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说课稿模板合集五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四个太阳》是鲁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章,本单元的主题是“只要动脑筋,就会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本文的作者凭借着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在四个不同的季节里画出了四个不同的太阳。表达了作者善良的心地和美好的心愿。这样的课文有景,有境,有情。在写法上采用并列的行式读来琅琅上口,气韵生动、充满儿童情趣。从训练的角度看,本文是对学生进行感知语言、理解运用语言、积累语言和创造语言训练的好教材。
二、说学情
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的心理特点,他们的思维方式以直观、形象为主,但同时又存在理解能力较弱、注意力持久性差等特点。因此我采用了直观图片进行板书设计,并利用多媒体从各种感官来引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融入到学习情境之中。通过上学期的学习,我班学生已独立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像加一加,减一减,组合法,猜谜语,讲故事等等,他们识字兴趣浓厚,乐于和同伴合作识字,乐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汉字,但有感情地朗读才刚刚起步,因此需要老师在这方面给予更多的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
结合本单元课文训练的意图以及学生的实际,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挂”“街”等12个生字,会写“园”“因”等7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清凉”“邀请”“冻僵”“多彩”等词语的含义。
(3)、感悟作者通过画太阳要表达的心愿是什么。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多彩的季节”的含义,以及感悟作者画太阳要表达的心愿。
三、说教法学法
1、说教师教法 情境教学法:利用课文图画,创设课文情境,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在优美画面的引领下,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意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朗读的欲望,更加深入、形象地感受、理解课文内容。
以读代讲法: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说学生学法 与教法相适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听、说、读、写的学习活动。
四、说教学理念
本课的设计以情感为纽带,以朗读实践贯穿始终,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力求为学生创设愉悦、轻松、自主、开放的学习空间和语文实践环境,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
五、说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激趣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伊始我就用一段种太阳的视频歌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问学生,歌曲中的小女孩在干什么?对,种太阳,有个小男孩他也要画太阳表达自己美好的愿望,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八课四个太阳。这一段启始课的导入,用音形并茂的画面触动了学生的情感领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机。
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1,范读课文。我首先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把文本鲜活的形象展现在学生眼前,促使他们不由自主地走进文本所描绘的情境之中。
2,自读课文。我让趁热打铁让学生自读课文。并提出以下读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识字读句。课程标准对低年级提出了“要让学生喜欢识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要求。于是,学生利用手中的生字卡片在同伴之间互相识字,然后全班交流识字的方法,对于复杂的字又及时发挥老师的指导作用。对“街”这两个字我做了这样的指导。人走在路上,中间还有建筑,这就是街。在我们生活的城市濮阳就有许多大大小小的街道:垂柳街,金融街,国槐街,德政街。接下来,又利用课件,把生字写在太阳上,吸引孩子的兴趣,再利用太阳公公给我们送掌声了,太阳公公上天了,这样富有儿童化的语言,让孩子情境中快乐识字。以上环节,层层推进从课内到课外,诱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较好地落实了识字教学目标。接着指导学生读好难读的句子。
4,整体把握课文
文中的这位小画家要送给四季一轮什么样的太阳呢?此时,我板书春夏秋冬,请小朋友上台把这四轮太阳,贴一贴。
以上学习,无论是读书,识字,还是贴图,学生动口动手又动脑。可爱的太阳始终在学生眼前一遍遍地复现,拨动着学生心灵的琴弦。
三)品味语言感情朗读
如果学生首先选择了第一自然段。我就和他们一起这样学习。
走近绿绿的太阳,感悟“清凉”。
1,出示图片,创设情境。用语言描述炙热的夏天情境,问学生你最想干什么(吃雪糕,游泳,开空调,下场雨)如果这时天空出现一轮绿绿的太阳,你有什么感觉?原来这位小朋友是要把清凉带给大家。贴词语。
2,谁能把这份清凉读给大家听。这时学生的读味道可能还不够。
3,句式练说,如果你有一轮这样的太阳,你想把它挂在那里?请你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我想把绿绿的太阳挂在——让_____。
这里也挂那里也挂这就是——到处_____。
4,关注词语感情诵读。有了小画家那个绿绿的太阳,大地上任何一个地方的人们,植物,动物都不在炎热了,他们感受到的是一阵阵——清凉。注意读好这几个词。绿绿,到处,清凉。接下来让同学们通过个别展示,教师引读等方式读好本段。其间通过老师的评价,你把红色的词语读得真动听,从你的表情我感受到了这份清凉。逐步把学生的朗读推向深入。
这段的教学没有以老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独特感受,而是调动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与生活对话,与文本对话,水到渠成地理解了关键词语的含义,层层深入地读出了语言的味道,获得了读书的方法。
5,背诵积累,内化语言。低年级要重视语言的积累。最后,我会出示填空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背诵课文。
走进黄黄的太阳,感悟“香甜”。
我让学生欣赏一组秋天果园丰收的景象,让他们边看边读词语,让学生在画面中感知香甜的味道,同时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本段还有一个关键词语词语—邀请。为突破口这一重点,我虚拟了一个交际情景。金黄的落叶可热情了,她要邀请我们去品尝水果呢?老师带上落叶的头饰先给孩子们示范邀请的场景,接着再让同学们互相表演。此间,我指导他们注意眼神的交流和请,谢谢等礼貌用语的运用。热闹的场景,角色的置换让孩子们忘记了课堂,忘记了自我,此时他们就是一片片金黄的小落叶,就是一只只可爱的小动物。趁机,老师出示“邀请”一词。小落叶的邀请可真热情啊,在生活中你受过谁的邀请,或邀请过谁呢?请您用上这个词说一句话。此环节把口语交际训练和课文的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各项语文能力,从文本到生活的语言训练更扎实地落实了词语教学的目标。
走进红红的太阳,感悟温暖。
1,联系实际理解冻僵。同学们,都说词语有温度,读着这个词你有什感觉?在大家七嘴八舌的议论中这个词就与手脚冰凉,浑身哆嗦,这些形象的描述联系在了一起。
2,对比之中读出温暖。就在我们的手脚都冰凉的时候,一轮红红的天阳出现了,我们立刻赶到——温暖。自己练习读读这段话,把温暖的感觉读出来吧。趁此,我又巧妙引入了写字环节。
3,写字我们活动一下温暖的小手,写一写脸这个字。这是一个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写的左窄右宽。戴月字旁的字一般都和身体有关,我们请识字小老师带领大家读一读这类字。
走进彩色的太阳,感悟多彩。
1,展示春天:春天可美了,瞧:出示有关春天美景的图片让学生欣赏。以此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表达欲望。
2,描述春天:看到这么美丽的画面,诗人高鼎写到:草长莺飞——,孟浩然也写到:春眠不觉晓——,你想用哪些词语来描述这美丽的春光呢?这可真是万紫千红总是春那。这个环节调动了学生大脑里的语言积累,在诗歌的朗朗诵读和大量词汇的碰撞中,让“多彩”这一词语瞬间丰满起来,让一个鲜活的春天在学生脑海中定格,极好地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
3,感情朗读。有了前面的酝酿,此时的读已是水到渠成。我采取师生合作读和男女生合作读的方式,把学生的情感逐步推向高潮。此时的春天已不再只是作者眼中的春天,它已经移入了每个学生的心里,幻化成一轮轮彩色的太阳。
4,指导书写。这段有一个要求会写的字:因,这是一个全包围的字,学生第一次接触,所以要重点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大口框要写的大一些,但要注意先进人后关门,大字的那变成了点。和他同结构的字还有团,园,也来写一写。
五,拓展练说抒发感情
我会指着板书这样启发孩子。同学们,文中的小画家用一支妙笔画出了四轮太阳,他要给人们送来多彩的春天,清凉的夏天,丰收的秋天和温暖的冬天,多么美好的愿望呀!同学们假如让你画个太阳,你会画一个什么样的太阳送给谁呢?
我想画个_____的太阳送给_____希望_____。
我想画个快乐的太阳送给你们,希望您们永远开心。
此环节借课文的语言形式表达了美好的愿望,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地紧密结合。
六、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主要采用图画配文字的图文式板书,形象直观地抓住重点词语。这样设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把课文的思路,学生的学路,和老师的教路有机地融为一体。
说课稿 篇2
【教学目的】
1、了解话剧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关注和了解各种文艺表现形式的能力与兴趣。
2、了解戏剧冲突在话剧中的作用。
3、理清剧本的思路,把握人物关系,把握情节的发展脉络(即写作思路)。
4、了解莎翁作品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体会“话剧是说的艺术”。
2、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表演)课文,以读(演)来体会人物,把握情节的发展。
3、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认识夏洛克这个人物,体会莎翁是怎样表现这个人物的。
4、训练学生把握戏剧冲突的开端、发展及高潮,进而了解话剧的戏剧冲突。
【导语设计】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戏剧文学和电影文学。首先,让我们走进在世界话剧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戏剧大师──威廉·莎士比亚的喜剧世界,来领略莎士比亚的语言魅力,领略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魅力,领略话剧艺术的独特之美。今天,我们学习莎士比亚代表作品之一的《威尼斯商人》。
简要概括本单元学习内容,让学生对本单元课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而后引出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
【解题】
《威尼斯商人》是一部扣人心弦、引人人胜的喜剧。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主要作品有悲剧:《哈姆雷特》《李尔王》《奥塞罗》《罗密欧与朱丽叶》,喜剧:《第十二夜》《无事生非》《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等;诗歌作品:十四行诗150多首。
【研习课文】
分角色朗读课文。
学生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充分体会人物性格,感受戏剧冲突。
(解说:让学生充分体会话剧是“说”的艺术,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接下来的欣赏品味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对于公爵的规劝,夏洛克理直气壮,对基督徒们进行了深刻、淋漓尽致的批判与揭露。“我可不可以对你们说,让他们自由,叫他们跟你们的子女结婚?为什么要在重担之下流着血汗?让他们的床铺得跟你们的床同样柔软,让他们的舌头也尝尝你们所吃的东西吧!”
【欣赏品味】
这篇课文是《威尼斯商人》的高潮部分,所有的戏剧冲突都最后集中在这场戏里。故事充满悬念,十分紧张,丝丝人扣,令人欲罢不能。莎翁的语言诙谐、优美,富有感染力,富有音乐美;行文娴熟,紧张中含有轻松,轻松中暗藏杀机。
这场戏围绕要不要“按约处罚”展开冲突。开端便剑拔弩张。公爵试图规劝夏洛克这个“心如铁石”、“不懂得怜悯,没有一丝慈悲心的不近人情的恶汉”“放弃这一种处罚”。然而,他得到的回答却是“我喜欢这样”、“我对于安东尼奥抱着久积的仇恨和深刻反感,所以才会向他进行这一场对于我自己并没有好处的诉讼”。
【总结】
在欣赏品味中注重分析冲突的形成、发展、高潮和解决。在话剧中,故事的发展就是靠戏剧冲突的发展来完成的,人物性格也是在冲突中完成的。
【《威尼斯商人》点评】
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里不妨套用一下:平庸的课是相似的,好课各的各的精彩。
楼老师,是我们的老前辈,教学经验丰富,因此,在教学时给我的总印象:设计的几个教学板块井然有序,师生互动,教风学风扎扎实实,没有搞花里胡哨。要说他这堂课的亮点和精彩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抓住戏剧特点教学。“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本课所选的是“庭审”一场,它的主要特点是戏剧冲突尖锐,气势扣人心弦,语言更是精妙经典,可以说沙翁的这场戏把话剧的特点和魅力发挥到了极致。在本单元的单元提示中:,单元的目标明确指出:学习时,要注意课文是怎样在戏剧冲突中展现人物性格的',又是如何以个性化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楼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设置和教学设计体现了单元目标的要求;教学重点、难点也把握的准。
2、充分的教学预设。整堂课中教学过程清晰,读(整体感知)赏(自主探究)悟(个性体验)三个板块的预设很合理,操作过程也很自然,与学生学习常态保持一致,从整体感知到自主探究,再到个性体验,有层次感。
3、语文是一门最富感情的学科,语文教师应该是感情丰富之人,语文课堂则应该是情深深趣浓浓的快乐时空。我们的楼老师,在课堂上富有激情,善于创设情境,煽动学生情趣,让学生主动愉快地参与到学习全过程。
4、重视朗读。课堂上设计了分角色朗读,让学生融入课文,演一演文中故事,更进一步地贴近人物,理解内容,现代的语文教学提倡自主学习,而且语言的学习实际上是个将外部语言文字不断内化的过程,而实现这种内化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朗读,因此,朗读应该是现代语文课堂的主旋律。
如果说不足之处,楼老师课堂上虽然进行了分角色朗读,也进行了推荐性的范读,重视了朗读,但是,我认为,既然安排了这个环节,那么为了照顾到实效性,读后最好能让学生进行适当的朗读评价,由学生自己来评议,他读得怎么样,评后再读。读一读,议一议,评一评,再老师进行指导,学生悟一悟。这样的过程,就是学生与作者、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对话过程,也是一个体验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的阅读体验代替老师的架空的分析。这样才能真正地将人物的个性的理解融入到朗读和语言学习活动中,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协调地统一起来。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讲述春天的故事》是鲁版教材九年思想品德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个分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关键在于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对本条目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我国改革开放的必要性,正确处理好改革与开放之间的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帮助树立可持续发展与创新的思想意识并付诸行动,学好本目内容将会为以后的学习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因此,本条目在九年级思想品德课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九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能力目标: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增强建设祖国的本领。
知识目标:知道改革开放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一个重要基本点;懂得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该目标的确定,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素质的全面提高,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强化了德育训练和道德素质培养。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和鲁版教材知识结构,在全面了解教材基础上,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我国实行改革的必要性”
重点的依据: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在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要解决社会的基本矛盾,还必须建立起一套适合生产力要求的具体组织形式、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渐显示出它的弊端。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社会进步缓慢,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只有通过改革,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给经济组织创造一个竞争、创新、发展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体制,给公民一种“人尽其才”、充满施展才华的管理里体制,才能进一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因此,对旧的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社会制度,是生产力本身发展的直接呼唤,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客观要求。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形势下,改革与创新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积极投身到改革与创新的潮流中去是每一个公民的义不容辞的责
难点的依据:初中学生对改革开放给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有亲身感受,但对改革的深层原因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这是因为改革的深层原因涉及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计划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等抽象的理论问题。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无论是知识储备还是理解能力都比较欠缺。因而对教师和学生来说,教与学都有一定的难度。四、 说教法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良好品德的形成生活实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考虑到九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创设情境,教师讲解、点拨启发;学生自学、学生活动(搜集、讨论、交流共享)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
当然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基于本项目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创设情景法:
从MTV《春天的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
结合教学资源选择适当的材料,通过对比寻找两种不同体制的不同点,感悟其中的道理。结合“来自生活的报告”,请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做法。通过活动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共享法
由于本条目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观看多媒体图片并自己阅读课本思考,自己列举我国在不同领域改革的现实实例,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条目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及共同学习法。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 导入新课:(5分钟)
情景导入(通过多媒体播放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图片及歌曲;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切入正文。)
导语设计的依据:思想品德课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让时政、事实进课堂;让学生自己思考、分析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时政搜集能力、分析、归纳问题能力的培养。通过情景导入,既概括了旧知识,引出新知识,使学生能够知道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又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是政治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2、 讲授新课:(25-30分钟)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
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资源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
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本条目分为二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分析说明我国的改革;通过活动了解我国改革的必要性,改革的多样性及改革的本质。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的改革是世界的需要,是发展的需要,树立积极参与改革与创新的意识。第二部分主要分析开放——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首先通过一组图片,说明我国对外开放的辉煌成就和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实施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社会必须实行对外开放;接着,从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这一国情出发,讲述对外开放是我国还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通过“入世”的机遇与挑战的现实,我们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谐发展道路。在讲解第一部分时,主要通过演示材料、学生阅读自学等手段和方法,让学生理解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概括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还把基础知识的教学放在首位,强化了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讲解第二部分知识时,我主要通过材料分析,问题启发的手段和方法来完成。
整个教学过程立足本校学生的学情,注重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体现新课改中要求师生互动的要求。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2—3分钟)
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结合板书小结)。
4、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5、课堂反馈:根据学生实际设计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这样既巩固了所学基本知识,又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试能力。
6、布置作业。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既要使课题有完整结构又要联系青少年自身实际,给学生必要的知识拓宽,加强应试能力训练,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调查当地有哪些外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它们主要生产或经营什么?给当地经济带来什么影响?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学龄前儿童正处于读图年龄段。图画书对孩子的视觉震撼比知识效果更为直接。图画书对儿童情感,想象力,灵敏度以及审美感的启迪,他们喜欢关注画面的细节,每次阅读由于关注的细节不同都会有新的发现,这正是他们日后成功与快乐生活的源泉。优秀的儿童绘本有着无穷的魅力,仔细阅读并加以联想,就能发现绘本中蕴藏着众多可借鉴的教学资源。
绘本故事《这是什么形状》讲述的是小酷和小玛兄妹俩通过绘画的形式将各种几何图形联想出简单的物体,创造出了美丽的小镇。这是一个充满创意、趣味性很强的故事。整个故事情景生动有趣、跌宕起伏。而如何将绘本富有创意并有效地运用到教学之中,这是关键所在。我分析后发现,小酷和小玛通过几何图形的组合构造简单的物体,这和中班上学期的幼儿美术活动几何图形的组合非常吻合。几何图形的组合比较单调和抽象,幼儿掌握起来有困难。绘本《这是什么形状》内容比较简单易懂,画面鲜艳,生动,能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现在,美术活动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画画"课了,它是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并整合各个领域能力的偏向美术欣赏、技巧、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活动。通过这个绘本故事能更好的帮助幼儿掌握如何对几何图形进行组合,表现物体的简单特征。于是我设计了此次活动,从简单的图形变化入手,尊重幼儿的认知规律,通过圆形、三角形和方形的组合与相加,在游戏中慢慢变化成复杂有趣的图案,让幼儿能大胆地参与活动,积极地投入实践中去,帮助幼儿初步建立形状概念,培养幼儿的想像力。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确立了知识、能力和情感方面的目标,其中有探索认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通过阅读活动,能从单一的几何图形联想出简单的物体。
2、能力目标:尝试用图形组合表现物体特征,并进行想象添画,萌发对物体的观察意识。
3、情感目标:在大胆创作的过程中,体验活动带来的快乐,培养尝试精神,发展想像力。
其中从单一的几何图形联想出简单的物体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尝试用图形组合表现物体特征,并进行想象添画,萌发对物体的观察意识则是此次活动的难点所在。
三、说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1、《小酷和小玛》PPT课件。我在制作这个绘本课件时不只是为了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而制作课件,而首先是考虑如何激发孩子的兴趣,所以如何制作一个让孩子喜欢、接受和容易投入的课件,如何把抽象、枯燥的知识容入形象、生动、活泼的课件当中。所以我非常注重课件的儿童化、游戏化,并使活动内容有规律地渗透于课件之中,让幼儿能与课件充分交互和渗入,成为课件当中的一个角色,成为活动当中的主体,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让幼儿在活动中愉快地学习。
2、交互式电子白板。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可以改变课堂教学的效果,譬如:聚光灯的强调、即画即擦、快速对幼儿的作业进行反馈等,这些辅助手段能更好地为老师的活动开展来服务。而且孩子们对白板很感兴趣,增加了活动中的交互性。
3、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卡片若干,画纸、画笔、浆糊、棉签和抹布。
4、钢琴曲为背景音乐。
知识准备:已认识简单、常见的图形。
四、说活动过程:
1、介绍小酷和小玛,引起幼儿兴趣。
孩子进入状态兴趣起很大作用,电子白板的聚光灯功能让幼儿视觉与专注更聚焦,突出了重点,有利于帮助孩子排除其他干扰,把注意力集中在活动重点上。孩子们的视觉、听觉和触觉都被调动起来,这样就解决了兴趣的问题。
幼儿从小就把小动物当成自己的朋友,当我介绍小酷和小玛两位熊宝宝客人并请幼儿猜想谁是小酷而谁又是小玛时,马上又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为幼儿下一步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观看PPT课件,引导幼儿从单一的几何图形联想出各种物体。
随着现在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也将其不断地渗透到幼儿园的教育中,我将幼儿喜爱的绘本故事制作成PPT课件应用到此次活动中,当故事开始告诉幼儿小酷和小玛准备画画时,孩子们已经按捺不住的在猜想他们会画什么呢?而小酷画的圆形更是抓住了幼儿的好奇心,孩子们在不断地猜想究竟会是什么,我把问题留给他们自己去探讨,此处白板的正确利用对解决问题起到了推动作用,我在白板上画出圆形请幼儿上来把自己想到的东西画出来,孩子们的想象真是出乎我的意料,他们可以联想到生活中太多圆形的物体,当我揭示答案是太阳时,猜对的幼儿会为自己喝彩;小玛画的三角形出现时幼儿早已跃跃欲试,都想上来尝试一次,有的竟然能联想到三角形的帆船并画下来,幼儿通过亲自的操作使原本看似难以掌握的知识变得水到渠成了。
利用白板强大的画笔、橡皮、图形等功能,使幼儿可以更加直接地明确绘画的步骤,有更多的机会让幼儿在集体面前进行创想和尝试,有利于老师及时了解幼儿掌握的情况和问题的所在,以调整并实施对策。帮助幼儿在实际绘画时能够对重难点能够有所注意。在兴趣的引导下,幼儿对学习内容产生了探究的欲望。而且这种操作很简单,不需要太多的技术支撑,幼儿只需要接触过几次就能轻松掌握,他们对于这种操作也乐于掌握。上面的孩子画得认真,下面的孩子看得比他们还认真!所有孩子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了,老师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3、通过PPT课件,能从简单的'图形组合联想出各种物体。
《纲要》中曾说过:"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接下来已经不是单一的几何图形了,而是出现了正方形和三角形组合在一起,孩子们发现它变成一座漂亮的房子时,更加专注的期待会有其它奇妙的东西出现,而随后出现的三角形和圆形组合(鱼);长方形和圆形组合(汽车);圆形和三角形组合(向日葵);圆形、三角形和长方形组合(小猫)已经让幼儿目不暇接了,当一幅美丽小镇的图片出现时,幼儿的情绪被再次调动起来并不时的发出赞叹声:"太漂亮了!"活动被推向了高潮,也为解决本次活动的难点做好了铺垫,我引导幼儿在小镇上发现各种形状,幼儿自己寻找每种物体是由什么形状组合成的并通过此环节总结出原来我们的生活中很多物体都可以用各种形状来组合再现出来,使难点迎刃而解,为了能让幼儿更好的掌握难点,在这个环节中我运用了启发式的教学,请幼儿来当小酷和小玛展开想象互相交流自己会用哪些图形组合成什么物体。
4、游戏:小酷和小玛。
幼儿的生活离不开游戏,《幼儿教育纲要》(试行)中也曾提到: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此时的幼儿已经把自己当成了小酷和小玛,我为他们提供一些物质准备:各种图形及画纸和笔再为他们配上柔美的《天空之城》音乐,使他们在优雅舒心的氛围中更好的发挥想象。
5、作品展示。
幼儿的作品只有得到大家的肯定才会信心倍增,我把幼儿的作品照下来并展示在白板上,幼儿兴奋的寻找着自己的作品并上台讲述作品,最后请我的小酷和小玛跟我回去吃点心,首尾呼应,活动也在轻松愉快中结束。
五、说教法:
为了帮助幼儿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在活动中始终坚
持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在活动中遵循灵活性原则,综合运用发现法、
游戏法、提问法,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言语活动,促进幼儿主动学
习;遵循积极性原则,教师借助环境条件(白板)集图像、色彩和声音于一体,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遵循个别性原则,对能力差的幼儿在游戏时注意加强辅导。
新《幼儿教育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
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
1、故事导入法:活动导入部分既要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还要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问及探索,因而我设计了用绘本故事这一情节,并通过故事导入的方法启发幼儿思考。
2、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究学习。《幼儿教育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提供丰富材料时,要使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本活动的操作是让幼儿发挥想象自由拼贴添画,让幼儿通过想一想、拼一拼、贴一贴、添一添来巩固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3、交流法:同伴间相互交流探索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既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将自己获得的经验与同伴交流分享,使《幼儿教育纲要》(试行)中指出的"生生互动"得到真正体现。因为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创设了游戏的情景,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游戏中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4、活动过程中,我渗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将各领域的知识有机整合在一起,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和活动性。如在观看课件活动中渗透了语言表达教学,在游戏"小酷和小玛"中渗透了艺术表现等等。
此外我还运用了观察法、谈话法等,对于这些方法的运用,我"变"以往教学的传统模式——教师说教,为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以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并以"游戏"贯穿活动始终,让幼儿在玩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真正体现玩中学,学中乐。
六、效果分析:
整个活动符合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情景化、过程化、活动化、经验化"的多元探索环境,视"儿童是问题的解决者".通过故事导入、单一图形联想、组合图形联想、游戏活动等一系列活动,层层推进,动静交替,使幼儿顺其自然地掌握重点及难点,我善于在活动中提供自由想象与创造的空间,为每个幼儿提供参与的机会,让幼儿充分想象、大胆讲述,因而活动中幼儿始终积极主动、情绪愉快,充分体验到了创造学习的乐趣。此项活动是在新《幼儿教育纲要》(试行)的指导下,设计并实施的教育活动,突出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观念,从活动导入到师生互动的开放性提问、再到幼儿讨论交流、个别回答,幼儿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乐于观察、思考和探索,教师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使幼儿在轻松、自由、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体验活动带来的快乐,培养了尝试精神,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
说课稿 篇5
课文《气象学家竺可桢》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记叙了我国气象学家竺可桢几十年如一日,精心观测天气和大自然变化,并认真做记录,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为我国的气象科学、农业生产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为祖国蠃得了荣誉。文章脉落清晰,语言平实,没有太多深奥难懂的字词,因此,对内容的了解上无须花太大力气,但是,竺可桢,很多学生不认识,如何让学生感受竺可桢对科学执着的精神,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针对《新课标》对本册教材的要求以及课文自身的训练重点,我拟定了以下目标:认知目标:学会本课6个生字,能理解“掌握”等词语的意思;技能目标:能根据提供的情节复述课文一、二段;情感目标:学习1到4节,感觉竺可桢把全部心血都用在科学研究上的精神。整节课,让学生经历“读,思,悟,通”的学习过程,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儿童往往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世界的,而图画和音乐则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课一开始,我便出示竺可桢像,配以低沉的音乐这样导入:1974年的一个清晨,一位老人,一位满头银丝的老人与世长辞了。在去世之前,他躺在病床上,虚弱地支撑着身子坐起来,拧开收音机的旋钮,收听天气预报。他戴上了老花镜,哆哆嗦嗦地在笔记本上写下了一行小字:气温最高零下1度,最低零下7度,东风一至二级,晴转多云。这是老人留下的最后一篇气象记录。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让我们一起来呼唤他的名字吧。生齐读课题——气象学家竺可桢。
形象的画面,低沉的音乐,加上老师那极富煽动性的语言,仿佛把学生带到了竺可桢的病床前,未成曲调先有情,为课文下面的教学铺垫了情感基础。
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平实的语言中体会竺可桢对科学执着的精神呢?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谈谈你读了整篇文章后脑中出现了哪些词语?在学生用简要的词语概括了对竺可桢的'感受后,我便让学生回忆一下,阅读写人文章的方法。一篇文章作为一个个体,在阅读教学中具有其特殊性,但我们在强调其特殊性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了共性——即相同主题、题材、体裁的文章的相似的解读方法。读懂一篇文章重要,但学会阅读一篇文章更重要。
在学生归纳出写人文章以找事件——抓言行——悟品质的方法学习后,我便让学生自己去找一找,你认为文章当中的重点句是什么。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培养他们鉴赏、体味字词的能力。这里我不会以自己认为的重点强加给学生,而是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见解,让学生在找出重点句后说一说为什么选择了这个句子。在学生自选的重点句理解后,我便找切入点,其实也就是将学生找的重点聚拢为一点:竺可桢把全部的心血都用在研究工作上。
语文教学,就是要对词和句不断地品味,阅读教学,不只看到华美的字词,事实上,作者也往往将他们的感情融入到浅显易懂的,看似平淡的字词中。让学生通过读一到四小节再找一找,从哪些地方看出竺可桢把全部的心血都用在了气象科学的研究上。其实这就是抓言行。“最后一篇气象记录,总是带着,每天清晨,常年如此,从不间断,只有病了······”当然,如果学生个人的力量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理解不了竺可桢的执着时,怎么办?合作。有交流就有教益。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交流,丰富了学生探究所得。
前面教学以学生为主,那么,老师的作用在哪里体现呢?对话!老师是阅读对话中的一员。对话的主题往往是由老师最先发起的,对话的过程往往是由老师主导的,对话的方向是由老师调控的。因此,本课教学我可以提领以下几个问题:竺可桢去世前一天还在做什么?他心中想的是什么?从竺可桢的日记中,你可以想象他去了哪些地方?38年,四十多本日记和笔记,共有千万字!从这些数字你体会到了什么?算一算,他每天写了多少个字?大自然的哨兵,有什么职责?把竺可桢,把一个满头银发的老人比作哨兵,你从中又感受到了什么?竺可桢去世时的追悼会上,有许多人念了深情的悼词,如果你在场,你能用课文1、2小节的语句为内容,说一说悼词吗?
这些问题,把学生直接带进了文章的重点,尤其是以复述的形式说悼词。
当然,阅读教学,重在读。通过读,学生与文本面对面地接触,通过读,课文规范化的语言模块整体地储藏到头脑中。但是读,怎么读?这里老师的情感对儿童来说是导体,是火种!那抑扬顿挫的,极富感染力的语言,总能把学生带进课文所表达的情感氛围中。因此,我努力这样引:
这最后一天,最后一篇,最后一次,凝聚着老人对科学多大的执着啊,读!每天清晨,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雪,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他始终——接着读!
看!巡逻的哨兵,正向我们走来!读!
38年,38年哪,四十多本,近千万字,我们怎能不把它读好呀!
······
通过以上的引领,学生对文本的情感能不被激起吗?
当然,老师课堂预设和学生的生成并不一定成正比的,可能还有差距。这里,老师只有在真实的课堂之中进行调控、处理了!整节课,我以图导入,以自悟解疑,以导促思,以读贯穿,力图使课堂成为学生自我实现的场所,成为老师点烯学生智慧火花的乐园。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范文 说课稿怎么写范文10-01
《穷人》说课稿10-25
《老王》的说课稿10-04
篮球说课稿11-03
压强说课稿08-24
欢庆说课稿06-01
钓鱼说课稿07-09
匆匆说课稿08-16
白杨说课稿07-31
比的应用说课稿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