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说课稿集合10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10篇,欢迎大家分享。
说课稿 篇1
说学习内容
三角形的面积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84至86页的内容。这个内容是在第八册认识了三角形,学会计算长方形的面积以及刚学习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与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联系在一起,为以后学习圆面积和复合图形的面积计算起到铺垫作用。运用拼摆、旋转、平移的方法把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锐角和钝角三角形分别变换成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得出三角形的面积等于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然后归纳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说学习目标:
1.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
2、正确运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3、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理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学习难点:理解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我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1、发展迁移原则。运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在整理旧知的基础上学习新知。
2、加强学生动手操作。在学生拼摆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课件演示,采取旋转、平移的方法,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加深学生对三角形面积公式来源的体验和理解。
学习方法上我侧重以下几点:
1、学会以旧引新,掌握运用知识迁移、学法迁移进行学习的方法。
2、操作实验法。学生自己动手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摆出自己学过的图形,弄清三角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关系。
3、学习讨论法。在操作实验的基础上,讨论三角形的`底和高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的关系,从而总结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针对上述内容的需要,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程序:
说学习过程
一、激趣定标
(一)激趣导入
1.出示平行四边形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板书: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2) 一个平行四边形底是2厘米,高是1.5厘米,求它的面积。
2.既然平行四边形都可以利用公式计算的方法,求它们的面积,三角形面积可以怎样计算呢?(揭示课题: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三角形的面积”(板书)
(二)学习目标
1.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 2、正确运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3、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说自学互动(适时点拨 )
(一)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1.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
(1)教师参与学生拼摆,个别加以指导
(2)学生演示拼摆图形
(3)讨论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能帮助我们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吗?为什么?
②观察拼成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2.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
(1)组织学生利用手里的学具试拼.(指名演示)
(2)学生演示拼摆图形(突出旋转、平移)
教师提问: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3.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来拼.
(1)由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演示拼摆图形
4.巧问质疑
(1)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都可以转化成什么图形?
(2)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3)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5、引导学生明确: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②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同时板书)
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同时板书)
④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同时板书)
(3)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为什么要加上“除以2”?(强化理解推导过程)
板书:三角形面积=底×高÷2
(4)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面积,用a和h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那么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什么?
(三)正确运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1、教学例2
红领巾的底是100cm,高33c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1)由学生独立解答.
(2)订正答案(教师板书)
(四)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通过学生利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对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
三、测评训练
通过测评训练,测评学生所学的新知识是否掌握,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计算速度。
四、小结
同学们真棒,大家都发现,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一个长方形。运用拼摆、旋转、平移的方法把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锐角和钝角三角形分别变换成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得出三角形的面积等于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然后归纳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五、板书设计、
这样板书设计使学生一目了然,工整、简单、明白。
说课稿 篇2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少版中学美术教材第16册第3课《变迁中的家园》一课,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课件)。
一. 教材分析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变迁中的家园》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这一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如何去画家园,教材选取了各种不同表现技法、不同角度的房屋建筑图作示范,引导启发学生去发现身边的美。从七年级画静物,画人物,到八年级画风景,画家园,形成了中学阶段美术基本技能的一个系列教学,通过看看、画画等方法表现日常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本节课主要面对的是中学八年级的学生,这一年龄的学生也许想象力已经开始遭遇瓶颈,但动手创造能力却是非常活跃的时期。上一课进行了校园风景的写生,为本节课的再创作打下了基础。结合学生的学龄特点,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建筑物的观察和感受,认识建筑之美,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过程与方法:初步掌握基本的透视规律,学会运用一定的美术工具表现建筑物。
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对常州老房屋和现代建筑的欣赏,体会生活中的艺术美,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家园。
教学重点:正确运用透视规律来描绘家园。
教学难点:透视在建筑物中的表现。
二. 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中我采用演示法,谈话法,范例教学法进行教学,以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通过范例的欣赏,感受美的过程,去发现美,创造美。
在学法上,主要通过欣赏、比较、谈话、动手画画等方法相结合。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发现并归纳,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结合教法和学法,采用如下教具和学具:多媒体课件——《变迁中的家园》;水彩笔、麦克笔、彩色铅笔等各种绘画工具。
三. 教学过程
为了使学生能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创造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1、欣赏图片 创设情境畅谈感受(5分钟)
在优美的音乐中,课件中展示常州的一些老房子和一些有名的建筑风景,让同学们看到常州的旧容新貌,在教师的引导下畅谈感受。通过欣赏造型各异、风格独特的各色建筑物,为后面创作做好铺垫。
师问:你能认出这是我们身边的什么地方吗?你觉得这些图与画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从而归纳出技法上的`不同;角度上的不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感受身边房屋的变化,体会出生活的巨大变化,懂得去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在培养审美能力的过程中渗透了对家乡美的情感教育。
2、激情p k 归纳知识 化解难点(10分钟)
用游戏方式比赛画房屋。通过短时间的绘画比赛,主要是为了发现学生在构图和透视上的缺陷,从而引出难点,化解难点。找几张学生的作业来讲解透视,老师再结合建筑图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平行透视,什么是成角透视。
【设计意图】以游戏的方式来突破难点,既活跃气氛又使学生对后面的学习充满兴趣。
3、教师示范 板演步骤显示重点(5分钟)
教师在投影下快速示范画房屋的步骤,先整体构图,再画主要房屋轮廓,再画次要房屋轮廓,再画出周围背景轮廓,再从主要房屋到次要房屋到背景的细节勾勒,再着上适当的色彩。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示范,使学生清楚明了如何去画一座房子,如何去画一群建筑物。从而也明白了如何去设计建筑物。
4、大胆创作 尽情发挥创造美丽 (20分钟)
为了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我把作业定为对校园风景的再创作,运用近大远小、近长远短的透视规律,从学生自己的审美角度对校园环境重新创作。技法不限,在再创作过程中,教师着重强调学生要注意透视正确,色彩搭配协调。在学生创作作品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诸如:材料的选用、颜色的搭配等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借鉴,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挖掘校园的美丽,再创美丽校园。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创造,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5、展示欣赏 相互评价感受美丽(4分钟)
在学生绘画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从技法、角度、透视、色彩等方面尽情感受学生创造的美。评选出最佳绘画奖,最佳设计奖,最佳色彩奖,最佳视觉奖等奖项激励学生。
【设计意图】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6、课堂小结:(1分钟)
教师根据同学们在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总结,展示、分析、表扬画的扎实的同学,最后设计一小段结束语:本节课主要在于基本技能的训练,通过老师的查看,同学们能用不同材料从不同角度来表现房屋的美,我相信只要你们做个有心人,定会发现你身边的更多的美,并能运用你们灵巧的双手创造许多美来点缀你们的生活。使每一天都更加美丽。
【设计意图】这样的小结,目的是延伸课堂教学,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把爱美的心悄悄溶入爱家乡爱生活之中。
四. 板书设计:
美术课的板书应融画与书一体,在教学中应将作画过程与板书相配合,将范图、多媒体课件相对应,做到和谐一致。 根据教学活动的安排,板书分如下部分:
变迁中的家园
透视:平行透视、成角透视
绘画步骤:——构图定位
——绘基本形
——刻画细部
——着色
说课稿 篇3
说教材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一课是人教版课程标准试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一篇介绍名扬中外的古代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的略读课文。
在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作者先对清明上河图做了简单的介绍:图画的年代,作者,大小,画面内容,目前保存的情况。
短短的几句话,所含信息量却很大。后面的几段,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画面上的内容。先是概说画面上的人物很多,主要是从人物所从事的行业之多来表现的;然后讲画上的街市热闹非凡,介绍了画面上各种人物的形态;之后,选择了一个小的场景加以具体生动的描绘;最后,简单写出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是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一、 说学情
我班三年级的学生学习的习惯好,特别愿意提前预习课文,搜集有关资料,对于本课来说很有益处。因为本课的历史背景与学生的'生活相距深远,让学生在课前搜集有关《清明上河图》的资料,如画册,邮票。但本班优等面少,中下等面多,在教学中应让每位学生都参与进来,用有意思的教学环节去吸引住每位学生。
二、 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3.培养自学能力
三、 说教学方法
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我把握住中年级略读的教学学要求,在教学时将语言文字训练有机融合。主要通过“合作探究”和“朗读感悟”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采取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多方位合作方式,引导有步骤、按计划的学习。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抓住总起句、重点句,利用词语推敲等方法,精心设计多种形式的语言训练。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以声传情,引导学生感悟文章蕴含的人文内涵。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致力于怎样读懂。整个教学过程中,合作研讨、辨析比较、朗读悟情、综合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将交替使用。
四、 说学法俗话说
“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教师要成为“善教者”,就必须进行学法指导,根据本课特点,着重指导学生运用以下方法学习课文:
1、 通过感情朗读、合作朗读、观察图画等训练形式来读懂句子,领会含义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2、 本单元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专题,本课是本单元的略读课文,因此在本课学习中,让学生根据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对照图画反复朗读描写画面内容的三个自然段,感受《清明上河图》画面的生动,初步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3、 继续学习有效合作、探究的方法,发展合作能力。
五、 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紧扣课题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入情。我联系本单元专题谈到:同学们通过上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祖国历史的悠久,中华民族那令世人惊叹的中华文化,也认识了许多伟大的诗人、画家、思想家。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北宋时期的大画家张择端。他画了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我边说边板书课题: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让学生齐读课题,并问:你看到课题有什么想法和问题呢?学生积极提问“这幅画画的是什么?”“北宋时期的大画家张择端给这幅画取了什么名字?”等等。学生对课文有了想法,激发了学习课文的兴趣,从而给课文的学习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二)自主阅读,理解内容我肯定学生的质疑后问:平时我们遇到问题都是怎样解决的?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学到的学习语文的方法,并让学生选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按照阅读要求自学课文。
(三)全班交流,取长补短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注重发扬学生合作探究精神。学生只有真正地动起来,才能获得真知,提高能力。设计时,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量和方式,注重集体学习和个人学习时间的协调,以及合作探究性学习方法的随机指导。
在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之后,我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交流时间,交流各自读懂了什么。学生交流的内容,大都是对《清明上河图》这幅画的了解,包括它的年代,作者,大小,画面内容,以及历史意义。紧接着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把《清明上河图》这幅画配上音乐、解说生动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在让学生课文描写的与图画内容相对应的部分,使学生在交流中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
(四)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教师启发思考:为什么说《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学生自由读课文,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准备读给大家听。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五)回顾,畅谈本单元的其它几篇课文也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认识了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老子,领略了巨人盘古开天辟地神话的魅力,还欣赏了劳动人民智慧和才干的结晶──赵州桥。
随机出示课件,课件相继展示孔子拜师、盘古开天辟地、赵州桥的插图。读了这些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畅谈感受,体会到民族文化的灿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等。我总结: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同学们一定已经收集和阅读了很多这方面的资料,请继续准备,下次我们将作专题交流和展示。
说课稿 篇4
一、教材方面
这篇课文十分浅显,但浅显的文字中包含了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孝敬父母”。教学时,我觉得给二年级的孩子们不必讲过多孝敬父母得道理,只要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是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见了一个儿子”这个问题,引导孩子讨论就可以了。
二、说目标
《三个儿子》这篇课文,分为两课时,其中,我所讲的是第二课时。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有以下两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分角色读。
(3)学会体贴、孝敬长辈。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在本文内容中,人物对话多,抓住人物对话,揣摩人物情感是教学的重点。把“明明是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见了一个儿子”这个问题作为教学的重点。
四、说教法
《语文课标》明确指出“学校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感知、感悟。受到情感熏陶”因此我在讲解本课时,预设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复习巩固 导入新课
在复习时利用“摘苹果”游戏,检查孩子们对生字掌握情况,要求孩子们读准音,记住字形。在这个游戏中,我采用适当的鼓励方式,如摘下的果子送给孩子,抓住低年级学生好动的特点,启发引导学生。孩子们也表现的不错,纷纷发言,争夺果子,还发挥想象力,利用编字谜,形近字,熟字加偏旁等识字方法记生字。
(二)营造情感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对课文的学习、理解,离不开情感参与。激发学生的情感,就激起了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动力。因此,让孩子们回忆妈妈的夸奖,模仿妈妈夸奖时的动作、神态,营造一个换位思考的空间,为后面揣摩人物的内心,表达人物的情感奠定了基础。同时老师也很自然地导入到新课学习。
(三)尊重教材特点,自读自悟,合作研讨
我在这里设计了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引导孩子找出对话,并启发学生学妈妈语气读出来。然后我用贴卡片的方式,把重点语句贴在黑板上,这样既让孩子揣摩三个妈妈的心理,又能很自然地完成板书。第二个环节抓住重点语句“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中的一个……一个……另一个造句,培养孩子说话的.能力。
(四)进一步读课文,体会孝敬父母的美德
让孩子模仿老爷爷说的话,“三个儿子?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孩子”从这句话中懂的“孝敬父母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五)模拟文本情景,促进情感升华。
让学生回忆爸爸妈妈曾为我们的付出,给我们的关爱,并在心形卡片上写出最想对父母说的几句心里话,感谢父母的养育和关爱。使情感得到升华,进一步流露出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各位领导、老师,以上是我对《三个儿子》的说课,不论是教学设计,还是各位同行提出宝贵的意见。
谢谢!
说课稿 篇5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号选手,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沪科版第八章第四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我的教学过程设计是这样的:
首先通过一个开放性实验引入新课,如何不直接用手将纸片拿离桌面?学生可能会想到用吸管吸气摩擦吸管等方法,在学生情绪高涨的时候教学生一招,用吸管吹气,(演示)问学生: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那么一起来探究一下。
带领学生进入探究环节,先让学生猜想一下:向两张纸中间吹气,会发生什么现象?然后让学生分组做下这几个实验看自己猜想是否正确,要求学生在实验中注意做了什么,发生了什么变化,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三个实验共同点是吹气,吹气改变的是什么?气体流动的速度。发生了什么现象,向中间靠拢,谁的作用?这个地方可适当进行点拨。气体压强。之前为什么不动,压强相同。之后为什么会动,压强变化了,而吹气是改变中间的气压,所以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是不是这样呢,我设计了一个实验来验证。这是一个改装的压强计,两面都与大气相连,当这端气压变大时,这边液柱下降,反之升高。直接这样做实验效果不明显,所以我改装了一下,让压强计可以旋转,这样效果就明显了,我吹气试试,液柱升高,说明结论是正确的。通过用水流做实验说明液体也符合这一结论。这样就得到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如果是上下表面存在压力差呢?让学生做用漏斗吹乒乓球实验,并让学生分析乒乓球不下落原理,上下表面压力差合力向上克服了重力。
克服重力,翱翔于天空,自古就是人类的梦想,看一则新闻图片:这是一位农民通过自我努力,自制了一架飞机实现了蓝天梦。飞机怎样才能升上天空呢?给学生介绍仿生学,飞机的机翼就是仿照鸟的翅膀做成的。这种形状有什么功能呢?我们用实验来探究一下,我做了一个机翼模型,让空气流过模型,观察发现凸面流速大。为了使实验更准确,调换一下小球的位置,(展示小球),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机翼上方流速大压强小,下方流速慢,压强大,上下方存在压力差,它们的合力向上即飞机的升力。飞机就是靠这一原理升空的。再通过模型模拟实验进行验证。
说道仿生学我们像动物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我设计了几个应用拓展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第一个不可思议的'灰鹅、水翼船、汽车尾翼;第二个草原犬鼠的空调系统;第三个飘柔广告视频,让学生找出违背科学规律的地方,说明广告是摆拍的;而且存在安全问题。河南铁路高速发展,在这里顺便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最后再回到课前的问题,再教学生一招,看是不是很壮观呢?地上弄得很乱,不要紧套上一个过滤网,收拾下就好了,吸尘器就是这样制成的。
课后作业:让学生把探究带回家,一是不要鼓风机也能做吸尘器实验,办法总比困难多。二是思考有何提高实验显示效果。三是利用互联网学习。
说课稿 篇6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一、说教材:
1、今天我说的《邮票的张数》是北师版四年级数学第八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教材首先呈现了一家人交流姐弟二人集邮情况的情境图,并提供了三个数学信息和一个问题,以引导学生根据有关信息解决问题。然后,选用两个信息姐姐邮票的张数是弟弟的3倍和我和姐姐一共180张邮票,来引导学生通过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找出姐姐的张数+弟弟的张数=180的等量关系。
2、教学地位:本课是在学习了 等式性质(1)和等式性质(2)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后面学习较复杂的方程和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打好基础。
3、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姐、弟二人的邮票的张数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解形如2x-x=3这样的方程。
(3).在列方程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4、教学重点、难点:为了使学生能比较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寻找等量关系,画出合理的线路图。
教学难点是: 解方程的'书写格式。
二、说教学方法: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出发,为了更好的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化解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操作发现(或观察比较):教师利用多媒体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再让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使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探索新知,理解新知,应用新知,从而巩固和深化新知。
(2)巧设疑问,体现两主:教师通过设疑,指明学习方向,营造探究新知的氛围,有目的,有 计划,有层次地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观察、比较、讨论、研究等活动中参与教学全过程,从而达到掌握新知和发展能力的目的。
(3)运用迁移,深化提高: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培养学生利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三、说学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归纳、概括出列方程的主要步骤。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动提问。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找准了新知识的起点,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拓展延伸: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充分经历了操作、观察、比较、想象、推理、反思、归纳、概括等数学活动与数学思考,发现了列方程的关键是找等量关系。充分的探究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合理的推理能力,又有效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运用新知,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针对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有层次、有针对性地设计上述练习,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新知的理解。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拓展练习,可以深化教学内容,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四) 反馈 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四、说板书: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明白列方程解方程的关键以及书写格式。
板书设计:
邮票的张数
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姐姐有3x张邮票。
x+3x=180 想:一个x与3个x合起来就
4x =60 是4个x
x=45
3x=453=135
答:弟弟有45张邮票,姐姐有135张邮票。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走进意象艺术》属于高中美术鉴赏模块,意象艺术属于三大美术类型之一,是介于具象艺术和抽象艺术之间的综合的艺术类型,兼有两种艺术的特点,也为学生后续学习难理解的抽象艺术打下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说学情
高中阶段的学生具有更强的探究精神,思维比较活跃,见解独到,同时观察能力与感知能力增强,在美术学习中也希望了解更多本质性的、美术理论方面的知识。但是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绝大部分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判断标准普遍都只有一个标杆--就是“像”或者“不像”,所以吸引学生兴趣点,使学生以客观的态度学习欣赏意象艺术是教学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和认识什么是意象艺术,如何来辨析意象艺术。
【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分析,初步掌握什么是意象艺术,通过对意象艺术的艺术形象和艺术语言的分析,以及艺术家的意图方面来辨析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意象艺术的创作构思,提高审美素养,开阔眼界,理解多元化艺术。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物象多视角表达的两种方法即平面表达和立体表达。
【难点】
能理解物象多视角表达的方法,并用手绘线条的形式表达物象的多个视角。
五、说教法、学法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美术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与学法:教法为情境法、展示法、实践练习指导法,而学法则用自主探究法、比较分析法。
六、说教学准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我做了如下的准备:PPT课件。
七、说教学过程
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出发,我将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变静为动,融声、形、色为一体,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环节如下:
环节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精心设计好导入,无疑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一步,它的目的是引人入胜,使学生兴趣盎然的揉入到活动中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将展示《布罗格利公主像》与《带帽的妇人》,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不同。在学生对意象艺术有一个直观感知后,继续引出这样的一个故事:当年有一位女士看到《带帽的妇人》后,便问马蒂斯“难道我们女人都像您画的那样子吗”而马蒂斯却回答到:“夫人,那不是一位女士,那是一幅画”。通过设疑的方式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意象艺术的兴趣,让学生把精力集中到课堂中来。
环节二:欣赏作品,探究意象艺术
根据费德门教授提出的美术鉴赏的程序“描述——分析——解释——评价”,我确定我的基本环节为:感知怪异—分析怪异—理解意象艺术。
(一)感知怪异
在感知怪异环节,我或多媒体展示一系列的意象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谈一谈对这些作品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在学生答出怪异时我会继续追问:为什么会有“怪异”的感觉?师生共同总结出画面夸张。在这一环节通过对名画的认识,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认识意象艺术的特别之处。
(二)分析怪异
在学生感受了意象艺术的“怪异”后,展示《圣维克多山》油画和圣维克多山实景照片,引导学生对比赏析,师生共同探讨出艺术家表达传递出的不是艺术家的“眼”中之象,而是艺术家的“意”中之象,即“意象”,从而引出意象是画家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通过老师设问,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探讨,增强师生互动,使学生理解什么是意象艺术,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
对于本课的重点,我将展示学生较为熟悉的作品《呐喊》,并且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启发,集思广益,通过对作品的'内容、形象、色彩、线条等方面的描述、分析掌握意象艺术的基本特征,比如主观、夸张、变形等等,因此在这个阶段只要适度的引导,学生就能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一些意象艺术的特征来,从而能挖掘出不同层次总结、归纳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三)理解意象艺术
“如何理解意象艺术”是本课的关键,也是学生鉴赏意象艺术的根本要求。这一环节,我重点是要传达给学生两个理解的切入点。故此我分别展示两组作品,首先通过分析朱耷《鹌鹑图》中的眼睛理解艺术家是按照“我”想表现的样子来表现世界,然后展示委拉斯凯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和培根的《被牛肉片包围的肖像》分析两幅作品,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并运用比较法的方式寻找差异,进而总结归纳出意象艺术是艺术家按照“我”感觉的样子来表现世界。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维的方向,体会意象艺术是“表达作者内心世界”的艺术形式,理解意象艺术的创作构思是如何与作者个人的主观意识、生活经验等进行整合与联系的。通过学生的发言、讨论,再加上教师的点拨归纳,学生对“意”与“象”的关系有了深刻的理解,并体会到“我”在艺术中的重要性,对意象的“真实性”产生了认同和共鸣。
环节三:学以致用,辨析意象艺术
最后,我设置了“学以致用,辨析意象艺术”的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运用,理解本课的精髓,说出自己的收获。故此我将展示一系列的意象艺术作品与具象艺术作品,并且设置辩论活动:你是否认为意象艺术比具象艺术更有表现力?为什么?通过大量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对各种艺术风格和世界多元化艺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而激活学生思维,拓展视野。
环节四:总结回顾,拓展提高
在课程即将结束时,以回顾式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意象艺术的概念及其特点进行归纳和梳理,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更加系统全面的认识。
说课稿 篇8
一、关于说第三折的说明
我说课的篇目是人教版第三册第三单元最后一篇《窦娥冤》
《窦娥冤》 内容只选取第三折, 但我们知道第三折是全剧的高潮部分,不仅最集中的表现了窦娥的反抗精神,还深刻地揭露了造成窦娥悲剧命运的社会原因。 所以,我今天以第三折带全剧,说这一课。
二、说教材
本课位于新教材必修三第三单元。是元杂剧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典悲剧代表作。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通过本文的学习力求对本单元的学习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 。践行新课标的要求: 通过对学生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的培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三、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的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感情体验和思考。”
教学目标 : 1、品味戏曲语言,把握主人公形象。 2、鉴赏窦娥的三桩誓愿,领会作品的艺术性及思想性。 教学重点:鉴赏窦娥的三桩誓愿。 教学难点:领会浪漫主义手法,深入体会作品的思想性。
四、实施手段:
多媒体教学手段
五:教学内容及步骤
主要分两大块:一、整体感知。二、细节探究。三、引向深入
主要根据思维由易及难,由感性向理性的发展走向而定。
(一)整体感知
设计两个问题,设题意图:把握情节基本构成,了解窦娥基本性格特点。
2、善良与冤有什么关系?是否节外生枝?
像第二题,是过渡性问题,衔接整体感知与细节探究。为了激发学生的探求兴趣,促进全方位思考,我故意卖了个关子,也是故意质疑法,,不但使学生保持思维的活跃性,也能完成思维由浅入深的一个过渡。看似绕圈子,实则“诱敌深入”。
(二)细节探究
主要突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
我们知道读剧本最关键是要培养现场感。因此在品位语言一环,我首先用创设情境法,学生朗读[滚绣球],放映越剧片断。制造现场感,给同学身临其境的感觉。
然后主要运用比较阅读法。体会语言特色。 好的比较最关键的是找到合适的比较对象。 所以选用越剧《斩娥》片断,是我精心设计的,二者以同样的故事同样的感情,用不同的语文字内容来表达。关键是“同中求异” 体会本文语言的通俗易懂,本色质朴,抒情性强,富于音韵美。
比较阅读是使思维深化的重要方法,这样做既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科学严谨,又交给同学品味语言的基本方法,提高文学作品鉴赏能力。基本完成教学目标1。 鉴赏语言附加题(学生理解好,课堂节奏快情况下)
以“只落得两泪涟涟”为例。通过不同风格的改写,本色派语文采派区别,这中间还穿插对比朗读。更好体会怨言,集人物情感。
接下来突破中带难点。理解三桩誓愿,把握该剧的`艺术性及思想价值。
第一步:先请同学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 创设情景,把同学待到强烈的悲剧氛围中。利于深入思考探究。
对突破重难点,我设置5个层进式的问题,应该说有梯度有深度。符合思维以及认知规律。 其中三个问题,是解决重难点关键。做重点说明。
(1)本色语言不用典故可以吗?
理解三个典故,是理解浪漫主义手法、解决教学重点的一把钥匙。主要运用启发加比较法,着重培养同学的求异思维,以往谈到三个典故都是说它表明冤情之大,使 誓愿合理,但我要引导同学通过三个典故之间的横向纵向的比较,看到冤情古已有之,部分时代,地位,性别,同样蒙冤,理解深层社会内涵;典故中的人物都没有 积极的反抗,也是对窦娥抗争精神的衬托,对作品主题的深化。增强学生自主发现、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同时为下面理解浪漫主义手法奠基。
(2)现实中,这三桩誓愿可能实现吗?如何评价这种写法?
理解浪漫主义手法,不但是领会作品艺术性的关键,又是把握全文思想价值的钥匙,研究中,还可以引进《孔雀东南飞》《聊斋》等作品,举例对比,分析探讨,老师适当点拨引导 。
让同学看到运用浪漫主义笔法,除了加强艺术感染力外,越超越现实,越表明现实的黑暗不公,越为“冤”张本。也越让人们看到窦娥的刚烈反抗性。
在自主探究式的学习中,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管中窥豹, 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有助于形成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思考,激发对古典文学的探究热情。完成教学目标2,突破难点。
(3)窦娥前面指斥天地鬼神,最后又要依赖天地昭雪冤情,样前后矛盾吗?
这个问题旨在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更理性的境界,从而充分领会作品的思想性和社会价值。主要运用教师点拨,学生自主探究法、合作讨论的教学手法,另外,作品的 思想性有着开放性和模糊性,所以,在探究中,提倡学生’“个性化”的解读。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又增强了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感悟,确立自己的审美取向。 需要强调的是:在理解作品思想性时,在设计上我力求引导学生紧扣文本,结合字词句章,从人物的语言、关键语句入手,(管理美无心蒸发,使百姓有口 难言;轮到你山阳县,为我),得出结论,而不是空泛的品评议论,因为我们再上的是语文课,而不是思想政治课。
总之,这5个问题循序渐进, 符合认知规律 。 使学生对艺术性、思想性的领悟没有生涩感,拔高感,而是步步蓄势、水到渠成。 既学到知识,又得到探究问题的方法。增强了鉴赏能力,提升语文了素养。 到此我们教学重点难点也一一被攻破了。
(三)引向深入包括结束语合作业两部分:
意在把本课的思想性引向更深处,在审美情趣及价值上感染学生,激发他们对社会人生更深的思考,达到言有余而意无穷的效果。
说课稿 篇9
一、教学理念
体育与健康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本课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心理活动为导向,面向全体学生,做到人人享受体育,人人都在活动,人人拥有健康。
二、说教材
跳绳是小学生十分喜欢的一种体育活动。由于设备简单,不需要很大的场地容易开展,是小学体育教材中较好的内容。通过跳绳活动能够促进学生上下肢肌肉、关节、韧带和内脏机能的'发展,对于发展弹跳力、灵敏、协调性等具有显著作用。
三、说学生
小学三年级学生正处生长发育时期,肌肉弹性较差,小肌肉群比大肌肉群发育较晚,他们的骨路肌肉以及内脏器官发育不完善。团体意识逐渐加深,对团体竞争也产生浓厚的兴趣。开始注意教师和同学对自己的态度。并通过言语或表情来表现自己情绪。
四、教学目标:
运动技能目标:掌握单、双脚跳绳的动作方法,增强上、下肢力量,提高弹跳能力。
身体健康目标:通过跳绳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能,促进身体健康发展。
心理健康目标:在学习中充分展现自我。增强自信心和意志品质,得到成功的喜悦。
社会适应目标:激发学生积极锻炼的热情,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五、教学过程:
一)练习(2——3分钟)
(队列练习)三面转法、齐步走————左转弯————立定。
要求:齐步走时,要抬头挺胸,以左边排头步伐为准,眼睛平视前方,余光标齐排面,步伐一致。
二)准备活动(6——7分钟)
1、 沙包操(4X8拍)
(组织队形)两列或四列横队成做操队形散开。
2、 辅助性练习:
(1) 上肢运动(4X8拍)。
(2) 两脚轮换跳(20次)。
(3) 双脚并拢连续跳(20次)。
(4) 活动踝腕关节(2X8拍)。
(做沙包操时动作要到位,认真有力。练习跳时,要前脚掌着地,轻松自然。)
三)学习新课:并脚连续跳、单脚连续跳(14——16分钟)
1、 连续并脚跳
动作要领:两手握绳的两端,由后向前摇转绳子,当绳子即将落地前一瞬间,双脚即跳起,绳子从两脚下轮转过去,连续数次。
教师示范——————学生练习————————全班比赛————————评出优胜。
2、 单脚交换跳
学生试跳———————教师指导———————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教师小结动作要领:当绳摆至下方,一脚前摆越过绳,绳着地后摆动脚落地、越绳,另腿后举。交替进行。
3、 分小组练习。
4、 小组竞赛,评出优胜者。
5、 优胜小组给全班表演。
四) 游戏。
让学生自己想象:用跳绳我们还能做什么练习,并自选一样比较喜欢的项目进行小组练习。
五) 放松活动(1分钟)
以悠扬的钢琴曲《欢乐颂》作为放松音乐,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用绳作放松操。达到恢复学生生理和心理状态,同时渗透美育,陶冶情操。
六)结束(2分钟)
小结本节课的重、难点,以及学生的表现。
说课稿 篇10
今天我向大家展示的是大班社会活动《有卡真方便》。这是幼儿园大班建构式课程主题活动《亮眼看世界》中的一个内容。随着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出门方便了。购物方便了。联系更方便了,怎样让孩子用心去感受这种变化呢?于是我以"卡"为教育的契机,以"卡"折射出社会中的新事物、新环境,让孩子越看眼睛越明亮,越看越惊喜。
我在本次活动中把孩子的最近发展区作为目标制订的前提条件预设以下目标:
1、让幼儿在欣赏、交流、游戏中感知卡的特性,使他们进一步懂得卡给我们生活带来的诸多方便。
2、激发幼儿设计卡的兴趣,引导他们大胆想象,设计出更多功能的卡。
3、培养幼儿帮助他人的情感,并鼓励他们在活动中主动积极的与他人进行交往合作。活动的重点在于让孩子识别生活中几种常见的卡,了解它们的用途,活动的难点在于引导他们大胆想象,设计出更多功能的卡。
整个活动分为三个游戏环节:我收集的卡。有卡真方便和我设计的卡,第一个环节我采用了讨论法,让孩子在自由欣赏交流中建构对卡的进一步感知,而社会教育是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教育。强调幼儿在做中学,通过真实的`体验来学习。
因此,我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课件真实再现生活中的场景,让孩子在精心创设的游戏情景中感知卡的用途。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活动的上一环节是下一环节的感知基础,下一环节是上一环节的巩固提高。我通过这种层层递进、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来精心设计教学问题,引导幼儿自主学习,完成活动任务,实现活动目标,并在此过程中致力于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教学中,我始终扣住"社会性教育"这个要素把握教学重点、解剖教学难点,并把目标达成度的高低以及幼儿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衡量本活动成功与否的标准。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我采用操作活动法,让幼儿迁移学习经验,尝试设计并制作一些各种功能的卡。
在幼儿设计制作操作活动中,我会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这次我设计的社会活动不是单一的。孤立的,而是与其他领域相互渗透。有机结合的。体现了整和性,而让孩子设计更多功能的卡开拓了幼儿的思维,极具趣味性,体现了学习的主动性。
我期待今天的活动能够把快乐带给每个孩子,也希望通过此次的交流活动,能够让我对社会领域的活动组织有更深的感悟和反思。
【说课稿】相关文章:
《翠鸟》说课稿11-22
《赵州桥》说课稿11-26
《乘车》说课稿11-28
《掌声》说课稿11-28
养花说课稿11-29
《爱莲说》说课稿11-30
穷人说课稿12-01
对鲜花说课稿12-03
《望月》说课稿12-04
《荷花》说课稿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