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 通知工作总结 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说课稿>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1-12-04 11:12:1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说课稿范文九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说课稿范文九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我们使用的这套语文教材,注重联系生活,扎实、灵活、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材在编排上体现了多样性和阶段性,初一年级着重培养一般的阅读能力。《虽有嘉肴》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选排的课文,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其中所讲的很多原则与方法对于今天的人还有很多借鉴的价值。课文节选部分主要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阐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启发我们有益的学习方法。

  2、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依据新课标要求、教材特点,教学本课拟用一课时,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准确地翻译全文,并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

  (3)背诵,理解文章的内容。

  这是根据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确定的。

  能力目标: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这是根据单元教学要求以及本课在整个初中语文知识能力体系中的作用而确立的。

  情感态度与与价值观目标: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

  这是根据课标要求体现以人为本,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

  另外,根据七年级文言文的教学特点与学习重点,我把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作为本节课教学重点;把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作为本课难点。

  二、说学情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本课所面对的是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生活经历和一定的阅读能力。他们可以通过自己阅读文章去把握文章的大部分信息。但是,让他们从生 1

  活经历中去感悟人生哲理,特别是借助语文学习的经验去观照自己的实际生活,还有很大的困难。但七年级的学生有强烈的表达个人观点的愿望。另外,七年级的学生正处青春期,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独特体验和看法,并且有表达个人观点的愿望。所以,本节课我会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加以适当的点拔以及引导。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

  1.情境教学法:教师通过语言及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另外,我在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参与性为前提,以个人或小组合作活动为基本方式,中间采用朗读领悟、合作讨论、 拓展运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质疑中学会创新,在比较阅读中训练思维,在老师引导下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2、说教学手段

  根据教学目标与学生特点,教具应具直观、形象、生动、省时的特点,我在教学中选用了制作简单的幻灯片。幻灯片由形象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创设了情境,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了教学效率。

  学法

  1、"朗读"法贯穿读、说、析、品、评,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写的景和物、人和事,所倾吐的情和意,所阐发的哲理,叩击学生的心灵,引起共鸣。特别是感情丰富与含意深刻的.语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语言训练和技能训练中体会文章的内容、神韵、风格。

  2、品析语言法:本文构思巧妙,感情浓郁,因此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品析语言,使学生学会品析散文语言。

  3、小组讨论法:“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乃生灵光。”采用小组讨论,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思维在交流中碰撞,真理在交流中突现,既发展言语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如课前预习、"不动笔墨不读书"、圈点勾画、多摘抄积累、熟读成诵等读书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基。

  第三遍小组内互读互评,看谁读得最清楚、流利。通过讨论比较优劣找差距,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以完成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这其间教师要进行学法指导:(1).读准每一个字音;(2).注意正确断句;(3).尽量读出感情。

  采用花样繁多,不同形式的朗读,每一次的读达到不同的目的使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朗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语感,丰富文化底蕴)

  第三环节、细读课文,疏通文意。

  文言文应以诵读为教学突破口,在这一过程中,我将作为教学的促进者、参与者,与学生一起学习,共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相机点拨、引导,以完成教学目标2:准确地翻译全文,并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教师先进行学法指导:

  (1).字词句一一落实,尽量做到对译;

  (2).尽量翻译出原文的语言风格。

  首先学生自读,结合书下注释、查工具书或者查资料书去自行将课文逐句翻译一遍。用笔圈点出不能准确把握的地方。然后组内交流自学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若仍不懂,则举手问老师,全班同学一同解决。 老师用多媒体出示本课重点字词及句子。最后由学生翻译课文。

  第四环节、研读课文,探究主旨

  新课标指出“能就适当的话题即席讲话,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我设计这一环节,既训练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分两个问题进行讨论。

  1、你觉得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教学相长。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2、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由“佳肴”、“至道”

  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佳肴”、“至道”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

  3、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

  1、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2、“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懂得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就可以“知困”而“自强”。

  第五环节:反思总结,拓展延伸

  在这一环节,引导学生自我反思、总结学法。教是为了不教,学会是为了会学。学生正感受到“收获”的满足感时,我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把“收获”变为创造。

  首先,师生一起梳理文章脉络,以填空题的形式概括文章主旨;

  然后,总结本文的语言特点,1、多使用对偶句,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2、有较强的逻辑性。先是以类比强调学习,要实践,接下来指出“学”和“教”的作用(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自反和自强),最后得出结论。文气贯通,层层递进。

  最后,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说课稿 篇2

  第一部分说课标

  1、教材内容和地位

  《铁的重要化合物》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中的内容。前面学习了“从实验学化学”、“离子反应、氧化还原知识”,由于铁是一种可变价元素,所以本节内容既可以为前面学习的实验和理论补充感性认识材料,又能为接下来学习第四章中变价非金属元素物质的性质提供研究模型。

  2、课标要求及教材处理

  课标要求了解铁的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课时为1课时。

  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的通性,学生能根据钠、铝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的知识,用分类的方法自主学习掌握,所以我对本节内容进行了一些调整,侧重于铁盐和亚铁盐中Fe3+、 Fe2+的检验,并运用氧化还原的知识深入学习铁的不同价态间的相互转化。

  第二部分说实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生知道如何检验Fe2+、Fe3+,提高实验操作技能。能依据氧化还原理论,掌握+2价铁与+3价铁的相互转化关系。

  2、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利用类比法来学习铁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懂得通过实验研究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思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能如实记录实验现象,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通过对“实验室保存亚铁盐溶液”等问题的探讨,感受化学对改善生活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第三部分说实验内容设计

  考虑到Fe是一种典型的具有可变化合价的金属元素,是元素化合物知识与氧化还原理论的第一次融合,所以确定Fe2+和Fe3+的检验方法,Fe元素不同价态间的转化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学生对氧化还原知识还不能熟练的掌握和运用,实验能力和操作技能有限。以Fe2+与Fe3+的相互转化,实验研究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思路和方法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第四部分说实验方法设计

  本节实验教学采取边实验、边启发、边讨论、边归纳总结的探究式教学方法,实现现代媒体技术与化学实验直观教学的`无缝连接。

  1、 教师创新性实验(调酒实验)

  2、 教师验证性实验(Fe2+和Fe3+)

  3、学生探究实验(“铁三角”的相互转化)

  第五部分说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我是这样设计的:鸡尾酒在调酒师的手上变得多彩绚丽,今天,老师也给同学们充当一次调酒师。

  【教师演示】变色酒

  同学们变色的的奥秘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

  在此,我的设计意图是:运用化学小魔术,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带着疑问走进探索新知的科学殿堂。从而引入新课,本节课我们要来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但作为高一的学生无论是在知识、方法还是技能等方面都有所欠缺,并不具备直接开展探究实验的能力。因此,需要老师帮助他们建构实验探究的基础。

  第二环节对比分类,归纳总结

  【活动一】图片展示铁及化合物的样品

  在此,我的设计意图有两个:①引导学生观察铁及其化合物的颜色、状态。完成学案中的表格。②引导学生依据元素化合价进行分类。

  第三环节预测假设,建构基础

  【设计意图】根据活动一引导学生依据元素化合价预测0价、+2价、+3价的铁的氧化性、还原性。并且使学生明确本节课我们以金属铁、氯化亚铁、氯化铁为例进行探究。

  《铁的重要化合物》说课稿 【活动二】提出两个思考问题。

  【思考】

  1、《铁的重要化合物》说课稿

  2、如何检验Fe3+、Fe2+ ?

  首先,引导学生回顾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内容,与学生讨论实验探究的原理。通过探讨,师生达成共识:验证物质具有氧化性,和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发生反应,使其化合价降低,通过实验证明化合价降低的产物。相应的,如果验证物质具有还原性,和具有氧化性的物质发生反应,使其化合价升高,通过实验验证化合价升高的产物。

  接下来,由教师演示实验:在2支试管中各加入5lFeCl2溶液和FeCl3溶液,各滴入几滴SCN溶液,观察现象。在此,引入了 Fe3+的科学检验方法。同时,学生也会提出疑问, Fe2+如何检验呢?在此,引入Fe2+检验方法。

  通过这个环节的活动设计,起到了多方面的示范功能,学生收获了①知识支持,了解了Fe3+、Fe2+检验方法。②方法支持:明确了探究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至此,为学生下一步的自主探究做好了知识、方法、技能等多方面的铺垫。同时,也为本节课重难点突破奠定了基础。

  第四环节交流研讨,实验探究

  这部分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之所在,我将引导学生依据氧化还原理论,按照“推测→设计→验证→观察→结论→评价”六步分组,进行开放式探究实验,来突破重难点。

  在接下来的15分钟,引导各小组现将工具栏中提供的试剂进行分类,然后根据抽签挑选出本组的试剂进行探究实验。在实验前老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

  ① 各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记录实验现象及填写学案的工作。

  ② 实验过程中试剂的取用量及实验的规范操作。

  接下来的课堂就完全交给了学生,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自主的实验探究。在此过程中老师所要做的是:巡回指导、发现问题、规范要求、解答疑难。实验结束后进行汇报交流,小组代表发言,汇报设计方案及结论。 其他学生补充并评价。

  学生的思维是发散的,有多种方案、不同的观点,这些都是宝贵的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引发学生的思维碰撞,促进学生的深度思考。当学生呈现“观察到的现象与预测现象”不相符的方案时,其他学生帮他分析,深化氧化还原知识。能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去分析Fe、Fe2+与Fe3+的相互转化的实验的可行性。由以上探究学生能总结Fe2+有还原性,可以加入氧化剂把其氧化成Fe3+,同理也能得出加入还原剂把Fe3+还原Fe2+。

  第五环节归纳总结,拓展提升

  依据教学目标,我将引领学生从知识层面、能力与方法层面及情感价值态度观三方面,进行拓展提升。

  首先,在知识层面上,学生在探究铁、二价铁离子、三价铁性质的过程中建立起了三者的转化关系。即建立了铁三角。实现了知识与技能的目标。

  其次,在能力与方法层面,使学生建构起了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核心思想。那就是①分类观②转化观③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有效的实现了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了这些方法,对于下一章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探究的过程,也建立起了活动探究的“铁三角”。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提升,使学生从知识层面、方法与技能层面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进一步得以升华。

  第六环节学以致用,练习反馈

  在此,我的设计意图是为了体现新课程理念: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应用。

  首先是“调酒”揭密,通过本节课所学知识学生就能理解变色的奥秘。第一个杯子中加有三氯化铁,当加入SCN溶液时会出现血红色,当三价铁离子遇到柠檬汁时,会被维生素C还原成二价亚铁离子,从而血红色退去,当再加入新制氯水时,二价亚铁离子会被氧化成三家铁离子,血红色又再次出现。使学生体会到:提出问题——预测——验证——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

  学以致用二:生活中的应用(补铁剂为什么要配合维生素C使用?)

  学以致用三:实验室中的应用(如何保存FeSO4溶液?)

  通过这几个不同梯度问题的设置,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化学学科的社会应用价值及化学学科的魅力,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再次升华。

说课稿 篇3

  我从六个方面谈谈我对这篇课文的理解、设计及设计的原因依据

  一、首先来说教材和学生特点

  《蜀相》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中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一单元第四课, 自主赏析篇目。本单元主要通过“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来理解古典诗歌的内容和主旨,深切感受其中包孕的意蕴美和情感美,从而提高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蜀相》是杜甫的名篇,意象明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这样的名家名篇是进行“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鉴赏的最好的文本。

  而我所教的学生有一定的诗歌鉴赏基础,却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方法,能够理解简单诗歌的表面内容,不能准确把握意象特征和关键词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基于这学生情况和《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中对诗歌鉴赏的要求,同时结合高考中对古典时能鉴赏能力的具体要求,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知识目标:了解杜甫激起沉郁顿挫的诗风(诵读感悟法)

  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能力目标:把握诗歌形象,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走进作者) 教学重点:让学生把握诗歌的情与景,感受和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欣赏诗歌的意蕴美

  知识和能力目标意在巩固复习知人论世探究诗歌主旨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因为高中生处于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期,杜甫的大我精神可以幡然学生,为学生树立精神榜样,有正面的引导作用。

  依据具体词句把握诗歌主旨、分析诗歌写作技巧,上、这对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生成帮助比较大,而对高二学生来说通过具体词语深入体味暗含在诗歌内部的深沉情感较难,因此将这点设计为教学重难点

  三、四、教法及学法

  朱熹说: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诵读法、情境法、对比分析法,学法上主要采用朗读感悟法、体验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1927-1987)提出了一个概念——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大意是说在一定的教学条件下寻求合理的教学方案,使教师和学生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获得最好的发展。

  我的教学思路是:导入激发兴趣——走进作者熟悉知人论世——诵读做到整体把握——探究明确主旨——能力拓展做到知识迁移——

  1、导入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加深学生对诗人杜甫的了解和认识,我以描绘杜甫一生式的语言导入新课,让学生猜测描述的人物是谁?意在巩固诗人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为后面的“知人论世”做准备

  2、走进作者部分,是在导入的基础上,对杜甫的一生有个更全面的了解,为课外鉴赏杜甫诗 歌打下良好基础。“含英咀华,吾知汝心”,这样设计意在加深杜甫在学生心中的.深刻印象。 从课堂学生反映来看,效果很好。

  3、诵读感知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每一个孩子就天性而言都是诗人,但是要让他们心灵的琴弦响起来。”所以我设计了“诵读体味”这一环节。

  首先学生结合课后诵读指导自读感知,然后我播放视频朗读,创设情境,录音之后学生再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意在通过反复诵读,加之视频展示,学生可以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

  4、知人论世 探究主旨

  对诗歌的语言、形象、主旨情感、技巧进行探究,主要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设立情境将学生引入具体情境之中,让学生与诗人杜甫展开对话,与诗人杜甫换位思考从而准确的体味本诗的内在韵味,这一环节主要通过如下几个问题的探究来完成

  在进入合作探究之前,我用如下几个问题进行点拨。

  1、 你能将作者寻到的景物联想成一幅画面并描述出来吗?同学们能猜测一下在这满眼春色之中的诗人杜甫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吗?依据是什么?

  (由这个问题的设计导入对具体词语“自”、“空”的品味,从语言的品味中探究诗人的内心情感,通过这一步骤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插入本诗的背景材料辅助学生对杜甫当时心境的理解引导学生与杜甫换位思考,感受诗人内心的寂寞苍凉同时引出诗人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的运用即本诗的写作技巧一 ④ 读后两联分析诸葛亮的形象?学生依据后两联的具体词句展开探究

  5、吟咏体味:全班齐诵本诗再次感受,深入体味作者的情感

  6、拓展延伸:

  我选择的篇目依然是杜甫的诗歌,难度略有提高,意在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五)板书设计

  学生先做小结教师打出板书,意在巩固本课内容使学生对本课有个整体的回顾,同时查缺补漏弥补听课时的漏洞。

  (四)作业设计 《书愤》让学生对比鉴赏,

  设计这一环节是因为作业能够反应学生对这堂课的理解程度,可以及时反馈总结十年心酸欢乐,收获桃李芬芳

  离开校园,走上讲台,不知不觉已经十年。回首十年树人路,除了些许的眼泪心酸,更多的是欢声笑语,桃李芬芳。

  其实,生活本就不容易,作为被人称为“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就更加的不容易。因为它要忍受学生的不理解、顶撞和家长的无理取闹,要承受成绩高低比较的压力,还要接受工资待遇不高的生活现状。

  在座的各位老师,当你们遇到这样的情况时是否有想过放弃教师这一职业呢?我有过,而且有过很强烈的冲动,但是在父母的高压政策下又回到了这三尺讲台。如今时过境迁,少了20几岁的年轻冲动,多了30来岁的心境平和,知道了人的一生中会遇到不顺心的事,如果你不学会接受和原谅,就会活得痛苦、活得累。接受是一种态度,原谅是一种风度。

  我们在付出青春韶华、汗水心血的同时,也收获了一路的欢声笑语、桃李芬芳。校园整洁了,教室明亮了,设备先进了,学生听话了。当你走进校园,所教的学生面带微笑地和你打招呼,你的心是否如阳光灿烂?当你说出我们班要争得某某活动第一,学生便卯足了劲去拼搏时,你是否会由衷地感动?当节假日来临,你收到多少年前教过却想不起来名字学生的电话问候时,你是否有置身满园春色之感,没有后悔做一名老师呢?

  回首这十年的点点滴滴,我不再后悔做一名教师。爱因斯坦说:能让学生对老师尊敬的唯一源泉是教师的德与才。这次说课,我更能体会这句话的真谛。“上天眷顾有准备的人”这10年来,我认真准备每一堂课,认真学习PPT、白板等可以提高课堂效率的新技术,认真做好每一次培训的记录,做到学有所用。十年耕耘,在校领导和语文组同仁的帮助下,我在教学方面也有了进步,课堂教学得到认可,班级成绩较为突出,个人论文做过交流,课堂实录获过奖项,尤其是在今年东三省的说课大赛上,获得一等奖。

  教育上我也收获很多:办公桌上“排队”站立的南果梨、教师节的蛋糕和鲜花,升旗冻手时送来的爱心手套,伤心委屈时的一个拥抱,运动场上夺冠时的尖叫,点点滴滴,是我一生的美好回忆,我庆幸我是一名教师。虽有学生的不理解,但那是少数;虽有成绩比较的压力,更有学生勇夺第一的斗志;我虽生活清贫,但我精神却富有,我有那么多的学生的关心和祝福,我有桃李满天下的芬芳。

  最后,我想把自己的一点心得感悟与在座各位领导老师分享:

  幸福,是要脚踏实地;快乐,是不要攀比炫耀!珍惜所选择的,爱自己所爱的,水中月,镜中花,未必就好看!深秋落木一点绿,初冬白雪沁心脾。谁说生活多磨难,不过是修行未断!

说课稿 篇4

  一、教学重点的定位

  《我和诚信交朋友》是粤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讲诚信 多合作》中的第一课。

  (一)说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体会真诚相待、讲信用的可贵,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2、能力目标:学习收集、辨析有关诚信方面的故事、案例、名言谚语等,理解和体验做人要诚实守信。

  2、知识: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诚实守信的重要意义;知道诚实守信是为社会所称许的行为,养成诚实守信的习惯。

  (二)说教学重点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在生活中要讲诚信。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在生活中关注诚信问题,将诚信内化为美德,外化为行动。

  二、教学重点的分析:

  《我和诚信交朋友》是第二单元《讲诚信 多合作》中的第一课。将它放在《我们学会了合作》《竞争中的小伙伴》两课之前,说明了诚实守信是做人处世的根本。也是合作和竞争的基础。

  根据课程标准“我在成长”中的第五条“理解和体验作人要诚实守信,学会尊重人”,“我与学校”中的第4条“体会真诚相待、相互理解、讲信用的可贵。”加之学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诚实守信的重要意义;知道诚实守信是为社会所称许的行为,体会真诚相待、讲信用的可贵,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并自觉养成诚实守信的习惯。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调查表明,有不少学生存在为了不写作业或上网而撒谎、有失诚信的行为。我将围绕着诚信这一主题,从日常生活小事买票入手,列举海尔集团等诚信事例,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辨析、搜集诚信名言,办诚信手抄报等方式重点了解诚信——体验诚信——感悟诚信,最终实践诚信。增强学生诚实守信的意识,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

  根据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达到既定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拟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角色扮演法。运用角色扮演,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2、活动法。通过活动,引发学生思考,反省自我,在矛盾中做出选择。

  3、讨论归纳法。通过讨论归纳,形成正确舆论导向,进一步强化道德认知。

  诚信的品质不是一两天的教育就能完成。要让学生对自己的诚信行为与观念作出正确的自我评价,强化诚信意识,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活动法、自评法、小组评价法、个案分析法等提高对诚信道德的认知,进而自觉做一名诚信的人。

  我打算分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下面我重点说一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点的解决方法与过程

  (一)课前交流,引入课题

  首先讲述故事:不讲诚信的留学生。引导总结: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是无价之宝,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我和诚信交朋友”(板书课题)

  (二)开展活动,明理导行

  活动一:角色扮演:“买票”

  1、由学生扮演“买票”中的各个角色,再现买票的情景。

  2、小讨论:你觉得父亲和售票员谁说得对?为什么?

  3、小结:良好的诚信品质要从生活中的每件小事做起。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模拟、讨论辨析,引导学生辨别事非,知道怎样的行为才是诚信的。加强对诚信重要性的认识。

  活动二:诚信故事大家谈

  1、播放林海燕事迹宾诚信录像资料。

  2、播放海尔集团的诚信录像资料。

  3、换位体验,假如你是林海燕,你会怎样做?你赞成海尔总裁的做法吗?

  4、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诚信或不诚信的故事,说说自己的感受。

  5、小结:诚信不仅是做人之本,也是成功的基石,是值得称赞的行为。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真实事例引导学生懂得诚信的价值。为学生树立诚信的榜样。

  活动三:听故事,猜成语

  1、分别请四名学生讲述“一诺千金”、“移木建信”、“一饭千金”、“退避三舍”的故事。

  2、猜猜故事对应的是哪个成语?

  3、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小结:诚信自古以来就倍受人们推崇,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小学生应当身体力行,从小学会做一个诚信的人。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对诚信的认识,为下一步明理导行打好基础。

  活动四:辨一辨,遇到这些事情该怎么办?

  1、让同学换位思考,如果遇到书中插图上的事情,自己会怎么办?

  答应了的事要努力做到。有特殊情况以致无法兑现,就要向对方如实说明情况并表示歉意。

  2、小组讨论:要具备什么条件才能成为诚信小天使?

  3、评选班级诚信小天使,赠送“诚信卡”。

  4、一起设计班级的诚信宣言。

  设计意图: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辨别事非的'能力,引导学生在面临两难境地之时,做出正确的选择。并在交流讨论中形成共识,形成诚信宣言,明确做一个“诚信小天使”的条件,为下节课评选诚信小天使做好准备。

  (三)总结道理,发出号召

  俗话说的好“莫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讲诚信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让我们一起争做讲诚信的好少年。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在实践中做讲诚信之人,并观察身边的人和事,下节课讲述班级同学诚信的事迹。

  2、搜集有关诚信的名言、故事、事例,办一份诚信小报,下一节课进行展示评比。

  让学生在搜集资料、办手抄报的过程中,加深对诚信的认识,并将对诚信的认识转化为实践。

  五、说板书:

  这样写的目的是通过这些强化学生的认识,让学生牢记:诚信是做人之根本,也是成功之基石,每个人都应当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做一个讲诚信的人。

  我和诚信交朋友

  做人之本 成功之基

  从我做起

说课稿 篇5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一年级下册第31课《地球爷爷的手》。本课主要以成熟的桃子自己落地,生动形象,深入浅出的介绍了“地心引力。”

  教学程序我分为4个环节:

  1、导入新课,2、学习生字、词语,3、分析课文,解决疑问,4、课内扩展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手的图片,让学生说说手的用处。从而引出地球爷爷的手。由手引出地球爷爷的手,容易引起同学们的兴趣。

  二、学习生字、词语

  通过昨天的预习和在课文中的识字,让学生看大屏幕找小老师教教大家,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然后再通过生字来组词,加深对生字的印象。并让学生读一读课文中的关键词。

  三、分析课文,解决疑问

  同学们生字和词语都掌握的较好,让学生自由读,谁喜欢哪个自然段就读给老师和同学听,给同学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读完之后教师提出问题:地球爷爷的手指的是什么?你是在哪个自然段找到的?是谁说的话?指导地球爷爷说的话。(用粗重、缓慢的语气读)指导读出感情。然后又我问:“地球爷爷的手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后,我说:“地球爷爷的手真的能让成熟的桃子掉下来吗?课文中的谁看到了?”从这个问题导入童话故事的开始,在童话故事中,主要是让同学们读好三个小动物之间的对话语气。

  猴爸爸用和蔼可亲的语气,小猴子高兴的语气,特别是读好小猴子的请求语气,这一点教师要范读。在对话中引导孩子融入角色,读懂故事。讲到小兔子说的:“是呀,地球爷爷怎么帮忙啊?” —让学生看地球的图片,然后用磁铁吸引铁钉,来与地心引力相比较。形象直观,又有利于低年级理解地心引力这一抽象概念。解决开始的疑问,看来地球爷爷真的能让成熟的桃子掉下来。我又问:“你还能举出地球爷爷是有手的例子吗?”同学们举了好多例子……让孩子们举例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生活中要仔细观察,对地球的奥秘产生兴趣。

  四、课内扩展

  1、举例太空中的宇航员失去重量漂浮在空中,强调地心引力对我们的作用太大了。那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地球呢?让学生说说怎样保护地球,从而树立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2、英国科学家牛顿,通过苹果落地发现了地心引力。

  3、读关于“地心引力”的儿歌。

  课内扩展是让同学们知道地心引力对整个地球的'重要性。

  五、说板书

  《地球爷爷的手》是本课的课题,地心引力是本课的教学难点,能让成熟的桃子掉下来,能让踢到半空的足球掉下来是地心引力的作用,省略号说明生活中这种现象很多。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我在本课的教学中结合课文中的小动物主人公,结合生活常识,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主动探索中认识生字,在多种方式的朗读中体会感悟,读懂故事,事实证明不仅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而且确实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了地心引力。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位少年以树上的螳螂欲捕蝉,却不知被身后的黄雀即将啄食的故事,劝诫吴王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顾不到身后的隐患是危险的。全文分“准备攻打楚国→少年巧妙劝说→打消攻打念头”三部分,结构紧凑、前后照应、生动有趣、寓意深刻。

  二、说学生:

  对寓言这一体裁,学生并不陌生。但学生往往只注意故事的情节,不善于思考蕴含的道理。因此,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揭示寓意的语句,围绕具体形象的故事,理清“蝉、螳螂、黄雀、少年”间的关系,探究“眼前的利益”和“隐伏的祸患”,从而深刻理解文章内容,领悟告诉人们的道理。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明白吴王打消攻打楚国念头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朗读课文,会创造性地复述课文,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表现课文内容、表达对课文的理解。

  3、情感目标: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懂得劝说别人应讲究方式方法。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既是文章的重点,也是文章的难点。

  五、说教学方法:

  在本课教学设计中,一是突出了探究性学习,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二是体现了合作式学习,学生对故事的复述、表演等,都以同桌或小小组的形式进行;三是倡导了个性化学习,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表现课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作繁琐的分析,力求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协调者、合作者和激励者。 六、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二)、学习课文

  1、初步感知,复述故事。

  ①少年讲了件有意思的什么事呢?请大家边听边看边想,能不能也讲讲这个故事,最好有所创新。(学生听故事录音、看多媒体演示。) ②同桌讲讲这一故事。指名讲这一故事,组织评议。

  2、理清关系,领悟道理。

  ①少年通过这一挺有意思的事,要告诉吴王什么道理呢?请在文中找出直接说明的一句话。

  ②(出示“蝉、螳螂、黄雀……祸患呢!”)指名读。围绕这句话,有什么问题要提?

  ③它们“眼前的利益”分别是什么?“隐伏着的祸患”又分别是什么呢?先结合课文,根据表格提示自学,再分小小组交流讨论。

  眼前的利益 隐伏的祸患

  蝉

  螳螂

  黄雀

  ④指名交流(边说边操作演示多媒体)。

  ⑤“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它们可能是怎样想的呢?你想对它们说些什么?

  ⑥吴王明白了少年要告诉他的道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a理解:“恍然大悟”;“乘虚而入”,蝉、螳螂、黄雀,分别乘什么“虚”?其他诸候国乘什么“虚”?“不堪设想”,蝉、螳螂、黄雀分别有什么“不堪设想”的后果?b引读:所以,吴王打消了……)

  3。理解“方法”,体会特点。

  对4-12节,大家通过提出问题、结合课文研究问题,读懂了。请默读第3节,想想看什么问题要提?

  像刚才那样,同桌商量商量,能解决这些问题吗?(随机点拨,“毫不介意”,他“介意”的是什么?)

  练读第3节。

  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少年?吴王又是个怎样的人呢?

  4、选择方式,表现课文。

  你们觉得可以用哪些方式来表现课文的内容,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分小组准备后(分角色读,表演,画示意图等)组织交流、评议。

  (三)、布置作业

  将《螳螂捕蝉》这一故事讲给家人或低年级同学听。

  板书设计:

  蝉 ← 蟑螂 ← 黄雀←少年

  不能只顾眼前利益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教材分析: 《猪八戒吃西瓜》 是根据古典小说《西游记》的人物重新创作的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孙悟空和猪八戒外出寻找食物,猪八戒偷懒、嘴馋,在找到一个大西瓜后,馋得找出各种理由把整个西瓜都吃了,孙悟空利用猪八戒随手扔的西瓜皮,使他连摔四跤,吃尽了苦头,告诉了我们猪八戒好吃懒做、自私自利的行为,同时又非常的搞笑。幼儿通过在律动中逐步学习创编吃西瓜的动作,不仅感知到了律动的韵律特点,也使猪八戒的形象更加逼真,富有童趣,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也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到了快乐。

  二、说目标

  由于中班是第一次接触律动教学,所以确定本活动的目标是:

  1、根据幼儿已有经验,让幼儿理解律动内容。

  2、初步培养幼儿感知律动的韵律及旋律特点。

  3、能够在音乐的伴奏下,创编动作,体验活动的快乐。

  三、说活动准备

  1、 猪八戒、西瓜、切西瓜、吃西瓜、扔瓜皮、摸肚子等图片各一张。

  2、电子琴。

  四、说活动重难点

  能够感知律动的韵律特点并创编动作。

  五、说教法

  孩子的思维特点主要是直观形象性,再加上活泼好动,好模仿,所以在本次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直观、提问、示范、演示等方法。

  六、说学法

  活动中为幼儿创设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他们感受到活动的快乐,通过观察、模仿、表演的形式进行学习。

  七、说过程

  (一)开始部分

  通过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回答问题,直接导入课题。

  例如,小朋友喜欢吃西瓜,猪八戒也喜欢吃西瓜,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学习音乐律动《猪八戒吃西瓜》。

  (二)基本部分

  1、通过观察图片,启发引导幼儿说出吃西瓜的过程。

  例: 教师引导幼儿,现在我们拿了一个又大又圆的'西瓜,怎样才能吃到呢?

  2、教师小结吃西瓜的过程,依次出示切西瓜、吃西瓜、扔瓜皮、摸肚子的图片。

  3、幼儿重复练习吃西瓜的过程,帮助记忆。

  4、老师示范讲解各个动作,重点是切西瓜和吃西瓜。

  例、切西瓜,(1)老师讲解动作要领,幼儿跟着做。

  (老师示范,幼儿模仿,较难的地方师幼可以多练几遍。)

  (2)加入律动的讲解。

  (在活动中加入相应的节拍,提高了孩子学习的兴趣,增添了课堂的活跃气氛。)

  (3)共同练习,重点也是难点。

  A、节拍练习 B音符练习 C全音符练习 D听音乐练习

  (较难的地方可以多练几遍,集体练,分组练,单个练)

  5、吃西瓜的讲解,练习同上。

  (三)结束部分

  教师: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的律动是《猪八戒吃西瓜》,并且还练习了切西瓜和吃西瓜的动作,学得非常的开心和快乐,下节音乐课的时候 ,我们继续学习扔瓜皮和摸肚子的动作。

  八、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将学会的动作展示给他人看,并且自己尝试创编其他的动作。

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小小的船》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描绘出晴天夜空美丽的景象。这首诗韵律协调,音乐性很强。体现了一个孩子把新月看作小船,联想自己坐到月亮上去,在蓝天中航行,驶过星群,看望星星的喜悦心情。诗中有景,有情,有韵,孩子们读起来心情愉快,朗朗上口,便于在读中陶冶儿童美的情操。

  本课的重难点在于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力求做到在读中体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的升华。

  二、说学生

  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句较完整的话,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同时也较多地积累了不少与本课有关的生活素材。这也正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而不利因素在于学生朗读课文时可能会出现唱读的现象。

  三、说教法

  从本课儿童诗的特点考虑,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学时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

  四、说教学流程

  1、出示谜语,激发兴趣

  本课一开始,我就借助多媒体vcd,播放谜语,让学生猜一猜,从而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培养了他们认真听的习惯,并能一边听一边想。

  2、创设情境,理解课文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想象是通往创新的桥梁。所以我在教学中首先是以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为宗旨,从学生的心理、思维、兴趣出发,通过图画、音乐和文学语言描述,再现教材的情境,给学生以强烈地真实感,较快地把学生带入智力最近发展区。

  ⑴图画展示,创设情景。

  (教师出示图画并用语言描述)小朋友,看这晴朗的夜晚,闪烁的星星,要是月亮挂在蓝天上,那该多美呀!(教师出示圆月),有时候月亮是这样的,(出示新月)月亮有时候又是这样的。教师趁机提问:

  ①这是什么样儿的月亮?诗人把它说成什么?弯弯的月儿像什么?

  ②课文中小朋友看弯弯的月亮为什么觉得像小船?

  ③你看着这弯弯的月儿,想不想上去呢?

  由浅入深的提问,既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顺序,又体现了教学是师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要素,使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带着强烈地求知欲去感知和领悟课文中月亮与船这两个意象的联系。特别是对“弯弯的月儿像什么?”这一问题的回答,学生的发言充满了新意,充满了童趣。

  ⑵综合运用图画、语言、音乐,再创情境。

  (教师描述)如果现在是夜晚,我们一起坐在院子里,抬头看天空,蓝天上有星星,有月亮。这弯弯的月亮,它多像一艘小船呀!(播放vcd中的背景音乐)现在请大家听着音乐轻轻摆,慢慢地闭上眼睛。想着,想着,你是不是坐在月亮上了?是不是飞上蓝天了?(此时学生会情不自禁说自己已经飞上蓝天,已经坐在月亮上了。)

  当学生睁开眼睛,(师播放课件)哈,小朋友现在我们已经飞上天了,已经坐在小船里了,让我们在月亮上愉快地唱起《小小的船》(播放vcd儿童歌曲《小小的船》),伴随着歌声的响起,学生就会进入美妙的境界。

  教师随即出示句式:我看见了____。引导学生说出:宇宙飞船上天,航天飞机登上月球等。接着再用“蓝蓝的天”进行说话训练。例如蓝蓝的天上有什么?我在蓝蓝的天上干什么?

  不难看出,在理解重点句子时,根据创设的情境,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学生往往为此而兴奋不已,学生情绪为之高涨,进入一个高潮。此举极大地丰富了课文内容,学生的学就乐在其中,悟也在其中

  3、朗读训练。

  学生在朗读同时也在接受美的熏陶。在教学中,我始终重视让“趣”字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读读、想想、说说中感受美,培养想象力并进行朗读训练。一年级学生的朗读往往需要教师的指导,因此,朗读训练的第一步就是范读指导。于是我播放了多媒体vcd中的“课文朗读”,声情并茂的范读,屏幕上美丽的夜空图,使课文内容形象化,从而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

  接着进行引读****。在这里引读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我采用逻辑引读。

  ⑴弯弯的月儿像什么?

  ⑵小小的船儿怎么样?

  ⑶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什么?

  针对小朋友好胜的心理特点设计了“赛读夺星”这一小环节,使教学再进入一个小高潮。

  比赛的规则是:感情朗读要把闭着眼睛的小朋友仿佛带上蓝天。再通过个别、小组、大组赛读,激发参与的积极性,满足求胜欲望。

  此时我趁热打铁,让学生进行即兴演读。演读是一种富有趣味性、形象性的朗读方法,可以再现课文情景,从而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印象,并受到感染。这样学生就不只囿于“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困境,而且也达到了知、情、意、行全面和谐发展的要求。具体做法是:a.自由演读b.个别演读c.全体演读。

  自由演读,按学生的个性差异,内化的程度不一而进行。在自由演读中,学生根据自己的联想,运用外显的,自身喜欢、掌握的形体动作,来更好地表现并体会到诗的意境。在自由演读的基础上,再请个别学生上台演读,通过评比,感情是否投入,动作是否和谐,从而让其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较深的印象。最后全班学生一起模仿演读较优秀的学生,边读边演,这时学生会置身于那诗的情境之中,其中在全体演读时,作为教师的我也成为其中一分子。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

  4、创作想像画

  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着眼,从发展学生扩散思维出发,我采用此环节。

  作画内容是二十年后,我在太空旅游。

  要求:把自己想到的用画描绘出来。

  作画时,我用上音乐泻染气氛,此时学生会进入未来世界,幻想着遨游蓝天的情景,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二十一世纪的太空美景。

  在上课时,我充分、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环环相扣,层层推进,使教学目标水到渠成。

  五、谈体会

  本课的教学设计我主要以新课标精神作指导,运用多媒体vcd教学手段,创设多种情境,寓教于乐,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阅读想象的同时,拿起彩笔,把自己在阅读中想到的画出来,把自己在阅读中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充分享受阅读的快乐。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深深地感受到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给课堂带来的便利。它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走进课堂,是深受广大师生欢迎的好事,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充分合理地运用这一重要手段,给语文教学和其他所有学科的教学插上飞翔的“翅膀”。

说课稿 篇9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它位于新课标实验教材人教版第三册第二单元。本单元是本学期的重点单元之一,约占教学总时间的30%,因此,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本单元的教学工作将有利于顺利达成学段和学期育人目标。本单元在教材编写上凸现如下四个特点:

  1、以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作为本单元知识的生长点。

  2、教材按难易程度分三段编排。

  3、各小节的教学也是由直观操作等依*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进行编排。

  4、“用数学”是结合计算来出现的。教材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为进一步提高计算速度、培养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总的教学设想是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引导学生开展观察、猜想、操作、讨论、交流、归纳、分析等活动进行探索和实现问题的解决。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了整十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其计算方法与已学的计算方法有相通之处,因此,我引导他们运用已有知识,通过实践、体悟等掌握新知识。在本节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型学习是我的基本出发点,我注重渗透“转化”思想,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并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完成新知识的建构,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因此,我认为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发现、理解和应用100以内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难点是竖式中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我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已“问题情景——操作探索——解释与交流——应用与发展”为基本模式安排教学。教学中,“以操作为主线,以创新为主旨”,采用现代教学媒体,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数学实验”、“做数学”的环境。以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为主,来突出教学的重点,以老师引导为辅,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全面、全程参与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自主探索的能力、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来突破教学的难点。

  下面以本单元第一小节“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第一课时“不进位加”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9页例1,练习二第1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小组协作等手段帮助学生发现、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探究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难点: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计算

  教学评价:

  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学生自评

  教法、学法:

  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操作法、归纳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题卡、学生自备学习小棒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大胆猜想

  现代教学理论倡导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使学生在认识、使用和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初步体验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在学习新知识时,有必要找准与旧知结构类似的地方,进行同化或顺应,重新建构。因此,本节课我首先,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教材上的“参观博物馆”的主体图,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课堂,学生通过对主题图的观察,从主题图中获取信息和发现图中的问题“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学生根据从图中获取的信息(每个班前面都有的人数)中研究并猜想出解决方案。“合乘”学生会根据已有的认知基础,提出用加法,提出两种解决方案,对于学生提出的方案,我会及时地肯定和赞扬,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这样设计本环节,把学生将要掌握的新知识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多媒体手段、大胆猜想等形式,既创设了理想的教学情境,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谓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自主学习、获取新知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是现代基础教育改革的亮点之一,学生只有参与到实际的实践活动当中,才能真正理解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这也是新课标强调联系学生实践的主旨所在。因此,我就引导大家:“我们一起来检验一下我们刚才的猜想是否正确,好不好?”“如果班和班合乘一辆车,车上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学生能很快列出加法算式:30+36,我就紧接着问:“这个算式,你会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呢?请大家各自动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学生就会采用过去的数小棒或列竖式的方法计算,根据学生的完成度,选择有代表性的方法及时让学生汇报、交流,可能有一根一根地数,也可能一捆一捆地数,还有列竖式的等。我再问:“那么哪种方法又快又准确呢?”学生会感觉数小棒较慢一些,“那么列竖式是怎样列的,要注意哪些,又怎样计算的呢?”结合以前一捆加一捆的方法,引导出数位要对齐。这样让学生通过自己归纳出列竖式计算的方法,再加以板书,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因为课堂上,教师的必要引导是十分重要的,有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才不至于盲目,有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才更有意义。在学生生动而丰富的操作中,运用“转化”的思想,学生通过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双手去操作,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一切不仅仅是列竖式计算的过程这一知识的需要,而且也是探究型学习方式的需要。

  三、时间运用,发展能力

  由于前两个流程已用去

  20分钟左右的时间,为了保证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我将例题下面的“做一做”用题卡呈现给学生,并将学生分成三人小组,在小组间进行竞赛,并相互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让学生间相互分享各自的学习成果,达到自我教育,相互学习的目的。同时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运用了计算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独立思考,巩固新制

  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独立完成练习二第1题。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可以检验本课时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得以应用,方法得以提炼,凸现了练习的深度,也培养了学生的“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

  板书设计不进位加

  1、36+30=66

  十个十个十个

  3 63 63 6

  + 3 0 + 3 0 + 3 0

  66 6

  采用重点突出法,板书一目了然,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数位对齐和计算顺序等重点。

  以上是我对本单元教材的分析和对第一小节第一课时的教学设想,敬请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多多指教,谢谢!

【说课稿】相关文章:

《翠鸟》说课稿11-22

《赵州桥》说课稿11-26

《乘车》说课稿11-28

《掌声》说课稿11-28

养花说课稿11-29

《爱莲说》说课稿11-30

穷人说课稿12-01

对鲜花说课稿12-03

《望月》说课稿12-04

《荷花》说课稿12-0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