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说课稿范文汇编6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五十年代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写下了《内蒙风光》,本文就节选自《内蒙风光》。《草原》这篇课文,作者以热情洋溢的笔调,描写了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风光以及受到草原人民热情欢迎的情景,表达了蒙汉人民的深厚情谊。
本文通篇文质兼美,堪称写景、抒情的典范佳作。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文中的景和情,并扎实地落实语言文字训练,取舍教材是关键。因此,我将此文教学安排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完成第一自然段的教学,领略草原的风光美。第二课时再引导学生体会草原的人情美。我今天所要说课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
基于本文又是第一组"走进西部"的第一篇课文。因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并理解"渲染、勾勒"等词语。
2.引导学生根据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并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兴趣。
3.引导学生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积累语言,初步学习作者抒发感情的方法。
依据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展开丰富的想象,并通过多层次的朗读,感受草原风光的美好。
而对于生长于南方小县城的孩子,草原是遥远、陌生的,因此,如何让学生突破时空障碍,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揣摩优美的语句,感受草原的景美,体会作者的感情,领悟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就成了这篇文章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怎样才能使学生与文本产生真正的`共鸣,体会草原的景美呢?首先,我将注重以读为本,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如:默读、自由读、范读、指名读、引读、配乐读。通过多层次的朗读,使学生体会草原的风光美,并品味语言的表达效果。
其次,我将巧妙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启发学生想象,体会文中意境,并配合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训练,从而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
三、说学法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研究性的学习。本文第一自然段的语句美,意境也美,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一边读句子,一边想象画面,用自己的经验去补充形象,丰富形象,从而体会文中表达的意境和情感,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及想象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和资源应用
《草原》这篇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语句美,意境也美,我将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图文结合,启发想象,体味文章的意境美;配合朗读,领会作者的情感美。教学过程具体如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再因为,本组的主题是"走进西部".因此,开课之初,我首先多媒体播放配有画面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把学生带入大草原绮丽的风光中:湛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一碧千里的草原上,成群的牛羊正悠闲地吃草、散步。远处的小河像一条明晃晃的长带迂回曲折……这样用音乐、图像渲染的情境,能带给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入其境,爱其美",在感到喜悦、快乐的同时,让学生谈谈自己欣赏后的感受。此时,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也就油然而生。于是顺势揭开课题,进入第二环节。
2.师生配乐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这一环节是由师生配乐朗读课文,弄清课文写作顺序,主要写了那几个画面,是从哪两部分来写草原的,即"风光美"和"人情美".学生对于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为后面的品读词句做好铺垫。
3.朗读品句,感受"风光美"
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于是,我先课件设计了几个问题,让学生四人小组自读第一自然段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草原的美景,并把自己最喜爱的语句多读几遍,并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在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再交流品读。
在品读重点语句时,我将引导学生一边想象画面,一边反复朗读;并借助多媒体展示草原图片,让学生图文结合地品味词句。这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将把学生们带入那辽阔、美丽的草原风光之中,并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一碧千里"、"渲染"等词语,从而体味文章的意境美,领会作者表达的特点,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如:在本段中,作者描写小丘时,有这样一个经典的句子:"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轻轻流入云际。"由于"渲染"和"勾勒"都是美术上专用名词,讲起来抽象难懂,我准备了两幅国画,一幅是绿色渲染的草原风景图,一幅是墨线勾勒的鸳鸯戏水图,出示图片,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让学生不仅感受到用绿色渲染的小丘的柔美,还感受到那饱满的绿色正向四周渗透、扩散。在这儿,我没有停止探究的脚步,而是紧紧抓住句中看似矛盾的一个点——"轻轻流入云际".先引导学生抓住"欲"字理解。再让学生议一议与"轻轻流入云际"矛盾吗?学生一边看图想象画面,一边和着优美的音乐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味这并不矛盾的美的意境。这是一幅多么鲜活的中国画啊!这正融入了老舍先生对草原无限的热爱之情,学生也就很自然地领悟到作者情景交融的表达方式。
再如:文中描写羊群的句子:"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我先让学生结合图画,抓住"绿毯"、"白色的大花"两处比喻,体会草原的辽阔和羊群带给草原的无限生机。之后,删去原句,再让学生展开想象,向老舍先生学习,用自己的比喻句重新描述这样的美景。这样,使学生不仅理解了原文描写的羊群的静态和动态的美,而且拓展了自己的思维,更深层次地体味了美的意境,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学生反复品读这些精美语句中,我还将不断回扣本段的中心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相信学生通过一次又一次地回扣中心句,不仅能更深切地感受"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意境,作者对草原深深的热爱之情也将在学生内心一次次升华。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老舍笔下的草原那如诗如画的意境,品读之后,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再次展现一组配乐草原风光图画,引读第一自然段。在优美的旋律中再现草原美景,一定能牵动学生内心的情感。这一整体回读,也将使学生与文本、作者再次产生共鸣,在脑海中形成一幅蓝天共碧草一色,牛羊与骏马齐的美丽画卷。在此意境中,学生定能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当时的感受,激起他们对草原的无限热爱。
就当学生沉浸在此意境中时,我播放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让学生拿出课前收集的有关草原的资料。在优美的旋律中,学生互相交流展示并走上讲台朗读诗歌、展示亲自去草原拍摄的照片一级打印的草原风光图,使学生的情感再次得到升华,个性再次得以释放,此时的课堂也将再次涌动着创造的生命力。
4.总结回顾,布置任务
授课至此,我小结过后,以布置下节课的任务结束本节课的教学:"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这美丽的地方,又孕育着怎样的民族呢?老舍先生又是如何表现草原的人情美的呢?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去会会草原上的鄂温克族人民。"
总之,我在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尽量合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整合,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并培养学生的想象及创造能力,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体现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说课稿 篇2
一、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绘画技法学习是美术学习的重中之重,绘画技法的学习对学生
审美水平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欣赏与感受中国花鸟画的同时,必须穿插技法的实践。
白描是工笔花鸟画的基础,它最能突出中国画以线造型的传统,
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感受中国画独特的艺术特点与艺术魅力。 白描的学习对学生耐心、意志力的锻炼有极大的帮助,同时对
其实践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方面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白描的学习能有效发展学生的视知觉,帮助其理解中国传统绘
画艺术、陶冶审美情操、形成高雅的审美趣味、激发创新精神。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白描技法》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绘画》第三课“借物抒情 托物言志——中国花鸟画”工笔花鸟画技法学习部分。第一课时《中国花鸟画》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花鸟画的发展、分类及艺术特点有了明确的认识。本课进入工笔花鸟画技法学习,教材涵盖技法比较全面,包括白描与渲染的基本方法,一课时无法完成,
所以我选择工笔画的基础,白描技法进行深入的讲解。
2、学生背景分析:
《中国花鸟画》的学习,使学生对工笔画有一定的认知但对白描的认知还不明确,且大部分学生对白描绘画的工具—勾线笔、墨汁和熟宣纸也接触甚少。虽然兴趣较浓,但是白描技法中中锋行笔的学习需要很大的耐心与定力,且需要一定的悟性和实践能力,这对于部分学生是一种考验,因此教学有一定的难度。但同时对他们能力的提高有非常大的帮助。
3、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
本课的教学采用教师讲授、示范与学生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白描花卉的技法。首先通过教师讲授,让学生了解有关白描的基本知识以及实践中一些程式化的技法;然后进行技法的示范,以直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快速掌握技巧;最后通过实践指导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反复纠正实践中的问题,使学生完全掌握白描技巧,最终完成教学目标,突破本课难点。
三、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了解白描的概念、功能,掌握白描对线
条的要求以及白描花卉的基本技法
因为学生对于白描的认识水平今本上是在基本之下,所以我首先设定了白描的概念、功能以及白描对线条的要求作为本课的基本知识点,在实践环节,我选用的图稿为白描花卉,所以技能目标设定为白描花卉的基本技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倾听教师讲授、观看示范、以及白
描花卉技法练习掌握白描花卉的基本技法
本课基本知识的学习只要为倾听教师讲授,但技法的学习需要直观的教学方法效果更佳,所以以教师示范为主;最后通过练习与指导进一步掌握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学习白描技法,深入体会中国
画以线造型的艺术传统,感受中国绘画的独特魅力、陶冶心境,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情感,锻炼耐心与坚定的意志力。 白描是中国画的基础,所以学习白描最能使学生体会到中国画以线造型的艺术传统,同时对于学生来说,白描的学习难度适中,可以让学生对绘画技法学习产生自信,进而喜爱,以达到热爱祖国传统文化艺术,同时也是一种传承。除此之外,白描的学习需要很大的耐心,所以对学生的意志力也是一种锻炼。
教学重点:白描花卉的笔法
本课主要目的在于技法的学习与实践,白描花卉技法中的笔法的'学习对实践的效果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我将白描花卉的笔法作为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中锋行笔、运用线条表现物象结构
在白描技法中,对线条的要求非常严格,要想画出圆浑有力的线条,必须做到中锋行笔,但对于很受摸毛笔的学生来说,这有一定的难度;另外,以学生以往的习惯,画画时容易看到哪画到哪,不太考虑自己画的线到底表现的是什么,这样对于物象的结构很
难画准确,所以我将这两点做为本课的难点。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向学生们出示《素描作品》和《白描作品》,请学生观察并讲出两幅画的不同之处,教师简单总结素描和白描的艺术特点,以及白描悠久的历史。以及学习白描的意义与目的,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让学生初步了解白描在中国绘画中的重要性。并由此引出本课的课题。
2.讲授新课
※第一部分为白描的概念的讲述
让学生对什么是白描首先有一个确切的定位:中国画中只用线条而不施颜色的画法叫做白描
接下来通过不同朝代白描大家的作品欣赏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中国画线条的丰富表现力。同时,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观察、提问等方法最后总结出白描中线条的几个功能,进而进入第二部分的介绍。 例:通过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启发学生总结出线条表现物象造型、结构、体积以及空间四个功能。然后通过对李公麟的《维摩诘图》《五马图》启发学生总结出线条表现物象的质感、情绪以及生命力三个功能,最后教师公布结论,进入第二部分 白描功能的介绍
※第二部分为白描功能的介绍
用线条表现物象的造型、结构、体积、空间、质感、情绪以及生命力,同时学生通过记录笔记进一步巩固知识点。同时此部分的学习对接下来的白描线条的要求的学习也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 第三部分为白描线条的要求
线为造型基础、立形之本。运用毛笔勾线,对线条有很严格的要求。线条要讲究“线感”、“线型”、“线质”等等。因而白描勾勒不是用细线沿着花叶轮廓去“描”个外轮廓线,而是用书法中讲究的用笔法“写”出形象,在线的运用上也有很多传统程式。
这一部分是本课的难点,我分为两点来讲述。
第一点为中锋行笔,教师通过示范与讲解握笔姿势以及运笔方法要领,使学生直观的学习,快速掌握技法;同时通过中锋与侧峰对比,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中锋行笔的要领,认识到中锋行笔的重要性。
第二点为线条粗细与空间、物象质地的关系,在分析线条粗细与物象质地之间的关系时,我采取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给不同物象线条粗细排队的方法,让学生总结出如何运用线条粗细表现物象质地,让学生主动思考、学习,更好的掌握知识要点。
通过这两点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白描勾线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白描花卉的技法学习,重复强调运笔方法,及运用线条粗细表现结构。突出本课重点,进而突破难点。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这篇优美别致的短文是北京大学教授、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写的。它不同于那些纯粹描写景物风情的,而是用娓娓道来的语气讲述了自己1935年在德国求学时的亲身经历,描绘了德国家家户户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情景,并用凝炼的语言道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哲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最后讲述1980年再次来到德国,再次看到这番情景,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读起来既让人大开眼界,又叫人回味无穷。
纵观全册,第八单元是最后一个教学单元,它的主题是“多姿多彩的异域风情”,训练重点是“揣摩积累语言、了解异国风情、拓展搜集资料”。而作为第八单元的开篇课文,并且是讲读课文,文本的诗情画意、作者的真情感受、编者的编写意图、教者的预设生成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更要能做到五心合一,找到共鸣点,形成教学目标:(大屏幕出示)
1、体会文本语言美——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披文入理,积累语言;
2、感受风土人情美——了解一些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
3、拓展搜集资料美——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在于揣摩、积累语言,了解德国风土人情;教学难点是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文熏陶。
二、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大屏幕出示)教材文质兼美,但较为浅显简明,五年级学生容易理解接受,主要采用“课前搜集资料—质疑研读课文—把握重点读议结合”,并辅助采用“图文结合法、情境渲染法”等。
2、说学法:(大屏幕出示)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将引导学生用“搜集资料—自主质疑—以疑促读—读议交流”的方法来学习,即课前收集资料,增进对季羡林和德国的了解,然后自主质疑,以疑促读,做到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读议交流。
三、说教学过程与设计理念
(一)课前预设——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课前,根据五年级学生的能力特点,请他们自学生字词(部分重点字词将结合教学加以指导),把课文读通顺;组织学生搜集资料,可以设置四个小专题“季羡林与德国”、 “鲜花胜地——德国”、 “德国的风情我知道”和“我知道的德国历史和名人”,这样更有针对性,避免盲目无效。
≈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课前预习、搜集资料,既培养学生的自学和实践能力,又拓宽了学习的领域,构建了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促进了学生对德国、对作者的了解,以及对文本的理解。
(二)课堂行动——一咏三叹,滋养性灵。
1、导入——从民族的经典走向世界的多元。
在唐诗宋词的诵读中拉开教学序幕,回顾祖国优秀文化,接着切入互动游戏“我们的邻国尼泊尔的摇头与点头习俗”,当学生了解到尼泊尔人的摇头才是表示同意的奇特风俗时,就会产生一种到世界各地去走走看看,了解异国风情的好奇心。
≈ 好奇心就是学习成功的重要驱动力。
2、质疑——“主动索取”永远比“被动接受”得到的东西多。
先让学生介绍作者——季羡林(大屏幕展示)《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个题目本身就耐人寻味,也会引发学生疑问,归纳板书:(大屏幕展示)[德国人怎样种花才能让别人看到自己的花?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是一种怎样的景色?自己种的花为什么要给别人看?……]
≈ 这个质疑环节的设置,旨在“以学定教”“以疑促学”,让学生由“冷”变“热”。因为“那些不设法勾起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就如同锤打着一块冰冷的生铁。”(美国教育家哈.曼)
3、研读——“埋头思考”远胜过一千句夸夸其谈。
首先,请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自由朗读课文,然后通过学生汇报积累的词语,教师相机板书“脊梁、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颇、耐人寻味”,再让学生运用这些词语来课文大意。
≈之后组织学生谈读后感受。引导学生用书中的句子谈。
是啊,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板书:奇丽、奇特)
接着,请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他们提出的问题;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同桌或小组的交流;然后自主发言,交流体会。教师相机把握以下要点组织教学:
(1)、研读“自己在屋子里看到的花”——叩问“莞尔一笑”的'灵魂。
首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在屋子里看到的花:大屏幕出示“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板书:花的脊梁
(大屏幕出示)当季羡林为德国人与众不同的养花方式感到奇怪时,女房东却只是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这“莞尔一笑”是怎样的笑?(微微一笑,平静的一笑,淡淡的一笑,朴实不张扬的一笑)从女房东淡淡的、平静的一笑中,我们看出女房东是个怎样的人?(她是一个爱花的人,而且爱花就把花的美丽和大家一起分享。这种淳朴的人生境界像花儿一样美丽自然。)
(2)、研读感受“别人看到的花”——欣赏“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景色。
第三自然段是要求背诵的重点段落,也是作者语言的精彩之处,更写出了德国景色的奇丽、民族的奇特。让学生说说别人看到的花(家家户户都在养花,家家户户都把花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那么,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情景呢?让学生说出句子。)大屏幕出示: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我准备引导学生从“任何、家家户户”等词语体会养花的人家之多,从“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等地方理解花的数量和颜色之多、花的颜色之娇美,结合图画资料的呈现,(大屏幕出示两幅图片)走进鲜花的意境,领略风景的奇丽;再通过个别朗读、配乐朗读把师生带到花的海洋,带入美丽的山阴道上。
此时,你正漫步在这样的街道上,你有什么感觉?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别人看到了一个花的海洋)指导学生背诵。
(大屏幕出示)然后拓展想象写话:“如果你是一位当地的居民,请为我们介绍一下,‘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是怎样的美丽景色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增进对文本的理解。
(3)、感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这是一个许多人穷其一生也难以透彻的哲理,我觉得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有所感悟,心生向往就很好了。先联系“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自己欣赏别人的花”这种奇丽景色、奇特民俗初步理解;(大屏幕出示)再回忆发生在同学之间、邻里之间、校园里、社区里、家里的事情,谈自己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解。
4、拓展
四五十年前,20几岁的季羡林先生感受到了德国人这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今天,当他再次踏上这块土地时,他又有了怎样的感受呢?大屏幕出示句子: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是的,四五十年后,斗转星移,物是人非,但奇丽的景色没变,那奇特的民族没有变。这是一个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啊!咱们一起来读读这两句话。(齐读)与此同时,老人心中有一个美好的梦想,猜一猜是什么?(生答)
四、小结拓展
(1)教师小结:(多么美好的梦啊!今天,季老先生带着我们去了一趟德国,让我们收获了满街馨香的愉悦,更让我们收获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样一份心灵的充盈。让我们带着对课文的理解,带着对德国这个伟大民族的敬重,再次齐读课题。(齐读课题))
(2)让学生交流课外搜集的资料,了解德国还有哪些奇特的风俗。
说课稿 篇4
本人担任高二(3)班的教学,本班人数35人,男生14人,女生21人,上课的教材是力量练习中的第四次课和速度练习中的第四次课次。本次课的设计是根据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确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运动能力”“社会适应”“运动参与”“心理健康”为主要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合作探究以及师生互动,自主学习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本次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练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协调能力,在实践中掌握基本技能;同时发展学生的上下肢、腰腹部的肌肉力量;进行接力跑教学,积极营造竞争气氛,强化规则意识;激发学生跑步的兴趣和相互协作意识以及体验竞赛中的'竞争情绪;让学生学会开动脑筋,积极探究,提高自我和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根据本班同学的实际情况,本课教与学的难点和重点是如何在提高力量的同时,使全身的肌肉得到全面的发展以及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给学生以直观的体验和感受,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运动技能,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发现性思维及多样性思维和自我创新的能力。在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采用了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技术动作有个总体的了解,同时根据不同水平,让学生自主选择辅助练习,完善技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乐趣。
同时,还能拓展学生思维空间,超越过去那种被动教学模式,更好地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使学生在学习中做到会学、会用、能用。本堂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参与辅助教学,给学生以一定的空间,让学生获得学习的快乐。营造学生主动探究、交流互动的学习氛围,努力让学生主动学习。通过观察思考、模仿实践、合作学练等过程,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本次课通过教学预计本课整课密度为45%,基本密度为32%,平均心率为126次/分。使用的场地为操场,跑道以及16只实心球。结束部分利用意念放松来达到目的。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和要求。
1、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二册p72“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应用题”。
2、教材简析
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用减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问题,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学习解决这类问题,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我设计了一个“红花评比”的情景图。根据各自所得红花的不同朵数,很自然地引出主题。
3、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比较两数多少的方法,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应用题。
(2)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理。
(3)激发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热情。
4、教学重点
分析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5、教学难点
让学生弄清楚较大数是由和较小数同样多的部分与比较小数多的部分作组成的。
6、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课件,评价表。将全班分成7组,宣布发放红花的标准
标准为:A、积极主动参与活动。B、乐意与同伴交流。C、思维富有创新意识。符合以上任意一个条件的同学将为自己组争夺一朵小红花。
学生准备:学具盒。
7、时间分配
引探准备:5分钟。引探过程的实施:20分钟。引探总结:3分钟
引探实践:12分钟
二、说理念和创新。
引探教学理念强调“学生要学会自学,学会合作,学会质疑。”“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评价者和点拨者。”这与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相吻合的,为达到本课教学目标,在教法上我主要体现“以生活为背景,以探究为主导,以评价的结果为教学所用”的思想。在学法上则突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特点。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样将会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本课设计中,我紧紧围绕学生的“红花栏”,上面清楚的反映学生平时所得的红花数,并根据各自所得的红花,很自然地引出“伍眉比来思雨多几朵?”“来思雨比伍眉少几朵?”的问题,学生还能用自己的红花和她们俩的红花的进行比较,这样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提出更多的数学问题,从而促使他们主动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
2、在“引探”的课堂中,让教学内容多元化。教学内容多元化是“引探”教学的基石,精心设计,巧妙安排,让教学内容具有开放性,选择性,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学习主人的权利,自主选择,自主探究,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本课设计中,我从“红花栏”中抽出两名同学------伍眉和来思雨,让同学们她们的红花数提出问题,
(1)伍眉比来思雨多几朵?
(2)来思雨比伍眉少几朵?
(3)来思雨还差几朵和伍眉同样多?。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的问题不同,是整个课堂很热烈,也很丰富,学生在积极的参与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得到了提高。
3、采用积极有效的评价方式。在本课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我把学生分成7个组,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每一组进行发放红花,等到整节课结束时,我让学生观察结果,并说说自己的发现,使整个评价结果与所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说引导和探究。
(一)引探准备
摆学具:
1,屏幕上出示●●●●●,同学们在下面摆一摆,在第二排摆的▲和●同样多。
2,要求第二排摆的▲比●多三个。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操作和直观中加深对同样多和多几的思维方法的理解,进一步加深认识一一对应和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
体的多少,这样的设计抓住了新旧知识点的连结,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引探过程。
1、课件出示全班同学“红花栏”,说说自己得了几朵小红花。
2、用课件抽出两名学生所得的红花
来思雨:
伍眉:
3、观察两名同学的红花数,提出问题
(1)伍眉比来思雨多几朵?
(2)来思雨比伍眉少几朵?
(3)来思雨还差几朵和伍眉同样多?
4、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动手摆一摆,同伴一起解决问题。
5、汇报结果
(1)伍眉有7朵,来思雨有4朵,从伍眉中去掉和来思雨同样多的4朵,剩下的伍眉比来思雨多的部分。7-4=3(朵)。
(2)来思雨比伍眉少的,也就是伍眉比来思雨多几朵7-4=3(朵)
(3)和来思雨差几朵和伍眉一样多也就是伍眉比来思雨多几朵7-4=3(朵)。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根据两个条件提出问题,并组织学生讨论,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边摆学具边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摆学具时仍然是来思雨的红花和伍眉的一一对应,在此基础上,把伍眉的红花分成两部分,与来思雨同样多的部分和比来思雨多的部分,这样动手不仅突出了谁与谁比,谁比谁少等问题,更重要的是学生从摆的过程中发现一个重要现象:来思雨比伍眉少和来思雨差几朵和伍眉同样多实际上也是求伍眉比来思雨多几朵,这不仅突出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和求一个说比另一个数多几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掌握了求两数相差多少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引探总结
求一个说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应用题的方法:要想比多少,先把大数找,去掉同样多,多几就知道。
(四)引探实践。
1、自己所得红花和这两位同学的比一比。
2、教材p72,p73的“做一做”
3、教材p74练习十三第一题。
(设计意图:练习题的安排本着多形式,异要求,通过练习,检查学生求一个说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应用题的理解,通过自己和别人的红花数的比较从而产生自豪感,从而提高学生兴趣。
(五)、引探评价。
看看每个组所得红花数,你有什么想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四、说板书设计。
求一个说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应用题
(1)、伍眉比来思雨多几朵?
7-4=3(朵)
(2)、来思雨比伍眉少几朵?
7-4=3(朵)
(3)、来思雨还差几朵和伍眉同样多?
7-4=3(朵)
说课稿 篇6
我说课的题目是《科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上海教育出版社初中思想品德六年级第四课《热爱科学 学会学习》第一框节。下面我就从设计理念、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和对教学效果的预测等方面向各位专家、老师说说我是如何进行《科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的教学设计的。
一、说设计理念
体验是最真实、最感性的一种内心感觉,它能内化学生的道德认知,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引发学生的道德行为,使知、情、意、行在品德形成过程中成为和谐的整体,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体验的良好环境,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让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这是我设计《科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这一教学内容所要遵循的理念。为让学生切实体验、感受到科技的神奇,落实设计理念,我通过创设情境、组织学生竞赛等环节来引发、增强和拓宽学生的体验。
二、说教材
1.说课题在课程中的地位
本单元的第一框节《科技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主要强调科技的发展的重要作用,讲述三个内容:(1)生活中处处有科学;(2)科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3)为建设和保卫祖国,努力学习科学知识。通过对当今世界科技成果的介绍,使学生感受到现代生活处处有科技,科技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创造着人们的生活,对现代科技发展有更充分的了解,从而为 “建设和保卫祖国努力学好科学知识”做好铺垫。
2.说教学目标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体验、感受科技的神奇,让学生在感受和体验的过程中形成能力和掌握知识。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了解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理解现代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大作用,懂得建设和保卫祖国需要科学知识,并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采摘智慧果活动,感悟“生活中处处有科学”,通过课前调查、交流讨论等活动,尝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认同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热爱科学的兴趣和情感,鼓励学生树立为祖国奋发学习科学知识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
3.说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作用
依据: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对现代科技发展情况的介绍,主要让学生体验、感受科技的神奇,而科技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是学生能够而且是最为直接的感受。
4.说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为建设和保卫祖国努力学习科学知识。
依据: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感受科技神奇的同时,也要发热爱科学的兴趣和情感,鼓励学生树立为祖国奋发学习科学知识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
三、说学情
学生对现代科技有着浓厚的兴趣,具有较强烈的`表现欲。学生通过参加我校经常开展科技小发明小制作活动以及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收集、分析信息的能力,这为本节课采用活动教学的形式提供了较有利的条件。
四、说教法
(1)本课的教学方法是体验法和探究法。为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我将以引导学生体验探究为主,采用活动的形式实施教学。
(2)教学手段:借助电脑等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说学法
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对资料的搜集、整理、交流和展示,学会主动探究、获取知识,让他们在感受科技的魅力的同时,享受亲历知识产生过程的快乐。
情感体验法:让学生带着对社会生活的体验进入课堂,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感受科技的魅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对现代科学技术的认识。
六、说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
出示旧塑料瓶
问:在你的眼中,这些旧塑料瓶是垃圾还是宝物?为什么?
教师引导:科学把这些“垃圾”变成了“宝物”,在现代生活中科学也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关注的热点话题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究欲望。
(媒体出示课题) 第四课 热爱科学 学会学习
第一框 科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环节一: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学生活动: 采摘智慧果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看哪个小组采摘得“智慧果”最多)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竞赛,感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现象,他们的背后都蕴含一定的科学道理,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出示标题):1、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环节二: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作用
出示瓦特的照片
说一说:你能说说瓦特的故事吗?
引导归纳:
发现蒸汽有强大的力量 改良蒸汽机 蒸汽机的广泛运用
(科学发现) (技术进步) (推动生产和社会进步)
出示材料,问:产量提高100倍和效率提高600倍的原因是什么?
设计意图: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帮助学生交流、分享、体验和提升生活经验,让大家分享探究和获取知识的快乐,实现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动态生成
(出示课题):2、科学推动着生产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学生活动:
调查与交流:生活中的科学……
(出示课题):3、科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讨论,学生感受到科技影响着自己的生活、改变并创造着自己的生活的同时,自己的表达、合作、探究的能力得到了展示,这对培养学生兴趣、增强学生自信心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又能较好地落实教学重点。
出示图片:先进的军事科技
播放视频:神舟七号
讨论、交流
(出示课题):4、建设和保卫祖国需要科学知识
环节三:为建设和保卫祖国努力学习科学知识
阅读天地:
思考:1、科学家们学习科学知识的目的是什么?
2、你最钦佩科学家们的哪些精神?
3、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如何向科学家们学习?
(出示课题):5、为建设和保卫祖国努力学习科学知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不但感受到科技的神奇,也要激发热爱科学的兴趣和情感,鼓励学生树立为祖国奋发学习科学知识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从而实现难点的突破。
环节四:课堂小结
收获园:
学了本课,我的收获是……
课外实践:
我是小小发明家……
设计意图:相信自己也有能力进行科技发明和创新,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科学、勇于创新的热情
七、说对教学效果的预测
1.通过教学,我预计会达到以下教学效果:
(1)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对科技对经济社会和人们生活的影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热爱科学、崇尚科学、勇于创新的意识将得到进一步强化。
(2)学生体验到了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并获取知识的快乐,这对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和效率有着重要意义。
2.可能出现的问题:
(1)学生对一些科技常识掌握的不够,导致课堂讨论活动的深度不够。
(2)学生的活动积极性很高,所查找和展示的资料比较丰富,导致教师对每个活动时间分配不好。
【说课稿】相关文章:
《燕子》说课稿10-15
太阳说课稿10-21
《雨花石》说课稿10-23
《春》说课稿10-24
《荷花》说课稿03-03
《鲸》说课稿03-06
《风筝》说课稿03-07
《雷雨》说课稿03-08
散步说课稿11-05
白鹭说课稿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