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说课稿范文汇总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少年王冕》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24课。这是一篇选自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用人物姓名为题的课文,重点讲了元末明初的画家、诗人王冕小时候,虽家境贫寒,从小替人家放牛,但仍不忘读书学习。他善于观察大自然的美好事物,刻苦学画,终于成为“画荷花的高手”,家境也逐渐好转。全文脉络分明,语言朴实无华,细读之下,感染力强,有内在的深刻的教育意义。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对语言文字的揣摩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理解语言文字能力;在课堂交流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知识目标:扣住重点片断及语句,个性化地理解课文内容,深切感受王冕那种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以及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王冕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和孝顺母亲美好品德的影响,进而使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再一次得到净化与升华。
重点是:捕捉文中的重点句子及片断,把“母子对话”、“欣赏美景”当作重中之重,从中感悟少年王冕孝敬母亲、好学不倦的美好人格。
难点:课文比较长,如何删繁就简?怎么把握好“孝敬”与“好学”之间的平衡?怎么激发学生透过文字品出情意?这是我在课前所遇到的难题,权且作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学方法
1、情境式教学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在一堂课的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呢?上课伊始,预设了“看见图上很多好吃的,你会怎么做呢?”这一问题,让学生自由说说,紧接着引出王冕,从而简单介绍王冕,然后问少年时的王冕是怎样一个人呢?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这样的设计符合当代学生心理,大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为学习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2、自主式教学法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的权利。在教学课文第二段时设计了学生自由品读“母子对话”,体会人物心情的`自主式的教学方法,还进行分角色赛读。
3、情感式教学法
在教学第4自然段时设计了情感式教学。首先让学生找到了体现王冕“孝敬母亲”和“勤奋好学”的品德,然后紧扣第4自然的重点字词,体会两个“舍不得”说明了什么?,学生说说自己在“吃”和“花”两方面的情况,对照王冕,进而受到思想教育。
三、说学法
1、读中悟情法
由语言文字材料构建成的文章都是富有感情的,人物是有血有肉的。从古到今,“读”一直是最基础的学习方法,因为课文的感情需要朗读去领悟,课文的感情需要朗读去表达。在本课教学中,突出“读”的训练,把“读”贯穿全文。采取了齐读、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赛读等多种形式,坚持让学生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自读自悟”,做到与作者心心相撞,情情相融。
2、分析法
如课文中一句,王冕母亲让他去给人家放牛,他却说:“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是不是他不想在学堂里读书了?他为什么这样说?还有“王冕读了不少书,也明白了许多道理。”你认为他“明白了”哪些道理呢?这个时候学生可以大胆发言,各抒已见。
3、看图表达
幻灯片出示书上配图,请你仔细观察这幅插图,能否用一些好词佳句来描述你看到的美景吗?
(从各个角度,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受到“人在画图中”美的熏陶。)
四、教学程序设计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水果图。让学生自由说如果有很多好吃的在你面前你会怎么做呢?引导学生说出他们可能只想到自己,引出王冕,在联系生活实际中反思与少年王冕的差距,激发学习兴趣。
2、品读课文。
(1)、简介王冕。
(2)、学生自由读课文,想想王冕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布置活动内容:自由读后,进行赛读。指导朗读。
(3)、围绕中心,主动探究(教学第2、5自然段)
教师出示重要句子:“母子对话”.
哪些字词体现王冕的勤奋好学和孝敬母亲的品德?
指导朗读。
(4)、按照时间顺序,多年后有很大不同。有什么不同?
(5)、学习第5自然,朗读课文。
欣赏雨后美景,说说感受?并问这个时候你想怎么做呢?
3、课堂延伸
(1)、欣赏二十四孝图的两幅图。《卧冰求鲤》、《戏彩娱亲》
(2)、联系实际,你喜欢王冕吗?喜欢他什么?今后我们该怎么做呢?
4、诵读与欣赏
选你喜欢的句子进行诵读。
说课稿 篇2
各位专家、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选修4第三章第4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本节计划用两课时完成,我今天所说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包括《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建立,特征和平衡的移动。
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设计思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三维目标、教学流程、
一、设计思想:
新课程倡导通过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 新教材的设计也更加注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更着重于化学与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因此教学上一方面要注重开启学生的思维,注重知识的主动建构,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实验探究,发现化学反应的本质,广泛挖掘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增加有意义学习的内容。基于以上的理解,我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1.使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基于化学平衡,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平衡的学习基础,站
在动态平衡的高度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和移动,注重知识的主动建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以实验为载体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素养
3.理论联系实际。加强与生活生产的联系,赋予知识以实用价值。
4.应用“四脑合一”的教学法,让学生会学,学会,体验成功。
《新课程背景下应用脑科学研究的成果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是我承担的科研课题,取得了一定成果。其中重视大脑的生理性、认知性、情感性、社会性特点,应用“四脑合一”的教学策略改变了学习方式,营造了课堂的和谐氛围,取得了教和学的良好效果。“四脑合一”简而言之即在同一堂课的不同时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会比单一的方式效果好;采用符合大脑的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效果好;让学生在适度兴奋的情绪中学习效果好;让学生有合作、交流、展示才华、体验成功的机会效果好。
二、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是应用前一章所学的平衡理论,进一步探讨水溶液中离子的行为,可以使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应用动态平衡理论。而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是新增加的内容。在学生学习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盐类的水解平衡之后,教科书接着介绍“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水溶液中离子平衡相关的理论,使他们更加透彻地理解在溶液中发生离子反应的原理。
三、学情分析:
认知基础:本节课的对象是高二理科学生,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溶解度的含义并学习了有沉淀生成的一些反应;在本书第二章和第三章又学习了化学平衡和水溶液中离子平衡的相关理论,对动态平衡有了较充分的理解,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再学习本课,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但是本章集中学习电离平衡和盐类的水解等内容,很多学生容易对所学内容混淆,在不同程度上会对本节课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干扰。
心理特征:学生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对用所学理论解决问题充满期待。
四、三维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和编写教材的意图,结合学生的特点,确立以下的三维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难溶物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及沉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教育科学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多媒体技术应用》(选修)第三章第二节“音频信息的采集与编辑”的内容。在第一节中,学生了解声音表达信息的特点,理解了声音数字化表示的基本方法,也体会了数字音频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同时考虑在《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已经初步使用过cool edit pro处理音频信息,因此第二节教材注重培养学生处理音频信息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以实例展开,层层引导,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兴趣和创新能力,实现知识的迁移作用,培养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有关音频信息编辑和加工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另外也为今后学习多媒体作品制作奠定基础,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课时安排:1课时。
3、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高二年级大部分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有浓厚兴趣,学习态度认真,肯学敢问。但学生存在个体差异,能力层次不同,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也不同,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实行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模式,自主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团队精神的培养,且可以互相交流,共同完成任务,共同获取知识。
4、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以及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和本地学生的实际相结合。本人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a、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音频信息获取条件、获取途径及选用依据;
②进一步掌握音频信息获取与加工的基本方法;
③体验音频信息在表达、交流中的运用效果。
b、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学生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c、情感与价值观:
①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为今后学会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②通过小组协作和主题制作活动,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
5、教学重点、难点
基于对教材内容和要求,以及学生实际情况的理解和分析,两者均是以进一步掌握音频信息获取与加工的基本方法,并体验音频信息在表达、交流中的运用效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能力,提高学生高效完成任务的技能。因此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都是:
利用cool edit pro对音频文件进行文件基本设置(如:音频的选取、删除、降噪、插入、合成等。)
二、说教法:
a、教法
高中信息技术课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为实现该教学目标,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难点,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1、激趣导入法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所以在讲授新课时,通过特定情境创设良好学习氛围,让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愉快学习、自觉主动的学习。
2、自学和讲练结合法
高中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师演示和讲解分析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步进行,促使学生在一定的指导意义下,完成课堂知识。
3、任务驱动法
当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有初步了解后,利用事先设计好的由易到难的任务驱动他们去完成, 并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原则,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组内学生层次不同,各有分工,通过讨论交流,共同完成任务,掌握新课的内容,解决重点难点,同时也促进了他们的协作精神,培养了他们的信息素养。
4、提问引导法
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新知识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我通过“提出疑问”来启发诱导学生,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转变学生“学会”为“会学”。
三、说教学设备
a、教具:硬件:接入因特网的计算机教室,广播音响设备,学生每人一机,配备耳麦;
软件:电子多媒体网络控制系统。相关的教学课件和提供学习音频信息的编辑和加工的网站。
b、学具:教学课件、网络资源和相关学习软件。
四、说学法:
学生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实现音频信息的采集与编辑内容的学习。
(1)示范促进法
对于学习一般的学生,他们碰到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时,让自学得好的学生做示范操作,教师单纯的教转变成学生之间的学,并形成全体学生相互促进,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2)探究法
对于每个操作任务,鼓励学生思考探究,独立尝试操作,自行分析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从“学会”转化为“会学”。
(3)自主探索、小组合作性学习等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强调的: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在这节课中,我始终引导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与求知欲望进行学习与操作,通过自主探索获取知识与技能。然后在完成音频信息的加工,以小组合性学习展开,增强了学生的协作和团队精神,不知不觉中培养他们自身的信息素养。
五、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环节来完成课堂教学:分别为一、激趣导入、二、探究分析、三、任务驱动、四、归纳总结、五、板书设计、六、 。具体过程如下:
(一)激趣导入 (5分钟)
首先,我播放一首mp3校园流行歌曲,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是否想录制这首歌曲,学生都表示想录制这首歌曲。
接着,我趁热打铁,我在教师机上面播放,要求学生在自己的学生机中录制此首歌曲。学生录制完毕,要求学生检查录制是否成功,若不成功分析其中原因和并思考下面2个问题:
1、录制歌曲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2、录音前要做的准备工作是什么?
学生通过思考分析之后,(1)得出录制歌曲的基本条件需要相关的软硬件,硬件是:计算机、声卡、麦克风、音箱。软件是:录音机或者音频编辑软件如:cool edit pro等。
(2)关于录音前要做的准备工作就是要设置好音频属性。
最后提问:如果我们刚才录制的歌曲文件效果不够理想,能不能进行编辑和加工,从而导入新课“音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
[设计意图]以上设计是根据高中学生的学习和年龄特点,用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事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体现“信息技术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这一理念,让学生带着探究的疑问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二)探究分析(5分钟)
探究题目:音频信息的采集原理
探究1:计算机为什么能采集外部的声音并进行处理?怎样实现?
虽然学生在“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中,己经学过了音频信息的基本操作,但是学生对于音频的采集原理并不了解,因此通过教师设问,并展示声卡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观察主机箱,并指出声卡的位置,同时指明各个输入端口的名称。然后归纳:在多媒体计算机中,声卡是获取音频信息的主要器件之一。声卡上包含记录和播放声音所需的元件和电路,如模拟/数字转换芯片和数字/模拟转换芯片、midi合成器、混音器等。
探究2:我们知道利用声卡采集声音是获取音频信息的一种重要途径。要求学生阅读课本p51内容,了解声卡主要实现哪些功能?学生通过阅读后归纳出声卡的功能,这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设计意图]以上给学生提出思考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任务驱动(30分钟)
在该环节采用三个任务,任务一:将自己喜欢的一首歌保存到计算机中。想想有哪几种途径,选一种或多种进行操作。并填写p52表3—4。目的要求学生掌握音频文件的获取过程,认识音频文件的类型、播放时间、文件大小、音频质量、获取成本、知识产权等知识。任务二:要求学生完成主题活动:录制一个“配乐诗朗诵”的音频作品。目的是既巩固学生音频编辑软件cool edit pro的基本操作设置的掌握,又可以实现音频信息处理的综合训练。让学生实现自我,录制自己喜欢诗歌,大大激发了学生动手实践的激情,从而提高编辑与加工音频文件的能力。任务三:要求学生对自己或者同学的音频文件作品进行交流和评价。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发现音频文件的不足之处,有效的编辑和加工音频文件。
下面逐个说明任务的实现方法,以及如何通过任务来解决知识的重点难点。
任务一:将自己喜欢的一首歌保存到计算机中。想想都有哪几种途径,选一种或多种进行操作,并填写p52表3—4。(5分钟)
方法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总结出保存音频文件的途径,以及让学生阅读配套光盘中的信息道德和与信息技术有关的版权问题,从而能够让学生在实际的工作和学习中,正确分析对音频质量的要求及获取的成本,根据自己的条件,方便地获取音频信息,且不会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这样便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完成任务一后,可以展示较好同学的表3-4的内容,让学生进行交流。
任务二:要求学生完成主题活动:录制一个“配乐诗朗诵”的音频作品。(20分钟)
a、实现任务过程:教师先寄语:中国是诗的国度,有着三千余年漫长而又辉煌的诗的历史。诗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下面让我们来举行举行一场名篇诗配乐朗诵音频作品的制作,让大家对诗歌有更为深刻的感悟。后展示任务二,录制一个配乐诗朗诵。让学生以小组协作的方式完成该任务。
学习任务:录制一个“配乐诗朗诵”的音频作品。
操作步骤:
(1)选诗素材:教师提供诗的素材网站。(如:诗有古典派、现代派、异域派的学习网站)
(2) 制诗朗诵。(技术支持:可以利用录音机程序或“cool edit pro”序录制诗,朗诵技巧参考相关学习网站)
(3) 编辑诗音频文件。(技术支持:关于声音的选取、删除、降噪、调整音量大小等,参考教材p53至p55内容。)
(4) 加工配乐。(技术支持:参考教材p56内容的伴奏音乐加工设置内容:、从原曲中抽取音乐、利用滤波器消除原唱等。)
(5) 诗朗诵声音和配乐合成。(技术支持:参考教材p54的声音的合成设置)。
(6) 文件保存。(技术支持:参考教材p55的文件保存设置。)
b、实现任务方法:该任务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要求学生按照以上要求和提示进行自主或小组合作录制配乐诗朗诵的音频作品。教师随堂辅导,完成较好的同学让他们当“小助教”,对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加以指导。该任务使学生既进一步掌握音频文件的编辑与加工的方法及步骤,又体验音频信息在表达、交流中的运用效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能力,提高学生高效完成任务的技能,这个任务解决了本节课重点和难点,培养学生对音频文件的综合处理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本节课的难点得到了突破。
通过以上二个任务,学生已经动手编辑和加工音频文件的相关实例,但是对于编辑和加工后的音频文件的质量问题仍须学生认识,因此如何引导应该怎样交流和评价才是关键所在,所以设置任务三。
任务三(音频文件的交流和评价):要求学生在班级博客网中发布自己的音频文件,并根据音频文件的评价量规表(p58表3-5),分析自己和同学的音频文件作品。(5分钟)
方法是:要求学生根据音频信息评价量规表,对自己或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可以采取组内或师生交流评价等方式,教师展示一些同学的完美音频作品,并请制作人对音频作品的制作谈谈体会,并对完成音频作品的同学登记和奖励。这个任务让学生对衡量一个音频文件作品的`质量有了全面的认识,从而也增强了学生之间合作和交流的意识,培养学生对作品的欣赏和评价能力,同时奖励机制促进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热情和原始动力。
[设计意图]基于高中信息技术课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因此我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也就是把本节课的音频信息的处理内容转化为几个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意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下,引导学生置身于数字音频的世界,通过亲身体验,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积极主动地去获取、整理、创造性地加工音频信息,从而理解本节课音频信息的采集原理,掌握了编辑音频文件的基本设置,并能高效完成音频文件的合理加工,切身体验音频信息在表达、交流中的运用效果。更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信息综合素养,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也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从而达到学生知识的易保持和迁移作用,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归纳总结 (5分钟)
这个环节不容忽视,我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通过回顾,学生对自己所学与课本各知识点一一对照,从中体验到通过努力取得成功的喜悦。通过学习音频信息的采集与编辑一课,进一步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分析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他们学以致用。
(五)板书设计
课题:音频信息的采集与编辑
1、音频信息的采集原理
2、任务一:将自己喜欢的一首歌保存到计算机中。想想有哪几种途径,选一种或多种进行操作,并填写p52表3—4。 (音频信息的基础知识)
3、任务二:要求学生完成主题活动:录制一个“配乐诗朗诵”的音频作品。(音频信息编辑加工的基本设置和综合训练)
4、任务三:要求学生根据音频文件的评价量规表,分析自己和同学的音频文件作品。(音频信息的发布和交流评价)
5、归纳总结
(六)
高中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在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同时,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让学生有展示自我的机会,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和喜悦。本堂课学生学习兴趣很高,在完成相关任务时,比较积极主动,同学之间比较友好互助,音频作品完成效果较好,且富有创意。学生在展示音频作品时,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及语言组织能力,通过交流,分享成果,拓展了思路,使认识和情感得到提升。另外通过对录制配乐诗歌朗诵时,学生对诗歌和朗诵方面又有了全新认识,从而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体会到中华民族文化蕴藏着丰富的内涵,对祖国热爱之情便油然而生,促进了学生整个人完整、和谐的个性发展。
说课稿 篇4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师恩难忘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师恩难忘》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组第1篇课文,是一篇深情而又朴实的记叙文。文章用平实的语言叙述了40年前的一堂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塑造了一位可亲、可敬的乡村老师形象,抒发了尊敬爱戴老师的思想感情。全文寓情于事,情真意切,语言平实,描写自然,结构简洁完整,乡土色彩浓郁。
(新课标中对五六年级学段的阅读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体会作者思想情感,初步领悟文章基本表达方法;敢于提出自己看法。)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和初步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语言的能力,(这为本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学习基础。)但对叙事中融入自己情感的写作手法仍缺乏理解。
结合本文特点和5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基础,依据新课标对本学段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 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连贯、通顺地复述“我”开学第一课的情景。
3 培养学生尊师、爱师、亲师的感情。
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
其中,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尊师、爱师、亲师的感情。
教学难点是: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采用的.教法是启发诱导法、指导阅读法,媒体演示法,拓展迁移法。在使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发现法、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板块1 师生对话,导入新课
1钡既耄和学们,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你一定遇到过几位你欣赏或者喜爱的老师,他们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忆一下,他(她)为什么会让你难忘?
2敝该作答。
3苯姨猓合旅妫我们大家一起听一听著名作家刘绍棠对儿时老师的回忆。板书课文标题,播放课文录音。
板块2 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1 自学生字词。
①自由朗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扫清文本障碍,同时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
②检查学生的生字词的识记情况,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进行指导。
(出示生字“娓、姥、炊、歇、叨、诲”。让学生观察字形,想一想:这些字在字形上有一个共同特点是什么?)
字音易错的字,如正、诲、捅。
字形易错的字,如炊、恍、醒。
让学生用钢笔描红,然后在练习本上写一写、练一练。
2 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帮助纠正出错字音,了解学生读文情况。
3 学生默读全文,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什么?然后相互交流,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板块3 细读探究,体悟情感
第一部分:1—2自然段
学生自读,想一想:田老师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然后交流讨论。
第二部分:3—7自然段
1 学生自由朗读,找出田老师教学最让人佩服的地方,并用笔画下来。同桌讨论,指名汇报。
2蹦悴幌胩一回田老师的国文课吗?
①同桌互相读给对方听。
②指名朗读。
3狈锤丛亩恋5自然段,然后把这个故事复述给大家听。说说你很快能复述出来的秘诀。
4 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喜不喜欢田老师讲课?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引导学生体味语言,揣摩其含义。
第三部分:8—9自然段
1蹦读课文,回顾课题,想一想:哪些语句反映了作者难忘田老师的教诲之恩?
2敝傅祭识粒涸跹读才能传达出作者对田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使学生深入感受作者对田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①同桌讨论;
②自由练读;
③指读。
3毙∽檠芯浚嚎挝淖詈笠桓鲎匀欢斡肟挝谋晏庥惺裁垂叵担咳醚生体会首尾呼应的写作特色。
(设计意图)
板块4 拓展开放,延伸深化
1毖生再读课文。说一说:田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把你心中的感受用一二句话说出来。你还想对作家刘绍棠说一二句话吗?
3鼻ㄒ屏废埃涸诮坦你的老师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选择有关他(她)的一件事写下来。
4 实践活动:自制贺卡,在教师节前夕送给你现在和以前的老师,写上你由衷的祝福,表达对老师的敬意。
(设计意图)
师恩难忘
师:口才好 文笔好 生:难忘师恩
编故事 娓娓动听 如春雨滋润
此板书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三顾茅庐》是一则历史故事,讲述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二、说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流畅、有情感朗读课文,并能扼要复述课文。
2、领会抓住人物言行,情况陪衬以及通过人物间的相互烘托来表现人物精力品格的写作方法,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力和创新精力。
3、开端学习凭据典范互助编写课本剧,并举行演出,培养学生的互助意识。
三、设计理念
在传统教学中,对于汗青故事我们一向相沿着“情节分析+人物特点”的教学模式,老师精致入微的解说,学生有本有纲的分析作答,从而提示中央。这样的学习历程,我们说学生只滞留在浅层的语文知识上,至于学生的语文本领,情绪态度、代价观、互助探究的意识、创新精力等等,关注甚少。为此,就对于本课我的设计理念是:
(一)历程开放,表现探究性。
语文课程是开放的,有活力的课程,它的开放要向全体学生开放,向学生的'思想开放,向学生的情绪开放,向学生的将来开放。在开放的学习历程中,老师要组织、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为此,为学生建立探究的景象,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创新精力。
(1)情境的建立
在课堂中,建立肯定的情境,能开导学生运用多维视角,去思索办理题目,拓展学生思想空间,丰富学生的思想方法,让学生到场课堂教学的全历程,从而满意他们的探究欲、表现欲。
我在《三顾茅庐》中开门设疑:谁三顾茅庐?为什么?效果怎么样?等等疑问,能使学生的心灵与文本孕育发生撞击,探求到孩子心跳与课本旨跳的合拍点,孕育发生移情效应。
(2)脚色的转换
《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历程。”也便是说:阅读课堂是由这三者之间的互动情势的,在《三顾茅庐》的教学中,课始情境设计,老师是引发学生思想的引导者,当学生就“刘备是怎样恳切至心约请诸葛亮的?”老师则是一个能欣赏学买卖见的谛听者;能积极到场探究的到场者;当学生出现探究结果时,老师又是果断学生了解正误的鉴别者,这实质上是一个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动态天生历程。
(二)感悟运用,突出本性。
阅读是学生的本性化举动,不该以老师的分析取代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自动积极的思想和情绪运动中,加深明白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索,受到情绪熏陶,得到思想启示,享受审美情趣,要怜惜学生奇特的感觉,体验和明白。
(三)综合训练,注意实践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偏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本领,而培养这种本领的重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以是不必刻意寻求语文知识的体系和完备。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打仗语文质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纪律。”如,本文是学生耳熟能详的汗青故事,人物形象光显,故事背叛生动,深受学生喜好。因此,适于将课文编写课本剧举行演出,开展语文实践运动。
四、设计思绪
凭据文本的特点,学生本性生长需求以及设计理念,本节课教学思绪为:
(1)建立情境,质疑探究。
(2)编写脚本,重组信息。
(3)演出入境,求活求趣。
五、教学历程
(一)创设情境,质疑探究。
1、揭题质疑,初知大意。
(利用多媒体放录像,学生思考提出问题,而后用一句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谁三顾茅庐?为什么三顾茅庐?结果怎么样?
谁能用一句话说完整、具体?
(设计意图)通过录像展示学生对故事情节,人物个性有丰满的了解,又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积累语言的兴趣,更重要的是为编写剧本、表演埋下伏笔,提供给学生创作的素材。
2、重点质疑,探究交流。
引出探究重点:刘备是怎样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的?
(自由读课文,用符号划出表现“刘备”的词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从语言方面探究
★从行动方面探究(抓重点词句,指导朗读。)
★从环境描写方面(数九寒天)
★从张飞态度方面(训斥张飞的鲁莽)
3、赏读复述,内化语言。
(1)自由组合,再次感受刘备邀请的诚意。
(2)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复述故事。
设计意图:以题目引导探究,让学生在信息重组、比较分析、多向开放,自由质疑的提高和情境中探究,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开阔的、更活泼的探究平台。题目标办理,激起学生猛烈的探究欲望,又能激起学生进一步深入阅读,不停研讨,在良性循环中终极形成积极探究的生理偏向,同时赏读、复述,层层深入,让学生积聚语言,感悟语言,为以后的编写、演出办事。
(二)编写脚本,重组信息。
(1)出树模文,认识写法。
老师把自己事先准备好的简朴课本剧流程发给学生,老师可以从场景的设计、语言的情势(独白、对白、话外音)、人物的行动心情等方面加以引导。
(2)分工互助,编写脚本。
以课文为素材,凭据课堂探究所得,展开合抱负象,编写脚本。
设计意图:学生编写脚本的历程,也便是学生琢磨课文、推敲语言、领会情绪的历程,故意识地将课外信息引入课内,将学生的学习引向课外,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在和渠道,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本领。
(三)演出入境,求活求趣。
设计意图:课本剧的演出将抽象的语言笔墨标记转化为形象的心情姿态。它可以开导学生潜伏的智力,促使孩子的思想生长,使他们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服从,有用地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与生长。
【说课稿】相关文章:
《翠鸟》说课稿11-22
《赵州桥》说课稿11-26
《乘车》说课稿11-28
《掌声》说课稿11-28
养花说课稿11-29
《爱莲说》说课稿11-30
穷人说课稿12-01
对鲜花说课稿12-03
《望月》说课稿12-04
《荷花》说课稿12-06