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教学总结范文集锦六篇
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是增长才干的一种好办法,因此好好准备一份总结吧。总结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一地理教学总结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一地理教学总结 篇1
一、认真备课
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三、积极认真参加集体备课活动
在每半月定期参加教研组活动,研究探讨课程教法、学法,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主要章节的学习上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的方法,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改进工作。
四、积极参加温州市地理教育学院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在教研中我学到了新课程实施的意义,方法等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年级5个班的教学任务,期中考试成绩所任教班级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五、主要经验和教训
1、教学中注重方法的传授
地理概念和规律是地理知识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关注地理现象,引导其从现象的观察、分析中形成地理概念,学习地理规律。既而对规律的发现过程产生兴趣,避免靠单纯机械记忆的方式学习地理,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对重点的概念和规律要使学生学的更好一些,并且充分发挥他们在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方面的'作用。但是,知识的理解、能力的培养都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要求其过高过急。
2、教学中应注意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
帮助学生通过熟悉的现象理解所学地理知识。如气温在冬夏季节的分布规律,降水的分布,天气预报等等。让学生知道地理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科学试验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和信心。
3、培养学生应用地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应通过读图、学生练习和课堂讨论等方式在讨论中,教师要做必要的讲解。做练习时,要求学生弄清地理事实,独立思考,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能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判断。
4、考核不是仅停留在成绩上在重视考试的同时也要形成对学生多方面的评价。
六、存在问题及改进方法措施
当然,在教学中,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如学习困难生的转化工作,一节课下来,总觉得原来会的还会,不会的还不会。另外,并不是所有的地理知识都教的有新意,有时内容讲解不灵活,没有吸引力,致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做到:
1、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基础知识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加强教学改革,引入新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重视地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方法
4、重视地理知识的应用
5、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总之,艺术学校学校给我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给了我自信,给了我荣誉,我会全力以赴,努力工作,以满腔热情投入工作之中。
高一地理教学总结 篇2
我国古代的大教学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好之、乐之,其实指的就是兴趣了。那么怎样才能在地理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学生爱学的目的呢?在这一个学期的高一地理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探索的。
一、认真上好第一节课,这是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一束火花。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讲每一章节的第一节课时,教师首先要抓住这个教学中的有利条件,讲好第一节课,这是学生对该章地理内容是否有兴趣的第一束火花。教师可有的放矢地提出一些趣味性强易引起学生思考与联想的问题。从而引起学生对新课的兴趣。我在讲高一新教材的第一节课时,我是让学生假设他们自己是城镇规划师,让他们规划一个小镇的道路、桥梁、工业区以及居住区等。并让学生来讲解自己为什么这样布局,并让同学讨论并展开辩论。这样为学习后面的内容打下了必要的基础,同时这些现象就发生在学生身边,是学生有兴趣并渴望知道的东西,因而能使学生觉得学习地理能增长见识,真切有用。
二、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引言,适当制造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在每一节课的开始要特别注意新课的引入。可采用歌谣法、地理故事、地理游戏等趣味较强的教学方法导入新课,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在讲世界气候的季风气候之前,我引用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提出诸葛亮为什么有先见之明,知道火烧连营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呢?”悬念一出,学生精神为之一振,接着就讨论开来,好奇心一来,学习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后面的东西就好讲多了。
三、灵活运用各种趣味语言。语言是传授地理知识,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工具。
地理教师教学能力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水平的高低。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表达准确,精练通俗的语言固然重要,但如果再适当运用一些趣味语言,那么就可以使地理课堂教学妙趣横生,满堂生辉。
1、谚语的妙用:谚语是人们对自然环境长期观察体会的智慧结晶,具有一定的哲理且易生趣,在教学中运用谚语,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地理知识。如我讲大陆性气候时,我引用“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来说明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讲锋面雨时我用“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来描写锋面雨,这样比枯燥地讲授教材要好的多。
2、巧借古诗文教学把古诗名句中优美的诗情画意,结合地理知识的内容在课堂上讲解,大有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之感,由此创设听课的最佳境界,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我在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我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讲述随着地势的升高,气温的下降,因而山上的气候比山下的气候迟了一个月。这些诗歌犹如“味精”,使学生回味无穷,也使地理课增添了一番风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歌曲的借用在课堂中适时引入歌曲可以引起学生学习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引起学生的思考。除直接播放歌曲外,我间接引用了一些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通俗歌曲,如田震的《黄土高坡》“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接着我就问:“黄土高坡上是否有西北风、东南风?分别盛行于哪个季节?为什么会有这些风?”因此很自然地把季风引进来讲了。
四、穿插趣味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大多是喜欢听故事的,尤其是初中学生。
在地理教学中,可以穿插一些相关的趣味小故事,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学生又可以从中获得一定的知识。例如,在讲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时,我讲了粤菜与湘菜在不同地域不同气候条件的影响下形成清淡与辛辣的特点。学生听得津津有味。通过小故事也使学生明白了气候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坚定了他们学好气候这一章的信心。
五、不拘一格,让学生动手。
搞好双边教学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现身说法,突破教学难点,例如:我讲到高中课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时,我就例举东西南北四个区域,让去过这些区域的学生,把自己感受到的.自然、人文特点说出来,学生讲到北京、海南、新疆时头头是道,几位讲得好的学生,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兴趣不断加深。课堂上没有来得及讲的学生,课后还绘声绘色的给同学们讲述他们对当地环境的亲身感受。这种方法,犹如“一石击破千层浪”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课堂小游戏,小竞赛,寓乐于教,有助于学生兴趣的发展。这样让学生能眼脑并用,在竞争中学知识,在竞争中掌握知识,趣味无穷。
六、形象直观的课堂教学,鼓动学生求知欲。
教育家约翰·洛克曾说过:“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地保持学生的注意。”因此,要使学生始终精神奕奕,教师就要针对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的心理特征,上课要多利用形象直观的挂图、模型、板画等引起学生的兴趣。首先,要多运用电化教育手段。学生理性思维能力还不够强,运用电化教学手段,能使抽象的地理概念,地理知识趣味化,形象化、具体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高一地理教学总结 篇3
一、学科的教学意义
地理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更是一门基础的学科,是一门跨越科学、人文与社会、技术三大知识领域的综合学科。当今世界,各国都把提高国民素质看作提升人力资源水平、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基本策略,地理学教育作为国民素质教育的一个主渠道,特别的,在基础教育的所有学科之中,地理学教育是最适合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学科。
二、学科的教学思路
挖掘地理美学,培养学生地理素养;掌握地理知识,养成地理行为习惯。
三、学生状况分析
基础薄,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多数学生初中阶段没有学习地理学科知识求知欲望虽然持续性不强,但求知欲望强;自我展现欲望强,有较好的互帮互助氛围。
四、学科教学实践
1、展现地理美学,激发学生价值观注意力
地理学的美学核心:人类与环境的协调美,人鱼自然的'最高层次的和谐统一,追求古人提倡的“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人自身的关系;人际关系;人地关系寻求平和心境,寻求人际和谐,寻求人地和谐,经营和谐社会、经营可持续发展社会。
2、说明社会需要,明确地理素养
对地理环境有丰富、生动和正面的看法; 感受自然与社会的相关性;有许多和地理技术密切相关的实用技能。
3、说明人生发展需要,明确地理行为习惯空间定位;空间格局的觉察能力;因果关系分析;过程分析与预测;野外观察与观测;调查;提出地理问题;地理信息的收集、加工和整理。
4、强调思路和线索,每一章节都一一强调思路和线索,让学生养成按思路和线索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
5、循序渐进,以专题形式补充学生初中地理知识。
6、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层教学,以先带后,承包互帮,展现学生个性风采,凸现团队式学习,建立学习型小组。
7、遵循进步就是优秀的原则,突出过程性评价作业每连续两次得A者加2分;单元测验每进步5分者加2分。
五、学科教学的反思与展望
分层教学,以先带后,承包互帮,展现学生个性风采,凸现团队式学习,建立学习型小组继续强化“思路-线索学习法”;继续强化过程性评价和整体优化。
高一地理教学总结 篇4
时间很快,一个学期就要结束了,所有工作也进入了最后阶段,回首这一学期,收获颇多,现将这学期的教学做个总结,既是对过去经验教训的整理,也是对未来的提醒。本学期我担任了七个班级的地理教学工作,任务不算太重也不轻松,由于本学期节多事多,课时不多,各班进度稍有不同,但最后总算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各项教学活动开展井井有条,复习工作顺利进行,不负学校期望。现将一学期的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认真参与教研活动与备课活动每周一次的教研和备课活动,大家共同探讨教学策略,研究教学效果,反思学生情况,组织练习工作,交流各自的教学进度,安排下一阶段的教学任务。有目的,定时定量的活动让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得以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协调统一顺利地开展下去,同时也使我获益不少,每经一次活动就成长一次。
二、积极参加新教师培训根据统一安排,我与其他学校的老师在泉州师院参加了为期一周的新教师培训,通过培训,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进行了解读;相关方面老师介绍了有关教师法律法规知识,如何追求有效的课堂,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学等。科学的培训使我们对国家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理论、目标、策略、步骤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理论学习的加强是走进新课程的第一重要关口。
三、认真完成本职工作备课认真,尽量发挥新人特色,做到敢想敢做,有新意。在教学中我较多的使用多媒体课件,在备课过程中,我积极寻找各种素材,包括各种图片和动画,视频,力求做到形象生动,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结果反映不错,学生对地理的兴趣有很大的提高。除了教授课内的知识,还注意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在授课过程中,适时地插入相关课外知识,既联系了生活实际,又引发了学生地理探究的兴趣。一直认为学习是求知的过程,从本身的'需求出发更容易让人接受,所以,在教学中注重联系实际,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认真做好 作为新教师,对教学情况的掌握还不够熟悉,这就需要不断的做好 。不仅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情况进行反思,还要积极深入学生群体,了解教学效果,接受学生反映情况,做得好的坚持,做不好的改进。教学是一种双向的过程,是双方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一方做得好能促使另一方做好,从而使整个教学效果得到不断加强,反之,则不断减弱,最后可能导致学生对该学科失去信心,因此, 必不可少。同时,我也存在着许多不足,包括:对学生的要求不够严格,有治学不严谨之嫌。如对课堂上听讲不认真或表现反常的学生,有时没有及时谈心交流;对没有交作业或作业做得不认真甚至有可能是抄袭的学生,不是每次都过问,这些都是我今后的教学中必须要注意改进的问题。
高一地理教学总结 篇5
20xx年高考已经结束,成绩已揭晓,我们学校的文综成绩并不是很理想。这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客观原因,我认为有两方面:一是学生数多,人们说“优生多”,但对于文科班来说,差生更多;二是基础差,虽经高三一年的努力。但见效并不大。主观原因,我认为学生花时太少及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本届学生,是我在高三教学中的第二届学生,应该说我是相当重视的,无论备课、上课,还是批改,我都力求做得完美,我把这一年也当作是一次尝试,一次学习的机会。在教学中我得到了一些经验和教训,下面本人结合今年的高考试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仅供参考。
一、树立信心,消除恐惧
也许文科生早就听到他们的师哥师姐们讲过,地理在政史地三科中是最难的,很难得分;也许是文科生对学习偏重理科性质的地理感到确实困难,因此大部分学生对地理学科有相当的恐惧心理(特别是女生)。鉴于此,我们就应该利用多种途径,使他们树立信心,消除恐惧,如多抓学生谈心,拉近师生距离,从而“爱屋及乌”;多表扬,多鼓励;多向学生宣传“一个人如果记性好,理解能力比较强,勤奋一些都能把地理学好”等等这些都能让学生树立信心,从而消除恐惧。
二、加强政、史、地三科协调,以提高综合成绩为目标
在高三这一学年中,特别是第二学期,任教同一班级的三科教师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共同目标,有一个统一的计划,不要各自为阵,要经常交流对班级的看法,我认为将全班学生分给三个任课老师,每位教师专门负责一部分人,平时与他们谈心,这样可以提高班级的文综成绩。其次,鉴于文综考试的特点,在试题的设置方面,往往综合性较强,因此三科教师要加强学科的`探讨,更能把握命题的趋向。
三、要重视地理学科知识的把握,有条不紊地安排复习
(一)扎实地理功底,构建以主干知识为框架的知识体系
从20xx年全国高考文综试卷地理试题来看,试题立足于考查学科的基本知识、原理和规律,特别重视主干知识的考查和系统地理考查。
1、要重视复习基础知识,准确、全面、灵活掌握考点基础知识往往是最有价值的知识同最能体现素质倾向的,具有永恒的,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只有具备了某一方面的基础知识,才可能从事这方面的思维活动;缺乏必要的知识,就谈不上进行一定的判断、推理、分析、综合。因此,能力源于基础。高考不可能脱离知识去考能力,考题是对知识点的“抽样”,通过能力“组装”去解决问题。不掌握知识,便谈不上能力,知识是能力的载体,离开基础知识,能力便成了空中楼阁,抛开基础知识,能力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虽然高考是选拔性考试,要具有较高的信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宜的难度,但每年考试中总有一些基础知识被作为命题的对象,如20xx年全国文综卷(一)的选择题1、2、3、4、5、6题,20xx年的全国文综卷(二)的综合题36题。其次,据资料显示,考生失分最多的往往不是那些能力要求较高的试题,也不是跨学科的综合题,反而是大家认为最简单的记忆和理解层面上的试题。学生在考场上出现的问题,正好反映出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说明我们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还有很多“死角”,个别知识复习还不到位,需要改进和加强。
2、强化主干知识,构建知识网络。高考强调对基础主干知识的考查。何为主干知识?其实主干知识就是牵一线动全局的知识。例如大气环流知识就是主干知识,因为一个地方在什么气压带和风带的控制下,就有什么样的气候状况,就有什么样的自然环境,就有什么样的人类生产活动。此外还有地形知识、河流知识、工业知识、农业知识、城市知识等。在复习中,以主干知识为线,按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因果关系、逻辑关系把凌乱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从而形成知识框架。
(二)重视地理能力的培养
今年高考第36题,该题以某区域的平面图和剖面图为切口,不仅考查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而且要求考生“简述”剖面特征,并“综述”整体特征,既考查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辨析事物的能力,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和文字表述能力;同时要想准确完成第2、3小题,还必须结合平面图上的村庄、小路的分布及地形剖面图,想象出小区域的整体地貌特征,分析出此地有“口小袋大”的特征,具有建设水库的良好区位。这也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地理空间想象能力。因此,高考复习应培养:
1、地理计算能力。
用数字说明地理、描述地理,可增加地理的精确度,运用数字是研究地理不可或缺的手段。因此,学习地理要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如时间、日期、太阳高度、比例尺、海拔、气温、气压、人口增长、经济数据的统计等,都涉及到计算问题。地理计算实质是地理与数学的综合,是在地理原理指导下的数学运算过程,其中掌握地理原理是培养地理计算的关键。
2、读图分析和空间思维能力。
以图为载体考查地理知识是地理学科的一大特点,20xx年文综全国卷中有8幅图,其中涉及地理学科的就有6幅,充分展示了地理图表的学科功能。因此,在复习时必须要求学生围绕地图展开,学会读图和用图,将相关知识点落实到地图上,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习惯,十分注重在复习中的图文转换训练,构建空间概念,扩展空间想象,进行空间思维。读图,用图,主要掌握五点:①明了各类地图的构成和表达方法;②会从图中读出相关信息;③会用地图表达相关信息;④会判断地理区位;⑤会运用地图的直观性,解答抽象的地理问题。
3、地理信息的提取与处理能力。
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强化审题过程中的地理信息提取以及进一步的判断、推理、归纳、分析等信息处理能力,平时训练要重视信息提取与处理的过程,不能只看答题结果。
高一地理教学总结 篇6
本学期我在高一年级从事四个班级的地理教学,现在已经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完成两个模块的教学任务和三个模块的复习,面临学业水平考试的过关,现就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第一,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情境教育实是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运用生活化的情景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将学习目标达成的从而更好地将学生引上自主学习的轨道,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地理教学中必修一侧重于自然地理的学习,研究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地理环境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与人类活动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必修二侧重人文地理的学习,相对来说比较容易一些。必修三侧重于以区域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以案例教学为手段,最容易实现情景教学。新的地理课程标准倡导“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两个基本理念,新版本注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发展,充分发挥夏荷生与生俱来的探究欲和好奇心,尽量选贴近生活的事例,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地理,从中体验快乐。
比如在讲必修一第二章中《天气系统》时,对于冷锋的讲解,让学生自己进行感悟昌吉秋天的天气特征,“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利用前后几天的一次天气变化来感受降水过程和气温变化来进行锋面知识的学习,因为学生有自己的亲身体验,所以教学效果还不错。这样,不但巩固了地理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地理事物的能力。
还有,在讲必修一第四章的“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中的外力作用时,我将外出旅游的`额尔齐斯河旅游景点的一些图片展示给学生,接着提出老师和学生都要用“地理眼”来看问题,观察河流上游、中游以及下游,老师提示学生看十块的大小,水流速的急缓,河道的宽窄,河道两岸的陡峭程度等,通过形象感知内外力作用,通过归纳总结在应用中深化知识,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凸显学生学习生活化地理的新课程理念。
第二, 利用实物、图片、身边的所有能用的物品,来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
比如我们学习背斜成山、向斜成谷的原因,我用卫生筷子来演示,我用书籍演示岩层向上拱起和向斜弯曲。用卫生筷子演示背斜成谷的原因时,筷子不但能弯曲,而且还有可能折断,得出结论: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侵蚀成谷地。逆推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性质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又如,人文地理侧重于方法的探究,教材中的案例离我们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的太远,所以,我就拿学生身边比较熟悉的案例来替代,同时配以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方法达到新课标的要求的目的。在讲农业区位选择时,我用身边的案例鹰嘴豆,学生对此比较熟悉。
这样即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学生在材料中读取信息的能量,一举两得,目前的高考就是考学生的综合能力,就是要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内心感受和困惑。新课标中要求学生关于教学目标的描述,最重要的过程性目标,因为过程性目标具有多元化的价值。如果学生有了过程,就有了学习这部分知识的能力生成;有了过程,就有了举一反三的能力;有了过程,就有了情感态度。
第三, 必须精准教学,让学生形成“先入为主”的最早认知。
教学讲究科学、精准,切不可疏忽大意让错误根植于学生大脑中,难以纠正,在知识的梳理、问题分析、习题剖析等发面注意做到语言精炼、条理清晰、思考全面、表述科学,让科学思想和科学智慧“先入为主”,有利于学生科学智慧的动态生成。
比如,在讲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大气的受热过程》时,学生对于这部分抽象的地理知识难以理解。我就用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为例,青藏高原地区的特征是高寒,影响因素是高海拔的地形地势,这些抽象的难懂的语言,通过一张图片就可以轻松搞定,一张藏民和怀中抱着的小孩的照片,两张脸有着截然不同的颜色,妈妈爸爸的脸膛发红,小孩子的小脸肤色是白,我问:“父母与孩子的肤色差别如此之大,为什么?”生答:“晒得。”也有答:“紫外线强”的缘故。我接着问:“这说明什么”?生答:“青藏高原太阳光照强烈”。我又追问:“为什么”?学生:“海拔高,空气稀薄,降水少,多晴朗天气,大气的削弱作用弱”。继续追问:“我们昌吉地处准格尔盆地,海拔低,为什么我们这里夏季太阳辐射也很强?”生答:“夏季白天长”。学生结合第一章的内容回答问题。
我又继续问:“我们当中有同学家住乡村,那你说说看,昌吉市和郊区或乡村比较,地面的建筑物、绿色植物有无差别?有。那么与其所在地的温度又有何关系”?经过学生的思考、讨论,得出结论:市区的温度高与郊区。“那又是为什么呢”?“市区的交通工具多,说明排放的尾气多”。“此外市区高楼大厦多,硬化的路面多,吸热快导致升温也快,所以气温高”。“气温高气流会出现怎样的运动”?“上升”?“结果呢”?“会成云致雨”;所以我们可以把昌吉市叫“干岛”或“热岛”,“雨岛”或 “湿岛”,还可叫“烟霾岛。我接着问:“昌吉市区夏季天气闷热时,我们常常盼望能下一场大雨,就能缓解酷暑,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阴雨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烈,尤其是云层的反射作用”。此外,还有其他因素吗?学生们又开始议论,昌吉市区与二宫乡比较,哪里的空气更清新?当然是二宫乡了。这说明什么因素的影响?
经过步步设问,影响光照的影响因素是:太阳辐射、白昼长短、天气状况、海拔高度、大气的污染状况,这样可以给学生呈现清晰的思路。只有把生活引入地理课堂,把“是什么”的老师讲授式的称述地理知识变为“为什么”的探究式的策略研究地理知识,鼓励学生用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来解释或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就可以把机械式的学习转变为有趣的、探究式的研究性学习当中,只有这样的教学才是成功的。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缩小了学生之间的差距,改善了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了基础。
我们在教学时,设计的问题只有符合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学生才求职的欲望,也就是遵循维果茨基所说的:只有跑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这就是要求地理教师布置教学任务时,尽量使教学任务的难度处于中等水平,依靠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不能独立解决,但是在老师和同伴的帮助下就可以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老师在最后的探究结论上,必须给学生出示言简意赅的答案。不然学生对知识到底怎么描述、怎么表述模糊不清,那么这种教学还是无效的。
第四,归纳分析、构建知识体系。
我们的教学最后的结果就是让学生对本节内容、或者本章内容、乃至一本书的内容都有一个清晰的、完整的知识体系,必须将零散的知识点用一条线构筑起来,只有形成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那在做题时才会游刃有余。那么学生自己当然是不具备建立知识体系的能力,此时必须借助老师的帮助,每学完一节内容,我都会在黑板上板书本节内容的框图,一章甚至一本书的内容学完后,我会在黑板上把本章内容在进行一次知识体系的框图,把知识之间的因果关系、内在联系再次梳理,给学生一个完整、全面的框图展示,让学生脑海中形成清晰、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在综合运用知识时就能迅速调动运用地理知识。
最后,归纳分析、构建知识体系。
我们的教学最后的结果就是让学生对本节内容、或者本章内容、乃至一本书的内容都有一个清晰的、完整的知识体系,必须将零散的知识点用一条线构筑起来,只有形成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那在做题时才会游刃有余。那么学生自己当然是不具备建立知识体系的能力,此时必须借助老师的帮助,每学完一节内容,我都会在黑板上板书本节内容的框图,一章内容学完后,我会在黑板上把本章内容在进行一次知识体系的框图,把知识之间的因果关系、内在联系再次梳理,甚至上完一本书之后,我也要把一本书的主题内容给学生在黑板上完整的板书框图,让学生脑海中形成清晰、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在综合运用知识时就能迅速调动运用地理知识。
【高一地理教学总结】相关文章:
高一地理教学总结11-30
高一地理教学总结11-20
高一地理的教学总结01-26
高一地理教学个人总结12-05
高一地理教学总结8篇03-04
高一地理教学总结15篇12-01
高一地理教学总结3篇12-31
高一地理教学总结(精选13篇)09-20
地理教学总结11-11
【精品】高一地理教学总结四篇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