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荷花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荷花说课稿1
《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丽。在这一节课中,郭老师执教时最大的特点是训练了学生的语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中:
1、媒体激趣,触发语感。叶老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课堂伊始,郭教师在板书课题后,伴随着美妙的旋律,出示了一组静态的荷花图片及动态的池塘荷色,并引导学生或词或句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既迅速地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又激起了他们亲近文本的欲望,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让学生快速地进入课堂教学中来。
2、充分诵读,领悟语感。叶圣陶先生一向重视语文中的美读,他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依我的理解,美读就是读者将作者文中当时的'情感还原出来。要到位地还原,就要读者沉入文中,体会文意,与作者的心灵相通。郭老师的课中,抓住作者写荷花荷叶的精妙之笔,咬字嚼句,反复品味,不仅让学生欣赏作者遣词造句的生动准确,而且通过迁移学习,训练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运用个别读、集体读、想象读、配乐读等形式,实现了预定的训练目的。在课堂上,通过多层次、多坡度的多元诵读,以及通过对重点词语的解读,还原了语言形象,又通过教师适时的点拨,让学生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反馈了出来。
3、多元解读,积淀语感。教学中,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反馈,适时引导学生对“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作出多元的解读。
师: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指名读说)
生1: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朗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师:你们从这个句子听出了什么?
生2:我觉得这个“冒”字写得特别美。
师:“冒”字还可以其它字吗?
生:(长、钻、伸、露、探、冲……)
师:体会一下,怎么样的长叫“冒”?
生:(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笔直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兴高采烈地、精神抖擞地、喜气洋洋……)
教师在处理“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个句子上,应该是相当自然,引导得水到渠成的。而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也是非常出色的。听课过程中,我感觉到孩子们已经逐步掌握了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他们对词句的品读和感悟有一定的深度,而且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尤其是对“挨挨挤挤”、“冒”等词的体会,让课堂实现了真正的“对话”。并且,学生能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充分地表现出来,使得课堂里时时出现精彩的诵读声,,给课堂带来了生机。
荷花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的《荷花》。
本单元所安排的课文学习都是与生活相紧密联系,既写景,又透露出情,很好地做到了人与自然的情景交融。让学生在接触自然、感悟自然的同时,能够更加地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荷花》这篇课文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经典的一篇记叙式写景课文,本文写了作者叶圣陶爷爷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作者寥寥400个字,把满池荷花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因景美而入情,以情深而观景,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突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教学目标:
(1)能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受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养成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
(3)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让学生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重点、难点:
(1)理解荷花开放时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说教法和学法:
在讲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会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身理、心理特点和一些教学理念,特设计如下教法、学法。
教法:我是这样来教这篇课文的。本堂课以情感为纽带,在这里,我就会注重以读为本,顺学而导,品词析句,读中体验,读中想象,读中悟写,读写迁移。通过多种形式、多个层次的朗读,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学法:关于在学生如何学的方面,我会以学生为主,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且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自主阅读,圈圈点点,批批注注。在读、说、想、写、背的语文实践中不断夯实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荷塘美景,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要教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理解。所以在开始学习课文之前,我会出示一些荷花的图片,来提高学生对课堂的注意力和兴趣。
四、教学程序设计:
那么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四个环节:
(一)第一环节,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
对于小学中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大都会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和关注的心理。因此,我会以谜语导入新课,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这样我的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然后,请学生谈谈有关荷花的知识,唤起对荷花美的回忆,谈话后揭示课题
(二)第二环节,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总是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相连。而作者的情感是寓于他们所描绘的对象之中的。因此,重要的一环是要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教材寓寄情感的形象。因而,我会在引导学生从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饱蘸着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的、音乐的、表演的艺术直观,让学生仿佛看到、听到,整个心灵都感受到,在学生眼前再现课文中描写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
教材中有一幅精美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几种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和碧绿的荷叶,色彩清丽,充分展示了荷花素洁、高雅的本色。我依据这个材料制成鲜活的课件进行展示,并可以配上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
“那么我们课文哪一自然段具体写了荷花的美?”从而引入第二自然段的学习。在第二自然段中,因为优美的句子比较多,所以我就会让学生来进行比较阅读,读一读,你认为哪个句子写得最好。
(三)第三环节,在领悟课文的神韵中——移情
学生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应牢牢把握,并顺势将教学过程推进,从细读进入精读。所谓精读,即读课文精彩片段词句,读出其神韵。课文语言不仅承载着人、事、景、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形象寄托着作者的情感。因此精读时要将学生的情感移入课文描写的对象上,从而使已激起的情感深化。
我通过三条途径将学生的情感引向深层,产生移情。1、借助比较区别;2、借助想象展开;3、借助语言媒介。
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没有对荷花的“姿势”进行具体描写,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看图想象说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有的'?,还有的。”小组讨论,指名说,集体评议。
2、指图引读这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讨论: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是“活的画”呢?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的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受到作者对荷花强烈的喜爱之情,可谓一举三得。
(四)第四环节,在表情朗读和语言训练中——抒情
表情朗读是抒发学生内心感受的一种常用形式。表情朗读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他们往往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语速来表达,抒发他们对作品中人物、角色、场景的情感。
因此,在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中,我都设计了表情朗读。特别是第二自然段,还安排了背诵训练。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之美跃然纸上。此时,学生的情感愈加热烈,这一背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内化,从而更好地抒发了学生的情感。
在课文的最后,我会让学生富有感情地来朗读整篇课文,以达到对本文的情感升华。“学生——教材”之间的情感桥梁就是教师,由教师来传递情感,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学生在充满情感的课堂教学中学会热爱生活,追求美好。
五、拓展延伸:
在本篇课文学习的最后,我会让同学们来赏析一下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和同学们从中一起体会并感悟这篇散文,来感受荷花另一种静谧的美。
六、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不仅起着举纲张目的作用,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为了更好的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我设计了如下板书:xx
荷花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荷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 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课堂教学以情感为纽带,变得更富诱惑力,使学生的好学精神得到培养,促使学生在好学、乐学中逐渐懂得爱,懂得热爱崇高,追求美好。这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具有独特的吸引力。
二、 学生情况分析
荷花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具有独特 吸引力。我所教的三年级的孩子们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较快,但由于生活在城镇,对荷花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认识和欣赏荷花那不同寻常的美。
三、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和教材特点,确定教学目标:
l、学习本课的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
2、通过观察画面、创设情景、深入感知课文,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4、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展开合理想象的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机整合语文教学, 将课文重点部分的文字形象化、音效化。 促进学生借助多媒体自主、个性化的阅读。从而达到感受荷花之美,培养学生审美情 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这样的教学目标。
五.教法和学法
教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感觉如临其境,易于理解。
2、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突破教学难点。
3、以读代讲法。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中理解,读中体会。
学法:
1、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学生采用:看、听、读、品的方法学习。
2、采用探究性学习方法,使学生在阅读后自主探究合作。
六、 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设定,我把荷花第二课时的教学设定为四大环节:
(一)录象引入,整体感知 (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
叶圣陶先生说:“入境始于亲。” 新课开始,教师要让孩子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环节来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先来个谜语“一个花姑娘,开在炎炎烈日下,长在清清碧波中,身陷污泥心地洁,芳香扑鼻醉人心。” 这么美的荷花,大家喜欢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我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把孩子们带 到荷花池。 如此激情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二)直奔重点,品味美丽 (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
在欣赏画面以后,我将以“作者是怎样把看到的美景写下来的呢?”的这一过渡语让孩子直接去学课文的二、三自然段。
由于学生的个性品质存在着诸多差异,同一种方法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学生。因此,我提供三种方法让学生选择:(朗读法、画图法、讨论法)朗读法:用感情朗读表达出你体会到的美;画图法:用五彩的笔描绘美丽的荷花;讨论法:用语言和伙伴交流学习体会。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自由组合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这样设计教学,将使学生的自主性真正加强,学生的头脑不再是储藏知识的容器,而是被点燃的火把,闪出智慧的光芒和个性的亮点。
在学习后交流学习体会时,交流的方法是:找出自己觉得美的句子,说说美在哪里,能讲出理由更好 。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 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
借助图画,通过自主学习,孩子们一定能大胆地、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挨挨挤挤”体会荷叶的茂盛之美;从“碧绿、嫩黄”体会颜色之美;从“冒、饱胀、破裂”体会荷花的长势之美;从“有的……有的……有的……”体会一池荷花千姿百态的美。
1、 在引导学生提出“冒”字后,我将采用以下步骤让学生深刻理解“冒”
(1) 换词体会“冒”的妙处;
(2) 读课文体会怎样长才叫“冒”,选一个喜欢的词填到这句话中,大声朗读、用心体会是不是这种味道?这样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解读“冒”,是对“冒”字内涵的领悟。
(3)荷花冒出来的心情怎么样?
(三) 在领悟课文的神韵中——移情
精读时要将学生的情感移入课文描写的对象上,从而使已激起的情感深化。我通过三条途径将学生的'情感引向深层,产生移情。1、借助比较区别;2、借助想象展开;
3、借助语言媒介。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没有对荷花的“姿势”进行具体描写,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1、课件展示:看图想象说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 ,有的 ,还有的 。”小组讨论,指名说,集体评议。2、指图引读这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讨论: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是“活的画”呢?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的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受到作者对荷花强烈的喜爱之情,可谓一举三得。
(四) 在表情朗读和语言训练中——抒情.
表情朗读是抒发学生内心感受的一种常用形式。表情朗读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他们往往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语速来表达,抒发他们对作品中人物、角色、场景的情感。因此,在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中,我都设计了表情朗读。特别是第二自然段,还安排了背诵训练。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之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此时,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这一背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内化,从而更好地抒发了学生的情感。学生有情,教材有情,“学生——教材”之间的情感桥梁就是教师。由教师来传递情感,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学生在充满情感的课堂教学中学会热爱生活,追求美好。
七、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不仅起着举纲张目的作用,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为了更好的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我设计了如下板书
荷叶 挨挨挤挤 像大圆盘
3.荷 花
荷花 半开 全开 含苞
荷花说课稿4
一、说教材
(一)、说课内容:《荷花》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6册第1单元的第3篇课文。它是一篇写景记叙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全文分两部分,第1部分(1~3)自然段,直接赞美了荷花的清香、形状、姿势。第2部分(第4、5自然段)通过想象进一步描绘了荷花的美丽。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变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佼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这篇课文的教学,根据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较发达的特点,要充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进行美的教育。
(二)、根据本课以上特点,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出12个生字。能正确写出12个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地部分,积累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的读书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三)、教学重点:感受荷花的美丽,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的体验。
(四)教学难点:理解“如果把眼前的荷花,比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句话的含义
二、说教法: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达到目标,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两种主要教法:
1.图文对照法:“图”是客观事物的描绘,“文”是语言文字对客观事物的记载。具体的画面内容,可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语言文字。本文可利用《荷花》插图,帮助学生学词、学句、理解、想象。
2.以读代讲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荷花美。学法:
1.读写结合法:读是吸收,写是表达。从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写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2.比较法:“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推敲,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三、教具准备:挂图、录音机、课件
四、教学过程设计
我是紧扣“美”字进行设计的:
(一)、谈话导入
出示《荷花》插图,请学生说说有关荷花的古诗和看荷花的感受,唤起对荷花美的回忆,谈话后揭示课题。这样的导入既展示了学生的文化素质、语言表达,也可以激发学生读书、积累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以后思考:荷花美在哪里?课文怎样写荷花的美?
(2)划出生字新词。
2.检查生字新词学习情况,并当堂反馈矫正。同时培养用词造句的能力,因为三年级学生正处于由词到句、由句到段、由段到文的过渡。
(三)、细读第二段
以“哪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荷花的美”引入第二段学习,这段具体而生动地展现了荷花的形状美,学生最感兴趣,所以我就采用“直奔重点段”的方法。这一段教学的着力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感受、想象荷花的美,并能有滋有味地读出美。
首先指名读文,然后找出这段的总起句和具体写荷花三句话中的重点词。接着就抓住具体写荷花的三句话,进行教学。这样先学后导,导练结合,有利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这三句话的教学我分三步走:1.让学生在挂图上批出三个句子所写的.相对应的荷花。2.引导学生把这三句话的意思说出来:有的刚开,有的全开了,有的将要开。并拿它与课文原句在读中比较,在比较中读,想象荷花的美。3、以“荷花是那样美,谁能把它读得很美很美呢?”激发读的兴趣,让学生练读、指名读、评读。 在教学完这三句话后,引导学生:“红花还需绿叶扶,花美,那么叶子呢?”通过看图,指导有感情读,想象一池荷叶长势之美。而“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一句我是抓住“冒”字进行教学的,教师在挂图上直观演示后,让学生给“冒”字换个词,理解“冒”的意思,再让学生练习说“荷花是怎样冒出来的?”比如开开心心地冒出来。“冒出来仿佛想干什么?”这一环节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汇,培养超凡的想象力。最后,让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想象相应画面。
四、学习第三段
在第二段读出美的基础上。第三段的着力点是根据有关句子想象美、表达美,使美感进一步深化。
1.出示投影:看图想象,写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____。有的____。还有的_____。它们真是啊!(1)小小组讨论,再写下来;(2)指名说。
课文中没有对“姿势”进行具体描写,这样的教学设计,既锻炼学生想象力。又对第二自然段总分写法进行迁移,训练学生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可谓一举三得。
2.指图引读这一段最后两句话。
3.要求学生轻声读这一段,说说“为什么画家如果能画出这一池荷花可真了不起”进一步感受荷花的千姿百态、生机盎然。同时化解本课难点。
五、学习第一自然段
以“作者为什么会去看荷花呢?”这一问题导入第一自然段学习。这一段较简单,只有2句话,所以只要求学生轻声读课文后,用“谁”、“怎么样”或“干什么”的句式说说这一段主要意思。
六、总结全文
引导学生从学法、课文内容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总结。
荷花说课稿5
一、说教材
这篇文章是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昨日战争”中的一篇。本单元有三篇讲读课,分别是《烛之武退秦师》,《荷花淀》和《赤壁之战》。这三篇课文《荷花淀》描写的是现代战争,其他两篇描写的是古代战争,《烛之武退秦师》表现的是个体英雄形象,《荷花淀》表现的是群体形象。与其他三篇相比,《荷花淀》中的战争环境是清新的,宁静的,它的情节不事雕琢,语言的简洁清丽,恰如湖面上亭亭玉立的一株荷花,带给人们以清新的美感,浓郁的生活气息。
二.说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作家孙犁及“荷花淀”派的艺术风格;
能力目标:1、学习运用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2、理解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生活、爱家乡、爱祖国的伟大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理解对话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在表现人物和推动故事发展方面的作用。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我把教学的主要内容确定为“两处人物对话,一处细节描写,两处景物描写”。课堂上主要采取分角色朗读和问题探究的方式来对这些内容进行解读和赏析。教学过程如下:
三、说过程
1、导入新课
战争,在人们的心中往往是残忍的、恐怖的。许多作家在描写战争时,总是不惜笔墨浓笔重彩铺写硝烟弥漫的景象,但也有部分作家用别样的方式来写战争,孙犁便是其中一位。《荷花淀》就是这样的优秀作品
2、整体感知,理清情节
⑴学生朗读课文,概述文章故事情节,列出小标题(对学生来说,大体概括小说的情节不成问题,在这里要求用四字小标题概括,更进一步训练学生语言的概括能力。)
夫妻话别(开端)--探夫遇敌(发展)--助夫杀敌(高潮、结局)--成立队伍(尾声)
⑷就整篇文章发问:主人公是谁?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订正,明确: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农村青年妇女,描写的是“群像”。
(此问题主要关系到对全文主旨的理解,只有认识到主人公是群像,才能更好的理解全文的主旨。)
3、重点探讨
1)两处人物对话。
A.鉴赏“夫妻话别”一节的人物对话。
①分角色朗读“夫妻话别”一节,朗读要力求读出人物内心的情感。
②鉴赏对话
问题:请运用联想和想像,结合上下文语境,认真分析水生嫂的语言,说说这些话语表现了水生嫂怎样的内心情感和性格特点?这些对话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
a“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表现了水生嫂对丈夫的忧虑和关切之情
“她们几个呢?”---水生嫂觉察丈夫有心事,不便直问,只得再次试探(关心)
“怎么了,你?”---水生嫂察言观色,感到事情有点蹊跷,只得逼问(细心,机敏)
(以上几句,表现了水生嫂体贴、温柔、细心、稳重的性格和对丈夫的忧虑与关心。)
b“你总是很积极的。”---水生说出自己“第一个举手”报名参加大部队。水生嫂此时的心境是十分复杂的,在责怪当中含着赞扬。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水生嫂感到自己的丈夫确实是个好丈夫,摆正了家庭和民族的关系,统一对丈夫和祖国的.爱,决心挑起生产和生活的重担。
(以上几句对话,可用词语替换法或比较重音语气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水生嫂识大局,明大义的崇高品格)
c“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水生嫂为了让丈夫放心,自觉承担任务。
“嗯。”---两个“嗯”字,表现了水生嫂既有中国妇女吃大苦、耐大劳的传统美德,又有新一代劳动妇女勇敢战斗的精神。
小结:“夫妻话别”对话,刻画了水生嫂这样一个勤劳纯朴、挚爱丈夫、热爱祖国,识大体明大义的农村妇女形象,为后来写水生嫂机智勇敢地与敌人斗争,发展成为抗日游击战士作了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设置对这一部分的赏析,主要是要让学生了解人物语言能够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可能存在的困难是分角色朗读学生不好意思,要做好动员和鼓动;其次,学生的阅历所限可能使他们理解成年人的内心和情感会有一定难度,解决办法是反复诵读,细细品味,发挥想象和联想,彼此交流探讨。)
B.鉴赏“商量探夫”一节的人物对话。
③学生分角色朗读“商量探夫”时五位妇女的对话,体会人物各自不同的内心情感和性格特征。
荷花说课稿6
一、说教法:
1、采用的教学方法及其依据(7分)
1)朗读法:通过朗读来体会人物对话中潜藏的深层含义,把握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从而理解作品的人物形象,
2)讨论法:通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进行发散式思维训练,让学生思维的火花在讨论中碰撞,并且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可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3)练习法:学以致用,通过练习法,让学生对文章进行理性的分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准备使用的教具、学具和其他教学手段(3分)
《荷花淀》是一篇意境优美、语言请丽的诗化了的小说,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特色,本课用AUTHORWARE软件制作课件。通过展示白洋淀优美的风光,播放优美的乐曲把学生带入审美享受的境界,同时运用课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加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如果条件许可,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INTER网上去浏览有关孙犁的生平、创作特色,《荷花淀》的评价、关于“诗体小说”等知识,然后在进行信息的筛选,从中选择有效信息,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制成POWERPOINT,用于课堂交流。这样将会有助于文章的理解,同时也可让学生感觉到自主学习、资源共享的合作学习的乐趣。
三、说学法(10分)
1、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及其依据(5分)
现代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学习化的社会要求每个人终身不断地学习,因此,学校教育决不是学习的终点。学校教育需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本课主要教给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学习方法。
2、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思维能力(5分)
本课主要培养学生通过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进行概括、归纳的思维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设计(40分)
一)导入课文,创设情境
(在优美的《高山流水》乐曲声中,徐徐展开白洋淀的风光图片,老师再用优美的语言导入课文,把学生带入美妙的境界,使学生进入审美享受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
教学目标,作为预期的'学生行为变化,是语文课堂教学最核心的因素,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有效地教和有效地学开始于准确地知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教学目标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调控作用。简单明了地揭示教学目标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让他们把学习目标指向掌握目标。这样学生就会带着积极、愉快的情绪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
三)、整体感知,理清情节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本文没有复杂曲折的情节,因此,在学生课前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用简要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然后用四字短语精要地概括情节就可以理清文章的思路了,基本理解文章的主旨。
四)品味语言,把握形象
本文没有具体描写人物的外貌、服饰等,而是通过简洁传神的对话来描写人物丰富内心世界,从而使人物栩栩如生。因此,通过品味人物的对话,让学生把握作品人物形象。
荷花说课稿7
一、说教材
《荷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按看荷花的顺序展开,写了公园里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并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抒发了作者对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丰富语言积累的好教材。为此根据课程改革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l.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1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以学定教,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情感目标:通过创设情景、借助媒体,品味词句,深入感知课文,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荷花的神韵,和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符合本课特点,能切实培养学生的语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使语文学习具有趣味性、审美性,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
二、说教学重、难点
其中1、2两个目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而体会荷花的神韵,体会大自然的美,深化学生的阅读感受则是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学程序
根据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比较发达的特点,我打算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旨在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情感,使他们投入课文所设置的情景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第一课时:设置形象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在语境中认识10个生字,重点指导读好后鼻音的生字“蓬、梦”,多音字“骨”;指导生字的书写时,重点注意“蓬”是上下结构的字,“翩”字要写紧凑。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设问激趣。
针对本课生字的发音特点出示重点新词组织学生认读,读好后鼻音、儿化音以及叠词。在学生齐读课题后提问:同学们看过荷花吗?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你见过的荷花。(美丽、漂亮、亭亭玉立、千姿百态……)在作者心中,荷花又是怎样的呢?今天,让我们随着作者再次走进公园,再去看看荷花。
这个环节既对上课时的学习进行了反馈,也使学生产生想看荷花的想法,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为本课时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创设情境,理解课文。
第一自然段:略讲
通过指名朗读,了解“我”看见荷花的时间和地点。抓住“一……就……”的句式,感受荷花清香,抓住“赶紧”和“跑”体会作者的急切心情,读出作者的感受。
第二自然段:详讲
教学第二自然段,我打算以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在荷花池边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在组织讨论时,以学定教,从学生的意愿出发,确定学习语句的顺序。让学生读读课文,说说自己的感受,动手比画比画,结合展示的画面与语言的渲染,展开充分的想象,尽情感受荷叶的茂盛之美、形态之美,荷花的姿态之美、色彩之美。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以游人的身份用观赏者的眼光读课文看课文,使他们产生真切的体验,把自己的感受融入朗读之中,自然地表达赞美、喜爱之情。
第三自然段:
第一句通过一组荷花的图片和语言的渲染,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让学生对荷花的风韵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性理解。
第二句是本文的一个难点,我引导学生大胆质疑,进行梳理后确定重点问题,放手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深入其中倾听学生发言,并适时给予指导。再组织交流,加以点拨。理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时,先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赏析方法,引导他们从“色彩”、“姿态”等多个角度去评价眼前的这一池荷花,再次品读第二、三自然段,感受荷花的美。理解“活的画”时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感受荷花的勃勃生机。“画家”一词的理解,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不同的学生对此一定会有不同的理解,学生可能会说是“夏天”,是“大自然”,或许还会说是中荷花的人,这些答案都可以给予肯定。
(三)三自然段的设计
从文本出发,让学生从文到图再到文,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细细品位,并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的感受从文本的美转向对大自然的美的升华。
第四自然段:
这一段借助“一幅活的画”来想像荷花,描写中“我“与荷花融为一体。因此我设计了一个活动化的表演情景,让学生来扮演荷花,通过肢体语言来体会“翩翩起舞、随风飘动”;并通过录象、音乐的渲染,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让学生戴上头饰,扮演文中“蜻蜓、蝴蝶、小鸟”,讲述清早飞行的快乐、昨夜做的好梦,并进行创造性对话,说说小虾、蝴蝶、小鸟可能会对美丽的荷花说些什么。让学生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给学生配上音乐图片朗读课文,让学生置身其中,走进文本,走近作者心灵,进入美的境界,再次进感受美。
这样设计让学生在充分发挥想象的同时,既训练了学生说话,又让他们置身荷花中,进一步感受荷花的动态美 ,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发展,审美水平得到提高。
第五自然段:
扣住“才”、“不是”、“是”等关键词,讨论“我怎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从而感受到此时“我”完全陶醉其中、沉浸其中。而荷花的美也就不言而喻了。
四、个性作业、自主设计
总结:在教学活动中我掌握好宏观调控,调整控制好节奏速度,在提问时,注意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能力和水。
荷花说课稿8
一、说大纲
《边城》《荷花淀》是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课文。属于现代文阅读单元。这两课都是小说,应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小说的三要素。这两篇课文从知识角度说,都着力表现一种人性之美。从思想教育角度来说,有利于让学生返朴归真,由《边城》感受上世纪初湘西少数民族纯朴的风情和善良的心灵。从《荷花淀》感受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一代妇女的崇高思想觉悟和传统美德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沈从文和孙犁的语言都具有清新秀美自然的特点。值得让学生反复体会摹仿。
二、说教材
这两篇课文写作年代不同,生活地域不同,一南方一北方,一种是人与人之间的纯朴情感,一种是先进思想武装起来的高尚情操。
《边城》是一部爱情悲剧,表现湘西苗族人民纯朴的`心灵。《荷花淀》的思想境界就不同了,是新型妇女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作品。
这两课的语文都十分优美,两篇文章的共同特点就是有诗情画意。可作诗体小说,值得学生好好品味。
三、 教法
这两课都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教学课件。
《边城》可以让学生先观看电影故事片,可以使用PPT教学课件,让学生了解对作者的介绍,观看凤凰县城的优美景色。
《荷花淀》可以让学生观看有关白洋淀的视频资料。
从课堂活动上考虑,教《边城》可以让学生给课文加小标题,《荷花淀》可以让学生编故事提纲。让学生去分析结构。
还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读课文。
可以就课文主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如翠翠为什么哭?
可以进行比较阅读,把水生嫂和翠翠进行比较,或把祥林嫂和水生嫂进行比较。
教学程序可以有如下考虑:
1、用视频资料进行铺垫;
2、作者介绍;
3、分角色朗读;
4、概括段意;
5、讨论语言特色;
6、讨论主题。
四、说学法
鼓励学生查资料,进行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反复阅读体会语言精妙优美。
课堂上配合教师概括段意,讨论主旨。
荷花说课稿9
一、教材分析: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十二课的《荷花》是一篇写景记叙文,本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作者寥寥400个字,把满池荷花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因景美而入情,以情深而观景,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突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养成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让学生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重点、难点:(1)理解荷花开放时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说教法和学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特设计如下教法、学法:本堂课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创设情景、朗读品味、想象体验等方法,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作者所描绘的美景。并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荷塘美景,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要教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理解。
四、教学程序设计:
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四个环节:第一环节让学生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和关注的心理。为此,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同学们喜欢花吗?能不能说一下”“小朋友见过荷花吗?今天老师要带大家欣赏一篇题为《荷花》的课文,大家准备好了吗?”以学生们喜欢,能提高兴趣的方式导入新课,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第二环节儿童的情感总是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相连。而作者的情感是寓于他们所描绘的对象之中的。因此,重要的一环是要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教材寓寄情感的形象。因而,我在引导学生从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饱含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的、音乐的艺术直观,让学生仿佛看到、听到、整个心灵都感受到,在学生眼前再现课文中描写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教材中有一幅精美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几种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和碧绿的荷叶,色彩清丽,充分展示了荷花素洁、高雅的本色。我依据这个材料制成鲜活的课件进行展示,使学生们直观的感受到了荷花各种不同的姿态,从而对于第二段的学习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第三环节领悟课文的神韵,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应牢牢把握,并顺势将教学过程推进,从细读进入精读。所谓精读,即读课文精彩片段词句,读出其神韵。课文语言不仅承载着人、事、景、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形象寄托着作者的情感。因此精读时要将学生的情感移入课文描写的对象上,从而激起情感深化。我通过三条途径将学生的情感引向深层,产生移情。1、借助比较区别;2、借助想象展开;3、借助语言媒介。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没有对荷花的“姿势”进行具体描写,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1、课件展示:看图想象说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 ,有的 ,还有的 。”小组讨论,指名说,集体评议。2、指图引读这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讨论: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是“活的画”呢?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的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到作者对荷花强烈的喜爱之情,可谓一举三得。
第四环节 抒情表情朗读是抒发学生内心感受的一种常用形式。表情朗读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他们往往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语速来表达,抒发他们对作品中人物、角色、场景的情感。因此,在课文第四自然段中,我都设计了小组合作,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自己小组内先自学,然后在小组内讨论,最后小组汇报。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之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此时,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这一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内化,从而更好地抒发了学生的情感。学生有情,教材有情,“学生——教材”之间的情感桥梁就是教师。由教师来传递情感,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学生在充满情感的课堂教学中学会热爱生活,追求美好。
五、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不仅起着举纲张目的作用,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为了更好的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我设计了如下板书:
12.荷花
荷叶 : 挨挨挤挤 像大圆盘
荷花: 含苞荷花 半开 全开
这样使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到荷花得美。
总之,这节课我抓住以下几点设计教学过程:
1.抓住作者写荷花荷叶的精妙之笔,咬文嚼字,反复品味,不仅让学生欣赏作者遣词造句落笔的生动准确,而且通过迁移学习,训练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2.多法品读,内化语言。对于文质兼美的文章,抓好读的训练是最好的教学手段。因为文章的“美”是学生通过多种读法品味出来的。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使学生陶醉,产生共鸣,也只有熟读才能成诵,把课文里一个个句式,一种种规范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3.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自主、积极、主动的活动。耳听、眼看、口读、脑想、手写,“全频道”运作,“多功能”协调,“立体式”展开。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整个教学过程在师生的平等对话中进行。
4.形象直观的课件展示,使学生在欣赏美的过程中,感悟美,享受美,进而达到去创造美。
荷花说课稿10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荷花淀》。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过程四个方面对这篇文章加以分析和说明。
一、说教材
1、《荷花淀》是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昨日的战争”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虽为战争的主题,但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欣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语言。这篇文章是孙李先生在延安的窑洞里,一盏油灯下,用自制的草纸和墨水写成的。他用诗意的笔触,描写了在残酷激烈的抗日战争里,在一个关系民族存亡的大背景下,烟水淼淼风光无限的白洋淀里温柔多情而又坚贞勇敢的青年农村妇女群像,赞美了人民群众爱国爱家的高尚情操。
作为高一学生第一次接触的现代小说,学生通过学习本文,既能了解孙犁小说的艺术风格,又能体会“白洋淀派”小说的艺术特色,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得到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因此其作用与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2、根据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说明,我设置以下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根据语言的建构和运用,确定了解作者孙犁及“诗体小说的特点”,并学习运用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根据审美鉴赏与创造,确定通过具体的语言分析,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能力和表达能力,并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
3、根据文化的传承和理解,确定培养学生爱生活、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小说三要素,最重要的是人物形象,二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就是欣赏人物形象和语言,所以把通过分析简介传神的对话和生动的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是重点。
《荷花淀》与一般意义上的战争题材小说有着截然的区别。它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景物描写充满了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因此,赏析本文如诗如画的环境描写,体会“白洋淀派”小说的艺术特色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因此,这一堂课,在教法上我采用对话式教学模式,主要使用激发兴趣法、朗读法、指导归纳法等,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
并通过PPT,多媒体视频展示,投影仪等教学辅助设施与手段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特色,加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三、说学法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设计了诵读法、欣赏法、小组讨论法、质疑反馈法等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精力集中,身临其境,能细心体会小说对话描写和景物描写的妙处,合作交流分析人物形象。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让教法学法充分运用,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过程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导入
战争是残忍的、恐怖的。作家在描写战争时,往往不惜笔墨叙写硝烟弥漫、尸陈荒野的景象。但也有作家用别样的方式来写战争,孙犁便是其中一个,《荷花淀》就是用别样方式来描写战争的优秀作品。
(二)介绍作品的写作背景
简介作者孙犁,让学生了解孙犁的主要作品及其代表的“荷花淀派”作品的特色,了解孙犁“诗体小说”的特点。(诗体小说:是诗化了的小说,它选择优美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景物,运用清新自然、富有韵味的语言,勾画了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意境,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三)整体感知,理清情节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本文没有复杂曲折的情节,因此,在学生课前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用简要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然后用四字短语精要地概括情节就可以理清文章的思路了,基本理解文章的主旨。
1、学生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2、浏览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各节内容。
第一部分:夫妻话别
第二部分:探夫遇敌送夫参军(开端)→探夫遇敌(发展)→助夫歼敌(高潮、结局)第三部分:助夫杀敌
四)精讲课文,深入探究
1、分析景物描写。
作为“诗体小说”的代表,《荷花淀》独具艺术魅力。这个特征主要通过分析本文的景物描写来把握。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1-3段,思考这三段中描写了什么景?这些景有什么特点?这些景物又构成了怎样的意境?
运用了比喻修辞。创设这种洁白的意境,为全文确定了一个基调,整篇文章都是在这种银白的美景下进行的。为人物提供了背景,烘托了人物形象。“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由情生。荷花淀的人如此的勇敢坚强,荷花淀的.景也应如此。这里的景物描写对人物起到的一种衬托作用。这两段景物描写都运用了贴切的比喻和准确的修饰词,写出了荷花淀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人和景。作者让我们在炮火连天的战争生活中,阅读到了诗一般的语言,这是怎样的一种乐观精神。
2、品味人物语言,把握人物形象
这么美的景孕育着美的人。前面同学也谈到小说中人美,那么请问,这里的人美在哪里?
文中主要是通过人物间的对话,来反映人物内心,塑造人物性格的。下面让我们走进水生家的小院,去读一读水生嫂与丈夫间的那段对话,仔细揣摩人物的性格特征。
一读:分角色朗读
二读:比较性阅读。(运用倒装句式能起到很好的强调作用。语言要符合人物的性格。,作者用极其准确的语言使这些没有名、姓的女人们在小说中活灵活现,印象深刻,足见语言的艺术魅力。)
3、研习小说的对话描写和行动描写
作品中的对话描写简洁朴素,生动传神,刻画人物栩栩如生,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不仅如此,而且能形象的展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展示白洋淀女人的成长经历,展现白洋淀人民的人情美、人性美,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4、归纳总结通过前面对景物描写的分析和对人物对话的揣摩,让我们真正领略了本文语言的美,作者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让我们看到了人物鲜明的个性,也让我们看到了在残酷的战争生活中,为保卫家园而勇敢杀敌的荷花淀的人们,他们把自己的身躯融入这片土地,把自己的灵魂化作朵朵荷花,永远守护在美丽的家乡身边。
课文总结对于美的艺术创造,是孙犁一贯的追求。他曾这样说:“看到真善美的极致,我写了一些作品。看到邪恶的极致,我不愿意写。这些东西,我体验很深,可以说是镂心雕刻的,可是我不愿意去写这些东西,也不愿意去回忆它。”《荷花淀》则是最集中体现他追求美的极致的战争之说,是一篇真正的纯美小说。
五、布置作业
1、写作训练让学生用诗歌或者对联来总结所学
“风光无限白洋淀,战火未平民不安。保家卫国匹夫志,巾帼不让男儿汉。”
2、课外比较阅读鉴赏。白洋淀纪实二《芦花荡》一位年近六十的老人与两位十三四岁的小姑娘抗击敌人的故事。一是可以实现学生运用课堂所学去鉴赏,实现课内向课外的能力迁移,二是两相参照,便可发现孙李先生给我们描绘了那个战争年代中国的英雄人民的群像,无论是热血男儿,还是老弱妇孺,他们深深的热爱自己足下这片土地,用自己的智慧和生命与侵略者斗争到底的精神令人敬仰折服,备受鼓舞。
以上即是我对本课的粗浅的认识与理解,不足之处,敬请各位方家批评指正!
荷花说课稿11
一、教材分析
《荷花》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是一篇写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经典美文。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作者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
全文共5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去公园看荷花;第二、三自然段描写荷花生长的各种优美的姿态;第四、五自然段分别写自己观赏荷花时的想象和感受。课文语言朴实简洁,想象丰富,富于感染力,是这篇课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1、教学目标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想象丰富,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我将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边读边想象情景,感受荷花的美和作者的喜爱之情
抓住重点词句,展开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初步感悟把景物具体的写作方法
2、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荷花开放时的种种姿态,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荷花的美和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难点: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通过自己的想象更加深刻的理解课文
二、说教法和学法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因此阅读教学的过程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中心,重点指导学生读书,感悟重点词句,坚持“重感悟、重积累”的策略,《荷花》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力图体现以上教学理念。
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比较发达,但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对荷花了解较少,,所以我决定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教法:
1.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直观演示,帮助理解抽象的文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创设情景法:让学生把观察、想象和朗读有机结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感悟语言之美
学法:
1读写结合法:从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共同提高
2.探究学习法:难理解的句子,让学生充分讨论,合作交流以求理解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的和重难点的`设定,我把教学过程设定为四大环节:
(一)设境激趣,入情入境
1教师谈话导入:你见到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同学们自由畅谈,锻炼了口语表达
2引入:“想再看看这美丽的荷花吗?出示多幅荷花的图片,学生的视觉、思维和想象同时开始运作,情绪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境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二)直奔重点,深度悟情
在欣赏图画以后,我将以“同学们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呢?”这一过渡语让学生直接去学习课文的重点段落----第二自然段
A.默读,,找出作者都写了哪些景物(荷叶、荷花、莲蓬),找出描写景物颜色的词语,感悟荷花的色彩美
B指导朗读,感悟荷花的形态美
C重点感悟“冒”的用法
在“冒”字前填上一个词,想象荷花是怎样从大圆盘间冒出来的?它冒出来想做什么?
D背诵这一段,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三)体会意境,升华情感
1学习第三自然段
第三段的着力点是根据有关句子想象美、表达美
A想象填空: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有的--------,还有的-------小组讨论,再写下来
B借助这样的想象说话,讨论领悟“一大幅活的画”的含义
2学习第四自然段
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写作者陶醉于荷花美景中的想象,这个自然段的学习,我主要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体会意境(课件),然后抓住末尾的省略号让学生想象(课件),孩子的思维又一次被激活,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还锻炼到了口语表达能力
(四)搜集信息,拓展练习
我们要树立课内外联系的大语文观,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荷花的资料,在课堂上,与学生共享,我收集的资料有:(课件),这样扩大学生的信息量,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四、板书设计
碧绿雪白嫩黄色彩美。
荷花看半开全开将开形态美}活的画。
荷花说课稿12
一、教材分析
《荷花》一课,是人教版六年制第六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赞美了荷花的美丽。再现了如诗如画的大自然美景。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变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这篇课文的教学,根据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较发达的特点,要充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进行美的教育。
二、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三年级阶段着重进行段的训练以及第二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围绕教材和单元的特点,《荷花》第一教时可设定如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目标:
1、欣赏、体会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重点:学习荷花的形态美,感受荷花的形态美,从中读出对荷花的赞美之情。
难点:从形态美中,感悟到荷花的内在美感以及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三、教程设计及指导思想
(一)激趣导入
一堂新授课,导语的设计至关重要。所谓“万事开头难”也就是这个道理。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梁。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了,正如俗话所说的“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荷花》一课的导入,我用了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首诗,并用幻灯片出示荷花图片,让学生的听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在学生中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前奏。
(二)初读课文,理情思路
初读课文,除了扫清文字障碍,还要对课文内容建立“框架结构”的认识,训练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从全局出发了解全貌,把握文章的脉络,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1.自读课文,读准字印,读通句子。
2.通过对最后一自然段的初步理解,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初步感受荷花的美。
(三)深读悟情,在读中感悟荷花的美
1.第二段课文。
a.过渡:作者是怎样直接具体写荷花的美的呢,。
b.自由、轻声读课文。划出写得美的句子。
c.通过找出美的句子来学习写荷花的美,然后逐个分析美在哪里。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荷花的静态美。“阅读是一种创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读者的推断能力与他原来的知识起关键性作用。”这是认知心理学家雷斯尼克对阅读所下的精辟定义。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根据自己的个性理解,建构不同的言语图式,我在设计教学“冒”字时,让学生去换词,填词(即怎么样冒出来)以及想象(冒出来想干什么),在这些过程中渗透学生的朗读。让学生体会到这个“冒”字的深刻含义,体会到这个“冒”字所赋予白荷花的生命力。同时也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火花,攻克了难点。个性化的言语也在源源不断地冒出来。
d、在句子分析中结合语言说话、朗读训练等。
(四)第三段课文。
a.过渡:由荷花的形态美而导入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b、以对大自然的敬佩语气感情朗读这一段。
(五)第四段课文
过渡:由重新回到最后自然段来引导学生学习第四自然段
学生体会荷花在风来时翩翩起舞的动态美。
让学生体会风过时,荷花的美内在美感。
由小动物的加入而展开联想练习。
重新回归到荷花的静态美,让学生品读。
(六)总结课文,课外练笔。
1、让学生说一说对荷花的赞美,让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和发泄。
2、布置相关的课外小练笔。
教学设计从整体到具体,再回到整体。抓住作者写荷花荷叶的精妙之笔,咬字嚼句,反复品味,不仅让学生欣赏作者遣词造句落笔的生动准确,而且通过迁移学习,训练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多法品读,内化语言。对于文质兼美的文章,抓好读的训练是最好的教学手段。因为文章的“美”是学生通过多种读法品味出来的。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使学生陶醉,产生共鸣,也只有熟读才能成诵,把课文里一个个句式,一种种规范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荷花说课稿13
《荷花》是省编义务教材第6册第6单元的第2篇课文。它是一篇写景记叙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全文分两部分,第1部分(1~3)自然段,直接赞美了荷花的清香、形状、姿势。第2部分(第5自然段)通过想象进一步描绘了荷花的美丽。
本单元训练重点是:读懂一段话,初步学会用“谁干什么”、“怎么样”的句式,说说自然段主要意思。这是在第2单元“读懂总起分述的一段话”、第5单元“读懂用并列关系写的一段话”和第5单元“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基础上,对段的阅读理解提出了进一步要求,从而为四、五年级概括逻辑段段意打下基础。通过前一篇课文教学,学生初步学会用这一句式概括段意。《荷花》则对此进行复习、巩固。
根据本课以上特点,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语文基础知识方面: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10个新词语意思。培养学生能力方面:1.能概括1、3、4自然段的主要意思。2.能背诵2、4自然段。思想感情方面:了解荷花的美丽,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为了顺利达成目标,我分2课时进行教学:第1课时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会生字新词和1至3自然段。第2课时学习4、5自然段,背诵2、4自然段,总结全文。
下面,我着重讲第1课时的教学。
教学目标:1.能正确读写生字,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等词语意思;2.学习1—3自然段,能用“谁”、“怎么样”或“干什么”的句式说说1、3自然段主要意思。3.能有感情朗读2、3自然段,感受荷花的美。
教学重点:概括1、3自然段主要意思,感受荷花的美。
教学难点:感受荷花的美。
说教法: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达到目标,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两种主要教法:
1.图文对照法:“图”是客观事物的`描绘,“文”是语言文字对客观事物的记载。具体的画面内容,可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语言文字。本文可利用《荷花》插图,帮助学生学词、学句、理解、想象。
2.以读代讲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荷花美。
学法:
1.读写结合法:读是吸收,写是表达。从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写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2.比较法:“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推敲,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过程设计
我是紧扣“美”字进行设计的:
一、谈话导入
1.出示《荷花》插图,请学生谈谈有关荷花的知识和看荷花的感受,唤起对荷花美的回忆,谈话后揭示课题。
2.揭示目标。课始学生有明确的目标,学生就有了努力的方向,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听录音以后思考:荷花美在哪里?课文怎样写荷花的美?
(2)划出生字新词。
2.检查生字新词学习情况,并当堂反馈矫正。
三、细读第二段
以“哪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荷花的美”引入第二段学习,这段具体而生动地展现了荷花的形状美,学生最感兴趣,所以我就采用“直奔重点段”的方法。这一段教学的着力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感受、想象荷花的美,并能有滋有味地读出美。
出示投影,指名1个学生做。其余学生在作业纸上填写这段的总起句和具体写荷花三句话中的重点词。在利用投影进行反馈矫正后,抓住具体写荷花的三句话,进行教学。这样先学后导,导练结合,有利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这三句话的教学我分三步走:1.让学生在挂图上批出三个句子所写的相对应的荷花。2.引导学生把这三句话的意思说出来:有的刚开,有的全开了,有的将要开。并拿它与课文原句在读中比较,在比较中读,想象荷花的美。3、以“荷花是那样美,谁能把它读得很美很美呢?”激发读的兴趣,让学生练读、指名读、评读。
在教学完这三句话后,引导学生抓住写荷花特点的词语教学写荷叶的句子,通过看图,指导有感情读,想象一池荷叶长势之美。而“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一句我是抓住“冒”字进行教学的,教师在挂图上直观演示后,让学生给“冒”字换个词,理解“冒”的意思,再让学生说说从“冒”字你体会到什么?紧接着又抓住“冒”练习有感情朗读。
最后,让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想象相应画面。
四、学习第三段
在第二段读出美的基础上。第三段的着力点是根据有关句子想象美、表达美,使美感进一步深化。
1.出示投影:看图想象,写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____。有的____。还有的_____。(1)小小组讨论,再写下来;(2)指名说,集体评议。
课文中没有对“姿势”进行具体描写,这样的教学设计,既锻炼学生想象力。又对第二自然段总分写法进行迁移,训练学生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可谓一举三得。
2.指图引读这一段最后两句话。
3.要求学生轻声读这一段,出示“白荷花____,”要求补充完整,说说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五、学习第一自然段
以“作者为什么会去看荷花呢?”这一问题导入第一自然段学习。这一段较简单,只有2句话,所以只要求学生轻声读课文后,用“谁”、“怎么样”或“干什么”的句式说说这一段主要意思,从而落实本单元训练重点。
六、总结全文
引导学生从学法、课文内容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总结。
七、测试
通过测试练习,当堂反馈、矫正,能够减少学生学习中的误积累,使学生真正达到目标。
荷花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三课《荷花》是一篇写景记叙文,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让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作为一篇文质兼美的经典课文,这篇课文的教学应该指导学生朗读和发现语言的美,进行美的教育。
根据新课标要求,并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如下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挨挨挤挤”、“冒”等词语。
3、抓住不同姿态的荷花,展开想象,欣赏荷花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体会课文词句之美
教学难点:展开想象,体会荷花之美
二、说教法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此,我设计了以下两种教学方法:
1、以读代讲法:展示一个以读为主线的课堂,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荷花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2、情境教学法:采用视频、演示等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年级的学生比较活泼好动并且喜欢直观、形象的画面,让他们动动
手,动动口的活动更能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三.说学法
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指导学生运用“看、读、演”等学习方法来培养自身的语文能力,并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交流中培养敢于发言,乐于交流的习惯。
四、说教学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可安排两个课时完成。在下面具体说第一课时的教学步骤:
(一)谜语导入,引发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课堂的开始我会以谜语形式导入,我会对同学们说:“同学们,老师今天提一个谜语来考一考你们,看谁能最快猜出谜底: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心,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在谜语的牵引之下,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顺利过渡到课文。
(二)通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通读课文,除了扫清文字障碍,还要对课文内容建立“框架结构”的认识,训练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
在学生自读、自学生词后,老师抽查学生的认读情况,随后让学生字发现哪些字词容易读错写错,教师作适当的提醒,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性。
(三)品读课文,感悟语言美
让学生初读课文,谈读后对荷花的印象,感知荷花的美和多,然后再读课文第二、三段,找出具体描写荷花美的句子,反复诵读,并让同桌间交流读后感受。最后于全班发表见解。通过上述两个环节,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定会产生一定的疑惑,这时教师随机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体会句子,在读中理解,并展示图片,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荷花的美。
(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计划。在此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学习成果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
(四)演绎荷花,加深印象美
在体会语言美之后,为了加深印象,请学生用手势演绎课文中合适各样的荷花。
(建构主义认为,情境创设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考虑到教学目标,让学生进入情境,演绎荷花,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
然后采取齐背、小组比赛,个人挑战等形式尝试背诵第二自然段。在学生有一定摄入认识的时候打铁趁热,及时背诵,减轻课后学习负担。
(五)播放视频,欣赏荷花美
播放相关荷花视频,让学生回忆课文中相关句子,让学生直观认识白荷花的美,再现荷花的情境美。
最后由学生发言小结今天的学习内容。
(获得知识的多少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而取决于学生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小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可以方便教师检验学生对本课的学习情况,方便教师在下一课时做适当的强调和补充)
荷花说课稿15
一、教材和学生情况分析
《荷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抚玩荷花并睁开想象的事,称赞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盼望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头脑情感。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景象融会,不但写出了荷花的丰姿,并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好看,又有身临其境的觉得。让学生随着教学历程的推进,入情、动情、抒怀、移情。课堂教学以情绪为纽带,变得更富勾引力,使学生的勤学精力得到造就,促使学生在勤学、乐学中渐渐明白爱,明白热爱高贵,寻求优美。这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具有奇特的吸引力。(点)我所教的三年级的孩子们头脑活泼,担当新事物较快,但由于生存在城镇,对荷花了解甚少。正是思量到这个特别缘故原由,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奇妙地运用多媒体技能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荷花那差别平凡的美。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感觉如临其境,易于理解。
2、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突破教学难点。
3、以读代讲法。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中理解,读中体会。
学法:
1、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学生采用:看、听、读、品的方法学习。
2、采用探究性学习方法,使学生在阅读后自主探究合作。(点)
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根据学生和教材特点,确定教学目标:
l、学习本课的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观察画面、创设情景、深入感知课文,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展开合理想象的方法。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机整合语文教学,将课文重点部分的文字形象化、音效化,促进学生借助多媒体自主、个性化的阅读。从而达到感受荷花之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这样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准备:CAI课件、贯穿课堂始终的音乐素材。(点)
四、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设定,我把荷花第二课时的教学设定为四大环节:
(一)录象引入,整体感知(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
叶圣陶先生说:“入境始于亲。”新课开始,教师要让孩子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环节来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先来个谜语“开在炎炎烈日下,长在清清碧波中,身陷污泥心地洁,芳香扑鼻醉人心。”这么美的荷花,大家喜欢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点)我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把孩子们带到荷花池。如此激情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点)
(二)直奔重点,品味美丽(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
在欣赏画面以后,我将以“作者是怎样把看到的美景写下来的呢?”的这一过渡语让孩子直接去学课文的二、三自然段。
由于学生的个性品质存在着诸多差异,同一种方法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学生。因此,我提供三种方法让学生选择:(朗读法、画图法、讨论法)朗读法:用感情朗读表达出你体会到的美;画图法:用五彩的笔描绘美丽的荷花;讨论法:用语言和伙伴交流学习体会。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自由组合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这样设计教学,将使学生的自主性真正加强,学生的头脑不再是储藏知识的容器,而是被点燃的火把,闪出智慧的光芒和个性的亮点。
在学习后交流学习体会时,交流的方法是:找出自己觉得美的句子,说说美在哪里,能讲出理由更好。(点)借助图画,通过自主学习,孩子们一定能大胆地、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挨挨挤挤”体会荷叶的茂盛之美;从“碧绿、嫩黄”体会颜色之美;从“冒、饱胀、破裂”体会荷花的长势之美;从“有的……有的……有的……”体会一池荷花千姿百态的美。
1、在引导学生提出“冒”字后,我将采用以下步骤让学生深刻理解“冒”
(1)换词体会“冒”的'妙处;
(2)读课文体会怎样长才叫“冒”,选一个喜欢的词填到这句话中,大声朗读、用心体会是不是这种味道?这样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解读“冒”,是对“冒”字内涵的领悟。
随后出示迫不急待、兴致勃勃地长出来的白荷花,让孩子们想象,展开讨论:它们长出来想干什么?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让孩子在团结协作的氛围中更进一步地理解课文,养成孩子们善于合作、互助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
交流时,孩子的回答将思路开阔,富有情趣,这不仅是他们对语言文字的实践,更是情感的流淌、灵性的涌动。
2、在品味荷花的美丽之后,我运用CAI课件再现画面(点),感受一大幅活的画,理解“画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我让孩子们对着满池的白荷花说出他想说的话。有前边丰富的表象储备,加上自己对表象的体验,孩子们一定会迫不及待地举起小手、毫不拘束地畅谈心得,又使他们心中美的体验得到升华。这是与课文情感相碰撞产生的火花。这样设计,借助文本而又超越文本,引导想象,既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又加深理解和丰富了课文内容,培养了创造能力。
如诗的画面,优美的文字,让学生自读感悟,互读点评,用声音之美展现文字之美、景物之美。最后就能熟读成诵,由读到背,必将十分顺利地达到能力目标中的背诵目标。
4、在部分学生用“画图法”描绘荷花时,我将鼓励学生把自己想画的内容画到大黑板上,它综合运用文字、图画、线条、色彩等手段,变抽象为形象,强化表现力,让学生的思想情操、审美观点受到感染和熏陶。
(三)体会意境、升华情感(在表情朗读和语言训练中——抒情)
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是写当“我”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这个自然段的学习,我主要采用各种形式的读来体会意境:(点)有自己轻声读,想象美丽的意境;有配音像朗读,感受意境。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的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还有图文对照读,学生定会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学生的情感也达到了高潮,这一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和内化。然后抓住第四自然段的省略号让学生想象:(点)还有哪些动物会来和“我”交谈,可能告诉“我”一些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的思维将又一次被激活。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还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点)
(四)搜集信息、拓展学习(在操作创新的原动力中——移情)
我们要树立大语文观,构建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的语文课程体系。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荷花的资料在课上交流。老师也将自己收集的资料与学生共享。我收集的资料有:作者简介、荷花简介、古文、古诗、各种图片等。这样,扩大学生信息量,拓展学生的视野,并让学生在课外分小组将收集到的资料办成小报,并进行评比,学生通过实践创新,综合能力得到锻炼。(点)
五、板书设计
荷花
闻到清香——观察形态——欣赏姿势——想象情景——回到现实
赶紧色彩美活化为荷花大自然
板书内容突出了课文的重点,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能引导、发散学生创造性思维,也为背诵有困难的学生理清了思路。(点)
六、教后小结
1.教学从整体到具体,再回到整体,思路清晰,脉络分明。
2.抓住作者写荷花荷叶的精妙之笔,咬字嚼句,反复品味,不仅让学生欣赏作者遣词造句的生动准确,而且通过迁移学习,训练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3.多法品读,内化语言。对于文质兼美的文章,抓好读的训练是最好的教学本领。由于文章的“美”是通过多种读法咀嚼出来的。准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读,能使学生迷恋,孕育发生共鸣,也只有熟读才气成诵,把课文语言内化为本身的语言。
4.教学中学路明白。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始终连结自主、积极、自动的运动。耳听、眼看、口读、脑想、手写,“全频道”运作,“多功效”和谐,“立体式”睁开。
本课的教学计划,力图以新的课程尺度为引导,树立“大语文观”的全新教学看法,奇妙地运用当代教育技能,优化课堂布局、革新阅读教学,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实现知识与本领、智育与美育的奇妙融合。
【荷花说课稿】相关文章:
《荷花》说课稿03-03
《荷花》说课稿12-06
小学语文《荷花》说课稿03-03
《荷花》说课稿15篇11-04
《荷花》说课稿(15篇)12-17
《荷花》说课稿15篇12-08
七年级语文《荷花》说课稿09-09
《荷花》07-21
荷花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