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说课稿模板集合七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稿 篇1
一、 说教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首先指出在我们身边存在着的多种诱惑,进而分析了“黄、赌、毒”和邪教等不良诱惑对青少年成长的危害,指导学生如何识别和自觉抵抵制不良诱惑。本课是对七年级下册法律知识的延伸,拓展和深化,为后面学习违法与犯罪等法律知识做了铺垫。
2、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追求科学、健康、充实的生活态度,树立起战胜不良诱惑的勇气和信心,自觉抵御不良诱惑。
能力目标:学会运用抗拒诱惑的方法,逐步形成自我控制、抵抗诱惑的能力。
知识目标:学会辨别身边的诱惑,初步掌握抵制诱惑的方法。
3、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黄、赌、毒”用邪教等诱惑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掌握战胜不良诱惑的方法。
4、 教学难点
认清身边的'不良诱惑的种类、特征、危害,理智地拒绝不良诱惑;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的能力。
二、 说学情
中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缺乏社会经验,身我判断和自我控制的能力较低,做事易冲动,凭个人好恶,容易受到不良诱惑,抵御诱惑的能力比较弱,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多提供案例来让学生讨论,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并帮助学生掌握抵制不良诱惑的方法。
三、 说教法
本课主要采取讲授法、讨论法和列举法。
四、 说学法
学生采取情境体验法、小组讨论法。
五、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呈现:《爱斯基摩捕狼》的故事
学生思考:是什么原因使北极狼束手就擒?爱斯基摩人得用了狼的什么特性来捕狼的?
教师归纳后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故事导入新授,易于学生在情境中思考和发现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活动引领,解决问题。
活动一:课堂调查身边有哪些诱惑
1、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总结身边有哪些诱惑?
2、 教师总结“中学生身边的诱惑”调查结果(多媒体)
3、 小组讨论:该怎样看待这些诱惑?
设计意图:让学生列举身边的事例能够激发他们对诱惑问题的思考,通过讨论发现身边的诱惑用其危害,提高学生抵御诱惑的能力。
活动二:读漫画,填表格,谈危害
多媒体展示有关黄、赌、毒、邪教的图片
1、 学生读图并分组讨论“黄、赌、毒”及邪教等诱惑的特征及危害。
2、 学生填写表格(见课本81页)
设计意图:漫画形象逼真,易于帮助学生理解“黄、赌、毒”及邪教等诱惑的持征、本质与危害。
(三)、归纳总结,形成观点
要求学生说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以及自己的体会和启示
(四)、走进生活,迁移应用
1、课堂练习(多媒体呈现案例)
请你就案例中小华的经历谈谈抗拒诱惑的重要性。
3、 课后作业:网络有哪些利与弊?
六、 说
初二的学生对身边的种种诱惑并不陌生,但认识都不深刻,本课采用故事、案例、图片的资料,采取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在活动中学,有利于学生深刻认识“黄、赌、毒”和邪教的本质、特征及危害,从而增强自觉抵御各种不良诱惑的意识
说课稿 篇2
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国王用“种花”来选继承人。课文题目是一个偏正短语,中心词是“孩子”,而定语“手捧空花盆”则是这篇文章的中心内容,也是作者要赞扬的孩子的优良品质。那么这个孩子是谁呢?他为什么呀捧着空花盆呢?手捧空花盆又以为着什么呢?这是课文给人的悬念。
我通过讲故事的形式,首先吸引的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故事中感受到诚实是很重要的,然后揭示本课的课题。学生在看到课题后会提出一些问题,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这篇课文。
我在这节课中重点安排了读、说、演,让学生在充分的朗读中感受课文的整体内容,并能明白本课的思想感情。在读通、读准后提出了一些问题,例如:你知道国王做了什么决定吗?你觉得国王看到了那么多的花会开心吗?等等。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力,我让学生想象国王在看到那么多的花时的心情,让他们想象国王开心的样子和男孩伤心的样子,为后面的表演大基础。同时我还重点安排了四、五段的'朗读指导,让学生知道哪些地方该重读,哪些地方应该轻读,哪些地方该重读等等,让他们能够掌握好读的语气。
在最后,我让学生把课文的经典段落进行了表演,学生可以带上头饰、穿上披风,象小演员一样的进行表演,能激发他们的表演欲望,充分理解不同角色的感受。为了让这篇课文得到升华,我还在结束本课前出示了一句关于诚实的格言,让学生记忆更加深刻,领悟到诚实的宝贵。
以上是我对本课进行的总体设计思路,希望有不当之处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中“笔算乘法”的例2——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今后学习多位数的乘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 一)学习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的最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基于教材和新课标理念,结合学生的认知情况确定以下目标。
1、学生能表述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出结果。
2、学生经历探索、交流、归纳总结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概括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书写整洁,仔细计算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算理的理解。
关键: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二、说学法
笔算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应注重让学生在尝试、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
本节课的学习方法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归纳总结。
三、说教法
基于学法,本节课的教法是:情境教学,激发兴趣;自学指导,引发探究;讨论交流,明白算理;练习巩固,发展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计算教学从本质上讲,是比较枯燥和单调的。如果把沉闷的计算教学融合到学生熟悉的、有趣的情境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基于以上思考,我围绕感兴趣的“体育活动”这一主题,设计了“复习铺垫——探究新知——巩固应用——课堂小结”四个教学环节。
(一)复习铺垫(打气球游戏,看谁能百发百中)
富有挑战和竞争性的学习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我把本课要唤起的先前经验设计成了有趣的“打气球比赛”。
口算:12×3= 16×10= 15×4= 90×70=
估算:19×21≈
笔算:36×7= 24×12=
处理的原则是:先比赛再明理。重在让学生说出估算的方法;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方法及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的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这样处理在为探究新知提供支撑的同时,还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 二)探究新知(围棋棋盘上的学问)
1、联系生活,引入新课。
我先与学生谈话:同学们,“你们下过围棋吗?”“你了解棋盘的结构吗?”然后,课件出示围棋棋盘,引出例2。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棋盘的结构,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两个:
①、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②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方格?
第一个问题做为例题,第二个问题做为练习。
2、自主探索,尝试解决。
针对学生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我做以下处理:
第一步,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9×19=
第二步,学生自主选择计算方法,算出结果。
第三步,交流汇报,学生可能用到的方法有:估算、笔算。
在展示笔算方法时,创设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说出算理和算法:先用谁和谁乘?九九八十一,满八十该怎么办?用1和19相乘时,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写在哪儿?为什么 ?然后再怎么办?
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对运算的顺序、进位方法和第二个积的书写位置进行初步小结。
接下来,学生去试着解决第二个问题:棋盘上共有多少个方格?
这一问题的解决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学生列出算式独立计算;第二步让学生说笔算的过程和结果,同时我通过课件展示,再现笔算的进程,加深对笔算方法的理解。
3、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接下来,我让学生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和不进位乘法计算过程进行对比,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笔算的过程。师生共同总结出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即: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先用个位上的数去乘,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设计目的]: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经历自主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的笔算过程;发现、比较,归纳出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提升学生对乘法笔算的认识,达到知识的主动建构。
(三)巩固应用
为了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书写整洁,仔细计算的好习惯,我设计了“当裁判”的小练习。
1、当裁判(题略)
2、解决问题。
①小明获得跑步冠军,每天坚持跑25分钟,1个月(31天)共跑多少分钟?
②他从家到训练场要走15分钟,每分钟走38米,小明家到训练场有多远?
[设计目的]: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巩固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坚持就是胜利”的道理。
3、综合应用。
请你估一估王老师带5000元,够吗?
体育用品
单价
个数
足球
99元
12
篮球
70元
21
排球
41元
35
让学生先估算,再用笔算验证。
[设计目的]:这样,把口算、估算和笔算有机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我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来总结全课,自我评价,能起到梳理知识,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略)板书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总之,本节课,我力求体现“利用已有经验,突出探索发现,注重能力培养,关注学生发展”的理念,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狼群》这篇课文揭示了 狼不为人知的生活,这幅群狼生活图,展示了狼的另一面,赞颂了狼的团结和严明的纪律性。
课文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引出狼群特点:集群生活;第二部分为写出群狼的巨大力量和“狼群”很团结 。在写狼群的力量和团结这部分中,以狼群的首领——头狼为重点。头狼拥有的至高无上的权力和肩负的重责大任:抵抗敌害、调解纠纷、巡逻报警、踏路探险,还写了头狼的生产方式:“只有最健壮最机智勇敢的狼,才能战胜其他伙伴,夺取头狼的王位。”正是这种优胜劣汰的竞争和良好的集群生活习性,才使狼群在恶劣的环境中能够很好地生存下去。学好这篇课文,要让孩子们懂得了人也是一样,要勇敢,要能团结别人一起做事,要能克服自己身上的缺点。
二、说目标
本课是篇精读课文,分两课完成,目标如下:
第一课时:
1、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
2、能通过查字典理解 “望而生畏”“退避三舍”“走投无路”等四字词语的含义,并能运用词语造句。
第二课时: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课文内容,指导狼群的集群生活方式,边读边批自己的阅读感受。
3、通过学习,懂得团结协作对于生活乃至生存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与人团结合作的精神。
三、说教学、学法
教师依据<< 新课程标准 >>的要求:边读边批注。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教师教学中依托文本,采用“读读、划划、议议”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落实语言文字学习,扎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通过批注感受,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 的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读、划、议、写、提高语文学习能力,思考:同样是过群居生活,人类需要从狼的生活中学习些什么?
四、说教学流程
1、质疑导入新课
读课题,说说你想从文中知道些什么?
2、听读课文,解词造句
《狼群》这一课课文中四字词语比较多,先让学生在听读课文的过程中勾画出文中的四字词语,然后从中精心挑选了望而生畏、退避三舍、走投无路、一拥而上、至高无上、俯首帖耳、身先士卒、机智勇敢、配合默契这十二个词语来让学生进行分组查字典比赛,在知道了词语的意思后,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话,这样就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运用工具书弄清词义,培养了学生理解词语和运用词语的能力。
3、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狼群生活特点的,说说你对狼群有什么认识,并让学生把自己的体会批在旁边。
4、精读课文,体会感悟
围绕“头狼有什么权力和义务”这一个问题,细读课文,勾划从哪些语句能体会到头狼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它肩负的重任的相关语句,从而理解群狼对头狼的服从,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读、讨论、交流、有感情的朗读进行感悟。
(1)、狼群fa生争执纠纷,头狼就出面调解,这是通过它那权威性的姿态和叫声来进行的。
表达了头狼一个教训都可以让别的狼夹起尾巴,俯首帖耳。)
(2)、群狼熟睡时,头狼常常来回巡逻,警惕地放哨,随时准备向熟睡的'同伴们发出警报。
(表达头狼有高度的责任心。)
(3)、一进陌生地带,头狼常常身先士卒,踏路探险。
表达了头狼有牺牲自己换来同伴安全的精神。)
从中明白头狼之所以能能当上群狼的首领,确实是“只有最健壮最机智勇敢的狼,才能战胜其他伙伴,夺取头狼的王位。”
5、提出问题,强化感悟
全班讨论:对于狼的集群生活,对人类有什么启示?
6、拓展训练
课外小练笔:《假如我是一头勇敢的头狼》,写写如果你是头狼,你会怎样管理狼群?
五、说板书设计
合作捕猎
良好集群生活 头狼的权力 共同
对内团结,对外抵抗 顽强生存
竞争上岗
六、说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教学以突出语文工具性特点为主,以学习生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四字词语为训练重点,通过感情地朗读词语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并能运用词语造句,在此基础上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理清课文条理。
第二课时重点通过抓住头狼的权力和义务的语句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体会思想感情,品读头狼拥有的至高无上的权力和肩负的重责大任。
说课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好!我是古冶区习家套小学教师赵兴。很高兴能够在这里和大家一起交流、探讨综合实践活动这门学科。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手指上美丽的图案——《奇妙的指纹》。
一、选题背景
一个恰当的主题,对学生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起着直接的影响,影响着学生是否能够从实际过程中获得体验,激发学生的探索和实践的热情。“指纹”这一问题是学生生活身
边的问题,贴进学生生活,贴近学生的视野,学生对它既熟悉又陌生,从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指纹是指人的手指末端指腹上凹凸的纹路。指纹在现代生活中应用也很广泛。四年级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已经有了初步的认知,如何让学生关注生活,具备问题意识是本主题活动的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分析得出结论,从而使学生养成注重事实,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的良好习惯。
二、设计理念
“以自主探究为核心,以创新发展为目标”是综合实践学科的教学理念。因此,在《奇妙的指纹》这一主题活动的实施中,我和学生一起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指纹的种类和独特性;通过动手实践学会拓印指纹;通过调查了解指纹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合作探究中创造出有趣的指纹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这个主题活动分为以下五个阶段来进行:
第一阶段 观察指纹 生成问题(1课时);
第二阶段 知识交流,研究问题(2课时);
第三阶段 制作指纹分类表(1课时);
第四阶段 创作有趣指纹画(1课时);
第五阶段 拓展活动 总结评价(1课时)。
我今天主要介绍第四阶段——创作有趣的指纹画。
三、活动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型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实践性课程模式。它具有强烈的综合性。我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了本次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活动观察自己或他人的指纹图样,让学生认识每个人指纹的独特性和唯一性,进而使学生了解人们指纹的特点可以广泛应用在生产活动中。
2.过程与方法
①学习一些观察与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②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研究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在观察、研究中培养学生乐于合作,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在活动中让学生养成注重事实,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没有对指纹有细致的观察,对于指纹的类型也很模糊,为了使学生通过在课堂上的亲身体验和研究来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与人交往能力,通过亲自观察,比较分析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指纹的特点及用途。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动手实践能力,掌握了一些绘画技巧和活动方法,能较好的完成本次活动。
五、教学策略
·以导促学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指导,起到调节和帮助的作用 ·自主合作探究
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探究性教学活动。
六、活动准备
课件、白纸、水粉色、印泥等。
七、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
整个活动主要分为五个阶段:我先把前几个阶段做个简单介绍,重点介绍第四阶段段的教学过程。
(一) 观察指纹 生成指纹研究问题(1课时);
1、 创设情境、激发动机,引入主题:在本课教学的引入中,为了创设开放性的探究
氛围,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我让同学们认真观察自己手上的指纹,并说说产生哪些疑问?让学生带着求知的欲望,一起来探索指纹,激发学生深入研究指纹的兴趣。
2、 拓印指纹
首先提出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方便观察?学生建议把指纹引下来进行观察。
追问:用什么方法才能把指纹拓印在这张白纸上呢?
3、学生实践:
在学生实践过程中,我及时给予指导,并通过比较学生的作品,归纳总结拓印方法 (“动手操作,拓印指纹”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课堂的开放性,在有限的课堂空间内,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身边所能用到的东西进行探究活动,在这个活动环节中是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每一次实践的步骤、要求都让学生知道得清清楚楚。通过自主实践,不仅学会了拓印指纹的方法,同时进一步端正了实践的态度,做到认真、细致。有的学生拓印的指纹不清晰,经过指导,经过重复实践,效果就变好了。当然,取指纹并不是目的,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充分感知指纹,并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才是活动的目的。)
学生在动手实践拓印指纹后,提出了诸多相关问题,经过筛选、分类、归纳总结、最后我们确立了4个子课题:(课件)指纹的形成、指纹的类别、指纹的作用与应用、指纹和命运的关系。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研究的子课题,并形成四个研究小组,我根据学生
的特点,适当调配,尽量使每名学生在活动小组中都尽显其能,更好的完成本次活动。
(二) 知识交流,研究问题(2课时);
在这一阶段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小组同学除了在上网、图书馆查阅了大量资料外,还通过走访、调查、询问父母、老师等方法进行了探究,分析得出结论,在班内交流。(课件展示各组成果)
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能通过对指纹的研究,学会与小组同学学习一些观察、分析、比较,掌握分类、抽样调查、采访等一些研究性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探究能力
(三) 制作指纹分类表(1课时);
本阶阶段通过让学生们自己制作指纹分类表,建立自己、家人和亲戚朋友的指纹档案,这样不仅增进亲情、友情的亲密度,还可以留作独一无二的纪念品。在加强情感交流的同时又能让其更好的与他人沟通。
(四) 创作有趣的指纹画(1课时);
经过以上几个阶段活动,孩子们都迫不及待的想用自己的指纹画各种有趣的指纹画。于是我为孩子们搭建了表现平台——创作趣味指纹画。这也是我本次说课的重点。在本阶段的活动中我设计了激趣导入——分组实践——设计制作——成果分享——交流评价—
—活动小结六个环节。
第一环节:激趣导入
教师:回忆上节课指纹的特性,指纹的类型以及日常应用,并提出新的问题:它还能做什么吗?(播放指纹画)这些美丽的图画,用一根手指就可以完成了。大家想不想试一试?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创作《指纹画》。(板书课题)
【这样做是为了将前一阶段的活动过渡到本阶段,运用多媒体展示指纹画的形式呈现,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作的欲望,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之中。】
第二环节:分组探究、实践
我引导学生:大家在设计制作之前,先来探究一下用指纹作画应该掌握哪些作画技巧呢?
学生讨论、探究后,汇报:(应该先掌握拓印指纹的方法、了解拓印出的指纹形状、了解印染颜色的深浅等。)
在此基础上我引导他们:下面把你们的方法亲自实践一下吧!
学生开始动手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有的学生在自制印泥时水分的多少拿不准;有的印出的指纹不清晰;还有的印出的形状和想象中的差距很大。)我适时参与其中,和他们一同寻找解决办法。
实践过后,我将出现的问题归类呈现于课堂上:在刚刚的实践中,你们都运用了哪些方法?发现了什么问题?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法呢?
学生将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一一汇报:
我随即大屏幕出示:(指纹作画技巧)
1.拓印的方法有:勾、抹、印、点等方法。
2.印染颜色的深浅、清晰度等与水分的多少有关。
3.可以用五颜六色水彩粉制作拓印的印泥。
4.开始先用铅笔勾勒出设计图案的轮廓,有了经验后,可以根据指印的大小和颜色,直接作画。)
教师:掌握了这些方法后,我们就可以更好地创作了,在创作之前老师有个温馨小提示:(大屏幕显示温馨提示)
1、注意印泥的水分掌握。
2、用后工具摆放要整齐。
3、合理分工,合作完成。
4、保持卫生,注意安全。
说课稿 篇6
《欣赏设计》是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 下册第1单元的的内容。下面我将从以下教学指导思想、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具准备、教学程序、板书设计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学指导思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将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我探究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使学生观察、操作、口头表达等能力得以培养,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开发与增强。
一、教材分析
《欣赏设计》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教材第7页)。本节课是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对称、平移或旋转的方法设计图案并进行交流,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美和数学方法的价值。
这节课的设计是让学生观察从主题图中抽取出来的两幅美丽图案,感受图形变换创造的美,体会平移,旋转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从而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对称、平移、旋转等现象。
(2)、欣赏美丽的对称图形,并能自己设计图案。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探究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对称、平移、旋转创造的美。。
2.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生动手操作,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意识。 重点难点: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
教学准备:课件或挂图、剪刀、方格纸。
教学时间:1课时
三、教法分析
1.学生在欣赏图案时,可能部分学生能看出图案的变换但不能正确熟练描述,原因是部分学生可能对图形变换的对称、平移、旋转定义不能理解掌握,要克服这一困难,关键是帮助学生理解对称、平移、旋转定义。
2.学生在设计图案时也可能会出现障碍,原因是学生的空间观念不强,设计能力差。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要充分利用课件或挂图及自制教具演示,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学法分析
为了加强学生对通过对图案的欣赏进行图案的设计,帮助学生克服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本节课在教师准备教具(挂图或课件)和学生准备学具(剪刀、方格纸)的基础上,还可充分利用实物进行演示,使学生能够直观的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五、教学程序
(一)教学基本流程图复习引入、图案欣赏、设计图案、小结
(二)教学情景
1、复习引入
问题1:在本单元里,我们学习了那些有关图形变换的知识?
(对称、平移、旋转)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的目标是加强学生对本单元里所学的对称、平移、旋转等知识回顾。
2、学习新知
(1)、导入课题
教师:同学们,你们想成为一名小小设计师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欣赏设计》,只要你好好学习,我想你就一定能设计出美丽的图案。
板书课题:欣赏设计
(2)、图案欣赏
出示课件或挂图(教材第7页主题图),学生欣赏图案
问题2:我们欣赏了这两幅美丽的图案,你有什么感受?
师生活动:教师提问,学生尽情发表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图案,使学生感受图形的美。
(3)说一说:
问题3:上面这两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
师生活动:教师提问,先让学生观察后小组讨论,再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利用平移或旋转可以设计出美丽的图案。通过小组交流,让学生感受到图案的美学价值。]
(4)想一想
出示下图(教材第7页页脚)
问题4:仔细观察这几个图案是由哪个图形经过什么变换得到的?
师生活动:教师提问,同桌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使学生发现可以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设计出美丽的图案。增强了学生思考的.主动性;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内化”。
3、设计图案
(1)、利用对称、平移或旋转创作一个图案。
(2)、交流并欣赏。说一说好在哪里? 师生活动:教师提问,学生互评。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脑、动手设计出美丽的图案,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突出重点,突破了难点。增强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的理念。]
4、目标检测
(1)练习一的第3题:说一说下面这些图案分别是由哪个图形经过什么变换得到的?
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2)(练习一第5题)
题中出现了几个剪好的图案,让学生判断分别是由哪种方法剪出来的。
学生根据图案的特征,不断在头脑中对这个图案进行“折叠”“重合”,再将最后的结果与下面的剪法对应起来,而且还让学生思考“还有什么剪法”。
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以题目的设计,反过来,让学生根据剪法,选择剪出的结果。
(3)第7题
让学生自己动手剪一剪。
设计意图:通过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加强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
5、全课总结
问题5: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广泛地应用于平面、立体的建筑艺术和几何图像上,而且还涉及到其它领域,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都成为杰出的设计师。
[本环节是教学总结,教师用疑诱导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归纳,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板书设计:
欣赏和设计
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有广泛的应用。
设计意图:对本节知识一目了然,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和难点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背影》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该单元是以“爱”为中心话题,每篇文章都从不同角度去赞美人性中的美。本文被选入第二课,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认识家庭成员间的美好感情,更有利于后面几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领会和鉴别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
2.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该课的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理解并积累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整体感知课文,体会关键语句的含意和表达作用,品读文章朴实的语言风格。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领会本文表现的父子间的浓浓亲情,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3.说教学的重、难点
(1)重点:体会关键语句的含意和表达作用,体会作者新颖独特的描写角度与朴素感人的语言。领会本文表现的父子间的浓浓亲情。
(2)难点:对于文中背影的四次描写,进行深刻的体会,并找出四次背影在文中的位置及其作用。在分析中,深刻透彻地体会这种伟大的父爱。
二、说教法
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文的特点,按照初中生的认知规律,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决定采用以下教法:
1.以语言品味为主,采用启发点拨法,来完成本课教学。
2.“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针对教师对关键语句的提问,学生自主合作共同研究作答,解决本文重点。
3.采用比较阅读,形象的图例,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突破本文难点。
4.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采用多媒体教学。
选择以上教法的依据是: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是对关键语句的品味和对父子真情的体会。新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来完成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动手解决问题。教育家卢梭认为:“在达到理智的年龄以前,孩子不能接受观念,只能接受形象。”鉴于此,我采用图例让学生进一步感知课文,同时借助多媒体演示,以便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学习重点,分化学习难点。
三、说学法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贯彻启发原则,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动脑、动口、动手,培养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据此,教学该课,我确定了以下学法指导及能力培养。
1.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
2.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3.引导学生根据间接经验学习感受生活。
四、说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多媒体播放歌曲《父亲》)听完之后提问:
父亲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扮演的是一个怎样的角色呢?(学生畅所欲言)
今天,我们要来认识名人朱自清的父亲,看他在名人儿子眼中有着怎样的形象。
(二)指导生字词
1.读准下列词语
交卸(xiè)奔丧(sāng)狼藉(jí)簌簌(sù)
差使(chāi)迂腐(yū)琐屑(xiè)栅栏(zhà)
颓唐(tuí)晶莹(yíng)
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奔赴亲人的丧事。(奔丧)
乱七八糟的样子。(狼藉)
有了空闲的时间,指失业在家。(赋闲)
精神不振作。(颓唐)
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蹒跚)
细小而繁多的.事。(琐屑)
3.改正错别字
狼籍:“籍”改为“藉”
妥贴:“贴”改为“帖”
锁屑:“锁”改为“琐”
不能自己:“己”改为“已”
(三)整体感知
听课文配乐朗诵,请学生留意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第一印象,说一下自己觉得文章哪里写得好,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四)研读课文
1.文章是表现“父爱”的,文章的题目却是《背影》,看来,“背影”在文章的地位举足轻重,请同学们找出文章写了几处“背影”?
点题的背影
买橘子的背影
离别的背影
思念的背影
2.课文哪两个地方着重写父亲的背影?
(1)父亲买橘子爬月台的时候;
(2)父亲送子时,下车往回走,混入人群的时候。
3.阅读父亲买橘一节中对父亲背影的描写,看看哪些语言最具有表现力?(学生讨论,交流)
动作:走、探、穿、爬、攀、缩。
作用:突出父亲行动的艰难,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
4.视频赏析,加深理解
观看背影视频,体会父亲对儿子的深情,并谈谈自己观看视频后的感受。
5.为什么要将背影作为全文的焦点?
父亲买橘子爬月台的背影,是父亲最费劲,也是父爱表现得最强烈的一刻,给人以最深刻的印象。
6.请找出父亲送儿子上车的过程说的四句话,并体会它所含的意思。
(1)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2)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3)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4)进去吧,里边没人。
(这些话包含着许多怜惜、体贴、依依不舍的意思)
7.交流探讨
课文写了“我”几次流泪?你认为那分别是怎样的泪?
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悲哀之泪
望父亲买橘父子离别感动之泪
背影远去,依依惜别感伤之泪
再现背影,泪光莹莹辛酸之泪
(五)艺术特色
这篇文章有一种感人的力量,请问这种力量从何而来?
入微的细节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独特的角度——父亲的背影
(六)归纳小结
五、布置作业
你和你的家人之间一定也有许多难忘的往事吧?选取你感受最深的一次,写出内心真实的感触。
【说课稿】相关文章:
《翠鸟》说课稿11-22
《赵州桥》说课稿11-26
《乘车》说课稿11-28
《掌声》说课稿11-28
养花说课稿11-29
《爱莲说》说课稿11-30
穷人说课稿12-01
对鲜花说课稿12-03
《望月》说课稿12-04
《荷花》说课稿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