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 通知工作总结 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说课稿>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1-12-12 11:17:38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说课稿汇总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的说课稿汇总7篇

说课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铅球投远》

  一、教材分析:

  推铅球是高中阶段体育检测的主要项目之一,投掷是一项发展力量的体育运动,在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纪律性和顽强拼搏的精神。

  二、设计思路:

  本课根据高中《课标》水平五,通过铅球投远练习和游戏争分夺秒,发展学生的力量性、协调性和灵活性,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终身体育的意识,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铅球运动的相关知识,培养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发展体能。

  2、技能目标:巩固提高投掷铅球的技术,发展学生的力量性、协调性和灵活性。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团结协作和安全保健的意识。

  四、教学的重难点

  重 点:提高投掷铅球的兴趣。

  难 点:拓展、合作、探究。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根据铅球的特点与练习形式,总体思路力求“新、活”,采用师生共同参与、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六、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将充分利用二十五个实心球、两个蓝球场地,四幅图片,一台录音机,来完成本课的各项任务。

  1、常规导入阶段:(二分钟):

  铃响后,同学们在场地中央成四路纵队站好,师生问好后,我富有激情的说:“非常高兴与同学们一起来上这节投掷课,希望通过本节课每名同学都有所收获,我相信每位同学都能做的非常好,同学们有没有信心?”(生答)通过轻松自然的方式,不仅做了课的导入,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激发兴趣阶段:(六分钟)

  “首先让我们一起跟音乐的节奏来做一下热身,希望同学们大胆的表现自己”。在音乐《动起来》的伴奏下,老师带领学生在篮球场的边线、端线、三分线、罚球线做热身跑练习及双人操。(此环节主要是使学生愉悦身心、充分热身)

  3、运动参与体验阶段:(二十六分钟)

  (1)回忆体验:首先分组,每一列为一组,由小组长带领本组队员到对应的场地,结合初中所学的投掷铅球的姿势,在线后两人一组做对投练习。同时提出练习要求:1、注意安全2、小组长口令指挥统一投球捡球。在练习期间,教师巡回指导,并加以鼓励。通过学生自主练习,为主教材的教学实施做好了铺垫。

  (2)拓展延伸:“通过刚才的练习,同学们表现的非常出色,那么如何才能把铅球投的更远呢?”让同学们带着问题,由小组长带领结合教师自制教学展板进行探究、讨论、总结方法,然后在练习中大胆尝试。提出练习要求:1、注意安全;2、大胆尝试;3、小组长口令指挥统一投球捡球。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层层递进,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为以后学习投掷铅球的技术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3)成果展示:尝试练习一番后,将学生集合成四路纵队。“在刚才的练习中每小组都表现的非常好,各小组都总结了适合自己的.方法,教师统一提示下,学生展示探究的成果,教师给予激励性的评价,并进行示范动作,第一种姿势侧向滑步推铅球;第二种姿势背向滑步推铅球。然后每小组结合老师的示范动作,根据刚才各个小组探究的方法,参考图片,由小组长带领继续分组练习。(通过投掷铅球,发展学生的力量性、协调性和灵活性等身体素质。)

  (4)巩固提高

  “通过练习,每名同学都有所提高,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比赛方法:1、2、3号三条投掷线,一条标志线,每位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投掷线,在1号线投过标志线得1分,依次为2分、3分,每小组所有同学得分相加为本小组得分,最后评出优胜小组。1、3组投,2、4组记分,然后交换,教师统一指挥。此环节主要拓展学生的投掷技术,充分体现了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同学们之间的交流合作互相学习。

  4、合作提高阶段:(七分钟)

  游戏:《争分夺秒》“在刚才的练习中每小组都表现的非常好,在下面的比赛中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获得冠军?”介绍游戏方法:同学们站在起跑线的后面,每小组前6名同学把球放到标志点上,后6名同学取回,先完成者为胜。通过游戏让学生自己做主,安排本队队员的先后顺序和拿放球的顺序,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5、愉悦身心阶段:(四分钟)

  在音乐的伴奏下师生共同进行身心放松活动,从而达到身心放松的目的,最后,引导学生谈收获与心理感受,收器材,师生再见。

  我的说课结束,谢谢各位评委。

说课稿 篇2

  我说课的题目是《硫的转化》,此内容选自高中化学必修教材第一册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中的第三节本节是典型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有实验,与生活、环境联系广泛,学生学习兴趣高。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了两方面问题:一是单质硫的性质,二是环境问题。在讲述硫的性质时,主要突出硫元素化合价变化的主线,关于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其危害。这一节在中学化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为硫及其化合物是中学化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部分之一,近年高考在这部分的考察也不少,常见题型有:含硫化合物性质及环境污染的信息应用题、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正误判断及书写、离子共存等。

  本节内容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硫的化学性质并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对学生进行防止污染,保护环境的教育,使其意识到自己的义务和责任。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硫单质的化学性质及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对环境的污染,而教学难点是实验的观察、分析、尤其是硫与纯氧反应的探究学习。

  教学理念及其方法: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主要体现“学教并重”的教学理念,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动手实验、观察分析、教师引导、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计算机辅助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将其作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在多媒体使用时,尽可能使其恰到好处,能通过实际操作的就不去模拟,能学生思考得出的,就不通过多媒体简单呈现。本节课是一节以实验为主的课型,可用传统的演示实验进行教学。其中可对教学过程中的三个演示实验稍做改进以提高实验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1、做完硫加热熔化实验后,可把液态硫分在两试管中,其中一个在常温下冷却,另一个则置于冰水中快速冷却。然后即可得到斜方硫和单斜硫即硫的两种同素异形体。

  2、加热混合的硫粉与铁粉前,为使学生确信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应用磁铁隔着纸靠近混和物,可以看到铁粉被磁铁吸引的现象。而生成物硫化亚铁没有感磁性,用磁铁吸不起来。

  3、硫在氧气中燃烧后,取出燃烧匙,向集气瓶中倒入少量紫色石蕊试液,盖上毛玻璃片,压紧后震荡,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产生了酸性气体二氧化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首先大屏幕展示“火山喷发”图片给学生以想象空间。然后一步步的`讲解火山喷发过程中硫单质及其许多重要化合物的形成,并由火山口可得到的单质硫过渡到对硫单质性质的讨论,学生兴趣一下被激发起来。

  (二)、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在此期间,教师适时点拔,学生自学、互学、分析、讨论、发言,利用大屏幕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归纳小结,使分散的知识条理化,如硫的物性小结,硫粉与铁粉及氧气反应现象小结。将实验中的各个结论提取出来,学生感到清晰、明确。

  (三)、突显重点,突破难点

  硫与氧气反应是本节重点,需用多种形式、多角度对该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进行分析,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层次一: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

  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灵活地把部分验证性实验按实验的一般顺序:“实验一观察一提出问题一讨论一分析比较一结论”等重新进行探索性设计。在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实验中,我让学生设计实验。层次二:实验设计与评价能力的提高

  层次二:实验设计与评价能力的提高

  如何用最简易的实验手段,证明二氧化硫的性质(l)酸性氧化物通性(2)氧化性(3)还原性(4)漂白性呢?

  实验设计与评价问题的推出,将学生由前面低层次的思维推向了高层次的思维,促使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同时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引导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可使解题方法不断优化,在培养发散思维的同时增强了思维的深刻性。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在设计实验中对各种可能思路的研究充分反映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所有实验下来,要适时小结,将几个种不同装置放在一张图上,对硫与氧的反应和二氧化硫性质探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培析,用多媒体进行重现小结。体现了探究过程的渐进行,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而清晰印象。

  性质总结:硫的性质总结用线形关系,清晰条理。

  用途展示:此做为上节布置的作业,让学生网上收集

  学生作业展示有关资料过程,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认可,也是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过程,资料的收集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画面:①酸雨对古物建筑的腐蚀,对森林的破坏

  ②硫化橡胶等)

  总之,一节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课,通过在二氧化硫实验部分的训练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另外,在多媒体的辅导下,突破了许多常规实验不易解决的重点难点,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维训练提供了较理想的手段。

说课稿 篇3

  一、指导思想

  依据新课标提出的“课堂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健康第一,在教学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理念要求,并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本课努力为学生创造了一个主动、和谐、充满活力的学习氛围和自主学习的空间,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在参与中培养学习能力,游戏中掌握动作方法,并学会互相合作、共同探究,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二、教学对象与教材分析

  1、教学对象

  本课教学对象为(水平四)八年级学生,这一时期的他们精力充沛,好动爱玩,好奇心强,任何事情总想亲自尝试,有一定的自觉性和独立完成动作的能力,同时由于本年龄段学生个性突出,主观意识较强,互相合作、共同探究意识缺乏,因此,结合本年龄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本课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培养合作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

  2、教材分析

  田径教材中的障碍跑,是在快速跑中运用合理的方式、方法越过若干个障碍的运动项目。指跑过、跳过、跨过、穿过、绕过、爬过、翻过、滚过、钻过各种障碍物。通过对该项目的`学习,能够发展学生身体的综合素质;还能使学生获取或者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技能;不断克服胆怯心理和畏难情绪,树立自信心,互相保护与帮助,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克服困难等意志品质。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障碍跑的基础知识,掌握一些跨越障碍的基本方法。

  2.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提高学生超越障碍以及动手操作的综合实践能力。

  3.认识到障碍跑练习能发展生活中的实用技能,增强个人的自尊和自信。

  4.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不怕苦、不怕累、团结合作、顽强拼搏的精神以及征服困难的勇气。

  教学重点:能灵活运用相应的方法通过不同的障碍物。

  教学难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法与学法

  1、教法

  在教学中,主要采用提问作答法、自学体验法、讲解示范法、反复练习法、巡视纠错法等来达到传授知识、掌握动作技能的目的;通过同学间“伙伴”协作式的帮教、竞赛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练习的自信心和主动积极地学习精神,提高动作质量。

  2、学法

  本节课学生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讨论、尝试、竞争等学法,通过主动体验,边学边练,练习中思考,思考中学习,运用不断尝试、反复练习的方法,并结合“伙伴”的实际情况,通过共同讨论探究,寻求最佳最优的方式完成障碍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树立正确的合作观、竞争观,达成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

  五、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常规。(2′)

  师生问好,宣布本课教学内容并提出相关要求。

  设计目的:集中学生注意力,同时激发他们参与锻炼的积极性。

  ◇热身导入。(10′)

  安排热身游戏,其目的是活动筋骨,避免运动损伤,并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为下一步教学做好生理、心理准备。

  ◇学习体验。(8′)

  对于主教材“障碍跑”的学习,采用“尝试──指导──练习──比赛”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自己动手铺设一条“路”(规定场地和器材),分别利用跨栏架、跳绳、大小体操垫、标志旗等障碍物,设计障碍物的摆放顺序、距离。可选用跨、跳、爬、钻、绕、滚6种姿势其中的5种动作超越器械,动作不能重复。

  1、各个小组首先商议,然后挑选一个最有把握通过的障碍物做尝试性练习。

  2、选择两个障碍物继续尝试练习。

  设计目的:让学生通过共同讨论交流,尝试寻找适合本小组克服障碍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表达能力。

  ◇知识探究。(10′)

  1、选三至四个障碍物(攻克最困难的),尝试练习。

  学生根据自己尝试、体验后的感受及积累的经验,同小组伙伴展开讨论。

  2、在学生进行一次次的尝试练习过程中,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如,学生不敢滚翻、不敢跳怎么办?在练习过程中,为了保证练习中的安全,我们应该怎么办?老师进行指导:同学们相互帮助想办法,解决困难。

  教师参与其中,提出问题,听取学生的交流分析;并结合本次课的教材把健身知识融入课堂学习中,使学生在练习中不但锻炼了身体,还在课堂中学到一定的体育基础知识,师生共同探讨障碍跑的动作要领,体验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

  设计目的:教师参与其中,契机引导,并通过提出问题,启发和鼓励学生思考,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越过所有障碍物的尝试性练习,加强训练。在确定小组克服障碍的最佳方法后,学生进行加强训练,教师强调学生注意提高障碍跑速度。

  设计目的:在加强训练中,要求学生相互观察、指正,使学生改进并掌握正确技术,从而提高障碍跑速度。

  巩固提高。(10′)

  通过游戏“铺设一条成功之路”比赛来实现教学目标.

  设计目的:学生通过练习,既复习了障碍跑的技术,发展了学生快速奔跑的能力,同时在这个练习中,学生通过自己拿器械,自己布置、设计场地,为道路起名字等练习,不但增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培养了学生不怕苦,不怕累、团结合作、勇敢顽强的精神。制定合理、明确,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并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参与、自主、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放松小结。(5′)

  通过游戏放松,恢复身心;教师总结回顾内容,引导学生学习行为向课外延伸。

  六、预期教学效果

  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认真参与各个练习,课堂气氛活跃,师生感情融洽。学练中能调整情绪,竞赛中能克服心理障碍,善于合作,善于调动自身和全组的情绪;提高学生间的人际交往能力,学会合作与竞争;达成人人参与,小组合作、竞争的良好氛围;预计课的练习密度为45%左右,平均心率达到120--130次/分。让学生既出汗又脸带微笑,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七、本课的特色

  1.指导思想。突破了传统专项竞技的教学思想,以学生的健康、健身为本,注重在学练过程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2.教学方法上。本人在设计中,通过尝试──指导──练习──比赛,教师的启发、引导,帮助学生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有效地达成目标;努力避免以往讲解-示范-练习,即教师主体、学生被动的刻板模式和教师“一言堂’现象。让学生在自己练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综合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3.学习方式上。在教材的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设疑、学生尝试,交流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利用图片让学生观摩与讨论,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八、器材:

  1、平坦场地一块 2、跨栏架4副 3、大体操垫4块

  4、小体操垫 14块 5、标志杆8根 6、跳绳4根

  7、录音机1台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与作用

  《保护个人隐私》是粤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三课的第一框内容。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教材前一节内容是简略介绍公民的人格尊严权中的几种具体权利,本课内容是具体介绍人格尊严权中的另一种权利--个人隐私权,为后一框内容--自觉尊重公民个人隐私的教学奠定基础。本课内容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趋势,时代性强,但比较难以理解,是第六单元的教学难点。因此在教材编写上将其从前一课内容中独立出来,用一课的篇幅让学生具体地学习。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个人隐私的内涵及保护个人隐私的必要性;了解个人隐私权的含义及其必要性和重要性;知道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受法律特殊保护;学会如何维护个人隐私和尊重他人的隐私。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案例导学、课堂讨论等活动丰富知识,加深体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尊重隐私和尊重隐私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明确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受法律特殊保护,培养学生关注社会、依法行事的习惯,帮助学生树立以尊重隐私为荣,以侵害隐私为耻的价值观念。

  3、教材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隐私权的内容具体范围,理解隐私权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知道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受法律特殊保护。

  教学难点:如何把握未成年人的隐私权与成年人的教育之间的矛盾,如何在社会生活中去尊重他人的隐私。

  二、说教法和学法

  1、学情分析:

  针对的问题:社会不断发展,但中学生对隐私权却缺乏足够的认识;个别家长和老师为了了解孩子、教育学生,常常有侵犯学生隐私权的行为;个别学生不能很好地尊重和保护他人的隐私;网络的发达,在我们的生活中,通过网络手段侵犯个人隐私事件时有发生。

  学生的需要:了解保护隐私权与父母对子女成长的知情权之间的关系,更有利于维护自己的隐私权,更有利于自己的成长;了解法律对隐私权保护的规定,帮助学生懂得如何通过正当的途径维护自己的隐私权;在科技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学生有必要增强隐私意识和法律意识,更好地保护自己的隐私权,给自己的隐私一个心灵的空间。

  2、说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基于本课的特点和学情分析,我主要采用案例导学法为主,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实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3、说学法: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觉悟的提高,因此,我积极倡导学生坚持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变“学会”为“会学”,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

  4、说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5、课时安排:

  本单元建议时数为3课时,这里说的是第一课时 。

  三、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中,我注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理清条理。按照“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案例导学、解读新知-- 新闻调查、理性思考--漫画赏析、要点点拨--直面现实、提升认识--课堂讨论、情感体验--归纳总结、明理践行”的教学流程组织教学。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设置情境)一个很熟悉的话题:中国人见面一般喜欢问些什么?而老外呢?

  设问:从中国人和外国人不同的见面问候话中你发现了什么?这说明了什么呢?

  (学生回答,老师点拨)中国人特别喜欢关注别人的私事。中国是传统的礼仪之邦,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相互关注也是正常的,但这里有个“度”的问题,如果超出了一定的限度,就会涉及到一个法律问题,这个问题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保护个人隐私”问题。老师板书课题--保护个人隐私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了解的常识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从而自然引出本节课的学习课题--保护个人隐私。

  [案例导学 解读新知]

  [案例一] (多媒体展示图片)小琳在取款机前取钱时,好几个取钱的人围着她,观看她取钱。

  (设计问题、学生回答,老师点拨)引出个人隐私的含义。此处设置一个[课堂检测]

  [案例二] (多媒体展示图片)某女大学生求职时,被询问:你多大了?你有男朋友吗?你谈过几次恋爱?设问:职场招聘人员的这种询问内容合适吗?(学生回答,老师点拨)

  不尊重他人隐私会给他人带来精神上伤害,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非常有必要尊重公民个人隐私。从而得出结论:尊重他人隐私的必要性--每个人都有一些不宜公开或不愿公开的个人私事,尊重个人的隐私,是公民应有的道德品质,也是公民必须遵循的公共生活准则。

  [案例三](你来当法官)警方对犯罪嫌疑人李某的住宅电话进行了监听,发现了犯罪线索。李某认为这是他个人隐私权,警方不该这么做。

  设问:公安机关的行为对不对?为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点拨)个人隐私指的是不危害社会的个人私事。为了社会公共利益,执法机关依照法定程序,依法调查和公开当事人的有关信息,则不属于侵犯隐私权行为。

  提醒同学们要注意个人隐私权的三个关键点。此处设置一个[课堂检测]

  设计意图:以案例形式出现,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作为课程资源,体会个人隐私的泄露对个人生活带来的消极影响,加深学生对个人隐私权的理解,以增强学生法律知识的运用的能力。

  [新闻调查 理性思考]

  透过短片来思考:(多媒体播放“新闻调查”--谁动了我的隐私)

  设问:你觉得要不要保护个人隐私?你认为保护隐私权有什么意义?

  (学生回答,老师点拨)得出保护个人隐私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呈现案例,使学生融入案例的情节中,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从而加深学生对尊重个人隐私权重要性和必要性的理解。

  [漫画赏析 要点点拨]

  (大家一起来剖析)(多媒体展示:漫画--“偷看”)

  设问:小李的行为侵犯了小王的什么权利?小王可以寻找什么的保护呢?我国主要有哪些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权呢?都有哪些具体的规定呢?

  (学生回答,老师点拨)公民个人的隐私权受国家法律的保护。学生对照教材查找答案: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邮政法规定;律师法规定等。

  设计意图:通过漫画赏析,引导学生融入情节,分析思考,从而加深学生对法律保护公民隐私权的理解。

  [直面现实 提升认识]

  (多媒体展示图片)“母女对话”:

  (学生相互交流,各抒己见,老师点拨))说明了未成年人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未成年人隐私权的`重视程度还很不够。因此,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应该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家长或老师应尊重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强调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即必要又重要。结论: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受法律特殊保护。指导学生看教材中“小链接”的内容:(深化对教材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从而让学生自然得出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受法律特殊保护的结论。

  [课堂讨论 情感体验]

  [大家一起来讨论] 分组讨论:“成长的烦恼”--

  (学生回答,老师点拨)反对和制止他们的行为,据理劝说,告诉他们这样做是违法的。理解体谅他们的良苦用心,多与他们沟通交流,做到互相理解、互相尊重。(这里要明确知情权、监护权与未成年人的隐私权的对立统一关系)

  设计意图:以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畅所欲言,从而突出未成年人如何保护自己隐私权的重点,突破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和成年人教育之间的矛盾这一教学难点。

  [总结归纳 明理践行]

  [大家一起来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希望学生既能明理,又能践行。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共同总结归纳,让学生明确所学内容,加深理解,从而达到思想品德课程明理践行的目的。

  [课堂延伸 课外拔高] 布置作业

  1、[课堂延伸] 隐私权小调查(P/47)

  2、[课外拔高] 学有余力的同学成立兴趣小组,进行有关隐私权的问卷调查,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写一篇简单的关于个人隐私权的调查报告。

  设计意图:通过分层设计练习,拔高和减负兼顾,让学生课堂延伸,巩固提高,从而达到思想品德课程以知导行的最终目的。

  [板书设计]

  6.3保护个人隐私

  一、个人隐私

  1、个人隐私的含义

  2、尊重他人隐私的必要性

  二、个人隐私权

  1、个人隐私权的含义

  2、保护个人隐私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三、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

  1、我国法律的保护规定

  2、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受法律特殊保护

  [设计反思]

  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努力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意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是“预设性”教学会不会限制学生的思维?会不会影响课程资源的开发及教学效果?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学生态度情感思想得到转变,那么思想怎样才能内化为实际行动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说课稿 篇5

  一,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一节。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学习生物知识,大部分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技巧。学生也从开学初的状态进入了学习中段的状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诚的保持是这一阶段教师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同时,教师也应因势利导,创设一些情景和平台,引导学生进行分层次的探究,让学生掌握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掌握新知识。

  三,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在前面虽然已经对动物的运动方式进行了介绍,但未涉及运动的结构基础知识,教师应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其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以便学生对动物运动的本质有更深入的理解,为下一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打下基础。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认同运动依赖一定的结构的观点,理解运动对动物生存的重大意义,从而真正理解运动和行为的关系,为今后学习动物的行为打下基础。

  能力目标:使学生与人沟通,相互合作的信心和能力有所提高。

  情感目标:使学生能关注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树立严谨的生活态度,建立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动系统的组成及相互关系,运动需要身体各系统的配合才能完成,运动对动物的生存有重大意义。

  难点:运动是结构和功能的统一,运动是动物行为的具体表现。

  六,说学法,教法:

  说学法:学生自主探究式(完全让学生自己完成)如下工作:

  a)学生观察画面和图片

  b)分小组讨论

  c)自己动手实践,学生制作模拟实验

  说教法:体现"活动课"的特点(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增强学生对本节课主人翁的责任感,游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七,学具准备:

  a)教具:多媒体课件,猪的胫骨和脊椎骨各一根,自制模型,条形木棍(一头钻洞),小铁钉1个,玩具汽车,细绳。

  b)学具:20cm×2cm纸板(或木板)2块,皮筋2根,小铁钉1个。

  八,学效果预测:

  通过有趣的问题引起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组织学生进行"观察与思考",如观察骨骼标本,模型或挂图等。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运动系统的组成,各自的作用及相互关系。通过分组讨论分组和制作关节的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九,教学过程:

  Ⅰ,复习提问:运动的运动方式有哪些 动物为什么能运动 (教师稍作引导)。

  Ⅱ,导入新课:多媒体课件提供一组动物捕食,迁徒,求偶的视频。

  提问:动物们在做什么 它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为了生存和繁殖)根据什么来判断动物在取食 (如:虎奔跑,虎咬住鹿的颈部)所有动物的取食方式教一样吗 (不一样)简述动物捕食的过程。(动物捕食时需要观察,奔跑和扑咬等)

  小结:同捕食有关的`运动是动物的捕食行为,同理动物也有繁殖行为等,所以运动是行为的具体表现。

  Ⅲ,运动系统的组成:学生讨论得出:运动需要骨,骨连接(关节)和骨骼肌共同完成。

  1,骨的外形和作用 取猪的胫骨和脊椎骨各一根,让学生观察骨的外形。多媒体课件提供常见杠杆作用的动画,让学生分析骨在运动中的作用。

  2,关节的结构和功能:①多媒体课件提供关节运动的动画,师生共同分析关节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关节脱臼的原因和后果。②演示一根木条不能弯曲,两根木条连接后可以弯曲,连接处相当于关节,说明关节就是一种骨连接,是运动杠杆的支点。

  3,骼肌的结构和功能:①多媒体课件淙骨骼肌的结构,观察肌腱绕过关节连在不同骨上的特征。②多媒体课件提供骨骼肌受刺激收缩的视频,说明骨骼肌有受刺激产生收缩的特性。③用木棍和细绳演示,说明骨骼肌附于不同骨的特点。④用玩具汽车和细绳演示,说明骨骼肌只能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并且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出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特点。

  Ⅳ,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关系:课件动画演示伸,屈肘运动,然后引导学生做伸,屈肘运动,感觉运动时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变化,最后用自制模型演示运动时骨骼肌(用弹簧代替)的变化。学生制作模型,观察模型运动时皮筋的变化情况。

  小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时,就会牵引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产生运动。

  Ⅴ,看人体骨骼图:多媒体给出人体骨骼图,学生观察人体的上肢骨和下肢骨,认识与运动有关的重要关节的位置。

  Ⅵ,运动同身体各系统的关系:学生分组讨论在体育课上运动时,自己身体的各种生理特征变化。理解运动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等的配合才能完成。

  Ⅶ,巩固理解 讨论回答:①为什么人在运动中,如果肌肉拉伤或骨折后就不能运动 ②通过学习,你知道在劳动和体育锻炼中应当注意什么问题

  小结:运动需要运动系统来完成,同时也需要身体各系统的配合。人微言轻生活在集体和社会中的个人,我们应当臬承担起对集体和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认识了动物的运动依赖一定的身体结构,还需要身体其它系统的配合。运动对动物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有重大意义。

  十, :

  在教学中常遇到这样的一个问题:到底知识重要还是科学探究技能重要呢 其实,如按古代中国的"中庸之道"所说,各有所长。按现在流行的说法就是"双赢"才是最好。

  这节课总体上应能体现出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的角色慢慢地转换成引导者,引导学生学习各种知识的同时又要增进技能,能面向学生个性的发展。体现了引导学生向前发展,从接受知识发展到构建知识和技能方面。

  教学中常遇到的难点:或概念抽象,过程繁复,这节课就一个代表。我们应使抽象的变为具体,形象,使繁复的简约有序。为此,本设计,增加了许多有趣的问题讨论和实验。使学生积极参与,保持兴趣。让学生在尝试,实证中获得经验和知识。体现科学探究的过程及精神。

说课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勤奋自学成大器》是新教材第十册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记叙了华罗庚不怕艰难,勤奋自学,终于成为我国数学大师的故事,赞扬了他勤奋刻苦的自学精神,同时也告诉我们:只要勤奋,自学也能成大器。课文是从三个阶段来记叙华罗庚自学成才的故事的:幼年的华罗庚就爱埋头琢磨数学题,失学后的华罗庚通过自学,掌握了高中三年和大学的全部数学课程,19岁的华罗庚发表论文,震惊中国数学界。

  二、学情分析

  进入五年级第二学期,在通常情况下,学生学习一篇课文,大部分内容是可以自己读懂,或者借助工具书,或者通过小组合作,同学之间相互启发能够读懂。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尽力将“自主阅读”落到实处,真正做到“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故进一步提高学生默读课文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本学期,通过文本的学习,旨在不断提高学生默读课文的本领,逐步提高阅读速度,养成学生“读思”结合的好习惯,努力做到“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从而让学生通过边读边思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感悟,领略文章所蕴涵的无穷魅力。

  教师还要充分挖掘课文的写作资源,设计语言文字训练、读写结合和各种语言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此外通过对文本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勤奋”的教育,让学生在小学最后一个阶段的学习中,真正懂得勤奋学习的重要,并能将意识真正落实在行动中。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实际,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目标一: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 “全然不顾、挥汗如雨”等词语的意思。通过抓关键词,了解华罗庚是如何勤奋自学的,进而感悟课文,知道他数学上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勤奋自学的结果。

  本课的重点部分是华罗庚勤奋自学的那一段。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 “全然不顾、挥汗如雨”的意思,并让学生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说说华罗庚是如何勤奋自学的。通过让学生根据语言环境理解词义,使学生在运用中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进而对领会文章主旨很有帮助。

  目标二: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8节,体会这部分内容与表达文章中心的关系。

  全文中心是表达华罗庚“勤奋自学”的精神,而1——8节这部分内容正是写他10来岁时自学数学时专心致志的情景,作者以这样一个故事引出了全文。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旨在训练学生写作的篇章意识,渗透这一独特的写作方法。

  目标三:联系课文内容及课外相关资料,将“华罗庚琢磨起数学题来不免显得呆头呆脑”这句话写具体。

  许多伟人在普通人的眼光中常显得与众不同,华罗庚也是如此。教学时通过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及课外相关资料,从而体会华罗庚琢磨起数学题来十分投入忘我的精神。

  通过挖掘课文的这一写作资源,设计以总分结构的形式写段,全面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四、教学设计

  研究教材制定教学目标后,我对教学进行了如上设计(详见关于教案设计部分),着力体现以下几点:

  (一)从“题目”入手,寻找学文线索

  开学伊始,教师可帮助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大器”的意思是“能担当大事业的人”,再判断题目的关键词语“勤奋自学”,从而看题思文:是谁“勤奋自学成大器”?他为什么要勤奋自学?是怎样勤奋自学的?经过审题,帮助学生在整体上对课文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再深究华罗庚是如何“勤奋自学”的,最后回到整体,明确华罗庚在数学中取得的巨大成就跟他长期勤奋自学是分不开的。教学时,教师从这篇课文的.题目入手,帮助学生找到了一条很好的学文线索。

  (二)从学习“生平简介”,走近人物

  为进一步帮助学生走近华罗庚,教师在出示人物生平介绍时,还可以让学生围绕这段人物简介默读思考,说说自己对华罗庚的了解。通过这一语言训练让学生了解人物简介可从人物的身份、生活背景、成就、贡献等方面着手去写。这样的语言训练培养了学生从人物简介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及抓人物最为突出的几方面连贯表达的能力,从而建立对人物初步的了解,这对学习文本,体会人物精神品质是非常重要的。

  (二) 从读中学写,建立篇章意识

  在学生学习了“华罗庚是如何勤奋自学”的内容之后,可让学生再回过头去看看,课文(1—8节)所写的华罗庚10来岁时自学数学时专心致志的这一情景描写与表达文章中心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不难发现,全文的中心是表达华罗庚“勤奋自学”的精神,而1——8节这部分内容正是写他10来岁时自学数学时专心致志的情景,作者以这样一个故事引出了全文,引起了读者阅读的兴趣。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旨在训练学生写作的篇章意识,渗透这一独特的写作方法。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不仅需要语言积累,还应了解和掌握一些写作的基本知识。因此,阅读教学还应该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以课文为例,教给学生一些有关语言方面的知识以及写作的叙述规律和方法,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从中体会到为了表达中心,作者是怎样准确、生动、鲜明地叙述的。这样的读写结合,让学生从读中学会了写。

  (四)读写结合,升华主题

  在学文最后,教师可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及课外相关资料,将“华罗庚琢磨起数学题来不免显得呆头呆脑”这句话写具体。在写作伊始可让学生抓“呆头呆脑”这一词语进行理解。体会这里并不是指华罗庚思维不敏捷,反应迟钝。指的是他思考起问题十分投入忘我,看起来呆头呆脑的样子。随后再让学生选取相关素材进行写作。这一写段训练旨在引导学生在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的过程中把握文本主人公的形象,做到以文启人,又带动了课外阅读。

说课稿 篇7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酸碱中和反应》。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课堂评价、课程资源开发、设计愿景八个方面简要谈谈我对本课题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的重要性质,是贯穿酸、碱、盐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纽带,既建立了酸和碱之间的联系,又为盐与复分解反应奠定了基础。同时还为高中学习中和滴定做准备,尤其重要的是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因此,在课程标准中,中和反应体现在两个一级主题里,既是《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又是《物质的化学变化》中复分解反应的典型反应。

  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所以,教材没有简单的将它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综合起来专门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

  本节课安排在常见的酸和碱之后,学生们在有了酸、碱性质的基础之上再来学习本节课就更容易接受和掌握。同时为下一章盐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这种安排有助于学生对新旧知识的重新构建。

  二、说学情【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课题一“常见的酸和碱”的学习,知道了酸和碱能够使酸碱指示剂变色,认识了酸碱的一些化学性质;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探究能力,对于小组合作学习也有了一些经验,为本节课的探究奠定了基础。

  在此之前学生接触的化学变化一般都伴随有明显的现象,他们习惯于根据现象判断反应的发生,许多酸碱溶液混合后没有明显的现象发生,因此学生对中和反应能否发生会抱有疑惑,这是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难点,也正是探究活动的切入点。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同时依据本班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盐的概念。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的实验探究,初步学会利用指示剂判断中和反应是否发生的方法。

  2、通过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通过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的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中和反应的定义、实质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和原理的理解。

  难点的依据: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和原理的理解较抽象;学生需要借助示意图显示微观过程。

  三、说模式

  (一)设计理念:坚持“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重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以“双主共学”课堂文化导引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构建师生课堂学习共同体。体现“六环节互动式”教学与化学教学的融合。本节课注重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给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认识中和反应,让学生主动体验探究中和反应,让学生了解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

  (二)教学模式:“六环节互动式”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预习新知 皮蛋蘸食醋去除涩味,引入酸碱中和反应。

  预习检测,问题生成 演示无现象反应,生成是否发生中和反应问题

  合作学习,交流展示 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指示剂“多中选优”,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

  精讲点拨,梳理归纳 概念巩固重在加深对中和反应的理解,引导学生认识中和反应实质。

  达标测评,反馈矫正 实际应用题重在训练对中和反应的应用

  反思总结,拓展延伸 学生总结本节收获,教师布置有层次性的学生课后的学习任务。

  (三)教学原则:以实验为基础、理论为线索,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关注生活化学,促进学生发展

  (四)教学策略:本节课采用情景教学、学生自学,实验探究,教师展台演示,分组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皮蛋蘸食醋去除涩味来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

  2、实验探究法。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实验求证,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的迁移和探究法设计实验证明酸碱发生中和反应。

  3、演示法。采用传统演示与多媒体演示进行有效结合, 采用归纳探究和微观离子反应模型展示指导学生总结出其反应实质。

  (五)学习方法

  本节学生主要以动手实验,观察演示实验、进行讨论,交流分析等完成探究式学习。

  主要采用的学习方法有:

  1、自主学习方法。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主要采取学生自学。

  2、实验探究学习法。既让学生设计实验又让学生动手检验自己的设计方案,有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实践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我认为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同时有利于学生在集体中有效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

  四、说设计

  为了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掌握教材的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下面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预习新知。(课前完成学案)

  情境导入:请学生品尝有涩味的皮蛋,谈谈生活中有什么方法去除涩味,学生通过已有经验感受到酸和碱会发生反应,引入酸碱中和反应。

  知识回顾:复习相关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预习检测,问题生成(2分钟)

  学生实验: 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向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启发学生思考:实验中无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呢?酸与碱是否发生了反应?如果发生反应会有什么特点?下面我们一起探讨酸与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生成本节课最核心的问题,激起学生对本课题的探究兴趣。

  〈三〉合作学习,交流展示。感悟新知识过程:合作探究中和反应(17分钟)

  1、学生感受没有现象的反应,探究借用指示剂。(2分钟)

  分析问题:实验中没有明显的变化,是否就能下结论说:酸和碱之间不发生反应呢?当然不能,我们前面学过的一些反应也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比如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以及刚学过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显然这个实验方案不能判断酸和碱能否发生反应,还需要从刚刚学过的酸和碱的性质中找到可以借用的指示剂。引导学生判断化学变化是否发生,不能只根据没有明显的现象就轻易下结论说反应不进行,同时也教育学生看问题不能只停留于表面。

  2、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指示剂“多中选优”。(10分钟)

  让学生根据实验台上所提供的试剂,自主设计选用合适的指示剂来证明NaOH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并用手感觉反应前后温度变化。学生的设计方案可能有:

  我这样设计的目的:通过自主探究,学生发现:方案二中溶液变红色时,NaOH已经过量,溶液呈碱性。方案三和方案四中用石蕊溶液作指示剂,很难观察到最终的紫色。因此上述四种方案中第一种方案是最佳方案。

  设计意图:“滴定顺序”设计“反向对比”,指示剂“多中选优”,学生从较不完善的实验设计到完善的实验设计,通过推敲,让学生体会到探究是一个趋近完美的过程。

  3、深入探究中和反应生成物,掌握中和反应和盐的概念(5分钟)

  探究反应生成物:学生进行方案1的操作后,教师取适量反应后的溶液滴在玻璃片上,放在石棉网上微热,使液体蒸发,观察玻璃片上的现象。现象:玻璃片上出现白色粉末。

  学生观察讨论,回答:是NaCl。(若蒸发前溶液的颜色为红色时,则在玻璃片是上的是NaOH,现蒸发前溶液的颜色为无色,则NaCl。)

  教师分析并【板书 】 HCl﹢NaOH = NaCl ﹢H2O

  具体分析:NaCl的组成,推测NaCl在溶液中的粒子,得出盐的概念:

  像NaCl这样由由金属粒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称为盐。

  引出中和反应的概念: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

  【及时练习】以下的反应均生成盐和水,它们是不是中和反应呢?

  设计意图:知识由浅入深,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使学生能从构成、组成的角度给盐下定义。培养学生灵活应用能力、观察与归纳分析的能力。

  〈四〉精讲点拨,梳理归纳

  播放酸碱中和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使学生直观地感受中和反应的实质。(8分钟)

  盐酸、NaOH溶液中的微粒:HCl=H++Cl-,NaOH=Na++OH-

  盐酸与NaOH溶液混合:盐酸中的H+与NaOH溶液中的OH-结合生成了H2O分子。盐酸中的Cl-与NaOH溶液中的Na+在反应前后不变。得出中和反应实质:H++OH-= H2O。使学生对中和反应为什么很容易发生有了深刻的理解。

  〈五〉达标测评,反馈矫正

  学生品尝已去除涩味的皮蛋蘸,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相关内容自学,讨论交流,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6分钟)要求学生看书,通过问题自己找出知识点。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把课堂引向中和反应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化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

  当堂训练:两个典型例题重在加深对中和反应的理解,既与中考试题链接,又训练了学生的能力。

  〈六〉反思总结,拓展延伸(3分钟)

  本节课的`总结,由学生自我评价本节课的收获,包括知识和方法情感上的收获。根据学生回答再点拨。

  这样鼓励了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对中和反应实质及中和反应的广泛应用的认识,进行自评与互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和方法。

  不管是当堂练习还是课后延伸,都设计了不同层次的题目,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让学生意识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感到化学不仅是有趣的还是有用的。

  五、说板书

  我认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所以我把大部分黑板都留给了学生,我只是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加以归纳总结,从而体现本节课的知识目标。

  板书设计立求清楚整洁,体现知识性,使学生一目了然。

  六、说评价:对于学生素质的评价,探究实验时注重对实验设计的步骤及现象的把握,讨论时注重参与的积极性与讨论的内容,回答问题时注重逻辑思维能力的表现,采用活动表现评价、纸笔测验评价,多方面的评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获取信息、加工和表达信息的能力。

  七、说课程资源开发

  本节课我合理使用试剂和仪器,改用试管代替烧杯,节约了药品、减少实验时间,学生实验探究指示剂“多中选优”合理使用了药品和指示剂,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播放酸碱中和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使学生对中和反应实质有了深刻的理解。利用网络资源展示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图片,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化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总之,本节课的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课本,重视探究实验,时常借助网络,关注化学与生活,力求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八、说教学设计愿景

  设计思路中对实验探究进行反思,提出新问题进行深入探究然后得出结论,使得“双主共学”理念和“六环节互动式”教学模式得以充分体现,容易实现优质高效课堂。

  (一)、对教材内容有增有减,围绕“中和反应”精心设计多个探究实验,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

  (1)“实验现象”设计“从无到有”让学生通过实验充分认识到,没有现象,不等于没有反应。

  (2)“滴定试剂”设计“多中选优”让学生体会到探究有一个趋近完美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探究需

  (3)“滴定顺序”设计“反向对比”使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学会评价实验的设计是否合理。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现优质高效课堂,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体现。

  中和反应实质通过视频显示微观过程示意图,学生对比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的变化,迅速得出中和反应实质,掌握最简单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为理解高中酸碱盐之间的离子反应架起桥梁。

  教学感悟:作为一名教师,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真诚对待每一位学生,快乐地度过每个40分钟,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的幸福。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说课稿】相关文章:

船长说课稿11-15

《白杨》说课稿11-16

说课稿范文11-19

《石榴》说课稿11-19

太阳说课稿11-19

《翠鸟》说课稿11-22

对鲜花说课稿12-03

《望月》说课稿12-04

《荷花》说课稿12-06

风筝说课稿12-0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