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说课稿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说课稿1
各位领导、各位同行:
大家好!
首先感谢教研室给我们学校,给我这么一个锻炼学习的机会,感谢我们学校的领导、老师对我的关心和支持,感谢各位同行的认真听讲,接下来我把我教学本课的一些设想简单地说一说,希望得到大家的点拨和引领。
这篇略读课文同三年级下册教材中的《争吵》一样,都选自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一书。本文讲述的是小男孩卡罗纳在遭遇失去母亲的巨大不幸时,身边的人真诚地理解他,热情地安慰她,默默地关爱他。课文抓住卡罗纳失去母亲后第一天来上学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从他承受的巨大悲痛和身边人对他的无限关爱这两方面展开来写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卡罗纳》一文,情意深厚,散发着浓浓的爱的气息。为此,我围绕“爱”为主线进行了设计,一是情感铺垫,渲染爱;二是初读课文,捕捉爱;三是研读课文,感悟爱;四是说话拓展,延伸爱。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感知文本到亲近文本走入文本,在畅所欲言的和谐气氛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新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情感铺垫,渲染爱中,我首先用熟悉的歌曲和教师深情的话语,创设出情意浓浓的教学情景,扣击学生的心弦,为本课的教学做好情感的铺垫。然后通过找读失去母亲的卡罗纳万分伤心的句子,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卡罗纳的不幸、悲伤,比较几次哭泣,重点品读“你可以拥抱妈妈,我却再也不能了。”等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使学生与人物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自读自悟,集体交流,有感情地朗读语句,学生体会到了卡罗纳失去母爱的悲痛,从而激发要关爱他、帮助他的'情感。
在初读课文,捕捉爱中。我以“卡罗纳是不幸的,但他又是幸运的,因为他得到了大家的爱。大家都有些谁呢?引导学生去捕捉老师、同学、家长对他的关爱。
研读课文,感悟爱。文章语言生动,描写细腻,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卡罗纳的爱。我把大量的时间和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找读大家在卡罗纳遭到不幸时是怎么做的句子,说说谁最让你感动?交流各自的阅读体会和感受,引导学生在亲近文本之后充分发表自己的阅读感受,我只是在关键的文本上作简单的点拨和语言表达的示范,而更多的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阐悟有学生自我去实践、提升,真正体现“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主体观。
说话拓展,延伸爱。我设计了两个层面的拓展,一是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大家都以不同的方式关爱着他,除了文中的老师、同学,家长,还会有谁也在关爱着他?二是如果你遇到像卡罗纳这样遭遇不幸的人,你会怎样做?让学生也学会关爱。
设想是美好的,但由于个人水平问题,在课堂上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在今天的课堂学习中,自己感受到了活化课堂的价值,但是就是不能在课堂的瞬间作出相应的调适,当然更有很多环节需要我进一步揣摩和反思,所以今天借此宝贵机会恳请各位专家、同行多多批评指正。谢谢!
教学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只有一个地球》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三组的一篇科学知识说明文,语言朴实、结构严谨,饱含深情,介绍了地球“美丽又渺小”,“资源有限”,“不能移居”三方面的有关知识,教育我们要精心保护这唯一可以赖以生存的美丽星球。
二、设计理念
语文课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除了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适应未来信息社会所必备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本课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将信息技术有效地引向语文教学的课堂,用信息技术手段将大量信息传递给学生,借助网络进行自主、个性化的探究阅读,在探究中理解,在理解上朗读。扣住课题“只有一个地球”感受地球之美,认识地球资源现状,升华对语言的感悟,激发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在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综合能力也得到培养,从而达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学科的有机整合。
三、教学过程设计
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情境激趣----选读探究----升华情感----拓展迁移的教学模式。
(一)情境激趣
课的开始,我运用多媒体,借助网络呈现“地球”飘浮于太阳系的神奇美景,让学生对地球母亲有了初步的感知,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下一个教学环节的切入找到了契机。
(二)选读探究
在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我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引导他们抓住地球太可爱,又太容易破碎这一切入点,将自己最感兴趣,最想了解的问题提出来,鼓励孩子们质疑问难。师生共同归纳三个探究主题,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深入的探究,教师指导,这正体现了:教师要为学生留出选择与拓展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1.地球的美
当学生选择这一主题时,首先让他们从文字中去感受美。通过多种形式朗读和对文字的独特体验,从中受到情感熏陶,感受到地球的外在美。引导学生抓住“6300多公里”“一叶扁舟”体会作者是采用列数字和打比方的方法写出地球的渺小的。然后借助网络,将丰富的地球资源展现在学生面前,使他们深刻认识到地球的美,不仅在于它的外观,更在于它对人类的无私奉献。
2.地球的易碎性
当学生选择这一主题时,引导他们通过自读,弄清地球上的“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然后借助网络,让学生观看人类破坏地球的种种行为,看到美丽家园被破坏,孩子们会禁不住发出和宇航员一样的感叹,再让他们结合生活中的现象谈一谈自己的`周围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增强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3.地球的唯一性
当选择这一部分学习时,引导他们抓住“至少”、“本来”等词,体会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接着,让孩子们相互交流课前收集有关行星与别的星球不适合人类居住的有关资料,让学生深刻理解了人类“不能移居”的原因,又初步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升华情感
这时,让孩子们把最想说的话与同学们交流,这样,情感熏陶与语文实践活动相结合,这样的设计,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实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整合。
五、拓展迁移
让孩子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讨论为了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在交流中,相互启迪,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教学说课稿3
一、 说教材
写景,就是用语言文字把人们看到的、听到的、嗅到的和接触到的各种自然景物具体而又生动的描绘出来,以此来烘托环境气氛,突出文章的中心或衬托人物的心情,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本课的教学内容是描写春天的景物 。
二、学情分析
学生第一次接触习作作文,学生对于景物的观察顺序,描写的方法,语句的.修饰等都比较欠缺。因此,教学时,以引导学生有序的观察和必要的描写指导作为重点。
三、 说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细致观察景物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参与意识
3、 让学生掌握定点观察和移步换景(有顺序,有条理的观察)的写作方法
四、 学习方法
1、 创设情景
2、 启发引导
3、 合作讨论
4、 细致表达
五、 说教学设计流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二、巧设案例、抛砖引玉:
三 、欣赏美景,口头表达
四、小试牛刀
五、总结
五、说教学方法
在这节作文课上,我做了以下几点:
一、读写结合,抓好“促写”关。每一篇文章,都是一个很好的写作范列,重视阅读,为写作服务。在阅读中让学生从把握主旨,理清作者思路入手,学会如何审题,懂得作者为什么这样写,领悟作者写什么,怎样写的道理。另外我想在这篇美文的熏陶中引导打开他们思想的闸门。
二、从生活中写起,激发兴趣。通过图片和口头表达自己眼中的春天让学生走进生活,去感受生活,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让学生自由选择不同内容、不同的表达方式去反映自己眼中的世界。从他们最喜欢的景物中选择作文的内容,让他们先说再写。引导他们把自己所看所感写下来,让他们用“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这样贴近他们生活,他们就觉得有话可说有话可写,逐步消除畏惧情绪。
三、多一点呵护,少一些打击。彻底地改变评价的要求,一切以孩子们需要为要求。对作文大多应尊重其原貌,以鼓励为主,发现其中的一段或一句出色,要会加以表扬,以此来调动孩子们的习作兴趣。从孩子们的作文中发现生动鲜活的东西,让学生有表现自己和展示自己的机会,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用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树立信心,激励学生继续走向成功。
四、文章本天成,抓好批改关。在作文评改上,应根据学生作文的差异,有所区别,侧重对待。评价都要注意以激励为主。学生评议完习作后,再“放手”让他们修改,逐步实现学生“自能作文。
总之,习作课是我认为最具挑战性的教学。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我真诚希望大家提出建议。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尽量让学生的写作水平逐渐有所提升。
教学说课稿4
一、说教材:
《识字3》是一篇识字课文。它是以对对子的方式识字,有三组对子组成。对子的内容都与大自然有关。读着课文就如自己在阳光明媚的三月里,走在青山绿水间。听着鸟儿的欢唱,闻着花木的芬芳。大自然充满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文章的语言优美,如"和风细雨"、"鸟语花香"、"万紫千红"、"山清水秀"等,学生虽然不能用具体的语言来描述,但通过平时的生活经验,电视、图画等媒体已有了感性的认识。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会认"雾、霜、朝、霞"等13个生字,会写"秀、香、和"3个字。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文章所蕴涵的自然美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有搜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凭着对教材的理解,再从一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考虑,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文章所蕴涵的自然美。难点是对"对子"的理解。为了突出重难点,在设计思路时,努力以读为主线,在读通、读好课文的同时,使学生掌握字的音、形、义。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三、说教法
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景教学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周边的客观事物。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四、说学法
在整堂课教学,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感受文本的美,在读中识字,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训练语言,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激发他们的情感,让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语文,从中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更喜欢学习语文。
五、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我们生活在美丽的地球上,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瞧,我们的家有多美!(展示图片,出示与课文相关的优美的大自然景物图片)
大自然是我们美丽的家,在这个家园里有美丽的自然景色、各种花草树木和可爱的小动物们,我们都非常喜爱她。一位作家把这些美丽的景色写成了对子歌,板书:对子歌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你们想读吗?好!我们做好读书的准备,读之前老师有个问题请教同学们:读的时候遇到困难怎么办?就像大家所说的遇到不认识的字动手画一画,或请拼音宝宝帮帮忙,也可以问你的小伙伴或老师。那你们就快快开始吧!
2、读得可真投入啊!现在生字从课文里跳出来,要和我们打招呼,你认识他们吗?读读看,看你认识了谁?学生自由读大屏幕上的生字。请小老师带领大家读一读。提问:你认识哪些生字宝宝?生读。
3、你觉得哪些字难读,想提醒大家注意?谁来当小老师?例如:霜是三拼音,请跟我读(霜、朝、蜂、紫)朝是多音字。"霜蜂"拼读。
4、手拉手开火车读生字。
5、 你发现了吗?有一些样子长得很象的生字想回家了,你能把他们安全的送回家吗?出示三间房子:比如:我们可以从偏旁去想一想。请三个同学上台摆卡片。
6、他们回家了,你能用什么好方法很快记住他们吗?同桌讨论。把你的好方法告诉大家吧!(蜂—蝶都有虫字旁;雾—霞—霜都有雨字头;李—杨都有木字旁。
7、小朋友真能干,一下子记住了这些生字宝宝,如果我把它们放在别的地方你们还认识吗?出示生字词语。齐读,有不懂的地方吗?
(三)、再读课文,理解对子的特点
1、生字宝宝很调皮,生字宝宝又藏到课文了,你还认识他们吗?赶紧读读课文,对照图画想一想,相信我们的眼前会出现美丽的景色,自由读。
2、刚才小朋友读了课文,谁能勇敢的站起来把课文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名3人分小节读)评:谁读得最好?(请同学做小评委)学生读完后,正音:难读的生字
3、通过读课文,你们发现对子歌有怎样的特点呢?? 眼睛看大屏幕齐读。(字数相同,每句短语都含有一组意思相反或相近的词或词语)每一句都有,每一句的词是一个对一个,两个对两个,词语的意思相近或相反。
4 、我们在朗读对子时要注意节奏,不要拖长。老师和大家对着读,教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拿起书,做好准备。还想这样读吗?同桌小朋友也来读一读。
5、我们要加快节奏,我们拍手读读对子吧!.
(四)、书写练习
1、这群生字宝宝又也出来了,(出示生字)我们也跟他们打招呼?齐读,你发现了什么现象吗?这里也有一些样子长得很象的宝宝,谁能找到?(秀香和)他们都有相同的什么,什么不同?
2、书写指导:秀 香 和
A请大家仔细观察,写禾字头和禾字旁有什么不同?你有新发现吗?(禾子头;上下结构,写得比较宽扁;和字旁写得比较瘦长)
B师范写"和 香 秀",提醒和 禾字旁很懂得谦让,要不然两撇都那么长,就会打架了,这样一让,这个字就更好看了。要写得紧凑。
C"秀"重点指导"禾字头":写得扁一些;撇和捺尽量舒展,要盖住下面部分。秀的横从横中线起笔,最后一笔是捺。
D学生自由练写。教师巡视指导,写完的同桌互相看一看,看他的字写得好就给他画个五角星,如果有错误就帮他指正一下。?
(五)、作业
今天我们的收获真大,认识了13个生字,会写3个字,还学了一首很有意思的对子歌。其实呀只要你善于观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你会发现更多有趣的对子。
1.背一背对子歌给爸爸妈妈听。
2.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词语可以对对子?下一节课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找的多。
六、说板书设计:
因为本节课的重点是识字所以我采用简洁的板书设计
教学说课稿5
一、教材分析
《说“屏”》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五篇课文。这个单元所选的课文,主要介绍了中国在其悠久历史,丰富文化中独具特色的几个精华,包括园林建筑,名胜古迹。共安排了五篇课文,其题材丰富多样,主题集中,《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是比较规范的说明文,《桥之美》《说“屏”》则是带有一定说明性的小品文。
《说“屏”》 是一篇比较轻松.随意的小品式说明文。对于屏风,作者不是从专业者的角度,而是从欣赏者的角度,介绍了屏风的实用功能和艺术装饰功能,作者的看眼点在于对屏风的使用和设置方面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期望屏风在今天得到更好的使用。这篇课文特点鲜明,不能只把它当说明文来教,教学中应强调训练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体会小品文语言优美的特点。教学拟用一课时完成。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相关知识。
2.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说明对象及特点,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3. 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审美情趣,体会作者的感情。
4. 学习引用说明法,感受语言浓浓的诗意和韵味。
过程和方法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脉络,把握说明对象及特点,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2.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理解文章内容,初步体会作者的情感,揣摩语言,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审美情趣,体会作者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和保护祖国文化的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屏的感情,揣摩语言,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
四、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学习说明已有一段时间,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说明文的知识,掌握了简单的学习说明文的方法。《说“屏”》是一篇语言优美,比较轻松.随意的小品式说明文。但很多学生对屏这一具体事物缺少直观性的了解,因此,教学开始,教师可通过用多媒体展示屏风的图片,增进学生直观性的认识,同时激发学生对于屏的学习和探究兴趣。文中几处关于屏的古诗词,学生不易理解,可在课前布置学生查工具书理解诗词大意。
五、教法和学法:
教法:“点拨引导法”和“读——赏——移”三步教学法。
学法: 自读法、自主探究法和讨论交流的方法。
六、教学准备:
为了拓宽课堂,实现生活、语文、课堂的对接,体现大语文观,实现综合学习,在上课之前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流程:
我的教学过程由情境导入、学习新课、拓展延伸、布置作业,四个板块组成。
第一板块: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新课标》要求我们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
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此,我首先用多媒体展示《口技》中的句子引出屏的作用。要求学生说说屏的作用,初步感知屏。使学生主动自觉地进入下一板块——新课学习。
第二板块:学习新课,了解“屏”
这一板块主要由我是记录员,我是解说员,我是评论员,我是收藏家四部分个环节组成。
环节一:我是记录员
在这一环节中我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了解课文作者,解决文中的疑难字词。
1.介绍作者
陈从周(1918—20xx),浙江杭州人,古建筑园林专家,并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著有《说园》等。
2.解决字词
字词注音,根据意思写词语。(多媒体展示)
环节二:我是解说员
这是本课的重点,旨在突破重难点,从而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
在此环节,要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学习训练。
1. 感知文意
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2. 成果展示
学生以解说员的身份,向大家讲解课文介绍了哪些有关“屏”的知识?
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但由于理解能力的限制,回答还不够全面,其余学生交流、补充,然后明确。教师归纳,展示板书内容。
环节三:我是评论员
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主要解决两个问题:
1.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作者对屏风的感情?
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讨论、交流的学习方法,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鼓励他们在交流、启发、展示自我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环节四:我是收藏家
学生展示搜集的有关屏的诗句,教师补充。
第三板块:拓展延伸、学习民族文化
我是推销员
如果你是一名推销员,要想推销自己的商品,你认为需要抓住哪些特点,运用什么方法,怎样说才能快速地售出你的商品?(扇子或灯笼)
在这一板块,我先让学生思考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没有和“屏“类似的物品,并为这件物品做最简单的介绍。这样的教学设计,其目的是让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并能将所学的内容加以拓展,体会其中联系,从而实现知识迁移。
第四板块:布置作业
1.结合文章内容,为“屏”设计一段解说词。
2.从多媒体显示的图片中任选一种,写一篇小的说明文。(要求把握物品的特征,用途及历史文化意义)
八、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突出了这节课的重、难点,起到了归纳、小结的作用。
说“屏”
说明内容:屏的作用,屏的分类,屏的设置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方法:分类别、引用、举例子
表达情感:向往、喜爱、赞美
教学说课稿6
《荷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按看荷花的顺序展开,写了公园里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并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抒发了作者对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丰富语言积累的好教材。为此根据课程改革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l.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1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以学定教,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情感目标:通过创设情景、借助媒体,品味词句,深入感知课文,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荷花的神韵,和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符合本课特点,能切实培养学生的语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使语文学习具有趣味性、审美性,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
说教学重点
其中1、2两个目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而体会荷花的神韵,体会大自然的美,深化学生的阅读感受则是教学的难点。
说教学程序:
根据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比较发达的特点,我打算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旨在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情感,使他们投入课文所设置的情景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第一课时:设置形象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在语境中认识10个生字,重点指导读好后鼻音的`生字“蓬、梦”,多音字“骨”;指导生字的书写时,重点注意“蓬”是上下结构的字,“翩”字要写紧凑。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设问激趣。
针对本课生字的发音特点出示重点新词组织学生认读,读好后鼻音、儿化音以及叠词。在学生齐读课题后提问:同学们看过荷花吗?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你见过的荷花。(美丽、漂亮、亭亭玉立、千姿百态……)在作者心中,荷花又是怎样的呢?今天,让我们随着作者再次走进公园,再去看看荷花。
这个环节既对上课时的学习进行了反馈,也使学生产生想看荷花的想法,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为本课时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创设情境,理解课文。
第一自然段:略讲
通过指名朗读,了解“我”看见荷花的时间和地点。抓住“一……就……”的句式,感受荷花清香,抓住“赶紧”和“跑”体会作者的急切心情,读出作者的感受。
第二自然段:详讲
教学第二自然段,我打算以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在荷花池边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在组织讨论时,以学定教,从学生的意愿出发,确定学习语句的顺序。让学生读读课文,说说自己的感受,动手比画比画,结合展示的画面与语言的渲染,展开充分的想象,尽情感受荷叶的茂盛之美、形态之美,荷花的姿态之美、色彩之美。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以游人的身份用观赏者的眼光读课文看课文,使他们产生真切的体验,把自己的感受融入朗读之中,自然地表达赞美、喜爱之情。
第三自然段:
第一句通过一组荷花的图片和语言的渲染,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让学生对荷花的风韵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性理解。
第二句是本文的一个难点,我引导学生大胆质疑,进行梳理后确定重点问题,放手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深入其中倾听学生发言,并适时给予指导。再组织交流,加以点拨。理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时,先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赏析方法,引导他们从“色彩”、“姿态”等多个角度去评价眼前的这一池荷花,再次品读第二、三自然段,感受荷花的美。理解“活的画”时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感受荷花的勃勃生机。“画家”一词的理解,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不同的学生对此一定会有不同的理解,学生可能会说是“夏天”,是“大自然”,或许还会说是中荷花的人,这些答案都可以给予肯定。
二、三自然段的设计,从文本出发,让学生从文到图再到文,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细细品位,并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的感受从文本的美转向对大自然的美的升华。
第四自然段:
这一段借助“一幅活的画”来想像荷花,描写中“我“与荷花融为一体。因此我设计了一个活动化的表演情景,让学生来扮演荷花,通过肢体语言来体会“翩翩起舞、随风飘动”;并通过录象、音乐的渲染,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让学生戴上头饰,扮演文中“蜻蜓、蝴蝶、小鸟”,讲述清早飞行的快乐、昨夜做的好梦,并进行创造性对话,说说小虾、蝴蝶、小鸟可能会对美丽的荷花说些什么。让学生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给学生配上音乐图片朗读课文,让学生置身其中,走进文本,走近作者心灵,进入美的境界,再次进感受美。
这样设计让学生在充分发挥想象的同时,既训练了学生说话,又让他们置身荷花中,进一步感受荷花的动态美 ,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发展,审美水平得到提高。
第五自然段
扣住“才”、“不是”、“是”等关键词,讨论“我怎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从而感受到此时“我”完全陶醉其中、沉浸其中。而荷花的美也就不言而喻了。
三、个性作业、自主设计
教学说课稿7
一、说教材:
《猫》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状物抒情的散文。文章条理晰,以风趣亲切的语言,把大猫的古怪性格和小猫的淘气可爱描述的栩栩如生,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学习这篇课文,可以让学生试着比较课文在表达上的不同特点以及和本单元前两篇课文写作手法上的不同之处,其目的,一是让学生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二是引导学生感受 “语言大师”写作的精妙手法。通过个性解读、多元感悟课文 “人爱猫,猫亲人”的感情主线,从而体会人与猫之间相互信任,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二、说学生: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学目标三个维度的有机整合,根据小学四年级素质教育的要求(着重进行篇的训练,加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概括中心思想、理清层次的训练,重视培养观察、分析事物和连段成篇的能力。根据四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分析课文的能力,我要求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老舍笔下猫的`特点,并是从哪些方面,用什么写作方法来表现猫的性格的。也使学生感受到主人与猫之间那份和谐、美好。
三、说目标:
1、 掌握13个生字,理解“无忧无虑、任凭、丰富多腔、遭殃、责打、枝折花落”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花猫的古怪和它小时候的可爱。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3、 学习作者抓住猫的特点描写的方法,体会对猫的喜爱之情。
(本课的教学重点:学习作者抓住猫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从描写中体会对猫的喜爱之情。)
四、说教法、学法:
凭借本课教材特点、教学重难点,采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法,展示不同形态的猫,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通过讲读、自读,合作交流等方式,锻炼学生自学和解决疑难的能力;“自读,感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架设文本与学生间的交流平台,是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桥梁。
五、说教学流程:
(一)情趣谈话,揭示课题
t:同学们,从你们带来的照片来看,大家都非常喜欢小动物,老师也带来了一位动物朋友,你们想见识一下吗?(出示猫的图片)这小朋友,大家一定不陌生吧?来,让我们一起来呼唤它(教师板书课题)
(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话题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领悟感情
t:读过阅读课文后,大家有什么感受,老舍笔下的这只猫有什么特点?和同桌说说。
(经同学间合作交流后,大致能感受到这只猫淘气可爱,性格古怪,作者喜爱猫的特点。而这些恰好是文章的中心和重点。)
t:今天我们先来走进大花猫,看看它究竟古怪在哪呢?
(三)重点研读第1――3自然段。
(通过讲读第一自然段,自学二、三自然段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抓重点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的方法来建构学习。教师通过引导,加强对学生学法的迁移。并在朗读中体会猫的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阅读后完成填空练习: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既( )又( );既( )又( );既 ( )又( )。
教学说课稿8
一,指导思想
本课依据"体育与健康",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坚持以"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真正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这一角度出发,并结合大学生精力充沛,追崇时尚,喜凸显个性等特点,开设了健康街舞课程,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不但能掌握街舞基本舞步,又能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展现自我的才能,陶冶情操,增强自信,从而表现出大学生的气质的美,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街舞是一种民间舞蹈,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黑人青少年,是美国黑人"嘻哈文化"(Hip—Hop)的组成部分,街舞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魅力很快风靡全国,成为人们所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特别是在青年人群中有着一定的位置;他们崇尚轻松,随意的舞蹈风格,勇于挑战高难度的动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张扬自己的个性,体现自己的个性美。我校第一次开设街舞模块的教学,主要以基本的舞步为教学内容。本次课是街舞模块一的基本舞步组合第9次课。本课学习的重点:移步结合绕肩,难点:动作协调,到位并能够与音乐旋律相吻合;与学生大胆的张扬自我个性三者融合为一体。
三,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07级本科班的44位女生。有一学期健美操学习的基础,但是个人能力差异大,普遍学生表现力差,动作放不开,不敢展现自我。
四,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学习能力,制定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认知机能目标:初步掌握本次课第三组合的动作,并能结合前几个组合进行创编练习
2、体能与健康目标:通过健身街舞这项运动的练习,锻炼学生的心肺功能和身体协调能力,通过形体练习使学生的正确身体姿态得到培养
3、情感目标:通过基础动作的学习和自主创编的完成,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合作意识。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
五,教学程序
1,激趣热身:采用竹竿舞游戏导入节奏练习,让学生在乐中求学,以愉快的心理状态进入课的学习内容。从而起到激情引趣和热身的目的。
2,技能学习:
(1),在复习旧教材的基础上导入新的内容
(2),《自选超市》:学学新组合动作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组合成若干组,选取教师新教学的动作进行组合创编后,分组展示,互相评价,最后老师给出针对性的评价,(这是本课的创新点)让学生将在已有街舞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组合。将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贯穿到学习中。
(3),形体练习:《女人花》身体姿态训练
3,恢复身心:在音乐《梁祝》伴奏下进行拉伸放松
4,讲评收课: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六,教学预计效果
1,预计90%的学生能够模仿教师示范完成动作要领并能完成创编任务。
2,预计本课学生学练的运动强度为中等,最高心率150次/分左右。,平均心率为110次/分左右;练习密度为50%左右。
七,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解决预防方法
1,学生的手脚不协调 2,分解重复练习,循序渐进至手脚配合
1,不敢展示自我 2,分组展示,多进行互相评价
八,场地器材及布置
室内篮球场,音响一套 街舞图片,多媒体
健身街舞教学方案设计
基础部体育组 黄春香
(一),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本课设计的指导思想 体育课程标准强调和突出了 "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思想,并将这一思想贯串整个教育教学之中。笔者认为真正的健康是由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组成的。所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按体育课程标准中所提到的五个学习领域目标来确定的,即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健身街舞的组合动作且,利用动作作为工具达到锻炼身体同时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艺术创造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促进教学目标的全面达成并让学生体验健康的含义。根据这一指导思想,课中的身体练习和技能掌握比例控制适当,让学生有更多身体练习机会,培养他们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思想。
(二)课程教学目的:
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掌握健身的知识,技能与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体育的实现提供物质基础。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健身街舞的技能与理论学习,让学生正确掌握健身的原则,方法,具备学习的能力。
[pages_luzhuba]
(四)课程主要内容
课程的主要内容关键在于学生能把握一种健身的能力,而不是仅仅在于组合套路的动作的学习。在教学中运用上网查询,展示,表演,课外练习,启发学生创编等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将所学的内容传达,普及给其他同学。
第一节:健身街舞的`基本律动练习
第二节:健身街舞组合一
第三节:健身街舞组合二
第四节:健身街舞组合三
第五节:健身街舞组合四
第六节:健身街舞组合五
第七节:健身街舞组合六
第八节:健身街舞组合七
第九节:健身街舞组合八
第十节:健身街舞组合完整示范
(五)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该课程是在健美操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内容。
(六)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使用教材:健身街舞dvd
2,教学参考书:《街舞的起源》《街舞的种类》街舞网站
课程的说课和教学方案细节设计
(以第十次课开展设计)
(一)本课的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 健身街舞组合动作七
2,课程学时:技能课学时2学时
3,适用专业:选修健美操的女生
4,制定(修订)时间:20xx年5月
(二)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在前面掌握的组合基础上继续学习健身街舞的组合动作七。并进行创编,重新组合。是新授课。
(三)教学目的
1。认知机能目标:初步掌握本次课第三组合的动作,并能结合前几个组合进行创编练习
2。体能与健康目标:通过健身街舞这项运动的练习,锻炼学生的心肺功能和身体协调能力,通过形体练习使学生的正确身体姿态得到培养
3。情感目标:通过基础动作的学习和自主创编的完成,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合作意识。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
(四)教学的重点及难点
重点:移步结合绕肩
难点:动作协调,到位并能够与音乐旋律相吻合;与学生大胆的张扬自我个性三者融合为一体。
(五)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07级本科班的44位女生。有一学期健美操学习的基础,但是个人能力差异大,普遍学生表现力差,动作放不开,不敢展现自我。
(六)说教法
"多感官程序教学法","分层次教学法","互助式教学法"
(七)说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图片,音乐,简笔图)
通过课件观看街舞比赛,表演。板书准备:张贴出学习动作的图片和简笔图
2,开始部分:上课时学生马上进入街舞主题情景,配合音乐感受街舞的文化
(1),游戏《竹竿舞》导入热身环节,"胖子吃,胖子胖子吃,胖子吃,胖子胖子吃,不吃不吃不吃"使学生学会口令同时配合蹲起。
设计意图:在游戏中感受街舞节奏
(2),学生领操,教师在旁评分,下课前点评。
设计意图:让学生锻炼教学能力,培养自信心
3,基本部分:
活动一,教师根据图片内容进行教学(不分前后顺序),学生学练。
活动二,《自选超市》:让学生将在已学街舞动作的基础上进行组合创编。将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贯穿到学习中。(创新点)
分组练习并且在掌握的基础上进行动作的重组创编展示。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启发性的建议。
活动三,最后分组展示生生互评,师生评价。
活动四,形体练习在《女人花》的音乐伴奏下教师示范身体姿态练习学生跟练。
设计意图:让学生不再停留在学习阶段,利用动作作为工具,培养学生创编,合作,表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4,结束部分:放松整理并讲评
知识目标实现
提问:进行减脂训练有何时间方面的要求
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回答
教师总结知识点,并布置课外作业结合自身近期目标写出一份健身的训练计划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让学生结合已有经验进行思考,互相交流总结。
本课设计是根据体育课程标准精神,健身街舞教学内容为载体,全面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面将从为什么教,用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怎样学等几方面来说明本课的教学设计思路。"健身街舞"这节课主要是以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的,对于激发学生参与活动,掌握动作技能,增进身心健康和促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都有积极重要的作用。同时,游戏结合教学实际,使学生乐在其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提高教学效果,并且对于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实现课程目标,实现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为什么教 ————
二,用什么教 ————对教材的认识,理解和安排 本课主教材设计为健身街舞。为避免单纯练习的枯燥,采取《自选超市》让学生对所学动作进行选择,重组,创编然后分组展示。使学生在实践自己的创编过程中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本课辅助教材形体姿态练习,目的在于培养女生的正确身体姿态,身体的柔韧性等。在悠扬的《梁祝》中感受肢体美。用肢体诠释音乐。
三,教什么 ————对重点,难点的考虑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本课重点定为掌握移肩动作;难点是在熟练掌握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处理。
教学说课稿9
一. 教材简析:
《镜泊湖奇观》是第八册第六组的一篇阅读课文。它通过描写镜泊湖独特的美丽景色,赞美了祖国壮丽山河,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课文的重点在于突出镜泊湖景色的壮丽奇特,故而以“奇观”为题眼。
全文分四各部分。首先描绘了镜泊湖动人的传说故事和形成的实际情况,接着从整体上描写镜泊湖景色的最大特点,也就是“自然朴实而又绮丽多变”,其次重点描写了吊水楼瀑布的景色,最后是地下森林的景色。文章层次清楚,比喻生动,词句优美,描绘细致。
《镜泊湖奇观》一文在描绘镜泊湖整体特点时运用了静态描写,在吊水楼瀑布这一段则运用了动态描写,两者形成鲜明的对照,突出了镜泊湖的特点。
作为阅读课文,在教学内容上则要结合单元的训练目标,运用旧知,扶放结合逐步形成技能。
二. 教学目的、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目的定为以下4点。
①.认识本课8个生字。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③.学习作者观察、写景的方法,领略镜泊湖的奇妙景色,获得美的享受。④.了解镜泊湖奇观“奇”在哪里,了解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增长自然常识。
重点的制定,由于本文文质兼美,结合单元训练重点,所以定为理解文中优美词句,体会课文是怎样运用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方法描写镜泊湖奇观的。难点是吊水楼瀑布冬季不结冰断流。因为学生对于冬季气温低达三四十摄氏度,瀑布的水却从不结冰这一奇特罕见的现象不易理解,教学时应注意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
三. 教法和教学程序。
在教学本课时,我采用的基本方式是词句品析法,辅以朗读法和点缀法。让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下,通过朗读,品词析句,感受文章的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我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三步:
(一)(前提测评,认定目标)先从审题入手,通过朗读理清层次,感知内容。
本文课题是《镜泊湖奇观》,我在开课时就抓住了这个湖泊为什么叫“镜泊湖”这个问题,要求学生朗读全文,找出答案。再扣住“奇观”,看看它到底奇在哪?让学生明确文章的重点在“奇”字,让学生明确本课教学目标。弄清段落层次,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分哪几部分来描写的,使每一个学生既对全文有一个形象的感知,又能在逻辑思维上做到条理清晰,脉络分明。
(二)(实施目标)以读带讲,品词析句,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本篇课文,优美的词句较多,如果学生能够体会这些词句的精妙,那镜泊湖的奇特美景也就可以栩栩如生的.再现在我们眼前。
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先诵读课文,然后分小组研究镜泊湖景色神奇之处,品词析句,哪一句写得美,美在哪里,哪些词精、哪些句妙,它们是如何抓住景色的特点进行描绘的。然后让学生质疑,对于镜泊湖奇观还有什么疑问吗?对疑问分类,学生讨论,自行解决,教师适当引导。
(三)(目标测评)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学生在赏析完全文后,能够在回顾全文后很快地把握住本文哪些是静态描写,哪些是动态描写以及这种相结合写作方法的优点,我还设计了一个拓展延伸的练习,让学生运用本文写作方法描写一处景物。这是对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能力的一个目标检测。
四. 学法指导。
语文课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教是为了不教”,因此,语文教学要注意学法的指导,本课教学着重指导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学习方法:
(一) 指导学生掌握品味词语的方法。
如课文第二段,描写镜泊湖整体特点时,学生已经提出具有概括性的两个词,“自然朴实”、“绮丽多变”如何理解这两个词呢,我让学生在文中用波浪线和横线画出能够体现这两个特点的词句, 如“除了镜泊山庄有一些精致的别墅外,这里没有多少人工的点缀,只有峭拔的山岩,清澈的湖水,缤纷的花树, 一望无际的林海。”我让学生先品味峭拔、清澈、缤纷、一望无际和点缀等词,理解了这些景色的特点后,学生自然而然地也就明白了镜泊湖的景色大多是天然形成的,没有太多的人工点缀装饰, 这就是“自然朴实”的意思。这个词用得好, 好在哪,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要看它是否准确的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抽象的词语要联系课文内容具体化,具体的内容要善于运用词语进行归纳概括。
(二) 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我们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除了教给学生各种阅读知识以外,还要让学生从中学习到写作知识,以至于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在本课教学中,学生对动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已比较熟悉,我就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描写一处景物。
五. 课堂训练与作业布置:
课堂训练主要进行听、说、读、写的技能训练。
听 —— 听老师的问题要求,在赏析词句时听取同学的发言。
说 —— 学生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意见,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读 —— 全班读、自由读、个人读、小组读。
写 ——描写一处景物。
六. 板书设计如下:
镜泊湖奇观 湖自然朴实绮丽多变静态
瀑布壮观从不结冰断流动态
地下森林长在火山口里土壤肥沃水分充足阳光照射
对于板书的设计,我力图遵循简洁、美观、实用的原则,使学生受到板书的启示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说课稿10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轻松愉快的声音演唱《粉刷匠》。
2、通过歌曲的演唱,使学生理解和体会粉刷匠劳动时的愉快心情。
3、通过创编动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造意识。
【教学重点】能用轻松愉快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粉刷匠》。
【教学难点】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对劳动的热爱,感受劳动的快乐。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一)猜谜语导入:
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猜个谜语,好不好?
师:小耳朵请听:两棵树、十个杈,不长叶、不开花,吃饭劳动全靠它。(打身体的一部分,学生猜谜)
师:真聪明!每个人都有一双手,那么你们的双手又为家人做过些什么呢?(出示图片)
老师觉得只有爱劳动的手才是最灵巧的手!前几天啊老师认识一个外国小朋友,他非常能干也非常爱劳动,他除了会做大家做的事情以外,还会做一样特殊的事情,大家想知道他会做什么吗?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看看这个小朋友在做什么事情?(出示图片)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就是介绍这个小朋友刷墙的歌曲《粉刷匠》(出示课题)
师:大家想听吗?播放歌曲《粉刷匠》
(二)学唱歌曲:
1.简单介绍歌曲师:《粉刷匠》是一首风趣、活泼的波兰儿童歌曲,2/4拍,简单而且易唱易记。一方面生动地描绘了小粉刷匠在观赏自己的劳动成果,得意炫耀自己的劳动技术,一方面表现了小粉刷匠一心只顾劳动,弄得鼻子也刷上了白灰的顽皮神态。
2.出示课件歌词部分
师:今天啊这个小粉刷匠要来我们的课堂做客,他说第一次和大家见面,心情很紧张,因为他想给大家留下一个非常深刻的'印象,所以设计了一个很特别的自我介绍,你们欢迎他吗?(生回答)
师:你们真热情,那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么介绍自己的吧!(出示歌词)
(1)朗读歌词:
A、按节奏朗读歌词,理解歌词内容:
(a)简单介绍2/4拍的强弱规律。老师按节奏范念歌词
(b)生一起按节奏朗读歌词。
B、初步感受音乐《粉刷匠》。
师:这小粉刷匠的介绍太有意思了,所以波兰的作曲家干脆把它编成了歌曲,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看这小粉刷匠是怎么样刷房子的,先刷哪里再刷哪里?(出示歌曲)
C、学唱旋律
(a)学生跟着老师的琴声唱旋律。
(b)学生跟着老师的琴声用“la”唱旋律。
师:同学们太厉害了,听的真仔细,小粉刷匠唱的这么好听,我们也来学一学吧,我来弹琴,你们用“La”来唱旋律!演唱之前先听老师唱一遍。(1)师示范用“la”唱旋律(2)生跟师用“la”唱旋律(3)生用“la”唱旋律D、师生接龙唱
师:下面我们来合作一下,玩个接龙的游戏,老师唱第一句,你们唱第二句,后面两句我们一起唱。E.学唱歌词
师:说到这老师有个小问题想问问同学们,当粉刷匠把房子刷的漂漂亮亮,他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啊?(高兴)
师:对,他的心情是很高兴、很开心的。因为他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把房子刷得这么漂亮,心情一定是开心、高兴的。现在我们把粉刷匠这种高兴的、开心的心情融入歌曲,一起跟着钢琴来一遍。
(a)生跟钢琴有感情的唱
(b)生分组唱,看哪组唱得最棒
(c)学生再次跟着钢琴有感情地演唱
师:歌曲我们学好了,你们能不能根据歌曲的内容表演呢?
3、创编动作表演歌曲
A、学生思考表演动作。
B、生表演动作。
C、学生跟老师表演
D、生跟音乐边唱边表演
E、将生分两组,一组表演、一组演唱。
F、全体学生跟音乐边表演边演唱歌曲《粉刷匠》。
二、课堂练习
师组织学生唱歌曲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粉刷匠》,那么你知道小粉刷匠是怎么刷墙的吗?先刷哪里?再刷哪里?最后小鼻子怎么样了?通过学习让我们懂得了劳动能够创造美,老师希望你们的双手,通过学习,都变成一双双灵巧的手,将来把这个世界装扮地更加美丽!
四、作业布置
回去把《粉刷匠》唱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在劳动的时候感受劳动带给他们的快乐。
教学说课稿11
一、学习目标
会认4个生字。会写3个字。
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智能目标)。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情感目标)。4、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5、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三、四为技能目标)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识字、写字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三、教学方法
教法:引导自学、小组合作 学法:自主、小组合作讨论
四、教学时间
2课时,本课是第二课时
五、教学流程设计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让学生自由诵读已学过的古诗,说说认识的诗人。这样可为后续学习营造氛围,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2.简介作者杜牧(著名诗人,最擅长写景。),导入新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明确日标,尝试学习。
明确日标
三、“扶放”结合学习
1.“扶”学生学习第一句。 先运用不同手段突破“远上”、“斜”、“寒山”这三个难懂词的意思。 注:“远上”用“联系实际,展开想象”法。 “斜”用“简笔画演示”法。 “寒山”用老师“介绍”法。 再幻灯出示训练:“一条石头小路( )。” 指导学生串讲句意。 最后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句意。” 2.“半扶半放”引导学生学习第二句。 先指导学生看教学挂图,启发想象,出示训练:“几户人家在白云______的地方”来突破“生处”这个难点。 再让学生试着自己串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 3.“放手”让学生自学三、四句。 三、四句跟一、二句相比,意思浅显易懂,况且通过一、二句的教学,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大多数同学能自己学懂。 这样,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学习,然后汇报,教师了解反馈,及时纠正。 4.让学生串讲全诗意思,进一步加深理解。
四、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1.“紧扣词句”。 让学生读全诗,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 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提供“像、简直”等词帮助学生描述。)2.“想象漫游法”。 提示:此时,你也来到了寒山脚下,枫树林中,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 这样进一步强化了词义句意的理解,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而且让学生在品味 词句,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创造性地说说全诗的内容,从认识上得到提高。
五、指导诵读诗句。
1.学生尝试,获取体验。(读读看,风景这么美,语句这么美,怎样才能读得美呢?)2.学生汇报,教师归纳,教给方法:(1)带着赞美与热爱的感情夫读。(确定基调)(2)读出节奏感。 分辨重音区别语调划分节奏 3.改变形式,反复诵读。 (范读—齐读—个别读—小组读—扮演角色读
六、总结方法,布置作业。
《山 行》说课稿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这句话在今天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所以我们的教材从第二册就安排了古诗内容的学习,数量虽然不多,但全是些名篇佳作,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材料。 杜牧的《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的秋景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所以学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欣赏意境。这同时也是个难点,因为学生对古诗接触不多,在这方面的学习能力不是很好,而且“欣赏意境”的训练在许多老师的教学中也常常被疏忽。另外,有些字词在诗中所代表的意思与如今常用的意思大不一样,如“坐”、“远上”“斜”、“生处”、“爱”等。如何行之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这些难懂字词的意思,并通过词义理解达到理解全句、全篇的意思,也是这首诗教学的重点。再则,《山行》是《古诗二首》这课中的第一首诗,也是学生在本册中接触到的第一首古诗,学习方法的指导十分必要,所以,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既培养能力,又为本课第二首诗的教学打下基础。 根据教材特点和大纲要求,以下四个教学目标必须在教学中得以贯彻:
一、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智能目标)。
二、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情感目标)。
三、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三、四为技能目标)在这些目标中,“理解词义句意”,“体会作者感情”,“朗读和背诵”是下限目标,要求人人达到。“掌握方法”,“欣赏意境”是上限目标,让基础好的学生有发展的余地。 针对教材,针对目标,《
山行》这首诗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步: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让学生自由诵读已学过的古诗,说说认识的诗人。这样可为后续学习营造氛围,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2.简介作者杜牧(著名诗人,最擅长写景。),导入新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第二步:明确日标,尝试学习。
明确学习目标,可让学生知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要学会什么,掌握什么,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学生毕竟不是第一次学古诗,他们已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础,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先让他们尝试学习,开动脑子积极思维,理解能独立学懂的知识,并发现疑难。这样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迅速进入角色,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这首诗的—、二两句中生僻词多,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估计一般的班级能在“尝试”中学懂的人不多,所以第三步要采用“扶放”结合的教学方法,针对“尝试”学习所反映出来的疑难问题对学生进行“解字词,明诗意”的指导。
1.“扶”学生学习第一句。
先运用不同手段突破“远上”、“斜”、“寒山”这三个难懂词的意思。
注:“远上”用“联系实际,展开想象”法。
“斜”用“简笔画演示”法。
“寒山”用老师“介绍”法。
再幻灯出示训练:“一条石头小路( )。”
123下一页指导学生串讲句意。
最后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句意。”
这样“扶”着学生,其目的是为了在“方法”上教学生“如何学”。
2.“半扶半放”引导学生学习第二句。
先指导学生看教学挂图,启发想象,出示训练:“几户人家在白云______的地方”来突破“生处”这个难点。 再让学生试着自己串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
3.“放手”让学生自学三、四句。
三、四句跟一、二句相比,意思浅显易懂,况且通过一、二句的教学,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大多数同学能自己学懂。
这样,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学习,然后汇报,教师了解反馈,及时纠正。
4.让学生串讲全诗意思,进一步加深理解。
第四步: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欣赏意境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我采用两种方对学生进行意境欣赏的指导。
1.“紧扣词句”。
让学生读全诗,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
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提供“像、简直”等词帮助学生描述。)
2.“想象漫游法”。
提示:此时,你也来到了寒山脚下,枫树林中,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
这样进一步强化了词义句意的理解,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而且让学生在品味词句,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创造性地说说全诗的内容,从认识上得到提高。
第五步:指导诵读诗句。
古诗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诵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般都能进行正确地朗读,但往往读不出意境,读不出美感。如何使学生“读得美”,且“美读得其法”呢?我这样设计去引导学生:
1.学生尝试,获取体验。(读读看,风景这么美,语句这么美,怎样才能读得美呢?)
2.学生汇报,教师归纳,教给方法:
(1)带着赞美与热爱的感情夫读。(确定基调)
(2)读出节奏感。 分辨重音区别语调划分节奏
3.改变形式,反复诵读。
(范读—齐读—个别读—小组读—扮演角色读)
第六步:总结方法,布置作业。
我这堂课的设计,突出“词义句意理解”和“意境欣赏”这两个训练点,以“学法指导”为主线,注重智力与技能的培养,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参与性,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力求改变古诗教学中“讲词意—记内容—背中心”这种机+械呆板的旧模式,让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山 行》教后心得
特意选在深秋季节,来学杜牧这首《山行》,也许也是自己偏爱,总想在一个合适的季节来与学生共同品赏。
一、粗读。
满黑板连绵的群山,满山火红的枫叶,一首正楷的《山行》,便把学生带入了如梦如诗的境界。看着这样的景致,学生仿佛一下子明白了诗中的意思,用自己方式读起诗来。
二、明义。
这首诗比较易懂,大部分诗句都能通过自己来读懂,于是在学生读熟了诗以后,就让学生提出不懂的字词,通过小组讨论,全班讨论来解决。师结合板画:“石径斜”“白云生处”(体会与“白云深处”的不同之处。“白云生处”更有动感!)帮助学生理解。
三、升华。
如果此时此刻,你也与诗人一起来到了山脚下,哪些景物印入了你的眼帘?当我们看到这秋天傍晚的美景,看到这火红的枫叶,也许我们也会与诗人一起情不自禁地赞道:霜叶红与二月花。 四、吟诵。
古人写秋,大多写秋的悲凉,凄美,而在这首诗中我们感受的是作者对秋的深深爱恋之情。 在学习的过程中,并没有过多的分析、理解,只是适当地点拨。学生用自己的话语,自己的朗读还学懂了课文。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大量的古诗需要学生自己去学,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朗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说课稿12
一、设计思路
本课将尽力体现以学生为本的开放性、探究性的指导思想;努力营造宽松,娱乐的课堂氛围,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提倡“敢尝试,勤思考”的学练习惯;让学生体会到掌握一种运动技能和学会一种锻炼方法的快乐与满足!
二、主要教材
本课选用的“行进间运球”是篮球运动中的一项基本技术动作,也是我们初中篮球课的主要教材之一。它对手指的灵活性及节奏感要求比较高,主要锻炼学生灵敏、速度、力量和体能等身体素质以及发展协调性,同时培养学生果断、团结合作、组织性纪律性等良好品德。
教学重点:行进间运球时,手触球的部位。教学难点:运球时关注前方不看着球。
三、学生情况
本次课的对象是我校的六年级学生,采取的是自然班的形式;他们热情、好动、还很聪明,或许有点淘气、任性,但他们有个共同点就是很喜欢篮球运动(但大部分学生没有系统的学练,基础参差不齐),如果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相信他们会带给我们惊喜;我们会尽力让他们在课中体会快乐,体会进步,从而有所收获!
四、教学目标
1、发展灵敏,力量,协调和体能等身体素质。
2、了解行进间运球时手按拍球部位,80%的学生能基本完成向前直线运球动作。
3、培养随机应变,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和加强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程序和策略
教学流程:自主练习(游戏1)——分析讨论——模仿改进——分组练习——寓教于戏(游戏2)——总结归纳。
本课将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护动,选择性学习的策略和方法。在开始部分的热身运动当中包括图形跑以及一些球性练习穿插其中,尽早地让学生接触篮球,熟悉球性。
基本内容我们将首先来巩固原地运球的技术动作,包括高、低等运球方式,稍作练习后教师带领学生做一个“接力搬运球”的自创游戏,游戏是一个跑动+运球的练习,主要目的是⑴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⑵把上课内容由原地到行进的转移⑶提出问题“行进间运球和原地运球有什么不同”。
教师将把行进间运球的动作要领做一个详细的讲解并示范(学生模仿),等学生对动作有了一个直观的了解和尝试后,教师将安排多种形式的行进间运球练习⑴迎面运球⑵曲线运球等。在组织练习的.时候教师应注意参与指导,分层教学,同时要善于总结。就象这堂课学生年龄较小刚接触篮球运动不久,那么练习运球首先要考虑的是怎样不丢球把球控好的问题,因此我们将顺势提出第2个问题“怎样才能更好的控制住球不使它胡乱滚动呢?”顺里成章的分组练习之后教师针对这一问题讲解本课的重点:行进间运球时手触球的部位。其他如脚步与手的协调配合,球与地面的接触点等点到及可。基本内容的最后一项也是一个游戏,主要是练习行进间运球,同时要求运球时的急停与急起,可以梢带一些运球时护球的的动作。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极力倡导学生在熟练运球时视线离开手来增加难度。
结束部分的放松与总结教师将在调节放松的同时强调技术动作要领的回忆和鼓励学生课余自锻习惯的养成。
教学说课稿13
一、课题:
所用教材: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第三章第3节第69~70页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初中阶段打好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了解研究方法的基础。这对后续课程的学习能起到一个很好的铺垫作用。
本节内容主要是关于力的初步概念的形成及控制变量法、归纳法等科学方法的理解和运用。教学要求是B级。这些内容既是对前面学习的“物体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知识的延续和跃迁,又为后面“二力平衡、重力”乃至初三的压强、浮力等内容进行铺垫。可以说本节内容是构建整个初中物理力学体系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
(2)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理解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4)知道力的三要素。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
(2)通过学生亲自实验、体验并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认识力所产生的效果及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分组实验,能够进行合作与交流。
(2)在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中,培养分析和归纳能力。
(3)体会透过众多的物理现象分析和归纳出本质的认识论的观点。
(4)体会物理就在身边,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重点:
1、力的概念;
2、力的三要素。
难点: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
本节重视力的基本概念的形成过程及伴随的'科学方法,以大量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及情景作为知识背景,通过归纳和简单的分析、推理,从而引出概念和规律。
因此,教学中我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边活动(举例、讨论、实验、阅读等)、边分析、边归纳,层层深入,动手与动脑相结合。设计时注重:情景设置生动、设问方向明确、互动目标鲜明、演示实验清晰等教学环节,对学生有意识地进行思维引导。主要表现在:
演示实验,给学生带来震撼:手指轻压桌面,能使桌面凹陷下去?通过精心设计的“微小形变演示仪”将现象放大,使学生惊讶的同时对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有了直观认识;再通过分组实验加深印象。
分析归纳,注重拓展学生思维:老师通过设问、安排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从大量的实际现象中进行提炼,得出初步结论,使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得到锻炼,体会学习的经历。
关注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实验、阅读、设计等活动,不仅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而且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互助意识,同时也能独立进行探究、创新。
四、课堂教学分析:
引入课题
投影“神州 6号”发射时的照片,提出问题:火箭为什么能离开地球升空?
学生说出在哪些地方常常提到力?
物理学中的“力”的含义是什么?
1、观察、思考并根据已有知识尝试解释;
2、个别说,其他补充;
结论
展示日常生活、体育运动和工农业生产中的现象,提出问题;
分析归纳得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举例、引导得出“物体间不接触也可有力的作用”;
建立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概念;
演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介绍实验器材;指导学生完成《活动卡》P49~P50活动;
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发生改变”;
引导学生归纳得出“力的作用效果是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10、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69~71“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 素”;
举例;
讨论归纳;
分组实验(活动卡P49“活动”)
阅读课本P69;
完成《活动卡》P49~P50“观察和描述”、“活动”;
讨论、概括“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哪些情况;
讨论、概括“力的作用效果”指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哪些变化;
阅读理解;
练习;
10、探究:完成《活动卡》P50“进一步探究”;
通过多媒体展示,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设计活动,使学生从熟悉的现象中进行概括,进而对力的初步概念有较科学的定义;
通过阅读、活动、实验等多种手段进一步促进学生较完整地理解力的初步概念;
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刺激学生主动学习并有学好物理的信心和决心;
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进行科学方法的渗透;
拓展应用
引导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现象进行概括、归纳,领会得出结论,并进行运用;
通过实验的设计探究,对学生进一步渗透“控制变量法”这种科学方法的教育。
通过练习,加深对力的初步概念的理解;
通过实验设计和探究,加深对“控制变量法”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对生活现象的解释和分析,加深对物理知识的“学以致用”。
进一步掌握科学方法。
练习
见《“力”课堂工作纸》
五、板书设计:
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力的初步概念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力的三要素是指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教学说课稿14
一、教材分析
跳跃是整个学校体育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处于水平二阶段的三年级是以能掌握跳跃基本动作为主要教学任务。教材内容是一些比较简单的动作,没有过细的技术要求。可是教材的内容和形式要突出多样性、娱乐性、合作性、竞争性、趣味性的特点,内容与生活相联系,通过多种方式的没有安全隐患的游戏,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跳跃的基本的技术动作和基础技能,发展学生的肢体灵敏、反应、协调、力量等身体素质,培养跳跃的正确姿势和能力。以身体练习为主,在教学中使学生身体、运动心理、活动适应能力三者都得到进步。
二、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处在长身体的时期,身体发育还不完善,心理发育也不成熟,可是对跳跃有一定的了解,有一定的跳跃能力。如果在教学中简单地引用关于跳跃的游戏来教学,有很多不可控因素,存在比较大的安全隐患,同时也很难实现教学目标。可是可以利用分组、大间隔比赛的激励方法,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条件和机会,使学生在竞技中掌握双脚并拢跳跃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基础的跳跃能力,增强学生的体能,形成良好的身体形态,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法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枯燥的特点,优先考量“安全第一”,结合《体育与健康》的教学新理念,利用务实的适合教学资源的教学方法,仍然以先结合讲解的动作示范后练习再校正再练习的常规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体验学习为主线。利用情绪激励法和表现评价教学法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还利用个体面对面示范,以积极热情的教学感染学生,激发学生“我很想学”的情感。保证让学生能安全地、有兴趣地、更快、更好地掌握双脚并拢跳跃的基本动作要领。
四、学法
本课中学生主要利用:尝试学习法、对比学习法、游戏激励法。首先让学生在尝试练习中发现自身动作的问题。而后在练习中,通过学生间相互对比、交流、评价中悟出动作要领。通过教师及时的校正、分阶段的教学效果总结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改正技术动作,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动作演示、动作要领强调,学生进行自主练习,使学生动手、动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相互交流,讨论探究,再结合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评价,激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强学习能力。
五、教学程序
本课是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的变化规律,再结合本课的任务和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即要做到安全第一又要达到教学目标。 我把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分为:开始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三个部分进行教学。
(一)开始准备部分
一是在列队的同时清查学生的服装、鞋子、身体直观状况是否适合参加体育课并作相关处理。
二是宣布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三是做好热身运动后合理调整队列队形。
这个环节要在6分钟内完成。
(二)基本部分
这一部分包括
1、龟步行走
2、蛙跳
3、双脚并拢直立跳,是课的主体部分,是解决教学重点与难点的关键,是“教”与“学”的重点,在基本部分里技术动作利用了先易后难的教学顺序,运动量变化利用的是符合人体运动机能的中--高--中。这个部分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学中乐、乐中学,从而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本部分主要利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教学。
1、教师演示和学生模仿;
2、激励性语言提示与及时校正,包括面对面的动作示范。
3、要求学生大胆做动作同时示范自我保护的方法。
4、每一组练习结束时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短暂的调整体能的时间和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
5、把全班同学分成男生、女生两横排间隔1米,男女生分组进行、充分利用教学楼前的1米X1米的间隔点场地,要求学生依口令做动作,避免学生受伤。
6、时刻掌握学生的体能表现,及时改变教学节奏,控制每一节运动量和教学时间,绝对保证教学安全的同时依据从弱到强的运动模式完成教学任务。
这一环节约为31分钟,运动强度为“强”。
(三)结束部分
1、 放松学生的心理和生理负荷,鼓励性评价增强学生学习信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结束本课的学习。
2、 关于小结只是总结学生学习的优点、缺点,以表扬学生为主,特别对于有进步的学生。
我的说课至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教学说课稿15
一、教学内容:
1.知道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3.会应用公式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二、教学过程:
师:我们已经学过面积和面积单位。现在复习,什么叫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生: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师:什么是1平方厘米?
生: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师: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
生: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边长是1分米。
师:[挂出小黑板,上面画有一个长方形。教师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这个长方形的面积]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生:6平方分米。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用面积单位直接量出来的。
师:假如有一个很大的正方形的操场,要想知道它的面积,用面积单位一个一个地量麻烦吗?
生:麻烦。
师:假如有一个长方形的养鱼池,要想知道它的占地面积,能把面积单位摆到水面上去量吗?[边说边用抽拉幻灯片演示水面波动的养鱼池]
生:不能。
师:这说明用面积单位直接量的方法,不是最好的方法,不仅麻烦,而且在很多情况下,无法用面积单位直接量。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学一种计算面积的好方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好方法,爱学吗?
生:爱学!
[出示课题: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师:我们首先研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请同学们从学具袋中拿出长方形纸板,这是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板。请你们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一摆,看看它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师:[学生操作完毕]为了让同学们看得清楚,我把这个长方形放大了[贴在黑板上]。
师:这个长方形长5厘米,沿着长边一排可以摆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生:沿着长边一排可以摆5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学生说,教师摆]
师:宽3厘米,沿着宽边可以摆这样的几排?
生:沿着宽边可以摆这样的3排。
[学生回答,教师演示](见图14)
师:很好!想一想,一排摆5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了这样的3排,一共有多少平方厘米呢?
生:一共有15平方厘米。
师:你是怎样算的?
生:5×3=15(平方厘米)师:对,它的面积是15平方厘米。
[教师又出示一个长方形](见图15)
师:[看图]谁知道沿着长边一排可以摆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生:沿着长边一排可以摆6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师:你没有摆,怎么知道能摆6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呢?
生:因为这个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
师:对!
师:沿着宽边可以摆这样的几排?
生:沿着宽边可以摆这样的两排。
师:你没有摆,怎么知道能摆两排呢?
生:因为宽是2厘米。
师:对!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怎样列式?
生:面积是12平方厘米。6×2=12(平方厘米)
师:很好!谁发现了长方形的面积和它的什么有关系?
生:长方形的面积和它的长、宽有关系。
师:下面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的面积和它的长、宽有什么样的关系。
师:[指着第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是多少?
生:是15。
师:它的长所含的厘米数是几?宽所含的厘米数是几?
五年级数学长方形面积教学说课稿,标签:五年级数学说课稿,小学数学说课稿,
生:长所含的厘米数是5,宽所含的厘米数是3。
师:对![再指着第二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是多少?
生:是12。
师:它的长和宽所含的厘米数各是多少?
生:长所含的厘米数是6,宽所含的厘米数是2。
[补充板书如下]
师:谁发现了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所含厘米数有什么关系?
生: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正好等于长方形的长和宽所含厘米数的乘积。
师:对!想一想长方形的.面积等于什么?
生: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擦去上面板书中的算式,只留下公式]
师: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这个公式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计算长方形面积的好方法。
[出示教学目标]
师:请同学们看书第146页倒数第三行和第147页上面。[齐读]
师:请同学们看卡片口答,看谁回答得最好。
[出示卡片]
生: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
师:[出示卡片]
生:面积是48平方分米。
师:集体说出算式。
生:8乘以6等于48平方分米。
师:[出示卡片]生:面积是36平方厘米。
师:[出示卡片]
生:面积是50平方米。
师:很好!从上面的题,我们可以看出求长方形的面积必须要知道什么?
生:必须要知道长和宽。
师:知道了长和宽,怎样求长方形的面积?
生:用长乘以宽就能求出长方形的面积。
师:注意,求面积要用什么单位?
生:求面积要用面积单位。
师:很好!
师:下面我们进行达标练习。
[两人板演,其他同学做在练习本上]
(1)求下面图形的面积。(见图16)
(2)有一个长方形的养鱼池,长25米,宽20米,它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生:[板演]13×7=91(平方分米)
答:它的面积是91平方分米。
25×20=500(平方米)
答:占地面积是500平方米。
[做完后订正]
师:同学们做得都很好,都能应用公式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个别同学单位名称写错了,要注意计算面积就要用面积单位。下面请同学们看幻灯。
五年级数学长方形面积教学说课稿,标签:五年级数学说课稿,小学数学说课稿,
每一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分米(见图17)。
师:涂色部分是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分米?面积是多少?
生:长5分米,宽2分米。面积是10平方分米。
师:[将幻灯片抽拉为下面的图形]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面积是多少?(见图18)
生:长4分米,宽2分米,面积是8平方分米。
师:[将幻灯片再抽拉成下面的图形]这个图形(见图19)(涂色部分)的长和宽各是多少?面积是多少?怎样列式?
生:长是2分米,宽是2分米,它的面积是4平方分米。2×2=4(平方分米)
师:长和宽都是2分米,这是什么形?
生:正方形。
师:正方形四条边相等,就不分长和宽了,都叫什么?
生:叫边长。
[指着算式2×2=4(平方分米)]
师:这个“2”是什么?这个“2”是什么?“4”是什么?
生:这个“2”是正方形的边长,这个“2”也是正方形的边长,4是正方形的面积。
师:谁知道怎样求正方形的面积?
生: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乘以边长。
师:同学们总结得真好!这就是求正方形面积的公式。
[教师板书公式: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生:[齐读公式]
师:从上面的推导过程,我们可以看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道理是相同的。
[出示教学目标]
师:请同学们看卡片口答。
生: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乘边长。
师:[出示卡片]
生:面积是49分米。
生:不对,面积是49平方分米。师:一定要注意求面积要用面积单位。
【教学说课稿】相关文章:
语言教学说课稿12-03
教学说课稿(15篇)02-15
教学说课稿15篇01-31
教学说课稿(精选15篇)02-20
《梦幻中的城堡》教学说课稿06-08
教学说课稿通用15篇03-09
《永远的蝴蝶》信息化教学说课稿04-27
比本领说课稿02-28
《密度》说课稿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