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凉州词》教学设计(精选3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凉州词》教学设计(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凉州词》教学设计1
教材简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写了边塞的荒凉,情感深沉,风格悲壮苍凉,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千古名作。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朗读、背诵这首诗。了解诗歌大意。学习作者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初读感知,细读品味,感悟理解,朗读积累。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戍边将士豪迈之情,体会诗歌悲而不失其壮的气概,热爱古诗,感受母亲河之气势。
教学重点:
感悟体会,朗读展示。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诗引入、初知边塞诗。
1、同学们,我们读过不少古诗,老师想让同学们展示一下,我开个头,看谁能接下去,好吗?
2、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卢纶《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岑参《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2、这些诗都是反映什么的?(战争)
以歌咏边塞军旅生活或描述边塞奇异风光为主要内容,这类诗我们称为边塞诗。边塞,也就是边疆地区的要塞。如阳关、玉门关等就是著名的要塞。在古代,以长城为界,长城以内称中原地区,长城以外称塞外或塞北,主要指今天的甘肃、内蒙古一带。盛唐时期国力强盛,拓土开疆,许多文人或投笔从戎,或漫游边塞,诗人常常为戍边战士英勇杀敌的爱国精神所感动,也深深地知道战士们痛苦而又寂寞的生活却而又无可奈何!诗人将种种强烈的情感诉诸笔端,从而使得这类诗作蔚为大观。边塞诗以其乐观高亢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典型地反映出时代的精神风貌,尤其它悲壮、雄壮的境界,使人耳目一新,令人感喟不已。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凉州词》,就是这样一首。
二、初读古诗,了解作者。
1、出示方法:1、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美;
2、想象画面,了解意境,读好每一句;
3、走近诗人,体会情感,读出情感美
2、出示古诗《凉州词》课件,学生自主朗诵。凉州词,盛唐流行的曲调名,不是诗题。
3、学生汇报,简介作者。
王之涣,公元688-742,字季凌, 排行七, 原籍晋阳(今山西太原),盛唐著名诗人。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善写边塞诗,留下来的诗很少,《全唐诗》仅存6首,但《登鹳雀楼》和《凉州词》,已足以使王之涣跻身于唐代一流诗人的行列。
4、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诗;齐读。
三、感悟诗意,朗读体会
熟读古诗,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而要深深地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理解就很重要。
(一)朗读感悟“黄河远上白云间”
1、读一读:
看诗的第一行:黄河远上白云间,你觉得该怎么读?指名试读,评议。
如果让你来读,你觉得该怎么读?为什么?
谁来读一下?(指多个学生读)
谁能读得气势更大一点。
(师:读得不够,我们仿佛觉得黄河像是一条潺潺的小溪。师:读得不错,黄河有上百里了;师:哦,有千里之势了!)
师:谁能读出黄河汹涌咆哮,奔腾万里的气势来!
好!让我们像这位同学那样读!
2、想一想:读了诗,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3、王之涣曾有“黄河入海流”句,李白也有“黄河之水天上来”句,与“黄河远上白云间”比,你觉得有何不同?
4、请站起来!鼓足气势,齐声朗读这一句黄河远上白云间
(二)、一片孤城万仞山
过渡:放眼望去,黄河奔流着,远远地好像与白云相接。诗人将目光移到近处,看到的却是另一种景象:“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示图片)
1、出示:“仞”、“一片”意,思考:这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卷?
2、理解:“孤城”指哪座城?
出示课件:玉门关
玉门关故址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城西北80公里的戈壁滩上。相传“和田玉”经此输入中原,因而得名。它是古“丝绸之路”北路必经的关隘。现存城垣完整,呈方形,东西长24米,南北宽26.4米,残垣高9.7米,全为黄胶土筑成,面积663平方米,西墙、北墙各开一门,城北坡下有东西大车道,是历史上中原和西域诸国来往必经之路。)
看了图片,你觉得玉门关处在一个怎样的地方?(玉门关在茫茫戈壁滩上,显得那么荒凉、孤寂、冷清)这就是诗句中所说的“孤”。
这样一座孤城,在万丈高山的衬托下,就更显得孤单和渺小。
3、诗人这里为什么不用“座”而用“片”?(孤城的单薄,犹如树叶一片)
(1)万仞高山的衬托下,显得单薄;
(2)在“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广阔背景下更显得单薄和孤单。
4、回读该两行。
生齐读。
师小结: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竞像一条丝带逶迤飞上云端,高耸的山越下,只有玉门关孤立其中,显得十分孤独而寂寞。前两行,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环境的荒凉,为后文刻画人物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的环境。这冷清寂寞的城中会有谁呢?心情又如何呢?
(三)、齐读诗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解词。课件出示:
羌笛:笛。古代羌族的一种管乐器。羌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今天的甘肃、青海、四川一带,以游牧为生。
何须:有什么必要。意即没有必要。
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柳”又有“丝(思)长”之特点。
度:越过
2、谈谈自己对这两行诗的理解。
3、征人有怨吗?怨什么?(怨柳不发芽)
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同音,因此,借杨柳表示挽留的意思。自汉代以来,人们送别亲朋好友,爱折柳相赠,到唐代已极为流行。“折柳”便成为赠别或送别的代称。
在古诗中,有许多诗句都提到了折柳风俗。生读。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
长安陌上无穷树,惟有垂杨管别离。唐刘禹锡《杨柳枝词》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唐 杨巨源《和练秀才杨柳》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师:在这荒凉的玉门关外,在这寂寞的夜里,春风不到,杨柳不青,离人想要折一枝杨柳寄情也不能,这比折柳送别更为难堪。征人怀着这种心情听曲,似乎笛声也在怨杨柳,流露出的怨情是强烈的。
据《资治通鉴唐纪》载,玄宗时,改府兵为募兵,兵士戍边时间从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终于成为久戍之役,“天宝以后,山东戍卒还者十无二、三”。课件出示:读诗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唐李颀《古从军行》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晚唐曹松《已亥岁二首》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从这些诗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他们盼望着春天早日到来,盼着战争尽早结束,盼望着朝廷早点让他们回家,可是,“春风不度玉门关”,朝廷似乎忘记了戍边战士的存在,根本不顾他们的死活。
如此残酷的战争,如此荒凉的境地,如此寂寞的生活,战士们怎能不盼望着春天早日到来,盼望回家的日子早日到来!)
4、为什么又何须怨呢?从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怨无用。慷慨悲壮。战士们尽管思念家乡和亲人,乡愁难禁,但为国戍边,责任重大,一想到此,就又生出一股豪情。何必怨呢?悲而不失其壮,正是这首诗的独特之处,也是盛唐的声音。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再读这首诗!
四、朗读背诵,拓展积累。
1、自由朗读。
2、指名背诵。
3、齐背。
4、抄写这首诗。课件展示:这首诗被人们广为流传,更以书法的形式写成条幅、刻成石碑。让我们欣赏欣赏。同时用自己喜欢的字体抄写这首诗,还可以默写。
五、推荐阅读王翰《凉州词》。
《凉州词》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结合课文中的图画展开联想,理解诗句意思,感受世人豪放诙谐、视死如归的旷达和厌恶战争的情怀。
3.借此课的学习,对唐代边塞诗人及其作品作一些了解和积累。
(二)过程与方法:
1、释题,整体感知。
2、自读感知,理解诗句
3、再读感悟,以画悟情
4、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少年真诚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以读解意,以画悟情。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预习,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以前我们学习了哪些有关送别饯行的诗?这些诗都给你怎样的感受?那么,边塞诗人写的为戍边战士饯行的诗,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唐代边塞诗人王翰写的《凉州词》(板书课题)
(二)自读感知,理解诗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
3.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夜光杯:玉制的酒杯。这里指精美的'酒杯。
沙场:战场。
5.汇报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举起晶莹的夜光杯,斟满殷红的葡萄美酒。正要开怀畅饮,忽然,铮铮的琵琶声从马上传来。醉就醉吧,醉卧在战场上有什么呢,请不要见笑,从古至今征战的人有几个是活着回来的。)
(三)再读感悟,以画悟情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的情境。
2.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情境。
3.请学生描述情境,引导学生把想象的情境说具体、说生动。
4.再说说从这些情境中,你获得的新感受。
5.互动交流,教师小结:(这是一首反战的诗,但它不正面描写战争,却通过战争前饮酒这件事来表达将士厌战的悲痛情绪。正如《唐诗别裁集》说此诗“故作豪饮之词,然怨戚已极”。)
(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感情朗读,带着豪放诙谐、视死如归的旷达和厌战的情怀自由朗读古诗。
2.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3.诵读古诗。
(五)拓展活动
你还知道哪些边塞诗人的作品,请读给大家听听。
《凉州词》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来自鄂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古诗诵读《凉州词》,是《凉州词》一课的拓展与补充。在传统的语文古诗教学中,因为古诗在时间和空间上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给学生理解诗句意思、体会意境造成了极大的障碍,这也是古诗教学亟需须决的困难。
当学生与一首首经典的古诗邂逅时,教师会做出怎样的教学选择,又会引领他们进入一种怎样的阅读境界呢?我以鄂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诵读《凉州词》为载体,进行拓展与补充,形成以“边塞诗”为主题的主题式学习,旨在让学生通过充分运用移动终端和虚拟现实技术,从课内拓展延伸到课外,达到现代课堂的一种蜕变。
学情分析
学生对移动终端、交互平台等信息技术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将其普通地应用于平时课堂与家庭学习中,因此在本课的学习中要求学生使用平板以及VR进行学习是以学生已经形成了应用相应的信息技术能力为前提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边塞诗歌的一些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使用网络搜索、共享平台、在线同步协作编辑等信息化学习手段,实现课堂实时交互、实时共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对边塞诗的学习中体会爱国爱家的情怀。
教学环境与准备
软件:教学助手、互动课堂、PPT、录音软件、TIM。
素材:边塞题材的VR素材、音频、视频、图片、文档。
硬件:VR设备、学生平板、教学电脑、投影、音像器材、互联网。
教学过程
1.教学导入
师:(齐诵《凉州词》)在我国文学宝库中,诗歌是最为丰富的,其中“边塞诗”是一个特殊的题材。“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边塞既是征战的沙场,也是诗意的原野。诗人们来到这大漠戈壁,看到的是边关冷月,吟诵的是塞外风光,怀抱的是家国情深。就像这一曲凉州词,有一份艰苦卓绝,更有一份无上荣光。今天就让我们在这浓浓的酒香中,于指尖蘸上一点,再来品尝品尝,走近边塞诗歌,感受别样情怀。(板书:走近边塞诗)
设计意图:不学诗,无以言。诗言志,诗传情。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古诗教学就要有学习古诗词的氛围,因此开课让学生吟诵学过的边塞诗歌,既营造了学习古诗词的氛围,又快速导入了本课学习的主题。
2.学习检测
师:我们学过很多经典的边塞诗,课外也积累了不少边塞诗,现在我们来一次和边塞诗有关的知识抢答吧!请同学们拿起抢答器进行在线抢答:
①请说出一句含有西域乐器的边塞诗。
②请说出“羌笛何须怨杨柳”的下一句。
③从12个字中识别一句唐代边塞诗:不、庐、真、还、兰、面、破、山、终、楼、不、识。
④请说出“秦时明月汉时关”的下一句。
设计意图:学生在课前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对边塞及边塞诗的相关知识进行了广泛的搜集、整理和学习。在学生完成了前置学习后,课堂一开课就使用平板在云端进行在线抢答,来检验课前学习,极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3.合作探究
师:大家对边塞诗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边塞,去体验,去感悟。课前,老师收集了许多有关边塞诗的资源并制成了VR资源包,下面让我们戴上VR眼镜,打开边塞诗资源包一起走进边塞。你的感悟和发现点用几个关键词,请在线编辑到小组的云文件中,然后进行提交。
预设类别:地名、乐器、风光、诗人及朝代、情感。
①地名:当学生讲到出现的地名时,出现边塞地图,标注了边关的许多著名地点或要塞。
②乐器:如果学生提到乐器,提供相关图片,如琵琶、胡琴、羌笛等。
③风光:如果学生讲到塞外风光,呈现图片或视频,配合VR进行欣赏。
④诗人及朝代:大多为唐朝诗人,相机补充知识点——边塞诗起源和兴盛于唐代,以塞外风光和军旅生活为题材,或表达悲壮,或表达思乡,或表达对和平的渴望,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逐渐形成了以王昌龄、王之涣、王翰、岑参、高适等为代表人物的边塞诗派。
⑤情感:思乡、豪迈、渴望和平、厌恶战争等。
学生学习资源后提交感悟与发现。(屏幕上显示八个组提交的关键词截图,依次点开放大)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学生先在云平台上学习资源包中推送的VR资源。利用VR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穿越时空来到平沙万里的大漠边塞,走进金戈铁马的古代战场,胡琴、琵琶、羌笛声回荡耳畔,一下子就把他们拉进了苍茫、豪迈、悲壮的边塞意境之中。利用这种虚拟现实创造的情境,打破了传统古诗教学在时间、空间上对学生想象的限制和束缚,给学生提供了近似于亲身体验的感受,远远比单纯地交流一些文字或图片资料更直观、更有效。
4.与时俱进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到边塞,欣赏了边塞的人文风情,也对边关将士产生了无限的崇敬之情。当年他们为了追求和平而牺牲,而今我们五十六个民族已经融为了一个大家庭。今天我们之所以能够在这里享受和平安定的生活,那是因为戍边将士们这种保家卫国、自我牺牲的精神那是因为传承了下来(播放戍边将士相关视频)是因为我们的祖国也有无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每时每刻都在守卫着我们的国土,他们常年生活在艰苦的边疆,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换来祖国的和平安宁。下面,请大家使用弹幕功能用诗一般的语言将自己最想表达的感情投射到大屏幕上。
学生组织语言,表达情感。
师:我们一起来看屏幕,从几位同学的语言中,老师感受到了大家对边防战士们无限的崇敬和赞美。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基于上一个环节学生有了亲身体验之后,从烽烟四起的古代边塞回到如今祥和安宁的边陲重地,通过视觉对比冲击,让学生抑制不住地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再给学生们提供弹幕平台,及时直观地将他们的所感所悟进行分享。这种形式达到了语言训练的目的,同时也让学生通过互动,产生了思维、情感的碰撞。
5.诵读达情
师:同学们对这些边塞诗的情感都有所体会。读以促思,诵以达情,吟诵是对诗歌情感最好的表达方式,配上合适的背景音乐,更能帮助我们表达诗句的情感,感悟豪情壮志。我给大家的电子书包推送了很多背景音乐,请从中选择一首最喜欢的音乐进行配乐朗诵,以各种朗读形式来展现古诗的魅力吧!
学生诵读(个人、多人、动作、吟唱)。
师:感谢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诵读,老师把你们刚才的吟诵用“喜马拉雅”这款软件录制成了音频,已经分享到了我们的班级圈里,大家课下也可以把自己的朗读录制下来分享到班级圈、云空间、微信、QQ等各种平台上。(手机同屏显示)
设计意图:学生有了这种虚拟现实的体验之后,对边塞这个看似遥远的意向知晓得更明晰,更透彻,更深刻,在此基础上感悟边塞诗中爱国爱家的情怀更是水到渠成,促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进一步推进,并通过云端现场选曲完成配乐吟诵,将体悟的感情倾情而出,从而在情感上实现升华。
6.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使用VR虚拟现实技术来到边塞,对边塞诗歌的一些特点有了了解,从诗句中我们还感受到了边关将士视死如归的豪迈和他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他们的牺牲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但,我们对经典文学的学习和品味远远没有结束,让我们在经典名篇中继续领略诗人深沉的大爱、热情的歌颂、驰骋的想象、深情的呼唤和悠远的思索吧!
设计意图:小结本课教学的现代化学习方式,让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得到巩固和强化,并鼓励学生将其运用到更广泛、更深入的学习中。
【《凉州词》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凉州词》 03-12
教学设计与反思03-05
教学设计及反思10-21
欣赏与设计 04-04
数学教学设计及反思07-27
《故乡》教学设计及反思02-28
提袋的设计 03-24
《荷花》教学设计及反思02-02
《背影》教学设计与反思02-22
《秋天》教学设计及反思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