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说课稿范文集合六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说课稿 篇1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心声》,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本文为新人教版九年级(上)教材第四单元(即小说单元)中的第四篇课文。本单元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小说,而小说的核心任务是把握人物形象,因为小说主要通过人物来反映社会生活和作家思想认识的,分析人物时首先熟悉故事情节,看人物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并想一想人物言行背后的原因。由于本课的内容与学生学习生活非常贴近,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所以教学这篇小说时重在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读出自己的见解,与文本对话,理解小说的主题,把握人物形象,品析语言。
二.说学情
我们所面对的是一群脱去孩童稚气、临近青春成熟的个体,对人生、社会仅有一点懵懂的认识。由于各种原因,知识层次参差不齐,且不少学生都是留守学生。在成长的路上,他们渴望得到知识,极需正确的引导、亲切的关爱。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概述小说的故事情节。
2.学习本文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过程与方法:
学生自主、小组讨论和全班集体交流来分析文章人物形象,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文题“心声”的含义,多角度把握文章的主题。
情感与价值观:
在理解文题“心声”的含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促进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以“心声”为课题的含义.
五、说教法
课堂要真正的成为学生的课堂,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此我采用提问对话法和引导点拨法,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在合作交流中完成对课文的解读。
六.说学法
本节课主要运用“诵读法;换位思考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全程参与,主动获取知识。其中感知人物性格特点,学习心理描写时运用情景联想的方式;局部探究阶段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
七、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诉说心声:
由一首歌《年轻人的心声》导入,再让学生放下顾虑说出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我们再来聆听一下别人的心声。(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从学生自身谈起,容易打破学生的拘束感,引起表达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熟悉课文情节,更好的理解主人公及主题服务,这也符合学认知规律。]
(二)、检测字词 了解作者 (目的是为了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
(三).整体感知,疏通文意
要求学生速读课文,画出故事进程的时间线索的词,变换人称,以李京京或程老师的口吻来讲述这个故事。(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抓关键词,意在培养学生提取筛选信息的能力,和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并会以第一人称讲述故事,并初步感知心理描写的作用。)
(四) 合作探究 梳理情节
1. 假如我们把这个故事拍成一部电视连续剧的话,请同学们结合课文讨论一下,拍成几集合适?请各位编剧整理剧情,找好每一集的位置,对号入座。
剧情介绍
第一集:公开课上李京京主动请缨
为保荣誉程老师断然拒绝
第二集:回家路上读讲义思亲念友
小树林里念课文触发真情
第三集:放学后听读课文真情流露
窗外边纠错同学被指妒忌
第四集:课上指定者胆怯老师受窘
关键时京京举手以情感人
(设计意图:让学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把平时的梳理情节 变成整理剧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疑惑探究 合作研讨
考虑到学生认知的.需要,这一环节设计了三个问题
问题一: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李京京很渴望朗读?属于什么描写?
问题二:李京京为什么渴望有机会朗读这篇课文?从文章中你还读出了他的哪些心声?
问题三:小说中哪个人物你印象最深?作者是如何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
这三个问题逐层深入,让学生充分讨论,畅所欲言,既分析了人物的描写方法,学习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手法,又分析了人物形象,并让学生多角度的理解了文章的主题,明确了作者以“心声”为课题的含义,突破了重难点。这一环节用提问对话法和引导点拨法展开教学,问题由浅到深,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达到预期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提醒学生养成圈点批注的笔记习惯,通过概括和对话等手段提高语文技能。
(五)、拓展延伸
1、主题班会---欢迎新同学
假如文中的主要人物李京京明天就要转入咱们二曲中学读书,而且点名上咱们九二班,我们来模拟一次主题班会,以“李京京要转入咱们班,你欢迎他吗?为什么?”为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2、师生面对面---送给程老师的真心话
假如文中的程老师也调入我校任教了,今天我们也模拟一个“师生面对面”节目,请大家送给程老师一些真心话,表达一下你们的心声。(这一环节是对学生情感与价值目标的体现)
(六)、小结
这节公开课,年轻的程老师经历了一次考验,李京京在遇到困难时没有放弃,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到了在公开课上朗读课文的机会,取得了成功。也希望大家在遭到他人拒绝或嘲讽时,不要灰心沮丧,更不要轻言放弃,而是要自信勇敢,执着追求,努力为自己争取成功的机会。同时,李京京也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要给孩子以平等的关爱,不要让每个人消失在被爱遗忘的角落。我也希望让我们师生用爱和理解架起一座真诚沟通的彩桥,携手迎接属于我们的精彩的明天。
(七)作业
李京京用深情的朗读表达了心声也打动了所有的人,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也会经历与老师、父母、朋友间的各种考验或困惑,你是否有心声想向他们表达,请“以____,我想对你说”为题,抒写你的心声。
(这一环节是对学生写的训练,也是学生的情感与价值目标的实现。)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荷叶圆圆》第一课时。
2、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是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法组织教材内容。本单元的专题是“欢乐的夏季”,本文是本单元在识字课和《古诗两首》之后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一篇轻快活泼的散文诗。它用比拟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是小蜻蜓的停机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鱼儿的凉伞。课文语言生动活泼,充满童心童趣,利于启迪学生智慧,丰富情感体验,激发想像力。 主要任务是通过荷叶的四个小伙伴: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生动有趣的语言和动作来进行识字教学,并在朗读中感受夏季的乐趣,感受语言的精美。教给识字方法,提高写字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中,通过多种方法朗读,落实《新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任务,引导学生读出画面,读出个性,帮助学生学习语言,感悟语言,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结合课文的特点和内容,我设置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正确书写“朵、我、美”三个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悟课文内容,使学生初步感受夏天和大自然的美好,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并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识字与写字,读通课文。
教学难点:初步感受夏天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对美的向往,初步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二、说教法与学法
1、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线。
2、充分利用直观形象,激发兴趣,创设情景。
3、让学生把课堂知识延伸到生活中,把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从而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在这一指导思想下,本课时主要是识字和朗读的教学。本课的教法主要采用情境法,多种形式的朗读教学。课堂中主要运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对照,在教学中,让学生在读中感知、感悟课文。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引领学生主动学习课文,引导角色转换,发挥想象,体验情感,初步感受夏天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对美的向往,初步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指导多种识字方法,激发识字兴趣。读、看、讲 写结合,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提高阅读写字能力,加强读写结合。
学法是自读、自悟,交流讨论。并让学生演、读结合等来实现教学目标。
三、说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自制荷叶图画。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教学时安排为第一课时,其教学环节如下:
第一个环节是: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根据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知结构,利用自制荷叶图画,引导学生说一说:“这是什么?(荷叶),并相机学习“荷”字,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的?给“荷”组词说话,说清荷叶是什么样子的,是什么颜色的?”在学生回答准确,恰当的基础上,教师给予表扬,并过渡到本课教学内容上。同时出示课题:《荷叶圆圆》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荷叶的喜爱之情。)
第二个环节是:老师范读课文,学生一边跟老师不出声地读,一边想:课文中都有谁喜欢这圆圆的绿绿的荷叶?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学会带着问题去读书和思考。)
第三个环节:让学生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自读提示: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边读边想:课文中写到荷叶的好伙伴他们都把荷叶当成了什么?
(设计意图:在初读课文时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读正字音,了解课文大致内容。通过了解荷叶有哪些好朋友,他们都把荷叶当成了什么?学生通过自学,对课文的脉络就可以有进一步的了解。)
第四个环节是检查自读收获。
出示句子,让学生读,并指导读,及时纠错和评价。
出示词语,指名读,分组读,并纠错。
猜一猜,巩固生字。
抽读生字,交流识字方法。穿插游戏:“蹲、停、摇、嘻”学生一人读字,一人做出相应动作。
正确区别运用“篮”和“蓝”,进行巩固练习。
交流并回答:课文中写到荷叶的好朋友分别他们都把荷叶当成了什么?
(设计意图:一方面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另一方面巩固已学过的生字,指导学生善于总结识字方法,鼓励学生用更多更好的`识字方法去识记更多的汉字。)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我也认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把识字、解词、读句、读文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中我采用教师范读,学生个别读、表演读、比赛读、齐读等多种朗读方式,以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满足求胜欲望。 感悟荷叶的美丽和夏天的快乐情趣。)
第五个环节是再读课文,读通读顺课文内容并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让学生再次体会夏季的乐趣,感受语言的精美,培养他们朗读和积累语言的能力。
第六个环节是写字指导
认真观察“朵、我、美”三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寻找字的关键笔画。
教师范写,强调重点笔画。
学生先描红,然后练写再评议。
给字组词说话。
第七个环节是课堂回顾总结: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学生说后教师补充总结。
第八个环节是拓展阅读《夏季的早晨》又一次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并且对这节课学习的生字加以巩固。这种随文识字也能够帮助学生在优美的语境中理解生字的含义,更好的记忆和使用生字。同时适时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渗透环保意识。
第九个环节是写话练习:荷叶还是谁的什么?他们会对荷叶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请仿照课文你喜欢的自然段来写一写。
(设计意图:学的最终目的是用;语文学习的价值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学生的表达上。根据句式进行写话训练是一年级孩子刚接触语文学习时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进行写话训练可以让学生充分联系生活实际来想象与表达,从而丰富学生的语言。)
附:板书设计
荷叶圆圆
小水珠 (躺) 摇篮
小蜻蜓 张贴圆圆的荷叶图 (立) 停机坪
小青蛙 (蹲) 歌台
小鱼儿 (躲)凉伞
(设计意图:本课的板书设计,我采用了图文结合的方式,既是对课文的重点一种梳理和总结,同时又以直观的美感吸引了学生,符合低年级学龄儿童的审美情趣。)
说课稿 篇3
一、情由独钟——说背景
新课改已全面实施多年,我个人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情有独钟。然而,很多像我们那样的农村中学依然固守着传统的教学方法,对新课标语文教材的亮点——综合性学习或轻描淡写、或视而不见。改变大家对综合性学习的看法,号召广大师生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把综合性学习进行到底,这是我选择以综合性学习为说课内容的初衷。
二、开放内容——说教材
(一)说地位、作用
这次内容“演讲:微笑着面对生活”,是设置在两篇演讲稿(《敬业与乐业》、《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和两封书信(《傅雷家书两则》、《致女儿的信》)之后,使学生学习起来有一种水到渠成之感。
(二)说知识、能力与德育点
“演讲:微笑着面对生活”,教材编排者意图通过演讲稿的写作与演讲活动的实施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应定位于如何写演讲稿和自信地即席演讲的能力培养。三个话题都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还要注意写演讲稿的过程中,贯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
(三)说重难点
学生的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况且中考作文55分,约占整个试卷成绩的36。因此,初三语文,作文教学尤其重要;再则,一次成功的演讲必须以一篇优秀的讲稿为前提,所以教学重点应放在“演讲稿的写作”上。
西方有位哲人说过:"世间有一种成就可以使人很快完成伟业,并获得世人的认识,那就是讲话令人喜悦的能力",人才也许不是口才家,但有口才的人必定是人才。在锻炼演讲口才时,付诸实践的勇气非常重要。对于初三学生而言,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参与即席演讲的经历,所以我将教学难点定位在“如何让学生能自信地走上演讲台”。
三、以人为本——说对象(学生)
九年级学生学习压力普遍较大,只有通过活动的形式,才能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另外,相当一部分学生即将毕业直接走入社会,他们急需这些交际知识来锻炼自己的交际水平,因此,这样的学习活动可以让学生“乐于学”。
再则,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娇生惯养,习惯了鲜花与掌声,往往不能正确的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苦难。因此,本次以“微笑着面对生活”为话题的演讲,对他们而言不失为一次心灵的洗礼。
四、有的放矢——说目标
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及本课的主题内容,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活动了解演讲稿的写作特点和写作要求,培养写演讲稿的能力;
2、通过活动来培养学生作主题演讲的能力;
3、通过搜集有关资料,增长见闻,开阔视野,并锻炼信息的搜集和处理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独立思考,合作搜集资料、资源共享。
2、根据自己的话题侧重点来选择组织材料,有话可说,以理服人。
3、选择其中的一个话题,写一篇演说稿,在班内进行演讲比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丰富学生的心灵感悟,即依据学生各自选择的话题,培养学生面对失败,面对挫折的不服输精神,懂得应该如何处理与他人的关系,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演讲成功后的成就感等。
五、因材施教——说教法
综合性学习,顾名思义,不可能单纯在课堂中完成,要充分利用广泛的教学资源,积极引导学生团结合作,自主探究。首先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有话要说。利用一节课的课堂时间布置、准备,再给予足够的课余时间让学生利用远程教育自主搜集资料,结合班级即将举办的“演讲比赛”。利用网络教室:一方面教学生如何写好演讲稿;另一方面又要给予学生演讲知识的学习,检查学生的研究成果。
六、主动参与——说学法
如何教学生学会学习,由其是教学生终生学习,是当前课改的热点问题。执教本课,我将重点培养学生的如下学法:
1、联系生活法
“语文的学习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本课的教学我将采用寓教于乐的方法,利用绘画、音乐,让学生理解微笑的意义,培养乐观、友善、善于合作的生活态度。
2、合作探究法
新课程尤其倡导要培养学生的个人意识和团体协作能力。课堂我要求每位同学必须在组内有充分的演讲机会。最后优胜者代表小组参与班级的演讲比赛,这就要求小组内优质资源共享,合力打造出小组的最强实力。
3、多元评价法
自评与他评、师评与生评、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通过积极、有效的评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评价”中成长。
七、探究合作颅——说程序
(一)课前准备
1、按自愿的原则,全班学生分成九大组,每组选出一名组长,每三组选同一个题目。
三个选题:乐观——笑对失败
友善——善待他人
善于合作——竞争与合作
2、抽签决定每个小组负责一个专题,利用网络资源收集整理资料,了解演讲的相关要求。
3、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观看几位名人演讲,以体会演讲的感染力。
(二)活动过程
因为演讲活动需要充分的时间做准备,根据学生实际我预计用四课时完成(不包括课前准备)。接下来我重点谈一下第一课时的程序:
1、歌曲大合唱《歌声与微笑》。目的:创设情景,渲染课堂气氛,
2、.欣赏名画《蒙娜丽莎》。
3、走近那些“微笑着面对生活”的`人们
身患绝症却用顽强意志创造科学奇迹的霍金
曾为国家运动员意外受伤瘫痪的桑兰
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却自学成才的张海迪
耳聋后仍孜孜不倦创作乐曲的贝多芬
汶川地震后左臂截肢仍敬着军礼要当警察的小郎铮
4.、朗读欣赏诗歌《我微笑着走向生活》。
(目的:让学生初步意识到要微笑着面对挫折、面对苦难,从而微笑着面对生活。)
【进入正题】:七嘴八舌说演讲
我们班将围绕“微笑着面对生活”举行一次专题演讲比赛,要求如下。除演讲者外,我们其他同学都将做评委,那么,同学们认为,演讲应该从哪些方面评判呢?(学生讨论)
(此环节是课堂预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双边互动。通过学生讨论演讲技法,让学生清楚演讲过程要注意什么,自己评价自己,加深印象。)
依据同学们的意见,我们共同拟定了一个标准,是这样的:(投影评分标准)
仪态大方(10分)
普通话流利,口齿清楚(10分)
语言通顺、连贯(10分)
观点鲜明(10分)
有鼓动性,说服力强(10分)
态势得体(含表情、眼神、手势、身姿)(10分)
语调准确(10分)
有一定的临场应变能力(10分)
说话自信负责(10分)
感情真挚、能感染听众(10分)
回顾本次综合性学习过程,我先让学生参与制定演讲的评分标准,反复演练后再让他们上台演讲。学生可以在反复的实践中思考,在反复的思考中实践,了解演讲,最终学会演讲。
八、利用资源——说应用
1、与教学的有机结合
教师通过网站查找相关的教学资源来丰富课堂教学,扩充知识内容,开阔学生眼界。远程教育使教学方法灵活而精彩;使学生的素质快速提高。远程教育已和教学活动紧紧拥抱在一起
2、为教学目标服务
有了远程教育,面对本主题的教学,教师不再是单一的说教,而是可以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搜集整理资料,丰富教学资源;学生通过搜集材料,对“微笑着面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多方面的理解与感悟。
3、更利于突破重难点
课前让学生通过网络观看看一些自己喜欢的名人演讲,受到情感熏陶;教学中,学生七嘴八舌探讨演讲的评价标准,然后用多媒体投影出来,让学生一目了然、胸有成竹。以此让学生能够自信的走上演讲台,从而突破本课重难点。
4、创设情景,突出主体
上课伊始,我就用歌曲“歌声与微笑”创设一个充满欢笑的课堂氛围。课中的诗朗诵、歌曲合唱、制定评分标准、举行演讲比赛等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亲自操作的。让学生在网络教室自主写稿,一方面便于学生更好的筛选资料、补充实例,使自己的演讲更有说服力;另一方面便于老师及时查看学生的写作情况,能够更加快速的反馈学生创作进展,适时和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充分突出教师引导、学生主体的地位。
九、促进发展——说评价
(一)评价内容
1、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课堂活动时的口语表达能力。
3、演讲中表现出的态度与修养。
(二)评价方法
1、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可以让小组给每一个成员写段评语,自己也写一段自评评语,将他们装进学生的个人成长档案袋。
2、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帮助学生树立“过程重于结果“的意识。
总之,远程教育进入教育教学领域势不可挡,只有我们迎浪而上,不断探索、努力研究,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就让远程教育的春风继续吹醒广大教师,就让那池活水继续滋润教师那干涸的心田!
说课稿 篇4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初步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同时它也为学生在四年级学习的小数与复名数和与面积有关的应用题及在生活中解决与面积有关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标:
1、知识目标: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掌握相邻面积间的进率是100,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能力及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生生合作的学习精神,乐于助人的集体精神。
重点:掌握相邻面积间的进率是100。
难点:掌握相邻面积间的进率是100。
教具:有关的动画课件。
过程:
一、 激情引趣,猜想导入
出示动画片,一个胖嘟嘟的'小熊,可是它满脸愁容。
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熊为什么不高兴了吗?因为它遇到困难了。昨天,它做了几道数学题,累得满头大汗,眼花缭乱的,你们能不能帮助它解决难题呢?
出示练习: 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我们学过的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分米、厘米,它们每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
这几个问厘都是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的,练习这几道题,即复习了旧知识,也激起了他们的兴趣.学生们都摩拳擦掌,准备新的挑战。
二、自主探讨、发现规律
同学们,胖熊嘟嘟的问题,你们解决得真好。那么你能不能也帮助一下它的朋友小蟋蟀呢?
这个环节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以便继续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说课稿 篇5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课题《认识图层》选自云南省实验教材八年级《信息技术》第2册第二单元第6课“图片的简单编辑(二)”和第7课“图片的合成”两课内容。“图层”概念在图片加工技术中运用广泛,是学习Photoshop软件的基础,它也是几乎所有图形图像软件都会运用的概念,是图形图像加工软件高端运用的核心。掌握好这个知识及相关的操作就等于把握了图片加工技术的钥匙。为此我将教材中涉及“图层”概念的内容综合在一起,专门用一节课学习,作为学习图片加工技术的基础与入门课。
二、学情分析
本内容的教学对象为初中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认真听教师讲授的时间短,动手欲望强烈,并且非常喜好计算机游戏。针对学生的这些认知特点及心理特征,我将教学内容融入到了三个教学游戏中。并且缩减教师在课堂中的演示教授时间,放手让学生在完成任务时自己探索、学习。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图层的概念及作用
掌握运用移动工具及图层浮动面板选择图层的技能
掌握图层移动、旋转、等比例缩放等操作技能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通过完成拼图游戏的过程理解图层间的相互遮盖及相互不干扰关系
体验运用图层拼合图片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通过教学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图形图像技术的兴趣
引导学生正确的对待计算机游戏与学习生活的关系
四、教学的重、难点
让学生了解图层的`概念作用
理解图层的相互遮盖关系
掌握图层移动、旋转、等比例缩放等操作方法
五、教学方法
1、教法设计
信息技术是一门培养人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会做”,还要使学生知道“为何做”。考虑到我校初中年级学生的现状,我在本节课中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指导设计课程,即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认真考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及“教师教学的支撑点”。采取任务推进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得到认知和体验,产生学习和实践的愿望。教师在课堂中通过直接演示、提问、技巧提示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渴望,并且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针对以上思考,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利用投影和屏幕广播的手段进行直观演示,对学生的操作做适当的补充,引导学生学习的正确方向,满足部分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
(2)任务驱动法
引导学生通过完成教师准备的教学游戏任务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
(3)问题引导法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我通过“提出疑问”来启发诱导学生,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变学生“学会”为“会学”。
2、学法设计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自主探究法、分析归纳法、知识迁移法。学生根据教师要求和提示完成教学任务,自己探索和实践“图层”的移动、缩放、旋转等操作技能。通过回答教师的问题,思考归纳“图层”的概念及作用等知识要点。将以往学过关于图片加工的操作迁移到本课的学习中,形成新的知识与技能。
六、教学准备
硬件环境:具备屏幕广播的多媒体机房、投影机
软件准备:Photoshop CS 8.01
素材准备:通过广播软件将教学任务文件分发到每台学生计算机
七、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分钟)
布置教学游戏:(1)打开Photoshop,(2)完成“游戏01.psd”、“游戏02.psd”、“游戏03.psd”三个拼图游戏。
学生观察学习
以游戏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4分钟)
通过屏幕广播以下操作:
1、引导学生说出打开Photoshop的方法。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软件打开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开始”→“程序”找到Photoshop的软件启动图标。2、引导学生说出打开文件的方法:“文件”菜单中的打开命令。3、演示用移动工具移动拼图碎片的操作方法4、演示通过“图层”浮动面板选择不同拼图碎片的操作方法。
学生回忆已有知识、技能,迁移学习新知识、技能
引导学生将以往知识迁移到新软件运用中;演示必要的软件操作技能,保障学生顺利完成任务。
学生实践
(30分钟)
利用大屏幕投影Photoshop的技巧提示及教学引导问题:
移动拼图碎片:用“工具箱”中的“移动工具”
旋转拼图碎片:完成这个操作是不是对拼图的碎片做变换?找找看菜单中哪里有变换命令?
变化拼图碎片的大小:找找看在菜单中有没有能完成这个操作的命令?
问题:教学游戏中的碎片是老师按等比例变化大小的,你如何按等比例调整碎片?
问题:当拼图的碎片很多时,你如何快速的选择相应的碎片?
问题:为什么一开始看不到有的拼图碎片?
问题:你对拼图碎片做“旋转”或“缩放”操作时,其他拼图碎片会不会受到影响?
问题:为什么不能移动人物脸部的嘴巴?如果你对人物原来的嘴巴旋转和缩放是否会影响人物的面部特征?
学生完成教学游戏任务一
学生完成教学游戏任务二,思考回答教师所提问题
学生完成教学游戏任务三,思考回答教师所提问题
通过技巧提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实践“图层”的相关操作技术
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回答自己思考什么是图层和图层作用
课堂小结
(3—5分钟)
“图层”的概念在图形设计中非常重要,它是构成图像的重要组成单位。通俗地讲,图层就象是含有文字或图形等元素的胶片。一张张图层按顺序叠放在一起,组合起来形成图片的最终效果。打个比方说,图层就像一张张透明的玻璃纸,透过上面的玻璃纸可以看见下面纸上的内容。但是无论在任何图层如何涂画都不会影响到其它的图层,上面图层的画面会遮挡住下面的图像。最后将图层叠加起来,通过移动各图层的相对位置或者添加更多的图层即可改变最后的合成效果。
图层的移动——工具箱中“移动”工具
图层的旋转——“编辑”菜单 “变换”命令集中“旋转”命令
图层的大小变换——“编辑”菜单 “变换”命令集中“缩放”命令
学习跟随老师一起归纳总结新知识与技能
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图层的概念、图层遮盖关系及移动、旋转、缩放操作。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果实和种子》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植物的一生》单元的第一课时。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由四部分组成:(1)认识什么是果实,通过解剖常见的果实,找出植物的种子,知道植物的种子外部特征;(2)通过观看教学课件,进一步了解种子的传播方式;(3)通过浸泡、解剖种子,了解种子的内部结构。(4) 通过对比实验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这条思路的展开,循序渐进地安排了“研究在果实的内部有种子的活动、种子传播途径的方式活动、种子内部结构的活动、种子 萌发需要的条件的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了什么是果实,会区分果实,了解种子传播的途径,体验到只有通过观察和实验才能验证自己的想法。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心 理和认知特点,我对这一单元教材进行了整合,在《果实和种子》的第一课时安排了:认识什么是果实,果实的内外部特征;种子传播的途径,两部分教学内容。 此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 知识目标:1)认识果实和种子。2)了解种子传播的途径。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在预测的基础上对植物的果实进行解剖和观察并描述果实的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到要细致观察才能得到更准确的信息。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能够在预测的基础上对植物的果实进行解剖和观察并描述果实的特征。
二、说学生:
对 于初次接触《科学》科目的三年级学生,最需要的就是教会他们一种科学的,有条理的思维方法。为了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并使他们在日后的科学探究道路上形成 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本课的教学注意培养他们积极的探索精神和正确的思维活动。所以教学设计时,我在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上既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又要符合班级 学生实际,符合学生心理及思维发展规律,进行教学设计。
三、说教法、学法:
为 了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这节课主要采用观察实验法。将教师的演示实验设计为学生的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带着问题,动手操作,从观察现象中思 考、质疑、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结论。我们的教学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在教的过程中,关键是教学生学法。这节课要教给学生善于动手、善 于观察、善于思考的科学学习习惯;教给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作出推测,并进行探究、验证的科学学习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此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拓展运用和种子的'旅行。
一) 设疑自探:
1、激情导入: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位水果朋友,它被誉为“水果之王”知道它是谁吗?”
“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个苹果?”
“同学用观察的方法分别从大小、形状、颜色等方面进行了描述,苹果是不是果实呢,这节
课我们继续用观察的方法学习新课《果实和种子》。
板书课题:果实和种子
(设计意图:开课伊始,采用谜语导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用观察的方法学习新课。)
2、“看到课题你有哪些问题?”
学生提问,梳理问题。
出示课件:
自探提示:1)什么是果实?什么是种子?
2)果实有什么特征?
自探方法:1)读书,从书中体会。
2)可以结合自己带来的实物学习。
3、讨论方法:
“你想用什么方法打开你带来的实物,又想怎么观察呢?”
学生讨论。
提醒学生使用刀时注意安全,并进行个别指导。
(设计意图:《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并向他们提供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这个设疑自探环节,既能了解学生想要学习的问题,又能掌握学生的知识基础。)
二、解疑合探:
1、汇报学习成果:
“通过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解决了哪些问题?”
学生回答。
2、开果实展览会,小组交流自己带的实物的果皮和种子在哪里,有什么特征。用观察的方法还观察到了什么?
3、小结:“的确果实的外部都有一层皮,这是果皮;内部都有种子。” 外部有果皮,内部有种子是判断果实的依据。
板书: 果皮 种子
三、质疑再探:
1、“同学们能确定自己带来的一定是果实吗?”
学生会提出一些问题,如:我带的xx中怎么没有种子?它是果实吗?
小组讨论后班级交流。
2、小结:外部有果皮,内部没有种子的不是果实。
出示课件:萝卜、马铃薯、红薯等不是果实的解剖图。
3、学生质疑:香蕉内部没有种子,它是不是果实呢?
小结:一些果实的种子已经退化了,现在,人们运用先进的技术培育出的许多新品种也找不到种子了。
出示课件:香蕉、菠萝等退化了种子的果实解剖图
无籽西瓜、无籽葡萄等解剖图。
(设计意图:《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本课开展果实展览会的活动,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探索身边的科学奥秘,在探究过程中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在合作学习中提升自我的科学素养。)
四、种子的旅行:
1、 “大自然中有各种各样的果实,当果实成熟后,植物妈妈就会向外传播种子,种子开始了快乐的旅行,你知道它们是怎样旅行的吗?”
学生回答。
2、出示课件:《种子传播的方式》视频
3、归纳总结,相机板书:借助风力 借助水力
借助动物 借助弹力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充分尊重学生的知识基础,通过多媒体恰到好处的演示,使学生对种子的旅行产生了很大兴趣,同时培养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五、拓展运用:
“种子成熟后,为什么不直接从植株上方垂直落到地上,而要进行不同行程的?旅行?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
让学生明白为了不争夺同一片土地、水和阳光。为了寻找更好的生存机会,种子才要旅行。 总结:一颗小小的种子,最终会发育成一颗茁壮的幼苗,给我们带来无限的力量,下节课让我们一起领略“种子神奇的力量”!
(此课的学习学生亲历搜集、观察、比较、分类等活动,既经历探索了奥秘的过程又养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热爱自然界的情感,达到对自然现象和事物的理解,形成科学观点和认识的目的。)
板书:
果实和种子
【说课稿】相关文章:
船长说课稿11-15
《白杨》说课稿11-16
说课稿范文11-19
《石榴》说课稿11-19
太阳说课稿11-19
《翠鸟》说课稿11-22
对鲜花说课稿12-03
《望月》说课稿12-04
《荷花》说课稿12-06
风筝说课稿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