

  三、单元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提出的明确要求,结合本单元文本特点,我们应该达到以下目标:

  1、会认37个生字,会写40个生字,掌握词语表中的4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灰雀》、《小摄影师》、《我不能失信》中人物的对话。

  3、在对课文阅读过程中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并能通过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内心活动,体会人物高尚、美好的品质。

  4、学会引用人物语言的几种方式。

  5、把自己知道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讲故事时要讲得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故事时要认真。

  6、背诵好词佳句,背诵“读读背背”中的名人名言,搜集更多的'名人名言。

  7、学会通过事情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并养成修改文章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体会名人身上的优秀品质,并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3、培养学生学会边读书边思考,积累语言的习惯。

  【教学难点】

  1、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体会人物心理。

  2、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 会认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使劲、假装、引人注目”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

  4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重难

  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感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金色的草地

  2.课前置疑:读了课题,你想问什么问题吗?

  整理问题:草地怎么会是金色的呢?我们一起到课文中间去找答案吧!

  二、检查预习

  1.开火车读生字。

  2.小老师教读:多音字:“假”“朝”

  字形:“绒” “耍”

  3.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蒲公英的资料、并展示图片。

  4.抽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感知全文。

  课文主要写了两件事情,你能找出来吗?

  归纳总结:

  1 哥俩在草地上玩耍。

  2 草地会变色的原因。

  四、理解课文

  1、齐读一自然段:思考:我们窗前有一个什么样的草地?由“长满”“盛开后变为金色”体会蒲公英的多。

  2、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齐读第一自然段

  草地这么美,我和弟弟常去玩,他们怎么玩呢?

  二、感知第二自然段

  1 自读第二自然段.

  2 演一演:根据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同桌分角色进行表演.

  3.汇报表演.

  4.想像自己的脚下就是那片长满了蒲公英的草地,说一说,在这样一个地方,你的感觉怎么样?

  5朗读:读出欢乐的气氛.

  三、理解第三自然段.

  1 自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忽然有一天,我们发现了什么?对了,]金色的草地在悄悄的变化,说一说,它是怎么变的.?

  早上:绿色 白天:金色 晚上:绿色

  2 它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小组讨论,在书上勾出句子,读一读,再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3 汇报:

  4蒲公英的花瓣可以张开,合上,所以草地也就跟着变色了.

  5朗读:体会草地的变化的原因.

  6、齐读4自然段:从这里,你体会到小作者对草地和蒲公英充满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四、完成课后练习二:回顾全文:从课文哪些地方,你感受到草地的有趣和蒲公英的可爱。

  五、有感情地朗读。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读3个字。

  2、能区别指定的4组形近字并能组成词语。

  3、了解山区的孩子一年四季上学时的情景,感受他们上学时的欢乐。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山区的孩子一年四季上学时的情景,感受他们上学时的欢乐。

  教学难点:

  想像一年四季“我们”在上学路上的欢乐情景。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读3个字。

  2、能区别指定的4组形近字并能组成词语。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的过程,学会11个生字及新词,并能正确书写。

  教学难点:

  区别形近字的形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第2课。

  二、朗读课文

  朗读课文,大家评议,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三、学习生字

  1、默读课文,画出文中生字连带的词语读一读。(困)

  2、根据生字构字特点两个人一组识记,然后汇报。

  3、对于难写的字教师指导书写。(范写)

  四、练习写字

  1、认真观察整个字,记住每一笔的位置,然后书写,一气呵成。

  2、写后对照范字检查不足,写每一个字都要有进步。

  3、教师行间巡视,重点辅导。

  五、完成课后练习题

  六、作业

  抄写本课生字生词

  板书设计:

  上学一路歌

  溪滑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了解山区的孩子一年四季上学时的情景,感受他们上学时的欢乐。

  教学重点:

  了解山区的孩子一年四季上学时的情景,感受他们上学时的欢乐。

  教学难点:

  想像一年四季“我们”在上学路上的欢乐情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就是山区的孩子,那么谁愿意说一说在你上学的路上都能看到些什么?(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

  1、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别的地方的山区小朋友们一年四季在上学的路上都看到了什么。

  2、默读思考:每个季节各有什么乐趣?

  看提示,口头填空。

  春天上学,走一路,()。

  夏天上学,走一路,()。

  秋天上学,走一路,()。

  冬天上学,走一路,()。

  二、精读课文

  1、你对那所山区的小学生在哪个季节上学的情景感兴趣,介绍给同学听,并说说你感兴趣的理由。(困)

  介绍春天

  a朗读描写春天上学情景的句子,并标画好词佳句。

  b说说感兴趣的理由。

  c指导朗读:边读边想像。

  d指名朗读,把你的感受读给大家听。

  介绍每个季节的方法大致相同,仅对重点问题做些提示。

  介绍夏天

  a边读边想像:溪水、丁冬丁冬的水声、湿鞋印。

  想像我们在上学路上的'欢乐情景。

  b把自己的感受通过读表现出来。

  介绍秋天

  a边读边想像:砸核桃、摘酸枣。黑手指、红酸枣。

  b把自己的感受通过读表现出来。

  介绍冬天

  a指导朗读:读“小溪变成了长长的大滑梯”时,突出“变成了”,表现出惊奇;突出“长长的大滑梯”表现出多么神奇、有趣。

  b边读边想像,再通过读把感受到的表达出来。

  c思考:同学们到了学校,为什么“又都怪学校太近太近”?说说你的相法。

  2、分季节读课文,你喜欢哪个季节上学路上的景色,你就读那个自然段。

  三、拓展延伸

  你能用自己的口吻向城市小学生介绍一下你在一年四季上学路上看到的情景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山区孩子一年四季在上学路上的欢乐情景,并通过边读边想像的方法感受他们上学时的欢乐。

  五、作业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2、上学一路歌

  春天 野花

  夏天 溪水

  秋天 野果

  冬天 冰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三年级语文上册爬天都峰教学设计03-07

三年级上册语文《给予树》教学设计12-20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11-21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04-18

语文上册教学总结04-18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06-28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鲸》的教学设计07-09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01-02

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教学设计08-13

高二上册语文《蜀道难》教学设计05-1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