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说课稿集锦6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说课稿 篇1
一、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高二历史必修III(岳麓版)第一章第一课。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处处呈现其永恒的价值与生命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老子创立的道家思想对中国哲学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本套突出了孔子和老子在古代思想中的源流地位。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成就,培养学生对的自豪感。
二、课程标准及学习要求:
1、知识目标:了解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上的地位;
2、能力目标:通过概括孔子和老子思想的各个方面及其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和概括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孔子、老子思想体系的评价,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思想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历史文化名人的学习,使学生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对祖国和全人类的人类思想文化遗产要自觉传承。
三、学情分析:
1、提起传统文化,许多同学回觉得距离他们很远,对古典的文化既有一种神秘感,又有畏难情绪,所以如何调动他们的兴趣,将古人的思想拉近距离是本课首先要解决的。
2、文化史中牵涉的抽象概念比较多,高二的学生虽然理性思维有较大飞跃,但他们还没有进入哲学的学习,因此需要将抽象的哲学概念讲得形象具体。
四、教法与学法
1、通过文字、图片等形式采取情境教学,注重古今联系;
2、采用“思维逻辑结构”形式将抽象的思想形象化;
3、将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的自主作用结合起来;重难点由教师讲解,部分内容交由学生自行阅读整理、归纳、感悟,在经典中感悟经典;
五、本课特色:营造情景 激发兴趣 思维导图 注重探究
六、教学重难点: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重点:了解孔子的思想主张及其成因
教学难点:理解孔子思想主张
七、教学过程设计
由孔子的历史地位导入情境:百家讲坛、奥运开幕式、世界儒学热等现象引出问题:当代的儒学热给我们什么启示?
1、儒家学说是两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2、我们应该重视优良传统文化的吸收与继承?
一、孔子
1、孔子的生平:用三幅漫画点出孔子的主要生平和贡献
2、孔子的政治思想:用思维结构导图使学生能更加直观地理解孔子的思想
3、孔子的教育思想
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实事求是、学思结合等
措施:有教无类:最早创办私学,为平民接受教育提供机会
目的:学而优则仕
4、孔子的历史地位
通过列举一些孔子的政治思想的材料,提出问题:孔子有这样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但他当年周游列国十四年,积极推行其政治方案,为什么还不被统治者采纳呢? 引导学生分析孔子生活的时代背景与他的思想的矛盾。
二、老子:由家乡本土文化清源山老君岩遗迹导入:
1、老子的生平:强调道家学派创始人、著作等
2、老子的哲学思想:分别用三组形象的漫画将抽象的老子哲学理论如道、辩证法、无为而治等;
3、老子哲学的影响:老子的哲学对我们日常的生活有哪些启示?
说课稿 篇2
【教材简析】
《穷人》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作者在叙述这个故事时,用朴实、准确的语言,真实地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恰如其分地表达了真情实感, 读来使人深受感动。
【设计理念】
教学中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给足孩子时间,让学生与文本充分地对话,读出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创设一个平台,让教师、学生、作者,文本进行平等的语言交互、思想交互、情感交互。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展开联想,敞开心扉,去感悟人物的内心,从而受到爱的教育。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沙俄时代,穷人的贫困和悲惨。
2、品读课文,感受桑娜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她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3、抓重点词句,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昨天,大家预习了《穷人》这一课,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简单谈谈!
2、从大家的言语中我听出来了,大家对穷人充满了同情,从大家的眼神中我也看出来了,大家对桑娜夫妇充满了敬意!因为他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板书:善良)
3、今天我愿跟随大家共同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他们的质朴、真诚与善良!
设计意图:“预习”实际上是课堂的延展,它能使课堂40分钟的教学更有效。通过课前的预习,孩子们对文本会有自己的理解,会有整体的感悟。课一开始就让孩子们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在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的同时,又找到学生理解的共同点,使课堂教学的开展有了一个突破口。
二、感悟
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把你最感动的地方划记下来,多读几遍。
谁愿意把你的感动与大家分享?(引导到西蒙死去这场面。)
1、感受穷人的悲惨命运:
⑴ 我们一起来读读!
⑵ 就在这死去的母亲旁边,两个孩子睡得那么香甜。这不由地让我们想到:就在这生命的最后一刻,就在西蒙奄奄一熄的时候她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孩子!那此时她会怎么做?又会说些什么呢?
⑶ 冰冷的双手会抚摸孩子的双颊,晶莹的泪珠会滴在孩子的脸庞。这场面无不让人动容。再来读读!(放哀婉的轻音乐《眼泪》)
设计意图:六年级的孩子,从身边的情与爱、媒体的人与事,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历。此时让孩子们充分地展开联想,他们能很快调动起已有的生活体验,充分感知这一场景的动容之处,真切感受到穷人的悲惨命运。加之教师饱含情感的语言、哀惋的音乐,完全把孩子带入情景之中,学生读来情真意切!
2、感悟桑娜的善良:
⑴ 感受桑娜义无返顾的举动:
① 一个家庭的顶梁柱走了,一户穷人家唯一的一个大人走了。这对于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来讲只意味着一条路、一个字──死。可幸运的是──桑娜抱回了两个孩子。请大家自由朗读8~12自然段,你会有更深的.感动。
② 桑娜怎么做的?此时,她有没有多想?想到以后自己的孩子会更苦?丈夫会更苦?自己会更苦?
③ 那桑娜是( )地把孩子抱回家。还能怎么说?
④ 用她自己的话讲“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但觉得非这样做不可!”“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是什么意思?“但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呢?
⑵ 感受桑娜忐忑不安的内心:
① 可这一抱却给桑娜的内心带来极度的不安。自由读读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句子,看看你能体会出她的什么感受。
② (放钢琴曲《命运》)后悔、紧张、担忧、害怕,这所有的感受搅得她心神不宁,这种感觉就是──忐忑不安。我们来读读!
设计意图:学生阅读中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见解。这里我给孩子充足的时间去感知桑娜的内心世界。并在此基础上创设一个交流平台。学生体会到哪一点就说哪一点,读读相关句子,带大家一起来感受。当紧张、担忧、矛盾、害怕、后悔等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体会出来时,学生读来感同身受!
③ 只是抱会两个孩子,怎么会让她如此地被受煎熬呢?这都是因为他们也是──穷人!说说哪里能看出桑娜一家也非常穷?面对着熟睡的七个孩子此时的脑海中会浮现些什么?
④ 是啊!越想越担忧、越想越害怕、越想越着急,此时的她坐立不安!再来读读!
设计意图:“穷”字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正是因为“穷”,才更能显示出人物的高尚品质。我让学生再次回归文本,从吃的、住的、用的、劳动环境等多个角度,深切感受穷人的悲惨命运,此时的孩子们才能真正设身处地联想到桑娜将来的境况。正是这想都不感想的将来,搅得人忐忑不安。此时学生读来挠人心扉!在朗读中与穷人展开了对话,在对话中感受穷人的美好心灵。
⑤ 七口人变成九口人,这对于一个艰难度日的家庭来讲简直就是──?如果说刚开始没有经过深思熟虑,而此时经过了强烈思想斗争的桑娜还是坚持留下孩子,甚至是──揍我一顿也好!她的善良就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对孩子的怜爱中!(板书:对孩子的怜爱)。
⑶ 还有哪些地方能感受到桑娜的善良?(四人一组阅读、讨论)
① 根据汇报小结板书:对家庭的付出、对邻居的牵挂、对丈夫的担忧等。
② 善良的人对待任何人、对待任何事都能让我们感受到她人性的光辉!(板书:……)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同的人因为各自的“文化语境”和“阅读期待”不同,会产生千差万别的感受。集大家的智慧相互碰撞,会对作者的意图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人物的形象在读者心中也将更加丰满。这一合作式的阅读、交流,能提升学生的情感认知,使学生心灵受到震撼。
3、感悟渔家的温暖:
如此善良的人,难怪课文一开始就说──这间渔家的小屋温暖而舒适!(板书:温暖、舒适)你是怎样理解的?
三、祝福
(放音乐《祈祷》)一个温暖而舒适的小家,有妻子的付出,也少不了丈夫的努力,让我们下节课再走近渔夫、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再一次感受穷人的那份质朴、真诚与善良!
让我们祈祷吧!祝愿好人一生平安!
【板书设计】
对孩子的怜爱
对家庭的付出 温暖
善良 对邻居的牵挂 舒适
对丈夫的担忧
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我授课内容是新规范英语三年级起点四年级下册Module 3 unit 1 Will you take your kite?本单元围绕打算去野餐展开会话和教学活动。本节课是本单元的其中一个重点,主要是让同学学会运用将来时描述自身的计划。在综合操练、益智活动中进一步提高同学听、说、读、写综合素质能力。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习、掌握 picnic Satueday Sunday why because so等单词
(2)能力灵活运用句型:Will you take you ---tomorrow?Yes ,I will. /No ,I won’t.
I will take ---.
能力目标:提高同学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
德育目标:锻炼同学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其考虑的意识和计划意识。
确立教学目标的依据:教务于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主要的是要教会同学方法发展能力,通过考虑,将有关知识重新提炼总结。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应当把他的胜利看作在于他使同学通过教学以后能独立地依靠自身的力量迈开自身的步伐。只管自身怎样教、不问同学怎样学的教师不是一个称职的教师。因为他的教学不可能培养出有独立能力的同学。因此,基于以上观点结合新课标对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者统一的要求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我拟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通过情境,引出主题内容,通过物品展开训练,让同学自身感受英语的意思,并且还有奖品,激发同学开口的欲望。
3、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单词:picnic 句型:Will you take you ---tomorrow?Yes ,I will. /No ,I won’t.
I will take ---.
难点:新单词相关语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确立重点与难点的依据: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同学的实际英语水平和英语教学的目的和作用。
二、教材处置: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但它不是教学的产物,作为教师应该对教材进行科学的处置。我在处置这个单元教材时本着两个目标:第一是立足教材拓展教学空间注意线索清晰,使教材知识系统化;第二符合普遍认识规律,方便同学记忆,贴近实际,能使同学应用于生活。
三、说教法:
通过任务教学,它是现在广泛提倡的英语教学法之一,通过给同学一项确定的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充沛调动同学的口、眼、嘴、大脑,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来,使他们感到学习英语的真实性。这种方法符合同学的心理特点,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将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所学内容上,从而感知并理解好所学内容;身心体验法;实际应用法,开展以同学为主体的双边教学活动 。让同学通过观察老师的肢体演示明白理解新单词,新句型的含义,初步接触与之相关的语句,在做任务、游戏竞争、自编相关对话中深化内容,拓展应用余地,丰富知识技能。
四、教学手段:
利用实物协助同学理解,利用实物展开口语对话,利用真实情境引出新内容。
五、教学程序:
1、复习旧课 (4-6分钟)
首先是唱英语儿歌,复习一周七天。然后用游戏,检查同学对这七天的掌握程度。
2、巧设情景,引入新课 学习新课(15-25分)
教师非常高兴,因为明天有一个野餐,拿出准备好的包和风筝。引出句型I will take ---.让同学猜明天我将要带什么?( 包里面的物品,有饼干,水果,蛋糕,------猜对了就分给他一些。)教师忽然提出问题:what day is today?得知后很伤心,抱怨自身记性不好。引出sam也犯了个错误,咱们一起看一下。
3.能力训练 ( 9-12分钟)
儿童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褒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同学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同学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发明条件和机会,让同学发表见解,发挥同学学习的主动性。根据这些身心特征,为了配合巩固学习,我设计了三个竞争环节。
第一轮竞赛环节:分角色读课文,男女生分,同桌 ,同学竞争对峙,通过这个环节即锻炼同学的语言能力更培养了其考虑的意识和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第二轮竞赛环节为小组扮演,给给同学戴上头饰扮演故事中的人物。可以自身根据实际替换故事中的内容,评出最佳扮演奖,最有创意奖, 并给予奖励。这样给予了同学大量的练习空间,同学们都想获奖,课堂的气氛就会异常的热烈。
第三轮竞赛环节 要求同学在纸上画一些自身经常在野餐时带的物品,让同桌猜,看谁能难倒同桌,难倒全班同学和老师。
6、安排作业(2分钟)
展示板书
本课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结合教材重点、难点和英语学科特点,利用情境教学,从视、听、说等方面使同学得到锻炼,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达到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
由于缺少经验,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缺乏,敬请各位老师不吝赐教。
说课稿 篇4
一、说活动教材:
球是孩子们在生活中喜欢的玩具之一,他们乐意用自己的身体部位去探索、感知球的各种玩法。在一次活动中,对于球的滚动孩子们觉得好玩,也引起了孩子们对球的探索,于是我就抓住这一教育契机,提供相应的材料,让孩子们通过眼、脑、手等感官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让孩子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给孩子充分分折、探索的空间,从而萌发爱科学的情感。
二、说活动目标:
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建构知识的能力,我为本次活动制定了如下三条目标:
1.引导幼儿探索发现小球站稳的多种方法,体验操作中的乐趣。
2.能用完整的语言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
3.积极动脑筋,解决问题,乐于与同伴分享。
三、说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探索让小球站起来的多种方法。难点:根据幼儿的不同情况培养他们探索和实践的能力。
四、说活动方法:
为了构建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让幼儿在自主状态下主动建构知识和经验,体现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学习,以此提高教育的有效性。我有意识运用了以下三种教育方法:一“顺”,二“引”,三“助”。
“顺”即顺应幼儿的活动,为他们提供有关的资料及活动所需的材料,使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探索。
“引”即用巧妙的方法引导幼儿探索发现小球站稳的多种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思考和设置开放性问题的策略,以玩伴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与幼儿有效地互动,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助”即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助”幼儿一臂之力,对幼儿进行点拔,借助当时的情景、材料,直接地提出主题,把幼儿的学习兴趣推向深入。
五、说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共分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提供玩具,激发兴趣。
在本环节中,为孩子们提供各种球,让幼儿把球放在桌上,引导幼儿发现球会滚来滚去,容易掉下来的现象,激起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第二环节:提出问题,引发设想。
在本环节中提出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小球在桌子上滚来滚去,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小球站稳呢?”第二个问题:“我们用一张纸来帮助小球站稳,你觉得可以吗?”这两个问题层层递进,激发幼儿积极动脑思考,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第三环节:动手尝试,实践想法。
本环节是活动的重点环节,提供给幼儿球和多种物品,鼓励幼儿积极动手探索,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
第四环节:积极交流,展示成果。
在这个环节中,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幼儿互相交流、表现、分享,展示成果,分享成功的喜悦。
说课稿 篇5
【说教材】
《小窗口大世界》是鄂教版实验教材《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二单元《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中的第三课。
这一课主要讲大众媒体,包含“我们怎样了解外界”、“我们怎样利用媒体”和“小小新闻发布会”等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大众媒体,激发他们探究媒体世界的愿望,进而运用媒体这个小窗口了解大千世界。
【说学情】
大众媒体作为信息的载体时时刻刻与人们的生活发生着关系。四年级的学生,他们从小是在各种媒体的包围下长大的,对媒体的信息有较强的敏感度。在学生以往的生活经验中,对于媒体均有所接触,但对于媒体的有效应用却做得不够,往往是把有的媒体当成“玩具”,而不是“工具”。
【说教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主要采取了激趣导入法、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等。首先以学生喜爱的舞蹈,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然后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讨论探究,自主发现各种媒体的作用,从而体验到大众媒给我们带来的是一个大千世界,最后任务驱动学生主动运用媒体,以此培养他们利用大众媒体了解世界的能力。
【说学法】
在这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力求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采取让学生在活动任务中自主发现、自主体验的学习方法和合作探究学习法。
【说教学目标】
1.知道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书刊等都是大众媒体。
2.知道通过大众媒体这个小窗口,可以了解神奇多彩的大千世界。
3.学会从媒体中获取有益的知识和信息。
教学重点
1、知道通过大众媒体这个小窗口,可以了解神奇多彩的大千世界。
2、了解媒体对个人学习与生活的重要意义,学会从媒体中获取有益的知识和信息。
教学难点
了解媒体对个人学习与生活的重要意义,学会从媒体中获取有益的知识和信息。
【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设计中,我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了激趣导入、大话媒体、我秀家乡、解决问题、辨别信息五个循序渐进的教学环节。
一、激趣导入
1.播放影视片段。
2.请学生说说这段视频出自哪里,是怎么知道的,大家从电视中还知道些什么?以此引出小小的电视窗口里有一个大世界。
3.板书课题:“小窗口 大世界”
二、大话媒体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主要让学生了解大众媒体。我为了让学生变被动的接受型学习为主动的探究型学习,我采取了创设情境教学法。
1、学生回答问题后展示各种媒体并板书。
2、教师引出大众媒体的概念:
生活中我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有很多,像刚才大家所说到的书本、报纸、电视、广播、计算机等被称为大众媒体。
3.学生活动:一句话新闻播报,分享自己的收获。播放学生喜欢的视频传媒,让学生谈收获。
通过以上的学习,首先让学生主动地了解了大众媒体,然后在媒体信息的展示中让他们进一步认识到一个个媒体小窗口带来的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大世界。同时使他们产生运用媒体了解世界的冲动,于是就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
三、我秀家乡,利用媒体窗口展示家乡
1、分小组讨论向世界展示家乡的哪些方面。
2、讨论通过什么方式向世界展示长阳
四、解决实际问题
1、幻灯出示材料:帮小明解决旅游问题。学生讨论,教师现场通过百度解决相关问题。
2、问:你们利用媒体解决过什么问题吗?(相互交流)
五、辨析信息:
幻灯片播放一些信息让学生辨别,教师以此总结新课。
在设计中我充分考虑到四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善于发现的特点,设计了开放式的课堂,把学生从传统的课堂中解放出来。首先让学生在欢快舞蹈中感受学习的快乐,并引入新课。然后让学生在情境中了解媒体,发现媒体的作用。最后让学生在各种任务中运用媒体、体验媒体。
【说板书设计】
在板书设计中,我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了图文结合的板书形式。
【说教学效果】
通过教学让全部的学生都有收获。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本课是一篇看图学文的课文,以小蝌蚪找妈妈为线索,介绍了青蛙的生长过程。本课有六幅图,与六段话中相对应:第一幅图画的是没有长腿的小蝌蚪在水里快活地游来游去。第二幅画的是长出两条后腿的小蝌蚪,在询问鲤鱼阿姨。第三幅图画的是长出两条前腿的小蝌蚪,错将乌龟认做妈妈。第四幅图画的是小蝌蚪尾巴变短了,找到了青蛙妈妈。后两幅讲小蝌蚪已经长成青蛙,跳上荷叶,并和妈妈一起捉害虫。课文对每幅图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文字描述。
本课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青蛙生长的特点,懂得要保护青蛙和小蝌蚪。
本课的教学要求是: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由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认真观察图画,并通过朗读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二、说学生
学生对这课的内容是十分感兴趣的,但真正很清楚青蛙成长过程的学生不多,因此,在教学中设计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充分感知课文,利用课件吸引学生。同时,本课篇幅较长,需要指导学生的朗读,特别是让后进生朗读好课文,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
三、说设计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用一则谜底是青蛙的谜语导入,再出示小蝌蚪和小青蛙的头饰,让生形象感知两者的差异;
然后请生提问,看看有什么问题要问它们。这样,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二)朗读看图,整体感知。
1、让学生准备读文:先说说遇到不会认的字怎么办,再自由地读一读课文。这样可以避免生因畏难而不读。
2、范读课文(可由师范读,也可由在自由读中表现得很好的孩子来范读。) 3、学生再读,标出自然段和生字。
4、同桌互读,正音。
5、指名接读课文,注意翘舌音和后鼻音的正音。教读长句。
(三)自主识字。
1、小组内自主识字,比方法,比识字量。
2、检查自学。注意巩固翘舌音和后鼻音,交流好的方法,多表扬爱动脑筋的同学。
3、用生字说词。
(四)看图说话,精读课文。
1、第一自然段抓小蝌蚪的样子和“快活”理解。结合图片和自编动作来感受体会,读好小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的快活心情。
2、第二、三、四、五自然段在仔细看图后抓住小蝌蚪的变化和相近的句式,从扶到放让学生学着自学。在朗读练习中用自读、对读、轮流读和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进行朗读练习。重点体会并读好以下几个地方:对鲤鱼妈妈有礼貌的问话;
叫妈妈时高兴激动的心情;
鲤鱼、乌龟和青蛙妈妈说话时慈爱的语气。在表演中理解“迎上去”“追上去”的不同。
3、第六自然段的学习中选择了青蛙捕捉害虫的科普录像,播放,使学生通过真切可感的情境,了解青蛙捕捉害虫的本领和可怕的害虫形态以及少先队员打着红旗保护青蛙的活动,从而把保护青蛙这一认识水平深化为高尚的道德品质。
4、让生利用课件和板画小结青蛙的生长过程。全文分角色朗读和表演,升华感情。
(五)指导写字。
“变”字注意指导学生仔细观察两点的方向。“变、条”两字都要注意上下两部分大小比例恰当。其余四字交给学生自学。最后比赛。
《小蝌蚪找妈妈》教材解读 《小蝌蚪找妈妈》分别采用了诗歌、童话和情境识字等不同体裁,从不同角度带领我们走进了一个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动物世界。在这一板块学习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预设丰富多彩的教学环节与内容,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到动物世界的奇妙。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本课的巧妙在于将一个科学知识很自然地蕴涵于一个生动的小故事中,其特点如下:(1)思路清晰,主线分明。(2)语言优美,生动形象。(3)情节生动,趣味性强。(4)插图精美,有助教学。
教学本课应围绕识字、读书的重点,把朗读和看图及随课文识字结合起来,与观察生活结合起来,与积极思考、努力发现结合起来。要注意不同学生的原有水平,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根据他们的个别差异进行有重点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因此,根据教材特点,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和一个部首,会写10个字,掌握“皮”字的笔顺。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小蝌蚪变化、成长的过程,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认识15个生字和一个部首,会写10个字。了解小蝌蚪变化、成长的过程。
(一)识字写字 本课生字的呈现方式和指导方法可以灵活多样。学生借助图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根据图意或上下文猜一猜,猜不出来的画下来,和同学一起想办法认识。引导学生说说生字条中已经认识的字,并说说是怎么认识的。学生经过自学还不认识的字,教师予以指导,可出示生字卡片领读。
有的字可在读课文时引导学生随机识记。如“皮”,可以在展示青蛙的图片时,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着重强调“皮”字的笔顺。也可以在学完课文以后,集中生字条里的生字,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如:“阿、顶、肚”可用熟字加偏旁的办法记住字形。
学习“甩”可以和“用”相区别,最后一笔可以想象成动物甩出的长尾巴。“已”要和“己”相区别,可以教学生说说小口诀“张口己,半口已”。
(二)朗读感悟 这篇课文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显得有点长,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朗读练习时间。
如:学生看着图,自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小蝌蚪的妈妈是什么样的?读后讨论交流,初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当指导读懂了第一自然段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描写小蝌蚪是按怎样的顺序说的?小蝌蚪可爱吗?你喜欢这些小蝌蚪吗?见过或养过小蝌蚪的学生还可以说说它们还有哪些地方可爱。如:小蝌蚪外貌描写“大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语言生动富有感情,特别适合指导朗读,要读出小蝌蚪的活泼可爱。
当读到小蝌蚪迎问鲤鱼、追问乌龟的段落时,老师可结合课文插图或课件展示,让学生主动发现小蝌蚪前后的变化。可采取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分小组自编自演,展示“迎”和“追”的动作,在情境中对话。在表演时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特别是在对话部分给予指导。小蝌蚪要读出焦急的心情;
鲤鱼亲切、热情;
乌龟好笑、认真。
当读到课文描写青蛙的那几句话时,可以引导学生积累词句,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词语或句子读一读,并且学用结合。如,“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用“碧绿”“雪白”各说一句话。“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可让学生边读边做动作。通过各种形式学习语言,加深对优美语言的积累和记忆。
读到课文最后时,老师可巧设悬念:小青蛙一找到妈妈,就跟妈妈学捉害虫的本领。他们天天捉害虫,一天能捉多少害虫呢?我们也去探究一下,好吗?教师可以适当补充资料:一只中等黑斑蛙一天约吃70多只虫子,一年按捕食7个月计算,可消灭害虫5万只左右;
一只泽蛙每天最多可捕食260多只,年消灭害虫4万多只。此处水到渠成就向学生渗透了保护青蛙的意识。
在指导学生朗读和感悟课文的过程中,最好能播放课件,使学生丰富对课文的感受,受到情感的熏陶。没有条件制作课件的,可以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来感染学生。
(三)巩固训练 习题中的“说一说,画一画”设计得很巧妙,通过学生亲自动口说,动笔画,从实际生活中了解小蝌蚪的变化过程。小蝌蚪变化分成几个步骤,学生在叙述的过程中可能在语言组织上要遇到困难,教师要加强指导,让学生把话说得有条理。这部分内容也可以作为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学生也可以把自己亲自观察的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
【说课稿】相关文章:
《翠鸟》说课稿11-22
《赵州桥》说课稿11-26
《乘车》说课稿11-28
《掌声》说课稿11-28
养花说课稿11-29
《爱莲说》说课稿11-30
穷人说课稿12-01
对鲜花说课稿12-03
《望月》说课稿12-04
《荷花》说课稿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