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苏教版三年级《赶海》说课稿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教版三年级《赶海》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苏教版三年级《赶海》说课稿1
教材分析
《赶海》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文是一篇记叙文,叙述了“我”在童年时代跟舅舅去赶海的事,生动展示了赶海的无穷乐趣。课文语言活泼、趣味横生,字里行间充满了童年的无穷乐趣,处处洋溢出作者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情怀。课文插图再现了课文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悟课文。
全文共5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每当“我”唱起《大海啊,故乡》这首歌,便想起童年赶海的趣事。文章以歌词开头,巧妙地引出下文。“每当……便……”突出赶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二自然段到第五自然段,按“赶到海边——抓蟹、捉虾——满载而归”的顺序具体记叙了赶海的过程。第二自然段中“海水哗哗往下退,只要浪花还不时回过头来,好像不忍离开似的”赋予浪花以人的神态心理,使浪花奔涌跳跃的形象跃然纸上。“我兴奋极了,飞跑着追赶……”写出“我”赶海的兴奋与快乐。第三自然段既用“有的……有的……”句式,总体写出赶海的人们的活动,又通过细节描写,写了“我”和一个小伙伴的个体活动。其中抓蟹、捉虾是重点,描写得生动具体,富有童趣。第四自然段写赶海的人们在夕阳中归家,海滩也恢复了平静。既展示了傍晚大海的美景,又给人留下想象与回味的余地。文章的结尾再一次引用歌词,照应开头,使全文浑然一体。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似”。
(3)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中“武将”、“俘虏”等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抓住文本语言,或借助多媒体、朗读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启发想象,感悟赶海的乐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童年赶海时的乐趣,激发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重点:
通过抓螃蟹、捏大虾体会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难点:
通过学习感受赶海给“我”带来的乐趣。
教学设计
一、初读感知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大海的背景图,在播放《大海啊,故乡》的乐曲,把学生带入情境。
2、引导学生说说大海是什么样子?大海退潮后,人们常去干什么?
3、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大海退潮后,人们常去海边捉鱼虾、捞海带、捡贝壳,这就是——赶海。
4、板书课题,揭示课题,并引读。
5、齐读课题,学生质疑。
[设计意图: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到环境气氛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这一点,我借助背景图画和乐曲等手段营造气氛,将学生带入情境,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时空距离。]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检查自读效果,纠正错音。
3、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浏览课文,弄清作者写了赶海时追浪花、摸海星、抓螃蟹和捉大虾这些有趣的事,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4、让学生选自己喜欢的趣事再自由朗读,教师指导学生用惊喜、好奇等恰当的语气读好练习4中的句子。
[设计意图:课标强调,整体感悟是深入体会的基础。而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是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的结果。所以,我设计了让学生初次自读、再次自读的环节,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去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
二、精读感悟
本文的内容比较浅近,同时“赶海”对本地的大部分学生而言是非常接近生活的。教学中,我通过抓住文本语言,借助多媒体、朗读,调动学生平时的生活经验等途径,引导学生感悟赶海的乐趣。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播放一段《大海啊,故乡》的歌曲,借助优美的音乐创设情景,唤起学生对大海的向往和回忆。
2、齐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每当……便……”句式,体会赶海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媒体展现大海退潮时的画面,让海水涌动、浪花跳跃的情景和哗哗的海浪声打动和感染学生。
2、指导学生读课文,从“还不时回过头来,好像不忍离开似的”、“飞跑着追赶”体会海浪与赶海人相互依恋、嬉戏的情趣。从“闹着”、“兴奋极了”体会“我”想去赶海的急切心情。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放手让学生围绕“趣”字自读课文,找出文中的语句,根据课文的描述,想象活动中哪些地方是有趣的。
组织合作学习,小组成员间议议自读的感受,互读对方感到有趣的内容,并相互评议。
[设计意图: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中表达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也能分享别的同学的学习成果。在这样的交流中去相互比较、相互评价,既能丰富学生的学习收获,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2、组织集体交流,引导学生从“不甘束手就擒”、“东逃西窜”、想像螃蟹逃生时有趣的样子;从“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作声……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起来,原来……”体会小伙伴抓蟹时的专注努力以及被螃蟹的大螯夹住时疼得龇牙咧嘴的有趣样子;从“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摇摆着两条长须,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成了我的俘虏……”等词句中体会大虾看似威武,实则无力抗争,只能束手就擒的有趣情景。在把握这些句子的过程中,渗透着对“武将”、“俘虏”等词语的理解。
同时在交流过程中,相机再次出示课后练习4中的句子,联系上下文体会并读出小作者赶海时喜悦、欢快的心情。
3、经过前面充分的交流和朗读,引导学生把有趣的情景演演,在富有情趣的表演中,让学生入境悟情,加深情感体验。抓住第三自然段的省略号展开想象,说说人们赶海时还会做什么,怎样的有趣,进一步丰富学生的体验。
[设计意图:情景表演是学生由:“理解文本——感知文本——表现文本”的一个认知升华的过程,对巩固学生的理解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展示夕阳西下、海鸥飞翔的情景,让学生借助图景朗读课文,想象此时海滩的宁静,感受人们三三两两满载而归的喜悦心情。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再次出现音乐与画面,引导学生读文,感受“我”对大海深深的爱,了解课文首尾呼应的特点。
板书设计
赶海
浪花回头 追赶浪花
趣
抓螃蟹 捉、捞、捡 捉大虾
苏教版三年级《赶海》说课稿2
一、说教材
《赶海》是苏教版第六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叙述了“我”童年时代跟着舅舅赶海的一件事,抒发了“我”热爱大海,热爱童年生活的真挚情怀。课文内容浅显易懂,语言生动活泼,字里行间充满了童趣。本课中,我引导学生主动走进文本去体会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教材编排的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良好的听说能力。
2.能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说一段话。
3.通过学习课文感受“我”童年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童年生活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三年级学生对大自然的了解不是很多,虽说桥头人生活在海边,但对大多数同学来讲:赶海是有点遥远的。因此,我把“感受“我”童年赶海的乐趣”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同时,由于学生的生活体验有限,尤其是像赶海这样的事较难有真切的体验,因此,我把“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童年的思想感情以及通过文章的语言描述感受赶海的乐趣”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说学情
三年级学生属于转折点的学生,积累了一二年级所学的知识,虽掌握的知识不多,但已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以及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具有一定的合作学习能力。
五、说教法
(一)以读代讲法
“三分文章,七分读”,“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加之本文语言生动活泼,字里行间充满了童趣,为此我采用以读代讲法,感情朗读贯穿全文教学。以读代讲,不但可以培养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使学生能“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音。”
(二)情境教学法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一个具体,生动形象的情境,通过恰当的方式把学生完全带入这情境之中,才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的启发下有效的进行学习,才能让他们学得兴趣盎然.在教学本课时我使用这样的教学语言“谁来充当小作者闹着要舅舅带我去赶海的事?”“为什么螃蟹不甘束手就擒呢?”,“我”又是怎么捉拿“武将”?不知不觉把学生带入情景。这正是《新课程》所提倡的“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非常感兴趣的氛围中自主的掌握知识。
六、说学法
(一)探究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因此我把质疑,释疑作为学生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我抓住教学的疑点难点,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启发鼓励学生思索探讨,逐步解疑。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说过:“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最有价值的本钱。”因此,本篇课文教学我主要让学生通过“读、思”感受赶海的乐趣及文章的语言美。
(二)合作学习法
我们培养的是新时期的人才,他们除了自身要努力学习勇于创新外,还必须具备真诚的态度,开朗的性格以及善于与人合作的精神,因此,我在本课教学时,让学生小组讨论,让他们集思广益,互相切磋,在知识方面互补充,在学习方法上互借鉴。
七、说教学流程
(一)以音乐为铺垫,以画面为背景,引入情境。
教学伊始,以一首《大海啊,故乡》的歌曲为背景,旋律轻柔,歌声美妙,同时出示大海画面,把学生们的心绪一下子带到了大海边。接着引导想象、练说如何跟舅舅“闹”,引导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为后面的学文做好铺垫。这样的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紧扣“趣”字,统领全篇。
本课的教学重点非常鲜明,那就是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去寻找赶海的“趣”,在阅读中感受赶海的“趣”,于对话中感悟赶海的“趣”,在体验中回味赶海的“趣”。一个“趣”字贯穿了全课。通过找“趣”自读感悟,让学生在觉得有趣的地方圈一圈,画一画,再引导自由练说,发表自己的理解,充分调动学生表达的积极性。在生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这样的教学层次分明,学生的理解逐渐加深。
(三)调动多种手段,丰富阅读体验。
教学中,教者注意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句,体会表达效果,体验赶海的乐趣。在体会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的乐趣时,引导学生亲历实践,让学生做一做“摸”、“捏”的动作,体会动词的意思和用法,引导学生感悟文章谴词造句的“趣”,不仅加深了学生的阅读体验,同时也为学生从细处着眼,揣摩字词提供了方法。
(四)重视朗读,以读促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感悟。在本课的教学中,教者注重朗读的训练,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交流个人感受、体验,做到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在读中感悟,再把感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学生读出了趣,读出了味,读出了情,读出了思。在教学中,教者还做到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珍惜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在个性化阅读中丰富了学生情感,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五)注重写作方法渗透。
语文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在教学中,我除了引导学生紧扣语言文字感悟赶海之趣,还非常注重写作方法的渗透。如,通过几个语气词的理解,引导学生明白写作中用上好的语气词,有助于表达作者的感情,读起来也会更有味道;在课的末尾,我又说,第一段在歌声中引出回忆,最后又在歌声中收尾,这样的写法叫首尾呼应,这样写更加突出了赶海的乐趣和难忘。同学们以后可以把这种方法试着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相信一定会使你的文章更加完美!我相信,在这种熏陶之下,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能不断提高。
八、板书设计
追浪花
11 赶海 捉螃蟹 趣
抓海星
捏大虾
【三年级《赶海》说课稿】相关文章:
《赶海》说课稿02-20
赶海 04-21
《赶海》 05-13
小学三年级语文《赶海》 04-27
《赶海》 (15篇)04-06
赶海 15篇03-26
《赶海》 15篇08-05
《赶海的小姑娘》 05-02
三年级音乐说课稿02-09
三年级语文《掌声》说课稿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