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说课稿集合6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 篇1
一、立足实际说学情:
首先,生活中,学生虽然有了认读时间的经验,但是在读接近整时时还是容易出错。
其次,虽然一年级已经学过有关时间的知识,但是在拨表时还是容易出现分针走,时间不走的现象。
最后,是对一时一分缺少感知。
二、两种版本说教材:
有了这样的分析,我重新审视了教材: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过钟表上的整时半时,以后还将继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纵观整个教材的编排都是:有特殊到一般,简单到复杂的编写过程编写的,这样的编写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又符合人们看表读时间的经验与习惯。
在看本册教材,教材是按照这样几个层次编写的。
首先,呈现的情境图是:让时针走一大格,仔细观察分针有什么变化?这样把时间这个抽象的概念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时间这个抽象的概念。
继而出现的情境图是,让分针转一大圈,仔细观察时针有什么变化?是让学生在逆向性思维中理解时间这个抽象的概念。
教材的编写,不是单纯的模仿记忆,而是通过问题引领,启发学生认真观察,仔细思考,该学生提供了思考和讨论的机会,最后在动态中得出:1时=60分。
再看,北师大版教材,安排了一分钟能干什么的活动,我认为这个活动能很好地帮助学生体会时间这个概念,所以本节课我借鉴了这一活动。
分析了学生,分析了教材,我在想时间和长度单位、质量单位一样都属于量与计量的范畴,但是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而时间单位却不那么容易表现,它比较抽象。所以本节课我创设了各种活动,来沟通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力求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时间。
有了上面的思考,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让学生在观察与思考中了解钟面。认识时间单位时、分,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
能力目标:
让学生体验1时、1分,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情感目标:
在认识时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索能力以及积极的学习情感和态度。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时、分,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
基于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
能正确认出接近整时的时间。
三、情境互动说流程
本节课我确定的流程为:
体会时间与度量之间的关系----体会时、分之间的关系-----认识几时几分----练习巩固。
时间广泛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但是我们却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就像我们生活在空气中却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一样,所以时间是个比较抽象的单位,但它却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所以我设计的情境力求让学生体会钟表是度量时间的工具,时分是度量时间的单位,让同学们体会度量的.作用。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
于是我就这样开始上课了:
首先,呈现的是小青蛙跳格子的情境图:让学生看一看:快看!小青蛙跳了几个格子?学生数了数说:三个格子。
小青蛙又跳了一次,这次你们知道小青蛙跳了几个格子吗?
由于有了尺子的经验,学生会说:老师青蛙跳了12格子。
同学们,你们再认真数一数到底是几个格子?
学生看了看会说:不是12个格子,明明是14个格子嘛!
青蛙哥哥跳完了,青蛙弟弟也想跳,你们看它跳到是12了吗?‘
学生会说:没到12,还差一点点。
努力再来一次吧,这次青蛙弟弟跳到12了吗?
这次它跳过了12.
通过这几个练习,让学生感到生活中有:快到而没到,还有过了一点点的生活现象。
第二环节:建构模型
1、体会时间与度量之间的关系:
跳完了格子,让我们仔细观察这把尺子吧,老师说:
这是一把奇特的尺子,你能用它来测量时间吗?
学生说:不能.。那么现在呢?
学生可能会发现:老师它像一块钟表。那么老师就根据学生学过的经验把这块表补充完整,首先补充上的是时针、分针,然后补充上小格子,这样一块钟表就诞生了。
有了钟表,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时吧。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块表,时针从几走到了几?同学们会说:时针从9走到了10.
老师接着说:那是多长时间呢?
同学们会说:是1小时。
老师接着问:如果时针从1走到2呢?(1小时)从7走到8呢?(也是1小时)
大家认识了1小时,那么1小时到达有多长呢?我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来体会1小时,有这样一个情景:
一节课和两个课间就是一小时;秋游开车行驶路程的时间;我校游泳课1小时;看三集动画片的时间需要一小时 ;
看三集动画片是一小时,那看一集《喜羊羊》大约多长时间呢?让学生在这个思考过程中体会生活中还有比时小的时间单位那就是分。
有了分,我们来仔细观察这块表,分针从12走到1是几分钟啊?
学生会说:老师是5分钟。
我会接着反问他们;分针从12走到1怎么会是5分钟呢?引导学生思考分钟每走一小格就代表一分钟。
那好了,我们知道了一小格代表一分钟,那么一分钟到底有多长呢?这次,我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三个活动。帮助学生体会一分钟:
首先,是让学生静静感受1分钟,学生感觉,哦,1分钟还是挺长的嘛!
接着请同学们想一想:一分钟能做哪些事情?
思考后,我设计了这样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亲身体验一下一分钟到底能做什么?
有了这样的体验:学生首先体会到了1分钟到底有多长?体会了时间的长短;同时让学生知道1分钟虽然短,但可以做好多事情,知道了时间的价值;最后,在实实在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上帮助学生理解1分钟这样的的时间单位。
2、体会时、分之间的关系
针对学生对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关系的确定还有些困难,我认为可能是学生对时和分的关系理解还不够,所以本节课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时针和分针的关系。
首先,出示的这样一块表,请同学们观察分针是怎么变化的?
学生在观察后可能会说:分针走了五分钟。
那么时针呢?学生看了看会说:时针没有动。
老师接着追问:如果分针再走五分钟呢?这时就有争议了,有的同学会说:时针没有动;有的会说:时针一定会动的。那么时针和分针到底怎么动的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块表,我请同学们仔细看,认真看,看完后,我就引导学生来讨论:通过你们刚才的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会说:我发现,时针走的慢,分针走的快;有的会说:我发现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还有的会说:1时=60分。
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回答,进一步总结引导学生思考:1时=60分。
同时适时的向学生介绍有关时间的数学史:
时间的进率是古巴比伦人创造的,古巴比伦人在数学的发展历史中有着伟大的贡献,为了纪念他们,就规定
1时=60分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就要进行下一步了,就是本课的重点:认识几时几分。
首先呈现的是这样的情景:出现这样四块表让学生尝试去认表,在尝试认表的过程中我想学生可能会出现这样几种方法,在确定几分的时候学生可能会这样说:
老师我是从头数的;有的可能会说:老师我是根据半时是30分,多一些或少一些来计算的;还有的更巧妙的就是根据乘法口诀算出来的。
针对学生的做法,教师要注意引导,最终和学生总结如何认识几时几分:时针刚过数字几,就是表示几时多,分针过了几个小格就代表几分钟。
3、认识几时几分
学生掌握了方法后,我们要突破难点了:
出示一块钟表后让学生认识是几时几分?学生一定会产生争议:有的会说是7时55分,有的会说是8时55分,那么到底是几时几分呢?我是这样帮助学生来引导的:请大家看,分针动了,它到12了吗?同学们会说:没有。现在呢?到了。现在是几时?是8时。那请你仔细回忆一下第一块表的分针到12了吗?同学们会说没到》没到12那是几时几分呢?同学们恍然大悟:哦,是7时55分,不是8时55分。
在引导学生看接近整时的时候,不仅要看时针还要看分针。突破了难点后我为学生准备了一首小儿歌:
时针刚过数字几,就是表示几时多,要问多了多少分,请你仔细看分针。
通过这样一个喜闻乐见的形式帮助学生认识了几时几分的方法。
最后突破了难点后,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了,给他么一个亲身体验的机会。让孩子在静态中认识时间,在动态中体验时间。
第三环节:解释应用
练习巩固
最后一个环节是巩固练习,首先,设计的是一个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情境,让他们用电子表的形式写出表上的时间。在写的过程中,4时5分的写法是个难点,教师要强调:当几分不满时的时候,一定要用0来占位。
第二个练习,是个巧妙性的练习。由于时针走的慢分针走的快 ,分针跑的太快了,所以分针掉了,你能根据时针的位置选择合适的时间吗?通过这样的练习进一步帮助同学们巩固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关系。
最后就是一个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的体验性的问题了,这道题不仅帮助同学们认识了几时几分,而且让同学你们体验了经过时间,为下一节打下基础。
回顾整节课,认识几时几分属于量预计量的范畴,本节课我通过大量的活动,解决了学生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时分是度量的单位。度量的观念不是一节课就可以建立的,今后,我还将继续这方面的探索。同时,我也感受到学生是我们的另一只手,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也就是“教师的讲基于学生的想”。
说课稿 篇2
首先,让我对这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
本课的内容是以谈论数学图形以及数数为主,主要要学习1~10的数词、 How many 问答句句型。
本节课的内容比较多,难度也比较大,学生容易把they are和there are的用法混淆,一节常规课往往比较枯燥,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很难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老师在处理这些内容时,将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以增加课堂信息量,使其题材丰富形象、形式活泼多样,让教学过程更具体化、细致化和人性化,并活跃学生思维,提高学习效果。
因此,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 语言知识目标:
2. 语言技能目标:
3. 学习策略目标:
4. 情感态度目标:
三、重点和难点。
新句型的理解及运用。
四、教学策略。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利用情景教学法,创设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猫捉老鼠”的故事情节,把一个生动有趣吸引的故事贯穿到整节课的学习中,让同学们愉快轻松地学习、理解和运用对话中的语言。
具体流程如下图:
首先介绍猫朋友,来学习数词;
然后创设食物被偷的情景,通过审问老鼠的环节来呈现和操练句型;
接着通过救老鼠的环节感知课文内容;
最后,师生帮助老鼠改过自身,学习课文。
介绍猫朋友—食物被偷—捉、审老鼠—救老鼠—帮助老鼠
学习数词—创设情景—呈现句型—感知课文—自学课文
下面,请让我来对这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分析。
在第一步,Warming up and review.的阶段
老师首先通过游戏出示小猫Tom身体的'某部位,让学生说说看到的是什么。如耳朵是由两个三角形组成的,鼻子是黑色的三角形等,并介绍今天的新朋友Tom.
(该环节的多媒体作为情景展示的工具,把信息技术整合到教学之中去,滚动地复习了之前所学的知识,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下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步,在学习和操练完数词以后,老师介绍可恶的小老鼠偷走了主人的很多食物,请同学们猜猜它到底偷了多少块cake. 引导学生用新句型来问答。我们来帮助小猫审问老鼠们到底偷的哪些东西,数量又是多少?
再由同学们以两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老鼠”和“小猫”的角色扮演,运用新句型来操练。(新句型的学习是本课中的重难点,在这一活动中,把常规课单纯的说教和机械的操练方式变为有趣的呈现,让学生直接从信息环境中获取知识,从而激发学习热情,达到有效的学习效果!
小猫的严厉和老鼠的惊惶、老实是表演活动的灵魂,而三年级的孩子们肯定会为此表现得热情投入,并能积极运用新语言,提高了语言运用的目的!)
请看,孩子们情绪高涨投入的表演!
在处理课文学习的问题上,老师将为孩子们呈现较为复杂的图形。引导Jerry的同伴想要把老鼠们解救出来,但必需回答三道问题才能通过。
(这时候,正是通过整合的信息,把复杂的课文内容简化,让同学们感知课文内容,减轻学习的难度。
也因为有了前面的学习和操练,孩子们能很轻松的自学课文,学习效果显然而见!)
语言的学习只是一种手段,最终的目的还是看能否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则是达到促进语言的综合运用的目的。在这种特定的情景下,他们在语言的综合运用过程中自然表现得非常热情和投入,学习效果也显易而见了!)
最后,让我来说说本节课的特点:
在这节课上,(1)老师合理地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活跃课堂,化繁为简,轻松解决常规课难以解决的问题。
(2)强调把其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3)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为语言的运用创设了良好的环境,充分地体会了孩子主动学习的地位!)
说课稿 篇3
一、设计意图
幼儿时期是培养幼儿爱国情感的最佳时期。为了对幼儿更好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幼儿从小形成良好的爱国主义情操,我设计了本次音乐活动。结合学习歌曲的需要,我又设计了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整节教学活动。课件内容生动,色彩鲜明,动画效果突出,通过每页不同的画面来渗透了每句歌词的内容,便于幼儿对歌词的理解和记忆。
1、活动目标:《纲要》中指出,幼儿音乐教育的任务是“教给幼儿唱歌跳舞等粗浅的知识和技能,初步培养幼儿对音乐舞蹈的兴趣和节奏感,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等,陶冶幼儿的性情和品格。”教师结合《纲要》精神,对本次活动做了目标定位:
(1)能够运用正确的方法演唱歌曲;
(2)吐字清晰,曲调、节奏准确;
(3)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2、活动重点:理解歌词含义,完成演唱歌曲。
3、活动难点:附点音符、八分休止符、切分音的唱法。
4、活动准备:升旗图片、小木棍、红亮光纸、黄色亮光纸五角星、胶水、棉棒、湿巾、课件《国旗红红的哩》。
5、环境布置:为了结合活动的需要丰富幼儿的视觉感受,突出歌词的内容,我又在活动区内创设了环境,将亮光纸做的国旗粘贴在了活动区内,便于幼儿在活动开始的时候直接的观察国旗,为活动创设了浓郁的爱国氛围。
6、说教法:本次活动以集体活动为主,分组操作、讨论为辅的方式进行。
7、说学法:本次活动运用了观察法,视听结合法,操作法,讨论法来使幼儿获得以下方面的有益经验
(1)培养幼儿音乐的兴趣和音乐的审美感;
(2)能运用正确的方法来演唱歌曲,有感情的表现出歌曲的激昂;
(3)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情操,增长智慧。
二、具体说明教学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一、开始部分
教师带领幼儿边唱歌曲《走路》边模仿歌词动作走入活动室内,带领幼儿进行发声练习,并复习了上节课学习的歌曲。然后幼儿随着歌曲《国旗红红的哩》来进入活动区内观看图片。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我国的国旗,在来看一下人们在国旗下进行什么活动。通过随歌曲进入活动区认识国旗,激发幼儿好奇心,熟悉歌曲主旋律,让幼儿明确本次学习内容与国旗有关。幼儿活动方式是分散自由活动,以观察为主,互相讨论为辅,教师在活动中关注幼儿是否在认真观察图片和国旗,在讨论时是否与图片有关,同时起到组织幼儿观察和讨论的作用。
二、基本部分
(一)教师请幼儿说一说。
教师:小朋友,你们在活动区内看到了什么?国旗是什么颜色的,星星是什么颜色的有几颗?几颗大,几颗小呢?人们在干什么?我这样做是,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对国旗进行初步的了解,幼儿参加活动的方式是集体活动个别回答问题,教师在活动中关注幼儿的回答内容是否准确,同时起到提示幼儿回答问题的作用。
(二)教师带领幼儿结合课件学习歌曲
1、观看课件1出示国旗动画图片。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看课件,欣赏歌曲好吗?我是这样想的,让幼儿通过观看动画进一步对歌曲有所了解,并结合图片来熟悉整首歌曲的歌词内容。使幼儿便于对歌词的理解和记忆。幼儿参加活动的方式是集体观看课件个别回答问题。教师在活动中关注幼儿回答问题是否准确,是否真正的理解歌词内容。同时起到操作课件,提示幼儿理解歌词内容的作用。
2、观看课件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随着课件学习歌词好吗?这样做是,让幼儿随着课件结合图片,分句的学习歌词内容。幼儿的活动方式是集体齐学歌词。教师在活动中关注幼儿在学习歌词时是否认真,复述是否流畅。同时起到操作课件,辅助幼儿学习歌词的作用。
3、请幼儿随着课件的演示来欣赏长城的景色,起到歌词和歌曲的衔接作用。
4、观看课件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来随着课件学习歌曲好吗?重点学习符点音符、八分休止符、切分音的唱法。通过运用课件来学习歌曲的唱法,加深幼儿对于歌词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打破了教师教,孩子学的传统教学手段。幼儿的活动方式是集体学习歌曲唱法。教师在这活动中关注幼儿是否认真学习歌曲的唱法,对于符点音符、八分休止符、切分音的唱发是否准确,有无不开口演唱的幼儿。同时起到操作课件、辅助幼儿学习歌曲的作用。
(三)教师带领幼儿重新观看课件,集体、分组让幼儿演唱并指导、纠正幼儿错误的发音。这样做是,让幼儿重新的'整体演唱,使幼儿在演唱时做到歌词连贯、吐字清晰,节奏准确等,加强巩固幼儿对歌曲的掌握。幼儿参加活动的方式是集体、分组相结合。教师在活动中关注幼儿对于符点音符、八分休止符、切分音是否掌握,在演唱时歌词,曲调是否准确。同时起到操作课件,指导、纠正幼儿错误发音的作用。
(四)教师向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小朋友,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我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要时刻的记住我们是中国人。通过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幼儿从小形成良好的爱国情操。幼儿参加活动的方式是集体教学。教师在活动中关注幼儿是否认真的听老师讲解,同时起到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
三、结束部分
粘贴活动“我爱国旗”教师,小朋友,我们认识了国旗,现在我们一起来做面小国旗好吗?我这样做是,通过幼儿动手粘贴,加深幼儿对于国旗的认识,结合了歌曲的伴奏,让幼儿对歌曲又进一步的加深了记忆。幼儿参加活动的方式是分组动手操作。教师在活动中关注幼儿粘贴是否准确,星星的位置是否准确,是否有不动手操作的幼儿,粘贴完毕的幼儿是否用湿巾擦手,是否保持了环境卫生。同时起到组织,指导幼儿粘贴的作用。
四、效果预测
通过本次活动,在认知方面希望幼儿在原有演唱技能的基础之上,学会附点音符、八分休止符和切分音的唱法;齐唱时,能在节奏、速度、表情方面和谐一致。能在智力开发方面,希望提高幼儿的音乐听力、记忆力、感受力等。在能力培养方面,希望能提高幼儿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活动中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个问题:
1、在演唱时,幼儿对于符点音符、八分休止符和切分音的唱法错误;
2、对于歌词的第四、第五句里的“哩”和“啦”的顺序弄混;
3、在演唱时,不能表现出歌曲的节奏鲜明和情绪的激昂;
4、在粘贴时,对于大星星和小星星的数量及位置弄混。
说课稿 篇4
说教材:
这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文章。这组课文为我们展现了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金钱的魔力》选自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短篇小说《百万英镑》。课文主要讲了“我”到裁缝铺买衣服时,先遭到冷遇,而后由于拿出了一张百万英镑的大钞,又倍受关照的故事。作者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小市民以钱取人、金钱至上的丑态。文章主要采用前后内容对比的方法,通过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变化来刻画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托德和老板的性格特点,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3、激发学生阅读外国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根据课文内容了解托德和老板的性格特点,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以后的写作中学会运用。
说教学程序:
本课拟一课时完成,全文的教学主要有以下四个环节。
一、揭题解题
1、金钱:百万英镑。概述故事背景:一个富豪之家刚接过钱去时,—————就像——————
向那张钞票瞟了一眼时,—————就像—————
看清楚了那张钞票时,————————就像——————
讲到第二句时课件拓展火山边上凝固起来的熔岩图片,让学生通过具体可感的实物来理解这个恰切的比喻。
第三句学生可能会说:看清楚了那张钞票时,他再也没有了那份傲慢与神气,就像焉了的茄子,毫无生气。
看清楚了那张钞票时,他的脸色大变,就像刚被领导批评过的犯错的职员。
看清楚了那张钞票时,他用仰视的神情望着托德,就像见到了大财神一样。
3)指导朗读。
马克吐温的描写就是与众不同,同一张脸在短短的时间里就有了这么多的变化。这都是因为有了百万英镑,这时二次回扣课题读——这就是金钱的魔力!
(二)老板的'形象——自读交流
1、找出文中有关老板的各种描写,谈谈对人物的感受。完成---------------的老板,并从文中找出依据。
2、交流:惊喜万分、语无伦次、说话啰嗦、世故圆滑、见风使舵、毕恭毕敬等。
3、小结:是什么使他变成了这样呢?——百万英镑,这时三次回扣课题读——这就是金钱的魔力!
通过这一环节的自读交流,学生头脑中许多鲜活的词语就派上用场了,课标中也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学生在交流中感悟了人物的特点,也在运用中积累了词语。真是一举三得。
四、主题升华
1、出示说话训练题目:
因为没钱,我——,托德——,老板——。
因为有钱,我——,托德——,老板——。这就是金钱的魔力。
2、对金钱的魔力是否有了更新的认识?
3、可是我要告诉同学们:生活中没钱不行但钱也不是成能的,我们应该正视金钱,别做金钱的奴隶。
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他经历了美国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马克吐温的《镀金时代》、《汤姆索亚历险记》《王子与乞丐》等作品,描绘了一幅幅形象资本主义社会的幽默画。这些作品读来亲切、自然,充满轻松的幽默又蕴涵深刻的批判意义,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喜爱。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在校本教材中,插头的安装是第一章“电工”中的第四节内容。插头的安装需要学生在前期能够掌握导线的正确剥线、导线与接线柱的连接中的压接式连接方法的基础上才能完成的。无论是在上科版,还是在上教版,压接式的安装方法都有比较详尽的介绍,压接式是电路安装部分的重要技能之一,而插头的安装则是压接式安装的典型案例之一。在生产生活中,插头的应用也非常广泛。插头作为家庭电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学生的生活也是密切相关的,掌握插头的安装技能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说学情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华实的初二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思维活跃,也开始学习了物理这门课,有了一些基础电路的知识。生活中常见的插头一般都是单相两极插头或单相三极插头,针对初二的学生,我选择了难度稍大的三极插头来安装,从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自主探究的意识。
三、说教学目标
本课的知识点主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插头的分类,知道三极插头的外部结构和内部结构;技能是学会正确的安装插头。由于插头的正确安装离不开对插头结构的了解,因而需要学生能够学会观察插头的实物、识读标识并为正确的安装插头在知识层面上打下基础。插头的安装环节主要通过老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的方式来完成。
本课的重点是“总结接线规则,正确的连接相线、零线、接地线”。只有学会观察插头的外部结构与内部结构、获取信息,分析总结出接线规则,并能够从安全的角度分析走线、正确的连接相线、零线、接地线,最终才能完成插头的正确安装。
本课的难点有两个:一是“白色护套层剥除的长度的确定”;二是“相线、零线、接地线绝缘层剥除的长度的确定”。这两个难点需要学生会观察插头的外部及内部结构,从中获取正确的接线规则,从而知道相线、零线、接地线的接线位置,并且分析出相线、零线、接地线的正确走线,才能正确地确定白色护套层剥除的长度,并到相线、零线、接地线绝缘层剥除的长度的正确确定。这些都需要学生能够学会“会观察、能分析、有结论”的自主探究式学习。在“插头的安装”这节课中具体实践就有些困难,比如说,对于观察到的信息不知怎么去提炼;动手操作了却不会加以分析;甚至是对操作的结果作了错误的判断等。
四、说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
本堂课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五个环节:
(1)导入。
(2)了解生活中常见插头的分类。
(3)知道三极插头的`外部结构和外部结构。
(4)插头的正确安装步骤。
(5)交流与评价。本课主要采用探究引导。
本课的第一环节是导入。通过问题与图片展示,向学生展示插座与插头,引出本课的主题:插头的安装。
第二环节通过图片及例子分析,带领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插头的分类,联系生活,同时也激发起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第三环节由学生自己观察插头的外部与内部结构,老师提示、学生总结接线规则,为后续插头的安装作铺垫。
第四环节是探究操作。在学生知道插头的结构、得出接线规则的基础上,老师扮演指导员的角色,引导学生逐步探究完成:确定白色护套层剥除的长度;确定相线、零线、接地线的走线;确定相、零、接地线绝缘层剥除的长度;接线;安装。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如何去探究,根据安装要求来进行总结,让学生初步学会“会观察、能分析、有结论”。这一环节包含了这节课的难点与重点,也是课堂中用时最长的环节。
第五环节是评价交流。旨在通过评价交流学生的作品,一起查找、交流安装中容易出现的典型错误,从而加深对于插头的接线要求的理解与记忆,并提高学生评价作品的能力。
说课稿 篇6
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
我是来自三中的…
我说课的题目是《马说》,它是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五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这篇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通篇写马,实则写人。以千里马不遇伯乐喻贤才难遇明主,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文章对自己不着一字,愤懑不平之情和穷困潦倒之感却充溢其中。
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引发学生的思考:当代千里马是否也要依赖于伯乐?
通过这篇文章的教学,我准备达到以下目标:
1、 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这一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根据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 理解作者的思想,领会文章的寓意。因为新课标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的要求
3、 引导学生认识到只要人才保持良好的心态,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持之以恒,就能实现自己的宏图大志。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树立远大理想,不断完善自身素质,成为坚毅、执着、博学、谦逊的人才"的育人目标。
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来表述自己的观点,生动形象而寓意不言自明,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
在教学思路和理念上我遵循以下几点:
1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对于初中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学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2语文学习要与时俱进,引导学生充分正确地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查资料的能力和习惯,并且在网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按照以上思路,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教法:
1自主学习法 要求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如课前预习、课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后及时复习巩固等。经过自学,应基本读准字音、理解课文内容。 2诵读品味法 要求学生在,扫清文字障碍,初通文意后,能通过反复朗读,读出文中的韵味,还课堂以朗朗书声。通过读可以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优秀文化的精神。
3创造性学习法 要求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大胆创新的`精神。
课前预习
1、 通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给生字注音;
2、 对照课文注释与工具书,口头翻译课文,读懂课文大意;并整理出预习中解决不了的疑难字词;
3、 利用网络或书籍,收集有关韩愈及有关"马"的资料和文学作品。
新课标提出"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之所以布置这样的预习题目,它的好处在于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过程
1 马的世界 让学生总结带"马"字的成语及与马有关的文学作品。
这种导入既锻炼了学生自己动手查阅资料的能力,又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还将他们带入了文章情境。
2 解读标题 标题为"马说",实则为"说说马",即发表一些关于"马"的看法,于是引出对"说"这种体裁的介绍。(用多媒体展示)
3 讲解背景故事 这一项由学生自己完成。
4 朗读课文,解读文本
叶圣陶语"非读无以训练语感,非读无以激发美感"当今语文教改气氛活跃,新观念、新教法层出不穷,但溯本求源,探其精髓,都要求勿忘"读"这个本。所以,这个环节就是"边探究文本边朗读,解读到一定的深度,朗读也到位了。"按照这样的指导思想:
第一步:探讨"食"字的读法,带动对这个字的理解,然后教师范读。范读是为了体现教师的示范和楷模作用。
第二步 一个学生朗读,然后全体朗读。这样是为了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
第三步细读课文、疏通文意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着重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将不能解决的字、词或句记录在本子上,全班进行交流。基本由学生自己解决,教师点拨,同时引导学生划出本课的重点字、句;框出通假字,找出常见的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教师进行归类板书。(课件展示板书)新课标要求学生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我设计这个环节,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扫清字词障碍,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并积累和掌握一些文言文中常见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通假现象,培养学生依据文脉推断词义的能力。
第四步 个别学生朗读,学生集体评议,并说明理由。这样学生的诵读必须建立在对文章的理解上。学生的评议可能回涉及到这么几点:(1)5个"也"字句的语气(2)最后一段刻画食马者愚妄无知嘴脸的句子和自问自答的句子的语气。(3)整篇文章所蕴涵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激疑"和帮助"解疑".
第五步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把握正确语感、语气进行朗读。
5 精品细读 教师此时应提出提纲挈领的问题让学生对文章做更深一步的理解。"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至此,学生已较透彻地把握了文章。接下来该呈现出文章最实质的内核了,"文章是说马,但作者真的只想说马吗?"学生就很容易找出"千里马、食马者、伯乐"的寓意了。
6了解作者 依据文章推测作者此时的处境和所怀有的感情。然后让学生介绍查阅资料所了解到的韩愈,和刚才的推测相印证。如有欠缺,教师作补充。
7 情感延伸 你如何看待当代社会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
对这个问题,教师应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但对较消极的学生要适当地进行鼓励。
新课标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就适当的话题即席讲话,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我设计这一环节, 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对文章内涵的拓展延伸,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说课稿】相关文章:
《翠鸟》说课稿11-22
《赵州桥》说课稿11-26
《乘车》说课稿11-28
《掌声》说课稿11-28
养花说课稿11-29
《爱莲说》说课稿11-30
穷人说课稿12-01
对鲜花说课稿12-03
《望月》说课稿12-04
《荷花》说课稿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