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 通知工作总结 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说课稿>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1-12-20 20:24:31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说课稿锦集6篇

  作为一名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实用】说课稿锦集6篇

说课稿 篇1

  【说教学内容】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41页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100以内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运算过程时,是从数的组成角度去理解这些简单的加减口算,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数的认识,巩固100以内数的组成,同时也为后面正式10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和笔算做准备。教材通过看图解决问题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说出各部分的名称和想法,最后通过练习巩固算法。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

  (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初步了解加法交换律。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用数的观念看周围的事物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的态度。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研究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运算方法的过程,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学数学,体验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用数学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究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计算方法,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培养自主探究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习惯。

  【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能够正确地比较迅速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难点:理解算式的含义、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突破方法:讨论交流与实践操作想结合的方法。

  【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利用有趣的情境图,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表象,为学生提供形象思维的材料,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我主要采用创设小明买牛奶的情境、然后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充分体会算法多样化,在进行计算时,我在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计算的方法,一方面使计算有理有据,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教材安排这些计算以加深对数的认识的意图。帮助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初步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说教学过程】

  1.在复习上利用小棒演示复习数的组成,为下面学习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进行必要的铺垫。

  2.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情境图出示,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图中看到什么?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启发学生根据图意列出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尤其是通过摆一摆,从具体的实物中抽象出计算方法,(预设学生提出的问题:问一共买了多少个?问花了多少钱?剩下多少了?)然后教师选择30+3和32-2,这两道算式作例题讨论计算方法,把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置入事物情境和有情节的探索中,使计算有丰富、生动的具体内容。这个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从图中收集信息和组织语言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对于例题中30+2=32和32-2=30这两道算式,我采用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的教学方法,先让学生自己探索算法(学生可能出现的算法:(1)30+2也就是把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32;32-2就是从3个十合2个一里去掉2个一,还剩3个十;

  (2)还可能出现列数数的算法,对于这种算法不否定,但也不表扬,还是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数的组成上来)。再让同桌讨论交流算法,得出算理。让学生体会算法多样化。在学生交流计算方法时,有的学生可能还是借助学具,有的不是从数的组成的角度说计算过程,在教学时,教师要结合图意,引导学生理解算理,启发学生结合图意从数的组成角度来解释。然后让学生独立解决“试一试”中的两道题,培养他们的迁移学习能力。(这个环节主要使学生经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比较熟练的进行口算,把认知的过程还给学生,实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

  3.在练习的设计上,我采用了边教学边练习的方法,通过练习巩固今天的新知。

  4.组织好练习、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练习要讲究练习方式,讲究实效。例如:本节课采用看图写四道算式、口算、填表格、解决实际问题等练习。这些练习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和参与意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练系中提高了计算能力。例如想想做做中的第一题,可以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来加深对数的组成和十位这个数位的理解,同时也为练习第二题打下了基础。第二题我创设了动物王国举行跳舞大赛,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让他们学会从图中提取信息,可以直接知道参赛的小兔子有多少,从而很快的解决问题。

  【说反思】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是人教版第二册中第41页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在掌握了100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因此我通过100以内数的组成为加减法计算奠定基础,通过拼摆和看图列式渗透加法交换律和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整体效果不太好。

  1. 从我个人的教学素养方面说,不够成熟,有人听课老觉得慌。

  2. 从教学准备上说,准备不够充分,课件打不开,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3. 从教学环节设计上说设计不够紧密,没有真正做到关注让学生去活动。

  4. 从突破重点上说,没有对算法进行加强,在解决30+2的例题后,让学生动手操作抽象出算法时,应多指名学生说说,以加强对算法的理解,这样就不至于感到操作和算法没有衔接,像两层皮,由此造成教学难点没有突破

  5. 从教学效果上说,学生虽然会很快算出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得数,但没有真正理解算法。

  6. 从发挥学生的探究意识上,教师过于着急,虽给了学生探究的机会但没有给学生探究的时间。

  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我收获了。要上好一节课,作为教师一定要深入

  了解编者的意图,对学生掌握的知识进行全面的了解。我想,只有善于研究,勇于探索,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才会有更多的收获。

说课稿 篇2

专家们、老师们:

  下午好!很荣幸,今天能和大家一起参与《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一课多式的教研活动,我们尝试从“让多种信息资源走进《品德与社会》”的切入点集体备课。下面,我仅代表我们学校品德科组汇报这一课的教学设想和实践,进行说课,恳请专家们、老师们对我们的工作多多指正。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水和我们的生活》里的第一个主题活动。学生参加本课活动,为第二主题的“探索水”、第三主题的“保护水”起到铺垫的作用。是达成“保护环境,爱惜资源”这个目标的基础。

  新课标提出“充分地开发并有效地利用各地区的有价值的课程资源,是扩展和深化课程的有效途径。”

  首先谈谈,我们对充分利用学科整合的资源的认识。我们认为教师是很重要的一个资源,必须走进备课。我们学校的品德老师都兼任语文老师。语文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习品德新课标时,我们却找不到这个提法,那是不是品德学科就不需要呢?我们认为不是的,品德新课程标准倡导“以活动为教与学的基本形式”。“引导儿童主动参与各类活动进行教学”。因此课上,我们采用多种活动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充分的自主学习:课前搜集资料。

  有效的合作交流: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拓展性的探究学习:创编故事,感悟生活。

  充分利用教科书,我根据教材的主题活动设计了四个板块。

  一、 激发情感,导入活动——充分利用教师的资源

  引入学生兴未很浓的猜谜语。我们的谜语来自网络,关于“水”的谜语很多,我们挑选描述水的形态、作用方面的,琅琅上口的儿歌谜语,目的的为下一环节“水的重要作用”做铺垫。引入时,老师要代入孩子的角色,和孩子们打成一片,营造猜谜语这种高级智力活动紧张、期待的氛围,调动起气氛,这时,老师就是资源,是孩子丰富情感的资源。

  二、 探究新知——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资源

  分为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三个部分。(1)从最贴近学生实际的`家庭生活入手,课前,老师布置学生调查家里哪些地方要用水?课上,学生话题很多,涉及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这时,我们适时引入人体水分比例的数据,带给学生数字的震撼,有助于深刻的认识到我们的生活每时每刻离不开水。(2)讲述学校用水的方面,可以引导学生欣赏生意葱茏的校园绿化,感受水让学习环境干净、富有情趣。(3)社会生活用水,可能学生一时讲不上,二年级的小朋友对社会生产的认识是有限的,我们可以适当介绍。如广钢生产钢铁要用水,食品厂做馒头要用水。

  在这个环节里,教师要发挥好引导的作用。

  三、情感体验——充分利用来自儿童的资源

  新课标提出,“《品德与社会》的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的。”就是说,水的重要性不是老师总结出来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学生体验感悟出来的情感活动。在转入“假如生活中没有水”的内容时,我设计一个畅所欲言的环节,说说“停水的时候带来生活的种种不便”,学生有自己的体验,交流活跃,水到渠成,学生内心就有了这般体验“没有水真不方便”!

  光感受“不方便”还不够,品德学科要引导孩子学会“负责任地生活”,培养保护环境的公民意识。教材提示我们,要引导学生体验“没有水真可怕!”我的做法是,先用真实、震撼的图片强烈地刺激孩子的神经,理解生活中极端缺水的画面。然后创设一个“缺水王国”的情景,让学生小组合作,设计挑选角色,想象自己是王国中的一员,编故事。孩子们在创造性的创意活动中,生成珍惜用水,保护洁净水源的愿望。为后面的主题打下情感的基础。

  四、拓展升华——综合开发、利用多种课程资源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是学生发自内心的感想,从生活中、从课堂上获得,最终应该回到生活实践中去。课后,布置一个“当小小宣传员”作业,让学生向爸爸妈妈,朋友同学,向身边的每一个人宣传水的重要性。我们追求品德源于生活,品德指导生活的境界。

  基于“让多种信息走进课程”的理念,回顾整个教学活动,我感受最深的是:教材里学习资源有限,而师生合作创造出来的活动资源却是无限的。我们唯有领会新课标精神,明确《品德与生活》的教育系列,把握活动内容在系列中的地位与联系,同时深挖教材,不断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才能实现生动、高效的课堂。

  真希望有更多这样的学习机会,为我们的品德课堂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谢谢!

说课稿 篇3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氧化还原反应》第1课时的内容。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我的说课。

  (过渡:首先,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该部分内容属于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在中学化学学习中,贯穿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难点之一。本节课内容承接初中所学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同时为之后学习金属的冶炼和防护、化学电源、元素以及化合物知识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内容在课程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氧化和还原是一对典型矛盾,虽是相反的,但又是相依存的,是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好题材。

  (过渡: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二、说学情

  学生在初中时就已经学过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但是只是局限在得氧、失氧的角度来认识,因此在这节课中应该组织引导学生从化合价的角度来重新认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逐渐形成正确、恰当地看待概念形成和发展的科学态度。

  (过渡: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2、理解氧化还原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

  3、会用双线桥法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情况。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的分析,学习由表及里以及由特殊到一般的逻辑推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氧化”和“还原”这一对典型矛盾的深入研究,深刻体会自然现象中的对立与统一关系,树立辩证思想。

  (过渡:根据新课标要求与教学目标,我确定了如下的重难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难点】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过渡:为了解决重点,突破重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五、说教学方法

  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过渡:好的教学方法应该在好的教学设计中应用,接下来我将重点说明我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包括了四个环节:导入新课、新课讲授、巩固提升、小结作业。我将会这样展开我的教学:

  环节一:导入新课

  由于学生在初中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什么是氧化反应,什么是还原反应,但是仅仅能从得失氧的角度来进行区分,因此我采用了温故知新的方式导入本节新课:

  首先提问学生什么是氧化反应,什么是还原反应,并请学生举出几个具体的实例。通过学生举出的实例,我会请学生观察碳还原氧化铜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学生会从得失氧的角度得出碳发生了氧化反应,氧化铜发生了还原反应。由此我会提出,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的,我们就把这样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进入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的学习。

  环节二:新课讲授

  1、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当学生知道了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之后,我会请学生举出几个其他的氧化还原反应,但是学生目前对于氧化还原反应仅仅是停留在得失氧的层次上,那么我会请学生从化合价的角度思考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学生就会发现发生氧化反应的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还原反应的元素化合价降低。接着我会提出铁与硫酸铜的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是否只有得失氧的化学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到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并不是只有得失氧的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这就是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特征的讲解。

  2、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我会承接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来提问:为什么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会出现化合价的升降变化,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与什么有关,引导学生从原子结构的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先请学生从原子结构的角度分析NaCl的形成过程,并且渗透双线桥法的应用,学生会发现在这一反应中发生了电子的得失:钠元素失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了氧化反应,氯元素得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了还原反应。

  接着请学生从原子结构的角度分析HCl的形成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氯化氢分子里会形成一对共用电子对,并且共用电子对偏向氯原子而偏离于氢原子。因此,氢元素被氧化,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1价;氯元素被还原,化合价从0价降低到—1价。发生了共用电子对的偏移,也是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分析完了NaCl、HCl的形成过程,我会请学生从电子转移的角度重新认识氧化还原反应,也就认识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电子得失或电子对偏移(电子偏移)。

  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对NaCl、HCl形成过程的分析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深入理解“电子转移”的意义,并向学生渗透从结构入手探究化学反应这一化学学习的重要思想。

  之后会让学生利用双线桥法从电子转移的角度来分析铁与硫酸铜的反应,这是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内容。

  环节三:巩固提升

  在这一环节我会请学生思考教材“学与问”的问题,将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这两种不同化学反应的分类方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起到了巩固、升华的作用。

  环节四:小结作业

  化学学习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还要关心学生学习的过程。课程最后,我会请学生回答本堂课的收获有哪些,可以回答学到了哪些知识,也可以回答学习的感受。

  最后布置作业:用双线桥法来分析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七、说板书设计

  最后说一下我的板书,我的板书具体呈现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还通过图示的方式呈现了双线桥法,直观展现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且我将其提纲挈领地反映在板书里,便于学生抓住要领。

  谢谢各位老师,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分析教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与基础,首先我先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单元第5课的内容。本课由“电的应用”“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化学工业和新材料”三个子目构成。主要讲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成果以及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的发展,推动其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殖民扩张的步伐,对整个世界的发展进程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说学情

  除了对教材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读之外,还需要对学情有一定的把握。

  本课所授课的对象为九年级的学生,他们经过两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学习能力,但对于世界史较为陌生,时空观念薄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采取丰富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形成时空观念和整体意识。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是制定教学目标的出发点和依据,根据新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背景,识记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电力、内燃机和化工等方面的成果,分析并理解其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提高团队协作和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树立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精神。

  四、说教学重难点

  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的教学重难点设计如下:

  【重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电力、内燃机和化工等方面的成果。

  【难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五、说教学方法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教学方法的选择。

  在本课,我采取的教学方法有角色扮演法、史料分析和小组讨论法等。

  六、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具体谈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的核心。

  环节一:导入新课

  众所周知,一堂课,如果有好的开头,就能够牢牢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为此,我将采用创设情境法导入新课。

  我会进行情景创设:世界博览会是展示世界文明最新成果的盛会,从1851年5月在英国伦敦举行到20xx年中国将要举办的世博会,它走过了近二百年的历程,向世人展示人类智慧的结晶,人们也感叹着科技进步的神奇力量,今天,就让我们也担此重任,举行一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展吧。从而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导入方式,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的由课下引入到课上,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新课的讲授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

  环节二:新课教学

  过渡:纵观本课,知识较为琐碎,但整体来说逻辑较为清晰,主要包含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各方面的成果及影响三大方面,因此我将以此,对本节课进行整合。

  (一)背景

  这部分是学生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因此我将采取史料分析和谈话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展示美国、德国等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发展情况以及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等相关史料,提问:19世界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那么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背景有哪些?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有什么特点?我会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及科技层面上进行分析,从而得出问题的答案。

  (二)成果

  我将引导学生走进世界博览会观看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展,将学生分为电力、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以及化学工业和新材料三大组,观看之后请学生以历史导游的身份,进行成果汇报。

  1.电的应用

  首先我将引领学生走入“电力馆”,展示法拉第及爱迪生的相关资料,并提问:电力的理论依据何在?美国的发明大王及成果分别是什么?标志着人类进入了怎样的时代?

  派第一组代表回答后我会总结:爱迪生发明了电灯、电池、电影摄影机等,电力的广泛应用,标志着人类进入到“电气时代”。

  2.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

  接着引领学生走进第二展馆“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请学生结合教材思考:内燃机的发明经历了怎样的历程?具有怎样的意义?

  第二组代表得出后我会总结:主要经历了煤气、汽油到柴油的发展历程,内燃机的发明引起了交通运输领域的变革。

  为了将学生的思路进一步拓展,我会展示汽车的图片,并提问:在交通运输方面的成果有哪些?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学生回答后我会总结:19世界80年代,德国人本茨制造出第一台汽车。1913年,美国的福特公司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内燃机的发明还带动了新兴工业的发展,出现了汽车、轮船、飞机、拖拉机等,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3.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最后我将引领学生走进第三个展馆“化学工业和新材料”,观看影像资料并填写表格。

  学生回答后我会完整展示并总结:化学工业的成果有碱、硫酸、人造染料、诺贝尔发明的炸药;新材料有海厄特的塑料、夏尔多内的人造纤维等,并补充讲解诺贝尔文学奖,加深学生对诺贝尔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扮演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度,更加的梳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通过史料分体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影响

  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问:第二次工业革命对整个人类社会都有重要的作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5分钟后派小组代表进行回答。学生思考回答后我会总结从而得出:促进了生产力了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同时资本主义对外扩张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此之后,我会补充第二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如空气污染、生态破坏等。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团队协作和探究的意识,从而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

  课堂小结的目的是强化认识,巩固知识,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因此在小结环节我采用了师生共同总结的方式进行。

  2.作业

  在课程的最后,我设置了开放性作业:请学生课下搜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其他成就,下节课交流分享。

  【设计意图】这样的小结,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开放性的作业,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培养其“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素养。

  七、说板书设计

说课稿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盂、孰、汝”3个字,会写“盂、孰”2个字。

  2.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课文所表达的意思。

  4.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课文。

  5.体会两小儿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质疑的品质,懂得认识自然,探索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地质疑。

  6.感悟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理解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参考注释读懂每句活的意思。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搜集有关太阳离我们远近的科学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我们中华民族是古老的民族,有着悠久的文化,我们有举世闻名的古代“四大发明”,有着无数的善于观察,勤于思索、勇于创造的古代科学家、发明家。我们的古人是有着无穷的聪明智慧的。你听,有两个古代的小孩儿,他们在为太阳争论起来了。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流利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初读课文,指出朗读有困难的地方。教师帮助解决。

  3.再读课文,读正确流利。

  三、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学生自学。

  ⑴先找出不理解的词、句,在文中记下来。

  ⑵通过看注释、查字典理解它们的意思;如果还有不理解的就记下来。

  ⑶小组内交流讨论:讲自己对词和句子的理解,再连起来说一说课文的内容;对不理解的地方共同讨论解决。

  2.全班交流,理解大意。

  ⑴学生汇报自学结果,老师对难理解的词句或学生理解有误的地方给以点拨指正。

  ⑵能把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课文的内容。

  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还可以分角色读;通过读来展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3.教师点拨。

  ①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辩斗:辩论,争辩。其:他们(指两小儿)。故:缘故,原因。

  句意: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②一儿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以:认为。去:距离。日中:正午,中午。

  句意: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一些,而中午时离人远一些。”

  ③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句意: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中午时离人近。

  ④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及:到。盂:古代盛饮食的圆口器皿。为:是。乎:是文言助词,表示疑问。

  句意:第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上的篷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盘子一样小,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⑤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汤,热水。

  句意: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暖和,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⑥孔子不能决也。

  决:裁决,判断。

  句意:孔子也不能判断谁是正确或错误。

  ⑦两小儿笑日:“孰为汝多知乎?”

  孰:谁。汝:你。知:同“智”,智慧。

  句意:两个小孩儿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四、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的主要内容。

  孔子在路上遇到两个站孩儿在争论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什么时候离人远。双方各有根据,争执一下,连孔子也无法裁决。

  2.层次。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孔子看见两小儿在争辩,向他们询问原因。

  第二段(第2—5自然段):重点叙述了两小儿是怎样争辩的。

  第一层(第2、3自然段):写两小儿各自的观点。

  第二层(第4、5自然段):写两小儿各自的理由和依据。

  第三段(第6、7自然段):写孔子和两小儿的态度。

  3.再读课文,体会辩斗过程。

  (1)对于太阳在不同时间、距离地球远近这一问题,两小儿提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并且都从日常生活中找出有力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他们谁也不让准,最后请孔子裁决,可博学的孔子却也无法作出判断。看来,这是一场势力相当的辩斗,让我们用朗读再现当时两小儿辩日时的精彩。

  (2)分角色指名朗读课文。

  (3)学生分组分角色再读课文。

  ①师:两小儿都找理由来证明自已的观点是正确的。(生读)

  ②师:两小儿毫不相让,据理力争。(生读)

  ③师:两小儿越争越激动,坚持己见。(生读)

  (4)师:两小儿你争我辩,双方相持不下,只好请博学的孔子来裁决,但出乎他们意料的是,孔子这么有学问、有智慧的人却也不知道这个问题,当孔子不能决也时,两小儿便情不自禁地笑曰——(生齐读最后两小儿说的话)。

  四、明理启智,引导探究

  1.读了这篇课文后,你明白了什么?

  (1)学生畅所欲言。

  (2)教师归纳。故事体现了两个小孩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以及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2.引导探究:在两千多年前,圣人孔子无法裁决的问题,到了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你能否为两小儿的说法做一个公平的裁决呢?让他们心服口服。

  从科学角度来说,文中两小儿的说法都是不对的。因为实际上,早晨与中午的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具体理由略)

  六、课堂小结

  大自然充满奥秘,看似平常的自然现象都蕴含着丰富而有趣的科学知识,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用心思考,努力探究,大自然就会带给我们许多惊喜、许多收获,你会感受到我们的身边处处有科学,我们一直与科学为伴。

  七、作业设计

  l.比一比,再组词。

  辩()盂()孰()

  辨()孟()熟()

  2.背诵课文内容。

说课稿 篇6

  本次说课我共分成教材分析、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过程分析和几点思考四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材中的第一章第四节, “有理数的乘除法”是把“有理数乘法”和“有理数除法”的内容进行整合,在“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之后的一个学习内容。在本章教材的编排中,“有理数的乘法”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有理数加减的深入学习,又是有理数除法、有理数乘方的基础,在有理数运算中有很重要的地位。“有理数的乘法”从具体情境入手,把乘法看做连加,通过类比,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形式,自己归纳出有理数乘法法则。通过这个探索的过程,发展了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自信心。所以本节课的学习具有一定的现实地位。

  (二)学情分析:因为学生在小学的学习里已经接触过正数和0的乘除法,对于两个正数相乘、正数与0相乘、两个正数相除、0与正数相除的情况学生已经掌握。同时由于前面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学生对负数参与运算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仍还有一定的困难。另外,经过前一阶段的教学,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课堂上合作交流也做得相对较好。

  (三)教学目标分析:基于以上的学情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探索归纳得出有理数的乘除法法则,并能熟练运用。

  2、能力目标: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使学生经历探索有理数乘除法法则的过程,发展观察、猜想、归纳、验证、运算的能力,同时在探索法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类和归纳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探索过程中尊重学生的学习态度,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习惯。

  4、教学重点:会进行有理数的乘除法运算。

  5、教学难点:有理数乘除法法则的探索与运用。

  确定教学目标的理由依据是:新课标中指出课堂教学中应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同时也基于本节内容的地位与作用。而确定重难点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学情而确定的。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及学生的学情,我选择的教学方法是引导探索、小组合作、效果反馈的教学方法。为了提高课堂的教学容量,增加实际问题的直观性,我选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关于学法:本节课里我主要指导学生采用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我反思的学习方法,我想这样更能有效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更好的培养学生数学地思考问题。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课共6课时,重点是有理数乘除法法则的教学,下面我重点说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教学。整体的教学程序包括:情景创设、提出问题;引导探索、归纳结论;知识运用、加深理解;变式练习、形成能力;回顾与反思、纳入知识系统;布置作业;板书设计七部分。

  四、几点思考:

  1、关于评价:本节课我采用了教师评价、师生评价、生生评价的多种评价方式,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多表扬学生的表现,并采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励学生思考回答。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2、关于课本的处理:本节课中我直接利用课本的实例来引入,主要是这样的例子比较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同时用图片展示,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从而更好的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基于初一学生学习的特点,为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更好的突破本节课的难点,课本上多个有理数相乘时的符号法则我留到下节课来探究。

【说课稿】相关文章:

《翠鸟》说课稿11-22

《赵州桥》说课稿11-26

《乘车》说课稿11-28

《掌声》说课稿11-28

养花说课稿11-29

《爱莲说》说课稿11-30

穷人说课稿12-01

对鲜花说课稿12-03

《望月》说课稿12-04

《荷花》说课稿12-0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