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 通知工作总结 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设计>《别董大》教学设计

《别董大》教学设计

时间:2024-11-07 17:29:0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别董大》教学设计集锦(8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别董大》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别董大》教学设计集锦(8篇)

《别董大》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古诗三首之《别董大》

  学习目标

  1、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

  3、明了诗与诗之间的内在联系,体悟诗人内心的独特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氛围,感受诗境。

  1、播放歌曲《送别》。(板书:别)

  2、送别这种情感自古有之。古人就把这种种别离的愁思化作了一句句真情的诗。

  3、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送别诗,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回到唐朝,和著名诗人高适一起去送一位好朋友。知道他的好友叫什么吗?(补板书:董大)

  4、请大家翻开课本,自己小声地读读古诗,把它读正确、读通顺了。

  5、指名读,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6、通过自学,你从这首诗中感受到什么?

  二、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1、请大家再次回到课本,借助注释,看看能不能自己读懂诗句。

  2、你读懂了哪句诗,你就说哪一句。

  3、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4、品读前两句。师:诗人是在怎样的环境下送别好朋友的呢?

  (1)指名读前两句诗并说理解。

  (2)你从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什么?你是如何感受到的.?

  (3)指导感情朗读这前两句诗。读出自己的理解。(结合教师范读)

  5、品读后两句

  (1)指名读。

  (2)听了这样的话语,董大还继续陷入无边无际的忧愁之中吗?

  (3)从这真情的话语中,你体会高适对董大的鼓励了吗?高适会对董大怎么说。

  6、感受着这样一番肺腑之言,此时此刻,你能想象得到董大又会对诗人高适说些什么呢?

  7、是啊,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失落,都会有悲哀。所以:

  假如生活中你的好朋友遇到了挫折,我们可以对他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8、背诵古诗。感受着这对朋友的深情,我们心潮澎湃。现在你能把这首诗背下来么?

  三、对比参读,感悟诗蕴。

  1、生比较,指名汇报。

  2、汇报交流。

  板书设计

  别董大

  白日熏,天色昏黄

  莫愁,不要发愁

《别董大》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古诗三首之《别董大》。

  教学理念:

  1、语文课程具有综合性的特点。遵循这一特点,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在整合上做文章。三维目标要整合,课程资源要整合,教学方式要整合,在整合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2、语文课程具有审美性的特点。遵循这一特点,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在情感上下功夫。让学生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切己体察中悟情、在展开想象中融情、在参读互训中升情。

  3、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的特点。遵循这一特点,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在价值上指航向。古诗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本身又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古诗教学应该引领学生融入这种文化,从中洗涤心灵、铺垫精神底子。

  学习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

  3、在送别主题古诗的对比参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明了诗与诗之间的内在联系,体悟诗人内心的独特情感。

  教学说明:

  本课主要以《别董大》这首诗为主,设计送别诗主题教学。主题不仅是一个“话题”,更是一种意境,一种文化。古往今来,离情别意,让多少文人墨客为之肝肠寸断,留下了千古传唱的不朽之作。送别,已经不仅作为一种仪式,一个话题,它已经衍生成为一种“送别文化”。我们教学的目标,是要引导学生走近这种文化,感受这种文化。

  教学准备:

  以卡书写辅助教学的其余几首古诗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照例进行班级的课前热身操——古诗词推介会

  一、诵读导入,整体感知。

  1、教师一句话小结诗词推介会,这是宋代著名词人柳永的的一首送别之词。(板书:别)从这这首词中我们感受着作者浓浓的别愁离绪。古代不比现在有汽车、飞机,还可以发电子邮件,因为交通的不方便,所以一旦分离,要想再见上一面就很难了,真的是“相见时难别亦难”。因此,他们只能把这种别离的愁思深深地蕴藏心底,化作一句句真情的诗。

  2、古代关于送别的诗词很多,今天,咱们再来学一首送别诗。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回到唐朝,和著名诗人高适一起去送一位好朋友。知道他叫什么吗?(板书古诗《别董大》)

  3、请大家自己小声地读读古诗,把它读正确、读通顺了。有什么疑惑也好,感受也罢,随手写在旁边。并且试着说一说这首诗的大概意思。

  4、指名读,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齐读。

  5、通过自学,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生用自己的话说诗句的意思,教师点出“曛”等重点词,并追问:你是如何理解诗句意思的,简要归纳理解古诗的方法,如:借助注释,反复诵读,请教别人等。师生交流,补充介绍这是高适写给董大的一首送别诗。董大名叫董庭兰,因为在家居老大,所以又叫董大,王维的好友元二也是因为在家排行老二而得名。董大是唐玄宗时代的著名琴手,曾经得到宰相房琯的赏识与宠信。据说董大善古琴,可是当时举国上下却盛行胡乐,能欣赏古琴这类古乐的人并不多。董大受到冷落,觉得京城再也无法呆下去了,失意至极,便决定离开。他的好朋友高适给他送行。)

  二、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1、诗人是在怎样的环境下送别好朋友的呢?品读前两句。

  (1)指名读前两句诗。

  (2)你从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什么?你是如何感受到的?

  引导学生发现理解这两句诗中涉及到的一些景物——黄云、白日、北风、雁、雪。指导抓住如下重点:

  黄云?白云、乌云大家听得多了,这里怎么是黄云?(点拨,当时他们分别地点是在塞外,那里大部分都是沙漠,黄沙飞扬,以至于云都成了黄色的了。)

  你能把这句诗读一下吗?啊,我看到了一片黄云悠闲地向我飘来。

  谁能再读一下?这一回我看到了两片了。谁愿意再来试试?(突出“千里”)。

  男生试读,女生试读,全班试读。

  好一派黄云蔽空、天地间一片昏黄的情景!

  在你们的眼前还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呢?第二句谁来读一下?学生读——见机点拔:(我感觉到的是微风,好舒服啊!你读的“北风”能再猛一些吗?你读的雪能再大一些吗?)(学生读)

  两句连起来读。(个别读,小组读)

  同学们,北风呼啸,大雪纷飞,此情此景,你注意到那奋力高飞的大雁了吗?它又有何感受呢?

  (3)小结:是啊,已近黄昏,夕阳西下,北风呼啸,雁阵迁移,大雪纷纷,凄凄惨惨戚戚,此情此景,怎一个“愁”字了得!带着你的感受再读一读。

  2、在我们这位董大的心里,自己就好像是这只被北风和大雪包围着的孤独的大雁。大雁尚且还有南飞的目标,而自己却要漂泊他乡。面对遭受挫折、怀才不遇的.好友董大,高适又是如何安慰他的呢?品读后两句。

  (1)指名读。

  (2)听了这样的话语,董大还继续陷入无边无际的忧愁之中吗?这句话有何神奇的的力量,竟然能让处于抑郁悲伤之中的董大精神抖擞地踏上别途呢?(生谈感受,同时让他们再次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3)从这真情的话语中,你体会高适对董大的鼓励了吗?假如此刻你也在场,你又会如何鼓励即将离别的董大,你会说些什么?

  (4)说得多好,说得多轻松啊!同学们,可是你们毕竟不是高适,又如何体会他的苦衷阿!董大落魄,高适当时情况又是如何?(师生补充:好友董大受到冷落,高适送别他,可这时也正是诗人自己失意落魄的时候啊!高适一生无人赏识近30年。这时的高适也到处流浪,陷入贫贱的境地之中。他在另一首《别董大》中写道:“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一个穷困潦倒到连买酒的钱都没有的人,在困境面前依然是那么自信,那么乐观,那么积极地面对着人生。他在鼓励董大,同时也在——鼓励着自己!)

  (5)面对即将远行的董大,诗人充满深情地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面对即将远行的董大,诗人满怀豪气地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面对已经消失在茫茫风沙之中的董大,诗人依然在心底祝福,依然在心底高声呐喊——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3、如果你是董大,面对好友的赠言,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

  4、过渡:情由景生,但情不能完全被景控制,在那样凄苦难耐的黄昏,诗人却能勃发出如此昂扬雄壮的豪情来。似乎只有诗人高适,才能以如此开阔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的赠言说得如此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5、再读整首古诗。

  6、假如生活中你的好朋友遇到了挫折,你会怎么劝慰他们呢?

  7、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失落,都会有悲哀。

  所以在失意时,我们会要对别人说:——生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当我们遭受挫折、满怀忧愁时,我们会对自己说:——生读

  当我们无处施展自己的才情、伤心落魄时,我们会对自己说:——生再读

  三、对比参读,积累感悟。

  过渡:俗话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送别主题的古诗我们学过的还有很多,老师今天随手也抄了几首。(出示古诗:《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请同学们任意选上一首,跟今天学的《别董大》比一比,看看这些古诗之间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1、生自己比较,然后小组交流讨论。

  2、指名汇报。(这里让学生各抒己见,感受体会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3、小结:这些古诗,同是写对好友的别情,然而描写的景物不同,抒发的情感也不同。这些诗中,有的以歌相送,有的以目相送,有的以酒相送,有的以话相送,说到底诗人是以什么相送?

  (板书:以心相送以情相送)

  让我们怀着和诗人一样的心情吟诵这四首送别古诗吧。

  4、你还积累了哪些送别诗词,给大家介绍介绍。(生介绍,并将诗词中送别的名句板书到黑板上)

  5、指导诵读送别名句。

  四、实践尝试,拓展延伸。

  1、尝试整理送别诗词名句专辑。

  2、结合《暮江吟》,搜集下节课山水主题古诗教学的相关资料。

  同学们,下课铃响,我们马上就要分别了,请你们也用一句话送送今天听课的老师,好吗?

《别董大》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古诗三首之《别董大》。

  【教学理念】

  设计古诗主题教学,运用诗意语文的构建策略,以情感人,注重情感体验,感同身受地与文本对话,与自我的心灵对话。

  【学习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

  3、在送别主题古诗的对比参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明了诗与诗之间的内在联系,体悟诗人内心的独特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氛围,感受诗境。

  1、播放歌曲《送别》。师诵读: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这是近代著名学者李叔同先生的一首送别之词,从这个旋律之中我们感受着作者浓浓的别愁离绪。(板书:别)

  2、送别这种情感自古有之。现在有汽车、飞机等发达的交通工具,便捷的通讯方式,但是在古代,因为交通的不方便,所以一旦分离,要想再见上一面就很难了,正所谓“相见时难别亦难”。于是,古人就把这种种别离的愁思化作了一句句真情的诗。

  3、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送别诗,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回到唐朝,和著名诗人高适一起去送一位好朋友。知道他的好友叫什么吗?(补板书:董大)

  4、请大家翻开课本,自己小声地读读古诗,把它读正确、读通顺了。

  5、指名读,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6、通过自学,你从这首诗中感受到什么?

  (汇报交流,师生共同补充介绍这是高适写给董大的一首送别诗。董大名叫董庭兰,因为在家居老大,所以又叫董大。董大是唐玄宗时代的著名琴手,可是当时举国上下却盛行胡乐,能欣赏古琴的人并不多。董大倍受冷落,感到心灰意冷,觉得京城再也无法呆下去了,便决定离开。也就在这样的情形下,他碰到好朋友高适。)

  过渡:高适又是如何为失意落魄的好友董大送行的呢?

  二、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1、请大家再次回到课本,借助注释,看看能不能自己读懂诗句。

  2、你读懂了哪句诗,你就说哪一句。

  (教师抓住以下重点词点拨:第一句的“曛” ,第三句的“知己”,第四句的“君”。)

  3、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4、品读前两句。师:诗人是在怎样的环境下送别好朋友的呢?

  (1)指名读前两句诗并说理解。

  (2)你从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什么?你是如何感受到的?

  (通过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发现理解这两句诗中涉及到的一些景物——黄云、白日、北风、雁、雪。顺势点到古诗词中的借景抒情——这昏黄一片的天地,这寒冷凄清的境地,就好像是董大遭遇的困难挫折。)

  (3)指导感情朗读这前两句诗。读出自己的理解。(结合教师范读)

  (4)是啊,北风呼啸,大雪纷飞,此情此景,你注意到那奋力高飞的大雁了吗?它又有何感受呢?

  5、品读后两句。在董大的心里,自己就好像是被北风和大雪包围着的孤独的大雁。面对遭受挫折、怀才不遇的好友董大,诗人高适又是如何安慰他的'呢?

  (1)指名读。

  (2)听了这样的话语,董大还继续陷入无边无际的忧愁之中吗?这句话有何神奇的的力量,竟然能让处于抑郁悲伤之中的董大精神抖擞地踏上别途呢?

  (3)从这真情的话语中,你体会高适对董大的鼓励了吗?高适会对董大怎么说。

  (学生自由表达,充实后两句诗的内涵。)

  (4)说得多好,说得多轻松啊!同学们,可是你们毕竟不是高适,很难体会到他的苦衷阿!(师生补充:好友董大受到冷落,高适送别他,可这时也正是诗人自己失意落魄的时候啊!高适一生无人赏识近30年。这时的高适也到处流浪,陷入贫困的境地之中。《别董大》共有两首,他在第一首中写道:“丈夫贫*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一个穷困潦倒到连买酒的钱都没有的人,在困境面前依然是那么自信,那么乐观!他在鼓励好友董大,同时也在——鼓励着自己!)

  (5)面对即将远行的董大,诗人充满深情地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面对即将远行的董大,诗人满怀豪气地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面对渐渐消失在茫茫风沙之中的好友董大,诗人依然在心底祝福,依然在心底高声呐喊——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6、感受着这样一番肺腑之言,此时此刻,你能想象得到董大又会对诗人高适说些什么呢?

  7、是啊,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失落,都会有悲哀。所以:

  假如生活中你的好朋友遇到了挫折,我们可以对他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当我们遭受挫折、满怀忧愁时,我们也可以对自己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当我们无处施展自己的才情、伤心落魄时,我们依然会对自己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8、背诵古诗。感受着这对朋友的深情,我们心潮澎湃。现在你能把这首诗背下来么?

  (生试背,齐背。提醒注意诵读的节奏与韵律。)

  三、对比参读,感悟诗蕴。

  是啊,人生自古伤离别。送别主题的古诗我们学过的还有很多,老师今天随手也抄了几首,与大家共同欣赏。(出示古诗:《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请同学们比较一下,看看这些古诗之间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1、生比较,指名汇报。

  2、同是送别之诗,这些诗又各有什么特色?自己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3、汇报交流。

  4、小结:这些古诗,同是写对好友的别情,然而描写的景物不同,抒发的情感也不同。这些诗中,有的以歌相送,有的以目相送,有的以酒相送,有的以话相送,说到底诗人是以什么相送?

  (板书:以心相送 以情相送)

  就让我们带着这份心 ,带着这份情来吟诵这四首送别古诗吧。你最喜欢哪一首,就把这一首读给大家听听。

  (生配乐深情诵读)

《别董大》教学设计4

  学情分析

  学生还有两个多月就要毕业,离开朝夕相处了六年的老师和同学,此时,学习这两首送别诗,显得更有意义。学生在感受古人那诚挚、关切的深厚友情之时,会引发他们珍惜与同学、老师的情谊,从而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另外,学生经过六年的学习与积淀,已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对占诗有了一定的理解与感悟的能力,因此,读通、读顺,借助资料和工具书读懂诗意并不困难。但是,作者在自己身处人生困境之时,却能以慷慨激昂的语言、乐观豪迈的情怀去激励董大,这对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教师加以指导和点拨。

  教学理念

  为了落实课标精神,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力求学有实效,在设计教学时我力图体现以下教学理念:

  1.充分体现学科特点,遵循诗文的阅读规律,加强整体综合的感知,整体人手,分句感悟,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2.加强朗读、吟诵的指导和训练。

  在吟诵中品味语言、积累词语、想象情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3.逐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并能与文本内容有机整合进行学习”的能力,为学生今后能够形成这种学习习惯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能够读准生字“曛”的读音,并能够正确书写与运用。

  2.结合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吟诵诗歌。

  在读中感悟诗歌的内容,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3.受到古诗文化的熏陶,激起对古代诗歌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理解古诗大意,读中悟情。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面对人生困境时,激励董大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相关资料,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都喜欢背诵古诗,老师和大家对几句,好吗。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感时花溅泪一-恨别鸟惊心

  这三句诗有什么共同之处。 生:都是送别诗。

  师:从这些千古流传的送别佳句中,我们读出的是古人那浓浓的友情、亲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送别诗。

  (板书:《别董大》唐 高适) 【这样的导入在复习古诗的基础上,让学生对“送别”主题的古诗,有了初步的整体感知,并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掌握学法,品悟诗情  师: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三步法吗。

  生:读诗题知作者,抓字眼解诗意,诵诗句悟诗情。

  (一)读诗题,知作者 师:请同学们齐读诗题。从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内容。 生:我课前查了资料,董庭兰,是玄宗时代的著名琴手,善古琴,但当时盛行胡乐,他受到冷落。高适,唐代著名边塞诗人,青年时代仕途失意。高适送别董大,也正是自己失意的时候。

  师:你真会学习,如果把资料变成自己的话说出来就更好了。 生:我还知道董大就是董庭兰,他是家里的老大,所以叫董大。

  师:说得好。你理解了,那你是家里的老几啊。

  我们该把你叫——(学生笑) 师:高适和董大是好朋友,在董大落魄、失意、愤而离开京城之时,高适为他送行,写下了这首诗。

  师:请同学们再读题目,体会这送别之情。 (生有感情地读诗题) 【诗题即诗眼,借助诗歌的题目,能够明确诗歌的意象,大体明确诗歌的基本内容。通过读诗题,学生不仅了解了作者和董大的生平,也把握住了这首诗的情感基调。

  这为后面教学环节的展开,做好了铺垫。】

  (二)抓字眼,明诗意 师:请同学们先自己读读这首诗,(出示课件)注意读准诗中生字的读音,把诗句读通读顺。 (生自由读诗)  师:我请一位同学读读,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诗中有一个生字,看他读准了没有,读后评价。

  (一生读诗,师出示生字“曛”。) 师:谁来给大家讲讲这个字。 生:“曛”是日落时的余光,“曛黄”是黄昏的意思。 师:来,齐读——“曛”(xūn)。  师:请同学们观察“曛”字的写法,左小又大,它还是个形声字,左形右声。 师:把生字送回课文,大家再齐读这首诗。 师:诗句我们读会了,下一步该干什么了。 生:了解诗的意思。 师:怎样了解诗的意思。 生:抓住关键字眼,借助注释,联系上下诗句、结合背景资料……  师:好。请同学们借助这些发方法自主学习,理解诗意。  出示学习要求: 1.自由读一读这首诗,看看这首诗大概讲的是什么意思。 2.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标注,想办法解决。 3.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 师:下面我们交流汇报。请大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

  先读诗句,再说诗意。 (生汇报,说诗意。)  师:黄云是怎么回事。 生:“黄云”即“黄沙漫天”。

  当时他们在塞外,那里大部分都是沙漠,黄沙飞扬,以至于云都成了黄色的了。 师:通过自学,同学们自己理解了诗意,真好。看看这首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分别在写什么。 生: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板书:景情) 【重点字词的理解和逐句理解诗意十分必要,为下一个环节展开丰富的想象,深入领会诗的意境奠定了厚实的基础,提供了一个合理的逻辑依据。】

  (三)诵诗句,悟诗情  师:学到这里,谁再来读读这首诗。

  其它同学注意听,特别注意他在读诗句时,中间是怎么停顿的,是不是读得有节奏。(生朗读)

  (两名学生读诗, 学生评价,教师相机点评、指导,并出示课件。)师:看大屏幕,再齐读古诗。(学生读)师:古诗词具有音律美,图画美,但它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却不独在于声韵的悠扬,而更在于以声传情。

  听老师读读。

  师:你们觉得老师读得怎样。

  生:老师读得特别有感情。生:听了老师的朗读,我好像看到了诗中描写的画面。师:谢谢同学们。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读出感情呢。(生交流:品诗,赏诗,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师:是的,只有走进诗中,理解诗人的情感,才能读出感情来。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一千多年前那个黄沙漫天、北风呼啸、白雪纷飞、孤雁独鸣的送别日子吧。回过头来再看诗题《别董大》,离别时,是怎样的景色呢。再来读读诗的前两句。

  这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请同学们用笔画出来。

  生:诗中描写了黄云、白日、北风、雁、雪。师:“黄云、白日、北风、雁、雪”串起来勾画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师简笔画勾勒诗歌描写的画面)生:这四种景物让人感到很凄凉、寒冷、空旷。

  师:这就是景语,景中的语言,把你的感受带入诗中,自己读一读,读出自己的感觉。

  自由读,提名赛读。评价:这就读出了景中的语言师:刚才我们在景外观景,现在我们走进景中,孩子们,请闭上眼睛,和诗人一起回到那个送别的黄昏。(播放音乐,夹杂风声、大雁呜叫之声。)用心去感受,看看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看到了什么。读出你看到的、想到的,以及心中的感受。

  ---我仿佛看到了诗人在漫天飞雪中送别董庭兰,依依不舍,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我仿佛听到了呼呼的北风狂啸声,刮到的脸上,寒在心里,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我仿佛看到大雪纷飞,断雁独飞的凄凉,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我仿佛看到黄沙飞扬,黄云残日的空旷,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此刻夕阳西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凄凄惨惨齐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师:这是怎样的悲壮而凄凉啊,师指课题:此景,别董大,这别时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出示课件)诗中哪个字写出了别时的心情。用笔把这个字圈出来。

  师:(板书:愁)。“愁”。这是怎样的愁。难道这别”愁”仅仅只是来自这眼前这凄凉的景吗。

  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看看你又能发现什么。

  (生在读时提示:可以联系背景和第三句“莫愁前路无知己”来体会)

  生:我认为作者这种愁苦的心情还来自于他要送别的好朋友。

  生:老师,我发现这个“曛”字也表达出了作者的“愁”,此刻昏黄不明的'、迷茫的不仅仅是天气,还喻示自己和朋友的迷茫的前途,在这样的天气送别朋友,就是愁上加愁。师:说得很好,景的凄凉,前途的渺茫,人生的困惑,怎一个“愁”字了得。此刻应是挥泪告别,应是借酒消愁。然而,高适却写下的这样的诗句(课件出示):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板书:莫愁)师:正是这两句成就了这千古名篇,请大家再读读这两句。

  师:“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是怎样的一个君啊。(出示课件)(董庭兰在唐代享有很高的声誉,宰相非常赏识他,当时众多的诗人都与他有交往,并在诗中描写了他的琴艺,最为著名的就是李颀的长诗《听董大弹胡笳声》。听。这就是董大当年善弹的那首著名的《胡笳十八拍》。川为静其波,鸟亦罢其鸣。)如此优美的琴声,如此精湛的琴艺,欣赏的人竟然寥寥无几,这怎么不令董大伤感呢。师:面对前途渺茫、人生暗淡,不知今后走向何方的董大,如果你是高适,你会说些什么。

  生:你的琴艺非常高超,现在只是琴弦上沾了灰,擦干净了,同样还会奏出更加美妙的乐曲。

  所以,诗人开导他,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生:你的琴声让大河停止的波动,让鸟儿停止了鸣叫,你的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所以,诗人劝慰他,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生:朋友,我想对你说,拨开云雾见青天。

  天永远是蓝色的,只是暂时被云遮住了。

  所以,诗人这样鼓励他,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师:人生自占伤离别。

  此时应是依依惜别,应是把酒话别……可是诗人高适却笔锋一转,对朋友董大说出了这句流传千古的名句。

  (课件出示诗句)在这惨淡凄凉的黄昏,夕阳西下、北风呼啸、大雪纷纷、凄凄惨惨的时刻,诗人却劝朋友——莫愁。(板书:莫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诗人高适在真诚地劝勉朋友莫愁,可是他自己呢。

  从20岁离家求取功名,将近30年啊,但一直怀才不遇,漂泊四方,甚至穷困潦倒……在《别董大》的另一首中,诗人写道“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他穷苦到请朋友喝杯清酒都喝不起的地步,可是他没有被困境压倒,反而以加倍的自信和乐观去面对人生,还以此来劝勉朋友。

  从诗人的身上你看到了什么。

  (乐观的人生态度,豁达的心胸,对友人的真情)自信、乐观、豪迈。板书:豪迈)师:带着诗人的豪迈之情,再读这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师:听到这体贴入微、用心良苦的话语,如果你是董大,此时的心情又会怎样呢。生:充满了自信。

  师:这就是友谊的力量啊。

  生:我不再发愁。

  师: 这就是朋友的真情啊。

  生:我有了力量。

  师:这是友谊的可贵啊。

  师:再来读题。此时别去的是什么,留下的又是什么。生:此时别去的是忧愁,留下的是自信、温暖。师:这就是真挚的友情,这就是友情的力量啊。带着你对友情的感受,再读这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一环节,通过课件声音、图像、文字资料等直观手段,通过教师深情的语言描述,营造出了诗歌描写的情景,以此来弥补学生生活经历的缺陷,帮助学生充实表象素材,把学生带入到诗歌的意境之中,激发学生展开了合理大胆的想象。有了以直观情景为支撑的形象,就比较容易引发真切的情感,而当情感与想象融为一体时,领悟诗的思想内涵就变成了学生发自内心需要的学习行为,因此真实有效。

  】师:学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收获。生:感受到r友情的可贵。生:感受到了高适面对困难,不畏惧、不逃避的豪迈之情。师:带着你们的感受,自由地朗诵这首诗吧。师:我们来试着背一背。

  (指名背诵,全班齐背。提醒注意诵读的节奏与韵律。)三、感受离别,活用诗句师:同学们,还有两个多月,你们就要告别母校,离开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走向人生的下一个驿站。此刻,老师的心中充满了对你们的不舍和祝福。相信你们的心中也有千言万语,让我们像诗人高适那样也为你的朋友、同学、老师、母校,写几句送别之语吧。

  (提示:可以用上学过的送别诗句,也可以自己来创作。)师:同学们,老师从你们的话语中感受到了那份感恩之情和诚挚友情。

  希望同学们珍惜这几个月的时间,做最好的自己,为我们的母校,为老师和同学,也为自己留下更多更美好的回忆。也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如果遇到困难和挫折,能像诗人高适那样,自信、乐观、勇敢地去面对。最后,让我们一起再来诵凌这首《别董大》。【这一环节既是练笔的过程,也是学生情感内化和深化的过程。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学生提供了练笔的素材和模式,、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会把对诗文内容的理解、体会到的作者情感,以及自身即将离别母校、老师、同学的感受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别董大》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并背诵。

  2、理解古诗大意。

  3、体会送别诗蕴含的感情。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对字词的理解与感悟,能够体会故事的意境,读出韵味。

  教学难点:

  通过字词理解诗意,感悟诗句背后蕴含的情感。

  教学过程:

  导入:今天,我们再学一首送别诗,题目是——别董大(板书)。

  t: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s:送别一个叫董大的人。

  t:这里的别当——“送别”讲,董大是一个人名,我们一起来写一遍。

  t:自己把古诗读四遍,前两遍读准确读流利,后两遍试着读出节奏。

  s:自读古诗。

  导学提纲:

  1、自读古诗,借助解释理解古诗。(第一步)

  2、将不明白的字、词勾画出来,同学间讨论。并说说知道了什么?(第二步)

  别董大

  作者: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曛:昏暗。 君:古时对对方的尊称。这里指董大。

  莫:不要。 知己:彼此相互了解而情谊深切的人。

  识:认识,了解。汇报预设:通过自学,你有知道了什么?

  s:我知道天气很冷,下着大雪。

  s:我知道风很大,天昏暗了。

  s:我知道了风很大,吹的大雁很冷。

  t:有了刚才的理解,再来学习肯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PPT: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品读第一句,体会环境恶劣。

  t:谁先来读这两句诗?

  s:读

  t:这句诗中写了哪些景物,圈出来?

  s:黄云、白日、北风、雁、雪

  t:将这些景物放回诗句中读一读。

  s:读。

  t:细细的品读这些景物能让我们联想到什么样的画面?

  PPT:千里黄云白日曛

  s:好多黄云,天都变暗了。

  s:我看到了黄云把白日都遮盖住了,天就变暗了。

  s:到处都是黄云。

  s:天空中刮起了风,风中有许多沙子。

  ……

  t:就这么半句诗让我们看到了这样的画面,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将你想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s: 千里黄云白日曛

  t:在其他诗句中接触过“千里”这个词吗?

  PPT: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读)

  s: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t:“千里”在这里什么意思?

  s:面积很广,黄云很多。

  t:那读出他的`广与多。

  s:读——千里/黄云/白日曛

  t:这么一句诗,我们就这么读着读着,读出了他背后的画面,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当时董大生活的环境怎样?

  s:不好、很脏、很冷、恶劣……

  t:这样恶劣的环境,怎样读?

  s:再读(千里/黄云/白日曛)

  体会二:天气恶劣

  导读提纲:读“北风吹雁雪纷纷”你联想到了什么画面?

  汇报:

  s:我知道雪下得非常大。(雪纷纷)

  我知道风非常猛。(北风吹)

  我知道这是在冬季,大雁冒雪飞行。

  t: 见到此情此景你内心有什么感受,写一写。

  s:我感受到了寒冷,北风吹。我感受到了大雁很孤独。我感受到雪下得太大了。

  t:你很会分析,体会到了诗人心中的情感。我们把前两句连起来读一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你们读前四个字,王老师读后三个字。

  st: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ts: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别董大》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诗人所描绘的“景”,所表达的“情”,以及“写景”与“表情”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别董大》抒发的并非学浓得化不开的离别愁绪,而是满怀豪情,豁达乐观的心境。

  教具准备:

  课件、小资料。

  一、课件导入、激活思维。

  首先播放一般以先苍凉后激越的音乐为背景的配乐课件,内容为漂泊流浪中的诗人高适送别满怀失落之感的好友――玄宗时最著名的琴手董大的情景。

  师相机以简笔画的形式板书,创设情景,抓住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热情和欲望,达到了了解诗人与诗题《别董大》的目的。进而引出诗句: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二、小组学习讨论,抓字眼、明诗意。

  诗句流畅明了,内容平中风奇,节奏明快,格调明朗,先让学生借助课件、注释、插图,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想象诗所描绘的画面,抓住重点词语,自主学习,理解诗意。

  多媒体课件出示:

  1、通过眼看,耳听,脑想,心读,你的眼前出现了哪些景物?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学生a:眼前出现一幅荒凉的画面。

  学生b:我眼前出现一幅凄凉的画面。

  ……

  根据问题的讨论,师相机引导。

  2、在这好友将要天各一方之时,他的.心情是怎样的?(他指“董大”)

  学生a:他的心情是痛苦的。

  学生b:他的心情是忧伤的。

  师相机引出下句: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让学生讨论:透过诗句,诗人的态度如何呢?

  学生a:诗人是高昂的。

  学生b:是豪迈向上的。

  学生c:是豁达乐观的。

  三、用情朗读,赏析千古名句。

  诗中的前半部分所描绘的是“景”(板书:“景”),用哪些词语能说出这些景物的格调呢?

  a、低沉 b、苍凉 c、沉郁

  诗中的后半部分所描绘的是“情”(板书:“情”),用哪些词能概括诗人此时的心情呢?

  a、昂扬 b、豪迈 c、乐观

  让学生讨论:

  我们应怎样读才能把诗人独特的内心情感体现出来呢?请同学们振奋精神和诗人一起送董大。让学生用各种灵活的方式创造性地去朗读诗,体验诗的意境。(可采用单人读、分组读或竞赛等方式去朗读。)

  四、巧设练习,激励创新。

  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成功与乐趣,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在本诗的学习中,可设计以下练习:

  1、看谁快――幸过三关。

  第一关:我会背。(背诗)

  第二关:我会写。(默写诗)

  第三关:我会说。(说诗)

  2、反馈训练。

  五、小结。

  前路茫茫风沙,有挚友一番激励,董大满怀信心,高适挥手送友远去,这即是诗的魅力,它写出了自然的恶劣、人情的伟大,诉朋友真情。愿大家以后多交这样的朋友,也写出这样的好诗,好文章来。

  六、作业设计。

  1、背诵《别董大》。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想象诗所表达的意境。

  板书设计:

  别 董 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

  “景”荒凉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情”豪迈

  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董大》教学设计7

  一、情境导入

  播放送别的歌曲、教师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这首歌唱的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吗?(是一首送别的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送别诗《别董大》、在学这首诗之前,老师想了解一下你们是否还记得以前学过的送别诗、

  二、朗读指导

  幻灯片出示《别董大》这首诗、指导读诗,要求读得节奏明快、语言流畅、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三、作者简介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那我们一起来了解诗人高适的生平背景、(出示幻灯)高适字达夫,今河北沧县人,唐代著名诗人,青年时代仕途失意,50岁后又数任地方大员和朝廷官员。他的诗风格雄浑,粗犷,悲壮

  四、内容简介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诗作者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的吗?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这首诗,我们一起来看看写作背景,幻灯出示、《别董大》是高适漫游时写的送别诗,作者送别的朋友董大名叫董庭兰。据说董庭兰善古琴。当时盛行胡乐,他受到冷落,高适送别他,可能也正是诗人失意的时候。

  五、理解诗句,以及所包含的情感

  1、当同学们看到第一行诗的时候脑海中会出现怎样的一幅情景呢?学生说完后出示幻灯第一幅图的景象。

  2、当同学们看到第二行诗的时候脑海中又会出现怎样一幅情景呢?学生说完后出示幻灯第二幅图的`景象。

  师引导:在这样的景色里好友要天各一方,心情会是怎样的?让学生说说。(是忧愁、痛苦、压抑、伤感的)

  3、作者与好友的心情是忧愁、痛苦、压抑、伤感的,但诗人为了好友的未来,力劝董大什么呢?请同学们读出来、出示幻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师指导:前两句和后两句的格调正好相反、前面是(低沉的),后面是(高昂、豪迈向上的)、谁能把这种语气读出来、

  4、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先请一名同学说说,然后出示第一句诗意的幻灯:黄云千里,太阳昏黄昏、北风呼啸,雪花纷飞,天空中有一群大雁向远方飞去、

  再请一名同学说说,然后出示第二句诗意的幻灯:和作者分别后,在今后再也遇不到像你这样知心的朋友、但作者劝董大不用发愁、因为“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你的名气。

  5、佳句欣赏、

  同学们这首诗里写得最好的一句诗是哪句,请同学们一起读出来、出示幻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里面所包含的情感、

  师相机引导: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高度赞美与衷心的祝愿,写出诗人豪迈的激情,写出彼此之间的深情厚谊、

  6、那我们这首诗表达了朋友之间怎样的情感?学生回答后出示中心思想这一张幻灯片、这首赠别诗描写了作者与朋友董大分别时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真情厚谊,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大丈夫气概.

  7、请同学们背诵一下我们今天学的《别董大》,一边背诵一边回忆当时的景象,然后出示幻灯片:默写此诗、、同学们一边默写一边听音乐、

  六、情境表演

  同学们,通过读、背、说、写,理解这首诗了吗?那好,同学们想想,他们当时分别的时候会说此什么呢?请看96班两位著名演员表演:(出示幻灯)现代版——话别、同学们,他们表演得怎样?请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表示谢谢,感谢他们给我们带来这么精彩的表演、

  七、小结

  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首诗、我们这首诗描写了当时的天气,最重要的却是高适送别时对友人说的这句名言:“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啊,前路茫茫,一路风沙,有挚友一番激励,董大满怀信心,高适挥手远去、这便是诗的魅力,它写自然恶劣,写人情伟大,诉朋友真情,愿大家以后多交这样的朋友,也写这样的好诗、

  八、作业

  下面是老师给大家出的作业题、好好看看,自己最适合做哪道?下课后好好在同学们面前表现一番、出示幻灯:

  1、喜欢表演的同学下课后把这首诗表演给大家看、

  2、喜欢朗读的同学开个诗歌朗诵会、

  3、喜欢写字的同学开展一次诗歌写字比赛、

  4、喜欢电脑的同学给此诗设计一个封面、

  5、爱唱歌的同学唱一唱有关送别的歌、

  九、下课

  今天,我们这节课到此结束,祝愿老师和同学们在今后的道路中心想事成,一帆风顺、

《别董大》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2.品味语言,想象诗中描绘的送别情景。在读中体会诗人的情感。

  3.有感情的朗读并能背诵。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播放歌曲《送别》,教师诵读李叔同的《送别》。

  有人说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别是画,离别是泪水。在诗人高适的眼里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别董大》(板书课题)。

  2、介绍董大。

  3、自由读古诗,做到正确、流利。

  4、师配乐朗读全诗。

  5、指生朗读。

  二、研读深入,品评感悟

  (一)品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1、别董大,别时的景是怎样的?用笔画出来

  2、“黄云、白日、北风、雁、雪”这几种景物串起来,你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赛读)

  3、(出示课件)想象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4、诗中哪个字写出了别时的心情?用笔把这个字圈出来。(板书:愁)。

  5、这是怎样的愁?难道这别“愁”仅仅只是来自着眼前这凄凉的景象吗?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还为什么而愁?

  6、此刻我们再来看这个“曛”,这昏黄不明的、迷茫的仅仅是指景吗?

  (二)品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师:景的凄凉,前途的.渺茫,人生的困惑,再难遇到这样的知己。怎一个“愁”字了得!此刻应是挥泪告别,应是借酒消愁,然而,面对遭受挫折、怀才不遇的好友董大,诗人高适却写下了这样的诗句。(课件出示)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板书:莫愁)

  2、正是这两句成就了这千古名篇,请大家再读读这两句。

  3、“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是怎样的一个君啊?(出示课件)

  介绍董庭兰。

  4、你觉得董大的琴艺怎样?你想对这位前途迷茫的董大说点什么?

  5、此时,你就是董大,听完朋友的劝慰,你的心情怎样?

  6、再来读题——《别董大》,此刻,别去的是什么?留下的是什么(板书:情)

  三、回复全诗,朗读提升

  1.诗人以自己的豪情抹去了朋友的愁情。你觉得现在这首诗该怎样读?自己练一练。

  2.配乐指名读。齐读

  3.从诗人的身上你看到了什么?

  4.练习背诵。

  四、拓展延伸,总结全诗

  1.关于送别主题的古诗你还知道哪些?你能试着背诵一首吗?

  2.是啊,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别总是情!千年以来,人们也许会不记得董大是谁,也许人们会忘记了这曾是谁留下的诗句,但却永远记住了这激励人生的千古佳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董大》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别董大》教学设计10-26

《别董大》 05-19

真善美的熏陶——《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03-23

《谁的本领大》教学设计04-20

大还是小教学设计05-14

《大瀑布的葬礼》教学设计03-28

《大瀑布的葬礼》教学设计【优】04-06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及反思一等奖12-12

语文《大瀑布的葬礼》教学设计优秀10-2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