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初中集合4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初中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初中 篇1
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男孩女孩》。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这五个环节来进行分析。
首先,是我对本课时的教材进行的一些分析: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男孩女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第三课的第二框题。本框包括两个目:“让我们荡起双桨”和“把握青春,把握情感”。第一个目(“让我们荡起双桨”)从男女孩来往的一样通常方面来谈,包罗两层。第一层是从男女孩各自的上风、差别、互助中归纳综合出异性同砚间积极来往的意义,既是增长性别意识,也是美满本性、促进来往本领的进步。第二层是从详细来往情境中探究男女孩之间怎样举行正常、康健的来往,并归纳综合出一些异性来往的根来源根基则。第二个目(“掌握芳华,掌握情绪”)从男女孩来往的特别方面来谈,包罗三层。第一层是谈怎样准确了解异性同砚之间的情绪、来往与情谊;第二层通过情境和案例探究怎样在异性情绪来往中做出卖力任的选择,并学习鉴别这些情绪;第三层是谈在与异性来往中学会怎样掩护本身,以促进康健的男女孩来往。本课筹划摆设的讲授时数为一课时。
2、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视与异性同学之间的关系,尊重异性同学;正确认识并接受青春期出现的.对异性爱慕的情感,愿意反思并正确把握情感问题;
(2)知识目标:知道男女同学之间怎样进行正常,健康的交往;把握男女同学之间的情感,知道自我保护的重要性。
(3)能力目标:能够辨别男女孩之间的正常交往和早恋,能够运用理智调控与异性同学交往中的情感问题,能够有分寸地与异性同学交往。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
教学重点:“男女同学交往的重要意义”。其理论依据是:进入青春发育期的中学生已有很强的性别意识,讨论男女孩的性别差异,不能仅仅停留在不一样上,而是要引起学生的性别意识,注意到男女孩交往和一般同学交往是不一样的。更为重要的是,正是因为彼此不一样,才显出异性间积极交往对自身成长的价值。
由于身体发育的结果,八年级学生面对自己与异性的这些变化产生了兴奋、好奇,对异性产生了朦胧感的情绪体验,两性都分别意识到了自己想注意对方,但表面上有不敢多做表露和接触,惟恐遭外界的压力,所以,我把本课时的难点定为:“如何把握青春,把握情感”倡导男孩女孩建立正常的友谊。
二、说学情:
从年龄特点来看,八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我便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生理上,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尤其是针对我校部分班级出现的“早恋”现象,所以在教学中我抓住学生这些特点,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让他们亲自参与活动,探究活动,使学生们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上谈谈我的设计:
三、说教法:
(一)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二)教学手段: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了“问题式教学法,活动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情景式教学法进行教学。
为了顺利达到教学效果,我再来谈谈我设计的学法指导:
四、说学法:
我注意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本科目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合作能力,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是这样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
(1)合作学习:在教授“男女孩各有优势”知识点时,我设计活动,让男女孩进行比赛,看看谁的优势多,并且还可以了解异性同学的优势。
(2)探究学习:在教授“男女孩怎样正常,健康交往”时,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集体意识和合作能力,参与课堂教学的现场讨论活动,激发学生主动的学习、探究愿望,积极主动地在愉快的气氛中去接受所学的知识。
(3)体验学习:在教授“把握青春,把握情感”时,我让学生现场尝试青苹果,让学生亲身体验过早恋爱的苦果。
最后,我来谈谈教学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程序,我设计的教学活动流程如下:
【一】活跃气氛,导入新课(约3分钟)
(活动:“猜一猜”)
课件演示:老师课前搜集的一组男女孩不同时期的照片,让他们猜一猜哪些是男孩,哪些是女孩,从而引导学生明白——男女有别。
设计意图:通过一组活泼可爱的相片,学生在积极竞猜中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二】互动交流,学习新课:(约37分钟)
(1)合作学习,突出重点。(约10分钟)
课件演示:活动一:“男孩,女孩优势PK大赛”
1.以竞赛的形式,时间限制在两分钟之内,让男女孩列举各自的优势,把描述性别优势的关键词写在黑板上。
2.见课本P36页,讨论并确定男女孩各应承担什么任务并说明理由。
3.谈谈你对“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这句话的理解。
4.老师小结引导学生把握本课重点:男女同学交往的重要意义。(见P37页)
设计意图:通过PK大赛,同学们既了解性别差异,增强性别意识,也增进男女孩的交往,培养了与异性同学积极交往的态度,使本课的教学重点在愉快中被学生接纳了。
(2)分组探究,过渡衔接。(约15分钟)
课件演示:(活动二:分组探究:“男女孩怎样正常交往”
活动内容;通过P37页四个情景辨析,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学习如何进行正常的“健康的男女孩交往”。
1.我们班有这种现象吗?
2.你喜欢和哪幅图中的男(女)同学做朋友?
3.图中交往情景中不恰当的交往之处,并讨论正确的交往方式。
(分小组讨论后请代表总结发言)
4.老师引导概括出男女交往的基本原则、注意事项。(见P38页)
设计意图:通过对课本案例的探究,学生们更深切地体会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情况,自然而然就懂得了如何有分寸地与身边的异性同学交往。
(3)亲身体验,挑战难点。(约12分钟)
【三】表白心声,结束新课。(约4分钟)
活动五:说一说:你最欣赏的男孩,你最欣赏的女孩。
老师总结:同学们,与异性同砚来往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必要我们慎重看待,理智处置处罚。末了,让我们荡起情谊的双桨,共度芳华长河,一起欣赏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竣事新课。
计划意图:通过学生们的心田独白,旨在教育学生与异性间的情谊是必不行少的,也让各人在回首中重温了整堂讲授。
说课稿初中 篇2
一、说课标
(一)目标
美术课程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激发创意,了解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方法、运用各种工具、媒材进行创作,表达情感与思想,改善环境与生活、学习美术欣赏评述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了解美术对文化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美术课程分目标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设定。
(二)内容标准:
根据课程的总目标和分目标对7—9年级学段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内容标准。各学习领域分别由目标、学习活动建议和评价要点三部分组成。
1、目标是课程总目标和分目标的具体化。
2、学习活动建议针对目标提出一些更为具体的、可 操作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3、评价要点则提出柱测目标达成度的要点。
二、说教材
(一)教材特点:
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
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密切关联,穿插并行。
(二)编排体例:
是由课题—教学提示—图片与范画的欣赏—教学内容的设置—学习建议—思考与讨论—学生作业等组成。
(三)内容结构:
本教材在内容结构编排上改变了传统的学科知识门类划分课业的形式,各课内容彼此没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因此,而采用了并列式、散点式排列而非单元式。
在本册教材中,四大学习领域所包含的课程内容所示,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共包含了5课,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共包含了6课,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共包含了1课,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共包含了2课,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造型与表现学习领域和设计与应用学习领域占全册教材的80%左右,可见这两个学习领域在这学年段美术学习中的重要性。
(四)知识整合:
本册教材主要围绕着色彩冷暖知识、线条、节奏、工艺制作、玩具、实用设计、电脑美术、欣赏等知识进行的学习。
1、教材重点
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
2、教材难点:
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
3、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方面:
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的,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2)教学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的。
三、说建议
1、教学建议
(1)要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内容,通过引导学生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的游戏方式,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过程中的愉悦,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2)在指导学生制作方法时采用让学生欣赏范作、动手体验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自己分析思考,获得制作方法、了解所需的材料。
(3)多在随堂教学时提供给学生,重在营造适合学生欣赏、讨论、获取知识。
(4)合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补充教材。
(5)根据教材内容设置情景增强教材的趣味性。
(6)重视教师的示范。(教师的示范能清晰展示美术技法更能发挥教师的作用。)
2、评价建议
评价点:
(1) 能否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美术作品的形与色;
(2) 能否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是否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
表达方式和方法;
(3) 学生是否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在过程中是否尝试各种技法;
(4) 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是否得到提高的;
(5) 是否有合作精神、能否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评价方法:(1)自评方法
(2)互评方法
(3)师评方法
(4)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方法的
(5)作品展览
3、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教学设备与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的;
(2)校外资源;剪纸、编制、废弃物再利用等;
(3)利用网络信息化;资源共享;
(4)自然环境资源;自然风光写生的等等。
以上是我对七年级第二学年段美术科目进行的“三说一看”的学习研说,请各位评委老师给予建议和指导。
说课稿初中 篇3
一、说教材
《雨说》就是一曲动人心弦的爱之歌。它采用拟人的艺术表现手法,让“雨”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喃喃细语,倾诉真情,使人感受到“雨”这位爱的使者亲切温柔的形象。在诗人笔下,“雨”和其他事物都被赋予生命的灵性,成为一种十分美好,神奇,有情有意的存在,使人觉得亲切可爱,活泼欢快,充满情趣。在教学这首拟人化的诗时,我们应该在朗读诗歌的基础上,结合课文注释,用心体味,揣摩诗句,体验诗人蕴含的真情,达到背诵这首情诗的目的。
(一)《雨说》的叙述主脚就是“雨”,它象征着为大地带来春天,为儿童带来欢笑的爱的使者。注意体会这首诗的拟人化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及“雨”的形象的象征意味。
(二)这首诗清新明朗,节奏欢快,融典雅的诗句与活泼的口语于一体,特别适合于朗诵。要引导学生加强朗读,理解诗意,体会诗的魅力,感受春雨的美好。建议配乐朗读。
(三)指导学生朗读,要注意把握语气语调,很好地表现“雨”的形象。这首诗长句比较多既要读的连贯,也要在恰当的地方停顿,并掌握好句中的重音。
二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品味诗歌的语言;展开联想和想象,与诗人感情进行沟通; 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过程与方法:朗读诗歌,整体感知;品味诗歌,理解感情;展开想象与联想,与诗人进行感情沟通。
情感、态度价值观:朗读这首诗,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1)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展开联想和想象,与诗人感情进行沟通;
(3)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歌《烛光里的妈妈》。听完歌曲,师总结:这首歌就是儿女对母爱的高度深情赞颂,同时我认为这首歌也就是每一位炎黄子孙对祖国母亲的热爱所作的真情告白。可就是,同学们仔细品味过雨的诉说吗? (大多同学回答没有)在特殊的背景下,诗人郑愁予就送给了我们一首《雨说》,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首优美的诗。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1生用喜悦、轻快地语调朗读这首诗三遍;
2生交流朗读效果,以四人小组互读互查,推选优胜者;
3各组优胜者全班交流朗读,其他组可点评优劣(评时可对节奏语调点评)
4推选班内最优胜者,领读全诗;
5师生齐读全诗(可选喜悦轻快的.曲子,生自选)
(3)、细读全诗,理解品味
1、雨“说”了什么话?主要表达了什么意思?
2、副标题为什么取做“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体会诗言志)
对于第一个问题,同学们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能够回答出来。
老师明确1、这首诗通篇都就是“雨”说的话。雨首先说她到来之前,“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雨说要“探访四月的大地。。。。。。”;雨说她就是到大地上来亲近孩子们的。。。。。。;雨说自己“来的很遥远”,她要教孩子们勇敢地笑。。。。。。;雨说“来了就不再回去。”这些话主要表达了一个主要意思:寒冷的冬天已经过去了,“雨”这位爱的使者要给大地带来春天,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让孩子们勇敢地欢笑,有美好幸福的生活。
对于第二个问题,同学们要在讨论的基础上总结而出,教师要点拨背景引导得出答案。
介绍背景资料、欣赏《雨说》,解读《雨说》(王景山)
老师明确2、副标题点明这首诗特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概括了诗的内容,表明诗人对中国儿童的期待和祝愿,有利于理解诗的主旨,同时也符合孩子的心理和理解程度。此外,也蕴涵着另外一层深意,即这首诗写于70年代末,当时正值我国结束“文革”灾难不久而开始新的历史时期,诗人关注着中国大陆,看到她的变化所展现的希望,而儿童就是中国的未来,因此这首爱之歌,就是诗人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也就是对中国美好未来的祝愿。
3、品味诗歌语言,探究诗歌语言特色
1、诗歌就是作者用丰富的感情、鲜明的节奏、和谐精练的语言以描绘象,反映生活的文学样式。对于语言的品位,就是把握诗歌内蕴,与诗人感情进行沟通的基础。这首诗采用了拟人手法,这样写好在哪里?
学生通过找拟人化的语言,会总结出大多好处,师诱导学生理解。这种手法不就是拟人手法,点击二者的区别就是:前者用于整体艺术形象的塑造,后者仅仅用于语句的修饰。
明确:这首诗采用了拟人手法,让“雨”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喃喃细语,使人感受到“雨”这位爱的使者亲切温柔的形象。“雨”在诗人的笔下,被赋予生命的灵性,成为一种十分美好神奇有情有意的存在。不仅如此,对诗中对诗中其他事物都做了拟人化的生动描写;俯拾皆就是。这首诗就是献给儿童的,全诗出色的拟人化表现手法,使这首诗具有亲切感人、活泼欢快、充满情趣的风格,它切合儿童的心理,能打动孩子们稚嫩的童心。
2、拟人手法就是文学作品一种艺术表现手法,除此以外,这首诗语言还有什么特色?
学生可继续合作讨论并互相交流,小组内选出代表全班交流,生之间谈体验。师生共同明确:(点击)郑愁予的诗往往透出中国古典诗的修养和一种动人的江南文化气息,这首诗也就是这样,它的一些用语和诗句,例如“蓑衣”“斗笠”“小燕子笑斜了翅膀。”诗人还善于针对诗的接受对象运用一些适合少年儿童读者的口语,令人感到无比亲切,诗人还善于在事物之间进行一种奇特的诗意的转化。
(4)、有感情的背诵全诗
学生在自由背诵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互背,推荐有感情同学领背、齐背,达到共同背诵下来的目的。
(5)、作业 以“‘雨’的自述”为题
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三五百字的小散文,体会这两种题裁在语言表达上的区别。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的理解来完成这道题,鼓励学生创造性发挥。
说课稿初中 篇4
一、教材分析
《生活中有是非善恶》是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8单元17课的第一框。初中阶段是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如何分辨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些都是极为重要的人生课题。初一学生正处于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他们对这些问题也有朦胧的思考,但是我们生活的世界毕竟是一个复杂的世界,有些事情是不容易分辨的,这就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与帮助。
二、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是非善恶观,在社会生活中努力做到抑恶扬善,做一个正直的人。
[能力]
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知识]
知道生活中有是非善恶,了解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造成的不同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因为让学生了解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善恶观,有利于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为了达到本课教学目标,在联系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始终贯彻启发式教学,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利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真实事件和照片并展示在课件上,这样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主动并善于思考问题。
2、自主讨论法:在分析影响时,主要采用了让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法,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思维,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3、表演法,通过表演活动,为学生的实践提供平台,学生在活动中明理,在明理中导行,恰当深化课堂教学。
4、谈话法、讲述法,起到一个点拨、引导、总结的作用。
5、练习法,让学生做练习册,可以检验学生本堂课的达标情况。以此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五、教学用具: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自己的教学安排的要求,我使用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制作了大量课件,包括图片、歌曲等。以此服务于教学,并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六、教学过程:为了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我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围绕着“如何分辨生活中的是非善恶”和“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两个层次,设置相应的环节,引导学生思考,突破突出重难点,并结合相应的环节对学生的道德情操进行升华,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发现,主动发展,初步实现三维教学模式。
(一)环节一:导入: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师谈话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绚丽多彩的,又是纷繁复杂的。生活中的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生活中既充满了真善美、也存在着假恶丑。我们究竟如何分辨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下面让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一块来学习17课第一框的内容《生活中有是非善恶》(课件,随之板书——是非善恶)(设计意图:因为学生刚一上课,注意力往往停留在某些课间活动的刺激上,还处于延续思维状态,因此用开门见山式的导入法,一是可以节约课堂时间,二是转移学生注意力)
(二)新课教学:展
示图片,学生表演,学习先进模范人物,启发学生思维,拓展学生能力。
环节二:对“如何分辨生活中的是非善恶”的教学:让学生自己举出生活中的是非善恶的例子,(目的是检查学生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了解有多少,以便于在下一步的教学中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在学生举完例子之后,让学生归纳真善美的概念,(以助于学生对真善美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也提高了学生归纳推理的能)学生在回答完之后,老师总结——凡是符合大多数人的目的、满足大多数人的要求、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就是真善美。(目的是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正确的概念,让所有的学生形成一个统一的观点,也为下一个环节的教学做铺垫。)
[过渡]为了考一考大家是否真的能正确分辨是非善恶,老师这里有几幅图片需要大家来分辨一下。
环节三:展示课件(看图片、辨是非),利用分别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的一些是非善恶让学生分辨出哪些是真善美、哪些是假恶丑。(这样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主在头脑中对是非善恶形成一个明确的界限。这一环节也是对上以上环节关于真善美的概念的一个运用和巩固。)
[过渡]:学生在正确分辨出是非善恶之后,师总结:同学们分辨得非常正确,分辨能力非常强,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真善美与假恶丑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那他们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肯定也是不同的,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第二个内容,(板书),顺势进行第二层次的教学。
环节四:对“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的教学”,仍然用展示图片的方法,分别展示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图片,让学生自主讨论,合作学习,分析影响。(目的是让学生在探究中解决问题,引领学生从感性体验上升到理性分析,明白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集思广益、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促使问题的解决,并且可以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回答完之后,老师总结:真善美对个人起到净化心灵,提高自身品德修养的作用,对社会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假恶丑使人价值观发生扭曲,铤而走险,违法犯罪,危害社会秩序,败坏社会风气。(老师及时做出总结,给学生一个正确的结论,让学生明确正确的观点,让学生深刻了解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过渡]以上是我们在图片当中了解到的是非善恶,其实在我们的身边每天也都在上演着是非善恶的故事,下面就有一个发生在103公交车上的事情,顺势进入下一个环节,学生表演:让座。
环节五:表演:“让座”,采取表演的形式,可以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善于去思考问题。学生边看表演,可以边思考两个问题:1、分析故事中两位同学的行为。2、假如当时你就在这辆公交车上,这两位同学的行为分别会对你的心灵产生什么样的触动?(在问题的设置上,特别是第二问,之所以这样设置可以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设身处地的去谈自己的感受,那样学生谈出来的就会是发自肺腑、并切是真情实感的感受。此环节也是对第二层次教学的拓展与巩固)
[过渡]:顺承学生谈出来的感受,师总结:之所以真善美的东西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巨大的、正面的、积极的影响,所以,古往今来,人们在不断的讴歌着真善美、颂扬着真善美、追求着真善美。下面请同学们把所知道的关于颂扬真善美的名言警句写出来并读给大家庭。这样就进入下一个环节。
环节六:名言警句,让学生说出自己所知道的名言警句,然后再展示老师自己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分析理解能力,深化对真善美的积极作用的理解和认识。
环节七:回顾内容:让学生来总结这节课的学习内容,目的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否能把我本节课的层次与脉络。
[过渡]:让我们带着今天所学到的只是一块来走进生活
(三)、环节八:走进生活:让学生结合今天所学到的知识来谈一下在听了两位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后的感受。(这是一个复习巩固的环节,也是一个拓展学生思维和能力的环节,在这里利用两个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对学生进行思想和行为上的教育和指导,以达到教学上知、情、意、行的统一。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总结、概括、分析问题的能力)
环节九
:做练习:讲求讲练结合,既复习本节课所学知识,也可以检验一下学生达标情况,争取当堂课的问题,当堂解决。
环节十:老师做最后总结,让我们祝愿世间不再有邪恶,原世间永远充满正义与真诚,也祝愿世界永远充满爱,最后,让我们来共同欣赏一首歌曲。——《让世界充满爱》。思想品德课力求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让一首深情、优美动听并极富深刻意义的歌曲来打动学生的心灵,在歌声中激发学生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七、学生达标情况,
一节课下来,学生基本达标,比如,在授课过程当中,学生积极地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踊跃的回答问题,这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还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复习巩固阶段,老师和学生带着本节课所学到的内容一块走进生活,学生在听完了关于两位先进模范人物的故事之后,都谈了自己的感受,学生谈得都非常好,即结合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又联系了自己的实际,学生们都重新深刻认识了自己以前的所作所为,并在此基础上为自己树立了一个正确的人生目标。最后在做练习时,都作的基本正确。通过做练习可以看出学生对是非善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一些是非善恶能做出正确辨别,并能利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基本达到所预期的教学目标。
八、 :教学中运用多种手段拓宽学生视野,协调教材与社会实际的联系,创设了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讨论思考中进一步加深了对是非善恶的理解。使学生的学习既以教材为主,又不拘泥于教材,以理论为依据,又不空背理论。课堂形式多样,气氛热烈,学生兴趣高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学较好地实现了知、情、意、行的统一。上完了这堂课以后,我自己不管在思想上还是在教学上都感到收获不少。但同时自己也感到出现了一些问题,在时间的安排上不是很恰当,前半部分时间紧凑,进行得有点快,而到了后来又有点宽松了,我想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可能是因为课前在备学生这一块准备的不是很充分,所以这是自己在以后备课过程当中应该注意的一个问题。
说课到此结束,请各位领导和老师加以指正。谢谢。
【说课稿初中】相关文章:
初中物理说课稿11-24
初中地理说课稿07-24
初中音乐说课稿12-13
初中体育说课稿02-23
初中数学说课稿02-16
初中数学说课稿08-29
初中地理说课稿 15篇02-21
初中语文说课稿04-28
初中英语说课稿05-04
初中化学《甲烷》说课稿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